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 感受大自然之美说课稿(通用8篇)
鲁教版八年级 感受大自然之美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您们好!(鞠躬)我是号说课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感受大自然之美》(板书)。下面,我将对本课的设想和分析进行阐述:
首先,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感受大自然之美》是山东人民出版社8年级下册第12课的第1个框题,本课主要帮助学生感受美丽的大自然,增进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自然的能力,是促使学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自觉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在本单元中处于基础地位。
其次,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赏析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更加亲近大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能力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美,提高学生认识、感受和亲近大自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走近大自然。
知识目标:感受大自然之美,了解鉴赏大自然的方法。
然后,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着新课程理念,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接下来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突破难点把握重点,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培养学生能力的原则,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情感体验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和案列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同时,我比较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采用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学习方法。
下面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道德情感的提升,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体现这一理念,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了以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我在导入时做了这样的设计:图片展示,美景赏析提问学生旅游去过的地方,以及这些地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着很多美丽的地方等着人们的发现、欣赏和热爱,今天这节课,我将带着同学们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交给大家开启慧眼的方法,一起去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本环节设计意图: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创设情境,亲切自然而有针对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运用本课知识,依据教材,我设计了以下情景活动: 活动一:欣赏视频《江山如画》,感悟美丽的大自然。在同学们欣赏美丽的大自然之后,设计如下问题:①、你认为大自然美在哪里?②、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的身心成长有哪些益处? 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小组推荐同学回答,目的是使同学们感悟审美与生活的关系。
关于“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为解决这一重、难点,我创设了活动二。活动二:探究鉴赏大自然之美的方法
(1)请同学们先阅读P35,找出什么是自然美并举例说明,然后归纳:美的自然对象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如我们的庄稼硕果,人工园林等;另一种是未经过改造的自然,如天空大海山川.(注意:自然美并不是不经任何人工改造的)
师生共同探究环节:
(2)播放庐山景色和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引导学生以景悟诗、以诗观景,得出鉴赏自然美要注意距离、角度。
(3)播放西湖四景及古诗,对比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不同,感悟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时间。
(4)图片展示童子拜观音、骆驼峰、天马望日、人鱼出海、天外来客等景点,引导学生思考,鉴赏自然风景还要注意距离。还要发挥人的想象力。
为了让学生在心灵上进一步受到感染,情感得以升华,产生共鸣,我又设计了活动三。
活动四:拥抱大自然在授完课的基础上,用罗丹的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总结并号召同学们热爱自然,亲近自然。
(三)课堂总结,体验收获:大自然的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更加亲近大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根据本课学习特点,我将布置一份具有实践性的作业:
1、请同学们收集当地的自然景观的图片,介绍她的美丽之处
2、请同学们收集与这种美丽不相符的现象,设想我们应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关于板书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我将板书如下:板书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理解把握。具体知识点利用多媒体加以补充。
1)、美丽的大自然
①、你认为大自然美在哪里?
②、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的身心成长有哪些益处?
