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专业

2024-09-13

陶艺专业(精选11篇)

陶艺专业 篇1

关键词:陶艺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组织

一、开设陶艺专业“卓越技师班”的意义

自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 不少省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院校参照此计划进行“卓越技师”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相关报道显示, 2011年福建省在《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在高职院校试行“卓越技师教育培养计划”。而山东省也于2014年推进了“高等职业教育与技师教育合作培养‘卓越技师+卓越工程师’试点”。这些现象说明, “卓越技师”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艺专业立足于宜兴, 注重传统陶瓷艺术的传承,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造型的创新、形式的突破、内涵的挖掘, 顺应了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举办陶艺“卓越技师班”, 探索“卓越技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实施“卓越技师”计划为平台, 以深化教育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 与陶瓷行业企业展开合作, 探索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 构建适合陶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宜兴陶艺行业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二、陶艺专业“卓越技师班”师生选拔途径

(一) 学生选拔途径

陶艺“卓越技师班”由我院陶瓷学院开设, 从陶瓷学院陶瓷艺术设计、雕塑艺术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三个专业的学生中进行选拔, 通过对“卓越技师”项目培养计划的宣传以及公开选拔方式的介绍, 学生自愿报名, 再根据学生进校以来各方面的表现, 如专业成绩、综合测评以及个人兴趣特长等, 由辅导员、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进行初审。初审之后, 组织学生进行专业考试 (素描、泥塑) , 由学院组织行业大师、专家和专业教师组成的“卓越技师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学生进行专业成绩评定。把专业考试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名, 按1∶2的比例选拔出一批学生 (30名) 再进行面试。专业考试通过的学生, 再由“卓越技师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面试考核, 最终选拔出15名学生正式成立“卓越技师班”。

(二) 教师选拔途径

陶艺“卓越技师班”实行双导师制教学, 为学生的所有专业课中, 设立校内教师 (理论课为主) 和校外大师 (实践课为主) 两类导师, 使其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同时得到加强。双导师制教学适合操作性强的陶瓷艺术教学。双导师制教学有效促进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较好地弥补了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教学中, 双导师制教学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导师队伍构建、导师上课时间、地点和方式、理论课程导师和实践课程导师的教学内容分工与配合、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等。

三、陶艺专业“卓越技师班”的教学组织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基础文化素质, 学院组织了多场研讨会, 根据陶艺专业卓越技师人才业务规格要求, 针对性地制订了陶艺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校内学习主要进行公共课、岗位平台课程的教学, 企业学习阶段主要完成核心专业岗位课教学、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以及参与项目设计与研发等。在专科三年的学习中, 每个学生累计有1年在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创作的时间, 并在教师和校外大师的指导下参与相关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结合项目实际完成毕业设计。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着重培养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陶艺专业“卓越技师班”的成效评价

为确保陶艺专业“卓越技师班”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学院PDCA循环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理念, 初步形成了“以外调内、内外结合”的循环式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该体系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子系统, 依据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 通过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建立、调查、信息收集、质量评估、反馈、调控等环节, 实行三层递进式质量监控 (指教师层面课程教学的质量监控、院系二级层面教学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外部层面第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调控) , 实现人才培养质量调控循环。该体系中, 内循环是基础, 对人才培养质量起基本的保障作用;外循环需通过内循环才能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目标, 外循环对内循环起反馈、调节和促进作用, 通过内外循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螺旋式上升。

五、开设陶艺专业“卓越技师班”的保障措施

(一) 成立卓越技师项目领导小组

为了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院成立卓越技师项目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项目有关政策的制定与方案的论证等工作。

(二) 经费保障

立项建设的卓越技师班项目, 每个项目投入36万, 主要用于教师工作量津贴、教学改革、课程资源建设、教材开发、教学团队建设、校企深度联合培养、实训实习等。

(三) 建立优秀学生奖励机制

学院学生的各项评优、奖励工作, 对“卓越技师班”的学生给予政策倾斜, 例如学生奖学金评定比例为普通班级比例的2倍。

通过近年来省内外高职院校的“卓越技师”办学的实践, 目前在一定的范围推广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国家层面目前并未提出“卓越技师培养”的相关实施意见, 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实际工作的开展存在一些问题。所以, 从国家层面上完善“卓越技师”人才培养试点已经显得十分迫切。

参考文献

谢建平, 蒋雍君.“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4 (2) .

陶艺专业 篇2

体验神奇陶艺

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我校定于*年*月*日、带领*年级学生到神笛陶艺村进行实践活动,特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活动目的

1、了解中国传统制陶历史、制陶工艺,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欣赏精美的陶瓷制品,了解传统陶瓷艺术的不同风格,感受中国传统审美的神韵,得到审美的熏陶。

3、学习传统制陶的基本技法,体验拉坯、捏泥条、彩绘等不同的陶瓷制作工艺,完成自己的陶艺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了解现代陶瓷产业的发展和现代陶瓷的应用,拓展视野,在动手实践中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活动主题

走进神笛陶艺村,体验神奇陶艺

三、活动的组织

1.校领导带队,校医跟随,班主任跟班,严密组织,确保安全。2.以班级为单位,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副班主任跟班协助。3.学生认真参观,重点记录,亲手实践,专业教师全程指导。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一)时间 略

(二)地点:北京神笛陶艺村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南彩镇白马路北侧三高农业示范区内

五、基地资源分析

北京神笛陶艺村,可以说是一座在京城的袖珍景德镇,也是京城的一座充满神奇色彩的村落。该村位于北京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东侧,占地面积三千平方米,它的两侧是马坡镇赛马场和高尔夫球场,2008年奥运会水上运动场则靠该村西面。北京神笛陶艺村内设拉坯间、利坯间、泥塑间、彩绘间、烧炼间、烤花间等。陶艺村门下聚集了一批来自景德镇的能工巧匠,并配有完备的设备和景德镇的泥土,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美育基地。

神笛陶艺村是北京市政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教委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主要从事中小学生陶艺教育,学生在这里可以了解课本外的中国瓷文化的传统和光荣,同时由于学生亲手参加陶瓷制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兴趣,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和能力。

六、学生活动细则

1、要严格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听指挥,自始至终和班集体在一起,不单独行动。

2、要增强环保意识,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的。

3、爱护设施和展品,不乱摸、乱刻、乱画、乱踏。不大声喧哗,保持安静。

4、动手实践前要认真听清专业老师的讲解,认真实践,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完成作品。严禁将陶泥原料私自带离活动场地,严禁用陶泥相互打闹。

5、活动结束后,要写出心得体会和对自己的启迪。自觉使自己获得的新认识、新习惯、新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扎根、闪光。

七、安全建议

1、一切活动必须服从老师的安排,不要私自行动,包括上厕所也要提早和老师打招呼。如果因为特殊情况找不到老师和同学了,要向最近的服务人员求助,给你的老师打电话(如不知道老师电话就给家长打电话,告诉家长你的位置,让他们联系老师),让老师去找你。

2、晕车的同学早餐一定要清淡,离家前必须做好预防晕车的相关措施。

3、听从专业指导老师的要求,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制陶工具。特别是拉坯用的电机,没有经过教师允许不得随意动用。

八、活动总结及评价

1、撰写研究报告或活动体会。

中、高年级学生按照活动计划,认真参观,积极动手实践,完成创造性劳动成果,自愿完成以活动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内容充实、材料丰富、图文并茂。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页边距左为3CM,右、上、下各为2CM)。标题三号黑体;标题下注明学校、班级、姓名,正文四号宋体;单倍行距。2.特色成果展示。

