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护典型经验介绍

2024-10-06

劳动保护典型经验介绍(通用8篇)

劳动保护典型经验介绍 篇1

大力推广应用“安全生产信息卡”

不断开创全市劳动保护工作新局面

编者按

“安全生产信息卡”是我市劳动保护工作的一项创新,是将岗位、设备及流水线操作特性、危险等级及自我防范措施和自救手段等方面的内容,编制 成简单明了的卡片,放置于车间、班组和岗位,便于职工学习、掌握和应用。胶南市作为我市推广应用安全生产信息卡工作的试点单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了较好地经验,现把他们的做法介绍给大家,希望全市广大企业结合各自实际,大力推广应用安全生产信息卡,为建设“平安青岛”,加强安全生产的“双基”工作,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做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胶南市总工会在市委和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和推广应用安全生产信息卡这一劳动保护的新举措,将维护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落到实处。市总工会在推广应用“安全生产信息卡”过程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广应用“安全生产信息卡”是当前形势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建企业逐年增多,由于部分企业管理随意性大,劳动保护措施不到位,造成相当数量的职工不掌握本行业、本岗位的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就上岗操作,形成了许多新的不安全因素。推广应用安全生产信息卡就是在这种形势下突出工会维护职能,推动我市经济建设,体现“以人为本”,贯彻落实国家劳动保护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平安胶南”的迫切需要。

二、协调好三个关系,为推卡工作创造良好环境。首先是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我会将推广意见及时上报给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加大推卡力度。二是协调好与综合部门之间的关系,把工会的单一行为转变成有关部门的综合行为,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工会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三是协调好与企业的关系。把工会对该项工作的强制性指导转变成企业的自愿接受行为,增强了他们开展该项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感。

三、采取三项措施,确保推卡工作落实到位。

一是把推广应用安全生产信息卡纳入总工会劳动保护目标管理计划,层层签订责任状,凡没有完成市总工会下达的推卡指标的企业,均不得参与评先树优活动。二是加强工会劳动保护知识的培训。市总工会先后举办了四期劳动保护培训班,提高了企业对信息卡的认知度和推卡决心。三是抓点带面,稳步推进。市总工会在示范企业召开了推卡经验交流会,为我市全面深入推广应用安全生产信息卡铺平了道路。

四、推广应用安全生产信息卡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市委的统一部署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密切配合下,通过总工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推卡工作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全市企业的应用率已达75%。其次是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安全生产信息卡的推广应用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职工的自我防护,编织了一张简明易懂、可操作性强的劳动保护防护网,提高了职工的安全素质,使劳动作业环境和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劳动保护典型经验介绍 篇2

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巨大的资源消耗和污染使得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也导致了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维持现有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因此,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遏制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多样、地区差异较大,虽然随着国家财力的日益充实,生态保护的力度也在逐渐增强,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的缺口依然很大。而且,“一刀切”的生态保护政策难以满足地方生态环境治理手段多样化的需求,从中央政策制定到地方落实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单纯的政府投入也会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和资源配置的不当。2014年,国家发改委联合了环保局、林业局等共11个部委发布了《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实施意见》,以极大的重视程度鼓励地方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给予了地方更多的创新权力,期望通过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激发地方在生态保护与建设过程中的能动性,以创新驱动,实现示范和引领作用。

然而,生态环境是一种典型的公共资源,具有显著的公共物品属性,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也成为一种消费品,不断被消耗和破坏。公共物品的外部性特征导致生态资源消耗、环境破坏,让整个社会负担成本,而私人部门因为这种外部性而逃避了责任。虽然环境保护被社会广泛认同,由于其正外部性,如果私人部门投入会入不敷出。外部性又称为外部经济,其特征是外部社会成本和内部私人成本不一致,即,具有外部性的物品,生产或者消费都会存在社会成本大于或小于私人成本的问题。例如开展生态保护工作的区域,无论周边的人们是否支付这一成本,都会从良好的环境中受益。反之,破坏生态环境,有可能无法享受破坏带来的收益,但被破坏的环境会降低周边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传统意义上,这一公共物品和服务只有通过政府行政手段来承担生态保护的外部性成本,出台生态保护政策,阻止环境破坏的行为,但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大,环境保护投入使得公共财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生态环境保护则需要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

因此,通过探索总结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规划实施、制度建设、投入机制、科技支撑等方面的经验,为进一步解决生态保护与建设领域中建设进展不平衡、投入不足等重点问题,巩固生态保护成效做出新的努力。本文选取了国内典型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案例,以四川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和浙江龙坞水源地为代表的生态保护区域,分别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探索性的尝试,获得了具有实践价值的经验,而且三个案例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系,并在规划建设、拓展投入、科技支撑、机制创新等方面实现制度创新,为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二、四川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政事合一保护区体制建设

1. 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概况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熊猫之乡”,区内分布有野生大熊猫100余只,约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的10%。保护区拥有金丝猴、羚牛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56种,被列为国家级濒危保护植物24种,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是世界“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和“天然动植物园”。

卧龙保护区是全国不多的生态文明体制建设试验点。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关系一直是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冲突,通常的做法是通过生态移民等手段把原住民搬迁出去,开展封闭式的保护。而卧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国唯一的试点,于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区内汶川县的卧龙、耿达两个公社划定为“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即卧龙特区,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署办公,探索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协调的综合管理体制。按照卧龙特区的管理架构,保护区管理局对耿达和卧龙的两镇6村享有行政管辖权。卧龙是我国唯一一个政事功能合一的自然保护区,其中,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隶属省政府,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直属林业部,保护区和管理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的管理体制。

2. 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的建设内容

卧龙保护区(特区)从建立开始就是中国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科研结合的典范,在大熊猫生态学研究尤其是繁育和行为科学以及野生生态监测领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成功攻克了圈养大熊猫人工繁育工作中的重重难关,幼仔存活率从2008年至今已经连续5年达到100%。圈养大熊猫总数达到200余只,占世界圈养种群的65%;卧龙保护区在1978年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率先采用无线电跟踪、GIS定位等手段,对大熊猫个体生态、种群以及大熊猫主食竹类开展生态监测,为全国自然保护区开展野外生态监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卧龙特区制定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规划,在各个领域卧龙特区坚持保护与合理利用有机结合的原则,通过大熊猫的保护与科研优势,开展以大熊猫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增收,为特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卧龙特区充分发挥大熊猫树立保护和生态旅游两大品牌效应,取得了良好成效。尤其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特区抓紧灾后重建工作,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旅游开发企业资金,努力为卧龙、耿达两镇居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搬迁、改造家园,短期内实现了特区居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大幅提高。

