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红色历史(共9篇)
感悟红色历史 篇1
感悟红色历史,承传革命精神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之际,为了提高党组织生活的质量,进一步加强教工党员的爱国主义情感,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支部的三十余名党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奔赴锦州的辽沈战役纪念馆,去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解放新中国的辉煌历史,在“隆隆的炮火”之中,进行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
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大战役,是东北解放军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辽宁西部、沈阳和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整个战役经历了攻克锦州,解放长春;辽西会战,歼灭廖耀湘兵团;解放沈阳、营口三个阶段,历时52天,共歼灭敌人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为加速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辽沈战役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辽沈战役而修建的一座专题性的纪念馆。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辽沈战役纪念塔。它是1957年2月落成。塔身高8米,为花岗岩砌筑;塔顶是一座持枪振臂呐喊的青铜铸就的战士全身塑像,高6米,重18吨。塔身正面镶嵌着朱德题写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2个鎏金大字。纪念塔的东西两侧林立着一块块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英名录碑上刻录着五万多位在辽沈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战士们的名字,看着名录碑上的一个个名字,许许多多模糊的身影浮现在眼前,我们静静地感觉时光的流逝,心中感慨万千。是这无数的烈士铸造了新中国的基石,他们每一个年轻的生命都书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壮烈故事,永远值得后人铭记。纪念馆内部分为四个部分: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战史馆主要介绍的是东北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里面陈列着战争时期我军部队曾经使用过的枪炮以及生活用品等,给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被子弹打成千窗百孔的塔山英雄树,它把我们又一次带回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支前馆里介绍了在战争时期,后方老百姓支援前线的物品,有独轮车、担架、小缸、铁叉、扁担等等,无一不体现了军民的鱼水情深。英烈馆里介绍了很多英烈的感人故事,其中就有在东北解放战役中牺牲的英雄,有在锦州战斗中牺牲的马云飞、梁士英;有在解放河北隆化中学战斗中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等著名战斗英雄,这些英雄的悲壮事迹不由得让我们肃然起敬。最后参观的就是著名的全景画馆,全景画馆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馆”。它采用绘画、塑形、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站在全景画馆里,听到轰隆隆的枪炮声,爆炸声,还有战士们的呐喊声,天边映衬着冲天的火光,让人仿佛回到了当年战斗的现场,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教育人们不要忘记这些牺牲的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烈士们谱写的一曲曲英勇悲壮的历史篇章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次活动使我们又一次接受了红色洗礼。革命先烈永垂不朽,英雄们的斗争精神将永远在后世子孙身上延伸,祖国也将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的夺取新的胜利,奔向美好的明天!我们全体党员们更要在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潮中,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带动群众“创先争优”,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尽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转)
2009-11-28 18:12:28| 分类: 有用资料 | 标签:无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这是一段光辉灿烂的历史,在共和国壮丽的史册上,因为它卓著,而成为伟大的开篇,这就是发生在半个世纪前的辽沈战役。沿着当年的足迹,战场成为今天的画卷,遗址成为今天的殿堂,追寻他们的身影在轰轰烈烈的陆战,开辟了今天胜利的坦途!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在“隆隆的炮火”之中,进行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锦州地处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道,依山近海,是中国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948年,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前途和命运的著名战役—— 辽沈战役。人民解放军历时52天,先后攻克锦州,解放长春,决战辽西,占领沈阳,全歼国民党军47万余人,辽沈大决战,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为纪念那些曾为中国革命事业流血牺牲的烈士们,锦州人民在辽沈战役旧址建立起一座宏伟的建筑群——辽沈战役纪念馆。
进入被称之为“胜利之门”的展馆大门,在南低北高的中轴线上有104级台阶,寓意辽沈战役的52个昼夜。拾阶而上,辽沈战役纪念塔巍峨耸立。塔前是东北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廊,烈士名录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对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次撞击。面对着这曾经代表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名字,我们不仅扪心自问,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现在该做些什么呢? 在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塔身上镶有朱德同志题写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2个鎏金大字。在辽沈战役纪念馆里面内设有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在战史馆,我们了解到了辽沈战役的全过程,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的历史。支前馆展现了当时东北群众是如何搞好生产、支援前线的,可以说辽沈战役之所以胜利是与我们的烈士和群众分不开的。在英烈馆,大家抚今追昔,在感受东北解放时期的艰苦岁月,追忆先烈的英雄事迹时,不禁感慨今日生活的幸福。
最盼望的就是看里面的全景画,全景画馆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馆”。全景画馆采用绘画、塑形、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站在全景画馆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扑面而来,那种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精神使我深受感染,听到轰隆隆的枪炮声,爆炸声,还有战士们的呐喊声,天边映衬着冲天的火光,仿佛跨越了时空,又走进了半个世纪前那场壮烈的战争,震撼着每个游客的心灵,教育人们不要忘记这些牺牲的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正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斗争,从胜利走向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当家作主。
辽沈战役的胜利也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今天这种和平的环境里,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做到了什么?我们不能忘记过去,虽然过去不等于未来,但是过去留给我们的思考太多太多……
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教师队伍的后续力量,我深切地明白,爱国不是用说的,是实实在在做的。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未来中华民族的领跑者,我们理应从自身做起,为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或许,有人会问“国是什么?国在哪里?”那么请记住国是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国是华夏大地每一处疆土,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爱国就要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渗透、去践行“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让我们用我们一颗爱国之心,一颗感恩之心,向我们的祖国献上我们自己特有的爱!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0-08-17 16:06:27 点击: 1802次
【字号 大中小】【打印】【关闭】
