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精选12篇)
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1
资产作为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 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实现发展战略的物质基础。鉴于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合理保证资产安全作为内部控制目标之一, 单独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着重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提出了全面风险管控要求。
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相关要素分析
内部控制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 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与沟通、对控制的监督等五个要素, 并受企业董事会、管理阶层及其他人员影响。内控制度五要素内容广泛、互相关联, 控制环境是其他控制要素的基础。就固定资产而言, 控制环境关系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实施与效果;风险评估直接关系到固定资产正常运行及保值增值;控制活动关系到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与合理摊销、价值转移 (折旧) ;信息与沟通关系到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处置等通过账务、报表等进行的反映;监督也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关键的一个方面。因为固定资产的价值比重较大、使用时间长, 使用与摊销不当, 或者提前毁损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情况的影响都非常大, 属于企业的关键控制方面, 也是企业容易存在错弊的环节, 因此监督因素也非常重要。
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较以前在计划、采购、日常管理等环节上强化了措施, 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应该看到, 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方面仍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控制环境不完善。
目前, 较多的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等都制定了相关制度, 但相关制度并不是很完整, 如材料采购与审批由一人完成、现金与出纳由一人兼任, 处置业务由同一部门执行, 均未实现固定资产不相容岗位的分离。任何一项业务如果全部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 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 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
(二) 风险评估不健全。
较多企业的风险评估工作还比较薄弱, 没有建立起完整统一的公司风险预控体系。对固定资产相关业务风险意识不强, 对社会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没有充分认识, 企业风险评估及预测的手段缺乏, 未进行有效地预防与处理, 甚至只凭管理者的感觉盲目决策, 导致投资决策的失误以及固定资产进入企业各风险环节发生错弊。
(三) 控制活动缺乏必要的针对性。
由于企业只追求固定资产高规模, 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研究, 决策环节往往草率行事, 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 对风险认识不足等原因, 都会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如期建设, 预期的收益不能实现, 投资无法按期收回, 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危机。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部分政策规定不科学, 过于僵化。
(四) 信息与沟通不完整、不及时。
固定资产内部和外部信息在企业内部没有统一规划和管理, 相互之间缺少沟通和信息传递, 形成企业资产管理中现实存在的“信息孤岛”, 致使因违反行业政策项目叫停、在建工程不能及时转固、折旧计提不合理。
(五) 监督无力。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程序性执行不力。如在建设材料的购买未经比值比价及适当审批环节, 固定资产处置也未执行合理竞价及审批;二是缺少有效的监督体系。监事会形同虚设、财务监督被架空、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 内部控制制度难以有效运行, 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改进建议
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在加强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研究中已提出了很多合理的对策建议, 比如要大力加强企业员工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及反腐倡廉教育;严格会计管理制度, 增强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 等等。这些, 本文不再重复论述, 仅从内部控制角度提出改进建议。
(一) 从控制环境的角度。
企业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对于企业而言, 内外环境同样重要。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就是企业在各内部控制关键点、关键人员的组织机构与行为准则。针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管理层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 设置或完善采购、验收、保管、预算及财务部门, 明确岗位与职责, 相互独立, 不得越权, 互相监督。明确各部门职责后, 管理者要坚决执行其制定的内部控制要求。任何一项业务如果全部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 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 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 它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 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 并受其监督和制约。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要实行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制度, 合理设置相关的工作岗位, 职责分明、相互制约, 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二)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
风险管理对于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仍是一个新概念。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工程项目实施等方面风险意识不强, 风险管理工作薄弱, 是造成相应重大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开展全面的风险管理, 同时兼顾企业内外部风险, 不仅是出资人对企业的要求, 也是企业自身参与市场竞争, 确保其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
在明确企业目标的前提下, 在对企业总体风险进行初步分类的基础上, 进行风险管理。具体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时, 可分为计划准备、实施运行、检查评价、监督比较四个相互关联的阶段来进行。
(三) 从控制程序的角度。
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购置到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处置都有一系列的业务流程。科学合理的流程设计能够有效地指导业务人员的工作, 使其能够识别业务执行中的风险控制点, 人工审批流程得到切实执行, 防止某些程序的遗漏。按程序办事, 避免因操作标准不统一而造成业务处理的随意性, 因个人理解差异、人与人之间衔接不到位等不确定因素对工作进程造成干扰。同时, 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出现问题时, 易于找到事故原因, 避免出现内部扯皮现象。固定资产流程管理, 是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的一个全新的再认识、再提炼, 打破过去职能部门责权不明晰的弊端, 有利于规范化管理。
(四) 从信息与沟通的角度。
良好的信息系统应建立多层次的沟通方式, 包括企业内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横向的沟通, 和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与沟通。信息化建设过程必须坚持“可靠、实用、科学”的理念和原则, 贯彻“持续优化、整体推进”的管理思想, 运用“逐步实施、不断提高”的实施方法, 将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分阶段实施, 整体建设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具体实施要通过“搭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业务信息化、推进横向业务的信息化三个阶段。”
(五) 从内部监督的角度。
一是要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绩效考核机制。企业应在全面经济核算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并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的基础上, 建立全面的奖惩机制。尤其要重视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鼓励员工不断学习相关业务知识, 选拔优秀人才走上领导岗位;二是要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 完善监督体系。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包括会计账簿, 还应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率及审计报告的提交。同时, 要定位好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 将内部审计部门置于董事会或监事会直接领导下, 以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将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 直接对董事会或监事会负责, 真正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作用, 监督和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 监督企业向合理、合法、合规的良性方面发展。
固定资产占用金额大, 使用时间长,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企业的费用、资金流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公司的内部控制是公司管理的核心环节,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 形成以法人治理结构为依托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防范和减少管理风险, 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索芳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对策研究.财会研究, 2009.4.
[2]施娟娟.浅析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5.
[3]任爱萍.内部控制制度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运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8.
[4]宗印凤.固定资产之内部控制.财会月刊, 2011.19.
