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2024-06-18

医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精选12篇)

医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篇1

摘要:施工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其创造效益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也是其圆满完成各项施工任务的必要设施。如何加强施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 确保圆满完成各项施工任务, 使固定资产得到有效利用并保值增值是施工单位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 更是施工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本文结合当前施工单位实际, 对施工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进行分析, 强调了加强施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并就如何做好施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出对策。

关键词:施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一、施工单位固定资产概述

(一) 施工单位固定资产的含义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一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二是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比如办公场所、塔吊、挖机、装载机等。固定资产不仅是施工单位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 也是其劳动手段。从会计的角度划分, 固定资产一般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二) 施工单位固定资产特性

施工单位的固定资产普遍具有价值高、数量巨大、使用周期长的特点, 而且与其他行业固定资产相比, 施工单位固定资产因项目所在地的不同, 还具有品种多、使用地点分散的特殊性, 这就造成了固定资产核查困难, 加大了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因此, 各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确保固定资产得以保全和创造效益。

二、施工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一) 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通过对固定资产实施有效管理, 贯彻落实相应的管理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 规范各部门、各项目部员工的工作流程, 有助于全体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 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 能够促进单位全体员工形成高度的责任意识, 切实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

(二) 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提升企业竞争力

首先, 通过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 能够防止固定资产流失, 特别是能够有效制止一些违法行为, 保障施工单位固定资产的安全使用。其次, 加强施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利用, 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 有效挖掘固定资产的潜力, 能合理地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增强其竞争力, 从而提升施工单位的综合实力, 使其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三、施工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 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领导的思想意识决定了单位的发展方向, 施工单位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必须从领导做起, 树立起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单位领导要充分认识固定资产是施工单位参与项目投标、承包工程、开展工程施工、创造效益的物质基础。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行动上要积极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盘存及处置工作制度;在日常工作中要自觉学习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 督促与监督单位各个部门、各项目部贯彻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奖励、鼓励固定资产管理的先进做法, 打击和惩处不良行为, 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 促进施工单位健康全面发展。此外, 应通过文件、会议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 促使单位全体员工树立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达到上下齐心协力、全员参与,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才能够通过意识支配自身的行为, 最终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全面开展。

(二)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必须紧紧围绕施工单位固定资产种类多、分布广、价值差别大、使用部门分散等特点, 结合施工单位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例如, 物资设备采购制度、验收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固定资产核算制度、验收制度、报废制度、维修制度、资产评估确定制度、资产使用情况分析报告制度、审计制度、资产档案管理制度、定期盘点清查制度、资产的内部转移制度、资产价值的增减变动制度、固定资产卡片制度、各项目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 明确各个部门、分公司及项目部的职责。同时以完善的规章制度为基础, 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 达到从施工单位管理者到全体职工都能结合工作实际, 了解、掌握相关制度, 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另外, 在施工单位内应有专门的部门来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督促相关部门及项目部切实履行其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 定期对其部门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固定资产的审批、采购、使用、保养、报废等各个程序都要严格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 严格履行报批手续, 通过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来保证施工单位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 规范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编制

决策机构应联合财务部、物资部、使用部等相关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进行合理预算、科学筹划, 为企业节约成本。特别是在购进大中型设备时应根据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发展目标、前景规划、固定资产使用状况等进行分析和论证, 确定固定资产的投资项目并对准备投资的固定资产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 从应用和性能等方面全方位论证购买大中型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编制相关的投资预算, 以防因决策失误造成盲目购置给企业带来损失。

(四) 严格固定资产采购审批程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为了确保施工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必须严格规范施工单位固定资产购入程序, 由项目部使用部门按照施工需求, 提前进行申报审批, 待相关部门通过审批之后再进行购买。在购入时, 应由财务部、物资部充分调研市场行情, 依据单位相关制度要求, 采用询价、公开招标等规范程序来实现固定资产的购入。对固定资产的购买, 不仅要把好质量关, 还应把好价格关, 唯有如此, 才能将更为先进的设备设施购入施工单位, 确保施工单位相关设备的先进性、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 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及监督职能

充分发挥施工单位会计及各项目部会计的职能, 做好固定资产购入的价格审核;根据固定资产的类型, 做好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明确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 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按照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对这些相应的费用都做好审计, 确保固定资产的成本最低;对于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应严格审核建造该项固定资产的各项费用;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 应使用工程经济学中的常用方法进行计算。通过会计审核、内部审计等方式, 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 切实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账实不符、闲置浪费及被非法侵占等问题。

(六) 加强固定资产指标考核, 强化增值意识

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施工单位对各分公司、各项目部考核的内容。各分公司和项目部必须按制度将各项固定资产管理落实到人, 明确各自职责, 由各分公司和项目部负责资产卡片的建立, 执行物资管理核算制度, 由施工单位财务部门负责考核使用情况及设备定期保养维修情况, 协助分公司和项目部提高设备使用率。施工单位财务部门将各分公司和项目部资产占用、维修、损毁等情况量化成数据, 利用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指标, 如固定资产使用率、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率等指标, 进行考核, 将考核结果予以公布, 并按照有关制度进行奖惩。通过考核强化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意识, 促进增收节支, 确保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

(七)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计算机的全面应用以及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施工单位固定资产带来了新机遇, 同时还为施工单位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具体表现为:一是办理入库、出库、调剂、退库、报废等手续录入方便;二是能自动生成各种需要的报表, 如施工单位各分公司、各项目部占有固定资产明细表;三是计算精确, 如计算累计折旧。有的还可以配条形码扫描仪, 在购入固定资产入库时, 粘贴条形码, 以后进行清查时, 只需简单扫描处理, 这样能够大大减少会计人员工作量, 使会计人员能够集中精力搞好管理和监督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全面运用, 能够使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能够使固定资产采购、使用、审批等各个责任部门终端有效链接起来, 数据能够得到及时统计, 并实现信息共享, 还能够使施工单位的管理者对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分布情况一目了然, 全面掌握, 从而为管理者的项目决策、发展规划、会计核算等提供科学依据。

三、小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施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决定了其是否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并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施工单位只有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明确管理职责, 做好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 上下齐心协力, 从集团公司利益出发, 加强对各部门及项目部固定资产的管理, 改变粗放的经营模式, 才能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降低经营成本, 增加经济效益, 提高施工单位的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持续发展, 为做好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创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 (2) .

[2]张冉葳, 牛莉莉.试论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J].经营管理者, 2009 (13) .

医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篇2

摘要: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开展日常业务工作及其他活动的物质基础,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重投入轻管理、重钱轻物的思想。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将是事业单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对策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障事业单位履行其职能有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2006 年5 月, 财政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运行和使用行为,2007 年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借此摸清单位“ 家底”,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单位资产管理。

一、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管好规模日益庞大的事业资产,使事业单位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然而事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却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底不清, 账实不符

目前还有不少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核算,有总账,无明细账、无卡片账,存在账实不符。在增加资产时,不能及时、正确地账务处理,如新购的固定资产只作经费支出, 减少现金或银行存款,不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使其资产直接在账外,失去控制。在减少的资产时,该核销的账不核销,淘汰报废设备,拆除的房屋,出售的资产不办相关核销手续,长期挂在账上,名存实亡,造成有账无物,相关人员谁也说不清楚有多少资产,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严重不符。

(二)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事业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定期清查, 做到家底清账账相符, 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目前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总账与明细账与实物没有严密的稽核关系,有大部分单位只以流水账形式记录,未分门别类按资产性质、类别进行明细登记,账面数与实物数长期不核对,从而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处置未按规定办理报批手续。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是一项重要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在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随意核销现象,而且处置金额也相当大。单位工作人员借用的固定资产如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未办理借用手续, 有的经管人员调动,没有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甚至发生将其随身带走占为已有事例。

