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摄像技术

2024-06-18

摄影摄像技术(精选12篇)

摄影摄像技术 篇1

《摄影摄像技术》是多媒体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因其实用性强,且便于操作,深受广大师生喜爱。随着移动数字时代的到来,更加凸显出该门课程的重要性。由于我院是职业技术类院校,针对的是三年制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所以对于该门课程的教学主要将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精于讲授摄影摄像的基础知识,为学生做平面设计和影视后期等知识技能打好基础。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摄影摄像技术》课程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旨在通过讲授摄影和摄像的相关知识,使得学生对摄影和摄像有一个基本认识,同时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能够独立进行摄影和摄像基本操作,其中包括照相机和摄像机的使用,照片、视频的拍摄及简单的后期处理等等,本课程是一门兼具操作性和艺术性的课程,同期开设的专业课程还有非线性编辑、矢量图形等课程,后期相关课程还有影视特效、三维建模等,所以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1前课程考试现状与存在问题

该门课程的考试原先是采用笔试进行考核,这样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对于摄影摄像技术的掌握程度。这种课程考试“重结果,轻过程 ;重知识,轻能力”,在考试方法上往往侧重于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主要精力都放在背诵和记忆上面,考试前临时突击,放松平时学习,对实践运用能力的考核偏少。就拿我院08级多媒体班的学生来说,全班33人,女生21人,由于女生偏多,这门课程理论考试全班及格,但实践操作的时候却有60% 的女生不会使用单反相机。这种考试形式并不能真实全面地考核出学生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不到检验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的要求。因此,建立起符合社会对人才多样性要求、以能力测评为核心和以过程考核为重点的开放式多元型课程考试新体系急需进行实践和探索。

2考试改革的目标与主要任务

考试不但是为了检测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更是课堂的延伸和深化,考试改革要将知识考试与能力考试相结合,平时测验与课程结束考试相结合,实验(实践)操作考试与口头表述相结合,作品加答辩、点评和成果相结合,个人表现和小组合作相结合。设置多种考核评价方式,把考试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争取构建考试形式多样化、考试内容全面化、考核时间全程化的评价体系。

经过新一轮的考试改革,务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光熟练使用摄影摄像设备,掌握摄影摄像技能,还能根据实际需求完成拍摄,达到行业初级标准。

3《摄影摄像技术》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摄影摄像技术》课程每周4课时,其中2节为理论课,2节为实践课,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实践课则在户外进行任务拍摄。实践课通常根据学生人数分小组开展,实行小组长负责制,负责考勤和学习任务的分配。新的考核方案为学生考勤占期末总评成绩的10%,主要考查学生出勤 ;作业占35%,主要考查学生作业完成及提交情况 ;课堂表现占15%,主要考查学生学习态度,提问、讨论、合作、实践的能力等等 ;期末作品占40%。其中期末作品的分数又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摄影作品,一部分是摄像作品。摄影作品是独立完成并提交的,摄像作品是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并进行作品展示及答辩。经过本次改革以后,学生的到课率明显提高,上课的参与程度也比以前要高,但问题依然存在,例如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组长的责任比较大,小组成员间则出现互相依赖的现象,学生理论水平有所退步等进而需要继续改革,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根据调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就业多数定位在 :图形图像的编辑制作、网络编辑和网站设计、影视动画制作等方向。结合市场调查和理解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我们得出结论 :高职计算机多媒体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体现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上,这些能力都是衡量高职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标志。由此可见,《摄影摄像技术》课程仅仅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技术似乎还不能满足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发挥学生特长,因此结合考核方式的改革,我们在课程教学又进行了新的尝试和调整,期待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保证课程考核改革行之有效,教师指导学生成立“班级影像工作站”,站内设立总编导、摄影摄像、后期编辑、动画师、记者、配音等岗位,学生首先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岗位,完成指定的实训任务。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要挑选出在不同任务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通过竞聘到系里“动影工作室”担任职务,通过完成相应的工作赚取酬劳。其他学生在后续的实训中实行角色轮流制,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了解并熟悉影片制作流程。按照影视动画片制作的流程,每次实训将学生分为三组,前期准备、摄制和动画制作及后期合成。前期准备主要包括视频的文学剧本创作、分镜头剧本创作、角色造型设计、场景道具的设计,摄制和动画制作主要分为两部分拍摄和动画制作,拍摄则根据视频需要拍摄素材片段即可,动画制作相对复杂一些,需要建模、材质、灯光、动画、摄影机控制、渲染等一系列过程。后期合成主要是将之前所做的动画片段、声音等素材,按照分镜头剧本的设计,通过非线性编辑软件(shake,aftereffects,premiere等)的编辑,特效包装,最终生成影视短片。

学生的实训任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从简单的课堂实录、专家讲座、精品课程的拍摄做起,再到会议、晚会等活动的拍摄和报道,接下来可以制作学校各个部门的视频宣传片,拍摄学校发展历程的纪录片再到校园DV剧、微电影的创作等等,最终能够达到企业、行业的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营造学习氛围,经常为学生播放优秀的影视作品,鼓励学生上网查阅相关影视作品资料,到图书馆了解摄影与摄像进展,从认识角色到扮演角色最后真正走入角色,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开发创作素材的能力。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迷茫的学生不再迷茫。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发挥了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使他们各司其职,人尽其能,避免了相互依赖的状况,令原本枯燥的课堂变成一个生动的工作场所,最大限度的体现团队协作的效能。同时,在12级媒体班我发现这样一个特点,如果老师总是站在讲台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效果一般,经常从学生中选拔积极并热爱钻研的学生来突破一些问题反而效果显著,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学习委员在课堂上跟我们分享了“镜头语言”的专题,班长则以身示范了摄像机“焦距调整的不同效果”等等,同学们在学习和竞争中深化了所学的知识,巩固了技能,令课堂别有一番趣味,学生的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不断在增强。课程结束以后,我们发现一些学生活跃起来,他们成了校报的记者,校广播站的播音员,校园晚会的主持人等等,学生认识到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通过探寻感受乐趣,从而减轻心理负担。大家在微视频中纷纷表示很喜欢上《摄影摄像技术》课,因为每个人都从中认识了新的自我,自信无比,这不正是教学的目的吗?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的不断发展。评价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要突出整体性、综合性。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这里着重指出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强调实践性评价,注重结果与过程的评价。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样化。这样才能培养出职业素养好、实践能力强、有经营管理能力、适应期短、能较快地创造出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毕业生,才能提高高职大专生的就业能力,使就业率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课程改革必须与考核方式相呼应,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摄影摄像技术》课程的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课程教学和考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课程考试,考试改革,实践实训

摄影摄像技术 篇2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摄影、摄像艺术与技术》课是影视广告、音像技术专业的技术基础课。通过这门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电视广告等方面的创作提供有效的摄影和摄像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理论讲授和摄影摄像实践使学生了解摄影和摄像艺术的发展过程,了解并掌握光学相机、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基本特性,并能在艺术理论指导下使用照相机和摄像机进行图片和视频的艺术创作。

本课程在影视广告、音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属于技术性较强的课,与已经学过的素描、色彩等课程在构图和色彩搭配等基本素养方面有较强的联系,是学生艺术创作的延续,也是今后艺术创作素材积累的主要手段。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照相机进行静止画面的艺术创作,留住历史长河中的瞬间;用电视摄像机进行动态的形象创作。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摄影摄像艺术的欣赏水平,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由于《摄影、摄像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所以在课堂讲授时要通过观摩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此外,由于电视艺术的特性,课堂上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周)绪论:摄影艺术概论(2课时)

1.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 2.摄影的特性 3.摄影的应用和功能 4.摄影的分类

第一章:光学照相机(4课时)第一节照相机的类型

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 3,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4、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5、机背式取景照相机 6,其他类型照相机 第二节照相机的结构及附件

1、镜头的结构及功能

2、机身的结构及功能

3、附件

第三节 照相机的自动控制系统

1、自动测光和曝光

2、自动对焦

第四节 照相机的使用和维护

1、照相机的使用

2、照相机的维护

实验一(2课时)了解照相机的结构 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要求

(第二周)第二章:黑白感光材料(2课时)

第一节 感光材料构造 第二节 黑白感光材料的种类 第三节 黑白感光材料的性能 第四节 黑白感光材料的选用

第五节 彩色感光材料的成色原理、种类、性能及结构,第三章:数码照相机(4课时)第一节 数字照相机

1、数字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数字照相机的性能和功能

3、专业级数字照相机 第二节 数字摄影系统

1、数字摄影系统的构成

2、数字影像的输入方式

3、数字影像的处理

4、数字影像的输出 第三节数字影像的应用

1、数字影像的应用现状

2、数字影像和英特网

实验二(2课时)了解数码照相机的结构 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要求

(第三周)第四章:摄影曝光(4课时)

第一节 曝光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影响曝光的因素 第三节 测光表

第四节 闪光灯、滤光镜

第五章 彩色摄影 第一节 光与色

第二节 彩色片的拍摄要求

实验三(4课时)了解照相机的曝光知识 掌握摄影的正确曝光

(第四周)第七章 摄影用光(4课时)

