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诚信机制的构建论文

2024-10-11

电子商务诚信机制的构建论文(精选8篇)

电子商务诚信机制的构建论文 篇1

电子商务诚信机制的构建论文

电子商务诚信机制的构建论文【1】

[摘要] 由于各种原因,电子商务活动中的诚信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因此,必须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建立诚信机制。

[关键词] 电子商务 诚实 信用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电信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

它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与运用的产物,是人类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晶,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界出现信用危机。

面对滚滚而来的电子商务浪潮,如何建立电子商务的诚实信用机制,保障电子商务良性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电子商务的诚信危机

电子商务诚信危机实际上是现实经济生活中信任危机的折射,当前,电子商务的诚信危机主要表现在:

1.网络欺诈。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电子商务主体发布信息相对于在传统媒体上受到的制约较少。

消费者在发现信息的错误后,很难向发布信息的电子商务主体进行追究,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电子商务主体的地址。

因此,一些电子商务主体惟利是图,大行欺诈之道,利用各种手段引诱消费者上当受骗。

广大消费者对网上诸多信息心存疑虑,丧失了信任,利用网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积极性降低。

2.商品的品质问题。

部分电子商务主体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没有相应的道德和法律的必要约束,不讲诚信,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牟取暴利,结果造成了消费者对电子商务市场商品的品质信任度很差。

3.信用与支付手段的问题。

利用电子商务进行交易必然会涉及到信用支付问题。

而由于诚信精神和意识的缺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较差,人们为了规避风险不敢贸然通过网络把自己的信用卡帐号告诉企业。

所以,大多数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选择了货到付款这种较可靠的方式,以解决在货款支付中双方的互不信任问题。

但是沿用传统的现款支付的方式来进行网上交易,违背了电子商务的初衷。

二、电子商务与诚实信用

诚信,顾名思义既要诚实,又要守信用。

诚实信用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商务活动本质是相同的,它同样需要讲究诚实信用,只不过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和开放性对电子商务在信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建立诚信机制是电子商务自身发展的需要。

电子商务信用是指电子商务主体在进行相关交易时具有“善意”、“诚实”和“信用”的良好主观心态。

在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日益普及的今天,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诚信环境有利于电子商务自身的良性发展。

2.建立诚信机制是电子商务特点所决定的。

互联网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已成为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互联网本身的非中心性、虚拟性、跨地域性和高度自治性,也产生了网上违法行为的隐蔽性、低成本和便捷性,带来了大量的诚信危机,这又成了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障碍。

三、电子商务诚信机制的构建

1.在技术上,建立电子签名和安全认证制度,确保交易主体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电子签名是指附加于数据电讯中的或与之有逻辑联系的电子数据。

电子签名可用来证明数据电讯签署者的身份,并表明签署者同意数据电讯所包含的信息内容。

建立电子签名制度目的就在于赋予数据电文的法律效力和证据效力,从而使司法机关正确解决电子商务纠纷。

电子签名安全认证制度。

电子签名安全认证简称为“电子认证”或“安全认证”,是以特定机构对电子签名者的真实性进行验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

电子签名制度注重数据信息本身的安全,电子签名安全认证则强调交易关系的信用安全、保证交易人的真实与可靠。

2.在监管上,建立电子营业执照制度。

为促进电子商务主体的诚实信用意识,增强社会公众对电子商务的信任度,应该建立电子营业执照制度。

具体说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办理企业设立登记、颁发书面企业营业执照之时,还应当为企业颁发电子营业执照。

电子营业执照的内容包括书面营业执照的内容(如:住所、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企业设立时间、公司股东、增值税登记情况等)和电子商务主体的网站和网址。

企业进行变更登记时,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电子营业执照。

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必须在网站上展示其电子营业执照。

这样,当人们怀疑该企业的信誉时,就可以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调查该企业的资信情况,并正确作出经营决策。

搭建电子商务主体诚信信息公用平台。

各级工商管理机关应当建立网站或网址,通过互联网接受社会公众对电子商务主体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的投诉。

工商管理机关除了依据法律、法规对有管辖权的案件进行查处外,还要将电子商务主体被投诉的情况如实在互联网上发布。

这样电子商务主体的信用程度就受到社会的监督,电子商务主体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努力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信用。

3.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失信行为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对于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严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构成犯罪的,司法机关应当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于在电子商务活动中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侵犯相对人民事权益的,人民法院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判决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对于没有相对人的,由工商管理机关依据行政法规予以行政处罚。

总之,对于在电子商务活动中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电子商务主体要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

这样,通过提高电子商务主体的失信成本,使他们诚实守信,不敢以身试法。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的诚实信用机制,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全社会长期的共同努力,才能为电子商务环境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电子商务中诚信机制的构建【2】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目前电子商务中诚信缺失的现状,提出了在电子商务中利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诚信机制的方法,为交易双方提供信誉度查询平台,以增强电子商务用户交易的信任感,促进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电子商务 诚信度 数据仓库 数据挖掘

一、电子商务的诚信缺失现状

在中国,传统的购物习惯是“眼看、手摸、耳听、口尝”,公众普遍感到网上购物不直观、不安全、不信任,也使得电子商务交易链非常容易断裂。

 

电子商务诚信机制的构建论文 篇2

在中国, 传统的购物习惯是“眼看、手摸、耳听、口尝”, 公众普遍感到网上购物不直观、不安全、不信任, 也使得电子商务交易链非常容易断裂。在整个电子商务活动中, 诚信力缺失主要表现在:网络商务提交信息的不真实;产品宣传信息与实际不符;购买的产品与交付的产品不一致;消费者个人及消费信息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产品的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等。

上述种种诚信缺失的现象, 导致交易双方的利益均有所损害, 破坏了电子商务的正常环境, 导致电子商务交易社会信任度较低,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 需要建立一种可行的诚信机制来规范、约束电子商务市场环境, 改善买卖双方的诚信力, 增强市场的监管力, 保证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

二、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应用

数据仓库就是一个用以更好的支持企业或组织的决策分析处理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 但信息本身相对稳定的数据集合。在完成数据仓库的数据准备阶段后, 通过数据探索、建立模型、模型检验、模型应用、分析等过程, 有效集成各种高效率的数据挖掘算法, 按照用户需要实施数据挖掘任务。

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 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 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由于数据挖掘技术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它在金融业、零售业等, 特别是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对客户的购买力及信用的分析、对商家提供服务的可信度、交易过程、售后服务等大量数据建立相应的数据仓库, 利用决策树、统计分析、神经网络、模糊聚类、贝叶斯预测等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后, 可对商家、客户分类并评出等级, 建立相应诚信度, 从而有助于识别客户购买行为, 发现客户购买模式和趋势, 以改进服务质量, 争取更好的顾客保持力和增强买卖双方的满意度, 提高货物销量, 设计更好的货物运输与分销策略, 降低商业成本, 加强诚信保障力度和制约, 争取更多的忠诚用户。

三、电子商务中诚信机制的构建

在电子商务整个过程中, 运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 构建一套较完善的诚信机制, 为用户搭建一个信用查询平台, 使之能自动地分析、记录每次交易活动, 及时为每个交易用户提供交易对象以往的交易经历及获得的评价, 来提高交易的成功率和诚信度。

1. 数据仓库的构建。

如图1所示:在电子商务过程中, 买卖双方最关心的, 即是各种信息是否属实, 交易商品是否可靠, 信誉度如何。因此, 分别为买方、卖方、交易安全、售后、评价等大量信息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经过对各分散的信息进行抽取、转换、刷新等过程, 将数据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集成、稳定、可靠的中心数据仓库。中心数据仓库采用Oracle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结合已有的历史诚信记录进行查询、分析、挖掘, 将数据应用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可用关系OLAP模型, 即扩充的关系DBMS, 它将多维数据上的操作影射为标准的关系操作。形成新的各数据流程诚信度, 实现整个交易数据预处理。