(三)固定资产的核算不完善

购建固定资产时,以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当期事业支出,形成的实际成本直接列支,导致固定资产购人当期的结余虚减。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一方面造成资产负债表在任何时点只反映固定资产原始价值,虚增了在其报废之前各个会计期间的资产和净资产总量,再加之不计提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及国有资产的减值无法得以反映另一方面也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期内的各会计期间的成本低估,结余虚增,不能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制度。比如买一台照相机,在买之前要经过一系列手续,一旦照相机买回来了就不象买之前那样重视了,没有专人保管,谁逮着谁用, 时间长了,这台照相机不好用了,又会有人申请购买一台新的,新的买回来,大家都会用新的,而那台旧的不知被丢到哪个角落,没有人再过问,更别说办理报废手续。

二、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改善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要以现阶段事业发展对资产管理的客观要求为基础, 使固定资产管理与效能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存量资产的潜力,实现资产的最优配置和最佳使用。

(一)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

事业单位要实行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财务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并负责对资产管理部门及专管人员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严格执行ⅸ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对达到标准起点的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编号、登记人账。建立健全购买、验收、出入库、保管、领用制度,对登记人账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对调出、出售、报废和报损的固定资产按规定程序及时处理,明确责任,做到账实、账账、账卡相符。建立离任核查制。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督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

遵循固定资产的配置与实际工作相挂钩,不搞一刀切,不片面追求固定资产的“高精全”而造成资源的无端浪费,资产价值要及时准确人账;坚持科学评价资产的使用绩效、能够为预算管理提供精细化的服务为原则。

(三)采用过程化,作业化方法管理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固定资产的业务操作和管理流程,完善档案保管体系,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将各个管理过记录下来,形成固定资产电子档案,留下可便捷索的线索。对固定资产实行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管理。财务部门或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在固定资产账下,按照资产分类账户进行金额核算,资产管理或专管员要按照资产的类别、品种、规格、型号、存放地点或使用人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和实物卡,在进行价值形态管理的同时,做好实物形态的管理,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最大效益。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维护保养、大修、报废、处置、内部转移等,都要在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办理的同时,在固定资产金额账、实物账、固定资产卡片上作及时、系统全面的反映。及时做好对账和盘点工作。财务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每半年对一次账,盘一次点,以便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对于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明原因,追究有关单位或个人的责任,以严肃财政纪律,同时编制有关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

三、小结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析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建议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述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固定的标准以上(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属于非流动资产,成本一次列入当期支出不再分期计提折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主要来源:出于自身业务和日常的需要,事业单位动用自身的大额资金购进或自己制造,当事业单位资金不是很充裕时,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获取的固定资产,接受社会团体、个人等的捐赠等。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弱化的具体表现

1.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较为淡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由于事业单位本身体制所致,许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从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到职工思想意识都普遍存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的问题,普遍认为固定资产管理与己无关,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没有完善的固定资产财务制度,更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一般只有财务部门人员兼职或者临时人员对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处置等进行简单的登记。不能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查,人员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确,没有有力的奖罚制度等。总之,大多数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上都不健全,或流于形式,通常都是账实不符、家底不清,难以保证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2.资产管理不细化,责任落实不到位。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没有专门固定资产综合协调管理机构,造成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责不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为了符合部门的利益,人为操纵比较严重,各部门各自为政,只顾局部利益。从表面看,各个部门对各自的资产都有管理权限,但是都是分块的一种管理,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缺乏一个机构进行协调管理。一方面缺乏有效的责任归属,另外一方面缺少统筹协调,就使得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都没有积极和主动性,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尤其是在购置后,缺乏必要的固定资产使用与管理职责挂钩,保管、使用、维护、转移则监控不力,造成设备闲置、非正常损坏、流失等现象较为普遍。

3.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完全流于形式。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性资金得以迅速增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加之许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难以进行控制,从而导致不少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的固定资产状况不清、家底不明。尽管也有清查盘点的会计程序,但却从未形成定期清查盘点的制度约束。现实中,许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经不起清查盘点,一经盘点账实不符的问题就浮出水面,且账实不符的原因还无据可查,会计核算中的漏错现象难以及时更正,造成账面价值与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相差甚远。

4.资产核算不规范,资产的处置随意性较大,最终导致了资产的流失。很多单位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将采购的固定资产直接计入相关费用,不按固定资产的科目核算。将捐赠或无偿调入的资产不在账面体现,账外资产普遍存在。资产的处置方面随意性也很大,没有严格参照有关的规章制度,没有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报请国资管理部门审批,进一步导致了资产的流失。

5.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要实现权利的集中监控、资源的集中配置、信息的集中共享,必须要使单位运作的所有环节与资产管理紧密联系,而且资产管理的结果必须尽快反馈给各级管理者。如果没有信息化手段作支撑,没有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是难以做到的。

三、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全面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完善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行动上积极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与盘存等制度,积极组织加强实施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单位工作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制度建设也完善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就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2.推行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通过产权界定和产权登记等方式,明确单位对其拥有的固定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甚至处置的权利。单位负责人对单位的固定资产产权享有最高的决策权并承担最终的责任,实行固定资产单位负责人负责制。为了保证固定资产单位负责人负责制的实施,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上,坚持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明确单位负责人、资产管理员、资产使用者的职责范围,实行固定资产分級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

3.强化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确保资产的账实相符。事业单位至少每年应定期对所属固定资产进行比较彻底的清查盘点一次,由专职人员与财务人员把总账、明细账、卡片核对后,再分别到各业务部门逐一核对、清点,对盘盈的固定资产要积极寻找原因,如查找不出原因也要及时补登上账,对盘亏的固定资产更要及时查找原因,追查责任人,如是主观原因造成的,要责成责任人进行赔偿。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应加强信息沟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完整的记录制度;二是健全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三是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四是健全固定资产维护制度。

4.改进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规范资产的处置,严防资产的流失。针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账面不能反映资产真实价值的问题,建议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规定,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事业单位应按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提折旧。既可以分期分批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可采用简易的直线法计提折旧。超期使用的资产便不再计折旧。根据固定资产项目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明细核算。事业单位处置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资产处置要严格按照“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办理,由资产占用单位对需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损耗程度、处置原因等方面作书面说明报单位领导,领导会同使用部门、专职负责人、财务部门对资产评估作出处置意见并签署书面意见后,向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国有资产,否则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进一步堵塞了资产处理过程中的漏洞,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的不断规范。

5.加快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固定资产的全面动态管理。近年来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及金额猛增,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与统计已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必须实现电算化管理,将固定资产的购建、核算、报废等各项业务予以反映,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完善的固定管理系统将有助于管理机构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和透明度。同时,在实现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建议取消手工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实现固定资产的全面动态管理。

医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篇4

所谓固定资产, 是指建筑物、机器、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械和工具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 它属于国家财产范畴, 为保证事业单位得以正常运转、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一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 缺乏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存在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加快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改革, 合理利用固定资产, 是保护国家财产, 推动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长期以来, 很多事业单位只注重与本单位职能相关的工作, 而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 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不明晰的现状。固定资产管理包括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和监督等过程的管理规范。责任不明晰的管理制度, 导致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 大大降低了固定资产的监督力度, 助长了一些弄虚作假、贪污浪费的不法现象。

(二) 固定资产利用率低

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是造成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配置标准, 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的审批不严, 常常出现购置量不合理的现象。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 很多单位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 很少对要购置的固定资产进行效益分析, 资产重复购置和任意购置的现象随处可见, 造成很多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 大大降低了固定资产利用率。

