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2024-06-10

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办法(通用8篇)

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篇1

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固定资产处置的管理,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资事发(1995)106号文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宁教国资办(1996)1号《关于贯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中有关问题的实施办法》,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学校固定资产的处置是对学校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产权转让及注销产权的一种行为,包括无偿调出、出售、报废、报损等。

(一)无偿调出。指固定资产在不变更所有权的前提下,以无偿的方式变更固定资产占有、使用权的资产处置行为。

(二)出售。指固定资产以有偿转让的方式变更所有权或占有、使用权,并取得相应处置收益的资产处置行为。

(三)报废。指经科学鉴定或按有关规定,已不能继续使用,必须进行产权注销的资产处置行为。

(四)报损。指对发生的固定资产呆帐损失、非正常损失等,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产权注销的资产处置行为。

第三条:审批权限、审批程序:

(一)学校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车辆的处置必须经省教育厅国资办审核同意,报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审批,由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办理。

(二)学校固定资产无偿调出、出售,无论金额大小,须报学校校务会研究决定。凡单项价值在2万元及其以上的,经省教育厅国资办审核同意,报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审批。由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办理。

(三)学校固定资产正常报废、报损,单项价值1万元以下,一次性批量5万元以下的,由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最终审查,按学期集中报主管校领导审批。单项价值1万元至10万元,由主管校领导最终审批,其中2万元及其以上的报省教育厅国资办备案。一次性批量5万元至10万元由分管校领导最终审批。一次性批量10万元以上由省教育厅国资办或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或会同省财政厅最终审批。

(四)原始价值在2万元以下的盘盈、盘亏,由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会同计划财务处审批并调整资产资金帐;2万元至5万元的盘盈、盘亏由省教育厅国资办会同省教育厅基建计划财务处审批;5万元以上的盘盈、盘亏报省机关事务局审批。

第四条:学校固定资产的报废、报损条件:

(一)房屋建筑物报废报损条件:已出现严重破损且已无法维修或虽能维修但维修费用过高,经济上不划算的,或严重影响学校整体规划,由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会同学校校园规划与建设处、房屋鉴定权威机构或相关专家进行认定或鉴定。

(二)设备报废、报损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设备使用年限已过,并已无使用价值;

2、设备老化,机型淘汰,技术性能落后,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3、设备长期失修,重要零部件遭到毁损,且无法补充;

4、重要部件严重损坏,维修费用过高,继续使用经济上不合算;或修理费用接近同种新产品的设备;

5、有关规定不准使用的设备;

(三)文物及陈列品,无论有无修复价值和保存价值,一律不得报废;特殊情况下可以报损。

(四)图书报废、报损等条件:经有关专家鉴定,已无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第五条: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在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超出规定范围和规定标准以上的固定资产处置时,需提供以下资料:

(一)申请处置固定资产的报告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二)应根据不同情况提交有关文件、证件及资料:

1、资产价值的凭证,如购货单(发票、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帐凭证影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等;

2、资产报废的技术鉴定;

3、评估机构出具的有关资产评估文件;

4、报损资产的名称、数量、单价、规格、损失价值清册。以及鉴定资料和对非正常损失责任者的处理文件;

5、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行政事业单位)》。第六条: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计划财务处调整规定范围和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金额帐目的依据和原始凭证应是省教育厅国资办或省机关事务局批复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批复书》。

第七条:学校固定资产,不论金额大小,报废、报损和转让应履行如下程序:

(一)由使用部门向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提出申请,并填写固定资产报废、报损或转让申请表;

(二)由使用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处、或组织有关专家对需报废、报损或转让的固定资产进行鉴定;

(三)按有关审批权限,向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分管领导或上级部门报批或备案;

(四)对已经批准报废、报损或转让的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或由有关部门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处会同进行处理;

(五)到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和计划财务处办理有关固定资产的核销手续。第八条:固定资产中房屋建筑物的报废拆除的处理,由校园规划与建设处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处参与办理。房屋建筑面积超过1000m²的报废拆除,应举行招投标,参加投标的单位不应低于三家。监审处应参与招投标过程。

第九条:固定资产中设备的报废处理,由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办理,原则上每学期集中进行一至二次。一次性批量超过5万元的处理,应举行招投标,监审处应参与招投标过程。已报废的设备应保持完整,未经国有资产管理处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擅自处理或拆卸零部件。

第十条:已报废的固定资产应贯彻先利用、后处理的原则。部分零部件如有使用价值可拆零利用。由国有资产管理处做好登记工作。

第十一条:学校固定资产处置收入,包括出售收入、报废报损残值收入,均属国家所有,由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在支付必要的清理、搬运费用后,交学校计划财务处(或按比例返还作为国有资产管理处的清理、搬运费用)。学校计划财务处按《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转入修购基金。

第十二条: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应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的管理,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积极配合管理,制止资产处置中的各种违纪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对违反本办法,擅自处置国有资产的部门,均按违反财经纪律处理。对使国有资产遭到严重侵害的部门和个人,除进行必要的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外,视其情节轻重移送有关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占有、使用固定资产的学校龙腾集团和校属企事业单位。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解释。在此之前,凡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从本办法。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篇2

一、确立资产处置原则, 明确处置审批权限

2007年7月11日, 省政府颁布了《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确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原则和处置审批的权限, 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省直行政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单位价值在10万元以上或者批量价值在20万元以上的, 应报省财政部门审批;省直事业单位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或者处置国有资产单位价值在10万元以上或者批量价值在50万元以上的, 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 报省财政部门审批。上述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处置由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审批, 报省财政部门备案。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部门, 其国有资产的处置审批权限, 由省主管部门确定, 报省财政部门备案。涉及土地处置的, 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并按土地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经批准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临时购置的国有资产, 由主办单位在会议、活动结束时按照本办法规定报批后处置。主办单位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负责, 不得擅自占有或者处置。行政事业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及隶属关系发生改变时, 其资产应当进行全面的清查和登记, 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方可办理移交、调拨、封存、拍卖等手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国家所有, 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者国库, 支出按照履行职能需要由财政统筹安排。各级财政部门应当逐步实行国有资产集中统一处置。