2. 交易诚信度的数据挖掘。

在建立电子商务及诚信度综合信息数据仓库之后, 可以基于这个数据仓库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工作, 如图2所示:通过对原有数据流的分析, 结合构建的诚信度数据仓库, 运用关联规则、统计分析、神经网络、模糊聚类、贝叶斯预测等数据挖掘算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在模型库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处理, 为用户获得比较可信的信誉评价度及信誉评价等级, 同时将本次交易过程的诚信度挖掘结果载入信誉数据仓库, 为下一次交易作参考。

3. 诚信平台模型构建。

运用WEB技术, 构建C/S (客户/服务器) 访问模式, 将客户端应用脚本集成、封装并安装、加载于网页浏览器;当买方欲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时, 可以很方便的查询对商家、商品、售后评价等信息的信誉数据仓库, 查看数据挖掘的结果, 获得相关诚信度的信息, 以帮助买方确立交易活动。商家也可通过此平台获得买方的相关信誉度信息, 来确立是否建立交易并有效降低损失。

四、结束语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此诚信机制, 用户可查询交易双方的历史信任度, 选择信誉度较高的用户实施电子交易, 大大增强了电子商务用户交易的信任感, 同时又可以约束、规范交易双方的交易操作, 降低不法分子的投机度, 有利于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目前电子商务中诚信缺失的现状, 提出了在电子商务中利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诚信机制的方法, 为交易双方提供信誉度查询平台, 以增强电子商务用户交易的信任感, 促进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诚信度,数据仓库,数据挖掘

参考文献

[1]刘亚:论我国电子商务的诚信建设[J].文化建设, 2007, 9

[2]周建良:中国电子商务诚信建设要注意的问题[J].商场现代化, 2007, 25

[3]周迎新方晖李欣蔚:基于Web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3

电子商务诚信机制的构建 篇3

[关键词] 电子商务 诚实 信用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电信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它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与运用的产物,是人类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晶,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界出现信用危机。面对滚滚而来的电子商务浪潮,如何建立电子商务的诚实信用机制,保障电子商务良性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电子商务的诚信危机

电子商务诚信危机实际上是现实经济生活中信任危机的折射,当前,电子商务的诚信危机主要表现在:

1.网络欺诈。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电子商务主体发布信息相对于在传统媒体上受到的制约较少。消费者在发现信息的错误后,很难向发布信息的电子商务主体进行追究,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电子商务主体的地址。因此,一些电子商务主体惟利是图,大行欺诈之道,利用各种手段引诱消费者上当受骗。广大消费者对网上诸多信息心存疑虑,丧失了信任,利用网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积极性降低。

2.商品的品质问题。部分电子商务主体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没有相应的道德和法律的必要约束,不讲诚信,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牟取暴利,结果造成了消费者对电子商务市场商品的品质信任度很差。

3.信用与支付手段的问题。利用电子商务进行交易必然会涉及到信用支付问题。而由于诚信精神和意识的缺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较差,人们为了规避风险不敢贸然通过网络把自己的信用卡帐号告诉企业。所以,大多数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选择了货到付款这种较可靠的方式,以解决在货款支付中双方的互不信任问题。但是沿用传统的现款支付的方式来进行网上交易,违背了电子商务的初衷。

二、电子商务与诚实信用

诚信,顾名思义既要诚实,又要守信用。诚实信用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商务活动本质是相同的,它同样需要讲究诚实信用,只不过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和开放性对电子商务在信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建立诚信机制是电子商务自身发展的需要。电子商务信用是指电子商务主体在进行相关交易时具有“善意”、“诚实”和“信用”的良好主观心态。在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日益普及的今天,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诚信环境有利于电子商务自身的良性发展。

2.建立诚信机制是电子商务特点所决定的。互联网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已成为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互联网本身的非中心性、虚拟性、跨地域性和高度自治性,也产生了网上违法行为的隐蔽性、低成本和便捷性,带来了大量的诚信危机,这又成了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障碍。

三、电子商务诚信机制的构建

1.在技术上,建立电子签名和安全认证制度,确保交易主体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电子签名是指附加于数据电讯中的或与之有逻辑联系的电子数据。电子签名可用来证明数据电讯签署者的身份,并表明签署者同意数据电讯所包含的信息内容。建立电子签名制度目的就在于赋予数据电文的法律效力和证据效力,从而使司法机关正确解决电子商务纠纷。

电子签名安全认证制度。电子签名安全认证简称为“电子认证”或“安全认证”,是以特定机构对电子签名者的真实性进行验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电子签名制度注重数据信息本身的安全,电子签名安全认证则强调交易关系的信用安全、保证交易人的真实与可靠。

2.在監管上,建立电子营业执照制度。为促进电子商务主体的诚实信用意识,增强社会公众对电子商务的信任度,应该建立电子营业执照制度。具体说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办理企业设立登记、颁发书面企业营业执照之时,还应当为企业颁发电子营业执照。电子营业执照的内容包括书面营业执照的内容(如:住所、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企业设立时间、公司股东、增值税登记情况等)和电子商务主体的网站和网址。企业进行变更登记时,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电子营业执照。

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必须在网站上展示其电子营业执照。这样,当人们怀疑该企业的信誉时,就可以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调查该企业的资信情况,并正确作出经营决策。

搭建电子商务主体诚信信息公用平台。各级工商管理机关应当建立网站或网址,通过互联网接受社会公众对电子商务主体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的投诉。工商管理机关除了依据法律、法规对有管辖权的案件进行查处外,还要将电子商务主体被投诉的情况如实在互联网上发布。这样电子商务主体的信用程度就受到社会的监督,电子商务主体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努力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信用。

3.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失信行为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于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严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构成犯罪的,司法机关应当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在电子商务活动中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侵犯相对人民事权益的,人民法院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判决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对于没有相对人的,由工商管理机关依据行政法规予以行政处罚。总之,对于在电子商务活动中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电子商务主体要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这样,通过提高电子商务主体的失信成本,使他们诚实守信,不敢以身试法。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的诚实信用机制,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全社会长期的共同努力,才能为电子商务环境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电子商务诚信机制的构建论文 篇4

一、存在的问题及表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尚诚信,以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失信状况却令人触目惊心。在被人们称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里,也出现了诚信危机。

(一)学习学术中存在着诚信缺失调查显示,学生在学习学术领域中的不诚信问题令人担忧。当问及“你身边的广大学生是我国道德素质相对较高的人群,你认为他们(包括你自己)的整体诚信和信用健康状况如何”时,49%的同学认为“一般”,18%的同学认为“令人担忧”,再加上14%的同学认为“因对象而异”,可以看出,81%的同学亲身感到自己周围的人群诚信素质不高。还有一题针对当代大学生作弊的调查显示,有近46%的学生认为,抄袭作业、杜撰论文、考试作弊是校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更有甚者,许多学生竟然在考试时会雇用“枪手”上场。考试作弊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从原来的偷看书本、传递纸条、交头接耳等“落后”手段已经发展到使用传呼机、手机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以至出现了有的高校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公正、公平的考试原则”、“将出现作弊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点”,竟然动用300名保安来作为监考官。作为学生,首要的任务理应是学习,没有扎实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知识,很难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有所作为。但是,许多学生却不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把大学作为一个轻松、潇洒的乐土,把学习和学业置之脑后。平时不用功,考试忙得团团转,考试作弊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简直是司空见惯。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对于学术声誉的社会评价比较看重,于是纷纷出台一些措施鼓励甚至督促学生进行学术研究。但出人意料的是,学生们不是在考虑如何练好内功,却在如何投机取巧上动起了脑筋。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导师都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抄袭深感头疼,很多学生撰写论文经常是大段大段地原文照抄别人的文章,甚至整篇摘抄者也不鲜见。近年来,网络的便捷及资源的易得性,使得抄袭、复制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于是,大学校园里的抄袭风更甚:论文作业,从网上下载之后来个简易拼凑即可,一篇像模像样的文章在短短的几小时内即可搞定;更有甚者,连许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也是通过这些手段完成的。