2010年7月9日,国家图书馆缩微文献部党支部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进党支部的凝聚力,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来到了辽宁省锦州市,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我怀着十分庄重的心情走进了辽沈战役纪念馆,看到馆里那一幅幅画面,展橱里那一件件战利品以及战士们所穿过的一件件血衣和那足以使人们泣然泪下的一封封遗书,我仿佛已臵身于那硝烟迷漫的辽沈战场。
辽沈战役是解放东北的最后一战,这一战共歼敌47万余人,为解放华北和全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在这一战役中无数先烈把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伟大的解放事业,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解放,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那种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精神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记得纪念馆里有这样一段资料记载,我们的一个战士在一次战斗中,俘虏了60多个敌军,为这次战斗的胜利立了一大功,还有一个战士独自一人缴获敌人轻重机枪各两挺,使我军在整个的战斗中大显神威,诸如此类的事迹显然太多太多,我想我们能夺得整个战役的胜利,不正是因为有无数这样光荣伟大而又勇敢的战士吗?他们实在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指挥官们也同样把生死臵之度外,在战场上他们即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从始至终他们体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将风度,就象我们的炮兵司令员朱瑞将军,他完全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前沿指挥作战,当他看到自己的炮兵弹无虚发而敌人的炮楼应声而倒时,激动万分,竟然不顾危险,跑到指挥所外亲自观察,结果踩中地雷光荣牺牲了,难道他这种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在纪念馆中不仅使我们了解到了辽沈战役的全过程,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的历史。同时也展现了当时东北群众是如何搞好生产,支援前线,可以说辽沈战役之所以胜利是与我们的烈士和群众分不开的。在感受东北解放时期的艰苦岁月,追忆先烈的英雄事迹时,不禁感慨今日生活的幸福。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走进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全景画,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扑面而来,那种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精神使我深受感染,仿佛跨越了时空,又走进了半个世纪前那场壮烈的战争……
我们都是跨世纪的新人,在这个科技比较发达的社会,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要求的步伐,严格要求并不断的充实自己,我们一定要缅怀先烈遗志,努力学习,不断的进步,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有用之人一个名副其实的建设者,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愧对死难的烈士,才能以实际行动告慰他们的英灵。
《辽沈战役》观后感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当时,东北战场是全国五大战场中我正规军数量超过国民党正规军数量并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第一个战场。因此,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制订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规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敌人关在东北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开始时,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不愿南下锦州作战,企图回师长春。在毛泽东批评和纠正了林彪在攻锦(州)打援问题上的犹豫之后,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集中了12个纵队和1个炮兵纵队,连同各独立师共53个师,70余万人,发起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锦作战。蒋介石急忙调集华北、山东的一部分兵力组成东进兵团,并以沈阳主要兵力组成西进兵团,两路增援锦州。解放军在塔山、虹螺岘一线对敌东进兵团进行英勇阻击;敌西进兵团也被解放军顽强阻击于黑山、大虎山东北地区。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守敌近9万人,生俘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
锦州的解放促使长春守敌一部分起义,其余全部投降。东北国民党军队向关内的退路已被切断。蒋介石仍严令廖耀湘率领西进兵团夺回锦州。东北野战军在攻占锦州后,立即从南北两翼合围包括国民党军队精锐主力新一军和新六军在内的廖兵团。10月26日完成对廖兵团的分割包围。经过两日一夜激战,全歼该敌十万人,生俘廖耀湘。东北野战军乘胜追击,于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也对国民党军队有了优势,使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这次观看《辽沈战役》,让我对这段历史又有了新的认识。拨云见日,一些浅见与同仁们共勉。
一、方法不计,正确的方针,要坚持执行。
在辽沈战役中,毛泽东早在 1948年2月7日,就致电东北野战军,提出“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的设想。并要求东北野战军下一步考虑南下北宁线作战,截断敌军由陆上撤向关内的通路。毛泽东的主张,显然是先打锦州。但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考虑到部队只带了从后方南下的单程汽油,后方运输线又过长,并担心华北傅作义集团由关内北上。于是,他决定先打离解放军后勤基地最近的长春,并得到毛泽东的批准。5月下旬,林彪以2个纵队试攻长春,却发现攻占长春并非像想象的那样容易,遂改用长困久围的方针。7月,林彪与东北局其他要员磋商后,最终下定南下作战的决心,并电告中共中央。毛泽东复电同意,并明确指出:“应当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9月7日又电示:“臵长、沈两敌于不顾,专顾锦、榆、唐一头”。
在辽沈战役中,我军在对敌作战的总的态度上是不变的,就是要化整为零,分而吃之,然而,在具体策略上面,作为战役的直接领导者林彪和方针规划人毛泽东之间是有分歧的。毛泽东做为大局掌舵人,以大局出发,会着重从布局上考虑,而林彪,作为方针政策的执行人也就是基层执行人,在细节上面考虑的更多些,就操纵的可执行程度上面考虑的更多些。所以,在执行毛泽东的命令时,会看到毛看不到的困难,因为那些是直接摆在他面前的,也是他在完成战斗之前必须考虑解决的问题。所以,他决定先打长春,完成自身补给,给自己的部队留下余地。林彪的顾虑并没有错,可是在当时的环境,辽沈战役对于共产党在战略上的位臵来看,打锦州吃东北势在必行。以其在实战部队心存疑虑,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强令执行中央方针,最后落到失败收场,还不如先同意打长春,在可放宽的程度内让其一试,用事实说话,证明中央决策的真确性,让林彪自觉自愿的打锦州。这样,方向不变,还能充分调动作战部队的积极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想毛泽东反复说的“我们不强迫,靠自愿”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他心里不是不着急,从大局上来看,打锦州无疑是最快最有效的一步,也是有难度的一步。怎么才能在困境中得胜利,毛泽东选择隐忍,选择相信,他的以退为进成就了辽沈战役的胜利。换一种方式坚持,只要达到目的即可。
二、充分相信自己的下属,给予足够的尊重
在影片中,蒋介石和毛泽东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下属的态度上。辽沈战役,无论对共产党还是对国民党来说都至关重要。可谓是生死存亡之战。这点,毛泽东知道,蒋介石也知道。在具体的指挥上,两方的最高领导人都参与了指挥。但是,双方在管理艺术上面截然不同。前面说到,毛泽东在面对林彪的反对意见上,选择以退为进,在不影响局势的程度上,让其一试,再加以引导,达到战略统一。但是在具体操作上,他给予林彪充分的信任,对于林彪几次战略部署调整基本上给予肯定,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尊重事实。共产党的团队,每个个体都舍短求长,就如田季赛马,当然能造就出最强的团队了,取得胜利也就没什么悬念了。
而蒋介石,至始至终与卫立煌都没有达成共识,最后空降沈阳直接指挥,由主帅降为将军,如此越俎代庖,以一人之智对多人之谋,焉能不败?因为他不懂授权管理,放大权不能,放小权不舍。就连他的美国参谋也说:因为毛泽东没有专机,所以只有在家里等待捷报即可。
我认为,充分相信自己的下属,给予足够的尊重,领导人要忍得住寂寞,面对热闹的战场,管得住自己跃跃欲试的心。
三、胜利是用鲜血换来的,一定要精心刻画,步步为营。
所谓伤敌一万,自损三千,任何胜利都需要血汗付出。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然而又有多少革命先烈埋骨东北?在做任何决策的时候,时刻记着,控制我方伤亡,保存我方实力。两败俱伤,险胜收场并不是完美结局。形势时刻在变,我们也要跟着变,没有万全之策,只有围绕既定目标,不断微调,才能成功。世界上,很少有一条直路走下去的,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左右摇摆着前进,我们要做的是,让这条路趋进于直,坚定信念走下去。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电影看完了,感慨发完了,但是工作在继续,生活在继续,困难仍在,希望仍在。希望我们大家一起不要仅仅发发感慨而已,要继承革命先烈顽强拼搏的精神,一起走过今后的道路,走得更好,更远。
感悟红色历史 篇2