3. 经验借鉴

(1)创新农民参与保护机制。通过特区制定特殊政策的权力,卧龙特区依靠天保资金经费支持,尝试将保护区缓冲区、甚至部分核心区的天然林交给区内老百姓管护,转变区内农民角色。老百姓从生态保护工作中获得了收益,从单纯的利用者、甚至破坏者转变为大熊猫的守护者。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前提下,不但团结了更多特区居民支持保护工作,提供了就业增收渠道,同时增加了特区保护与建设的人力投入,缓解了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同时也提高了保护的有效性。

(2)强化人才培养与投入机制。卧龙保护区管理局通过加强工作人员干部的换岗、轮岗,增强了管理局内干部流动性,促进了每位工作人员干部的综合业务能力,将专业性人才进一步打造成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对管理局骨干力量,他们大都由管理局内部提拔上来,这些骨干力量往往从特区最基层工作做起,历经多个部门的不同职位,既熟悉特区一线实践工作,也从事过不同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和管理经验。加之,在特区长期的工作积累,对特区情况熟识,面对综合复杂的问题时,更加游刃有余。因此,管理局在内部工作人员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培养了一批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相适应,工作经验丰富的综合性人才,这在我国保护区建设过程中十分难得。

(3)建立了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科技支撑体系。卧龙特区在大熊猫领域的科研实力位居世界前列,在保护区建设初期就建立了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科研目标,明确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大科技投入,逐渐建立了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大熊猫放归基地、圈养基地、科研队伍、国际交流平台等一系列大熊猫科技支撑手段,为特区生态保护与建设,以及以大熊猫为依托的生态旅游提供了强有力支持。通过对大熊猫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的详细掌握,卧龙特区能够科学合理的布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指导特区居民在不影响大熊猫保护的前提下发展。同时,对大熊猫监测数据的掌握帮助卧龙特区更好的开发生态旅游线路,科研成果转化为大熊猫科普知识帮助大熊猫游客中心、场馆建立解说系统,增加大熊猫主题旅游的附加值。

(4)限制开发区内有序引导社区发展。卧龙特区探索发展以村民小组为单元的“三生产业”模式,充分发挥村民小组信息透明度高、协商基础好的特点,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推动生态种植业、生态养殖业、生态旅游业均衡发展,互相促进,科学有序地利用保护区自然资源,帮助特区居民实现稳定持续发展。卧龙特区在开展生态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承担着带领特区居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使命。“三生产业”的模式探索将特区保护与建设工作与村民小组这一最小社区单元融合,是通过生态保护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模式创新。

三、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建立基于适度经营的生态补偿机制

1. 普达措国家公园基本情况

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由国际重要湿地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哈巴片区之属都湖景区两部分构成,以碧塔海、蜀都湖和霞给藏族文化自然村为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香格里拉旅游的主要景点之一。海拔在3500米至4159米之间,属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普达措国家公园拥有地质地貌、湖泊湿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珍稀动植物等,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距香格里拉市城区22公里,总面积约1313平方公里。

2. 建设内容

早在1872年,美国就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由于其以生态保护为主要目的,兼顾利益相关者各方面利益,特别是社区利益,是让广大民众从欣赏大自然和文化中得到教育的良好模式,可以使生态、经济和文化效益得到较好发挥,兼顾了保护与发展两个方面的需求。作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创新模式,逐渐被推广到世界各大洲的225个国家和地区,迄今全球已有9800多个国家公园。

2006年,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通过地方立法成立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并宣告原已于1988年由国务院批准划入“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有关地域为中国大陆地区的第一个“国家公园”。普达措国家公园成立后,一方面开展了强势的旅游宣传和促销,游客量迅速上升,另一方面建立了保护与规范管理制度,针对社区以牵马、烧烤参与到旅游服务业造成环境资源破坏的问题取消了社区经营、旅游服务等项目,限制社区粗放地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吸收社区居民到国家公园就业。

在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地方管理部门开展了多项工作帮助当地社区转型发展。自2006年8月开始试运营,五年内实现接待游客量373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6.2亿元。用2.3%的土地面积开发利用,实现了对97.7%范围的保护。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社区经营开发的损失进行补偿。5年中为23个自然村、近800户3500余人兑现了生态补偿资金2500万元。

3. 经验借鉴

(1)保护与发展融合的规划设计。探索了一条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开展保护和缓解发展矛盾的新路径。国家公园允许原普达措自然保护区拿出一部分土地进行适度旅游开发,让普达措在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带动当地经济转型发展,从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有效转型。

(2)建立了可行的生态补偿机制。旅游收入补偿当地社区,建立了较为可行的生态补偿机制,为其它国家公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普达措通过率先落实我国国家公园战略,以小部分开发的代价获得经济支撑,并通过补偿的方式带动周边群众转变传统不合理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推动了普达措生态保护与建设和周边社区发展的协调、融合与持续发展。

四、浙江龙坞水源地:基于信托模式的保护地建设

1. 浙江龙坞水源地基本情况

目前在浙江省饮用水源构成中,水库占有很高比重,当前正在实施的供水工程也多以水库为供水水源。随着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标准要求的提高,水库在供水安全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浙江省当前农村饮用水源地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浙江省大多数水库区域都有相当规模的乡镇,随着水库承担起供水的任务,库区发展与水质保护的矛盾逐渐显现。一方面,公众对饮水水质要求不断提高,库区生态保护需求不断增大;另一方面,随着全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库区周边居民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呼声也越来越大。这从客观上要求,必须找到一条水源地保护与库区居民生态水平同步提高的双赢模式才能达到目标。

大自然保护协会从2012年开始与阿里巴巴基金会开展合作,旨在对当前浙江省各地区饮用水源地寻求创新的保护发展模式,解决当前浙江省内农村小型饮用水源地水质问题,同时寻找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双赢机制。与此同时,浙江省政府将“五水共治”作为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龙坞水库位于浙江省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辖区内,主要承担青山村与赐壁村社区村民约3000人的饮用水功能,汇水区面积1.794平方公里。水库上下游农业种植结构以毛竹为主。当前水库水质总体状况良好,除由于毛竹产业的耕作施肥导致水体水质除各别指标有下降的趋势外,其与指标均达到一级饮用水源地标准。此外,水库下游200米处设有黄湖龙坞泉水厂,无大规模产水市场化,仅小规模生产桶装饮用水。