第一节 摄影光源的种类及特点

1、自然光

2、人工光

第二节 光的作用及运用

1、光在摄影中的作用

2、光的特征和运用

实验四(4课时)摄影用光实习,拍摄不同光线的摄影作品

(第五周)第七章 摄影用光(4课时)第三节 画面的影调

1、影调

2、处理影调的原则

3、影调的调控

实验五(4课时)摄影各种不同影调的摄影作品

(第六、七周)第八章:摄影构图(8课时)

第一节构图的原则与要求

1、构图的原则

2、构图的要求 第二节影响构图的因素

1、拍摄距离与角度

2、横竖画面的决定

3、画面的结构中心

4、突出主体

5、前景与背景 6,透视规律的应用 第三节构图的形式法则借鉴

1、多样统一与照应

2、均衡

3、对比

4、反复与渐变

实验六(8课时)摄影构图实习,运用不同的趣味中心,拍摄摄影作品(第八周)第九章 摄影实践(2课时)

第一节 艺术摄影

1、人物摄影

2、风光摄影

3、静物摄影 第二节 新闻摄影

1、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

2、新闻摄影的技术和技巧

3、新闻采访

4、新闻照片的体裁

5、体育摄影与舞台摄影 第三节 应用摄影

1、广告摄影

2、科技摄影

实验七(6课时)摄影综合创作实习

摄像部分:

(第九周)绪论二 摄像艺术概论(2课时)

1、摄像艺术的发展、特性

2、摄像在动画创作中的作用。

第十章 电视摄像机与电视画面(2课时)

1、电视摄像机与电视画面

2、电视画面的特性

3、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

4、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

实验八(4学时)数码摄像机的结构及使用要求 介绍索尼公司的DSR-PD150P数字摄录一体机的主要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介绍松下公司的AG-DVC180数字摄录一体机的主要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要求充分掌握150和180的使用要点,能独立的进行正确的操作。

(第十周)第十一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4课时)

1、电视景别

2、拍摄角度

3、运动

4、构图

实验九(4课时)摄像实习

进行摄像机不同拍摄角度和运动镜头拍摄的实习。学习和体会不同角度拍摄所得到的电视画面的不同效果;练习运动镜头与推拉镜头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总结其特点。

(第十一周)第十二章 固定画面(4课时)

1、固定画面的概念及特点

2、固定画面的功用及局限

3、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

实验十(4课时)摄像实习,拍摄各景别的固定画面,认识不同景别的不同作用

(第十二周)第十三章 运动摄像(4学时)

1、推摄

2、拉摄

3、摇摄

4、移摄

5、跟摄

6、升降拍摄

实验十一(4课时)

练习拍摄固定画面。注意画面内人物和物体的运动及构图。了解各种运动镜头不同的蒙太奇语言

自主练习: 推摄、拉摄、摇摄、移摄、跟摄

(第十三周)第十四章 光学镜头及电视用光(4课时)

1、镜头的光学特性

2、长焦距镜头

3、广角镜头

4、变焦距镜头

5、特殊效果镜简介

6、电视用光概述

7、自然光的画面表现

8、人工光的画面表现

9、色彩的感情倾向

10、色彩的画面表现

实验十二(4课时)摄像实习,充分利用摄像机光学镜头的特性拍摄不同效果的镜头

(第十四周)第十五章 电视场面调度(4学时)

1、场面调度的源流

2、电视场面调度

3、电视场面调度例说

实验十二(4学时)摄像综合实习

练习变焦镜头的拍摄效果,体会变焦拍摄与运动拍摄效果的不同。练习在不同光线的 拍摄。对“越轴”现象进行练习。

(第十五周及以后)实验十三 短片拍摄制作 分组拍摄制作DV短片。

教学手段

本课程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课,教学过程中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因此在教学手段上采用课堂多媒体讲授、演示、观摩与课后拍摄实践紧密结合。

教学场所

多媒体教室;户外实践课堂等。

三、考核方式和要求

探讨摄影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摄影技术;艺术摄影0引言

摄影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等科学原理,将生活中所见事物进行真实的影像反映出来,其表现形式主要分为艺术摄影、商业摄影及记录摄影等。其中艺术摄影是现阶段摄影师们较为追崇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主要是通过表达创造主体审美情感或者艺术情趣,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从而让人们通过平面视觉效果,与摄影中的感情产生共鸣。将摄影技术应用到艺术摄影中,可以有效地增强摄影艺术的创作美感,艺术摄影是离不开摄影技术的。

1摄影技术对艺术摄影的意义

摄影艺术根据创作意图不同,分为人像摄影、记录摄影、艺术摄影、画意摄影、商业摄影、水墨摄影等,艺术摄影只是摄影艺术的一个部分。艺术摄影,是随着摄影的发展而产生的。摄影技术的多样性能够增强艺术摄影的创造多角度,更加深刻地诠释照片的特有价值。

(1)促进了艺术摄影的多元化发展。艺术摄影体现了一个摄影师对所拍摄的影像事物的情感表述,是受到摄影师审美倾向的社会性和变化性等因素影响,加强摄影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应用,可以给人们带来图像化的审美形式,采用一系列如剪切、近焦距、取景框架、序列性等摄影技术,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注入自己的创作思想与个性情感,体现了当代艺术摄影最显著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特点。

(2)是艺术摄影的独创形式。摄影技术通过多种艺术手段综合体现了艺术摄影的艺术形式,是摄影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并在表现技法上趋向融合。摄影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摄影艺术创作的色彩、明暗、肌理、质感、光感与空间等造型因素,借鉴摄影技术中对于所拍摄的社会事物进行艺术创作,呈现时空、观念和风格的集合,代表了当代摄影已进入了艺术化的时代。此外,不是普通的摄影技术就能拍出艺术摄影的效果,艺术摄影的创新之作需要更好的摄影技术为基础,所以,在日常作品创作中,要不断突破摄影技术的全面创新,真正实现艺术摄影的最佳效果。

2摄影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应用

增强艺术摄影的艺术表现形式,缺不了摄影技术中的构图、用光、影调和气氛的烘托,如下是对摄影技术在艺术摄影中应用的深入探讨。

(1)构图要突显艺术主题。艺术摄影需要构图的巧妙运用,更好地凸显出艺术主题的表现情感,从构图的完美性体现出拍摄者创作时所要表达的具有深刻思想内容与完美形式的摄影艺术作品。摄影技术中的构图并非简单地保留次要的东西,剔除无用的东西,而是要根据拍摄情景,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如谢海龙的《希望》,照片上就是贫困孩子的一双大眼睛,足以表达出贫困山区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望,画面构图并没有周边的课堂、没有一群贫困孩子的衣着打扮,这种构图更显出人物的表情,感动全国人民的心灵。

(2)巧用光的摄影技术,增强艺术空间感。图片上的光也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艺术情感,通常摄影技术的光根据投射方向的不同,会产生正面光、侧面光、逆光、顶光、脚光等等,不同的光线会给图片不同的艺术表现,通常对于人物摄影主要采用正面光,事物摄影采用侧面光等造型。例如,《窗口边的人》就是在逆光的场景下拍摄的,人物的发丝会更明显、更漂亮,身体的边缘线也会呈现出来,整个人物会变得更立体。

(3)影调多种形式的艺术表现。影调就是摄影技术的一种表现手法,集合了对构图、色彩、光线效果的客观再现,通过不同的影调亮暗,可以增强艺术摄影的不同情感表现,特别是对于黑白摄影中,影调的对比主要分为黑、白、灰,白、浅灰为图片的浅色调,黑、深灰为图片的暗色调,所要表现的艺术情感会有鲜明的不同特征。例如,对于贫穷的社会想象,摄影师所要表现的艺术摄影往往会采用影调的暗色调进行诠释,如优秀摄影作品《饥饿》《疑惑》等等,暗色调更能凸显摄影作品的人物主题,給人在视觉冲击的同时给予看者丰富的思考和回味。

(4)气氛可以烘托出艺术摄影的“意境”。优秀的艺术摄影作品离不开气氛的烘托,气氛作为摄影技术的一种表现手段,能够为艺术摄影增强“意境”的不同的表现情感,这种气氛的表现时而依靠事物的本身,时而依靠色彩、光影的视觉元素,如杨志光的苗族婚喜,伴娘给新娘送梳妆银饰,通过人物本身靓丽的服饰和高兴的表情为艺术摄影作品营造了苗族婚喜其乐融融的气氛,让观者能够感同到喜庆的欢愉。

3结语

摄影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要想将摄影艺术在社会生活领域进行渗透,就要丰富摄影技术,在摄影中增加艺术创作的元素,丰富摄影的创作意图,通过照相机表达创作主体的情感意境和艺术情趣为目的,加快现代艺术摄影的创新发展。参考文献:

[1] 冯欣艳,汪帆.在路上——关于冯欣艳摄影[J].当代人,2010(12):1213.

[2] 张涛.绝世风华——郎静山的光影一生[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0(06):1920.

[3] 孙晓璐.情感——决定着艺术摄影的表现力[J].剧影月报,2010(01):3334.

[4] 蔡萌.演变与建构:中国当代摄影研究(1976—2010)[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55.