“红色文化”是中国历史中的特色符号, 对当下青少年德育教育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 对渗透主流价值观作用突显。“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各个阶段的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历史文化, 既有物质的, 也有精神层面的载体, 包括革命根据地、革命人物、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等。历史课程中的红色文化体系是德育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素材库, 中学历史教学要注重教学策略, 科学挖掘红色文化中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 将德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历史教学中, 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一、了解红色历史人物,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列宁说, 没有人的感情, 就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形象可感的立体人物最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历史上的典型人物常常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思想共鸣。红色历史文化中的近代杰出人物所展现的英雄气概、伟大胸襟和高尚情操, 能使学生产生敬仰和赞叹。历史中红色文化谱系上那些革命先辈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思想情操, 是当代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经典教材, 红色英雄人物坚定的革命信仰、不屈不挠的共产主义精神和视死如归的革命胸襟, 无不深深地感染我们。
青年时代的方志敏颠沛流离于各地, 他切身感受到“半殖民地的中国, 处处都是吃亏受苦, 有口无处诉”, “更加坚定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决心”。于是, 他毅然发动了弋横暴动, 创建了模范的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并奉命率部北上抗日, 虽然征途艰险, 但丝毫没有动摇他坚强的战斗意志。方志敏在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上, 毅然选择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创建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多么险恶的形势, 他都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 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他把党的事业看得高于一切, 面对死亡, 他庄严宣告:“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 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 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 为着苏维埃流血, 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他从事革命斗争十几年, 并且长期身居高位, 却“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 从没有奢侈过”, 而且认定“清贫, 洁白朴素的生活, 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被俘后, 身处监牢, 面对敌人金钱、高官的诱惑, 他郑重宣告:“我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 “我能舍弃一切, 但是不能舍弃党, 舍弃阶级, 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 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
江姐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 担任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1947年, 彭咏梧任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 领导武装斗争。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1948年6月14日, 由于叛徒的出卖, 江姐不幸被捕, 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面对严刑拷打, 江姐始终坚贞不屈, “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 杀我的头, 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 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 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赵一曼面对凶恶的敌人, 将生死置之度外, 怒斥敌人的野蛮侵略行为。敌人为了从她口里得到信息, 对她进行了严酷的刑讯, 但她始终坚贞不屈, 没有吐露任何实情;黄继光为了掩护战友, 毅然扑向敌人的碉堡, 用胸膛堵住枪口;邱少云为了不暴露战友, 被大火活活烧死;董存瑞为了新中国舍身炸敌人的碉堡……他们为了建设新中国牺牲自己的年经而宝贵的生命!中学历史教科中红色英雄人物的身上散发出无穷无尽的人格魅力, 教学中要尽可能把这些英雄事迹和言论展现于学生面前, 让学生体悟红色英雄人物的崇高美, 使之在心灵上受到震撼, 产生向往与崇敬之情。历史教学中, 要充分引导学生搜集红色英雄们的感人事迹, 感受先辈们的伟大之精神, 在教学中培育学生们的高尚道德品质。
二、熟悉红色历史题材,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列宁说,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高尚的、伟大的思想情操与道德规范。近代中国, 尤其是红色历史题材中, 涌现了大量的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人物与爱国事迹。红色历史中不知有多少民族英雄在国家危难时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爱国篇章。
抗日将领杨靖宇, 吃棉絮草根, 一个人抗战到底。在中学历史的红色文化中, 爱国题材很多, 英雄人物们以天下为己任, 在人民遭凌辱、祖国受侵犯、民族危难之时, 他们抛头颅、洒热血, 有生命书写了民族颂歌。在历史教学中, 通过红色历史题材的讲授, 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能让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形成自己热爱祖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强化民族认同。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之美好传统,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性。当代青少年要继承这一传统, 并使其发扬光大。历史教学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引导学生向红色历史中的革命英雄人物学习。如学习他们维护祖国统一的革命精神, 让青年学生形成维护国家民族统一和团结各族人民同分裂作斗争的爱国主义情怀。红色历史题材展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培育学生德育的优秀教材。学生在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之中, 能继承并发扬优良革命传统, 强化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 凸显出热爱祖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开展红色历史活动, 培养学生优良的时代理想
历史教学应该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渗透德育。对中学历史红色文化的教学, 宜采取各种活动, 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考察红色革命遗址。红色文化资源在全国各地保留较多, 有很多地方推出了红色文化之旅, 特别是湖南, 文化景点多, 如毛主席故居、刘少奇故居、湖南一师、日本投降的芷江遗址等, 也可以组织重走部分长征路。各地都通过图片或语言展示革命前辈们的丰功伟绩和感人事迹, 现场感能给学生以鲜活而生动的德育教育。
讲述红军故事比赛。通过阅读与讲述红军长征与革命战争的故事, 一方面缅怀了革命先烈, 另一方面也通过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的人生理想追求, 砥砺学生意志, 激励学生奋发图强, 塑造健康而高尚的人格。
红色文化图片展、绘画展。图片与视频资料能直观地展现红色文化中的英雄人物和革命故事, 能更直观地表述红色文化所内涵的文化精神。如在庆祝建党与建国的活动中展演略知图片或视频, 使学生回顾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等艰难曲折的红色革命历程, 明白和平、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学生在图片、视频与绘画展活动中, 不仅熟悉了历史, 而且受到了红色文化的感染, 红色文化对当代青少年成长有着诸多积极的意义, 是对学生德育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教育是“身心既善且美”的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的精髓。历史课程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学科, 尤其是红色文化中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和英雄人物的崇高品格, 感染力强, 是中学生成长的精神食粮, 要科学应用德育手段, 深化改革历史红色文化教学策略, 切实提升中学历史德育教学效果。
摘要:历史课程中的红色文化体系是德育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素材库, 中学历史教学要注重教学策略, 科学挖掘红色文化中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 将德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历史教学中, 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关键词:德育,历史,红色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张廷楚.教育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
[3]张强.构建农村学校《历史与社会》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09, (12) .
