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精选11篇)
议事 篇1
沐抚办事处初级中学党委议事规则
为坚持和健全党的 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集体领导制度,更好的发挥党委会在处理日常工作中的决策和保证监督作用,根据党内有关法规和党的十五大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特制订本议事规则。
一、议事原则
1、坚持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维护大局的原则。在重大问题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保证上级组织政令畅通。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讲实话、讲真话,在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实际的正确决策。
3、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防止个人说了算和极端民主化的两种倾向。对重大问题实行一人一票表决制,允许发表各种 不同的意见,严格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
4、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凡属党委会职责范围内决定的问题,必须由集体讨论决定,任何个人或少数人无权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对集体作出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保留意见,也可以向上级组织报告。每个成员对分管的工作要敢于负责,切实履行职责;对不属于自己分管的工作也要关心,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5、坚持保密原则。对应该保密的会议内容和讨论情况,与会人员必须严守秘密,不得泄露。
二、议事内容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指示、决议的主要措施;2、加强党的建设的规划措施及重要问题;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措施;
4、坚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措施;
5、学校党员大会的组织筹备;
6、学校干部的管理、奖惩等重要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废除;
7、报请上级任免的干部,后备干部的确定;
8、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问题;
9、校党委和工会、团的机构设置及定员编制;
10、工会工作有关重大问题,主要有:(1)贯彻上级党委对工会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上级工会的重要决议的意见;(2)学校职代会的有关事宜;(3)报上级表彰命名的劳模、先进工作(生产)者和学校表彰的先进工作(生产)者;(4)工作计划、总结;
11、团委工作有关重大问题,主要有:(1)团代会的有关事宜;(2)工作计划、总结;(3)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12、干部审查中的重要问题;
13、学校党委表彰决定和报请上级表彰的先进党组织和优秀个人;14、党委的工作计划、总结,向上级报送的重要请示、报告;15、党委重要制度的制定、修改、废除;
16、组织发展工作,主要有:发展计划、各支部发展党员工作;17、综合治理、统战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18、其他应由学校党委会议研究的重要问题。
三、议事程序
1、会议组织
(1)党委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遇有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
(2)党委会必须有半数以上成员到会方可召开。讨论干部问题时,应召开党委扩大会(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必须由党委成员和应到会总人数分别达到三分之二以上方能召开;
(3)党委会由党委书记主持,书记不能参加时,可由书记委托副书记召集并主持。
(4)党委会议应明确议题,议题由会议主持人确定;议题确定后,一般不予变动或临时动议。
2、会前准备
(1)党委有关部门,按照党委会议的议事范围,提出提交党委会议讨论的议题,并由党委办公室指定专人进行收集和整理,送交会议主持人确定。
(2)议题确定后,应提前两天将议题和开会时间、地点通知党委成员和列席人员,并将会议有关材料一并送达。党委成员因故不能参加会议,应在会前请假,其意见可由书面形式表达。
3、召开会议
(1)会议主持人介绍出席和列席人员情况,通报会议议题和开法,按议题顺序逐项进行。
(2)会议讨论问题时,既要充分讨论,集思广益,又要提高议事效率和质量。汇报人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实事求是;发言要开门见山,紧扣议题充分发表意见,表明自己的态度。
(3)根据工作需要,会议主持人可确定有关人员(或部门)列席党委会议。列席人员在其议题讨论完毕后,即可退席。
(4)会议进行表决时,赞成票超过应到会人数的半数为通过。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时,要逐个表决;赞成票超过与会党委成员半数和与会全体人员半数方可为通过;如原拟人选被否决,应按规定程序重新提出人选,下次会议再议,不得在本次会议临时动议,决定其他人选。
(5)决定重大问题,如发生分歧,双方人数接近时,除了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意见执行外,应暂缓作出决定,需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下次再表决。在特殊情况下,可将争论情况向上级组织报告,请求裁决。
(6)党委会由党委办公室指派专人记录,决定有关事项应编发会议纪要。4、组织落实
(1)党委成员要根据会议决议,对自己分工的工作,要制定具体措施,积极组织落实。
(2)党委书记、副书记除要以身作则带头贯彻执行会议决议外,还要加强督促检查,抓好落实。对未落实或落实不好的要查明原因,抓紧采取补救措施。
议事 篇2
一、正当程序的价值和内涵
(一) 正义追求的多元化
从亚里士多德以来, 只关注实质的正义, 程序或者过程仅仅起到辅助作用。但是, 实践中会出现程序的不同可能导致案件结果不同的情况, 于是, 程序自身的价值以及对合乎正义和不合乎正义的程序进行区分成为某些学者的关注焦点。这就是所谓的程序的正义。在英国法律传统的长期影响下的人们, 一般尤其关注法律程序, 信奉“正义先于真实”、“程序先于权利”。自然正义是英国程序正义观念的古典表述, 根据这一原则: (1) 任何人均不得担任自己诉讼案件的法官; (2) 法官在制作裁判时应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这两项要求在英国司法制度中得到了忠实的遵循, 成为法官解决纠纷时最低限度的程序公正标准。毫无疑问, 有关法律程序本身正当性和合理性的标准正是自然正义的两个要求, 实际上这两个要求也构成人们所公认的程序正义观念的基本内容。
(二) 正义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
美国哲学家罗尔斯把程序的正义分为三种:第一种称为“纯粹的程序正义”, 是指对合乎正义的结果的判断并不存在任何标准, 存在的只是一些程序规则。第二种称为“完全的程序正义”, 指的是在程序之外存在着决定结果是否合乎正义的某种标准, 且同时存在能够实现符合这个标准的结果的程序。第三种是“不完全的程序正义”, 指的是虽然在程序之外存在着衡量什么是正义的客观标准, 但是完全能够实现符合这个标准的结果的程序是不存在的。程序正义被视为看得见的正义, 这源自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 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也就是说案件不仅要判得正确、公平, 完全符合实体法的规定和精神, 而且还应当让人感受到判决过程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因此, 所谓的看得见的正义, 实质上就是指裁判过程 (相对于裁判结果而言) 的公平, 法律程序 (相对于实体结论而言) 的正义。
二、正当程序对中国村民大会议事程序的价值
依托法治建设的程序正义在中国举步维艰, 国人应当尊重程序正义, 树立程序正义的思想和理念, 用程序的正义保障结果的公正。只有从最基层着手、从最底层的农民开始培养程序正义的理念、权利观念, 才能扭转中国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权力意识。而完善中国农村村民大会议事程序正是培养农民权利意识、正义理念的良好契机。
(一) 正当程序有利于增进中国农民的法律文化水平及权利意识
尽管中国的法制建设已经开展了几十年, 取得的成就让世人瞩目, 但是, 占中国2/3的农民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和法律观念却和中国的经济建设的成就很不协调, 落后的法制观念、法律文化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呼吁现代的法律文化, 强调权利意识。
(二) 正当程序有利于农民利益和权利的保护和实现, 有利于实现公平和正义
农民的弱势群体地位的改变不仅仅是要改善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经济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需要获得一种保护自己的有力手段, 这种手段就是法律。我们毫无疑问需要结果公平, 需要实质正义, 但是, 这种实质正义的实现离不开程序正义的保障。所以要使农民的权利和利益获得最有效的保护, 就必须首先实现程序正义。
三、村民大会的正当议事程序
