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能力鉴定新标准

2024-11-06

劳动能力鉴定新标准(共7篇)

劳动能力鉴定新标准 篇1

劳动能力鉴定新标准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的全部内容为推荐性的,劳动能力鉴定新标准。本标准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损害、功能障碍与残疾”的国际分类,以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残疾分级原则和基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75号令)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替代GB/T16180一1996《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本标准的全部内容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损害、功能障碍与残疾”的国际分类,以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残疾分级原则和基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75号令)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代替GB/T 16180 —1996《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本标准参考与协调的国家文件、医学技术标准与相关评残标准有:残疾人标准,革命伤残军人评定标准等。

为使劳动能力鉴定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劳动者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对工伤或患职业病劳动者的伤残程度做出更加客观、科学的技术鉴定,在总结分析10余年工伤评残实践经验基础上,对GB/T 16180 —1996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并与我国劳动能力鉴定法规制度相配套,将原标准更名为《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并对以下技术原则作了调整:

——增加了总则中4.1.3医疗依赖的分级判定;

——取消了总则中关于工伤、职业病证明的规定;

——取消了总则中关于重新鉴定的规定;

——伤残类别增加了十二指肠的损伤,同时取消了单列的耳廓缺损;

——智能减退改为智能损伤,增加记忆商(MQ)判定指标;

——取消了利手与非利手的表述;

——增加了低氧血症的判断标准;

——增加了活动性肺结核诊断要点的判定;

——增加了大血管的界定;

——增加了瘢痕诊断的界定;

——增加了贫血诊断标准与分级;

——修订了6.4.1肝功能损害的判定与分级;

——修订了6.5.4中毒性肾病和6.5.5肾功能不全的判定指标;

——取消了辅助器具如安装假肢的表述;

——修订了人格改变的判定基准指标;

——全身瘢痕的最低下限由≤30%修改为<5%,但≥1%;

——对附录A判定基准补充的A.1智能损伤表述内容作了调整;

——取消了判定基准补充的A.3人格障碍与人格改变的表述,同时增加了“与工伤、职业病相关的精神障碍的认定”的表述;

——伤残条目由470条调整为572条;

——根据国家工伤保险法规及有关文件精神,对“于国家社会保险法规所规定的医疗期满后……”的表述改为“于国家工伤保险法规所规定的停工留薪期满……”,达到与相关法规相衔接,以便于判断与执行。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共同提出。

本标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市红十字朝阳医院、北京市宣武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市安定医院、北京市口腔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北京市安贞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以及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安寿、李舜伟、田祖恩、张寿林、游凯涛、鲁锡荣、朱秀安、杨秉贤、安宗超、白连启、陈秉良、刘磊、吕名端、宫月秋、姜宏志、李锦-涛、李忠实、梁枝松、沈祖尧、隋良朋、孙家帮、严尚诚、杨和均、于庆波、赵金垣、左峰、张敏、陈泰才、任广田、赵振华。

本标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解释。

B.1分级系列

a)一级

1)极重度智能损伤;

2)四肢肌力≤3级或三肢瘫肌力≤2级;

3)颈4以上截瘫,肌力≤2级;

4)重度运动障碍(非肢体瘫);

5)面部重度毁容,同时伴有表B.2中二级伤残之一者;

6)全身重度瘢痕形成,占体表面积≥90%,伴有脊柱及四肢大关节活动功能基本丧失;

7)双肘关节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8)双下肢高位缺失及一上肢高位缺失;

9)双下肢及一上肢严重瘢痕畸形,活动功能丧失;

10)双眼无光感或仅有光感但光定位不准者;

11)肺功能重度损伤和呼吸困难Ⅳ级,需终生依赖机械通气;

12)双肺或心肺联合移植术,13)小肠切除≥90%;

14)肝切除后原位肝移植;

15)胆道损伤原位肝移植;

16)全胰切除;

17)双侧肾切除或孤肾切除术后,用透析维持或同种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18)尘肺Ⅲ期伴肺功能重度损伤及/或重度低氧血症;

19)其他职业性肺部疾患,伴肺功能重度损伤及/或重度低氧血症

劳动能力鉴定新标准 篇2

背景

仅就工伤保险领域而言, 劳动能力鉴定制度主要包括申请主体、鉴定主体、鉴定对象、鉴定程序、鉴定标准、鉴定的管理与监督、鉴定的经费保障等内容。《工伤保险条例》出台并实施以后, 工伤保险参保人员大幅增长, 工伤发生的绝对量以及劳动能力鉴定量也随之增多。截至2012年年末,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9亿人, 全年认定工伤人数为117.4万人, 评定伤残等级人数为51.3万人。劳动能力鉴定人数的快速上升, 使这项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显现, 对劳动能力鉴定的规范也提出了迫切要求。

第一, 劳动能力鉴定的经费保障。每次进行劳动能力鉴定需要3名或5名专家, 必要时还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为了提供快捷的鉴定服务, 对于边远地区、行动不便的工伤职工, 有的鉴定机构还提供就近乃至上门服务, 加之劳动能力鉴定的日常运行, 如书面通知、送达等, 都会产生较大的资金需求。虽然《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二条规定, 工伤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劳动能力鉴定等, 但没有具体细则, 很难操作。例如, 专家费用能否列入基金支付, 按什么标准列入支付, 著名专家与普通专家是否有差异, 实践操作不一, 不利于制度的统一。多数地方经费困难, 能保障鉴定机构的人员工资等日常费用已属不易, 很难另外拿出费用。而工伤保险基金虽有结余, 却又没有明确的标准提取。

第二, 是否向工伤职工或用人单位收取劳动能力鉴定费用亟待规范。《工伤保险条例》原则规定, 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列支。这意味着不能向工伤职工或用人单位收取劳动能力鉴定费用。劳动能力鉴定包括初次鉴定、再次鉴定、复查鉴定。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 相关主体可以申请复查鉴定, 工伤职工或用人单位可以申请数十次复查鉴定及再次鉴定。对于这种带有恶意性质的申请, 如果都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费用, 不利于限制申请人滥用权利, 也不利于鉴定工作的正常开展, 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故有规范之必要。

第三, 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的法律地位有待明确。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 劳动能力鉴定的受理、组织与实施主体是省级和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很“虚”的机构, 这些代表基本上不参与实际工作, 实际工作是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实施, 名称、机构属性、法律地位均不统一, 需进一步予以明确。

第四, 劳动能力鉴定范围需要进一步界定。在工伤保险中, 劳动能力鉴定的主要功能是确定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即伤残等级和护理等级, 但这并非劳动能力鉴定的唯一功能。工伤康复是工伤保险的“三驾马车”之一, 工伤康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即康复价值确定, 主要通过劳动能力鉴定或由鉴定专家确定;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 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 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对停工留薪期的确定有争议的, 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定;停工留薪期的延长, 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定;对工伤旧伤复发的相关待遇有争议的, 也主要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定。但对于这些内容, 《工伤保险条例》并未作出特别明确的规定, 需要进一步予以明确。

第五, 劳动能力鉴定程序需要完善。《工伤保险条例》对劳动能力鉴定程序规定得比较简单, 现代法制社会越来越追求程序的价值。如果没有完善的程序规范与制约, 实体规范难以得到有效贯彻, 工伤职工以及用人单位的实体权利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意义

《办法》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对鉴定程序的规范与创新。《办法》对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提出、提交材料、材料审核等各环节的程序、条件和期限均作出了具体规定。并明确了一系列制度。