红色寻宝 感悟“红船精神” 篇3
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大厅,在庄严的党徽下,队员们面向队旗重温入队誓词。稚嫩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纪念馆的上空。
宣誓后,队员们分成8个小队,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根据小队任务开展“红色寻宝”活动。纪念馆二楼红船模型旁,队员们向游客送出小党旗,并与党旗合影留念。在七一广场国旗处,队员们找到神秘接线人,通过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闯关,并摆出“我们是最棒的团队”姿势。队员们边走、边学、边看、边悟,在重温党史中感悟“红船精神”。同时,通过店铺打工、售卖商品、才艺展示等形式筹款,赢得“南湖红”知识生存基金。
下午在月河古街,队员们进行了红船生存体验。有的小队到真真老老粽子博物馆实践,不但收获了礼物,还丰富了经验;有的小队先购买了剪纸作品、饰品等,再进行销售;有的小队帮店主推销马克杯,从中赚取佣金。
晚上,队员们用自己赚的基金购买了生日蛋糕,红船少年们载歌载舞,欢庆党的95周岁生日。
近年来,嘉兴市少工委始终坚持以“红船精神”为引领,依托党的诞生地的红色资源优势,通过“红船精神领航、红色阵地打造、红色活动串联、红色课程开发”四轮驱动,打造了嘉兴少先队爱党教育的先行优势。
红色故事感悟 篇4
说起红军,大家都想到万里长征。是的,今年暑假我读了《长征的故事》这本书,里面讲了很多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历程的故事。那些都是我们此刻这些“小皇帝”们无法想象的。今日,我要讲的是这些故事中的一个。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长征途中,一位女战士叫王新兰,才11岁,当时爬雪山时,红军战士们实在是太饿太饿了,又弄不到粮食,整天饿着肚子。雪山上又冷,每个发一个辣椒,怕冷时肚子饿就嚼一口,王新兰怕辣,没带辣椒。她刚爬到半山腰就冷得瑟瑟发抖,队员们一向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了”。王新兰实在又冷又饿,但还是坚持着最终到了山顶,最终的成功翻越了一座又一座雪山。
看完这个故事,王新兰让我懂得两个字,坚持!是啊,她才11岁,应当是在父母的保护下成长,可她却那样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坚持,勇敢。所以,我必须要学习王新兰的精神。
红色电影观看感悟体会 篇5
电影从19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背景下的旧中国讲起,在大的叙事上讲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小的叙事上讲述的是青年毛泽东思想上的成长与成熟。时代背景和个人成长相结合,既还原了历史,又不远离生活,不觉枯燥乏味。
最令我触动的是影片中青年人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进步青年的爱国热情驱使他们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才有了马克思主义的席卷全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也经历了重重困难,尤其是影片后段讲述的中共一大召开的那段历史。中共一大最初是在上海开幕,参加会议的共十三位代表,他们代表着全国五十多名党员,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八岁。在多方势力的围捕下,代表们面临重重阻碍,他们与反派势力不断周旋,最终化险为夷,并将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这也展现了青年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信念。
我时常在想,如果是我身处那个年代,是否会像先辈们一样,不断追求思想的进步,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为了理想忘却个人生死。我不知道,或者说,我不能毫不犹豫地给出“会”的答案。这需要敢为人先的勇气,需要无比坚定的信念,需要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气度,甚至是旁人看来有些“轴”的执拗。这也正是先辈们身上支撑他们走下去的精神力量,也是他们身上最为闪耀的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概括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今年恰逢_,回首历史,红船精神在岁月的洗礼下愈显珍贵,在当今的中国也毫不过时,对于我们每一个青年人都有十分深远的启迪意义。
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感悟参考 篇6
**上午,我们按照委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活动安排,早早地就出发去**参观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接受党性教育。作为一名纪检人,参观我所在单位的“前世今生”是一件庄严而有意义的事情。进入纪念馆,总体划分为“创立与探索”“推进与曲折”“恢复与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四个主题展馆,而打动我最深的还是建国之前党的纪律建设的艰辛历程。
第一段故事是:首届监察委员会成员无一人叛党投敌的故事。1927年**,在**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共10名委员,王荷波为首任主席。不久由于叛徒出卖,王荷波在北京被捕,被捕后,他严守党的机密,受尽严刑拷打,仍然坚贞不屈,最后被秘密杀害。在血雨腥风的斗争中,在生死抉择的考验前,10名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无一人叛党,其中8人英勇牺牲,用生命诠释了忠诚。
第二个故事是:人民军队露宿街头不扰民。1949年**解放上海后,解放军进入上海,陈毅司令员命令“不准解放军任何人员住民房”,正是这道命令,在上海受到战争惊吓的老百姓们一大早便发现,刚刚结束战斗的人民解放军都在上海的大街上睡着了。而也是这道命令让上海的人民看到了一支严守纪律、真正为了人民的军队。
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感受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严明的纪律是我们党能得民心、受人民拥护多年的重要法宝,让我对“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有了更深的见解。
精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感悟参考五篇【二】
红色之旅尽管只有短短半天时间,却使我们深受一次丰富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使我们真切感受到家乡的土地来之不易,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的建立,有无数的热血儿女铺路。
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当时贫困的生活和险峻的军事环境:当时战士用来战斗的兵器是如此的简陋却在如此险峻的战役中取得大胜利。大家深深地感受到了艰苦岁月里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斗志,战士就是在这里度过艰苦的日子,忍受严寒酷暑,保卫红色政权。通过图片展示,简介及讲解员的介绍中,我们知道多数人殒命于战场,但更多的人前仆后继,在挫折、失败、流血面前,革命前辈对胜利仍然充满信心,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次红色之旅,圆了自己的红色梦想,我们参观的都与那段红色历史有关,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奋发图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们要把红色的革命传统带回来自己的教育岗位矜矜业业,让我们的学生知道。了解这段历史,让他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永久动力。
通过这次红色之行,使我们受到了教育,重温了党的光辉历程;对中国革命伟大进程有了真切的认识,锤炼了党性,增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同时,也使大家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融合了感情,凝聚了团结,焕发了干劲。大家纷纷表示:不忘历史,牢记使命,增强责任,甘于奉献,永葆活力,再创佳绩。把红色教育的收获转化为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和审判事业的强大动力。在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中,自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优秀工作者的示范作用、发挥新党员的务实进取作用,在各项工作中埋头苦干,做出成绩,不辜负院党组对我们的期望,以实际行动为汝阳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精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感悟参考五篇【三】
