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因素(共9篇)
员工离职因素 篇1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浅析心理因素对员工离职的影响
摘要
一份最新的调查显示,中国企业中20%的员工正在或者曾受到过心理问题的困扰,这必然对他们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员工的心理因素对于员工在离职方面打的影响越来越突出。通过本论文我们首先了解员工的心理因素包括哪些,又是如何影响着员工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通过分析员工心理因素对员工离职的影响,找到一条合理的途径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使之成为企业成功的内在动力。
【关键字】 心理因素离职内在动力
一、影响员工的心理因素
人的心理健康与内、外压力和自我强度有关,心理健康程度与自我强度呈正比,与内、外压力呈反比。
1、外压力。外压力是指外界环境中存在着不良的应激源,形成一种压力,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它包括生理性、心理性以及社会性的应激源。生理性应激源有生活环境中不适当的温度、湿度、照明、空间和噪音等刺激,长期作用,会导致人的生理上难以忍受,并影响到情绪和行为。调查表明,长期高强度的噪音刺激会使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失调,条件反射异常,脑血管功能受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产生头痛、耳鸣、心悸、失眠、嗜睡、乏力、智力下降等症状;在生活空间小的环境中人的侵犯性行为增多,焦虑水平高;室内气温过高,会使人头痛、恶心、多汗、视觉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等。
心理性应激源中,不良的人际交往是最重要的,人际之间的关系不协调会导致人的心理不平衡,当遭受他人冷落、讽刺和漫骂时,心理压力加剧,如果对方也性格古怪、脾气暴躁、情绪多变,更会使应激源的强度增加。
社会性应激源中,社会文化背景的不良或变化过分强烈,会形成巨大的压力,使人难以适应社会环境,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社会性应激源有很多,如就业压力的增大、家庭的突然变故、亲人的去世、经济状况的改变、住房迁移、制度变更,等等。
2、内压力。内压力是指人的身心需要未能满足,产生了挫折感,形成一种内部压力,影响到情绪和行为。人的身心需要包括很多方面:在生理需要上,需要一定时间的睡眠和休息,需要合理营养,需要适当的运动,需要漂亮的着装;在心理需要上,需要一定的安全感和受到保护,需要情爱,需要自尊,需要追求高层次的理解和尊重,需要公正与合理的评价并被他人所接受,需要独立,需要成功。这些身心需要如果长期得不到满足,行为的动机不能实现,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失败感,内压力加大,最后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
3、自我强度。自我强度是指个体应对内外压力的能力,这种能力与人的身心素质有关。由于遗传和环境条件的不I司,人的身心素质在个体间差异很大,如躯体健康者能正确感知和判断外界刺激,作出恰当反应;而患病者体质虚弱,精神萎靡,感知与判断力下降,对环境不适应。个性中的气质特征对自我强度有明显影响,如有的人灵活,行动迅速果断,对周围环境刺激敏感,很快作出反应;而另一些人行动迟缓,反应慢,沉默寡言,或是注意广度和持久性低,反应强烈,手脚不停,易分心,也难适应环境。另外,性格、能力、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都对自我强度产生影响。
二、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
一般而言,员工离职是雇员和雇主之间结束雇佣关系,员工离开原公司的行为。员工离职是员工流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员工流动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作用,但过高的员工离职率会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离职员工也是企业的人力资源,要善于利用这笔资源。员工离职在性质上可以分为雇员自愿离职和非自愿离职。自愿离职包括员工辞职和退休;非自愿离职包括辞退员工和集体性裁员。在离职各种类中,退休是对符合法定退休条件的雇员的一种福利待遇,在正常环境下其数量和比例具有可预期性,其发生对于企业更新人员年龄结构具有正面价值。集体性裁员只发生在企业经营出现严重困难,只能通过裁员降低成本的情况,是一种偶发行为,一般在离职分析中不予考虑。企业辞退员工往往是对行为严重违反企业规定或者无法达到工作岗位要求的员工惩罚,这部分离职由于其惩罚性,在离职整体中只占极少部分。
企业需要真正关注的是对员工辞职的管理。辞职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认为不符合企业文化或企业内竞争的要求,在企业内部绩效评定中处于被列人竞争淘汰行列的员工,企业往往通过较低的加薪、缓慢的升迁等制度或方式暗示员工主动辞职,从而规避给付员工经济赔偿金。另一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内部人才流失,即那些有利于企业运营和成长,是属于企业留才范围中的那部分员工的离职。
一般来说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1、外部因素:社会价值观、经济、法律、交通以及求才市场竞争者因素。
2、组织内部因素:薪资福利不佳、不满上司领导风格、缺乏升迁发展机会、工作负荷过重压力大、不受重视无法发挥才能等。
3、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人格特质、职业属性以及个人成就动机因素。
1、益处。其他性质的离职,如竞争淘汰、退休和辞退等,虽然会在短期内构成一部分离职重置成本,但从长期来看,能够促进企业优化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个性结构,从而推动企业长期的营业利润增长。因而,对应不同性质的离职,必须区别对待,进而得到合适的管理结论。
2、弊端。离职带来的人才流失对于企业的运营具有直接的负面影响。企业为了填补员工离职造成的岗位空缺,不得不重新发布招募广告、筛选候选人、录用安置新员工,安排对新员工上岗前的培训。这些费用都构成离职重置成本。离职重置成本往往还包括员工离职前三心二意工作造成的生产率损失,离职发生到新员工上岗前岗位空缺的效率损失,为培训新员工以及和新员工和其他员工工作磨合损失的生产率,员工离职造成的组织知识结构不完整对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员工离职在职员中造成的人心动荡的效率损失,等等。人才流失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都对企业经营没有任何益处,人才流失造成的离职重置成本会侵蚀企业营业利润,造成企业营业利润下降。
三、企业员工心理因素,离职原因,心理因素居多
有许多统计资料对于人才流失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而透彻的分析,并将员工离职原因罗列出来。从统计资料来看,期望尝试新工作和对薪水不满是主要的离职原因,但是在考察员工离职的外在原因的同时,也有必要对员工离职的内在心理因素加以分析研究/深圳心理咨询,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防止企业人才流失有着重要意义。
企业人才流失对于企业来说是一定的损失,特别是企业的业务骨干和管理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财富,如果此类人才大量流失将使企业流血,其损失难以弥补。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离职的人员中超过50%的发展情况并没有原来公司好,这可能出乎离职员工的原本期望,究其深层原因,是离职员工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如果对其心理问题及早处理,企业和员工都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员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忽视专业能力培养,希望寻找工作捷径。
许多员工,特别是刚刚进入企业不久的员工,对于工作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当升迁的过程过于缓慢,工资的增长幅度也没有达到个人期望的水平,在此情况下,心理素质不成熟的员工会考虑将工作重点放在寻找捷径上,例如个人的个性和魅力,注重工作表演和工作小窍门,而忽视工作能力的提高,在工作捷径上得不到突破时,员工可能会考虑离职,寻找并不存在的晋升快速通道。
2、过多注意薪水和晋升机会,忽视事业发展机会。