2)、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鉴赏自然美,要注意距离、角度、时间。鉴赏自然美,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尊敬的评委老师,以上是我对本节课内容的设想和分析。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评委老师!(鞠躬,擦黑板)
鲁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它处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美的体验”单元课程的第三课,本课在认识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构成练习,为后面的图形变化作铺垫。所以,本课知识是图形的变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通过学习了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基本形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感受重复的形式美感。
2、能力目标。
通过训练,掌握重复的构成方法,开拓学生的思路,突破抽象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绘制能力。
3、情感和德育目标。
对学生进行在平凡的图形重复变化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和热爱生活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1、了解重复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感受重复的秩序美感。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教学难点。
掌握重复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在设计中创新。
(四)、教具学具准备。
1、图形重复形式的作品、范画。
2、素描纸、水彩笔、剪刀、油画棒、腊光纸等。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初步的审美基础和欣赏能力,从简单的图形入手进行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因是第一次接触,学生很难设计出造型美、独具一格的图形来,需要教师有序地引导学生。
三、说教法
美术课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如何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我根据我校的实际,因材施教,我将采用演示、引导观察和分析讲解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对重复这一形的变化的知识进行讲授,即直观又灵活,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更占优势。
四、说学法
在教学中,学法上主要通过欣赏、比较、谈话、动手画画等方法相结合。通过启发学生发现周围的现象,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寻找重复的图形美,从中体会重复给人带来的美感,并试着动手设计一个基本形状,设想一种排列形式,完成一次重复构成练习。
五、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上课前老师先让同学们认真聆听一段非常有节奏感的踢踏舞音乐,听完后,提问:“说说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重复的旋律和节奏)
(2)、启发谈话,让学生初步体会重复的美。
提出问题:谁能来谈谈生活中、自然界中、艺术中的重复现象?这一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感受重复的形式的美感,然后对这一环节进行
小结:
(重复给人一种整齐的美感,秩序的美感和节奏的美感。生活中的农民插秧、仪仗队的行列等等也会使人产生这种美感。同学们有兴趣画一张这样的形的重复图案作品吗?这时同学们的兴趣从喜爱中转移到要亲自动手画一画的行动上来了。)
(3)引出课题:重复的美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图片:欣赏平面构成作品。
这是最重要的环节,我用多媒体出示几幅重复的形构成的作品,让学生从刚才的抽象中对重复有进一层的具体认知,先从简单的作品开始观察,找出基本形和排列方式,逐渐过度到观察复杂一点的作品,找出基本形、排列骨式和排列方式,总结出重复的排列可以有多种的方法,并不是单一的,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2)讲解重复的设计方法。
步骤有三点:
①设计一个简单的基本形。
②设计一个排列骨式。
③确定一种排列方式。
出示教师范画,让学生说说范画中设计的基本形、排列骨式和排列方式。
(3)布置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布置作业:今天我们就运用平面构成的重复手法,设计一张作业。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指出可以单独完成,也可同桌或前后两桌的同学合作完成。我这样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4)提出作业要求。
①有所创新。
②创作要精细工整。
此环节要着重强调学生注意在基本形、骨式和排列方法上有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巡视辅导。
此环节,在巡视辅导的过程中,我重点辅导学生基本形设计,不要太复杂,不要抽象化,再是骨式要求规范,排列的过程中要规范,但也允许有变异现象的出现。
(6)小结。
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根据同学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展示、分析、表扬有创新又符合作业要求的画稿。
(7)拓展延伸:
欣赏图片:欣赏一组生活中的重复图片,体现重复的美。
说板书设计。
六、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作画过程中所需的范图与板书相配合,做到和谐一致。
板书设计:
重复的美
设计的步骤:
1、设计一个简单的基本形。
2、设计一个排列骨式。
鲁教版八年级 感受大自然之美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核舟记》,下面我就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及作用
《核舟记》是苏教版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事理说明)第三课里面的一篇,介绍了一件精美工艺品的小品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全文仅400余字,却描述了整个核舟的全部景物。按照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第二点、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1.基础知识目标:练习诵读,培养语感。品味、积累语言,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阅读能力目标:领会介绍核舟的顺序和详略,理解各具鲜明特征的人物神态、情趣。
3.写作能力目标:掌握“握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4.思想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重点:目标1,2,4
难点:目标3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新大纲》第二部分第一款:整体感 知课文„„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第三部分第三款、四款、五款“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指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此将课型定为演示活动课。
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第三部分“在教学中要重视问题”中明确: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修养,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本文介绍的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核舟”。文章抓住了“核舟”的特点,细致地描述了它的艺术形象,赞扬了雕刻家的精巧构思和高超技艺,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是培养民族自豪感的绝好材料,所以确定了本文的情感目标4。