在英美法律中, “正当程序”是有关程序的最高原则。就正当程序的最低标准而言, 它要求: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将因为决定而受到影响时, 在决定前必须给予他知情和申辩的权利;对于决定者而言, 就是履行告知和听证的义务[1]。英美法律中“正当法律程序”实际上主要是司法程序或行政决议程序, 而本文所指村民通过村民大会行使权利, 对重大事项进行表决时所经过的时间和空间过程就是一种决议程序。保证决议结果的合理性或正义性 (获得绝大多数人的同意并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但又不损害少数人的利益) , 就必须使村民大会议事程序本身具有合理性或正当性, 即程序参加主体的多元性, 程序启动上的简易性、可操作性, 程序讨论的民主性、充分性。
(一) 程序参加主体的全面性、多元性
正当程序首先要设定程序的参加者, 并保证程序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包容性、全面性、多元化。只有所有相关主体均参与程序, 才能使他们的权利有获得保障的机会。如果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 何谈维护自己的利益。根据《村委会组织法》第17条规定, 村民大会议事主体为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 包括户的代表, 必要时受到邀请的驻本村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群众组织的代表。“召开村民会议, 应当有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过半数参加, 或者有本村2/3以上户的代表参加。”[2]以上对参加村民大会的主体性规定存在严重缺陷。尽管会议主体包括驻本村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群众性组织的代表, 但反观一下中国农村目前的现状就可知一二了。中国农村生产力比较落后, 农民本身的文化、权利意识比较落后, 别说18周岁以上的村民, 甚至连不满16周岁初中未毕业的许多年轻人也都为了生计出门打工。这样, 18周岁以上的“留守”村民只占18周岁以上村民的很小部分, 那么召开村民会议要求18周岁以上村民过半数参加基本不可能。同时, 召开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均属事关全村所有人或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重大事项, 怎么能让这么小比例的人去决定他们所不能代表的另外一些人的想法和利益呢?如果这样的决定被村民大会通过又被村委会严格执行, 那么该决议的正当性就荡然无存了。如果说民主具有“多数人暴政”的倾向, 那么它显然也会造成少数人专制!《村委会组织法》第17条规定“或者有本村2/3以上户的代表参加”, 如果参加村民大会来决定关系全村重大利益的事项只有2/3人口或稍多一点的户代表, 他们的代表性也值得推敲。法谚有言: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忠实的利益代表, 所以村民大会的理想状态是所有具有资格的主体都参与决策。然而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 整户外出务工的户也不少让他们派代表千里迢迢回来参加村民大会行使权利的成本过高, 也不太具有现实性。为解决这个难题, 可借鉴比较成熟的公司治理制度, 公司股东表决权行使制度及表决权代理制度。《公司法》第107条规定, 股东可以委托代理人出席股东会会议, 代理人应当向公司提交股东授权委托书, 并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表决权。“表决权代理”是指享有表决权的人授权另外的人进行投票, 其关系属于本人与代理人的关系[3]。村民根据其所享有的土地面积这一易于计量的单位行使表决权并且可通过书面委托他人代为行使。这就可以解决村民大会参与代表的缺位问题。但为避免表决权委托的负面效应———少数人行使过多的委托表决权以影响村民大会决议的正当性———我认为应将《村委会组织法》第17条“2/3以上户的代表参加”修改为“95%以上户的代表参加”, 并增加表决权行使制度及其代理制度的规定。这样, 既能从技术层面保证村民大会的全体参与性, 又能从制度层面上保证缺位村民表决权的行使, 从而保证了全体村民通过村民大会实现充分自治。
(二) 议事程序启动应具有易行性、可操作性
正当程序应保证主体的全面和充分参与, 还应保证参与主体易于启动程序且启动后易于操作, 否则程序主体的权利将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无论程序在形式上多么完美无缺, 如果它不能被普通的程序主体所发动, 那么它的价值和意义就只存在于理论上而不具有现实性。《村委会组织法》第18条规定, 村民会议由村委会召集。有1/10以上村民提议, 应当召集村民会议。从以上规定可知, 村民大会的召开即议事程序的启动主要由村委会负责。从法理上看, 这一充分体现现代社会民主理念和实践设置的基层社会组织———村民委员会, 行使着全体村民所授予的广泛权利, 代表全体村民的利益。所有涉及全村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均应由其主动提交村民大会审议讨论并决定, 然后村委会应恪尽职守地执行该决议, 并主动接受村民大会和全体村民的监督。而反观现实生活, 村委会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 我认为有两个方面: (1) 理性选择理论的一元行为假定早就告诉我们:人的利己性是根植于每个人内心深处不可磨灭的人性。“村官”也是人, 谋私乃本性。只有3~7人组成的村委会既是村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又是其决议执行机构。实际上全村的重大事项往往是由村委会独自作出决定, 并不经过村民大会的审议过程。这样就使村民大会的审议权、监督权虚置, 尽管权力集中的唯一借口是提高效率, 却无形中增加了违背村民自治的宗旨、权力滥用、以权谋私、侵犯全村村民利益的可能性风险。解决办法:为了化解人的利己本性给管理带来的损害, 避免村委会身兼两职、一权独大的现象, 可建立行之有效的权利分化及事前事中监督机制, 即强化村民大会的最高权力地位, 加强村民代表大会 (由各村民小组选出的代表组成) 对村委会决议执行情况的日常监督, 向村民大会提交议题及针对村委会成员的个性化监督权。这样横向分权的设置赋予了村民代表大会随时向村民大会提交重大议题的权利, 可有效防止村委会基于自身私人利益而不作为 (应当提交村民大会审议而不提交) , 使得村委会的权力运作受到有效的监督及制约, 确保了村 (下转52页) (上接44页) 民大会的最高地位, 确保了村民大会议事程序的易启动、易操作。 (2) 民主理念及正当程序均要求每个人的利益、观点都应该受到尊重, 侵害或忽视任一个体的合法合理权益都是有损正义的。因此, 就村级自治而言, 仅仅对村委会进行横向分权制约性设置是不够的, 全村村民及由村民组成的户的积极有效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窃以为, 应将第18条“1/10以上村民提议召开村民会议”的规定加以修改, 规定一个具体人数如30名村名联名即可提出召集村名大会的议题, 这样能使程序启动权普遍化且简单易行, 极易激发村民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维权的意识和行动, 极易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促进基层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
(三) 议事程序召开的民主性、议题讨论的充分性、结果的公开性
正当性程序是由程序主体对权利进行的讨论、辩驳和说服, 并且是直接参与、充分表达、平等对话, 达到集思广益, 促进理性选择的效果的过程。程序就是为了沟通意见并使意见达成一致, 从而实现优化选择, 使决定做得最公正合理[1]。村民行使权利, 作出决议比如采取村民大会的会议形式, 可现行《村委会组织法》却没有对会议形式和会议通知以及会议具体步骤作出明确的规定, 然而村民大会以及村委会属群众自治组织, 会议的形式、通知及其步骤都可以通过村民大会的章程予以确定。会议表决应根据事项的重要性将议题划分为特别事项和一般性事项。表决应采取“多数决规则” (表决某一事项, 必须满足法定出席数额的要求, 并经出席会议的多数表决通过) , 对于特定事项, 如当前土地改革中, 农民是散户经营还是规模化经营的问题, 是采取合伙形式还是将土地作为资本入股搞公司化等问题必须要求绝大多数3/4以上通过。对于一般性事项, 如村委会的财政开支预算等只需要1/2以上通过即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对村民大会的决议事项的表决要求是“半数的半数”原则:即不区分决议事项的重要性程度, 所有的决议事项只需“18周岁以上村民过半数参加……参加会议的村民过半数以上表决通过。”其结果可能导致表决赞成的人数只占所有有资格参加村民大会的村民的总数的1/4, 这将造成“少数派专制”的现象, 与村民自治的宗旨相左。因此本人认为表决应采取“多数决规则”。表决应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 表决结果应当场宣布并与固定地点及时向全村公开, 以利于监督。总之, 村民通过自己的自治权利组织———村民大会, 讨论并决议事关自身的所有重大事项, 由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自由表达自身的利益需求, 在不同的利益诉求相互博弈、相互妥协的过程中达成可被共同接纳的决定。
综上所述, 在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农村改革的背景下, 作为村民实现其自治权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村民大会应得以完善和加强, 而确立其基层自治组织的最高地位、完善其议事程序则是该议题的核心。因为唯有使所有的村民参与自治、充分表达, 才能有助于实现基层群众自我管理, 自我决定的村民自治。因此, 扩展并修正村民大会议事程序的参与主体、完善村民大会议事程序的启动、健全农村基层自治管理制度、强化合理性议事程序等对于维护村民自身权利和利益, 确保农村改革的成功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理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23.
