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技巧总结(精选8篇)
摄像技巧总结 篇1
摄像基本要领
1、平:画面要平,应保持画面中的水平线条和垂直线条符合生活中的真实情况。画面与地平线或水平线保持水平。方法:借助三角架水平仪校正水平;以景物的地平线或寻像器的边框作为水平参考(拍摄草原、大海等)。
2、稳:镜头运动要力求稳定,不能有晃动活着时快时慢的感觉。无论是固定镜头还是运动镜头,都要保证画面的稳定性。方法:控制呼吸;注意持机方式;优先使用广角镜头;启用防震功能;使用三角架、轨道车、斯坦尼康等;利用身旁的倚靠物。
3、匀:指摄像机的运动速度要保持匀速,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画面运动要保持速度均匀,使画面节奏符合正常的视觉规律,不能忽快忽慢、断断续续。方法:电动变焦实施推拉时要注意变焦调节钮;借助三角架、轨道车、斯坦尼康、升降机等器材。
4、准:是指根据录制内容的要求准确地摄取一定的景物范围,也就是说通过一定的画面构图能准确地向观众表达出你所要阐述的内容。一般不允许在镜头固定后再修正,那会给观众含糊、不准确、不严格的印象,甚至搞不清楚画面要表达什么。
运动镜头的起伏和落幅要准确,要形成相对完整的构图。拍摄运动镜头时,镜头的起幅和落幅画面构图要准确,其中最难处理好的是落幅画面的构图。镜头运动结束应该是落幅画面的最佳构图。方法:预先演练,心中有数;照顾落幅,将就起幅。
准还有一层意思是指摄像机要准确地重现被摄景物的真实色彩,也就是要求调好色温滤光镜和黑白平衡。
5、清:画面始终有焦点,主体要清晰。方法:特写聚焦法;景深控制
长焦距与短焦距镜头
长焦距镜头:视角窄、景深小、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小、压缩了现实的纵向空间、有“望远”的效果、在表现运动主体时:对横向运动表现动感强,对纵向运动表现动感弱。
短焦距镜头:视角宽、景深大、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大、便于肩扛拍摄,画面易于平稳清晰、在表现运动对象时:对横向运动的对象表现动感弱,并且物距越远越弱;对纵向运动的对象表现动感强,并且物距越远越强。有曲像畸变现象。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决定一个画面景别大小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摄像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二是摄像机所使用镜头的焦距长短。景别的选择:不同的景别具有不同的表现力,如: 远景:开阔的场景和远处的人物。
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
近景:人物胸部以上或者景物局部面貌的画面
特写: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
运动处理
运动处理是影视艺术自身独有的造型手段,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标志之一。包括:运动表现、表现运动。运动表现是指摄像机在动。推拉摇移的拍摄运动物体。表现运动是指在固定镜头中,表现镜头中一切在运动的物体。
影视摄影的主要艺术手段
1、光学镜头的运用:即利用不同焦距的光学镜头,可以创造出不同的造型结构。包括:特写、近景、中景、全景。
2、构图处理:构图就是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筛选对象、组织对象、将要表现的对象有机地组织安排在画框之中,以准确鲜明地表达内容,并建立具有视觉美感的画面形式。
3、光线处理:质感、立体感 空间感 渲染环境气氛 全景: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展示一定空间中人物的活动过程。
4、色彩处理:色彩的美感不在于色彩本身,而在于色彩之间的关系。色相、纯度、明度;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
5、运动处理:运动处理是影视艺术自身独有的造型手段,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重要标志之一。运动处理的两个层面:表现运动、运动表现
固定镜头:是在拍摄一个镜头的过程中,摄影机机位、镜头光轴和焦距都固定不变,而被摄对象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它的核心一点就是画面所依附的框架不动。
1、固定画面外部运动因素消失。通过摄像机的寻像器所能看到的画面范围和视域面积是始终如一的。
2、固定画面视点稳定,符合人们日常生活注视详观的视觉体验。它不同于摇摄、移摄所经常表现出的“浏览”的感受,也不同于推摄、拉摄所表现出的视点前进或退后的感受。
作用
1、固定镜头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在对会场、庆典、事故等事件性新闻的编辑中,常常用远景、全景等大景别固定画面交待事件发生的地点和环境。
2、固定镜头能够比较客观地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变化。运动镜头由于摄像机追随运动主体进行拍摄,背景一闪而过,观众难以与一定的参照物来对比观看,因而也就对主体的运动速度及节奏变化缺乏较为准确的认识。
3、固定镜头由于其稳定的视点和静止的框架,便于通过静态造型引发趋向于“静”的心理反应,给观众以深沉、庄重、宁静、肃穆等感受。
局限性:
1、视点单一,视域区受到画面框架的限制。
2、对活动轨迹和运动范围较大的被摄主体难以很好表现。比如花样滑冰、赛跑等。
3、编辑中用太多的固定镜头,容易造成零碎感,不如运动画面可以比较完整、真实地记录和再现生活原貌。
运动镜头:是指在拍摄一个镜头的过程中,摄像机的镜头光轴、机位、镜头焦距有一个发生变化时所拍摄得到的片段。如:由推、拉、摇、移、跟、升降摄像和综合运动摄像形成的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升降镜头和综合运动镜头等。运动镜头的组成:起幅、运动过程、落幅。
动向:是的推拉方向。推拉的方向,由关注点的大小关系和被摄物的运动方向确定。关注中心由面到点,自然用推镜头,以突出关注主体;而由点到面,则用拉镜头,把环境等相关因素展现出来。当被摄物处于运动中,一般而言焦距的推拉与被摄物的运动方向基本 保持一致。反之,就会产生特殊的相向运动效果。
动速:是推拉速度。在变焦过程中,开始和结束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特别是在 画面由静止到运动的一瞬间,一定要很慢,然后慢慢加快,结束时要由快到慢,再到静止。这样才能保证画面展现的自然和构图的稳定。
场面调度: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起初这个词只适用于舞台剧方面,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活动的位置变化所做的处理,是舞台排练和演出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导演为了把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环境气氛、以及节奏等,通过自己的艺术构思,运用场面调度方法,传达给观众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场面调度是在银幕上创造电影形象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段,指演员调度和摄影机调度的统一处理,被引用到电影艺术创作中来,其内容和性质与舞台上的不同,还涉及摄影机调度(或称镜头调度)。
电视声音的构成与作用
电视节目中的声音一般分为语言、音响、音乐三大类。语言以表意为主,音响以表真为主,音乐以表情为主。
(一)语言包括对白、独白、旁白、心声和解说。
(二)音响分为动作音响、自然音响、机械音响、枪炮音响、特殊音响。
(三)音乐分为主题音乐和背景音乐。
作用:
1.加强电视节目的真实感,使其接近生活,让观众感到亲切、可信。2.交代情节内容,使有限长度的节目表现更多的信息内容。
3.描写和烘托环境气氛,有助于观众对画面空间的了解。4.渲染、刻画人物心理。
5.起到强烈的节奏作用6.有利于画外空间的展示。7.有助于静止画面“活动起来”
8.利用声音过渡,使画面组接自然流畅。
声画关系:声画合一、声画分立、声画对位
镜头长度的确定 :
1、内容长度
2、情绪长度
3、节奏长度
镜头组接的依据:人类的思维逻辑和视觉原理。(1)人们在观察事物时具有连续性的倾向。(2)人们在观察事物时具有忽略次要情节的倾向。(3)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渐进式的。(4)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具有时空一致性。编辑点的确定(1)叙事编辑点(2)动作编辑点(3)情绪编辑点(4节奏编辑点(5)声音编辑点 轴线与轴线规律:
轴线是指被摄主体运动(包括位移、视线运动)或交流所形成的一条假想线,它是制约摄像机水平拍摄方向的界线。包括运动轴线、方位轴线和关系轴线。
轴线规律是影视摄制中保持空间统一感的一条规律。它规定在用分镜头拍摄同一场面的相同主体的时候,摄像的总方向必须限制在轴线的同一侧。合理越轴的方法:
(1)插入中性方向镜头(2)插入与运动主体有关的事物的局部镜头或反应镜头
(3)插入运动中人物的主观镜头 4)借助景别的改变合理越轴的,例:平拍的近景镜头接俯拍的大全景(5)用主体自身的运动改变轴线
无技巧专场:无技巧转场是指不采用任何画面附加技巧组接,即画面间直接切换实现转场的方法。最常用动作专场和声音转场。
1.动作转场 2.声音转场 3.同体转场4.相似体转场5.特写转场 6.两极镜头转场 7.同景别转场 8.主观镜头转场9.空镜头转场
影响景深的因素
1、光圈:在实际的拍摄中,光圈是对景深影响最为明显的因素。在拍摄距离和镜头焦距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反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因为光圈越小,透过镜头的光束就越细,近轴效应更明显,光线会聚的角度就越小。光圈口径是影响景深的基本要素。光圈与景深成反比。
2、焦距:在光圈相同且拍摄距离相同的情况下,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反之焦距越小,景深越大,而且当镜头焦距短到一定程度时其产生的影像景深是非常大的,比如鱼眼镜头的景深就非常大。
短焦距镜头比长焦距镜头,对来自前后不同拍摄距离上的被摄景物的光线所形成的聚焦带要狭窄得很多,因此会聚的光束可以使更多的光斑形成清晰影像。镜头焦距与景深之间成反比关系。
3、拍摄距离(对焦距离):在光圈和焦距不变的情况下,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大;反之,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远离镜头的景物只需做很少的调节就能获得清晰聚焦。拍摄距离与景深成正比关系。聚焦在远离镜头的景物上时,这一景物的前后部分所投射的光线都会聚得很紧密,从而使更多的光斑结成清晰影像,景深范围就大。
4、画幅尺寸:画幅面积越小,景深越大。对于不同的成像系统而言,在视角和光圈相同的前提下,景深的大小取决于焦平面上影像尺寸。影像尺寸越大,则景深越小;影像尺寸越小,则景深越大。
如图,焦平面上的影像尺寸影响着视角,越小尺寸的影像就要对应越短的镜头焦距,而越短的焦距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越大的景深。比如为了与35mm摄影机上的一个焦距为50mm的光学镜头所得的视场角相同,在2/3英寸CCD的摄像机上就必须使用焦距约19mm的镜头,19mm的镜头在成像机理上显然可以获得比50mm镜头更大的景深。有人用可允许弥散圆直径的不同来解释摄像机和摄影机所获得的景深不同有失科学性。因为可允许弥散圆直径的大小只能用来界定景深的绝对值,不应成为比较两个不同的成像系统的景深的论据。
5、前后景:可以增加画面的景深感。
斑马纹
CCD摄影机的视频输出最大振幅一般设置在100IRE或者700毫伏。IRE把视频信号的有效部分——视频安全黑色(黑电平)到视频安全白色(白电平)之间平分成100份,定义为100个IRE单位,即0~100IRE。IRE是一个在视频测量中的单位,以创造这个名词的组织——“无线电工程学会(Institute of Radio Engineers)”来命名的。例如在广播级视频电平中规定了任何视频信号在播放时的亮度电平都不能超过100IRE。
斑马纹zebra,表示当曝光度超过预设值,则在取景器(液晶屏)出现斜纹,它不会出现在拍摄的影片上,同时斑马纹不受取景器(液晶屏)调整的影响。
东方人及白种人脸部的适当曝光值约为70 IRE,所以当我们将DV zebra level设在70,然后手动调整曝光至额头、鼻头(这是脸部最亮的部分)刚好出现斑马纹,此时表示脸部整体曝光度达到理想状态。
反果过来说,如果我们将zebra level设在100,则脸部若出现斑马纹,代表已曝光过度,所以应调整到脸部不呈现任何斑马纹,才算是正确曝光。
70%的班玛纹主要用在以人物为主的拍摄场合,给人物的肤色提供准确的曝光。100%班玛纹,主要用在拍摄自然风光。它提供天空准确的曝光值,或者是让你认为在画面中的明亮物体放到应该有的曝光值。
倒易率
从曝光公式可以看出,光照度和时间的量值可以互相置换,只要曝光量相同,感光片上得到的曝光效果应到是一致的。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就叫做倒易率。曝光量(E)=照度(I)×时间(T)光圈大一档=快门慢一档
光圈小一档=快门快一档
通常来说就是光圈和快门这两个变量的值,所得到的一个曝光值EV,而这个曝光值EV不变,光圈和快门改变。例如:你拍某物体时,通过测光得出光圈16,快门30。可是假如你想要更小的一点的景深,那么你可以利用倒易率,选择大光圈8,由于F16与F8相差2级,那么快门相应的也要变2级,就是120 这就是倒易率。
倒易率失效是指如果按倒易率推算出的快门速度过慢或过快(比如低于1秒,或高于1/1000秒),则这时的曝光组合与原来的曝光值不相等,表现为曝光不足,例如拍夜景时如果F1.4、1/4秒为正确曝光,为了用小光圈得到大的景深,根据倒易率可将曝光组合改为F16(光圈缩小7档),速度改为32秒(放慢7档),按理论也是正确的曝光组合,但实际上这时倒易率失效。
倒易律表现为一个曲线,在1/2--1/1000秒之间(我实际操作觉得应该是1/2000),曝光补偿的变化符合一个近似于“定斜率的线”的曲线,超过这一范围之后,补偿的值就不在这个定斜率的线上了,而要对补偿值进行增加(通常是这时的胶片表现为ISO下降),才能取得你想要的曝光值,这个就叫倒易律失效。
色温校正片
人眼所观察到的物体的颜色除了与物体表面反射特性有关外,还与照射该物体的照明光源的色温有关。为了适应不同照明条件下,使重现色彩正确,目前摄像机采用在变焦距镜头与分色棱镜之间加入几片滤色片,利用它们的光谱特性来补偿因光源色温不同引起光谱特性的变化。
摄像机分光特性为3200K才能还原出准确色彩;若偏离此色温,则会偏色。色温校正片将外界色温调成3200K,属于粗调。所以在室外或其他光源下拍摄时,就要用不同的色温校正片,把色温调整成3200K以满足摄像机要求。
中性滤色片
广播及专业摄像机有5600K+1/4ND、5600K+1/16ND等可以起到衰减光圈的作用中性滤色镜,如:5600K+1/16ND可以衰减4档光圈。目的是可以达到某种艺术效果。家用摄像机通常只用ND1、ND2表示,衰减量是多少一般没有明确的规定。
作用:
一、减弱进入光学系统的光强度,并不改变光谱特性,相当于墨镜,用于扩展摄像机在高照度下的使用范围,如在夏天阳光下或高原雪景等情况下拍摄时,因光线太强,即使光圈关到最小,画面还是因太亮而限幅,这时就要考虑用中性滤色片了。因为在强光下,摄像机的快门速度还是1/50s。
二、中性滤色片还常常用来控制景深,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比如拍景物虚实,除了用长焦距拍,还可以用大光圈,这时就必须得加中性滤色片。
什么时候需用增益提升开关 增益开关初始标准为:0dB。
在光圈最大、快门速度最慢,进光量仍然不足的情况下(低照度),可以打开增益开关3dB、6dB,甚至更多。如果客观条件允许,尽量不要使用增益开关。因为虽然画面的亮度有了提高,但噪波也被同时放大,信号质量会有所下降。