二、说学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具备了初步的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因而让他们先学后教不失为一种学习方法的选择。但是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依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向着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而学生对本文描写苏黄语句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
三、说教法
(★过渡语)依据是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打算采用以读为本、以生为本,紧扣语言文字,读读议议,品读揣摩,充分展示学习语言的过程。针对本文我认为让学生自己朗读体验、质疑问难,读文找句,合作交流,我相信让学生自己学是最好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也力求让教路,文路、学路三者合一,融为一体。
四、说学法
学习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的能力。据此我拟定如下学法: 运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学习。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分析归纳。
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学习,说出自己的独特意见和感受。
五、教学程序
(一)布置预习(必须在前一节课加以指导)
1.文言文的生字词、古今异义、省略现象、语感等方面要加以提示,让学生带着问号进课堂,以对课堂更感兴趣。
2.做核舟模型。
(二)新课导入
1.请学生在一长2.9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内写十个汉字,要求笔画清晰。(这一设计的目的有二:一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二是:让学生实际感受一下微雕艺术的难度,从而对王叔远的精湛技艺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出示单元学习目标、课题及学习目标(投影)
(教学目标定向,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三)新课学习
1. 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详细描绘了核舟上的哪五个人?(板书五人姓名)(以速读方式,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2.给学生制定出分析对象,自学范围。让学生分男女生两组用形体演示其造型。(学生演示、纠错;教师引导思考、探索、拓展)
(此时完成目标1)
3.齐读课文
(使他们的认知经历了从语言文字到形象生动的表象,再到语言文字的完整过程。)
4.动手做(课外)
①每桌发一张8k白纸,按课文介绍的内容折一只乌篷船。然后按课文的说明开上小窗,“题”上字。
②用小纸片剪成三个小人形,要求为东坡画上胡须,在船头用胶水等固定位置。(注意方位)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同时熟悉课文的说明顺序。)
③根据译文将课文主体内容改成“解说词”。要求通俗、形象,抓住核舟的特点。依照本文的说明顺序。
(能力迁移的重点有二,一是说明顺序,二是语言特点)
5.解说(教师板书)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拿核舟到台上解说,其他人指瑕。教师打分评点。
(训练学生的胆量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6.讨论(教师板书)
① 作者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核舟,这核舟有什么特点值得他写?
(体积小、容量大)
② 围绕这些特点,作者介绍了核舟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船舱——船头——船尾——船背)
③ 作者怎样赞美这只核舟的雕刻技艺?
(总——分——总)
④ 作者花那么大的篇幅向我们介绍这只雕刻精美的核舟有什么目的?(反映古代艺人技艺的奇巧灵怪)
(强化学生掌握阅读课文的一般规律: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朗读到演示,由动手到讨论归纳,也是对学法的指导。)
(此时完成目标2,3)
7.教师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核舟记》,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一小小的核舟发表一下意见吧!不错,这一小小的核舟的确工艺精美,巧夺天工。实际上我们中华民族的工艺和智慧远远不止这些。(投影更小更精美的微雕作品,如一根头发上的唐诗五百首等)在学生的惊叹声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在黑板上写上八个大字“学无止境,精益求精”
(文道统一)
(此时完成目标4)
8.作业
① 熟读全文,背诵二、三两段(进一步巩固目标1,2)
② 就你身边的某一种工艺品,仔细观察后用说明性的文字把它介绍出来。(能力迁移)
③ 分类整理相关词语
要求: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数量词用法四类情况进行整理归 类。
(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应该落实到实处。之所以要学生整理分类,一是便于记忆掌握;二是便于发现规律,掌握语言积累的方法。)
9.教学小结
本教案提供的是一个运用自主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设计。教学设计注重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间的相互指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拓展。同时,十分注重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开发学生生命潜能的研究,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更好地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文理科的不同特点,同学科不同教材的特点,应因情而异,可以省略或扩展其中某个环节或调整环节之间的顺序。目的是一个,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会自主创新性地学习,从而达到会学习的目的。
六、附板书:
尝贻余核舟一(总)
核 ② ① ③
船头坐三人 中轩敞者为舱 船尾横卧一楫
舟(居左)(居中)(居右)边(分)
鲁直 苏轼 佛印 居左者 居右者
记 ② ① ③ ② ①
通计一舟(总)
(这一板书主要想呈现出本文的说明顺序,用①②等标注的是文章中实际说明的顺序,目的是更直观地反映出一种对称美。)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
鲁教版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篇4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原子的构成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同时它又为将要学习的元素,离子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学生情况,可以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知识的获得与技能的形成需要借助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本节课
(1)通过探究构成每种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学习分析、归纳,对比的科学方法。
(2)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发展的历史,初步学习假设、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
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1)在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发展的过程中,知道科学发展是循序渐进的。 (2)通过阅读张青莲教授的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人在科学发展中作出的贡献,进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以知识为主体,借助于掌握知识学习的过程,学习分析,归纳,对比的科学方法,同时发展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的重、难点
结合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的
重点:认识原子的构成 难点:认识原子的构成;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情况的掌握与分析。
