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陶艺语言(共10篇)
现代陶艺语言 篇1
摘要:现代社会的精神风貌、审美品位以及时尚特征是现代陶艺的基本内涵, 因而现代人在生活理念上发生的变化而导致的审美情趣以及时尚观念的变化, 也必然会使得陶艺作品的艺术表现发生变化。通过现代陶艺的反叛性、极限性的设计思维方法, 表述现代陶艺创作思维模式时尚性表达语言;又从现代陶艺的自然风格、复古风格、混搭风格三个角度阐述了现代陶艺创作风格的时尚语言。
关键词:现代陶艺,时尚语言,设计思维
0 引言
时尚是特定的某一时期下人们内在思想的外在反映, 表达了当前社会的潮流趋势, 它将当前社会所具有的时代特色同人们的理想追求相结合, 不仅包含了特定时代所具有的特殊元素, 还表现了一种文化的交融, 体现了社会中每个人所具有的相同而又独特的性格特点, 其对于我们的生活的作用是非常常见的。作为现代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现代陶艺也正是一种文化的交融, 它不仅仅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还融入了当代社会的众多潮流趋势, 这也正说明了现代陶艺的出现与发展必然会交织着现代社会所体现的对人们生活、思想以及情感有重要影响的时尚元素。将现代陶艺与当前社会所表现的时尚潮流相融合, 不仅能够使得陶瓷这种中国传统美学作品与当代人们联系得更加紧密, 同时也有助于现代陶艺的发展与完善, 更加丰富人们的生活。
1 时尚与现代陶艺的相互影响
“时尚”一词解释为当下的风尚, 她展现出丰富多变的形式、全新的艺术尝试、无限的包容性和高频的更新。返古追根, 在传统上创新与发展;标新立异, 追求个性, 用逆向思维去追求全新的理念。这一切都在陶艺界有着明显的影响, 现代陶艺作为现代艺术的一份子, 包涵了现代社会的文化精神内涵、现代的审美与时尚元素。因此现代陶艺的创作势必受人们时尚的生活理念、思维方式所影响。
时尚的独特性在于它是人们为了追求个性而进行的大胆尝试, 这种独特性使得人们在追求个性的过程中得到了一种心灵的释放, 体味到了一种美的感受。如果将现代陶艺同传统陶艺作对比, 我们不难发现传统陶艺所承载的器具功能以及统一造型模式在现代陶艺中已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艺术功能的追求, 也就是说通过陶艺所展露出来的艺术表现才是现代陶艺的本质所在。时尚对现代陶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陶瓷最初的产生是因人类的生活所需, 随着社会的变迁, 陶瓷也使人类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陶瓷的发展也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为人”的陶艺设计更是在努力适应现代人们生活理念、审美趣味, 时尚元素等现代社会的特征。时尚元素充分融入到了现代陶艺, 使现代陶艺更具时代性。
陶艺作品、陶瓷首饰、陶吧等用他独特的时尚语言融入我们的时尚生活。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的现代, 陶艺因其富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质朴天然的品性, 丰富美妙的视觉, 奇特的肌理效果, 同时更能彰显人的艺术修养与生活品位, 使其充分的融入我们时尚的家居。现代经济的发展, 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 人们的审美与生活品位在不断的变化, 被称为“绿色首饰”的陶瓷首饰也成了现代人崇尚个性、文化和风情的又一种时尚, 同时她更满足了人们对时尚和个性的追求。因他的环保、节能, 同时陶瓷原料中富含微量元素, 使其成为现代首饰中的绿色产品。在年青人中, “玩陶热”更是新近一股时尚的热风, 玩陶成为一种时尚和品位的象征, “陶吧”成为一种时髦的娱乐会所, 成为现代新的文化消费方式。因现代社会工业生产的机械化, 人们回归纯朴与自然的渴望越来越强。充满手工味与人情味的陶艺正好迎合了这种渴望, 现代陶艺也成了生活的新时尚。
2 现代陶艺创作思维模式的极具时尚性
现代陶艺具有独特的、个性的艺术表现语言:她的泥性、釉色、肌理的自然、朴素美, 烧成窑变中的偶然、独一无二的美。陶艺的几千年文化更折射出人类文明的进程, 艺术当随时代, 现代陶艺融合了时尚元素后焕发出新的活力, 而且除了陶瓷的造型和装饰融合了时尚元素外, 陶瓷的文化领域也在追寻时尚的、前沿的元素, 追求精神层面的“时尚”。
人们对于陶瓷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征的喜爱促进了陶艺产生与发展, 比如远古陶器的简单朴素、宋代瓷器的厚重大方、明代瓷器的清新典雅等, 这些古代瓷器的都与当时社会人们的美学追求、当时的文化元素有关。正因为如此, 现代陶艺产生与发展也必然同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相一致, 体现现代人的审美追求。从现代人们的生活、思维、风格等与陶瓷艺术相结合, 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的现代陶艺。
2.1 反叛性的设计思维
现代的人们往往为了表现自身所具有的特有性格特点, 在思考问题时常常表现出一种另类的思维形式, 与人们在针对某一问题所表现的常用思考习惯不同, 这更利于创新。对于艺术家而言, 为了使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耐人寻味, 可以针对具体问题以一种反向思考的形式获得创作灵感, 这样就会使得艺术更具有表现力。
现代陶艺的制作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体现了当前社会的人文状态与时代风貌, 是人们日常思维状态的外在表现, 因而人们的思考问题方式的改变必然会促使现代陶艺的创新。以反叛性的设计思维进行陶艺创作, 对于挣脱传统陶艺制作的束缚, 体现现代审美情趣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很多陶艺家对于陶瓷美学的评价不再以传统的造型、曲线的优美为标准, 而是通过巧妙地运用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裂痕、断面重塑等陶艺美学;陶艺家们还摒弃了传统陶艺的实用功能, 更多地以艺术表现作为制作陶艺的主要目的。
运用反叛思维进行陶艺制作的一个典型例子, 就是离心拉坯法的创始人—台湾陶艺家翁国珍。他的陶艺作品有一种类似哥窑的效果, 但在器型上又极度粗犷。有些看到他的作品的人, 误以为他的作品在烧制过程中意外破裂, 是一次“美丽的失误”。其实他是有控制地拉坯, 用数倍于别人的厚重陶土一气呵成, 并延长入窑烧制时间, 遂得正果。
在创作的时候待于坯体提升到合适的高度, 通过摆动坯体, 使坯体失衡, 导致在转盘转动的时候不断摆动, 并随着陶艺家的提升力而不断扭曲, 这正如心与泥土的亲密对话, 随身形大展, 如太极推手般回旋弯转, 成就圆融的气质。此类陶艺作品 (如图1所示《太极》) 在制作过程中将陶土瞬间反转, 正是陶与气的完美结合, 手触泥土, 凝敛心神, 身形如太极推手般旋转运动, 每件陶艺作品都是一个安静深长的呼吸。作品表面粗犷阳刚的纹路, 如大地在烈日暴晒下的龟裂痕迹, 虽然沧桑尽现, 但更蕴含着无穷的爆发力为人们带来新的视觉感受, 更接近当代人的审美情趣。
2.2 极限性思维
社会形势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心理状态的变化, 现代陶艺的制作所采用的极限性的思维方法可以说就是当下人们内心心理的一种反映。虽然陶艺制作已经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历程, 其使用材质以及制作过程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但陶艺具备的艺术表现性以及多样性并未受到限制。由于陶艺制作材质以及制作过程具备了水、火、土的属性, 这种属性同人类的发展是始终息息相关的, 同时质材的可控性以及烧制方法的多样性, 这些都为陶艺制作家们制作出新颖别致的陶艺作品提供了足够的思考、尝试空间。
技术的极限性。极限陶艺家把陶艺制作看作是一种严谨的艺术创作, 这种严谨性体现于在陶艺制作之前要对所要创作的作品进行细致的设计与思考, 不主张陶艺作品的出现产生于艺术家瞬间的灵感, 要求陶艺制作者应该有一定的专业背景。“极端写实性”是现代陶艺创作中技术极限的一种具体表现, 这种表现形式体现了现代陶艺家对于新事物、新方法以及新思想的不断思考与探索。陶艺家们以表现事物原貌为最终追求, 体现了波普艺术的创作特征。一些常见的生活器具、城市风貌是陶艺家们的创作题材的主要来源, 他们在刻画这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景象的时候, 以一种严肃求真的态度努力描绘每一个细节, 力图准确再现所选题材中的景物, 并不显露任何个人思想。这种极端写实的陶艺作品一方面给我们视觉上呈现的是我们所处的真实的世界, 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的内心产生些许疑惑。
作为日本极端写实主义的代表, 三岛喜美代的作品给人们的感觉无疑是极具冲击力的。她的作品 (如图2所示) 中所展现的各种日常生活常见事物, 如装满了空酒瓶的废弃纸盒、折叠的废弃报纸以及贴满广告的墙壁等等, 这些具有超写实主义色彩的作品, 无一不给参观者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她的作品一般以泥片成型, 装饰图片利用丝网印刷技术以达到逼真效果, 她对这些材料的合理运用, 使这些简单材料的组合形成了极具艺术表现力的艺术作品。视觉和观念的展现因观者不同距离而产生不同的变化, 使得她的陶艺作品更具前卫主义的艺术色彩。
观念的极限性。观念的极限性运用在陶艺制作上, 其所形成的陶艺作品主要是以表达某种观念为主, 对于所形成的陶艺作品并不在意。伴随着现代观念艺术理论的完善与进步, 现代观念极限陶艺作品的出现也变得有理可依。比如美国观念极限艺术家彼得!沃克思曾经做过这样一个举动:他将一个大的陶制器具放在阳台上, 然后又用陶土将这一器具砸出一个洞, 然后在把器具撕破, 就这样形成了他眼中的陶艺作品。他完全抛弃传统形式的制陶方式, 以放任、偶发、自由的形式充分体现粘土的率性来展示艺术家情感观念, 开创了具有新的审美意义的作品风格。
3 现代陶艺创作风格的时尚化
3.1 自然风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 现代陶艺成为个性化的创作活动, 并将艺术中的表现性、象征性和心理需求等发挥得淋漓尽致。《周易·系辞》中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在当代陶艺创作中, 在造型表现上不局限在特定形态上的具象或抽象化, 而是更多地融入思想形态上的倾诉和表达, 在构思时增加了具有明确导向和象征意义的主题, 如:生命、活力、佛语等主题成为灵感创意的来源, 从自然的具象形态出发, 在对现实形态表现的“似与不似”之间寻求表达自然物体的意向。
随物赋形, 气韵自然, 是自然之美在陶瓷艺术形象上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自然风格的设计创意在现代陶艺中呈现出不同的设计构想、资源再现和灵感创意, 以多元化的特征表达作者的内心。现而现代陶艺被认为是“纯自然艺术”及“心与手完美结合艺术”的艺术, 她更多的融和了自然风格。现代陶艺以视觉化的语言表现自然的主题特征与大自然给予我们心灵的感受等。现代陶艺中有对自然界物体的再次临摹和利用不同泥料真实再现其物象的特征, 表达陶艺家对自然界物体的唯美化情节, 更是满足作者与观者的自然主义情结。
周国桢教授就很善于表现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他的作品 (图4《静观》) 充分的抓住了猫头鹰的形态与神态特征, 又用粗糙有力、沉稳敦厚的质感表现得富有原始韵味, 更有一种国画般的写意境界。他在陶艺创作中将传统文化的艺术精髓完美的结合现代的审美意识, 并利用极具自然特性的泥土材质表现出富有生命力的意象, 更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3.2 复古风格
复古怀旧的浪漫情怀在2011年秋冬的时装界席卷中国的同时, 西方也遭遇了“复古”风潮。同样在陶艺界也总有这么一群陶艺家立足于传统, 巧妙的结合传统文化和时尚元素, 用陶艺特有的造型语言, 把传统元素融入现代陶艺中, 对传统元素进行解构重组, 当然对形式的再造更是通过富有时尚感的形式来加以实现, 这样创作出的陶艺作品具有强烈复古风格又兼具无限的时尚魅力。
明清时期的康熙古彩, 极富生命力, 她也是中国传统陶瓷中优秀的一支。如今, 在古彩传统范围注入新的思想和时代元素, 其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中有它独有的特色, 使古彩作品富有生命力的同时更富有现代感。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刘乐君就悟出了“好在大红大绿, 妙在古色古香, 对古彩中‘五色’的处理和运用, 对古彩中时代感的把握及其内在的古韵和传统气质的沿袭将使古彩重新走入现代社会。”
