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做陶艺

2024-11-28

日记:做陶艺(共16篇)

日记:做陶艺 篇1

做陶艺日记范文五篇

即将要到一天的结尾了,在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日记吧。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做陶艺日记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做陶艺日记 篇1

7月10日那天也就是昨天,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汉唐书城做陶艺花瓶。

陶艺老师对我们说:“先要把泥摔成正方形,再用两手扶着泥,让转盘转起来,让泥巴变成一个扁扁的圆柱。再用大拇指往泥里边掏一个洞。主要用的是这几个手法,用食指找到瓶肚的最高点,再用食指把瓶肚做出来。十指贴着泥巴,把食指弯起来,一会儿瓶肚就出来了。还有一个是左手扶着瓶子,右手把瓶子往上提。记住要轻轻的。还有把食指和大拇指放到瓶口的位置,把大拇指和食指往里缩,瓶口就出来了。把食指和大拇指放到瓶口,轻轻的捏住瓶口最上端,瓶口边就出来了。”

老师说完,我们开始做了。我领了一块陶泥。陶泥是浅棕色的,散发着淡淡的土腥味儿,摸上去湿乎乎黏乎乎的。

我按照老师说的这几种手法去做,果然做出来了。而且我还做了两个呢!

我做得很快,妈妈去洗手的这一会儿时间,我就做出来了第二个。

做完瓶子还要挑颜色,是因为瓶子烧出来以后会更好看。我挑的是俊蓝和大红。我好期待我的作品涂上颜色后的样子啊!原来陶泥这么神奇,可以捏各种各样的东西。

下次我还要来玩儿!我要把陶泥做的更漂亮。

做陶艺日记 篇2

20xx年X月X日 晴

在这个充满趣味的暑假里,我的安排丰富多彩,你们知道吗,慢妈妈还安排了带我去做陶艺呢。

星期一,妈妈休息。我刚刚起床,妈妈就来告诉我:“楷楷,今天我要带你去做陶艺!”听完妈妈说话,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我做好准备,兴奋地想马上出发。妈妈和我坐上了出租车,来到了“无形陶艺工坊”。我走进门叫道:“哇!好多陶艺作品呀,真好看!”教我们做陶艺的阿姨先让我选做什么,我选了一片荷叶和一朵荷花。阿姨先帮我拿了一块瓷泥教我像揉面一样揉泥,“诶呀,这个泥好硬啊!”阿姨笑眯眯地说:“干了你就要喷一点水,然后继续揉。”阿姨还叫我要把泥摔成正方形的。阿姨说:“摔完了泥,你就要用这个锤子把它打平。”妈妈笑眯眯地说:“怎么样?好玩吗?”“嗯嗯”我开心地说。锤子挺重的,我打得很慢,过了十几分钟我才把泥打平。阿姨叫我拿针在泥上面刻荷叶花纹。刻完之后就该做荷花了。先那一点点泥把它揉成圆球,压扁,这样花蕊就做好了。再拿一点泥,揉成圆球压扁,接着把它捏成花瓣的样子,继续再做九片这样的花瓣粘在花蕊下,荷花就做好了。用一点泥浆把荷花粘在荷叶上,作品也就完成了。阿姨和我说:“再过一个月来取就可以了,因为泥要风干。”

今天我做了陶艺,真开心!

做陶艺日记 篇3

今天,是六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的七色光少年宫课,我和张煜佳一起选择了陶艺组。来到陶艺组,我坐下来,拿出我们的工具,牙签,铁丝,做陶艺的刀,以及做陶瓷最最最重要的东西——紫砂泥!老师来了,一进教室,老师就让我们拆泥自己做,老师今天不教,让我们自由发挥做出来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的,看来老师是要查查我们的功底啊!我拿出泥用刀把泥先切一条出来,做完后,我才发现,我连要做什么都还没想好呢,我歪着头,手撑在头下,做什么呢?箱子,笔筒,小房子,还是.......井口呢?第一次做,就做难一点的,这样才能体现我的艺术性。

于是,我选了一个相对其他几个稍微难一点的——笔筒,听老师说,做笔筒先要做底,这样才可以做上面的一条,一条条叠起来才能做出一个笔筒,我切出半块泥,先压一压,压平,在用刀切出一个圆形状,把圆形状放一边,再用另外半块泥开始做筒身,再用那半块泥中切一小条,用掌心搓,搓出一条条一样长,一个粗的条,才能一条条叠上去这样也会好看一些!就这样,我专心的搓着,一直搓了几十条,在一条条叠上去就可以啦。这次做陶艺让我知道了专心做件事会更好!

做陶艺日记 篇4

8月24日 星期三 阴

今天虽说是个阴天,但我的心情却十分高兴,因为我要和朋友们一起去做陶艺。

走进陶艺馆,我们就被展示架上各式各样可爱的陶瓷给迷住了,有海豚、甜甜圈、章鱼、海绵宝宝……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用泥做出来的。

先选好泥巴(泥是彩色的)。叔叔从楼上拿来四盒泥巴,有很多种颜色,有米白色、粉红色、桃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五彩缤纷,就像一片美丽的花海。叔叔让我们每人选三块泥。我看看这,看看那,最后选了粉色、桃红色和黄色。选完泥,叔叔又让我们自己想好要做什么。结果女孩子都做杯子,男孩子就做章鱼。

接下来,就要开始自己动手做了。第一步是把三种颜色的泥混在一起(是为了好看),放到拉坯机(做陶瓷的机器)上,开动开关,拉坯机就带着彩泥慢慢转起来了。再用手蘸点儿水,放在泥的两边,用大拇指摁住泥的中间往下按,不要按到底,按出一个小坑就行了。接着,大拇指放在坑的里面,四个指头放在坑的外面,跟着旋转的节奏慢慢地往上提。重复几次,一个杯子就慢慢变出来了。

第二步是装饰。我们分别做了花、叶子、爱心和蝴蝶结,可漂亮了。如果你羡慕的话,就让我教你做吧:

花:先选一种颜色的.泥,搓五个大小一样的小球,把它们围成一个圈。再用另一种颜色撮一个大一点儿的球放在中间,用手轻轻地压扁,一朵花就完成了。

树叶:把彩泥搓成一个椭圆,用手压扁,再用刻刀刻出叶脉。

爱心:选一种彩泥,把它搓成一个圈,然后压扁,用刻刀在上面画出一个爱心,再刻下来就完成了。

蝴蝶结:把彩泥搓成一个圆,把四个边压平。再搓两个长条形,用刻刀在底部刻三角形,拿掉。再选一种颜色的泥,搓个小圆,按在两个正方形中间,蝴蝶结就做成了。

第三步是烧制。做出来的陶瓷没烧制的话,颜色都看不出来,要放到窑里烧制七天就可以变成一个漂亮结实的杯子了。

都做完了,我们把做好的杯子呀,章鱼呀放在桌上。看着自己的作品,我心里就像小兔子找到萝卜一样高兴。下次有机会我还来。

做陶艺日记 篇5

20xx年X月X日 晴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我们班去做陶艺,我们走的是学校的后门去做陶艺的,我们上了车,在车上我们唱的歌像鸟儿叫声一样地动听。到了做陶艺的地方,我的脸上带着微笑,用泥巴做向日葵。

做的方法是这样的:首先把泥巴分成二半,把其中的一半压瘪,形成一个圆形,在圆形里面加上一点水,再加上一横一竖已经用泥巴做好的条条,然后粘上花边,一个泥巴做成的向日葵就做好了。

等把向日葵烧成陶艺后就会发给我们,到时候就可以看到我自己的作品啦!