解析摄影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应用 篇4

一、摄影技术对艺术摄影的意义

任何创作的前提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功底, 文学创作要先阅书无数, 才能创作出文学作品;绘画创作也要临摹许多大家之作, 才能进行绘画创作;艺术摄影要先学习运用摄影技巧, 才能进行艺术摄影的创作。总之, 任何艺术创作都要有深厚的基础功底。艺术摄影作品的创作需要摄影技巧、主题表现手法以及深刻的主题内涵。艺术摄影创作没有循规蹈矩的模式, 只能是摄影师根据当时的拍摄状况临时发挥的, 摄影技术创新和艺术造诣素养的结合, 赋予摄影作品无限的生命力。如何将情感和灵魂赋予到摄影作品之中?摄影技术的发挥是不可忽视的途径。因此, 可以说艺术摄影离不开摄影技术。

二、摄影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运用

1. 摄影的构图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应用

所谓构图就是构建画面主次结构的框架, 明确主体与陪体, 进行画面位置关系处理。主体无非是作者想要进行创作的的主要对象, 陪体是“衬托红花的绿叶”为主题表达起到辅助作用的部分。构图技巧的第一原则就是要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画面关系, 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结果, 使作品失去了原本想要表达的情感思想。从构图形式上来说分为九宫格、十字架、三角构图、S构图等多种形式, 摄影师根据表达主题来选择摄影构图手法的运用, 这只是最基本的构图形式, 摄影师可以根据需要和灵感进行创新。比如, 九宫格构图形式可以用于风景或者表达情感比较舒缓、自然的摄影作品。线性构图分为黄金比例分割法、对角线法、对称法等。粗线强劲, 细线纤弱;曲线柔情, 直线刚直;浓线重, 淡线轻;实线静, 虚线动。根据这些线条表达画面意象的不同进行艺术摄影创作, 例如, 黄金分割法使用与平缓舒适的意境表达、线条对称表达出庄重的感觉。总之, 构图手法的不同表达出的意境感受不同, 摄影者根据摄影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在这基础上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独一无二的创新, 才能够拍摄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

2. 摄影的光影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应用

无论是在黑白摄影还是现代彩色摄影的时代, 光线的运用都是摄影的灵魂。光的基本构成包括:明暗度、方向和光源。光线的这三个基本要素对摄影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根据摄影镜头与光源方向的关系可以分为正面光、逆光、90度侧光和45度侧光等, 这些光线的选择对摄影内容的影响不同, 正面光比较柔和、逆光则会造成黑白对比鲜明的效果等。摄影者根据自己想要的摄影效果和表达主题来确定对光线的选择。光线技巧运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个艺术摄影的艺术性高低。

3. 摄影的影调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应用

影调是经过摄影构图、光线选择、色彩运用之后产生的整体影片基调, 他是从摄影作品的整体出发产生的一种画面效果。摄影画面根据影调亮暗的不同, 可分为亮调、暗调和中间调;根据反差的不同, 可分为硬调、软调和中间调等多种形式。对于彩色的摄影作品的分析, 根据同一颜色的明暗程度进行分析, 比如浅蓝和深蓝, 浅颜色占据画面部分较多, 则影调属于亮调。而对于黑白照片则是通过白、黑、灰三种颜色的构成比列进行分析, 白色居多, 则属于亮色, 黑色较多, 属于暗调, 灰色较多就属于中间调。亮调会带给人以清新、放松的感觉;暗调则会给人以沉重、严肃的感觉;中间调处于中间。摄影师需根据自己的创作构想, 来确定影调的种类, 从而确定摄影作品的情感基调。

4. 摄影的氛围技巧在艺术摄影中的应用

摄影作品的气氛是指整个画面所呈现的情调和气息, 气氛的不同会烘托出不同的意境。气氛的主要营造因素是摄影主题本身的态势, 比如幽径小溪给人以静谧安详的氛围感受;倾斜的瀑布给人以气势恢宏的感觉。除了拍摄事物本身的气息, 摄影者可以通过光影等视觉元素来营造意境。如面的反光形成五彩斑斓的意境;侧光、逆光的拖影造成的深邃、幽远的意境。

三、艺术摄影中手持技巧的运用

在很多情况下不便于携带相机支架, 或者是摄影师灵感激发瞬间的抓拍, 那么对于摄影相机的手拿方式和摄影师姿势要运用一定的技巧, 以保证拍出画面的效果。1.左脚在前右脚在后, 与肩同宽。2.转动上半身, 使左肩朝向被摄体。3.用右手持机, 将相机架在左肩与身体相连的凹陷处, 在锁骨下方。4.手向内完全与右手一同固定住相机。保持身体的重量分配在两只脚上, 用左眼观察取景器。深呼吸之后按动快门。手持技巧的运用是对艺术摄影质量上的最基本保证, 相机的稳定和人体的姿势都会对摄影作品的质量高低有直接的影响, 只有在保证最基本的画面质量的基础上, 才能进行艺术摄影的创作。

艺术摄影是摄影的一个分支, 是一种以追求美感、艺术欣赏和情感表达一类摄影, 这类摄影对摄影人员的技术、艺术造诣和创新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 摄影技术是最基本的要素, 没有摄影技术, 就没有艺术摄影可言。一切摄影都是以摄影技术为基础的, 如果连最基本的摄影原理、画面控制都掌握不好, 连艺术性比较的低的记录摄影都做不好。摄影技巧是从摄影产生以来众多摄影人宝贵经验的集成, 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 艺术摄影必须在掌握这些摄影技术的前提下, 才能进行艺术摄影。

参考文献

[1]胡晓阳等.摄影技术与技巧.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2009.02.

[2]李子青.倾情捕捉摄影创作的技术与艺术.清华大学出版[1]社, 2011.03.

摄影摄像技术 篇5

摘要:每拍一个镜头, 必须事先考虑好拍摄目的以及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如: 景别、机位、角度的选择、光的运用和正确聚焦等等。作为一位摄像师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娴熟地操作技能是十分必要的。关键字:电视摄像 技巧 构图画面

影视节目创作的过程

1,构思创意;2,前期拍摄;3,后期编辑。

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

电子新闻采集方式(ENG)、电子现场制作方式(EFP)、电子演播室制作方式(ESP)。

电视画面

人们习惯于把一个电影镜头叫做一个电影画面。由于电视剧和电影有密切关系,在创作上使用的艺术手段又是相同的影画面的定义是:“一段连续放映的影片中的形象,看来是由一台摄影机不间断的一次拍摄下来的,无论这段多么长都叫做一个镜头”(即画面)(《电影观念》19页)。

从技术上讲,电视画面是一种电子枪扫描显现的光速。借助于摄像的光电转换,显像的电光转换手段,通过布满屏幕上的小光点呈现出来的。

从艺术上讲,电视画面是电视工作者认识生活,表现生活,是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体现。

从摄像角度来讲,是指从开机到关机这段时间所摄录的一段形象素材。这样讲也是不错的,但不够严格。有的画面是多次开机关机完成的(如停机再拍、动画片、木偶片)只要看来是一次连续拍摄的就是一个画面。

电视画面是电视语言的基本因素,也是摄像造型的基本单位。

掌握摄影技巧和摄影常识才能拍摄出完美的作品。

一.电视摄影机

摄像机的组成是:成像装置和录像装置。

成像

白平衡的调节:

1,选择滤色片。滤色镜一般有四档, 第一档为3200K, 适合在碘钨灯等人工光下使用;第二档为5600K+ 1/8ND , 适合在较强阳光下拍摄(1/ 8ND 相当于缩小3 档光圈, 以控制曝光过度);第三档为5600 K, 适合在多云或阴天、阳光不强时拍摄;第四档为5600K + 1/ 64ND , 适合在很强的阳光下拍摄(1/ 64ND 相当

1/5

于缩小6 档光圈)。不同型号的摄像机有不同的设置, 但其原理及操作基本相同。

2,将白屏充满全屏。(长焦距相离3米左右)

3,将光圈选为自动光圈。

4,调整黑屏,调好聚焦, 按一下白平衡开关, 待屏幕上出现“AUTO WHITE OK”, 白平衡调正就结束。这时就可以拍摄出还原正确的色彩了。

冷色调的调节就是用偏暖色的光线或者色板调节白平衡;用偏冷色的光线或者色板调节白平衡至暖色调。

白天拍夜景就是用手动光圈,缩小光圈两倍,用暖色调拍摄。

摄影机的主要部件是:话筒分为mic(外界话筒)是指向性话筒,多用于采访;line(音频话筒)是录音师匹配和线路的声音;came(自带话筒)。另外还有电池,磁带,三角架,U盘移动硬盘等。

ENG摄像必备设备:电池,磁带,可充电式照明灯。

聚集与跟焦点

聚焦的方法:

1、特写对焦方法,是将广角推向长焦。

2、跟焦发,调试焦距,可以目测距离。

3、边摇边跟焦。

跟焦点:1,固定距离法(测量距离法);2,寻像器跟焦(可以利用测量距离法);3,估计距离法。电视摄像基本要领

电视画面应给人以美的享受, 力求精美、平稳、清晰。而要做到这三点, 必须掌握和应用好电视拍摄的基本功, 包括平、稳、准、匀等几方面。

1.“平”, 就是在拍摄外景时, 地平线不能倾斜;室内拍摄时, 桌椅橱柜和人物都要与地面垂直;在肩扛摄像时, 人要站平稳, 参照镜头中的边框线, 力求平;如用三角架, 必须按照三角架上的水平仪调平三角架。