(二)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诚信缺失高校校园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吸引了众多学子的参与,但是,调查显示:这里面也存在着许多诚信缺失的现象。诸如在班干部、党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的竞选过程中,请客送礼拉选票、游说老师获得信任和支持等一系列不该有的现象在高校中却很普遍。这样,本来深受大学生欢迎和喜爱的社团活动,由于这些与公平、公正原则完全相悖的诚信缺失,极大地挫伤了同学们的积极性,甚至许多同学因此而对于学校正当的社团活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冷漠乃至抵制,影响了学校各项学生活动的正常开展。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给人的印象应该是有朝气、有礼貌,体现着较高的素质和良好的个人修养。但是,与此不和谐的现象有:一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经常表现出的却是冷漠、高傲、盛气凌人,迟到、早退习以为常,承诺的事情,经常是不能兑现,不了了之。此外,在就餐、购物、乘车时的任意“夹塞”,在图书馆、教室、餐厅和公共汽车上的抢占座位,在校园里和公共场所随手丢弃垃圾、肆意损坏公物等各种不良现象,在许多同学的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并不鲜见。

(三)经济生活中存在着诚信缺失大学生在经济生活的诚信缺失现象,充分表现在助学贷款上。为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1999年国家开始推行助学贷款制度,由银行发放助学贷款给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但是此项活动却遭遇了“信用的瓶颈”。调查显示:在实践中,一些家庭并不贫困的大学生看到助学贷款手续简单,政策优惠,伪造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将贷款用于父母炒卖股票和经营活动。在还款这一环节中所体现出的失信问题更是让提供贷款的银行大呼艰难,一些受惠的大学生毕业后不按时缴还助学贷款利息及本金,还有一些受惠的大学生恶意逃款意向非常明显,向贷款银行提供虚假的工作单位和通讯地址,或者干脆不向学校和贷款银行提供工作单位、通信地址等。尽管在问卷中有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拖欠国家贷款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但据来自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消息,目前北京工行其他个人消费贷款群体中不还钱的比例远远低于千分之一,而大学毕业生的欠款率高达百分之十。大学生诚信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正常运转,助学贷款实行几年来,由于违约率高,银行不愿意承担风险等原因,2003年一些高校被停发助学贷款,使得许多贫困大学生因此而失去了宝贵的机会。此外,大学生在经济生活的诚信缺失现象,还表现在拖欠学费、借钱不还、信用卡恶意透支等方面,与大学生整体形象极不相称。

(四)就业求职过程中存在着诚信缺失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一种表现是制作简历和面试过程中弄虚作假。调查显示,有41.89%的人认为,“编造个人简历是校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而当问及对“社会上不断出现大学生履历‘注水’以及‘一个班级竟然有十个班长和四个学生会主席’之类的大学生诚信缺失事件”的评价时,在50份抽样中,居然32%的同学这样回答:“社会竞争压力大,大学生为不得不‘注水’”、“很正常,可能是班委的班长轮换制,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少见多怪”等等。调查显示,在求职过程中,诚信缺失的另一突出表现是:违约。一些学生在面试的过程中信誓旦旦,一旦拿到了录用书却满口托词,左挑右拣,签约不久又毁约或签约之后不去报到的现象并不少见。据介绍,某班级26名学生,毕业不到半年,竟然有17人已经更换工作,还有4人准备“随时另寻婆家”,3人选择了回校考研。类似的现象使一些用人单位对于应届大学生的诚信认可度大幅下降,一些企业宁愿“挖人”也不肯招募应届大学生。

二、原因分析

(一)外来文化、网络文化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由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大量涌入和冲击、不良网络文化和不良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受到极大的冲击,成为了影响大学生诚信观的最重要因素。此次调查从不同的角度来设计问题,发现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社会环境是造成大学生道德素质下降、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问到“你认为目前造成大学生不诚信的原因是什么”时,共有48%的同学选择“身边不良风气影响”和“网络、电视主流媒体影响”两项;同时,在另一个问题中,有49.94%同学把“社会上存在的错误价值观的引导和影响”选项作为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首因。

(二)社会竞争压力日趋加大社会竞争压力日趋加大,是导致大学生不诚信的另一主要原因。此次调研显示,在回答“你认为目前造成大学生不诚信的原因是什么”时,45.75%的同学选择了“竞争激烈,压力过大,环境所迫”。许多大学生为了使自己更加具有竞争力,不择手段获取高分数,作弊应对各种等级、证书考试,在就业面试时夸大自己的能力。这些现象的出现,暴露了社会的竞争压力是一个催化剂,但更主要的是大学生诚信意识缺乏。

(三)高校道德教育的滞后高校德育对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美丑观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座谈时很多学生对高校的道德教育反应强烈,普遍认为:目前高校德育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内容落后,方式、方法呆板,道德教育者的投入不够等等。有学生就指出,我国的道德教育关注更多的是高尚的品质、崇高的理想,至于包含时代特点的具体的道德素质像诚信意识、风险意识、危机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等,在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中却得不到充分的反映,使得大学生觉得德育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缺乏新意和吸引力。因此,尽管高校“两课”的课时不少,“两课教师”也煞费苦心,但难以在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引起强烈的震撼和共鸣。此外,大学的德育应由任课教师和专职政治辅导员来承担。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教书育人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大部分教师只管上课,不管育人,有的把德育视作一种差事,应付了事,缺乏应有的热情和激情,德育效果可想而知。即使是在专职德育教师队伍里,由于德育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德育教师也竭力想着如何转换岗位,造成德育工作领域高素质人才的严重不足、时间精力投入不够等。具体到诚信教育,调查显示:85.39%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对学生提到诚信话题的机会较少、很少或从来没有过;73.58%的学生认为专职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诚信的关注较少、很少、从来没有过。

(四)社会信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专家认为,道德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柔性的,而法律是外在的、刚性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个人道德的践行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才能实现。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全国性的信用管理体系,社会信用管理制度体系还相当落后,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对于个人的诚信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和惩戒机制。对于自律性强、社会信誉度高的个人,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奖励和鼓励;而对于那些不讲诚信,实施欺诈的个人,却不能够给予严厉的惩罚。这样使得不诚信者有利可图,社会上的失信现象得以盛行。同样,在高校里,自律性强、诚实守信的学生,往往得不到积极的鼓励和回馈;而对那些不讲诚信,善于投机取巧的学生,却没有给予应有的纪律处分和道德谴责。使得社会和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三、关于建立长效机制的思考诚信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某种具体的、现实的社会存在的最终反映,不论在个体身上,还是在社会之中,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应该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切实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

(一)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亚里士多德说过:德行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是环境熏陶的结果。校园这一小环境作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和提升道德水平的重要场所,不仅要从道德认知上教给学生诚信,而且还要帮助他们用诚信来规范日常行为,因此要主动创设、培育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首先,可以依托讲座、讨论、辩论赛等各种活动为载体,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改变学生的信用价值,使其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从而共同宣扬诚信行为,谴责失信行为。其次,诚信教育必须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要从新生进校起,就开始为他们普及日常生活中的诚信教育,增强他们辨别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再次,对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要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同时开设就业指导课,进行心理调试,缓冲竞争压力;对即将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要加强对他们进行求职培训、求职技巧的训练,并增强诚信观教育。

(二)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离不开社会舆论在道德建设中的引导、评价、监督作用。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对于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的重塑、从而优化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政府作为制度规定的制定者,对于优化社会舆论环境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切实按照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伟大方略,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强“知诚守信”的宣传教育,营造守信者光荣并受尊敬,失信者可耻并受惩罚的良好舆论环境;要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倡导言行一致、有信无欺的道德情操,把诚信理念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各类教育活动中,形成宣传诚信、遵守诚信的氛围。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实施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证。当前,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要采取切实措施改善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更新道德教育理念。要加强诚信的中西伦理理论研究,重塑富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道德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效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真正能够让大学生从心底产生强烈的震撼,能够在内心深处产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观念上的共鸣,从而不断强化其诚信意识,促进大学生诚信观念和诚信行为的养成。其次,要加大诚信教育力度,丰富诚信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此次调研,同学们反映出改进德育教育方法的强烈愿望:“减少说教等空洞的教育,那样只会让人昏昏欲睡。可结合实例讲解,组织调查与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个性与道德的关系,与社会现实的联系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些想法可以作为我们改进教育方式方法的一个重要方向。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各种教育资源,通过各种有效载体,不断强化和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使得诚信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意识和主动追求。再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保证师资数量。要把政治强、业务精、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的教师选聘到教育工作者队伍中来,保证教育工作者具有良好的师德面貌和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全情投入。俗语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德育教师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学识学风等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带动学生树立起诚信的形象