古彩红绿搭配恰当, 色彩既对比强烈, 又鲜艳明快, 既给人以古朴大方又洋溢喜气之感。这种极富传统韵味的形式通过时尚的、现代的创新后保持了很好的生命力。瓷坛泰斗王锡良赞誉刘乐君的古彩作品 (图5) 为“新五彩”, 也许正是感知到刘乐君作品较传统而言新的内容, 这也正是复古与时尚并具的现代陶艺语言。
3.3 混搭风格
“混搭”是指近年来流行于时尚界的一个时尚语汇。这种将若干原来不沾边的东西组合在一起, 从而近似创新的伪创新, 成了一种张扬个性, 彰显时尚的一种趋势。从时装界开始的这种“混乱美学”很快的蔓延到其它设计领域:饰品、日用品、现代陶艺……。现代陶艺因“混乱美学”而带来了全新的动力、另类的表现方式。
材料混搭, 通过引入不同的材料, 使现代陶艺更具个性。如陶瓷与玻璃, 陶瓷与软木混搭, 为陶艺丰富了视觉效果。不同材料与陶瓷视感、触感、质感等方面产生对比, 陶瓷材质之美更好的被衬托出的同时使现代陶艺更具时尚气息。
造型混搭, 继承传统的同时, 又结合现代的线条美感, 使现代陶艺得到新生。现代陶瓷中常能见到中国传统陶瓷造型结合西方现代设计, 使之在陶瓷造型美学方面开创了混搭的新形式。另外装饰的混搭, 理念的混搭等众多时尚的设计风格在现代陶艺中也并不鲜见。
4 结论
现代陶艺作为一种艺术表现, 它是在顺应人们的需求的形势下而产生的, 为了切合人们的精神需要势必会与现代时尚元素相融合, 进而完成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的要求。现代陶艺作品融入时尚元素, 运用时尚的语言创作出的具时代特征的陶艺作品, 能更好地满足当代人们的审美。
陶艺家必须紧跟时代, 善于抓住时代的人文特色, 把握时尚元素, 善于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的思考, 利用时尚的意象视觉符号语言结合现代陶艺的独特表现语言。换言之, 就是要充分利用陶艺的时尚语言更好地使中国现代陶艺在世界现代陶艺中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薛慧志, 耿大海.现代陶艺[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2012:15.
[2]余强.设计艺术学概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3:93-105.
[3]喻斐.“混搭”风格与陶瓷设计中材料的运用[J].中国陶瓷, 2008 (12) :76-78.
[4]艾玉庭.陶艺讲求个性[J].陶瓷学院学报, 2012 (8) :35-37.
[5]陈莉萍.时尚元素在陶瓷设计中的介入[J].中国陶瓷, 2008 (5) :63-64.
[6]朱燕玲.论当代提倡陶瓷艺术自然观的意义及策略[J].中国陶瓷, 2012 (6) :79-81.
[7]何毅华, 郎海涛.现代陶艺中的符号解析[J].中国陶瓷, 2012 (10) :62-65.
浅析现代生活家居陶艺与陶艺创作 篇2
一、生活陶艺的实用与审美特性
生活陶艺顾名思义,就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陶艺品。它是手工制作的、具有实用功能的陶瓷制品,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碗、盘、壶等。这些基本的器物满足了人们的日常实用,它的实用性把它和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发展到现代,越来越丰富的产品被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们创作出来,通过写实、夸张、变形等手法进行创作,并赋予其设计新意。像茶具、杯子、烛台、花器,还有小型陶塑、陶艺壁饰,甚至女孩子喜欢的陶制发卡、挂件等,都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其色彩的淡雅、柔和、朴素,造型设计的奇特秀美,手工艺极强,都博得了大众的喜爱。
二、生活陶艺介入现代家居环境的背景
家居环境是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空间,不但具有实用性,而且和人们的审美情趣等息息相关,即在满足居住者的功能需求之外,打造独属于居住者的空间气质,使居住者对家居环境产生归属感。而人是环境的主体和服务对象,人对环境的需求决定着环境设计的方向。而现代人对家居环境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与人是一种共享的关系,人们在好的环境里精神就会愉悦,反之,生活在里面就会不舒适。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环境意识的迅速觉醒,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环境开始重新思考,并由此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泥土、水和火构筑而成的陶瓷艺术无疑具有着浓厚的令人亲近自然的因素,这正是改造和美化现代人居环境所需要的。而泥土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生活陶艺又是土与火的产物,对现代人的心灵是一种很好的补偿,使人有回归自然之感,是最能体现现代人的情感与心理需求的。生活陶艺以其充满情趣的造型和装饰,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而颇得大众的青睐。并逐渐走近普通人们的家居生活,成为家居装饰中的“精神产品”。
三、生活陶艺与现代家居环境的和谐性
家居环境中,和谐是美观的首要标准。所谓和谐,包含谐调之意。它是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使各种室内物体的形、色、光、质等组合得到谐调,成为一个非常和谐的统一整体。而和谐化,就是使各个对立因素在发展中求得平衡,并将具有差异性、甚至矛盾性的因素互补融合,建构成一个有机的、谐调的整体。
生活陶艺不仅为人们提供实用需求,而且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自从人们开始对精神要求重视起来以后,亲和自然,深具浓厚文化艺术气息的生活陶艺走入普通人的家,营造着特别品味的生活环境。
毫无疑问,陶艺不能脱离人的创造而存在,对陶艺价值的评定就应该包括审美接受体验中的审美评价和艺术享受体验中的技术评价。但我们需要强调指出:创作中,技术不是陶艺的全部,两者关系类似于两个相交的圆,各自拥有属于自己的领域,又有相交的共管区域。我认为共管区域包括继承、创新等元素。
生活中,不仅仅是陶艺工作者,还有很多人对陶艺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不断有人加入陶艺创作的行列。虽然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领域,拥有着不同的身份。但是他们在陶艺创作上存在着一些共性:在材料的选用上,越来越强调质地与个性;在工艺方面,常常有意利用缺陷肌理;在装饰方面,很多人追求肌理效果的随机与偶然性,保持并显露手工制作的痕迹;在造型上,不完全强调规整有序和对称比例……从而创作者们很多都把作品的精神价值和表现自己个性体验的语言作为关注对象。
因而很多人都将目光放在了从中获得的新的启迪里,逐渐有人开始尝试通过艺术创作来使个人与环境内外取得平衡、一致。达到缓解情绪上的纠结,帮助自我认识和自我人格完善的作用。
艺术贵在创新,无论是当代艺术还是传统艺术,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既不要固步自封,也不要盲目接纳。还要有一个改变吸收的过程,食古不化和一味崇洋都不可取,吸收和继承不等于照搬套用,借鉴不能代替自我创造。在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中应该规避简单化,克服片面性。值得欣喜的是,现在出现了许多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陶艺家,我们也观赏到了许多创新的优秀作品。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有些人把“创新”当成了一种时髦的词汇,成为一种口头禅,他们把“创新”作为一帧标签,成为新、奇、怪的护身符;有的将陶瓷器型任意扭曲、残损,美其名曰:“创新”;有的把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等画种的表现手段硬往瓷上套,青花虽越画越精细,发色却越来越浮浅;喷枪越用越灵活,画面却越来越陈化;海绵越用越自如,形式却越来越呆板。这种全然不顾陶瓷自身语言特征的表现方式,也说是在“创新”;还有的使出浑身解数,洋洋洒洒在瓷上做戏作秀,遗憾的是,这并不是我们所想所要的创新。
创新不是怪诞、荒谬、做作的代名词。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种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是在长时间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产生的,并且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筛选,才可能被社会所认可。我们客观地回头看看,我们能有多少所谓“创新”的作品经得起这些考验?大多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创新的源动力来自艺术家的理念,“新”有深刻的涵义。什么是新?最核心的是,要有新的理念,有了新理念才会有新的思想,才可能创作出新精神、新形式、新面貌的作品。作品是陶艺家思想、阅历和修养的集中体现。如果思想僵化、知识老化、手段陈式,何来创新?只有观念新,才会有作品的立意新,才会有新的形式美感。
四、结语
当代陶艺对传统工艺语言运用 篇3
随着当代艺术的兴起与发展, 人们对艺术的认知日趋多样化, 媒介与新材质的运用日益增多, 将现代艺术观念运用陶瓷材质加以表现的陶艺创作也随之繁荣发展, 陶瓷艺术随着更多的当代艺术家的参与, 已经逐渐成为当代主流艺术的组成部分, 原有的陶艺创作也由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融入到当代艺术创作中。在中国, 随着对外交流的加强, 中国的陶艺在近些年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是不管是从教学与创作领域, 还是从人们对当代陶艺的认识程度来看, 中国的当代陶艺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
围绕着当代艺术观念的表达和传统艺术语言在实践中的运用也更多的将传统语言的当代转换作为实现作品表现力的手段, 那么, 在这里将传统陶瓷工艺语言转换为现代形式, 使情感得以抒发, 观念得到传达, 将是本文所探讨的。
陶瓷作为一种材料艺术, 从工艺的复杂程度和丰富性来看, 仍是其它材质无法的比拟的, 加上传统工艺悠久的历史的积淀, 使工艺发展成为整个陶瓷艺术发展的主线。工艺在陶瓷艺术中的重要性是毋庸质疑的, 在当代陶艺的创作中, 艺术家对工艺方式的选择也成为艺术风格的标志, 进而演变成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语言。美国陶艺家杰米·克拉克采用源于印第安人的坑烧的烧成工艺, 得到不可预知的烟熏效果;荷兰陶艺家芭芭垃·楠宁长期从事颜色釉的探索, 其鲜艳的色彩及颗粒状的肌理形成独特的质地, 代表了其作品的总体风格;中国陶艺家吕品昌教授利用景德镇的陶瓷资源, 发展了泥片卷筑成型的方法, 形成质朴、醇厚的风格, 同时其泥片成型工艺也成为其陶艺作品的代表性艺术语言;同样的泥片成型手法, 科林·麦克考鲁作品则借助模具且保留了泥片拼接的痕迹, 风格同样鲜明突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众多的当代陶艺家, 纷呈的作品面貌, 基于不同的陶瓷工艺的尝试与探索, 所以在当代艺术创作中, 工艺即是陶艺家重要的艺术语言。
在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发展中, 我们通常将工艺手法归纳为某个时代或地域的风格特征, 比如宋代的青瓷, 元人的青花、清代的粉彩等等, 以工艺方法来介定艺术风格是其它艺术门类所少有的, 而在工艺鲜明且成熟的陶瓷艺术中, 这种方式已成为通用的惯例, 由此亦可见工艺方式在传统陶瓷艺术语言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在参观陶艺展览时, 通常被作品的独特效果所吸引, 进而产生这样的疑问, 造型是如何成型的?釉色是怎样烧成的?工艺语言的吸引往往大于作品的其它方面, 陶瓷的魅力通过工艺语言显现出来。同时, 会认识到陶艺家在工艺语言方面的努力与探索, 这些探索再次使我们看到了新的视觉效果。