(三) 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不完善

很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有,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规定, 导致其账面信息与固定资产实际价值不符合, 无法给固定资产的转让、清理等工作提供客观评价依据;固定资产账目记录不完整, 一些会计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 对单位购置的一些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在账面上, 导致固定资产账目记录不完整;会计人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导致账不符实的现象经常存在, 有些事业单位甚至没有固定资产明细账, 以致财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配置。

(四) 固定资产管理责任难以落实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目常常存在账目不全的问题, 导致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与资产价值难以反映, 无法及时确定其存在状态, 以致不能把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员工身上, 无法调动事业单位领导及员工的积极性, 不易于对固定资源合理配置工作的开展。

三、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 建立健全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是合理有效配置固定资产, 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最有力措施。事业单位应在切实贯彻国家相关政策的同时, 逐步改革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起对固定资产从购买、使用到处置等全过程的管理制度, 加强内部监督, 定期盘点、核实固定资产, 确定固定资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结存是否相符, 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目全面、账实相符, 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 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

财务监督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 包括资产的使用、处理、评估、产权界定和变动等方面, 建立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清查及调剂制度, 确保固定资产真实性、完整性及合理配置。国家审计部门、监察部门及财政部门应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不合法现象进行严肃处理, 以法律手段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三) 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制度

账不符实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 应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 包括制定统一准确的资产价值评估标准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为固定资产设立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 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量和数量管理, 准确并及时登记资产明细及资产变化。

(四) 日常工作中落实固定资产保管和维护的责任

改善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 还应从事业单位具体的日常工作着手, 全面落实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保管的权利及义务, 做到每一项固定资产都落实给具体的工作人员负责, 并引入绩效考核评价制度, 监督考核工作人员对其负责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 激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觉形成爱护公物、合理利用资源的习惯, 防止资产流失。

四、结束语

医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Abstract: The all levels administrationbusiness unit and the management section, should insist to unify the policy and unify the leadership, the ratings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to person, thing to the management and usages of the fixed assets to the utmost the principle that it use, and pass the establishment perfect manage the system with finance and transact the fixed assets that automation connect with each other management the software system, the norm fixed assets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stocktaking and handle etc.measure, make the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system rigid to turn, attain solid hour supervise and control, the purpose that rigidity control.Key Words: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unit;fixed assets management;fixed assets management system

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和金额增长迅猛,到2000年底,广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约达1 529亿元,规模庞大,种类繁多。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政府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于近年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清产核资及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在新形势的要求下,需要有相应的会计体系积极配合政府职能部门,根据政府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对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完善,以满足政府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账实不符问题

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固定资产采购时项目被挪用,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因历史原因违规购建固定资产,而不入固定资产账或部分入账;三是会计差错,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2.2 责任人管理机制不到位问题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造成上述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由于管理未得到彻底落实,保管固定资产的负责人责任意识薄弱,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就会不重视,产生更多的违规事件。

2.3 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问题

闲置固定资产是指不需用固定资产,主要表现为闲置房地产及闲置电子设备等。闲置固

定资产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三种因素:一是内部整合产生的闲置,在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对部分政府部门进行了撤并,造成了撤并后资产的闲置;二是科技进步造成固定资产无形损耗而产生的闲置,这在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三是因历史违规行为产生的闲置。最明显的例子,如无定编车辆、违规购建房产,因产权问题无法解决而闲置存在于账外。这些闲置固定资产占用了国家大量资金,有些资产已无法使用但只要不报废就可每年得到财政的拨款,所以,需要积极加以盘活处置。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对策

预算单位曾在2001年进行了清产核资,在2001年和2005年开展了清产核资检查,相当于在全国进行了全面摸清预算单位“家底”的工作,规范了固定资产的入账核算,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但由于账实不符问题源于多年的历史原因,并未得到全面的解决。近年来,随着“责任政府”的建设及政府部门的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逐步将固定资产违规现象与有关负责人的任期业绩评价挂钩,这种情况已有所好转。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之所以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历史上长期粗放式管理形成的遗留问题积淀,还有一部分源于现有体制的不完善之处。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3.1 实施电算化管理,按照预算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分类

由于近年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及金额增长迅猛,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必须实现电算化管理,将固定资产的购建、决算、核算、处置、报废等各项业务予以反映,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完善的固定管理系统将有助于政府管理机构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和透明度。同时,在实现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建议取消手工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提高工作效率。但目前固定资产电算化核算方面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固定资产科目设定问题上。目前,通常的做法是根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将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及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六大类。在对房屋及建筑物、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的分类中一般不容易产生差异,但在一般设备、专用设备、其他固定资产的分类中则产生了不少的差异。两个单位的固定资产分类,一个为行政机关单位,一个为事业单位(学校),从科目编码上就有不同,各个单位对专用设备与一般设备的分类也不尽相同,对某些单位是专用设备,对另一些单位又属一般设备,如幻灯机,在学校为专用教学设备,在大部分行政单位为一般办公设备。另外,单位自己分类明细,编码也多有重复,电脑与电脑微机就在专用设备与一般设备中重复出现。

作者认为,在实务中要按照预算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目录(根据GB/T14885-94摘编整理)作为固定资产卡片管理的分类依据更为可行。因该目录将固定资产分为四大类:(1)房屋及构筑物类;(2)交通运输工具类;(3)通用设备类;(4)专用设备类。每大类的分类非常细致清楚,比人为分类更科学、合理。由其对容易造成差异的分类项进行了明细分类,对专用设备更是按行业类别分为医疗卫生类、广播电视类、科研类、文化体育类、新闻出版、公安政法及其他类。目前,市面上已有不少固定资产软件的编码就是以此为依据的。另外,按预算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目录的另一大好处即是可自动导出清产核资数据,因日常就按此分类与代码做账,清查时就可事半功倍。如无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则根据预算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目录建立会计科目与之对应,也会为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

3.2 建立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相连接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

会计信息系统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必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桌面走向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建和应用,能及时、迅速地获取单位管理运行及实时变动的情况,使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进行办公业务操作处理,做到有效地处理和利用信息。本文仅以会计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模块通常仅在财务部门进行核算,为核算型软件,但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导致会计信息系统向财务业务集成阶段发展。在财务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主要功能为核算资产数据,包括财产登记、登记财产卡片、财产单据、生成资产凭证、资产账簿(财产明细表、财产汇总表)等。而财产采购、财产处置、安全控制及财产登记中的验收登记、领用登记等数据在财务软件中很难连贯地反映出来,而在整个固定资产管理中会涉及单位所有人员,为完成固定资产管理功能,不同部门人员和同一部门人员,经常会发生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部门之间的交互关系,并需要对某项事务进行合作处理。所以,必须借助办公自动化系统与财务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相结合,才能使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共享,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财政部门的数据管理能力和运用效率。而整个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模块主要功能应包括:财产采购、财产登记、财产处置、安全控制等功能。但如何实现两个系统的结合及数据的交换,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共享,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实际应用的方案来予以解决。

将所有资产的验收、登记、领用、查询数据工作均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资产管理模块完成。在资产验收保存时直接生成领用单并登记财产附件、图片等资料,并进行验收单据、标签、卡片打印。在办公自动系统中可以按资产的名称、类别、登记时间、资产状况进行组合查询。资产分配给各使用部门、使用人员,以便相关的资产负责人可以随时查阅当前资产使用的状况。包括资产的借用、部门间资产的调拨、资产赠送等详细记录。同时,财产管理软件增加导入模块:由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导入财产管理软件前根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二十六条关于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及其他的规定标准条件,自动将资产数据分成固定资产数据及材料、低值易耗品数据两部分,并提供数据结构导入至财产管理软件中。财产管理软件中进行变动数据的审核、登记或更新财产卡片、自动编制分录、结账、财产明细表。财产汇总表、打印财产数据、查询财产数据、资产盘点等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工作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及财产管理软件的分功能管理,资产数据根据既定的软件程序和规则自动生成资产卡片、会计凭证、报表等,会计人员只需要维护相应的分类和汇总机制,就可实现从数据采集到数据输出的全部工作,大大减少了会计人员基础工作量。资产数据通过导入时的划分,进行了资产的分类,在进行资产管理时就可分重点、分层次的管理。