二、制定资产处置办法, 完善资产处置程序

为细化并规范对资产处置各环节的管理, 还制定了《河南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首先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的范围, 包括:闲置资产;因技术、质量等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 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产权或者使用权转移的资产;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以及依照国家、地方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处置的其他情形。其次, 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时, 必须先由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 并提出处置意见后, 严格按照省政府第108号令规定的审批权限履行审批手续, 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处置, 由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审批, 审批结果每半年和年度终了20日内将批复文件及汇总批复表报省财政部门备案。第三, 规定了不同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提交的有关资料, 包括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资产价值凭证、资产报废的技术鉴定、单位的内部说明和对责任人的处理文件等资料。第四, 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出售、出让、转让、变卖数量较多或者价值较高资产时, 应当由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并报财政部门核准或者备案, 经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后在政府批准或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通过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等市场竞价方式公开处置。交易价格不得低于评估价值的90%, 低于90%时应暂停交易并报财政部门审批, 批准后方可继续进行。第五, 进一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收入全额上缴省级财政专户, 支出按照履行职能需要由省级财政部门统筹安排, 从省级预算外财政专户中拨付, 优先用于固定资产的维修和购置。并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资产处置完成后及时将资产处置收入全额缴入省级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资产处置中发生的评估费、鉴定费、交易费等相关费用由行政事业单位提出申请报省财政厅审核后, 从省级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中退付。

三、明确资产处置职责, 规范资产处置管理

为了改变长期以来财政厅内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分工不明、职能交叉的状况, 根据财政部“两令”的有关规定及省编办对财政厅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批复要求, 研究制定了《河南省财政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内部工作规程 (暂行) 》 (以下简称《内部工作规程》) , 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置资产时, 应先由单位提出处置意见, 经主管部门审核后以正式文件上报财政厅, 由资产管理处提出初审意见后会签相关业务处室, 并报主管厅长审定。对超出财政厅审批权限或数额较大的资产处置, 报省人民政府审批。行政事业单位分立、撤消、合并、改制及隶属关系发生改变时, 由资产管理处会同相关业务处室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清查、审核和处置, 并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行政事业单位超标配置、低效运转或者长期闲置的资产由资产管理处会同相关业务处室提出调剂或处置意见, 报主管厅长审定。对于不按规定处置资产或拒绝调剂的, 资产管理处可会同相关业务处室暂不受理下年度资产购置预算申请。对行政事业单位处置资产取得的收益, 规定其归属国家所有, 应按照财政部第35号、36号令规定以及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 分别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或纳入本单位财务统一核算。厅综合处、国库处会同资产管理处制订资产收益收缴管理办法, 相关业务处室会同综合处、国库处、资产管理处负责对分管部门资产的收益实施收缴管理。

四、依托产权交易中心, 具体实施公开处置

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选择处置方式

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方式要针对我国特有性质,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处置方式,来推动资产管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让资产处置方式随经济的发展不断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建立一个更加具体的资产管理处置模式,使政策性和商业性的不良资产都得到处置,并扩大资产处置方式的选择范围。

一、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的现状分析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直至如今也有几年的时间了,从一开始的不良资产收购到现在处置资产,其发展的状态还不错,这主要依赖于时代的进步,我们收集了越来越多的有效经验,作为参考依据应用于我国的资产管理公司,为我国的资产管理创造良好条件。我国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在资产管理方面也要结合中国特有的性质,不可将借鉴的经验直接使用,要加以创新完善成适用于我国所处现状的资产管理。资产管理起源于美国,美国研究出很多很有价值的资产处置方式,我国先是借鉴了有价值的经验通过政策性和商业性的收购解决了不良资产,随后紧接着选择正确的资产处置方式应用于资产管理公司,为公司将来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方式

(一)资产拍卖的方式。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有着不良资产地域分布广,分布不均衡等特征,在处置资产的方式上也有多种选择。例如拍卖,将不良资产公开进行处理。这种处置方式可以使资产处置公开化,利用市场可以扩大购买力,也解决了资产地域分布的空间限制问题,但是拍卖的方式也有不好之处,比如拍卖过程中保留价,拍卖师的操作等存在不合适的地方,所以拍卖的资产处置方式还需要继续改善。

(二)打包出售资产。资产管理公司还可以将资产打包出售,对于那些分布在远地方,管理困难的资产可以采取这种处置方式,将资产批量包装,用最快的速度处理掉这部分资产。这种打包出售的处置方式,通过资产的组合形式,来带动原本不够吸引人的资产,提高资产的价值,使资产重新得到市场的需求,提升资产管理公司的效益。

(三)协议转让的方式。协议转让的处置方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由于资产的本身不被市场需求,只有专门的买主需要,导致资产必须得通过协议转让才得以处置。虽说转让的过程中,没有很多种选择,但只要有人需要转让就可以开始,不需要通过繁琐的程序,处置资产的速度很快,可是此方式存在的安全隐患太多,转让过程中的变数难以控制,所以这种处置方式还是尽量减少应用比较好。

(四)竞价及其他资产处置方式。资产竞价可以解决一些不适用于拍卖,打包出售,转让等方式处置的资产,使它在公开的场所得到最高限度的竞标价格,此过程所需的成本较低,操作也不是很麻烦,还可以有效的减少资产安全隐患。竞价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消息传播途径是否广泛,买家心里的低价不能够确定,及在竞价公平性的保障等方面。这是资产竞价处置方式的简单概述,同时我国还采用招标,诉讼追偿,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处置方式,将资产进行合法的处置管理,降低资产成本,提高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效益。

三、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方式选择

(一)商业化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选择。首先根据商业化不良资产处置的目标,制定项目规划,将资产处置方式具体化,使公司在项目实施时有参照标准,依据商业化不良资产还需要融资收购的特点,总结出商业化资产处置最终要实现持续盈利,才可以降低公司融资风险,所以盈利应放在商业化不良资产的首要位置。然后将商业化不良资产加以归类处置,利用科学分类方法,将商业化不良资产重新整理,将价值高的资产优先处置,短期内无盈利价值的资产采取合适方式处置,其余的对公司发展不利的资产,要在尽量减少公司损失的前提下加快处置速度。抓住机遇,带动商业化不良资产的处置进程,在市场经济发展较好的环境下,提升商业化不良资产的输出力度,还可以通过利用股市行情,预测行业发展前景,把对行业的研究进行的彻底一些,带动公司资产处置效益。