工资高低一直是员工流失的主要问题之一,员工希望得到较高的工资待遇并无可非议,但许多员工并没有对社会劳工市场的平均工资有详尽了解,带有普遍偏高的期望值,同时又对自身的能力和贡献不能客观评价,导致不平衡的“受到不公正对待”的心理/心理咨询。如果员工过度用金钱来衡量工作,将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而非有所作为的事业,其选择离职也不足为怪。
3、与企业制度为敌
虽然企业的许多规章制度有不完善的地方,但企业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为企业有效运作而设计的。有些员工自视才高气傲,认为企业的种种规章制度是对员工的束缚,特别是有些员工在能力有缺陷时,并不是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反而埋怨是制度限制所致,不想方设法增长所需要的知识,用埋怨来代替学习提高,拥有这种心态的员工早晚会被竞争淘汰出局。
4、与上司或上级作对
直接与上级发生冲突和对抗的情况很少,但是企业中有些员工可能会标榜自己的独特个性,好像只有与众不同才更能得到别人的承认,这类员工的服从性较差,而常常攻击他人,其中也包括上司或上级,因为其心目中只有攻击别人,才能提高自己,这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之一。只有真心地去赞美同事和上司的员工,才是具备成熟心理的员工。
5、缺少团队合作的精神
许多离职的员工都不承认缺乏团队精神,但多数离职人员只把团队精神当做口号,在工作过程中,只希望他人都能遵守团队精神和纪律,而自己不愿意成为团队的一分子,团体工作成了抬高自己贬低他人的手段,如果此类人多了,组织将成为一盘散沙,团队员工各自为政。
6、错误评价原有客户的忠诚。
有一些离职员工在原单位有着极佳的工作表现,并建立了一批忠实的客户,个别员工错误地认为现在服务的客户就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如同自己办公桌上的文具一样,可以在离职时带走。但变换工作以后,发现原来的客户并没有跟随而来,业务依然留在原来企业,使其大失所望。其实是大多数客户不愿意冒险、懒于变化的心理起了决定作用,一般的客户忠于原有的企业多于忠于原来服务的个人,这是许多离职员工判断失误的重要原因。
7、对新科技和新技能有恐惧感。
有一些员工(包括没有离职的员工)对于新科技和新技能有着恐惧心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技术已经成为必备的技能,对外交流的扩大,也对外语水平有了新的要求,但有的员工,特别是中年以上的员工,由于多年疏于进修提高,对于新技术和新技能产生一定的恐惧感和抗拒心理,偶尔有进修和提高的念头,又懒于付诸行动,越拖抗拒心理越强,极易被企业发展所淘汰。
四、提高员工心理素质途径
1、从心态培训上入手
心态是横在人生路上的双向门,人们可以把它转到一边,进入成功;也可以把它转到另一边,进入失败。心态的改变,就是命运的改变。我们不能预知生活和工作的各种情况,但正确的心态可以令我们能够适应它。拿破仑希尔曾风趣地说,“我们每个人都佩带着隐形护身符,护身符的一面刻着积极的心态,一面刻着消极的心态。”员工拥有积极的心态,就能拥有愉快的心境,就能有效工作、创造财富,追求健康、快乐和成功。
对员工进行心态培训就是帮助员工拓展观念、调适心态,建立有助于实现目标、取得成功的态度的一种培训方式。可以说,这种心态培训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员工心理的健康发展。定期开展心态培训,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员工解除心理压力,树立起积极的工作态度,培养健康的心理。
2、从改变心智模式上努力。
心智模式是根植于我们心灵的想法、看法、假设、图象和印象,就好像一块玻璃能够微妙地扭曲我们的视野一样,心智模式也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演绎。心智模式的形成受人们所经历的环境、人的性格、人的智商、情商和逆境商的影响,并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例如,很多员工不愿意多付出,旁观他人,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结果时间一长,发现自己渐渐对工作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这就在于在长时间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不良的心智模式,因此,要想改变这种行为,关键就在于很好地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把企业作为我们的唯一来对待和呵护。
3、提高情商
情商大致由五种能力因素组成:一是随时了解自己的情绪,能立刻察觉到自己的情绪是否正常,并能了解产生情绪的原因;二是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安抚自己,摆脱焦虑忧郁以及控制刺激情绪的根源;三是激励自己,不为挫折和困难所左右,让自己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增强注意力和创造力;四是理解别人的情绪,察觉别人的真正需要,具有同情心;五是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一个人要想在生活和事业上取得成功,不仅应当具备很高的智商,而且必须具备很高的情商。情商与智商虽然各异,但两者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只有20%依赖于人的智力因素,即智商水平;而80%是决定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即情商水平。员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进制度,调节员工的情商。
4、提升员工自我察觉能力
自我察觉是员工通往全面发展的第一步,是成长的基本要件。自我觉察的品质不仅是客观的、诚实的,而且是没有偏见的。它不仅使人能觉察到“自我”,也能充分觉察到“他人”.它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承认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接受事物的能力。它能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人,与他人体会到同一种感觉,用他人的方法去认真思考,并能接受他人的观点,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培训中要注重提高员工对外界生活的极强适应能力,以及对内心生活高度的自省能力,能明确地“自我定位”.5、提高自我领导能力。
“领导”(Lead)一词的英文释义比较有启发性和新意:引导一一引导自己往……(地方去);引导别人去……(哪里)/领导一一领导好自己;领导好别人/体验一一过……生活;使别人过……生活/通达一一通向(达到)……地方;导致……结果。一个企业要想真正发挥员工的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必须将员工的自我领导意识发挥出来。任何严密的控制,如果得不到员工的理解,或代替了员工的自我控制,可能会使员工屈从,从而在员工中间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因此,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就要加强员工自我超越的修炼。做到要每个员工不断认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完成对自我的领导和指引。
五、良好的员工心理素质是企业成功的内在动力
员工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一个企业的员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是企业的一笔无形资产。毫不疑问,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给企业带来了市场、机遇的同时也带来的挑战,员工的“跳槽”将会变得越来越平常,如何避免企业的人才外流显然是一项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浅析心理素质对员工离职的影响
姓名:柴艳峰
专业:工商管理2班
学号:071405011060
完成日期:2010年10月3日
员工离职因素 篇2
关键词:离职意向,核心主力员工
在现代企业经营理论中, 有一个著名的“二八定律”[1], 说的是就个人对企业贡献而言, 常常是20%的人做出了80%的企业效益。显然, 这“20%”就是企业的核心员工, 例如专家级的技术研发人员、掌握大量客户资源的销售人员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核心员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他们的去留影响着企业竞争力的大小, 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深入人心的今天, 员工由于种种原因频繁跳槽, 因此如何能有效减少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的离职是每个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1. 离职意向的含义
