新劳动法违约金标准(共11篇)
新劳动法违约金标准 篇1
新劳动法违约金标准
1.《劳动合同法》第23条规定: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
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2.《劳动合同法》第25条规定:
除本法第22条和第23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3.《合同法》第114条第3款规定: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这里违约金与实际履行并用了,因而这种违约金就是惩罚性的。
4.《劳动合同法》第23条规定: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
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5.《劳动合同法》第25条规定:
除本法第22条和第23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6.《合同法》第114条第3款规定: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这里违约金与实际履行并用了,因而这种违约金就是惩罚性的。
深圳律师:黄华(12年律师经验)
律师咨询:132,4296,6417(免费)
执业律所:广东蛇口律师事务所(中国首家律所)律所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创业路海王大厦A座14层
新劳动法违约金标准 篇2
法院审理认为:虽李惠与东方公司在自愿的基础上, 明确约定无论是谁违约, 都必须支付给对方五万元违约金, 表面看来“公平、对等”, 且东方公司并不存在用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李惠工作等问题,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九条也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 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但由于该支付违约金的约定违反了法律规定, 当属无效。遂于日前判决驳回了东方公司的诉讼请求。
应该说, 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一、劳动者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的单方解除合同权包括提前解除和随时解除。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 并不需要任何理由, 仅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如还在试用期内的, 则需提前三日书面或口头通知用人单位。届时, 劳动合同即告解除。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合同: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损害劳动者权益的;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尤其是对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如劳动者要解除劳动合同, 甚至无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本案中, 虽然合同约定为期三年, 李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且东方公司不存在让李惠可以随时解除合同的情形, 但这只能说明李惠无权随时解除合同, 并不等于李惠不能行使提前解除合同权, 因为提前解除合同权的行使是“无理由性”的, 更何况李惠已经提前30日书面通知了东方公司。即李惠的行为并不属于违约。
二、让劳动者支付违约金的约定无效
新劳动法违约金标准 篇3
我去年从学校毕业后应聘到某公司工作,签订了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任何一方提前解除合同,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2万元。现在我正积极复习,准备明年考研。可我担心如果我辞职读研,公司将要求我支付违约金。请问,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就应支付违约金吗?
读者:周杨
周杨读者:
我国《劳动法》对违约金的约定没有明确的规定,原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指出,用人单位与职工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因此,违约金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约定条款,只要双方在订立劳动合同时没有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该约定就合法有效,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就应履行违约责任。
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对违约金的约定作出了严格的限制,用人单位只有在两类情况下才可以约定违约金:(1)在培训服务期约定中可以约定违约金。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2)在竞业限制约定中可以约定违约金。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除以上两种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的违约金,或者以赔偿金、违约赔偿金、违约责任金等其他名义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
周杨读者,如果你明年辞职读研,届时《劳动合同法》已经施行,只要你没有违反服务期约定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约定,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就无权依照合同约定提出违约金请求。
新劳动法违约金标准 篇4
一、劳动合同违约金多少
1、我劳动合同是否违约,违约赔偿多少?
2、劳动合同违约一般要赔多少钱?
3、劳动合同违约金赔偿
4、关于劳动合同的违约赔偿
5、解除劳动合同违约金问题?
6、劳动合同违约金5000多不多?
二、解除劳动合同违约赔偿、劳动合同违约金数额
1、解除劳动合同违约金
2、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3、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4、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劳动合同违约金注意事项 篇5
在中国的民法领域,惩罚性违约金以及惩罚性赔偿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下,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欺诈行为退一赔一,从法理上,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这一有国家公权属性的法律,对于员工承担惩罚性赔偿或惩罚性违约金的范围,更加应当限制。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违约金条款只适用于二种情形,一是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员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员工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单位支付违约金。二是单位与员工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的,可以约定违约金。但是,适用违约金条款,也有限制条件,如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员工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未满部分分摊的培训费用,。除这二种情况,不得约定其他情况由员工承担违约金。
新劳动法违约金标准 篇6
王女士问:我于2002年10月和公司签订了3年期的劳动合同。公司让我在劳动合同外又签了一份承诺书,承诺如果我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应向公司支付5万元违约金。现在合同没有到期,我想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请问我应该向公司支付违约金吗?