[2]2008国家司法考试法律法规汇编[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223
学会“议事” 篇3
在对工具的应用上,欧美人要高明许多,他们面对自己和他人的错误,会剖析权衡,尽量不蹈前人和同侪的覆辙。他们的历史经验简单说来,是多多应用工具、方法、规制,而不是事事追溯到道德信仰,动辄要求改造人性。其基本出发点,不在于“去人欲”,而是强调使用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依靠程序来规范路径。工具使用若得法,人们的行为大可改善和重塑。在此意义上,规则的正当要比一时一事的合理更能长期奏效。
综观历史,欧洲(及后起的北美)国家之所以能在文明发展中脱颖而出,组织效率是最关键的要素。工业化的技术突破之所以能在西方扎根和兴盛,也是依存于他们的组织效率。
议事规则正是人类组织能够奏效的基石之一。从基础做起,从工具方法乃至行为习惯,一步一个脚印地夯实和提升,发展方能长久。
开会议事是现代人协同、沟通的最主要形式,其中的规范也是决定人际合作成果和集体决策效率的基础。如果会议徒具形式、低效、闲扯,人们就会变得因循守旧、无奈、沮丧,甚至失去彼此的信赖。无效会议虽然是许多组织根深蒂固的积习,却是应该而且能够改变的。建立先进的议事规则就能够提高会议的效率,增强规范运作,促进组织治理,强化诚信环境。
何谓罗伯特议事规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准则脱胎于英国的法制演进,经过数百年的锤炼,已经广泛地为各国采纳并应用于各类型的组织,并被证实是有效的。
事实上,我国许多新版组织法规和章程也都遵循了罗伯特议事规则的精神、原则甚至具体的做法,只是没指明其出典而已,如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议事规则已经浸透了现代社团包括公司的运作规则,成了事实上的标准,变成了几乎所有咨询机构和律师行的标准格式母本,久而久之,它已被视为现代组织的“第二天性”了。
罗伯特议事规则既是建立和修改规则的“元规则”,又周延地涵盖了各种操作细节,严密自治,令破坏和贬损规范的行为无法得逞。它有三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约定。规则明示在前,对事不对人;二是突出工具性。凡事不往道德上扯,能用工具解决的,绝不无端拔高和指控;三是中立性,独立于意识形态等价值判断之外。旨在凝聚组织认同,提高运作效率,平衡多元利益,通过文明议事来说服、辩论、妥协,从而达成组织的行动。
为什么现在要推行议事规则
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在开会和议事,为什么现在需要引进“外来的”规范?实际上,议事规则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经验总结。它的显著成效要在文明和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显现。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和市场化,使议事规则的广泛应用变得刻不容缓。
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我们吃过很多“人治”的亏。不过,大多数对“人治”的批评指向民众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很少针对“我”同他人的交易关系。随着分工精细化和市场交易的扩展,这类关系(如商品买卖、就业聘任、投资合伙及社团参与等各种活动)越来越成为生活的主要内容。怎样约定并信守规则,对民间合作的规模、质量、成本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华人社会的合作关系历来非常稳定,因为传统社会的流动性很低,交易与合作的对象过去被束缚在同一狭窄地域(如村落)。在祖祖辈辈凝结成的长期稳定的信任基础上,合作不出血缘、姻亲、宗亲、同乡的范围。社会记忆在狭小的圈内恒定长久,人们行事不敢轻易违背传统所期许的规范,一旦出格,代价极大。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没有明示的成文规则,人们也都能服膺传承的规矩,不敢稍有逾越。
民国以来的都市化和产业分工,迫使人们逐渐走出了这类“关系圈”。外出谋生、求职或求学,渐增的流动性松弛了固有的信任关系,市场交易关系代之而起,人们的行为模式也随之变化。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施计划经济,人们被安置在工作“单位”里,终身雇用,阻遏了流动性的进一步扩大。在“单位”(和“户籍”)的束缚下,人们终其一生都面对同样的领导、同事、岗位、技能以及彼此的期望,他们的行为和预期在同一个“模子”里凝结而成,生老病死都依附于单位,因此“单位”的惯例或各种“潜规则”在当时是能够奏效的,而无需明定的规则。然而,那时稳定而刚性的关系,无论是以村落还是以单位为依托,在改革开放后都迅速遭到了瓦解。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出现了更多的合作形式。这些合作大多是“短期”的,以交易为基础而不是基于“恒定”甚至人身依附的关系上。频频改换工作,“逐水草而居”,已成了市场化里国民生活的常态。代之而兴起的各类新组织和兴趣团体,要求素昧平生的陌生人迅速形成新的合作和信任。在高度流动的市场里,一个活跃的人隶属于各种团体,参与合作的目的是各取所需,合作失败的后果也只是局部的,食言或失信的惩罚也有限。比如生活在都市,一个人和邻居处得不好,搬到别处照样住;借钱不还,换家银行照样借。以往“关系圈”的约束力也因而大为软化。
既然传统和习俗再也不足以应对不断涌现的新合作关系,为了既省事又快捷地在陌生人间达成合作,就需要有共同遵从的规范,形成彼此间的积极预期,来制约和规范这些新合作关系。在这个关键领域,议事规则作为一个可操作的工具,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用。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就与时俱进地操作议事规则,否则将难以有效地推进“公司或组织治理”。
虽然在理念层面,我们对“公司治理”似乎已有了不少共识,可惜不知怎样落实理念,所以实质性的进展并不显著。例如,我国大型企业开会大都按等级来发言,缺乏真实的讨论,有效决议无法形成也很难贯彻。会上没能解决的问题,通常在台底下按潜规则来解决,随意性很大且无从问责。低级的错误因此层出不穷地重复(见辅文:某国企党组会的集体决策剖析)。本质上,人皆有其偏私,但有了规范程序的制约,粗糙荒唐的错误就能少犯。议事规则就是这样一套规范程序,能保障少犯低级错误,不常犯重复的错误;能增进议事的效率和公正,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强调“信”而非偏执于“诚”
在有限度合作中(大多数的市场交易都属此类),人们应强调“信”,而不必偏执于“诚”。“诚”是心和口的一致,“信”则是言和行的一致。一个人心底的想法、动机很难判断,律令也很难对其监控,即使有“诚”,也未必达“信”。例如,一个贷款人由于谋算不彰或时运不济,导致经营失败,还贷发生了问题。此时即便他很有诚意要还贷,信守合约却有困难。对于这种常见现象,银行事先就有预防损失的措施,要求贷款抵押品或第三方担保。因此,在市场合作中,“信”的履行要靠程序规范、风险管控和担保措施,而“有信者”的“诚”是否真实,并不是合作者汲汲追究的关键。
但在我们的传统里,对合作常有泛道德的诉求。如果认为对方人品不好,私德不佳或不够真诚,常会质疑合作的余地和前景,因此不利于现代合作。现代的商业交易多半为有限的合作,品行、脾性、价值观、所属文化、种族、宗教、信仰都是次要的因素,它们和交友或挑女婿是两码事。讨论一项合作事务时,一上来就质疑对方的动机和道德素养而不能用工具性方法来处理,甚或从泛道德的苛求出发,并不能有效地划分人和事,无论是对市场效率还是对现代规范而言,都是很陈旧过时的无效做法(见辅文:关于赈灾活动的一次议事)。
党委会议议事制度 篇4
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推进“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贯彻实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执行上级党委决议、指示,充分发挥院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研究制定XX党委各项工作规划、计划及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定期督导检查落实情况并进行总结,在院党委领导下,主持支部的日常工作和各项党务党建活动,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贯彻执行上级党委的决议和指示结合XXX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议事的原则和形式
议事原则:
XX会议实行集体领导制度。议事遵循平等、民主、少数服从多数,坚持民主集中制,执行集体决议和分工负责的原则。
议事形式:
1、XX党委会议
(1)X党委会议实行例会制度,原则上每两周召开一次,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时召开。凡需提交院党委会议讨论审议或决定的问题,应由职能科室或分管领导事先做好准备(包括不同方案论证、部门之间工作协调和有关文字材料等),做到有情况分析,有处理意见。
(2)院党委会议由医院党委书记召集和主持,院党委委员参加。
(3)院党委会议必须有半数以上成员出席方能举行。院党委委员因故不能出席会议时,应事先向党委书记或党办主任请假。
(4)根据会议内容和工作需要,由党委书记确定列席人员。
2、院党委扩大会议
院党委扩大会议由党委书记召集并主持,须有半数以上党委委员出席,并吸收有关科室主要负责人参加。
3、医院党政联席会议
由医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根据会议内容,可以由党委书记或院长召集并主持。主要任务是汇报工作,沟通情况,研究处理近期重点工作和涉及党政共同的目标任务及问题。
(二)议事范围