1.公开制度的确立。《办法》第六条规定, 劳动能力鉴定相关政策、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应当向社会公开。这有利于保障工伤职工及用人单位的知情权, 是保障鉴定依法实施的基础条件。

2.对鉴定专家的遴选和管理作了细化规定。《办法》第十条规定,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视伤情程度, 从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5名与工伤职工伤情相关科别的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鉴定, 强调了随机抽取, 鉴定专家的人数根据伤情程序确定, 鉴定专家的科别必须与职工伤情有关;规定了鉴定专家意见不一致时, 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确定专家组的鉴定意见;还规定应当每3年对专家库进行一次调整和补充, 实行动态管理, 确有需要的,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规定鉴定专家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现场鉴定, 严格执行劳动能力鉴定政策和标准, 客观、公正地提出鉴定意见。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是以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为基础作出的, 对专家鉴定的行为进行严格规范是实现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公正和准确的基础。

3.确定了回避制度。《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人员以及参加鉴定的专家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 应当回避。

4.有关重残职工的保护与照顾制度。《办法》规定, 对行动不便的工伤职工,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可组织专家上门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职工因故不能按时参加鉴定的, 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同意, 可以调整现场鉴定时间,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期限相应顺延。

5.对违规机构和人员明确了具体处罚措施。加强了监督, 强化了法律责任, 对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中可能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强了预防和惩戒。

此外, 《办法》对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的性质和定位作了一定规范。其规定, 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是承担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日常工作的机构, 其设置方式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即各地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是单独设立还是合署办公以及编制属性等, 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建议

从长远来看, 《办法》未能解决的问题仍然无法回避, 需从全国的层面提出解决方案。

首先, 鉴定费用是《工伤保险条例》明确由工伤保险基金列支。对于具体的项目和支付标准, 可以先通过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予以明确, 再在全国层面总结、提炼和规范。对于鉴定费的收费问题, 初次鉴定费及再次鉴定费不应当向工伤职工或用人单位收取。而复查鉴定费则可以借鉴“败诉方负责制”, 即申请复查鉴定以及复查初次鉴定不服要求再次鉴定者, 应当预缴鉴定费用, 如果主张成立即鉴定结论改变, 则退还鉴定费用;如果主张不成立即维持原鉴定结论, 则不退还鉴定费用。在地方普遍推行这一做法后, 再在全国层面予以规范。

其次, 劳动能力鉴定范围也只能由地方在制定本地具体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时先行予以明确, 在适当时机再提升为全国性规范。在鉴定程序方面, 考虑到两级鉴定分别为设区市与省级, 边远地区工伤职工或用人单位到省会或设区市进行鉴定极其不便且花费较多, 应当推行巡回鉴定制度, 即设区市及省级应定期或根据申请到边远地区集中进行鉴定, 真正为工伤职工和用人单位提供便捷鉴定服务。当然这需要强大的经费支撑, 应当和经费保障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的性质及其定位需要进一步研究, 需要回应司法的质疑。未来将有更多的工伤保险待遇案件寻求司法程序的解决, 而司法机关必然要考虑劳动能力鉴定的性质及其定位, 需要考虑应不应该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进行司法审查, 需要考虑与人身损害司法鉴定的联系与区别。

深圳出台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办法 篇3

据悉,深圳市此前执行的是《深圳经济特区职工伤、病、残劳动能力鉴定暂行办法》,实施16年来,为深圳市职工伤、病、残劳动能力鉴定提供了依据和指导。《深圳市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办法》的出台,将适用范围从特区内扩大到深圳宝安、龙岗两区,劳动能力鉴定也由原来的伤、病、残、职业病的鉴定,扩大到包括工伤(含职业病)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等级鉴定、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因病致残或非因工致残的伤残等级评定等。

《办法》指出,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设立,由劳动保障、人事、卫生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管理、

组织和监督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深圳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建立医疗鉴定专家库,按照有关劳动能力鉴定的规定和标准,客观、独立地对被鉴定人进行医学鉴定,提出鉴定意见,并负责劳动能力鉴定的医学咨询、解释和指导。同时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处理深圳市劳动能力鉴定中的疑难案件及技术问题。

因工伤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应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其中,医疗终结前已经作出工伤认定的,应当在医疗终结后三十日内提出申请;医疗终结后作出工伤认定的,应当在作出工伤认定后三十日内提出申请;申请旧伤复发鉴定的,应当在病情发生后治疗终结前提出。

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一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向深圳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深圳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受理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医疗鉴定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三名或者五名相关医疗鉴定专家组成鉴定专家组。鉴定专家组根据国家、广东省、深圳市有关规定,客观地对被鉴定人进行医学鉴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意见,并在三日内报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医疗鉴定专家意见不一致的,劳动能力鉴定意见应当按照多数医疗鉴定专家的意见作出,少数医疗鉴定专家的意见应当记入笔录。深圳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根据医疗鉴定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劳动能力鉴定新标准 篇4

(一)劳动功能障碍程度等级的鉴定;

(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等级的鉴定;

(三)停工留薪期延长的确认;

(四)工伤直接导致疾病的确认;

(五)配置辅助器具的确认;

(六)供养亲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劳动能力鉴定地址:

陕西省劳动能力鉴定中心 西安市建设东路高培大厦029―87294013

劳动能力鉴定程序 篇5

程序

此文章帮助了51人 | 法邦网

本文系法邦网原创,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违者必究。当劳动者因工伤要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时,该从何入手?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的鉴定程序。

1.先进行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是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前提。当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则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而劳动能力鉴定必须提交一定的资料,其中就包括工伤认定的决定。可见只有在被确认为工伤或者视为工伤的前提下,才会启动劳动能力鉴定程序。

2.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

按规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在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延长30日。

3.提交资料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除了应提交工伤认定决定外,还要提交相关的工伤医疗资料,其中包括工伤诊断证明,医院记载的有关工伤职工的病情、病志、治疗情况等资料。

2014版劳动能力鉴定 篇6

GB/T16180-2014 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Standard for identify work ability--Gradation of disability caused by work—related injarie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2014年9月3日发布,2015年1月1日1起实施

目 次

前言„„„„„„„„„„„„„„„„„„„„„„„ 1范围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4.1判断依据„„„„„„„„„„„„„„„„„„ 4.2晋级原则„„„„„„„„„„„„„„„„„„ 4.3对原有伤残及合并症的处理 „„„„„„„„„ 4.4门类划分„„„„„„„„„„„„„„„„„„ 4.5条目划分„„„„„„„„„„„„„„„„„„ 4.6等级划分„„„„„„„„„„„„„„„„„„ 5职工伤与职业病毁残等级分级„„„„„„„„„„„ 5.1 级 „„„„„„„„„„„„„„„„„„ 5.2二级„„„„„„„-„„„„„„„„„„„ 5.3三级„„„„„„„„„„„„„„„„„„ 5.4四级„„„„„„„„„„„„„„„„„„ 5.5五级„„„„„„„„„„„„„„„„„-„ 5.6六级„„„„„„„„„„„„„„„„„ 5.7七级„„„„„„„„„„„„一„„„„„ 5.8八级 „„„„„„ „„ „„ „„„„„„ 5.9九级„„„„„„„„„„„„„„„„„„ 5.10十级„„„„„„„„„„„„„„„„„

附录A(规范性附录)各门类工伤、职业病致残分级判定基准 A.l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科门„„„„„„„„„„„ A.2骨科、整形外科、烧伤科门„„„„„„„„„