(一)学生情况
初中化学面对的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乐于探究感兴趣的问题,对事物的认识正由感性向理性转变,但感性认识仍然占主导地位。
能力水平:学生初步具备了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知识水平: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可以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二)教法与学法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教法 本节课将采用引导探究法,这种方法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同时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演示法,通过演示原子的图片及动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学法 本节课将采用分析归纳法(通过分析图4-2中的有关数据,得出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从而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三 教学过程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思想,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上课前先请同学们观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相关图片,接着描述它的强大威力,并解释原子弹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威力与原子的内部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那原子的内部到底隐藏着什么奥秘?这样的导课方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顺利进入教学过程阶段二
(二)活动探究得出新知
活动探究一:原子的构成
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发展历史,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是一个“坚硬的实心小球”。大约1后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在7年之后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红枣代表电子,面包代表原子,红枣镶嵌在面包的表面。又过了7年,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根据他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生动的图片及动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原子的立体模型,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后来人们又发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模型建立起来之后,通过图片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更小,就如同一颗樱桃和十层大楼的体积比例。接着演示原子的动态图片,让学生明白这就是现在的原子结构模型,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得出结论: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借助于图片和动画,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学生记忆。从而突破难点。
活动探究二:原子不显电性
知道了原子的构成,然后追问,同学们那原子显不显电性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接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如下图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组成员交流,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正负电荷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活动三:相对原子质量
知道了质子,中子,电子的数目关系,那它们有没有质量,原子的质量又该怎样来衡量呢?接着让学生观察如下图表,学生很容易得出:质子,中子有质量,但是很小,电子的质量相对于质子、中子更小。此时给学生打比方,由于原子质量很小,用国际单位kg来表示就如同用吨来表示一粒大米的质量,很不方便,怎么办呢?有智慧的人总是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人把碳12原子的质量平分为12份,氧原子质量与其中一份的比(16)作为氧原子的相对质量,同理得出其它原子的相对质量,这些相对质量称为相对原子质量,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向学生讲述怎样利用元素周期表查相对原子质量;此过程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把看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学会做事,学会更好的生存。
(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适当的课堂练习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为了激发学生的挑战热情,将课本的练习设计成闯关的形式作为课堂训练,第一关通过比较简单的习题培养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感觉不错进入第二关,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设计一个有背景的题目,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四)交流收获优化新知
当本节课学完以后,让学生谈一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我会及时作出回应,并鼓励学生不断进步。这种诊断性,激励性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最后,我采用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四、教学预测: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基本上可以落实教学目标的要求,超过80%的学生可以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但还有少数的学生可能存在疑点,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我设置以下补救措施:单独辅导,找到难点;师生互动;突破疑点。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篇5
1、为什么要合作?
⑴合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必要性)
⑵合作的意义(重要性)
①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靠着群体的合作,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
②合作有助于个人健康成长。通过合作学习,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弥补个人知识的不足,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有助于我们形成开朗、活泼、勇敢等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
③善于合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通过合作,借助别人的智力、能力和才干,可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同时,要想把事业坚持到底,仅仅依靠信念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有友情的滋润,这样才能在遭受挫折时得到鼓励,从中获得力量,进而有勇气迈向新的征程。
④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合作的内容更加广泛,合作的形式更加多样,合作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一项任务的完成往往是大家通力合作的结果。可以说,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
2、为什么要竞争?