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赴**参观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和五大会址,参观学习完成后本人有三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是永远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走进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这样的一段话深深吸引着我们,“最后一碗米拿去当军粮,最后一尺布缝在军装上,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了担架上。”这首当年的歌谣,连同如林的担架、如流的推车,一起见证了亿万人民一心跟党走的历程。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纪检监察工作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做好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让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
二是永远要坚持自我革命。这次主题教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学军同志经常讲,我们纪检干部是打铁的人,必须要做铁打的人,这与纪委创立之初原则立场一脉相承。1927年**1**,由于叛徒出卖,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纪委前身)首任主席王荷波在北京被捕。被捕后,他严守党的机密,受尽严刑拷打,仍然坚贞不屈,同年被秘密杀害,时年45岁。在血雨腥风的斗争中,在生死抉择的考验前,10名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无一人叛党,其中8人英勇牺牲,用生命诠释了何谓打铁的人。十八大以来,纪委工作得到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肯定,无须扬鞭自奋蹄,我们要时刻与党中央对标看齐,在繁忙的工作中,沉下心来找差距,静下心来找根源,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要求,扎扎实实抓落实,创造条件抓落实,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能力和水平。
三是永远要坚持绝对忠诚。忠诚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是每个党员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共产党员要对党绝对忠诚,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血的教训告诫我们,对党绝对忠诚,既是政治标准,更是实践标准。1931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顾顺章在汉口被国民党特务逮捕,随即叛变,他的叛变给党组织造成了极为惨重的损失;
1948年,曾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的刘国定叛变,导致重庆地下党遭受大破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绝对忠诚就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
精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感悟参考五篇【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x周年的时刻,在局党组的重视和关怀下,在机关党委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我们首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个人、新党员一行24人,于20xx年6月15日至18日,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摇篮、红色之都——湖南韶山和贵州遵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临行前局长刘金萍向我们提出了“这次组织首批先进人员、新党员红色之行教育活动,要使大家真正直面感悟我们党的光荣历史,弘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使审计人员净化心灵、升华境界、提振精神、受到教育,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达到激励和推进各项工作和审计事业发展的目的”指示,为我们这次红色之行吹响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号角并指明了方向。
整个红色之行大家遵循局领导的嘱托和局里的要求,始终体现接受红色教育、传承党的革命传统、发扬爱党爱国的精神,虽然短短几天时间,同志们具有团队意识、整体意识、大局意识,克服疲劳,团结互助,精神饱满的接受革命教育,沿途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激励着审计人员为审计事业发展的炽热情怀和为我市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发挥审计作用的信心和力量。
红色之行我们首站来到了湖南韶山毛泽东主席的故居、毛主席纪念馆和毛主席铜像广场,亲身的感受到了他老人家一生的艰辛与荣耀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建设的丰功伟绩。特别是当我们缓步走到毛主席铜像广场前,它那一代伟人的高大风范深深地感染着我们,鞭策着我们,大家敬献花篮,鞠躬敬礼,以这种衷心的方式来祝福、纪念、缅怀伟人;随后我们踏上了国民党军统特务机关在贵州设立的息烽秘密监狱集中营,这所集中营在抗战时期先后关押共产党人、国民党当中的进步将领和社会各界进步人士1220多人,1946年7月国民党撤离之前,先后残忍的杀害大批共产党人和社会进步人士。
此情大家悲愤至极,泪满眼眶,深深感到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倍加珍惜,深刻缅怀革命先烈遗志、铭记革命历史、继承革命传统、担当干好审计工作的责任。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面对鲜红的党旗,三名新党员举起右手庄严宣誓,立志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二十名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表示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敬业爱岗,忠诚党的事业,为审计工作多作贡献;最后我们到达了红色之行的圣地——贵州遵义会址,在这里我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的重大转折点,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确立了毛泽东主席在我们党的领导地位,使我们党在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从此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使我们的党更加伟大、光荣、正确,使我们的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我们的人民更加幸福安康。让我们深受教育,深感自豪,更加坚定了我们为审计事业的发展竭力奉献的决心。
通过这次红色之行,使我们受到了教育,重温了党的光辉历程;对中国革命伟大进程有了真切的认识,锤炼了党性,增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同时,也使大家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融合了感情,凝聚了团结,焕发了干劲。大家纷纷表示:不忘历史,牢记使命,增强责任,甘于奉献,永葆活力,再创佳绩。把红色教育的收获转化为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和审计事业的强大动力。在当前“创先争优”活动和“治庸问责”工作中,自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优秀工作者的示范作用、发挥新党员的务实进取作用,在各项工作中埋头苦干,做出成绩,不辜负局党组对我们的期望,以实际行动向建党xx周年献厚礼。
精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感悟参考五篇【五】
为进一步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弘扬革命精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10月23日下午,学校领导班子、部分党员干部到方山镇党建展览馆、方山寨等地学习参观。
方山镇党建展览馆依托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方山钢铁人民公社的老院落打造而成,有党建历史和廉政教育两部分组成,整个展馆涵盖方山抗战史、艰苦奋斗史、改革开放开拓史与反腐倡廉教育警示等内容,展现了方山这片热土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方山儿女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前仆后继、光荣牺牲的崇高精神,方山人民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党员们参观考察了党建展览馆,认真聆听了讲解员的介绍,通过看图片资料和实物,了解到每个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大家重温了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光辉历史,重温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从他们身上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对老一辈革命工作者不畏艰辛、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参观后,全体党员在方山钢铁人民公社“毛主席请示台”前,面对党旗,举起右手,重温了入党誓词,做出庄严承诺,争做合格党员。