A.3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门 „„„„„„„„„„„„ A.4普外科、胸外科、泌尿生殖科门„„„„„„„„„„„ A.5职业病内科门„„„„„„„„„„„„„„„„„„„ A.6非职业病内科疾病的评残„„ „„„„„„„„„„„ A.7系统治疗的界定„„„„„„„„„„„„„„„„„„ A 8等级相应原则„„„„„„„„„„„„„„„„„„„ 附录B(资料性附录)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B.1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科门„„„„„„„„„ B.2骨科、整形外科、烧伤科门„„„„„„„„„„ B.3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门„„„„„„„„ B.4普外科、胸外科、泌尿生殖科门„„„„„„„ B.5职业病内科门„„„„„„„„„„„„„„„ 附录c(规范性附录)职工工伤 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表„„ 图B.l手功能缺损评估参考图„„„„„„„„„„„„„„ 图B.2足功能缺损评估参考图 „„„„„„„„„„

表A.l小数记录折算5分记录参考表„„„„„„„„„„„ 表A.2盲及低视力分级„„„„„„„„„„„„„„„ 表A.3视力减弱补偿率表„„„„„„„„„„„„„„„ 表A.4视力减弱补偿率与工伤等级对应表„„„„„„„„ 表A.5无晶状体眼视觉损伤程度评价参考表„„„„„„„ 表A.6纯音气导阈的年龄修正值„„„„„„„„„„„„ 表A.7肝功能损害的判定„„„„„„„„„„„„„„„ 表A.8肺功能损伤分级„„„„„„„„„„„„„„„ 表B.1手、足功能缺损分值定级区间参考表„„„„„„„ 表B.2手、腕部功能障碍评估参考表„„„„„„„„„„ 表C.1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科门„„„„„„„„„ 表C.2骨科、整形外科、烧伤科门„„„„„„„„„„„ 表C.3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门„„„„„„„„„„„ 表C.4普外、胸外、泌尿生殖科门„„„„„„„„„„„ 表C.5职业病内科门„„„„„„„„„„„„„„„„„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16180 2006《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与GB/T 16180200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总则中的分级原则写入相应等级标准头条;

——对总则中4.1.4护理依赖的分级进一步予以明确;

删除总则4.l.5心理障碍的描述;

将附录中有明确定义的内容直接写进标准条款;

——在具体条款中取消年龄和是否生育的表述;

——附录B中增加手、足功能缺损评估参考图表;

——附录A中增加视力减弱补偿率的使用说明;

——对附录中外伤性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要求做了调整;

完善了对癫痫和智能障碍的综合评判要求;

——归并胸、腹腔脏器损伤部分条款;

——增加系统治疗的界定;

——增加四肢长管状骨的界定;

——增加了脊椎骨折的分型界定;

——增加了关节功能障碍的量化判定基准;

增加“髌骨、跟骨、距骨、下颌骨或骨盆骨折内固定术后”条款;

增加“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内固定术或外固定支架术后”条款; 增加“四肢大关节肌腱及韧带撕裂伤术后遗留轻度功能障碍”条款;

——完善、调整或删除了部分不规范、不合理甚至矛盾的条款;

——取消了部分条款后缀中易造成歧义的“无功能障碍”表述;

——伤残条目由878条调整为530条。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道莅、张岩、扬庆铭、廖镇江、曹贵松、眭述平、叶纹、周泽深、陶明毅、王国民、程瑜.周安寿、左峰、林景荣、姚树源、王沛、孔翔飞、徐新荣、杨 小锋、姜节凯、方晓松、刘声明、章艾武、李怀侠、姚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6180-1996、GB/T16180-2006,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劳动能力鉴定原则和分级标准。本标准适用于职工在职业活动中因T负伤和园职业病致残程度的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4854(所有部分)声学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 GB/T 734l(所有部分)听力计

GB/T 7582 2004声学听阈与年龄关系的统计分布 GB/T 7583声学纯音气导听阈测定保护听力用 GB 11533标准对数视力表

GBZ 4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GBZ 5职业性氟及无机化合物中毒的诊断 GBZ 7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

GBZ 9职业性急性电光性眼炎(紫外线角膜结膜炎)诊断标准 GBZ 12职业性铬鼻病诊断标准 GBZ 24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 GBZ 35职业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GBZ 45职业性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诊断标准 GBZ 49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GBZ 54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诊断标准 GBZ 57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

GBZ 60职业性过敏性肺炎诊断标准 GBZ 61职业性牙酸蚀病诊断标准 GBZ 70尘肺病诊断标准

GBZ 81职业性磷中毒诊断标准

GBZ 82职业性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诊断标准 GBZ 83职业性砷中毒的诊断 GBZ 94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 GBZ 95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GBZ96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 97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

GBZ 101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 GBZ 104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 105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l06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

GBZl07放射性性腺疾病的诊断

GBZl09放射性膀胱疾病诊断标准

GBZl10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

GBZ/T 238职业性爆震聋的诊断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劳动能力鉴定identify work ahility

法定机构对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后,根据国家工伤保险法规规定,在评定伤残等级时通过医学检查对劳动功能障碍程度(伤残程度)和生活方理障碍程 度做出的技术眭鉴定结论。

3.2

医疗依赖medical dependence

丁伤致残于评定伤残等级技术鉴定后仍不能脱离治疗。

3.3

生活自理障碍 abibility 0f ilvmg independence

工伤致残者因生活不能自理,需依赖他人护理。4总则

4.1判断依据

4.1.1综合判定

依据工伤致残者于评定伤残等级技术鉴定时的器官损伤、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与日常生活护理的依赖程度,适当考虑由于伤残引起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对伤残程度进行 综合判定分级。

附求A为各门类上伤、职业病致残分级判定基准。

附录B为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4.1.2器官损伤

器官损伤是上伤的直接后果,但职业病不一定有器官缺损。

4.1.3功能障碍

工伤后功能障碍的程度与器官缺损的部位及严重程度有关,职业病所致的器官功能障碍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对功能障碍的判定.应以评定伤残等级技术鉴定时的医疗检 查结果为依据,根据评残对象逐个确定。

4.1.4医疗依赖

医疗依赖判定分级:

a)特殊医疗依赖:工伤致残后必须终身接受特殊药物、特殊医疗设备或装置进行治疗;

b)一 般医疗依赖:工伤致残后仍需接受长期或终身曲物治疗;

4.1.5生活自理障碍 生活自理范围主要包括下列五项:

a)进食:完全不能自主进食,需依赖他人帮助: b)翻身:不能自主翻身;

c)大、小便:不能自主行动,排大小便需依靠他人帮助; d)穿衣、洗漱:不能自己穿衣、洗漱,完全依赖他人帮助; e)自主行动:不能自主走动。生活自理障碍程度分三级:

a)完全生活自理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上述五项均需护理;

b)大部分生活自理障碍: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上述五项中三项或四项需要护理 c)部分生活自理障碍:生活部分不能自理,上述五项中一项或两项需要护理。

4.2晋级原则

对于同一器官或者系统多处损伤,或一个以上器官不同部位同时受到损伤者,应先对单项伤残程度进行鉴定。如果几项伤残等级不同,以重者定级;如果两项及以上等级相同,最多晋升一级。