将活动中完成的作品送到政教处,参加评选。也可以课下根据活动中所学习的制作工艺自己再次创作,将作品实物送到政教处,一并参评。3.总结表彰。

陶艺专业 篇3

关键词:陶艺;项目式教学;转型发展

在教育部“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建设应用技术大学”指导方针下,很多地方性高校正在进行和准备进行相关学院和专业的转型发展。艺术设计专业的陶艺课程本身就是社会应用型学科,地方性高校应充分发挥该学科的优势,将其在服务地方经济、满足地方性市场需求、解决地方企事业项目创新难题方面的研究开发优势充分调动起来,使之更好地与社会接轨、与企业联动,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教学体系。对陶艺设计课程的重新定位,关系着地方性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转型发展的成功与否。

一、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的教学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学时数的限制。由于其服务于专业构架定位的设定,它与纯艺术院校的陶瓷、陶艺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区别。艺术设计专业的陶艺课程首先服务于相关专业,这就使得艺术设计专业的陶艺课程教学不能有序全面地开展,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其次是在教学方法上,现在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学因为教学时数和教学目标设定得不合理,在教学方法上还采用按部就班的灌输式教学,从陶艺的概念、历史、材料的泛泛介绍,到制作方法的浅尝辄止,最后的施釉技法环节一带而过,学生们兴趣点往往刚刚被激发出来课程便已结束,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很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上了陶艺课程之后反而要到社会上一些陶艺培训机构再学习,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陶艺教学改革的反思。

二、陶艺课程项目式教学对教学活动积极性的分析

在新的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要求下,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的发展既要满足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构架需求、为专业发展服务,还应服务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功能,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设计并制作出适合社会市场经济需求的优秀作品上来。基于此,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陶艺课程的教学当中来,就显得合理且有迫切性,这不但不违背教学规律,而且有利于学生们对该门课程的全面理解。

(一)项目式教学对陶艺课程理论学习的促进性

部分陶艺老师会觉得项目式教学可能会违背陶艺的教学规律,认为在理论环节未有学习的情况下,直接开展实践环节,在学生进行了简单的技法培训后便引入项目开展设计研究,有可能会引起学生理论认识不足、设计作品粗劣不能满足项目课题的要求。这种担忧看似合理,却不合实际。

众所周知,地方性综合类大学课堂的理论教学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难题,很多老师对此虽苦口婆心却束手无策。在这样的课堂上进行枯燥的理论教学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与其这样浪费时间,不如将这一环节直接砍掉。但是不是就不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了呢?恰恰相反,我们不但要开展,还要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当我们引入项目式教学后,学生们面对的直接是一个即成的课题,即如何设计制作一个好的陶艺作品的问题。面对自己通过一点努力便能制作出一件好玩的作品的诱惑,是很多学生所不能拒绝的,我们此时进行技法传授便会事半功倍。当学生们为这件陶艺作品要呈现什么样的釉色而发愁的时候,我们只要适时加以引导,他们便会如饥似渴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这种本末倒置的项目式教学法能够快速、深入、全面地为陶艺课程打开理论教学的难题。

(二)项目式教学避免了陶艺课程内容的单一性

每一门课程的学习最终都是要学以致用的,根据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却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很多学生在学习完了陶艺课程之后就搁置了,既没有当成兴趣将这门学科深入研究,也没有将这门学科应用到自己学习的专业里面去,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也与不当的教学方法有关系。

常规的陶艺教学理论阶段往往以灌输式为主,而在实践环节采取示范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为了教学而教学,相对死板没有针对性,只是一套陶艺学科的认知和熟悉过程。而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有着多样复杂性,项目式教学可以将不同专业的不同项目引入课堂当中来,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中面临的是自己专业内容的项目,在陶艺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实际上是运用陶艺的手段解决本专业的知识内容。这样学生即使脱离了陶艺课堂,因为他有着本专业陶艺项目的训练,在以后面对类似课题的时候,也可以很轻松地将陶艺学以致用。

(三)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最有效的途径

项目式教学制定了明确的命题,规定了使用范围,要求了尺寸空间,这样的项目针对性很强,内容也很丰富,可以涵盖各个专业的题材,在创作形式上却可以完全放开,让学生在有既定目标的情况下自由发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这种多元化的创作项目和教学的开放性,能使地方性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陶艺教学很好地适应转型发展目标,既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上对课程的要求,也让学生能够很多、更广泛地接触社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智力支持的同时也增加了就业机会。

三、艺术设计专业陶艺项目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陶艺课程教学内容的项目化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开展四个项目环节,分别以不同的成型技法和综合创作技法为主要手段。例如第一个项目环节以基础成型技法为创作风格,可以设置或引入酒器等容器类造型设计项目,采用泥条盘筑法或泥板成型,结合地方文化特色,辅以捏塑、贴塑、雕刻等装饰手法;第二个项目环节可以以拉坯成型技法为主要风格,例如以装饰类对称型架上雕塑小品为创作项目,选择生活中常见的题材,以概括、夸张、变形为主要创作手法,制作成系列作品,并形成商品化;第三个项目环节以综合类创作为主要内容,设定项目名称,规定使用范围,确定作品风格和大小,形成装饰性环境陶瓷雕塑作品,创作技法可以不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四个项目环节可以以饰品创作为主要创作题材,设定饰品的使用受用群体,制定饰品的设计类别,可以引入饰品或珠宝公司的商品开发类项目,使目标更为明确,这样课堂教学便能与产学研结合起来。

(二)教学手段根据项目的可实施性多样化

艺术设计类专业陶艺的项目式教学手段是多样化的,前期理论教学可简单扼要介绍理论,结合多种传播平台展示与项目相关的知识,以教师示范技法为手段、以指导学生创作为主导。项目式教学可以针对不同项目类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饰品类项目强调学生的自由创作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发挥,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降到最低,最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技术的问题。对于系列化设计类型的项目可以成立几个项目设计小组,分设小组长,分工清晰明确,小组成员分内容进行公开讨论确定设计方案,并围绕方案共同完成作品制作。整个过程既能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又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起到了很好地锻炼。对于装饰类架上系列小品的设计,也可采用分组进行的方式,教师参与到每一个小组的活动中,起到设计总监的作用,把控整体作品的质量。

(三)从为专业构架服务到学生兴趣发展的转化

从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服务课程构架,体现的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功能。但陶艺本身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在学校转型的背景下,陶艺为专业服务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其独立艺术门类的特点。例如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现在的艺术设计专业由于近些年的扩招,很多学生在学习美术时并不是真正喜欢这个专业,而是为了考上大学,这部分学生的比例在当今各个地方性大学中非常普遍,一旦这些学生进入大学,他们的迷茫期就开始了,兴趣的缺失使得他们无所适从。但在陶艺课程教学实践中,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展,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多元化的项目进行创作,并很容易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成就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四、陶艺课程项目式教学的开展途径

(一)建立产学研基地,积极联动本土企业项目开发

项目式教学的主要难点就是项目的来源,不过对于陶艺课程来讲,这并不是一个难题。地方企业主要面对地域市场经济,但要想长远发展并占领市场先机,就要有新鲜的血液注入到产品研发当中来。高校有着优厚的科学研究资源,可以与本地企业联合起来,将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展开来,让教师和学生为企业搞创新研发,将其项目纳入到教学当中来。对于企业来说,可能一开始由于学生经验不足的问题,创新研发并不是很理想,但这个产学研机制是长效的,通过项目的不断引入,教师和学生的经验会越来丰富,并最终成为企业的高端创新研发团队。

(二)开发本土资源,设定特色项目与相关企业对接

地方性高校的资源之一是拥有本土特色资源,在学校转型发展中,艺术设计专业要起到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要求,必定离不开本土文化,陶艺课程的开展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目前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陶艺课程教学模式和手段大同小异,在新的教学改革中,陶艺课程应与地方特色资源以及时代文化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设定市场针对性强的特色项目进行产品开发。例如当前市场特别活跃茶道、香道,那么我们的项目式教学便可以设置相关课题进行项目产品开发,择其优秀作品与当地文化传播公司或相关日用瓷企业进行推广;也可以将开发出来的产品通过高校资源形成周末创意市集进行出售,例如已经形成社会影响力的景德镇的乐天创意市集和陶溪川市集就是很好的先行者。