2. 浙江龙坞水源地建设内容

2014年4月,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与水库所在的余杭区黄湖镇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旨在共同致力于改善提高龙坞水库饮用水源地的水质,降低并消除导致影响饮用水源的因素,提升青山村社区饮用水安全,进而将龙坞水库提升为一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同时在保护水库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可持续的社区发展路径,以公益信托的创新保护模式识别和开发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以达到水库及库区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双赢的发展方式。双方在龙坞水库探讨可持续的发展和管理模式,实现社会组织与政府、公众共同参与达到水源的保护和发展,为其他区域的水源地提供保护及发展的示范意义。探索通过创新的公益信托模式吸引社会公益组织、企业及个人与等社会力量及资金与政府部门共同建立针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合作机制和方式。双方通过签署合作协议的方式,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符合双方共同确定的龙坞水库水源保护目标前提下,由黄湖镇人民政府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共同计划开展的针对龙坞水库保护和管理工作,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与黄湖镇政府以及项目点所在青山村社区共同开展针对龙坞水库水质改善的一系列活动,如开展常态化水质监测、对周边毛竹林地进行科学施肥管理、开发有机毛竹笋产品,降低污染的同时,提升林地附加值,以及面向公众的自然教育,为当地社区实现多渠道增收。

3. 经验借鉴

(1)创新周边社区参与机制,强化社区对水源保护地开发的收益权。社区村民参与现有龙坞水库下游200米的黄湖泉水厂经营管理与收益分配。通过双方共同设计,让社区居民参与到水厂的规模化生产,实现水源保护与水厂开发利益的捆绑。在改变社区居民对水源周边传统施肥行为的同时,逐渐转变社区对水库水源地保护的理念,使社区进入由于提供良好水生态系统服务而受益的良性循环。

(2)以创新的金融产品为载体建立了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为提高黄湖镇当地社区居民福利和收益,设计了公益信托基金机制,将黄湖镇公益林以及汇水区商品林盘活。村民将林地经营权通过信托公司评估并出具价值证明,村民将其变为资产与信托公司资金共同入股成立一家社会企业;社会企业通过开发有机农产品、水源地生态旅游、纯净水生产等创造收益,企业获得利润按照股份比例分红给村民;在此过程中,村民需要按照大自然保护协会的设计对水源地开展相应保护行动,并考核通过后才能获得分红。企业获得收益除满足企业基本运营外,一部分用于支持水源地保护行动,其余部分用于村民的分红,信托公司获得分红用于成立专项基金支持水源地保护与建设工作。

五、结论与讨论

生态环境保护这一典型的外部性问题,通常需要将外部性成本内部化解决才能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延续,或者降低生态保护的成本。外部成本内部化的重要手段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开展生态补偿,通过行政立法来明晰产权,而通过生态补偿则支付利益相关者的“机会成本”。而补偿可以是政府行为,也可以是市场行为,如普达措国家公园,将旅游经营收益支付周边社区,用于补偿其因不能进入保护区损失的收益。而卧龙则以财政转移支付,如,草原生态奖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补偿方式来支付利益相关者的机会成本。生态补偿机制是目前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生态保护政策之一。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和尝试引入生态补偿机制,仍然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由于我国生态区域跨度和差异较大,生态补偿机制也因地而异,补偿方式、补偿标准、补偿主体均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正确处理生态保护工作与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是其中的关键,充分融合当地群众的需求、发挥其在生态保护与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五位一体”融合发展。结合案例经验,生态保护与建设需要最大程度地降低外部性带来的困扰,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和多元化投入机制等一系列有效的,将外部性成本内部化的机制来保障。

首先,生态环境的变化关系着所有个体的权利,唯有通过多方参与才能找到一条协调和融合的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各利益相关主体的作用,解决保护和发展的矛盾。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各方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其面临的生态问题,同时开展有效的执行和监督,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或减少破坏。

其次,在生态价值逐渐被市场认可和青睐的背景下,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杠杠力量越来越大,这使得“谁保护、谁受益”成为现实,而利益分享机制的建立能够站在保护的角度,合理、有序的开发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劳动保护典型经验介绍 篇3

“十一五”期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发展改革委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加强节能减排综合协调,推进节能提高能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一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通过采取强化目标责任、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重点工程、推动技术进步、强化政策激励、加强监督管理、开展全民行动等一系列措施,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9,1%,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

二是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350亿元,重点支持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流域和海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危险废物综合治理、火电厂烟气脱硫示范工程、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以及能力建设等。

三是完善经济政策。实行差别电价、脱硫加价和可再生能源电价,对超能耗限额标准的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积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改革。推动出台了环保专用设备和环保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四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推动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实施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再制造产业化和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发布循环经济统计评价指标体系。五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制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发布了24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重要内容。推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组织实施清洁生产示范工程。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与环境质量改善程度比较低的矛盾日益凸显,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当前,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今年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仅下降1.6%,与全年3.5%的目标相差很大,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降反升,这给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带来很大压力。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加强规划指导。在制定和实施“十二五”各专项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时,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定发展目标要与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相衔接,产业布局和政策措施要更加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全面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指导完成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严控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研究完善限制“两高”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过快增长。鼓励新上先进生产能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

(三)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强对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落实奖惩措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机制,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作为控制地区能源消费增量和总量的重要措施,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以及城乡建设和消费领域全面加强用能管理。加强预测预警,按季度发布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实施节能改造、节能产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推广等重点工程,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推行能效领跑者制度。加强节能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

(四)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编制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由试点、示范向全面推广转变。

(五)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将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结果作为行业准入、项目审批、产业承接的重要门槛。实施国家清洁生产推行规划。在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示范,推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

(六)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抓紧出台和实施“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重点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适时更新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推进环保产业标准化,推动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进程。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政策支持,规范环保产业市场。

(七)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同步建设和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再生水利用和垃圾收运设施。继续支持饮用水安全工程,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推进渤海等重点海域环境保护。支持重点流域和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以及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八)完善经济激励政策。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在全国同步开展居民阶梯电价试点;各地可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按程序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严格落实脱硫电价,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对安装脱硝装置的燃煤电厂试行电价补偿政策。完善污水处理费政策,研究将污泥处理费用逐步纳入污水处理成本。推进资源税和环境税费改革。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

(九)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开展节能减排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推进节能减排绩效管理。加强节能执法检查,严肃查处违反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未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擅自对高耗能行业实行电价优惠等行为。

(十)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方案,抓好家庭社区、青少年、企业、学校、军营、农村、政府机构、科技、科普和媒体等节能减排专项行动,积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作用,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副总理的重要讲话和此次会议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

财政部:创新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

保障和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是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中央财政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各项税费政策,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支持力度,逐步建立起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体系。

一、大幅增加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为环保工作提供财力保障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比“十五”期间增长3倍多。

(一)逐年增加部门预算,切实保障环境保护部履行职责。“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环境保护部部门预算比“十五”期间增长了近4倍,重点支持了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执法、核与辐射安