2.“稳”, 就是要保持画面稳定, 不抖动。尤其是用长焦拍摄时, 应尽量寻找身体的支撑点, 如墙壁、树杆等, 拍摄时, 两脚分开, 重心下沉, 摒住呼吸;如条件许可, 应尽量使用三角架。

3.“准”, 包括二个方面, 一是准确曝光, 二是准确聚焦。准确曝光, 才能使被摄物清晰而有层次感;精确的聚焦也是保证画面清晰的必要条件, 应仔细调整聚焦环, 使被摄物最清晰。

4.“匀”, 这是对各种运动拍摄的共同要求, 无论是推、拉、摇、移中的那一种方式(包括变焦拍摄), 节奏都必须均匀, 更不能跳跃。不可忽视了摄像(活动画面)与照片(固定画面)的本质区别。

二.电视摄像造型元素

电视摄影造型元素是景别,构图,角度,运动方式,画面时间和长度。

电视画面的三个元素是景别,方向,和高度。

景别, 是指被摄主体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的大小和范围。景别的取决因素有两个方面, 一是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的实际距离, 二是指所使用镜头焦距的长短。在摄角度不变的前提下, 改变摄像机与被摄物的距离或改变镜头焦距, 都可使景别发生变化。

电视景别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下面分别叙述。

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远景视野深广宽阔, 主要表现地理环境、2/

5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 如莽莽群山、浩瀚的海洋、无垠的草原等。远景的特点是开阔、壮观、有气势和抒情性。拍摄时要注意调动各种手段表现空间的深度和主题效果。所以在拍摄远景时尽量不要用顺光和逆光, 而要用侧光或侧逆光, 以形成画面层次感和空气的透视效果。由于远景所表现的内容较丰富,有抒情性, 因此拍摄时要有足够的长度, 运动速度不宜太快, 以便为后期制作提供条件。另外, 拍摄远景要注意大拍线条的走向, 如公路的方向、河流的走向等, 并使线条在画面中延伸最长, 使画面更美更壮观。远景一般作为电视的开头和结尾, 或作为过渡镜头, 所以远景一般无明显的主体物。参考长度10秒。

全景主要是用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或人体的全身, 同时保留一定的环境和活动空间。全景和远景相比, 全景有明显的中心内容和结构主体, 象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情节的使观众对所表现的事物和场景有完整的了解, 向观众交待被摄对象及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全景还能够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 观众可以根据人物的活动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选择拍摄角度, 尽量利用前景, 选择侧逆光等, 使画面活跃而有生气, 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层次感。参考长度6秒。

中景是表现场景、物体的局部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画面, 它比全景更重视具体的动作和情节。拍摄物体时, 一般表现其有典型意义的部分, 即能反映总体特征的部分, 如拍摄人物时, 可通过人物的视线、人物的动作线、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来表现主题, 所以中景常被用作叙事性描写。因此, 拍摄中景不仅要注意构图美, 还要对故事的主题、镜头的内涵有充分和深刻的认识。

近景是指表示物体局部或人物胸部以上部分的画面。与中景相比,近景画面表现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画面更趋单一, 环境及背景的作用进一步降低。通过正确用光,近景应拍摄出人物的体貌特征及物体的质感, 同时通过人物的神态、眼神探视人物的内心世界。

特写是表现人物肩部以上或物体某一细部的画面。特写画框更进一步接近被摄体, 常用来表现人物面部表情和物体局部细节。因此,特写更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物体的质感。拍摄特写时, 构图应力求饱满, 尽可能地突出要表现的某一细部;更要注意掌握好正确的曝光和精确的聚焦;还要注意运用好光线的方向由于特写所具有的特殊的艺术感染力。

拍摄角度

拍摄角度表示的是摄像机与被摄体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它是由水平、垂直和纵深三个方面的变化来决定的。拍摄位置的选择,不仅直接决定画面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还表达摄像师的感情倾向。

拍摄角度分为拍摄高度和拍摄方向(即垂直角度和水平角度)。垂直角度可分为平摄、俯摄和仰摄。水平角度可分为正面、背面、侧面等多个拍摄方向。,景别的意义和作用是景别是创作人员对观众视觉心理的限定,景别的变化可以使作品形成不同的节奏,参与和解脱功能。

运动方式有内外两个运动。

三.固定画面

固定画面是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所拍摄的电视画面。“三不动”是核心,即所拍摄的画面相对于画面的框架是不动的。

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是1,注意捕获动态因素增强画面内部活动;2,注意纵向空间和纵深的调度和表现;3注意镜头的内在连续动作;4,注意构图的艺术性,可视性;5,注意画面的稳定性。

电视画面构图是把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按照主体思想和审美原则的需要有机的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形式形成一定的画面布局的一种创作活动。

画面结构的特点是具有动态性、时限性、多视点性画幅固定性与现场处理的一次性以及结构的整体性。

画面构图的要求是画面简洁,主体突出,立意明确,具有表现图片造型美感,画面运动应有依据。画面构图的形成元素是光线,色彩,影调,线条。

色彩的象征意义不同。蓝色如海洋、天空,象征崇高和深远;绿色如春天田野,象征生命与和平;红色如血与火,象征革命、暴力、危险;黄色如丰收的金秋象征浮云、高贵、欢乐;白色如白云、婚纱,象征纯洁。

摄像构图的美学原则是对称、均衡、对比、和谐、对立统一、呼应、集中和不规则不和谐。

电视画面的结构成分是主体,陪衬,前景,背景或环景。主体是摄影所要表达的对象是画面的结构中心,是画面存在的依据,也是构图的依据。突出主体的方法是利用位置、面积、光线、色调、焦点、运动、镜头长度和集中。

静态构图的方式是中心构图法、黄金分割构图法、三角形构图法、水平线构图法、纵深构图法、形状图案构图法、曲线构图法、形式主体构图法、视觉价值兴趣中心构图法。

动态构图的方法是

1、对象运动,静止拍摄;

2、对象静止,运动拍摄;

3、活动对象,运动拍摄。

四.运动摄像及其综合运用

运动摄像是一个镜头中进行一定摄像机或变得镜头光轴,变化镜头焦距所拍摄的画面。

运动摄像的技巧有推(主题不变景别变化)、拉、摇(主题发生变化)、移(景别不变,主题不变,机位不变)、跟(主体变化,景别不变),升降(垂直上下)和综合运动(应有两种以上的技巧)。其中还包括旋转镜头,甩镜头,虚镜头和晃镜头。

通过运动摄像,能使画面产生多变的景别、角度和多度空间层次,形成多变的蕊面结构和审美效果,赋予电视画面丰富多变的造型形式,使电视更加逼近生活又高于生活,更具艺术性。正是由于运动拍摄而产生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效果,才能使观众比身临其境更能仔细全面地欣赏到被摄对象的全貌、细节和精彩场面。运动拍摄较多用于电视现场直播(如:体育比赛、舞台演出等)。

运动摄像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1)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无目的乱用。

(2)摄像机的运动速度或变焦速度要与画面内容相协调,同时,也要考虑后期制作的需要。

(3)起幅落幅一定要留有一定的长度,一般不少于5秒。这是因为既要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同时也要为后期制作提供方便。

(4)运动镜头不能太多,过多会使人感到疲劳、心烦。在任何电视片中,运动镜头所占比例总是很少的,大量的是固定镜头或动静结合的画面。

五、光学镜头及其应用

镜头:电视画面语言是指摄像机每次开机关机所摄取的一段连续视听素材;技术上是指光学透镜及金属部件组成的光学器件。

光学镜头是电视摄像机的重要部件,一般由多片正透镜与相应的负透镜组合而成。

镜头的光学特性,其光学结构所形成的物理性能,是由焦距、视场角和相对孔径三个元素组成。任何一种光学镜头都可由着三种光学特性的技术参数来表示和区分。

镜头的分类和相应特点

按焦距分类可分为

1、标准镜头,焦距与像平面对角线接近或相等的镜头(f=25mm);

2、长焦距镜头,又称望远镜头或远摄镜头,是焦距大于平面像平面对角线的镜头;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对横向运动状态表现强,对纵向运动状态表现弱,视角窄景深小,压缩纵向空间,表现景物范围小;

3、广角镜头,又称短焦距镜头是焦距小于平面像平面对角线的镜头。使用短焦距镜头拍摄,纵向运动加强,横向运动减弱,视角宽景深大,表现景物范围小,有扩展、夸张原有空间的效果;

4、变焦镜头,焦距可变的镜头。使用变焦镜头可以用推拉镜头实现拍摄要求。

六,电视场面调度

电视场面调度所要遵循的原则是

1、按照三角形的机位分布,有内三角形,外三角形,内外三角形和平行三角形分布;2,、轴线规律;

3、方向一致原则;