(二)政策化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选择。政策性不良资产的处置是我国的重点处置对象,而一直以来的处置原则都是在尽量减少隐患的条件下,实现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并结合实际的资产处置情况,采取既有安全保障又有效率的处置方式。对于政策化不良资产的日常处理,要注重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选择政策化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例如店铺和商铺,这种热门资产采取拍卖的方式,厂房和大面积土地可采取招标转让的方式,不同的资产所具备的特征不一样,将资产与市场结合研究,选择适合的处置方式。再将社会宏观经济发展进行深度研究,选择一个最好的处置时机,将政策化不良资产向低成本高收益目标加以处置。

四、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方式选择的原则

(一)根据处置属性和属性要素选择。处置主体,客观对象和时间属性,这三个方面是资产处置过程中所能涉及到的,然后在处置主体中从资产管理公司,债务企业和购买人这三个主观对象中,可以总结出一个购买人的处置属性和四个处置要素。在客观对象中从处置对象和处置结果这两个客观对象中,可以总结出两个处置属性和八个处置要素。在时间属性从资产处置阶段和资产处置回收的时间点的数量这两个时间因素中,又可以总结出两个处置属性和五个处置要素。总共五个处置属性分别为处置对象、处置阶段、处置类型、处置回收和处置结果。十七个属性要素分别为债权、股权、物权、非处置、初次处置、最终处置、回购、转让、经营、核销、一次性、分阶段、收回债权、收回股权、收回物权、收回现金和入账损益。

(二)规范化处置方式的处置程序。为解决资产管理公司由于资产处置程序的不规范所造成的资产风险,公司依据处置方式的属性将处置程序规范化,降低资产操作风险,防患于未然。规范化处置方式的处置程序可以保证公司的稳定运营,使公司的运作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拥有制度的保障。不断更新升级规范化的处置程序,来应对市场中各种可能会发生的情况,防止突发状况影响资产处置的最佳时机,处置程序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技术保障,只要公司一系列规范化的处置程序符合市场实际状况,就可以将资产管理公司的效益最大化。

(三)处置方式选择具有创新性的。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目前还是较多的运用传统资产处置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有大量的经验支持,但是它却制约了公司的发展效益,现代化的处置方式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导致我国一直缺乏先进的技术经验,所以选择创新性的处置方式,才是推动公司处置效率的必经之路,它有利于优化资产公司管理,应该得到鼓励提倡。创新性处置方式的发展还存在很多能力上的不足,锻炼公司员工的创新意识,将创新性深入到公司的管理理念中,勇于迈出创新的第一步,即使以失败告终,也要总结经验重拾信心,坚持不懈的完成处置方式创新。

结语:我国资产处置方式在不断的进行优化,通过对资产处置方式的科学选择,为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带去了新气象。将商业性和政策性不良资产分别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式,根据处置属性和属性要素选择,还要规范化处置方式的处置程序,把处置方式加以创新,提高公司资产处置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英.内部控制视角下提高资产处置效益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1):160-162.

不良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本公司业务管理水平,规范不良资产管理行为,提高不良资产处臵效率,确保不良资产回收价值最大化,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不良资产,是指我公司按照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标准划分的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资产(包括小贷业务、担保业务、投资业务及其他信贷业务)。

第三条 不良资产管理是根据不良资产的内在特性,通过科学管理方法与流程,对不良资产实行全面管理与最佳处臵。

第四条 不良资产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不良资产分类、认定、调查、估值、减值准备计提与使用、处臵清收、损失问责应实事求是,准确反映。

(二)依法合规原则。不良资产管理与处臵全过程,均需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规定执行,规范操作。

(三)处臵减损原则。不良资产形成后,应采取措施防止不良资产价值贬损,及时清收,转化和处臵,实现不良资产回收最大化。

(四)损失补偿原则。按照损失程度对不良资产提取风险拨备,并及时处理与消化处臵损失。

(五)责任追究原则。对发生的不良资产,应进行责任认定和追究。

第二章

不良资产认定

/ 8

第五条

不良资产认定按照公司《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小贷业务或担保业务虽未到期、或虽然到期但仍处于“关注”形态,业务部门、风控部门及公司总经理认为存在很大风险的,均可提前发起不良资产认定程序。

第六条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风控部必须提交风控会议审议审批:不良资产欲认定为正常类、关注类的;风控部门与业务部门对分类结果有异议的;有权审批人(总经理)认为有必要调整形态而提交集体审议的。

第三章 不良资产估值与预案处理

第七条 不良资产经公司风审讨论会认定,并由总经理签批后,由分管业务的副总经理牵头,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良资产估值工作。不良资产估值实行回避制度,原业务调查人员不得参与不良资产估值。参加不良资产估值的人员由总经理指定,且不少于两人。不良资产估值也可委托专业评估机构进行。

第八条

不良资产估值前业务部应完成尽职调查。尽职调查应对不良资产客户的基本情况、客户资产及抵(质)押情况、客户负债及我公司贷款情况及担保人情况、或担保业务标的情况及反担保措施情况、影响受偿的其他因素和不良资产处臵可能出现的结果等进行全面调查,摸清不良资产现状,掌握债务人的有效资产和偿债能力,揭示不良资产清收潜力,提出不良资产估值初步意见,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提交风控部门。

第九条

不良资产尽职调查可采取调阅业务档案、查询业务部和风控部管理台账、走访客户和有关部门、现场勘查、核实资产负债、了解市场行情等方式进行。

第十条

风控部门收到业务部不良资产尽职调查报告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初审的重点是债务人有效资产和偿债