院党委会议的议事范围是XX管理、改革发展、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事项,包括:
1、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XX重大决策的执行与落实。
2、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3、XX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革发展规划和重大措施,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等事项。
4、研究决定XX党风廉政、纪检监察、干部监督、组织、宣传、统战、老干部、知识分子等工作。
5、XX中层干部的任免和奖惩。
6、院党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组织建设、发展党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准备工作。
7、讨论和决定工会、共青团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8、需要提交讨论决策的其他重大问题。
(三)决议的实施与监督保障
决议实施:
1、院党委会议在有相关成员缺席情况下讨论决定的问题,由院党委书记或党办负责人通知缺席的党委成员,使其了解并贯彻执行会议决定或决议。
2、会议做出的决定和决议,经院党委书记同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需要行文的,由各职能部门按照党委会议讨论商定的原则草拟文件,由主管领导审阅签发。
3、遇有特殊情况,需紧急处理的重要问题,由党委书记负责决策,事后向院党委会报告。
监督保障:
1、每次院党委会议均作记录,会务工作由党办主任负责。
2、要严格遵守党的保密纪律,与会人员对需要保密的事项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会议记录由党办妥善保管。
3、院党委会议决定的事项,明确由有关部门办理的,分管的党委班子成员要及时督促检查。党办负责督促催办,并将落实情况及时向党委书记反馈,必要时写出专题情况报告。
4、党委委员对党委会议所作的决定与决议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或向上一级党组织反映,但在本级或者上级党组织未做出改变之前,必须无条件执行。如遇到特殊情况确实不能按原决定或决议执行时,应及时提交院党委会议复议,也可以由党委书记征得多数党委委员同意后做出适当调整,但应提交下次院党委会议通过。
三重一大议事制度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公司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保证国有企业科学发展,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三重一大”指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各直属子公司。属公司“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经过公司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严格按规定程序。
第二章 “三重一大”的主要内容
第四条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重要决定的重大措施以及涉及公司发展和稳定、关系到企业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均属重大决策的范围。主要内容包括: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重要决定、指示的主要措施,需向上级请示、报告的重要事项;
(二)公司发展和稳定的的重大问题决策: 1.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工作、重大方案的确定和调整;
2.公司经营方针、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的确定,财务预、决算的制定和调整,以及重大经营策略的制定和变更;
3.企业重大改革、资产重组、改制、兼并、破产等重要决策;
4.企业对外投资方案,股权收购、转让等资本运作决策;
5.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及废除; 6.重要经济合同审批;
7.企业利润分配方案,经营者持股方案;
8.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对机构、人员较大规模的调整事项;
9.重大人身伤亡事故、责任事故、突发事件的处理;
(三)涉及企业领导人员及职工的工资、奖励、住房、公务用车、分流安置、劳动保护和劳动保险等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四)企业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五)全局性的、对公司有着重要影响的其他需要集体研究、决定的重要事项。
第五条 重要干部任免是指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的推荐、调整和任免,主要内容包括:
(一)集团公司中层管理干部、子公司班子成员、主要负责人的任免、调动、考核、奖惩;
(二)管理干部后备人选的确定;
(三)向控股和参股企业委派股东代表,推荐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和经理、财务负责人,以及其他重要人事任免事项。
(四)其他重要的人事任免。
第六条 重大项目安排是指对企业资产规模、资本结构、盈利能力以及生产装备、技术状况等产生重要影响的项目的设立和安排。主要包括:
(一)投资计划,融资、担保项目,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业务;
(二)公司对外投资、转让,重要固定资产添置、出售及变更;
(三)重要设备和技术引进,采购大宗物资和购买服务,重大工程建设项目
(四)应当由集体研究、决定的其他重要项目安排。第七条 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是指超过由企业或者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所规定的企业领导人员有权调动、使用的资金限额的资金调动和使用。主要包括:
(一)预算内大额度资金调动和使用,超预算的资金调动和使用;
(二)所有对外借款、担保;
(三)大额资金的一次性申请、使用超过 万元(含 万元);
(四)对外大额捐赠、赞助,以及其他需要研究、决定的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
第三章 “三重一大”的议事原则
第八条 集体决策“三重一大”事项,应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原则。主要原则有:
(一)依法决策的原则。“三重一大”决策必须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纪律,坚持责任、权力和义务相统一,切实保证决策内容和决策程序合法合规。
(二)依权限决策的原则。“三重一大”决策必须按照职责和权限进行。
(三)集体决策的原则。“三重一大”决策必须实行集体讨论,避免个人决策。
(四)民主决策的原则。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 事项,要充分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实行民主决策。
(五)科学决策的原则。“三重一大”决策要加强前期调研论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决策失误。
第九条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公司集体决策“三重一大”事项的形式主要有:董事会、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等。
第四章 “三重一大”的决策程序 第十条 议事决策程序:
(一)会前准备。三重一大”事项提交会议集体决策前,应由分管领导或职能部门对需要讨论的事项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提供有关数据和政策依据。
涉及到重大项目投资、重大改革举措、整体规划等方面的事项要事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必要时可聘请专门机构或专家进行评估、论证。重大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应当事先充分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
重要人事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级主管单位的纪检监察机构的意见。研究决定企业改制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制定重要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企业工会的意见,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二)会议通知。会议的时间、议题应提前通知领导班子成员和纪工委相关领导及其他参与决策的所有人员,会议的有关材料一般应同时送达,以便与会人员围绕会议议题,进行必要的准备。因故不能参加会议的,可以用书面形式表达意见。
(三)会议人数。领导班子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必须有半数以上成员参加,重要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参加,方能召开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公司有关部门、子公司负责人和有关业务工作人员可列席会议。
