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检察院建议

2024-12-16|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回复检察院建议(精选9篇)

回复检察院建议 篇1

检察建议书复函

深圳市XXX检察院:

贵单位于XXX年XX月XX日给我单位下发的(深)南检侦监建[2012]XX号检察建议书已收到。我单位领导做了认真研究和批复,针对检察建议书的内容和我单位现存实际情况,做了如下整改措施:

一、规范和完善公司仓库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

1、加强了安全损耗预防部(安保)商品进出库存核查登记,同时需收货部门、商品部门人员共同签字确认。

2、加强了所有仓库商品单独设置货位号,使用TSM(零售管理软件系统)记录存、取货物台帐工作。

二、制定严格的安保措施。

1、加强了CCTV视频监控系统,采用3个及以上红外摄像头实现无死角覆盖。

2、完善了商场对外通道出口均采取双锁管理制度,并设置门禁报警系统,出现非法侵入及时处理。

3、加强了货物放行(如批发、退货等)均制定专项流程,单据操作人员不少于3人以上,单据至少保留2年以上,同时全程记录在管理软件中;

4、加强了人员进出管理,进出人员需凭有效工作证件、着工衣、规范登记后方可进入仓库区域。

三、提高公司员工法制观念。

1、完善了将《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基础》课件纳入新入职商场员工的培训中,提高全员法律知识普及度。

2、加强了每季度由培训部门牵头组织全员防损知识培训、考核,涉及内容为重大案件通报、诚信教育、防识知识普及等方面。

3、每月28日以每店为单位组织员工大会,其中会议流程中必有30分钟时间为店长、安保负责人典型不诚实案件,推行法制培训、教育。

4、加强了不定期集团总部在零售管理软件系统下发各类处理、通报公文到部门负责人,以部门为单位进行宣传、培训,并将此项工作纳入部门负责人绩效考核中占比30%;

再次感谢贵单位提出的宝贵建设意见,现在法定期限内复函贵单位,请接收研究。

此致 敬礼!

深圳市XXX有限公司 二0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回复检察院建议 篇2

一、实践中量刑建议程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 量刑建议案件范围较窄

实践中现行量刑建议的范围还是比较窄的, 2011年10月至2014年6月, 我院适用量刑建议的案件有2011件2621人, 占全部受理案件的64.1%。由于适用案件的范围是检、法两家商议确定的, 与其它地区检、法量刑建议适用范围必然存在区别。部分罪名的案件还没有进入量刑建议的范围, 一些案情复杂、社会敏感度高的案件检察机关为了规避风险也没有提出量刑建议。所以对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来说准确了解适用案件范围就比较麻烦了。这就出现了在庭审中, 公诉人没有提出量刑建议, 辩护人却发表了带有量刑辩论的辩护意见的情况。使得这些案件的被告人和辩护人无的放矢、无从辩驳, 遭受了不平等的待遇。

(二) 现有量刑建议提出的时间和方式存在缺陷

按现有的程序设计, 量刑建议随起诉书移送后因量刑情节改变会影响建议的准确性。实践中, 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后影响案件的定罪证据变化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量刑证据尤其是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量刑情节往往在起诉时和庭审时存在较大变化。被告人是否愿意对被害人进行赔偿, 被告人是否积极退赃, 被害人是否谅解被告人的犯罪行为, 庭审时被告人的认罪态度等这些稳定性较差的情节却恰恰是量刑的重要依据。这些量刑情节有时候是检察机关在提起公诉时无法预见的, 所以在与起诉书一并提交的量刑建议就存在建议不准确的风险。量刑建议与起诉书一样须经检察长审批, 具有确定性, 提起后不能随意改变。这就使公诉人面对审判阶段量刑情节发生变化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在我院实行量刑建议的案件中, 因为常见的十五种罪案件占很大比重, 并且多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犯罪, 有明确的被害人且具有赔偿义务的案件较多, 因此量刑情节变化较大, 据统计起诉时提出量刑建议后量刑情节发生变化的案件占全部案件的21.7%。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量刑建议书的严肃性, 大部分公诉人都会坚持原来的量刑意见, 这就会使量刑建议与判决产生出入, 从而削弱了量刑建议的权威性, 打击了公诉人的积极性。

(三) 公诉人对于量刑证据的审查和搜集缺乏主动性, 对刑期的计算缺乏经验导致量刑建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量刑建议的准确性很大成程度上取决于量刑证据的搜集, 及对量刑情节的把握。按照传统的办案观念, 侦查机关及检察机关一般只是重视对定罪证据的搜集和审查。量刑一般都是法院的事情, 或者由被告人的辩护人提出有利于被告人的量刑证据。实践中检察机关在充分审查和搜集证据方面还有较大的欠缺。

在量刑情节中, 被告人的平时表现及羁押期间的表现也是量刑的重要参考。这些证据由哪些主管部门出具, 以什么样的形式出具都还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被告人居住地的派出所一般只负责出具前科证明材料, 但这还不足以准确的概括被告人的日常表现。被告人羁押期间的表现材料的出具主体也较难确定。如果是通过对同监室的犯罪嫌疑人或罪犯的调查来取证, 那么能否取得客观公正的材料就值得怀疑, 也不利于操作。如果是管教民警出具书面材料, 那么如何对该主观性较强的材料的真实性实施监督又成为问题。

三年多来, 我院适用量刑建议的案件有2011件2621人, 在已做出判决的案件中, 量刑建议被法院完全采纳的为1478件, 准确率为73.5%。其中, 法院判决刑期为建议幅度最低刑期的有879件, 占被采纳案件的43.7%;判决刑期为建议幅度最高刑期的有136件, 占被采纳案件的6.8%。在量刑建议工作的探索阶段, 公诉人普遍对刑罚适用缺乏经验。毕竟自己来计算刑期于看法院计算刑期是不同的。因此, 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 难免出现建议偏差。

(四) 缺乏法律规定, 使得部分法官消极对待量刑建议

2010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下发《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 》, 最高人民检察院随后下发了《人民检察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指导意见 (试行) 》, 由此可见量刑建议制度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 各地开展的量刑活动大都也是经检、法协商后以通知的形式下发的文件, 这就使得所依据的法律文件约束力不强,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效力还有很大差距。再有量刑建议的设置其实是增加了检察机关的话语权及更充分的保障了被告人的权利, 对于审判机关来说是增大了工作量及影响判决的因素。所以少数法官在执行量刑建议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 有时候在开庭时根本忽略了将定罪程序和量刑程序分开。