/ 8

能力,不良资产预计收回金额和受偿比率是否真实反映不良资产损失程度,预测未来清收、处臵情况;审核不良资产现金清收、资产处臵预案的合理性。同时,提出初审意见和处臵方案报风控会议审议,总经理审批。处臵方案内容包括: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及现状;债务人抵(质)押物及担保人状况;处臵的方式、目标、实施步骤、相关经办人及责任;主要风险点及相关的控制措施等。

第十一条 风控会议根据不良资产尽职调查报告和风控部门提交的初审意见及处臵方案,确定最终的不良资产估值,并以此形成具有全盘处臵策略和分步实施的处臵方案,形成会议纪要,经总经理签字后组织实施。

第四章 不良资产日常管理

第十二条

业务部门是不良资产日常管理的责任部门,负责不良资产催收、主债权及担保权维护、现场调查、信息收集、重要事项报告和初步处臵预案制定等工作。

第十三条

根据不良资产收回潜力及损失率高低,结合不良资产管理特点实行分类管理。

(一)次级类资产:重点监控企业流动资产和现金流量,关注客户重大经营情况变化,防范关联企业风险,并对债务人第二还款来源进行保全,确保抵(质)押担保足值与有效。

(二)可疑类资产:应密切关注客户、保证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加强企业资产的查证和保全,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处臵清收。

(三)损失类资产:应按处臵收益最大化要求积极清收,确不能清收且符合核销条件的,按公司有关规定和程序及时进行呆账核销。对核销后的损失类资产,进行账销案存管理。

第十四条

做好不良资产尽职追索,维护我公司债权。

/ 8

(一)根据不良资产到期、逾期及欠息情况,业务部门应及时向债务人、担保人等还款义务人催收不良资产本息,督促相关方在《催收通知书》签章后作回执留存。

(二)债务人、担保人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拒绝在《催收通知书》上签章的,可视情况采取公证送达、依法诉讼等方式维护我公司债权。

(三)密切关注不良资产诉讼时效、保证及抵(质)押担保期间、申请执行期限、资产查封与续封期限等,及时主张权利,确保我公司主债权及担保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第十五条

加强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小贷业务、担保业务、投资业务等风险变化情况。

(一)根据不良资产及客户情况,业务部门每周至少对不良资产业务进行一次现场检查或电话联系当事人,及时了解债务人、保证人及其他还款义务人的生产经营、资产负债、现金流量、欠缴税款、拖欠职工工资、改制重组、主要负责人变更、工商登记、股权结构、或有负责、涉诉案件等影响我公司债权安全的重大情况,写出检查报告,反映资产风险变化,提出风险化解建议。

(二)加强对不良资产抵(质)押物的管理、使用以及抵(质)押物登记情况的监督检查,密切关注抵(质)押物价值的不利变化,防止抵(质)押人擅自处臵或重复抵(质)押给其他债权人。

(三)积极参与企业改制,防止企业逃废、悬空我公司债权。

(四)对债务人、担保人主体资格丧失、隐匿、转移或毁损资产,抽逃资金等行为要及时报告,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第十六条

做好信息收集、及时掌握客户风险信息。

(一)密切关注集团客户、家族企业、控股公司、担保公司等关联企业的最新动向;关注客户法人代表和其他重要部门负责人遵纪守法等相关情况,防范企业高管人员违法犯罪行为引发的 4 / 8

借款或担保风险。

(二)加强与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的合作,掌握其他债权人对债务人、担保人采取的维权措施及效果等相关信息。

第十七条 按公司《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要求,财务部负责做好不良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核算,风控部负责不良资产档案管理等工作。

第五章 不良资产处臵

第十八条

风控部门是不良资产处臵清收的责任部门,负责不良资产处臵清收预案的审查和处臵方案设计,依法清收,司法救济和不良资产档案管理等工作。

第十九条

经风审会讨论、总经理签批不良资产认定报告后10个工作日内,风控部门应及时启动不良资产处臵程序。不良资产处臵方式包括:现金清收、以物抵债、呆账核销、政策制度规定的其他处臵方式等。不良资产处臵可采取依法仲裁、强制公证执行、依法诉讼、依法拍卖抵(质)押品等一切必要的行政和法律手段。

第二十条 业务资产形态虽为关注类,风控部门认为客户及担保人、抵(质)押物等已发生重大变化,可能致使本公司业务资产遭受重大损失,但与业务部门意见不一致时,风控部门应及时报告总经理裁定,并提前启动不良资产处臵清收程序,不受不良资产认定程序规定的约束,但事后应完善有关手续。

第二十一条 现金清收。现金清收是不良资产处臵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对不良资产本息进行追偿、处臵并最终收回现金的行为。主要方式有货币资金清收、处臵抵(质)押物、处臵其他有效资产清收、向保证人追索、依法清收、其他方式现金清收。

/ 8

第二十二条

以物抵债。即债权到期,但债务人无法用货币资金偿还债务,或债权虽未到期但债务人已出现严重经营问题或其他足以影响债务人按时足额用货币资金偿还债务,或当债务人完全丧失清偿能力时,担保人也无力以货币资金代为偿还债务,经我公司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协商同意,或经人民法院、仲裁机构依法裁决,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以实物资产或财产权利作价抵偿我公司债权的行为。实施以物抵债应优先选择易保值、易变现的资产,尽快实现处臵回收入账,并建立抵债资产减值准备制度。

第二十三条 呆账核销。经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均无法收回的不良资产,对符合核销条件的,按公司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核销。要严格执行呆账核销保密制度,对未依法终结的债权债务关系要继续追索。

第二十四条 不良资产处臵清收程序启动后,风控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风控会议或总经理提交以何种方式处臵不良资产的具体方案。不良资产处臵方案经风控会议或总经理审议批准后即正式启动工作程序。

第二十五条 不良资产处臵工作程序正式启动后,本公司有能力进行相关行政或司法程序的,由公司总经理指定专人负责,风控部和业务部抽调有关人员配合进行。需聘请专业律师与本公司具有法律从业资格人员共同进行,相关部门人员积极配合进行。

第二十六条 不良资产清收司法程序启动后的,负责该案件人员应在总经理批准方案后5个工作日内向司法部门提交相关维权资料依据和法律文书,及时主张公司权利,确保我公司主债权及担保权受到法律保护。