辘轳成型是传统制陶手工技术之一, 是为制作出规则的器皿以及提高日常应用器皿的生产效率而发明并沿用至今的。专注于非实用器皿创作的陶艺家们仍然选用辘轳成型手段进行创作, 如比利时陶艺家乔克·德绍瓦格的作品, 从它们规则的造型可以看到由辘轳拉坯而成型的工艺技术的运用和发展。美国的陶艺家温·海格比采用拉坯成形方式创作了他著名的一系列“科罗拉多大的文化冲击的同时, 也将创造出一种新的视觉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德]瓦尔特·本雅明著:《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
峡谷”作品二。伊洛娜·洛姆莱的瓷塑作品则较多的采用了印坯的手法, 以达到精细的效果。拉坯和翻模、印坯、注浆等纯手工的制瓷技术, 在今天仍然是陶艺家首选的成型工艺技术。
在世界各国, 传统手工制陶技艺也得到继承与发展。很多当代陶艺家依然延袭着传统的工艺风格、工艺技巧进行创作。
制作陶瓷的技艺在不断发展, 陶瓷材质也在不断改良。科技的进步使得从事陶瓷行业的人们更加有效、快速的试验并成功配制出新的材质, 它们包括泥料和釉料的研发。新研制的泥料会在某个方面有着特殊性, 例如它的站立性不同于普通泥料, 通常的瓷土在烧成1300℃时最大的体积与高度不超过50公分, 而特制的泥料制作的陶瓷作品的体积高度会远远高于50公分。对化学知识的深入了解, 配釉师们配制并成功烧制出各种新兴釉料, 突破传统釉料的单一格局。以及薄胎配料技术的发展, 人们可以大大提高薄胎瓷的成功率。
在当代陶艺创新的同时, 陶瓷工艺的发展从未停止, 虽然陶瓷工艺技术已经日趋完善, 但是随着科技文明的进展, 新的技术带来了新的工艺语言。来自立陶宛的伊洛娜·洛姆莱是利用瓷土创作的陶艺家, 她大多选用上好的骨质瓷土, 烧制成型后再进行手工抛光, 这样骨瓷的质感完全显现出来。细腻的表面融入了造型的优美, 极尽现代瓷塑的精致。我们首先认识到这种鲜明的艺术语言是以工艺技术的发展作为支持的。因为骨质瓷成型技术是较近的事。骨瓷原称骨灰瓷, 所谓骨瓷, 就是骨粉加上石英混合而成的瓷土, 质地轻盈, 呈乳白色, 将瓷器置放在灯光下, 可隐隐透光。1794年由英国人发明。骨瓷在制作过程中加入动物的骨粉 (灰) , 国际公认骨粉含量低于40%不称其为骨灰瓷。骨粉用牛、羊、猪骨等, 以牛骨为佳。这一成分可以增加瓷器的硬度与透光度, 且强度高于一般瓷器, 所以可以做到比一般瓷器薄。骨质含量越大, 在制作过程中就越易烧裂, 所以成品就越贵, 由于它成型难度大于其他瓷器, 因此成为贵族瓷器, 只有皇家贵族才有资格使用。科技发展后骨瓷烧成率大大提高, 且在近年才得到普及并在日用陶瓷生产中广泛应用, 唐山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日用骨瓷生产地。
骨瓷在日用陶瓷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并不意味着在雕塑领域的成功运用, 成型与烧成工艺带来很大程度的限制, 今天我们看到的伊洛娜·洛姆莱的骨瓷雕塑作品, 勿庸置疑, 它已经迈向新的领域。以技术作为支撑, 陶瓷材质的突破性发展为现代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空间。
2、沈语冰:《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化》《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
3、jean Baudrillard原著《模仿物与拟像》洪凌译 (台北)
4、黄鸣奋著:《互联网艺术》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
5、汪民安著:《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2006年
中国现代陶艺浅谈 篇4
从时间上来说,中国现代陶艺的开始并没有确切的年代,大约在十九世纪50年代,中国陶艺家才开始尝试着从传统古典陶瓷艺术中剥离出来,但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因素和经济环境,在改革开放前,现代陶艺所倡导的自由、开放的意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现代陶瓷艺术才逐渐活跃起来。
中国现代陶艺是在西方艺术思潮影响下诞生出来的新生儿,所以或多或少地带有西方的艺术理念,但是无论从艺术形式方面还是技法表现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本土性。在中国,我们有着千年的文化积淀,文化传承相对厚重,装饰材料广泛、创作手法多样,因而在陶艺发展的材料和造型上也更为丰富。
中国人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中把握自己的精神,获得自己的本质特征的。因此,对中国文化精神而言,中国哲学思想是中国精神之魂,而中国艺术审美体验则是哲思之灵。和谐、妙道、圆融之境是中国文化中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最高境界,其讲求的都是“自然”二字。同样在陶艺中也是离不开自然。而这种自然就是将传统工艺材料和现代、自然相连接的天衣无缝。现代陶艺对于陶瓷材质的追求类似古人,不加修饰的、肌理状态的、手拉坯体的质朴和以回归自然为主的造型主题相结合,使现代陶艺回归到其形态意识的本源,将陶瓷材质的美学品格和文化内涵完整描述出来,正是体现人文精神中“自然”之魅力。
艺术是时代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反映,陶艺创作自然也反映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纵观现代陶艺的发展,从萌芽之初到走向现代,从混沌之源到遍地开发,无不贯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和现代意识的交织。陶艺家们在创造过程中把握精神与语言的统一,从精神层面出发寻找语言的自然表现。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从艺体验,从某种角度探向陶艺的深层,追求的是与自己心灵、情感相对应的语言形态。
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同时使得中国现代陶艺作品继承了传统艺术的文脉。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与再创造,极大扩展和丰富了中国现代陶艺作品的艺术内涵。这些源自传统材质和具有秩序感的象征性传统艺术元素语言,结合极具抽象力的现代艺术符号表现特征,强调个人内在精神的体验,注重自我价值的体验,对这些艺术符号的再创造呈现出的温和、宽厚、从容的瓷质品性大大延伸了作品主体。
从总体上来看,中国陶艺家一部分力图在遵循陶艺语言规定性的前提下,充分探索陶艺在纯审美形式创造上的各种可能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这种艺术形式和语言媒介的表现潜力。一部分满怀热情地把陶瓷的物理特性转换为一种独具魅力的形式语言。以力度感的追求,以神奇结构和异度空间的构建,寻求物化审美主题经验和情感的新方式。不论哪种方式,都充分地体现了艺术家的自然状态和心灵的自由奔放。从文化意义上来看,这种创作的倾向又集中地反映了现代人在工业文明的环境中的精神超越要求,更具有人文精神和审美关怀。
由于中国现代陶艺存在着受西方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一些误区,使得中国的现代陶艺偏离了本民族的文化。笔者认为中国的现代陶艺创作必须要以中华挖掘民族本身的文化内涵作为创作的基础,探索具有民族性的原创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深层次的发展。但是这种原创性,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把西方的语言形式套用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去,因为这种创作形式很难将我们的本土文化表达得清楚明了又富有精神含义。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陶艺大国。传统陶艺凝聚着华夏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和卓越的文化品格。中国陶瓷文化的丰厚传统,正是中国现代陶艺家要珍惜的文化资源。而中国现代陶艺也只有立足于本土的文化,才有可能再创辉煌。
中国陶瓷文化艺术有着最纯真的、最本体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中国现代陶艺从新生儿逐渐走向成熟,禅宗思想和传统陶艺的珍宝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中国陶艺中深厚的人文精神和造型意识,让我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剖析西方陶瓷艺术的精髓。中国文化有着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包容性,这也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家面对中西文化交流和碰撞的问题时,更为开放、更具艺术创新力。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篇5
1 现代陶艺教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20世纪后半叶现代陶艺在国外发展已经如火如荼,一些艺术大师都不约而同的参与到现代陶艺创作的队伍中来并都有一定的建树,如美国的彼得·袄克斯、英国的艺术家瑞·露西、日本的八木一夫和走泥社成员铃木治以及山田岩等充分展示陶瓷材料本身的美。但此时的现代陶艺创作仍然局限在一些象牙塔之中,对于普通人来说陶艺只是一种符号或者说一种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普通器物而已,与艺术没有多少关系。但是随着现代艺术领域逐渐开拓以及陶艺创作观念的日益普及,加上一些外国艺术家接连不断的来到中国陶瓷产区进行创作诸多要素推动了我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如图1所示)
学校作为文化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在诸多领域都开设了相应的课程,素质教育的提倡加强了对学生文学艺术教育方面的重视。中国的传统陶瓷闻名于世,曾经的辉煌并没有让现代陶艺最先在中国生根发芽,相比我们的邻居日本、欧美等国家有点相形见拙,重振中国陶瓷大国的使命迫在眉睫。老一批陶瓷艺术家不负众望经过各方多年的努力现代陶艺在中国已经初具规模,无论是在学校都开设有现代陶艺教学的课程,还是在一些陶瓷作坊都有陶艺的培训,各种陶吧也如雨后春笋。如今中国现代陶艺家在世界上都具有了一定的威望,各类世界性大展都能看到中国陶艺家的身影和作品,艺术需要传承,现代陶艺也是如此。
2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探索
在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陶艺家的今天,现代陶艺已经从象牙塔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成为大家比较喜欢的创作活动,但是对大多数的爱好者来说,这种初衷还是处于一种兴趣阶段,还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和了解现代陶艺。的确,兴趣对于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后期持续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但仅凭一时的一腔热血与激情是不够的。现代陶艺从形式上给一些初学者留下一种错觉,只要把泥巴简单的操弄一下上个莫名的色釉烧成以后就是现代陶艺了,这是一种对现代陶艺的误解与亵渎。
2.1 现代陶艺教学的理论性与专业性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系统理论支撑其发展,现代陶艺也不例外,虽然现代陶艺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走过一些弯路与迷茫,这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走向成熟与完善的阶段。如何学习现代陶艺理论知识,作为知识传播者的老师就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文学艺术修养以及独到的审美理解能力,在课堂上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与填鸭式的教学。首先要理清现代陶艺发展的来龙去脉及其历史背景,这就需要让学生了解现代陶艺与现代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艺术对现代陶艺的影响;作为传授对象的学生由于受到系统的理论知识传输和学习,在观念中就会无形把现代陶艺的内涵与本质牢记于心。其次要让学生把握与领悟现代陶艺独有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无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在物质载体等视觉元素和造型要素上都区别于其他门类的现代艺术。