法院的判决书缺乏对量刑部分的说理, 只流于对事实和法律的简单描述, 并不进行充分论证与推理。在《全国法院优秀刑事裁判文书选评》中随机抽取部分判决书, 其中竟没有一份对量刑理由进行了说明。 (1) 即使近年来由于司法改革的不断推进, 部分判决书有相关论证, 也只是对法律条文和案件事实的简单堆砌, 缺乏两者的有机结合, 更谈不上进行法理上的分析, 因此判决书往往由于逻辑不严密而导致说服力补强。 (2)

(五) 量刑建议缺乏明确的计算标准

对于以前很少接触量刑活动的检察机关来说, 缺乏量刑建议的计算标准和经验的确是一件很棘手的问题。目前量刑的掌握标准多以法院内部文件的形式呈现, 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检察机关也从不会参与到量刑指导文件的制定中。没有依据, 又缺乏实践经验, 这就使得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很难做到精确。

中国地域辽阔,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各地区掌握的同一罪名的量刑标准也存在差异, 以及在不同的社会时期, 司法机关掌握的严打范围也可能发生变化, 这些都为制定统一、权威的量刑标准制造了困难。

二、完善量刑建议制度的思考

(一) 将量刑建议制度立法化, 制定量刑建议的标准

量刑建议制度同样存在着落实不彻底的问题, 归根结底还是缺乏高位阶法律的规定。如果此轮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能有将量刑建议那入其中, 并就其提出时间、方式、形式加以确定, 那么就使量刑建议作为刑事诉讼的一部分具备了法律的强制力。

量刑建议制度是刑事诉讼程序的一部分, 不可能单独的发挥其作用, 需要建立一系列法律规定, 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除了将量刑建议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以外, 具体就建立完善与检察机关量刑建议配套的相关制度:第一, 建立完善证据制度, 改善目前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在证据权利义务分配的失衡状态, 让辩护方更有针对性的提出量刑辩护, 提高庭审效率与量刑的共识率。第二, 适当借鉴英美法系的辩诉交易制度, 探索在量刑方面的控辩协商制。部分西方国家, 辩诉交易是量刑建议制度的集中体现, 能够有效的节省司法资源, 提高诉讼效率的目的, 虽然我国目前的司法状况还不具备这样的环境, 但可以适当借鉴, 在部分发达地区试点推行。

随着量刑建议的开展, 必须制定量刑建议在实体上的标准。明确量刑建议的指导原则;确立量刑建议的基本方法, 如确定基准刑的方法, 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的方法, 确定建议刑的方法等;确定常见量刑情节包括常见法定量刑情节和常见酌定量刑情节对量刑的影响等。由于检察院量刑建议与法院量刑所遵从的原则、依据、方法一致, 故检察机关可以会同法院制定量刑标准特别是某些常见罪名的量刑标准, 以供检、法共同执行。 (3)

(二) 完善量刑建议程序设计

1. 赋予公诉人庭审中适当改变量刑建议的权利

量刑建议决策于开庭之前, 难免会有量刑情节经法庭调查后发生变化。为了弥补量刑建议提出时间和方式上的不足, 保证量刑建议的准确性, 以及保障诉讼的效率, 笔者建议检察长可以赋予公诉人一定的机动权, 允许其在一定的范围内修改量刑建议。具体的做法是第一凡不改变刑种, 只是改变执行方式的, 或者有期徒刑只是在与犯罪行为相应的法定刑档次内加以增减的, 可由公诉人根据庭审调查后的事实真相加以修正。庭后将修改的量刑建议备案, 并说明理由。第二如果庭审量刑证据出现重大变化, 如交通肇事罪中, 关于逃逸认定的证据出现变化, 可能影响法定刑期档次的, 则应当建议法庭休庭, 待报请检察长批示后在恢复开庭。

这样的量刑建议机动权, 也可以解决审查起诉时因量刑证据不全而推迟提出量刑建议时间的问题。使得检察机关在移送起诉时必须同时提出量刑建议, 统一了提出量刑建议的时间和方式。

2. 合理设置量刑建议的庭审模式

从理论和逻辑上分析, 分离的量刑建议程序无疑是正当和合理的, 但如全部照此程序执行, 目前还存在着很多困难。笔者认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 法治的最终目标是公正, 效率的目的也是为了保障公正, 所以我们不能始终以效率为借口妨碍公正的实现。现阶段我们可以将被告人认罪及辩护人只做量刑辩护的案件采用相对独立的程序, 对于被告人不认罪及辩护人作无罪辩护或此罪与彼罪辩护的案件要坚决采用分离的量刑建议程序, 最大限度的保障被告人的权利。

为了提高诉讼效率, 笔者建议设立证据庭前公示制度, 尽量减少因证据突袭影响量刑建议被采纳。公诉人在讯问犯罪嫌疑人及会见律师的时候, 尽量对量刑证据进行沟通。法庭在开庭审理前也应尽量进行庭前证据开示, 让控辩双方尽早就证据内容达成共识, 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案件性质、量刑幅度的辩论中。

(三) 提升公诉人的量刑建议能力, 加强对量刑事实的调查

量刑建议既是权利也是责任, 随着刑法改革和发展, 必将成为量刑程序的启动者。检察机关尤其是公诉人必须要苦练内功, 补上刑期计算这门功课, 只有量刑建议的准确性提高了, 才能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检察机关更不能因害怕承担责任而选择性的提出量刑建议, 要带头坚持规范适用量刑建议, 确保其严肃性和公平性。

如果想准确的提出量刑建议, 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要改变只重定罪证据不重量刑证据的观念, 加强对量刑证据的搜集, 庭审前对量刑事实的调查越全面越充分, 量刑的效果就越好。一是要全面对被告人的犯罪情节, 如未遂、中止、自首、立功、惯犯、累犯、主从犯、认罪态度、退赃等情节进行认定。二是要对被告人的个人情况, 犯罪原因、一贯表现、前科劣迹、社会交往、家庭情况、再犯罪风险等进行综合评估。三是要对被害人情况、被害人是否存在过错, 是否进行民事赔偿等事由进行全面考虑。

(四) 将量刑建议的采纳情况写入判决书

对量刑建议及被告人、辩护人量刑辩护意见的采纳情况写入判决书, 是防止量刑“暗箱操作”最有效的方法。在庭审中控辩双方都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法院是采信哪方意见, 如何计算刑期, 都应当以明确的方式向控辩双方说明。判决书中应当包括:第一, 已查明的量刑情节对量刑的影响。第二, 采信哪方的量刑意见及理由。第三, 主刑及附加刑的计算方法和法律依据等。建立量刑建议说理制度, 法官须在裁判中说明作出该裁判的理由和依据, 刑期的计算方式, 以保障量刑建议提出后的效果, 从而促进公诉的质量, 进而增加司法裁判的公信力, 减少不必要的上诉、抗诉, 维护司法权威。

总之, 法院的判决只有以理服人, 才有公信力, 才能让被告服判, 做到“案结事了”, 才能实现客观公正。

摘要: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经过十余年的探索, 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量刑建议权是检察机关公诉权的一部分, 是检察机关根据被告人所犯之罪除了定罪以外, 关于应当受到的具体刑罚提出的明确请求。量刑建议制度是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举措, 对于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国安部、司法部下发了《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 》, 标志着量刑建议制度已经开始了立法层面的探索。然而, 多部门虽然做了尝试, 但量刑建议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司法界都存在着颇多的争议。与此同时, 我院的公诉部门也积极开展了量刑建议工作, 在三年多的司法实践中, 我院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量刑建议程序,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本文是对三年多来我院实施量刑建议制度的归纳和探讨。

关键词:量刑建议,效力影响,程序设计,存在问题,完善思考

参考文献

[1]杨松才, 肖世杰.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9.