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2
(一)购入程序及规定
增添固定资产,必须按年度购置计划进行。首先看是否属于专控物资,政府统一采购物资,如是这一类的严格按规定程序报批,批准后以质优价廉为原则采购进货。如是低于5万元价格一般物资,由校务会集体讨论决定,采用直接购入的方式进行。
(二)日常管理
1、新增固定资产由使用部门办理验收手续,总务处及时建立帐、卡登记工作,然后由专人向总务处领取签订管理责任书,支付使用。
2、学校的资产必须由专人负责管理,每学期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见坏及修、见破及补、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3
关键词:企业 固定资产 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是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运作和经济效率、效益的提高,企业进行的内部会计监督与管理。而内部会计控制对强化固定资产的监管,实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尤为重要和紧迫。同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很多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分离,但是由于新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刚刚建立和运行,许多问题仍待进一步研究和界定。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情况,现报告如下。
一、基于固定资产管理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以内部会计控制为核心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制度在立法上已初步规范和确立。但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具体如下。
(一)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近年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然存在,少数企业甚至存在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主要表现为虚增固定资产利润、掩盖亏损;侵占流转税款;隐瞒固定资产利润、逃避企业所得税;基础管理薄弱、财务管理混乱。
(二)总会计师制度上的欠缺
目前我国总会计师不到位问题较为突出,大体表现为管理不到位、组织不到位、职能不到位和素质不到位。
(三)会计核算质量不高
一些企业存在固定资产未纳入固定资产科目核算的违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购买的办公桌椅、卷柜、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摄像机、照相机等, 只列经费支出,不增加固定资产。以上问题已经违反了固定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领导离任交接时责任不清,容易出现套取现金,形成小金库的后果。
二、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一)建立固定资产的控制机制
程序是企业一切业务活动的流程,是为了确保各项经济业务活动顺利进行。固定资产控制和管理程序的设计主要从业务控制程序和记录控制程序两方面来考虑。固定资产记录控制程序主要涉及原始凭证和记录系统控制。原始凭证记录是经济业务发生的证明文件,也是进行控制管理经济业务的必要手段。对固定资产记录系统控制的关键就是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卡片,落实资产经济责任。因此,為加强固定资产的运用及动态管理,要求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有关的动态变更的文件或命令填制相应的原始凭证、调整技术履历簿和档案,并及时通知财务部门按规定手续进行账务处理,做好记录控制,确保固定资产的账、卡、物相符。比如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且在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期限比较长,超过了正常信用条件时,应当以折现值入账。比如甲公司于2009年初购入一台生产用设备,总价款为1000万元,分三次付款,2009年末支付400万元,2010年末支付300万元,2011年末支付300万元。税法规定,增值税在约定的付款时间按约定的付款额计算缴纳。假定资本市场利率为10%,无其他相关税费。相关会计处理如下:首先计算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该设备的入账成本=400÷(1+10%)+300÷(1+10%)2+300÷(1+10%)3=836.96(万元);
2005年初购入该设备时:
借:固定资产 836.96(现)
未确认融资费用 163.04(未来利息费)
贷:长期应付款 1 000(终)每年利息费用的推算表:
(二)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
当前很多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为此企业发生固定资产购入、调入、调出、清理、报废、出售等增减变动业务时,要及时到核算中心报账,核算中心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但对物品不能及时进行核对、检查和管理。因此各企业都要建立建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企业在核算中应保留固定资产备查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备查登记簿、卡片由企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按照固定资产的类别分设账页、账内按照保管、使用企业设置专栏,每月序时登记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和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同时目前的会计核算软件主要还停留在基础的财务核算上,缺少完善的财务统计、分析功能,很难适应目前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所以在目前财务核算的基础上拓展财务软件的功能十分必要。长远而言,会计部门要与企业实现联网,通过中央控制,适当给予企业一定的终端操作权-有限的查询和输入操作权,会计部门可以在企业的工作站上在线参与固定资产的部分账务处理,会计部门也具备了远程账务处理能力,双方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实时化的高效互动,从而能更加完善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和实物管理工作。
(三)积极开展企业固定资产盘点
在盘点过程中,各部门派出兼职固定资产管理员全程参与,确保盘点工作顺利,取得实效。盘点工作的重点为:一是核查各部门分台帐、平面放置图,发现不 符情况要求立即整改到位;二是核对现场实物的铭牌、标识及存放地点,存放地方发生变更的各类办公类资产在盘点表上的痕迹化记录及时、详细;三是重点核查资产报废、移位的处理手续是否齐全及在分台帐、资产平面图上是否及时更新。盘点工作结束后,各部门按时上报资产变化月报表及更新后的资产平面放置图,分台帐、铭牌标识和资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真正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铭牌标识醒目、资产平面放置图与实物存放地点一致。
总之,在市场经济下,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强化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约束,保证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为最终目标与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 陈韶君,郑敏.论会计法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协调与对策[J].财会通讯,2009(9):85.
[2] 江萍.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几点建议[J].山西财税,2011(12):38.
[3] 汤谷良,王仲兵.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几个理论认识[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5):35-43.
[4] 崔学刚.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政府功能与角色定位[J].会计研究,2010(1):114.
[5] 史晓江.对工业企业库存存货清查账务处理的建议[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2):75-76.
[6] 李勇.财产清查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J].财会月刊,2007,10:74-75.
[7] 鲁荣.对固定资产清查中主要问题的探讨[J].金融实务,2010,2:33-34.
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4
一、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
预算制度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般情况下, 大企业应编制固定资产增减和合理运用资金的年度预算;小企业即使没有正规的预算, 对固定资产的购建也要事先加以计划。在日常管理工作中, 应注意检查固定资产的取得和处置是否均依据预算, 对实际支出与预算之间的差异以及未列入预算的特殊事项, 应检查其是否履行了特别的审批手续。
二、授权批准制度
所有固定资产的取得和处置均须经企业管理当局的书面认可。对于大额固定资产采购, 单位应当进行集体决策, 防止因审批人决策失误而造成闲置、浪费。在保证授权批准制度完善的同时, 还应确保授权批准制度得到切实执行。
三、账簿记录制度
除固定资产总账外, 企业还需设置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和固定资产登记卡, 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均应有充分的原始凭证。每月末, 固定资产总账应与明细分类账核对一致, 保证账账相符。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与固定资产登记卡核对一致, 保证账证相符。
四、职责分工制度
对固定资产的取得、记录、保管、使用、维修等, 均应明确划分责任, 由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登记、管理, 做到分工明确。
五、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制度
企业应制定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书面标准。通常需明确资本性支出的范围和最低金额, 凡不属于资本性支出的范围、金额低于下限的任何支出, 均应列作费用并抵减当期收益。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 如果是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 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或者是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 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 则应当记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除此以外的后续支出, 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 不再通过预提或待摊的方式核算。
六、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对那些不适用或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可以出售或转让。对那些由于使用而不断磨损直至最终报废, 或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发生提前报废, 或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等发生毁损的固定资产, 应及时进行清理。投资、捐赠、抵债、调拨等原因减少固定资产, 也属于固定资产的处置。固定资产的处置均要有一定的申请报批程序, 不得未经批准擅自处置固定资产。
七、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
有些企业在全面清查固定资产时, 常常会出现固定资产账存实亡现象, 这可能是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或使用部门不了解报废固定资产与会计核算两者间的关系, 擅自报废固定资产而未及时通知财务部门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所致, 这样势必造成会计报表反映失真。因此, 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 每年度至少全面盘点一次, 在盘点过程中, 还应对未使用、不需用及暂时闲置的固定资产做出记录, 并检查是否按规定计提了折旧, 并进行了相应的会计处理。
八、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及减值准备的计提问题