五、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的项目式教学对学校适应转型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我们应寻求更多契机让陶艺的专业教学与社会以及市场结合起来,通过项目激活课堂活力、形成成果,充分调动高校资源的能动性,形成项目式教学的良性机制,真正达到创新能力要为地方经济和文化服务的目的。

作者简介:

陶艺专业 篇4

本文以钧瓷文化为背景, 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下陶艺专业设计教学的特点, 从教学实践入手, 探寻陶艺设计教学适应当下社会需求的新途径。通过对陶艺专业设计教学的分析与探讨, 将创新性设计思维融入教学实践环节中, 为陶艺设计教学及钧瓷创作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的方法。

我国传统工艺美学和独特的造物思想, 成就了天造地设、鬼斧神工般的优秀传统工艺作品。清纯恬静而又生动灿烂的钧瓷文化, 自宋代以来便是我国传统工艺的佼佼者。在当代倡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形势下, 为传承与发展钧瓷这一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就需要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传承者与从业者。因此, 在陶艺专业设计教学中, 创新思维的融入显得尤为关键。

钧瓷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而艺术设计则是时代审美的创意活动和创造行为。在倡导文化创意产业的今天, 传统与现代始终是陶艺设计教学中的大课题。陶艺专业的学生在当下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影响下从来都不缺乏创意, 但是在面对如何将现代创意融入到传统陶艺创作理念中时总会感觉到迷茫。然而, 在社会文明和创意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 如何思考将创新性思维融入创作显得尤为迫切。它牵涉到多层面的思考与改革, 牵涉到院校、教师、学生与社会应用等不同环节的诸多因素。下面将结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来阐述陶艺设计教学中创新性思维的融入。

一、文化创意产业下创新思维与陶艺设计的关系

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的文化产业, 其核心价值就在于人的创造能力。“创意”是产生新事物的能力。文化创意产品必须是独特的、原创的、有意义的以及能够吸引人眼球的文化产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学生经常会面临这样的一种迷茫:在倡导文化创意产业形势下, 陶艺设计到底应该是传统的好还是现代的好, 以及创新性思维如何融入传统陶艺?在这个方面很多学生认为陶艺制作等同于传统, 设计等同于现代, 两者仅具有矛盾性, 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创新性思维与陶艺无关。当遇到这个问题时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 在教学之初就应该让学生摆脱这种迷茫。对于创新性思维与陶艺的关系, 应该从根源上为学生进行分析, 让学生建立一种正确的认知和理解。

(一) 陶艺与设计同源的认知

从陶艺的起源入手来引导学生, 能够迅速而有效地让学生理解这一问题。当我们的先祖先民在彩陶上描绘出第一道花纹时, 就奠定了陶艺设计的基础;在应用石器作为劳动工具和打造工具时, 设计也就在这一瞬间产生。因此陶艺与设计的源头, 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陶艺制作保留着古代劳动人民率真而纯朴的智慧。在相对稳定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构建中, 其生活风俗和生产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 彰显着他们的聪明才智, 表现了他们对自己理想家园的憧憬。虽说陶艺具有魂牵梦绕的质朴魅力, 但它仍是生活器皿, 而且融合了实用与审美为一体, 并反映着当时的生活与生产状况。因此, 要让学生理解陶艺的起源与生活息息相关, 并且它的造型之美和生活密不可分。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追求的结晶, 并且深深地烙印着他们的审美观念, 反映着他们稚补的设计思想。所以, 陶艺与设计是难离难分的。

(二) 陶艺设计与当下设计一脉相传

在学生的理解中, 陶艺的造型形式是极具传统特色的, 好像与设计完全不同。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问题, 必须结合实际的例子为学生进行解读。陶艺造型风格也是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映, 甚至是从生活中提炼自然的形态加以升华;通过对自然形态的理解, 认知陶艺造型形式具有高度的概括、夸张与艺术的加工等特点, 是一种内在气质的张扬。而且这种造型技法和表现形式与当下的设计所追求的简洁、大气等形式相契合。陶艺的发展有着漫长的积淀过程, 这使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 更多的象征性器形出现, 在内涵和审美寓意上成为受众追捧和传承的对象, 展现出陶艺造型语言的美学价值。作为当下的设计风格, 也普遍从具象的视觉语言转化为抽象的视觉形式, 促使设计创意鲜活生动而且具有说服力。从这点看来, 陶艺和当下设计确有相近的本质和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 让学生通过创新性思维和造型思维的训练, 以及对同构图形设计的把握, 增强对陶艺与现代设计一脉相承的理解。

二、文化创意产业下创新性思维对于陶艺专业的作用

要把创新性思维融入陶艺设计中, 首先要把握时代的脉搏。陶艺设计作为一门视觉造型语言, 要了解当下的社会形态和经济运作模式, 并反映和作用于当下的艺术审美和设计思维方法。其次要了解科技的进步对促进设计的创新的意义, 只有正确对待先进科学技术, 才能把实用和审美进行有机的结合。最后还要掌握当下人们的物质和精神追求, 恰当的陶艺造型语言, 能营造受众的精神慰籍。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下, 正确地引导学生具备创新性设计思维, 有助于培养和提高陶艺创作人才。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 知识的传播在时间上不断加速, 学科之间的交融不断增强, 学科和专业之间的界定在某些方面趋向模糊。作为陶艺设计教学也应与时俱进, 体现它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这样才有利于培养一技多能的综合性人才。如果在陶艺设计教学过程中, 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单一和偏面, 无形中会影响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和内在潜质的发挥。陶艺专业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白, 艺设计是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强调对其造型审美和造型规律的认知, 并融合创新意识进行探索, 以充分展示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新性设计思维。从实质上说陶艺设计并不能以时间概念来界定, 它在造型上的变迁是社会的审美趋向作用于陶艺的结果。这些特质正是把创新性思维导入到陶艺设计教学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 创新意识的培养需创新性思维的融入

我国是陶瓷王国,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弘扬民族艺术和普及陶瓷理论知识, 身为陶艺专业教师更应如此。在教学过程中, 陶艺设计创新意识的培养, 不但能开拓学生的心智, 而且还能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性思维。陶艺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设计, 也是技术性极强的工作。从设计构思到造型的表现, 每道工序和环节都有可塑性空间与变化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为我们提供了种种“意外”的变通, 因此也诱发了陶艺创作者的激情, 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乃至艺术天赋得以释放, 促使创新性设计思维的介入。这种特点为陶艺设计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让学生更加富有想象力、创造力和创作的热情。

(二) 文化视野的拓宽需创新性思维的融入

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也是文化的物化载体和形式。在陶艺设计教学中彰显别具一格的创意设计也是当下文化受众的呼声, 所以陶艺教育应具备开放的、兼容的、多维化的形式。现代设计自萌芽以来经过百年的发展, 其中蕴含着丰厚的思想内涵以及人们改造世界的经验。在创新性设计思维融入到教学中时, 学生除了专业学习之外, 还要扩大知识面和陶冶情操, 让学生在文化创意产业条件下, 获得丰富的社会知识和广博的艺术修养, 来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三) 学习效率的提高需创新性思维的融入

陶艺设计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 也是启发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过程。创新性思维的融入是对学生设计理念的训练和陶艺设计创造力的教育, 也是陶艺专业教学中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教师应以身作则, 把创新性思维融入自己的设计制作以及技巧的应用上, 这样也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和接受, 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创新能力。教师展现自身的能力和魅力将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文化创意产业下陶艺教学中创新性思维的融入