[2]胡志斌.刑事诉讼原理与制度探索[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6.

[3]朱孝清.论量刑建议[J].中国法学, 2010 (3) .

如何回复建议信 篇3

Dear Bob,

I’m a student from Xinhua Senior High School. I have some difficulty communicating with my parents. Although I have tried my best, I find it really difficult to make them satisfied. So I feel lonely sometimes. I would be grateful if you would give me some advice.

Best wishes,

Yours,

Li hua

注意: 1. 词数:100字左右;

2. 可适当增加细节,使行文连贯。

写好这样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格式规范 回复建议信和写建议信一样,通常由六部分组成:信头(发信人地址和发信日期)、信内地址(收信人姓名、职位和地址)、称呼、正文、结束语和署名。实际写信时通常把信头和信内地址省略。

2. 态度正确 写信的目的是提出建议或忠告,不是投诉信,也不是命令和责斥,所以态度要谦恭诚恳,观点要合情合理,语言要得体,尽量让对方容易接受。

3. 思路清晰 对对方提出的问题要认真领会,准确理解,然后依次回复。要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晰,简明扼要,以理服人,让对方觉得“纳而有因,拒而有理”。

4. 时态和人称 通常用一般现在时态,第一人称。

写作准备

开头常用的句式有:

You have asked me for my advice about/on...

I will try to make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表达建议的常用句式有:

In my opinion, it would be beneficial/useful if...

I would recommend/advise that...

You do not have to devote all your time to...

If I were you, I would...

I’d like to suggest that...

May I suggest that...?

I am writing to advise you...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n my opinion, you would be wise to take the following action.

first of all; meanwhile, in addition..., it’s important for you to...

结尾常用句式有:

Please inform me when you have come to a decision.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Please take good consideration of my advice.

I will be glad if you find my suggestions useful.

习作1

浠水一中高二(24)班 陈哲

Dear Li Hua,

I’m very 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Thank you for your trust.

You have asked me for my advice about your trouble. In your adolescence, you may meet with such problem: You have some difficulty in communicating with your parents. You can’t share your ideas with them. That’s natural. Maybe it’s what we call “generation gap”. But in reality, it’s not their fault because they have very high expectations on you.

In my opinion, you would be wise to take the following action. First of all, be brave to tell your parents your ideas and listen carefully to their opinions. Meanwhile, be absorbed in your work to achieve their hope. I’m sure they will be satisfied with you.

Yours,

Bob

点评

1. 这是一篇比较优秀的习作,结构清晰,行文流畅。作者从整体上抓住了文章的写作意图,有较好的说服力:第一段简洁,第二段分析问题也比较到位,短语、连接词和从句的恰当运用反映了作者较强的语言能力。

2. 第三段是主要内容,写了两个方面的建议,比较恰当。也可以用on the one hand, ... on the other hand...这样的连接语。当然,此段建议的分量略显不够,有待拓展。

3. 本文另一个不足的是没有用结束语,这是建议信不可忽视的。

习作2

浠水一中高二(13)班 周莎

Dear Li Hua,

I’m happy to hear from you. I hope I can help you with your problem.

It’s normal that your opinions are often different from your parents in your age. Teenagers often find it’s hard to communicate with them. On the contrary, they are always not satisfied with you. In fact, there is a “generation gap” between you and your parents. How can we deal with it?

I think it would be beneficial if you open your mind to your parents and communicate with them sincerely. You can share your ideas with them and listen carefully to their thoughts. Work harder than before to reach their expectations. Try to love them and they will understand you and will be satisfied with you.

Please take good consideration of my advice.

Best wishes.

Yours,

Bob

点评

作者按照回复建议信的格式,非常完整地完成了写作任务,脉络清晰,表达也准确。不足的是,有的地方显示的是汉语思维,在句子与句子之间,第三段开头等处,应该适当增加一些关联词,如in my opinion,in addition, what’s more等,使文章更自然、流畅。

范文

Dear Li Hua,

I feel greatly honored to be trusted with your personal affairs.

I have to say that you are not alone when having trouble communicating with parents. Almost everybody had it when they are in the adolescence. Therefore, it’s a common problem shared by many, whose cause lies in what they call “generation gap”.

As for my advice to you, first of all, don’t hide your feelings. You can make it a routine to share your thoughts with your parents. Secondly, convince them that you have tried your best. It’s not their fault to place too high expectation on their child. I believe they will be satisfied with you so long as they know you have tried your best to live up to their standards. Anyway, there is no one who loves you more than your parents in the world. Whatever you are, they will always be there for you. Love them, and love can heal everything.

Good luck!

Yours,

职工建议回复 篇4

回复:公司工会为丰富员工的节假日活动,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下拨各项活动经费,并逐步调整增加。2012年,五

一、国庆活动经费由60元/人上调至80元/人,元旦、春节活动经费由80元/人上调至100元/人。今年工会总计下拨五机维护费,职工书屋,劳动竞赛,三工建设及慰问费,夏季送清凉等费用合计78万元。

职工建议:应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在增加员工收入、关心员工疾苦、解决员工特殊困难上下功夫。

关于预防事故的建议回复函 篇5

尊敬的安监局领导:

至2018年10月8日我公司******项目发生安全事故发生以后,我公司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调,认真听取政府部门的建议,并严格执政府部门建议措施。1.加强项目现场施工管理

**项目开展一系列的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安全学习教育,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形式,从上而下方法,使得所有参建人员保持强列安全意识。通过以展报,视频演示途径,让全体参建人员规范自己的生产纪律。研讨更为安全的生产工艺,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参建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2.多次开展不同形式、不同方面的安全警示教育