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其他经济原因, 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这种情况称之为固定资产价值减值。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 由于存在有形损耗 (如自然磨损等) 和无形损耗 (如技术陈旧等) 以及其他的经济原因, 发生资产价值的减值是必然的。对于已经发生的资产价值的减值, 如果不予以确认, 必然导致虚夸资产的价值, 这不符合真实性原则, 也有悖于稳健原则。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企业应当在期末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 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 该项检查可以结合固定资产的期末盘点同时进行。在检查中, 如果发现由于市价持续下跌, 或技术陈旧、损毁、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 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并按照单项资产计提, 以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反映其实际状况。
九、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制度
固定资产应有严密的维修保养制度, 以防止其因各种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而遭受损失, 并应建立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制度, 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此外, 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租赁的固定资产, 应考虑租入的固定资产是否确属企业必需, 有无久占不用、浪费损坏的现象, 或出租的固定资产是否确属企业多余、闲置不用的, 有无长期不收租金、无人过问或变相馈赠、转让等情况。对于租入的固定资产应设置备查账簿进行登记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实践论文 篇5
一、资产的使用及保管
要保证单位的资产安全完整,强化责任意识,资产的管理工作就必须首先明确主管部门、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使得三者互为补充、互为牵制。根据引滦入港管理处职能部门业务特点,确定了财务科是资产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和办法、进行监管及组织实施;办公室是资产管理部门,对所属管理的资产负有其在购建、调配、维修、调拨、报废、处置和定期盘点等职责;使用部门是指提请购置资产、实施验收并具体存放及实际使用资产的职能部门或单位。引滦入港管理处针对资产相对分散的特点,结合岗位责任制,作为资产管理部门的办公室实行了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在本部门中设立资产管理员的措施,具体承担资产在购建、调配、维修、清点、调拨、报废、处置等管理职责。定期组织对所管理的资产进行保养、维护、维修及盘点,及时排除故障,确保其正常工作,延长资产使用寿命。资产管理员所承担的资产管理工作列入办公室的岗位职责范围,除本部门日常业务以外,其资产管理的业务接受资产主管部门财务科的指导,其职责履行情况纳入办公室岗位考核范畴。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轮岗机制,办公室将资产管理员的调整情况及时向资产主管部门财务科备案,前任资产管理员将本部门所负责的资产管理情况以资产清单的形式对现任资产管理员详尽说明,并进行书面交接记录,由资产主管部门财务科监督交接。本着“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资产使用部门负责人,以及使用资产的员工均负有对资产的妥善使用和保管的责任和义务,对在本部门使用和保管的资产发生转移、调配、故障、损毁、丢失及标签脱落等情况,资产使用部门负责人以及使用资产的员工及时与标签注明的资产管理员联系,报告变动情况,并积极配合资产管理员的管理工作。
二、资产的配置
每年的12月份,各职能部门根据下年度工作需要向办公室提出书面购置申请报告,办公室本着“调剂为主,购置为辅”的原则与财务科评估其合理性、可行性,确需购置的由办公室列入下年度全面预算,以“二上二下”方式提交领导层按照“三重一大”的要求履行审批程序。全面年度预算经领导层审批后,办公室按照职能部门的申请购置时间要求将其列入本部门的月度用款计划提交财务科,采购前办公室以情况报告提出采购预算及采购方案报主管领导审批,其中采购方案应说明是否以政府采购方式或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等情况;采购预算及采购方案经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办公室履行相关流程并签订合同,所拟合同经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签证及备案后,办公室履行签章手续与情况报告及相关资料一并送交财务科作为请款附件实施采购。对于预算年度中职能部门提出的资产购置需求,办公室本着调剂为主的原则,为维护年度预算的严肃性不再购置新的资产。若属于特别急需的资产购置,办公室在履行预算追加程序,并经领导层审批,财务科对年度预算调整后再按上述程序实施采购。办公室将资产购置到位后,由提出购置申请的职能部门(即使用部门)进行测试及验收,发生质量问题办公室及时办理退换手续。验收合格后办公室采购经办人持购货发票并附《资产验收单》到财务部门履行报账手续,验收单经使用人、保管人和资产管理员(注明联系方式)签字,办公室主任、财务科长、主管处长审签,验收部门、办公室、存放使用部门盖章后生效。资产验收单一式三份,财务科、办公室及使用部门各存一份。资产验收完毕后,财务科会计人员根据《资产验收单》所列资产类别、名称、编号、签章等信息建立资产卡片(即台账)并制作标签,会同资产管理员将标签固定在对应的资产实物上,要求标志明显,不易脱落,用于日后进行资产盘点实物与卡片核对之用。
三、资产动态管理
由于工作的需要,经常会发生资产的.使用部门或存放地点变更的情况,这时,使用部门负责人、使用人或保管人及时联系资产管理员,资产管理员即填写《资产转移变动单》,交至财务科进行资产变更处理,以确保账实相符。如果资产由于使用不当或保管不善发生损坏、损毁或丢失,当事人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正常损坏的资产,当事人按修复费用赔偿;非正常损毁或丢失的资产,当事人按原价赔偿。上述情形发生后,当事人要及时向资产管理员报告,资产管理员在取得相关证据后,由财务科提供资产原值等数据,资产管理员向办公室、财务科提出书面处理意见,报请主管领导审批。
四、对外经济行为
现阶段,引滦入港管理处作为渤海股份上市公司的控股方,加强了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和担保的监管。在操作流程上,先由具体实施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提交领导层按照“三重一大”的要求履行审批程序后并上报市水务局备案方可实施。按照市水务局要求,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担保,实施部门办理报批手续时,要提供包括对外投资、出租和担保资产的申请文件及可行性论证报告;对外投资、出租和担保资产的名称、数量、规格、单价等清单;对外投资、出租和担保资产的购置凭证及产权证明文件;签订的意向书或协议(草案)等其他材料。以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的,实施部门还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并履行资产评估核准及备案手续。对外投资、出租和担保后合同变更、解除的,应报经原审批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变更、解除合同。财务处理上,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和担保取得的收入均纳入单位预算管理,按权责发生制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五、资产的检查责任
引滦入港管理处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资产盘点,由财务科召集资产管理员和资产使用部门负责人组成资产盘点小组,对单位上年度12月31日在账资产进行账实盘核及处置鉴定。办公室必须派资产管理员参加每年的资产盘点,切实履行职责。资产盘点小组对资产的盘点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表盘阶段。财务科将资产按其所属使用部门和存放地点列出清单,交由资产管理员进行账证(证指的是资产验收单)核对,将结果及时告知财务科会计;账证不符的(如调剂、借出、报废、损毁、丢失等)立即向财务科履行相关变更手续。对于调剂、借出资产,财务科会计根据资产管理员填制的资产转移变动单及时在资产卡片上作变更;对于报废的资产,财务科会计根据资产管理员反映的情况登记汇总,待资产盘点小组实地鉴定后请示主管领导再做处理;对于损毁、丢失的资产,财务科会计进行登记的同时,资产管理员在实地盘点后向办公室、财务科提出书面处理意见,报请主管领导审批。财务科会计将调整变更后的资产清单再次交资产管理员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留作实地盘点时核对之用。第二,实盘阶段。由财务科会计、资产管理员及使用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资产盘点小组依据资产清单所标注资产编号进行资产实地盘点,与资产所贴标签的资产编号相核对,确认资产实物及评估使用状况。核对过程中发现标签脱落、模糊的情况,资产管理员要将其补齐、更换,同时盘点小组对在表盘阶段拟作为报废的资产进行实地鉴定。盘点结果经资产管理员、资产使用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实地盘点阶段结束。第三,报告阶段。资产盘点小组在实地盘点结束后,对盘点过程中发现的盘盈盘亏以及需报废的情况向办公室及财务科提交书面报告,并提出处置意见,财务科汇总整理后递交主管领导。待领导层审议批复后财务科与办公室按照市水务局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办理相关手续。非盘点期间的资产报废,由提请报废的办公室向财务科召集资产管理员和资产使用部门负责人组成鉴定小组,进行实地鉴定,并以鉴定小组工作纪要的形式向主管领导提交书面报告。经领导层审议批复后财务科与办公室按照市水务局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六、资产的处置
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6
关键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体系
2008年5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制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26日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资产管理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客观上需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资产管理公司肩负着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减少损失,并促进国企改革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历史使命,在经营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化解这些风险,加强公司的管理,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必须面对的现实。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是化解这些风险,强化公司管理的有效保障。本文试从内部控制框架来分析资产管理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现阶段资产管理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组织结构方面,没有建立内部审计部门或按要求建立内部审计部门但内部审计部门在人员数量和素质上尚无法完全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在企业文化方面,缺乏开拓创新和风险意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在人力资源政策和实务方面,由于国家对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和会计工作有关制度规定出台较晚,且公司业务较为复杂,很多方面要求财务人员不仅具备财务知识而且还需要金融知识来对经济事项进行有效的判断和处理,公司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造成在财务制度执行上不够严格,账务处理不规范的情况。
2、未确立适合自身管理的风险评估方法。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索和借鉴国外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基准价值评估方法,并未实行与自身企业相关及配套的评估方法,资产管理和处置业务中的风险评估和预警一直缺乏客观规范的信息技术知识。只能依赖繁琐的控制程序和事后审计和检查的方法来进行风险评估。
3、控制活动中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未严格执行。由于人员限制,存在内控覆盖面不够广,个别应当形成制约关系的业务和岗位如档案管理和资产处置没有严格分开,部分业务没有双人负责,个别单人单岗业务缺乏相应的后续监督机制等问题。
4、检查和监督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不大。检查和监督应在事务处理的全过程进行,而不应仅仅局限于事后进行监督。