拍摄画面偏蓝或偏红是什么原因?应如何解决? 在第10题基础上加:
摄像机分光特性为3200K才能还原出准确色彩;若高于则偏蓝;低于则偏红。摄像机内部有三个CCD电子耦合元件,他们分别感受蓝色、绿色、红色的光线,在预置情况下这三个感光电路电子放大比例是相同的,为1:1:1的关系,白平衡的调整就是根据被调校的景物改变了这种比例关系。比如被调校景物的蓝、绿、红色光的比例关系是2:1:1(蓝光比例多,色温偏高),那么白平衡调整后的比例关系为1:2:2,调整后的电路放大比例中明显蓝的比例减少,增加了绿和红的比例,这样被调校景物通过白平衡调整电路到所拍摄的影像,蓝、绿、红的比例才会相同。
手动白平衡:
①确定场景主光 ②光圈自动
③将白平衡档位置于A/B预置档(将WHITE BAL设定于A或B),取消ATW(白平衡自动跟踪)功能。④选择与照明光源色温相匹配的色温片(第一步)色温片号1234色温值3200K 5600K+1/8ND 5600K 拍摄条件日出、日落、室内碘钨灯晴朗的室外多云或有雨的室外 5600K+1/64ND 雪景、高山、海岸或其他明亮的场景⑤将标准白纸(灰板???)置于现场主光源之下(与拍摄物体相同的照明条件下)。
⑥使摄像机镜头对准白纸,并通过移动距离或改变焦距使得白卡纸面积在取景器中充满(至少70%以上)(可虚化焦点,尤其是未充满取景器时,使得画面中白色部分更多更匀)
⑦拨动白平衡调节开关WHITE向上,寻像器内显示WHT:OP,几秒钟后,再显示WHT:OK(COMPLETED),则白平衡调整好了,并被自动记忆。如果没有特殊的偏色要求,摄像机的色温调节应该与人眼温和的5600K标准色温相一致。
摄像技巧总结 篇2
关键词:新闻摄像,画面语言,视觉效果
电视是声画并茂的大众传媒,作为展示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画”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与专题节目、记录片不同,电视新闻摄像,一直被人们当做一种记录的手段,甚至有业内人士把它仅当做是对文字稿件的依附、说明,作为一名电视摄像从业人员,笔者不能苟同。作为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一员,笔者想把所学到的、在实践中感悟到的、思考到的尚不成熟的罗列出来以供朋友们探讨。
一、画面语言的个性化
画面也是一种语言,它不但应当真实再现新闻现场的原貌,更应该相当地传神,这就需要画面语言必须富有个性。要努力抓取新闻中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因素,重视环环相扣的情节。文字对形象描述的再生动、再细致也不及一个画面来得写实和传神,能直接诉诸于观众的视觉。比如战争或灾难场景,通过电视画面观众可以直接感受到战争的激烈与残酷,或通过电视画面观众可以如同亲历的感受到灾难给人们带来的伤痛与惨烈。其实从某种意义来讲电视所吸引受众的就是可视性及可参与性。如何发挥好我们有别于其他媒体的优势也就越显重要。我们的摄像机要用什么样的视角去表现所要带给受众的新闻也就值得我们去探讨去研究了,长期以来我们的摄像机都是处在一种高高在上的“视角”来反映新闻,而忽略了受众的感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受众也越来越多地喜欢“参与”到我们的新闻中来,潜意识里无不以“我”的视角取代了摄像机的视角,产生出“我在”的幻觉。这也就给我们的新闻摄像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就应以受众想要了解的视角去调动我们的摄像机视角。通过情景渲染,受众很容易将自己放到那个环境里去设想,更加深刻领会那里发生了什么事(具体涉及到日常生活上的),以主动思维去看待新闻,这才是新闻节目吸引人的地方——让受众设想成为新闻事件的主角之一参与创造。因事实变动而产生的一种势能,与新闻受众的某种强烈的心理状况相契合,使新闻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二、场景的表现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经常要考虑画面构成,为了叙事表意与视觉的审美需要,并不是所有的物体和被摄主体、景物都要一起纳入画面的范围,而是要运用景别进行有效取舍,选择最有特点,对被摄主体最有价值的场景来表达。说到景别大多数人都可以背出许多书上教的东西来(如全、中、近、特等各种表现意义),然而运用到实践中却忽略了它们之间的表达、变化和排列关系。全景系列的景别镜头能具体地交代、展示场景关系及场景中的主体关系和空间构成;近景系列的镜头虽然不能具体、明确地做出场景展示,不能在景别范围内表现透视关系、背景关系、主体的位置关系和立体的空间构成,但它却有突出主体、强化视觉的效果。合理地运用景别既能使画面表现流畅又可以突出要反映给观众的表现内容和主题意义。所以,场景的表达与展现,以及画面中所要表现的其他视觉元素,必须是一种有目的和有序的景别变化与排列。
三、镜头的变化
电视摄像用光处理技巧 篇3
在电视摄像中,用光是画面造型的重要手段,是构成画面影调色调、渲染气氛、美化画面、突出视觉中心、引导观众注意力的必备条件。摄像师必须能够科学地观察光线并正确地运用光线,正确而有效地选择光线效果以及运用各种照明效果,是电视节目摄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一、电视摄像光源的分类
在电视摄像中,除了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中的火焰光源(柴火、烛火等)之外,对电光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具体到电视用光,室外拍摄虽多采用日光照明,但有时也需要用适当的电光源作补充;室内拍摄,在很多情况下都要依靠电光源来进行照明。
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照明性质。其光源强度、光谱成分、显色指数以及光线距离、角度等诸多因素影响。自然光是随不同照明时刻、不同气候、不同季节、不同地理位置而变化多端的光线。人造光的照明性质很大程度上以自然光条件为依据,在模拟自然光照明的各种效果的基础上,可以更灵活地运用各种照明条件,创造更丰富的照明效果,发挥更大的优越性。
二、电视摄像光线方向的应用
光线方向,即光源位置与拍摄方向之间所形成的光线照射角度。可分为顺光、侧光、逆光、顶光和脚光五种光线形态。
(一)顺光,又叫平光,正面光。光源从摄像机方向照明被摄对象,被摄对象表面均匀受光,能较好地表现景物固有的色彩,构成一种平调照明。顺光拍摄人物面部可以消除细微的阴影,掩饰皱纹,光效显得平淡光亮,但缺少立体感和质感,明暗层次变化小。
(二)侧光,光线方向与摄像机镜头光轴形成一定角度,从摄像机侧面照向被摄体,拍摄对象处于明亮与暗面之间。侧光方向明暗对比大,反差鲜明,影调丰富,有利于表现物体立体形状和表面结构,是画面空间造型的最佳光线。
(三)逆光,又叫背面光。当光源照明方向与摄像机镜头方向相对,并处于被摄对象身后时,被摄对象处在逆光状态。逆光拍摄能突出景物立体形状,使主体与较暗的背景分离,有利于营造空间深度,增加透视感和画面气氛,能拍摄出感人的画面效果,被认为是最富艺术表现力的光线方向。
不过,逆光拍摄,容易使人物脸部太暗,或阴影部分看不清楚;运用不当还会产生主体色彩不正确、曝光不足等现象。如果不是在追求一些特殊的效果,应尽量避免逆光拍摄。
(四)顶光,光线从摄像机镜头光轴的垂直面上方照向被摄体,即在顶射时刻拍摄的光线方向。顶光照明能取得较好的影调效果。顶光条件下人物头顶、前额、鼻梁、上颧骨等部分发亮,而眼窝、两颊、鼻下等处较暗,嘴巴处在阴影中,表现出一种特定的环境氛围和生活实景光效。[1]
(五)脚光,光线从被摄对象的底部或下方发出。脚光常用以表现和渲染特定的光源特征和环境特点,比如夜晚的湖面反光,篝火的真实光效等。
三、电视摄像布光技巧
电视摄像用光是电视画面造型的重要手段,在电视节目拍摄中,正确采光和布光是节目表现的必要条件。
(一)一点布光法。在摄像拍摄中只使用一个照明灯具作为光源。这种方式简单方便,如在电视新闻节目的采访现场,通常使用一支碘钨灯或电瓶灯从适当的角度照明,已足够照亮被采访人物以及相关的景物。
(二)两点布光法。在摄像拍摄中使用两个照明灯具分别作为主光源和辅助光源。