在当今文化创意产业下, 从事陶艺的设计者和艺术家们, 可能并没有想过自己作品如此造型的真正原因, 单凭借着丰富的生活经验, 结合自己的联想去创造。也就是说生活经验和创新性思维进行有机的融合, 并摆脱客观物象的束缚, 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陶艺造型语言的表现。而学生正是对这点不理解, 束缚着自己的创新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能打开这扇大门, 加强学生想象力的训练, 就能将创新性设计思维融入学生的头脑, 并影响学生以后的创新之路。通过设计思维的融入, 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从客观的事物中进行设计语言的提炼, 让创新性思维在其陶艺创作中扩展开来, 并使陶艺设计作品做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

(一) 陶艺教学时加强学生对当下设计风格的认知

当下的设计追捧“自然风”, 也就是受众追求一种亲近自然、简约、朴实的设计, 寻求陶艺设计和人们生活空间的和谐。而陶艺的材料与工艺也是率真质朴, 具有原始的自然韵味。如果学生能驾驭这种思想, 将主观创作意图与特有的材料、工艺相融合, 可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然后再把创新性思维结合时代特征, 和陶艺单纯、质朴、简练的风格相吻合, 就能够倍受现代人的青睐。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和锻炼, 让学生对陶艺设计的风格有明确认知, 使其两者有机交融, 其作品会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与消费诉求。

(二) 陶艺教学中加强抽象与具象形式美的训练

具象美往往具备着事物的原有形态, 而抽象美则往往通过思维进行提炼概括的。在陶艺设计的造型形态上, 通常呈现出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在创新性思维引导上, 最好的办法是对同一题材形象做不同抽象程度的造型训练, 而且还要注重每一张草图的变化逻辑关系, 避免照搬和临摹, 从结构的基本形态入手, 进行抽象的训练, 实现具象形态向抽象形态表现的转变。这样作的好处在于以点带面, 促使学生去重构“自然形”, 以便开拓陶艺学习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三) 通过名作分析解读使创新性思维融入的方法

通过对设计大师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 使学生从艺术作品中明了抽象形态的创造, 进而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意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眼光和审美品位需要教师的引导, 犹如一位解剖师来分析作品美的成因和背景, 教师要对作品由表及里地分析, 以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而且在分析这些作品时要剥离设计因素, 让学生看到设计思维存在的普遍性, 以及运用的多途径, 真正让学生在学习时找到适合自己的融入方法。

四、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也使得人们的思想与审美观发生了转变。陶艺专业学生对于陶艺设计的学习应该是创新性的传承。在弘扬传统的基础上, 以现代化的造型意识和理念, 创造出吻合当下陶艺作品。其关键在于教学的实践和引导学生设计思维的创新, 并有效地把它融入到陶艺设计中去。所以, 在引导创新性设计思维的融入时, 应让学生从根源上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并结合陶艺创作的原则与特点, 主动地满足市场需求和创造市场需求, 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范建华.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

[2]王洪伟.传统文化隐喻——禹州神钧瓷文化产业现代性转型的社会学研究[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1

[3]苗锡锦.钧瓷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9

[4]辛丽贞.神:中国钧瓷之都[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8

[5]吕澎.20世纪艺术的历史与问题[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6

环境陶艺剖析 篇5

【关键词】 陶艺;天然公共性;环境雕塑

一、环境陶艺源于中国传统陶艺

陶艺从原始社会产生后便一直伴随在人们的生活中,见证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彩陶的出现则可看作是人类对于一种原始美的追求,可以说是现代环境陶艺的雏形。原始人类通过在陶器上绘画一些图腾来美化自己的环境,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展示了一种征服自然的欲望,是一种自身能力的体现。如果说原始彩陶有其偶发性,那么接下来的“秦砖汉瓦”,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环境陶艺的先驱。瓦当、画像石保持其使用功能的同时,在表面绘制图画和符号,表达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并使环境陶艺更具有文化和生活气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建筑瓷砖浪潮,人们纷纷用各色的瓷砖把自己的房子包装起来,其中还有可以拼成整幅壁画的马赛克。陶瓷在装饰人们建筑环境的同时,也走进人们的生活空间,人们开始注重陶瓷器皿日用性和陶瓷艺术品欣赏性的选择。但由于当时现代陶艺发展得不够成熟,瓷砖只是作为一种装饰材料,以至于这一时期的建筑物看起来都一个模样,建筑外墙用同样颜色的瓷砖,同样的地面砖,完全是工业化的产物,毫无个性可言。我们也可把这一时期看作向现代环境陶艺的转型期,就因为有这一时期的求变需求,加上现代陶艺的不断发展成熟,具有现代艺术理念的现代环境陶艺才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

二、环境陶艺是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环境陶艺”,即是环境中的陶艺,适合于某一特定环境的陶艺,或为某一环境空间而创作的陶艺作品。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产生都离不开社会的需求,环境陶艺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当人们坐在钢筋混凝土铸成的建筑物中,享受其改造自然的成果时,面对这些毫无表情冰冷的材质又不免令人们有些失落感。环境陶艺这一艺术形式在尽情挥洒人们内心情怀的同时,其表面丰富的肌理,多变的釉色效果,正好吻合了人们这一心理和视觉的审美需求。现代陶艺作为现代艺术的分支,陶艺家借助陶土这一特质,用泥土所特有的语言来表达现代社会中人与他人的行为、情感。现代陶艺在中国的发展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与中国传统陶艺几千年的时间所形成的审美文化相互抗衡,自然有些力不从心。但在全球现代艺术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又有些势不可挡之势,许多艺术家纷纷向现代陶艺靠拢,于是现代陶艺的创作便形成了三个趋势:一是由传统陶瓷工艺师转化来的创作群体,即在坚持其扎实的传统技艺和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向现代陶艺发展,注重艺术个性和审美情趣的加强。二是崇尚现代陶艺的艺术家们,他们抛弃以往的实用与技艺的束缚,完全挣脱传统陶艺的条条框框,充分表达创作者个人的意志与情感,宣泄个人对于人类、自然和社会问题的深思。三是各高校陶艺专业的学院派创作群体,他们首先接触到的是现代陶艺前卫的创作思想,而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艺,是现代陶艺的忠实追随者,为现代陶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现代陶艺的创作梯队,在这些陶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创作形式更加丰满。也正是这第三种趋势中的部分陶艺工作者,他们的创作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即为某一公共空间而创作陶艺作品,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环境陶艺。

环境陶艺使当今纯艺术化的、孤芳自赏的、远离普通人的现代陶艺找到了走进人们生活的一种新的语言表达形式,一个非常恰当的契合点。广义的环境陶艺包括:室外公共空间中的大型陶艺壁画、景观墙、陶雕小品和室内公共空间中的壁画、日用陶艺品和陶艺装置等。国外的环境陶艺发展比较早,拥有很多优秀的环境陶艺家和环境陶艺作品。比如西班牙的米罗、日本的会田雄亮以及加拿大的柏得利、荷兰的巴巴拉、挪威的可丽斯等都是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米罗在20世纪50年代制作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的“太阳墙”是独立的陶板壁画景观,直到今天仍然风采依旧。日本的会田雄亮不仅能做极具个性的小型陶艺装置,他的大量的巨型陶板壁画以鲜明的艺术风格获得人们的一致好评,而真正展示其才华的是他设计实施的诸多陶艺景观工程,比如使他获得了日本人极为看重的吉田五十八建筑奖的《水之庭》。美国的梅森与辛莫曼是以巨型陶艺作品的户外陈列参与到环境陶艺中来。

