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实施总结

2024-09-16

陶艺实施总结(通用9篇)

陶艺实施总结 篇1

我校在业已开展陶艺教学活动基础上,为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向国家级“十一五”规划课题组申报了子课题《初中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借助《陶艺教育实践的深化研究》专项课题组的优势,推进我校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基于对国内陶艺教学现状的认真考察和对我校开展陶艺活动的反思,我们感到进行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1、近几年国内初中陶艺教学和研究有了一定规模的实践和发展,在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的中小学开展了不少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此逐渐地将陶艺引入中小学生课堂。但是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我国中小学是陶艺教育在有一些学校实施过程当中很不如意,甚至是失败的。主要表现在:陶艺教学没有专门的陶艺室和师资;陶艺教学无目的、无组织,呈现出一种无政府、放任自流状态;陶艺教学的深度一直停留在手工的基础上,没有得到一定的拓展和升华。

2、国内各中小学陶艺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在“陶艺知识传授”的教学研究和“陶艺制作技能”的教学研究。陶艺知识和陶艺制作技能确实是陶艺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中小学校开展陶艺研究的主要视角。但是作为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的陶艺课程,需要有关陶艺教育和学生心智发展的相关研究,使陶艺教育能更好地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而这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3、陶艺教育在世界上发达地区和国家,早在一二十年前就进入了中小学校,并开展得有声有色。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陶艺课已是大、中、小学普遍开设的课程,其普及程度和现代陶艺水平亦最高,号称“现代陶艺王国”。在我国的香港和台湾,陶艺教学也开展较早,台湾的大、中、小学已基本普及陶艺教学。但是,世界上发达地区和国家关于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和成果相关资料的比较缺乏,再说,由于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也不可能照搬别人的做法。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关于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不少,在国内,由于整个课程研究的历史较短,尤其是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是近年来的事情,因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是近年来的事情,而具体到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的研究则更是缺乏内涵的研究。由此可知,本课题将重点研究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为主旨的陶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这一选题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重要的意义。

通过三年来陶艺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我校广大师生对陶艺活动基本形成以下共识:

1、陶艺教育的功能定位:

⑴开展“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动载体。

我国陶文化至少已有七千年的历史。细观它的发展史,作为民族文化表现形式的诗、词、国画、书法艺术等都与陶瓷发展紧密相联。这些文化形式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已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我校结合正在开展的民族精神教育,在中学生中普及陶艺活动,挖掘蕴含在陶艺作品中的民族文化精髓,具有促使青少年学生在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强化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功能。

⑵动手动脑,激励创新;调适心理,健全人格。

一件陶艺作品的完成,学生经历了主题选择、设计、制作过程。因此,陶艺活动不仅是动手实践过程,也是思维创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基于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设计不同的主题及表现形式,大胆创新,自由想像。一件件风格迥异的作品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心情在双手与泥团的搓合间放飞,学习压力所带来的烦恼在人性与泥性的交融中释然。

⑶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我们的学生在陶艺课上的制陶活动往往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多人一组,共同讨论创作方案;根据制定的方案,分工合作,借助集体的智慧与能力,将方案变成充分体现主题旨意的陶艺作品。这样的过程,学生从体验团队协作带来成功的喜悦中强化集体意识,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社会学习能力。

⑷陶艺知识与能力的横向迁移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实践证明,陶艺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合作学习意识、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等无异对学习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有益的。其他如陶瓷作品在烧制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物理知识、作品装饰中的美学知识、陶瓷发展历程中所涉及的历史、人文、地理知识等等,无不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各门不同学科的学习。

2、形成陶艺教育的学校特色:根据我校开展以陶艺为主要项目的《民族文化培训工程三年规划》,我校的陶艺教育发展目标为:通过三年努力,使我校的陶艺教育成果在本市中小学中具有一定影响、最终成为陶艺特色学校。在近三年的陶艺教育实践中,学校师生逐渐对努力构建陶艺特色的发展目标形成了共识,在社会上也具有了一定的影响。

3、陶艺天地、学生乐园:陶艺活动促进个性发展,是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动手又动脑的快乐园地。作为对繁重的学习生活的一种调节,陶艺活动适合学生的需求。为了持久激发学生陶艺的学习热情,学校从不同方面给与激励。在陶艺教室里,设有学生作品陈列橱,将做得较好的学生作品展现在教室里,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精心布置的“四海陶艺馆”陈列厅,不仅带领学生走进中国陶瓷、感受中国陶瓷文化的源远流长,而且在“江桥中学四海陶艺”展区以及教学楼橱窗展出的学生作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制陶积极性和创作冲动。因此,我校推进民族文化培训工程的时间虽不长,却得到学生的广泛呼应。在调整、充实五个学生社团成员时,有超过三个年级人数总数三分之一的学生报名加入陶艺社;每个星期的兴趣活动课,陶艺教室里总是人满为患;学生将自己的陶艺作品带回家,家长看到后也非常欣喜,积极支持孩子参加陶艺活动。

4、稳定的陶艺教育队伍:学校通过将近三年的陶艺教育活动,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支由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以及陶艺教师、图书馆老师等成员组成的陶艺教育队伍,这是我校蓬勃开展陶艺活动的骨干力量。近三年来,学校依靠这支团结协作、极富创新精神的骨干队伍,成功开发了陶艺课程、编写陶艺校本教材、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各类陶艺竞赛和陶艺展示活动、主持陶艺课题研究等等。今后学校将继续以这支队伍为骨干,带领全校师生努力实现陶艺特色学校的目标。

亟待完善的问题:

经过将近三年的不懈探索和大胆实践,我校的陶艺教学活动开展的风风火火,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陶艺教育成果卓著的常州三中、进华中学、纪王学校以及江苏、浙江等地的先进学校相比较,与我校制定的三年发展目标相比 较,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1、陶艺师资专业化发展:如前所述,我校现有陶艺教师都是原美术教师或劳技教师通过陶艺培训后从事陶艺教学的。虽然这些教师非常努力、非常敬业,两年来为学校的陶艺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这些教师毕竟从事陶艺教学时间不长、个人的陶艺技艺比较浅显。在学校谋求更高水平的陶艺特色时,就明显凸现出教师专业化程度与学校陶艺教学要求不相适应,从而制约了学校陶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学校将采取措施鼓励现有师资加强业务钻研、多实践、多探索、积极参与有关方面组织的培训活动。

2、陶艺教学的效能发挥:在陶艺活动进课表、大规模普及陶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很大障碍便是课时安排不足。中学一节陶艺课只有40分钟,上课后先要花费较多时间准备工具、陶土材料等;下课前还要花费较多时间收拾工具、清理材料和桌凳。这样,一节课中用于陶土制作的时间就不多了,学生很难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制作一件完美的作品,教师当然也就很难

在这短短的40分钟里上万一堂完整的课,陶艺教学的课堂效果因而大打折扣。要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的办法是协调教导处在排课时将陶艺课两节一上。这样,师生在制作陶艺时的有效时间将会明显增多,有利提高课堂效果。