日记:做陶艺 篇2

“省”可解释为“反省, 反思”。反思是一个优秀教师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的重要环节, 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监控和教学体验等方式, 辩证的否定 (或扬弃) 主题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教学反思具有实践性、主体性和创新性。”[1]“教学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地省思与警惕习惯性的教育教学行为, 从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探索它的沉疴与积弊, 并加以改正, 促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得以改进。”[2]只有持之以恒地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发现和新问题进行反思, 并把反思成果自觉地放到教学实践中去检验的教师才有可能成为反思型教师。

山东省阳信县洋湖乡史张小学从2008年9月以来要求45岁以下的所有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日记。教研室每周进行一次交流, 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展览、交流和研讨。下面结合其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谈一谈写教学反思日记的认识和体会。

一、教学反思日记写什么

教师的教学反思日记是“记录自己的教学行为, 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 提高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 是完善教学艺术、实现教师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3]

要记入教学反思日记的内容很多, 教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所做、所见、所思和所悟都可以记入教学反思日记中。但一篇好的教学反思日记不应该写得面面俱到, 而应该突出:

1. 课堂教学的独特风格

同样的一门课程, 同样的教学对象, 不同的教师执教, 就会在内容处理、方法选用、方式表达和手段运用中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教师的每一节课都会有闪光点出现。这些充满智慧的闪光点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 若不及时捕捉, 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令人遗憾。但如果及时把这些闪光点记录下来, 就能展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风格。

2. 疏漏之处以及改进措施

即使是成功的教学也有疏漏失误之处, 教师思之愈深, 愈容易发现疏漏, 采用的补救措施才会愈有效。对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疏漏和不足, 先要通过调查, 了解其原因, 然后进行深刻地反思、探究和剖析, 最终明确指出改进的措施。

3. 学生学习中的独到创新

不同的小学生 (7~12岁) 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存在很大差异。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随时关注每一个学生, 从异想天开地发问和出人意料地回答中, 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充分肯定他们在课堂上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想法。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深入细致地观察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 不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学习状况, 那么其结果只能是在教学日记中写下一些空话和套话。

4. 教学过程中的特殊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特殊案例, 应该注意观察这些特殊案例,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其进行有理有据地剖析, 且富有针对性地反思这些个案发生的环境、条件和过程等因素。

二、教学反思日记的类型

按照格式来分, 教学反思日记可分为固定式和不固定式;按照体裁来分, 教学反思日记可分为随笔式、案例式、主题式和调查式等;按照时间来分, 教学反思日记可分为课前反思、课后反思、日记和周/月记等。本文只介绍以下四种。

1. 课前反思日记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 往往与教学对象的情绪变化和教学环境的优劣有关。为了上好每一节课, 教师应在课前拿出一些时间, 深入研究教学内容, 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 检查一下自己的教案,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并及时记录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和新方法。

2. 课后反思日记

一堂课结束后, 要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写出来, 并进行总结思考。问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教学之前的计划或期望是什么, 实际的教学情境如何, 今天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安排了哪些教学活动, 今天的教学对明天的教学有何帮助与启示,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期望与实际情境之间是否存在差距, 为什么存在差距等等。进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探讨解决的对策等。

3. 周/月反思日记

一周或几周课结束后, 针对某一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进行自我反思、相互交流和共同研讨, 反思在本周或本月里, 教师在备课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取长补短;针对学生作业、教学活动和教学日记中存在的问题, 反思在本周或本月里, 有哪些收获和欠缺, 找出原因, 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4. 期中/终反思日记

在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之后召开学生座谈会, 听取家长意见, 进而对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等进行全面反思。也可以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和一届学生的教学情况进行宏观的反思。

三、写教学反思日记常遇到的问题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繁重, 而坚持写教学日记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 在倡导写教学反思日记的初始阶段, 我们在思想教育方法上、组织管理形式上和技术技巧上都遇到了许多问题。

1. 重形式而轻内容

原本, 教学反思日记应该形式多样,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从实际操作来看, 却存在着重形式而轻内容的弊病。例如, 有的教师不是为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方法而写, 而是像记流水账一样记录一般的经历和个人的经验, 千篇一律、形式单一。又如, 有的教师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写教学反思日记的重要性, 只是被动应付, 写而不思或思而不深。

2. 有内容但不完整

本来, 教学反思日记应该具有丰富而充实的内容。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却存在着有内容但不完整的问题。例如, 有的教师在日记中只写成功之处, 不善于自揭短处、自我否定。又如, 有的教师虽然写出了问题所在, 但没有写出采用什么措施解决, 有什么详细的方案和计划。再如, 有的教师写教师教的方面多, 而写学生学的方面少。

四、坚持写教学反思日记的几点体会

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 我校的教师面貌、教学氛围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许多教师而言, 教学反思日记已从最初的被动写变为现在的自觉写, 并且他们主动地将自己的优秀日记与他人分享, 积极参加教研室和学校组织的交流与研讨活动, 锐意探索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努力追求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实践证明, 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日记可以:

1. 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

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入思考是教师必做的功课之一。思而不写, 往往因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 导致思考停顿、中断、分散和不系统。相对而言, 既思又写至少有两方面益处。首先, 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认真的回忆, 并对那些在教学过程中引发了教师注意的教学现象作出具体、细致和形象地描述, 形成对教学事件和个案的较为全面地认识。其次, 因为写日记要落实到文字, 这就需要对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表述, 体现思考的理性特点。再次, 针对记录下来的教学现象和个案进行再思考。如果之前写得翔实, 那么进行再思考的时候就会更加全面而深入。

2. 促进理论学习的深入开展

对于教学理论的深入学习可以促进教师对理论的再认识, 让理论更好地指导实际的工作。思而不写, 往往使教师的思考不能与理论的学习相结合, 导致思考无法深入。既思又写, 一旦思想落实到文字, 人们总希望能在表达上深刻一些, 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 查阅相关资料就变得必不可少。这样一来, 就变相地促进了教师的进一步学习, 使他们个人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 实现对理论的再认识, 更好地指导实际的工作。

3. 促进教师教学经验的不断提升

宝贵的教学经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累积起来的。一个优秀教师往往教学经验丰富, 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不一定是优秀教师。思而不写, 只能让教师的经验局限在实践层面, 必然影响教师的理论学习和理性思考, 不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既思又写, 能够帮助教师把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 从而加深记忆并进一步思考。只有文字的不断落实和积累, 才能使教师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善于理性地思考。

4. 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

在完成反思日记之后, 其交流与探讨尤为重要。思而不写, 教师往往局限于自我反思, 缺乏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既思又写, 教师可以一起分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促进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

5. 促进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

教学反思日记更加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全面关注。思而不写, 教师往往把关注点集中在教材和教学方面。既思又写, 教师便需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了解学生的智力因素 (如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 和非智力因素 (如理想、动机、兴趣、意志等) 。如此一来, 教师能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形成师生之间良性的课内外互动关系。

教学反思日记既是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 也是教师内功的外化。通过写教学反思日记, 可以使教师从思想境界上超越, 从心理健康上超越, 从个性习惯上超越, 从新教师和经验型教师走向优秀教师和反思型教师上超越。

反思型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造就的, 只有将反思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的始终, 持之以恒, 才能真正做到对教学的反思, 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反思型教师。

参考文献

[1]王映学, 赵兴奎.教学反思:概念、意义及其用途[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3) .

[2]林高明.用一生时间来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 2009 (8) .