二、资产管理公司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1.积极完善公司的控制环境。现代内部控制理论认为,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作用的基础,通过全员参与意识、企业文化建设等控制环境因素的改善可以促进其他控制要素发挥作用。公司文化是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不断改进而形成的,具有本身独特特征的经营哲学、意识形态、道德规范、精神风貌和公司形象的总和。公司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他深深地影响着公司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资产管理公司要通过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完善公司的奖励约束制度,促使全体员工主动维护公司的内部控制。通过积极培育公司的企业文化,使员工的自觉行为与制度的约束有机结合起来。
2.公司应建立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资产管理公司的审计部门应隶属于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向审计委员会报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对行政方面的要向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
3、在人员招聘方面,应配备足够数量且具备广博知识和多元化技能的人才,加大对财务人员培训力度,在处理特殊经济事项中,坚持利润与交易(或销售)统一的原则下,对存量资产或负债按历史成本与现行价格进行双重反映。也就是说,在保持利润“可稽核性”前提下也满足利益相关者决策的信息需要。对特殊复杂的经济事项进行处理之前,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
4.公司内部各部门和岗位的设置应权责分明,决策、执行、评价、监督、反馈等环节应相互分离、有效制衡。资产管理公司的内部控制应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重要风险岗位的双人、双职、双则制度,对单人单岗业务要建立相应的后续监督机制,要强化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制衡,要实行内部审计部门对各部门、各岗位、各机构、各项业务的全面监督,最终实现立体交叉控制效果,防止出现监控盲点。
5.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和岗位管理措施。资产管理公司要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细化各岗位责任和职权,通过制定规范的岗位责任制度、严格的操作程序和合理的工作标准,在公司内部大力推行各岗位、各部门、各机构的目标管理。
6、加强对风险控制的分析评估。资产管理公司应当关注母公司及其子公司是否存在关联交易以及关联交易是否适当、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交易的披露是否恰当等,在分析评价重大经济活动和关联交易的基础上加强对公司风险控制的分析评估,还应当建立书写和定期更新报告制度,以反映内部控制系统工作过程的变化,以及收编新业务品种的风险评估方法。风险分析应涉及资产管理公司所有业务和部门,以及整个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加强风险控制的评估,以提高对资产管理公司所有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和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7.逐步建立起一套自动、高效、规范的电子化风险控制系统。资产管理公司要在内部控制建设中进一步引入电子化处理手段,改善内部控制的非现场监测条件,以财务和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将风险控制制度、指标以及规程等项内容进行计算机程序化处理,运用系统网络观测各项监测指标变化情况,既减少内部控制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又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运行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自动、高效和规范。
8.对内部控制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资产公司的内部控制是公司为实现经营目标,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程序和办法,对经营与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其含义应该是公司内部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办法和程序的总称,是由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不同操作环节相互交织紧密的动态过程,是按照一定控制目的而由有关控制所组成的控制体系。为此,资产管理公司要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和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不断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调整和优化。建立健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控制,不仅需要各家公司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外部环境的协调与促进。
9、加大检查监督内控制度在公司资产管理和处置工作中的执行情况的力度。
首先检查监督资产处置前期准备环节。对债务企业要严格履行日常走访和尽职调查的义务,在拟定资产处置方案前要全面、细致地调查了解债务人、保证人及关联方的资产负债情况、生产经营状况等,通过大量的走访和尽职调查挖掘其可供处置资产的内在价值,从而有利于实现资产处置回收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对拟处置资产要求注意防范道德风险,坚持双人(或多人)谈判制度,客观地反映资产处置前期谈判情况,还款意愿,处置方式等,为资产处置审查委员会审议处置方案提供最为基础的处置信息。其次检查监督资产处置方案审批、执行环节。对拟处置资产,根据债权数额大小,选择相关媒体刊登资产处置公告,以寻找潜在的、更优的投资者和处置良机。在处置方案形成过程中要坚持评处分离的原则,杜绝出现人为干预评估工作、预先设定评估值或授意调整评估结果等情况。资产处置方案应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按照规定的权限上报审批。对个别特批的处置项目,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补议。项目组应将资产处置审查委员会批复的内容在处置协议中加以落实,在协议履约过程中,项目组应采取跟踪机制,及时掌握处置协议的履行情况,监控资金来源及还款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向上级报告。第三、检查监督资产管理和法律维权环节。要加强对实物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认真详实的登记《实物资产管理台账》和走访记录,避免可能发生的资产损毁、灭失或被他人无偿占用、变卖等情况,定期进行资产盘点、核查,做到账实相符。对持股企业要建立股权管理项目小组,选举推荐股东代表、董事、监事、财务总监等进入转股企业,推动持股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参与持股企业重大事项决策,监督持股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充分行使股东权力,切实维护股东利益。要加强对债权资产的时效管理和法律维权情况。要求项目组要及时采取发放催收通知书及取得催收确认回执或通过公证送达、公告、诉讼等有效中断诉讼时效方式确保主债权、保证债权时效的存续。对已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应在法院通知期限内申报债权;对诉讼案件应在判决时效内申请执行。要建立完善的预警台账,通过检查监督债权资产的时效管理,以达到加强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维权工作。最后检查监督资产处置回现和费用支付的审批入账环节。对处置回收资金,应及时填制回收单据并通知财务部门入账。对入账资金,办事处财务部门要及时上划公司总部,不得截留、坐支处置收入。对中介机构支付的费用,要求严格按照相关的《费用支出管理办法》规定支付。对中介机构的选用,要求按照“集体选聘、公开选聘”的原则来确定。对中介机构采取定期考核,选拔优秀的、淘汰不合格的中介机构。
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7
关键词:固定资产,部门之间,资产核对
固定资产是指学校占有或使用的, 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 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 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固定资产是公办高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 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的主要指标之一, 如何管好日益增加的固定资产, 已成为高校内后勤、设备、科研、财务等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每个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希望做到账目清楚、账实相符, 但每到年底编制固定资产决算表时, 还有一些公办高校财务部门管理的固定资产帐总是与实物部门管理的固定资产账对不上, 造成财务部门在编报会计报表时, 必须要对固定资产帐进行调整。
固定资产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年国家虽然多次组织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核对, 但上述问题并末得到解决, 究其原因, 还是因为我们没有深入研究我国固定资产的产生方式、没有重视校内各部门之间固定资产的管理习惯和统筹管理问题。高校内后勤、设备、科研、财务等部门, 各管各的账, 有分工没配合, 少数高校对自己的家底摸不清, 年终报送给上级主管部门的固定资产决算报表数字也都是综合而来, 极不科学。本文试图对高校内各部门之间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以对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固定资产配置机制有所帮助。
一、高校财务部门与实物部门常年对不上账的原因分析
第一, 多数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实行归口管理模式, 将固定资产按类分在设备、后勤、博物馆、图书馆等部门进行分类管理。设备部门管理固定资产是按教育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分类编码手册”将固定资产分为16个大类;后勤部门是按传统方法将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家具2类;财务部门则是按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将固定资产分为六个大类。三个部门在固定资产归类口径上就已经不一致、科目从表面看一样, 而内容却不统一。《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分类较粗, 且与“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分类的编码”不对应, 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大都没有受过专门设备资产分类方面的培训, 报账时财务部门也不设专人管理固定资产, 所以财务人员在制作固定资产帐时有时分不清、太随意、太笼统, 不利于分类管理。反观设备部门做固定资产帐时, 设备处管理人员是按照《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分类编码手册》进行分类, 具有科学准确, 分类细致、易于操作等特性, 每一项固定资产都会给出一个唯一编码。高校内部各个职能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分类标准不一样, 各部门依据的制度也不相同, 造成固定资产常年无法统一。
第二,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远远快于财务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的改革速度。教育走向了市场化, 各种新情况不断出现, 需要财务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配合、跟着走;财务部门是严格执行国家财务规定的部门, 改革是按国家政策走, 必须要等到新的财务制度颁布才能变。实物管理部门则没有太多限制, 只要按照单位要求登记固定资产, 就给他们编号、盖章, 办理固定资产登记, 没有任何限制。形成了财务部门管的紧, 报账手续差一点点就不给报账, 实物部门管的松, 只要来就给登记。
第三, 从财务部门看, “固定资产”仅仅是一个会计科目, 一般不设专人来管理固定资产。但到年底时, 上级财务机关对财务决算报表中的固定资产情况表, 又提出了许多平日在财务帐上没有设定的、或超出固定资产帐范围的编报数据, 造成年终财务决算报表的附表“固定资产情况表”里面的“固定资产”分类中的许多数据在财务账上没有, 迫使财务人员要放弃自己的固定资产帐, 而到各实物管理部门去找数据。
第四, 财务部门与实物部门所使用的软件系统不同, 软件对外开放程度也不同。这就经常造成校内管理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 每个职能部门各做各的账, 只求自己内部账务平衡, 部门之间的问题无法发现。
第五, 财务部门重金额, 只记固定资产总账;实物部门重数量, 是每一台设备都要登记。
二、解决高校内部固定资产对帐难的设想