我国环境陶艺起步较晚,但是后起直追,有众多的陶艺家纷纷加入到环境陶艺的创作队伍中来,创作出了大量的环境陶艺作品。这些作品无论从形式、内容,还是色彩方面都充分考虑到作品的陈设环境,既自然古朴又不失恢弘大气。我有幸参与了德化瓷都广场的陶艺景观墙工程的设计、制作,从而对于环境陶艺有了更加切身的体验,总结出了环境陶艺创作的两个特点:第一,注重与环境的和谐一致。德化瓷都广场的陶艺景观墙工程是配套景观而设置的,同时考虑到位瓷都市中心,所以整个景观墙的设计以“线面结合”为主题。由于陶瓷是德化的一个亮点,所以景观柱上的装饰采用了反映德化历史做陶的图案,作品在设计时还考虑到光线对于画面的影响,日出与日落时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视觉体验。第二、充分考虑到作品的受众群。陶艺创作一旦被纳入某一特定的环境,将与环境的融合作为一个创作的主要因素,环境陶艺也就不再是陶艺家表达个人情感的个体需求,更应顾及到这一环境的使用者、观赏者的审美需求。

三、人类对环境意识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不同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使得一些高科技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在铝塑制品充斥人们生活的同时,科技又告诫人们食用过量的铝会致病,所以人们便又对原始社会时期便产生的陶瓷器皿倍加青睐。现今存在着众多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装潢材料超标、资源浪费、人口过于拥挤、生存空间恶化等,也正是基于这些问题,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生存环境的改善。随着钢筋混凝土及人工合成材料等的有害物质对于人体侵害的不断曝光,人们在选择材料时更加慎重,尽量采用天然的绿色环保产品。陶土这一材质以其质朴原始的气息、肌理、釉彩变化的丰富,对于人体与环境无害而备受关注。环境陶艺这一古老而又新颖的艺术形式进入人们生活,无论是室外公共空间中的大型陶艺壁画,还是室内小型的陶艺装置品,在美化人们公共环境的同时,也把陶艺的美传达给了观赏者,满足和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陶艺工作者在注重其作品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同时,也注重自身环保意识的提高。从事陶艺工作的人都知道,烧制陶器的窑有很多种,比如柴窑、煤窑、气窑、电窑等。不同窑的烧制氛围会产生不同的烧成效果,不同的烧成效果自然会生成不同的釉面肌理,有些特定的肌理只能在特定的烧成氛围才能烧成。比如柴窑能烧成一种表面像哈密瓜皮一样的肌理,非常细密而又不失沧桑感,但柴烧不仅要耗费大量的稀有木材,而且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对环境污染严重。随着人类及陶艺家环保意识的增强,很多陶艺家忍痛割爱,放弃了这些污染严重的烧成方式,从古代沿用至今的柴窑和煤窑越来越少,节能环保型的气窑和电窑的使用越来越多。

四、环境陶艺的人文精神

现今社会各种宣传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恐怕就是“以人为本”这个词,这说明人们更加注重自身心理需求的满足,环境陶艺正是基于这种人文关怀而产生的。艺术理论家皮道坚先生在《拓展眼界的当代陶艺》一文中指出:“虽然它使用的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材质,但它关注的是当下的人性、社会和自然……”,环境陶艺更是把这一特征趋于强化。因为环境陶艺总是处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所以必然具有公共性,是面向大众的一种艺术形式。这里所说的公共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大众参与到环境陶艺的制作过程中。比如,日本的女陶艺家藤田昭子以创作大型的户外环境陶艺而闻名,她的作品由于体量巨大,在制作和烧制过程中往往要邀请众多的志愿者参加,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起完成作品。这种大众参与的形式更易被大众接受和理解,同时参与者还会享受到亲手创作的乐趣。另一方面是指环境陶艺作品的形式内容易被大众接受。许雅柯教授的环境陶艺设计作品《大海潮》正是选取了这样一个易于被大众接受的“海”的主题,从大空间、大格局、天与地与人与海的相互交叉关系中,从海洋生物的进化过程中,从人的生存空间格局中,吸取有价值和有趣味的符号进行象征意义上的审美重构,充满着人文关怀。

陶艺专业 篇6

什么是SWOT理论?它是一种比较客观、准确分析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主体优势(srtength) 与弱势(weakness) 分析,掌握外部机会(opportunity),规避威胁(threads) 四个部分。

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创业的SWOT理论分析

通过利用SWOT理论来分析本专业优势(srtength) 与弱势(weakness),帮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同时避开自己的劣势,掌握外部机会(opportunity),有效的规避威胁(threads),做出创业的理性决策。

1. 优势(srtength) 分析。当物质条件已经大大满足人的生活需要时,人们就开始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期望在平凡的生活中, 追求美感,追求一种既有实用性,又有着很强的审美功能的产品出现。而作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最大优势就是专业化的动手技能、思维方式等,作为艺术生,经过长期的艺术化培训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丰富。陶艺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出既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也满足精神需求的产品。

2. 弱势(weakness) 分析。从专科培养和授课计划上来看,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陶艺专业的学生,创造力相对较弱,通过研究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培养模式上单一化,并且与时代脱节;高职院校过分注重技艺性教学,忽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脱节,不能充分的结合市场需求。 作为高职院校也应该要明白,实践须有理论做基础,然而职业院校的通病就是重实践轻理论。

3. 机会(opportunity)。对于地域所处宜兴的无锡工艺陶艺专业的学生来说,创业的外部机会相对较大。宜兴地区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各区域产业发展态势、行业趋势等;还包括搜集到的来自各企业、政府部门、人才市场、学校或学长们提供的有利信息。作为陶艺专业的学生,利用好各方面信息的同时, 要长期做好机会一来准能抓住的准备。

4. 威胁(threads)。创业的威胁来自于外界也来自于学生的内在。对于还处于在校状态的学生来讲,不论是专业上还是心理上都是比较不成熟的。从专业上来讲,学生并不清楚市场需求到底是什么样的,设计制作的出来的产品,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用和审美一体,这些都是需要长期的社会调研和创造力顺利而获得的;从心理上来讲,学生的心理因素存在着很大的稳定性,创业是一件具有很大压力的事情,需要坚持作为信念;创业也是一件具有很大风险的事情,需要冷静的思考作为, 细致的工作风格。

三、 针对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创业教育

高校现代陶艺教育是有别于普通陶吧的素质教育,在教育中应该接轨时代,服从于市场与就业导向。

第一,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开设培养创业意识为主的课程体:包括创业基础课,区域特色创业课程,专业创业课程; 同时可以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中去,让学生能够自觉关注本专业的发展和变革,从而使创新本身变成学科知识的一部分。

第二,接轨时代、搭桥市场、了解现代人的消费需求。陶艺专业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去了解社会动向、了解市场变化、了解现代都市文化对陶艺的需求,从而导致陶艺课程目的没有真正得到明确,不知道受众的需求,课程方向盲目而没有效果。 学校应该设立艺术展览。

第三,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它是指将专业课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学习课题和承担企业的实际制作项目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由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引领工作室学生按照企业运作模式,以项目小组形式完成相关任务,使学生了解企业设计项目的实际运作情况,并通过这种企业化运作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融入行业、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陶艺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社会沟通能力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即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生存能力。

第五,大力发展校内创业园,主动为学生提供创业有效。 在校园区内为陶艺专业的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场地和创业启动金, 并邀请创业成功的导师或已毕业学生定期进行指导,从而可以帮助学生与企业进行互动,丰富学生的创业学习与实践。

第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创业创新比赛。通过参加国内外创业创新比赛可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让学生与各大高校进行交流沟通,从而能够更好的取长补短,创业竞赛是大学生创业模拟练习的一项有效方式,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帮助学生成长。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SWOT理论对影响高职院校创业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陶艺专业为例,探究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培养思路和高职学生的成才模,提出提高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就业创业的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SWOT理论,高职院校,陶艺专业,创业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周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

[2]孙绍昆.关于高校现代陶艺教学的思考[J].中国陶瓷工业,2014.(06).

