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价值观(精选9篇)
阅读价值观 篇1
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思想的源发由来已久。早在夏代,出现了商品交换后,人们就萌生了经济活动的伦理思考。传统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思想集中体现为重义轻利、重农抑商、崇俭黜奢等。
在中国传统伦理中,儒家特别重视义利之辨。理学大师朱熹说: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要义。首先儒家提倡义以为上。儒家认为,义与利在价值上并非相等,义作为当然之则,本身具有至上性。故孔子说:君子以义为上。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因此,儒家提倡要见利思义。在义与利发生冲突或矛盾时,儒家主张重义轻利或存义去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董仲舒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命题。至宋明时期,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把义与利绝对的对立起来。现代学者张岱年认为,儒家义利之辩,就是把义看作最有价值的、最值得追求的东西,而且儒家所谓义指道德原则,义的内容就是仁,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即道德至上论。故张岱年把儒家的道德价值论称之为内在的价值论。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价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重农,在观念上树立农业是立国之本的思想,把务农推崇为民之正途,以维护小农的自然经济性质,从而确保与之相依存的封建地主经济。《汉书》云: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抑商,从本质上看,就是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生活,人为地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否则,就是离经叛道。《史记》记载:商人子孙不得仕宦为官吏。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农本商末或重农抑商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可谓根深蒂固。
主张节俭,反对奢侈,是传统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俭,即节省、不浪费、俭朴、勤俭、省吃俭用等多种意义。《左传》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奢,即奢侈,挥霍浪费钱财,过分追求享受等含义。孔子说:礼,与其奢也,宁俭。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云: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中华民族一向以勤俭为美德,以奢侈浪费为耻辱,并把勤、俭视为治生之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的座右铭。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上,成由勤俭、败由奢靡的事例举不胜举。其中,统治者能否做到节俭,关系到国家和百姓的富裕、生产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
(节选自迟成勇《儒家伦理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有删改)
1.下列关于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思想形成于夏代出现商品交换之时;它集中体现在重义轻利、重农抑商、崇俭黜奢等三个方面。
B.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特别重视义利之辩。儒家认为,义的价值要高于利的价值,甚至认为义是当然之则,应该义以为上。
C.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最基本的经济价值思想是重农抑商,重农的目的是维护小农的自然经济性质,从而确保与之相依存的封建地主经济。
D.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基本价值取向是崇俭黜奢。其中,俭含有节省、不浪费、俭朴、勤俭、省吃俭用等多种意义。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义利之辩被宋朝理学大师朱熹认为是儒者第一要义。儒家认为,义具有至上性,孔子就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B.儒家观点认为,因为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重义,而义的内容就是仁,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即道德至上论,所以是一种内在的价值论。
C.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重视农业,在观念上树立农业是立国之本的思想,把务农推崇为民之正途。
D.中华民族一向把奢侈浪费看成是耻辱,而把勤俭抬升到人的品德的高度,并把它视为治生之道。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义和利是矛盾的,冲突的。儒家主张重义轻利或存义去利,以金钱来衡量人的价值从来就不是儒家的义利观。
B.农本商末或重农抑商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可谓根深蒂固。从秦汉到唐宋明清,历朝历代都有重农抑商的政策,从而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C.《史记》记载的商人子孙不得仕宦为官吏就是一种抑商的手段,抑商的本质就是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生活,人为地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D.国家和百姓能否富裕起来、生产和经济能否得到发展、社会是否稳定和政权是否巩固,都在于统治者能否做到节俭。
答案:
1.A
1.B
1.C 答案解析: 1.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思想并非形成于夏代出现商品交换之时,注意原文源发萌生等词
1.偷换概念,儒家观点错,应是张岱年的观点。后句中的内在的价值论应指儒家的道德价值论。注意文中故张岱年把儒家的道德价值论称之为内在的价值论一句
1.A 绝对化,义和利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注意文中在义和利发生冲突或矛盾时等句;B从而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于文无据;D强加因果,推断失当
阅读价值观 篇2
一、认知价值取向的引导策略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肯定。学生不再被动地从教材文本中死记硬背一些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一节课,一篇文本,从中获得认知感悟。针对学生的认知感悟,教师应积极采取相应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譬如,笔者在进行苏教版必修一“感悟自然”专题《始得西山宴游记》这一文章的教学活动时,就摒弃了传统语文课堂中的朗读、释词、翻译等教法,而采取了找寻关键句子,分析段落大意、主题思想的做法,并就文章内容让学生自主研讨,积极发言,发表自己对于文章的个性化解读。有的学生说,这不就是我当前流行的户外活动吗,我们应该在徜徉自然世界的同时,将自己的感悟记下来,像柳宗元一样给后人留下些什么。笔者对此大加赞赏,认为这名学生能够由古及今,合理联想,认识到文章的写作情境与缘由。又有学生讲,千古美文看来只能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产生。对于此,笔者给予纠正,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为例,引导学生:挫折固然能够促生真挚情感,但我们更要像毛泽东、范仲淹一样树立忧国忧民的思想,担当起当代青年应付的重要使命。
二、情感价值取向的引导策略
“文以载道”、“景为情生”等一系列词语充分说明了语文文本当中深刻浸润着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体验与情感熏陶。关注作者情感,进而升华学生情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亲情、友情、爱情的浸润既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我们语文教师既定的职责。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以一己体验代替学生体验,以教参解读来取代学生解读,并将这种体验和解读强硬灌输给学生。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意识到了这种教学方式的局限,转而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注重学生对于文章的多元化认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才是进行情感价值有效的引导方式。
譬如,笔者在讲授苏教版必修二“热爱生命”专题《合欢树》这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课堂讨论,有的学生认为从中看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有的学生看到了文学诞生、人生哲理的获得是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的;有的学生说,尽孝须及时,以免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终生遗憾;还有的学生从“地坛”这个名字出发,看到了祖国的悠久历史,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与现代的集结;还有的学生说,从这篇文章,看到了诸如史铁生般强韧的生命力,我们需要勇敢面对人生挫折与困境等等。可以说,一节课下来,笔者欣喜地看到学生似乎在一节课中长大了许多,开始思索亲情,思索文化,思索祖国,这不就是情感价值的良性引导吗?