(四)建立、健全诚信社会管理体系健全的法制体系既是诚信规范的前提和基础,又为诚信规范的确立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因此,在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长效机制的过程中,应该将“法制”与“德治”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诚信社会管理体系。首先,尽快信用立法,构建诚信管理体系,对诚信教育从法律上给予支持。从实践角度看,建议从两方面推进我国信用立法工作:一是应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失信情况,在已有的部门法中,对失信行为的惩处作出严格的规定;二是抓紧研究、率先出台与信用行业直接相关的基本法,对信用行业的管理定下基本的制度框架,以促进信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其次,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学校有必要建立校内信用评价体系,根据学生的特点,确立相应的评估标准。同时在校内建立权威的诚信评价机构,对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行为方式开展信用评价,并使评价结果定期和学生见面。信用评价的结果应该记入到学生思想道德评价中,作为学生档案的组成内容。对诚信建设而言,教育是前提,制度是根本,监督是关键。因此,学校还应建立校内信用监督体制,对信用教育的开展和落实,对信用评价的公开、公正、民主程度,予以一定的监督。校内信用监督的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育者、管理者,以保证诚信教育的顺利开展。第三,构建大学生信用机制,从制度上落实讲信用。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制定讲诚信的规章制度。在大学生学生手册及日常行为规范中,对诸如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简历灌水等诚信缺失行为,应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和惩处。建议从大一新生进校起,就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结合大学生的素质拓展项目,对其诚信品行作出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同时,要将大学生的诚信情况,作为评比奖助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推优入党等的重要标准。

(邢连清、彭大银、莫鹏)

领导点评该调研报告对大学生诚信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揭示了当前大学生在学习学术、社会活动、人际交往、经济生活、就业求职等方面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并深刻剖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长效机制。报告的现实针对性强,对当前高校开展诚信教育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今年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年,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上海交通大学非常重视学生诚信培养,学校通过实施“诚信工程”,构建起学生诚信系统,以诚信数据库为载体,整合信用资源,建立学生个人信用信息库和奖优罚劣的信用机制;各院系还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弘扬诚信、鼓励诚信、塑造诚信,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试析诚信是电子商务的基本保证 篇5

发布时间:2011-6-26信息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摘要: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经济形态、经济活动的模式以及人们的交往、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诚实守信更是电子商务时代的重要伦理原则。构建全社会的诚信机制,可从五个方面考虑: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营造讲诚信的社会法治环境;构建企业经营的诚10子理体系;创立民间诚信评枯机构;建立维护社会诚信的物质保阵体系。

一、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祟尚的一种美德。中华民族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受古训“言必行,行必果”的约束,社会成员重情讲义,失信的成本巨大。中国古代的诚信思想与我们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是一致的。中国古代经济伦理的重要内容“人无信而不立”,在当今经济社会中仍然持续不断地发挥着影响和作用。

从市场的角度分析,诚信是指多元市场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方或多方诚实,而另一方或多方信赖的经济范畴和社会现象。川它是市场主体之间理性的承诺与约期覆行相结合的行为。它广泛存在于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信用,即不必即时付款便能获取所需商品或资源的行为,尤其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经济形态、经济活动的模式以及人们的交往、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诚实守信、负责任、有效率更是电子商务时代的重要伦理原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为此,在电子商务经济活动中,努力建立社会诚信机制,对逐步建立起我国新型的经济秩序和社会关系,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转有着重要意义。

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约翰·纳什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博弈论领域中的创新—提出“纳什均衡”理论,运用数学理论证明了经济学上“经济人”的利益最大化行为不能导致公共利益的增加,而会减少公共利益。现代博弈论中的“囚犯两难选择”也指出,假如博弈双方的博弈并非一次性,而是多次的,参与者就会非常关心未来的利润,他们将放弃欺骗的一次性好处,使两个参与者都可以很好地达到合作的结果。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大师们论证,现代市场经济不同于古典自由经济的区别之一就是信用风险性的大大增长,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要完成一项经济交易和买卖活动,都要付出诸如市场调查、信息获取、防伪识伪、质量检验、合同签定等方面的各种费用。如果受骗上当,其交易费用就会急剧增加,当企业之间的这种交易费用大于企业内部的组织成本时,企业将不堪重负,市场就不能够正常运转。

总之,市场经济是一种诚信经济,在以市场为基础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流、资金流、人力流、信息流都要以诚信为前提。经济学家们比较一致地认为:一个高效率的市场,必定是一个信用良好的市场;一个缺少诚信的市场将导致交易费用的提高,甚至中断交易链,导致经济衰退。

二、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企业经营不讲诚信的问题,1994年从墨西哥危机到阿根廷危机,以及2001年位于世界500强前列的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事件都充分说明,即使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都需要进行诚信建设。成熟的市场经济并不能从根本上以成熟代替诚信;中国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问题也是由来已久,整个社会的诚信链条非常脆弱,如红光实业、银广厦、琼民源

等公司败灭的事例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类似这样的事实举不胜举。据《中国工商报》2002年12月的报导,中国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中国GDP的10%;根据对国内近300家名优企业做过的调查,这些企业有650多种名优产品被仿冒,落户在中国的数十家跨国公司产品在国内被仿冒率有的高达50%-60%;在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开户的六万多家改制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有逃废债务行为,全国企业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有1800亿元;一些企业任意变更或撕毁经济合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每年订立的约40亿万经济合同中的覆约率只有5%,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由于合同、“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2000亿元,可见损失之大。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制约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导致内需不足,从而制约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的发挥。

面对市场经济诚信的严重缺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一方面社会对诚信有极大的需求,而另一方面社会对诚信的回报却越来越少,以致于造成普遍的诚信危机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市场经济中,人们一般是根据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来作出经济选择的。如果人们从不讲诚信行为中所得到的好处大于他为此付出的成本,他们就会放弃诚信;如果在市场机制比较完备的情况下,人们背弃诚信所付出的代价高昂,则将迫使人们遵循诚信,因而选择放弃诚信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而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时间还很短,市场制度还很不健全,我们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环境对不讲诚信行为的制约和处罚还很薄弱,失信产生的市场代价滞后;公民还缺乏现代契约精神和法律意识,使失信的交易成本极低。

目前中国诚信机制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像瘟疫一样侵蚀着企业之间的信任以及人们对社会的信心,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而诚信之风的建立,绝不是单个企业的事情,而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

三、诚信是电子商务的基本保证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实现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这种电子商务活动从其产生之时起到现在的不长时间内,正在显著地改变着人们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各种传统贸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电子商务终于进人到实质性的发展阶段。首都电子商务工程全面启动;上海市电子商务安全证书管理中心开始提供电子商务认证业务;各种网上商店迅速出现;联邦的“8848"网站首次实现网上销售的规模性运作;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纷纷开通了网上银行服务业务;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已经真正进人了崭新的电子商务时代。

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商务交易方式,为信用失衡提供了滋长的空间,道德约束的缺失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缺陷,制约着我国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发生在海南某公司和香港某公司进行在线电子商务时,我国首例电子商务诈骗案充分说明,我国企业要积极参与电子商务活动,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经营诚信机制。尤其进人2001年,电子商务遭遇冬天,那斯达克高科技股市大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电子商务企业纷纷陷人困境。随着这一趋势,中国主要的电子商务网站也纷纷陷人困境,电子商务的运营商们不得不反思,如何才能真正使中国电子商务健康向前发展。我们认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障碍,除了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上的缺陷外,社会经济环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买卖交易是围绕着“第三方”银行这个中心而运作。银行根据买方在该行