我学会了做陶艺 篇3

那天下午,我去体育场的“陶吧”学陶艺。

一进去,清脆的风铃声传入我的耳中,柔和的光线照在我身上,空调机打出的冷气卷着泥土的气味扑鼻而来,我仿佛进入了远古时代。我挨着架子上的瓶瓶罐罐一个接一个地看了起来,旁边的服务员阿姨给我介绍它们,并告诉我做法。听着阿姨的介绍,我的手不由得开始发痒了。她的话音刚落,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机器那儿,准备做个小杯子。刚开始,我拿了一些泥巴,放到上面,脚踩动机器,手脚并用,配合得不错。可不知怎么的,我的手指粘进了泥里面,等我伸出手时,原来白白的手一下给变成黑乎乎的了,我立刻打开水龙头冲干净,心里像泄了气的皮球,感到做陶艺很麻烦。在服务员阿姨的耐心指导下,我终于把它捏成圆圆的了。然后我又捏了一个把手,又小心翼翼地在上面刻画了一个漂亮图案。总算是捏好了,我把它拿入烘烤机里,过了一会儿,它出炉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样子可真好看呐!我的心情十分喜悦,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我高高兴兴地把它拿回家里,留作纪念。

这是我第一次学做陶艺,还收获了不少知识和快乐,这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学什么都要有恒心,不怕困难,才能把事情做好。

太原市长治路小学五(4)班

学做陶艺 篇4

今天是星期二,晚上我妈妈跟我哥哥一起学陶器。到工作室,看到一个大板子桌子站着一块大块的粘土,学生都在齐,我的哥哥立刻坐在了座位上。开始做陶器,老师告诉我们:今天学恐龙做的,每一部分都要细致和喜欢。然后,老师拿出了恐龙的信息,给我们做选择,一段时间后,老师轻轻地对大家说:我先做一个剑龙来看你:第一包报纸成一个球,然后压成一个薄煎饼像薄煎饼的样子,最后粘在报纸,孔,包夹,顶部和尾巴,然后夹捏在下面...,我的弟弟和我仔细听,他们开始手。我打算做一个剑龙,我弟弟打算做一只鸭嘴龙,他开始做恐龙身体怎么做坏,我读了,在做自己的恐龙时,在帮助他的弟弟的同时,兄弟不能耐心,他做不说:好,我做长项链。我和我哥哥做的,我告诉他:你先说老师做身体,然后跟姐姐用头,尾和脚肯定够了,他告诉老师做身体,真的做出来,我吹嘘他的真棒,他笑了,没有说什么。然后我会让他和我一起去。我的哥哥总是捏尖的尖端,做尾巴,但我认为:这一次不能徒劳,把它作为尾巴。所以我把它带到我的尾巴。但我们没有放弃头,我让他再次做一个头,他就像最后一次,做尾巴,所以我指出拆除,它变成一个圆,我告诉我的哥哥可以捏,他捏起来。我只看到脚,鼓励他,兄弟甜蜜的微笑!最后,我们把支柱像脚掐,给老师看,老师说:做得好,还要努力!家在晚上,母亲称赞我们可以互相帮助。

自己做陶艺作文 篇5

今天早上,我去学美术,才知道今天要做陶艺。

老师说做什么都可以,我就想做一个小院子,就开始动手做了,我先捏了一块正方形的泥做地基,然后就一个小方块的`把它垒起来,剩下一个门口和一个窗户,之后我又在屋子里面竖了四根柱子,然后在这些柱子上加了横梁,在外面又裹了一层泥,最后我捏了两块长方形的大泥,我用刀子把瓦的样子刻了出来,放到屋子上就好了,之后我又做了一口水井,旁边还放了一个水桶,之后我又捏了一个迷你的人,只有食指指甲盖那么大,我又做了一只小狗和一只小白兔,但是因为泥的关系,小白兔变成了“小棕兔”。我又捏了一棵树,还在上面添了许多枝子和树叶,一棵小树就做好了,做完这些以后,我的小院就做完了,我本来还想做一个篱笆,但是发现纸上粘不住,就放弃了这个念头,我发现做完了小院子还剩下许多陶泥,便又动手做起来。

我先做了一个人,给她做了衣服粘到身体上 ,我又用刀子给小泥人刻上了眼睛,还做了头发。我又捏了一块远远的地基,知道我要干什么吗?要做一个喷水池,我在水池边缘粘了一圈陶泥然后又在水池的中央一层又一层地粘了圆圈,最后又把小泥人放上去,这个泥人大一些,是和一个手掌的长差不多长,之后我又捏了一只小仓鼠和一匹马,因为是马年嘛。

做陶艺作文300字 篇6

一大早,我和妈妈就来到了目的地-----巨人教育二楼的牛津教室,教室里已经摆好了桌椅,每个桌子上都放有几袋泥巴。我是第一次玩泥巴,很期待自己能有个好作品,可又怕把我的手和衣服给弄脏了,所以我只好小心翼翼地去碰触它。

同学们都到齐了,李老师先把工具发给大家,然后又把花瓶的底座给了我们。授课开始,老师教我们怎么做花盆:先揪一块泥巴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然后在底座的边缘抹上泥胶,把长条顺着边缘缠绕,缠一层抹一层泥胶,就这样一层一层的,直到够花盆的高度。这样一个花瓶的雏形就做好了。我在花盆的外侧做了爱心,小蝴蝶和小星星做装饰,又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做了一朵玫瑰花放在了花盆的上边,接着我又发挥想象力,把花盆的边改成了花瓣的形状,这样花盆就更漂亮啦!陈老师看见了,一边帮我拍照一边说:两次陶艺活动,你做的这种花瓣边老师还是第一次看到!听了老师的夸奖,我心里高兴极了!

论述生活陶艺 篇7

这些陶器一方面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另一方面也迎合了古人对巫术图腾的崇拜和对美的追求的渴望。现在, 由于工业化大生产的出现, 陶瓷的发展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优良的瓷器品种不再是皇家和贵族的独享品。然而, 随着人民物质水平的改善和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并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人们厌倦了大机器生产所带来的生硬和冷冰冰的感觉, 而生活陶艺正好以其独特的个性魅力得到人们的认同。生活陶艺和传统陶瓷是一种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生活陶艺从传统陶瓷中汲取养分, 如各种成型和表面装饰手法, 然后以一种现代人的思维和理解方式对其进行再加工, 去表达人们的心理想法和感受。 (如图2)

这一对水杯就是使用传统的拉坯手法成型, 然后以刻意的变形和釉色的质朴和单纯来表达对工业时代的不满, 渴求一份返璞归真的宁静和安逸。在手工业时代, 家庭作坊式手工生产的生活陶瓷以其实用的品格和朴实的审美表现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宋代定窑的白釉印花瓷盘以简练的造型与优美的纹饰巧妙结合,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即使在今天看来仍具有无穷的魅力。 (如图3)

事实上, 生活陶艺是现代陶艺的一个分支, 但生活陶艺有更强调它的生活性, 即通过它来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 而现代陶艺则是作者的通过作品来抒发和阐释自己对周围事物或看法或内心体会。如图 (4) , 作者将象征地球的圆以及上面一张扭曲变形的脸通过一段铁链捆绑起来, 象征着地球家园因为环境污染正在经历的痛苦和伤害。而生活陶艺显然不能以上一种形式来表现出来, 那生活陶艺要以怎样的方式体现才是好的和人们所能接受的,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的探究。