资产数据通过一次录入的数据同时被办公自动化系统和财产管理软件所共享,完成了几个系统的数据收集和规范,在这种模式下,所有数据来源一致,划分口径统一,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数据分析产生的结果也是一致的。数据采集能够实现与交易事件发生、发展同步,真正达到实时反映资产的实际状态。

3.3 完善资产管理机制

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以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机制必须受到政府相关领导的重视与认可,具体措施如下:各预算单位设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人员责任制,财政部门也应设立监督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人员责任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定期由政府的财政部门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人员提拔、任用等的依据;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作为管理责任人审计的重要一项等。

3.4 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及处置工作

根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三章资产的规定,固定资产应每年盘点一次。但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盘点往往由于年终人手少、工作繁杂而未进行。所以,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从制度、时间、人手、领导抓起,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处理。应建立切实可行的预算单位盘点、处置机制,并严格执行,落实到人。积极处理好闲置固定资产,引入资产评估程序,进行竞价出售、拍卖等公开、透明方式回收资金,或依法按政策捐赠边远地

区等方式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固定资产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政府的财政部门也应建立固定资产的盘点、处置制度的监督机制,对要处置的资产进行金额、数量上把关和审批,并定期对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结论

本文在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各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并通过建立完善与财务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相连接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规范固定资产分类及代码、加强盘点和处置的监控等措施,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刚性化,达到实时监控、硬性约束的目的。从而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参考文献: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6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购置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和预算外收入,在经费支出时列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使得事业单位经济资源价值的变化情况无法得以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规定的不健全导致一些部门单位存在一种重需求,轻效益的思想;固定资产计价标准过低,分散了单位对重要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固定资产购买、管理、核算中也没有严格按制度规范要求处理,存在大量的流失和损失浪费;多数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存在制度不严,管理水平低下,资产运营效率不高等普遍性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的购置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方法。根据规定固定资产在核算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但却设置了固定基金,用于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归属。根据固定资产的属性,固定资产的价值会随着使用年限、自然损耗以及資产不知等因素引起价值减损。在固定资产发生减损时,在会计的核算中将不予体现,在财务报表中无法体现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要了解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只能通过资产评估或其他一些外在的方法才能予以体现。另外由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核算成本,使单位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从而导致各部门在采购固定资产时只考虑到本单位的需要,极少考虑资产的使用效率,导致资产的利用率降低,使大量资产闲置和资金浪费。

事业单位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按照不的计提方法提取折旧。单位可以按照资产大类提取折旧。对一些价值较大,技术含量教高,更新速度较快的固定资产应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提取相应的折旧,为了能够更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部分事业单位也可以考虑提取资产的减值准备。对一些较特殊的固定资产,例如文物、陈列品和图书,该资产的使用一般不会随着使用年限增加而发生大幅度的损耗,对该资产事业单位可以不提折旧,一些价值较低的固定资产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不计提折旧;从而能够真实的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净值,也有利于事业单位更准确的成本核算。

二、固定资产计价标准过低不利于对单位重要资产的管理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1500元以上,使用期限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基本原有物质行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计价标准过低,核算得过细,范围过大,分散了单位对重要固定资产的管理,也不利于对重要资产使用中的监督管理。一方面使单位既不能严格地管理和核算属于本单位为自身的事业运行投入的重要资产,也忽视了对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等价值低分批耗用,难以保持实物形态的部分重要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另一方面增加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登记混乱,账目不清,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因此,固定资产的计价标准可以适当提高,对于一些单位价值较低,应列于固定资产范围之外,既能较少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利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意识淡薄

第一,资产的利用效率低下。一些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缺乏计划性,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盲目购置。为一个项目购置了一批专有设备,直至该项目结束,这些设备一直未使用。有的单位一味追求性能好,技术先进,没有从单位的实际出发,导致重复购置资产、购入资产闲置不用、使用效率低等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大量的浪费。第二,一些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没有确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随意性大,毁坏丢失情况严重,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第三,一些单位没有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根据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定期与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在年度终了之前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工作。但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长期不清理,只有在上级部门布置盘点工作时才会进行清查盘点。平时相关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相关情况模糊不清,有些单位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第四,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使用固定资产随意性较大,在使用中对资产的维护、修缮不及时,致使许多资产超常规使用、破坏性使用甚至无法使用,造成设备快速老化。第五,固定资产后续监督管理不严。固定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时,不按规定及时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核销现象,且有些单位处置金额也相当大。

单位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加大领导重视力度。领导要重视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培训,积极支持并指导其工作,要统筹安排固定资产的购置,避免重复购置,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单位上下级应加强沟通,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购置单位实际需要的设备。明确有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加强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资产管理员的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单位应组织人员学习专业的管理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规范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完善资产管理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变卖,坚持按规定及时向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办理申报,并履行审批手续,如实进行资产核销。同时外部监督部门应该加强监督力度,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增减、租赁的监督,把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经常性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止资产流失。

四、固定资产购置经费不足,导致资产不能及时入账,形成账外资产

固定资产的购置经费一般来源于财政拨款和单位自筹的资金。财政拨款资金一般为有限金额,特别是大型项目的建设。单位自筹资金对于一些单位而言存在一定困难,单位在建设大型固定资产时不能及时的筹集资金,导致项目的工程款不能及时的支付,项目竣工后不能及时的登记入账,长期游离于账外,极易造成资产的流失,有的项目完工投入使用数年,仍为登记入账,造成严重的账实不符。

在建设大型项目时尤其是基建项目,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单位的财政拨款,大力支持单位是基本建设。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购置相应的固定资产,多渠道的筹集资金最大程度的满足项目购建的需要。在购建项目前,应合理的编制预算情况表,在实际购建时应严格按照预算报表的规定执行。完工后应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及时登记入账。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建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各个环节的制度应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克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适当的变更,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体现资产的真实价值。(作者单位:浙江商贸学校)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

[2]何保东.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经营管理者.2009(05).