4.3对原有伤残及合并症的处理

在劳动能力鉴定过程中,工伤或职业病后出现合并症,其致残等级的评定以鉴定时实际的致残结局为依据。

如受工伤损害的器官原有伤残或疾病史,即:单个或双器官(如双跟、四肢、肾脏)或系统损伤,本次鉴定时应检查本次伤情是否加重原有伤残,若加重原有伤残,鉴定时按实 际的致残结局为依据;若本次伤情轻于原有伤残,鉴定时则按本次工伤伤情致残结局为依据。

对原有伤残的处理适用于初次或再次鉴定,复查鉴定不适用奉规则。

4.4门类划分

按照临床医学分科和各学科间相互关联的原则,对残情的判定划分为5个门类: a)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科门。b)骨科、整形外科、烧伤科门。c)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门。

d)普外科、胸外科、泌尿生殖科门。e)职业病内科门。

4.5条目划分

按照4.4中的5个门类,以附录C中表C1~C 5厦一至十级分级系列。根据伤残的类别和残情的程度划分伤残条目,共列出残情530条。

4.6等级划分

根据条目划分原则以及工伤致残程度.综合考虑各门类间的平衡,将残情级别分为一至十级。最重为第一级,最轻为第十级。对末列出的个别伤残情况,参照本标准中相应定级 原则进行等级评定。

5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 5.1一级

5.1.1定级原则

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做赖,或完全或大部分或部分生活自理障碍。5.1.2一级条款系刊

凡符合5.1.1或下列条款之一者均为工伤一级。1)极重度智能损伤;

2)四肢瘫肌力≤3级或三肢瘫肌力≤2级; 3)重度非肢体瘫运动障碍;

4)面部重度毁容,同时伴有表C.2中二级伤残之一者;

5)全身重度癜痕形成,占体表面积≥90%.伴有脊柱及四肢大关节活动功能基本丧失; 6)双肘关节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7)双下肢膝上缺失及一上肢肘上缺失;

8)双下肢及一上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9)双眼无光感或仪有光感但光定位不准者;

l0肺功能重度损伤和呼吸困难Ⅳ级.需终生依赖机械通气; 11)双肺或心肺联合移植术; 12)小肠切除≥90%;

3)肝切除后原位肝移植; 14)胆道损伤原位肝移植; 15)全胰切除;

16)双侧肾切除或孤肾切除术后,用透析维持或同种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17)尘肺叁期伴肺功能重度损伤及(或)重度低氧血症〔PO2<5.3 kPa(<40mmHg)〕

18)其他职业性肺部疾患,伴肺功能重度损伤及(或)重度低氧血症〔PO2<5.3 kPa(<40 mmHg)〕;

19)放射性肺炎后,两叶以上肺纤维化伴重度低氧血症〔PO2<5.3kPa(<10mmHg)〕; 20)职业性肺癌伴肺功能重度损伤;

21)职业性肝血管肉瘤.重度肝功能损害;

22)肝硬化伴食道静脉破裂出血,肝功能重度损害;

23)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内生肌酐清除率持续<10 mL/min,或血浆肌酐水平持续>707μm0L/L(8 mg/dL)。5.2二级.2.1定级原则

器官严重缺掼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大部分或部分生活自理障碍.2.2二级条款系列

凡符合5.2.1或下列条款之者均为工伤二级 1)重度智能损伤; 2)三度瘫肌力3级; 3)偏瘫肌力≤2级; 4)截瘫肌力≤2级;

5)双手全肌瘫肌力≤2级; 6)完全感觉性或混合性失语;

7)全身重度瘢痕形成.占体表面积≥80%,伴有四肢大关节中3个以上活动功能受限; 8)全面部瘢痕或植皮伴有重度毁容; 9)双侧前臂缺失或双手功能完全丧失; 10)双下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11)双膝以上缺失;

12)双膝、双踝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13)同侧上、下肢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14)四肢大关节(肩、髋、膝、肘)中4个及以上关节功能完全丧失者; 15)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 02.或视野≤8%(或半径≤5°); 16)无吞咽功能,完全以来胃管进食; 17)双侧上颁骨或双侧下颔骨完全缺损;

18)一侧上颌骨及对侧下领骨完全缺损。并伴有颜面软组织损伤>30 cm2; 19)一侧全肺切除并胸廓成形术,呼吸困难Ⅲ级; 20)心功能不全三级;

21)食管闭锁或损伤后无法行食管重建术,依赖胃造瘘或空肠造瘘进食; 22)小肠切除3/4,合并短肠综合症; 23)肝切除3/1,台并肝功能重度损害;

24)肝外伤后发生门脉高压三联症或发生Budd-chiari综合征; 25)胆道损伤致肝功能重度损害; 26)胰次争切除,胰腺移植术后;

27)孤肾部分切除后,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28)肺功能重度损伤及(或)重度低氧血症;

29)尘肺叁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及(或)中度低氧血症;

30)尘肺贰期伴肺功能再度损伤及(或)重度低氧血症〔PO2<5.3 kPa(40 mmHg)〕; 31)尘肺叁期伴活动性肺结核; 32)职业性肺癌或胸膜间皮瘤; 33)职业性急性白血病;

34)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35)慢性重度巾毒性肝病; 36)肝血管肉瘤;

37)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内生肌酐清除率持续<25 mL/min,或血浆肌酐水平持续>450μm01/L(5 mg/dL); 38)职业陆膀胱癌; 39)放射性肿瘤。5.3三级

5.3.1定级原则

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部分生活自理障碍

5.3.2三级条款系列

凡符合5.3.1或下列条款之一者均为工伤三级。

1)精神病性症状,经系统治疗1年后仍表现为危险或冲动行为者; 2)精神病性症状,经系统治疗1年后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者; 3)偏瘫肌力3级; 4)截瘫肌力3级;

5)双足全肌瘫肌力≤2级; 6)中度非肢体瘫运动障碍;

7)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失认等具有两项及两项以上者;

8)全身重度瘢痕形成,占体表而积≥70%,伴有四肢大关节中2个以上活动功能受限; 9)而部瘢痕或植皮≥2/3并有巾度毁容; 10)手缺失.另一手拇指缺失;

11)双手拇、食指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12)一手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拇指功能完全丧失;

13)双髋、双膝关节中,有一个关节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及另一关节重度功能障碍; 14)双膝以下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15)一侧髋、膝关节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l6)非同侧腕上、踝上缺失;

17)非同侧上、下肢癜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18)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 05或视野≤1 6%(半径≤10°); 19)双眼矫正视力<0.05或视野≤16%(半径≤10°);

20)一侧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剜出,另眼矫正视力<0.1或视野≤24%(或半径≤l 5°); 21)呼吸完全依赖气管套管或造口;

22)喉或气管损伤导致静止状态下或仅轻微话动即有呼吸困难; 23)同侧上、下颌骨完全缺损;

24)一侧上颌骨或下颌骨完全缺损,伴颜面部软组织损伤>30 cm2; 25)舌缺损>全舌的2/3;

26)一侧全肺切除并胸廓成形术;

27)一侧胸廓成形术,肋骨切除6根以上; 28)一侧全肺切除并隆凸切除成形术; 20)一侧全肺切除并大血管重建术; 30)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31)肝切除2/3,并肝功能中度损害; 32)胰次全切除,胰岛索依赖;

33)一侧肾切除,对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34)双侧输尿管狭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35)永久性输尿管腹壁造瘘; 36)膀胱全切除; 37)尘肺叁期;

38)尘肺贰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及(或)中度低氧血症; 39)尘肺贰期合并活动性肺结核;