一件生活陶艺, 它要使人们接受, 就要打动人心, 要使人们产生共鸣, 那就要求作者在设计制作时要在生活中去寻找人们喜闻乐见和打动人心的符号表达。生活陶艺的制作者首先应该是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通过作品来体现对艺术的虔诚的爱, 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赞颂,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飞速变化发展的社会、是一个物质的社会、是一个过于强调理性的社会, 人们不得不为生活而不断向前、不断冲刺, 人心里最希望的是一份恬静, 一份心灵的回归, 生活陶艺正好以其粗犷质朴的肌理和自然的手纹痕迹满足了人们的这一心理诉求。

生活陶艺在装饰语言上, 以对传统陶瓷制作手法的继承上不断创造新的形式和内容。传统的堆塑、镂空、划花、刻花等工艺得到发展, 并相继出现新的表达方式, 如图5, 将拉坯成型手法的正规造型的细颈瓶以压捏的方法加以扭曲变形, 体现了一种破与立的辨证理念, 在其上装饰两根手捏的泥条, 塑造成一张变形的人面造型, 使其保留了实用性又增加了趣味性, 为紧张刻板的生活带来一丝惊喜和意外。

在生活陶艺的创作中, 也同样可以利用陶与瓷的性质的不同带来不同的表达效果。陶瓷, 是陶和瓷的总称。陶与瓷的性质是不同的, 陶粗糙致密度不高可塑性高, 瓷则是致密精细可塑性一般。早在唐代就出现了将陶泥和瓷泥胶合制作陶瓷鼓的工艺, 现在许多陶艺家都在努力挖掘和开拓这一陶瓷语言, 中国制陶大师付顺府就将这一工艺发扬光大, 他的陶艺作品使绞胎陶瓷更加丰富多彩, 现代绞胎陶瓷精美的图案像人物、像花朵、像山川、像河流, 使自然界中诸多形象表现出似与不似和令人无限联想的意境与其它艺术品有着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古朴、新颖的特征, 美观、柔和的视觉和细腻、质朴的手感将陶与瓷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图6)

做陶艺作文350字 篇8

陶艺老师告诉了我们一些注意事项:做笔筒的时候手一定得是湿润的;瓷泥暂时不用的时候一定要用湿毛巾盖上保持湿度,做笔筒的工具材料有瓷泥、泥浆、擀面杖、刻字针,这些一定要小心使用,注意安全。

我是先用湿毛巾把手蘸湿,然后取下来三门之一的瓷泥,再把它搓成球,拿擀面杖擀成饼状,用刻字针把我自己的名字写了上去,我还在名字后面画上了一个小爱心呢!我在边上刷了一圈泥浆,把搓好的小球粘在了上面一圈又一圈,每粘层我就刷上一层泥浆,没过一会儿我的笔筒就完成了;虽然手上有点粘粘的,但是我看着自己做的笔筒很开心!这时,我遇到了一点小困难,就是我已经粘好的笔筒,又塌了下来;可是我并没有很伤心,我利用了一个小工具把它又弄好了,我是不是很厉害呢?我的笔筒足足粘了八层呢!而且我的笔筒还和别人的不一样,知道到为什么吗?因为我的笔筒是一个爱心的形状!我非常的满意。

做陶艺-叙事作文700字 篇9

今天,我来到“陶忆生活”体验陶艺制作。

一到店,我们就四下打量,只见操作台上的转盘上放着一块方方正正的灰白色陶泥。店里的陶泥师傅告诉我们先要摔泥,把陶泥里的水分排出去,而且要尽量保持这个形状。于是我们便开始了漫长的“摔泥之路”。多数人第一次摔,就把原来方方正正的陶泥摔成了一堆“不规则的多面体”,我也是其中之一,只能再慢慢还原了。过了几分钟,陶泥师傅宣布摔泥结束,这时我的手已经酸得不行了。

师傅先给我们示范如何给陶泥塑型,她先在摔好的`陶泥外层加了一点水,再把它固定在转盘上,然后又沾湿了双手,打开开关,让转盘转动起来。陶泥在师傅的手中像个听话的宝宝,我也迫不及待想要试试。我学着师傅的样子,先握住陶泥,然后慢慢把手向上挪,把陶泥往上拔,拔到一定高度时再往下压,让陶泥变成原来的形状,这样要重复好几次。做完这个步骤后,还得在陶泥里面用大拇指钻个洞,然后再调整一下,才能做成你喜欢的样子,如花盆、瓶子等。陶泥在我手中却一点都不听话,失败了多次后,我终于做成了一个歪歪扭扭的花盆。

接着就要上色了,师傅给我们拿来了许多颜料,一支毛笔和一个小水桶,还有一块小海绵,她笑着说:“如果在上色过程中,要换用其他颜料,可以把毛笔放水桶洗一洗,再在海绵上擦一擦,这样就可以把原来的颜色给弄掉,蘸新的颜色了。”我先用绿色把整个花盆涂了一遍,然后再用蓝色描了一圈瓶颈。这时师傅温馨提示:“颜料不要涂到里面。不然水分太多,烧制时会开裂的。”原来上色还有那么多小窍门呢!

上完色,陶泥师傅把我们的作品放在架子上晾干,她告诉我,晾干之后再拿去炉里高温烧制,大约还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才能拿到最终成品。烧制完成后,它们就成了真正的陶瓷,盛水也不会融化了。我还拿到一张单子,作品烧制完成后,凭这张单子,我就可以来领今天的作品了。之后,我们又看了一会儿店里展示的瓷器作品,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现代陶艺的华丽蜕变 篇10

关键词:时代,现代主义,中国现代陶艺,观念陶艺,传统陶瓷设计

世界以迅雷而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发展, 现代文明的多元化发展推动着艺术的全面改革和前进的步伐。康定斯基曾说过“艺术作品都是时代的产儿, 往往也是时代情感的源泉”, 社会文明的发展给每个时代画上了特有的色彩。陶艺做为艺术领域的重要角色, 尤其是在中国古老文明的国度, 这一原始的、最朴实的艺术形式, 艺术家们对它的继承和发展经过了一段不同寻常的艰辛历程, 并以它独特的艺术语言, 表达出时代的审美追求, 日益受到现代人的关注和重视, 吸引了众多的艺术家和欣赏者, 从而开辟了现代陶艺的新天地!

传统陶瓷对现代陶艺各方面都产生了困扰, 这种现象是可以想象的, 因为中国是陶瓷古国, 可以说世界的陶瓷都是由中国发扬散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我们有稚拙古朴的原始彩陶、色彩斑斓的唐三彩、大气沉稳的宋代青瓷、优雅精致的明代青花、复杂繁缛的清代陶器, 这些不仅是陶瓷的传统成就更是世界历史文明的成就, 民族文明的成就, 永远都不会被磨灭。传统陶瓷的实用性、创作的工艺手法、与绘画书法的结合, 以及高超的“火”的烧制技术, 时至今日, 依然影响着我们。这种实用性的陶瓷设计在现代文明下被大批量的生产, 在工艺上的流程更加规范化、自动化, 烧制控制更加精准化, 现代人更是将现代的科技运用到陶瓷设计中, 传承着传统陶瓷的精神。

而西方现代主义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 19世纪末影响到了绘画领域, 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主义的极盛时期, 并迅速蔓延影响深、范围广, 主要在涉及欧洲和北美国家。而现代主义绘画的精神径直的影响了现代陶艺的开始。从19世纪末起许多现代主义绘画大师如高更、马蒂斯、毕加索、米罗等都有大量的陶艺创作, 他们将绘画中的现代主义运用到陶艺创作中, 这也是现代陶艺摆脱实用价值, 朝着现代陶艺纯艺术化语言的开始。