黄培伦, 田在兰 (2 0 0 6) 指出, 离职意向 (t u r n o v e r intention) 是指员工所产生的离开组织的想法或者意愿;离职行为 (actual turnover behavior) , 是指雇员事实上离开组织的行为[2]。Mobley (1978) 等多位学者认为行为的直接前因是意愿, 因此对员工离职意向加以研究探讨有利于观测员工是否会发生离职行为[3]。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的选择
本次研究选取对象180名, 其中男性70名, 女性80名。
2.2 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翻译的“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问卷, 对180名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该问卷包括年龄、性别、职位、单位以及工作的满意度、工作意义、工作的可替换性、自我效能、组织承诺、自主性与离职意向这十一个因子, 共29道题目。
2.3 统计方法
问卷记分采用了利克特5分等级量表法, 由“5分”到“1分”, 分别表示为“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符合”、“较不符合”、“很不符合”。应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 计算出工作的满意度、工作意义、工作的可替换性、自主性、自我效能、组织承诺这六个因子与离职意向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回归分析, 得出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分析不同性别员工离职意向间有无显著性差异;使用单因子方差分析, 研究不同年龄、不同职位的员工其离职意向间有无显著性差异间[4]。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为了研究性别对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 把男性被试记为性别1, 女性被试记为性别2, 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其结果表明:男性M+SD=3.09+1.48, 女性M+SD=2.71+1.50。可见, 性别对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不明显, 计算结果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把被试按年龄大小分成了3个组。其中, 22岁到30岁命名为年龄组1;31岁到45岁命名为年龄组2;46岁到53岁命名为年龄组3;把工作的满意度、工作意义、工作的可替换性、自我效能、组织承诺、自主性与离职意向这7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变量a、b、c、d、e、f、g, 对各年龄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各年龄组在因素b、c、e、f、g上都存在有显著性差异。年龄组2的离职意向显著高于年龄组1、3的离职意向, 其离职意向平均值为3.37, 表明31到45年龄段是员工离职的高峰阶段。
为了研究职位对离职意向的影响, 研究把150名调查者按职位的高低分成了低、中、高三类, 分别代表普通员工、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 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中普通员工51人, M+SD=2.94+1.47;中层管理者61人, M+SD=2.79+1.44;高层管理者38人, M+SD=2.98+1.64。结果表明:这三个组的离职意向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F=0.24, P=0.79) 可见, 职位高低并不是影响离职意向的主要因素。
对影响员工离职意向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 这六个因子与离职意向间呈现负相关, 其相关系数都较高, 说明这六个因素对员工离职意向影响较大。其中, 组织承诺对员工的离职意向影响最大。
为了进一步研究这六个因素与员工离职意向间是否存在有因果关系, 对其采取了回归分析的方法。根据方程的容忍度 (小于或等于0.05) 要求, 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只有f、c、b三个因子。其结果表明, 组织承诺、工作的可替换性、工作意义这三个因素为影响员工离职意向的原因。建立的回归方程为g=8.60-0.67f-0.28c-0.12b。
4. 结论
在本研究中可以得到以下几条结论:
4.1 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工作意义、工作的可替换性、自主性、自我效能和组织承诺与离职意向间存在相关, 这六个因素对员工的离职意向会造成影响。
4.2 组织承诺、工作的可替换性、工作意义三个因素是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
4.3 不同性别、职位对员工离职的影响不大。
4.4 不同年龄段的员工离职意向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其中, 31岁到45岁是员工离职的高峰阶段。
参考文献
[1]胡艳辉.核心员工离职原因及防范分析.企业管理, 2007, 8:40-41.
[2]黄培伦, 田在兰.员工离职意向影响因素述评.科技管理研究, 2006年第5期.
[3]MOBLEY W.H., “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77, 62:237-240.
员工离职倾向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篇3
[关键词]离职倾向影响因素 员工离职
员工离职分为主动离职和被动离职,一般而言,员工主动离职往往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对员工离职的研究主要是指员工主动离职。
一、员工离职倾向影响因素的研究
员工主动离职会给企业经营管理造成困难,导致企业士气低落,造成人力资本投资的损失,所以主动离职常常成为管理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鉴于离职对于员工的生活、家庭和职业生涯等都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员工离职一般都是在仔细考虑之后才作出的决定,所以员工在正式离职之前都会或多少的显露出离职倾向。
员工离职因素 篇4
1、员工离职证明范本
2、离职证明(样本)
_____先生女士,自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在我公司担任_____(部门)的_______职务,由于_________原因提出辞职,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
以资证明!
公司名称(加盖公章)
年 月 日
3、离职证明(模板)
甲方:(单位名称)
乙方: 身份证号: 乙方原为甲方____(部门)的____(职务),于 年 月 日经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甲乙双方确认终止劳动关系。
双方现已就经济补偿金及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所有问题达成一致,并已一次性结清。同时,甲方已为乙方办妥离职手续。
特此证明。
甲方(签章):
员工离职因素 篇5
我们公司有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各类体育组织,一般都是公司内部某个爱好者来组织,集团公司给一点经费用来买场地、添置球衣等,几乎每天下班都有活动,只要你原因参加,就肯定闲不住。广泛开展各类体育运动,是我们企业文化一个特点。马云说过,员工离职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原因:钱少,心凉。
之前由一个员工跟我说过,要不是我们公司有足球队,我肯定离职了。因为他非常喜欢足球,但是足球对场地和人员数量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北京这类地方,人多场地少,想固定去踢球,还是比较困难的。从这个员工身上,我们可以去逆向思考,当我们总是去分析员工为什么要离职的时候,其实我们可以反过来去分析:员工为什么不离职?