第一, 首先期望国家财政部尽快细化《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的分类, 与“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分类编码手册”的分类相衔接。会计制度将固定资产分成六大类, 虽然会计制度中规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 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 制定适合于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但是学校财务部门谁有权利或能力来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呢?能否参照设备处使用的《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分类编码手册》那样, 将财务制度上的固定资产, 尽量与物资帐上的固定资产一一对应。这些年财务部门比较重视价值形成, 资产部门比较看重实物数量, 在固定资产管理上, 究竟是以财务部门的帐为准, 还是以设备部门的帐为准, 一直争论不休。财政部应研究出台能让财务部门与其他实物管理部门相衔接的制度, 让高校内部几个不同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资产的分类方法上进行统一, 让固定资产在划分标准上要有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才可能让校内所有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来按统一的规章操做, 让固定资产的分类有标准可查。
第二, 现在高校报固定资产帐的程序是, 先到实物管理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并建卡, 之后再到财务部门报账, 财务部门再根据实物部门出具的固定资产单入账, 二者的入账时间是不一致的。高校的固定资产只有在实物部门和财务部门都入账后, 才能算做学校的固定资产, 国家应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第三, 固定资产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 各个实物管理部门用什么样的软件, 软件要相互兼容到什么程度, 这里有很大的学问, 即要有政策上的支持, 还要有各软件公司配合。财务部门与实物管理部门要从各自的账务系统上进行联合开发, 在彼此授权的情况下可分级联接, 否则只是两张皮。
第四, 财务部门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办事的部门, 高校财务部门内的工作人员都是经过国家严格培训, 个个持证上岗, 国家每颁布一项新的政策, 要充分考虑财务制度是否走的通。财务决算报表是年度全部资产和全部教学、科研成果的盘点与总结, 是向上级主部门报告基本建设财务状况和建设成果的书面文件, 是统合全校资产的最高级别的表格, 各个实物管理部门必须要服从财务决算报表的编报要求, 按时向财务部门报送出符合决算报表要求的数据。
三、结语
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 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对高校固定资产的建设, 越来越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强, 从另一个层面会促进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对高校整体建设和发展尤其重要。我们必须要按国家的政策和上级部门的制度, 管好、用好固定资产, 让固定资产在高校的建设发挥中, 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陕西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2]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分类编码手册
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8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现状
由于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控制中,大都重购置而轻管理。对于固定资产的成本、计提、折旧等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使固定资产不能合理发挥应用的经济效益,并且管理层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工作也不够重视,使固定资产管理较为混乱,不能很好的实现内部控制。
(一)固定资产的预算不合理,会计核算方法不够科学
在固定资产购置中,一些单位并没有进行全面的评估预算,以确定是否应该购置固定资产,使固定资产的采购过于随意,从而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内部控制。另外,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监督力度不够,使固定资产管理与采购严重脱节,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影响到单位的健康发展。另外,对于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是明确单位固定资产现状的重要手段,也是唯一了解固定资产现有价值的途径。但当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却并没有真正反映出资产价值,使会计信息失真,实际资产状况与账面显示不符。
(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执行力度较弱,对固定资产的处置不规范
由于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重购置而轻管理,使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问题,并且关于固定资产的验收制度,盘点方法都不够合理。甚至一些固定资产已经报废却没有在账面上反映出来,使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这些都是因为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其内部控制执行不力而造成的。还有些固定资产因为更新或损害不进行报废处理,这时候对固定资产的处置方式成为一个问题。而目前很多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时并不能够按照合理的会计核算计算其价值,并作出最佳的处置决定。这就使资产出现一定程度的流失,并且也很容易出现腐败现象。
二、内部控制审计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科学、规范、合理并行之有效的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单位领导应充分重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与管理,营造良好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环境。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分工的内部控制审计
固定资产管理要坚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对固定资产的取得、记录、保管、维修、处置等,均应明确划分责任,并由专职部门和专人负责。应将固定资产处置的审批与执行,固定资产的取得与处置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进行分离,以防止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分工不当造成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资产损失或资源浪费。固定资产取得、处置等业务应当由经授权的机构或者人员进行办理,审批人应当根据固定资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其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越权;经办人在其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审批意见办理固定资产业务。
(二)对固定资产预算编制的内部控制审计
在安排年度固定资产采购预算时,应充分结合同级财政部门的政府采购预算和本单位财务部门的年度预算编制,使固定资产购置和决策预算科学合理、合法合规,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以聘请独立的中介机构或者专业人士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评价,并由单位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应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较大的部门或单位应该设立专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提高其使用效率,及时消除风险。同时,应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组成固定资产盘点小组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和分析结果及时上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和措施,上报授权部门批准后进行处理。
(三)对固定资产处置的内部控制审计
固定资产的投资转出、报废、出售、调拨转出等处置都需符合一定的申请报批程序,并由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其他部门或人员进行办理,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检查固定资产处置的报批程序是否合理,是否严格遵循“先审批后处置”的原则,其处置价格是否合理,处置执行是否有效等,以防止固定资产处置不当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单位应当赋予内部审计独立、客观的身份,内部审计应当保持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应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报资产管理部门,按审批权限批准后,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及时加以纠正和完善,起到查错防弊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提高固定资产的经济价值。针对目前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积极应对,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更好的发挥其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燕波.内部控制审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运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4)
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9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固定资产的投入也迅速增长,资产是高校组织教学、科研活动的基本依托,而资产管理的好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内部控制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在固定资产的管理领域越来越被重视和应用。如果一个高校的固定资产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就势必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损失、浪费现象严重,并且还会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当今的市场经济形势给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并完善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证的重要手段。因此,要保证高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就必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组织控制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采取专门管理与分散管理模式相结合,为避免机构臃肿,我院根据实际,不设专门的设备处,按“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成立由分管院长任组长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的职能相当于设备处,从宏观上统一管理学校的经营性固定资产和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负责协调处理各归口管理部门的交叉业务。该领导小组的成员有财务处、教务处、总务处、后勤服务中心的负责人组成,财务处下设固定资产管理科管理财产账,负责资金形态的流动资产管理,编制预算,决算计划教育科研及各项经费的核算,并对计划执行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教务处下设实验实训中心,负责全校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对日常教学、科研的仪器等建立帐卡;与固定资产管理科共同参与审批仪器设备的报损、报废、报失,做好报废设备的残值回收工作;考核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负责仪器设备的入库验收和发放工作;组织仪器设备的设备的调剂使用等。总务处负责学校房屋管理,对学校教学、科研、办公等共用的房屋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管理,编制学校共有房屋的定期修理计划,负责共用房屋修理工程项目的招标组织管理工作,做好报废房屋、建筑的残值回收工作。后勤服务中心设采购部,负责采购供应职能。以文件形式明确各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与责任分工,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固定资产承担直接领导责任,资产保管人对保管的资产承担直接责任,将责任层层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谁使用资产谁就是资产的责任人,部门资产的丢失、毁损等需要部门负责人和保管人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直至法律责任。对学校重大项目的构建和投资,应该由固定资产管理小组讨论和批准后才能执行。各部门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能如图。