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篇7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不细致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分类:综合分六类: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 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 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其中通用设备又以调度指挥系统及车载终端系统为主,包括指挥和移动信息子系统升级改造、车载信息终端、综合指挥调度平台软件、人工筛选合同设备系统、软件与移动信息子系统、视频会议子系统、通用计算机平台系统、网络通信子系统、无线数字集群子系统、指挥调度台与座椅子系统。 按形成来源分三类:购置建造、接受损赠和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种类繁多,同时在型号也千差万别,管理固定资产就成为了一个非常繁琐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 正因为如此,相关人员缺乏耐心,使得一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成为了一种形式。 因此,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分类势在必行。 对固定资产的种类进行划分的时候,需要以财务规定为依据,同时还要考虑到事业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够科学有效的进行资产的划分。 但是如果对固定资产划分不清楚,就会对统计工作增加工作量,同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为了凸显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 同时也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通常会选择固定资产管理。 如今一些事业单位在管理工作上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管理没有到位、处理问题不得当、责任没有明确,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就是处理这类问题,对管理工作加以规范。 事业单位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在固定资产的购买、验收、分发、使用的环节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 为了预防这类问题的发生,相关管理人员就要做好工作,比如计算记录固定资产实物登记帐卡的缺失情况,完善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时的手续等。 事业单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而得到一些优势,但也使得事业单位中出现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等现象, 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务登记不详实

在清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时, 很容易就可以发现一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登记情况不详实,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会影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严重地会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和监控工作带来麻烦。 究根揭底,这主要是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水平不高。 这就直接使得他们的固定资产明细表等表格不规范不明确, 不能直接反映固定资产的情况, 甚至还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 看似完整,实际上这些明细表没有价值。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明细账务登记的种种不规范问题, 导致了固定资产明细账金额和固定资产的总账金额之间有了一些出入。 事业单位若想有效的管理固定资产,必须解决固定资产账务的登记情况,只有了解了实际情况,才能更加合理地开展下一步工作。 现管理的固定资产价值7100万元,其中:土地、房屋及构筑物2000万元,通用设备4700万元,家具及专用设备400万元。 这些固定资产都是清查而得,所以清查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管理固定资产。

(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后续管理不到位

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采购工作的时候, 通常都能够遵照规章制度既定程序进行采购的管理工作。 但是管理人员疏于管理,固定资产在保管和使用中的损失问题采购工作完成后慢慢显现出来。 事业单位要想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就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工作, 不能把眼光只放在前期的管理上。

二、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工作

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的时候,需要由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需要获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关于资产购置的编订计划, 和多方人员论证后,由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同意批准,然后再着手采购资产。 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完成采购后,相关人员要一起对所购固定资产进行验收,到场的需要有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室等等部门。 待验收合格,方能填好固定资产管理验收入库单,另外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卡片,方便以后的管理工作。 会计部门依据相关发票和收据,做好凭证工作,,这样将来会计核算时会轻松不少。

(二)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清查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进和使用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这个过程中,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固定资产的金额都在发生着变化。 所以,我们要制定科学准确有效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来管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数量、使用状况。 事业单位要及时清查固定资产,年终进行全面清查盘点,一旦发现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就要分析原因、及时处理和追责。 为了不积压闲置造成浪费,就要分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情况,这样才能使资产发挥最大作用。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做好重点抽查工作、核查工作,防止因为人事变动降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三)强化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监督

强化对事业单位固定基础核算监督是事业单位固定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性,需要通过实际经验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 该机构需要有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责任、权利、利益。 然后提高会计核算与监督制度,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同时需要定期清查与盘点固定资产,从而使得固定资产账务的准确性得到保证。 只有有了良好的意识,思想上工作上才能认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监督工作才能圆满完成。

(四)优化事业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为了能更好地管理固定资产, 更好地反映出固定资产地净额,务必要对现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改善,对固定资产类别的划分更加科学和准确, 比如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负债表里统计出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项目, 这会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准确无误的。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所有数量有很多表现方式,但把折旧与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类项目的充分有效结合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同时还能更好地避免固定资产由于账目失实、账目不符等原因而有所流失。 除此以外,相关的职能部门在政策发生变动后,政策需要及时的跟进。 这样才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知道,从而优化和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五)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

最后,事业单位还要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发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缺陷、管理人员思想意识上的不足,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处理问题。 把责任和管理通过规章制度落实到个人,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机制,从而准确有效的预算单位盘点、资产处置。 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引入评估程序,更好地处置事业单位的闲置固定资产,从而发挥更大作用,还可以,通过固定资产竞价拍卖等途径,回收固定资产的资金投入到其他项目上。 与此同时,政府的财政部门不能放松,要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盘点、处置等相关监督工作。 科学有效的审批清查事业单位要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数量等,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具有其特殊的性质, 固定资产大部分是国家财政直接拨款得来。 正是因为这样,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普遍存在不科学的现象。 例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不细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务登记不详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后续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造成了国家资产的很大浪费。 所以需要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清查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工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强化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监督、优化事业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才能够促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规范化。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越来越多,这就给其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探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促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本文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出发,探讨了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的有效策略,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固定资产,事业单位,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郑臣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

[2]王海英.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

[3]侍梅.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 篇8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健全制度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和其他经济组织形式, 例如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无论在内容上还是管理方式上都具有根本的区别。事业单位的正常行政事务的开展离不开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资产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是固定资产, 国家资产的组成中固定资产也是不可或缺的。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管理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事业单位行政能力一种体现, 更加重要的是, 众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直接构成了国家资产的一种管理。一旦, 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出了问题, 表面上也会直接反映在事业单位的行政能力上, 深层次的也会对国家资产的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特别是近些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事业单位不论是在固定资产的内容上、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 同样的, 规模日益巨大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也开始被重新提上议程。显然的,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还是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面对新时期的要求, 过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国家, 乃至社会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也存在着一些乱象, 例如近些年在社会公众面前频繁曝出的公车私用等各种国家资产被不当使用的事件, 对于国家资产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为国家目标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 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势在必行。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和执行的力度不够, 使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人管多过制度管理。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 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往往涉及到很多的部门和工作领域, 因此, 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量和工作内容非常庞大和杂乱, 且固定资产既涉及到工作中很小很细的例如办公桌、椅子这一类的固定资产, 也会涉及到一些专用的大型机器设备等, 因此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章程, 管理工作的开展十分困难, 导致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从采购、登记、领用到报销等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无法规范、有效的开展, 最终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上的混乱, 既使得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 无法保证事业单位的行政效率, 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国家资产的巨大浪费, 甚至为一些腐败和以权谋私的行为提供了滋长的空间, 极其不利于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和正常的运行。同时, 在事业单位内部, 不仅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以及内控制度上的建设也不尽人意。由于事业单位涉及到的固定资产的数量十分庞大, 其中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就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核算制度上的缺失, 导致固定资产在很多时候来路去向都不明确, 核算上也十分随意, 并没有完整的核销制度, 固定资产的出口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安全隐患极大。同时, 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在很多时候既负责采购, 又负责管理和核算, 由于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在很多时候也就流于文字, 不仅仅是固定资产的去向、甚至资金的去向都会难以掌控, 固定资产管理风险巨大。

(二) 固定资产管理方法不够科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中, 一般来说, 专门的后勤部门会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和采购、分配等具体工作, 财务部门则主要负责固定资产购入以及登记入册的各个环节的核算和汇总, 虽然在固定资产管理分工上来说是比较明确和清楚的, 然而,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在管理方法和手段上的不完整、不科学和不规范, 也会导致各行政部门之间很容易造成部门之间在行政中各行其是, 加之沟通交流不足, 固定资产的管理基本都是碎片化的, 难以形成一个整体、流畅的管理模式。虽然国家相关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上对固定资产管理有些具体的要求, 对于未经过财政等主管部门同意的固定资产的处置需要必要的审批。然而,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由于部门之间业务的分离, 特别的是并未在部门之间固定一种规范的管理方法, 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处置出现漏洞, 例如本该处置的固定资产, 最终却找不到去向, 在财务核销上也无法调整账务, 不仅仅是固定资产管理上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同时也会导致国家资产的流失, 长此以往, 对于国家资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三)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职责不到位