刚才说到那个员工是因为有球踢,所以他不离职,即使有的企业给他多3000元,他也不想过去,因为去了没有球踢。于是我让手下去私下调查一下大家认为公司好的地方,发现有的员工是感觉自己待遇比较合适、或者是人际关系十分和谐、或者是工作环境舒服,甚至有的员工说就喜欢公司的办公桌,喜欢喝公司的咖啡等等,你会发现,公司很多很微不足道的地方居然就让大家满意了,就因为这个原因不想离开。这就给我们一定启发,我们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刻意去分析员工为什么要走,而是要把员工为什么不想走的原因找到,强化这些原因,尽我们的力量不断完善公司的各类政策、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自己的吸引力,就可以把员工给“吸”住,避免员工无故流失。就如同追女孩子,你不能总去追,而是提升自己实力,当你有了良好的谈吐、优厚的待遇、让人羡慕的社会地位等等,女孩子自然就过来了(当然也需要去追,但是成功率会很高)。
凡事要多往前去考虑,当你把工作都坐在前面的时候,后面的麻烦就少了。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也是这个道理。 来吧,让我们一起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吧。
员工离职管理 篇6
第一条员工离职的形式
员工的离职形式包括员工辞职、辞退、正常解除劳动合同、公司裁员等。
1、员工辞职:员工本人不适应本职工作或本人不愿意继续在公司工作而主动提出终止劳动关系。
(1)试用期员工辞职:在试用期内要求提出离职的员工,需提前3天以书面形式向所属部门主管提交《辞职申请表》,部门主管接到申请表后按照各部门相关规定办理手续,并在该员工离职前上交行政人事部备案归档。
(2)正式员工辞职:正式员工辞职需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向所属部门主管提交《辞职申请表》,各部门主管接到申请表后按照各部门相关规定办理离职手续,并在员工离职前上交行政人事部备案归档。
2、辞退
(1)因员工在工作期间被证明符合以下条件者公司将给予辞退:
①员工在试用期内明显不胜任工作;
②严重违反公司或部门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
③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公司造成重大利益损失的;
④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司认为其不适合继续从事工作的。
(2)试用期员工辞退:试用期员工的辞退,由用人部门予以辞退。部门须汇总其相关材料上交行政人事部,行政人事部核实材料并出具初步处理意见上报总
经理审批,批准后3日之内办理离职手续。
(3)正式员工辞退:正式员工的辞退,由用人部门予以辞退。部门须汇总其
相关资料上交行政人事部,行政人事部核实并出具相关处理意见,上报总经理审
批,批准后原则上30天内办理离职手续。
3、正常解除劳动合同: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到期或执行劳动合同的条件发生
巨大变化使合同不能正常执行的,用人部门按照规定报总经理审批后与员工解除
劳动合同。
4、裁员:在公司战略调整、公司生产经营困难或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
据的客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等特殊情况下,公司由于岗位冗余、组织结构调
整,将以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为企业服务年限为取舍标准实施裁员。
第二条员工离职管理
1、员工辞职应提前30个(试用期员工提前3天)工作日以书面形式向所在部门领导提出辞职申请,所在部门领导签署意见。
2、离职员工应做好工作交接,离职交接工作必须由所在部门领导安排,在专人监督下进行,交接双方必须对所交接的内容或事项列出清单逐一核实并签
字。
3、所在部门领导对交接工作审核无异议后方可在《陕西龙马投资公司员工
离职会签表》中所在部门意见栏签字确认。
4、员工持所在部门领导批准同意后的《辞职申请表》到行政人事部办理相
关手续,行政人事部根据需要进行员工离职面谈,对于员工离职原因和对公司的建议、意见予以整理,以便公司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不足的地方改进。
第三条离职手续的办理流程
员工离职、辞退、正常解除劳动合同、公司裁员流程按《陕西龙马投资公司
员工离职会签表》的栏目顺序、说明走流程,最后将《离职会签表》交行政人事
部备案;
第四条离职员工的工资结算
根据国家劳动合同法和公司的有关规定,离职员工工资结算按以下原则执行:
1、员工自动离职的,不予工资结算;
2、员工辞职、正常解除劳动合同的,办理完离职手续后方可依据考勤结算
工资及相关补贴;
3、员工没有按规定时间办理交接手续和提出离职申请的,不予工资结算;
4、员工因不能胜任工作被辞退者,办理完离职手续后方可依据考勤结算工
资及相关补贴;其他正常形式的离职补偿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员工因严重违
反公司规章制度或者失职、营私舞弊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者,根据实际损失的多
少给予赔偿;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条员工离职办理流程
本人申请本部门工作交接直接主管意见本部门主管副总意见行政人事部意见财务部工资结算
行政人事部、财务部备案(具体见离职会签表)
第六条员工离职责任追究
1、所在部门及各相关部门在员工离职时依据工作交接单仔细盘点办公用
品、公共财产及所借财务等其它资产,造成损坏的应按折旧标准赔偿,否则由所
在部门或工作被移交人承担责任;
2、员工离职时应交回公司的相关管理制度手册,业务资料等不得外带,一
旦发现,公司有权追究其法律及经济责任;
3、员工办理离职手续的过程中,审批人未按公司有关规定履行职责,给公
司造成损失的,公司将追究双方相关责任;
4、离职员工必须本人办理离职手续,不得由他人代办(特殊情况委托他人
办理的须写出授权书)。离职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完所有的手续,过期
后公司有权按自动离职处理;
5、离职员工必须认真办理工作交接工作,工作交接过程中设立监督员(监交人),若因工作交接影响工作进度或给公司及部门造成重大损失的,对双方责任人追究相关责任。
第七条附则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开始生效,公司原有相关制度即行作废,其解释权和修订权归行政人事部。