3、校园文化的陶艺特色:2008年11月中旬,全市各区县的中小学美术教研员在市美术教研员沈金龙老师带领下云集我校,现场研讨我校陶艺教育情况。他们普遍对我校两年来开展陶艺教育的成果赞不绝口,同时对我校陶艺教育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许多中肯建议,其中最为集中的一条建议是希望我校加强凸显校园文化中的陶艺特色。对照陶艺活动先进学校如进华中学、常州三中、纪王学校等,一走进这些学校大门,鲜明的陶文化特色让人眼睛一亮。相比之下,走进我们的校园,目前还体会不到陶文化氛围。对此,我校下一步在对校园文化作总体设计时,将如何凸显陶艺文化特色作为一个重要部分来考虑。

作为国家级规划课题的子课题,我校的“初中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工作暂作一段落了。但是,如何在初中学校健康开展陶艺活动、如何发挥陶艺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将是我们始终不懈的研究课题。我们将继续努力,使陶艺活动成为我校的特色项目。

中小学实施陶艺特色教学初探 篇2

关键词:陶艺教育;特色教学;教学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389-01

陶艺是我们对世界文化的一份蕴涵着独特民族文化气质的贡献,备受世人的关注。教育部在新的中小学课程标准中已将陶艺教育正式列入教育内容。我们学校在生活实践基地特设了陶艺教学,并将陶艺课程列入校本课程,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让学生在创新的快乐中得到熏陶和提高。

一、潜心开发校本课程

1、建立陶艺基地

学校为陶艺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外围环境,在生活实践基地设有陶艺教室,备有转盘、竹刀、操作台、电窑等硬件设备。还专门聘请了宜兴的陶艺老师来给学生上课,使陶艺课程的开发从技术上、资金上、人力上得到了保证。

2、制定陶艺课程目标

学校制定出了陶艺课程的实施纲要,从三维目标中分层制定出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课程目标:

(1)让学生走进陶艺世界,全面了解陶艺,亲手创作陶艺。

(2)生动、直观地了解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习陶艺制作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力,激发创造性。

(4)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进一步开展陶艺教学研究提供了阵地,有利于学校、教师探究陶艺课堂教学的策略,寻求陶艺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实施陶艺特色教学

1、根据年级特点,实施分层教学

低年级:初步感受陶艺文化,了解基础知识,进行简单雕塑艺术的教育——象形捏塑,能制作粘接成型的物件,培养学生对陶艺的情趣。

中年级:了解器皿的结构种类,能制作紫砂花盆、笔筒等简单器皿,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高年级:掌握紫砂刻绘的方法,学习刀法、刀具的运用,能进行陶装饰品的刻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审美、爱美的情趣,从装饰人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我们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增进了学生对陶艺文化和陶瓷基础知识的了解,掌握相关的制作方法和技能,学生将自己的陶艺作品带回家后,深受家长赞誉。

2、实施特色教学,培养学生素质

(1)了解陶艺文化,开拓学生视野。“玩泥”是小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但这样的活动却启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了孩子一种终身受用的高尚志趣,开始懂得美,开始喜欢艺术。在活动中,我们让学生通过搜集图书和实物欣赏陶艺作品,如宏伟的兵马俑、绚丽的唐山彩、高贵的白瓷及现代陶艺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请陶艺方面的专家,讲解陶艺知识,学生们还上网查询,下载相关资料,设计小报,互相交流欣赏。在众多活动中让学生感知陶瓷的艺术美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开拓了视野。

(2)进行陶艺创作,培养创新精神。我们强调活动参与和过程的学习,主张知识要由学生经过探索和思考,自己发现、发展认识能力来获取。在学习制作过程中,陶艺老师为学生创设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体验陶艺整个的创作过程。老师教给了学生基本的泥条泥板成型、徒手捏制法后,通过组织讨论,尝试操作诸环节,激发学生思维,学生以小小陶泥为载体,或捏、或压、或卷、或叠、或雕,无限的创意伴随着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让学生的动手创作得以充分展示。笔筒、花盆、拖鞋、烟灰缸……尽管他们的作品还很幼稚,但正是在这种幼稚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树立了创新观念,学会了创新方法。

在完成作品后,老师还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时注重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全时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我是属马的,所以我做了一匹马”,“我想在我做的花盆里栽上仙人球”,“我想把我亲手做的笔筒送给爸爸”……学生们兴致勃勃地举着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充分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3)关注社会生活,发展综合能力。我们学校还开展了陶艺节活动,各班先指导学生按动物、人物、生活、科技等系列进行陶艺制作创新实践活动;再举办班级陶泥作品特色展示和班级交流活动;然后举行校级陶泥作品赏析活动;最后举办陶艺制作小报展示。在操作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如爱好摄影的学生可以拍摄一些学生制作的作品汇成相册,精通电脑的学生可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料,制作信息卡或设计电脑小报,有一定写作水平的学生可以撰写活动日记或课题小论文,形式不拘一格。

陶艺教育动手动脑,寓教于乐,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体现了综合学科的整合性和通用性,也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把陶艺列入到学校教育中来,让艺术的门槛大大地降低了,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小到一只随意捏制的碗,大到装水的大瓮,只要赏心悦目,无不视为一件陶艺的艺术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陶艺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艺术形式。只要我们潜移默化地对学生進行陶艺文化的熏陶,利用环境育人、生活育人,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相信陶艺教学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陶艺简介》文化中国·中国青年网

陶艺活动总结 篇3

为进一步拓展幼儿园陶艺教育,让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的课程,3月8日周三下午,新世纪幼儿园举办了一次亲子陶艺活动,各年段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在活动中,每一位家长和孩子都很认真地制作着,虽然很多家长从没有做过陶艺,但他们的想象力非常地丰富,每一件陶艺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体现着不同的韵味.本次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和家长一起做陶艺的快乐,而家长们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从没有尝试过的技能.很多家长都感慨:没想到自己也可以做得这样漂亮.完成作品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指着自己制作的陶艺作品,向老师、同伴描述着,尽情地诉说着自己的作品。

通过本次陶艺制作亲子活动,增强了亲情交流与合作、体验到陶艺制作的乐趣作品制作及烧制完成后在园内展示,并由由园内组织家长代表评奖。最后评出了以下奖项:

1.最佳作品创意奖(8名)创意独特,造型美观;

2.最佳家庭拍档奖(8名)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组合成一体的手工作品; 3.最佳动手能力奖(16名)陶艺作品平滑匀称、线条流畅,具有一定的创意性;

做陶艺的心得总结700字 篇4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1

听说今天吴老师要带我们去做陶艺。一听到这个消息,全班顿时炸开锅:有的一下子从座位上跳起;有的高兴的抱起了同桌;还有的已经背起书包准备出发了。我也迫不及待的站在门口排好了队。