律师答复:《劳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
该规定表明,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是因为劳动合同直接约束着劳动者的人身自由。如果不赋予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将导致劳动合同变相成为劳动者的卖身契约,不仅损害劳动者的基本人权,而且与现代社会公平、正义的司法理念相悖,使原本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处于更加不平等的地位。
对劳动合同违约金条款的再认识 篇7
日期:2008-10-17
【 字体:大 中 小 】
目前在我国劳动合同实践中,很多劳动合同的签订都有违约金条款。但对这类条款的性质如何看待,司法实践中如何处理,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应当按照违约金的约定予以赔偿等相关问题则还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就此,笔者试图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阐述。
某厂为开发新产品,至苏州某大学招聘,与应届毕业生王某(非苏州籍)签订了劳动合同。厂方向学校支付了2000元教育资助费,并将王某户口落入该厂集体户。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王某必须为企业服务5年,个人要求提前解除合同的,应一次性支付违约金40000元,并赔偿教育资助费。此后,厂方将王某作为技术骨干重点培养,并每年拨8000元作为对王某的激励金,其中20%随工资发放,80%作为其个人商业保险、住房基金及个人重大事项支出。两年后王某提出辞职,但不愿全额支付违约金,要求适当减少,由此引发劳动争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考虑到王某为厂方所作的贡献以及厂方的实际损失情况,裁定王某向厂方支付违约金25000元。以后法院一审和二审也支持了这个结果。
笔者认为,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和法院的判决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必须指出的是,违约金和赔偿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违约金是对违反劳动合同所承担的责任,具有惩罚的性质,而赔偿金则与实际损失相一致。
《劳动法》并没有对违约金问题作出规定,《劳动合同法》草案虽已完成,但仍未出台。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用工形式多样化的出现,劳动者变更工作岗位、“跳槽”等现象也层出不穷,而由于劳动者拥有解除合同的法定权利且不需承担违约责任,因此,很多用人单位的利益反而得不到足够保护。这些现象表明,《劳动法》的相关内容已经滞后,不能适应目前用工形势的需要。劳动部在收到很多方面反映的情况以后,出台了《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了“用人单位与职工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未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或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作任务尚未完成,任何一方解除劳动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按照《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承担赔偿责任。”各地为了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发展,陆续制定了相应的劳动法规或规章对违约金问题予以规范,但具体内容并不一致。根据2002年2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如果劳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且不违反法律的规定,没有显失公平的情况,违约方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违约金。还有《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辽宁省劳动合同管理暂行办法》等,都对违约金作了类似的规定。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对劳动合同约定违约金作了特别规定。笔者认为,劳动合同和经济合同有本质的区别,劳动合同对于广大劳动者而言是为了确立劳动关系,其根本目的是获取生活必需品。要求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会造成劳动者经济负担的加重,甚至造成白白付出劳动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不少用人单位滥设违约金,导致劳动者的劳动所得还不足以支付违约金,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权益。为此,我省《条例》规定在劳动合同中设定违约金的,只限于违反服务期约定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或者竞业限制约定两种情况。而约定服务期,又只限于对由用人单位出资招用、培训或者提供其他特殊待遇如出资购房的劳动者。也就是说,如果用人单位规定一般员工提前离职也必须支付违约金,这种约定是无效的。
在操作层面上,各地做法各异:有的直接明确具体的赔偿金额;有的按工资或报酬的倍数或百分比计算;有的按未履行合同的期限计算;还有的按无固定劳动期限的劳动者的退休年限
计算。如此,违约金的约定畸高或畸低都成为可能。
另外,对违约金的界定很不规范,很多地方往往使用了保证金、风险金甚至风险抵押金之类的概念,但实际上又是按照违约金来操作的。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调入合同有关问题的复函》已经明确了“„风险金‟是指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时强行收取的带有抵押性质的货币(实物),不是指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当事人约定的一方违反劳动合同而给付对方的违约金。”劳动部办公厅、国家经贸委办公厅对“关于用人单位要求在职职工缴纳抵押性钱款或股金的做法应否制止的请示”的复函中也明确制止国有、集体、外商投资和私营企业在建立劳动关系时向职工收取抵押金(品)。同样,对用人单位向职工收取的“劳动合同保证金”、“劳动保护物品及生产工具使用(承包)抵押金”等行为也应予以制止。
至于一些用人单位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后,根据本单位经营管理实际需要,按照职工本人自愿原则向职工收取“风险抵押金”及要求职工全员入股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行为,则不属上述规定调整范围。但是,用人单位不能以解除劳动关系等为由强制职工缴纳风险抵押金及要求职工入股(实行内部经营承包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公司制企业的董事会成员除外)。否则,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此外,《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决定》明确要“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为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各地区可结合实际,依法对矿山、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收取一定数额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资金。具体办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研究制定。”目前,其中的“水上交通安全风险抵押金”业已被取消。