第二十七条 风控部门要至始至终全程参与不良资产的处臵

/ 8

工作,协调与有关各方的关系,保持与公司领导的联系,及时解决处臵过程中的矛盾和具体问题,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案,并使公司信贷业务资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第六章 不良资产责任追究

第二十八条

建立不良资产责任评议与追究制度。对发生的每一笔不良资产,由行政部牵头负责进行不良资产责任评议。评议内容包括贷前调查、审查审批、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的各个环节,分析不良资产形成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并在转为不良资产后10个工作日内形成责任评议报告,初步确认有关违规违纪责任人及处理建议,经总经理审定后召开风控会议,并最终确认有关责任人及处理决定。

第二十九条

对不良资产负直接责任的业务经理及有关责任人员,视主观责任与客观原因分别给予扣减该笔业务提成或当年全部业务提成、部分或全部风险保证金、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罚。

第三十条

对不良资产负管理责任的部门经理、分管领导,视情况给予扣减部分或全部业务提成、部分或全部风险保证金等处罚。

第三十一条

在不良资产责任评议中若发现有关责任人有违规违纪或违法等严重行为的,公司保留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责任的权利。

第三十二条

因国家法律法规、宏观产业政策等发生重大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不可预见、不可避免或不可克服等客观原因造成的不良资产,业务经办人员能证明其尽职履责的,可免于责任追究。

第三十三条

对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造成的不良资产,经风控会议审议认定,总经理批准,可减轻处罚。

/ 8

第三十四条

对客观原因造成的不良资产,但因业务经办人员不履职、不作为致使损失扩大的,经风控会议审议认定、总经理批准,应对损失扩大部分承担责任,并给予相应处罚。

第三十五条

有关责任人员对不良资产认定结果和处理决定有不同意见的,应在接到通知后10日内向风控部门提出申诉。对申诉理由和依据充分、可信的,报总经理审定同意后再次召开风控会议,按照认定程序进行调整,否则维持原认定结果和处理意见。

第三十六条

有关责任人在规定时间内收回全部或大部分不良资产的,可在已扣业务提成和风险保证金总额的90%以内按比例给予补发,并视收回效果重新确定工作岗位。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执行。若公司出台信贷业务尽职免责管理办法后,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信贷业务尽职免责管理办法执行。

xx公司实物资产处置暂行办法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xx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实物资产处置行为,有效盘活集团范围内存量资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物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基本生产工具。本办法所称实物资产是指机器设备、房产、运输工具、在建工程等。实物资产处置是指对实物资产进行的租赁、托管、转让、置换、抵押及报废清理等。

第三条 实物资产处置原则

(一)依法合规组织实施,公开、公平、公正处置;

(二)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三)坚持有偿转让原则,充分挖掘价格发现功能。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权属各级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集团权属单位)。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职责分工

第五条 产权管理部是集团公司实物资产处置的主管部门,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负责集团范围内资产处置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 1 -

(一)拟定集团公司实物资产处置相关制度;

(二)负责限额以上资产处置行为的审查、报批工作;

(三)负责限额以上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选聘工作;

(四)负责实物资产评估项目的审核、备案工作;

(五)协助集团权属单位申请注册省产权交易中心资产处置电子商务平台(以下简称资产电商平台)会员以及办理资产交易相关手续;

(六)监督、检查集团权属单位资产处置实施情况;

(七)组织开展集团范围内资产处置情况的统计工作。第六条 集团公司其他相关职能部室按照部门职责参与实物资产处置工作。

第七条 集团权属二级单位是实物资产处置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本单位实物资产处置相关制度;

(二)负责限额以下资产处置行为的审批工作;

(三)负责限额以下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选聘工作;

(四)负责实物资产评估项目的审查、报备工作;

(五)负责组织所属企业注册资产电商平台会员工作;

(六)负责资产处置项目完成后相关材料的报备工作。

(七)负责本企业范围内资产处置情况的每统计汇总工作。

(八)做好集团公司安排的其他工作。

- 2 -

第三章 处置权限及工作流程

第八条 资产处置行为根据集团公司的授权限额实行两级审批。限额(指单批次,下同)以上项目由集团公司审批;限额以下项目由权属二级单位自行审批。

第九条 资产处置须从省国资委中介机构备选库里选聘专业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对标的资产进行评估。中介机构的选聘根据上述资产处置行为的审批权限划分,分别由集团公司和集团权属二级单位负责选聘。

第十条 资产评估须按照《xx公司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组织实施,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经企业逐级审核后上报集团公司(核准性)备案。评估结果经集团公司备案后,以备案通过的净资产评估值作为底价进行公开处置。

第十一条 集团权属单位将所拥有的实物资产转让给境内外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须通过资产电商平台公开进行。

第十二条 实物资产向集团外部国有全资企业的转让事项,可采取协议转让方式,转受让双方依据资产净值或评估值协商确定转让价格。此类协议转让事项不分限额大小,均须集团公司批准。

第十三条 集团权属单位实物资产的租赁、托管以及实物资产在集团所属全资企业间的转让事项,可不进行资产评估,项目实施全过程均由集团权属二级单位决定,实施后报集团公司备

- 3 - 案。

以融资为目的的融资租赁、售后回租等实物资产处置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章 考核

第十四条 实物资产处置的实施情况,将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纳入各单位及其负责人绩效考核体系。

第十五条 发生下列情况,予以考核:

(一)超越权限,擅自批准实物资产处置行为的;

(二)未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的,或未按规定程序选聘资产评估机构的;

(三)资产评估结果未经集团公司(核准性)备案实施的;

(四)未按规定使用资产电商平台进行资产交易的;

(五)未按规定将资产处置有关材料报集团公司备案的。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各单位参照本办法,修订完善本单位的实物资产处置办法。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产权管理部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篇6

1、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土地、房屋及建筑物(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的,由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审核上报)、机动车辆等具有特定经济用途的专项资产;

2、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及处置资产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在20万元(原值、含20万元)以上的其他资产;

3、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组建的临时机构或召开和举办重大会议、大型活动等而临时购置的国有资产;