陶艺专业 篇7

一、感官体验——一起来研究研究泥巴

只有你读懂孩子, 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怎样吸引孩子融入陶艺世界, 让他们倾听泥土的语言, 亲身感受自然的泥火之美呢?在教《夸张的脸》一课时, 顺应孩子们爱玩的天性, 带着他们走出去, 体验泥土, 一起研究研究泥巴, 让学生真实地触摸泥巴。湿软的泥土带给孩子们的感官刺激是直接的, 是惊奇的。有了这份情感作为依托, 学生更易融入陶艺这门艺术, 更能够用心去感受泥土的魅力。

二、授之以渔——你会哪些方法了

《新课标》在论述美术学习的价值时, 曾阐述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技术意识的培养体现在学生美术学习的方方面面, 为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情趣及个性表现与表达的技术支持。陶艺技能并非仅仅是美术教师做一步、学生跟一步的简单程式模仿, 它包含了孩子们对陶艺的感知、情感和实践等较为广泛的一个整体。作为执教者, 我们要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 并合理、开放地进行技术引导。

学生会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如小动物、小玩具、树木、房子甚至人物等。当然, 也会有他们的烦恼, 如:我想做个卷卷的头发, 该怎么办呢?我想让它变得更立体, 要怎么做呢?我想要让它有个长长的脖子, 怎么才能牢固呢?教师要以学生为主, “授之以渔”, 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创意, 让他们把心中的想法用泥土表现出来。

在执教《夸张的脸》时, 当每个学生分到一块陶泥时, 大家总会这样问:“老师, 我们要怎么做呀?”其实, 这时候学生们已经进入了思考, 这时教师要给他们一个适当的演示引导:“同学们, 捏捏看, 揉揉看, 谁能试出更多的方法?”学生们在这样的启发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他们尝试团泥团、搓泥球、拍泥板、搓泥条、泥巴粘接, 还有的借助工具切泥砖、擀泥片、掏空等等方法。还有的孩子尝试了新的方法:“我用裱花嘴把泥巴变成像奶油一样的泥条。”“我用手把泥巴在纸上压擦, 我想做一个大胡子的效果!”“我用刻刀在泥巴上刮出了很有趣的花纹, 等下我要把它用起来。”“我想把纽扣、珠子、橡皮泥、陶泥一起用起来!” (如图1~图4) 孩子们主动地去思考、探究方法, 我相信他们的问题已经迎刃而解了。这样能够满足个人欲望的游戏性、趣味性的技法探索过程, 也是最简单而完整的初期创作。

在陶艺的学习创作中, 很多时候因为技术上的不足以至于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 学生也许会因此放弃努力, 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去完成, 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深切地感受陶艺, 增强成就感,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操作, 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三、提炼生活——艺术高于生活

在陶艺教学中, 如果局限于某种技艺的学习或者对某种创作对象的单一模仿, 不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 也有违学生固有的创造天性。人的艺术感觉来源于人对自然社会中的观察和发现。在陶艺创作中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有思想地表现生活。

在《夸张的脸》教学过程中, 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不同表情的照片, 如喜怒哀乐;展示了不同时期的陶艺作品, 如唐代的天王俑——严厉与恐怖、东汉的击鼓说唱俑——夸张的表情幽默生动等。要求学生思考这些陶艺作品的夸张之处与独特之处。笔者引导学生在陶艺创作时, 可以突出人物的表情特征或者对局部进行夸张、变形, 使欣赏者产生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提高作品的感染力及趣味性。

从这一教学片段中, 笔者发现,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观察并有目的地进行思考, 从学生自我的理解中推陈出新、提炼精彩, 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在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个性的想象力, 快乐地“玩”和快乐地表现, 用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陶艺作品。

四、展示交流——你的作品很成功

学生创作的陶艺作品是他们内心世界的表现, 充满了灵性和率真。作为教师不仅要尊重、肯定他们的创作, 还应协助他们展示作品。学生会为自己的作品被展示而感到自豪, 这无疑是培养学生自信的最有效的途径。

在《夸张的脸》展示评价环节, 笔者邀请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创作故事与大家分享, 其中一位学生这样叙述:“我用了粗粗的泥条把嘴巴做得最大, 我想表现这是一个很爱说话很爱喝酒的人。” (图5) 孩子的表达略有些羞涩和激动, 希望大家都能读懂他的作品, 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啊。“我的作品与众不同, 它可以正着看, 这是顶着漂亮发型的脸, 也可以倒着看, 这是一张生气的脸。” (图6、7) 该生很是自信地表达自己的作品, 成就感无限。“我想表现的是一张非常生气的脸, 我用泥片卷起来做了头发、眉毛、胡子、嘴角, 看起来真的很生气啊。” (图8)

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学生的陶艺作品, 如课后展评、摄影记录等方法, 放大他们的成就感和新鲜感, 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继续创作的兴趣和欲望。

五、文化浸润——这是一首无声的歌

陶艺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 陶艺对学生而言, 既是接触原始艺术、民间艺术的良好机会, 又是一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综合性教育活动, 具有丰富的课程价值。

《夸张的脸》一课, 贯穿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中, 紧密围绕着土与火的艺术展开。陶瓷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 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 它的产生和发展, 是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作为"陶瓷古国"的中国, 让学生欣赏了解优秀艺术作品的图片, 使之眼界得到开阔, 文化底蕴逐步加深, 艺术美得到享受, 爱国热情得到增强。

论述生活陶艺 篇8

这些陶器一方面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另一方面也迎合了古人对巫术图腾的崇拜和对美的追求的渴望。现在, 由于工业化大生产的出现, 陶瓷的发展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优良的瓷器品种不再是皇家和贵族的独享品。然而, 随着人民物质水平的改善和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并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人们厌倦了大机器生产所带来的生硬和冷冰冰的感觉, 而生活陶艺正好以其独特的个性魅力得到人们的认同。生活陶艺和传统陶瓷是一种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生活陶艺从传统陶瓷中汲取养分, 如各种成型和表面装饰手法, 然后以一种现代人的思维和理解方式对其进行再加工, 去表达人们的心理想法和感受。 (如图2)

这一对水杯就是使用传统的拉坯手法成型, 然后以刻意的变形和釉色的质朴和单纯来表达对工业时代的不满, 渴求一份返璞归真的宁静和安逸。在手工业时代, 家庭作坊式手工生产的生活陶瓷以其实用的品格和朴实的审美表现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宋代定窑的白釉印花瓷盘以简练的造型与优美的纹饰巧妙结合,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即使在今天看来仍具有无穷的魅力。 (如图3)

事实上, 生活陶艺是现代陶艺的一个分支, 但生活陶艺有更强调它的生活性, 即通过它来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 而现代陶艺则是作者的通过作品来抒发和阐释自己对周围事物或看法或内心体会。如图 (4) , 作者将象征地球的圆以及上面一张扭曲变形的脸通过一段铁链捆绑起来, 象征着地球家园因为环境污染正在经历的痛苦和伤害。而生活陶艺显然不能以上一种形式来表现出来, 那生活陶艺要以怎样的方式体现才是好的和人们所能接受的,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的探究。

一件生活陶艺, 它要使人们接受, 就要打动人心, 要使人们产生共鸣, 那就要求作者在设计制作时要在生活中去寻找人们喜闻乐见和打动人心的符号表达。生活陶艺的制作者首先应该是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通过作品来体现对艺术的虔诚的爱, 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赞颂,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飞速变化发展的社会、是一个物质的社会、是一个过于强调理性的社会, 人们不得不为生活而不断向前、不断冲刺, 人心里最希望的是一份恬静, 一份心灵的回归, 生活陶艺正好以其粗犷质朴的肌理和自然的手纹痕迹满足了人们的这一心理诉求。