开户的信用等级无条件立即支付款项给卖方,其形式有COD,HC等几种方式,在中国,银行对于买卖双方的交易不承担任何责任和风险。对于卖方能否收到买方提供的相应汇票的金额,或者买方能否按时、按质得到合同中规定的货物,银行不做任何的信用担保或监督。在商业交易活动中只有“买”和“卖”两个要素。尤其在电子商务这种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活动的“买”、“卖”双方不谋面的商业交易活动中,对依托一种以诚信为基础的企业信用机制的需要就显得更为迫切了。

虽然计算机专家从各个角度开发了许多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技术保障措施,但仍难以完全保障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众多商家和消费者仍然对在因特网上进行大量的商务活动而心存疑虑。合同的执行、赔偿、个人隐私、资金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以及其他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得商家和消费者裹足不前。面对这种情况,相应的法律保障措施必不可少。目前,各国政府正在加大法律调整的研究力度,纷纷出台各种法律法规,规范网络交易行为,以求电子商务交易安全得到可靠保证。此外,建立一个全社会的诚信机制显得刻不容缓。

四、建立发展电子商务需要的诚信机制

市场经济需要诚信机制的支持,但市场经济本身所蕴涵的社会关系与机制并不能产生道德与诚信,这是长期以来许多经济学(包括伦理学)界的许多专家都在研究的问题。均市场经济的秩序实际上是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但是,这个“合理”只是一个平均的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每个市场主体及个人都诚实守信,那么大家得到的利益就会表现为平均利润。而实际情况是,在市场竞争中每个人都必须超越别人,必须在竞争中战胜对手,打垮别人,否则就会被对手击败,被别人打垮。于是,在这样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缺乏诚信和法律的约束,就容易出现投机取巧的现象。

中国企业面临外国企业及商品的强大竞争压力,而诚信是企业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保持和增加市场份额的首选良策。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社会诚信机制,才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前在中国构建一个全社会的诚信机制,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将道德建设提高到了治国方略的高度,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企业经营诚信缺失的最深刻的根源是社会道德滑坡,只有社会道德建设问题得到解决,企业经营中的诚信问题才能够解决。我们要从全民教育人手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新道德体系,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形成每个人都能够讲究信用。只有大多数企业能够自觉地守法自律,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才能够建立起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社会诚信氛围才能营造起来,整个市场机制才可能以最低成本运行。

2.营造讲诚信的社会法治环境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诚信的基础首先是法律,因而完善社会的法律体系是我们营造和保护讲诚信的社会环境的首要任务。中国目前的现状是法律的地位和尊严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在电子商务活动的许多环节尚未立法。电子商务以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向现有的商业规范模式提出了技术、财务和交易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挑战,没有法律规范的电子商务是难以正常发展的。政府应及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引导电子商务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人们往往将诚信建立在道德良心之上,而仅“君子协定”是难以维系诚信的。法律对不讲诚信的恶行惩罚过轻,甚至在政治的庇护下逃避法律的制裁,在客观上会助长不讲信用的社会风气

蔓延。网所以说,正是社会法治的欠缺,才导致人们对传统诚信理念的放弃。因此,我们要从完善法制建设人手,断绝失信者的可乘之机。

3.构建企业经营的诚信管理体系

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必须依靠制度的创立和落实。一方面,政府应在构建企业经营诚信管理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企业经营的诚信管理体系应包括: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诚信监管,特别是对失信企业要严厉惩处,使得企业为失信而付出巨大的交易成本;诚信经营的评价体系,诚信资料的服务和保护机制等,督促企业建立起诚信管理的组织结构;建立全民信誉体系,使诚信成为公民的一种身份。另一方面,由于全社会市场经济运作中诚信行为的实现是通过企业来完成的,企业必须建立起诚信自律机制。把诚信作为企业和企业领导者的理念,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认真制定明确的诚信经营准则,使企业职工明确什么是诚信行为,怎么做才符合诚信准则,把企业的诚信经营准则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在全企业范围内对企业职工实施诚信教育,以此确立企业职工诚信经营的意识,提高他们诚信经营的水平。

4.创立民间诚信评估机构

我们除了利用法律、法规体系对企业经营诚信进行监管外,还需创立一个民间诚信评估机构进行社会征信服务。这里说的征信是指对经营代理人(或代理机构)的信用状况进行监管,即全面了解代理人(或代理机构)的信用状况,使委托人充分了解代理人(或代理机构)的诚实表现,以降低市场的风险水平;征信服务必须格守公开和公正的原则,征信数据应该向社会开放,并对报告内容设置申诉机制,社会成员可以免费或有偿得到有关结果。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都具有完善的征信服务体系,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可以先创立民间诚信评估机构进行简单的征信服务,为今后建立全社会征信服务体系迈出第一步。企业经营者通过自身既有的良好历史记录和所旅得的良好诚信名誉,向社会主动显示企业经营者的品行能力,企业的资金或资本等优越条件,从而提高市场主体的行为绩效。具有失信记录的个人或机构所受的惩处,除了司法和行政惩罚外,更多的是民间广泛的道德审判。

5.建立维护社会诚信的物质保障体系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资产。而“信息不对称”又是一个广泛存在的客观事实,即生产经营某一商品的人总比购买者掌握更多该商品的有关信息。我们固然可从法律上要求商家不得提供虚假信息进行欺诈,从道德上要求商家“童史无欺”。但如果社会缺乏公正的商检、质监、劳动保障和工商管理等部门的监管,缺乏专业检测设备、专职检查部门和惩罚违规经营的机构,是难以辨别诚信企业与诈骗企业的。无法辨别真实产品与假冒伪劣产品,无法了解优秀上市公司与包装的上市公司时,诚信企业的市场就必然被不讲诚信的企业挤兑。但是,如果我们虽有上述机构和制度,而没有足够资金作支持,没有健全的维护诚信的物质保障,而让其自行创收解决运行经费,那么不仅其质检或监测结果的公正性就可能大打折扣,而且对维护市场经济的诚信秩序也显得软弱无力。

所以,即使我们已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没有相应的检察、监督和制约机制,要消除不讲诚信依然是一句空话。要改变这种现状,必然需要社会和各级政府加大对这项事业的投人,建立维护社会诚信的物质保障体系,这不仅在切实维护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是在切实维护政府自身的形象和利益。

相对于其他市场经济成熟的发达国家,我们在社会诚信建设方面确实存在差距。但我们可以

电子商务诚信机制的构建论文 篇6

垫五中

夏于权

一、综合素质评价引入诚信机制的必要性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强调,建立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者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严肃处理。笔者认为,这一规定非常重要。对高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家长和社会最担心的恐怕是有人弄虚作假,利用权力、金钱买通学校和老师,使评价有“水份”。

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意见》提出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思想品德,表明它是最重要的。确实,一个人如果思想品德坏,其他方面再好再行,也是枉然,只会增加危险,对社会的破坏力更大。高考是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的标准必须是德才兼备、品学兼优,而且要以德为首,首重人的品德、德行。

在一个人的品德、德行中,诚信又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以诚信为前提,要求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可信,没有任何弄虚作假行为。诚信是我们民族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国人崇尚以诚为至宝。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宋代理学家程颐认为,“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 9

现代文学闯将鲁迅指出,“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

诚信,即诚实守信,应当成为我们做人的基础,做人的原则。只有人人真诚,人人信守承诺,才能换来彼此信任,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社会才会因为诚信无欺而美好可爱。因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加强思想品德考察,应当为每个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包括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为了防止弄虚作假行为,必须坚持公示制度,学生档案材料公开,评价流程公开,评价结论公示。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凡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发现有违背诚信原则弄虚作假者,一律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总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只有坚持以诚信为前提,才能确保结论的真实性、可信度,才能准确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情况,才对高校招生录取具有参考意义。