本制度自2013年11月08日开始执行。
员工离职因素 篇7
一、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结合各自研究侧重对员工满意作了大量研究, 其中涉及员工满意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对与工作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主要涉及5个方面: (1) 工作条件。有些学者 (Fredrick Herzberg, 1959) 研究发现良好的工作条件可以使得员工工作得更舒心, 从而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2) 人际关系。有些学者 (Vroom, 1964) 研究发现人们无论上下班都有同其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需要, 且每个人都有从内心与人交好的期望, 这种在组织内部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的满意度[1]。 (3) 组织发展前景。有些学者 (Buckingham, 2002) 研究发现组织发展前景与员工满意度成正相关。 (4) 工作回报。大多数研究发现工作回报是影响员工满意度最基本的因素。 (5) 工作本身。一些学者 (Vroom, 1964) 研究发现工作趣味性、挑战性和成就感会影响员工满意度, 尤其员工对工作是否感兴趣。另一类是对与个人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主要关注于个性、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等方面。Herzberg (1957) 研究了员工年龄、性别等因素与员工满意度之间的关系[2]。Hullin (1965) 指出年龄与工作满意度成正相关, 因为年纪大员工的期望值比年纪轻的员工小, 所以年纪大的员工更善于调节自我以适应工作需要[3]。学历也会影响员工满意度, 有些学者 (Quinn, 1980) 研究发现学历与员工满意度成正相关, 表现为受过大学教育的员工普遍比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员工满意度要高;但有些学者 (Canrell, 1974) 却认为学历与员工满意度成负相关, 因为员工学历越高, 对工作的期望也就越高, 因而越自然倾向于对工作的不满。另外一些学者 (Gruneberg, 1979) 指出, 工作年限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不确定关系, 工作满意度可能随着工作时限的增加而降低[4]。
二、研究过程及发现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研法, 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处理, 借助统计描述、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等方法来实现研究目标。问卷设计含三部分:第一部分用来获取受访者基本信息, 如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等。第二部分结合国际知名工作满意度量表 (如JDI、MSQ) 和部分研究文献, 通过对部分酒店专家和行业人士的深度访谈, 经多次修订最终确定了29个指标, 同时采用国际通行的李克特5分量表法将每个指标设为“非常满意”、“满意”、“不确定”、“不满意”、“非常不满”五个等级, 相应赋值为5、4、3、2、1, 用以测量员工对酒店工作的满意度。第三部分用来测量受访者的总体评价, 如总体满意度、离职意向等。最后, 我们在上海市区抽取了30多家酒店随机发放了40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339份, 回收有效率为84.75%。
1、受访者基本情况。
此次接受调研的上海酒店员工:43.36%为男性, 56.64%为女性;3.24%为初中以下学历, 27.14%为高中或中专学历, 48.08%为大专或高职学历, 19.76%为大学本科学历, 只有1.78%为研究生或以上;年龄主要集中在20–29岁之间 (占60.47%) ;在工作年限方面, 13.57%少于1年, 34.22%为1-3年, 24.78%为3-5年, 13.86%为5-10年, 13.57%为10年以上。在月均收入方面, 大部分受访者的月均收入集中在1001-3000元 (占56.93%) ;被调查的酒店绝大多数为上海3-5星级酒店 (占93.8%) 。
2、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采用KMO和巴特勒球形检验:量表KMO值为0.956, 巴特勒球形检验给出自由度为406的似然卡方值为8785.374 (p<0.001) , 表明量表所设的29个指标存在公共因子, 适合做因子分析。因此本研究采用主成分萃取法对29个指标进行公共因子提取, 并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如表1所示 (见下页) 。提取的每个公共因子的信度都在0.888-0.943之间, 量表总信度为0.966, 远大于Nunnally (1994) 提出的最低可接受值0.7的标准, 表明量表信度较高。
从表1可以看出, F1含4个指标:工资、奖金、加班费和福利待遇, 可命名为工资福利因素;F2含5个指标:管理模式与理念、工作分工与职责、奖惩方式与效果、病事休假制度和员工考评机制, 可命名为管理体制因素;F3含4个指标:领导的胜任程度、个人魅力、领导风格和对员工工作的支持, 可命名为上级领导因素;F4-含4个指标:上级对你的期望、个人成长空间、培训的机会与效果及晋升公平性, 可命名为个人发展因素;F5含4个指标:工作的趣味性、挑战性、成就感和展示自我机会, 可命名为工作本身因素。F6含4个指标:酒店经营状况、发展前景、软硬件配置和安全保障机制, 可命名为工作环境因素。F7含4个指标:上下级、同事间、部门间关系及意见反馈与落实, 可命名为人际关系因素。
3、总体满意度与离职意向分析。
为进一步验证提取的7个因子是否对上海酒店员工满意度、离职意向强度产生影响, 本研究以因子分析的结果为自变量, 以总体满意度、离职意向为因变量, 建立两个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见表2, 见下页) 。