40)放射性肺炎后两叶肺纤维化,伴肺功能中度损伤及(或)中度低氧血症; 41)粒细胞缺乏症; 42)再生障碍性贫血; 43)职业性慢性白血病;

44)中毒性血液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45)中毒性血液病,严重出血或血小板含量≤2×l010/L ; 46)砷性皮肤癌; 47)放射性皮肤癌。5.4四级

5.4.1定级原则

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部分生活自理障碍或无生活自理障碍,5.4.2四级条款系列

凡符合5.4.1或下列条款之一者均为工伤四级。1)中度智能损伤; 2)重度癫痫;

3)精神病性症状,经系统治疗1年后仍缺乏社交能力者; 4)单肢瘫肌力≤2级; 5)双手部分肌瘫肌力≤2级;

6)脑脊液漏伴有颅底骨缺损不能修复或反复手术失败: 7)面部中度毁容;

8)全身瘴痕面积≥60%,四肢大关节中1个关节活动功能受限; 9)面部瘢痕或植皮≥l/2并有轻度毁容; 10)双拇指完全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11)一侧手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部分功能丧失; 12)一侧肘上缺失;

13)一侧膝以下缺失,另一侧前足缺失; 14)一侧膝以上缺失;

15)一侧踝以下缺失,另一足畸形行走困难;

16)一眼有或无光感,另跟矫正视力<0.2或视野≤32%(或半径≤20°); 17)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 1;

18)双眼矫正视力<0.l或视野≤32%(或半径≤20°); l 9)双耳听力损失≥91 dB;

20)牙关紧闭或因食管狭窄只能进流食;

21)一侧上领骨缺损1/2,伴颜而部软组织损伤>20 cm2;

22)下颌骨缺损长6 cm以上的区段,伴口腔、颜面较组织损伤>20 cm2; 23)双侧颞下颔关节骨性强直,完全不能张口; 24)面颊部洞穿性缺损>20 cm2; 25)双侧完全性面瘫; 26)一侧全肺切除术; 27)双侧肺叶切除术;

28)肺叶切除后并胸廓成形术后; 29)肺叶切除并隆凸切除成形术后; 30)一侧肺移植术; 31)心瓣膜置换术后; 32)心功能不全二级;

33)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狭窄,仅能进流食者; 34)全胃切除;

35)胰头、十二指肠切除; 36)小肠切除3/4;

37)小肠切除2/3,包括回盲部切除;

38)全结肠、直肠、肛门切除,回肠造瘘; 39)外伤后肛门排便重度障碍或失禁; 40)肝切除2/3;

41)肝切除l/2,肝功能轻度损害; 42)胆道损伤致肝功能中度损害; 43)甲状旁腺功能重度损害;

44)肾修补术后,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45)输尿管修补术后,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46)永久性膀胱造瘘; 47)重度排尿障碍;

48)神经原性膀胱,残余尿≥50 mL; 49)双侧肾上腺缺损; 50)尘肺贰期;

51)尘肺壹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及(或)中度低氧血症; 52)尘肺壹期伴活动性肺结核;

5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需安装起搏器者); 54)放射性损伤致肾上腺皮质功能明显减退; 55)放射性损伤致免疫功能明显减退。5.5五级

5.5.1定级原则

器官大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较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

5.5.2五级条款系列

凡符合5.5.1或下列条款之一者均为工伤五级。1)四肢瘫肌力4级; 2)单肢瘫肌力3级;

3)双手部分肌瘫肌力3级; 4)一手全肌瘫肌力≤2级; 5)双足全肌瘫肌力3级; 6)完全运动性失语;

7)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失认等具有一项者; 8)不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失认等具有多项者; 9)全身瘢痕占体表面积≥50%,并有关节活动功能受限; 10)面部瘢痕或植皮≥1/3并有毁容标准中的一项;

11)脊柱骨折后遗30°以上侧弯或后凸畸形,伴严重根性神经痛; 12)一侧前臂缺失; 13)一手功能完全丧失;

14)肩、肘关节之一功能完全丧失; 5)一手拇指缺失,另一手除拇指抖三指缺失; 6)一手拇指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除拇指外三指功能完全丧失; 17)双前足缺失或双前足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18)双跟骨足底软组织缺损瘢痕形成,反复破溃; 19)一髋(或一膝)功能完全丧失;

20)四肢大关节之一人工关节术后遗留重度功能障碍; 21)一侧膝以下缺失; 22)第Ⅲ对脑神经麻痹;

23)双眼外伤性青光眼术后,需用药物控制眼压者;

24)一眼有或无光感,另跟矫正视力≤0.3或视野≤40%(或半径≤25°); 25)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2; 26)一眼矫正视力<0.1另眼矫正视力等于0.1; 27)双眼视野≤40%(或半径≤25°); 28)双耳昕力损失≥81 dB;

29)喉或气管损伤导致一般活动及轻工作时有呼吸困难; 30吞咽困难,仅能进半流食;

31)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喉保护功能丧失致饮食呛咳、误吸; 32)一侧上颌骨缺损>l/4,但<1/2.伴软组织损伤>10 cm2;但<20 cm2; 23)下颌骨缺损长4 cm以上的区段,伴口腔、颜面软组织损伤>10 cm2; 34)一侧完全面瘫,另一侧不完全面瘫; 35)双肺叶切除术;

36)肺叶切除术并大血管重建术; 37)隆凸切除成形术;

38)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狭窄,仅能进半流食者; 39)食管气管或支气管瘘; 40)食管胸膜瘘; 41)胃切除3/4;

42)小肠切除2/3,包括回肠大部分;

43)肛门、直肠、结肠部分切除,结肠造瘘; 44)肝切除l/2; 45)胰切除2/3;

46)甲状腺功能重度损害;

47)一侧肾切除,对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48)一侧输尿管狭窄,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49)尿道瘘不能修复者; 50)两侧睾丸、附睾缺损;

51)放射性损伤致生殖功能重度损伤; 52)阴茎全缺损; 53)双侧卵巢切除; 54)阴道闭锁;

55)会阴部瘢痕孪缩伴有阴道或尿道或肛门狭窄; 56)肺功能中度损伤或中度低氧血症; 57)莫氏Ⅱ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58)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不需安起博器者);

59)中毒性血液病,血小板减少(≤4×1010/L)并有血倾向;

60)中毒性血液病,白细胞含量持续<3x109/L(<3 000/mm3)或粒细胞含量 61)慢性中度中毒性肝病;

6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内生肌酐清除率持续<50 mL/min,或血浆肌酐水平持续>177μmol/L(2mg/dL);

63)放射性损伤致睾丸萎缩; 64)慢性重度磷中毒; 65)重度手臂振动病。5.6六级

5.6.1定级原则

器官大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中等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

5.6.2六级条款系列

凡符合5.6.1或下列条款之一者均为工伤六级。1)癫痫中度; 2)轻度智能损伤;

3)精神病性症状,经系统治疗1年后仍影响职业劳动能力者; 4)三肢瘫肌力4级;

5)截瘫双下肢肌力4级伴轻度排尿障碍; 6)双手全肌瘫肌力4级; 7)一手全肌瘫肌力3级; 8)双足部分肌瘫肌力≤2级; 9)单足全肌瘫肌力≤2级; 10)轻度非肢体瘫运动障碍; 11)不完全性感觉性失语;