4、视平线原则;5.、运动方向应在一个镜头内完成改变。

电视画面的抒情元素:烟雾,飘带,镜子倒影,雨雾雷电,太阳,云彩。

七,光线和色彩的画面表现

造型光分类有主光,辅助光,环境光,轮廓光,眼神光,修饰光。

三点布光是辅助光,轮廓光,主光三种造型光的相结合的方法

八,电视记者的职业技能

1,要有操作先进设备的技能;2,艺术修养和文学修养;3,具有良好的体能素质;4,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掌握摄影技巧和摄影常识才能拍摄出完美的作品。

作为一位摄像师掌握与摄影基本知识和娴熟地操作技能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摄影工作。

参考文献: 《电影观念》

浅析航空摄影测量技术 篇6

关键字:航空;技术;摄影

一、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分类

对于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而言,由于所测位置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航天、航空以及地面摄影测量技术等三种。又因其研究对象存在很大不同,又将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分为地形测量技术与非地形测量技术。在者处理方式上,又有数字测量技术、模拟摄影测量技术与解析测量技术之分。

二、对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任务分析

(一)地形测量。为全面掌握具体的地形图,利用地面积及地形所投影在水平面上的影像,然后将这些数据依照一定的比例尺进行缩放,利用此方法来实现对目标的测量。所测目的的准确性,完全取决于实际数据以及实际图像的掌握情况,依照比例尺对事实的图像数据进行还原,建立专题图片。掌握不同的地图,不但要全面了解其硬件設施,而且还要掌握实际的摄影影像,综合掌握其不同类型的图形情况。其次,对于必要的数据库应当进行建立,分析总结数据库的数据,通过相应的筛选、分类,然后进行汇总,发现有关数据存在的不同,掌握其发生的变化,利用这些数据产生的变化进行参考,进行有效比较,从而确定所测目标的测量精确数据,以此来达到测量的数字化目标的实现。但是数据库的数据必须要有系统性,相关人员进行查阅时,才能很好的得以实现。另外,必须要对地理信息数据以及土地数据,进行基础数据的建立,来实现对测量整体数据的实现,然后在对这些数据进行还原。实施测量工作时,有效的分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关人员必须对自己的任务铭记于心,才能获得精确的数据与图像,对地形测量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互相配合,协同发展。

(二)非地形测量。测量目的不宜地形测量为实现,只是利用测量过程发现各种指标所存在的变化,有效充实理论知识,使之能够对不同的领域进行服务。非地形测量去的的进步,对于生物领域的发展形成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非地形测量的作用下,获得了更加丰富的的生物领域的生物医学资源,促进了其纵深化发展。在现代化的非地形测量技术的发展而言,对于公安机关侦破案件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做用,利用该技术,可以很好的发现犯罪分子的藏身之处,加快了办案的速度,提高了办案效率,使许多案件得以迅速侦破。而且该技术也在建筑与考古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由于文物所处的位置比较特殊,利用非地形测量技术,可以发现他们的位置所在,利于考古发掘,对于考古事业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另外,非地形测量技术,在军事侦查方面也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利用该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对不同军事地点进行有效检查,发现相关区域内是否有军火存在,以及是否有别的军事人员的存在。倘若遇到战争的发生,能够有效地抑制别的国家在我国领域范围内建立防空识别区,对国家的安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效的降低了威胁的存在。利用该技术,对于许多矿物工程也的开发也取得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该技术的运用下,实现了地域的科学开发。非地形测量技术的应用,对于各领域的发展意义重大。

三、航空摄影测量的要点和作业方式应用

(一)航摄准确,航摄设计合理。精确的航设计算是航空摄影测量的前提工作,对于其他指标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测量工作中航摄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对其作业方式而言,对作业目标要进行确定,采用合适的角度进行拍摄,达到精准化的计算。实施拍摄要以具体实际出发,利用科学合理的比例,使数据与图像得到还原,将大比例尺的数字图加入其中,通过对航摄的精度、航高、比例尺、焦距、以及影响質量等相关要素进行提高,使其设计更加合理。还原过程必须要确保合理,对于相关数据与图像的设计必须要有依据。确保作业方式的合理。

(二)空中采集准确,数据处理合理。对于康空摄影的测量,不但要保证作业方式的正确性,数据的采集必须要在相关标准下进行,处理数据必须要合理。在实施拍摄时正确的拍摄距离以及方式,是获得精准数据的关键。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拍摄的方法进行全面掌握,根据不同的高度,来确定拍摄方法。数据的处理也必须如此,要做到合理。在相关科研人员的反复计算中,达到对不同的数据进行科学比较与分析,实现测量任务的顺利完成。对于数据的采集应当向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利用无人飞机,将摄影器材安装在其上面,获取地面图像时,应当垂直拍摄。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绘制比例尺实施空中测量,通过模拟与解析法进行测绘,确保数据的精准。采集方式与处理都必须科学合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测量质量。

(三)质量检查准确,成果提交合理。成果检查是确保航空摄影测量的准确性的提高的关键,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必须要保证作业步骤的科学性,而且还要注重不同步骤之间的联系。针对所测得相关内容,对结果全面分析,达到结果真实可靠。针对数字的精度,数据是否完整以及准确性等都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实施检查的单位必须是质量检查机构,在合同要求下对相关工作进行检查,而且必须要在规定下进行,做好检查与验收工作,如果遇到不符合规定的材料可以予以拒收。只有对相关的数据核实不存在问题后,在对有关部门进行提交,并做详细标记,使有关部门能够依照此数据,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对于作业的方式,也必须对所用的表格以及数据进行详细列出,达到清晰明了。

结语: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中,为其它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它的广泛应用带动了技术的整体发展,也使勘测技术得到了应用。通过对地形和非地形的测量,使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与先进的生产力联系在一起,促进了矿工业、建筑业和农业的发展,为更多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范承啸,韩俊,熊志军,赵毅.无人机遥感技术现状与应用[J].测绘科学,2013.

[2] 李征航,黄劲松.GPS测量与数据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3] 魏二虎,黄劲松.GPS测量操作与数据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摄影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应用分析 篇7

一、摄影技术在艺术摄影中重要作用和意义

艺术照片或者其他的艺术作品都必须通过良好的摄影技术和艺术创作的形式加以表达, 才能够形成艺术摄影的完整作品。在整个艺术摄影的过程中, 没有固定的拍摄模式和拍摄技术, 完全依赖的是拍摄者个人独有的摄影技术和艺术美感的呈现, 但是要想要成为艺术作品, 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呈现概念和摄影技术, 不是盲目的乱拍照片, 只有自身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美感, 才加上自身的摄影技术水平, 才能够将良好的摄影技术和艺术创作的形式加以表达, 形成完美的艺术作品。

二、摄影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发展应用

在拍摄过程中, 拍摄技术非常重要,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构图技术、用光技术、影调技术、气氛表达技术等。接下来本文通过这几方面的拍摄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发展应用加以陈述。

1. 构图技术

构图技术, 在摄影技术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拍摄一张照片时, 首先你需要选景, 到底要拍摄什么, 选择什么放入拍摄范围, 这是最重要的拍摄主体。在选择的过程中, 一定要有主次轻重之分, 将不需要的进行剔除, 这样才能够形成一张层次分明的照片, 将所要表达的事物、景象和情感都完美的呈现出来。比如在拍摄一张人物图片时, 那么就需要注意一定要将周围不相关的人物进行剔除, 通过摄影技术来选择要拍摄的人物, 对于周围景物的选取, 这就需要拍摄者自身的艺术美感来进行选择, 这样才能够形成完整的人物图片, 将人物的形象和表情充分凸显出来。比如《爱狗的小孩》, 一个网络摄影作品, 用光是黑色摄影, 简单却完美的呈现出小朋友热切的眼神, 忽略了周围其他人物的选择, 也将其背景虚拟化, 更加凸显整个摄影作品的完美。

在构图选择时, 比如上面提到的人物拍摄, 一定要确定好主体和客体, 不能在一张拍摄的照片上, 出现很多清晰的人物, 那么欣赏的人就不知道到底是为哪个人拍摄的, 一定要确定好主体, 选择合适的客体, 进行虚拟化的处理, 从而再利用一定的创造形式将其表现出来, 就形成了一张比较好的艺术摄影作品。

2. 用光技术

用光技术, 在摄影技术中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色彩和格调的照片, 呈现出的是不同的情境, 用光能够体现摄影的灵魂, 是将图片完美表达的重要手段, 主要正面光、顶光、侧面光等, 拍摄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拍摄效果的需求进行选择。比如要拍摄一张干净、平滑格调的照片时, 就选择正面光;如果要呈现出所拍摄景物的立体效果时, 那么就选择侧面光。通过拍摄者自己的喜好和拍摄效果的需求进行不同用光的选择。比如《美丽动人的风光摄影》, 里面所呈现的房屋、景色、湖面三者形成了完美的搭配, 通过侧面逆光的选择, 使得作品看上去增添了立体美感, 更具体, 更形象地呈现了出来。

3. 影调技术

影调技术, 在摄影技术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影调技术是拍摄过程中最重要的色彩比例搭配, 在黑白摄影中, 主要说的就是黑色、白色和灰色三者的比例搭配。在彩色摄影中, 指的就是同种颜色深浅的差别, 比如蓝色, 有浅蓝色、深蓝色、淡蓝色等。那么如果在黑白要求的照片摄影中, 白色和浅灰色所占比例较多时, 就代表这张摄影照片是亮调;如果白色和浅灰色所占比例较少, 黑色和深灰色所占比例较多时, 就代表这张摄影照片是暗调;当拍摄的照片中, 灰色所占大部分比例时, 那么就代表这个摄影作品是软调等等。