现代陶艺教学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系统性与传承性。作为一个现代艺术门类,现代陶艺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与视觉特征;作为一门学科,现代陶艺教学有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与市场定位;作为专业,现代陶艺需要全面的理论素养与扎实的艺术功底。(如图2所示)
2.2 现代陶艺教学的实践性与趣味性
现代陶艺教学的实践性与趣味性体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与陶瓷材料之间的主客体关系,这里既包括泥料的特性、釉料变化不可预测性以及最后烧成过程中的科学性等环节结束后达到最终的陶瓷艺术品。一件成功的陶艺作品需要经过数道的工艺程序方可成器,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到位都将影响到最终的陶艺作品质量。课堂上学生在接受陶艺知识和制作陶艺的过程中需要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把握材料物理属性与化学属性以及如何控制陶艺坯胎在窑炉内由于火的作用而产生的窑变,这需要学生平时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的。基于陶艺的造型语言与表现形式,在创作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偶然性,这增加了现代陶艺创作的魅力和趣味性以及令人期待的特殊效果。现代陶艺的实践性是以一定的创作目的性为前提条件,不是简单练习的叠加就能达到的,对于初学者来说为了培养其积极性和趣味性可以适当的从感性练习入手,比如手工揉泥过程中的随意性、拉坯造型练习的多样性以及在塑造简单形体过程中任意改变形体等主观因素降低了实践的标准,这样可以让初学者首先感受陶艺创作的趣味性与体验性。但是对于从事陶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种实践性要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训练针对性,对同一个步骤或者同一个造型要反复进行练习和推敲以及对成型工艺的熟练把握。(如图3所示,修坯的过程)
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最大的区别不是时间上的向后延续,而是创作观念与表现形式上的区别。当然随着现代新技术、新材料的层出不穷以及表现手段越来越丰富,陶与瓷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早期区分陶与瓷主要从材料和烧成温度上来进行划分,但是现代技术能让陶土材料与瓷土材料在烧成温度上达到一致,通过对陶土成分的改变观念中的低温陶器也可以变成高温的陶器,这样再从烧成温度的角度来进行区分就失去了意义,同时这也是技术对现代观念艺术的影响。
3 结语
俗话说的好“居无瓷不雅,家无瓷不贵”,可以看出现代陶艺品在家居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受热爱程度,但是目前家庭所用于摆设的一些陶艺品还处于一种以瓶瓶罐罐为主要造型的器型,虽然增加了居室的“艺术气息”但也是一种人云亦云的被动添置物品。这主要是目前我国现代陶艺发展还是处于一种初级阶段,目前所购买的都是市场上价格较低廉的批量化生产的工艺品,其艺术水准自然不高了。所以如何传承发扬现代陶艺,课堂教学以及其他相关培训类机构都应担当一定的社会责任,认清陶艺教学的本质及其特点,有目的系统的进行传授相应的知识,从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减少眼前的急功近利为我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曾经的陶艺大国将会重新展现应有的风貌与实力。
摘要: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推广推动了现代陶艺教学的发展,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陶艺教学的普及率都在不断的提升。现代陶艺教学的实践性、趣味性与专业性等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汲取了艺术审美素养,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对其完善人格、培养高尚情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市场机制,现代陶艺,成型,审美
参考文献
[1]吕金泉.现代陶艺的误区[J].艺术百家,2004.
[2]夏德武.现代陶艺状态[OL].中国陶艺网,2002,12.
[3]杭间.语焉不详的中国“现代陶艺”[J].载文艺研究,2003.
浅议现代陶艺的创新 篇6
一、传统与现代的博弈
(一) 传承与创新的矛盾性对立
在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发展过程中, 诞生了无数精美绝伦的陶瓷精品。唐三彩、宋名瓷, 元朝青花和明清彩瓷, 不仅造就了中国文化艺术进程中的纷繁与瑰丽, 也造就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绚烂陶瓷艺术的无比神往。对于广大陶艺工人而言, 陶瓷艺术是神圣的、每一个步骤与环节, 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 即便有些要素和环节在现代化工艺和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已经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有所达成, 仍然有不少传统手工艺者继续沿用传统的方法去雕刻、去琢磨、去绘制, 因为她们觉得现代元素的涌入对于传统工艺是一种冲击、一种侵袭。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思想理念的作用之下, 诞生于中国80年代的现代陶艺, 一直游走于现代和传统的夹缝地带, 不为新兴文化艺术所接受, 也不为传统陶瓷艺术所包容;古老的陶瓷艺术也在不断在传承与创新的矛盾之中徘徊不定。一方面出于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尊重与延续, 不肯轻易放弃打磨陶瓷艺术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 一方面在快速变革的社会经济发展局面之下, 即便再不情愿也必须承认, 其陈旧的工艺方法和造型手段极不适宜快速发展的社会, 其工艺成本和时间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悖于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的。
(二) 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相互依托
虽说在诸多陶艺人的眼中, 传统与现代是两个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命题, 但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说, 这二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并非不可调和。就像“每一个明天的昨天就是现在”一样, 今天的“创新”极有可能变为明日的“传统”, 明日所需的“传承”也极有可能是在昨日突破与创新之下而生成的。由此可见, 对于陶瓷艺术的发展而言, 传承并不是一个静止、不变和永恒的概念, 而是也要基于外在形式的变化、有所承继, 也有所创新。没有传承, 创新无处可寻, 但是如果没有创新, 那么传承将是最终成为游离于现实的孤独体, 在不断远离科技、远离时代的进程中丧失其生机。在中国文化历史的进程中, 有不少艺术形式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必然有未能将传承与创新之间进行很好把握和融合的原因。
二、现代陶艺的创新策略
(一) 立足本土兼容并蓄。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席卷的今天,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交流和碰撞, 已经变成了一种无法回避的潮流, 逐渐渗透到不同产业、不同艺术形式的方方面面。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传统艺术走向国际舞台不仅是一种不可回避的趋势, 更是一种必然结果。对于广大从事陶艺工作的艺术创作者而言, 与其夹杂在传统与创新的矛盾当总左右为难, 不若立足本土、兼容并蓄, 走出一条不脱离传统艺术本质和精髓的创新之路。但是这种“创新”, 并不意味着去按图索骥、沿着西方社会所打造的全球化局势背景, 按照西方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去改变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 那样只会造成“邯郸学步”的困窘, 让古老的陶瓷文化裂变成“四不像”, 而是要在承继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精华、承继人文观念浓缩在艺术当中的基础上, 直面那些来势汹汹的外来技术、外来工艺, 在学习先进科技和技术以及操作方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对于本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心里, 是依托独立性而完成的兼容并蓄和“创新”。
(二) 中国传统元素的现代化
传统陶艺进行现代化创新的另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进行现代化融合, 例如中国著名陶艺家姚永康在陶艺创作的过程中, 将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一贯追求的“求意不求真”的形象塑造方法, 融合西方现代陶艺不拘一格的审美意识和创作技巧, 实现自身理想中的艺术形象与现代化审美的完美契合。其近年所创作的《世纪娃》系列作品, 以泥做墨、手法娴熟老道, 将中国传统年画、剪纸等一系列传统元素, 承载宋元陶瓷之意韵, 将民间著名的“童子戏鱼”形象进行了现代化的浓缩与提炼, 实现了水墨语言与陶瓷艺术的高度融合, 让其在承载现代与传统, 游走于形象与抽象之间, 跨越东西方艺术的界限, 让传统中国元素现代化, 让西方艺术表达形式“中国风”, 让承载着中国数千年文明历史进程、见证华夏文化光辉璀璨历史的“china”继续镌刻着中国文化元素的烙印, 散发着诗词水墨、山水人文的传统意境, 却折射出融烁古今的风貌。
三、结论
综上所述, 陶瓷艺术是中国数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瑰宝和珍藏,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 传统陶艺的工艺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 面临着不得不去改革和创新的局面。但是传统陶艺人内心固有的传承情怀, 使其长久持续在承继与创新的矛盾之中, 夹杂在延续和改变的博弈心理之上。笔者认为, 与其在这样一种矛盾心理的作用下徘徊不前, 不若重新认识当代社会、审视艺术文化本质特性, 理清传承和创新二者之间的关联性, 并充分意识到传承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是传承的未来时, 树立起有足够的勇气立足本土, 把握更加多元化的现代元素, 让传统的陶瓷艺术在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和现代化背景下, 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紫云芳.陶艺创新+时代感和个性化的完美呈现[J].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0 (6) .