我们乘着观光电梯来到了泥娃娃做陶艺。一进店,扑入眼帘的是那一个个闪闪发光的成品。接着是做陶艺的.工具。

我拿起一张小板凳把陶泥放在转盘上,便开始了一场人与陶泥的大作战。我挽起袖子,双手捧着陶泥,抬起一只脚就往那控制板上踩。“呲呲呲”啊那转盘上的陶泥便开始转圈。我瞪大双眼,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铅笔筒般大小的陶泥,生怕错过陶泥成品的一刹那。可是,不一会儿我那大大的眼睛又眯起来。几十分钟后,懒惰的我干脆直接闭上了眼睛。可是,懒惰很快给我带来了一个残酷的惩罚——陶泥已经弯的不成样子了!机智的我立刻去跟老师换了一个新的陶泥。已经失败过一次的我不敢在陶泥身上胡作非为了。我去请老师帮我打一个基础。

第二次人与陶泥的大战就要一触即发了!老师捧着陶泥把它越拉越高,犹如一座小雷峰塔。老师还没让小雷峰塔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又把它按了下去。只见他一手拖着陶泥另一只手则在中间按了一个小洞。30分钟过去了,那一坨方块形的陶泥转眼就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花盆。老师停下了转盘,把花盆移到了一块小木板上。几十分钟以后,陶泥晒干了。我十分小心地端着它,回了家。

这次陶泥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2

“先把紫砂泥分成四份,然后用其中的一份……”陶艺老师是个中年男子,手却好像比我们这些小姑娘还要巧,一会儿工夫就能做出个精致的茶杯。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手,细细琢磨着老师说过的.每一个词句,一动不动,老师也在非常认真地讲解。台下时不时发出细微的声响,有同学正研究桌上的工具呢,他先盯着老师的动作,再捣鼓两下自己的,弄明白了,眼里是掩藏不住的喜悦,弄不明白,眼里是寻求答案的渴望,更加专注地看老师的动作。也有同学顾不上看看自己的工具,一直聚精会神地学习老师的手法,目光随着老师上上下下。每次老师动几下手指,给陶土换个造型,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发出赞叹,老师也很受用,告诉了同学们好多技巧。经过十几分钟的学习,大家对陶艺已经略有了解,开始卷起袖子,跃跃欲试了。

老师顺着座位发紫沙泥,先拿到的同学看宝贝一样,不停地把玩着,没拿到的同学则是期盼着老师赶紧发到自己,还有性子急的同学直跺脚。很快,就人手一份紫砂泥了,座位里发出“叮铃咣当”的声音,大家迫不及待地开始“大展身手。”同学们回忆着老师的手法,像模像样地做起来,有时候卡壳了,就赶紧去请教身边的同学,前面同学凑过来看热闹,也会提几个有用的意见。“唉,帮我看看接下来怎么弄。”他的手掌都成了咖啡色,脸上也有几道印子,同桌闻声转过脸来,看着他先是忍不住哈哈大笑,引来了周围同学的注目,然后大家一起捂着肚子笑,笑够了,再讨论讨论他刚刚提出的问题,你弄一下,我弄一下。“嗯,你这里好像有点问题……”她侧身捣鼓几下身边同学的作品,换来同学感激的微笑……大家齐心协力地制作,很多同学都完成了像模像样的作品,这会儿工夫,我也在认真制作自己的陶艺作品。“先挖一个圆……”我默念着老师的步骤,却发现不能很好的去掉多余的泥,轻轻拍了拍同桌同学,她见我做了一半的东西,便了然于心,拿起一旁的工具仔细的帮我去掉多余的泥土,我点点头报以微笑,她又去忙自己的了。我继续学着老师的样子,一圈圈做好杯身,就又遇到了难题——刮不平凸起的纹路,一碰就把一半边杯子压扁了。叫来周围同学帮忙,一位先把杯子恢复原样,一位轻轻扶住杯子,还有一位转动起小转盘,示意我开始刮,很快就将杯子刮得平平整整了,大家相视而笑……

每个人都有了一个完美的,独一无二的,积淀了大家的努力和汗水的,陶艺作品。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3

今天,我终于能亲手学做陶艺啦!

穿上褂衣,戴好帽子,我小心翼翼地将手放在了陶泥上,机器慢慢地转动起来,加了些水后,陶泥开始变得光滑柔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很快就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技巧。我将两手的食指放在陶泥的正上方,轻轻往下一压,一个小口就被我开了出来。双手捧着往里挤,那陶泥的形状颇有几分观世音菩萨手中那个仙瓶的韵味;将手放入瓶口中,沿着瓶子的内壁往外一推,陶瓶瞬间变得又矮又胖,像一个胖娃娃,让人忍俊不禁……陶泥在我手中不停地变化着样子,我玩得不亦乐乎。

可是,沉浸其中的我浑然不觉陶泥已经摇摇晃晃,快要变成一摊烂泥了。这下糟了,我手忙脚乱地将它扶正,可那陶泥好像在和我较劲儿似的,我往左扶,它偏要往右倒;我往前推,它偏要往后靠。三番五次下来,我已经筋疲力尽,望着眼前这个已经没有了形状的陶瓶,我仿佛看到它正在朝我坏笑。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工作人员走了过来,他细心地用手重新将陶泥塑形,很快,陶泥又恢复了原本的样子。

我小心翼翼地捏着,最终,我将陶泥定型成了一个陶罐。随后,就到了雕刻的环节啦!我选了一把精细的小刀,开始画起属于我的“大作”来。

我小心地拿着刻刀,在陶罐上细心地刻画着,一点一线,都融入了我认真仔细的心。近处,几棵松柏正傲然挺立着,隐约可见几处民屋。远处,雄伟壮丽的瀑布正飞泻而下,形成了无数朵巨大的水花。而在那蓝天之上,几朵白云悠然自得地飘着。似乎还少了些什么,对呀,山水画怎么可以没有青山呢?我拿起小刮片,在那瀑布旁抹了几笔,一座座青山就显现在了我的眼前。

陶艺能陶冶情操,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4

我家楼下开了一家陶泥店,为什么不去试试?

周日下午,我就拉着妈妈和姐姐一起来到了店里。走进店内,我的眼睛瞬间亮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陶艺品出现在我的眼前:有玲珑剔透的绿色戒指,有形象逼真的犀牛和小象,有可爱的小猫笔筒,还有水杯、收藏盒、茶叶箱……

我迫不及待,马上动手操作起来。刚开始,我做得最快最好,当我已做了一个竖直的笔筒毛坯时,妈妈和姐姐的`手里则还是一堆烂泥。我骄傲极了,放声笑道:“哈哈哈!”可是,悲剧就在这时发生了:因为在我笑的时候用力过猛,还未完全成型的笔筒塌了!我尴尬极了,赶紧把羞红的脸低了下去,再一次认真地做了起来———我用手把泥堆在一起,揉、捏、拉、压、拽,一起上阵,我的泥巴,就像一块生面团,被我为所欲为地摆弄着:一会儿竖、一会儿横、一会儿扁、一会儿宽……简直奇形怪状!