12)面部重度异物色素沉着或脱失; 13)面部瘢痕或植皮≥l/3; 14)全身瘢痕面积≥40%;

15)撕脱伤后头皮缺失l/5以上;

16)一手一拇指完全缺失,连同另一手非拇指二指缺失;

17)一拇指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除拇指外有二指功能完全丧失; 18)一手三指(含拇指)缺失;

19)除拇指外其余四指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20)一侧踝以下缺失;或踝关节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21)下肢骨折成角畸形>15°,井有肢体短缩4 cm以上; 22)一前足缺失,另一足仅残留拇趾;

23)一前足缺失,另一足除拇趾外.2~5趾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24)一足功能完全丧失,另一足部分功能丧失; 25)一髋或一膝关节功能重度障碍;

26)单侧跟骨足底软组织缺损瘢痕形成,反复破溃; 27)一侧眼球摘除;或一侧眼球明显萎缩,无光感; 28)一眼有或无光感,另一眼矫正视力≥0 4; 29)一眼矫正视力≤0 05,另一眼矫正视力≥0 3; 30)一眼矫正视力≤0.1,另一眼矫正视力≥0 2;

31)双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48%(或半径≤30°); 32)第Ⅳ或第Ⅵ对脑神经麻痹,或眼外肌损伤致复视的; 33)双耳听力损失≥71 dB;

34)双侧前庭功能丧失,睁眼行走困难,不能并足站立; 35)单侧或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张口困难Ⅲ度;

36)一侧上颌骨缺损1/4,伴口腔颜面软组织损伤>l0 cm2; 37)面部软组织缺损>20cm2,伴发涎瘘; 38)舌缺损>舌的1/3,但<舌的2/3;

39)双侧颧骨并颧弓骨折,伴有开口困难Ⅱ度以上及颜面部畸形经手术复位者;

40)双侧下颌骨髁状突颈部骨折,伴有开口困难Ⅱ度以上及咬合关系改变,经手术治疗者; 41)一侧完全性面瘫;

42)肺叶切除并肺段或楔形切除术; 43)肺叶切除并支气管成形术后; 44)支气管(或气管)胸膜瘘; 4j)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46)大血管重建术; 47)胃切除2/3; 48)小肠切除1/2,包括回盲部;

49)肛门外伤后排便轻度障碍或失禁; 50)肝切除1/3;

51)胆道损伤致肝功能轻度损伤; 52)腹壁缺损面积≥腹壁的1/4; 53)胰切除l/2;

54)甲状腺功能中度损害; 55)甲状旁腺功能中度损害; 56)肾损伤性高血压;

57)尿道狭窄经系统治疗1年后仍需定期行扩张术; 58)膀胱部分切除合并轻度排尿障碍;

59)两侧睾丸刨伤后萎缩,血睾酮低于正常值; 60)放射性损伤致生殖功能轻度损伤; 61)双侧输精管缺损,不能修复; 62)阴茎部分缺损;

63)女性双侧乳房切除或严重瘢痘畸形; 64)子官切除;

6i)双侧输卵管切除;

66)尘肺壹期伴肺功能轻度损伤及(或)轻度低氧血症;

67)放射性肺炎后肺纤维化(<两叶)伴肺功能轻度损伤及(或)轻度低氧血症 68)其他职业性肺部疾患.伴肺功能轻度损伤; 69)白血病完全缓解;

70)中毒性肾病,持续性低分子蛋白尿伴白蛋白尿; 71)中毒性肾病,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 72)放射性损伤致肾上腺皮质功能轻度减退; 73)放射性损伤致甲状腺功能低下; 74)减压性骨坏死Ⅲ期; 75)中度手臂振动病;

76)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慢性重度中毒。5.7七级

5.7.1定级原则

器官大部缺损或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元生活自理障碍 5.7.2七级条款系列

凡符合5.7.1或下列条款之一者均为工伤七级。1)偏瘫肌力4级; 2)截瘫肌力4级;

3)单手部分肌瘫肌力3级; 4)双足部分肌瘫肌力3级; 5)单足全肌瘫肌力3级;

6)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致深感觉障碍;

7)人格改变或边缘智能,经系统治疗1年后仍存在明显社会功能受损者; 8)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

9)不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和失认等具有一项者; 10)符合重度毁容标准中的两项者; 11)烧伤后颅骨全层缺损≥30 cm2,或在硬脑膜上植皮面积≥10 cm2; 12)颈部瘢痕挛缩,影响颈部活动; 13)全身瘢痕面积≥30%;

14)面部瘢痕、异物或植皮伴色素改变占面部的10%以上; 15)骨盆骨折内固定术后,骨盆环不稳定,骶髂关节分离; 16)一手除拇指外,其他2~3指(含食指)近侧指间关节离断;

17)一手除拇指外,其他2~3指(含食指)近侧指问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18)肩、肘关节之一损伤后遗留关节重度功能障碍; 19)一腕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20)一足1~5趾缺失; 21)一前足缺失;

22)四肢大关节之一人工关节术后.基本能生活自理;

23)四肢大关节之一关节内骨折导致创伤性关节炎,遗留中重度功能障碍; 24)下肢伤后短缩>2cm但≤4 cm者;

25)膝关节韧带损伤术后关节不稳定,伸屈功能正常者; 26)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8;

27)一眼有或无光感,另一眼各种客观检查正常; 28)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6; 29)一跟矫正视力≤0.l,另眼矫正视力≥0.4;

30)双眼矫正视力≤0.3或视野≤64%(或半径≤40°); 31)单眼外伤性青光眼术后,需用药物控制眼压者; 32)双耳听力损失≥56 dB;

33)咽成形术后,咽下运动不正常;

34)牙槽骨损伤长度≥8 cm,牙齿脱落10个及以上;

35)单侧颧骨并颧弓骨折,伴有开口困难Ⅱ度以上及颜面部畸形经手术复位者; 36)双侧不完全性而瘫; 37)肺叶切除术;

38)限局性脓胸行部分胸廓成形术; 39)气管部分切除术;

40)食管重建术后伴反流性食管炎;

41)食管外伤或成形术后咽下运动不正常; 42)胃切除1/2; 43)小肠切除1/2; 44)结肠大部分切除; 4 5)肝切除1/4;

46)胆道损伤,胆肠吻合术后; 47)脾切除; 48)胰切除1/3;

49)女性两侧乳房部分缺损; 50)一侧肾切除; 51)膀胱部分切除; 52)轻度排尿障碍; 53)阴道狭窄;

54)尘肺壹期,肺功能正常; 55)放射性肺炎后肺纤维化(<两叶),肺功能正常; 56)轻度低氧血症; 57)心功能不全一级;

58)再生障碍性贫血完全缓解;

59)白细胞减少症,含量持续<4×109/L(4 000/mm3); 60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含量持续<2×109/L(2 000/mm3); 61)慢性轻度中毒性肝病;

62)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内生肌酐清除率<70 mL/min; 63)三度牙酸蚀病。5.8八级

5.8.1定级原则

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 5.8.2八级条款系列

凡符合5.8.l或下列条款之一者均为工伤八级。1)单肢体瘫肌力4级; 2)单手全肌瘫肌力4级; 3)双手部分肌瘫肌力4级; 4)双足部分肌瘫肌力4级; 5)单足部分肌瘫肌力≤3级; 6)脑叶部分切除术后;

7)符合重度毁容标准中的一项者; 8)面部烧伤植皮≥1/5;

9)面部轻度异物沉着或色素脱失;