二、制度控制
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学校的资产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不产生经济效益,因而很多学校没有建立真正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管好管坏一个样的思想严重影响了管理效率。各高校应按照“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执行制度必严,违法制度必究”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并严格执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包括:资产来源登记制度,财产保管制度、财产的维修、报损制度、资产出租转让制度、资产评估制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和高校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制度等。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以上制度的要求,由财产管理科对物质及各类资产的进出进行信息化管理,其中,主要有物资采购单处理,验收单的录入,查询修改、打印、制作固定资产卡与标签;各部门现有仪器设备情况的查询;明细台帐查询及打印,财务报表的查询打印,各类动态报表的生成、打印;闲置资调配;仪器设备的增减的动态分析。并按“帐帐、帐卡、帐物相符”的原则,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盘点和资产核销,及时掌握资产损盈情况,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帐外处理;对报废、调出、依法转让的固定资产严格履行审核程序,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的家底清、账物相符,用制度管理,从源头上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用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考核与职称评定的内容。
三、管理控制
3.1购进阶段的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小组充分要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固定资产管理集成化工作,应在科学管理的定量分析基础上,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作学校长远发展规划部分学校资产购置的长远计划和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财力可能分轻重缓急制定年度添置计划,实现学校资产实现资产采购的最佳性价比,保证购置资产及技术的先进性。在购置方式上实行集中采购和公开招标的办法,提高采购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防止滋生腐败。固定资产购进后,按照验收制度组织验收。
3.2使用阶段的管理
固定资产要进行规范的财产的登记,高校的固定资产计算机管理系统要将购货发票、挑拨捐款单、盘盈审批单、竣工结算单及验收单等等全部信息按国家规定的统一代码和统一分类输入,按“一物一卡”的原则及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库以反映相关资产的财务信息(原值和累计折旧等)和非财务信息(固定资产责任人、存放地点、使用状况等)。除设备资产的录入、统计外,并采用资产网络化对固定资产进行卡片管理,充分利用校园网,建立起数据采集、处理和信息的共享、传递、反馈的平台和系统,包括申请、审批、购置、入库、配发、使用、调剂、维修、报废、捐赠、出售等信息,通过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各管理部们可通过网络查询本单位的资产情况:包括购置时间、领用人、经手人等。固定资产管理小组要进行经常性检查,了解并熟知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固定资产的取得、管理、折旧、处置上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清查,严格报废程序,及时发现漏洞,调整账目,根据清查结果确定相关人员应承担的责任。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合理、有效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才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单位财产安全、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的目的,更好地为高校办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韩静,《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1期
[2]。武红玲,《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探析》,《财务与管理》,2008年第1期
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10
一、COSO框架与城镇集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关系
美国COSO委员会所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被公认为是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也是当下内部控制制度研究与构建的重要理论基础。COSO框架下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部分。有专家质疑COSO框架是否能够适用于所有性质的企业, 此发问不无道理。但是, 既然是“拿来之物”, 那么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结合城镇集体企业的具体特征以及每一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来应用该内部控制框架。
COSO框架与城镇集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从内部控制环境来看, 环境的好坏关系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执行以及具体实施效果;从内部风险评估来看, 对风险的认识以及应对直接关系着固定资产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固定资产的购置与处置是否合理以及是否能够保值增值等问题;从内部控制活动来看, 控制活动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价值转移、合理摊销等;从信息与沟通来看, 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以及及时性与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息息相关, 一旦信息本身以及信息的传递出现错误, 那么对于固定资产的影响将是重大的;从内部监督来看, 固定资产管理各类制度的执行情况与监督力度和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可见, COSO框架不仅仅是适用于城镇集体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 而且更能够从全局出发、着眼于细节性问题, 有效的贯穿于其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弹性区域
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城镇集体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与各种管理制度共同助力于企业的发展。我们不能只考虑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本身的完善, 还要考虑其与其他管理制度以及制度内部本身的协调性, 也即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本身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保证其能够融入到整个企业的管理体制中。
(一)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与企业战略管理制度的融合
在经历了合作化、大跃进以及上世纪70 年代与国有企业共同挖掘潜力后, 城镇集体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但是同样也存在着诸如产权不清晰、处置随意等问题。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下, 城镇集体企业在速生速长的同时也逐渐放远目光, 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优化各个管理制度。在这种情况下, 固定资产的管理也要跟得上整个管理制度的步伐, 制定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目标与制度。以工业类的城镇集体企业为例, 在制定固定资产的采购计划时, 要关注企业未来的订单数量、生产规模、人工成本等具体情况, 不能单单从当下的情况来考虑该机器设备的价钱与质量, 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该机器设备的智能化、运行成本、潜在人工成本、能承载的生产规模等等。
(二)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与其他财务管理制度的融合
内部控制视角下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仅仅影响着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和效果, 还与企业的预算管理、成本控制、会计基础性工作、绩效管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 在固定资产的采购环节, 为了避免“吃回扣”等现象的发生, 通常会采用诸如“设备选购人员与合同签订人员相分离、合同谈判人员与合同签订人员相分离”等内部控制措施, 而这些内部控制措施在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的同时, 也发挥着控制采购成本、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的作用。但是, 这些作用能否得以充分的发挥, 还要看这些内部控制措施的设置是否合理。此外, 固定资产采购阶段工作的效果则可以通过绩效管理制度来评估。可见,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与城镇集体企业其他财务管理制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弹性区间。
(三)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内部各组成部分的融合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 内部控制视角下固定资产管理的五个组成部分是相互关联的, 如果这五个部分之间不能够协调工作, 那么固定资产所发挥的效用将大打折扣。如果员工不理解集体企业环境下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其工作以及生活的影响, 那么之后的内部控制活动很难得到顺利的开展;如果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评估环节流于形式, 那么很可能造成集体财产的大量流失, 影响企业正常的运营;如果信息系统不能够为其他各个环节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 那么其他各个环节的资产管理工作只能建立在质量低下的信息基础之上。因此, 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下, 固定资产管理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需要有一定的弹性区间, 以衔接各个部分的工作。
三、COSO框架在城镇集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在保证了固定资产管理所处外部环境的协调性以后, 就要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本身着手。如何能够将COSO框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应用到城镇集体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当中呢?这需要结合城镇集体企业自身的历史特征, 统筹整体框架、从细节处着手。
(一) 净化固定资产管理内部环境
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 城镇集体企业多以生产型企业为主, 员工数量较多。加上集体企业属于集体内劳动群众所有, 因此其员工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以“现代化”、“战略化”为改革目标的当下, 内部控制视角下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要打破原有的管理思路, 还需要将内部控制制度融入到固定资产管理中, 这对企业的内部环境提出了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如何才能够使管理层以及基层员工从思想上接受这种管理模式并愿意付诸实施是净化固定资产管理内部环境的关键。