事故发生以后,我公司严肃认真的对待此次事故,组织开展以不同工种的安全教育、不同工种配合间的安全教育、垂直交叉作业安全教育、平行作业安全教育、对建筑重大隐患项目安全教育与频发的高坠、物体打击、触电等重点安全教育。3.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公司及公司下属的各项目认真自查自纠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安全生产责任制中的各责任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生产责任各项制度予以完善。针此次事故发生的后各情况,特别要求对事故发生后各种预案反映要及时起动。4.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用公司和各项目的规章制度对照此次事故,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出现漏洞和不足之处。安各工种的施工艺认真比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得到落实,所有参建人员是否遵守劳务生产纪律。对于未落实的规章制度要求强制落地生根,对未遵守劳务生产纪律的人员严肃处理和强化安全生产教育。5.完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针于****项目发生的安全事故,公司要求除在原有的三级教育、各工种安全教育、进入项目安全教育特别增加各施工工艺环节安全教育和加强劳动纪律教育和约束。对教育不到位、不彻底和不遵守劳动纪律人员进行再教育。6.完善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在现在有的生产检查制度上,借鉴其他项目的经验,增加重大节日前后安全隐患排查制度、重要工艺施工过程隐患排查等加大公司检查力度。对新增加的排查制度制订详细的检查项目,科学系统进行新增排查制度施工。确保施工隐患及时被暴光和处理,把隐患消灭初始阶段。7.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在安全生产制度做保障的基础,强化劳动生产纪律,夯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的实施。对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相对应整改措施,对没有相应整改措施的安全隐患采取先实施对应防护措施,并研究相应整改措施。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做到及时处理,不推诿,形成安全人人有责,人人一岗双责意识。

*****************有限公司

回复检察院建议 篇6

根据意见箱所收取的意见,现对其主要三条意见的回复进行公布:

一、寝室纪律扣分标准

1.违反《寝室纪律检查标准》第3条第1-6款,经提醒后仍不改正者,每一次扣0.05分;

2.违反《寝室纪律检查标准》第3条第7-12款,不进行任何提醒,每次扣0.4分,多次违反将移交学校进行纪律处分。

二、寝室纪律检查标准

三、宿管部成员工作态度

已对部内进行两次长达90分钟的工作技巧培训。

感谢各位同学花费宝贵的时间提出宝贵的建议,希望各位同学对于我们的不足能举出,我们将对反映最多的问题及时回复,并进行公布,其余问题在内部进行改正。

丰都中学校德育处

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刍议 篇7

关键词:检察机关,公诉权,量刑建议

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是就被告人可能判处的具体刑罚向法院提出的建议。在实践中, 检察机关在公诉权的理解和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具体表现为公诉职能行使时, 只注重定罪请求权的行使而缺乏量刑请求权的行使, 而这样做实际上并没有将法律赋予的法律赋予的公诉职权全面履行。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目的除了确定被告人有罪还是无罪之外, 还应当负有对刑罚裁量的监督建议之责。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从其定位上看, 可以归纳为检察监督的一种, 具体而言, 应属于对审判机关的监督。

一、量刑建议权履行现状分析

(一) 量刑建议权的行使现状

作为刑事诉讼的两个重要方面, 定罪与量刑均应该得到同等的重视, 然而, 长期以来定罪的准确性是检察机关较为关注的, 而量刑的准确性却往往被忽略了。这主要表现为:1.在诉讼文书中, 往往只对所适用的法律条款提出意见, 而并未提出量刑建议, 或者仅就量刑情节进行笼统的建议, 审判机关最后的量刑只要未超出法定刑期幅度即可;2.“在缓刑或免予刑事处罚的适用方面, 公诉人一般并不主动发表意见, 而只在辩护人提出, 而公诉人并不赞同的情况下才发表意见”[1]。这种观念可以称之为“重定罪, 轻量刑”, 它使量刑权成为法官的专属权力, 因而公诉人在提出量刑建议时便显得无足轻重了。其直接导致了各诉讼当事人量刑建议的漠视, 也直接导致了检察机关对审判监督的不力。

(二) 量刑建议权的履行困境

在司法实践中, 量刑建议权行使取得成功的案例不乏有之, 然而, 由于现实情况的千差万别, 具体案情要比理论研讨的情形来的复杂, 因此, 多数人对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存有诸多顾虑是可以理解的。这类顾虑主要表现为:1.认为量刑建议权的推行会干涉法院的审判权, 从而导致法官产生反感情绪;2.认为一旦公诉人提出的量刑建议未被法官采纳, 会导致公诉方处于尴尬的境地, 从而打击公诉方行使量刑建议权的积极性。3.认为由于司法实践中并未有相对统一的量刑建议参照标准, 故量刑建议权的行使存在较大的难度, 一旦出现建议方与被建议方意见分歧的情形, 则不易判明哪一方的意见更为准确;4.认为推行量刑建议一定意义上会加大检察公诉部门的工作量, 从而导致诉讼效率的降低。

二、量刑建议权行使的意义探析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属于求刑权的一种。从本质而言, 量刑建议权是公诉权组成部分之一, 是司法请求权, 同时也是检察机关提前行使审判监督的一种权力。因此, 在刑事诉讼实践中建立量刑建议制度, 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对审判机关的监督权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检察机关在公诉环节, 针对审判机关尚未做出具体裁判的刑事案件, 通过某种法律文书的形式 (如起诉书等) , 在综合考量被告人的具体犯罪事实、犯罪情节和犯罪性质的基础上, 就应适用的刑罚依法提出意见, 这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权力。

(一) 检察公诉权能的完善离不开量刑建议权的行使

从公诉权的本质而言, 指控被告人, 使其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为公诉权的应有之义务。因此, 量刑建议权对检察机关而言并非可有可无的权力, 而应属于必须履行至权力。换言之, 公诉权是由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所组成的:“其一为请求审判机关对其起诉的犯罪予以确认;其二为请求审判机关在确认其指控的犯罪的基础上予以刑罚制裁”[2]。上述二者密不可分, 前者是基础, 没有对犯罪的确认, 自然也就不存在对所指控犯罪的刑罚制裁;后者是目的, 没有对犯罪最终的刑罚制裁, 那么要求审判机关确认犯罪这一请求便失去了其本真的意义。

长期以来, 检察机关中定罪轻量刑建议的实践客观上导致了这样一种认识误区, 即刑罚的裁量权乃审判机关所特有, 公诉机关没有介入的必要, 从而形成了这样的一种观念, 即对被告人判处刑罚并不需要考虑公诉方的量刑要求 (建议) 。显而易见, 公诉权能未能充分实现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认识上的误区造成的。从具体的司法实践来看, 将量刑建议权赋予检察机关, 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控诉方自身的一种制约, 对于公正行使公诉权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检察官享有量刑建议权之后, 其在法庭上提出相关的量刑意见和建议则水到渠成, 一旦这一量刑意见得到法庭的采纳, 并最终做出了裁判, 那么公诉方将不得以量刑不当作为抗诉的理由, 从而有效防止了控方在抗诉标准上的随意性, 使公诉权最终得以公正行使。