全监管、污染源普查、环境宏观战略研究等专项工作。

(二)支持节能减排,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和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带动全社会投入近万亿元,重点支持了重点流域治理、农村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防治等。

(三)支持生态保护与建设,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重点支持了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有效遏制生态环境退化趋势。支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土壤有机质提升,鼓励秸秆还田和有机肥增施,切实减轻农村面源污染。

(四)支持环境科技创新,逐步建立稳定的环境保护科研投入机制。支持实施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通过“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对环境领域前沿技术研究、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等给予了经费支持。

二、完善税收政策,推动环境保护战略实施

在增值税方面,对销售废旧物资和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分别给予了增值税免税、全额退税和减半退税等优惠政策,促进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对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及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所得,实行了“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在消费税方面,提高大排量乘用车、含铅汽油消费税率,将实木地板、木制一次性筷子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在资源税方面,在西部地区实施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试点,增强了地方保障民生和环境治理方面的能力。在关税方面,多次调整“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关税征收范围和税率,截至目前,共对298项“两高一资”产品征收出口关税,较好实现了调控目标。

三、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探索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新机制

(一)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支持浙江、湖北等10个省份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市场配置环境资源的功能初步显现。

(二)开展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青海三江源、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所涉及的452个县给予了资金支持。在新安江流域开展了跨省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试点。

(三)实施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将湖南、山东等17个省份纳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范围,使“以奖促治”政策发挥出更大成效,促进了农村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四)开展水质良好湖泊生态保护试点。从2010年起,开展了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对抚仙湖、洱海等湖泊实行一湖一策,引导建立水质优良湖泊保护机制。

四、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实施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

“十二五”期间,财政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有关要求,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实施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

(一)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方面的支出力度,促进环境监察执法、应急处置等能力提升,全面提高环境保护监管水平。加大对重金属污染防治、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发展、重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

(二)继续完善财税政策,促进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完成环境保护税法制定、颁布实施及试点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择机将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逐步扩大到其他资源品目,充分发挥资源税的调控作用。完善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开拓征收渠道,提高征收率,建立污水垃圾处理良性运行机制。出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促进回收处理经营规模化、产业化。

(三)继续加大创新力度,构建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会同有关部门着力完善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政策体系,推动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实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

学雷锋典型经验介绍 篇4

聚党心

得民心

——对XX县通过开展“学雷锋、正党风、带民风”活动贯彻群

众路线的理论探讨

党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为了以优良党风带动政风民风,XX县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以反对“四风”、端正党风为切入点,以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部署安排了“学雷锋、正党风、带民风”活动,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投身到学雷锋实践活动中来,致力实现活动的常态化、机制化,切实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加快建设肥沃之乡、全力打造美丽新城提供坚强的思想支撑和精神动力。

一、深刻认识开展“学、正、带”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 雷锋精神是历经几代人传承和丰富发展的高尚精神,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共产主义光辉思想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社会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一面永不腿色、永放光芒的旗帜。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入开展“学、正、带”活动,有着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深入开展“学、正、带”活动,是在新形势下巩固和深化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载体。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

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同志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为此,我县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治、树并举,一手治歪风、一手树新风,努力在集中解决“四风”问题的同时,大力弘扬新风正气。雷锋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时处处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丰富内涵,彰显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是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始终认真对照的先进之“镜”,是引领每名党员领导干部自觉贯彻落实活动要求的精神灯塔。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志愿活动的实践中体现雷锋的政治本色、道德力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有助于反思、查找和解决自身存在的“四风”问题,使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内化于心,使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带动群众的实际行动外践于行,从而与人民群众手拉手、心贴心、肩并肩,以优良党风带民风,匡正社会风气,和谐社会关系,进一步扩大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二)深入开展“学、正、带”活动,是新形势下宣传群众的有效办法。宣传群众是党90多年来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优势,是贯彻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90多年

来,我们党能够从几十名成员发展到8000多万党员,完成“三件大事”取得“三大成就”,离不开宣传群众的巨大作用。宣传群众,工作方法很重要。90多年来,我们党总是根据不同时代要求和群众需求,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和方法,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地做好思想宣传工作。当前,道德领域存在见危不扶、见死不救、见利忘义等种种失范现象,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就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损害人际关系和民族形象。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道德建设是宣传群众的核心任务之一。中国有句古语: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讲的就是以德治国。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群众工作,就要创新方式方法,善于用鲜活的典型和事例来生动诠释道德内涵、弘扬社会正气、引导善行义举。雷锋作为一个道德榜样,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一个导向,对社会价值具有引领和整合作用。深入开展以学雷锋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就是要运用榜样的道德的文化的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和价值选择,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社会更和谐。

(三)深入开展“学、正、带”活动,是新形势下服务群众的有效手段。群众路线执行得如何,最终要看我们服务群众的效果如何。应当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制定出台了一项项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的政策措施,向民生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仍然有部分群众对此并不满意。特别是在一些地方,由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滞后等原因,宗教势力的影响仍在扩大,有的群众热衷于宗教活动,还自发捐款、义务出工去修教堂。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宗教团体的内部慈善活动比较多,关心和服务教徒诱人于心。孟子说过,以利乐民,则民皆逐利;以义乐民,则民皆存义。这些现象和道理警示我们,在“四个深刻”的特殊社会背景下,我们党要赢得民心,不能只有物质上的投入,还要有工作和感情上的投入,还要倡导善行义举,通过组织群众来服务群众。由党组织发动的志愿服务活动,用党心汇聚了民间的爱心,是一种不计报酬的爱心公益活动,是一种与物质力量并行的志愿力量,能够为人民群众及时解决日常生活、精神慰籍等问题,能够明显拉近党群关系,通过爱心来凝聚民心。为此,我们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组织开展经常性、全领域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串百家门、问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从而让人民群众在心理上、感情上更加亲近党。同时,我县是邯郸市农村“五化”管理试点,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有了明显提高,在“三级服务平台”建设、党员干部帮办服务机制方面有了较好的基础,开展“学、正、带”活动有助于进一步提速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服务人民群众打下更扎实的组织和制度基础。

二、认真把握开展“学、正、带”活动的实践要求

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实践性。XX县深入开展“学、正、带”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了这一指导思想,深刻理解雷锋精神实质和时代内涵,紧密结合XX实际,准确把握开展活动的内在要求。