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 除了制度等因素, 人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首先, 在这些事业单位中, 有少数上级由于具有管理单位资金和资产分配的权利, 往往会以下级的名义或者是下级部门的名义去进行固定资产的购入和使用, 但是结果多是由上级或上级机构使用, 但是却并未计入下级机构的账目中, 而迫于上级权利的控制, 下级也多是听之任之, 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上的程序和流程建立困难。又或者某些上级单位的个别人员又会以工作上的名义长期占用下级单位的固定资产, 下级单位同样只能接受。在这些事业单位中, 个别上级人员多对制度上的规定不屑一顾, 在进行资产报废或者是转移的时候, 可能仅仅由于业务上不需要而进行处置, 一个领导的决定, 就会浪费国家一笔重要的资产。甚至, 在对固定资产处置的过程中, 某些领导全然不顾国家对这些资产处置的流程和手续规定, 凭借职权上的优势, 随意进行处置, 造成国家资产的极大浪费。更为严重的是, 个别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利益的驱动, 或者是迫于上级的压力, 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上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要么铤而走险, 利用职权之便去谋求不合法的利益。对于工作的敬畏心和责任心的丧失, 为国家资产埋下了无数的定时炸弹, 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差固然是很大的问题, 但长期来看, 直接影响的将是国家的执政能力。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离不开健全的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是由小见大的工作, 必须有科学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进行规范和指导。事业单位在参照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中, 不仅要以遵循国家的管理办法作为依据, 同时要依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管理制度, 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要不停的总结经验教训, 确保管理制度的科学性, 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 在具有详细的工作规范的情况下, 就需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并行,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 监督控制管理工作执行的情况, 严格要求有章必依, 违者必究, 从管理工作的整个环节去监督实施的情况和实施的效果, 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来说, 只有管理规范显然是不够的, 与之并行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可或缺。在进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时候, 明确内控的地位和职权是首要的事情, 作为一个内部监督、控制的部门, 就像会计和出纳的关系一样, 不仅仅相互牵制, 甚至内部控制要很清晰的独立与其他业务单位和部门, 在内控过程中, 实时监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及时纠正管理工作的失误, 保证管理规范和内控制度能够同时发挥最大的作用, 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二) 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为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可能。传统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管理模式,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科目和内容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越来越庞大的管理内容急需要高效的管理手段。因此, 事业单位应大力加快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使固定资产的管理脱离传统手工而依靠网络等信息技术, 实现管理的自动化、高效化和规范化, 既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准确性, 也能实现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在同一平台上的共享, 实现政府高效办公的目标。江苏省南通市公路管理处由于高速公路路网的不断完善, 在编人员600以上, 公路管理的里程同时增加, 对于公路管理的车辆等各项固定设备也大量增加, 传统的管理方式无法应对急剧增加的固定资产数量, 管理效率低下, 管理工作流程复杂,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难度极大, 对此, 公路处采用了Prodog-EAM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本系统涉及了固定资产管理从申购、盘点、报废等所有环节, 在一个平台上完成了所有工作流程, 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不仅仅节约了单位的采购成本, 同时固定资产管理涉及的修理等各个环节的成本都得到了控制, 实现了事业单位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了管理的效益。

(三) 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从业人员的素质的高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直接的关系。首先, 在思想层面上, 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使他们对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较高的责任心, 踏实认真的完整本职工作, 不受利益的驱使去做出违背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事情, 也不因上级权利的胁迫而给某些人员行职位之便, 侵吞国家财产, 伤害国家利益;在专业能力上来说, 相关人员一定要不断提升自我, 更新专业知识, 同时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专业培训, 掌握和学习专业以及法律方面的知识, 既能在专业上保持较高的素质, 同时了解和熟悉法律, 使自己的工作符合法律规范, 保证管理工作的准确和安全。

三、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廉洁执政的深入, 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符合新形势下对政府执政能力要求的。因此, 只有不断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规范和创新管理方法, 发挥固定资产的物质基础作用, 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改革, 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朱艳丽.浅谈如何管理好基层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J].价值工程, 2012 (10) .

[2]李正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 (11) .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析 篇9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一) 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未得到有效落实

许多事业单位认为服务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争取得到更多性能先进的固定资产, 在购置设备时, 通常缺乏对长远经济效益的分析研究, 为了实现个人业绩或单位业绩的提高, 仅仅求新求多, 盲目购置大量高价的固定资产, 造成大量优质资产的闲置浪费。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的缺失, 单位领导往往忽视实物管理, 致使虽设有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 却几乎没有真正开展过工作, 相关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 具体表现为账目混乱、设备无专人保管, 为谋求短期个人或单位利益随意处置固定资产, 给国家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二) 忽视国有资产的产权监管, 致使“非转经”中产权虚置

事业单位的多数固定资产是由政府拨款购置的, 其产权属于国家, 单位只享有使用权, 由于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使得许多单位在固定资产使用、管理与监督中职责不清, 出现随意支配使用固定资产的现象, 严重侵蚀了国家利益。对国有资产的产权监管不利, 导致在“非转经”过程中出现固定资产产权虚置现象, 许多单位不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资产转移、审批手续, 低估固定资产价值, 使许多经营活动无偿使用国有固定资产进行创收, 但这些单位在使用固定资产的同时却不注重对固定资产的维护和保管, 造成固定资产的损耗和流失。

(三) 会计处理不规范, 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违反固定资产核算制度的情况, 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不规范、账簿设置不齐全、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无法全面、完整地反映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存量情况, 造成财务会计信息失真。

1、许多单位对购入或新建的固定资产不设置固定资产卡片, 入账价值不完整、入账不及时, 致使许多早已完工的固定资产滞留在账外不能入账;对固定资产明细账设置不完整, 甚至根本没有设置明细账, 造成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 从而无法验证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

2、对已入账的固定资产, 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一般都是采取财政拨款的形式, 平时的修理也有专门的“修购基金”,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规定不提折旧, 因此无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我们认为这种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做法已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下新经济发展的要求,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有必要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3、对固定资产的转让、出售、处置等活动未按国家规定报相关部门进行审批, 且未及时作记录和资产评估, 仅按照部门领导个人的意愿进行任意处置和定价, 可能会出现私自低价转让、出售固定资产的现象, 极易造成对国家权益的侵蚀。

(四) 缺乏定期清查盘点制度

事业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品种多、分散广, 不宜进行控制。许多单位对拥有的固定资产的现存状况并不了解, 仅仅是从会计记录上看其资产规模, 实际上由于对固定资产的盘点不及时, 可能许多固定资产早就已经报废或损失了, 却还挂在账上。随着科技的发展, 固定资产的功能在不断完善、效率不断提高, 如果不对固定资产的状况进行及时检查, 就无法发现现存资产中存在的问题, 不利于及时更新设备、处置陈旧资产, 实现单位工作效率的提高。

(五) 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 使用效率与完好率低

由于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者与配置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配置者往往并不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和存量状况, 导致资产管理与配置管理脱节, 使用效率低。配置者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 造成了固定资产的盲目、重复购置, 很少会考虑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使许多高质量的资产得不到充分利用, 造成资产闲置, 资产规模与使用效率不能同步增长;未能把资产分配到能使之效用发挥最大化的部门, 资产分配的不合理造成固定资产价值的隐形流失。

二、改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为了有效防止固定资产流失,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实现资产的有效配置和高效使用,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事业单位应按照产权清晰、优化配置、高效使用的原则, 依靠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 针对存在的问题, 从以下多个方面对现行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进行改进。

(一) 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责任管理制度

必须使单位负责人真正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 树立起资产管理意识, 才能把资产管理作为单位工作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 保证单位一系列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并对各部门、个人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 使单位各部门明确自己在资产管理中的相应职责, 强化资产管理意识。

(二) 建立产权登记, 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

通过产权登记管理办法, 明确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归属, 对单位占用的国有固定资产, 应纳入国有资产管理轨道, 单位作为使用者, 仅拥有使用权, 对资产的重大处置权和收益权归国家所有, 因此, 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必须要按照法定用途, 对其进行处置时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授权。单位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尤其是对于基础建设中的许多设备, 应加强维护和监管, 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指派专门人员, 及时将资产状况向有关部门汇报。