[2]韩培.消费心理影响下的现代生活陶艺创新性设计研究[D]硕士.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2.
[3]韩莉亚.基于造型语言的现代生活陶艺创新设计初探[J].设计, 2012 (2) .
对现代陶艺融入生活的思考 篇7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诺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指出:"物质生活的需要即人的生存和安全的需要的满足是最初级的需求阶段,而作为人的自我满足与自我实现这一极为重要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则是体现了人所具有的更高程度的价值观",而艺术则恰恰是满足人们更高的精神需求的一种形式.现代陶艺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特质而成为其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现代陶艺脱胎于传统陶瓷,是艺术家借助于传统技艺来表现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及其艺术主张的艺术形式。它取材于泥,经水的洗礼,火的熔炼后已经摆脱了传统陶瓷重实用的本质定位,而转向了纯粹的精神表现世界。由于水的柔性、土的润性以及在烧制中火的随性使现代陶艺具有了比其他任何现代艺术形式都浓郁的或温润尔雅或古朴自然的艺术审美特征。作为一种审美的艺术创造性活动,现代陶艺拥有着传统陶瓷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可塑的自然泥性表达,丰富的釉色以及神秘的窑变,加之艺术家的巧妙构思,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享受以及心理震撼。现代陶艺是精神的物化,更是一种文化新式样的形式,是现代艺术与陶瓷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现代陶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正快速地融入到大众生活中去。
一、现代陶艺融入公共空间
现代陶艺介入公共空间,主要是通过其形式审美及思想情感方面影响周围的环境来实现的。现代陶艺隶属现代艺术,形式审美上已经彻底颠覆了传统陶瓷在其形式审美上的诸多限制,已经抛弃了平、光、亮的审美理念。陶艺家通过或单一或复合的泥料的运用,经拍、打、按、印、扭、拉、划等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并加强了现代陶艺的艺术感染力,以前所不闻的起泡、流釉等现象,被当作"自然流露"而保留,并刻意制作出相当的效果来体现陶艺家的创作风格与情怀。形式的创新在现代陶艺的制作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艺术家不遗余力的去探索陶艺形态的新方面,以此确定自己的艺术风格。审美是表达陶艺家艺术追求的精神体现,陶艺作品所指向的精神意蕴与情趣是现代陶艺的生命力,西班牙陶艺家劳迪·卡萨诺瓦斯就曾讲道:"每件艺术品就是能够唤起人们思考的形式,一种令人沉思冥想的理由,一种能够启迪灵魂的力量。现代陶艺在人文脉络以及美学价值的教化上拥有着巨大的能量。思想情感的显示上现代陶艺更拥有本原的积淀。就我国而言,陶瓷文化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化中陶瓷文化是不可不提的,从原始彩陶到原始青瓷,从唐代三彩到宋瓷的辉煌,直至元、明的青花,人们对陶瓷艺术有着特殊的情感。现代陶艺或温润干涩、或大气精巧,给予现代人以返朴归真的陶冶,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人文价值的文化时尚。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进入了机器生产的时代,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促成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作为整个社会的集散地,聚集了大量的社会个体,在这里,大型的公共空间和个人居住空间的并行互动构成了复杂的混合物,也构成了对于归属感和公共意识更为复杂的需求。城市中人们的生存空间则到处充斥着冰冷的钢筋混凝土,面对着人们的归属感,城市的规划建设需要有生命的艺术的介入。水、土、火是构成这个世界的一些基本元素,自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就已经学会筑泥为器,或满足生活需要,或缘于宗教用途,古老的土著人也已经学会利用陶土和釉料制作精美的图腾标志,古老而又年轻的现代陶艺介入公共空间是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现代陶艺由于其自身的生成特征和文化属性而更容易为人类与环境所接纳。现代陶艺融入公共空间是以改善人们生存环境以及提升人们精神文化品位的现代城市建筑理念为己任的,它迎合了人们的"回归自然"的生存心理,营造了更具人性化的优雅的生存环境,与更多的现代公共艺术相比现代陶艺更具有情趣性,"现代陶艺的泥性之美、釉色之美、烧成之美及工艺成型过程中艺术家通过手对粘土的引导和交流所留下的丰富'手语'痕迹,增加了陶艺与人性本源的诸多亲切感与广泛性。这种直入心灵的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共同形成了陶艺作品所具有的独特的视觉语言和审美内涵。"[1]可以由视觉至心理引起人们的亲近感,正如许江所言:"中国陶瓷艺术是一种文化的重建,在日益都市化的环境中重建自然与人心的关系,重建润眼、润掌进而润心的日常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
现代陶艺融入公共环境的实现形式
(一)现代陶艺壁画
由于现代陶艺是经高温烧制,所以具有坚硬、抗腐蚀、易清洗、长期使用不褪色等特点,现代陶艺的这些特点使陶艺壁画得以长期置于外部空间长久经日晒风化而不至于产生变形、褪色等问题。陶艺壁画的内容以及装饰手法等表达要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要符合公众的审美情趣以及心理认同感,还要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如佛山南风古灶内的壁画便是其中典型代表,壁画制作原料为取自当地的陶土、当地釉料,内容为佛山制陶业的整个发展过程,整幅壁画粗犷、豪放,壁画的泥喂、釉性十足与整个南风古灶的艺术文化气息交相辉映,古色古香的陶艺壁画使到过的观者交口称赞。
(二)陶瓷雕塑
近年来,随着城市文化品牌的提出,各地争相打出自己的文化品牌,环境雕塑大兴其道。大型的环境雕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较之其他如不锈钢以及铜等城市雕塑而言,陶瓷雕塑无论是从文化传承,还是艺术表现上,都更能与周围的环境相一致,更能缩短环境与人的距离。"手工技术的美与机械技术的美相比,手工技术的美常带有个人的情趣,贯穿着个人的精神,保持着经验、感性的特征。"[2]陶瓷雕塑表面会留下创作者的手工痕迹,这与"动手有功","手工为美"的理念不谋而合。陶瓷雕塑更具人情味,他维系并造就和谐生态的生存理念。泥料釉料的丰富,烧成方式及技术的发展都为烧制大型陶艺提供了可能性。
现代陶艺融入到公共空间中去重新审视人、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在与环境中的陶艺发生关系时,不仅能感受到作为艺术的形式审美,更能体会到其中的内涵意蕴。正如皮道坚先生在《扩展眼界的当代陶艺》中讲到的:"虽然他使用的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媒材但它关注的却是当下的人性、社会和自然……可以说在当代艺术的诸多方式中现代陶艺是唯一兼有原始性、现代性和公共性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纵观国内一些大型的室外现代陶艺我们会发现,他们很大程度上演绎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表现在装饰方法上,这使得现代陶艺更具文化生命力,现代陶艺创作中优秀的传统技艺的传承所带来的是,文化底蕴对公共环境的人文充实与思想优化,公共环境中的现代陶艺可以让生命个体从中找到自己的文化脉络并感受其熏陶。现代陶艺联络了人、建筑、环境,营造出一个符合现代人文精神的居住环境,探索了传统文脉与传统材料在当前语境下的契合点,它更加适应东方人的文化气息,展现出壮丽绚烂的东方文化。
现代陶艺以其全新的理念诠释着当今环境艺术的新理念,以其独特的材料特征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人类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以及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现代陶艺一定会成为公共空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二、现代陶艺进入室内空间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加速了我们的生活步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拖着沉重的身躯,人们思考着精神的释放以及灵魂的再塑造,通过泥土的洗、炼,直至成型烧制的现代陶艺,以其朴实无华的品性承载着现代人许多失落的梦想。
在当今的家具环境中现代陶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质地淳朴的器皿类陶艺,语言独特的抽象类陶艺,釉色典雅的装饰性陶艺,无不为家居装饰平添了几份灵性,注入了些许历史文化气息,为人们营造出自然温馨的感觉,迎合着当代人们的心理需求。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先驱威廉·莫里斯层讲道:"艺术和美不应该局限在绘画和雕塑的范围中,所有人都能够采取高尚的普遍的装饰产品来布置我们的生存环境,应当消去艺术和生活的界限使生活艺术化"。现代陶艺作为使生活艺术化的典范,其进入室内空间应为其自身特点。
现代陶艺融入室内空间必须基于其艺术化的品性与整个家居环境和谐共生,既相互协调,又不失个性。如体量合适的抽象类陶艺置于客厅之中,既美化了客厅环境,又能提升主人的艺术文化气息。现代陶艺是有着优美情调的,"陶艺上的优美情调自人类制陶开始就已经存在,它不是一个流派,也不是一种风格,而是陶艺家通过独特的材质和工艺技能体现出天然的表现力,以及个人情感在作品中的流露"[3]。造型独特、设计优雅、釉色柔和的装饰性陶艺置于卧室之中的话,可以使你觉得既浪漫,又温馨,消去你一身的疲惫,引领你进入梦的意境。厨房之中一套个性十足、造型奇特的餐具,会让你的生活别具情调,别致的生活由此可见。一套手工的茶具、咖啡具会给你的闲暇之余带来无限惬意。
现代陶艺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家居品位,还可表现出自然纯朴的生活气息,满足我们的精神审美需求。它洗涤着冰冷和机械的家居空间,增添许多亲切和儒雅,给人们带来悠闲怡然的生活,为我们在家具上的装饰以及在在文化艺术上的提升注入新鲜血液。
现代陶艺融入我们的室内外环境,虽然是近几年才真正起步,但无论在自身材质,还是陶艺的意蕴内涵,亦或是群众基础方面,现代陶艺介入生活都拥有着巨大的优势。充分地研究、探讨陶瓷材料的相对优势,创作出独具特色的陶瓷艺术品,是陶艺家们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尽管它还年轻,但却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国正值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为陶艺介入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以人为本精神至上理念的深入人心,从远古走来并注入时代审美理念已面貌一新的现代陶艺,一定会在精神文化领域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白明.世界现代陶艺概览[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11页
[2]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141页