1.主光,即照明中最明亮的、起主要作用的光源。用于显示拍摄对象的基本形态,表现画面的立体空间和物体的表面结构。一般来说,为了形成一定的明暗反差以突出立体感和质感,因此常使用聚光灯发出的直射光作为主光的光源,使物体表面产生光斑和闪光。同时主光必须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同时根据实际拍摄条件和节目设计要求作灵活安排。
2.辅助光,用于减弱主光造成的明显阴影,以增加主光照不到的那一部分位置的画面层次与细节,减少阴影的密度。因此,辅助光应位于与主光相对应的摄像机轴的另一边。灯具常选用柔和的无明显方向的散射光或反射光。当主光亮度确定之后,辅助光的亮度应低于主光。在辅助光的相应位置上,也可以使用一个反光镜来代替辅助光照明,反光镜能散射主光的光线,减少人物脸部的皱纹,形成柔和优美的图像效果。
(三)三点布光法。也称三光照明或三角形布光,是摄像中最常用的布光方法,由主光、辅助光、背光组成。
背光也称轮廓光,类似自然光中的逆光。它从被摄物体的背面方向投射过来,沿着物体的边缘或人物的头和肩部勾勒出一道明亮的光边,有助于将拍摄目标与背景分开,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
主光、辅助光、背光的三角形位置安排,在摄像中向来被认为是一种规范的布光模式,但它通常只适用于单机拍摄的情况,如果使用多机拍摄较大的场面,灯具的位置就要随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因此需要一灯多用。例如拍摄不同角度人物时,可以利用交叉三角或交叉主光的方法,或者将三点布光法与普遍的区域照明结合起来。
(四)全面布光法。安排好主光、辅助光、背光后,就确立了最基本的照明基础光。然而为了营造更全面更理想的光线效果,还需要使用更多的辅助光源,其中很重要的一种辅助光源是背景光。背景光是用于照明拍摄对象周围环境和背景的光线。它通过对环境的交代来突出主体,衬托、说明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空间的真实感。此外还有适应各种局部照明所需要的其他装饰光、眼神光等。[2]
(五)普遍照明法。利用散射光、反射光均匀地照亮整个拍摄场景。普遍照明法特别适合电视摄像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在各类电视节目中,这种光线的运用几乎成了万能的诀窍,并逐渐形成为一种用光风格,尤其在新闻报道的场景拍摄中,它可以利用较少的时间提供既符合摄像机技术要求又让摄像师满意的光线条件。
总之,在布光过程中,应按照不同类型节目的需要和拍摄现场照明的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光源;并通过不同数量、不同光种灯具的灵活组合,以主体表现为依据,合理调整各类光线的强度和位置,正确布光。
[1]陈钢.电视摄影造型教程[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152-154.
DVD摄像机使用小技巧 篇4
DVD摄像机使用刻录光盘作为存储数据的介质是比较费电的,如果要摄录较多的内容,而且又没有备用电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节省电能;
1. 在室外进行拍摄时,可以尝试将LCD的背光关掉,这样电池的续航能力会大幅提高,
2. 使用取景器进行拍摄。这样做虽然不如LCD取景拍摄方便,但可以省不少电。
3. 若不需要拍摄的时候,应当直接关闭DV电源。因为DVD摄像机中的刻录光盘在待机时也会高速旋转,非常费电。关掉DV电源,除了可以省电,还可以让DV散热。
DVD摄像机使用中应注意什么
1. 不要将DVD摄像机暴露在高温环境中(高于60度或150度)。例如,受到阳光照射的车里或直接裸露在阳光下。
2. 不要让DVD摄像机受潮。一定要使DVD摄像机远离雨水,海水和任何其它的潮湿环境。DVD摄像机因受潮或进水而导致的故障或功能失效有时是无法修得的。
3. 突然上升的气温可能会导致DVD摄像机内形成凝结。
-- 将DVD摄像机从冷的地方移到暧和的地方(例如:冬天的时候从屋外移到屋内)
-- 将DVD摄像机从凉爽的地方移到热的地方(例如:夏天的时候从屋内移到屋外)
什么是数码影像稳定器
Digital Image Stabilization(数码影像稳定器)作用是,手持拍摄影像时可以增加影片的稳定性,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数码防抖。
目前防抖系统可分为两种,一为光学防抖,另一种为数码防抖。光学防抖是以镜片浮动的原理产生稳定的效果;电子防抖系统是通过内置的感应器,感应机器的抖动情况,在数据取机和图像合成时通过软件计算的方式来弥补抖动所带来的影响。
内置锂电池的MP3省电技巧
1. 关闭各种音效
减少使用各种特殊音效模式可以减少电池的消耗。使用这些音效会加重解码芯片的工作量,从而耗费更多的电能
2.使用播放列表功能
使用播放列表功能,也可以节省电能,尤其是对于以硬盘作为存储介质的MP3。对
自已喜欢的歌曲,花几分钟做个列表,就可以免去反复操作MP3选曲而耗费的电量。
3.调整背光时间
合理调整背光时间,也能节省不少电池电能。建议将背光开启时间设置为10秒左右
比较合适。光线良好时直接关闭背光功能,同样能清晰地看到屏幕上的信息。
4.注意使用温度
温度对电池的影响很大。锂电池在较高的温度下(35度以上),工作效率降低。也就
是说在充电或者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尽量少用皮套,海绵套这类的东西,给MP3播
放器一个清爽透气的使用环境,从而获得更长的播放时间,
当然,在温度过低时,锂
电池内的离子活性下降,同样也会缩短使用时间,这时就需要给MP3穿上“衣服”。
5.销定MP3
将MP3播放器放在背包中或者枕边,不小心触动按钮的事情时有发生,使得MP3在
没人欣赏的情况下在那里独自歌唱。所以要习惯性地按下“hold键”,防止误操作就能
减少电量的消耗,从而有效地延长使用时间。
MP3感染病毒怎么办
在使用MP3的过程中,经常要把MP3和计算机连接后进行文件拷贝,这样就很容易发生MP3播放器病毒感染的情况。建议做如下操作:
1.安装移动牌杀毒软件。现在很多杀毒软件厂商都推出了针对MP3,闪存和移动硬盘等移动设备使用的杀毒软件,比如瑞星,江民等等。
2.当MP3播放器感染病毒时,在没有对病毒进行处理之前,不要把MP3播放器
连接到计算机上使用,那样会导致交叉感染,扩大病毒的传播范围。最好的方法是对MP3进行格式化处理。注意,某些型号的MP3是不能直接在系统里格式化的,一定要尽量用随机光盘中的格式化程序来格式化,否则可能会出现MP3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
什么是DNSe 3D环绕立体声
DNSe是三星经过6年的研发研制出来的3D环绕立体技术,是Digital Natural Sound Engine的缩写。DNSe采用三星家庭影院系统(Hone Theater System)的5。1音频DSP音响技术,多用在三星平板电视系列,现在高端的三星MP3也采用DNSe。
结合了便携式组合音响的MP3,具有DNSe功能的动感音效和“Dynamic Range Control ”功能的street mode,带来了更加逼真的现场感和动感,让您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DNSe的特点是低音下沉比较好,高音部分也比较清晰。从听觉效果上来说,DNSe音效低音下潜更深,纵响感觉强烈,也就是声音更远;而经常被拿来比较的SRS则感觉更偏向于横向扩大,总的来说DNSe设定更人性化。
什么叫固件升级
摄像技巧总结 篇5
很多台式电脑都有的是外置的USB摄像头,USB直接插入在机箱上,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时间机箱前端的USB插孔不可以使用,建议插入机箱后端试试。
如果USB没有任何问题的话,我们在设备管理中检查一下是否已经安装摄像头程序,如下图所示,摄像头已经在电脑中被识别出来了:
设备管理器中的USB摄像头
摄像没有被识别出来
如果USB接口没有问题,设备管理器也检测到了摄像头的程序,摄像头依然不好用的话就说明摄像头本身存在问题,建议先换一台电脑试下,如果还不可以使用建议去维修或者更换,毕竟现在很多摄像头都是免驱动的,插上就可以使用了,大家可以试试适合自己的方法,
2.笔记本电脑内置摄像头不好用该如何处理?