三、审美价值取向的引导策略
在高中阶段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审美价值取向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需要我们执著追求,什么需要我们适时放弃,懂得了这些,不但会有效促进我们语文课堂的高效进行,更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文品行,给他们今后的人生成长、社会和谐增添重要的成功砝码。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显性与隐形的审美文本,我们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挖掘其中的审美因素,在授课的过程中及时、有效地进行渗透,以促进学生审美价值观的迅速生成。讲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笔者告诫学生,不要抱怨父母给你提供的条件不够好,看看海伦凯勒你就会懂得,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和幸运,有着一颗坚韧与热爱的灵魂,才是真正的美。讲到《长江三峡》,笔者告诫学生,祖国的美丽山川自然是一种美,但我们积极投身其中,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每一份心力也是一种美。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多元文化强势渗透,在高中阶段及时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领是一项利国利民,着眼长远的重大举措。尤其是语文学科,我们语文教师要积极把握每一个教学细节,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思想动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顾德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2011(18).
阅读的价值与阅读价值观 篇3
【关键词】阅读的功利价值;阅读的超功利价值;阅读的正价值;阅读的负价值;阅读
阅读对个人成长而言,将伴随我们一生;阅读对民族而言,将直接影响该民族文化和精神世界的发育成长。新西兰学者费希尔曾经说过:阅读“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它永远是文明之声”[1]。调查显示,世界各国中,日本人的文化消费量居世界第一,平均每人一年要读40本书。美国人平均每人一年要读9本书。中国人平均每年读书4本,每天阅读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中国和日美在阅读方面的这种明显差距,要求我们的社会成员,应积极参与阅读氛围的营造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各级各类图书馆更要想方设法吸引和指导市民阅读各类载体的图书,最大限度地提升阅读的价值,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因为“阅读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力量,使人陶醉,使人充实”[2]。只有全社会重视阅读,享受阅读,才能提高我们民族整体的文明素质。那么,阅读对人和社会有什么好处?阅读对人和社会有什么价值呢?其实这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追问的问题。从价值二重性角度,笔者认为,阅读具有功利价值和超功利价值、正价值和负价值等多重属性。
1.阅读的价值具有二重性(1):閱读的功利价值和超功利价值
在我国的阅读史上,虽然曾经发生过“焚书坑儒”和“读书无用”等特殊时期摧残和破坏文明的极端事件,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敬惜字纸”、“最是书香能致远”等尊重文化、崇尚读书、享受阅读的价值导向,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主流。正像高尔基所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喜欢阅读,不断提高文化素养,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梦想才能够实现。
1.1 阅读的功利价值
阅读的功利价值指的是阅读者通过阅读短期内获得显著的收获和明显的好处,既可以增长知识,也能够提高能力,甚至可以短期内增加物质财富,提升政治或社会地位等。其特点是直接性、短期性和快速性。
1.1.1 功利性阅读的价值具有直接性
功利性阅读的价值具有直接性,指的是阅读的好处和收效,不用通过任何中间环节就可以显现,并转化为能力、分数或者物质财富等。这是阅读价值的直接性维度。例如。阅读会计类图书,能够迅速掌握会计知识,提高执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弗西斯.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也生动诠释了阅读价值的直接性。培根认为,通过阅读、学习、观察和实验等,能够把理念、精神转化为物质财富,这也体现了阅读价值的直接性。中国古代十分推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至理名言,把其中轻视体力劳动的社会偏见剔除,其主要倡导和传达的也是通过阅读和践行儒家经典,以求取功名利禄。这种价值导向也体现了阅读价值的直接性。
1.1.2 功利性阅读的价值具有短期性
功利阅读的价值具有短期性,指的是阅读的好处和收益,能在短时间内转化为能力、分数或者物质财富等。这是阅读价值的时间性维度。例如阅读电脑和手机操作手册可以提高计算机和手机的操作能力;阅读各种职称考试类书籍可以提高职称考试的分数;阅读各类股票、房介信息,可以提高股市和房市涨跌的判断能力,短期内增加物质财富等。
1.1.3 功利性阅读的价值具有快速性
功利性阅读的价值具有快速性,指的是阅读的好处和收益能够迅速提高,这是阅读价值的速度性维度。阅读实用性图书,可以快速实现读书的效果。例如,阅读一本川菜谱,可以立即按照书上的说明、配料表等作出一桌丰盛美味的川菜;而阅读哲学书籍,收效就不会那么快。例如,阅读黑格尔的《小逻辑》,光是从头至尾阅读一遍至少也要几天的时间,而要掌握书中的辩证法精髓和辩证的思维方法,则需要几个月、几年,甚至要花费一生的时间。
1.2 阅读的超功利价值
阅读的超功利价值指的是阅读者通过阅读获得的效果和好处是间接的,不能短期内显现。例如阅读古典作品可以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性情,潜移默化地提升人的道德人格等。其特点是间接性、长期性和缓慢性。作家铁凝把阅读的超功利价值诠释为“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3]