现代陶艺——被看做是传统陶瓷的反叛, 充分发挥它的不确定性, 包容性, 伴着时代的发展, 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 逐步现身于表达时代特色和创作者思想的纯艺术的行列中, 现代陶艺破茧化蝶的完美蜕变更离不开艺术家的不断探索、不断努力——“继承传统、突破传统、模仿、彷徨、寻找自我、发现自我”。

中国“现代陶艺”始终有着和世界的现代艺术接轨的梦想, 探寻现代陶艺的精髓在何处, 并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探索历程。中国的现代陶艺发展其中有来自传统的陶瓷设计的困扰、其他艺术形式的混淆、对现代陶艺定义的错误理解等等也许简单的几方面的思考从根本上无法完全解决中国的现代陶艺的实质性问题, 但也是引领中国现代陶艺找准自己位置的突破点。中国的现代陶艺要与传统陶瓷彻底、完全的分割开来是不可能的。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 日用陶瓷是中国陶瓷的发展主流, 无论是商业生产还是教育, 都在传统陶瓷的设计轨道上, 将对传统陶瓷上的绘画或是装饰误看作是“现代陶艺”, 加上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都处在百废待兴的阶段, 陶瓷艺术没有质的突破。85美术学潮时期是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 西方的现代主义由此传入到了中国, 并对中国的艺术领域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撞击也由此开始。期间出现了少数的陶艺家创做了一系列表达对当时中国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现状的不满思想的陶艺作品, 成为了中国观念性的现代陶艺产生的代表, 这也是西方人文主义和现代主义融入的结果, 它要求注重现实意义和观念的表达, 当然这期间有许多的改变只是徒有虚表、鱼目混杂;既有对传统的保守, 也有全盘西化。90年代以后, 各种新鲜的艺术形式出现, 一时间陶艺语言更加纷繁复杂, 综合材料的运用、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等这些现象都出现在现代陶艺产生的过程中, 综合材料的运用使陶艺的创作掺杂了太多的元素, 增加了表现力却也失去了、甚至脱离了陶艺本身。但从另一方面讲, 现代陶艺之所以会有很多“瓜葛”正是因为现代陶艺的包容性。

但也正是矛盾的尖锐才激励了更多人想去解决问题, 90年代后期是现代陶艺发展的高峰时期, 中国陶艺家不断探索, 用行动和思想阐释现代陶艺:吕品昌发觉民间艺术形象, 将传统的稚拙感表现的极具现代感、新鲜感;还有那些利用泥与火的完美结合创造出具有空间感、画面感的作品。左正尧的“流水账”, 有人说这个作品具有装置艺术的特点, 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与他深厚的水墨功底相结合的创作, 那种好似带有实验水墨绘画特色的表现手法与陶艺创作遥相呼应, 沉着、厚重、大气、沧桑, 营造的气场能让人感同身受。这其中的人文主义特点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 其中写意性的表达和意境的表现与中国绘画的创作精神也是不谋而合。不论从题材还是风格都极具活力和时代精神。他们用适合的语言、适合的方法, 自由的尽兴的表达着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紧随时代的大潮前进。

现代陶艺所表现的不是艺术的独白, 而是对话, 这种对话因为每一代人而更新, 并且总是以不同的方式更新, 承载着艺术视觉和观念的更新, 中国的现代陶艺的蜕变也许刚刚开始, 只有在艺术的海洋里去其糟粕、吸取精华, 对美的理解更为深刻和广泛, 在今天做为现代陶艺的研究者将传出内心情感、审美趣味丰富多元性来表达时代的声音、艺术只要对它有持之以恒的热忱, 中国现代陶艺一定会在世界的现代陶艺创作领域独放光彩!

参考文献

[1]杨成寅.艺术美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8.

[2]王林.美术形态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3]赵春雷.张嗣苹关于中国现代陶艺的几点思考[J].中国陶瓷工业出版社, 2007.

[4]金银珍.金在龙著现代陶艺的艺术语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第一次做陶艺作文 篇11

走进陶吧,我被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陶艺作品吸引住了,不禁惊叹制作者的聪明才智。我怦然心动,决定做一个圆柱形的笔筒。

我先系上围裙,抓了一团泥来到了制陶机旁边,学着刚才老师示范的样子,把泥使劲摔在制陶机的转盘中心,然后将双手沾了一点水,这样,就不会太干了。再插上电源,转盘就开始快速地转动起来,就像脱了缰的马儿,停也停不下来,我双手扶着陶泥,感觉软软的,滑滑的,可舒服了,两只大拇指并拢,轻轻往下按,按到一定的地方后,再用两只手慢慢地向上推,可是泥团在我手中就像一条小泥鳅,怎么也驾驭不了它,不是口子开得太大,往外翻了,就是口子开小了,朝中心挤了。怎么办啊?正在我愁眉苦脸的时候,制陶老师意味深长地跟我说:“做陶艺,一定要慢、轻,外加仔细。”听了老师的话,我一个手扶着,另一个手小心翼翼地深入中心往上推,经过多次修正,一个圆柱形的笔筒在我手中“诞生”了。

笔筒的形状做好了,我一鼓作气,现在开始装饰了,我用一块陶泥压出了一薄薄的圆饼,然后在上面画了一只可爱的小猫,把它贴在了笔筒外壁上,又在旁边贴了一根鱼骨头,剩下的地方我就用小爱心、小圆点等点缀了。这样,一个富有个性的陶艺作品在我手中闪亮登场了。

做陶艺的心得总结700字 篇12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1

听说今天吴老师要带我们去做陶艺。一听到这个消息,全班顿时炸开锅:有的一下子从座位上跳起;有的高兴的抱起了同桌;还有的已经背起书包准备出发了。我也迫不及待的站在门口排好了队。

我们乘着观光电梯来到了泥娃娃做陶艺。一进店,扑入眼帘的是那一个个闪闪发光的成品。接着是做陶艺的.工具。

我拿起一张小板凳把陶泥放在转盘上,便开始了一场人与陶泥的大作战。我挽起袖子,双手捧着陶泥,抬起一只脚就往那控制板上踩。“呲呲呲”啊那转盘上的陶泥便开始转圈。我瞪大双眼,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铅笔筒般大小的陶泥,生怕错过陶泥成品的一刹那。可是,不一会儿我那大大的眼睛又眯起来。几十分钟后,懒惰的我干脆直接闭上了眼睛。可是,懒惰很快给我带来了一个残酷的惩罚——陶泥已经弯的不成样子了!机智的我立刻去跟老师换了一个新的陶泥。已经失败过一次的我不敢在陶泥身上胡作非为了。我去请老师帮我打一个基础。

第二次人与陶泥的大战就要一触即发了!老师捧着陶泥把它越拉越高,犹如一座小雷峰塔。老师还没让小雷峰塔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又把它按了下去。只见他一手拖着陶泥另一只手则在中间按了一个小洞。30分钟过去了,那一坨方块形的陶泥转眼就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花盆。老师停下了转盘,把花盆移到了一块小木板上。几十分钟以后,陶泥晒干了。我十分小心地端着它,回了家。

这次陶泥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2

“先把紫砂泥分成四份,然后用其中的一份……”陶艺老师是个中年男子,手却好像比我们这些小姑娘还要巧,一会儿工夫就能做出个精致的茶杯。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手,细细琢磨着老师说过的.每一个词句,一动不动,老师也在非常认真地讲解。台下时不时发出细微的声响,有同学正研究桌上的工具呢,他先盯着老师的动作,再捣鼓两下自己的,弄明白了,眼里是掩藏不住的喜悦,弄不明白,眼里是寻求答案的渴望,更加专注地看老师的动作。也有同学顾不上看看自己的工具,一直聚精会神地学习老师的手法,目光随着老师上上下下。每次老师动几下手指,给陶土换个造型,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发出赞叹,老师也很受用,告诉了同学们好多技巧。经过十几分钟的学习,大家对陶艺已经略有了解,开始卷起袖子,跃跃欲试了。