生活陶艺在装饰语言上, 以对传统陶瓷制作手法的继承上不断创造新的形式和内容。传统的堆塑、镂空、划花、刻花等工艺得到发展, 并相继出现新的表达方式, 如图5, 将拉坯成型手法的正规造型的细颈瓶以压捏的方法加以扭曲变形, 体现了一种破与立的辨证理念, 在其上装饰两根手捏的泥条, 塑造成一张变形的人面造型, 使其保留了实用性又增加了趣味性, 为紧张刻板的生活带来一丝惊喜和意外。

在生活陶艺的创作中, 也同样可以利用陶与瓷的性质的不同带来不同的表达效果。陶瓷, 是陶和瓷的总称。陶与瓷的性质是不同的, 陶粗糙致密度不高可塑性高, 瓷则是致密精细可塑性一般。早在唐代就出现了将陶泥和瓷泥胶合制作陶瓷鼓的工艺, 现在许多陶艺家都在努力挖掘和开拓这一陶瓷语言, 中国制陶大师付顺府就将这一工艺发扬光大, 他的陶艺作品使绞胎陶瓷更加丰富多彩, 现代绞胎陶瓷精美的图案像人物、像花朵、像山川、像河流, 使自然界中诸多形象表现出似与不似和令人无限联想的意境与其它艺术品有着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古朴、新颖的特征, 美观、柔和的视觉和细腻、质朴的手感将陶与瓷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图6)

浅谈陶艺教学 篇9

要想弘扬我国的陶艺文化, 把陶艺引进中小学课堂, 并把陶艺教育与科学、文化、艺术、环保等知识结合起来, 作为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载体, 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究和尝试。我校从2006~2007学年度起, 逐步开设六、七、八年级陶艺课程, 通过每周一节课的形式进行探索, 并从2008年开始把《陶艺》作为乡村少年宫的课程。让学生在看看、想想、做做、玩玩中提高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激发他们的兴趣, 增强他们的信心, 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一团泥交到孩子的手中, 他们会创造出什么呢?创作的灵感从何而来?孩子们能不能做到心手合一地表达他们想要表达的事物?答案是肯定的。孩子们天真聪敏, 只要教师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训练, 他们也会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观察世界的方法和表达他们感受的手段。孩子习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感知并表达某一事物, 这密切关系到他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 能有什么样的作为和发展。陶艺创作对于孩子来说, 是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的一条有效途径, 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了解与珍惜祖国的传统文化。同时, 将陶艺融入教学活动中, 学生们可以创造出更美、更精致的艺术作品, 拓展艺术发展空间, 建立校园文化特色。

为推进陶艺教学, 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 如配齐、开设了高标准的陶艺教室、作品陈列柜, 设置了专门烧制陶器的窑炉, 邀请了专门的陶艺指导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

(一) 低年级

1. 以培养儿童玩泥巴的兴趣为主, 不急于要求儿童塑造出作品。在游戏中体验泥巴的硬、软、干、湿等不同性质并自由自在地进行变形, 以提高其兴趣及信心。

2. 鼓励儿童多尝试各种技法、探求陶土的可塑性。如揉、搓、切、打、挖、刮、堆等技法, 通过游戏让学生自己探究。学生在游戏的基础上培养了学习兴趣, 此时再要求学生把初期感觉训练获得的知识, 通过梳理细化为制作手段和方法。

3. 能够捏塑出各种简单的几何形体, 如长条、球体、立方体、泥板等, 并进行简单的图案刻画。

(二) 中年级

1. 尝试运用各种辅助材料进行陶土的造型创作, 如木棒、牙签、竹筷、铁丝等。

2. 能够把握雕塑造型的立体感, 感受陶土潜在的美感特性, 并能与他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尝试运用揉、搓、压、捏、切、挖、堆等方法进行简单器皿、动物、人物形象的造型。例如, 《各种各样的笔筒》《瓶瓶罐罐》《动物挂件》《我熟悉的人》《瓜果飘香》《陶碗》等。

3. 尝试运用各种技法制作平面的或立体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提高其造型能力。

4. 逐步养成收藏自己喜爱的作品并拍摄照片, 作简单的介绍, 乐于与人共赏的习惯。

(三) 高年级

1. 喜欢欣赏中外优秀的陶艺作品, 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发现其意义并能对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特点、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自主探究, 有自己的心得。

2. 培养学生有计划性的工作能力。在实际创作之前, 能根据构想草图, 预想必须使用的材料、工具和技法, 以及制作步骤, 有顺序地进行创作。能注意到特体量感与动态的表现, 并逐步接触拉坯制作做出简单的坯体, 学习简单的釉色法。在陶艺课堂中, 学生可以研究文学, 探讨几何体;可以进入动物世界, 可以与古人对话;可以奇思妙想, 可以用陶泥捏成自己任意想捏的东西。一句话, 学生可以用陶泥捏出自己整个的世界。

陶艺课程的有效实施, 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学校的课程体系。陶艺课程的有效实施, 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 学校充分调动其内在动力与追求, 努力营造个人开发的环境, 鼓励创新、求异、个性化。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 不断超越自我, 发展自我, 提升自己专业化水平。陶艺课程的有效实施, 满足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 激发了学生对陶艺的学习兴趣, 发展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三维形象思维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陶艺课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玩泥巴中培养了审美情趣, 享受到了成功和快乐, 充分利用眼、脑、手、脚等各种器官去感受艺术。让学生通过亲近陶土, 感受泥土的芳香和大自然的亲切;让学生把陶土打平或垒高, 滚圆或拉长, 体验到随心所欲、自由臆造的快感。因此, 体验能够给学生带来对泥土的浓厚的情感, 得到出乎意料的收获。

浅淡幼儿陶艺教育 篇10

一、结合生活拓展幼儿陶艺教育的内容和空间

幼儿陶艺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大的作用,如培养幼儿的情感、观察力、判断、辨识、逻辑分析、归纳等能力,为开发幼儿的智力奠定一定的基础。对幼儿的陶艺教育应从幼儿园的整体大环境出发,并延伸到各个班级的小环境中,同时要将幼儿陶艺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不断地扩展幼儿陶艺教育的内容和空间。例如,在幼儿陶艺专用的活动室内摆放相应的陶艺作品,让幼儿对陶艺作品进行观察、探讨,在欣赏过程中让幼儿对陶艺作品有所发现,并启发自身的创作思路。如陶艺活动室墙壁上挂的瓷盘画在设立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幼儿的兴趣,以兴趣为主导开展更多的陶艺教育活动。另外,在幼儿陶艺教育中,经常出现陶艺教育缺乏适时性等问题,同时也使得幼儿陶冶教育受到一定的约束,因此,在对幼儿展开陶艺教育的过程中,应打破传统教育的约束,解放幼儿思想,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补充更多的辅助工具、材料等,不断地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等。

二、确立幼儿陶艺教育目标,合理选择陶艺活动的方法

1. 师幼共建陶艺活动。对幼儿的陶艺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而要提高幼儿陶艺教育的效率,需要采取合理的陶艺活动方式。例如,师生共建陶艺活动主要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并根据教师预设或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生成相应的需要,在陶艺活动室中师幼共同开展陶艺活动,并以一些艺术品作为媒介,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欣赏为核心,不断地提高陶艺活动的有效性,从而有效地对幼儿开展陶艺教育。另外,通过开展师生共建陶艺活动,能够让幼儿对陶艺作品进行直观的理解、欣赏和分析,再通过小组之间的探索、操作、创造、交流等进行经验的分享,不仅对培养幼儿陶艺兴趣有一定的作用,更有利于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