(二) 刑事诉讼的对抗性的强化需要量刑建议权

量刑建议的提起使刑事被告人这一刑罚承受主体拥有了一项权利——事先知情权——即在确定被提起公诉时便对自己可能收到的具体刑罚结果有所了解[3]。公诉机关在量刑问题上的传统做法为——指出被告人存在的从重、从轻或减轻等情节, 从而请求法官依法酌情裁定, 而并不提出具体的量刑建议。在这种情况下, 因为公诉方未提出明确的量刑建议,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便无从无法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辩护。而从司法实践来看, 大部分的刑事案件在定罪上并无争议, 主要的分歧和争议出在量刑情节和刑事政策的适用上。一旦发现公诉人存在遗漏或错误, 被告人和及其辩护人方得有机会进行辩论, 从而争取法庭从宽处罚。倘若检察机关能够在法庭上较为明确地提出自己对量刑的意见或建议, 那么, 一旦辩方与控方意见相左, 辩方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反驳控方的量刑建议, 从而在量刑问题上拥有发言权, 量刑环节也能体现出明显的对抗性, 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观赏性。一旦刑事诉讼的抗辩性得到加强, 那么裁判的合理性便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和认可。倘若诉讼双方能在法律适用过程中都提出证据、阐述并证明自己的主张, 那么, 就更可能发现真相, 法律的适用也更能显得恰当与合理, 从而最终无限地接近程序和实体的公正。故, 对抗性是量刑建议权所追寻的结果之一。

(三) 审判环节的监督强化需要量刑建议权

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与公诉机关, 检察机关提出量刑建议并不是无理无据, 而是依据事实和法律做出的正式法律文书。既是检察机关向审判机关提出的重要的量刑参考依据, 也是检察机关对审判机关的量刑活动开展法律监督的重要依据。倘若检察机关发现审判机关并未采纳其量刑建议且不能给出合理的理由, 那么, 量刑建议便得作为其向审判机关进行抗诉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 检察机关自身也必须受到量刑建议的约束。一旦审判机关采纳了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 那么, 检察机关将不得再以自身对案件的认识产生变化而再行抗诉审判机关业已做出的判决。

从我国刑法对相关犯罪的规定来看, 在具体罪行的量刑上属于相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而法定刑与刑之间的伸缩幅度又较大, 这使法官自由裁量拥有了较大的空间, 而目前的立法亦未对这一自由裁量权进行有效的约束和制约, 这便使不公正的裁判有了滋生的土壤和空间。因为, “法官作为私人的存在, 是与他们的社会存在完全混合在一起。明智的立法者知道, 再没有比法官更需要进行仔细地监督的了, 因为权势的自豪感是最容易触发人的弱点的东西。”[4]因此, 法官必须受到监督, 而这种监督应该是细化的、有效的监督, 而这都是源于“程序的实质是管理和决定的非人情化, 其一切布置都是为了限制恣意、专断和过度的裁量”[5]。倘若可以强化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 一旦检察机关的这一权能得到积极的行使之后,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以及司法腐败盛行的情形将得到有效的遏制。

三、司法实践中量刑建议权的具体应用

推行量刑建议权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顾虑, 反对者认为一旦推行量刑建议权, 那么审判权的独立行使将受到检察权的干预。应该说, 这种顾虑有一定的道理, 但这种顾虑并非无法解决。作为公诉机关的职责之一, 量刑建议不应当也无法回避这一顾虑, 一旦检察机关在合理的制度设计下秉公办案, 其合法合理的建议则必然会受到接受和支持。

(一) 量刑建议权行使应遵循的原则

量刑建议并非随意、无序地建议, 而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其一为行使法律监督职权原则, 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应侧重于依法从重、加重被告人刑罚方面, 一旦这类被告人存在法定的立功、自首以及悔罪等情节时, 公诉人可以提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量刑建议;二是要体现强化重点原则, 具体的量刑建议应仅适用于被告人犯罪依法应当处以较重刑罚的案件;三是说理充分原则, 公诉人在提出量刑建议时, 必须充分说明相关理由[6]。

(二) 提出量刑建议的时机把握

在司法实践过程中, 量刑建议均是在公诉阶段提出的, 故公诉人在提出量刑建议应恰当把握如下两个时机:

1.公诉人在起诉书中阐述量刑建议

新刑诉法出台之后, 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公诉人亦应到庭支持公诉, 然而这类案件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明了, 且情节也较轻, 因此在起诉书中阐明量刑建议可以有效提高诉讼效率。除此之外, 在普通程序简易审的案件中, 事实清楚且被告人作有罪答辩的, 起诉书中合理的量刑建议也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 也更容易得到法官的采纳。

2.公诉人在庭审阶段提出量刑建议

从公诉实践来看, 经过法庭的证据调查, 通过对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出示的证据作了充分的质证后, 公诉人对于被告人是否会被定罪已了然于心, 那么在法官宣布法庭调查结束法庭辩论开始时, 公诉人的公诉意见中就应该对定罪和量刑问题向法庭一并提出建议。司法实践证实, 由于控方对辩方的证据掌握较为成熟, 这个阶段公诉人所提出的量刑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法庭效果较为明显, 也更能让法官和当事人信服。

(三) 量刑建议的主要内容

量刑建议的提出方式主要包含以下三种情形:其一、概括性的量刑建议, 即明确刑法规定的法定刑;其二、相对性的量刑建议, 即在刑法规定的法定刑之幅度内, 公诉人提出一个较为确定的量刑幅度;其三、绝对性的量刑建议, 即在刑法规定的法定刑的幅度内提出一个绝对刑种和刑期。笔者认为, 应依据案件的具体情形做出具体的做法:如对一些案件, 可以要求法庭做出确定的刑罚, 如建议适用无期徒刑。对一些案件, 可要求一个刑罚幅度, 如建议判处有期徒刑7年至10年。而对一些案件的量刑倘若把握不准的话, 亦可通过指出法律条款的幅度, 建议依法判处等表达方式。[2]。但是, 应明确的一点是, 检察官对于提出的量刑建议均应进行论证, 明示建议量刑情节的详细依据, 做到有理有据。

四、结语

量刑建议权是检察机关公诉权的一种, 它不属于量刑裁判, 从本质而言, 只是一种检察建议, 最终目的是为法官最终的裁判提供参考, 促进裁判的公正和合理, 而非左右法官的司法裁判。量刑建议权的存在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在当前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 司法的和谐是重要的一环, 合理量刑建议的提出, 不仅仅是检察机关在履行自己的职能, 而是对公平正义的维护, 有利于提高群众对法律的信任, 进一步创造和谐稳定的司法环境, 从而最终推动整个国家的稳定, 促进国家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顺安, 徐明明.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及其操作[J].法学杂志, 2003 (11) .