(四)议题讨论。研究讨论重要议题时,要由议题提出人员或相关人员认真全面介绍议题的有关情况。与会人员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研究多个事项时,应当逐项讨论。会议主持人要充分发扬民主,严格遵守会议程序和规定,认真听取每名班子成员的意见,对于少数人的意见,也应当认真考虑。
(五)会议表决。会议讨论决定重要事项时,应进行表决,表决可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或者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决定多个事项时,应当逐项表决。对意见分歧较大的事项,如无时限要求,应暂缓作出决定,待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后,下次再决策。
(六)决策实施。决策作出后,当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有关决策情况;公司负责人应当按照分工组织实施,明确实 施的部门和负责人。参与决策的个人对集体决策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或者向上级反映,但在没有作出新的决策前,不得擅自变更或者拒绝执行。如遇特殊情况需对决策内容作重大调整,应当重新按规定履行决策程序,并按新的决定执行。
(七)督促检查。对领导班子决策的“三重一大”事项,由 部门进行督办,并及时将落实情况汇报,确保决策落实。
第十一条 会议情况应以记录或纪要的形式留下文字资料,存档备查。记录和整理工作由专人负责。
第十二条 会议在讨论与参会成员本人及其亲属有关的议题时,本人应主动回避。对尚未正式公布的会议决策和需保密的会议内容,与会人员不得外泄。需要上级审批或备案的事项,要按规定及时履行相关手续。
第五章 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
第十三条 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是监督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党委负责“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纪委协助党委负责组织协调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十四条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造成严重政治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责任人,要根据事实、性质、情节承担责任,依法依纪进行责任追究。
(一)不执行或不正确执行本制度,应当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未经集体讨论,而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或由于紧急情况,未经集体讨论决定而个人决策,事后不及时通报的;
(二)未向领导集体提供真实情况而造成错误决定的;
(三)不遵守、不执行集体决定,或未能按照集体决定和分工履行自己的职责,或擅自改变集体决定,给工作造成损失的;
(四)执行决策后发现可能造成损失,不及时报告和采取措施纠正的;
(五)其他因违反“三重一大”制度而造成失误的。第十五条 责任追究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规定,按照领导人员管理权限和领导人员任免、聘用制度规定的程序办理。追究的方式有责令检查及纠正、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免职、责令辞职、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等。
第六章 附 则
议事决策制度 篇6
推进中共XX党组(以下简称党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结合单位实际,制订本制度。
一、议事决策原则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上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紧密结合我州交通工作实际,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州委决策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干部职工和群众意见,确保决策的准确性。
(四)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党组成员在党性原则基础上维护团结,互相信任、互相谅解、互相支持、互相监督。
(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州十项规定,匡正选人用人导向,持续用力正风肃纪。
(六)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严格依法办事,切实尊重客观规律,重大决策广泛征求意见。注重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提高决策质量、效率和水平。
二、议事决策事项
(七)组织传达学xxx省委州委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和州委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实际提出贯彻落实方案、措施。
(八)审定党组向上级党委的重要请示、报告事项和局机关、下级单位重大请示事项的回复事宜;审议以党组名义制发的重要文件、部署的重要工作、重要工作报告等。
(九)研究全州交通运输系统有关改革、发展、稳定方面的重大问题;审定全局性的重大工作部署、发展规划、工作目标和工作要点等。
(十)研究决定局机关、直属单位内部机构设置、职责、人员编制、人员配置等重要事项。
(十一)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研究决定领导班子成员的分工及调整、干部的推荐、任免、调配、奖惩和纪律处分等有关事项。
(十二)审议重大项目安排、5万元以上大额资金的使用及涉及职工福利的重大事项。
(十三)研究局机关党建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方面的重要事项。
(十四)研究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方面的重要事项。
(十五)对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及时研究对策,作出处理决定,并向州委和省局报告。
(十六)研究其它应由党组决定的事项。
三、议题确定和材料准备
(十七)党组会议议题由党组书记、党组成员提出,人事科汇总后报党组书记审定。会议议题确定后一般不再变动,不临时动议。遇有特殊情况,经党组书记同意可列入临时议题。
办科室、单位、汇报人作好准备。党组成员对党组会召开的时间和议题如有意见或建议,应在会前提出。
(十九)议题承办科室、单位对报请党组会审议的事项,应充分准备,其中涉及多个科室、单位的,应事先协商一致,形成较为成熟的意见后,报分管领导审定。
重大议题提交前,必须按照依法决策机制,进行广泛征求意见、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法定程序,方可提交党组会讨论。(二十)科室、单位提交的议题材料应提前经分管领导审核后报送人事科,确保在会前2个工作日分送与会领导阅悉。
(二十一)遇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召开党组会的,由党组书记临机处置,或经请示党组书记同意,由党组成员临时处置,处理情况应向下一次党组会议报告。
四、议事决策程序和要求
(二十二)党组会由党组书记召集并主持,党组书记不能出席时,可委托其他党组成员召集并主持。党组会原则上每月召开1次,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时召开。
(二十三)党组会应当有半数以上党组成员到会方可召开。讨论和决定干部任免事项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党组成员到会,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行。党组成员因故不能参加会议,应在会前向会议主持人请假,其意见可用书面形式在会上转达。党组会议决定要向未能出席会议的党组成员通报。党组会议议题涉及本人或者其亲属以及存在其他需要回避情形的,有关党组成员应当回避。
(二十四)人事科、派驻纪检组主要负责人列席党组会。列席有关专题的人员由会议主持人确定。相关列席人员对其有关的议题进行汇报和答询,该议题讨论研究完毕即退席。
(二十五)党组会讨论决定事项,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由议题提出人作简要说明,汇报人汇报文件、材料的要点及需要讨论决定的事项、对所提问题解决办法的建议;党组成员就议题发表意见;党组书记归纳讨论情况,提出初步意见;到会党组成员进行表决,党组书记宣布表决结果。
根据会议讨论内容,表决采取口头、举手、记名投票或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决定多个事项时应逐项表决,赞成数超过应到会党组成员半数为通过,每位成员的表决意见记录备查。未到会党组成员的书面意见、通话意见不计入票数。
对存在重大分歧或事实不清、理由不充分的议题应暂缓作出决定,待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后,再经党组会议讨论决定。
(二十六)党组成员和列席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对党组会讨论的具体情况和决定事项未经批准公开前,不得对外泄露。