1.2.1 超功利性阅读的价值具有间接性
超功利性阅读的价值具有间接性,指的是阅读带来的效果和好处不能短期内显现。这是阅读价值的间接性维度。阅读可以让人放松心情,可以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和心灵。阅读者不一定非要设定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用目标。高尔基呼吁,“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世界;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4]。”阅读还可以启迪人的心智,提升人的教养和判断力。赫尔岑就曾提醒我们,“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5]”
1.2.2 超功利性阅读的价值具有长期性
超功利性阅读的价值具有长期性,指的是阅读的好处和收效,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才能显现。这是阅读价值的另一种时间性维度。特别是阅读人文学科领域的书籍,需要用一生的光阴去体会和践行。这种时间既指客观存在的时间,也指读者主观感受的时间。实际上,读者的阅读过程也是与作者的文本对话的过程。读者通过阅读文本可以穿越时间通道,既可以和远古的孔子对话,也可以与域外的苏格拉底神交。正如高尔基所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6]”。而且,阅读价值的时间维度可以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拉得尽可能长久。高尔基以自己读书的快乐体验为例,说明借助于阅读,一个蒙昧者如何用一生的光阴潜移默化地被教养成为一个文明的使者:“每一本书都是一些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就更热爱这本书。[7]”
1.2.3 超功利性阅读的价值具有缓慢性
超功利性阅读的价值具有缓慢性,指的是阅读的好处和收效对读者来说,要经过长期的熏陶和濡染,才能在言谈举止上体现出来,这是阅读价值的另一种速度性维度,这种缓慢性是通过“慢读”来体现的。古代的士大夫曾经说过,“三日不读,面目可憎”。对那些经典图书来讲,需要反复阅读、咀嚼、体验、甚至背诵,才能把读到的内容外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腹有诗书气自华”并不是说朗读一首诗、阅读一本经典图书,就会在阅读者身上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或者把阅读者塑造为某个匠人;而是说,经年累月地阅读诗词和其它经典,并沉浸其中,会使书中传达的信念、境界和准则,成为读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阅读者,使其言谈举止呈现出儒雅的气质,也就是所谓的“绅士”风度。
1.3 阅读的功利价值和超功利价值的关系
阅读的功利价值和超功利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表现在:阅读的功利价值和超功利价值的划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一个历史时期阅读某种文本具有功利价值,而在另一个历史时期则具有超功利价值。例如在中国古代,“四书五经”是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每个读书人要取得功名,就必须熟读“四书五经”;在当代,“四书五经”就不是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目,而成为国学爱好者学习国学知识和个人修身养性之书,完全脱离了封建制度的藩篱,成为完善自我、自由享受的阅读。
2.阅读价值的二重性(2):阅读的正价值和负价值
阅读的价值并不完全都是正向的,其中也有负向的。在中外阅读史中,阅读的价值主要体现为正向的,阅读带给读者的大部分都是向上的力量、精神的享受和愉悦,尽管“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8]这是阅读史的主流。正是因为如此,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才会不断提高。
2.1 阅读的正价值
阅读的正价值指的是阅读带给读者的是正向的收获和教益,读者通过阅读获得知识的增进,能力的提高,财富的增值和灵魂的陶冶。如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各行各业的专业书籍、文学作品、励志、生活实用类图书和各种经济、科技、文化信息等,都会给阅读者带来益处,给社会发展带来正能量。对这种阅读带给人的正能量,许多名人都有谈及。高尔基曾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變成轻快而舒适的诗,好像新生活的钟声在我的生活中鸣响了。”[9]俄罗斯思想家赫尔岑也评价道:“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哨兵的命令。”[10]很多民族也都十分享受阅读带给人的乐趣。张晓是这样描述英国人的爱书情结的:“在英国的公共场所,几乎随处可见读书看报的英国人。当我走进伦敦地铁车站,看见月台上候车的乘客都在埋头阅读;待挤进车厢,会发现约一半的乘客,无论坐着的还是站着的,也都在低头阅读。仔细观察,一部分人在看英文小说、消遣性报刊,但大部分人看的书都很专业,内容涉及金融、建筑、天文、物理、化学等方方面面。阅读者常常忘了下车,误了车站的情况时有发生。”[11]
2.2 阅读的负价值
阅读的负价值指的是阅读带给读者的是负面的影响和作用,读者通过阅读,不仅没有收获知识,没有提高能力,没有获得启迪,反而造成读者意志的消磨,时间的浪费,感知的麻痹和精神的荒芜。如各类违法的诲淫诲盗的黄色小说,各种未经证实的网络谣言,或者沉浸在漫无边际的网络超链接中不能自拔,沦落为垃圾信息的收件箱等,带给读者的均是阅读的负价值。特别是近10多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强大的搜索引擎,多样的阅读平台,使青年学生的阅读种类和阅读范围无限扩大,各种颜色文学,如黄色文学(色情)、黑色文学(暴力)、灰色文学(抑郁)、紫色文学(情爱)等等充斥其间”[12]。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也对阅读的负效应给予强烈的批评,他认为,阅读坏书会给人带来伤害:“本来,公众应当把他们的时间、金钱以及注意力花在那些好书和他们崇高的事业上,但现在的情况是,坏书代替了好书。坏书的目的就在于谋取金钱和地位,所以坏书不仅无用,而且是对人们造成危害的祸根。”[13]“坏书是精神的毒药,会毁灭人的心智。”[14]虽然叔本华谴责的是19世纪德国的境况,但对当今的中国也适用。
2.3 阅读的正价值和负价值的关系