4、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处置资产及跨部门、跨政府级次处置资产;

5、对受让方有特殊要求,须通过协议转让的国有资产。

(二)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处置专项资产以外的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在20万元(原值)以下的资产,资产为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的,由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审批,报省财政厅备案。

(三)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处置专项资产以外的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在20万元(原值)以下的资产,资产为主管部门管理的,由主管部门审批,报省财政厅备案。

(四) 省级专项资产或账面价值特别巨大的资产,由省财政厅报省政府审批。

(五)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同一主管部门内部之间进行无偿调拨(划转),按本办法规定权限审批;跨级次、跨部门的资产无偿调拨(划转),接收方和划出方主管部门协调一致后,划出方主管部门按审批权限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 申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意见,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经单位领导签字后,向主管部门提交资产处置申请,填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表样附后),并提供有关文件、证件及资料。

(二) 评估。行政事业单位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损、报废等资产处置需要评估鉴定、鉴证的,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或专业技术部门对其进行评估专项审计或技术鉴定,评估、专项审计、鉴定报告书须按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核准或备案。

(三) 审批。同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省上的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进行审核审批;

(四) 处理。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资产处置批复进行资产处置。资产处置价低于评估价90%的,须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

(五) 备案。资产处置后,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每季度结束后,10日内将资产处置结果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无偿调拨(划转),须向审批部门提交以下资料:

(一) 资产调拨(划转)申请书;

(二)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

(三) 资产价值凭证,如购货单(发票、收据)复印件、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复印件、土地或房屋产权证明、股权证等凭据(复印件应加盖单位公章);

(四) 因单位撤销、合并、分立等原因而调拨资产,需提供撤销、合并、分立的批文;

(五) 拟移交资产的名称、数量、规格、单价清册;

(六) 其他相关文件和需要说明的材料。

第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捐赠资产,须向审批部门提交如下资料:

(一) 对外捐赠申请书;

(二)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

(三) 捐赠单位出具的捐赠事项对本单位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影响的分析报告,对使用货币资金对外捐赠的,提供货币资金的来源说明等;

(四) 部门、单位决定捐赠事项的有关文件;

(五) 能够证明捐赠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复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等)及产权证明;

(六) 其他需要提交的资料。

实际发生的对外捐赠支出,应当依据受赠方出具的同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统一印(监)制的捐赠资产交接清单确认;对无法索取同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统一印(监)制的捐赠收据的,应当依据城镇街道、乡镇等基层政府组织出具的证明确认。

第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与受赠人就捐赠资产的种类、数量、质量和用途等订立捐赠协议,并按照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将捐赠资产转移给受赠人。

第十八条 接受捐赠资产的单位及时办理入账手续,并函告财政部门。

第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出售、出让、转让资产,须向审批部门提供如下文件和资料:

(一) 出售、出让、转让的申请书;

(二)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

(三) 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合法的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复印件、固定资产卡片、土地或房屋产权证明、股权证等凭据(复印件应加盖单位公章);

(四) 法定鉴定机构、具有法定资格的中介机构或符合规定的内部鉴定小组出具的资产鉴定报告、专项审计报告、有关资产评估报告,相关备案或核准文件;

(五) 资产出售、出让、转让方案及其合同草案,股权转让的,还应当提交股权转让可行性报告;

(六) 受让方必备的基本条件;

(七) 其他相关文件和需要说明的材料。

第二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出售、出让、转让资产,应当在经政府批准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按规定程序公开处置,并将交易结果报审批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置换,须向审批部门提交如下文件和资料:

(一) 资产置换申请书;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

(三) 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合法的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复印件、固定资产卡片、土地或房屋产权证明、股权证等凭据(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 对方单位拟用于置换资产的基本情况说明、是否已被设置为担保物;

(五) 本单位上一年度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和近期的财务报告及资产评估报告;

(六) 置换协议;

(七) 对方单位的营业执照;

(八) 其他相关文件和需要说明的材料。

第二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废、报损,须向审批部门提供如下文件和资料:

(一)资产报废、报损申请书;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

(三) 能够证明盘亏、毁损以及非正常损失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复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盘点表等)及产权证明(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 报废、报损价值清单;

(五) 非正常损失责任的技术鉴定意见及对责任者的处理文件;

(六) 因房屋拆除等原因需办理资产核销手续的,提交相关职能部门的房屋拆除批复文件、建设项目拆建立项文件、双方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协议(备留电子图文挡案等)。

(七)其他相关文件或需要说明的文件。

第二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担保(抵押)损失等申报,须向审批部门提供以下文件资料:

(一) 对外投资、担保(抵押)损失处置申请书;

(二)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

(三) 被投资单位的清算审计报告及注销文件;

(四) 债权或股权凭证、形成呆坏账的情况说明书和具有法定依据的证明材料;

(五) 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的,提交相关法律文书;

(六) 其他相关文件和需要说明的材料。

第二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申请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应向审批部门提供如下资料:

(一) 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申请书;

(二)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

(三) 债务人已被依法宣告破产、撤销、关闭,对扣除债务人清算财产清偿部分后仍不能收回的,提供宣告破产的民事裁定书以及财产清算报告、注销工商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的证明、政府有关部门决定关闭的文件;

(四) 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的,提供失踪、死亡证明其财产或者遗产不足清偿且没有继承人的法律文件;

(五) 涉诉的,提供已生效的人民法院判决书、裁定书,判定、裁定申报单位败诉的,或者虽胜诉但因无法执行被裁定终止执行的法律文;。

(六) 其他相关文件或需要说明的文件。

第二十五条 对经审批部门批准核销的呆账损失,申报单位仍有追偿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的罚没资产,执法单位必须对罚没资产进行详细造册登记,妥善保管,集中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按资产处置有关规定程序进行分类公开处置。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审批部门应当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依法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处理。

(一) 单位或个人不履行相应的处置程序、批准程序或者超越权限、擅自处置国有资产的;

(二) 单位或个人故意隐匿应当纳入评估、鉴证范围的资产,或者向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会计资料,导致审计、评估结果失真,以及未经审计、评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三) 转让方与受让方串通,低价转让国有产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四) 资产处置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