二、综合素质评价中诚信机制的实施途径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关键是过程公开透明、有效监督。为此,我们建立了“公示与举报、申诉与复核、责任追究”三项诚信制度,明确了责任主体、实施路径和违规处理措施。

一是公示与举报制度。凡录入省级评价系统、不涉及个人隐私的一切信息,都必须在适当的范围、以适当的方式公示,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监督。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可以向所在高中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投诉举报。

二是申诉与复核制度。学生对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进行确认,如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提出复核申请。学校限时将复核结果告知

/ 9

学生。学生对学校复核结果仍有异议的,可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提出复核申请,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重新调查、审核后作出最终复核结论。

三是诚信责任追究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高中学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检查,对档案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抽查。

对违规学生,弄虚作假一经查实的,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在报名阶段发现的取消报考资格,在入学前发现的取消入学资格,入学后发现的取消录取资格或者学籍,毕业后发现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学历、学位证书无效,责令收回或者予以没收,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并如实记入其考试诚信档案。

对违规学校和责任人,违纪舞弊行为多发的高中学校,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整改并通报批评。对集体性违纪舞弊行为的高中学校,通报并追究校长责任,学校三年内不得申报省级达标晋级评估和各类评优评先,已认定达标高中的予以降级或撤销达标称号;对相关责任人按有关规定予以问责,情节严重的,三年内不得晋级晋职和评优评先。

三、实现评价诚信的关键是综合化监督机制的建立

(一)明确监督主体,开展政府部门主导下的联合监督 监督主体的统筹作用对综合素质评价监督活动的开展意义重大,它决定着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内容与形式,并把握综合素质评价活动监督机制的发展方向。鉴于此,必须改变综合素质评价监督中的“群

/ 9

龙无首”状况,可从几个方面人手:首先,政府部门要回归直接管理的职权本位,发挥自身在综合素质评价监督过程中的统筹作用。

一是建立综合素质评价质量问责制度。大力查处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法行为,并对相关人员及当事人严惩不贷,还要及时透明化查处结果。

二是政府部门最大化、最优化使用公示制度、申诉制度和听证制度等制度,以配合综合素质评价监督机制的有效开展。

三是政府部门要健全各级各类考试招生机构,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成立督察小组,监督高校对某些专业报考考生的综合素质测试的科学化水平。其次,教育管理部门要联合学校,把监督政策落到实处。教育管理部门要定期检查各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状况,听取家长、教师的建议,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鼓励学校构建校本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提高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恰切性。再次,教师、家长与学生要组成一个合作监督团体,互相监督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的自评、互评与他评环节。

(二)落实监督内容,明确监督对象

当前,“评价方式与评价制度的转型与改革是招生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是否能够深入推进的瓶颈”。为提升综合素质评价在推进高考制度改革与素质教育发展的作用,需要落实综合素质评价监督内容,明确监督对象迫在眉睫。首先,对综合素质评价各级指标体系设置的监督。有些省、市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指标做了适当调整,如上海市在2014年高考招生改革方案中将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加入评价内

/ 9

容,构成新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在一级指标体系下又存在二级和三级指标。如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察,在一级指标中它属于智育,在三级指标中被分为阅读交流表达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只有在明确综合素质评价监督对象特征的基础上,区别落实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才能使“偏才”、“怪才”也能够在高考竞争中“脱颖而出”。其次,对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设定和执行的监督。综合素质评价的现行省市的评价标准基本都是A、B、C、D、E等级制与合格制,如何确保这些标准更加“合理化”,并且能够更合理化地运用是现阶段监督机制尤其应当解决的技术难题。再次,对综合素质评价表制定与填写的监督。综合素质评价自评表、互评表等由于是自己或他人或家长填写,必须加大对评价表制定与填写的监督,才能避免综合素质评价走向“主观化”、“随意性”的路向。

(三)革新监督方式,建立信息公开机制

“综合素质评价是‘评价主体根据评价标准,运用合适的评价方法,依照评价对象的实际表现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因此,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信息公开机制,将价值判断内容公开化、透明化十分迫切且必要。首先,在制度上可参照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信息划分为应主动公开的信息、依申请公开的信息。政府、教育管理部门要制定好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公开的策略。学校主动公开可以量化处理的诸如学业水平、兴趣特长与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此外,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自评程序与内容皆需要主动公开,以使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处理与结果呈现都“一目了然”。

/ 9

依申请公开的信息则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及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以供上级部门检查核实并展开辅助工作。其次,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评价材料与进程上传,使综合素质评价活动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从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轴点的游离转向坐标系的整体性构建:过程性评价结合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联合定性评价和共性评价联动个性评价,以充分体现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完善。

(四)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增进社会理解

从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的实际情况来看,它们之间还普遍存在着软挂钩或虚挂钩的情况。因此,需引入“生态位”的概念。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又称小环境或者生态龛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可持续生存的最小环境。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监督机制“生态位”的主要形成性要素,可以做以下改变和期待,以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监督机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首先,加大对社会群体,尤其是教育管理部门、教师和家长的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力度。从生态位的角度来看,以上群体是提高整个社会诚信程度的主要力量,增强他们对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对学生的理性与非理性发展价值的认识以及对我国教育有品质发展重要性的理解,能够提升他们在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中的自律品质。其次,着重提升教育诚信。就综合素质评价监督机制的生态位来说,教育诚信状况是影响其实施的最直接因素。加强教育诚信有以下路径:一是培养教师与学生正确的诚信观;二是设置契合诚信价值的学校课程体系;三是定期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活

/ 9

动;四是树立诚信学校或个人典型;五是评价主客体签订综合素质评价诚信责任书等,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展开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再次,加大对综合素质评价价值的宣传力度。当前普通高中教育培养多元化人才多半是处于“半自觉”或“不自觉”状态。而旨在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为多元化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可以有效弥补高中教育“片面化”的弊端。因而,唯有加大对综合素质评价价值的宣传力度,才能够进一步增进社会对综合素质评价价值的接受理解,从而推动综合素质评价监督活动顺利开展。

(五)完善自身,制定并健全监督章程

完善的监督章程是综合素质评价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是避免综合素质评价联动高考走向滞后、僵化品行的有效技术手段。章程应包括:首先,确定教育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地位,明确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即培养“完美”的人。其次,具体化、规范化教育权力机关的责任和任务。这方面要具体到个人层面,做到每个监督人有事可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再次,改变传统监督范式。优化监督内容,加强监督力度,增强监督效果的具体措施都应该明晰化于监督章程中。因为一种监督章程一旦形成,就意味着具有权威性和统领力量的教育价值观念、思维范式和标准的建立与形成,政府部门及教育管理部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增强宏观干预和调控。最后,制定完备的奖惩制度。对综合素质评价活动开展较好的地区,政府部门可进行表彰并树立为典型,同时必须严惩综合素质评价中的“知法犯法”者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为维护教育活动的公平与正义,7 / 9

避免综合素质评价发展的逻辑性失调以及考试制度改革的异化,有效制定并切合贯彻落实综合素质评价监督章程是当前综合素质评价科学联动高考的有效支点与路径。

四、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诚信机制的基础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事关学生的毕业升学大计,涉及到千家万户,政策性强。为保证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促进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1.学校选派师德素养高、工作认真负责、诚信度高的教师参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2.参与评价工作的全体教师,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自己负责,对组织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决不可存在敷衍塞责、草率行事的态度,坚决杜绝徇私舞弊、以公徇私的现象发生。

3.参与评价工作的教师,若因工作的诚信问题而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进而影响到学校乃至全市的评价工作,学校要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年的评先表模、晋职晋级的资格,并与学期末的目标量化考核挂钩。

4.参与评价工作的教师,要自觉接受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及学生家长的监督,评价工作委员会要及时检查、监督整个评价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评价工作顺利完成。