10)双侧耳廓部分或一侧耳廓大部分缺损; 11)全身瘢痕面积≥20%; 12)一侧或双侧眼睑明显缺损;

13)脊椎压缩性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减少1/2以上者或脊椎不稳定性骨折; 14)3个及以上节段脊柱内固定术;

15)一手除拇、食指外,有两指近侧指问关节离断;

16)一手除拇、食指外.有两指近侧指间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17)一拇指指间关节离断;

18)一拇指指间关节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19)一足拇趾缺失,另一足非拇趾一趾缺失;

20)一足拇趾畸形,功能完全丧失,另一足非拇趾一趾畸形; 21)一足除拇趾外,其他三趾缺失;

22)一足除拇趾外,其他四趾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23)因开放骨折感染形成慢性骨髓炎,反复发作者;

24)四肢大关节之一关节内骨折导致创伤性关节炎,遗留轻度功能障碍; 25)急性放射皮肤损伤Ⅳ度及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手术治疗后影响肢体功能 26)放射性皮肤溃疡经久不愈者;

27)一眼矫正视力≤0 2,另眼矫正视力≥0.5; 28)双眼矫正视力等于0.4;

29)双眼视野≤80%(或半径≤50°); 30)一侧或双侧睦外翻或睑闭合不全者; 31)上睑下垂盖及瞳孔1/3者; 32睑球粘连影响眼球转动者;

33)外伤性青光眼行抗青光眼手术后眼压控制正常者; 34)双耳听力损失≥41 dB或一耳≥91 dB;

35)喉或气管损伤导致体力劳动时有呼吸困难; 36)喉源性损伤导致发声及言语困难;

37)牙槽骨损伤长度≥6㈨牙齿脱落8个及以上者; 38)舌缺损<舌的l/3;

39)双侧鼻腔或鼻咽部闭锁;

40)双侧颞下颔关节强直,张口困难Ⅱ度;

41)上、下领骨骨折,经牵引、固定治疗后有功能障碍者;

42)双侧颧骨并颧弓骨折,无开口困难,颜面部凹陷畸形不明显,不需手术复位; 43)肺段切除术,44)支气管成形术;

45)双侧≥3根助骨骨折致胸廓畸形; 46)膈肌破裂修补术后,伴膈神经麻痹; 47)心脏、大血管修补术;

48)心脏异物滞留或异物摘除术: 49)肺功能轻度损伤;

50)食管重建术后,进食正常者; 51)胃部分切除; 52)小肠部分切除; 53)结肠部分切除; 54)肝部分切除;

55)腹壁缺损面积<腹壁的l/4; 56)脾部分切除; 57)胰部分切除;

58)甲状腺功能轻度损害; 59)甲状旁腺功能轻度损害; 60)尿道修补术;

61)一侧睾丸、附睾切除;

62)一侧输精管缺损,不能修复;

63)脊髓神经周围神经损伤,或盆腔、会阴手术后遗留性功能障碍; 64)一侧肾上腺缺损; 65)单侧输卵管切除l 66)单侧卵巢切除;

67)女性单侧乳房切除或严重瘢痕畸形; 68)其他职业性肺疾患,肺功能正常; 69)中毒性肾瘸.持续低分子蛋白尿; 70)慢性中度磷中毒;

71)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慢性中度中毒,72)减压性骨坏死II期; 73)轻度手臂振动病; 74)二度牙酸蚀 5.9九级

5.9.1定级原则

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或者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恬自理障碍

5.9.2九级条款系列

凡符合5.9.1或下列条款之一者均为工伤九级,1)癫痫轻度;

2)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致浅感觉障碍; 3)脑挫裂伤无功能障碍; 4)开颅手术后无功能障碍; 5)颅内异物无功能障碍;

6)颈部外伤致颈总、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或血管搭桥手术后无功能障碍; 7)符合中度毁容标准中的两项或轻度毁容者;

8)发际边缘瘢痕性秃发或其他部位秃发,需戴假发者; 9)全身瘢痕占体表面积≥5%;

10)面部有≥8 cm2或3处以上≥1 cm2的瘢瘦; 11)两个以上横突骨折;

12)脊椎压缩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减少小于1/2者; 13)椎间盘髓核切除术后; 14)1~2节脊柱内固定术; 15)一拇指末节部分1/2缺失; 16)一手食指2~3节缺失;

17)一拇指指间关节僵直于功能位; 18)除拇指外,余3~4指末节缺失; 19)一足拇趾末节缺失;

20)除拇趾外其他二趾缺失或瘢痕畸形,功能不全; 21)跖骨或跗骨骨折影响足弓者;

22)外伤后膝关节半月板切除、髌骨切除、膝关节交叉韧带修补术后; 23)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术后;

24)髌骨、跟骨、距骨、下颌骨或骨盆骨折内固定术后; 25)第Ⅴ对脑神经眼支麻痹;

26)眶壁骨折致眼球内陷、两跟球突出度相差>2 mm或错位变形影响外观者; 27)一眼矫正视力≤0.3,另跟矫正视力>0.6; 28)双眼矫正视力等于0.5;

29)泪器损伤,手术无法改进溢泪者;

30)双耳听力损失≥3l dB或一耳损失≥7l dB; 31)喉源性损伤导致发声及言语不畅; 32)铬鼻病有医疗依赖;

33)牙槽骨损伤长度>4 cm,牙脱落4个及以上;

34)上、下颌骨骨折,经牵引、同定治疗后无功能障碍者; 35)一侧下颌骨髁状突颈部骨折; 36)一侧颧骨并颧弓骨折;

37)肺内异物滞留或异物摘除术; 38)限局性脓胸行胸膜剥脱术; 39)胆囊切除;

40)一侧卵巢部分切除; 41)乳腺戒形术;

42)胸、腹腔脏器探查术或修补术后 5.10 十级

5.10.1定级原则 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无功能障碍或轻度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或者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 自理障碍。

5.10.2十级条款系列

凡符合5.10.1或下列条款之一者均为工伤十级。1)符合中度毁容标准中的一项者;

2)面部有瘢痕,植皮,异物色素沉着或脱失>2cm2; 3)全身瘢痕面积<5%.但≥1%;

4)急性外伤导致椎间盘髓棱突出,并伴神经刺激征者;

5)一手指除拇指外,任何一指远侧指间关节离新或功能丧失; 6)指端植皮术后(增生性瘢痕l cm2以上); 7)手背植皮面积>50cm2,并有明显瘢瘟; 8)手掌、足掌植皮面积>30%者; 9)除拇趾外,任何一趾末节缺失; l0)足背植皮面积>100cm2;

11)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未做手术者; 12)身体各部位骨折愈合后无功能障碍或轻度功能障碍; 13)四肢大关节肌腱投韧带撕裂伤术后遗留轻度功能障碍; 14)一手或两手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II度及Ⅱ度以上者; l5)一眼矫正视力≤0 5,另一眼矫正视力≥0 8; l 6)双眼矫正视力≤0 8;

17)一侧或双侧睑外翻或睑闭台不全行成形手术后矫正者; 18)上睑下垂盖及瞳孔l/3行成形手术后矫正者; 19)睦球粘连影响眼球转动行成形手术后矫正者;

20)职业性及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矫正视力正常者;

21]职业性及外伤性白内障I度~Ⅱ度(或轻度、中度),矫正视力正常者; 22)晶状体部分脱位; 23)眶内异物未取出者; 24)眼球内异物未取出者; 25)外伤性瞳孔放大; 26)角巩膜穿通伤治愈者;