(五) 单位或个人在申报材料中弄虚作假,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六) 未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在产权交易机构进行交易的;

(七) 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未按国家非税收入有关规定,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的;

(八)其他违法、违规的资产处置行为。

第二十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应对本单位、本系统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和监督,防止国有资产在处置中流失。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涉及国有资产处置的,参照本办法执行。省级派驻外地及境外的办事机构,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规定的审批权限,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授权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一定限额以下的资产处置权限,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各设区市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地区的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三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所办经营实体、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财政部门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有关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厅另行制定。

第三十三条 特种储备物资的处置参照本办法执行。

矿山企业低效资产的管理与处置 篇7

一、矿山企业低效资产的形成原因

当前, 许多企业竞争力不强, 甚至企业生存出现困难, 除了经济环境等客观因素外, 企业经营中的主观因素如目标不明确、决策失误、企业形象差、管理能力不足、员工素质不高等因素也起到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而在企业经营的主观因素中, 企业资产的低效率利用在企业的发展中给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它不仅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 还可能在生产和服务环节中彼此脱节。通过分析, 总结矿山企业低效资产产生的原因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资产管理不完善

我国矿山企业经过多年的粗放式管理, 使得我国许多企业对资产的管理还不完善, 主要表现为, 由于企业内部资产的无偿占有, 使得存在“重增量资产投入, 轻存量资产管理”的倾向, 投入的资产重复率较高, 利用率比较低, 在企业资产投入时没有率先从盘活存量资产的角度考虑, 而且, 在企业资产管理上缺乏统一的控制, 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在资产投入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机器设备选择不合理, 形成资产积压, 使用效率低。

2. 矿山企业工艺流程升级, 造成原有设备使用效率低

随着企业的结构调整, 企业资源得到重新的配置, 在这个重新分配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两种问题, 一种是把企业内部高效、优质的资产分配给了主要业务部门, 但这些优质资产中的一部分可能并不适合该项业务, 造成了优质资产的低效率使用;另一种是企业合并后, 启用更完善先进的工艺流程, 以前低效率的资产不再使用, 企业又不能把这些设备很好的利用, 这样使得本就生产效率不高的企业资源利用低效。

3. 企业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

企业要想在快速发展的经济中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就不得不通过变更生产资料, 生产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产品, 而原先的传统设备已经远远无法达到市场的要求, 为了保证产品的先进性和科技含量, 企业必须购进新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原料, 随着新设备和新材料的进入, 企业内部原有的设备和生产材料就相应的闲置下来占有场地及人工, 企业还需要为此负担一定的费用, 而相对这些费用来说, 其产出利润显得微不足道, 成为低效能资产。

4. 资金周转缓慢

企业要发展, 必须要扩大再生产, 需要不断的进行技术改造, 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 而伴随着这些技术及产品的出现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矿山企业具有投资大, 建设期间长, 资本回收慢的特点, 如果没有充分的现金流作为支撑, 企业很难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低效资产的管理

企业资产一经确认为低效资产, 就应该加强管理, 避免在低效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损失。

1. 低效资产的实物管理

(1) 加强库存管理。企业会计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资产普查小组, 对企业资产进行彻底的调查摸底, 核实资产使用情况, 并建立资产档案, 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对生产设备实行分级管理, 引入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系统, 建立信息库, 使企业内各设备资产的运营情况能够及时得到反映, 可以迅速地提供低效资产设备的清单, 有利于设备的盘活和调剂;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网络, 企业可加入社会上的设备调剂或产权交易网络, 收集和发布产权交易信息, 提供产权交易和资产调剂服务, 形成及时快速, 而且范围广阔的资产置换或者产权转让信息, 从而快速地实现企业资产的优化配置, 达到盘活低效资产的目的。

(2) 增强资产流动性。对于国有企业集团来说, 母公司或者总公司在低效资产处理这个问题上应该起到桥梁的作用, 根据各企业的情况在企业内部进行资源再分配, 对存在于一些子公司内部效用完整的低效资产, 母公司可以将其在各子公司之间互相调剂, 互通有无, 起到优化资源、盘活资产的作用。

(3) 利用拍卖转让, 加速资金变现。随着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低效资产可以通过拍卖转让的方式达到盘活的目的。这样就能把资金由“死”变为“活”。对于一些整体效益较好, 但存在大量低效资产的企业, 应把低效资产从企业中分离出来, 然后采取拍卖转让的方式将低效资产盘活。

2. 低效资产的财务管理

(1) 建立备查账簿。对低效资产建立备查明细账, 将低效资产分类管理, 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

(2) 通过资产评估中介, 对低效资产进行评估, 计提减值准备。账务报表能真实反映财务信息, 并减轻企业折旧费用负担。

三、低效资产的盘活与处置措施

1. 开展资产租赁业务, 盘活低效资产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大量低效资产, 这些资产很大程度上都是优质资产, 只不过由于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而暂时闲置。对于这些资产, 可以积极寻找租赁市场, 开展融资和经营租赁业务。一方面, 大量低效资产的租赁可以解决企业改制后对现金流的快速需求, 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短缺困境;另一方面, 低效资产的利用效率得以提高, 企业经营业绩也会随之提高, 既减少了耗费成本, 又增加了租赁收益。

2. 内部资源再配置, 盘活闲置资产

这个工艺流程使用的资产列为低效, 但对于通用类资产来说, 在其他的工艺流程下同样可以使用, 这就可以通过公司内部调剂, 将已经列为低效资产的设备再利用。母公司应起到桥梁作用, 把各个分公司、子公司不适用的各种闲置资产在集团内部进行调剂, 重新调拨, 从而充分利用企业资产, 优化资源配置, 创造经济效益, 进而提高整个集团的生产能力, 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

3. 市场拍卖, 适当进行资产置换, 加速资金变现

对于一些利用价值逐渐变小的低效资产, 企业可以考虑进行公开拍卖, 通过中介拍卖机构进行挂牌销售, 变耗费品为实实在在的现金价值, 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另外, 企业为降低中介机构的支付成本, 还可以与相关行业内企业积极开展置换业务, 签署资产置换协议。企业通过积极开展资产置换业务, 可以在提高低效资产使用效率的同时, 减少企业的耗费成本, 增加当期的生产利润。