浅谈现代陶艺的中国“气韵” 篇8
关键词:“气韵”,现代陶艺,当代艺术精神
现代陶艺在我国发展有近30年的历史,它不同于传统陶瓷以实用和装饰为主,虽然在材料和技术上仍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意韵,却突破了传统陶瓷代代相传缺少变化等特性,作品更加体现了创作者的个性特征。现代陶艺和现代艺术一样是多元而开放的,主要以传达陶艺家的现代观念为主,作品的外在形式表现出强烈个性,自由而奔放,同时,强调作品的实验性的探索。从艺术家个人生活感受与传统文化的交融中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现代艺术形式。从某种角度来说现代陶艺的本质是用传统的技术与材料,来体现艺术家的现代审美观。今天的陶艺家,关注当下生活,打开了一条表现现代生活及追寻个性发展的道路。那么,如何使现代陶艺不仅单单借用传统艺术的形式,而能够解析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立足本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而创造新的审美价值,这是在今天的艺术创作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实际上每个艺术家都摆脱不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是对传统的认识不能基于对于传统形式的模仿和复制,如此不仅无法复兴传统文化精神,也会使传统艺术走入教条、僵化的死胡同。而中国古代哲学的气本体论,以气作为宇宙万物和生命的本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宇宙、生命的基本观念,运用到艺术创作上就是“气韵”。
“气韵”一词最早产生于南齐的谢赫画论,明代胡应麟则以论诗,直至清代王士祯籍以提出“神韵说”。谢赫将“气韵生动”作为审美创造的最高法则置于“六法”之首,而其它“五法”则属于技法层面而依次排列于后,只有遵守“气韵生动”这个法则,其它“五法”才能成功地实现自身,获得意义。唐代张彦远说:“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明代汪珂玉说:“谢赫论画有六法,而首贵气韵生动;盖骨法用笔,非气韵不灵;应物象形,非气韵不宣;随类赋彩,非气韵不妙;经营位置,非气韵不真;传移摹写,非气韵不化。”这些论述都是强调“气韵生动”在绘画艺术中的核心地位。而所谓“气韵生动”,是要求绘画能体现出艺术家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而不在于外在的环境、事件、形状、姿态的客观描绘,在形式上能够达到自然、流畅、生动的表现。
在艺术创作中“气韵”引导我们得以窥见中国古典艺术的精神。倘若说,在中国古典艺术中的“气”还停留在一种内在精神的美的阶段,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成分,那么,“韵”则是一种将其以某些程式套子加以外化的过程而达到艺术美,古人说“尽善尽美”,此中受制于中国传统审美心理的“气”与由之派生的具有中国气派的“韵”就自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一个“合”字,天人合一不仅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非自然的状态,现代文明的发展,使我们与自然越来越疏远,生活高度的物质化使人们也很少关注自己内心的世界,我们的生活也被不断的制造与复制,失去了生命的鲜活性。而“合”就是回归人与自然的关系,恢复人性之本源。在艺术表达上就是把我们的内心世界与其外化的形式有机相融;以此把当下的个人生活体验与传统文化进行沟通与对话,以一种萌发的力量激发传统文化的精神与活力。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与现代不是对立而是融合,内容与形式被整合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实体,传统文化的精神骨架在当今生活的背景下通过融合新的艺术语言得以不断盈实而获得新的生命。
现代陶艺在当代艺术中的优势是其传统文化的身份,以及它们与本土文化内在而深层次的联系。中国陶瓷艺术有几千年的历史,它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而深刻,可以说中华民族将它最内在的本质、它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精神的心领神会完美地表现在了陶瓷艺术传统之中。由此,艺术的价值乃是将自我融入到自然和生活中去,并把自然和生活看作一种境界,一种交融着自然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境界,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古代画论的“气韵生动”即是这一艺术价值观的生动概括。也就是说在中国人看来任何艺术创造的结晶都应该是一个活着的生命,是一种整体的生命气象。也正是它的这种优势,使得它能够对贪图轰动效应、追求感官刺激的国际“标准当代艺术”具有某种修正作用。毫无疑问,基于对这些方面的发掘而转换出来的富有当代特点视觉形象,将会成为当代艺术格局中特具意义的一部分,同时也必将提示我们对于非主流文化意义的重新评判。
在中国当代艺术情境中,就物质媒材的古老、艺术传统的悠久博大而言,陶艺面临在现代文化的碰撞中如何更好地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因势利导完成自身嬗变的问题。近年来从事现代陶艺创作的中国艺术家们,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刻苦认真地进行语言实验工作,力图以最生动、最富魅力的现代艺术语言来表达他们真切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来宣示他们的艺术理念和生活价值观念。在此背景下,重新厘清传统陶瓷的艺术内涵和形式就显得特别具有意义。从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来看,已经有很多有中国“气韵”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如姚永康先生的系列陶艺作品《世纪娃》,运用陶艺泥板成型的手法和影青(青白釉)高温烧成,结合中国传统图案做出的现代造型就是很典型的实例,在“行”“意”“神”上都有完美的融合。
笔者的陶艺作品《山水》系列,运用泥板叠塑,压膜等手法,取自然之意,也是试图从中国传统美学基础上探索现代陶艺语言。泥板的自然皱褶犹如山峦起伏,它来自中国卷轴山水画的形式,但在视点上却是俯瞰的角度,这是只有现代人才具有的一种地形与地貌的空中视角,通过暖白的釉色和肌理的变化它被赋予了一种传统的诗意。泥板固定在亚麻画板之上,底色用一种柔和的色调和笔触描绘了一种飘渺虚幻的意境。这件作品也在探讨把传统的三维陶艺变换成两维的绘画要素,让油画与陶艺语言相互融合。在作品构思之初,我曾经使泥板和所绘底色更接近“山水”主题,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如果是具象化的表达反而使作品更局限于物似而远意境,从而难以表现传统艺术中那种“神韵”的境界。
陶艺的现代感,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进程具有一种必然和不可逆转的态势。不同国家之间所固有的文化差异、民族特征、地域特点的形成并非在一朝一夕间。而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能够代表国家,代表民族,彰显地域文化特性,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的“身份”。因为这种身份是有别于其它国家文化的独特性,这种身份是一种“文化身份证”。要在世界陶艺文化背景之下,重塑当代陶艺文化的一种特质,它需要的是一种深入浅出的过程,一种解构与再造的过程,一种介入与打出的过程,在碰撞、互动、重组、发展中,形成共性与个性并存的多元化格局。只有这样,现代陶艺的发展才能与当下文化发展的趋势以及当前的人们生活方式、视觉体验结合起来,才能传达陶艺创作的传统与现代、个人风格与社会认同的特点。同时,以陶瓷媒介与新媒体艺术的契合将使得陶艺作品更彰显不同的创作语汇。不言而喻这必将赋予陶瓷媒介更大的表达空间,从而建立有当前时代特点、审美内涵、材质特色、表现语言风格特征的陶艺文化。
但是正视本土传统艺术媒介的文化身份和传统文脉不仅不能导致一种封闭的语言观,相反只有与一种更开放、多元的语言观相结合,作为传统媒材的陶瓷艺术才能更加彰显出新的活力。在当下,传统媒介的形式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如何获得既能和当代生活方式、体验相匹配,又同时具备东方气质和传统文脉之意义传达功能的语言形态。也正是这种内在的语言发展逻辑,要求我们的创造和研究摆脱对所谓陶瓷问题的本体性执着,将目光投射到更丰富多彩的当代视觉艺术的成果上。21世纪的现代陶艺是处于技术上的数码时代和文化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背景下,对本土性的文化诉求的念,其不可替代的文化功能应该是连接我们对过去的记忆和对当下的认知。因此,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单体作品的造型和自我表现等问题以外,现代陶艺术面临的问题还将包括作品和作品存在的现场空间的关系、陶瓷的传统质感和现代生活的关系、以及陶瓷的视觉呈现和现代视觉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于是,陶瓷和装置、公共雕塑以及新媒体艺术的结合也就自然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不言而喻这必将赋予陶艺媒介更大的表达空间。
在艺术史上有两种精英形式的非客观主义,一种是中国古代的“气韵”学说,一种是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的“前卫”理论,两种完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产生的非再现性艺术构成了我们讨论中国抽象艺术的思想史依据。中国这一代抽象主义也正是在认同现代艺术价值诉求和精英立场的同时,在母语文化中寻找精神资源,重新确定对“艺术价值”的内省性的精神理解和风格取向,我们可以把这种艺术倾向称为“气韵”的新历史,它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中一种建立自己的历史身份的尝试。
总之,现代陶艺在当代社会中的处境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它的机遇存在于我们对其文化地位和性质的深刻理解。从中国传统美学“气韵”体会当代陶艺的发展必须和当代文化问题以及当代生活方式、视觉体验结合起来。也许从根本上讲,以手工性个体创造为基本特征的陶艺本质上无法和当代社会的文化生产相抗衡,但是它必定能在以机械复制和不断重复为特点的当代文化工业鞭长莫及的地方找到自己的栖身之地。
参考文献
[1]王菊生.中国绘画学概论.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1999年8月
[2]廖军.视觉艺术思维.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2001年2月
[3]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89年6月
陶艺的现代性特征 篇9
【关键词】 陶艺;现代性
一、现代陶瓷的材质
材料如何运用在陶艺作品中是很重要的,在制作现代陶艺的过程中,原料是没有限制的,不是单一的,要多种材料相结合、运用,从而产生出奇妙的艺术效果。现代陶瓷艺术不注重原料的粗糙或精细,取材运用广泛,材料也不再受限制,不再仅限于陶泥或者瓷泥,而是打破常规,突破了传统陶瓷艺术墨守成规的模式,突破在传统陶艺中对原材料的限制,利用不同材料的泥发挥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只要是可以在窑中烧烤的泥或者沙等原材料都可以用来制作陶艺。因此,现代陶艺的制作原料以及运用都向现代性转变,具有时代的艺术特征。
二、现代陶瓷艺术的内涵
在现代陶艺作品中,陶瓷艺术的创作个性与内涵是十分重要的。与其他的艺术相同,陶瓷艺术的内涵与个性的培养也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使陶艺的个性与内涵形成一个升华的过程,也需要很多方面的积累,包括日常生活经验方面、科学文化方面、艺术内涵与底蕴,还包括各种艺术技能的积累。