⑴竞争也是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必要性)
⑵竞争的积极作用
①如果没有竞争,合作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会变成一潭死水;
②正是由于竞争对手的激励,人们才会不断进取,奋力向前。
③在与对手的竞争过程中,人们更易找出差距,弥补不足,从而进步、发展得更快。
3、正确认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①竞争与合作既对立又统一,在合作中有竞争,在竞争中有合作,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合作又要竞争。
②如果没有竞争,合作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会变成一潭死水。但是,那种置道德与法律于不顾的不正当竞争,最终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
③竞争不能忘记合作,没有合作的竞争称不上是积极向上的竞争。只有既竞争又合作,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成功,经济才能繁荣,社会才能进步。
4、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竞争?或: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①生活中既有正当竞争,也存在不正当竞争。那种置道德、法律于不顾的不正当竞争,最终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在生活中,我们应做到正当竞争。
②双赢是竞争最理想的结果,良好的合作创造竞争中的双赢。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去进行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双方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大家都会有所收获,都能得到提高。
③在生活中,我们应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要保持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又要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观念;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5、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的区别是什么?
含义不同:正当竞争是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进行的竞争,反之,就是不正当竞争。
鲁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总体情况上来看,虽然级部整体学风浓厚,数学成绩较好,基本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具备一定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也有知识掌握不够灵活,作答粗心,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分式、三角形相似、证明
一、数据的统计、二次根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证明一的学习初步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对数据统计的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分式四则运算,二次根式的相关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分式:本章教材重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体现了学生学有用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本章安排了大量的实际问题,通过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联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兴趣和能力。重视用类比方法。从分数概念到分式概念,从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四则运算法则到分式的的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四则运算法则都运用了类比方法。在学生对分数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式与分数的类比,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地认识分式。重视转化思想。解分式方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最大不同之处:解分式方程必须进行验根。因为解分式方程的第一步是去有未知数的分母,而这带有未知数的分母有可能等于零,导致使原来的分式方程中的分式的分母为零而无意义。在强调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教材没有对解分式方程中增根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而是通过具本例子展现了解分式方程时可能出现增根的现象,并结合例子分析了什么情况下产生增根的方法,然后归纳出检验增根的方法。
第二章相似图形:从实际问题引入数学内容,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得出结论,认识相似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观察、测量、画图、推理等方法让学生探索得出结论,强调发现结论的过程,加强合情推理。逐步渗透一些逻辑思维方法,体现数学的理性特征。教材中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也给教师的教学留有一定的余地,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助于教师的创造性教学,也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强调相似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加了位似这种特殊的相似,并用坐标来确定位置的内容,加强坐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了用坐标来研究图形变换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形间的关系。
第三章证明
(一):本章是在对前面几何结论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虽然只是证明的初步,但他对证明的必要性,引进公理的必要性,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定义、命题、定理等非常重要。同时通过平行、三角形等相关知识的证明实践,帮助学生掌握证明的方法和步骤。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通过学生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以及能够按要求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组整理,会用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等表达数据的分布情况,并熟练掌握判断数据稳定性的方法,方差法和极差法。本章教学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上,还体现了学生在收集数据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第五章二次根式:本章采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五、针对以上学情和教材的分析,为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钻研高效课堂,尽量还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教学反馈工作,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批阅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全批全改,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5.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习小组。根据班内实际情况实行两人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三周 第一章
分式 1.分式
2.分式的乘除法 3.分式的加减法 4.分式方程
第四周-------第八周 第二章
相似图形 1.线段的比 2.比例线段
3.形状相同的图形 4.相似三角形
5.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6.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7.测量旗杆的高度 8.相似多边形 9.位似图形
第九周期中复习考试 第十周-------第十一周 第三章
证明
(一)1.定义与命题 2.证明的必要性 3.公理与定理
4.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5.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6.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普查和抽样调查 2.数据的收集 3.数据的整理 4.频数和频率 5.数据的波动
第十四周--------第十六周 第五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性质