影调技术将摄影作品的结构、色彩、光线等融合起来, 进行艺术效果的搭配选择, 通过人物和景物结构的选择、色彩艳丽程度的选择以及光线亮暗的搭配, 从而利用自己所具有的艺术欣赏, 结合影调技术, 有它自身独有的魅力, 使摄影作品变得丰富多彩, 趣味横生, 同时更增添了新的色彩和活力, 将艺术摄影作品完美呈现。

4. 气氛表达技术

气氛表达技术, 在摄影技术中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气氛表达技术, 主要就是指摄影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气息, 能够赋予摄影作品生动形象的意境。有时候所要表达的是静态的美, 有时候所要表达的是动态的美, 比如, 十堰摩登IDO婚纱2013年春季-寂若安年, 里面所表现出的就是一种高贵、时尚、神秘的感觉。《美丽动人的风光摄影》, 里面所呈现的房屋、景色、湖面三者形成了完美的搭配, 通过倒影的呈现, 使作品看上去形象逼真, 通过侧面逆光的选择, 更使得作品看上去增添了立体美感。《爱狗的小孩》, 一个网络摄影作品, 用光是黑色摄影, 简单却完美的呈现出小朋友热切的眼神。

三、结束语

摄影技术的好坏决定着艺术摄影作品的质量, 同时拍摄者个人的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美感也影响着艺术摄影作品的意境表达。好的艺术摄影是有感情的, 有想象空间的。因此从起步阶段就培养了其良好的摄影创作和学习方法, 积累更多的创作素材, 真正的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和活力。让欣赏的人们在观看时如鱼得水, 放飞自己, 陶冶情操, 这将是所有人类共同的乐趣。因此要想完成具有灵魂的艺术摄影作品, 就必须要有良好的艺术创造水平和高超的摄影技术, 这样才能够将艺术摄影表现的淋漓尽致。

摘要:随着电视节目的出现, 娱乐文化不断发展壮大, 不断地进行创新发展, 随之摄影技术应用而生, 艺术活动中, 摄影艺术是具有创造性的一种艺术活动。艺术摄影通过采用高超的摄影技术, 从而将事物的美感和情感进行表达, 艺术摄影在表达过程中离不开摄影技术, 下面本文就简单对两者以及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艺术摄影,摄影技术,关系,应用

参考文献

[1]白杨.探讨摄影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应用[J].影像技术, 2012 (03) :56-57.

高清摄像的技术分析 篇8

高清的概念和标准

最初,“高清”的概念和标准是由电视广播业提出的。日本最先开始研究高清并试播高清电视,随后欧洲各国也开始进行高清研究计划,后来在1990年美国一举推出了数字高清电视HDTV。高清摄像技术在广播电视业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期摄像的不足,使得整个电视画面质量更上一层楼。人们开始日益接触到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和享受,对高清的了解也日益加深。

美国的电影电视工程协会确定的高清晰度电视标准格式被称为高清电视,也叫“HDTV”。电视的清晰度,是以水平扫描线数作为计量的,它的集中高清划分方式如下。(1)1080i格式,是标准数字电视显示模式,1125条垂直扫描线,108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宽高比是16:9,分辨率为1920×1080,隔行/60Hz,行频为45KHz。(2)720p格式,是标准数字电视显示模式,750条垂直扫描线,72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宽高比是16:9,分辨率为1280×720,逐行/60Hz,行频为45KHz。(3)1080p格式,16:9,分辨率为1920×1080逐行扫描,专业格式。

高清摄像的技术分析

现阶段,高清摄像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广告类节目之中,在观看电视节目时,我们时常能看到高清晰度的身影。对于高清摄像技术,我想我们感触最深的就在于观看好莱坞大片时所享受到的高清晰度逼真的视觉效果。好莱坞在电影制作过程中,早就开始使用高清摄像技术来提高影片的质量。由于高清摄像技术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它已经成为连接电视和电影的数字纽带。那么在高清摄像中到底使用了那些技术呢,下面本文将例举几个技术方面的问题来进行一下具体分析。

1.高清摄像中的聚焦技术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摄像时摄像机的分辨率越高,画面里所包含的景物内容就越多,这样一来画面中的重点就不易显示,这对摄像机的聚焦造成了一定困扰。高清摄像机由于分辨率较高,所以它的聚焦问题一直是大家普遍关注和重视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建议摄像师在使用高清摄像机的时候借助标准监视器,以此来帮助更好地找到画面的焦点,使主体摄像内容清晰可见。因此,为获取最清晰的影像,使用高清摄像机在进行摄像时要先借助标准监视器来进行精确调焦。

2.高清摄像中的曝光技术

摄像时,一个正确的曝光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画面的质量。在一般的摄像过程中,摄像师在面对被摄事物时,必须要考虑当时的光照条件和被摄事物所反映出的明暗程度,然后利用寻像器中的斑马线和自动光圈来确定被拍摄物体的曝光程度,即曝光值。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摄像师将最有效的亮度范围摄取到CCD界面上,形成良好的视频画面。对于如何确定曝光值,笔者建议摄像师除了要拥有对摄像画面过硬的观察处理能力,还可以在摄像时使用参考工具,比如色彩监视和示波器。

3.高清摄像中的照明技术

高清摄像机在同样尺寸的器件条件下成像面积小,像素高,因而灵敏度会有所下降,其对景物光线强度要求也会较高。因此我们的摄像师在进行摄像时,要尽可能地在良好的光线条件下进行。被拍摄物体的明暗对比度大可以使摄像画面更清晰,观众的视觉真实感也会更强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在实际拍摄过程中,会利用照明技术来处理被拍摄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以此来达到想要的预期效果。具体做法是在拍摄现场布置出范围大、层次多、亮度高的光照条件。

结语

近年来,随着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清摄像技术的应用也开始普及。我们的科学技术人员基于对其特点的准确把握上,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高清摄像技术的应用,实现高清摄像技术的突破。而电视摄像师也需要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摄像技术知识,并将艺术与科技更好地结合起来,为大众奉献出更优秀的节目作品。

电视新闻摄像技术探讨 篇9

一、电视新闻摄像需要遵循的原则

在电视新闻节目的采访拍摄过程中应当坚持三位一体的拍摄原则。三位一体的原则即是两条活动线的同步, 这两条活动线分别指的是新闻事实自身发展变化的活动线和新闻拍摄记者对其进行观察拍摄的活动线。根据新闻传播规律以及图像纪实原则来进行分析, 新闻图像拍摄过程中两条活动线之间的关系如下:新闻事实发生变化的活动线处于统治地位, 起主导作用;图像拍摄的活动线一般为从属地位, 起服从作用, 往往会受到新闻事实发展情况的影响。

上述两条活动线在新闻现场同时进行, 但却具有相互不同的运行特征。新闻节目现场的图像拍摄首先会受到新闻传播原则的制约, 一般反映在对新闻事实真实客观记录传播这一要求上。新闻摄像记者应当时刻跟随新闻事实的发展情况, 借助于对新闻事实外部形态与内部逻辑的观察和分析来挖掘出真相。而新闻节目摄像又应当给结合图像拍摄规律来完成, 摄像记者的观察和拍摄操作都应当集中在拍摄点与拍摄时机上。另外, 新闻摄像记者还可以依靠一些必要的拍摄器材来予以辅助, 从而将事实的原貌用磁录图像或者胶片图像的形式进行记录。[1]

二、电视新闻摄像需掌握的技术

(一) 中全景及特写拍摄技术

全景拍摄也可称作大景拍摄, 通常指的是拍摄新闻现场全貌的画面。全景拍摄因为空间较为宽广, 可以直接展示出新闻现场的整体原貌, 对于新闻时间的地点、过程能够全方位的交代, 同时有助于氛围的凸显, 让电视画面中的元素更为全面, 因此这一拍摄手法在电视新闻节目摄像中较为常见。

中景拍摄相对全景拍摄的场面略小, 对新闻人物拍摄时一般每幅3~5人左右, 针对场景拍摄时仅选取其中的重点部分。中景拍摄往往是对新闻事件发展过程给予衔接, 让观众能够关注更多的细节, 集中观众的注意力, 进而提升电视新闻画面的感染力。

特写镜头一般指的是拉近拍摄的方式, 即是把新闻人物、事物给予局部放大, 进而形成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达到更加震撼的效果。另外, 特写镜头还可以准确地还原新闻人物的情绪变化, 体现出人物内心深处的动向。若将特写镜头与中全景镜头交替拍摄, 能够营造出大小、远近、强弱等差异性感官, 产生蒙太奇效果, 让电视新闻的画面更加丰富。在一般的新闻摄像过程中, 特写镜头主要是为了突出新闻人物情绪和心理变化, 所以必须合理应用, 若盲目使用则会适得其反。