方山寨作为方山镇的主要标志之一,包含有古方雷氏封邑碑、方氏会馆、豫西抗日纪念馆和豫西抗日英雄广场等景点。豫西抗日纪念馆记载了禹西战役“奇袭方山寨”在此打响的事迹,陈述了无数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我校党员在豫西抗战纪念馆重温了方山袭击战的激荡,重生了革命党人的力量。豫西抗战英雄广场的补建更是填补了禹州市抗日纪念馆的空白,为打造爱国主义特色小镇添上重要的一笔。豫西抗战英雄广场的建立深切缅怀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颂扬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激励后人。
感悟红色历史 篇7
红色旅游自2004年以来,已取得了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7.86亿人次,同比增长17.3%,综合收入达1985.6亿元,同比增长19.1%。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确保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绝大部分红色旅游景区以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历史旧址和烈士陵园的形式存在,构成了红色旅游产品的主体,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是游览和参观历史建筑、物品、图片、文字及影像材料等,以及听取导游员和讲解员的讲解(Ashworth & Graham,2005; Waitt, 2000)。目前,部分景区的红色遗产讲解中,确实存在庸俗化、迷信化和过度商业化的情况,出现“戏说”乃至歪曲历史事实的情况(张宏丽,2006)。邵琪伟(2007)指出,红色旅游必须全面、准确和客观的展示和宣传革命史实,不得掺杂粗俗、迷信和低级趣味的内容。因此,从理论和现实角度而言,深入研究讲解策略,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增强红色遗产讲解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感染力,是提升红色旅游景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以遗产讲解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介绍并完善了遗产讲解的“四元”模式;以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为例,具体分析了红色遗产讲解的“主题”、“概念”和“技术手段”的长处与不足,重点归纳红色遗产讲解可采用的“软方法”,以期为红色旅游景区的讲解设计提供可参考的理论模式和实践指导。
二、理论基础
根据遗产旅游的定义(Nicholls, Vogt & Jun, 2004; Yale, 2004)和《规划纲要》对红色旅游的定义,可将红色旅游看成一种特殊的遗产旅游形式。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遗产旅游的快速发展,西方学者们对遗产旅游的讲解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关于讲解的重要性,Ashworth (1994)、Ashworth与Graham (2005) 认为,遗产旅游者真正的消费对象是讲解服务而非遗产本身; Waitt(2000) 强调讲解是遗产消费过程的核心要素。
(一)关于讲解本质,学者们逐步形成以下观点:
1、讲解的首要功能是传递信息。
2、讲解的目的是教育。如Tilden(1977)指出,讲解的本质是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手段,向旅游者揭示蕴含在展品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内在联系。
3、讲解是一种艺术行为;讲解策略和技术的合理运用是讲解功能实现与否的关键。
4、讲解不应千篇一律,应与讲解对象的背景和个人经历相结合,针对不同游客群体,应采用不同的讲解策略。
5、讲解设计应从讲解内容的整体入手,逐步细化。
以上观点有助于促进对讲解的理论认识,但仍未形成讲解的系统性框架,指导讲解设计的实践。
(二)Mc Arthur和Hall(1996)认为,讲解内容和方法体系的设计,应从整体思维的角度入手,提出了讲解的“四元”模式,包括了主题(theme)、概念(concept)、信息(message)和技术手段(techniques)四个基本维度。该模式的基本理念是:
1、讲解应从根本上表达既定“主题”。主题高度总结了特定遗产地的精神文化内涵和价值,概括了遗产地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 、鉴于“主题”的高度概括性,为了全面和有效的宣扬“主题”,可将其分解多层次的若干“概念”。相比“主题”而言,“概念”更具体、更容易理解。。
3、“主题”和“概念”都蕴含了深刻而抽象的文化内涵。在展陈中,需要通过相关的特定信息,通过展示空间、展示物(物品、文字、图片、影像资源)、现场讲解等多种途径传递。
4 、信息的有效传递依赖于“技术手段”的运用。然而,Mc Arthur和Hall(1996)的上述模式未能进一步阐明“技术手段”的具体内容。笔者认为,在博物馆、陈列馆等典型的遗产旅游景区中,传递信息的“技术手段”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历史资源(物品、文件、图片)的展览陈列和空间要素的组合设计构成的物理“硬环境”。信息传递方式被动,需要借助于现代化的科技手段,通过游客的主动体验而实现;二是以导游和讲解员的现场讲解为主的“软方式”,信息传递方式主动,通过讲解员运用口头语言表达。形象生动的现场讲解往往能达到“硬手段”不能企及的宣传和教育效果(图1)。
红色旅游的产品体系中,讲解技术的合理运用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正如Nuryanti(1996)所指出,讲解是联系遗产实体与旅游活动的核心纽带。一方面,红色遗产承载了宝贵的革命精神。如何将这些精神财富真实和全面的反映出来,需要讲解技术环节的精心设计;另一方面,如何让游客学习和体验到这些精神内涵,同样需要技术环节的有效配合。成功的红色遗产讲解,应既能有效宣扬革命精神,确保红色旅游正确的政治方向,也有助于游客得到满意的旅游体验。然而,现有红色旅游讲解的研究和讨论,仅关注到讲解的“硬环境”建设,强调现代化、多媒体手段的灵活运用,却忽视了讲解“软方式”的重要作用。当前,红色景区的现场讲解策略的研究有待深入。
三、案例分析
以红岩村、白公馆监狱旧址、渣滓洞监狱旧址等为核心的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红岩博物馆”),得到了妥善的管理和保护。近年来该馆红色旅游的发展,无论从遗产管理、接待人数和景区运营等方面,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006年,红岩博物馆被评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之首。因此,以红岩博物馆为案例进行分析,代表性强,对全国其他红色景区具有借鉴价值。
( 一)主题
关于红岩博物馆的主题,管理者和学者进行了全面分析,形成了红岩精神是红岩博物馆的核心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的基本共识。红岩博物馆也将自身定位为“忠实履行保护红岩革命历史文化遗址,研究发掘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宣传弘扬红岩精神,传播革命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统一战线教育基地的教育示范功能、激励功能和辐射功能”。因此,红岩博物馆讲解围绕红岩精神展开,应无疑义。同时,各主要景点(如红岩村、白公馆、渣滓洞等)的历史各不相同,其蕴含的精神内容也会不同,应根据其各自的历史承载,明确各景点的讲解主题,分别展现红岩精神的不同侧面。遗憾的是,从现有资料和现场讲解看到,红岩博物馆尚未对各景点的主题进行明确分解。
(二)概念
为全面有效地表达“主题”,需要若干的多层次的“概念”。“概念”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可通过不同的框架、层次和脉络进行分解。因篇幅所限,本文无法全面阐述红岩博物馆的所有景点的展示概念与主题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下以白公馆“活棺材”的历史为例,通过无畏、献身、忠诚、团结等精神要素展现红岩精神。
从实际情况看,白公馆展品布置采取了明确的概念化策略,14个房间(单位)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概念。例如,原监狱长办公室展示国民党特务的历史命运;楼五室展示了难友们越狱的悲壮经历;平二室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忠诚等等。问题在于展示单位间的内在联系和脉络未得到清晰表达,游客无法从14个分散的展示单位把握关于白公馆的整体主题。
笔者认为,为反映这些精神要素,讲解概念可分为两个基本层次:人物及其活动。白公馆的革命历史人物,被分解为三个主要群体:共产党人、爱国人士和反动特务。围绕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在狱中的学习、斗争、思想和日常生活等多方位的经历,围绕国民党特务的历史命运和狱中暴行等,形成概念体系,通过分别展示不同人物群体的不同活动,最终起到弘扬红岩精神的目的。
(三)技术手段
围绕“主题”和“概念”体系有效传递“信息”,白公馆在“硬环境”和“软方式”两方面都有鲜明特点。在“硬环境”方面,首先以保护完好的白公馆为基础,以保持建筑风格和格局为前提,采用“原址展陈”的方式,将展品布置在14个房间(单位)中。其次,出于遗产保护的需要,白公馆未过多采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技术设备,仍采用传统平面静态的橱窗式展示方式,仅在少数房间有限布置放映设备,配合展品的展示。