[2]龙宗智.刑事庭审制度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340-346.

[3]唐震.推行量刑建议制度的意义及其构想[J].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2) .

[4]罗伯斯比尔.革命的法制与审判[M].商务印书馆, 1965:30-31.

[5]季卫东.法治秩序的构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57.

检察建议实证分析研究 篇8

内容摘要:检察建议作为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权的手段,已然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监督方式。但与此同时,根据调研发现检察建议也存在目标不明确、监督效果不理想、制作不规范、执行不到位等现实问题。为发挥检察建议的最大效能,应从明确检察建议法律地位入手,进一步规范检察建议的制作、发出、专人回访、备案及考核等制度。

关键词:检察建议 实证 分析 完善

检察建议作为检察机关常用的监督方式,一方面由于检察建议的监督形式相对于其他的监督方式较为灵活,易于启动,被监督对象也易于接受;另一方面,自 2009年的《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出台之后,对检察建议工作的具体操作进行了一定的规范,改善了检察建议的适用环境,有利于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提高适用检察建议的能力。根据《规定》的相关精神,重庆市检察机关结合本地区司法实践出台了《重庆市检察院关于规范检察建议工作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施行以来,笔者对重庆市检察系统发出检察建议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总结检察建议工作开展的积极做法,发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完善的对策与建议。

一、检察建议的总体概况

《规定》和《办法》实施以来,笔者收集了2013年-2014年两年期间重庆市各级检察机关发出的182份检察建议进行了抽样分析。基本情况如下:

首先,检察建议发出对象方面。根据《规定》的相关内容,检察建议适用对象主要有三种:一是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向发案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提出关于建章立制、工作改进、堵塞漏洞的检察建议;二是在预防职务犯罪过程中,向有关机关发出的管理、完善制度的检察建议;三是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对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人员,向其所在单位或部门提出给予相关处分的检察建议。笔者调查发现,检察建议发出的对象一般是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在收集的检察建议中向国家机关发出的有172份,占比高达94.5%。具体而言,向乡镇政府或街道办发出40份,占比22.0%;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出19份,占比10.4%;向林业部门发出18份,占比10.0%;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发出14份,占比7.6%;向公安机关发出8份,占比4.3%;向企事业单位发出10份,占比5.5%;向其他行政机关发出73份,占比40.1%。(详见图一)

其次,检察建议所针对的问题类型。根据《规定》和《办法》的相关规定,检察建议所针对的问题主要有:一是预防违法犯罪管理不完善,存在犯罪隐患的;二是行业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制度不合理,需要加强和改进的;三是民间纠纷问题严重可能导致恶性案件或群体性事件,需要加强疏导的;四是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或值得表彰的行为,应给予惩戒或奖励的;五是刑罚执行存在不规范问题,需要完善的;六是涉及其他社会管理问题,有必要进行改进的。而笔者调查发现,在所收集的检察建议中,前两项(预防犯罪和行业主管监管不力)有112份之多,占总数的61.5%。具体如下:行业主管监管不力有66份,占比36.2%;预防违法犯罪的有46件,占比25.2%,且基本为预防职务犯罪;发现违法行为的有31份,占比17.0%,其中全部为发现违法行为尚无发现值得表彰的行为;涉及其他社会管理问题的有30份,占比16.5%,其中以学校管理不严和银行监管存在漏洞居多;刑罚执行问题的有9份,占比5.0%,其中关于社区矫正问题比较突出。(详见图二)

再次,回复情况及整改效果分析。按照《规定》和《办法》的要求,检察机关在发出检察建议后,应当及时了解和掌握被建议单位的采纳落实情况,甚至在必要时还规定了回访制度。可见,检察建议工作要落到实处,关键在于被建议单位的回复及整改情况。据笔者统计,在收集的所有检察建议中,收到回复的有142份,占总数的78.0%;被建议单位未回复的有35份,占总数的19.2%;回复情况不明或者未找到回复文件的有5份,占总数的2.7%。而在收到回复的检察建议中,严格按照要求制定回复时间并按期收到回复的有65份,占总数的35.7%,占回复数的45.8%;超期回复的34份,占总数的19.2%,占回复数的24.6%;未规定回复期限的有43份,占总数的23.6%,占回复数的30.2%。从整改效果来看,提出问题典型、针对性强、效果好,且被建议单位采纳并按照建议内容进行完善和整改的仅有19份,占总数的10.4%。

二、检察建议工作取得的成效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检察建议被采纳率尽管不高,但检察建议一经采纳和接受,还是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一是促进了行业监管规范。例如检察机关向重庆市物价局提出其对住房销售价格监管不严,颁布的规范性文件与市政府文件冲突的问题。重庆市物价局在收到检察建议后,采取了相应整改措施:已经向市政府法制办反映,拟将市府文件列入修改计划。

二是及时堵住了社会管理漏洞。如检察机关就部分幼儿园食堂没有餐饮许可证的情况、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不够、个别医疗单位使用过期医疗器械等舆论关注度高、群众普遍关系的民生问题,向市教委、食药监局等主管部门提出建议,相关单位及时进行了整改,对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起到了良好的预防作用。

三是有效预防了职务犯罪。例如检察机关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就交委系统财务干部贪污问题向市交委和发案单位提出建议,不仅督促了发案单位整改财务管理,而且市交委出台了整改公路养护费拨付程序。

四是解决民间纠纷,缓和社会矛盾。如检察机关针对某小区业主反映商品房不符合质量标准向所在地房管局建议,建议房管局及时做好业主和开发商的沟通工作,防止了矛盾激化。如针对某区职工反映工伤申请难问题,检察机关发出建议后,某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调查发现很多职工对工伤法律法规理解不够,拟加大法律宣传和培训力度,引导职工依法维权。

五是严肃追究了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例如,检察机关向重庆市某县司法局就该县一乡镇调解委员会违法调解发出建议后,司法行政机关对涉案人员作出免职处理。又如,检察机关就房屋城建商行贿问题向某区工商行政部门发出建议,工商部门除对涉案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外,还通过落实加强监管等一系列措施防治商业贿赂。再如,检察机关就重庆市某区某学校食堂使用没有生产日期的添加剂,向重庆市某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检察建议,该局对相关责任人员罚款2000元,并责令学校限期整改。