从表2可以看出, 两个回归方程显著检验F值都较大且都达到了高度显著水平。其中, 员工总体满意度影响因素回归方程的调整R2为0.544, 表明有54.4%的员工总体满意度变动可以由该回归方程来解释, 但只有8.7%的员工离职意向变动可以由员工离职意向影响因素回归方程来解释。另外, 从t检验结果看, 7个影响因素对上海酒店员工总体满意度都产生高度显著影响;但只有F1, F3和F4这三个因素对员工离职意向产生显著影响, F5和F7这两个因素对员工离职意向有影响。从标准化系数 (β值) 看, 7个影响因素对上海酒店员工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强度依次是F4-个人发展, F5-工作本身, F6-工作环境, F3-上级领导, F1-工资福利, F7-人际关系和F2-管理体系;其中F4, F5和F6重要性排序靠前, 表明相对实物性收入上海酒店员工更加注重对非物质性薪酬的获取。相反, F1-工资福利, F3-上级领导和F4-个人发展成为影响员工离职意向最重要的因素, 表明工作收入、上级领导和个人发展空间是影响上海酒店员工离职的最重要因素;同时表2中的员工离职意向影响因素回归方程各自变量标准化系数 (β值) 均为负数, 表明上海酒店员工离职意向强弱与对各影响因素的满意程度呈负相关, 即提高员工满意度有利于降低上海酒店员工离职意向。
三、研究结论与不足
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的7个主要因子经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检验后的结果表明, 7个因子都对上海酒店员工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 其影响力强度依次是F4>F5>F6>F3>F1>F7>F2, 说明我国酒店管理者应当积极转变观念、关注员工发展, 重视对员工的培养。而且随着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进入酒店行业, 解决好员工个人发展问题将成为降低我国酒店业居高不下的离职率、稳定员工队伍的重要路径。关于工作本身这一影响因素, 尽管不同的人即便对同一工作也有不同的满意度感知, 但我国酒店管理者们也应积极采取适度的方法提高员工对工作的兴趣, 如定期或不定期地给员工调整工作内容、调换工作岗位等。诚然, 工作环境、工资福利和管理体系取决于各酒店自身的发展、短时期内难以改变, 但上级领导和酒店人际关系却可以通过酒店管理者的努力加以改进和提升, 比如管理者可以通过采取更亲民的做法、以身作则或适当调整自己的管理风格, 积极加强酒店部门间、上下级间、员工间的沟通, 改善工作氛围以提高员工满意度。另外, 本研究还揭示了工资福利虽然不是影响上海酒店员工满意度最重要的因素, 但却是影响员工离职意向最重要的因素, 酒店管理者在降低员工离职意向、稳定员工队伍过程中对此应重点考虑。同时, 我国酒店管理者们还应重视上级领导和员工个人发展这两项因素, 即需要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关注员工个人发展和提高领导者自身领导力方面来, 积极提高员工满意度、尽力降低员工离职意向。由于研究的时间、精力、资金和经验的限制, 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样本数相对较少, 调研的酒店主要集中在上海, 受访者的满意度情况可能并不能完全代表我国所有酒店员工, 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注:*P<0.05, **P<0.01, ***P<0.001
参考文献
[1]Locke, E.A.The nature and consequences of job satisfaction[M].In M.D.Dunnetter,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Chicago:Rand-McNally.1976:1297-1349.
[2]Hullin, C.L.&Smith, P.C.A linear model of job satisfaction.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65, 49 (3) :209-216.
[3]Herzberg, F, Mausner, B., Peterson, R O.&Capwell, D.F.Jobattitudes:Review of research andopinion[M].Pittsburgh, PA:Psychological Service of Pittsburgh, 1957.
[4]Quinn, R P.&Baldi de Mandilovitch, M.S.Education and jobsatisfaction, 1962-1977.The 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y.1980, 29 (2) :104-111.
离职员工如何留? 篇8
老董事长吐了一口烟圈:“我的意思是,不愿意干就立马滚蛋!”
这个段子告诉我们三件事:1、这位董事长在做“离职面谈”;2、这位董事长是个性情中人,却过于草莽;3、每个离职员工其实都觉得自己有一肚子话要说,甚至期望通过自己的一席话,让老板恍然大悟,然后苦苦哀求自己留下,或者感谢自己“临终”前给企业做了巨大贡献……
——转眼年关将至,这样的场景不知又将在多少企业上演。不安分的员工开始筹划年底拿了钱走人,而老板们关心的问题则是,核心员工如何留?如何才能把握主动、趋利避险,让有用的人留下?
第一招:独木桥变阳关道
古代皇帝对功臣要加官晋爵、封侯拜相。可位极人臣之后怎么办?把你妈奉为诰命夫人,把你刚十几岁的孩子封为四品位,赏上书房行走。再不行?招驸马下嫁公主让你成为皇亲国戚……总之一定要皇恩浩荡,而且永远有创新。
企业组织里同样是这个道理,对这些核心员工,必须让他们干得有梦想、有奔头,有眼前可能吃到的胡萝卜。怎么做?思路如下:
企业里的管理岗位毕竟有限,给员工职位升迁的上升通道迟早会不够。与其让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不如把路拓宽了让他们往前跑。搞个职位职称双轨制,同时关注因年龄学历等原因升职机会较少的群体:
案例:海底捞给员工创造发展的途径
1、走管理路线:新员工-合格员工-优秀员工-实习领班-优秀领班-实习大堂经理-优秀大堂经理-实习店经理-优秀店经理-实习大区经理-片区经理-总经理-董事长;
2、年龄偏大的员工:新员工-合格员工-优秀员工-先进员工(连续3个月当选)-标兵(连续5个月当选)-劳模(连续6个月当选)-功勋(相当于店经理的福利待遇)
点评:第二条“亮了”。餐饮服务业,学历低年龄大的老员工也许不合适晋升高阶管理职位,但如果企业能留住一批忠心耿耿的老员工,不管从具体工作、内部对新人的传帮带、或者从社会责任角度来看,这些老员工的贡献真的会小一些吗?善待这些“在外面的世界机会不那么多”的老员工,他们往往会给企业更忠诚的回报。别的行业呢?不需要这样的老员工吗?