(一)抓拓展,全面学雷锋。我县准确把握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时代内涵,结合县情实际和发展实际,进行“五个倡导”,使雷锋精神融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中,转化为推动XX科学跨越、绿色崛起的实际行动。一是倡导雷锋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切实坚定理想信念,满怀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深情,把个人命运与XX事业发展联系在一起,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加快建设肥沃之乡、全力打造美丽新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倡导雷锋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始终有一颗对事业高度负责、对工作岗位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心无旁骛、埋头苦干,淡泊名利、无私忘我,踏踏实实从本职工作做起,出色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以持之以恒的追求成就一流的业绩。三是倡导雷锋助人为乐的宝贵品格。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中找到真正的快乐、实现内心的充实、获得人生的美满。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举手小事做起,崇德尚义、积沙成塔,带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强化宗旨意

识,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四是倡导雷锋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倡导在推进“六大”攻坚战和加强社会治理过程中,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敢于吃螃蟹、敢于破藩篱、敢于担责任,为加快发展、增进和谐探索更多好办法、新路子。五是倡导雷锋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四风”,大力倡导勤俭朴素、厉行节约的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精神,把有限的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

(二)抓整体,全民学雷锋。坚持整体布局,协调推进,让每一个岗位都成为学雷锋的舞台、每一项工作都有学雷锋的内涵。党政机关单位深入开展“学雷锋精神、争做人民满意公仆”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职工增强宗旨意识,坚决反对“四风”,进一步优化服务、提升效能,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着眼服务群众,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岗位大练兵,对照雷锋精神,比贡献、比敬业、比创新、比创业,进一步优化服务、提升效能,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每人每月至少做一件好事,扎实开展好“一帮一”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意愿,回应群众关切,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窗口服务单位深入开展“学雷锋精神、争做好员工”活动,扎实开展以“诚信、微笑、温馨”为主要内容的优质服务竞赛,大力普及服务礼仪、落实服务规范、健全服务制度、优化服务环境,让“服务零距离、办事不求人”成为常态。企业大力开展“做诚信企业、创名牌产品”活动,切实把雷锋精神、新时期XX人文精神转化为企业精神,组织业务竞赛、劳动竞赛和职工技能比赛,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重点突破狠下功夫,推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全县中小学校深入开展“学雷锋精神、争做有道德的人”活动,通过“日行一善”道德实践、主题演讲、读书征文、雷锋式班级创建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师生“争做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和“学雷锋小标兵”,成为践行雷锋精神最活跃的群体。在农村,深入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建设美好家园”活动,利用宣传栏、身边好人榜等有效途径和“孝顺媳妇”、“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农村和谐。在县城,深入开展“学雷锋精神,争做文明居民活动”,引导居民树立城市意识、文明理念,自觉践行文明公约,告别随地吐痰、乱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全面提升居民文明素质。与此同时,进一步拓展覆盖面,把活动开展到公园、超市、车站等公共场所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中,使活动深入到千家万户,形成人人参与的生动局面。

(三)抓常态,全年学雷锋。学雷锋活动难在坚持、贵在坚持,学雷锋活动决不能“三月来、四月走”,要持之以恒,推动学雷锋活动由“软任务”向“硬约束”转变,使学雷锋常态化。每年3月5日的学雷锋纪念日,在全社会集中组织开展学雷锋主题实践活动。“3〃8”妇女节,广泛开展以“践行雷锋精神,关爱留守妇女”为主题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3〃12”植树节前后,组织开展“关爱自然、义务植树”学雷锋大行动。“5〃1”国际劳动节,组织开展便民利民、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行动。“6〃1”国际儿童节,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中秋节、重阳节,组织开展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10〃1”国庆节,组织开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12〃3”国际残疾人日,组织开展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12〃5”国际志愿者日,组织开展集中志愿服务活动。在重大活动和赛事期间,组织开展文明礼仪、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活动。在重大突发事件期间,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把学雷锋活动与志愿者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

三、强力推动“学、正、带”活动持续深入开展

深入开展“学、正、带”活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使活动蓬勃开展、长久不衰,就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更高的标准,加强领导,细化措施,扎实推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营造浓厚氛围。深刻理解和高度认同雷锋精神,是深入开展“学、正、带”活动的首要环节。为此,充分发挥宣传优势,致力形成常态化、立体式、全领域的宣传格局,最大限度地激发全县人民的参与热情。在县电视台、XX时讯、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上安排重要版面、黄金时段,通过新闻报道、专栏评论等

形式,宣传雷锋事迹和先进典型人物,宣传活动的新进展、新成效、好经验、好做法。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大力开展图片展览、座谈报告、征文演讲等活动,广泛开展文艺表演,并利用标语、黑板报、漫画、传单等形式,在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和企业、学校等单位开展宣传,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搭建参与平台,使学雷锋活动多样化、具体化、生活化。充分发挥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优势,运用短信、博客、微博等新兴传播方式,开展富有时代特色、现代元素的学雷锋系列活动,探索创办学雷锋活动网站,使其成为开展活动的重要平台。

(二)健全推进机制。一方面,抓组织发动。我县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把办公室设在县文明办,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资料汇总等工作。县委组织部、县文明办、县工商联、团县委、县妇联、县总工会等单位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界群众发出学雷锋倡议书,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把“学、正、带”活动摆上重要日程,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引导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另一方面,抓考核表彰。对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月做好事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汇总归档,实行“每季一通报、半年一评比、全年一表彰”机制。今年3月底前在县电视台、政府网站、XX时讯、电子显示屏等媒体上通报一次,以后每季度进行通报。每季度推出一批“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敬业奉献、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不同类别的先进典型,每年3月5日前,集中评选表彰“大美XX人”和学雷锋先进集体及个人,并在全县大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劳务输出能人典型经验介绍 篇5

自己富了不算富带富大家才算富

我叫**,今年35岁,现任绥**村“一元钱”村委会副主任。1994年开始出去打工,1995年挂靠省建筑一公司组建了哈尔滨金艺建筑公司,一直从事水暖安装工作。今天在这里,让我谈引带经验,我感到非常惭愧。说句实话,当初我带领乡亲们跟我出去干,最主要

目的是想让大家帮我把活干好,自己赚到更多的钱。但自从2004年,被推选为“一元钱”村委会副主任后,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官虽然不大,甚至说谈不上是官,但在我看来,代表着荣誉,代表着认可。我一个平民百姓,能够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我没有理由不带大家走出去,带大家共同致富,这也就形成了我“自己富了不算富,带富大家才算富”的人生座右铭。目前,每年都有300多名海林村人被我领出去在哈尔滨打工,年人均收入都在7000元以上。