三、检察建议工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

从我们收集的检察建议实例不难看出,检察建议是人民检察院履行法律监督权的自然延伸,换言之,检察建议就是人民检察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和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种形式。[2]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受“为考核而建议”的思想误区、执法理念和水平较低等因素的禁锢,检察建议存在以下典型问题:

其一是检察建议的目标导向存在误区。目前,检察建议工作中存在以考核为指挥棒的现实,导致一些不正常现象发生。一是同一建议发多个部门,只重建议数量,不重建议质量。例如,在样本中,有6份同一个院发出的检察建议属于同一问题向不同对象发出检察建议,内容雷同,缺乏差异化,有为了片面追求考核加分的凑数嫌疑;二是向同一部门在同一时间发若干建议,为考核加分人为将建议内容切割。例如,某基层院在同一天向同一部门发出5份检察建议,每个建议仅涉及一个问题,而该对象也是在同一天针对各个建议回复多份。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只需要完成一份建议包含几个问题即可,人为拆分检察建议内容,反而不利于维护检察建议的庄严性;三是建议无实质内容,回复无具体整改措施。某些检察院在发出检察建议时,已经和被建议单位达成“高度默契”,建议多侧重于加强普法教育等空洞内容,而被建议单位的回复也仅仅是深化职工法制宣传等措施,缺乏具体、可行的整改方案,造成发出建议只重回复数量,不重回复效果。

其二是检察建议的监督效果流于形式,发出程序和内容极其不规范。如某院发出检察建议后,被建议单位书面回复时间居然在检察建议书面发出的时间前面。再如发出的建议内容一样,被建议单位回复简单,内容相似,有“自发自回”的嫌疑。又如发出对象为供电公司,而负有监管责任主体应当为“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属于发出对象错误。

其三是备案制度执行不力,检察建议缺乏内部监督制约力度。首先是院内备案执行不到位,业务部门没有将发出检察建议给本院研究室备案,导致本院无法进行检察建议质量进行把握;其次是上级检察院难以及时掌握下级检察院检察建议的发出情况。以重庆市某分院为例,从2013年-2014年,该分院的研究室从未收到1份来自基层院的备案。而根据后来的集中上报统计,从2013年-2014年之间,该分院辖区的基层院一共发出了40余份检察建议;最后是内部监督和指导缺位,各个业务部门分别统计造成检察建议数据统计不准确和管理混乱。

针对以上具体问题,笔者建议:一是建立科学规范的检察建议考核机制,从侧重数量考核转为侧重质量考核等。从提高检察建议的质量角度来看,完善的检察建议考核机制是保证工作质量的不竭动力。一方面,不能仅以被建议单位回复数量来制定考核指标,而应当将检察建议本身的说理性、建议内容的可行性、被建议单位整改落实情况纳入综合考评范围,必要时还可以参考社会舆论对某项公共事务是否发生改观的整体评价;另一方面,将检察建议工作纳入个人执法档案,对于司法工作人员发出社会效果好的检察建议,应当作为规范化司法行为记入执法档案,为其晋升、选任提供参考依据,促使办案人员提升制作检察建议质量和水平的积极性。

二是确立检察建议的权威性,规定超期回复和不回复的惩罚性后果。有学者认为,检察建议因其为柔性的法律监督方式本质属性,是导致检察建议适用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根本性原因。因此建议通过立法树立其必要的法律地位,从而彰显检察建议的刚性拘束力。而笔者认为,虽然检察建议是以人民检察院的名义发出的,但其与公权力运用的刚性监督有着本质区别,在《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不需要其他诉讼法再次明确甚至赋予其有拘束力的监督权。当然,检察建议作为检察机关的外部监督行为,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违反而无惩罚措施。为维护检察建议的权威性,一方面要争取人大常委会及被建议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支持,建立检察建议抄报通报制度,对于无正当理由拒绝回复或者整改的被建议单位,要及时向其所在地人大常委会进行通报,从而发挥建议最大效果。另一方面是要建立个别约谈制度,对于个别影响较大的问题,检察机关可以通过约谈被建议单位相关领导的方式,充分说明建议的理由,推动整改措施的落实。

三是规范制作、发放及回访程序,完善检察建议从内部监督到效果反馈一系列流程。从检察建议的制作程序来说,要按照《规定》的适用范围和制作规范来进行文书制作,特别是要加强检察建议的说理性,全面提高检察建议的制作水平。从检察建议的发出程序来说,要杜绝一份检察建议多个部门接收的“多头发放”、与被建议单位达成“默契”的“形式发放”等现象发生,防止检察建议滥发滥用。从回访程序来说,在检察建议发出后,检察机关要派专人主动加强与被建议单位的联系,及时了解检察建议的落实情况和整改程度,对于被建议单位提出不能整改或者难以落实的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的实际效能。

注释:

[1]参见朱有志、杨盛海:《论检察建议的社会管理价值》,载《求索》2013年第2期。

回复检察院建议 篇9

作为检察机关开展职务犯罪预防的具体方法,检察建议由于方式方法灵活、针对性强、容易被相关单位接受,已逐渐成为检察机关发挥检察监督职能参与职务犯罪预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2009年以来,我院在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结合办案实际,从分析掌握新形势下职务犯罪的特点、规律及产生原因着手,充分发挥检察建议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以检察建议为载体,多种预防措施联动的预防格局,检察建议的实效性日益突出。

一、2009年以来我院检察建议工作的基本情况 2009年至2011年10月,我院共发出职务犯罪检察建议73篇,其中2009年24篇,2010年22篇,2011年27篇。从案件的罪名性质来看,针对贪污贿赂案件向相关单位发出的检察建议共52篇,占检察建议总数的71.2%;针对渎职犯罪案件和线索向相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21篇,占总数的28.7%。从接受单位的类别来看,在73篇全部发出的检察建议中,发往国有事业单位8篇,占总数的11%;发往国家机关52篇,占总数的71.2%;发往其他企业、单位的13篇,占总数的17.8%。从检察建议的内容来看,涉及加强思想教育、改进监督管理、完善权力制约机制的相对较多。

为有效推动检察建议工作的深入开展,我院内部对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基本内容、制作要求等进行了细致的规定,确保了检察建议工作的规范化。每发生一起职务犯罪,我院就对相关单位发放一份检察建议,做到了一案一防。为保证检察建议的质量,提高干警撰写检察建议的责任心,我院于2009年将检察建议工作纳入了本院的目标量化考核管理的内容,对于收到回复的检察建议,按照其社会影响和效果的大小在年终考核时给予适当的加分。在检察建议具体工作的开展中,我院对于大部分检察建议都采用上门送达的方式,明确向签收建议书的单位说明检察建议的意义和重要性。在发出检察建议后,我院亦注重与被建议单位进行沟通与联系,积极促进被建议单位对检察建议的内容予以落实。