一旁的姐姐看见了,摸着我的小脑袋,笑着说:“这块泥好惨呀!小朋友,让我来教教你吧!”姐姐就手把手地教了起来,这一次,我学得特别认真、特别投入!

终于,我学会了,按照姐姐那纯熟的手法,学着姐姐脚踩的姿势,比划着泥料的多少,看着转盘转动的方向和速度,小心翼翼地揉着、捏着……伴着店里优美的背景音乐,随着转盘带水的泥从我指间流过,如泥鳅般光滑,却又好似一层轻纱……就这样,我浮躁的心安静了下来!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做成了一个规规整整的花口笔筒,赢得了妈妈和姐姐的连声夸奖!

陶艺如一炉火,磨去了我的浮躁,炼就了我的耐心。陶艺,我期待着与你下次的约会!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5

寒假里,我到运河边一家陶艺馆去做手工。一跨进大门,就看见橱窗里陈列着小朋友们做的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陶艺作品,有撒满水果的生日蛋糕,有点缀着花蝴蝶的草帽……最吸引我的是一个有小猫图案的花瓶。“好漂亮啊!”我发出惊叹。“我也要做一个这样的花瓶!”

在陶艺馆阿姨的指导下,我先用陶泥搓了一个圆溜溜的球,再把它压扁,像一个小小的烧饼,阿姨说这就是花瓶的底座。接着又用陶泥搓成一根根细细的泥条,再把这些泥条一圈圈地围在“小烧饼”上,盘旋到大约15厘米的时候,阿姨说:“高度够了,这个就是花瓶的身子。”“花瓶这么难看啊,一点都不光滑。”我在心里暗暗地想。阿姨好像知道我在想什么,微笑着说:“下面我们要把这个瓶身再加工一下,让它变光滑。”说完,她拿起了一把扁扁的塑料小刀,教我一点一点地开始刮瓶身,不多久,瓶身就变得光滑细腻了。

“我们还要给这个花瓶装饰一下,让它更漂亮。”阿姨又说道。“好啊!”我兴奋地从筐里挑选了一个小猫和爱心、小花的模具。我把陶泥放进模具中压扁,倒出来后就是我喜欢的那些图案了。我把这些图案再粘到瓶身上,“啊!这个花瓶可爱极了!”我自豪地大叫起来。“别急!”阿姨说,“涂上颜色就更加完美了。”

于是我把小猫涂上纯洁的白色,小花涂上黄、绿、蓝三色,爱心涂成金灿灿的.黄色,花瓶整体涂上娇嫩的淡粉色。一个精致而又充满童趣的花瓶就展现在我眼前。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看,爱不释手。旁边的阿姨也都围过来夸赞我:“这个花瓶真得很美啊!”我心里喜滋滋的,充满了自豪。

我认为我做的花瓶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花瓶,我为它感到骄傲!

陶艺计划 篇5

李志叶

上学期,我们陶艺教研活动的教师们认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在过程中注重真实客观地记录幼儿玩陶活动过程中的语言、行动、表现、想法等等,为陶艺研究积累了部分资料。但是我们也感受到,陶艺课题的研究仅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

在暑假期间,在培训部杨老师的亲子带领下,各位老师和陶艺负责人的共同努力下,预设了更加详细的玩陶三阶段的活动过程。三个年龄段各选一个主题,按照课题中指出的导入环节、理解环节和体验环节,每一个阶段都预设了具体的实施途径和操作步骤。在本学期中,我们将在三个年级组内开展更为详细的课题落实与研究。

一、指导思想:

以我园陶艺特色教育为抓手,落实陶艺园本教研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发展水平,继续开展陶艺小课题的课题实践研究,重点按照课题中指出的导入环节、理解环节和体验环节,对幼儿玩陶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进行具体实施和操作,开展更为详细的课题落实与研究。

二、目标:

1、按年龄段开展玩陶活动(各年龄段选择一个实验班),记录实践活动中幼儿的行为、语言等实例资料,使课题研究有据可依。

2、继续探索有效的陶艺教学策略,通过玩陶活动各环节的实施和操作,推动儿童创造经验的积累,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

3、开展各年龄段幼儿亲子陶艺制作活动,凸显我园陶艺特色。

三、具体研究措施:

本学期继续进行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6月)

1、每月一次教研成员定期开展活动。交流玩陶三个环节的操作过程,解决遇到的问题。

2、以同年龄段成员合作方式,根据预设的步骤在实验班中开展具体的玩陶三环节实施和操作活动,落实计划。

3、以教师与幼儿一对一跟踪表格式记录、录音、拍照、录像等方式进行实例资料的积累。

4、邀请陶艺专家老师来园指导陶艺教学研讨活动。

5、开展一次各年龄段幼儿亲子陶艺制作活动,6、协助幼儿园开展艺术节系列活动。

本学期的实践研究的过程中,请园领导、科研组骨干老师共同参与,指导。

四、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开学初共同商讨本学期计划,明确阶段工作任务。

2、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十月份:

1、大班开展《书包秀》玩陶活动。(具体班级待定)

2、邀请陶艺老师来园指导(待定)十一月份

1、中班和小班分别开展《谁的生日蛋糕》与《我爱吃饭---面条真香》的主题,落实玩陶三环节的具体步骤。(具体班级待定)

2、陶艺特色校本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待定)

3、教研成员申报县级陶艺课题。十二月份

1、商讨艺术节活动方案和环境布置。

2、组织开展一次各年龄段幼儿亲子陶艺制作活动,元月份:

1、协助幼儿园开展艺术节系列活动。

2、撰写教研工作小结。(李志叶负责)

2014年8月

陶艺成型技法-教案 篇6

陶艺成型是陶瓷形体形成的一种工艺过程,陶瓷造型丰富多样,有大到数米高的花瓶,小到几厘米的花瓶小碗,还有薄如蝉翼的薄胎瓶、薄胎碗等。这些不同造型的器皿其成型工艺手段也不尽相同。在陶艺制作中,较为常见的成型工艺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成型、石膏模具成型等。这些陶瓷成型工艺 自成一格,各具工艺成型特点,我们要把各种成型工艺运用自如,使陶瓷成型工艺手段多样化。

二、教学计划

第二章 陶艺成型技法(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泥条盘筑成型(0.5学时)第二节

泥板成型(0.5学时)第三节 石膏模具成型(0.5学时)第四节

拉坯成型

(0.5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和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石膏模具成型.拉坯成型的工艺技法及各自特点。

第二章 陶艺成型技法

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陶艺成型的不同种类及特性,明确学习陶艺成型技法的目的与意义,掌握陶艺的基础制作工艺技法,在陶艺创作中能运用合理的成型手法进行创作。(2学时)

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石膏模具成型、拉坯成型的制作技法以及各种成型技法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泥条盘筑成型(重点)

(一)概念:

泥条盘筑成型是最古老的一种成型手段,远在新时期时代的陶器就采用此方法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是将泥料搓成均匀的圆条,在根据所需形体造型一层层叠加或用一根长泥条作螺旋形向上盘旋筑造成型的一种技巧。