因此,对违约金问题要全面考虑,区别不同情况慎重处理,杜绝和纠正以往的错误做法。从法理上看,违约金是指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直接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的,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它的标的物既可为金钱也可为其他财产,从分类上看,有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赔偿性违约金和惩罚性违约金之分,我国《合同法》上规定的违约金应为约定违约金和赔偿性违约金。就劳动合同而言,由于劳动合同和民事合同的本质区别,很多国家在立法上是明确禁止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条款的。我国目前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条款大都是按照劳动部1996年第355号文设定的,从性质上讲应属于约定违约金、惩罚性违约金。在发生劳动争议时,仲裁委员会和法院是承认违约金的效力的,但在性质上又往往不作区分,显得不够严肃,对劳动者保护往往不力。
其实,对于这一问题,无论理论界还是主管部门,无论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在认识上都不一致,较为典型的观点表现为:第一,对劳动者而言,这一条款是“霸王条款”,相对的弱势地位往往决定了劳动者被迫接受,根本没有商量余地,从责任归属上看也很不合理;第二,依据《劳动法》第31、32条之规定,劳动者享有法定的解除合同的权利,约定违约金条款明显与之不符;第三,该条款只针对劳动者一方,而用人单位违约只需支付数额很低的经济补偿金即可;第四,该条款的约定极大地限制了劳动力的跨地区、跨部门流动。
应该认识到,在目前国家法律未有相关规定出台之前,对违约金条款的适用应当持谨慎的态度。《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在起草过程中经过通盘考虑,对之作了明确规范。这样既把劳动合同期限排除在外,避免了上述的对劳动者法定解除合同权的侵害;同时又把违约金的性质界定为约定违约金,避免了对劳动者在签订合同时的实质侵害;而且将之范围严格限定,既和规章保持了一致,适应了用工形势的现实需要也承认和尊重了以往业已存在的面广量大的违约金条款;既保护了劳动者,又给了用人单位一定的保障手段,纠正了片面强调保护相对弱者的劳动者的做法。
在操作层面上,如果劳动者违约解除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则不但应当支付违约金
而且还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用人单位在此情形下则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实行违约金和赔偿金“两者取其一”的原则,这样做到了公平和效率的结合,只不过,在发生劳动争议以后需要确定违约金具体数额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对畸高或畸低的违约金应进行适当调整。◆
新劳动法违约金标准 篇8
我是7月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国企工作的,合同期为3年, 合同规定违约金是根据最近一年的工资除以12计算出每月的平均工资,再乘以0.2,再乘以剩下未完成的工作月数来计算出违约金的。现在我想离职有以下问题:
1、我提前30天书面通知解除合同后,在接下来的30天是否必须在公司工作。
2、我每月的平均工资2300,在工作一年半后走人要赔违约金近7000元,请问该违约金是否过高(因为法律默认的违约金是每年赔一个月工资)。
3、我提出离职30天后,公司是否必须给我办理户口、档案转出手续并开出离职证明(无论是否支付违约金)?我记得法律似乎规定无论是否支付违约金,单位都不得扣压员工的户口、档案。
4、提出离职30天后办理户口、档案时如果跟单位对违约金是否支付产生纠纷,在纠纷之日起60天内,如果单位不提出申诉的话是否意味着我就不用支付这笔违约金(因为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为60天,超过诉讼时效法律不予保护)
劳动法苑苗其巍答复:
又一个关于违约金的问题。违约金确实是现在劳动争议的一个焦点,往往与解除劳动合同一起出现。但是笔者希望以后问问题时最好写上是问题发生的城市。因为违约金各地规定有所出入,没有写生怕无法切合提问者的实际情况。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解除劳动合同会发生违约金问题,但是违约金却不影响解除劳动合同本身的效力。也就是说,无论交还是不交违约金,都不影响合同解除的事实。很多人容易搞混这点。
回答提问者的第一个问题:不是,但是建议从道德上来说应该做
劳动法只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没有特殊情况,需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单位,三十天后双方的劳动合同即行解除。从法律的规定上来看,这三十天内确实是应该工作的。但是问题在于法律对于劳动者坚决不工作没有什么切肤的惩罚措施,大不了用人单位以旷工除名(这样反而提前了劳动关系结束日期,有时正中劳动者下怀),三十天内拒绝办理退工手续,让劳动者无法去新单位办理录用,除了这些着数外,没有什么了。所以如果劳动者不在乎的话,提前走人,单位也只能干瞪眼。
第二个问题回答:可能不算
为什么说可能,因为提问者没说他在哪里。有一些地区,当地的法规对违约金的上限有规定,如果超过上限,则超过部分无效。但大多数地方还是认为提问者这个标准不算高的。提问者后面所说的“每年赔一个月工资”不是违约金的规定,而是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的规定。不要混淆了。
第三个问题:是
这个应该可以肯定,无论违约金是否交,都不能影响退工的办理,否则用人单位要承担迟延退工期间的失业救济补偿。
第四个问题:很有前途,一眼就看出其中的窍门了。
你的看法没有错,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劳动法苑也写过这样的文章。劳动者要求办理退工和用人单位要求违约金的仲裁时效是不同的。这点如果能很好地利用的话,就可以掌握一个很好的仲裁诉讼技巧。
新劳动法违约金标准 篇9
2005年5月18日,江苏省海安县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一起用人单位向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追索违约金和培训费的劳动争议案,判决调整了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数额,并将某服装公司要求劳动者周某返还的培训费中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等予以剔除。
纠纷
1997年8月25日,周某到某服装厂工作。同年9月1日,双方签订了自1997年8月26日到2002年8月25日的劳动合同,约定:任何一方违约,应支付对方违约金2000元。2000年7月9日,某服装厂因生产需要,决定派周某到上海东华大学进行技术培训,双方签订了培训服务协议作为劳动合同附件,并对原劳动合同部分内容进行了变更。该协议约定:某服装厂派周某到上海东华大学进行技术培训,周某培训期满到岗上班后必须为某服装厂服务十年;培训费用由某服装厂全额出资,培训出资金额包括:证书费、培训费、差旅费、培训期间的工资、岗贴、福利及劳保等;原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变更为20000元,若周某有服务期内自动离职、申请辞职或终止劳动合同而违约,应付给某服装厂违约金20000元,并按应服务年限等分培训出资金额,以已履行的服务期限递减支付给某服装厂。2000年9月至10月,周某赴上海进行了为期21天的技术培训。除上海匹基姆服装科技有限公司免去直接培训费用外,某服装厂另出资 1985.78(差旅费1472.50元、工资444.39元、岗贴42.64元、劳保福利费26.25元),培训结束后,周某回某服装厂履行劳动合同及培训服务协议。2004年4月22日,某服装厂变更为某服装公司。周某在某服装公司工作。2004年6月19日,周某向某服装公司书面申请解除劳动合同。2004年7月6日,某服装公司书面回复周某,同意其解除劳动合同的申请。之后,周某继续在某服装公司工作,某服装公司未与周某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手续,仍继续发放周某工资,为周某缴纳养老保险费至2004年11月。2004年9月29日起,周某自行离开某服装公司并自此未到某服装公司上班。2004 年1 0月27日,某服装公司向周某送达了解除劳动合同书,并要求周某缴纳违约余及培训费211 91元。