第二招:让你一次吃不饱
案例:可口可乐的“销售精英系列培训”教材,分为STEP ONE、STPE TWO、STEP THREE。你在公司做到不同职位,就会接受相应的培训。作为前员工,我清清楚楚记得,在加入可口可乐公司的第一周,听到人事部给我们公布“未来你们在可口可乐将会接受哪些系列培训,大纲如下……”激动啊!来这家公司上班真是挖到宝了,比我上大学时学的内容还要多啊。一瞬间真的产生“这样的公司,不给钱我也愿意干”的想法。
后来公司践行了承诺,职位变动和培训果然配套。有一天我“当了官”,逐级接受管理位阶培训,有一堂课名叫“如何在一个新的国家、文化、民族环境下,推广可口可乐的品牌”。老师说:“可口可乐在全世界几百个国家销售,可口可乐的渗透力超强,凡有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有可口可乐的销售机会。在座各位都是公司的精英干部。未来,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你们当中可能会有人被派去新的国家去开拓新的市场……”我的天呐,我当时仅仅是去过香港而已,去新的国家开拓新市场?太刺激了,听完课,上厕所都“打尿颤”……
点评:中国人有“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的传统,上学不爱学习的差等生,走上工作岗位也喜欢接受所谓“实战”培训(可以解决我现在工作中的问题,在将来作为安身立命赚钱的资本)。系列培训?真诱人。离职?再熬一年,听完这些课象到证书再走,出去应聘也更值钱。
顺便说一句,培训部的责任不是把公司的培训预算花完,而是开发自己企业内部的培训体系,包括教材、讲师培养、学员梯度培训规划等。
第三招:“梦里的饺子”最好吃
高管持股,到一定职位之后由公司出资送去知名商学院进修……这些都是外企和大型企业惯用的手法,不再赘述。我们要思考的是,小企业没那么多钱,更没那么多职位,空间的确有限,这种公司如何“造梦”?眼光放宽一点,给员工的机会不一定只在企业内部。
案例:某经销商的销售员常常和厂家销售员打交道,发现厂家人员的薪资福利待遇各方面要高出一个档次,常抱怨:“人家厂家人员出差住宾馆,坐飞机。我们晚上住车库,火车坐的是两节车厢中间那一截……啧啧,都是卖可乐的,咋就差别这么大呢,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该经销商发现这个业务骨干留不住了,于是借助自己和各个厂家的业务关系,把该业务员推荐到厂家做业务。
送行当日,经销商让全体员工参加送别宴:“今天这顿酒,咱们送小王‘上路’。我难过啊,这么多年的兄弟要走了。我高兴啊,我的兄弟去大公司了,出息了!兄弟们,你们跟我混,我这人没别的本事,就是待人诚心。你们来了啥都不会,我手把手教。你们能耐长了,我就给你们涨工资、加平台。你们慢慢成长到我这里都没有平台给你了,我亲手送你们去更大的平台!”一顿饭下来,走的人感激涕零,没走的人感慨万分,这个老板太实在了,跟他混将来能进“中央直属机关”……
点评:“造梦”不一定在自己公司里。喜欢抬杠的人可能会反驳,经销商没有做知名厂家怎么办?厂家不要经销商推荐的人怎么办?只要你真的想这么干,办法太多了。比如,在经销商这里干了十几二十年的老员工,想创业,经销商出资赊货给他,资助他自立门户,够仗义吧。在公在私,此举都不傻,你帮他创业,他将来肯定死心塌地做你的分销商帮你卖赞。绝对好过他跟你不欢而散,自己创业,成为你的商业对手。而且在职的员工都看着,你这个举动暖了一群人的心,给了一群人希望。
明白了道理,具体细节方法相信大家会有很多创新。总之大原则只有一个:“梦里的饺子”最好吃,让核心员工在睡梦中都能享受到饕餮大餐,那餐桌上的肉啊,比发廊的肉还多!
注意,“画饼”很重要,“埋单”更重要。答应别人,一定要落实,否则失信于民,自吞苦果。
第四招:设定退出门槛
武侠书里教主为了控制教众,会给予荣华富贵,还会逼迫他们吃“逍遥三笑散”、“蚀骨断肠丹”之类的奇门毒药。如果敢背叛,没有解药你就会毒发身亡。
企业管理核心员工也有一个通用思路:设定退出门槛,你敢离职,会付出很大代价。近年来这个方法比较风靡,给出如下几个思路供参考:
1 干够N年给你过户:公司出资买房产给你住,房产证写公司的名字。签协议,干够20年给你过户。对很多员工而言,打工为了什么——生活。当下的中国,“房”事乃人生头等大事。不用我掏钱,公司把塞个事解决了,让我的幸福早到几年。要是辞职,房子没了,泪奔!在哪里打工不是打工啊,不走了。
2 分N年给你报销:公司名义买车给你用,干够多少年过户给你。这个方案没几个人感兴趣,因为“车我自己买得起”、“名义上买车给我用,实际上还是跑业务了”……好,改为按职位定报销标准,你自己买一辆车,写你的名字,公司分五年报销,每个月还有车补。幸福又早到了,员工决定奢侈一把,提前享受有车族的潇洒。离职?车款还没报完呢!
小企业咋办?我见过经销商让员工自己买笔记本电脑分两年报销的,一样奏效。
3 让你把手里那点积蓄花完:员工干的时间长了,手里有点积蓄,就琢磨创业了。某老板的做法是鼓励身边这种员工买房买车,甚至老员工买车公司给一部分补贴。另外,他还跟员工“融资”,找核心员工谈话:“你别琢磨创业了,你有多少钱,二十万元?二十万元能干个屁,拿来给我,我给你打个5年的借条,只要你在我这里干,每年给你30%股息分红,咋样?”员工算算账,一年工资八九万元,加上分红6万元,我一年也赚十几万元了,出去当个小老板还不一定咋样呢。于是,把自己的钱全部上缴,继续安心打工。借条期限为5年,这5年,你走不了。钱是人的胆,核心员工把积蓄花完了,就胆小了。轻言跳槽?不敢!