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4.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鲁教版八年级 感受大自然之美说课稿 篇7
1.B 2. D 3.C 4.A 5.A 6.C 7.B 8.C 9.D 10.D 11.C 12.B 13.C 14.A
15.C 16.C 17.B 18.D 19.C 20.A 21.B 22.C 23.C 24.C 25.B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2分,共47分。
26.(1)“错误的处境”指林则徐虎门销烟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借口。(2分)“关系改善”:发动鸦片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打开中国的大门。(2分)
(2)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2分)
(3)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沉重地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2分)列强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趋汇流;民主革命必须将反帝反封建相结合;要实现国家富强,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7.(1)洋务运动。(1分) 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2分)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4分)
(2)向日本学习(1分);目的: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2分)。
(3)从辛亥革命时的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到北伐时的推翻北洋军阀及帝国主义。(2分)
28.(1)对外政策上的闭关锁国 ;鸦片战争清朝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2分)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洋务运动。(2分)
(3)《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鲁教版八年级思品下册期中测试题 篇8
一、单选:(只有一项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6分。)1.下列诗句中,与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不相符的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C.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
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说明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逆境时要()
A.多想想人生就是这么不如意
B.永远保持积极的心态,善于把困难和逆境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成功
C.告诉自己人生苦难就是这么多
D.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因为困难是不可战胜的3.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句话生动地说明()
A.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B.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互制约
C.许多个人利益合起来就是集体利益D.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源泉和基础
4.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①必须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②表现在自觉牺牲个人利益上
③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④体现在集体利益受到损害时要敢于维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淮河污染治理耗时10年,国家、地方企业共投入600多亿元巨资,但成效
不大,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地方保护主义。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我们()
①树立全局观念②反对小团体主义 ③坚持集体主义④自觉维护国家利益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下列有关从众这一社会心理现象,观点正确的是()
①从众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影响②从众没有积极意义③从众只有积极意义,没有消极影响④生活中不能盲目从众,否则会带来
不利影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在处处讲求竞争的现代社会,谦让似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主张谦让的人说:“谦虚忍让不仅是修养好,更是大智慧。”反对谦让的人说:“谦让早
就过时了。弱肉强食,竞争就该当仁不让。”我们应当这样认识谦让()
A.谦让是软弱可欺、懦弱的表现B.谦让是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C.谦让就要无原则地退让D.要竞争就必须否定谦让
8.“五一”长假到了,小明准备和父母亲一起去爬泰山,去之前,妈妈告诉
他,要注意保护泰山风景区的各种自然景观。下列行为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吃完食物后将包装袋妥善处理,不乱扔②在建筑物或岩石上刻字留念
③看到有人破坏自然景观,上前制止④爱护景区的花草树木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人类来自于自然,只是生命之网中的一个结点。一旦生态链条断裂,生命
之网支离破碎了,人类将无法生存。人类属于大地,而大地不属于人类。这说明①人类只能做自然的奴隶,被动地适应自然 ②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也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③人类应该做大自然的朋友,与自然和谐共处 ④人与自然万物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某班同学学习了《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后,纷纷开展环保行动。下列几位同学的行为,你赞同的有①小赵将破坏校园花草的同学关在教室半天,令其反省②小王踊跃参加本校的义务植树活动③小孙向有关部门举报某饭馆用野生保护动物做菜④小李把一个每天深夜因歌声扰民的歌舞厅门窗砸坏,以示警告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1.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充分展现他的才华和生命的价值。这句话说明()A.集体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B.团结的集体才有力量C.一滴水的价值是微小的D个人离不开集体
12.为集体添光彩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是()
A.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B.维护本单位的荣誉和利益
C.只维护本民族的利益D.应该维护个人利益
1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上,你认为正确的是
A.为了集体利益可以放弃自己应得的个人利益
B.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同时维护个人利益
C.只有为了个人利益,才能为集体谋利益
D.为了个人利益可以舍弃集体利益
14.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历史典故属于谦让的是()
A.程门立雪B.孔融让梨C.完璧归赵D.负荆请罪
15.养成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①同学们踊跃为贫困地区的同学捐款
②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扶助老弱病残等
③李阳同学把刚买的数学辅导书借给同学传阅
④李真的好朋友被王亮欺负了,他挺身而出,把王亮揍了一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6.培根说:“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①人与大自然相互依存、息息相关,要利用自然必须遵守大自然的规律②人类可以控制大自然③人类必须服从大自然④人类应该善待自然,做自然的朋友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7.2012年2月3日,感动中国2012人物评选活动揭晓。他们的行为事迹深深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他们是:胡忠、谢晓君,怒放高原的并蒂雪莲;
张平宜,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阿里木,烤羊肉串的爱心巴郎;吴菊萍,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刘伟,用灵魂演奏生命音符的男孩;朱光亚,遥远苍穹中的最亮星星......命运虽然曲折,但是,我们不仅要去战胜它去战胜自己,还要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样我才会活的有价值有意义!