(二十七)不得以传阅、会签或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代替党组集体议事和会议表决。
议事 篇7
在高校学生工作中, 一个辅导员一般负责一个年级的工作。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是1∶200的比例进行配置, 也就是说1个辅导员和200名左右的学生构成一个学生工作集体。在这个集体里, 可以分成3个层级:第一层是辅导员, 他是年级事务的主要决策者和管理者;第二层是学生干部, 他们一方面是班级事务的主要决策者和组织者, 另一方面又是辅导员管理年级事务的主要执行者和参谋人;第三层是普通学生, 他们是年级事务的参与者也是发出评论声音最多的一个群体。这3个层级中的人物与《神探狄仁杰》之人物对应关系为:辅导员对应狄大人;学生干部对应元芳和曾泰等助手;普通学生对应黎民百姓。狄大人作为钦差大臣, 他亲赴各地体察民情, 查办案件, 日理万机, 自然少不了要元芳、曾泰等这样一批得力的助手来协助。同样的道理, 辅导员作为一个年级的指导老师, 他的工作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因此, 他也特别需要班干部来出谋划策, 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让学生满意。因此, 我们就可以在这个对应关系下, 来分析辅导员的议事和用人。
第一, “元芳, 你怎么看”———狄大人告诉我们要谦逊和民主
每逢重案要案, 狄大人对案情的分析和判断并非只是完全通过个人的思考而确定。他总是十分谦逊地问“元芳, 你怎么看”。这体现出狄大人分析问题的两个良好习惯。一是及时听取下属意见, 二是不独断专行。对应到辅导员的工作中, 我们也必须学习狄大人的作风, 做到两个方面:一是凡是重大决策多听学生干部的意见, 因为他们比较了解班级的工作和情况, 以便科学决策;二是要俯下身子做事, 不要独断专行, 涉及学生利益的一切事务要充分发扬民主。举个例子可以更好地说明这个道理:推荐优秀学生免试读研究生这项工作。学校对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已经有大致的框架和方向, 辅导员在执行的时候就是要在大框架的前提下考虑本年级该怎么执行。这个时候, 辅导员就需要听听年级学生干部的意见, 听听大家对此事怎么看?听完了之后, 又要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综合考虑, 在框架范围内决定该怎么办。
第二, 凡事问元芳———狄大人, 您没有选对最合适的咨询对象
狄大人有两个得力助手, 一个是元芳, 一个是曾泰。元芳武举出身, 武艺高强, 忠心耿耿, 是狄大人的贴身护卫, 强处在武功。曾泰, 文官出身, 是狄大人的嫡系弟子, 科班出身, 强在专业知识。而令人费解的问题是狄大人却屡犯低级错误, 遇到重大问题, 总是选择听取武官出身的元芳的意见而非科班出身的曾泰。由于不对路数, 所以, 经常只能得到“大人, 此事必有蹊跷”的回答。这就告诉我们, 作为决策者, 在咨询问题时一定要选对对象。学生干部也分很多类型, 从工作实践中我发现, 有些学生干部执行力强, 但掌握情况, 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却相对较弱, 这些干部就相当于武将元芳, 比较适合做执行方面的工作, 而不适合做咨询。但是, 有一些干部却思维活跃, 凡事能说出个一二三, 这些学生干部就相当于曾泰, 比较适合做咨询。
第三, 首先想到问元芳———狄大人, 您用人不能凭感情
狄大人虽然大多时候问元芳, 但有时候也问曾泰等其他人。而他每次首先想到的总是元芳。为什么呢?因为狄大人用人有点感情用事。由于元芳是狄大人的贴身护卫, 跟随多年, 出生入死, 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所以在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元芳会怎么看。具体对应到我们学生工作中, 辅导员也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由于学生干部和辅导员走得近, 所以很多事情辅导员都喜欢找学生干部了解情况, 而忽略了普通学生的想法。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议事用人, 不能凭感情, 不能只问跟辅导员走得近的学生干部的意见, 而应该从多方面了解情况, 特别要注重直接从普通同学那里了解情况, 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公正、全面地了解情况。
单从“元芳, 你怎么看”来分析, 狄大人广开言路, 善于听取意见的做法是科学的, 但他也犯了几个明显的错误。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作为辅导员, 应该科学议事和用人。这就要求我们培养一批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总结分析问题、善于提出建议的“元芳”。而不是凡事只问“元芳”, 从而避免每问必“此事必有蹊跷”的情况。具体而言, 就是对学生干部的任用要做到用人唯贤, 而不凭感情用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要因材施教, 既要培养其“元芳”式的执行力, 又要培养其“曾泰”式的参谋力。
叽呱议事厅 篇8
来自:江西九江
老叔,我期末成绩不理想,我妈妈就拿我和好朋友佳佳比,整天夸她,说她哪里都好,成绩好,跳舞也好,还总说我比不上她,弄得我现在都有点讨厌佳佳了。
匹诺曹:人无完人啦,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比如说我,英俊潇洒……
阿木老叔:别自恋啦,没看到楚怡同学心情正不好吗?其实妈妈只是想让你有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她可能是心急了一点,就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或许你试着向妈妈说出自己的体会,相信妈妈会理解的。
古噜噜:对呀对呀,你妈妈一定会发现在你身上也有很多优点的。还有,不要因为这种事情影响友谊哦,你可以多和佳佳一起学习,相信她会帮助你进步的!
ID:盛静宇
来自:江西九江
《好奇包包漫游记》可否减少一点,多做一点像“故事趣画”那样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内容?
古噜噜:《好奇包包漫游记》不让人印象深刻吗?我每次看到都好想去旅游,欣赏名胜古迹啊……
神行太保:我看你是想去吃上面说到的好吃的吧?你都胖成这样了……
阿木老叔:(把正在打架的两人拉开)我们会根据读者的要求尽量调整的,多做一些好文章,请同学们拭目以待吧!还有,妙妙巫们要多给我们寄稿子呀,有了你们的支持,《奇妙成语》才会越来越好哦!(转头)不要打了,快去工作!
【发言大征集】
亲爱的妙妙巫,看到议事厅里大家和老叔叽叽呱呱,这么热闹,你是不是也心里痒痒的,迫不及待要参与进来了?那就快来发言吧!你可以说说你的开心,你的苦闷,你各种解不开的疑惑,还可以给我们提建议,出主意,夸夸我们……
在议事厅发言最快捷的方式——电子信箱qimiaochengyu@163.com,当然,你也可以写在“叽呱哇啦卡”上寄给我们,地址是541004 广西桂林市普陀路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阿木老叔收。
请示、报告、议事制度 篇9
请示、报告、议事制度
为了规范本公司办公秩序,制定本制度。
一、请示
(一)集团内部,各公司向总经理请示工作,涉及重要决策的,应以书面材料送交,经总经理批示后办理,原件交办公室存档。
(二)向各级政府或有关部门请示工作,以正式文件办理,由总经理签发。
二、建立重
大情况报告制度
本集团辖内各机构发生的重大事件,如被盗、被抢、爆炸;重大安全事故;员工被绑架、被拘留、逮捕;发生群殴、罢工;以及市以上政府要员光临视察等重要情况。当事人或知情者应立即向集团办公室报告,办公室根据情况提出处理意见或报总经理批示。重大紧急情况可直接向总经理或董事长报告。
三、议事规则
(一)议事程序
1.各岗位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遇有涉及普遍性的问题或有明确规定或在分工范围内的问题,由分管人员及时答复;不能答复的重要、疑难问题,要在部门经理主持下经部门内研究后予以答复和解释,重大问题报分管副总经理或提交有关会议研究决定。
2.处理业务涉及其他部室门的,由主办部门负责人主动与其他部门沟通协商,统一意见后,由主办部门处理。
3.超出部门职责范围或与其他部门沟通协商不能统一意见,需提请分管总经理定夺的问题,要在本部门认真研究并提出处理意见的基础上进行。
4.副经理在分管部门提请研究决定事项涉及其他副经理分管部门时,亦应主动与其他副总经理沟通协商,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统一意见后,由主办部门处理。
5.经过上述程序不能形成统一意见的事项报请总经理决定。
6.涉及机构人事及全公司业务经营重大问题时,需提交总经理办公会、经理办公会研究。
(二)议事纪律
1.做到雷厉风行,力求急事先办、特事特办,提高办事效率。对总经理明确答复和会议决定的事项要抓紧办理,不得拖延。
2.树立政策观念,坚持科学决策,不得擅自、盲目决断。杜绝拖拉、推诿,上交矛盾的不良作风。
3.各部门负责人要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事项承担责任。应逐级请示、汇报和研究工作,不得逆程序。部门负责人要对本部门答复、批复的事项负总责。
4.各部门负责人向总经理及会议汇报工作要简明扼要、观点明确。
5.对回避矛盾、不负责任、贻误时机造成影响和出现后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周例会议事程序 篇10
为提高周例会会议效率,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特制定周例会议事程序。
一、召开周例会的目的:
1、及时发现企业在生产、安全、环保、质量运行情况中出现的问题。