现在很多人习惯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聊天,很多笔记本电脑也有内置的摄像头,这种内置的摄像头出现的问题几率非常少,本身电脑系统都已经集成驱动程序,如果出现内置摄像头不可以使用的话,一般情况下就是驱动出现问题,可以使用驱动精灵来检测一下驱动程序是否被损坏,如有损坏可尝试用驱动精灵来解决这个问题。
电视摄像笔记重点总结 篇6
1、摄像机的分类与特点
A广播级摄像机。优点:图像信号质量最好,技术指标最优。缺点:体积笨重、价格昂贵 B专业级摄像机。优点:价格适中,各方面性能比较优良 缺点:图像质量低于广播级摄像 C家用级摄像机。特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灵敏度指标高
2、标准镜头
视场角和人的单眼视角(水平30度垂直22度)相接近的光学镜头,我们称之为标准镜头。摄像机标准镜头的焦距大致与像平面对角线接近或相等。焦距大于标准镜头的称为长焦距镜头或望远镜头 小于标准镜头的称为短焦距镜头或广角镜头
3、景深
景深是指镜头针对某一被摄物理调焦清晰之后,位于改主体前后方的景物也能形成清晰影像的纵深范围。
4、滤光镜
滤光镜是摄像机镜头的附件,光线经过滤光镜后会发生改变,然后通过镜头成像。
5、镜头的主要调节功能
A.焦点调节 跟焦 移焦 自动聚焦
B.光圈调节 自动光圈 手动光圈 瞬时自动调节
常用方法:在自动光圈状态测定光圈值 然后调整到手动光圈状态 再根据景物亮度分布和主体物亮度修正,按修正后的光圈值拍摄
C焦距调节
6、不同焦距镜头表现特点及比较
长焦距镜头的景深小,短焦距镜头的景深大。
长焦距镜头视角窄 短焦距镜头视角宽。
长焦距镜头所拍摄画面景物范围小 短焦距拍摄的范围广 长短焦距镜头在空间感上有不同的变形。
7、变焦距镜头的特点
摄像机镜头一般采用变焦距镜头。变焦距镜头是相对定焦镜头而言的一种可连续变换焦距的镜头,由多组正、负透镜组成,除固定镜组外,还有活动镜片组,通过活动镜片组的前后移动,可以连续改变镜头的焦距值。常见有12.5mm-75mm 10mm-150mm 9.5mm-114mm 9mm-117mm 最长焦距值除以最短焦距值就是变焦倍数
8、变焦镜头的优点
a.操作简便,节省人力
b.在摄像机机位不动的情况下实现画面景别的连续变化。并且在无法移动机位来实现运动拍摄的环境条件下,可以用变焦距镜头来方便的拍摄变焦推拉镜头
c.可以拍摄一种镜头焦距与摄像机机位同时变化的复杂运动镜头,形成新型的综合运动镜头样式,增强画面造型的表现力
d.通过电动控制装置调整,相对于机位的移动拍摄,可使画面景别的变化均匀平稳,并且方便拍摄急推急拉的运动画面
9、变焦镜头的缺点
a.由于镜头制造更复杂,与固定焦距镜头同等焦距的情况下,变焦镜头成像质量要差,但一般能满足电视系统的分辨率要求
b.变焦距镜头拍摄的推拉镜头虽然画面景别连续发生变化,但与机位移动拍摄的推拉镜头不同 画面的透视效果不变,与实际运动产生的视觉习惯不符 c.容易造成变焦距造型表现效果的滥用
10、光源
光源是指能发光的物体。光源可以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两大类。
不同光源有不同的照明性质:自然光源强度大、使用经济,但受各种自然条件影响变化复杂;人工光源特别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各种电光源,使用方便并可以根据创作需要和客观条件灵活的运用
11.色温
标志白光色度的概念,即是色温。色温原是物理学概念,是电视光源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光源的颜色质量。它是利用绝对黑体的温度与其辐射光的色度关系来标志白光色度的一种方法。色温用开尔文温标,以绝对零度(-273c)为基准,以k为符号,它与光源的实际工作温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12、顺光
又叫正面光平光。层次较平淡 但能较好的表现景物固有的色彩,构成一种平调照明
13、侧光 层次感和立体感较强
14、逆光 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显得突出 轮廓形态鲜明 但缺乏立体感和只敢表现
15、顶光 能取得较好的影调效果 但是缺乏中间过渡层次,有时会使被摄画面变形
16、脚光 脚光的光影结构和顶光相反 有反常的艺术效果,是丑化人物形象的另一手段。还可以表现和渲染特定光源特征和环境特点。
17、硬光
硬光是指在被摄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有高度方向性,形成界限分明的阴影,可以显示出被摄体表面轮廓和结构。
18、软光 是散射在物体表面而不产生明显阴影的照明光线 多做副光、底子光和修饰光使用
19、辅助光
又称副光,是不补充主光所未照到的背光面的光线。用以减弱主光投射的生硬粗糙的阴影,减低受光面和阴影部分的反差,决定景物阴影部分的质感和层次的表现,帮助 20、轮廓光 是使被摄对象产生明亮边缘的光线。主要任务是勾画和突出被摄对象富有表现力的轮廓形式 有较强的装饰性和美化效果,但这种美化表现手法不宜滥用,特别是在纪实性影片和节目中更应慎用 否则会给人虚假的感觉
21、电视照明光线的作用
A照明被摄体,满足摄像机技术要求B表现被摄体外部形态C突出画面主体D烘托环境气氛,突出环境特点E构成画面构图关系F创造画面连贯性G刻画人物形象
22、自然光 主要光源是太阳。自然光随着季节、气候、地理条件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3、人工光的特点
(1)人工光的优点
不受地理位置、季节、气候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没有时空限制。
其次,人工光便于调整。亮度可强可弱,色温可以进行调整和改变
灯光照射范围和对象可以人为调整光位、方向、角度进行控制和改变制造丰富造型效果(2)人工光缺点
装备复杂 技术受限灯具及其附件比较复杂,必须与交、直流电线路连接 携带不便。光线强度、色温不够稳定。空间照度分布不匀。受灯管质量,灯管使用时数 供电电压制约
24、匹配的原则
同一场景中若干镜头之间应该具备一致性的要求,我们称之为匹配的原则。
所谓匹配 是对同一场景中一组连续镜头之间的一致性要求
25、轴线规则
当两人的位置确定下来之后,在两人之间可以划定一条无形的“关系线”。这条关系先
以他们相互的视线走向为基础的,我们称之为轴线。为了满足有关位置匹配的要求,两人谈话镜头的拍摄机会只能安排在两人关系轴线的一侧,即180度范围之内,而不能越过关系先到另一侧去架设机位进行拍摄,否则违背180度轴线规则,我们称之为越轴或跳轴。
26、平行机位:和定位机位呈平行线排列。双人画面分离为两个独立的单人镜头 只有景别变化,由中、全景变为近景或特写。2号和3号机位彼此是平行,之间构成组接的平行关系。
27、同轴镜头:如果两个镜头方向相同而距离不同,这两个镜头具有共同的视轴,通过光学地或实际的推进或拉开摄像机可获得一组同轴镜头,来等效于某个特定机位。
28、解决越轴的办法
A.当需要越轴拍摄时,应尽量用一个不间断的镜头移动越过轴线,引导观众去直接看到方向或位置的改变
B有准备的拍摄些中性镜头备用。中性镜头即无方向性镜头。中性镜头插在越轴拍摄的两个镜头之间,可以缓冲屏幕假定位置放心的突然变换给观众视觉产生的不适,使其过渡到新的机位安排
C拍摄一些景物空镜头,必要时插入越轴镜头之间来缓冲和过度 D重新使用一个定位镜头来确定新的轴线关系
29、双轴线问题
在以人物为主(近景别)时,以关系轴线为准,在以运动(远景别)为主时,以方向轴线为准。双轴线中存在一条主导轴线,决定拍摄机位安排。
30、主镜头
A.主镜头又称马斯特镜头。是指镜头在内容上处于镜头段落的核心地位,段落所要表现的 时间、空间环境的整体含义是用主镜头表达的,也就是说仅仅通过主镜头就可以了解该段落或场景的主要内容。
B.主镜头往往是全景镜头,起定位镜头作用 C.在电视新闻拍摄中,主镜头代表新闻事件的主要线索,是必须优先考虑拍摄的首要环节。D.“挑、等、抢”三字方针