有啥不如有个好手艺。这既是我多年的经验所得,也是帮助乡亲的重要原则。我1994年到哈尔滨打工,干过力工、勤杂工,但最终让我成功的还是学了水暖安装技术。因此,对那些跟我一起干的小兄弟,我第一个劝告就是让他们学习手艺,学水暖安装技术,并且手把手地教他们。目前,海林村李海龙、赵冬生、李德福等人在我的鼓励和帮助下,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水暖安装队,独立开展水暖安装业务,由此也带动全乡60多人在他们安装队干活。其中李德福初来打工时,家里非常困难,吃上顿没下顿,小时候得病脸上还落下了残疾,说媳妇都困难。通过努力,一点一点地从工人发展成为大技工,最后成为工长,工资也由最初的8元一天,逐步涨到25元一天,现在已经达到了50元一天,业务还发展到了俄罗斯。现在他已在哈尔滨买了房子,娶了媳妇,每个月还给老爹老妈邮个千头八百的。眼见着乡亲们自己有了手艺,自己能够揽活了,我打心眼里高兴,人说我傻,跟我说,“你把大伙都教会了,你的饭碗也就要被抢了”。对此,我告诉他们,市场太大了,不怕乡亲们会的多,就怕会的少,要是哈尔滨水暖安装业务成为绥棱人的天下,那才是最牛的。

跟我干一定要让大家有保障。这是我对乡亲们的承诺,也是乡亲们最看中我的一点。无论干哪的活,我都首先把劳动合同签好,让大家工资有保障。现在可以这么说,10多年来,在工资上我没欠过谁的钱。甚至我帮着介绍的活,差工资的我都主动帮着要。2003年年末,我介绍50多人在南通二建干活,就发生活干完了、工资没到位的问题,知道情况后,我一边把这50多人转移到别的工地,边干活边要钱,一边又亲自跑公司,找媒体,到哈尔滨清欠办,费了老大的劲才把拖欠的12万元工钱要了回来,让大家高高兴兴地回家过了年。凡是我领着出去干的,我还都给每人上了一份100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一旦出现意外,好让大家有个依靠。海林村三组村民李宁干活期间到别的工地闲逛,从楼梯上摔了下来,把腿摔断了。按理说,不是在自己工地发生的事故,医疗费用应该自已出,但是考虑到这是我带出去的人,我必须负责,不但争取到了保险赔偿,而且我还指派了2名工人给他护理,这两人的误工补助,我又在项目资金中进行了安排。其它的事情,凡是找到我的,我都全力给予帮助。这其中三组村民郭长江家非常困难,工作干的不错,2003年订婚需要拿3万块钱,如果拿不出,对象就要吹。找到我后,我二话没说,就给他拿了3万元钱,帮他结了婚。

有好钱要让我的乡亲挣。这是近两年来我帮助乡亲们的出发点,也是我任“一元钱”村官后的工作初衷。凡是投奔我的,无论年龄大小,我都根据条件,安排适当的活,让他们都挣到钱。四组村民李彦已经60岁了,在家养牛赔了,养车也赔了,两个儿子娶媳妇又拉了好几万元的饥荒。05年投奔我后,我安排他干烧炉子、收拾卫生、替工人打洗脸水等不费力气的活。当年他也挣回5000多块钱。前两天,找我说,过完年还要去呢。凡是挣巧钱的好事,我也都尽量让我的乡亲挣。2004年秋收时,省一建公司在市交通局家属楼干煤气工程,起初在**当地找的人,挖外管网时因为地下上水,干不下去了,老总找到我,让我找人,说多少钱都行。当时的情形就是挣巧钱,于是我就和乡里联系,组织了40多人,工时费一天一人100元,车接车送,吃饭店、住旅店,10天每人就挣了1000块。实际上,找外人50元一天就有人干,这样我个人还能大挣一笔,但为了让家乡人多挣点钱,也就无所谓了。

班主任班级管理典型经验介绍 篇6

浑南区英达小学

陈进

在班级管理中,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一个笨学生,只有不懂得变通的教师。我对班级每一个学生都不放弃,因材施教,注重技巧,讲究方法。

我的班级原有几个调皮学生,整天起哄,课堂上也从不安宁,自己不守纪律,还经常汇报别人。无论课堂作业,还是课后作业从来不做。我在批评教育的同时,更多的是采用鼓励、表扬法。课下经常找他们谈话,让他们明白这么做是不对的,针对他们每个人的特点,让他们担起管理班级的担子,给他们建立自信心,让他们知道自己在这个班级的作用并对他们的工作给予肯定。他们的班级荣誉感建立起来了,自然就会为了班级为了老师努力学习了。

对于那些优秀的学生,我时时在班级和个别交谈中进行表扬。让这几个优秀的学生帮班级做事,交给他们怎样去做好模范作用,怎样去管理班级,真正起到班干部的带头管理作用。

推广典型经验,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篇7

据统计, 在粮食作物、制种作物、优质瓜菜、特色林果等高产高效作物上, 至2014年底, 河西、沿 (引) 黄及东部3大灌区48个县区 (含兰州5区) 及省农垦、有关农业龙头企业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面积1016万亩, 占计划任务的102%, 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了4%左右。其中膜下滴灌累计达到202万亩, 垄膜沟灌658万亩, 垄作沟灌156万亩, 项目区平均亩节水80~100立方米、亩增收100元左右, 实现了年“节水10亿立方米, 增效10亿元”的目标, 示范推广成效明显,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成效, 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发展现代农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也为生态恢复与保护作出了有益贡献。2010~2014年甘肃省累计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面积达到3352.54万亩, 其中膜下滴灌累计达到201.94万亩, 垄膜沟灌2413.78万亩, 垄作沟灌510.92万亩, 共实现节水35.72亿立方米, 增效30.90亿元, 年平均节水9亿立方米左右, 增效7.7亿元左右。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发展现代农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也为生态恢复与保护作出了有益贡献。

单位:万亩、亿立方米、亿元

技术体系先行

甘肃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 陆续从以色列、美国等引进滴灌技术, 并零星在大的农场试验推广, 2004年在农业部的支持下, 开始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同时, 通过与科研院所、企业的深入合作, 依托省、市、县、乡四级农业技术、土肥技术人员的广泛参与, 开展了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单方水产出率为目标, 以节水、节能、增产、增效为核心的相关试验研究, 着力推进现有成熟技术的集成配套与关键技术环节的创新提升,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县 (市、区) , 共开展各类试验1000余项次, 特别是自动控制测墒灌溉、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甘肃省试验成功, 在农田节水、节本增收、防止保墒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可缓解农村因劳动力缺乏而导致农田无人耕种、管理的趋势;创新提出了密植作物 (如麦类、油菜等) 全膜微垄节水技术, 可有效防止春耕开沟起垄导致土地跑墒, 节水保墒作用十分明显, 解决了垄作沟灌技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由于膜下滴灌投资大, 甘肃省财力有限, 在总结农民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保墒又节水的垄膜沟灌技术, 同时针对小麦、大麦等密植作物, 提出了垄作沟灌技术, 并提出垄上中三行沟里种一行的种植模式, 保证产量不减或略有增加, 但节水效果明显。现在又探索微垄节水技术, 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于甘肃河西及沿黄灌区的节水技术推广体系, 为甘肃省“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项资金是保障