阅读的正价值和负价值之间的关系也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之间的联系表现在阅读的正价值和负价值之间的区别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劳伦斯(1885-1930)1928年出版的小说《查泰来夫人的情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是作为黄色小说严禁出版发行的,官方认为该小说诲淫诲盗,会给阅读者带来负面影响,产生负价值。而6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性观念越来越开放,官方顺应民意,解除禁令,允许该小说公开出版发行。《查泰来夫人的情人》这部劳伦斯最著名的长篇小说,由解禁前阅读的负价值属性,到解禁后阅读的正价值属性的嬗变,成为阅读的负价值转化为正价值的典型案例。
3.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
如前所述,阅读的价值具有双重属性,也就是说,阅读既具有功利价值,又具有超功利价值;既具有正价值,又有具负价值。
3.1 阅读的价值与阅读价值观
阅读的价值和阅读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如何,需要认真地加以讨论。首先,应该厘清二者之间的区别。阅读的价值是阅读行为的诸种属性。如前所述,阅读既具有功利的属性,又具有超功利的属性;既具有正向的属性又具有负向的属性。阅读的价值一方面和读者的认识有关,另一方面也和书籍本身的内容有关,是读者主观认识水平和书籍客观品质的有机统一。阅读的价值既有读者主观评价的成分参与其中,也有书籍的客观因素产生的影响。而阅读价值观则倾向于阅读者的主观认识,是阅读者对阅读本身及其所读书籍的好坏、优劣和获益大小的一种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评价观点。阅读价值观表现出较强的主观偏好倾向。
3.2 阅读的价值与阅读价值观的关联
中外阅读史表明,随着印刷、出版和复制技术的发展,书籍的品种和数量迅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我国共出版图书37万种。[15]这些书籍如果平均每天看一本的话,要看完37万种图書则需要1014年。因为图书的出版是无止境的,图书出版的品种也是无限的,而人的精力却是有限的。读书人不可能见到每一本书都读,阅读必须要有目的,要有选择,要有节制,如苏东坡所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16]正是因为如此,才需要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以防止读者迷失在茫茫书海中而难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既然阅读本身具有多种价值或属性,有功利性阅读,有超功利性阅读,有正向阅读,有负向阅读;那么,如何来使功利性阅读、超功利性阅读和正向阅读释放正能量,如何抑制和矫正负向阅读导致的人精神消沉、疲惫、迷惘和无意义感,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因此,我们认为,凡是提倡和践行功利性阅读、超功利性阅读和正向阅读的思想观点和根本看法的,就是好的或正确的阅读价值观;反之,主张和践行负向阅读的思想观点和根本看法的,就是坏的或错误的阅读价值观。我们应该奉行正确的、好的阅读价值观,摒弃或矫正错误的、坏的阅读价值观。
3.3 弘扬正确的阅读价值观,矫正错误的阅读价值观
正确的阅读价值观能够指导读者的阅读行为,提升阅读的价值;错误的阅读价值观能够误导读者的阅读行为,削弱阅读的价值。阅读的价值具有多重维度,这就决定了阅读价值观的确立并不完全是自发的,而是需要引导和约束的。
3.3.1 肯定功利性阅读和正价值阅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读者的阅读主要倾向于功利性阅读,这是当前客观的社会条件决定了的。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也是效益经济,突出效率是生命,时间是金钱,主张投入最小,产出最大。因此,多数读者喜欢阅读技术、经济、管理、财会、证券、投资类图书,希望短期内实现就业和致富,这是人之常情。也有相当数量的读者,喜欢阅读养生保健及减肥美容等方面的实用图书,以求提高自身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这些都是在正确的阅读价值观指导下的功利性阅读行为,值得肯定和提倡。我国的读书氛围总体不浓,读书风尚还不成气候。具统计,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超过30万种,但是户均消费图书只有1.75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我们却又是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不仅仅是普通民众,大学生也没有阅读习惯。据复旦大学的一个调查:大学生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的只有15.2%,阅读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的仅有22.8%,阅读专业期刊的只有9.3%,阅读外文文献的更是只有5.2%。而美国的大学生,平均每周阅读量至少是500页[17]。因此,无论阅读什么书籍,只要这些书籍符合法律法规和民俗民风,释放社会正能量,就值得鼓励和支持。只有这样,崇尚阅读的氛围才能形成。
3.3.2 倡导超功利性阅读
超功利性也是阅读的重要价值之一,因其阅读效益不能立马显现,收效周期长,益速度慢,而受到许多读者的怠慢,这是不应该的。阅读经史子集等古籍,阅读经典,阅读诗词,阅读纯科学、纯文学作品,虽然不能迅速给阅读者带来工作、房产、公务员待遇和银行存款等现实利益,但是却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风气,培育公民优雅的气质。人们称法国人的阅读为“优雅的阅读”,这是有道理的。冯雁军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露天咖啡座是巴黎的别样风景,无论是热闹繁华的大街,还是窄仄幽深的小巷,精致小桌的三三两两,这些比面盆大不了多少的或藤条或木头的小桌,贴在小巷的墙角或是毫不显眼的窗下,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耀着,打扮入时的巴黎姑娘小伙,就着半杯透亮的红酒,面前摊着一本印刷精美的时尚报刊,慵懒地阅读,好久,才优雅地翻过一页,任时间在指间流淌。”[18]这么恬静美好的阅读氛围有谁会不向往呢?如果我们国家经过这样超功利阅读洗礼的国民多了,我们就不愁社会的不良风气会没有极大地改观,也不愁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名胜古迹乱写乱画以及铺张浪费等不文明行为会不逐渐地减少了。这就是超功利阅读的力量!