挑选最佳对象,等待最佳拍摄时机,抢拍下新闻事件或场景的主镜头
31远景
表现悠远的景物,是一种宏观性的镜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景色远景 以表现自然景观为主;二是场面场景 以表现人群集合为主,有造势作用,从特征上说,远景和全景的区别:全景以环境为背景,完整表现人的行动。远景是以表现环境和场景为主。除了造势功能之外,还能通过表现自然来表达宁静、深沉等情绪。
32.全景
全景镜头的特点:既有较完全的环境描写,又有较完整的人物行动描写。特别适合用于环境来烘托、渲染和描绘人物和主题。
全景镜头是突出人物行动和环境因素的整理性镜头。
33.中景
特点:以人物为主,兼顾环境。
A.中景镜头宜于揭示两人或一组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表现人物关系的景别。
B.用中景镜头交代环境,要比全景省时、省力、省钱 是简洁交代环境的景别
C.表现运动时减弱或淡化了环境背景,把运动推到了主要位置 中景是强调运动的景别 D.由于中景居间特点,以中景支撑全片结构 可以形成渐进式编辑的平滑效果;中景是具
有主要结构作用的景别。
E.在电视新闻中,中景往往是新闻采访段落的主要景别。
34、近景
近景是强调人物的景别
A.在电视片或新闻节目中,主要人物是以近景来亮相的。是人物绘画和摄影长期以来形成 的约定俗成的造型 庄重典范 适合人的阅读习惯。因此近景是人物的肖像景别。B.构成两人谈话或新闻采访段落的主要景别之一。(内反拍和平行机位用近景)
C.在以表现人物为主的场景或段落中近景镜头往往替代中景镜头担当结构支撑的作用。近景因而有时是段落结构的“重音”景别
D.在武打片一类的动作片中,有时用近景夸张动作的强度。近景由于范围小,一般不适宜表现动作。另一方面,放大了动作幅度,画框对运动的分割则产生对画外动作的联想。近景可用来对动作进行分解组合处理。
35、特写和大特写
特写镜头 影视的面相学,大特写属于微相学范畴。
主要功能:特写和大特写主要功能在于它们深刻地揭示细节细貌,戏剧性的展示人物的心理情感,并能通过相似性或联想的作用达到镜头切换或转场的结构安排。
特写镜头实现了艺术的“强制性”,特写镜头对细节和局部的描绘能触发联想、想象和期待。特写镜头具有时间的自由性和空间的独立性,可以任意随情的进行转场。
36、反拍镜头的角度转换
反拍是指一个镜头的拍摄选择在上一个镜头拍摄方向的正反面或侧反面的角度来进行,也称 反打。反拍是电视摄像角度变换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反拍使得电视摄像的角度安排既自由又规范,既灵活又多变,又有章法可循。在后期编辑时运用动作编辑的一些技巧,选择恰当的反拍镜头的切入点和时值,可以使动作更精练简洁。
37、视点的转换
客观镜头:代表中立性视点的镜头。在电视叙事中起着主要作用,数量绝对的多数。客观镜头的成立根本上在于观众对电视编导所选择镜头的普遍认可,角度的不断变化实际上也代表了多数人亲临现场旁观所可能采取的观点。力求平静而无主观痕迹的表现防止怪诞的摄像角度。
主观镜头:代表特殊观点。狭义:仅仅指的是剧中人的视点镜头。广义:1.主观视点镜头是电影电视的第一人称,引导观众从剧中人的视点看世界。2.主观表现性镜头可以是片中人臆想和幻觉的主观感受镜头,也可以是虚构的物件视点镜头。常常要求对画面作夸张和变形的处理。3.主观评论性镜头,是让摄像机后面的人主观介入的一种方法,往往让镜头直接与片中人物进行交流对话,出现现场参与的效果。
38、线条和形状
线条和形状是构图的基本形式要素之一。不同的被摄体具有不同的形状,从不同角度拍摄被摄体则可获得不同的形状。画面中的线条有这样几类
A.线状物体,如电线等 远距离的铁轨等也以线条状存在 B.物体额轮廓线条
C.由画面得光影,色块等形成的边界线条,由光学镜头产生的透视线条 D.多个物体排列所构成的关系线条
39、影调
光影所构成的物体形态的明暗程度,在电视画面上表现出深浅层次不同的阶调,我们称之为画面的影调,是摄像构图的形式因素之一。
40、色彩
色彩是一种构图的形式因素,很大程度上同社会心理与文化习俗有关,具有丰富,复杂的情感联系或象征作用。
41、多构图处理
在单一镜头或画面中表现多个构图组合,我们称之为多构图处理。多构图既可以用于固定画面 也可以用于运动画面。
42、主体与陪体
电视画面中主要表现对象与次要表现对象构成构图的主体与陪体。主体与陪体关系的双重性质:
A.这是对被摄物体从形式上做出的确定。只要出在画面结构的中心上,在光影、色彩、形状以及虚实动静的对比中处于主导地位。就是主体。在画面结构或构图处理上处在衬托、渲染、依附地位的是陪体。
B.又必须对构图从内容上进行确定。观众一旦从剧情中、上下镜头之间理解并确认了谁是主题谁是陪体,必将影响他们对某一具体画面构图形式上的主题陪体理解
43、视觉中心
视觉中心是画面构图中最引人注目之处。倾向于用这一概念替代从绘画和摄影构图沿 袭的主题和陪体的构图概念。视觉中心特征:
A.有突出、清晰的形态或形状
B.在动静、明暗、色彩、虚实等对比中显示出特异性的物体
C.有先前镜头或剧情发展对观众注意的预先设定。一个前边出现的特写镜头会设定其后的远景镜头的视觉中心。
D.剧中人物视线或动作会引导出一个镜头的视觉中心 E. 电视声音往往提示画面的视觉中心
44、前景与后景
前后景最重要的形式功能是增加构图的层次,强化画面的空间深度。其次,构成了主体的环境氛围,起烘托和装饰画面的作用。
45、推拉镜头
推摄和拉摄是运动摄像中的基本技巧
推摄即是摄像机向被摄主体方向不断推进进行拍摄,也指镜头焦距由短焦向长焦连续变化在拍摄中的运用。相当于观众的视点不断接近被摄主体的效果。这种方式拍摄的运动画面为推镜头。拉摄是摄像机逐渐离开被摄主体,也指镜头焦距从长焦向短焦变动,画面框架与主体连续拉开距离的方法。这种方法拍摄的叫拉镜头 推镜头的画面特点与作用
A. 推镜头突出主体和主题B.推镜头形成视觉前移的主观镜头效果C.推镜头突出细节和重要的情节因素D推镜头形成连续前进式蒙太奇E推镜头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 拉镜头的画面特点与作用
A交代被摄主体与环境的关系B保证了画面时空的完整和连贯性C形成多结构的画面构图形式D调整电视语言内部节奏E产生结束性以为,可用作转场镜头
46、移摄镜头
移摄是指摄像机镜头沿一定的拍摄方向边移动边进行的拍摄。用移动摄像的方法拍 移动镜头的作用
A.可以展示复杂的背景和场景B.移动镜头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C.移动摄像表现出真实感和现场感D.创造特定的情绪和气氛
47、摇摄镜头
摇摄是指当摄像机机位不懂并绕一固定轴旋转,连续改编拍摄角度的拍摄方法。用摇摄方式拍摄的电视画面叫摇镜头 摇镜头的作用
A.扩大视野,展示更多视觉信息B.建立场景中几个物体的内在联系C.表现某种暗喻、对比、并列、因果关系D.表现特定情绪 48、跟摄镜头
跟摄是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对象进行的拍摄方式,用这种方式拍摄出的电视画面称为跟镜头。分为侧跟、前跟和后跟
跟镜头的作用
A突出运动中的主体B纪实性意义强C通过运动展现主体人物精神状态D引导观众视线
49、升降镜头
摄像机借助升降装置沿着垂直线上线移动拍摄的方式叫升降拍摄。其中,画面从低处连续升高的镜头称为升镜头 从高处降低为降镜头 合称升降镜头
升降镜头的作用
A. 升降镜头有利于高大物体的表现B升降镜头可以由点及面表现被摄主体与环境的关系C 升降镜头影响观众的感情状态D升降镜头实现转场 50、综合运动镜头
综合运动摄像是指摄像机在一个运动镜头中把推、拉、移、摇、跟、升降等各种运动摄像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的拍摄。用这种拍的画面叫综合运动镜头
综合运动镜头的作用
A. 表现丰富的画面内容B表现完整的情节C表现复杂的场景D真实表现被摄对象
1、什么是固定画面?固定画面有那些特点?