(三) 规范日常会计处理,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应做到账账、账证、账实相符, 实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统一, 这需要有规范的会计处理程序和科学的管理制度作保障。通过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核算, 及时掌握资金去向和分布情况, 才能真正发挥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

1、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账目负责, 对新获得的固定资产应及时设立卡片, 登记明细资料;在日常使用过程中, 对其增减变动及时作记录;当对固定资产处置结束时, 应及时注销固定资产卡片, 做到账实相符。

2、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形成投入使用后, 其价值会随时间的推移和使用逐渐减少, 为了体现资产的真实价值, 各单位必须根据自身特点, 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3、完善固定资产价值评估制度。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处于不断变动之中, 随时都有大量资产因损坏、过时, 被处置、报废, 也会有大量资产用于资产交换、租赁或是被改扩建形成新的固定资产, 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价值评估制度, 才能保证资产处置过程中不会出现资产价值流失。

(四) 建立固定资产定期查盘点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也应对其拥有的固定资产定期进行盘点核算, 才能使单位负责人对单位的固定资产状况有一个清晰、正确地认识, 也有利于相关部门对长期挂账、或账外资产进行及时处理, 对于流失的固定资产, 应认真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找出资产流失的真正原因, 有效防止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

(五) 强化使用管理, 保障固定资产利用效果

固定资产的浪费、流失主要发生在使用环节, 因此, 应通过增强事业单位资产使用者的管理意识、实行分级管理、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途径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保证资产的完好率。

1、提高资产管理和使用人员的素质通过法规宣传和业务培训, 使之尽快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 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制度, 加强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科学使用和及时维护。

2、实行分级管理, 提高固定资产的完好率。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 为了对各种不同性质的固定资产进行及时维护, 尤其是对关键部门的重要资产的使用状况进行有效监督, 可以通过对固定资产实行分级管理, 对特定资产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 这样有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工作效率和完好率, 从而保证单位的业务质量水平。

3、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实施动态管理。通过构建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平台, 使固定资产配置者与管理者之间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 及时了解各部门对资产的需求和使用状况, 实现对资产的合理配置, 充分挖掘资产的潜能。通过对资产的购入、使用、处置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督, 有助于单位及时了解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也有助于单位及时更新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摘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搞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保障事业单位履行其职能和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但当前管理中凸显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淑丹, 盛德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议[J].时代经贸 (下旬刊) , 2008, (8) .

[2]、齐国君, 孙涛.浅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 (3) .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 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核算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含义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 是完成各项科研、开展业务活动的基本条件, 也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与保障。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用于科研、行政管理;其价值大到几万元、上百万元的仪器、设备设施, 小到几百元的办公用品。其主要特点为: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即从社会范围来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分布在非生产领域, 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使用目的的服务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作用在于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效益;补偿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后形成的消耗只能来源于财政的事业经费预算支出。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制度不健全

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部分是由国家财政拨款来购买, 所以存在重购置轻管理, 资产管理不够规范, 资产的使用缺乏监督。没有指定专职或兼职的资产管理人员。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 对本单位国有资产的采购、验收、维修和保养等日常管理不及时到位, 易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难以保证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二) 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不够规范、及时和全面

这包括以下方面:许多单位对购入的固定资产只是凭发票进行简单登记, 当发票记载不完整时, 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就不够准确、完整。资产核算不规范, 有的单位只设固定资产总帐, 不记明细帐, 根本就不知自己单位有哪些明细资产。有的单位总帐和明细帐、帐簿和资产报表不符。

(三) 未按财务规定程序处置固定资产, 造成资产流失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 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 并履行审批手续, 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未办理报批手续, 存在随意出售、核销现象。一些单位交通工具、房屋不做国有资产价值评估, 不报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擅自变卖, 将国有资产变现转入“小金库”, 变为单位小团体利益。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产生违纪腐败现象。

(四)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责任人管理机制不到位

从目前固定资产的管理看, 单位对设置资产管理部门的意识淡薄, 重购置轻管理, 管理资产未做到彻底落实, 单位保管固定资产的负责人, 责任意识薄弱, 对管理固定资产工作不重视, 这就不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 要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 有利于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有利于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有利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为此, 任何单位务必从思想上统一, 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强化国资观念, 增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切实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尤其是单位领导, 更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程度, 进一步明确职责, 加强监管, 协同配合, 促进我局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二) 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 改革现有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和盘点制度, 确保账账、账实相符。一方面, 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 增强财会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和工作态度, 在财务入账时认真审核;另一方面, 建立固定资产盘库制度, 不定期地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 及时发现问题, 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参照企业会计制度, 试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在资产类别中增加“折旧”项目, 并设置“累计折旧”科目, 并将其列示于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 与“固定资产”科目抵减后, 反映固定资产净额。

(三) 提高认识, 重视对固定资产的处置, 加强资产“出入口”控制管理

资产“出入口”控制就是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增加环节即入口和固定资产减少环节即出口的控制。目前仍有部分单位对固定资产存在“重购买, 轻管理”思想, 即在资产购入时能分析研究其可行性、效益性, 但对资产日常管理却不重视。对资产处置也过于草率, 只要经管科室提出报废申请, 一般都能得到批准。事实上, 有的资产仍具有使用价值, 之所以申请报废是使用科室想购置性能更优的设备;甚至有的设备远没有达到有效使用年限, 却因使用保管不当或人为损坏而提前报废等。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国有资产使用率, 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各单位应提高管理意识。在资产处置环节, 应加强对待报废资产的检验;对重大资产 (设备) 的处置, 应实行集体联签制度;对未到使用年限的报废设备, 要查明原因, 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属保管不当或人为原因损坏的, 应追究当事人责任, 由此树立全员自觉保护国有资产意识。

(四) 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价值评估制度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处于不断变动之中, 随时都会有资产因损坏、过时, 被处置、报废, 也会有大量资产用于资产交换、租赁, 或是被改扩建形成新的固定资产, 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价值评估制度, 着重监管应进行资产评估的情形。同时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的管理, 这样才能保证资产处置过程中不会出现资产价值流失。

参考文献

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篇11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新标准和分类;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加强管理的方法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之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2012年2月7日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的固定资产标准为:通用设备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目前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新修订《规则》中的固定资产标准比原制度规定的标准有所提高,即:通用设备(原一般设备)单位价值标准由原来的500元提高到1000元,专用设备单位价值标准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500元。对固定资产分类进行了适当调整:一是将原“房屋和建筑物”修改为“房屋及构筑物”;二是将原“一般设备”修改为“通用设备”;三是将原“图书”修改为“图书、档案”;四是将原“其他固定资产”修改为“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一直是薄弱环节,账实不符,账账不符,家底不清,资产管理混乱,随意添置、处置资产的情况普遍存在。而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事业单位是财政拨款,领导普遍认为财务就是简单的收收支支,配备的财务人员甚至财务负责人是兼职或是没有专业的会计知识,造成财务管理水平低,资产管理混乱,日久天长等意识到想要纠正,面对数量众多的固定资产,无从下手;随意报废,挪用固定资产等等

固定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为了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国有资产,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更好的开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

一、加强单位领导和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固定资产管理不能简单的认为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它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牵扯到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等,必须由这些部门共同参与管理。领导及相关部门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并做好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二、认真做好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为了摸清单位资产情况,应由单位领导组织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彻底摸清家底,并按照固定资产明细账,对照实物逐一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统一固定资产编号,登记品名、规格、型号、类别、使用部门、资产来源方式、资产价格、减少方式、备注栏等,每卡一式三联,由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各执一联,并由相关负责人签字明确责任。对于账外的实物,也应建立固定资产台帐和卡片,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使用,以防资产流失。单位要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定期不定期的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确保账账、账实、账卡相符,对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查明原因,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并报上级领导处理。