生活经验在现代陶瓷艺术中显得尤为重要,是艺术家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现代陶艺艺术家在注重艺术表面形式的同时,更加注重艺术与心灵的沟通,也更加注重与外界环境的融合。他们此刻不止是追求表面的东西,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吻合与灵感的互动。艺术家们只有把艺术与心灵相结合,才能使陶艺作品更精美,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与内涵。
三、现代陶艺的形式美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陶瓷艺术与传统陶瓷艺术在审美观念上的差异越来越大了,现代陶艺也越来越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现代陶艺艺术家们对艺术没有过多的规格与限制,尽可能的给艺术更多想象的空间发挥,随着时间的变化,很多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现代陶艺对形式美的追求也在慢慢的发生变化。
现代陶艺的发展与传统陶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创作现代陶艺作品,不是去七拼八凑,不是一味的去抄袭一些传统的思想,而是把传统的思想加以改造,转变成符合现代人们审美观念的思想情趣。只有遵循传统的规律、艺术方法,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比传统艺术更新颖、更个性的现代艺术。
在中国,有些现代陶瓷艺术家则认为,现代陶艺可以与传统陶艺无关,可以彻底摒弃传统的模式及思想意识,只吸取西方的思想,彻底远离传统陶艺对现代陶艺的影响。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陶艺得以发展,才能使现代陶艺更个性、更前卫。然而,其实不然,我们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一直生活在传统的环境中,传统的思想可以说已经在人们的意识中根深蒂固了,长期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如果让我们突然跳出传统的模式,完全不受它影响是不可能的。而且,越是伟大的陶艺作品,越具有民族传统的特性,而往往像这样民族特征明显的作品对世界陶艺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一个真正的陶艺家在创作中不可能完全抛弃传统的意识,只有有传统的文化思想作为基础,才能更好的吸收外来的文化,只有在传统意识上引进新的、潮的思想,才能使自己的作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日本的现代陶艺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在日本,现代陶艺作品目前几乎已经进入每个家庭。以前,只是少数一部分人会拥有陶艺作品,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人们遇到喜欢的陶艺作品会高价购买回家,可以作为工艺品摆放在家里。因此,为了满足更多的消费者、欣赏者的审美需求,陶艺家们尽量使自己的陶艺作品完美,在造型上更有创新,设计巧妙、独特、别出心裁,使自己的作品更有艺术性。
现代陶艺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在艺术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画廊或者艺术展厅里看到现代陶艺作品的展览,陶瓷艺术同油画、国画一样,都是一门艺术,同国画、油画一起参加艺术展览,在艺术领域有了不可磨灭的地位。
中国的现代陶瓷艺术与日本陶瓷艺术的发展情况相比,相差很大一段距离,我国比日本的陶艺发展落后二十多年。中国对传统的观念也看得很重,曾模仿烧制了古代时期很多朝代的瓷器,使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更彰显出辉煌的一面。但如果陶艺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思想上,只会一味的仿造传统的模式、作品,而没有创新的话,也就不会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距离也会越拉越大。因此,只要在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改造,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陶瓷事业一定会很快赶上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的。
现代经济发展迅速的社会,技术水平也在飞速发展,以至于人们的思想认知也在不断的提高。然而,中国的陶瓷艺术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传统陶艺的那种陈旧的模式与古板的造型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了。在这日益复杂的时代,陶艺不再只是一个工艺品或者商品,它成为一种艺术而存在。所以,人们对美的追求更高了,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陶艺家们必须在传统陶艺的基础上有创新,突出现代陶艺的鲜明特征,随着时代的进步,对艺术的追求也在升华。
虽然现代陶艺的出现使中国的陶艺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但是中国的陶瓷艺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要想改变落后的现状,我们必须努力,从陈旧、传统的模式中跳出来,吸收新的养分,学习西方国家的优势来提高自己,在传统的思想上有创新思想,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从而使我国的陶瓷艺术得到充分的发展,争取快速赶上世界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张建英.陶艺.广西美术出版社[M].2009-04-01.
论中国现代陶艺设计的模糊美 篇10
现代陶艺在中国的出现, 应该是时代的必然, 是中国与世界对话的结果。它的发展普及之快, 令人瞠目结舌, 无论男女老少, 都能做现代陶艺;然至今还有多少人问题需要我们关心:中国为什么会有现代陶艺, 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发展的必然还是漫无目的的西学东渐?中国现代陶艺的存在根基在哪里?现代陶艺的语言与元素到底有哪些与传统陶艺不同, 进步在什么地方?实践先行而认识断后, 何故?此写本文理由之二也;
事实上, 现代陶艺采用传统的成型方式, 融入现代陶艺的审美理念, 以现代元素的表现见长, 重在打破传统陶瓷的标准规范与完美无暇而更多地体现陶瓷本身的表现语言, 以创作的随机性体现作者的手感及内心的强烈情感, 以重窑变的不确定色彩美、材质多样性组合美、器物的不规则的缺陷美, 延伸着人们对陶瓷造物无限表现力的向往;它以缺陷肌理的运用既挑战了传统生活陶艺的审美观念, 又冲破了现代工业制瓷的乏人情味, 现代陶艺的某些实用性的缺失, 追求着传统陶艺的实用及现代陶艺的情感, 构成了作品本身的“模糊美”。在此, 我引用了一个新名词:现代陶艺的模糊美, 正是现代陶艺的内在特质, 在许多原理概念都在不确定的规则影响下, 正是有了模糊性, 奠定着现代陶艺的崭新之美也。本人从三个方面论述现代陶艺的“模糊美”, 同时试图解答着前文提出的种种疑问与人们认识中的误区, 以引起更多人关注现代陶艺的模糊之美。
一、认识模糊及其艺术的模糊性
模糊一词是指:表达的对象的不确定性, 是作者留给观众一个可供领悟、体会、选择的弹性空间的一种表现技巧。审美的角度不同, 喜爱的也可能不同。所谓“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相同之处都是带有模糊性, 模糊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如有诗为证:唐代崔珏的《道林寺》诗:“潭州城郭在何处?东边一片青模糊。”汪元景的《扬州》诗:“重到扬州十余载, 画桥雨过月模糊。”宋代苏轼的《凤翔八观·石鼓》诗:“古器纵横犹识鼎, 众星错落仅名斗, 模糊半已似瘢胝, 诘曲犹能辨跟肘。”等等。
从1982年1月起, 中国开始了有关艺术的模糊性的探讨 (见《雪莲》1982年第1期发表了阎萧的《试谈文艺作品中的“模糊成分”》, 《文艺研究》1983年第4期发表了陈胜民、肖梅的《模糊思维在艺术中的表现初探》。后来王世德、徐宏力诸先生都有论文面世 (王世德《美学新趋势》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86年版) 中有模糊美学方面的论文4篇。特别是王明居先生《模糊艺术论》、《模糊美学》两部专著,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人们从各个学科领域出发, 从中国书法、音乐、绘画等角度出发, 探寻着艺术的模糊美, 美是无限的, 美的模糊性、模糊美也是无限的。美的定义却是有限的, 用有限性的美的定义的框架去界定无限的美包括模糊美, 虽然无可厚非, 但把自己的定义说成是唯一正确的, 就是作茧自缚。当我们对不清晰性的各种不同的类型有更深人的了解时, 我们就能越来越清楚地知道 (1) 模糊性与随机性有本质区别; (2) 比起随机性, 模糊性在人类认识过程的机制里, 有着重要得多的作用, (3) 有效地运用模糊性, 我们可以放弃许多长期保有的信念和立场, 而建立一种用以分析人文以至力学系统的全新框架。 (《模糊集》, 见《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981年第l期第66页)
二、现代陶艺创作的模糊性
传统陶瓷艺术的制作有其比较稳定的、比较规范、比较成熟的的制作要求, 从如何成型, 如何装饰, 如何施釉, 如何满窑烧成, 如何开窑等都必须严格按工序完成, 产品也多是按规定的图式去生产, 这就是中国传统陶瓷为什么要被新时代改变的主要原因, 而现代陶艺的本身就是现代陶瓷设计艺术, 对此, 陶艺界学术泰斗、景德镇陶瓷学院姚永康教授曾经就陶艺创作中的模糊思维作过专文论述, 他从陶艺的构思、创作过程、主题思想、意境、火的洗礼等5个方面, 详细介绍了陶艺创作中比比皆是的模糊认识:构思上从开始的模糊、朦胧、冲动到有大体的轮廓, 边做边深入, 边深入边思考, 边思考边修改, 有时候做到后面阶段, 可能把最初的设想完全推翻, 形成新的设想也不为其过, 并非作者真的可以按照画好的格式就能完全不变地进行下去, 这期间作者享受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构思的模糊美, 而且往往是越做到后面, 勾起的设想就越多, 思路也越开阔, 创作的冲动也就越强, 这时, 作者并非完全清醒地知道自己创作的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形式感、美感强不强, 正是这样大量迸发的模糊意识, 使作品深入的领域更加广泛, 意境更空灵, 在处理泥性, 色釉料, 手法等方面更加轻松自在, 在作者灵魂的自由空气中尽情发挥直到完成一件陶艺作品;
陶艺是火的艺术, 现代陶艺作品体现的模糊美还在于必须经过火的洗礼才能最终呈现, 因为颜色釉及其陶艺作品本身在入窑煅烧过程中, 温度的不断变化, 在高温下产生的窑变效果, 从收缩或变形, 从质感到肌理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开窑前作者对即将烧出作品的只有一个模糊认识, 既是一种对模糊美的期待, 也在享受一种模糊的美丽, 这是每个陶艺家都有的体念, 是陶艺家之所以珍惜自己陶艺作品最直接的情感因素。
三、现代陶艺欣赏的模糊性
对艺术品的欣赏一般经过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是艺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 要把你在艺术展馆看过的艺术品最后归纳出个什么子丑寅卯来, 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但是对现代陶艺来说, 更多的是自己看后对自己的感受, 因为在欣赏过程中享受到的就是现代陶艺与生俱来的模糊美!