裁判
某服装公司的要求自然不能被告周某所接受,2004年12月24日,某服装公司向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周某给付违约金2 0000元及培训费21191元。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周某支付某服装公司违约金8000元及培训费1991元。周某不服向海安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新劳动法违约金标准 篇10
违约金、补偿金、赔偿金,这是劳动合同法所包含的三方面,但是我们必须先得知道劳动的概念。
“劳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极为普遍的词语,其含义抽象、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对其都有不同的角度的定义。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是人类生存繁衍、社会发展的基石,一般及概括指人们为创造社会财富所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而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工具,然社会关系随社会的发展日趋纷繁复杂,之所以划分不同的法律部门,就是要将不同的社会关系分门别类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劳动法并不调整所有一切与劳动有关的社会关系,而只调整其中的部分关系。一般认为,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由另一方用于实现其经济利益的社会关系。
关于劳动法的概念,尽管学界各说法的着眼点不同,但基本一致的认识是:劳动法是由工厂法发展而来的;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发,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劳动法除了调整劳动关系外,还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的其他社会关系。我国劳动发学界普遍把劳动法概念理解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以及调整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宪法中相关的劳动规范;法律中相关的劳动规范;行政法规和部位规章中相关的劳动规范;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中相关的劳动规范;经我国政府批准的国际劳工公约中相关的劳动规范;规范性的劳动法律、法规解释;国际惯例等。其体现为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时间、工资、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劳动纪律、社会保险和福利、职工民主管理、劳动争议处置、劳动监督检查等法律内容。劳动法学中通常所讲的劳动法属于广义上的概念。
狭义上的劳动法是指国家的劳动法典,即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1995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部法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完备的劳动法律,侧重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成为我国劳动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综上。,可将劳动法定义为: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你不经要问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有多大,是不是对每个人都有约束? 劳动法的空间适用范围是指劳动法的地域范围。劳动法的地域范围取决于劳动法律规范文件的制定机关。全国人名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劳动法律、国务院颁布的劳动行政法规等,适用于我国全部区域;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劳动行政规章等,除了特别规定外,在我国境内发生法律效力;凡属地方性的劳动法规和地方劳动规章,仅适用于地方权力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管辖的范围内。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确立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形式,对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稳定劳动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劳动合同的概念。
劳动合同,又称为劳动契约或劳动协议,它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一)劳动合同的主体具有特定性
(二)劳动合同主体双方的法律地位具有平等性
(三)劳动合同当事人具有职权上的隶属关系
(四)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实现,而不仅仅是劳动成果的给付
(五)劳动合同具有人身性
(六)劳动合同在一定条件下,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 违约金
各国对违约金能否成为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规定不尽相同。由于劳动者同用人单位相比处于比较弱势的一方,使得用人单位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规定高额的违约金限制人才流动,同时由于劳动者的经济能力无法与用人单位抗衡,因此违约金条款对劳动者更为不利。
《劳动合同法》第25条明确规定:“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可见《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的适用范围做了非常严格的限制,只有当劳动者违反了服务条款、竞业限制条款和保密条款的情形下才适用违约金条款。同时对于约定用人单位承担违约金的条款,《劳动合同法》并没有做出禁止性的规定。社会生活千变万化,劳动合同种类和当事人的情况也非常复杂,法律只能对劳动合同的条款进行概括,无法穷尽劳动合同的所有内容,当事人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法律规定的可备条款之外对有关条款作新的补充性约定。