3.3.3 规范引导负价值阅读
阅读的价值不仅能够带给读者功利方面的效益,也能够带给读者超功利方面的收获,净化读者的心灵、提高读者的修养,带给读者和社会难以量化的正能量,这些都是阅读的正面价值。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重视不好的阅读会给读者造成负面的效果和影响,如负价值阅读能够消磨读者意志、污染读者灵魂等。叔本华曾经说过:“有许多读者拿着那些极其平庸的作品细细品味,只限于阅读那些仅为金钱写作的多如牛毛的作家所写的新书,对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名著只是知道其书名而已,难道还有什么人比这样的读者更惨的吗?各种文学刊物也是一件标新立异的狡诈发明,其目的就是浪费读者的宝贵时光,人们本来可以拿这些时间阅读那些天才的文学作品以增加人们的修养,而不应当拿那些专事粗制滥造的平庸之辈的作品耗费时光”[19]我国作家郭文斌也用前后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正向阅读的渴望和对负向阅读抵触:“如果我们每天阅读的是温暖的崇高的引人向上的读本,久而久之,我们的心田种下去的也是这样的东西;如果我们长期处在一种对抗的矛盾的仇恨的分裂的信息当中,久而久之,我们的心田也是这些东西[20]。”由此可见,读好书和读坏书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阅读的正价值给与我们的是人性的温暖,阅读的负价值传递给我们的是人性的沉沦。
本文从价值二重性的角度,提出了阅读的功利价值和超功利价值,以及阅读的正价值和负价值等概念,论述了阅读的功利价值和超功利价值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阅读的价值与阅读价值观之间的关联,得出了弘扬正确的阅读价值观,规范或矫正错误的阅读价值观的结论。由于篇幅的限制,文章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对阅读的价值和阅读价值观与图书馆关系的论证分析,这些缺陷留待另文弥补。
参考文献:
[1][2](新西兰)史蒂文·罗杰·费希尔.阅读的历史[M].北京:商务印书,2009:1.
[3]铁凝.阅读是有“重量”的[N].人民日报,2009(516).
[4][6][7]巴拉巴诺维奇,维诺格拉多娃.高尔基论青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251,250,249.
[5][10]赫尔岑.赫尔岑论文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3.
[8]巴丹.阅读改变人生[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3,3.
[9]萨织彤.中外名人治学的故事[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171.
[11]张晓.喜欢阅读的英国人[N].光明日报,2002-3-22.
[12]曾少武.论网络小说阅读“把关人”体系的建构[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吉安)2012(2):115-119.
[13][14][19]叔本华.叔本华论说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71-272.
[15]2011年我国出版图书37万种[OL].[2013-5-10].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2-07/10/c_123391184.htm.
[16]宋苏轼.又答王庠书,罗氏蟫隐庐仿宋金属活字印本,1920,46.
[17]朱永新.改变,从阅读开始.莫愁(家教与成才),2012(8):8-9,14-15.
[18]冯雁军.巴黎街头的阅读[J].大阅读,2012(5):58.
[20]郭文斌.阅读的高度[N].人民日报,2009(525).
作者简介:
肖洁(1963—),女,山东青岛人,副研究馆员,现供职于中共青岛市黄岛区委党校,研究方向:图书馆学理论应用。
阅读教学,彰显“读”的价值 篇4
东台市安丰镇小学
袁丽华
阅读教学就是教人读书。教人读书,一是要读,从书中吸取精神营养,二是从读中学会读书。既要读书,又要学会读书的方法,才是完整的阅读教学。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本人尝试着从一些当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现象入手与大家共同探讨。
现象一:教师成了“演员”,学生成了“观众”。课堂上,一些教师语言过分强势,用过多的课堂时间进行自我展示,难以引领学生静心品读、自主学习。
思考:课堂是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其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让学生有安静的时间,潜心阅读,是阅读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保障。阅读课,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静静地读、默默地想。教师只需在关键处提问,疑难处点拨,凝滞时疏导,迷茫间引领,让学生在静心品读中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加深阅读理解的程度,思维更加深刻。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圆明园》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读这一段会掺杂着这么多复杂的感情?于是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教师概述同学们的发言,然后接着学习第2、3、4自然段。生默读。读完一遍后,教师要求再读两遍三遍,并提示学生边读边进行点、划、批、注,用笔作记号留下自己的思考。要求学生把2、3、4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体会把书读薄。然后再次让学生朗读2、3、4自然段。要求一边读一边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可以把一句话读成一段话,体会把书读厚。在这厚与薄的来回、抽象与具象的往复中,同学们自然地掌握了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而这些是在同学们用心静默地思考和想象中完成的。
现象二:教师成了“导演”,学生成了“客串”。课堂上,老师不停地提问,追问,板书,反馈,范读,引读。老师用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左右学生的思维。主要问题的提出大多为教师操控,即使有学生质疑的环节也大多为走过场,学生的多元理解、个性化表达无从谈起。
思考: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创造奇迹,呼唤各自潜能的时空。在如今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的阅读课堂不应该满堂灌,一言堂,教师在讲台上兴致盎然地讲如何阅读,而下面的学生却是不知所云。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阅读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课堂上教师的引领是必要的,但引领不是牵引,引领是需要智慧的。每个学生的阅读都是个性化的、独特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读书、交流的时空,让学生走进言语深处,触摸语言文字,在阅读实践中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在课堂上发出每个人独特的声音。山泉吉云兰《田园诗情》的精彩教学片段:学生默读5、6自然段,你觉得课文中哪些描写把你带入了这种独特的诗情之中,边读边圈圈画画。
汇报谈体会。
△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1)交流感受。
(2)抓住“偶尔”、“又”等理解“以动写静”的手法。△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1)抓关键词品味,宁静的诗情。
(2)想象奶牛静立不动,挤奶的人动作轻柔,没有嬉笑、呵斥,有的只是相对无言的交融、默契。想象画面读书。
(3)奶牛严肃沉默,自然一片寂静,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人、动物与自然是那么和谐。再次悟读。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狗不叫了,圈里的牛„„(1)交流感受。
(2)换成诗行再读,再品味。
现象三:文本成了“道具”,资料成了“主角”。立足文本才能超越文本,走进文本才能走出文本。但不少教师,还没走近,就想着跳出,还想着拓展链接,将现有的课程资源弃之一旁,真的是丢了西瓜去捡芝麻了。思考:我们不反对根据理解需要提供与作者、作品相关的背景资料,链接相应的文章、片段,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引领学生在扎实的读书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养成良好习惯,丰富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文本,潜心研读体会,在初读中感知,精读中感悟,让他们最本真、最原始地与文本对话,在想象中走进文本所描写的世界。只有把文本读懂、读透了,开发和创新才不是奢谈。