老师顺着座位发紫沙泥,先拿到的同学看宝贝一样,不停地把玩着,没拿到的同学则是期盼着老师赶紧发到自己,还有性子急的同学直跺脚。很快,就人手一份紫砂泥了,座位里发出“叮铃咣当”的声音,大家迫不及待地开始“大展身手。”同学们回忆着老师的手法,像模像样地做起来,有时候卡壳了,就赶紧去请教身边的同学,前面同学凑过来看热闹,也会提几个有用的意见。“唉,帮我看看接下来怎么弄。”他的手掌都成了咖啡色,脸上也有几道印子,同桌闻声转过脸来,看着他先是忍不住哈哈大笑,引来了周围同学的注目,然后大家一起捂着肚子笑,笑够了,再讨论讨论他刚刚提出的问题,你弄一下,我弄一下。“嗯,你这里好像有点问题……”她侧身捣鼓几下身边同学的作品,换来同学感激的微笑……大家齐心协力地制作,很多同学都完成了像模像样的作品,这会儿工夫,我也在认真制作自己的陶艺作品。“先挖一个圆……”我默念着老师的步骤,却发现不能很好的去掉多余的泥,轻轻拍了拍同桌同学,她见我做了一半的东西,便了然于心,拿起一旁的工具仔细的帮我去掉多余的泥土,我点点头报以微笑,她又去忙自己的了。我继续学着老师的样子,一圈圈做好杯身,就又遇到了难题——刮不平凸起的纹路,一碰就把一半边杯子压扁了。叫来周围同学帮忙,一位先把杯子恢复原样,一位轻轻扶住杯子,还有一位转动起小转盘,示意我开始刮,很快就将杯子刮得平平整整了,大家相视而笑……

每个人都有了一个完美的,独一无二的,积淀了大家的努力和汗水的,陶艺作品。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3

今天,我终于能亲手学做陶艺啦!

穿上褂衣,戴好帽子,我小心翼翼地将手放在了陶泥上,机器慢慢地转动起来,加了些水后,陶泥开始变得光滑柔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很快就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技巧。我将两手的食指放在陶泥的正上方,轻轻往下一压,一个小口就被我开了出来。双手捧着往里挤,那陶泥的形状颇有几分观世音菩萨手中那个仙瓶的韵味;将手放入瓶口中,沿着瓶子的内壁往外一推,陶瓶瞬间变得又矮又胖,像一个胖娃娃,让人忍俊不禁……陶泥在我手中不停地变化着样子,我玩得不亦乐乎。

可是,沉浸其中的我浑然不觉陶泥已经摇摇晃晃,快要变成一摊烂泥了。这下糟了,我手忙脚乱地将它扶正,可那陶泥好像在和我较劲儿似的,我往左扶,它偏要往右倒;我往前推,它偏要往后靠。三番五次下来,我已经筋疲力尽,望着眼前这个已经没有了形状的陶瓶,我仿佛看到它正在朝我坏笑。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工作人员走了过来,他细心地用手重新将陶泥塑形,很快,陶泥又恢复了原本的样子。

我小心翼翼地捏着,最终,我将陶泥定型成了一个陶罐。随后,就到了雕刻的环节啦!我选了一把精细的小刀,开始画起属于我的“大作”来。

我小心地拿着刻刀,在陶罐上细心地刻画着,一点一线,都融入了我认真仔细的心。近处,几棵松柏正傲然挺立着,隐约可见几处民屋。远处,雄伟壮丽的瀑布正飞泻而下,形成了无数朵巨大的水花。而在那蓝天之上,几朵白云悠然自得地飘着。似乎还少了些什么,对呀,山水画怎么可以没有青山呢?我拿起小刮片,在那瀑布旁抹了几笔,一座座青山就显现在了我的眼前。

陶艺能陶冶情操,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4

我家楼下开了一家陶泥店,为什么不去试试?

周日下午,我就拉着妈妈和姐姐一起来到了店里。走进店内,我的眼睛瞬间亮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陶艺品出现在我的眼前:有玲珑剔透的绿色戒指,有形象逼真的犀牛和小象,有可爱的小猫笔筒,还有水杯、收藏盒、茶叶箱……

我迫不及待,马上动手操作起来。刚开始,我做得最快最好,当我已做了一个竖直的笔筒毛坯时,妈妈和姐姐的`手里则还是一堆烂泥。我骄傲极了,放声笑道:“哈哈哈!”可是,悲剧就在这时发生了:因为在我笑的时候用力过猛,还未完全成型的笔筒塌了!我尴尬极了,赶紧把羞红的脸低了下去,再一次认真地做了起来———我用手把泥堆在一起,揉、捏、拉、压、拽,一起上阵,我的泥巴,就像一块生面团,被我为所欲为地摆弄着:一会儿竖、一会儿横、一会儿扁、一会儿宽……简直奇形怪状!

一旁的姐姐看见了,摸着我的小脑袋,笑着说:“这块泥好惨呀!小朋友,让我来教教你吧!”姐姐就手把手地教了起来,这一次,我学得特别认真、特别投入!

终于,我学会了,按照姐姐那纯熟的手法,学着姐姐脚踩的姿势,比划着泥料的多少,看着转盘转动的方向和速度,小心翼翼地揉着、捏着……伴着店里优美的背景音乐,随着转盘带水的泥从我指间流过,如泥鳅般光滑,却又好似一层轻纱……就这样,我浮躁的心安静了下来!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做成了一个规规整整的花口笔筒,赢得了妈妈和姐姐的连声夸奖!

陶艺如一炉火,磨去了我的浮躁,炼就了我的耐心。陶艺,我期待着与你下次的约会!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5

寒假里,我到运河边一家陶艺馆去做手工。一跨进大门,就看见橱窗里陈列着小朋友们做的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陶艺作品,有撒满水果的生日蛋糕,有点缀着花蝴蝶的草帽……最吸引我的是一个有小猫图案的花瓶。“好漂亮啊!”我发出惊叹。“我也要做一个这样的花瓶!”

在陶艺馆阿姨的指导下,我先用陶泥搓了一个圆溜溜的球,再把它压扁,像一个小小的烧饼,阿姨说这就是花瓶的底座。接着又用陶泥搓成一根根细细的泥条,再把这些泥条一圈圈地围在“小烧饼”上,盘旋到大约15厘米的时候,阿姨说:“高度够了,这个就是花瓶的身子。”“花瓶这么难看啊,一点都不光滑。”我在心里暗暗地想。阿姨好像知道我在想什么,微笑着说:“下面我们要把这个瓶身再加工一下,让它变光滑。”说完,她拿起了一把扁扁的塑料小刀,教我一点一点地开始刮瓶身,不多久,瓶身就变得光滑细腻了。

“我们还要给这个花瓶装饰一下,让它更漂亮。”阿姨又说道。“好啊!”我兴奋地从筐里挑选了一个小猫和爱心、小花的模具。我把陶泥放进模具中压扁,倒出来后就是我喜欢的那些图案了。我把这些图案再粘到瓶身上,“啊!这个花瓶可爱极了!”我自豪地大叫起来。“别急!”阿姨说,“涂上颜色就更加完美了。”

于是我把小猫涂上纯洁的白色,小花涂上黄、绿、蓝三色,爱心涂成金灿灿的.黄色,花瓶整体涂上娇嫩的淡粉色。一个精致而又充满童趣的花瓶就展现在我眼前。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看,爱不释手。旁边的阿姨也都围过来夸赞我:“这个花瓶真得很美啊!”我心里喜滋滋的,充满了自豪。

我认为我做的花瓶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花瓶,我为它感到骄傲!