补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在以下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补偿金: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的情形外,合同期限届满,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或者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而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这里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在劳动者没有过错的前提下,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依照本法第47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1)用人单位依法向劳动者提出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预告解除劳动合同;(3)用人单位依法进行经济裁员而解除劳动合同的;(4)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5)法律、行政法规定的其他情形。
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48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继续履行,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劳动合同法》87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劳动合同法》第85条还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按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支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新劳动法违约金标准 篇11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二十四条对竞业限制做出了规定,即: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如果劳动者违反了该义务,就要依照约定承担违约金责任。
一、竞业限制的主体范围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二、竞业限制的期限
竞业限制时间由当事人事先约定,但不得超过二年
三、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计算标准
对于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金数额,法律法规并没有强制规定,一般尊重双方的约定。但是,如果双方没有约定,而劳动者又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那么经济补偿怎么计算?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四)》(以下简称《解释四》)第六条规定:“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同时,又根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以下简称《会议纪要》)第39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条款,但未就补偿费的给付或具体给付标准进行约定,不应据此认定竞业限制条款无效,双方可以通过协商予以补救,经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的,可按照双方劳动关系终止前最后一个劳动者工资的20%-60%支付补偿费。”因此,结合以上两个规定,我们可以得出,如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未约定补偿金数额,经过协商又未达成一致,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6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当然如果经济补偿低于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同时,北京的一些特殊地区、特殊行业的补偿数额会更高,比如,根据《中关村科技园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知悉或者可能知悉商业秘密的员工应当履行竞业限制合同的约定,在离开企业一定期限内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原企业有竞争的业务。企业应当依照竞业限制合同的约定,向负有竞业限制义务的原员工按支付一定的补偿费,补偿数额不得少于该员工在企业最后一年年收入的二分之一。”
四、违约金的计算标准
在《劳动合同法草案》中就曾明确过违约金的上限,即: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其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3倍,但是该规定在后来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中被删除,笔者认为,虽然该条最后未写入劳动合同法中,但是,也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同时,笔者认为,基于公平合理的原则,在出现违约金过高或者过低时,当事人可以要求增加或者减少违约金的数额,仲裁和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合理原则,参照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大小进行相应调整。
五、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后,仍然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补偿金 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时,除另有约定外,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或者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后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用人单位应该支付。
六、竞业限制协议的解除
1、协商解除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竞业限制协议。
2、用人单位解除
在竞业限制期限内,用人单位请求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时,可以解除。但是 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额外支付劳动者三个月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
3、劳动者要求解除
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请求解除竞业限制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另外,如果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支付补偿费的,竞业限制条款对劳动者不具有约束力。
七、劳动者支付违约金后,是否需要继续履行竞业限制协议
【新劳动法违约金标准】推荐阅读:
新劳动法辞退员工补偿标准07-09
劳动法关于辞职和违约金的相关规定08-14
劳动能力鉴定新标准11-06
浅谈劳动合同违约责任问题08-12
劳动法工伤赔偿标准05-18
新劳动法全文10-03
劳动标准07-30
劳动定额标准化08-21
标准劳动合同范本08-15
劳动合同标准格式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