五、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互评诚信机制的具体内容

1、对组织学生互评的老师(班主任和管理教师)的资格审查和

/ 9

纪律要求的落实;要求签订诚信承若书并有监督机制。

2、评价前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和签诚信承若书。

3、对学生互评的管理制度的培训学习

4、互评时独立完成,给足时间。严禁代评,严禁老师授意、暗示等。

5、公式制度

6、学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审查互评结果,把学生平时的一贯表现和互评结果对比,看有没有较大出入的。特殊情况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查封互评结果,按规定保存使用。

电子商务诚信机制的构建论文 篇7

1.1 河北省整体形象树立的需要

燕赵文化在我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蔚然成风, 民间千百年来已经形成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风尚。但近些年来, 一些事损害了河北省的外在形象, 比如共青团河北省石家庄市委原副书记王亚丽“造假骗官”事件。她的姓名、年龄、身份、学历与履历均涉嫌造假, 被指“只有性别是真的”。政府官员个人的虚假失信行为其影响已远远超过行为本身, 它代表的是政府形象。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急需通过诚信体系的构建来消除这些虚假失信事件对河北省形象的消极影响。

1.2 增强经济吸引力使然

经济发展的前提是社会风气和环境的良好, 一个坑蒙拐骗偷横行的地方很难有吸引力。对于经济环境来讲, 其背后的道德水平如何尤其诚信度如何决定着这个地方的经济吸引力和潜力。比如三鹿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 影响极其恶劣, 后果极其严重。河北的形象乃至我们国家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 地区经济吸引力自然降低, 投资意向减弱。

1.3 降低经济社会发展成本的必然之路

当今社会有时候为了得到一个准确的判断, 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财力去考验一个企业、一个产品甚至一个人。比如现在的招聘、提拔职工过程中对学历的认证, 不但要出示毕业证、身份证等, 还必须拿出必要的佐证材料, 如毕业证要拿教育部的网上学历认证作佐证, 不但浪费双方的时间, 更浪费双方的钱财。有的把关的工作人员由于并不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和知识, 只能把简单问题搞得更复杂。本来是正规学历学位, 档案有详细记录, 却辨认不出来, 竟然还要当事人出具别的证明, 否则不予承认, 因此搞出一些笑话。

1.4 扭转社会风气的迫切需求

当前的社会风气比较浮躁, 有的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有的人心中实用主义盛行, 有钱就等于有一切;有的人为了出名不怕出丑……在这种浮躁虚荣的社会风气下, 诚实守信则被抛到脑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时间培育过程, 而社会风气的下降则是一个较快的过程。

因此, 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诚信机制, 引导、激励人善的行为如诚信的扩大和宣传, 使诚信之风占社会的主流。

2 在河北省构建诚信体系机制方面遇到的问题及原因

2.1 思想上有的部门不重视, 现有记录满足不了社会需要

诚信资料在当今社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就业、投资、消费等方面市场急需。然而, 有的部门对这一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还没有形成全省统一的认识, 征信系统在社会上和人们的观念中并没有什么影响力。银行界、医药界、企业、政府、学校比较重视诚信记录, 但合起来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 诚信记录也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大量需要。原因比较复杂, 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我们在文化上、法律上、制度上还没有形成强烈的规则意识, 一些人在不同行业中实际上按照不同的潜规则行事。最终结果就是诚信与否在人们的观念当中并不重要。另一个原因就是征信的成本太高。

2.2 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标准不统一

学校、企业、政府部门还有个别民间机构拥有诚信记录和档案, 但在标准的问题上很难统一。比如条块之间在信息共享方面存在矛盾:个人征信规章规定银行的信息可以提供给征信公司, 而人民银行的部门规章则不行;在市场准入方面, 有的是备案制度, 有的是业务准入制度, 如企业债、信贷等的评级;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相互不交流。原因主要是河北省在地方立法上缺乏总体立法构架, 缺乏基础性、主干性法规支撑, 涉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条款散见于各类信用制度性安排当中, 而且内容本身就存在矛盾。

2.3 措施相互之间不协调、不严密

对诚信的惩戒是一个系统工程, 措施之间要前后衔接, 否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比如河北省有医药行业的诚信网站, 医药行业的不诚信人员可以查询, 但如果这些不诚信的人进入到别的行业, 就很难跟踪记录了。有些部门一罚了之, 甚至有的仅以罚款为目的。原因是主要是我们还没有形成全省乃至全国大一统的诚信监控、惩戒机制, 各部门的措施与措施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配合, 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 在河北省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机制探索

3.1 做好三个基础性工作

(1) 大力倡导优良传统道德的回归。

要大力挖掘传统道德中的积极因素, 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 对传统道德进行现代化完善。从宏观上看, 诚信在河北省蔚然成风, 生活中大量存在诚信的感人故事, 而不足就在于我们缺乏对这种美德的高度关注和大力张扬。因此, 社会宣传舆论部门要转换视角, 通过宣传诚信美德来营造一个人人讲诚信的氛围。

(2) 推进新时期诚信文化建设。

诚信的落实程度一方面与道德、法律及更大范围的制度相关, 但与民族文化也有必然联系。中华民族文化中有一些消极成分影响诚信的发展。比如“话说七分”、“明哲保身”等, 民间形成了一套功利化的隐讳的为人处世哲学, 对于中国文化的这一特点, 我们必须依靠制度的健全来逐步完善。中国文化的改进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 制度完善之日, 也就是诚信得到保障之日。

(3) 建立完善的社会诚信评价系统。

中国当前的转型期是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的过渡时期, 制度缺失是诚信危机的最主要原因。河北省急需建立符合本地文化特色和要求的诚信信息系统。通过建立全省一体化的诚信信息机制, 如诚信档案, 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者得利、不诚信者失利的良性机制。

3.2 强化两个刚性制约

(1) 强化、细化法治惩戒。

虚假失信行为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打击力度不够。比如日本对类似行为罚款额度非常高, 有时候足以让一个企业破产, 让一个人家破人亡。另外, 腐败使得行政行为失去威严, 对虚假失信的打击力度大打折扣, 这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为此, 法律要加大对虚假失信行为信息公开力度和打击力度, 尤其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 比如食品、药品、家用电器行业。

(2) 加强舆论监督。

舆论具有透视社会万象、监督社会的责任。河北省已经建立了“河北省诚信企业网”、“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药诚信网”、“河北诚信网”、“河北省企业家协会网”的诚信企业版块等网站, 加强社会舆论对现有企业及从业人员行为的约束和督导, 效果较好。新闻媒体仍要继续关注诚信问题, 大张旗鼓地倡导优良道德, 有力打击虚假失信的人和事。

3.3 重视两个环境教育

(1) 优化学校环境。

我们要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精神纳入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 尤其要大力提倡“以诚实首信为荣, 以见礼忘义为耻”, 努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首先要强化诚信褒扬奖惩机制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其次, 提升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再次, 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学生诚信档案。

(2) 注重家庭环境的熏陶。

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养成离不开家庭, 在诚信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很容易成为诚信的人。家庭教育将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一世。首先, 家长要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其次, 家长注意承诺要适度、客观。再次, 家长以对子女负责的态度亲身行动, 认真践行诚信。最后, 父母对子女要正确引导。只有从小抓起, 习惯才会成为自然。

3.4 明确三个主体责任

(1) 政府以身作则、率先诚信。

政府行政人员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必须实事求是, 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认真调查研究, 务必使政策的制定符合客观现实;在执行行政行为的时候, 行政人员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代表政府而不是个人, 必须讲诚实、守信用, 依法行政。政府官员在个体私人活动范围内也必须诚信为人, 诚信做事如果行政人员在私人社会交往中贪图小便宜、言而无信, 那么必然会降低公民对政府整体的信任。

(2) 突出企业自律。

构建社会诚信机制, 企业自身管理是关键。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为企业守信打下基础。二是强化中小企业诚信意识, 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三是培育诚实守信的企业员工队伍。