以A城镇集体企业为例, 该企业以生产日用品为主要业务范围。考虑到各个层级员工对企业管理的关注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企业分别针对不同类别的员工采用不同的方式开展工作, 这是我们所值得学习的。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 企业主要通过会议、外聘教授授课、优秀案例学习等方式来使他们了解内部控制框架下的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何帮助、其应当在具体工作中注意什么以及如何开展岗位工作;对于具体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 则重点从实务操作角度使其明白工作的重点 (如控制的关键环节、评估的主要风险等) 。对于基层的科研人员以及生产人员, 则通过生动形象的活动演示、Flash动画使他们了解该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下对自身生活利益的影响以及应当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配合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这种多样式的、针对性的、生动形象的方式, 该企业有效避免了纯文件性学习的各种弊端, 营造了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环境。
(二) 重视固定资产风险评估环节
城镇集体企业的特殊性质使他们忽视了风险评估环节的重要性, 错误的认为“有政府作为后盾, 即使有损失企业也会化险为夷”。因此, 企业的固定资产存在着产权不清晰、使用率低等问题。内部控制视角下的固定资产管理要加大对各环节固定资产风险评估的重视。A城镇集体企业按照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维护、保管以及处置五个环节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 并将其进行罗列。比如, 在购置阶段对固定资产购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然后分析购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资金舞弊风险、合同违约风险、产品瑕疵风险等;在处置阶段可能存在的程序瑕疵、资产利用率风险等。在此基础上, 企业针对不同阶段的风险事先制定了风险应对措施。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 A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风险评估与应对体系, 提高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并且也保证了各种固定资产增值方式的有效实施。
(三) 全面、科学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活动
城镇集体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大多呈现出粗放化的状态, 企业可以借改革之机, 利用内部控制活动逐步调整固定资产各个环节的管理, 使其更加精细化。一方面, 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全面布局内部控制活动。以固定资产的处置为例, 从固定资产的处置方案到最终所有权的转移, 每一个步骤都要有相应的控制活动。比如, 若机器设备以低价处理给其他企业, 那么方案拟定人不能与设备处置负责人为同一人、处置合同签订人不能与受让企业之间存在亲密关系等。另一方面, 要注意内部控制活动的科学合理性。一是控制活动的可行性, 既要使具体操作简单便捷, 又要达到控制活动所追求的效果;二是控制活动要考虑到其他制度的执行, 不能妨碍到诸如成本控制、预算控制、绩效考核等工作的开展。
(四) 充分利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
无论是生产型的城镇集体企业还是服务型的城镇集体企业, 固定资产的种类与数量均较多, 单靠人工整理、收集以及分析数据并不能使管理效果与效率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 固定资产信息化软件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A城镇集体企业依托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扫码仪器、条形码, 将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进行归类并在系统内部进行归档, 通过系统准确及时的查询某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所处位置、由谁保管、当前使用状态等, 实现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实时跟踪与监督。此外, 企业也要注意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信息的传递, 通过局域网、网络沟通软件等形式方便各个部门之间就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维护等进行日常的沟通。
(五)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措施
监督措施是固定资产管理各项制度得以实施的有效保障,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措施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约束措施。对于没有完成最低绩效考核标准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处罚;另一方面要配合各项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比如,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 根据他们的绩效考评来评定其工作成果, 制定诸如薪资奖励、家属医疗环境、子女教育环境、培训机会等各方面的激励措施。
四、结束语
城镇集体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承载着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民生发展的重要使命。固定资产是城镇集体企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 企业可以创新性的引入COSO框架, 从内部控制视角出发, 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内外部的协调性、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实现固定资产效用最大化, 助推企业的战略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燕飞.原晓燕.林銮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风险与内部控制探讨[J].商业会计, 2015 (06) .
[2]钱雪艳, 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 (03) .
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11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一、内部控制在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资源管理活动中,内部控制作用、地位都不低,其一方面有利于合理配置单位内部资产;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审计和控制内部资产,其积极作用显而易见。第一,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提供有利保障给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在其作用下能够有效配置资源,并明确规定人员工作内容,明确其权责,更加规范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活动。第二,内部控制是资产控制、资产预算管理中重要内容,而管理活动的预算和控制则能够帮助资产管理工作进一步升级。预算管理能够制约单位资产活动;控制管理又能够合理控制单位资产,有效地帮助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相应的资产管理。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的现状
1.缺乏健全的资产管理机制
第一,事业单位尚无统一归属权,以至于其面临着缺乏健全资产管理机制的问题。第二,资产管理深入开展前提在于权责制度落实,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但就行政事业单位层面来说,其却没有明确员工管理职责。第三,行政事业单位中部门协作能力难以落实,不利于深入开展单位资产管理。第四,资产管理意识在单位内部人员中显得薄弱,难以“量身定做”管理機构并指派专人管理。第五,缺乏有效的资产审计,造成了资产管理工作受阻。如果难以对涉及内容众多的资产管理工作定期审计,则难以有效开展管理,工作难度也由此上升。第六,财务会计人员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账目记录活动中缺乏规范性,造成了资产管理面临阻碍。
2.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就众多中国大陆行政事业单位层面来说,其内部管理制度多不完善,难以深入开展资产管理。故而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主要表现包括:
第一,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缺乏内部管理意识,内部管理制度积极作用多被忽视,难以有效落实内部管理制度。第二,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如果没有明确规定员工工作职责、资产管理工作流程之类,以至于资产管理中难以依据足够内部管理制度的后果。第三,不少财务会计人员缺乏素质,信息不匹配的情况颇为常见。第四,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并未有效记录捐赠等形式资金,造成缺乏资产管理的情况。由此不难看出:要有效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就应对内部管理制度加以健全以形成“行为依据体系”。
三、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开展资产管理的对策
1.制定有针对性的资产原则
第一,应加强权责明确。在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进程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社会、经济效益统一。然而,因为前文所述的诸多原因,以至于资产管理效率低下,其主要表现为:首先应对资源配置加以优化,提升资源利用率。其次,保证信息真实有效。尤其要有效监管内部财务报表等,防止出现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再次,保证权责明确,对人员工作能力加以提升。
第二,有效开展资产管理。即所谓“谨慎性原则”的遵循。首先,要求开展工作过程中财务会计人员保持高度责任心。其次,财务会计人员应合理预测资产管理风险,引导资产管理进一步“优化”,使得财务风险可以被行政事业单位加以有效规避。再次,定期结算资产,对单位的盈亏情况如实反映。
2.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机制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应对资产管理机制加以进一步完善。第一,作为单位,有必要按照国家在会计层面的制度法规和自身发展实际之类对资产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并提供重要依据给单位资产管理活动。第二,应对资产保管制度加以建立和完善,应如实登记资产变动,提供重要依据给管理人员。第三,技术投入力度也应有所加大,提升资产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以建立并完善化,一方面提升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进一步便捷化资产管理。第四,将资产清查制度加以建立和完善,从而对资产管理审计予以加强。重视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以此为基础,实现资产管理的流程化,与其他业务充分结合起来。但是在整个过程中,也应当注意绩效评价和风险管理的问题。
3.完善资产核算制度
就行政事业单位所开展的核算工作这一资产管理活动层面来说,其作用不可不谓之积极。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加以进一步完善,帮助资产管理人员进一步开展相应活动。第二,应提升盘算管理内部资产的活动力度,提供有利条件给快速清点内部资产。在其间,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对企业相关管理经验加以积极借鉴,从而对内部固定资产价值加以真实展示,保证完善资产核算制度,提供良好环境给更好单位资产管理活动。
四、结语
加强内部控制资产管理的活动,一方面可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管理活动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将其他活动予以更好开展。然而,就其现状而言,其内部控制仍然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所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结合自身特点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建立合理的资产管理模式,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 冯海针.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09).