27)双耳听力损失≥26 dB,或一耳≥56 dB; 28)双侧前庭功能丧失,闭眼不能并足站立; 29)铬鼻病(无症状者); 30)嗅觉丧失;

31)牙齿除智齿以外,切牙脱落1个以上或其他牙脱落2个以上; 32)一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张口困难I度; 33)鼻窦或面颊部有异物未取出; 34)单侧鼻腔或鼻孔闭锁; 35)鼻中隔穿孔;

36)一侧不完全性面瘫;

37)血、气胸行单纯闭式引流术后,胸膜粘连增厚; 38)腹腔脏器挫裂伤保守治疗后; 39)乳腺修补术后;

40)放射性损伤致免疫功能轻度减退; 41)慢性轻度磷中毒;

42)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慢性轻度中毒; 43)井下工人滑囊炎; 44)减压性骨坏死I期; 45)一度牙酸蚀病;

劳动能力鉴定新标准 篇7

(一) 老工伤的定义。

目前缺乏准确的概念定义, 一般理解是将发生在1996年10月1日《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实行以前的工伤统称为“老工伤”。也有人将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生效前的工伤职工划分为老工伤, 笔者认为这两种划分在理解中均有偏差, 老工伤应该指因各种原因未纳入工伤保险的所有工伤职工。

(二) “老工伤”问题。

归根结底就是老工伤的待遇问题, 而这一问题长期困扰着“老工伤”本人、用人单位, 以及政府部门, 是个老大难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政策不统一。

相关各方面对政策的适用也各执一词, 分歧较大。从1951年政务院《劳动保险条例》开始, 到1996年劳动部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办法》, 再到2004年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 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在大的方面就有三次变化。从总体上看, 工伤保险制度认定、鉴定和待遇支付三大板块的结构没有太大变化, 但在具体的实施机构, 尤其是在待遇的项目和标准上, 则变化巨大。正是由于这些变化, 导致了各方的分歧。

2.国有企业破产转制激化了“老工伤”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 国有企业陆续破产转制。由于当时尚未实施工伤保险条例也未缴纳工伤保险基金, 工伤待遇主要由用人单位支付, 企业的破产转制加上相关政策的缺失, “老工伤”失去获得工伤待遇的主要渠道, “老工伤”失去依靠、陷入无助境地。

3.职业病。

如尘肺、职业性中毒等职业病所特有的潜伏性和长期性, 使“老工伤”问题进一步复杂化。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 “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 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事实上, 包括煤矿、化工等职业病多发企业在内的很多破产转制企业, 都有意无意忽略了这个规定, 使职业病职工的后续治疗得不到保障。

二、“老工伤”现状

“老工伤”群体庞大, 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因素。2011年1月12日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2011年4月底前, 将国有企业有伤残等级的“老工伤”人员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2011年年底前, 将国有企业其他“老工伤”人员和集体企业、原国有和集体改制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各地也相继出台“老工伤”纳入工伤保险的规范性文件。“老工伤”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三、老工伤劳动能力鉴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劳动能力鉴定是工伤职工享受工伤待遇的前提和依据。老工伤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已陆续开展, 通过一个时期的老工伤鉴定工作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困难。

(一) 人数多。

截至2011年年底仅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一地的老工伤参保人数已超过3万人。2008年作为呼伦贝尔市地区老工伤试点的莫尔道嘎林业局老工伤职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人数近4, 000人, 而同年“新工伤”鉴定人数仅300人。老工伤申请鉴定的人数比新工伤10倍还多。

(二) 受伤情况复杂。

老工伤尤其是煤矿、林业等高风险作业职工, 有的工伤次数达10余次。受伤部位更是遍及全身, 受伤程度也是包括器官的缺失、肢体的骨折、皮肤的擦伤等。这样的“老工伤”鉴定无疑是各科医疗专家的大会诊。即便如此也仍有可能出现遗漏, 影响到最后的鉴定等级。

(三) 劳动能力鉴定资料的缺乏。

劳动能力鉴定资料的缺乏这是老工伤鉴定的主要困难。《工伤保险条例》第23条规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申请, 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老工伤因为受伤时间长、工伤次数多, 许多资料早就丢失, 根本无法提供完备的鉴定资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定资料的不足。工伤认定结论应包括职工受伤是否属于工伤、职工工伤部位、职工受伤程度 (主要依据医疗机构诊断或病历) 三个方面的认定。而老工伤原始认定资料中大多只认定了职工受到的伤害属于工伤, 而职工受伤部位受伤程度并不明确 (资料审核过程当中常发现工伤凭证只记载着摔伤、砸伤字样, 根本没有记载明确的受伤部位和受伤程度) 。

2.医学资料的缺失。一是因为认定资料的不明确, 职工受伤时的诊疗资料就成为定级的主要依据, 而很多老工伤因时间太久、受伤时医学资料早已丢失, 给鉴定造成很大困难, 使一部分老工伤无法定级。如同样在工伤凭证记载的脚外伤, 有的是骨折而有的仅仅是皮肤裂伤, 这在定级上有很大差别。即使同样的骨折治疗方式不同, 在定级时也存在差别。二是工伤与后期的疾病相混淆, 无法分辨哪些后遗症是由工伤造成的。很多老工伤都是20~30年前受的工伤。后期在工伤部位又患有其他疾病, 如工伤是头外伤, 后期患脑出血或脑梗造成偏瘫, 由于工伤时诊治病例已经丢失, 现在鉴定根本无法分辨后遗症是否为工伤造成, 同样情况还出现在眼外伤和耳外伤的老工伤职工身上。三是患职业病的职工通常只有职业病诊断书, 而无其他任何检查材料。

3.认定资料与医学资料不相符。如有的工伤职工认定材料记载腰部受伤, 而提供的病历却是骨盆骨折, 甚至尿道断裂, 使鉴定专家在鉴定过程中无法确定病历与工伤到底有无关联。

四、对解决“老工伤”问题的对策建议

根据工作经验, 对老工伤劳动能力鉴定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尊重历史, 对既往已经获得各级劳动部门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老工伤、并且工伤职工本人及用人单位都不存在异议的应给予认可, 并根据其鉴定结论享受相应工伤待遇。不再重新鉴定, 避免重复做功, 减少不必要的工作。二是工伤凭证上对工伤的部位和程度已有明确记载的 (如肢体的离断、器官的缺失) , 应依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不再要求其提供工伤当时的医学资料。三是因为职业病特有的潜在性、长期性、不可治愈性的特点, 在鉴定过程中应该以现在的检查和目前职业病职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定级, 不再要求职工提供患病时的医学资料。四是对于工伤认定资料与医学资料不符的, 因为多数企业劳资人员没有医学知识, 只是以工伤大致部位进行记录, 往往与医疗机构的诊断部位存在偏差, 应该以工伤发生时的原始医学资料为依据进行鉴定。

摘要: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是我国工伤保险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工伤职工获得工伤待遇的重要依据。近些年来, 我国各地相继出台老工伤纳入工伤保险的规范性文件。老工伤正式纳入工伤保险范畴。老工伤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也已陆续开展。本文就老工伤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当中存在的一些困难进行了简要分析, 对鉴定工作当中的困难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工伤保险,老工伤,劳动能力鉴定,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12年最新修订)

上一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60首修改下一篇:国旗下的讲话稿:争做文明礼仪小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