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度

实行单位领导为全面责任人,按照资产使用地点,根据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资产使用人为直接责任人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其职权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并且纳入单位领导、个人工作考核范围。如:资产管理部门应掌握单位固定资产的数量和使用情况,根据工作情况进行调配,建立固定资产台帐、登记卡片,保证账账、账物、账卡相符等;资产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资产管理,明确使用、保管、维护的责任,确保资产的使用性和完整性,并经常与管理部门沟通,定期盘点做到账、卡、物三相符。工作人员调动、离任应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办理相关的固定资产移交和变动登记工作。

四、杜绝“账外资产”现象发生

事业单位按照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应全部上缴同级财政专户。单位领导和职工应严格按照财经制度办事,禁止以实物(电视机、空调、家具、汽车、购物卡等)顶收入,防止产生“账外资产”,堵塞漏洞,防止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现象的发生。

五、完善固定资产采购、报废审批制度

资产管理者根据本单位资产情况对购置的资产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上报单位领导审批。限额以上的,需财务部门按照政府采购流程报财政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单位才能进行采购;固定资产报废需由资产使用者提出书面申请,资产管理者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鉴定(尤其是专业设备报废),须报废的经单位领导审批后,财务部门填写固定资产报废清单报财政部门审批,金额较大的,由财政部门指定的会计事务所对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评估,并由财政部门指定的回收公司进行回收。杜绝了单位随意处置资产,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

六、加强会计人员、资产管理相关人员的学习和培训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 篇12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问题凸显

(一)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购置通常都是由政府拨款, 这就使事业单位只顾装备的配置、更新而不顾是否有更换必要或者资产价格的性价比的大小, 并且出现购置后无人管理的现象。事业单位的国有性质, 使很多单位只顾攀比, 生怕吃亏, 见别的单位买了新装备, 也不顾自己单位有无需要就任意购置, 没有具体的单位固定资产购买计划。管理人员也是抱着一副“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姿态, 认为固定资产的管理不是自己的责任范围, 没必要劳心劳力的去操心, 还可能闹个吃力不讨好的下场。而财务管理人员认为固定资产不属自己的管理范围, 是各部门单位在使用, 应当由部门自行管理处置, 会计人员的任务就是把各种账本做好, 把各种票据核对好, 把单位的收入和支出等账目详细记录, 按照财务部门的规章办事即可。这种淡薄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互相推脱责任、重复采购、购置滞留不用等混乱现象。

(二) 没有完整的折旧制度

折旧是固定资产使用的一种补偿方式, 这种方式一般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磨损价值被计算到产品中。现在很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没有具体的折旧算法, 随着时间的流逝, 这些资产的实际价值减少, 可是账面上的价值却并没有相应的减少。到了报废的时候, 才把处置的资产一次性按原值冲销, 这种方法将固定资产的处理损失给掩盖了, 责任不明确, 没有人员对此重视和负责。折旧的不计提虚增了企业的资产, 负责人在核查时就不能准确的了解单位的真实财务情况。各单位虽然会有修购基金作为购买固定资产的储备基金, 但是修购基金是从收入中抽取的, 而收入与固定资产之间并无直接关联, 并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而且, 修购基金增加了盲目购置固定资产的可能性。

(三)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规范, 致使单位的固定资产产生严重的账实不相符现象,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人员更换上并没有做好交接工作, 也没有定期清查、盘点固定资产的规章, 致使很多固定资产刚买来就废弃或封存起来。一般来说,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数目较大, 无人知道某项固定资产的真实数目和价值情况, 这就给某些利己主义的负责人员提供了套利机会, 有些工作人员借此制度漏洞, 将固定资产占为己有或者拿去变卖, 以满足自己的私利。其实这也反映出固定资产缺乏专人管制, 固定资产一般是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负责, 由于固定资产的价值是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减少的, 财务人员一般忙于那些即时处理的会计账目, 也就疏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因而固定资产在管理、报废和处置等方面就没有具体的人员对其负责, 这是使固定资产容易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再加上科技进步, 业务拓展, 事业单位需要的固定资产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 对其先进性和高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种趋势证明固定资产不派专人管理是不科学的。

二、巩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 加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要改变事业单位这种不是自己出钱就随意购置固定资产的现象, 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强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要让全体事业单位职员明白固定资产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性, 对提高国家经济的重要性。事业单位全体员工都应当树立节俭的意识, 增强对固定资产的爱护意识, 从思想上服从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责任, 做到事不分大小均可找到详细的数据记录, 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员。事业单位可以给全体人员提供有关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培训和学习, 通过培训和学习使全体人员对固定资产及其管理有个全面的了解, 全体单位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有助于增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核算和监督意识。

(二) 制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在投入使用以后, 它的价值都是会随着使用时间而减少的, 因此为了能够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事业单位也应该像普通企业那样, 制定符合自身单位特点和发展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制度。折旧制度有两个要关注的关键因素, 一个是使用年限一个是折旧方法, 事业单位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合理规划, 尽量做到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相吻合, 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单位的资产拥有情况。将按照制度计提的折旧额作为固定资产的修购基金, 而不是按收入比例确定修购基金额度, 这样有利于摆脱固定资产的修购额受单位收入的影响, 能够较合理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避免固定资产的滥购和浪费, 保证有需要的固定资产的及时置办。

(三)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从上述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 我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存在不少缺陷, 因此, 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对提高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节约国家财政收入和提升国民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 有必要为固定资产管理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让专人负责管理固定资产能有效避免互相推卸责任、均不理睬固定资产使用状况等问题。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 单位与专门的管理人员签订相关的固定资产保护协议, 安排专员来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维护与核算, 并明确经济与法律责任, 做到固定资产的安全使用、合理配置与后期报废处理等均有人管理。 (2) 事业单位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盘点与清查。定期清查的目的在于避免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相符情况的发生。要改变“重购轻管”的现象, 在有专员管理固定资产的同时, 应当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核查, 可以是半年一次也可以是一年一次, 时间可以由单位根据单位的性质和特点来制定。盘查有助于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和数量进行全面清晰的了解和掌握, 有助于单位财务的账目管理。对于实际固定资产与财务账面数据不相符的情况, 专员可以及时的调查, 查明真相并对此按固定资产管理处罚条例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然, 如果是管理专员自身的失职, 也要追究其应有的责任。 (3) 鉴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环节混乱的现状, 建议事业单位应当要健全固定资产的处置程序。固定资产的处置不应当由使用人员自行处理, 而应当有完整的申报程序。当有固定资产要报废时, 应当由固定资产管理专员统一核查、记录, 专员将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 将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向上级申报, 待上级批准后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来统一进行处置。为了避免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独权, 在进行固定资产处置时, 要有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监督, 对于固定资产处置资料应当一式三份, 分别由会计部门、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保管, 这不仅可以避免“一个机构说了算”的独权现象, 而且有助于明确责任, 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

三、结语

事业单位要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就必须要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的好不仅说明了国有资产的高效率使用, 而且有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为此, 事业单位应当采取各种合法有效的手段来完善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设立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和监督系统, 并通过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以此来达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高效使用和管理。

摘要:固定资产作为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成为管理成本、扩大收益的重要管控因素。尤其是事业单位, 其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 固定资产的管理显得更为迫切。文章通过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现存的问题的剖析, 给出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杨威.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财经界, 2014, (1) .

[2]崔柏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 2014, (1) .

上一篇:都市类媒体下一篇:古典诗歌的艺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