答:固定画面指摄像机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
特点:
一、固定画面框架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画面的外部运动因素消失。
二、固定画面视点稳定,符合人们日常生活停留细看、注视详观的视觉体验和视觉要求
2、固定画面与绘画作品和摄影照片有何异同?
答:固定画面虽然在直观上很接近于美术作品和摄影照片是不能机械地将前者与后面两者等量齐观。固定画面在塑造形象、表现运动、营造氛围等方面有许多作用,是美术作品和摄影照片不能企及的。固定画面不仅能表现静态的对象,同样能表现好动态的形象,这不仅是对电视屏幕框架制约的适应,同时也符合观众的生理机制和收视心理。
3、何为运动摄像?运动摄像如何划分?
答:运动摄像: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者变动镜头的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
划分:
一、推摄
二、拉摄
三、摇摄
四、移摄
五、跟摄
六、升降拍摄
七、综合拍摄
4、请说出各种不同运动摄像方式的造型特点、功能及拍摄时的注意事项。
答:
一、推摄
二、拉摄
三、摇
四、移摄
五、跟摄
六、升降拍摄
七、综合运动摄像 ★拍摄综合运动镜头应注意的问题
镜头的运动应力求平稳流畅。
镜头转换应力求与人物的动作、方向、情节中心和情绪发展的转换相一致,使画面内外结合完美。 注意焦点变化,处理好景深范围。 运动动作配合默契,步调一致。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探析新闻摄像的技术与技巧 篇7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 新闻摄像方面的技术逐渐的趋于成熟, 摄像的功能也逐渐的完善, 这就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对摄像中的技术与技巧进行分析与总结, 并对其进行掌握, 以此来加强新闻创作的质量与效果。
新闻摄像中的技术与技巧
新闻摄像主要就是将图像之间进行衔接, 以此来对主体内容进行表达, 这对新闻摄像的工作人员就有一定的要求, 尤其是对技术与技巧方面, 只有工作人员对技术与技巧进行有效的掌握, 才能从根本上加强新闻拍摄的质量。以下对着一系列的问题进行分析。
1.保障镜头的效果
在拍摄的过程中想要加强拍摄的质量首先就应该对镜头进行有效的控制, 从根本上加强对拍摄效果的控制。
(1) 首先要保障镜头的稳, 也就是说在拍摄的过程中, 保障拍摄出的画面相对较为平稳, 尤其应该注意在进退、移动、推拉以及摇晃的方面都应该得到有效的保障, 只有镜头的稳定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画面的平稳与质量。一旦镜头出现不稳的现象或者是摇晃的现象, 就会直接对新闻的质量产生影响, 降低收视率与关注的效果。
(2) 其次就是要注意移动的效果, 由于拍摄中离不开移动的效果, 在拍摄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对镜头进行移动与变化, 在移动拍摄过程中可以加强内容的丰富化与多样化, 进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并做好画面之间的衔接, 将空间的连贯性与完整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3) 最后需要注意的技术与技巧就是画面的构图, 也就是对画面进行合理的安排, 加强画面的立体感与美感, 并能明确的突出主题。这对画面人员的技术是有一定要求的, 由于新闻摄像多是将社会上的事物以及情况进行真实的反反映, 这就应该加强构图的效果, 通过新新闻摄像来起到揭示的效果, 提高摄像人人员的技术, 以此来提高画面的生动性与与说服性, 进而加强画面的质量。
2.新闻摄像记者自身需要的技术与与技巧
2.1创作性
在进行摄像的过程中, 不仅对镜镜头等方面有要求, 对摄像记者自身方面面也有一定的要求, 尤其是创作性。进行行新闻摄像的人员自身就应有一定程度的的创作灵感, 并善于对周边的事物进行观观察, 可以对拍摄的时机进行准确的捕捕捉, 以此来对新闻画面进行补拍, 加强强摄像的效果。
2.2创作意识
新闻摄像所制作的节目是一项相相对较为系统的工作, 而摄像工作就是新新闻制作工作的基础, 这就对拍摄人员的的创作意识有一定的要求。在进行拍摄之之前, 就要求摄像人员对画面进行构思, , 对拍摄的大框、角度、场景、光线以及及局部进行特写等等方面都应提前做好构构思, 构思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拍摄的效效果, 这就要求加强拍摄人员的创作意识。
无剪辑拍摄的应用
无剪辑的拍摄是新闻拍摄中重要形形式与方法, 这一方式对摄像人员的技术术与技巧有一定的要求, 拍摄人员在进行行拍摄之前要对所拍摄的内容进行构思, , 明确拍摄的总体结构, 并按照自己的的构思来进行拍摄。这种方式相对较为实实用, 主要是由于这种拍摄方式在一定的的程度上降低了拍摄人员的时间, 同时, , 也确保了拍摄的质量, 这是一种提高新新闻质量与效率的方式。
(1) 首先在进行新闻拍摄之前就应应该做好准备工作, 拍摄人员应做好对无剪辑技术应用的意识, 并在新闻拍摄之前, 做好对镜头进行处理的工作;
(2) 明确主题, 在拍摄之前就应该对拍摄的主题进行明确, 并根据要突出的主题与内容来对拍摄进行设计。尤其是在对一些具有突发性的事件进行拍摄的过程中, 应该对新闻的具体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 之后在进行拍摄, 避免出现盲目进行拍摄的现象, 影响到主题。
(3) 在进行拍摄之前对镜头进行有效地处理, 这是无剪辑拍摄意识的重要体现, 也是将画面进行有效连接的重要方式, 通过不同的形式、光线以及角度来突出主题, 加强拍摄的效果。
(4) 这种方式可以将拍摄人员的技术与技巧进行充分的体现, 这就要求拍摄人员不断的对自身的素质进行加强, 并可以对拍摄的技巧与技术进行熟练的运用, 同时具有对节目进行策划的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加强新闻报道的质量。
个性化行为特征的应用
新闻摄像在进行拍摄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自身的艺术性, 强化摄像的个性化特点, 拍摄中的个性化就是在画面内容上的体现, 例如构图方面、画面的角度等等。在此基础上, 摄像人员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充分的发挥。此外, 还应充分发挥摄像人员的想象力, 这主要是源于摄像人员对生活的理解, 选取可以引起观众关注的素材进行拍摄, 这就要求拍摄人员对生活进行关注, 并加强对经验的积累, 拍摄出高质量的画面。
结语
摄像技巧总结 篇8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摄像;技术探讨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不断进步。随着有线电视的普及,电视新闻的高度覆盖性和即时性让其在电视传媒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通过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小情,提升政治素养,从另一个角度关心国家发展。为了提高电视新闻的播放质量,更好地与观众互动,电视新闻在拍摄技术上不断作出改进,使观众可以通过构图重点、图像内容感受真实场景,了解新闻内容。
1 电视新闻摄像技巧