在“软方法”方面,多样化现场讲解策略的运用,对白公馆讲解效果的提升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1、选取典型素材:通过历史资料的深入研究,不断挖掘具有深刻精神内涵的相关人、事、物,丰富展示素材。采取典型化策略,选择代表性强的人、事、物进行重点讲解,是白公馆现场讲解采用的主要策略之一。通过“典型”反映“整体”,对其他红色景区的讲解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2、联系相关作品:《红岩》小说的广泛传播与红岩博物馆的发展紧密联系。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岩》小说至今再版3次,发行量达三百万册。小说人物和故事已深入人心。馆方在现场讲解中充分利用这一联系。例如,馆内专门设置展板,说明小说人物的生活原型,有意识的说明历史事实与小说情节的区别。通过与广泛传播的文学与影视作品的联系,使游客对参观对象的感受更加鲜活和真实,无形中加深了游客参观的印象,有效的达到宣传历史的效果。事实上,国内众多的红色景区中,不少都与文学与影视作品存在密切联系。联系和引入文学影视作品的相关内容,应是提高现场讲解的趣味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3 、第一人称讲解:以“现身说法”的方式讲解,拉近游客与历史的时间感知距离,是提升其感染力的有效途径(Crang,1996)。在白公馆中,采取了播放访谈节选和纪录片片断的替代方法。博物馆视频资料现场播放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与参观游览空间的有效隔离,避免相互干扰;二是播放空间的合理布置,如座椅和转译设备的安排;三是播放内容的时间控制,单次播放时间不宜超过十至十五分钟。
4、对比讲解:红色遗产是革命斗争年代遗留下来的一种特殊遗产,反映出斗争双方不同的意志品质和精神面貌。现场讲解的对比策略在于通过“抑”与“扬”、“贬”与“褒”讲解手法的并行运用,达到突出中心和强化游客感受的作用。在白公馆,讲解有意识的将革命志士的坚定、不屈和英勇与狱方特务的动摇、残暴和懦弱形成对比,将革命的辉煌胜利与敌人的最终失败形成对比。
四、结论与建议
首先,以遗产旅游讲解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本文介绍和完善了遗产讲解的“四元”模式,尤其针对红色旅游的发展实践,提出在强调红色景区“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应重视遗产讲解的“软方式”的设计和运用。
其次,分析发现,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遗产讲解的不足在于:缺乏对“红岩精神”进行明确分解,根据博物馆主要景点的历史承载反映“红岩精神”的不同侧面。在白公馆的概念化展陈中,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和脉络未清晰表达和传递,不利于白公馆整体主题的表达。
同时,从白公馆遗产讲解的成功之处可看出,高科技声、光、电设备的运用并非博物馆讲解水平提升的必然手段;以选取典型素材、联系相关文学与影视作品、第一人称讲解等多元化讲解策略的合理运用,对增强遗产讲解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感染力有积极作用。
探秘红色历史寻芳五彩巴中 篇8
巴中,红色文化辉耀华夏。这里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当年12万巴山儿女参加红军,4万多人壮烈牺牲,为新中国诞生作出了卓越贡献。巴中红军文化源远流长,革命文物、旧址遗迹遍及城乡,被称为“中国革命的露天博物馆”。现有文化保护单位1000余处,馆存文物7.7万余件。有“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4个,有全国最大的、也是唯一一处红军为红军烈士修建的烈士陵园和规模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群、最大的红军将帅碑林,是‘川陕苏区、红岩精神’红色之旅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巴中,生态资源异彩纷呈。巴中是中华大地“绿肺”之叶,境内森林覆盖率达56%,旅游资源占总幅员面积的12%以上,品位高、类型多、组合性特征突出。这里有中国彩林第一山—光雾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山奇、石怪、水秀、峰险,春赏山花、夏看山水、秋观红叶、冬览冰挂,五月杜鹃姹紫嫣红,十月红叶遮峰盖峡,素有“九寨看水,光雾看山,山水不全看,不算到四川”之雅颂。这里有中国溶洞之乡—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溶洞密布,险峰兀立,地下奇城,连绵百里,集雄、美、险、秀、奇、幽于一体,被誉为“溶洞王国”、“天下第一洞”、“地下岩溶博物馆”。
巴中,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巴中是古巴人活动中心区域,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厚重。南龛摩崖造像集古石刻艺术之精品,堪称“盛唐彩雕全国第一”;恩阳古镇拥有规模庞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是观摩研究川北独特民居最佳之地;阴灵山碑林集天下书法艺术之大成,是全国四大书法碑林之一;形成于侏罗纪世纪的断渠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洞穴遗址犹存,是研究古人类发展史的最佳见证;巴山背二歌、翻山饺子等6项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人类古代文明史的历史见证。
巴中,特色旅游产品荟萃。钟灵毓秀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孕育了全国独有、享誉全球的系列绿色天然、生态环保地方特色产品,被誉为中国南江黄羊之乡、金银花之乡、核桃之乡、富硒茶之乡,是您理想的旅游购物之地。
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感悟范例 篇9
市委党校组织军转干部培训班到胶东(x)党性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党性教育,利用两天时间实地参观了刘公岛红色教育基地、郭永怀纪念馆、天福山起义纪念馆、胶东育儿所纪念馆和等党性教育基地,在参观过程中,听着讲解员讲述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映入眼帘那一件件带有历史印记的斑驳的实物,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通过高科技手段再现在我们面前,我的心中受到了一次次洗礼,投身本职工作的热情一步步提高。
从刘公岛到到天福山,到郭永怀纪念馆,再到胶东育儿所,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一路走来,让我们看到了落后破败的晚清中国,看到了争取独立自主的近代中国,看到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新中国,明白了历史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我一直想来这里,来感受一下,受受教育。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13亿多中国人要发奋图强。”2018年6月12日,习主席来到x湾的刘公岛考察的时候如是说。
今天,我们有幸也来到刘公岛接受警示教育。博物馆里的一件件战争武器,一幅幅历史照片,仿佛让我看到了当时
和各个战场输送黄金43万两,向华东数十万部队供应武器弹药和医药不计其数,并总结提炼了“红色胶东”现象独有的红色基因和文化渊源。天福山起义所彰显出的保家卫国、反抗侵略的爱国情怀,无私无畏、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敢于抗争、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成为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下了为强我中华奋斗不息、为抗日救国不惜牺牲、在艰难逆境中勇于奋进的“天福山精神”。参观结束,我们来到天福山起义纪念塔,深深地三鞠躬,表达我们对勇士们的敬佩之情,它引导和激励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鼓舞斗志、奋发图强,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强大力量。
出生于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的“两弹一星”功勋郭永怀,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执教期间,有丰厚薪金、住豪华别墅、有妻女相伴,生活富足美满。然而,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他毅然舍弃了这一切,来到x高原,风餐露宿,受尽苦楚,埋首研制原子弹。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数据,他连夜搭乘飞机赶往x汇报,却不幸机毁身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最本能反应是与自己的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把绝密文件护在中间。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不贪图享受、甘于清贫、乐于吃苦、勇于奉献、敢于牺牲、以身许国……郭永怀先生身上有太多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在此之前,我们可能对他一无所知;但在此之后,我们将对他铭记终生。他崇高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
深深地三鞠躬,沉重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受那些不畏牺牲、为了人民英勇捐躯的战斗英雄鼓舞,进一步坚定了我要勇于担当、奉献自我的报国之心!