首先从作品的材质上看, 现代陶艺的边缘性决定了它在选材上的多样化, 泥土, 陶土, 钢材, 木材等综合装置艺术, 非常丰富而有致;
其次从整体上看, 现代陶艺作品的造型上与传统陶瓷不同, 大多是率性之作, 可能器型的不规整, 或釉色不均匀, 或缺陷好明显, 或色釉颜色变化大, 这些和你开始进入现代陶艺馆之前的
论网页的视觉元素与视觉冲击
邓帧 (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0)
摘要:本文就网页的视觉元素给浏览者和产品带来不同反应展开分析。虽说我国的网页数量逐步增加, 但在界面的设计上, 国内的的确还很“年轻”, 忽略了受众群体在视觉上的心理特点, 而一个好的网页设计既能把产品的特色和质感完全表现出来, 吸引客户的注意力, 又能提高受众的关注度。所以本文探讨的是, 在设计一个网页界面时, 应该如何用合理、有效的编排去吸引人们的眼球。
关键词:界面设计;构成;视觉;效益
一、概述
(一) 网页界面设计市场发展现状
如今, 互联网越来越走近我们的生活, 网上冲浪也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中, 涌现出大量优秀精美的网页, 而这些网络信息的呈现, 无非就是通过文本、图像、Flash动画等设计元素。如今, 我国的网页数量逐步增加, [1]到2007年6月止, 网页数量已达到44.7亿页, 但在界面的设计上, 国内的的确还很“年轻”, 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 除了一些大的专业网站在版面的编排上比较讲究之外, 其他很少见到界面设计考究、创意优秀的中文网站;相对而言, 国外的界面设计开始趋向成熟阶段, 他们着重突出时尚与艺术, 让象征性、特异性等艺术魅力贯穿于网页设计中, 所以全球最受欢迎的1000个网页更多的是来自西方国家。数字计算与互联网的发展是人类两项最重要的技术成就, 尽管属于现代技术, 而它们的发展却可追溯到几十年, 甚至几个世纪以前。作为近二十年以来意义深远的新兴设计领域, 网页设计的挑战更来自于——怎样在人类和技术之间创建一个有效的界面。
(二) 网页界面设计的性质
尽管网页的界面设计是一个全新的实践领域, 但却可以借鉴其他设计领域, 我们不能以无知的涂鸦为起点来对它, 所以作为一项综合工程, 网页界面设计也吸收了其他设计学科, 甚至非设计学科的技术特征等。虽然它不同其他艺术, 但是从视觉的角度来说, 能否有效地将信息组织编排, 还是会间接影响着整个网站在受众群体中的知名度。一个产品要想得到大众的认可, 首先就得在感官上得到呼应, 所以在设计一个网页界面时, 应该把握受众群体在视觉上的心理特点, 研究各种视觉元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用合理、有效的编排得到一个吸引人们眼球的界面设计。对于网页设计来讲, 其信息内容的有效传达是通过对各种构成要素
印象可能有差异, 正是这种差异, 让你先说不出个道道来, 你已经在享受着这种陶艺作品的模糊美, 虽然与传统意义上的陶瓷不同, 你可能感受到了变形的美, 变颜色的美, 变装置的美, 变材质的美, 从而为欣赏者打开了新的审美空间, 衍生出作者的艺术创作的灵气与精神光芒;
再次从作品的细部去看, 缩釉与开片之缺陷、陶土涂抹出的肌理、刻画细部的生动, 作品还真似乎没有什么主题, 事实上也真没有什么主题, 是模糊的, 甚至只知道作品美, 美在何处?作者已经给观众留下了太多联想的空间, 模糊美也, 其恰好就是陶艺作品的旺盛生命力的所在!它展现出幽雅多姿的模糊美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触摸, 去体味, 去挖掘, 去享受, 越是体会到现代陶艺的模糊美, 越会让更多的人去感觉现代陶艺无限的魅力。
第四、从陶艺家对作品的命名来看, 我们经常看到即使是大师级的艺术家, 其往往对自己千心万苦创作的作品, 因为作品的模糊美而难以用一个最恰当的名词加以定义, 似乎没有一个最满意的名称而冠之曰:无题、某系列等, 这也就是对作品本身的一种模糊表达。它或许因为无主题, 或许有主题但词不能达意, 或的设计编排来实现的:包括文字、图形、图象、标志、色彩等造型要素及标题、信息菜单、信息正文、标语、单位名称等内容要素, 而人类的大脑善于在尺寸、颜色、形状及空间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图像处理, 所以视觉化的展示方式对于未来的网络信息领域, 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二、网页界面设计构成要素的视觉冲击与表现
(一) 特殊文字与网站信息的运用
作为信息传达媒介的视觉功能, 文字具有传达主题内容的作用, 在网页中, 它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字形符号具有强烈、明晰的视觉效果, 方便传达信息, 能够使之更具时效性和标志性, 网页设计者可以用字体来充分地体现设计中要表达的情感。创造新的形式是为了打破旧的格局, 求新、求异、求发展是当今人们的要求, 字体设计也不例外, 它的视觉形象要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字体选择是一种感性、直观的行为, 其构成的基本要求是易读性和可读性, 在此之上, 便可以选一些特殊字体来生动画面, 但重要的一点在于, 要服从其风格与内容特性相吻合, 而不是相脱离, 更不能相互冲突。像以下两张的儿童网站 (图1) , 在个别字体上就进行了特殊化, 体现了页面的活泼和趣味性, 不仅能在视觉上获得美感, 给人以美好印象, 而且还能获得良好的心理反应, 作为网页设计者, 既可以按照常规的方式来设置字体, 也可以对字体进行艺术化的设计。无论怎样, 一切都应围绕如何更出色地实现自己的设计目标, 将文字图形化、意象化, 以更富有创意的形式表达出深层的设计思想, 克服网页的单调与平淡, 从而打动人心。
(二) 个性的色彩对视觉上的冲击
从人们的视觉感受来说, 任何物品所带来给视觉的第一印象, 无疑是色彩, 它对视觉的主体起到一定的衬托和协调作用。在网页界面设计中, 色彩的个性运用, 能使网页增加对人们的吸引力。但此处的“个性运用”并不是说色彩自身对比越强, 越鲜
许本来就没有名称而使现代陶艺增添了一层朦胧神秘的色彩, 各种理解由欣赏者自己把拿, 充分发挥欣赏者自己的想象, 从而增强了现代陶艺对受众群体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现代陶艺之美有许多方面, 诸如色彩、肌理、新材料使用, 多变的器型, 熟练的技法等, 但本文认为, 模糊美是一种贯穿所有美中之美, 是现代陶艺之美的灵魂, 个中原由, 已在文中论述。当然, 论证之疏漏不少, 必见笑于大方之家也!
摘要:中国现代陶艺发展, 需要人们从理论上不断跟上实践的脚步, 针对目前社会对现代陶艺的热捧同时又对现代陶艺缺乏相应认识的现状, 本人就现代陶艺的构思、创作、欣赏, 评论等方面, 深挖现代陶艺设计的模糊之美, 并大胆提出了-模糊美是现代陶艺设计、创作与欣赏的核心内容, 是人们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现代陶艺特质, 对今后我们提高现代陶艺创作与欣赏水平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陶艺,模糊,模糊美
参考文献
[1].王明居《模糊美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
[2].姚永康《陶艺创作中的模糊思维》中国陶瓷1995年第6期
[3].范英豪.朱志荣《王明居模糊美学思想述评》学术界2004年第4期
[4].李雪玲《当代生活陶艺模糊美学特征与成因机制分析》艺术百家2010年第2期
[5].周长才《关于模糊美学-与夏之放、王明居对话》CSSCI学术论文网2010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