新闻拍摄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过程,同样需要专业人士在拍摄中对光影明暗、色彩变换、构图要素作出专业选择,确保画质清晰,与新闻内容相互呼应,互相配合。因此,电视新闻在拍摄时要运用到“稳”“移”“构图”这三项技巧。
1.1 稳
电视新闻在播放过程中,一边通过文字叙述,一边进行画面转换,将观众带入到新闻中。这就需要新闻播出的图像,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图像一样,保证画面平稳。为保证画面平稳,摄影机在摇、移、跟、进方面都要做到稳,这同时也要求摄像人员有一定的技术与体力。[1]一般情况下,严肃性较强的新闻,其画面也越平稳,如《新闻联播》。因为平稳画质不仅具有较高观赏性,也和新闻叙事风格有关。即使在叙述新闻故事时,播报者也要保证情绪平稳,客观地报道故事内容,而新闻画面相应也要求客观、平稳、自然地展现事情发展。
1.2 移
移,指的是摄像机需要跟随新闻内容的深入,变换机位,移动镜头。通过这些移动,首先从多角度全面展现新闻的叙述重点,弥补定点的拍摄不足,使观众深度了解事态发展;其次,变换镜头可以更好地调整采光度、色彩展现能力,使画面质感更清晰、更稳定。[2]例如,央视新闻在做我国一些如孔庙等大型古迹修缮完成后的报道时,通过镜头移动体现出了整体建筑庄的严肃穆之感,营造出一种恢宏大气的场面。还有一些报道需要街头探访,这更是展现了摄影人员镜头移动的技术功底。这种移动将画面很好地衔接在一起,配合新闻同步报道,保证清晰流畅。
1.3 构图
如果说“稳”和“移”是摄像技术外在元素,“构图”则是一种综合应用了。首先,构图中也会用到机位移动和镜头变换,来更好地展现画面布局,让观众能一直将注意力放在重点报道对象上,而不被画面中的其他事物吸引;其次,构图同样对画面平稳性有较高要求,应通过不同取景角度,凸显画面内容,加深观众了解;第三,构图也能很好地体现出摄影人员的专业水准与摄影经验,用最能引起观众共鸣的摄影视角,帮助新闻进行叙述。
2 电视新闻中无剪辑拍摄技术
无剪辑拍摄是一种新闻拍摄运用中特有的拍摄技术。所谓无剪辑,是指拍摄完成后不需要后期剪辑,也就是指拍摄人员在拍摄前已经订好拍摄思路,使拍摄与剪辑同步进行。[3]相对于以往的拍摄技术,无剪辑拍摄技术有三个特点:首先,拍摄人员在拍摄前就做好规划,在拍摄时找准切入点,会省去许多不必要的拍摄画面,节省了拍摄时间,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其次,拍摄过程中会同步剪辑,这个编辑过程提升了后期新闻制作的效率;最后,无剪辑拍摄技术在新闻采集过程中,要求采集者充分发挥逻辑思维、构图能力、画面展示能力,选取合适的摄像角度,这都提升了拍摄人员的专业素养。
2.1 电视新闻无剪辑拍摄镜头剪辑方法
第一,叙事蒙太奇。如小说叙事一样,新闻拍摄也需要运用逻辑能力,理清故事发生脉络,使观看者不会认为事情发展突兀,保证故事发展连贯、通畅。主要分为三种叙事过程:前进式、后退式、片段式。[4]前进式:前进式叙事,主要以前进角度来叙述,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整体展现再到细节描述。一些新闻纪录片会采用这种叙述风格,如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新闻报道中,就按照时间顺序由建中国建成到现在回顾了我国的重大历史时刻,并详细介绍了我国现代经济、文化、工业的发展情况。后退式:并不是与前进式完全相反,而是对一些事件的报道顺序作出调整,以抓住观众注意力,突出新闻主题。如在一些灾难报道中,会先报道当地受灾情况及房屋损毁程度,再报道救援情况及领导探望镜头,这都是为了帮助观众第一时间了解灾难发展状况。片段式:又称组合式,是将一系列片段组合在一起进行相关报道。这种剪辑方法需要剪辑者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抓住叙事关键因素,将片段整合在一起。
第二,表现蒙太奇。表现蒙太奇,如同小说在叙述中会用到一些修辞手法,或背景烘托或正反对比,都是通过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强调主题,加强说服力。对应到镜头组合则有叠加、冲突、对照、落差,加强作品感染力。这种镜头组合运用提高了新闻叙事的连贯性与紧凑性,通过细节刻画加强新闻纪实性。
2.2 电视新闻无剪辑拍摄手段
第一,核心镜头。核心镜头在整个镜头叙述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镜头刻画出主题,核心镜头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抓住重点。在拍摄过程中应及时捕捉核心镜头,加强新闻拍摄效率,并将事情发展第一时间报道出去。[5]
第二,成组镜头。成组镜头是镜头叙事的叙事大纲,能很好地展现拍摄人员的逻辑能力和构思能力。比如在会议报道中,成组镜头可分别设置为会场布置全景、主席台近景、重要人员姓名、会议参与全景、重要领导讲话近景、会议人员反映近景、领导退场全景。这种组合镜头使画面层次感强,减缓了视觉疲劳,突出了播报重点。[6]
第三,长镜头。相对于前两种镜头,长镜头具有较强的完整性与连续性。叙事感染力强,适合用于纪录性新闻报道,以冗长的叙事风格推进内容发展,使故事更显真实。
3 提高拍摄水平的一些建议
3.1 摄像前做好准备工作
一些现场报道在拍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突发状况,拍摄者应提前做好准备,设计好构图布局,紧扣拍摄重点,使自身不被外界因素打扰。而且在无剪辑拍摄过程中,拍摄者也需要先拟定拍摄顺序、表现手法,依据新闻重点设计好可行的拍摄计划。这些能力都需要在长久的实践中去锻炼提高。拍摄者在平时也该加强专业学习,训练自己适当运用光线、线条等表现元素,提高画面拍摄质量;运用过渡镜头,增加画面的完整性、延续性。
3.2 更新思维意识
现代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摄影课程,虽然培养了大批摄影人才,但学校一般比较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容易使学生思维固化,导致画面表现单一。拍摄人员在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后,不断更新思维模式,学习新拍摄方式,尝试不同角度的拍摄,丰富视觉效果,更好地烘托主题,使新闻画面既真实生动,又有较强感染力。
4 结语
新闻报道具有时间短、信息量大等特点,这也要求拍摄人员要用最简洁有力的画面辅助新聞报道。拍摄人员在拍摄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学习,使拍摄技巧和方法发挥最大功效,增加新闻收视率。
参考文献:
[1]王成良,吴苏苏.影响电视新闻摄像质量的关键因素探析[J].视听,2015(01):178-179.
[2]吴祺.浅谈电视新闻摄像技术与技巧[J].才智,2015(12):306.
[3]乌日根.电视新闻叙事技巧和镜头语言[D].中央民族大学,2005.
[4]张福伟.刍议电视新闻摄像技术特征及摄制技巧[J].新闻研究导刊,2014(05):123.
[5]郭洋.提升电视新闻摄像质量的方法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6(11):108-109.
【摄像技巧总结】推荐阅读:
摄像技巧07-13
电视摄像技巧08-07
电视摄像画面构图技巧07-19
电视新闻摄像的技巧08-17
电视摄像的拍摄技巧09-01
摄像机使用的几个技巧09-04
电视台摄像工作总结10-22
高速摄像10-15
摄像采访05-21
摄像构图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