在这短短两天里,我的心灵被一次次撞击,我的灵魂被一次次净化。我为甲午国殇而心痛流泪;为奋勇抗日的天福山起义将士的大无畏精神而感动流泪;为营救被困群众的马石山十勇士的舍生忘死精神而感动流泪;为救助和养育八路军后代的“乳娘”们舍命相助的母爱精神而感动流泪;为以郭永怀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敬业、以身许国精神而感动流泪。
习主席曾说过:“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重温胶东百年历史,感受胶东文明发展的当下,让我看到: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事业的无私支持,是中国能够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能够打败腐朽没落的国民党反动政府、能够解放全中国的保障。有了人民的支持,甲午战争的屈辱历史永远不会重演!
这次胶东党性教育学习令人警醒、发人深思,不仅加深了我对“红色胶东”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更增强了自觉传承 “家国情怀、党民同心”的红色胶东精神的意识,增强了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面从严治党是第一责任、发展是第一要务
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感悟范例五篇【二】
我们满怀期待的踏上了去参观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和中共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的行程,尽管初秋的**透着丝丝凉意,但县纪委监委同志们观摩学习的热情高涨,一尊尊雕像、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看得我们热血沸腾,听得我们士气高昂,是革命先烈们用青春热血,用信仰誓言,用铁的纪律为党的建设夯实根基,为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奠定基础。
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强大,之所以备受人们群众拥护,之所以享誉世界,离不开革命先烈、先驱们立党为公、无私无畏的伟大奉献精神,我们要将这种精神代代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赋予其更深的含义,他们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树立了标杆,为我们开展监督执纪工作指明了航向,更为纪检监察人敢于亮剑提供了的强大精神动力,这也是委里组织这次主题教育的初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是党员干部发自内心的感慨,更是纪检监察干部发自肺腑的誓言。
一天的参观学习很快结束,但此地、此情、此景将铭刻于心,内化于行。这次活动极大的提升了我们的党性修养,进一步推动了工作的开展,更加坚定了建设纪律铁军的信心。
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感悟范例五篇【三】
对于我来说这是特殊和收获颇多的一天。这一天,还在国庆70周年喜悦的我们,来到了**参观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和中国共产党五大会址。
来到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依次观看了“创立与探索”“推进与曲折”“恢复与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四个主题展览。展览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历程,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纪律建设,党的战略方针和主要成果。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从中国共产党建设苏区至今,查处的一批批贪污腐败情况陈列,一件件鲜活的案例,仿佛在告诉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能触碰红线”“守不住底线就是对家人和社会的不负责任”,反腐败永远在路上。讲解员讲解完后,我们在党旗下庄严宣誓,那一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句话在我心里似乎又一次划上了重点。
参观完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我们自由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和毛泽东故居。当坐在开幕式会场,仿佛能感受到当年会场的氛围,内心无比激动。走到毛泽东、陈潭秋等在**居住过的地方,不禁感叹当时条件的艰苦和革命先烈的伟大。那一刻我不断告诫自己,要以先辈为榜样,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感悟范例五篇【四】
为了缅怀革命前辈的光辉业绩,展望祖国发展未来,建安集团党群党支部和劳务公司党支部利用公休日组织在职党员和青年员工,来到x市“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这一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x市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是x市第一个革命史专题馆,原为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这里展览的照片、文字、实物等资料,真实而生动地再一次给我们呈现出国共合作时期,以黄埔军校为骨干的东征军如何兵分三路,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的欺压绝不低头,英勇善战,为统一x,继而北伐,统一中国,彻底消灭了盘踞在东江地区的军阀陈炯明的全部历程。这里还曾是东征军政治部总主任周恩来同志办公的旧址,当时周恩来同志在这里组建中共潮梅特别委员会,领导潮梅地区的革命运动,大力发展工农运动,支援省港大罢工……太多的史迹、太多的故事,使得“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教育基地。
推开“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的大门,一篇篇文字记载,一幅幅真实图片,一条条作战线路图,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带领我们走进记忆,走进栩栩如生的往昔。东征英雄与军阀进行了艰难卓绝的革命斗争,血与火的战场,让我们再次真切地感受到,近代中国革命和建国之路的艰辛,以及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参观结束,我们不由地忆及中国历的革命先烈们为了伟大的祖国、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国家的富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不断强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历史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建设中国和发展中国。
回顾革命历史,更要牢记历史。作为一名国企职工,在今后的学习中应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历练自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道德观和人生观,立足本职工作,不怕苦不怕累;积极主动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为干事创新的巨大动力,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勇敢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实现强企强国之梦。
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感悟范例五篇【五】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为营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浓厚氛围,9月25日上午,美里湖中心幼儿园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感受革命奋斗历程”主题教育——参观铁路大厂厂史馆,了解x铁路建设、发展历史,感受铁路工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开启一场红色之旅,接受历史和党性教育。
在红色教育基地,全体党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认真参观了陈列在教育基地的珍贵资料。每到一处,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展板、实物、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追随前辈奋斗的足迹,通过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详细了解了x铁路大厂百余年的成长历程。
支部党员们边听边看,看得仔细、听得认真、学得深刻,在思想和精神上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深受鼓舞和震撼。这次的参观学习让党员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老一辈党员的革命精神和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感悟红色历史】推荐阅读:
红色教育感悟07-03
感悟红色记忆 弘扬革命精神10-10
优选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感悟体会05-26
关于2021年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感悟06-18
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07-23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看《红色摇篮》有感11-02
感悟历史课堂高效教学05-13
贴近生活感悟历史06-15
高中历史教学的感悟08-28
历史核心素养培训感悟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