4 给你福利,提前离职就赔钱:公司出巨资送你去深造,送你全家去欧洲旅游……签协议,在公司干够N年,如果你中途离职,赔钱!你耍赖?法务部陪你玩。
5 降低生活成本,提高退出成本:某山东大型企业,公司内部的高管分发别墅,经理级员工十几万元就可以买下来,在公司干够多少年就可以世袭使用。你中途离职?交回来……
外资企业的福利不用说了,干到一定级别,公司鼓励你的老婆做全职太太照顾家事,也发给太太一份工资。华龙、汇源果汁等民营企业,厂区都有完整的生活配套,员工按级别享受不同的生活福利。从你的子女上幼儿园到你全家的看病,到给你老婆安排工作,还有医疗保障、免费餐……全家的事情公司都给你办了,你辞职?啥都没了。
方法大家自己想,大原则是:你在公司干,就有很好的福利,你离开公司就会失去一切,还可能得给公司赔一大笔钱。让核心员工乐不思蜀、欲罢不能。往前看,掌声鲜花红地毯;往后看,皮鞭镣铐狼牙棒。胆敢“逆天”的先行者,“头颅滚滚,血迹斑斑”。
第五招:我给你“将来”
职业经理人表面上看起来冲锋陷阵风光无限,其实,在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下,大多数人内心里都有“我将来老了、病了怎么办?我会不会越混越好?”的“末世感”。不管他们表面上多么得意洋洋,内心里都是一个“受伤害”的形象。
你凭什么让核心员工对你忠心?你要给他们安全感——只要你肯认真干,将来公司不会卸磨杀驴亏待你。这不能仅仅是一句话,必须做出来让员工看到才行。善待工龄特别长的老员工、建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老有所养”的企业内保障机制。比如:
1 基本福利:五险一金;
2 老员工福利:外企员工干够20年享受终身员工福利制(除了正常社保之外,企业额外再发一份退休金)、工龄工资、对5年以上工龄的老员工再额外购买其他商业险;
减少员工离职率 篇9
文章关键字:员工作者:张青山发布时间:2009-9-2
4超市招人难,尤其是一线员工,流失率非常高,虽然在金融危机以来,这个流失率降低了不少,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局面。作为曾经的超市管理者,尤其在从事培训工作后,给了我和更多层次人员交流的机会,我觉得,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关键的是保持员工队伍相对稳定性的一个问题。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必要的人员流动率,是保持一个集体不断前进的要素,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不到6、7月份,人事经理就完成了全年的流失率指标了。很多店铺的人力资源部配备只有两、三个人,整日忙于招聘应付,其他的深层次的管理根本无从谈起。如果仅仅是一两个企业的问题,我们可以归结为特例,目前整个行业都是这个样子,就不得不探讨了。
普遍的反映,基层员工流失的原因比较集中的是:社会地位低、待遇偏低、劳动强度大、没有前途。
我想有的问题是可以克服的,不是先天的。甚至有的问题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举个例子,经常可以看到超市门口招聘广告:“招理货员若干名”。什么是理货员?就是搬货的嘛?这个名字一听就让人泄气。我觉得不是应聘者有问题,是超市的管理者的问题。我老说做超市的人没有文化,就是一个例子。自己的员工叫理货员,厂家的员工叫促销员。年轻男女找对象,一听这个名字,他(她)就没有胃口了。你看有的企业,同样是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做销售,人家印个名片——销售经理,孩子走出去气刚刚的,找对象都好说出口。名字嘛,很重要吗?古人说:“名正言顺”。名字最重要了,尤其中国人,名字就是面子,面子就是一切。如果我们换个叫法,“销售代表”和“厂方代表”,代表超市和厂方的嘛,名正言顺,是不是就感觉好很多?
这个名字还反映了另一个问题,就是管理者对于基层员工的态度。把基层员工的职能技能定位在很低的层次,甚至于自己就认识水平不高,认为超市是个简单行业,和简单劳动,简单行业里能诞生世界最大的企业沃尔玛吗?
俗话说得好,武大郎开店,容不得高人。最近有个超市老板请我吃饭,说遇到问题了,但是又不肯出咨询费,以为吃顿饭,过点高招就能把问题解决了。超市就这么简单吗?百货业怎么就没有“理货员”呢?百货业不理货吗?还是个认识水平的问题。
再看我们行业的员工的服装,我过去超市的一个主管给我说,我不是想当经理,说实话,主管比经理实惠,我就是不要愿意再穿这身工服,好好的500强企业,搞个工服和监狱的囚犯服装一样,丢死人。要不就是搞个破围裙。我就没有找到一个超市肯花200块钱给员工搞身像样的衣服。说难听点,不拿人当人。
待遇问题,面子是看得见的,待遇是看不见的,但是也是实实在在的。现在超市普通员工入职,起薪差不多就比当地最低工资高个20%。有个超市的人事总监想给大家涨工资以减少人员流动,但是找不出这笔钱来,后来我帮助她分析了店铺的人员构成和排班,结果起码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人力,这样很快就可以给每个人涨20%工资了,企业还有节余。现在一间万平米左右的超市,用工达到500、600人,用得着那么多吗?我一去就能看到员工聊天的,说明人力成本太高了。减低三分之一,给其他人提20%工资,待遇不就上去了吗?减不下来吗?让人事经理去做三个月“理货员”,再看看减得下来不?
劳动强度的问题,有先天问题,因为超市物流数量很大。但是也有人为的因素在里面。第一是工作安排不合理,瞎指挥,反复做相同的事情,这个大小企业都存在,跨国公司不见得好到哪里。中国区总裁来了,说货架要这样摆,营运总监来了,说要按照那个原则摆,区域经理来了,说那个原则才对,他们一走,店长说:“都他妈的瞎胡说,给我改回去。”员工的劳动强度能不大嘛。也许是我国的人力资源确实便宜,有的超市连基本的生产设备都不用完善。起重机械、搬运机械都不准备,就靠人力,那个表面看来是比较省钱。但是有没有想过,导致的员工流失就是成本。更深层次的原因,人其实是成本最高的,不仅要有工资,还要有社会福利,还会抱怨,还会偷懒怠工,这些都是成本啊。机器不会的,只要加上油,通上电就会工作,直到出故障,所以西方人很喜欢机器代替人。如果我们能够多使用一些器械,不但可以节省员工的体力,也可以大大降低人员的成本。
另一个方面,大量的厂方代表进入超市,也可以提供充足的劳动力。那么这些厂方代表还有一个管理问题,实际上有的超市里一个员工要管理若干个厂方代表。我们的员工实际上担当班组长的角色,所以我们应该设立班组长这个职位,给予那些管理能力强,又培养前途的员工。虽然不一定要提升工资,起码可以让他们进入初级管理岗位,对于他们管理能力也是一个认同和鼓励。这种上级对于下级的认同和鼓励就是员工留下来和进步的动力。
其实我们还往往忽视了员工的另外一个心理感受——快乐!普通员工很现实的,他不会梦想在超市里面工作发财的。他有家庭,有责任,生活很沉重,但是他希望被承认、更希望快乐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多女员工,她就是想把班上好,把孩子带好,快快乐乐了的生活。有个家电部的小伙子,我觉得还不错,结果我去人事部闲逛,看见他办离职,我说,你怎么离职了?他说:我干的不爽。注意了,很多员工理智的直接原因就是不爽。几百块钱,千把块钱,哪里不能赚?为什么要受气?
我们怎么能然他们快乐起来很重要。比如工会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现在有很多啊,野营、拓展、郊游、晚会、体育比赛等等。关键是上级对于下级的关心和尊重。如上级尊重下级,下级就会敞开心扉,告诉你他的问题,就会有机会帮助他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人员就稳定下来了啊。
【员工离职因素】推荐阅读:
从离职案例谈员工离职管理07-11
员工离职放弃离职体检证明材料12-25
员工离职原因06-10
员工离职成本08-05
员工的离职10-01
离职员工声明07-16
员工离职通知07-28
员工离职心态08-27
员工离职管理09-06
员工聘用离职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