(二) 构图技术

良好的构图技巧能够给受众一种稳定与和谐的观感, 有助于新闻主体的突出。在新闻摄像时可选择以下构图方法:画面中心法, 即是突出画面中心, 将新闻摄像目标放置于画面正中, 给受众更稳定的感觉;对称法, 当存在两面主播时, 尤其是一男一女两人同时播音, 一般选择对称法进行拍摄;井字构图, 在拍摄新闻外景过程中, 为尽可能突出新闻主体, 可以将主体放置于画面视觉的兴趣中心, 我们假设用四条交叉直线将屏幕划分为九个放个, 则纵横交点则为画面的兴趣中心, 把新闻主体放置于中心点, 能够让电视画面更具有美感。

(三) 准确的用光技术

在摄像过程中应当结合摄像机的具体型号以及自身拍摄经验来选择正确的曝光值。光线可以说是电视新闻画面的灵魂, 如果不能正确地用光, 画面表现就会变得很差, 摄像构图也会成为无米之炊。当光线发生改变时, 电视新闻画面的构图效果以及体现出的艺术氛围也会有所改变。我们在摄像过程中应当坚持光线先行的原则, 必须要认识到准确地用光不仅能够有效地烘托新闻画面的艺术效果, 更关键的是光线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来展现出新闻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例如, 对自然光的应用包括了正面用光:拍摄时顺着光线照射方向进行拍摄即为顺光, 能够让新闻主体受光均匀;侧面用光:拍摄方向和光照方向形成一定的角度, 能够营造出明暗效果, 提升新闻对象的立体感;逆向用光:拍摄方向和光照方向相反, 能够形成剪影效果, 提升电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四) 拍摄时的镜头处理

镜头处理能够直接体现出无剪辑意识的重要作用。电视新闻拍摄的镜头处理一般有:摄像过程中注重画面的衔接性与完整性;处理好分镜头;剪辑必须满足“动接动, 静接静”的基本原则;适当地运用同期声;每一个镜头中所蕴含的信息不能过多;越轴拍摄时应当拍摄中性镜头画面来进行过渡;各个阶段和不同角度的画面之间应当有过渡画面。

镜头处理结束之后, 新闻摄像记者应当第一时间对画面的质量进行检查, 如果存在不满意的镜头或者新闻对象拍摄不完整的问题, 应当及时地进行补拍或者对镜头予以一定的修改。需要注意的是, 补拍仅仅适用于非突发性新闻事件, 突发性新闻如果补拍则会失去时效性, 所以要避免在一些直播新闻节目中使用。[2]

三、结语

电视新闻摄像技术是摄像记者应当牢固掌握的专业能力, 但必须看到, 新闻摄像记者不能够仅仅把摄像技术当作是纯技术操作, 而应当将技术的运用与实际的新闻事件联系起来。所以, 要确保电视新闻报道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新闻摄像记者不但要拥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 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在准确客观传递新闻信息的基础上让受众看到更优质的新闻画面。

参考文献

[1]吴祺.浅谈电视新闻摄像技术与技巧[J].才智, 2015 (12) :31.

摄影摄像技术 篇10

因此, 摄像本身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 而是运用拍摄技术的一种艺术创作, 其最终的意义在于传情达意。而我们评价一个影像作品的标准运用得也是艺术标准:有没有准确的表意、有没有表达出某种微妙的情感, 有没有感染力, 而不是一个技术的标准。从这个角度来看摄像基础这一门课程, 就必须走出之前的技术本位, 寻找到更好的教学思路和课程安排。

在教学思路上首要的一点, 就是暂缓专业级摄像机这个“明星”的出现。学生由于其好奇的天性, 对于平常接触较少的摄像机总是抱有新奇的态度, 摄像基础课程没有正式开课之前, 学生也总是会问, 使用怎样的摄像机, 摄像机的操作复杂与否。在授课的一开始, 就先不要一上来就亮出专业级的摄像机, 而是转移一下学生的关注点, 从欣赏影片开始, 任何创作开始都少不了模仿的痕迹, 模仿是一种直接而有效的学习。在欣赏影片的同时, 再进行视听语言的讲解。影片的选择尽量不要以电影为主, 电影过长, 整体的表意系统太过复杂, 最好选择创意突出且比较容易理解的影视广告或者学生当下热衷的影视片断。看完先让学生表达一下整体的观影感受, 再找出影片中最突出的表现元素 (景别、色彩、光影等) , 并分析如何才能创作这种表现元素。学生在这样的反复的分析锻炼中, 逐渐明白视听语言表达的要义。以泰国创作的sony摄像机广告片《女大十八变》为例, 这是一则具有比较强烈的搞笑效果的片子, 学生看到之后通常会哄堂大笑。在笑完之余, 在老师的提示下会进一步分析“笑果”是怎么来的。在内容上, 效果来源于前后强烈的意想不到的反差。这种意外对比的效果, 又通过景别镜头的精心选择、光照的反差和声音的对比等视听综合因素得以呈现。分析的多了, 这就成了一种创作范式的反复解读和有意识的学习。

慢慢的, 在对视听语言的逐渐理解中, 开始使用摄像机和相关的拍摄技巧进行视听语言的练习, 并通过学生的表演来营造更加热烈的课堂氛围。不以技术为本位, 但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在单独的视听语言的练习中, 技术的掌握的功力和表意的明确直接关联在一起, 一个镜头才有了表达意义的可能。比如说:移焦镜头, 从技术的处理上来说, 是拉长摄像机的焦距, 让镜头画面的一部分清晰一部分模糊, 并逐渐改变模糊和清晰的主体。在学会了基本的操作之后, 让学生为这个技术运用设定一个合理的情境。假设是甲乙二人的谈话, 一开始甲在说话, 是表现的主体, 让其清晰呈现, 乙为模糊呈现;当乙的反应表情成为重点时, 迅速的让其清晰, 甲变为模糊状态, 移焦在这里运用实现的表意目的是画面表现主体的变换, 从而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或者假设另一种情境, 在西湖的风景 (亭子) 当中, 让镜头前的柳枝前景为虚焦状态, 亭子为清晰状态, 然后转换焦点, 这更多的是一种形式感的呈现, 镜头富于变化、画面更加的优美。

在一些能够实现的场景中, 让学生设计表演, 不但直接强化训练了学生的拍摄技能, 效果直接, 而且学生的投入度很高。还是在甲乙谈话的例子, 两个在一起以怎样的关系展开谈话 (恋人、父母、师生) 、谈话的内容是怎样的基调 (悲伤、讽刺、搞笑等) 、在表演中两个人的姿势和站位怎么安排, 以及移焦的时机如何掌握, 诸如此类, 与实际的影视剧的拍摄过程相似。对学生而言, 通过这样的练习, 不仅仅学会了一个移焦的技巧, 而是学会了一个拍摄和创作的思路。

用故事版来强化整体逻辑的表达, 这是单独的视听语言训练一段时间之后的一个提高练习。单个镜头的学习和掌握总是相对简单的, 就像学习绘画中的线条和色彩, 难得是如何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有限表现要素, 创作出富有影像吸引力的作品。单个镜头的练习像语言训练中的组词, 而故事版的绘制则是书写一个完整的句子。在书写的过程中, 需要有合理安排多个镜头的逻辑能力, 而具体的画面安排, 又考验着学生安排视听语言中各个表现要素的功底。这种情况下, 可以引入学生从小熟知的语文片断 (名师名篇) 的文字片断, 根据片断画成系列的图画, 再把学生的作业展示对比, 学生自然会有启发。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发展分析 篇1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因其运用范围广、作用大而走上了逐渐发展的道路,并且对国民经济生活起着重要的影响。主要通过对摄影技术与遥感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各个方面的运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摄影测量;遥感技术;发展;应用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被划分在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范畴内,它在获取地球表面、环境等信息时是通过非接触成像传感器来实现的,并对其进行分析、记录、表达以及测量的科学与技术。3S技术的应用、运用遥感技术以及数字摄影测量是其主要研究方向。在多个领域内都可以运用遥感技术与摄影测量,比如:自然灾害、勘查土木工程、监测环境以及国土资源调查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运用到遥感技术与摄影测量的领域也在逐渐的增多。

在人类认识宇宙方面,遥感技术与摄影测量为人类提供了新的方式与方法,也为人类对地球的认知以及和谐共处提供了新的方向。遥感技术和摄影测量可以提供比例不同的地形图以服务于各种工作,并且还能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遥感技术与摄影测量与地图制图、大地测量、工程测量以及卫星定位等构成了一整套技术系统,是测绘行业的支柱。

一、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

从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来看,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近30年的时间里已经涉及到城市建设、水利、测绘、海洋、农业、气象、林业等各个领域,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摄影测量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从模拟摄影中分离出来,并逐渐步入数字摄影阶段,摄影测量正在逐渐的转变为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

(一)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有利于推动测绘技术的进步

我国的摄影测量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经历一个系统的转变。在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以及解析摄影测量阶段之后,摄影测量终于步入了数字摄影测量的阶段,这也成为我国传统测绘体系解体,测绘技术新体系兴起的标志。

首先,从数字影像的类型来看,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数字栅格图、数字高程模型以及数字正射影像,土地利用与地名数据库也随之建立起来,摄影测量与数据库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为生产运用提供了可能,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测绘技术的发展。