《田园诗情》一课中,教师在最后出示作家照片和文字资料:捷克作家恰佩克当年游历荷兰时,自己的祖国即将遭受法西斯的入侵,家园遭受着战争危险的冲击。眼前异国的风光、色彩、情调和氛围„„无数的美扣动了作者诗人一般的心弦。荷兰就是他想象中的美好世界,是一座纯洁的世外桃源„„让学生体验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对真正的荷兰产生更深远的领悟;同时催生深层的思考,懂得写作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引导学生走上文化积累和精神成长的快车道。
听《阅读的教育价值》讲座心得 篇5
今天有幸聆听了省锡中唐江澎校长的讲座――《阅读的教育价值》。说起省锡中,也许很多人想到的是该校最近十几年一路飙升的高考成绩。但唐校长在讲座中只字未提他们学校的高考成绩,只是谈到了校长实名推荐北大学生的做法,入门条件是――在高中阶段必须有3000万字经典作品的阅读量。如何考量报名学生的阅读量?学校的操作策略是:1、在半小时内,请自主报名的学生写出高中阶段读过的经典书名;2、对学生提交的书目、数量进行筛选,初步考察阅读书目质高量足的学生入选第二轮面试;3、专家组成员从每位学生所写的书名中随意抽取一部分作品,就其中的章节、内容、思想等随机提问学生,考量是否真正达到质高量足。当然,这是入门条件,至于其他还需要考察什么,唐校长没有细说,但据此,我们足以看到这位校长和这所学校对阅读的重视。
学校为何如此注重孩子的阅读?唐校长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决定了这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孩子阅读的宽度与深度基本决定着这个人能达到的精神高度。通过阅读,孩子们视野变得开阔、心灵更加美丽、情感更为丰富,也必然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句话――阅读能使人更有激情,更富创意和诗意地生活,而教育的价值正是“人的回归”、“生命的`成全”!
在谈到教育的价值时,唐校长说到了前天发生在美国的校园枪杀案,20多岁的凶手冲到母亲任教的小学,先杀害了他的母亲,之后又将子弹对准了无辜的孩子。唐校长推断这个丧心病狂的年轻人背后有着一个强势的母亲,虽然其母亲是教师,但这并不能说明她就一定就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唐校长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格健全的“人”,而非“人上人”。如果教育附带了太多功利色彩,孩子的心智和精神发育必定不健全,而阅读就是一种去功利的教育,是点亮孩子精神生活的教育活动。
孩子热爱阅读的因素有哪些?唐校长列举了三条:1、家庭氛围的熏陶,占25%;2、学校和同伴的积极影响,占23%;3、孩子自己的原因,占30%。
当然,除了分享阅读的教育价值以外,唐校长还介绍了省锡中在建设书香校园方面的一些做法,譬如:如何引领教师阅读,如何把学生培养为“终身阅读者”,如何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引领孩子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等。在这里,唐校长还说到了一个统计数据――该校学生高中三年的平均阅读量为300万字。
阅读价值观 篇6
一、当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价值观教育存在的误区
(一)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明确指出, 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 并且要灌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要以培养学生的个性为主。然而, 在当今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很多教师受到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及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使得对学生的教学也很难突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无法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多的还是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 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存在一定的影响。
(二) 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教师是对学生施教的主体, 而教师的职业素养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大, 正如孔子说的“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的道理一样, 教师只有通过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带动学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 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以及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 在当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有很多教师的职业素养都有待提高, 尤其是教学行为上的表现, 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性和表率作用, 无法真正地影响到学生, 过多的只是注重形式, 缺乏本质上的影响, 不利于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三) 教育形式过于单一, 缺乏读写结合教育
在学术界流行一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说的就是在阅读文章时, 如果再配合着写作的练习, 对知识的掌握会更为迅速, 而通过加强知识的掌握, 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也有着一定的作用。然而, 在当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却极其缺乏对学生的读写结合教学, 教学形式表现过于单一, 仅是通过阅读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 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缺乏有效性[1]。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策略
(一) 因材施教, 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个性的培养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才能充分提高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当然, 在此之前需要教师调整对学生的教学思路, 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价值的培养。首先, 教师应对语文教材上的知识进行合理的优化, 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要根据文章的表现形式找准教育的侧重点, 要充分展现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作者的教学情感和教学思想, 教师要有效地掌握教学的精髓, 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教学内容的意义, 这样才能实现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其次, 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不仅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还要因材施教, 因为学生的思维方式、理解能力以及性格爱好各有差异, 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教育, 可以采用教材内容分层的层次化教育方式, 这样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 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对提高学生的价值观有着较大的作用。最后, 教师应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成长经历、教学风格、应变能力等来影响学生, 当然, 教师的教学特点也会存在一些不得当之处, 而这也将会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教师应在教学中做到扬长避短, 要充分展现出自己以及教学内容的优势, 通过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才能形成教学魅力, 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有着重大的作用[2]。