(二)制作工艺: 1.将泥块搓成均匀的泥条。

2.将泥条盘卷成圆饼状,并用拍板将泥条拍实,使它们之间相互结合紧密。3.在层层向上盘筑时,可将内外抹平,也可以一层一层向下按压,使泥条之间结合紧密又保留一些手工痕迹和肌理。

4.在盘筑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其弯曲,筑造自己想要的形体。

5.注意在盘筑一定高度时,会因底部未干容易倒塌,这时我们应该将泥条接口处用塑料袋包扎紧,保持接口处的湿度,待底足干燥到一定强度后在继续盘筑。

6.掌握好盘筑的重心,可以盘筑多种变化的造型形体。

小结:泥条盘筑表现为严谨性、敦厚性和朴实感。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它是一种理性的方式,由不得作者情感的肆意渲泄。泥条盘筑成型法,往往形体造型的宽容度大,便于塑造比较复杂的形体,它不仅可以塑造异形的造型,还能塑造一些扭动和弯曲的造型。第二节 泥板成型(重点)

(一)概念:

泥板成型是现代陶艺中最为常用的成型方法之一,它制作便利有较强的站立性,便于表现棱角转折清晰的造型。泥板成型不仅能做有棱角的器形,也能做一些同心圆的造型。例如:宜兴紫砂器皿很多造型都是泥板成型或是泥板拍打成型的。

(二)泥板的制作:

陶瓷泥板制作方式不同,表现的表面效果也不同,不同的方式可以使泥的表面呈现不同的质感、压痕、和肌理,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手工做陶最常见的泥板制作有3种方法: 1.拍打法:

用手掌或木板、木棒等工具,拍打泥块,使其成为板状形态。也可以在木板、木棒上包裹不同的材料。如:麻布、线、铁丝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肌理,具有丰富的表面形态。

缺点是:不适合制作较大的泥板。2.擀压法:

利用圆形木棒或钢管,擀压泥块,还可以利用不同厚薄的木条作厚薄标尺,做到泥板的均匀厚度。擀压法的转压力量较大,可以制作较大的泥板。3切片法:

先将泥块打成长的矩形泥块,利用切割线把泥块切成片状,因切割线不容易拉直,所以泥块不容易拉平,只适合切割条状泥片。优点是:制作比较简单、快速。缺点:不适合制作较宽、较大的泥片。

(三)泥板成型的种类:

1.泥板卷制成型:

泥板卷制成型,就是将泥板用一定的支撑物卷制成型。一般可以制作圆柱形,方柱形等规则的几何体,也可以制作一些不规则的造型,如:人物、动物雕塑等。(钧瓷艺人张大强的陶艺动物作品等,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制作工艺要点:利用泥板有湿度的时候比较软,可以像布一样随意做造型,但制作大一点的造型就会容易倒塌,这时我们可以用泡沫、纸等作支撑,等泥坯干燥到一定程度再将支撑物拿出。2.泥板镶接成型:(难点)

泥板镶接成型,是将擀好的泥板,切割成所需形状等干燥到一定的程度,一较好的站立性为标准,较大的造型泥板的厚度也相应的加厚一些。要注意,镶接的泥板一定要湿度一致,否则容易开裂,解决泥板干湿一致的方法是:把所有压制好的泥板摊干到一定的程度时,全部垒叠到一起,让它们之间的水分渗透均匀,达到干湿一致。

制作工艺要点: 由于泥板镶接成型是在泥板干燥到一定程度后进行制作的,不容易粘接紧,所以关键是要处理好接口。一定在泥板接口处用锯条刮毛,在刮毛的接口上涂上泥浆,还要把接口处成一定的斜度,以增加接口的强度,防止烧成开裂。

第三节 石膏模具成型(重点)

(一)概念: 利用石膏加水后可以凝固,在这种材料干燥后有较好的吸水功能。在陶艺创作中,利用石膏做模具,可以很快将泥料、泥浆里的水分吸收,使泥料、泥浆硬化、干燥而成型。

特点:便于复制,对造型复杂的纹饰和异形的造型来说,石膏模具的成型方式尤为方便。

(二)石膏模具成型的种类: 1.模具印坯成型: 1)准备好的印坯模具

2)根据造型的大小尺度,打制泥片,把泥片放入石膏模具中。

3)用手指把泥巴按实,并把坯体需要粘接的接口略高一些,并在接口楚打毛,涂上泥浆。

4)把两片模具合上并压实,待坯体到达一定干燥程度时打开模具。5)把接口修平,压实。

优点:烧成收缩小,可以制作大件的作品,不易倒塌变形。2. 模具注浆成型:

1)把准备好的模具捆扎好。

2)把泥浆注入模具内,待泥浆在模具内壁吸附到一定厚度时,把模具内多余的泥浆倒出,吸附泥浆的厚薄就是坯体的厚度,坯体厚度根据器皿大小而定。3)把倒完泥浆的模具反扣,这样可以保证坯体内壁平滑。待模具内的坯体干燥到可以站立的强度时,把模具打开,取出坯体,修整坯体。第四节 拉坯成型(重点、难点)

(一)概念: 拉坯成型是最为广泛应用也是最方便的一种成型方法,拉坯成型是陶瓷历史上一个重大的革命,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制作的器物更加完美和精致。拉坯成型是在快速转动的轮子上,将手探进柔软的黏土中,借助螺旋运动的惯性,让黏土向外扩展,向上推升,形成环形的坯体的过程。

拉坯成型法,主要制作一些同心圆的造型。如:碗、盘子、罐子等。但现代陶艺则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扭曲、镂空、挤压之后在进行拼合,创造出新的富有特色的作品。

(二)制作工艺要点:

1.准备好泥料

2.重心定稳,不晃动。

3.先拉直筒,再进行造型的扩大或缩小。

(三)成型特点:

拉坯成型制作出来的造型,挺拔、规整。但它是一种技术较强的成型工艺,对泥性干湿、轮子转速的快慢以及手的动作的运用等,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进行训练,才能掌握这种成型技术。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对陶艺的各种成型技法有一个初步认识和了解,并能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意义,为以后进行陶艺创作,打下了基础。当然,若要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最好还是多加实践,在实践中找到并掌握制作规律。

陶艺作业 篇7

姓名:徐长路

学院:机电学院

班级:072093 学号:20091003361

陶艺学号:815

一.陶艺欣赏

陶瓷艺术是中国的传统古老文化,在中国发源年代久远,样貌繁多。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的陶瓷艺术一直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也由於传承年代久远,技术不断更新,加上历经朝代更迭,不同民族性与生活方式影响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也让陶瓷艺术更具有历史的文化气息和底蕴。

另外,陶瓷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常常扮演重要的角色,但都存在者一种遗憾。一种陶瓷文化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随着朝代的更替而走向终结。然而,陶瓷每次又以它独特的魅力,一次次反复出现、存活和延续在中国人们的血脉中。有时候,它还会创造出世界为之称奇的壮举。