(3) 倡导公民从我做起。

诚信的落实最后还是靠每个公民个人, 所有的组织都是由每个个体组成的, 如果个体都能按照社会的规则来诚信为人、诚信做事, 那么整个社会的诚信自然也就实现了。

[作者简介]王天旺 (1972—) , 男, 汉, 河北张家口人, 硕士, 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科研处副教授, 研究方向:法学;王子华, (1979—) , 女, 汉, 山东菏泽人, 硕士, 河北农大外国语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骥华, (1972—) , 女, 汉, 河北张家口人, 本科, 张家口教育学院图书馆副馆长, 研究方向:信息管理;刘皓宇, (1969—) , 男, 汉, 河北阳原人, 本科, 河北北方学院高级政工师;温一军, (1972—) , 男, 汉, 河北阳原人, 本科, 河北北方学院高级政工师。

摘要:诚信体系的建设对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尤为重要。必须从方方面面如学校、家庭、社会来整体制约人的行为, 引导、激励人善的行为如诚信的扩大和宣传, 使诚信之风占社会的主流。

电子商务诚信机制的构建论文 篇8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9—0233—02

“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基本伦理规范,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国家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民族素质的体现者,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与其地位极不相称的却是,在社会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在市场经济潮流的裹挟下,大学生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诚信缺失问题。

大学生诚信意识淡漠、失信行为时有发生。比如,在学习中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旷课逃课,在科研中抄袭剽窃、买卖论文,在经济生活中恶意拖欠学费、编造欺诈,在人际交往中虚情假意、猜忌说谎,在就业求职中弄虚作假、随意毁约等。因此,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长效机制对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以及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构筑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确立诚信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充分肯定了诚信的地位。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胡锦涛同志将诚实守信列为八荣八耻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都表明,诚实守信是贯穿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素。没有诚实守信,就无所谓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就不可能培养出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具有远大理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入。因此,我国高校应高度重视诚信教育,要把诚信教育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突出位置,贯彻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从教育、管理、环境、制度等方匾,加强诚信意识的渗透。

二、更新诚信教育理念和模式,开拓诚信教育实践新途径

1.高校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方案。对诚信思想的学习,采用谈心式的讨论方式,而不是简单的灌输式的知识教育,思想教育更强调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特殊方式,让学生通过开展诚信问题的学习调查活动,从内心深处了解诚信,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悟中醒,醒中行,从而体味诚信对社会、对事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适当辟出章节重点讲授诚信教育内容,最好开设专门的诚信理论教育课,让在校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涵及社会意义与价值,强化诚信是职业生命的观念,使大学生将“诚信为本”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职业操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诚实守信才是做人做事的第一准则。

3.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实现知与行的相互渗透。第二课堂活动是大学生践行诚信道德品质,实现知行统一的重要途径。应通过第二课堂开展主题鲜明的诚信教育活动,如诚信承诺签名、诚信主题演讲、诚信先进事迹报告会、诚信党日团日活动、诚信主题班会等;同时,建立诚信实践基地,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在专业见习与实习阶段,重视诚信实践,体验、熏陶和培养职业道德诚信;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在服务、劳动、调查、参观和宣传中传播诚信及诚信文化,宣讲诚信思想,参观学习诚信事例;实践诚信原则,坦造诚信品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生活,感受诚信,锻炼意志,升华认识。

三、发挥垂范引领作用

1.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古语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注意加强自己的诚信道德修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规和价值观.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严于律己,自觉地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力,为学生诚信教育得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学生党员在诚信教育中发挥示范作用,为形成良好诚信教育出力。每个学生党员制作两张党员牌(牌上附有学生党员本人信息、照片、座右铭等),一张张贴于宿舍相应位置,遇到重大活动悬挂于胸前,时刻提醒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营造诚信文化氛围,丰富诚信教育载体

1.营造诚信文化氛围。利用校园环境,充分利用校园传媒特别是校园网、BBS论坛、校园报刊、班级板报等宣传阵地,在校园营造一种“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校园和谐舆论氛围。

2.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诚信教育活动。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采取多种方式,教育学生,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例如可开展诚信征文比赛、诚信演讲比赛、诚信短剧大赛;开展“校园十大诚信现象”和“校园十大不诚信现象”评比活动;邀请知名学者与学生面对面,与学生们一起规划未来人生,畅谈道德重塑,促进了大学生诚信观念的养成;选用失信、败德现象及其危害性作为实例来教育学生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诚信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信任透支”最终是要加倍偿还的,失信或欺诈不仅要受到道义上的谴责,而且必将会受到社会对其的负面评价和惩罚。

五、建立、健全诚信教育制度

诚信教育作为高校一项常抓不懈的基础性教育工作,必须有健全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障。高校要通过构建规范的诚信教育管理、评价和监督体系,不断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为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开辟新的渠道。

1.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所谓“个人诚信档案”,就是指包括个人、家庭、社会等多项个人原始信息在内的,记录各种诚信和不诚信表现的,与就业、借贷等多方面挂钩的个人真实状况记载。大学生诚信档案可视为学生的第二身份证和步入社会的通行证,是对学生学籍档案的重要补充。诚信档案的设计因地制宜,但一定要能体现学生诚信的基本情况。总体上讲,可包括以下的诚信内容:学生诚信承诺书、学生个人基本情况信息表、学习诚信评价、经济诚信评价、社会实践诚信评价等内容。

2.大学生诚信档案纳入网络化管理,公开诚信档案,特别是向社会公开,使诚信记录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将诚信状况与就业联系起来,对诚信较差的学生起到众人监督的作用。这些制度可以促使学生诚信品质的规范化培养,更有利于诚信行为的养成,这正是诚信教育规范化、制度化的一种表现,有助于形成一个长效机制。

3.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价、激励体系。如果只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缺乏必要的评价、激励体系,就会使诚信教育流于形式。因此要建立大学生信用测评数据库系统,把学生在校期间与信用有关的日常行为、个人品德、学习考试情况、还贷情况、奖惩情况、就业协议等真实信息输入数据库,并做出相应的信用评估。同时,将大学生在校期间遵章守约的行为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得出量化考核指标并纳入诚信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学年度对在校大学生的信用指数进行具体评估,划出等级,并作为大学生各项评优、竞聘干部、挂职锻炼、推荐择业、信用贷款等行为的主要依据,将当前难以根除的学术抄袭、考试作弊、求职材料造假作为评价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大学生失信成本,营造优良的校园信用环境。

4.建立大学生诚信互评机制。诚信互评与诚信的“自律”和“他律”有所不同,它是获取自身在其他人心目中诚信额度的重要途径,是别人反馈给自己的重要信息,有利于提醒和调节自己以后的行为动向。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在班主任、辅导员的组织下,针对这段时间内班级和学校发生的事情和学生自身的一些行为,通过无记名打分的形式为学生评定信用额度,然后通过汇总,分析评价的成绩,反馈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了解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情况,成为今后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尺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诚信互评机制是一种无形的“他律”,虽不带有强制意味,但有指导意义。应用好诚信互评机制,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5.建立完善的舆论监督、惩罚机制。为了培养诚信品格,必须善于借助舆论的力量,要敢于将不诚信的行为公开化,对不诚信的行为,如考试作弊、论文作假等欺骗欺诈行为,要进行谴责和惩罚。同时将诚信的状况与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研究生保送、三好生评选、入党申请考察、信用贷款等相结合,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评优、贷款等措施,对诚信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对不诚信的恶劣行为进行曝光,真正起到制约作用,帮助大学生建立诚信意识。在有力的诚信监督和惩罚制度保障下,会让诚信教育成为自我品质培养、提高自我境界的一个有效工具。

六、营造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诚信环境

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要不断提高诚信修养,注意养成自身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并注意与子女交流诚信心得,对一些现象进行讨论达成共识,为子女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社会诚信教育环境的营造需要不断加强全社会的诚信宣传、教育,营造优良的诚信舆论和文化环境。学校、家庭、社会之间要统一诚信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三者之间要成立有效的沟通联络机制,共同努力,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徐嘉.诚信建设和价值导向[J].道德与文明,2003,(6).

[2]姚峰.贷款的大学生上了黑名单——国家助学贷款拖欠现象调查们[J].法律与生活,2002,(6).

上一篇:关于改善校园环境建议书通用下一篇:推土机推土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