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12
1 我国卫生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国家投入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逐年增加,也使得医院的固定资产不断增加。而许多医院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了审批采购流程,设置了盘点清查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完全落到实处,并且缺少对细节的完善,使得资产审批采购和清查工作过于形式化,造成了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对医院的运营效果造成了影响。
(2)固定资产账簿设置不健全。部分卫生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账目设置上存在问题。一方面,在购进相关资产时,未对其信息进行及时入账,导致资产记录不完整,账实不符,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另一方面,在日常的资产管理中,对资产的变动情况记录不完整,对设备的维修护理情况未进行及时处理,固定资产盘点不到位,未能“账实签”逐一核查,资产的损毁报废情况未如实进行记录,也导致账实不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固定资产的流失。
(3)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偏低。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机制,导致许多固定资产出现闲置的情况,无法创造经济效益,无形中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医院内部的资源共享平台,导致设备重复购置情况,或者有些部门对其闲置资产不进行及时上报,相关监督管理部门也不进行合理有效的盘查,从而造成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下。
2 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意义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国家对于卫生事业单位的投资力度不断增强,基于此,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对于加强医院内部的管理监管,保证医院经营的稳健,保障医院资产的安全,确保医院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保障医院的经济效益。加强医院的内部审计,促进医院的财务管理更加透明化,保证各项财务收支的合理化,及时地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或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并给出恰当的解决建议;同时,对于减少并遏制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徇私舞弊现象具有良好的作用,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医院的财力资源的损失,保障医院的基本经济效益。
(2)促进医院的稳健运行。强化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能够监促医院财务的良好运作,监督医院各部门规范操作,把控风险,从而促进医院的稳健运行。此外,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也能加大对医院各部门的监管力度,促使医院各部门严格地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财物的支配,使得各项资金的收支更加明晰化,从而保证医院内部的正常运行。
(3)确保医院的有序管理。内部审计监督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医院整体的有序管理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加强审计工作,也能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尤其随着国家投资的增大,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愈发重要,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对其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 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措施分析
(1)建立健全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强化医院内部审计以促进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首先要完善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确保在进行资产管理和审计工作时有章可循。医院的资产管理部门应与会计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从而保障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分工明确,信息畅通。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要定时向管理部门进行资产相关信息的反馈,尤其是一些可控的问题,做好事前控制,消灭于萌芽。对于一些较为大型的贵重仪器,要施行责任制,实行专人管理,建立设备的技术档案,并对其使用情况作出记录。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每年至少一次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点核查,并且与会计部门做好核对工作,确保账实相符,避免出现账有实无或账无实有情况。
(2)加强固定资产采购的审计工作。在固定资产采购时,常出现设备的立项与预算管理不符而采购审批却已通过,最后造成资产的闲置和使用效率低下,也造成了资产管理的混乱;此外,对于一些采取分期付款或融资租赁方式购入的设备,医院未按会计相关规定进行账务管理,导致会计在核算固定资产效益时,其成本和效益的计算不匹配,也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麻烦。
因此,要建立审计前移理念,实行事前事中审计。在固定资产的购进前,审计部门就应介入审核立项的合规性,采购的招投标过程及结果的合法性。购进后,核查入库的资产数量、型号等是否与签订的合同一致,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是否及时登记入账,且入账信息完整;财务部门的一级明细账、资产管理部门的二级分类明细账、资产使用部门的台账,以及固定资产标签是否一致,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合理的处理。对于一些通过社会组织、相关供应商无偿捐赠获得固定资产,也应当检查其验收手续合法性和会计账务处理的合规性。
(3)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审计工作。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由于对资产状况记录不够仔细健全,对于一些使用效率低下或非正常使用的固定资产的记录欠及时全面,且管理人员流动过大,常出现固定资产只存在于会计账面而实物不知去向的情况。在资产的调拨和移交过程中,交接手续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约束,使得一些应该入账的资产没有入账,同样出现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现象。
为此强化审计工作,①定期或不定期审查固定资产的维护状况,确保固定资产从购入到报废的每个环节都有详尽的记录。②做好各项固定资产负责人(或使用人)的标签,对于每一次资产交接,都要有规范的资产交接记录,确保固定资产有主可循。③督促完善资产调节使用制度,加强对资产的调配管理,充分提高各资产的使用效率,增加其经济效益。④督促建立一支由财务、资产管理等部门组成的固定资产清算盘点队伍,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全面盘点,并做好盘点记录。
(4)加强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审计工作。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最后一步,但医院管理层往往对这一步不重视,导致在实际的管理中,常出现账有实无的情况,即固定资产被盗窃但仍作报废进行处理,或对报废资产进行处置后,其残值收入(即经过变价处置或者其他方式处置后得来的一定收入)未纳入医院的账户,造成医院的经济损失。
因此,医院要加强固定资产的处置管理。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应由专门的审计监察、资产使用、相关技术部门进行联合的审查确立后,方可批准其报废处理意见。内部审计部门一要核查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手续是否完整,依据是否充分;二要加强对其报废报告的审核,核对固定资产的名称、使用年限、现状等情况;三要加强对资产处置收入的审查,确保固定资产的处置收入都完整纳入医院财务收入。
4 结论
固定资产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管理的优劣程度关乎医院的运营状态和基本效益。而加强对医院内部的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地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因此,医院应该重视审计工作的开展,降低医院内部控制风险,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
摘要: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的物质基础,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分布地点分散且回收成本慢等特点。因此,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医院的医疗水平、控制操作风险、防范医疗事故,以及提升医院运行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文章简要阐述了我国卫生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就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意义以及如何加强医院内部审计作出了分析。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固定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推荐阅读: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06-02
固定资产内部审计风险汇总10-12
湖北省内审师《内部审计基础》:固定资产折旧审计方法适用性分析考试试题08-22
国有资产管理内部审计09-11
资产管理内部审计制度08-0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资产管理制度09-04
固定资产的未来管理06-03
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06-15
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