在中国陶艺发展史上,陶艺让人们看到中国人民的智慧与结晶。而其中,有两种陶艺作品让世界为之惊叹,可以算的上是陶艺史上的奇葩。

秦皇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无论是国人还是外国友人,对秦皇兵马俑都有极高的评价。

景德镇陶瓷更是享誉海外,提起中国陶艺,首先想到的就是景德镇陶瓷;甚至,中国的英文名称叫China也是源于景德镇陶瓷。

(一)秦皇兵马俑

1974年至1976年间,在秦始皇陵东垣外的临潼西杨村,发现了三座埋藏著大型陶雕塑的兵马俑的陪葬坑。这些兵马俑与真人真马的大小相等,共有七千多件。这个重大发现,被世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包括将军俑、武士俑、战车俑、战马俑等。秦始皇兵马俑的製作讲究对俑像的各个部位都进行细腻的表现,以尽可能表现出俑像的完整风貌。所以说,在艺术表现上,秦始皇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是以写实为主的。秦俑的刻画并不是单一的,而是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技巧。对比就是其中之一,如刻画细微的铠甲和简洁的下身衣纹,精致的武官、发式和简单的躯体。这些对比处理出于整体效果的统一,使形象既简洁又丰富,在朴拙中见精致,局部精细但不失整体的气势。另外秦俑也是圆雕、浮雕、线雕的统一体,运用塑、堆、捏、贴、刻、画等民间常用的传统技法,成功地塑造出生动的勇士形象。每一个陶俑和陶马都是完整的统一体,可谓多种的刻画手段集于一身。

另外,兵马俑的本来面目其实是彩绘的。很难想象坑中灰头土脸的秦俑其实是彩色的,由于经过火烧和自然的破坏,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它色彩绚丽的样子,但是所幸仍有一部分陶俑和陶马身上有残存颜色的痕迹,这些颜色的种类有红、绿、蓝、白、黑、黄等多种,可以想象俑坑初建成时,绚丽多彩的陶俑整齐的站立军姿,那个场面是何等灿烂和壮观。更令人称道的是秦兵马俑身上所绘的颜色并不是简单的千篇一律,而是经过严格的色彩配置,体现出整体的色彩效果。一般来说,兵俑大多是红色上衣配绿色或蓝色下衣,手和脸多用粉红,衣袖衣领多用绿色或赭石色,铠甲的甲钉多用黑色,连接甲片的线多用红色,这些都是有一定规律和样式。这种绘塑结合的艺术技巧,成为雕塑技法的补充手段,是秦俑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笔。

秦俑艺术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的一个典范,它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技巧为后世所继承和发展,使其艺术传统源远流长。今天,来自全世界的人民怀着无比惊奇和称赞之情来观赏这一世界奇迹。秦始皇兵马俑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令全世界人惊叹,令全中国人自豪,令我们更成功!

(二)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地区的制陶业“始于汉世”,东汉约公元25-220年,此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迩俗粗用”,并不远销。因此,影响所及,极为有限。五代时的景德镇以为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景德镇是“瓷器之国”的代表和象征,制瓷历史悠久,瓷器精美绝伦,闻名全世界,固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生产瓷器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代烧造出洁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称。在宋代御赐殊荣,即皇帝宋真宗将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之后,历经元,明,清三代,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时至清康,雍,乾三朝,瓷器发展到历史颠峰。2000多年的制瓷文化和技艺的深厚积淀,为景德镇奠定了举世公认的瓷都地位.景德镇瓷器“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尤其是熔工艺,书法,绘画,雕塑,诗词于一炉,真是“贵逾珍宝明逾镜,书比荆关字比苏”.典雅秀丽的青花,五彩缤纷的彩绘,斑斓绚丽的色釉,玲珑剔透的薄胎,巧夺天工的雕塑,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在乾隆时期,景德镇的瓷窑很多,而且分布很广,除官窑外,还有民窑两三百处,工匠数以万计.这个时期生产的青花瓷画面清晰干净,色彩翠蓝光艳,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五彩瓷器色调强烈,富丽堂皇,较之明代又有发展.创作的粉彩瓷器色调柔和,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在瓷胚上用西洋油画激发作画,再入窑烧制成的珐琅彩瓷器,融汇中西,异常精美,是皇宫的专用品。在这些绚丽多彩的名贵瓷器,通过各种渠道,沿着路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为传播中华文化艺术,经贸交往,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郭沫若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的陶瓷历史和文化,对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1982年,湖田古瓷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田古窑遗址也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一个旅游点。

二.制作感想

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品一直是世界各大著名博物馆及美术馆的收藏热点,也是历届拍卖会上的宠儿,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和经济价值是其他许多艺术品难以比肩的。当每一个观众第一次看到这艺术的瑰宝的时候,它们温润的质感、晶莹的光泽、奇巧的造型、恬静的气息、不凡的气质、深厚的文化积淀,必将使每一位观众在视觉享受的同时,浮起对深邃历史的文化怀想与对现代生活的审视思考。

对于我来说,仅仅只是在网上看到这些中国陶瓷艺术品的图片时,我便对它的艺术魅力、文化底蕴所深深吸引和折服,这也促使我对陶艺制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陶艺是一种培养人情趣,陶冶人情操的艺术。在陶艺理论课上,老师的这个人说法,似乎让人难以理解。然而,当我第一次走进陶艺工作室时,我明白了这不仅是一个陶冶人情操的艺术,更是一个塑造人性格的艺术。

走进陶艺工作室,整洁的制作场所、排列有序的制作工具、柔美的歌声就让人如痴如醉。人感觉一下子轻松了许多,繁多紧张的学习课程全部抛之脑后。当进入制作程序时,碰到那细腻的软泥,听着那柔和的歌声,思绪一下子回到小时候,回忆起充满童真的童年。这一切,都让我觉得陶艺给了我一个放松心境、远离烦躁琐碎生活的机会。也因此,我对陶艺制作越来越兴趣。

第一次陶艺制作课便是手塑式或盘筑式徒手试制样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将陶泥赶成泥片——将陶泥搓成泥条或小泥块——用泥条或泥块盘围形体——用细泥浆粘接泥条;

制作过程中,我主要是做一个杯子。首先,我将细腻的陶泥碾成泥片作为杯底。这个底部,厚度有很严格的要求,太厚是不能够进窑烧制的,太薄容易破损。因此,我做了很多次,都是失败了,不是太厚就是太薄,最后在同学的帮助下,我终于做好了一个达标的底部;然后制,我继续制作盘条,刚开始像揉面一样揉盘条,可是一看中间薄,两端厚,所以失败了,后来,我放慢动作才完成盘条的制作作盘条;再将圆条盘起作为杯子的壁,最后便是修整整个杯子。虽然,制作过程中,失败了几次,如杯身总是坍塌。但最终,还是完整成功了一次。当我看到这个艰难完成的不算美观的杯子的时候,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满足。