(二) 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正如第一部分所提到的教师的职业素质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为了更有效地对学生实施价值观教育, 教师应努力地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要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熏陶学生, 通过潜移默化对学生的培养, 才能让学生正确地培养价值观, 而且可以让学生的道德感情也得到提升。首先, 教师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不断地对学生透露一定的价值观教育, 这样才能去慢慢地影响学生, 而这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 尤其是在借助教材事例进行教育时, 要抓住教育的要点, 因为学生在学习中, 经常会出现一些困惑以及迷茫的现象, 而通过正面事例正确地引导学生来化解心中的困惑和迷茫, 促进学生从思想上得到转变。例如, 在诗人李白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主要表现的就是对自由的一种追求, 通过这个正面事例可以引导学生坚持自身的道德底线以及做人的原则,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另外,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课外的事例来对学生进行培养, 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文章中, 讲述动物的一种知恩图报的高尚道德, 而这可以作为对学生感恩之心的培养, 要让学生懂得知恩图报, 别人给的好要记得给予一定的回报, 尤其是父母给的恩情是别人都无法比拟的, 父母的无私奉献, 我们却不能白白地接受, 要懂得回报。此外, 可以通过一些反面教材让学生保持自己的本色, 如《守财奴》一文中, 执迷、贪婪的反面思想表现得极其严重, 通过这些事例为学生敲响警钟, 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塑造人生品格[3]。
(三) 加强读写教学的结合, 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展开价值观教育, 教师应在阅读基础教学的基础上, 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训练, 这样才能深化学生价值观体系的构建。首先, 教师要意识到阅读只是写作的一项基础教学, 而写作确是阅读的最佳展示方式, 阅读与写作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其次, 教师再通过加强对学生写作练习, 来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活跃思维, 并通过文字的形式将自身对阅读材料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 这不仅仅是书面上文字这么简单, 在练习学生的写作能力之下, 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有着重大的作用。最后, 教师通过培养学生阅读文章, 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涉及更多的对培养价值观有利的知识, 而且, 学生在通过写作的方式将对文章的感悟真实地写下来, 对自身价值观的培养将会进一步得到升华。另外, 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形式, 如课外读物, 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自身的阅读量, 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和阅读的兴趣有着一定的作用。
三、总结
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关键, 通过本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价值观教育存在的误区以及策略的分析, 教师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同时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价值观教育。
摘要:语文是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科目, 高中教学也是如此, 而阅读教学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 对提高学生的素养,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有着一定的作用。然而, 在当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却由于多种教学的不合理之处, 导致阅读教学未能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价值观教学。对此, 需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观念、方式以及教师的职业素养进行不断的提高。本文主要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观教学存在的误区以及相应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唐渊.谈语文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J].读与写 (教育学刊) , 2007 (11) .
[2]韩卜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J].21世纪中学生作文 (初中教师适用) , 2009 (7) .
阅读价值观 篇7
一、认知价值取向的引导策略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肯定。学生不再被动地从教材文本中死记硬背一些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一节课,一篇文本,从中获得认知感悟。针对学生的认知感悟,教师应积极采取相应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譬如,笔者在进行苏教版必修一“感悟自然”专题《始得西山宴游记》这一文章的教学活动时,就摒弃了传统语文课堂中的朗读、释词、翻译等教法,而采取了找寻关键句子,分析段落大意、主题思想的做法,并就文章内容让学生自主研讨,积极发言,发表自己对于文章的个性化解读。有的学生说,这不就是我当前流行的户外活动吗,我们应该在徜徉自然世界的同时,将自己的感悟记下来,像柳宗元一样给后人留下些什么。笔者对此大加赞赏,认为这名学生能够由古及今,合理联想,认识到文章的写作情境与缘由。又有学生讲,千古美文看来只能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产生。对于此,笔者给予纠正,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为例,引导学生:挫折固然能够促生真挚情感,但我们更要像毛泽东、范仲淹一样树立忧国忧民的思想,担当起当代青年应付的重要使命。
二、情感价值取向的引导策略
“文以载道”、“景为情生”等一系列词语充分说明了语文文本当中深刻浸润着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体验与情感熏陶。关注作者情感,进而升华学生情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亲情、友情、爱情的浸润既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我们语文教师既定的职责。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以一己体验代替学生体验,以教参解读来取代学生解读,并将这种体验和解读强硬灌输给学生。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意识到了这种教学方式的局限,转而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注重学生对于文章的多元化认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才是进行情感价值有效的引导方式。
譬如,笔者在讲授苏教版必修二“热爱生命”专题《合欢树》这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课堂讨论,有的学生认为从中看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有的学生看到了文学诞生、人生哲理的获得是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的;有的学生说,尽孝须及时,以免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终生遗憾;还有的学生从“地坛”这个名字出发,看到了祖国的悠久历史,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与现代的集结;还有的学生说,从这篇文章,看到了诸如史铁生般强韧的生命力,我们需要勇敢面对人生挫折与困境等等。可以说,一节课下来,笔者欣喜地看到学生似乎在一节课中长大了许多,开始思索亲情,思索文化,思索祖国,这不就是情感价值的良性引导吗?