(1)结合材料,请你谈谈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行为有哪些共同点。(2分)
(2)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为社会作贡献?(6分)
18.旅客马小勇,1月24日,乘坐D6354次动车在永修站下车出站后发现自己的挎包遗忘在该次动车上,包内有电脑、手机、钱包和重要的证件等。永修站业务员吴超发现后,仔细了解失主的情况,通过联系列车长,联系各个车站,在共同寻找中大家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找到了挎包。当失主找回挎包要感谢吴超时,她却朴实的说,“不要这么客气!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昌九城际线上的工作人员的接力合作„„”。
是啊!每年的春运,简直是人类的“候鸟般”的“大迁徙”,铁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大家齐心协力,通力合作,才会漂亮、圆满的完成春运工作,向广大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体现了业务员吴超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这是昌九城际线上的工作人员的接力合作„„”话语,展现的是什么力量?(2分)
(2)你从上述材料中感悟到什么道理?(4分)
(3)这对我们中学生有何启发?(4分)
19、«地球就诊记»:这些年来,地球一直在哭。她的头皮坑坑洼洼,那是由于人们拼命掠夺资源,乱采滥挖造成的;她的头发也日渐稀少,那是由于人们毁田开发,滥伐树木、过度放牧、破坏植被造成的;她的体味恶臭,每个星球都远离她,那是由于人们乱排污水、乱扔垃圾造成的;她的体质变弱,时而血管断流、皮肤裂开,时而泪流满面、肌肤昏黄,那是由于人们不爱护造成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问题是如何造成的? 环境问题的危害有哪些?(5分)
2)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表现有哪些?(5分)
(3)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青少年应当怎样做?(从道德、法律两个角度回答,6分)
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二次月考测试题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C2B3A4C5D6C7B8C9D10C11D12C13D14C15D16B17D18A19C20A21C22C23A24A25C26A27C28B29C30C
二.非选择题
31.(1)服务社会 奉献社会
(2)①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②我为社会做贡献
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④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还要关心身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⑤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32.(1)答:体现了业务员吴超胸怀铁路心系企业有着深切的集体荣誉感。展现出铁路部门紧紧凝聚着强大的集体力量。
(2)①任何一个集体,只有思想上高度统一、在行动上目标一致、在情感上共鸣,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②集体的团结能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③集体不论大小,团结才是力量。我们生活在集体中就要珍视集体的团结,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
(3)①为集体添光彩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②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更应该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③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还体现在当集体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④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
33、(1)原因: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人口压力大,环境意识淡薄,发展经济的方式不科学,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①自然物种在减少;②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的破坏;③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3)遵循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①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②善待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③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依法保护环境:①增强环境意识,树立环保观念。②学法、依法、用法,依法保护环境。
【鲁教版八年级 感受大自然之美说课稿】推荐阅读: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备课08-01
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37课说课稿05-25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试题06-16
鲁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08-18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08-31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复习09-21
鲁教版四年级品德下册10-08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05-18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05-19
六年级语文上册《繁星》教案鲁教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