2、研究解决方案,并布置实施。
3、检查上周工作计划落实情况,布置下周工作计划。
二、参加周例会人员:
生产部门:各工段长以上管理人员。质量:QA、QC、负责人 安环:安全环保负责人、行政:人力、总务、采购、财务负责人 经理班子所有成员。
三、会议时间:每周一下午4点整至5点30分。
四、主持人:常务副总
五、议事程序:
1、各工段,部门汇报内容:
1)上周基本情况。
首先对上周工作按 好,正常,不正常 报告
再报告上周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2)上周计划落实完成情况,未完成原因。3)下周工作计划,2、会议中各部门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在会议中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需开专题会讨论的在会议中不作过多讨论。
3、其他部门主要汇报直接保障生产、安环、质量的工作情况。六,会议要求:
1.各部门汇报前必须填写周工作计划表。
2.会议后上周计划表上交办公室以作为各工段,部门负责人考核用。
3.不得无故缺席,确实不能参加,须报各分管副总请假,但工作计划需提前做好,交其他人报告。
我国城市社区议事协商机制研究 篇11
在城镇化背景下,研究如何建立健全基层民主协商制度、议事机制,对于发展基层民主、改进社会治理、推进城镇化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区议事协商机制,是指社区不同主体基于理性的协商取得共识,以消除彼此分歧、维护各自权益的特定机制。本文重点针对城市社区的基层选举制度、民主协商机制、议事协调机制以及相关保障机制进行全面研究,对相关机制的发展历程、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等方面,从涉及主体、构成要素、基本流程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并最终为完善基层民主议事协商机制提出一系列的政策思路和建议。
一、我国城市社区议事协商机制现状分析
(一)决策主体和形成机制
城市社区议事协商机制的决策主体包括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专业社工组织、社区群众活动组织、志愿者等等。从形成机制来讲,居委会等传统社区组织是基层政府委派的,而社区中的群众活动组织、群众代表等是群众选举的、自发形成的。
我国城市社区居委会的普及率几乎为100%,居委会在社区各项事务上的主导地位是难以替代的,在议事协商机制建立上也是主体。河南省焦作市在规范社区居委会组建工作、实现对社区居民的全员管理和无缝隙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契机,积极倡导社区居委会成员由非街道在职人员担任模式,建设协商议事型社区居委会,真正实现社区事务的议行分设。目前,非街道在职人员在社区居委会成员中所占比例达到了50%以上。同时,不断畅通民意诉求渠道,积极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不断提高居民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从而吸引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和社会管理。“社区议事园”、“民情恳谈会”、“社区民情苑”等平台的设立,也进一步畅通了居民表达利益诉求、参与社区事务的绿色通道。这种方式将推动主导型居委会和各种居民议事平台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协商沟通的作用。
除了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驻区单位等都是议事协商的参与主体。南京市建邺区通过吸纳相关单位负责人进入社区“两委”班子、加入社区居委会各专业委员会、组建不同社团组织和民间协会等方式,引导驻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开展社区活动,充分发挥全体社区成员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形成广泛参与、共同管理的良好局面。围绕群众关注的物业管理问题,以社区联席会等形式,将业主、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委会四方面的力量有机整合起来,把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纳入居委会的管理服务体系,共同管理社区事务,有效解决社区管理中的重难点问题。有些社区为有效加强小区业主对业主委员会的监督,尝试建立小区业主监督议事委员会,构筑民主管理新模式,推进居民自治。比如,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推行的业主监督议事委员会是创新社区居民自治、民主监督的小区主体性组织。
(二)协商议事机制的应用范围
目前协商议事机制主要应用于关乎居民利益的公告事项决策上,比如小区物业出租、物业管理费用或方式等。
南京市建邺区所界定的社区民主决策范畴非常明确。创新基层民主决策机制,明确重大事项由社区党委会研究、社区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决策的工作流程;对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小区出新、垃圾中转站建设、社区公益金使用等事项,明确由相关利益居民按照程序集体讨论,从方案制定、意见收集到运作实施,都采取“民主听证会”、“居民议事会”等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方式,确定的意见由全体相关利益居民共同遵守和执行,真正做到群众的事群众议、群众定、群众评。
协商议事机制总是与社区民主自治联系在一起,我国各地创新发展了多种社区自治的模式。以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街道三源里社区为例,三源里社区党委、居委会在社区层面成立了公益自治服务组织“三源邻里服务社”。具体将所辖区域划分为六个自治单元,并在每一个自治单元下设一个邻里服务分社,为本院居民事务提供日常管理与服务。服务社制定了《三源邻里服务社自治章程》并约请全体社区居民遵守。服务社下设矛盾调解、绿色环保、居家维修、文明养犬、停车管理、出租房屋、治安巡逻、邻里互助、便民服务、文化宣传10个服务小组,这些小组也体现了居民自治的范围和内容。
(三)开展协商议事的地点
协商议事多数在社区工作场所召开小型的议事会议,居民大会或者居民代表会议一般较难召开起来。遇到关乎众人利益的事项,会选取较大的空间进行。另外,一个居民集体议事讨论的集中地是社区网站,在社区网站上,协商的具体主题涉及居民生活配套设施、物业管理水平、社区绿化、健身娱乐、小区停车、邻里纠纷、法律困扰、文明养犬等诸多方面。
(四)社区议事协商机制的内容
在机制建设方面,没有统一的政策界定和要求,各地都在尝试符合自身需求的议事机制。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的做法值得推广,包括建立几项制度:一是建立民情民意通报会机制。建立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社区议事委员会、社区楼宇居民自治会、物业公司共同参与的“民情民意通报会”机制,通过这一载体来切实加强各方的沟通,使部分难点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地协调解决。同时,“民情民意通报会”吸收一些业主代表参加并与业委会、物业公司作面对面的交流,协调彼此的矛盾。二是建立重大事务协商机制。社区组织召开居民代表、物业公司共同参加的沟通会,使居民、物业公司能够面对面的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的意见、建议。在一些矛盾纠纷问题的处理上,社区积极利用协商机制,使业委会、楼宇自治会、物业公司能够在各项工作中各施其能,在确保解决问题的同时保障各方利益。
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街道三源里社区是通过居民自主成立的三源邻里服务社来协调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涉及与社区居民利益息息相关的事项决策,则通过居民代表大会表决,成为居民协商议事机制小事分散决策、大事集中决策的范例。以三源里社区共同决议实行停车封闭管理一事为例,充分发挥了邻里服务社和居民代表大会的协调职能。
(五)协商议事机制的完成
对于社区居民关心的社区事务,经过协商议事一般都会形成某种决议并付诸实施,这也是解决社区事务的重要途径。但是协商议事过程是否会形成规范化的制度,从目前的居委会组织法以及社区建设的政策文件中,尚未体现出协商机制与社区制度建设的结合。同时,对于居民事务而言,一事一议也具有普遍性,大到物业管理基金的使用范围,小到社区中一个垃圾桶的摆放地点,议事的内容范围大但聚焦不明显,也客观上制约了协商机制明确为社区建设制度。
二、我国城市社区议事协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1、议事协商机制发展不均衡,仅部分社区具备
从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整体发展来看,虽然多地探索了不同模式的社区建设,也不乏社区自治的尝试和努力,但社区建设的整体发展尚未迈入软性环境建设的阶段,更多地方刚刚完成社区设施建设、服务建设、制度建设等环节。议事协商机制建设作为软性制度的一种,需要社区居民自觉、自发、自愿地推动开展,所以未来发展任重道远。目前来看,议事协商机制既缺乏政策上的规定,在实践中也不充分。从政策文件上,关于推动和规范城市社区发展的文件只是原则性地指出推动居民自治,对议事协商机制的规定非常粗略,使得社区建设过程中并未将议事协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上日程,在实际的社区建设中容易忽略其必要性。
2、社区主体作用不平衡,参与主体不足或参与不足