为了更好更详细的了解手工制作的方法,我进行了网上搜集资料。从中我得知,泥条盘制得办法必须说是陶艺成型得方法之中最为便利、造型表现力最强得方法之一。它几乎可以制做出其他任何成型办法所能做出得做品圆形、方形、异形乃至雕塑等等。古人开创出在辘轳上拉坯以前,泥条盘筑法可以制做较大型得器物,打个比方大缸、罐子等,当今西双版纳等地得原始部落依然保留这种办法制做日常陶器。国外常将泥条盘筑和手捏成型一并通称为“手筑”,指不借助任何工具纯粹用手制做。现代陶艺家之因 此用泥条盘制法制做陶艺,一方面是由于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便利制做部分非常复杂得、不太规整得、较随意得陶塑,另一方面是他们更倾向于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得手工痕迹和一道道盘旋得纹理--自然,也可以修整得不留痕迹。通常泥条成型得做品得做法还有两种。一是泥条盘制成型时,尽量保留泥条捏压得原始形态和起伏关系,着眼与表现泥条得原始粗护和其丰富得肌理变化之靓;还有一点是盘制起型后,修整做品使之光整。操做过程中可以在必须基础上按顺序一环一环盘筑,叫做单环盘制;还可以多根泥条首尾相接,逐层盘筑,称为连续盘制。

接下来的几次制作便是拉坯、修坯、上釉和烧制作品。其中,拉坯包括:揉泥5分钟——砸泥——扶正——定中心——开洞——修正——剪刀手割下坯体;割下坯体后,在就是修坯了,即将干燥好的作品取出,用各种工具修整。修坯包括粗修、精修、雕花;最后便是上釉;上釉之后便是烧制作品了。

虽然,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我并不能保证按照上述每一个步骤进行陶艺制作。当然,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我也没有制作出一个好的作品。但我在这样一次制作课,我仍旧是获益匪浅。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我熟悉了制作的整个工艺过程。从中我体会到,每一个陶瓷工艺品的制作都不是容易的,都是一个个失败的积累,都凝聚着中国人们的智慧和结晶。

例如,在手捏制品时,我曾尝试做杯子。可是,总是出现差错,看似很简单的东西,有时候坍塌成碗状;有时候破裂;有时候直接做成了烟灰缸。再如,拉坯过程中,我把泥土用力地甩在拉坯机的圆盘面的中心,按照老师的口诀“逆向发力”“由下而上”等,但最终做出的制品总是与自己所要求或所想象的相差甚远。还有,就是修坯过程中,将制品打破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些过程中,我明白了,一件陶瓷作品是来之不易的,这也印证了老师理论课上的提醒:制作课上,不小心损害其他同学的作品,是无可挽回的,那将毁了别人整个课程学习的心血。这也使我明白,中国的陶艺制品为何称之为瑰宝。因为,一件陶瓷制品的成功已经是来之不易的,而一件优秀的作品或是可以成为瑰宝的艺术作品将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另外,在制作课上,让我更难忘的是,陶艺制作给我带来的心灵上的感受。它给了我一个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场所;也给了我欣赏陶艺的机会,让我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

因此,我可以说,陶艺让我感觉处处是美,处处充满魅力。

三、对地大陶艺课的愿景

陶艺课让我对中国陶瓷有了更深刻、更专业的认识,让我体会到了中国这一特殊传统艺术的奇特魅力。上课期间,我认真聆听了老师的每一节理论课。从陶瓷的兴起到兵马俑的壮观历史,从图片展示到陶瓷发展的奇闻异事,无不让我感到耳目一新。但课时太少,老师无法更详细、更全面介绍中国陶瓷的光辉历史,让我对陶瓷文化的追求意韵犹存。因此,我希望陶艺理论课能够有更多的课时,让我们对陶瓷艺术能有更多的认识。这一点,完全可以通过增加课程学分来实现。

另外,陶艺制作让我在学习劳累之余,有个一个放松的场所和机会。而陶艺本身独具的特点也让我心灵有个一个稍事憩息的港湾。可是,陶艺工作室有一点美中不足,也让我留下了些许遗憾——陶艺工作室似乎没有陶艺作品展。

在整个陶艺课程学习中,我似乎没有见到多少优秀的实物作品。因此,我希望地大有这样一个地方:集聚着众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的来源可以是陶艺制作老师业余之作或者是历届同学的优秀作品。当然,也许当一位同学制作出一个优秀的作品的时候,他或她希望带走以作为纪念。但学校可以这样鼓励:在优秀作品的下面留下制作人的姓名,让作品和制作人一起永留地大。

现代陶艺 篇8

教学前言:

陶艺,经过了风风雨雨,走到今天,对大众来说已经不陌生了,并且逐渐成了艺术创作中的一个热点,现代陶艺以她泥和火的特殊语言和表现形式,深受艺术界和广大群众的青睐,特别是200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的成立,在学术上和其他画种一样,明确奠定了陶艺的纯艺术地位。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改革开放,给各门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空间,伴随着西方各种艺术思潮和现代艺术观念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艺术家也更加活跃起来,特别是现代艺术更是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中国的现代陶艺就是在这个时期由一些敏感的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探索性创作开始的。随后,个体陶瓷作坊、个人陶艺工作室、陶吧、各大专院校的陶艺专业的大量兴起,使得中国传统的陶瓷教育和培养陶瓷人才的目标发生了很大变化。那种为陶瓷工业大生产而设立的中、高等陶瓷专业院校的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学习教育方法,已不能满足迅速变化着的社会需求。因此,在陶艺的教学中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变化,培养既懂陶瓷工艺、又不受传统陶瓷生产观念的束缚,能够自主独立地以现代陶艺服务于社会的人材,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大都是在作坊形式下历代传承,直到上世纪30年代前后在瓷都景德镇才创办了以陶瓷工艺和艺术创作为主的瓷业学校。学院式的陶瓷工艺和艺术教学开始逐渐走入正规。但这种教育方式还是以服务于中国传统陶瓷的生产为目的,以灌输式教育为主,教师就像师傅一样成为一种“标准”,成绩的优劣又决定学生的将来。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东西也往往和实际工作相差甚远。在国外学陶瓷的大学生,四年的时间均与制作陶瓷相伴,极好的教学和创作环境,方便的烧成条件,让学生们能及时见到自己平时作业的成品,从而可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学习中掌握陶瓷工艺。但我国大部分陶瓷艺术专业的学生是二年级甚至三年级才接触陶瓷工艺,且课程中作业很少有烧成的机会,这种状况使学生不能及时地了解陶瓷成型以后,泥坯干燥施釉后烧成时会出现的问题,只能是机械地完成作业。

现代陶艺是一种纯艺术的表现性的陶艺创作,尽管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却引起了许多院校的重视。由于现代陶艺教学相对来说基础较为薄弱,无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供借鉴,大多院校都处于探索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一、教育观念