甘肃省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办、水利厅等省直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协助配合, 并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从2010~2014年, 甘肃省财政、农业综合开发办共安排资金3.75亿元, 重点补贴了垄膜沟灌、垄作沟灌等技术面上推广和核心示范区建设;水利等有关部门也安排了大量资金, 重点建设了滴灌设施;同时各市县也积极配套资金, 支持农田节水技术推广。据统计, 各市、县共配套资金1500万元左右, 相关企业共配套资金10亿元左右, 用来购置节水所需的设备器材、地膜、机具、发放作业费补贴等。

领导重视是关键

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近年来, 对全省灌区农田高效节水工作进行统一安排部署, 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性文件, 大力扶持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的推广。2010年、2012年甘肃省政府先后在敦煌、张掖召开了高效节水农业现场会, 2013年甘肃省农牧厅在武威召开了高效节水农业现场会, 大大促进了工作的有效推进。此外, 灌区各级党委、政府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 加强组织发动和行政推动, 出台配套政策措施, 整合筹措专项资金, 保证了推广任务的全面落实。各级农牧、水利、财政、发改、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相互配合, 密切协作, 形成了部门联动、各负其责、各有侧重、合力推进的工作氛围。甘肃省农牧厅多次派出督导组和专家指导组, 到市县区督导检查任务落实情况, 开展巡回技术指导与服务, 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水利部门以工程节水为重点, 加强灌区渠系配套和节水改造, 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 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有力地支持和保证了农田节水工程措施的落实。承担项目任务的市、县 (区) 由政府牵头, 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负责当地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 实行行政、技术双轨责任制和分级负责制, 严格进行目标管理, 把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各项工作逐级分解落实, 形成了领导重视、职责明确、上下齐抓、政技协调的工作格局, 有力地推动了各项任务的落实。

示范带动是引领

各地加大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 紧紧围绕主要作物、优势产业, 根据当地经济、水资源、土壤、作物种类等基础条件和农业生产实际, 选择适合的农田节水主推技术, 建设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田高效节水示范区。示范、带动农民科学用水、规范种植, 把示范区建成了节水成果展示、农民现场观摩、技术集成转化的平台。目前全省灌区共建立核心示范点2000个, 示范面积200万亩, 其中万亩示范点50个, 千亩示范点600个, 千亩以下示范点1500个。同时, 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明白纸等方式, 为节水农业的顺利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

因地制宜发展最适合的农业节水技术

按照“结构调优、科学用水”的原则和“水耗调低、效益调高”的要求, 各地因地制宜, 在光热、水土条件丰富的灌区, 大力发展高效制种、特色林果及高效经济作物;在高海拔冷凉灌区, 大力发展以垄膜沟灌技术为支撑的高原夏菜及优质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在水资源供需矛盾较突出的灌区, 培育发展中药材、饲料、制种、优质瓜菜、特色林果等产业。通过积极培育高效节水的特色优势产业, 初步建立了与水资源状况相适应的高效节水型农业结构, 形成合理用水、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开展灌区农田节水技术示范推广是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 需要灌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相互协作, 逐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量化任务、细化目标, 层层考评,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通过技物结合、补贴物资等方式, 激发广大群众的节水积极性, 使广大农民积极主动节约用水。建立用水指标考核体系, 通过“倒逼”机制督促各级干部把解约用水作为战略任务来落实。

二是建立健全节水管理机制。研究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办法和监督机制, 灌溉用水实行按量收费、定额配水、节约有奖、超用加价的办法,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大力培育水权交易市场, 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水权交易与流转市场, 鼓励农民参与水权、水价、水量的管理和监督。鼓励用水者协会进行水权交易, 让利于民, 让农民得到节水的实惠。

三是建立健全合作推广机制。将灌区农田节水技术的推广作为确保全省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的重点工程来抓, 逐步形成部门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以及行政推动、行政技术结合、示范户带动引导的推广机制。各级农业部门重点搞好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加强农田节水机具的研发配套, 促进农机农艺结合。积极拓宽资金渠道, 逐步形成国家支持、地方政府引导、农民支持、社会广泛参与的农田节水投入机制。 (据《祁连山的呼唤》等资料整理)

附:甘肃省农田节水农业发展历程

2004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 开始在棉花、加工型番茄、籽瓜、枸杞上推广膜下滴灌技术。

2006年:创新提出了保墒、节水、投资少的垄膜沟灌技术。同时针对小麦、大麦等密植作物种植中农民传统平作大水漫灌的习惯, 在借鉴永昌县经验, 规范了垄作沟灌技术。

2008~2009年:甘肃省农牧厅实施农田节水行动, 并作为“十大推广技术”之一和为民兴办的十件实事之一。2008年, 推广农田节水技术69.22万亩。2009年, 共完成农田节水技术示范推广面积78万亩。

2009年:甘肃省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科学构想,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三年规划”, 通过3年努力, 力争达到“累计示范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1000万亩、节水10亿立方米、增收5亿元”的目标。

劳动保护典型经验介绍 篇8

关键词:调控中心;电网;调度员;值间竞赛

作者简介:崔鸣明(1975-),男,北京人,北京市电力公司怀柔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王立新(1970-),男,北京人,北京市电力公司怀柔供电公司,工程师。(北京10140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39-02

一、值间竞赛实施背景

供电公司调控中心是地区电网运行的中心枢纽,担负着指挥地区电网的运行操作、许可调度范围内设备的停用、检修及临时检修、同时负责电网事故的紧急处理等重要工作,对整个地区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怀柔供电公司调控中心采取甲、乙、丙三值轮流值班制度,如何更好地提高调度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激发岗位责任心和学习热情,打造学习型、素质型班组以更好地执行电网调度任务,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当前随着电网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电网运行方式越发复杂,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对电网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标准。为适应当前形势,提高调度员的日常和应急工作能力,保证电网调度的安全性和科学性,调控中心开展了以调度运行值间竞赛为主要内容的经验探索。

二、值间竞赛目标及管理流程

1.目标描述

(1)专业管理的理念或策略:值间竞赛本着提高管理水平、规范日常工作的理念,带动调度运行工作提升到较高层次。

(2)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值间竞赛的范围是调度运行值班人员,也可推广到变电运行等采取值班工作制度的部门。目标是提高调度运行管理水平,提升调度值班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为全公司安全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3)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怀柔供电公司调控中心调度运行值间竞赛目标包括操作票填写、反事故演习、实时方式分析、运行日志发布、批准书执行情况、故障简报填写、安全日记录、其他调度运行日常工作。