2. 开放亲子同乐活动。亲子同乐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形式,为幼儿的教育做出正确的引导,其中家长的参与对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有着一定的作用。在幼儿陶艺教育中,可以让家长共同参与到幼儿陶艺制作和欣赏的活动中,例如,在暑假期间可以举办陶艺亲子玩泥巴的活动,让家长与幼儿一起玩泥巴,在与家长互动的过程中,让幼儿的心情愉悦,充分激发幼儿的表现欲。一方面可以满足幼儿的娱乐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增进亲子情感,同时对提高幼儿陶艺教育效果也有一定的作用。

三、确立陶艺教育新观念,提升教师陶艺教育素养

首先,应确立陶艺教育的新观念。在幼儿陶艺教育迅速开展的过程中,由于教育理念的偏差,使得以幼儿为本的陶艺教育理念也逐渐被淡化,因此在新时期的发展下应确立陶艺教育的新观念。从幼儿教育理论上来分析,陶艺教育应本着以幼儿为本展开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陶艺是教师对幼儿实施教育的重要手段,而不再是幼儿表现自己的一种途径。通过大量的幼儿陶艺教育实践发现,对幼儿展开的陶艺教育是幼儿从多途径感受生活、认识世界的基础表现,而且,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过程中表现、审美以及创造层多种能力的获得,以便于根据实际情况对幼儿陶艺进行调整。

其次,应提升教师陶艺教育的素养。对幼儿开展的陶艺教育过程中,幼儿占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幼儿陶艺教育的引导者,对提高幼儿陶艺教育质量有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的陶艺教育素质将会对幼儿陶艺教育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开展幼儿陶艺教育的过程中,应提升教师陶艺教育的综合素质,教师不仅仅需要掌握陶艺制作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表现方式以及学习特点等,这样才能结合实际来组织幼儿陶艺教育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幼儿陶艺教育效果。另外,陶艺教育作为一门艺术教育,需要教师提升自我的内涵,以便于将幼儿生活、陶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发挥出陶艺教育对幼儿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

浅谈紫砂陶艺鉴赏 篇11

众所周知, 宜兴紫砂具有它的独特性, 如泥原料的独有蕴藏占尽地理, 成型技法以泥片镶接及拍打身筒为主要的成型方法, 区别于其它陶瓷行业的各种成型法则, 并联系到装饰上的文化层次等等, 这些都应该是宜兴紫砂工艺所已具备的审美因素, 面对一件具体的作品如何加以鉴赏呢?例如茶壶这个砂艺最著名的品种形式, 从传统的造型来分析, 在每件器形的结构中, 根据造型艺术的理论和法则, 多是由点、线、面组成的主体与附件, 如壶的嘴、把、口、底、足、盖、的子等等配置关系, 各个方面的比例恰当与否, 外轮廓线段结构上的缓冲过渡, 明暗面的技法处理, 空间与实线所形成的虚实对比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无穷的推敲, 使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美感。

抽象地讲紫砂陶艺的审美, 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

其一, 形即壶的形象, 也就是形状式样, 这来源于对造型的熟习程度, 取决于自己的精心设计, 要明确地安排制作壶的大的“面”即壶身, 要鲜明地强调壶体的每个部分, 嘴、把、口、底、足、盖、的子所支配的方向。由点线到面, 交待清楚线条的来龙去脉, 缓冲过渡, 明暗转折虚实对比, 这样才能深入空间而获得形的深度, 把点线面处理好以后, 作品已经具有了生命。

其二, 是神, 即壶的神态也就是通过形象表达散发出的情趣。创作的时候万不可仅在平面上探求, 而要在起伏上思考, 一切生命都是从一个中心迸生出, 然后由内到外滋长发芽, 灿然开花, 要设想形象正迎着你, 向你突出, 向你诉说, 向你表达, 这种形象具有一种强烈的内在冲动, 这样的作品就有样。

其三, 是气, 即壶的气质, 也就是形象内涵的实质性的美的素质, 紫砂壶艺是实用工艺美术产品之一, 是具有艺术气质的实用品和装饰品, 要求产品的气质要美, 因为壶艺产品是为生活服务的, 这就要求做到美与实用相结合, 装饰生活, 适用于生活, 即方便实用, 又能陶冶情操, 从使用中获得美的感受, 这就是气质上的美。艺术的本身就是感情, 完美的作品其本身就具有充沛丰富的感情在抒发, 在感染着人。在我们看来, 线条和块面不是别的, 是内在真实的标志, 我们的目光透过表面一直潜入内心, 当我们表现形象时, 便会用内涵的精神———气质来丰富形象的本身。

其四, 态, 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

壶艺的创新如能做到形、神、气、态四者融汇贯通, 可称为佳作。总之艺术要有决断、要朴素、要率真、要把亲自感觉到的表达出来, 使达到形神气态兼备, 才能使作品气韵生动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当然, 作为一件实用工艺美品, 它的适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使用上的舒适感可以愉悦身心, 引起和谐的兴致。因此, 也就要依据饮茶的习惯、风俗有选择地考虑壶体的容量, 壶嘴的出水流畅, 壶把的端拿省力舒适等等, 这些都是必须作为具体范围的内容来考虑的。

历史地看紫砂陶的工艺技术鉴赏, 一向是区分着三个层次。一是高雅的陶艺层次。它必须是合理的趣, 形神兼备, 制技精湛, 引人入胜, 雅俗共赏, 使人爱不释手的佳器, 方能算得上乘。二是指工技精致, 形式完整, 批量复制面向市场的高档次商品。三是普通产品, 即按地方风俗生活习惯, 规格大小不一, 形式多样, 制技一般, 广泛流行于民间的日用品。

这里着重讨论的是艺术品。在一件器物的内容和形式上, 它包含着多方面因素的内在联系, 形式的完美与制技的精湛, 固然是第一要素, 其次是在完整器形上加以装饰, 使作品锦上添花地丰富观感。这是要审视纹样的适合、装饰的取材 (根据题材和内容取用何种材料) 以及制作的手段。这些具体而细微地维系于创作者的素养水平与鉴赏者的着眼力。

至于砂艺历史上的仿古作伪问题,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至二十世纪初期) 也曾出现过摹仿古代名家作品的热潮, 有以名人传器摹仿复制的, 有凭古玩商人根据 (下转第22页) (上接第124页) 砂艺史籍记载的品名, 通过臆测构思设计制作, 签署历代各名家的名款或伪仿印鉴加戳的诸如此类的作品, 在笔者从业数十年来的观感研究所得, 总结如下数点:其一, 凡是仿明代类型的壶, 无论在技艺上、泥色上都超过历史原作, 因为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事物是不断进步的, 科学技术更是长足地提高着, 所以奖摹制品与明代传器相比较, 都显示出后代摹仿品的优越水平。至于清初延至中期的几位杰出的大家, 如陈鸣远、圣思、邵大亨等的旷代佳作, 尽管复制者技巧有多么精工, 总觉得在神韵上有所不逮。但是这类作品流传至今日, 一旦偶为好事者所获得, 当然还是很有赏玩珍藏的价值的。它应当区别于现代的假冒伪造的赝品。亦更异于近年出现的借图谱伪造再仿的技低质劣产品的假中之假, 用以自欺欺人, 好事者诚然不可千虑慎辨, 以免受骗上当。否则, 将沦为玩物丧志, 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以上一些主观的见解, 望大家指正。

参考文献

[1]唐云主编, 郑重编著.紫砂壶鉴赏[M].香港万里机构.万里书店.

[2]姚迁等编著.宜兴紫砂陶艺[M].台湾南天书局, 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上一篇: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研究下一篇:网络协作学习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