由于受传统陶瓷的影响,我国一直将陶瓷划入工艺品或者是工艺美术这一系列,从学生接触这门课程,就开始倡导工艺美术品设计的三原则,即实用、经济、美观。几十年以来陶瓷审美的标准就是以规矩、精美为主导,工整的图案,高超的技艺占据主流,陶瓷装饰仅仅是属于从属地位。师承关系和陶瓷产区的特色,严重阻碍了各门派之间的相互交流,各门派大师的作品成了制陶者审美的单一标准。受这种传统陶瓷产区的影响,现代陶艺观念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同时也束缚着大众对现代陶艺形式的理解和接受。其实陶艺教学就和油画、水彩教学一样,既然油画、水彩这类的材质语言被定义的很清楚,那么陶艺的名称也是一种材料的称呼,一种材料的命名。陶艺不过是借助陶瓷材料与实用陶瓷分离开来,而形成独立的纯粹的艺术形式,让艺术家用这种材料语言更加自由地、人性化地创作,使陶瓷艺术在精神上升华。

二、教学内容

现代陶艺的教学和其他艺术门类的教学应有所区别,因为现代陶艺创作中有平面、构成、雕塑等众多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知识和动手能力。既要了解“传统”,又要知道“现代”。“传统”指的是学生的美术基本功,“现代”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立体概念,用特殊的泥土材料去塑造和表现。在教学安排上应使学生了解泥土这种材料,并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它。这还远远不够,因为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常规基础上寻求变化的拓展,除了学习实用的杯、盘、碗、钵等器皿造型外,还应着重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利用掌握的陶瓷工艺知识研制诸如泥料、釉料等等,利用各种手段探索无限丰富的形式语言、观念、意识和情感。

学习陶瓷工艺学、传统陶瓷、实用陶瓷等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决定了陶艺语言的发挥以及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特别是陶瓷工艺和陶瓷成型技法,陶瓷装饰、烧成等,这对学生初步进入现代陶艺专业有很大帮助。

三、教学方法

从学生到教师近二十年的观察,使我有一个相对的空间和距离来审视我们的大学陶艺教学。我们的大学生的美术功底可以说是不错的,但随着年级的增长和学习环境的变化,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思维木讷了,甚至最后兴致全无。这很大程度上是教学方法上的问题。教学本身或者课程设置看似完整,但由于教学结构换汤不换药,使很多课程只是两个名称一个内容而已。客观的讲应该是我们的教育现状和教学方法有很多问题,如果学校或者专业教师没有一个成熟的教学理念,就不知道如何为实现这个理念去正确安排课程,指导学生。

现代陶艺教学方法重点应该放在理解当代和传统而非表面上的认识和想象。现在这种没有选择的课程设置的教学方法,太过于单一。我认为,现代陶艺的教学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在讲授陶瓷工艺与艺术的关系的同时,要强调学生的独特感受和表现,要培养学生有独立的人格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目的

学习现代陶艺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应该定位在什么方向?这要和我们的教学目的紧密联系起来。我们不能让所培养的学生将来都是艺术家,而是让其能够找到一个在社会生存和为社会有所贡献的基本点。

传统陶艺是维系人类发展的一根重要的纽带和文明标志,而现代陶艺在功利上和传统陶艺是一致的,由于社会意识的变化,造成了人们追求新颖、追求刺激的心态,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使艺术更多的倾向于现代化的形态。人们无论在实际生活中,还是精神上对艺术品的欣赏要求也在不断的改变。表现现代内容,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的现代陶艺作品深受大众的喜爱。那么我们的教学目的就要围绕着这个方向而去努力。归纳起来,让学生在大学里能够学会将来能学有所用,为社会服务的现代陶艺,主要有:

1、现代陶饰:内容包括首饰、生活日用品及服饰挂件。

2、生活陶艺:区别于大生产的杯、碗、碟、盘、勺等有自己特色的日常生活用品。

3、陈设陶艺:用于家庭和公共场所装饰的独立的陶艺作品。

4、建筑陶艺:与建筑融为一体的纯粹为建筑装饰而设计的陶艺。

今天的陶艺教育是受时代需求,社会需求以及个人创作等多方面推动的艺术教育。在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思维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陶艺教育再也不能闭目塞听,而是应该通过东西方艺术的对比和融合,形成一个多元化的陶艺教学体系。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

首先分析现代陶艺的内涵。

3、讲授新课分析现代陶艺,讲解陶艺的历史,制作过程,播放陶艺的图片和制作过程,带领学生共同走进中国民间工艺品。

提出问题:除了陶艺以外中国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民间工艺品?播放视频,让学生寻找其中的美术作品,接着图片展示—年画、剪纸、刺绣、玩具等等。让学生明白民间工艺品的分类,激发学生对民间工艺品的关注和喜爱。

接着让学生思考交流在我们的家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并将其归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感。

二、通过幻灯片的方式放映现代陶艺对的认识。

三、对陶艺进行总结,总结现代陶艺存在的意义。

四、布置作业

陶艺教学计划 篇9

中国的陶瓷艺术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年前人类就发明了陶器。陶艺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技艺精湛,风格独特,内涵深厚,名扬中外。它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感染力震撼着,影响着世人。通过开设陶艺课,可以让学生生动直观的了解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出于此目的的考虑,我作了如下的工作:

一、按时按量的完成我校陶艺兴趣班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从捏制成型、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和混合成型几方面的教学入手,让陶艺教学能够在学生中快速的成长起来。从而能够让学生的作品更好更快的出来。

二、本学期学校给我们陶艺班配备了电窑,并且还配备了专门的电窑烧制房间,通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和调试,电窑的使用基本上已经熟悉。可以完成简单的陶瓷烧制工作。而且通过试烧,整个烧制的效果还是较为理想的。同时也烧制出了一部分的陶艺作品。本学期准备烧制出更多更好的陶艺作品,打造我校的陶艺文化氛围。

三、将拉坯教学提上日程,之前我校的陶艺教学工作,因为没有电窑的的缘故,所以一直没有进行过多的尝试,主要时怕制作出来的作品无法存放,所以就没有进行太多的拉坯教学。

四、加强施釉工作的探索和研究,现在对于施釉的方法还不是很了解所以还需要加强学习和研究,把我校的陶艺教学能够更上一个台阶做好准备。

安排如下:

第一周 泥条制作笔筒

第二周 泥球小制作

第三周 泥板制作

第四周 泥板创意制作

第五周 泥板创意制作2

第六周 泥板创意制作3

第七周 精细的雕刻

第八周 精细的雕刻2

第九周 精细的雕刻3

第十周 精细的雕刻4

第十一周 有趣的压印

第十二周 有趣的压印2

第十三周 有趣的压印3

第十四周 拉坯制作陶罐

第十五周 拉坯制作陶罐2

第十六周 拉坯制作陶罐3

第十七周 施釉的乐趣

城关镇中心小学 张兵

上一篇:声明书英文范文下一篇:大学生营销实践大赛活动策划书与大学生营销实践大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