其次,由于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也逐渐被国家所重视,并利用这两项技术来完成了各种地理比例尺地形图的绘制。此外,还推动了诸多具有全国界别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比如:比例尺级别为1:50000,1:1000000等的国家级地理信息数据库;除开国家级的,还有省级、县级等的地理信息数据库等。

(二)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有利于提升空间数据的获取能力

我国获取空间数据的能力在经过五十年的发展,有了较大的提升。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处理遥感数据平台进行了研发,从而推动了国产卫星遥感影像地面处理系统的建立,并在摄影测量方面积极进行研究和探索,为我国独立处理信息、获取观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从获取数据的能力方面来看,传感器在国家863以及973计划的支持上成功被研制出来,成功发射了对地观测的包括通信卫星、海洋卫星、气象卫星以及资源卫星等五十多颗卫星,并推动了资源、风云、环境减灾以及海洋四大民用对地观测卫星体系的建立,实现了从太阳和地球同步轨道对地球多传感器、多平台的观测以及对地球表面分辨率不同的雷达和光学图像的获取,并将这些获取的数据用于对海洋现象、大气成分、自然灾害以及水循环等各个方面的监测。

其次,从数据储备方面来看,数据积累已经成功的覆盖了全国海域、陆地以及我国周围国家和地区的包括一千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地球表面数据。

二、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项领域中的运用

(一)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运用

在发生自然灾害时,为了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灾情的具体分布,获取高分辨率灾区遥感影像,可以采用低空无人遥感、航天、航空遥感等方式,对灾区原有的地理信息以及尺度进行整合,推动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将多尺度影像地图制作出来,及时、有效的提供地理信息以及地图数据支持,为及时制定出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提供了依据。比如在汶川地震时,在灾区道路交通与通信严重受损的情况下,通过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第一时间获取了灾区的详细信息与资料,并利用航空遥感技术和无人机连续、动态的实现对灾区的监测,并对道路交通以及房屋倒塌等情况进行分析,建立起灾区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将灾区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整合,比如水系、居民地以及交通等,为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门作出正确的决策以及救援人员的搜救工作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灾情信息。在灾区的救援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攝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气象中的运用

在气象方面中,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主要运用在对各种气象灾害的预报和监测两方面。

在热带天气系统的监测方面,气象卫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台风的预报和监测。在我国的春、夏季中,雷雨、暴雨等作为多发性的灾害性天气,在监测和分析方面,如果运用常规的气象观测资料是非常困难的。利用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密度特点的卫星云图以及卫星产品,可以对对流系统的演变、发生、移动以及发展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测,从而为对流天气的分析和提前预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三、结语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步入信息化阶段。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将各行各业的发展与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相结合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未来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景雄.地理信息系统与科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108—114

[2]张剑清.潘励.王树根.摄影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89—93

[3]李德仁.王树根.周月琴.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论[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8:131—137

[4]乔瑞亭.孙和利.李欣.摄影与空中摄影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78—182

[5]窦超.李兆钧.浅谈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发展应用[M].青海国土经略,2011(06):29—31

摄影中的创新技术问题 篇12

1. 摄影的类型

1.1 记录摄影。

摄影诞生, 是为了记录。它诞生以后所显示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 也恰恰在于它的记录功能。这是其他技术或艺术所无法比拟或取代的。因此, 从广义上说, 摄影就是记录。

1.2 艺术摄影。

随着摄影的发展, 人们在摄影中不断地增加艺术元素, 开始产生艺术摄影。它与记录摄影的区别在于艺术性的多少与高低, 而无绝对的界限。例如:我们去照张相做身份证或留个影, 一般照相馆拍摄的照片, 最多有点资料或记录价值。可是, 齐白石先生的人像, 多年过去了, 至今仍是世界20幅最优秀的人像作品之一。其中的差别就在于艺术性的高低。

1.3 画意摄影。

画意摄影的唯美的画面语言及美好的设计内涵一直是人像摄影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19世纪后半叶, 英国摄影家雷兰达拍摄出了曾被预言为“摄影新时代来临了”的作品———《人生的两条路》, 在摄影还被轻视的当时, 这幅作品就以其劝勉性的主题和油画式的构图, 受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极高评价。可以这样说, 雷兰达对推进摄影被承认为一门艺术功不可没。从此, 画意摄影逐渐成为摄影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

1.4 水墨风格摄影。

和传统的水墨画一样, 目前出现的水墨摄影作品, 按题材, 可以分为风景和花鸟, 对应国画中的山水画和花鸟画;按手法和意境, 可以分为抽象和具体, 对应国画中的写意和工笔。水墨风格的摄影照片虽然少不了Photoshop等软件的后期加工,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扭曲原照片。好的水墨摄影作品要尽量少地修改原照片, 它考验更多的是摄影师的构图和捕捉光影的能力。

1.5 全息摄影。

全息摄影是指一种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波的振幅和位相等全部信息的新型摄影技术。普通设摄影记录物体面上的光强分布, 不能记录物体发射光的位相信息, 因而失去立体感。全息摄影采用激光作为照明光源, 并将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 一束直接射向感光片, 另一束经被摄物的反射后再射向感光片。人眼直接去看这种感光的底片, 只能看到像指纹一样的干涉条纹, 但如果用激光去照射它, 人眼透过底片就能看到原来被拍摄物体完全相同的三维立体像。一张全息摄影图片即使只剩下一小部分, 也可以重现全部景物。全息摄影可应用于工业上进行无损探伤、超声全息、全息显微镜、全息摄影存储器、全息电影和电视等许多方面。

2. 摄影技术的创新

摄影艺术的追求与科学技术的追求不同, 科学技术的追求总有新的领域去探讨和追寻。摄影艺术的目的即在于激发观众的智慧和感情。它的新领驭就在于摄影艺术家内在的探讨。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般,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 摄影艺术家独有的个性和表现就是他能追求而带来的新领域。

摄影常常被人称为“视觉的语言”, 相机则被形容为“第三只眼睛”。如果我们认真地看待它, “第三只眼睛”所看到的将是独具慧眼的观察, 而“视觉的语言”所表达的将是独特的个人情感和思维, 那么摄影作品的价值就不再是任何先进的科技所能够取代或者复制的了。

2.1 作者本身的气质素养决定了作品创新的个性。

文化孕育了个人艺术的气质和修养, 作者本身的文化气质和素养就是作品创新的度量衡。随着世界文化的进一步交融, 摄影的创新需要对世界趋势的高瞻远瞩, 需要对优秀作品的借鉴学习, 需要对大胆另类作品的批判容纳。摄影作品的生命力, 反映了摄影者的创新思维和学习激情。摄影者必须不断拓宽视野, 并将新知识新理念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 创新才会在作品中有更深刻的体现。可以这样说, 创新既是衡量摄影者对世界认知和包容的尺度, 又是摄影作品容纳百家所长获得的认同。

2.2 注重细节表达是摄影创新的基本手段。

我们在进行摄影创作时, 要对作品有清晰的概念和准确的定位, 除了熟练地运用摄影技术技巧和造型语言之外, 还要善于倾注情感, 渗透更强的情绪, 创作中更要注重细节的表达和细节的处理, 以展现生活中最具代表意义和最美的一面, 从而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人们都说梵·高的画是世界绘画史上的一次创新外, 除了画风创新, 人们还注意到一个细节, 就是梵·高在画里画出了无形的风。摄影也一样, 需要用细节传递摄影者本身的情感, 需要通过细节来探索和发现。

2.3 突破个人思维局限, 对题材进行深层挖掘是作品创新的重要环节。

摄影作为个体的视觉造型艺术, 首先注重的是个性化的张扬, 而创新则从作者个性的逆反思维开始。逆反的思维方式, 应该是在继承和借鉴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反传统思维。这种思维锐意求新, 完全不羁于传统的摄影理论和法则。

由于作品代表的是摄影者的个性, 而个性的表现则是作者进行思考和接搜新思路的体现。个性的创新包括作品在内容上的丰富和在形式上的新颖。标新立异的创作思维往往有先入为主的优势, 尽管后来可能会引起竞相模仿, 但是人总是认同第一次出现的事物。有时候拍摄同样的内容, 作者别出心裁同样会使作品有别于其他的特质, 这就是一种创新。

关于这一点, 我在风光摄影的时间上有很深的体会。摄影考验的是摄影者对题材观察的细心、等待的耐心和不厌其烦踩点的决心。有了这“三心”, 才能发现在不同时间空间之下同一景物呈现的不同状态, 并在瞬间的快门中捕获鲜为人知甚至不为人知的细节。这样做的收获是:作品最终能够以新的形式表达自然景物最富表现力的一面。

3. 结语

总之, 摄影的创新不但需要对题材进行细节的“微距”观察, 而且需要对世界艺术氛围的“广角”观测, 更需要作者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 它是摄影者对摄影艺术的义务和对艺术的更好的诠释。作为新一代的摄影工作者, 我们不仅要在艺术形式与艺术技巧上创新, 而且要在作品四项内容上大胆创新, 创作出内容丰富、思想性强、富于时代精神、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的摄影作品。

参考文献

[1]夏洪波.浅析创新思维对摄影作品的影响.文学与艺术, 2011, (5) .

[2]尹秋颖.浅析摄影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8) .

上一篇:智能箱式变电站下一篇:行业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