2.管理工作流程

(1)调度运行值间竞赛管理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2)主要流程说明。

1)调度运行管理每月检查调度工作,参考评比标准进行评比,制作评比记录;

2)按照评比结果进行打分,同时把发现问题列为待整改问题进行备案,着手解决;

3)组织调度员季度考试,考试内容紧扣调度规程及日常实际工作;

4)按照日常评比(80%)和季度考试得分(20%),计算综合成绩,年终评出优秀者;

5)调度所主任和监督人员(监察网员)进行公正性监督;

6)调度主任认定评比结果,对优秀者进行奖励,并敦促整改问题落实。

3.值间竞赛机构组成

组长:调度所主任;

监督人员:调度所监察网员;

成员:调度运行管理人员、调度值班员。

4.竞赛规定与评分标准

(1)竞赛规定。

1)竞赛项目、操作票按月度、按值进行评分;

2)倒闸操作票中出现原则问题不得参加评分,并取消其本年度竞赛优胜资格;

3)评分在每月初的第一个周五进行,由运行班长组织三值调度值长、安全员、培训员共同完成;

4)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分,评分结果报调度所监察网员审查;

5)月度评分结果由调度所主任在每月第二个周五例会上公布;

6)季度考试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举行,综合季度日常工作得分计算季度综合成绩;

7)年度评分完成后,由运行班长汇总、监察网员审查后,上报调度所;

8)对年度优胜值,将给予奖励,并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参加内容。

(2)评分标准。

1)日常工作考核项目每项内容50分,合计400分;专业考试成绩满分200分,两项成绩按照比例(80%:20%)计算综合成绩。

2)操作票:无任何差错,合格率100%,得满分。存在差错不得分;错别字每处扣5分;格式不合格每处扣10分。

3)反事故演习:有针对性,事故处理方法得当,评价完整(含不足之处或实际处理的注意事项)。每值一年之内不得有重复题目。每缺一次扣25分;错别字每处扣5分;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扣15分;重复题目每次扣5分。

4)实时方式分析:每月至少发布2次,遇有重大检修工作、恶劣天气、重大方式变更必须进行实时方式分析。每缺一次扣25分,分析不够详细酌情扣分。

5)运行日志发布:运行日志发布不及时每次扣10分,缺少发布不得分。

6)批准书执行情况:格式填写不正确扣10分,未归档扣25分。

7)故障简报填写:上报不及时不得分,处理过程不正确不得分,过程填写不详细扣10分。

8)安全日记录:每周一次不缺次,发言齐全,字迹清楚工整,不得潦草,发言要有针对性。每缺一次发言扣15分;错别字每处扣5分。

9)其他调度运行日常工作:针对实际情况酌情扣分。

三、值间竞赛的过程管理和实施成效

值间竞赛工作开展后,经过两年多执行的情况来看,提高了调度运行工作的管理水平,提升了调度运行人员的技术能力,促进了电网运行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

1.过程管理科学化、实用化

值间竞赛的开展就是要在调度员中间形成一个良性竞争的格局,创造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良好氛围,最终目的就是保证调度工作万无一失,确保整个地区电网优质、经济、安全、可靠运行。为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依靠有效的评估体系,实现管理工作的闭环控制,做到持续改进。

(1)丰富安全分析会内容。在每月的安全分析会上,由每值值长对本值的理论学习、培训情况、现场学习等活动重点进行总结,供所有人员学习,提高全员业务水平。由调控班长提出一项课题或典型案例,开展广泛讨论,做到提前预防,提高调控人员的理论水平。

(2)理论结合实践,深入现场和变电站调研。鉴于调度员工作的特殊性,调度员岗位流动性较小,一方面思想和工作模式容易固化,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对现场工作及当前设备运行等实际情况缺乏了解,给调度员的日常调度带来挑战。针对这种情况,调度所组织各值调度员深入生产现场和变电站调研,全面了解生产和设备实际运行情况,收到很好的效果。

(3)挖掘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整改解决。通过日常工作的检查和考核,及上月调度运行工作的指标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提炼、总结,发现问题,立即组织整改,并形成月度分析记录。每季度组织召开调度运行会议,总结调度工作情况,布置下一阶段工作。对于调度运行工作中暴露的问题采用专项分析、专项整改的方法来解决。

(4)强化竞赛实效,考核评比过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作为一种竞争机制,就必须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按照评比标准执行。调度所主任和监察网员对整个过程进行公平性监督,确保大家始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参与竞争,确保竞赛氛围。竞赛结果不但作为年度优秀调度员的评选标准,同时也将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2.值间竞赛取得的成效

值间竞赛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热情,调度员工作责任感和工作能力显著增强。

(1)找差距、强素质的学习氛围初步形成。在值间竞赛过程中,每名调度员通过比较、学习、实践,都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能力上的不足,逐步形成了高标准、严要求的学习氛围,调度员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热情显著提升。

(2)日常工作日益标准化、精益化。通过制定标准,细化工作内容,调控中心日常工作日益精益化,安全日记录、调度操作票和故障简报的填写更加规范,日志发布和运行方式实时分析均实现快速、准确,调控中心的工作呈现出崭新局面。

(3)事故调度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夏季大负荷期间,雷雨天气频发,怀柔电网配电线路跳闸和接地故障均达到历史最高点,一个时间段内要处理多起故障,调度方式极其繁琐和复杂,这给调度员的事故调度带来了极大挑战。由于在平时的竞赛过程中加入了复杂故障调度能力考核,使得调度员在这种困难情况下能够做到思路清晰,多次顺利完成事故处理过程中的合理调度。经受住夏季雷雨的考验,调度员的事故调度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值间竞赛工作的提升方向

“值间竞赛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一方面评分标准过于简单,另外现有的考核指标仍有细化完善的空间,评比工作完成后考核工作有待加强。同时奖励资金缺乏,需要上级领导给予资金支持。

“值间竞赛制度”是调度闭环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调度管理持续优化的指导,该制度施行两年来的实践表明其可行、有效,具备实用和推广价值。怀柔调度所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不断细化指标,加强基础工作建设,优化调度业务流程,进一步完善各类技术和标准,促进怀柔调度由经验型向分析型、智能化、精益化转变。进一步深化各项指标的分析与提炼,强化考核评估,促进思路转变,结合调度管理中出现的具体管理要求,拓展“值间竞赛制度”的应用深度与广度,为调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责任编辑:刘丽娜)

上一篇:致敬清明祭英烈活动总结下一篇:第二轮复习方法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