陶艺与高中美术教学 篇13

陶瓷材料本身的语言美感

拥抱泥土,回归本色,是当代众多陶艺家的内心渴求,有的陶艺家在这一方面已有成功的探索和卓绝的成就。陶艺的物质显性,物化为材质(泥)、颜色(釉料)、造型等概念所表达出的审美意义。艺术家通过捏塑、拉坯、泥条盘筑、压模或注浆等不同的手段及装饰、烧成方法,制作出造型多样,装饰丰富的陶艺作品,甚至可以仿制各种物品的质感和机理效果。材料选用上,现代陶艺不看粗细优劣,而强调质地、个性;工艺制作上,现代陶艺常常有意利用反技术的肌体缺陷;装饰技法上,追求肌体效果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保持并显露出手工的痕迹;造型工艺上,现代陶艺不完全强调规整有序的对称,甚至有意造成残缺变形和透空形态空间。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美术教师在关于陶瓷方面的教学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美术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悟性。

陶瓷材料构成性因素形成的视觉美感

现代陶艺采用“弃用、求变”的创作理念,讲究器型与装饰的相互衬托、对比与呼应。陶艺家把拉坯成型的圆型器皿与泥板拼接而成的镶器等器型相结合,作为装饰的载体,有意识地把完整的器型加工成不完整的形状,利用残缺、开裂、破损的器型来形成独特的新形态,在坯胎上进行切割、敲击、打破处理。一块泥土,一只坯体是没有生命力的,一旦经过陶艺家的揉搓、挤捏、加工、装饰,就能使冰凉的坯体变成充满生命激情的艺术品,产生新奇的视觉美感。造型过程中非常注重保持和发挥材质的特点以保持材质自身所特有的风貌。泥塑要有“泥味”,陶塑要有“陶味”,瓷雕要有“瓷味”。艺术家往往从一根泥条开始,捏合、搓揉,泥条经过盘旋构形、转动、穿插、叠加、扭曲、断裂、连缀等方式进行造型,一切的处理由情思驱动,按造型需要定位,定位的线条产生对比、变化、粗细、长短、曲直、断续等审美效果,产生泥性线条的节奏旋律。泥条的自由组合,表现出物象的神韵和装饰趣味。在高明的艺术家手中,材料没有优劣、好坏之分,也没有缺陷和弊病之说,关键看如何施艺。纹片釉最初实为釉裂之弊,由于它有一种特殊之美而得到肯定,并创造出诸多品类,如面积碎、鱼子纹、蟹爪纹、金丝银线等奇异的釉色。中学阶段是学生视觉美感形成的最佳时期,美术教师在跟学生讲授陶艺制作材料、制作方法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艺术张力、艺术趣味的培养,培育学生多元化的美术能力。

现代陶艺材料和空间的拓展

六年级做陶艺作文600字 篇14

我小心翼翼地捏着,最终,我将陶泥定型成了一个陶罐。随后,就到了雕刻的环节啦!我选了一把精细的小刀,开始画起属于我的“大作”来。

我小心地拿着刻刀,在陶罐上细心地刻画着,一点一线,都融入了我认真仔细的心。近处,几棵松柏正傲然挺立着,隐约可见几处民屋。远处,雄伟壮丽的瀑布正飞泻而下,形成了无数朵巨大的水花。而在那蓝天之上,几朵白云悠然自得地飘着。似乎还少了些什么,对呀,山水画怎么可以没有青山呢?我拿起小刮片,在那瀑布旁抹了几笔,一座座青山就显现在了我的眼前。

(特色)陶艺馆实习日记 篇15

今天又回到了巧筑天工,由于中间出现了一些问题,刚走进去的时候,兴致并不是很好。但是经过一天的辛苦工作,让我收获很大。 首先;今天我真正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感觉的自己好像开始慢慢的融入这个团队。和公司里的每一位员工有了一些交谈,虽然不是很多,但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开始,相信以后我们大家都会更加的融洽。

其次;我觉得我们做任何事,只要自己用心去做了,不管过程有多么的繁琐亦或是艰辛,在得到别人赞美的那一刻都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别人的肯定,我想那对于刚踏入社会的我们来说是最大的鼓励。

最后;在一个公司,一定要学会与人沟通。不要等人别人主动来给你打招呼。我们要学着给自己找机会,认识更多伙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的。

论当代陶艺的装置语境 篇16

基于当代陶艺创作的语境思考

当代陶艺家对于陶艺材料的重新体验与尝试, 源于工业化文明所带来的思想聚变和文化反思, 无论是1954年被世界公认的奥蒂斯陶艺革命的创始人彼得·范克思 (Peter Voulkos) , 还是日本陶艺社革命的创始者八木一夫, 他们对于陶瓷创作观念与面貌的反思, 均是出于对现有文化与工业文明, 自然与社会, 人与机械之间的某种精神恐慌与反思。他们的反思对于日后的艺术发展而言均是彻底的, 被后期从事现当代陶艺家们奉为旗手。当然他们以前的陶艺界前辈们也在这条改革的道路上试图去创造全新的艺术形态, 但社会语境与当时文化语境没有给他们更多的机会, 去和给他们给养的那个文化艺术形态做个决裂式的告别。

中国早期的当代陶艺家在与国际现当代文化接触的过程中, 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 政治与文化氛围有所松动的前提下, 当代陶艺创作的面貌也有了全新的改观。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 在当代陶艺革新领域, 中国对于世界当代陶艺的贡献, 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均显得微乎其微。就中国本土内部而言, 中国当代陶艺创作所呈现的形态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与推动也显得微不足道。但即便如此, 一批较早涉足当代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们, 开始小范围选择陶瓷材料作为实验艺术的引子, 夹杂着部分学院派陶艺家也开始反思传统陶瓷艺术在当代所扮演的角色, 合力将中国当代陶艺的创作面貌引向了一个全新的轨道。早期当代陶艺的创作面貌虽显得有些稚嫩, 但其独立思考与创作的叛逆精神却是传统陶瓷创作者所缺失的。从具有独立当代陶艺精神的作品创作, 到与兼具实用功能的当代陶艺作品的磨合, 再到环境陶艺介入室内外公共空间的形态改变, 使得当代陶艺的面貌所呈现的不再仅仅是材料与技术的革新, 富有个性观念与思想内涵的作品开始显山露水。多元的艺术创作思维, 综合的艺术形态, 或具象或抽象, 抑或平面立体, 这类作品开始包含着陶艺家对于当代社会各个阶层政治、文化、环境、生活的诸多反思与研究, 观察之细微, 思考的深邃, 了解之全面, 都为当代陶艺以全新的形态纳入到社会真实的另一个语境之中, 自由探讨的创作状态为介入装置语境的新艺术形态开创了先机。