社区治理主体传统上就是居委会,现代社区治理的思路尚未普及。议事协商机制的参与主体却往往不能包含各种治理主体,比如物业、业委会、社区社会组织等不包含在内。也有为了某件事而成立议事会或议事小组的情况,往往利益相关方缺乏参与意识或动力,导致参与不足。
在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等社区组织之间的关系上,也存在一定问题。随着住房商品化、市场化和物业管理的普遍化,小区业主委员会等正在成为社区中的重要组织,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好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等组织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一是要厘清社区居委会和业主大会各自的职能范围。社区管理中属于物业管理的内容,比如治安、保洁、卫生、绿化、车辆停放等,可由业主委员会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居委会依据法定地位,主要负责社区居民事务的管理与协调,并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要主动接受居委会的指导和监督,居委会要探索如何切实承担起有效指导业主委员会的责任。二是要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互动交流、协同配合,及时调处物业服务等方面的纠纷,维护居民及各方合法权益。
3、议事协商机制的应用范围受限,尚未推广到民主政治领域
社区事务中和社区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社区生活层面的事务,目前议事协商机制发挥作用最大的也是在社区生活领域。实际上,议事协商机制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机制,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也应当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社区代表选举等方面。但是,目前社区居委会仍然是党委政府直接领导的对象,承担着重要的基层社会管理职责,各地虽模式略有不同,但居委会主要负责人仍然由街道党工委等部门任命,而社区自治的范围尚没有将社区居委会自主选举纳入进来。
4、议事协商的落脚点不确定,与社区制度建设难以挂钩
社区中需要议事协商的事务非常多,但目前一事一议的现象较为普遍,没有统一的议事协商机制或程序。从社区建设的制度建设角度看,目前议事协商机制尚未成为主要内容;反过来,议事协商的结果也难以与社区制度建设挂上钩。目前的社区制度建设中基本不包含议事协商机制。由于很难将议事流程机制等明确下来,所议制度建设更谈不上。
(二)原因分析
1、民间社会发育基础较为薄弱
社区社会组织等主体发育不足,民间自治能力和意识发育不足。我国政府强社会弱的局面一直存在,民间社会缺乏必要的组织形势支撑。社区自治组织被委派了过多的政府行政只能,民间社团也不同程度地具有政府行政化趋势,与政府部分联系密切的资源获取渠道多,反之资源少、生存压力大。所以,民间社会的发育空间小、不成熟,理性参与的公民意识难以形成,导致了社区内议事协商机制难以常态化、规范化。
2、社区规模划分不合理
我国在行政区划划分上就存在划分过大、规模不合理的问题。虽然社区不属于五级行政体系,但社区规模划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有的大社区上万人,有的涉及市场上千个商铺,有的有数个单位,不同规模和不同情况的社区如何推进民主参与呢?由于行政区划不合理导致社区事务难以开展,社区自治、议事协商难以实现。
3、机制建设在社区建设思路和任务中不受重视
稳定压倒一切的管理思路仍占主流,社区服务也以促进管理为目的;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硬件设施建设比较容易有抓手,而以社区议事协商机制为代表的社区“软实力”建设没有提上日程。协商讨论会、联议会等交流沟通的平台目前似乎还只是一个架子,没有相关的制度保证,最终难以摆脱“只是一个对外宣传的政治符号”,而不是各个行为主体自由表达意见,推动决策的场所。
三、建立完善社区议事协商机制的相关建议
(一)使议事协商成为居民事务处理的必要机制
稳定的公共生活和健康的民主政治是以公民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公共参与不仅涉及到民主和公共生活运作的程序,还关联于公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协商民主为每个行为主体提供了超越不同社会背景和从属关系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每个行为主体在公共参与中,都有自由发表各种看法的权利。在协商民主的过程中,协商应该是一种基本的制度安排,而不是一种单纯的形式或工具。这种协商能在民主理念的指导下赋予民主过程以规范性,让平等的参与者自由、公开的讨论,批判性的审议,或者改变自己的偏好,或者说服他人,进而做出合理的抉择。要想使协商民主真正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一种有效模式,就必须使协商民主成为一种理念,成为一种民主模式,从而成为政府与公民合作时不能忽视的一种机制。
为了使协商民主成为社区事务处理的必要机制,就要加快推进社区自治,让社区居民自主决定公共事务,并从居民生活层面逐渐发展到民主政治领域,真正实现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社区自主运行。
(二)多元吸纳各个社区主体参与社区事务
在协商民主的模式下,各行动主体都会积极参与到社区事务治理中来,而不只是政府单方面的唱独角戏,可以培育出社会发展所需的公民精神,比如,政治共同体成员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集体责任感、多元化的沟通。公民精神的培育和成长,反过来又会促进协商民主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在协商民主模式下的多元沟通机制,能培育出具有公共意识的政治人阶层,从而增强城市基层治理的社会力量,增强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信心。
将社区中多个利益主体共同纳入议事协商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对于解决不同层面的社区事务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协商民主模式不回避利益,相反非常重视在理性沟通过程中维护利益。当社区行动主体感觉到社区与利益息息相关,而且通过参与、沟通能有效维护自己的利益时,自然就会积极、理性的参与社区的各项事务。
(三)注重培育社区“政治能人”
在协商民主的实践中,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不仅能使政府的决策可以在公民的支持、配合下予以推行实施,而且还可以在决策前形成事前的防范机制,而不是亡羊补牢的事后补救方式。有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善治也就有了相应的基础。基层社区治理的有效性并不简单的是要提供社区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更重要的是能让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事务,形成集体行动能力,从而在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也能达到提升社区治理合法性的目的。
社区“政治能人”在提升社区治理合法性中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这个过程也能促进社区培养更多的“政治能人”,起到正确引导、有效带动社区居民的作用。
(四)将网络议事与面对面恳谈相结合
网络民主议事的目的在于方便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扩大议事协商的包容性,但这样做很难保证网民就每一个协商议题都能给出以公共利益为基础的答案,他们可能以个人偏好和个人利益为出发点而发表个人的看法和意见。因此,这就需要在网络议事的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和社区委员会的控制功能,妥善处理好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找到公与私的最佳平衡点。对于网络论坛上达成高度一致的协商结果,居委会和社区党组织也要对其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深入考察。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公共事务的决策,就要在网络议事的同时援引传统的民主协商议事制度,充分发挥网络集思广益的包容性优势,又能结合传统议事制度的慎议性长处,实现科学民主的重大决策。
充分利用各个居民交流平台,推广有秩序的“网上议事厅”机制,形成居民之间及与政府和驻区单位之间的网络平台,实现反映问题、问题讨论、意愿表达、诉求沟通、利益调解等作用,并将网络议事机制作为社区重要决策出台或实施前的必要环节,由此主动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扩大居民参与范围。同时,将网络议事与面对面恳谈结合起来。避免网络议事的不负责任,通过组织居民议事会将重要诉求或难点问题当面沟通商讨,形成线上线下的双重互动。
【议事】推荐阅读:
议事规则07-03
议事程序10-28
民主议事制度10-09
《三重一大》议事规则06-20
局党委议事制度08-01
合作社议事规则08-22
党委扩大会议议事制度08-30
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范本09-26
常委会议事规则10-17
党组织会议议事原则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