三、审美价值取向的引导策略
在高中阶段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审美价值取向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需要我们执著追求,什么需要我们适时放弃,懂得了这些,不但会有效促进我们语文课堂的高效进行,更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文品行,给他们今后的人生成长、社会和谐增添重要的成功砝码。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显性与隐形的审美文本,我们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挖掘其中的审美因素,在授课的过程中及时、有效地进行渗透,以促进学生审美价值观的迅速生成。讲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笔者告诫学生,不要抱怨父母给你提供的条件不够好,看看海伦凯勒你就会懂得,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和幸运,有着一颗坚韧与热爱的灵魂,才是真正的美。讲到《长江三峡》,笔者告诫学生,祖国的美丽山川自然是一种美,但我们积极投身其中,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每一份心力也是一种美。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多元文化强势渗透,在高中阶段及时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领是一项利国利民,着眼长远的重大举措。尤其是语文学科,我们语文教师要积极把握每一个教学细节,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思想动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顾德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2011(18).
[2]黎华琛.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J].现代教育信息,2012(3).
《二十美金的价值》的阅读答案 篇8
2、关上门。||爸爸给了孩子10美金,孩子很高兴,请爸爸一起吃晚餐。
3、这是个开放性问题,可以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如工作了,不能忘记孩子、家庭等。
语文学习方法:阅读自学习惯
阅读价值观 篇9
网络媒介改变了人们观看和阅读世界的方式,在这里,传统文学文本中纯粹精神性所寄寓的精英化倾向被消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愉悦与精神消费并没有被摧毁,而只是以新的形态出现。这也昭示出了网络文学在自身展开过程中所彰显出来的新元素。一方面,网络文学往往以新潮的言语方式、丰富的想象力或可读性极强的故事情节取胜,能够根据当代人的精神理想和现实追求,调整创作实践和发展方向,使自身符合平民化的审美要求,在传播途径和吸引大众方面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新型读者更多追求的是通过借助于电子屏幕的“看”这样一种便捷直观的方式,涵纳尽可能丰富的信息,释放被压抑的情绪,达到自我认知与精神享受的目的。由此带来的是网络文学时代大众化与娱乐性的崛起,但对于网络写作中所蕴涵的“娱乐”意味,我们不应该将其作为一种狭隘、庸俗甚至是媚俗的定义来理解,相反,这实际上是依托于网络进行阅读的受众为愉悦身心、寻求心灵慰藉而关注自身的精神期待和审美体验的一种积极尝试。
网络时代的文学写作还有一个新的特质,那就是批评的即时性、多样性和交流反馈的互动性的加强。时代的变动以及文学内部的调整和文学自身的位移,给予了当下的网络文学丰厚的生长土壤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对传统的文学样式和文学生产机制构成了冲击,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文学为整个当代文学的发展进程,提供了诸多的可能性。对于传统的文学图书出版机制而言,网络上的写作和发表其实更多的是瞬时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网络文学批评亦然,这也是网络文学区别于以往的文学评论范畴所在。也就是说,文学论坛、站和电子期刊等新媒介的生成,不仅能够通过特殊的机制化管理和集约型的作品生产、消费途径,使得网络文学的传播和阅读过程更为顺畅,阅读和观看的“快感”在这里得到了更大的满足;而且为文学批评开拓出了新的空间,可以容纳更为大众化和平民性的话语,接受平实、朴素和直接的评论方式,建构多赢和互补的局面,甚至还形成了一种互动式的创作模式,即读者通过点击阅读和论坛式的即时批评,对开放性的作品提出修改建议,进而参与到新文本的再生成过程中。
(选自8月24日《文艺报》,有删改)
7、关于“网络文学的价值”,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网络文学以全民书写的方式,模糊了文学原有的`边界,冲破了传统文学的樊篱,标志着新书写方式的诞生。
B.网络媒介改变了人们阅读的方式,传统文学文本中纯粹精神性所寄寓的精英化倾向被消解,标志着新阅读形态的形成。
C.网络文学一定程度上摧毁了传统文学的审美愉悦与精神消费,昭示出网络文学在自身展开过程中所彰显出来的新元素。
D.网络时代的文学写作的一个新的特质,就是批评的即时性、多样性和交流反馈的互动性的加强,使批评空间的得到开拓。
8、网络文学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网络文学还以自足自我为基础,将触角伸延到影视、话剧、漫画、音乐、游戏等艺术门类。
B.网络文学拓开了传统文学自身内部的容量和限度,扩大了传统文学自身的影响力。
C.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构成了冲击,为整个近代文学的发展进程,提供了诸多的可能性。
D.网络文学往往以新潮的言语方式、丰富的想象力或可读性极强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阅读。
9、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相对于传统的文学图书出版机制而言,网络上的写作和发表其实很多是瞬时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
B.通过点击阅读和论坛式的即时批评,可以对电子作品提出修改建议,参与到新文本的再生成过程中。
C.网络文学立意追求经济利益,提供文化消费并愉悦大众,而传统文学不立意追求经济利益。
D.对于网络文学所蕴涵的“娱乐”意味,我们不应该将其仅仅作为一种狭隘、庸俗甚至是媚俗的定义来理解。
参考答案:
7.C(“网络文学一定程度上摧毁了传统文学的审美愉悦与精神消费”有误,原文是“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愉悦与精神消费并没有被摧毁”。)
8.D(A应为“往往以自足自我为基础”,B去掉两个“传统”,C“近代”应为“当代”。)
【阅读价值观】推荐阅读:
阅读价值10-03
人生价值的名言阅读05-25
阅读短文生命的价值07-20
生命的价值阅读题答案09-26
鲁迅的现代价值阅读理解07-10
幼儿园绘本阅读的价值08-11
美育要以崇高为价值取向阅读答案09-24
如何在小语阅读教学中凸显核心价值教育论文10-23
深究中国科技史的应用价值阅读理解及答案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