当代陶艺对于室内外环境语境的介入

当代陶艺作为纯艺术被早期的当代陶艺家们所提出, 其创作的手段与观念是异常超前的, 对于功能性的早期摒弃, 为陶瓷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材料而进入更多当代艺术家的视野提供了外部条件。但无论如何, 当代陶艺对于环境的思考与探究还没有明确的被提出。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当公众所依赖的生存环境资源例如空气和水受到威胁时, 具有环境主义保护观念的一些艺术家开始将自己的作品创作作为革命的武器, 以弗兰斯·威登汉 (Frans Wildenhain) 、鲁斯·达可伍思 (Ruth Duckworth) 为首的艺术家开始从大自然中获取素材与表现内容, 将自然、宁静、幽雅的湖面, 自由翱翔的飞鸟, 代表生命的阳光与空气、雨水, 代表能源破坏而呈现的干旱沙漠与熊熊火山等题材以陶瓷壁画的方式呈现于社会公共空间之中。当代陶艺对于公共环境空间的涉及, 不仅在公共空间领域展现了当代陶艺的独特魅力, 更为重要的是, 当代环境陶艺壁画以其独有的材料泥味、火味、釉色和人文关怀精神被大众所接收。如美国陶艺家温·海格比 (Wayne Higby) 将其所生活的科罗拉多州的山脉表现于系列创作中, 那些高耸入云的断崖陡壁, 沉降于万里低空下浩瀚碧绿海面, 都为我们展现出蔚为壮观的大自然是如此的富有生机与活力。

室外环境陶艺可以完美地展现陶瓷材料独特泥料的魅力, 粗狂、斑驳、厚重古朴天成;亦可以展现釉色的窑变、奇幻、瑰丽、鬼斧神工之趣;亦可展现彩绘的特质美感, 温润的笔下青花、内敛的粉彩装饰、灵活的新彩写真;亦可展示拼贴的趣味, 异构、重复、时空交错。

相对于室外陶艺的自由创作与表现, 当代陶艺在室内环境语境的涉及就显得保守了很多, 它需要特殊环境空间色调的制约, 它需要独特灯光气氛营造的衬托, 它需要古朴木质家具的材料点缀, 它需要植物花卉小品的掩映附着。室内环境陶艺的创作可以精致小巧, 在环境的语境中, 装置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环境的特殊点缀, 喜欢禅境的可以以湖田影青装饰的佛来构建空间, 喜欢喧嚣的可以以釉色瓷窑变的唯美与张力宣泄情韵, 喜欢会所商务的可以陈设抽象构成或现代瓷塑打造空间实体的敦实与文化气息。无论室外室内, 当代陶艺的装置语境对于环境具有独特仰仗与依赖, 它不仅为创作者提供了命题, 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考。

当代陶艺创作的装置语境分析

对于艺术家而言, 永远无法回避的就是对于作品在何种语境下呈现的思想分析。上述对于环境的探究多源于对环境真实空间、社会人群结构、公共价值体系、群体目标定位等综合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的综合考量与思考, 而当代陶艺创作的装置语境还存在于特殊的展示空间中, 这里的展示可以是作品创作前既定的室内外空间设计, 也可以是作品创作后所必须要求的室内外空间选择。而以装置语境出现的当代陶艺创作, 结合室内外空间的两种诉求来看, 对于装置类型的当代陶艺 (简称装置陶艺) 创作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1.装置陶艺是以空间为参照系而创作的具有空间类型概念的当代陶艺创作。空间对于装置陶艺来说具有其独特性, 这个空间是必须参与到作品之中的空间, 而且由于这种空间, 作品才显得具有其特殊的价值与意义。空间可大可小, 大的空间比如自然的某个空间或者整个室内空间展厅 (如在泰特现代美术馆涡轮馆展出的艾未未陶艺装置作品《1亿颗陶瓷瓜子》, 一千多平方米的展厅里, 地面上铺满了一亿颗葵花籽, 其重量超过150吨。巨大的空间, 数量众多的陶瓷作品, 扑面而来的视觉感受和作品创作过程中所包含的内容, 使得作品获得了空前的社会影响。艺术家艾未未并没有给作品一个完整的、固定的解释, 而是将作品呈现于硕大的空间中, 让每位参观者去感受并获取内心的答案) 。小的空间比如装入容器的陶艺 (如徐洪波用一系列形态相同或相似的基本构成元素来进行分割、并置、翻转、破碎或扭曲等手法来完成一个陶瓷装置作品《克隆实验室》) 。

2.装置陶艺所呈现的内容往往是对于某种社会现象、文化形态、自然形态等提出的一种艺术文化思考与关照, 而非仅仅是技法、技术及其艺术观念的某种革新。相对于独立的当代陶艺创作而言, 当代陶艺对于思想、立场、精神的内在思考与探索更加深入。如陆斌完成了自己第一件或许也是中国第一件影像与陶艺结合的作品《大悲咒》, 正如作者自言:“陶艺的创新不是那种抽掉了人文关怀、哲学思考, 弥漫着小资情调的精致与完整, 而应该是真正体现当代文化在陶瓷艺术领域里的重建, 强调艺术的社会性与公众性建立。”这件作品诠释的是作者皈依佛门后, 将自己对社会、人生、自然的重新认识与思考, 也是作者以作品创作的方式重新诠释他所理解的佛教中的轮回之意。再如日本陶艺家鲤江良二的《Return to Earth》系列之一 (1990) , 艺术家在公园地面堆起数个完整的脸孔, 安置期间任由路人和孩子穿梭其间走过, 这些面孔最终面目全非, 最终回归到泥土自然的原貌中。这种通过作品所传达的隐喻力量往往比作品本身所呈现的美的哲学本意更加有价值。

3.装置陶艺对于场地的社会属性和文化背景, 以及社会自然环境的地域特征的选择具有特殊的要求, 甚至在创作的过程中就需要对环境本身加以改造或者技术上达到对接的各项要求。因装置类陶艺作品本身的语境要求, 对社会环境、空间的某个意识形态或社会形态提出自己的思考方式。如作品对于水、草坪、墙体、光等的依赖, 决定了作品必须在固有的空间中来完成其意义的表达。如朱乐耕的装置陶艺作品《生命之光》, 是一个跨专业合作的综合性的作品, 首先是和观念前卫的建筑设计作品的一次合作, 其次是和音乐音响的一次跨界合作, 最后作品的设计与呈现必须要考虑建筑与音乐厅的两个功能。“从音乐厅的内墙到每条走廊, 都用陶瓷材料装饰, 整个作品是通过光影来表现。如果从某种角度看, 里厅和外厅的巨大墙面都像花的海洋, 非常动人。作品高低起伏的律动, 以一种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向观众逼近, 这是一种正在爆发中的生命力量, 来自于人类心灵深处的崇高感和宗教感”。最终完美作品的呈现是与装置作品本身所依赖的环境和要注重的空间环境诉求相一致, 才呈现了被韩国称之为“陶瓷宫殿”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景点。

当代陶艺创作对于装置语境的思考, 为当代陶艺介入公共空间的各个领域, 对于主流艺术形态的积极参与和介入, 为陶艺面貌的整体呈现开创了新思路。更加深入地剖析当代陶艺创作的环境与内容, 积极思考当代生活状态下的人文关怀, 能为当代装置陶艺的深入拓展开创更好的局面。

摘要:文章以当代陶艺的装置语境为视角, 剖析当代陶艺创作在介入环境与空间的理性思考, 并通过国内外陶艺家创作的诸多实例, 反思装置语境下当代陶艺的未来发展走向。

关键词:当代陶艺,装置,语境,环境,空间

参考文献

[1]周光真.今日美国陶泥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 5.

[2]姜波.文化语境中的观念嬗变——论中国当代陶艺的现代模式与价值取向[J].中国陶瓷, 2008, 04, 第44卷总第233期:59-60.

[3]张玉山.论环境陶艺中的陶瓷雕塑与装置艺术[J].中国陶瓷, 2009, 06, 第45卷总第247期:76-78.

[4]黄焕义.装置艺术与现代陶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版) , 2009, 03, 总第123期:171-174.

上一篇:展厅前言下一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