4. 适当情况下可申请报废, 确认损失

企业的低效资产, 往往都会占据企业很大部分的沉没成本, 对于不再可能重新利用的低效资产, 如技术革新淘汰的落后设备等固定资产, 可进行申请报废, 以减少人工成本费用、场地成本费用的支出等。如不及时进行处理, 势必还要耗费以后会计期间的成本, 等到设备折旧年限到期才能确定损失, 在此期间加重了企业的成本负担, 加大了企业运营的财务风险。通过必要的报废申请, 企业能够在当前确定资产的损失和成本, 利于当期的结转, 会增加以后各期这类资产的费用占据, 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在低效资产利用, 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

四、低效资产处置实例

笔者所在公司于2011年完成企业合并, 合并后启用新的采选工艺流程, 新工艺流程的生产能力达到750万吨, 合并前的采选能力为60万吨及99万吨的工艺流程已不再使用, 经上级批复列入低效固定资产。

1. 低效固定资产的基本情况

经上级批复列入低效固定资产的数量共为1022项, 其中房屋建筑物166座, 机器设备及传导管线856台项。上述资产拟分为四大类:

(1) 内部可利用资产。根据未来生产经营需要, 本着充分利用的原则, 经清查核实可利用资产214项, 房屋建筑物31座, 机器设备及传导管线183台项。

(2) 集团内可调剂利用资产。此类资产共计4台套。

(3) 拟对外处置的其他机器设备类资产。此类资产实物状态相对较好, 基本具备对外处置的条件, 该类机器设备计648台套。

(4) 拟拆除的其他建 (构) 筑物及传导管线类资产。此类资产公司内部无利用价值, 无法对外出售处置, 且需要一定的拆除费用, 该类资产共计156项, 其中房屋建筑物135座, 传导管线路21条。

2. 低效资产的处置方案

为落实“强管理、降成本、增效益”的工作要求, 本着充分利用, 合理调剂, 减少损失的原则, 针对上述低效固定资产情况制定以下处置方案:

(1) 对第一类拟内部利用的资产, 纳入固定资产正常管理程序。

(2) 对第二类集团内部公司可利用的资产, 监督其登记入账,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3) 对拟处置的第三类资产, 因公司内部无可利用性, 考虑到机器设备长期闲置, 造成设备锈蚀或丢失, 且需要一定看管费用, 故由上级公司聘请中介机构对该类资产进行评估, 并按相关规定对该类资产进行对外处置。

(4) 对第四类无利用价值的建筑物及传导管线, 按相关程序做报废处理, 并进行拆除。根据集团公司对报废拆除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 组织专家人员对该类资产进行审核认定, 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警惕!不良资产处置超速飙车 篇8

年初,中央财政向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资450亿美元,以提高其资本充足率。5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将账面价值40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资产打包出售给以摩根士丹利牵头的投资财团、以德意志银行牵头的投资财团。

随后,中国建设银行资产保全部总经理杨小阳向媒体透露,建行下一步将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出售其账面价值约460亿元的债转股股权。而这还只能算是一个开端,大手笔还在后面。据悉,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正将3000亿元的不良资产打包,向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招标出售。

困扰国有商业银行多年的不良资产问题,现在解决起来却如此地快速轻松,不免让人产生出许多疑问和担忧。

质 疑

其实,在国务院决定对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资450亿美元的消息公布后,就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钟伟指出,“中国国际储备既是对外债权,同时也是对内的公众负债”。因此,将外汇储备注入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是对公众利益有直接影响的重大决策。

有人认为,外汇储备代表了人民币的购买力。450亿美元,相当于3600亿元人民币,或居民存款的3%。也就是每一元钱的人民币,购买力少了3%,相应贬值到了0.97元。如果银行里有10万元的储蓄,便自动贬值至97000元。从外汇储备里划账450亿美元至财政部,相当于往每一个人的头上抽取一笔“现金税”。

有人抱怨,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贷款,在一定程度上与银行系统和国有企业的官员贪污腐败不无关系。而不良资产的处置最后要由百姓“埋单”,是显失公平的。

从另一个角度讲,从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拿出450亿美元,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有银行的问题,也是值得欣慰的。

但一些金融界人士认为,这个过程是不透明的,资本金如何配置和如何改制仍然相当不明晰。既然注资和公众利益有直接影响,那么两家银行就应该及时、准确、充分地披露其改制方案,避免注入的资金被挪作他用。但是截至目前,相关的改制方案和财务指标仍不为公众所知。

其实,就连一些高级官员也坦言,他对于两家银行能否将国家的注资保值增值也不无担忧。

但是对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注资450亿美元只是其中的一个步骤,更多的资产处置需要程序的合法和透明。

不能为赶时间表而不择手段

众所周知,巨额不良贷款一直是困扰国有商业银行的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其整体上市之路的最大障碍。

中国银行是四大行中经营状况最好的,截至2003年末,集团的不良授信资产比率达16.3%。而国外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一般不高于5%。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周春生在接受《经济》杂志采访时说,解决不良贷款的问题,一方面是减少存量,另一方面是增量消化。所谓增量消化,是指在商业银行发放新贷款的过程中,降低不良贷款发生的可能性和比率。但短期来看,它只能起到杯水车薪的作用。如果想在近两年上市,通过增量的方式解决不良贷款的问题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

这也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大刀阔斧处置不良贷款的原因。除了建设银行外,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都在积极探寻减少不良贷款、降低不良贷款比率的途径。

令人担忧的是在大规模的资产处置的过程中,处置的价格是否合理,处置的方式是否透明,是否产生违规操作和银行资产流失的问题。

周春生认为,这个问题和不良资产处置的快和慢没有直接的关系。处置得慢也可能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对不良资产处置的监管。如何规范出售的定价机制,在出售程序的监管等方面做到公平合理。

上一篇:庆六一学生代表发言下一篇:日常祝福短信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