从实施效果来看,检察建议在推动有关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发现、纠正和减少违法违纪行为,预防职务犯罪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检察建议工作的深入推进,检察建议的实效性日益凸显。统计显示,近三年来我院针对职务犯罪案件发出的73篇检察建议,回复70篇,占96%,其中36家被建议单位落实建议要求,并制定整改措施共计87项。例如,重庆市渝北区国土资源整理储备中心2010年因个别干部涉嫌受贿和滥用职权而收到我院发送的检察建议后,该中心党委领导非常重视,针对征地拆迁领域产生腐败的原因,结合我院的检察建议,就提高工作人员防腐拒变的意识、强化征地拆迁重点环节的把关审核、增强征地拆迁工作的透明度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有效防范了职务犯罪的再次发生。

二、我院检察建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院检察建议工作在完善发案单位管理制度、延伸执法效果、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进一步提高工作实效。

(一)检察建议的权威性不足

尽管检察建议已在实践中广泛使用,但由于法律并未赋予检察建议执行效力,也未对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实施方法、程序保障等具体问题进行规定,实践中检察建议工作往往依据检察系统的内部工作规定进行操作。由于检察建议在制发过程中法律地位不明确,缺乏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执行程序和法律后果作为保障,检察建议的权威性没有得到确立。检察建议能否获得重视和落实,主要依赖于被建议单位的主观意愿。但不少单位认为,检察建议只是一种建议,不是命令,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检察建议发出后,为保证其执行力,办案人员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被建议单位进行沟通和协商。虽然部分单位能够主动回复,并按照整改措施一一落实,但大部分单位仍然需要多次催促后才进行回复,而且有的单位虽然进行了回复,但实际上并没有认真查找问题和落实整改,仅仅是以一纸无实质内容的回复应付了事,检察建议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近三年来我院对36家发案单位发出检察建议73篇,其中有2家单位在回复检察建议后又出现了职务犯罪。可见,这两家单位对于检察建议的内容并加以重视,也未认真落实整改要求。

(二)检察建议的发送对象比较单一

目前,我院对检察建议的发送实行一案一发,检察建议的发送对象主要为发案单位。从2009年到2011年10月,我院的检察建议均是发送给发案单位,尚没有一篇发送给相关的主管部门或者上级部门。这种随案预防的方式,虽然有利于发案单位有针对性的就检察建议的内容进行整改,但由于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往往最难,尤其涉案人员是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时,检察建议的内容很难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执行。同时,对于某一领域或者几个部门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我院检察建议的发送也仍然仅限于发案单位,没有扩大到相关的主管部门。我院的检察建议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尚只是就案论案,对于通过检察建议实现系统预防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到位。

(三)检察建议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够 我院制发检察建议时,虽然能够比较紧密的结合执法办案实际,通过调查研究查找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但是,检察建议在内容上仍然存在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够的问题。在改进措施上,比较偏好使用内容抽象和原则的语句,例如“规章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应该加强监督”等等。至于哪些具体的制度有问题、应该从哪一具体的方面加强监督和进行整改并没有明确的详细说明。在建议的深度和广度上,目前也仅仅只是针对个案提及一些浮于表面的原因,对于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尚缺乏深入的分析,对于发案特点、发案规律的分析还不够细致,挖掘还不够深刻。这在导致检察建议内容空洞,可操作性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察建议的质量和制作效果。

三、完善检察建议工作的相关对策

完善检察建议工作,进一步提高检察建议工作的实效,应当从检察建议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强化检察建议的执行权威

由于明确检察建议的法律地位需要立法部门颁布有效的法律规定才能实现,目前对于检察机关来说,要提高检察建议的权威性,需要从执行的层面着力。

在发出检察建议前,检察机关应积极与被建议单位沟通。可采取电话、座谈等方式交换意见,取得对方的理解与支持,促进检察建议内容的落实。在发送检察建议时,探索建立抄报、通报制度,以增强执行权威。对于办案中所反映的涉及地区、行业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检察机关发送检察建议时,可以根据情况向有关主管部门通报;对涉及某单位主要领导犯罪的,检察机关可根据需要抄报被建议单位的上级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和上级部门的监督作用,对被建议单位无正当理由拒不采纳检察建议的,可视具体情况向其主管部门或者上级部门提出党纪政纪处分意见。必要时可以向党委、人大报告,借助领导机关、权力机关的力量督促落实,增强检察建议的执行权威。

(二)强化检察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检察建议制发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发案单位堵塞漏洞,纠正和减少违法违纪行为。制发检察建议时,一定要注意检察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充分利用侦查中发现和查证的事实,深入剖析发案的深层次原因。提出的问题要清楚准确,解决的措施要具体可行。无论是指出问题、分析原因,还是总结教训、提出建议,都必须客观实在,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有的放矢,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公式化的大话、套话。要充分、如实地反映被建议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论述时结合法理、法律和政策的运用,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使被建议单位引起重视和易于执行落实。

(三)强化跟踪监督,提高检察建议的执行效果 检察建议发出后,办案人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检察建议的落实、采纳以及整改情况。被建议单位对检察建议阐述的事实和提出的问题有异议的,应当进行核实,并将核实的情况通知被建议单位。如果确有错误,应当及时予以变更或者撤销;如果建议正确,应当督促并协助被建议单位进行整改。被建议单位对检察建议臵之不理或者拒不接受的,可以依法建议其相关主管部门督促落实。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可以由自侦部门与预防部门共同实施,由预防部门牵头、自侦部门配合,协调完成建议发出后的沟通工作,做到办案与预防同步进行,延伸执法办案效果。

(四)强化随案预防,扩大检察建议的预防实效 由于职位犯罪大多利用本部门、本行业的职务身份实施,具有明显的部门、行业特性。发出每一份检察建议时,都应当将预防的理念融入其中,不仅要对某一岗位预防到位,还要对相近岗位预防到位;不仅要对某一案件预防到位,还要对相近案件预防到位;不仅要对发案单位预防到位,还要对相近单位预防到位。制发检察建议时,要注意分析犯罪产生的原因,注意发现和查找发案单位在管理制度、防范措施方面的疏漏,对于某一领域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要有一定的敏感性和重视度。在制发检察建议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办案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开展全行业的系统预防,强化随案预防,扩大检察建议的预防实效。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第四届学生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下一篇:我做了一件事小学作文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