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要点

2024-10-05

摄像要点(精选3篇)

摄像要点 篇1

电视摄像画面构图指的是在电视摄像过程中, 将各个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通过有机的组织、选择和安排等来塑造出一定的视觉形象, 从而构成画面样式。画面构图对于一部电视摄像作品来说非常重要, 因为画面构图决定着电视摄像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关系着电视屏幕效果的好坏、影响着电视观众的视觉反应及思维接收。那么, 如何才能够在有限的画面空间里对人、物、景等被摄对象进行合理的构图呢?以下笔者就来简要分析一下其要点技巧。

一、协调好静动关系

静与动分别指的是电视摄像画面的静态构图与动态构图。其中, 静态构图主要指的是那些画面造型的元素和结构基本处于静止状态、并无太大变化的构图, 这种构图形式的被摄对象大多都是静止的事物, 如建筑物和桌椅等, 它在拍摄时要求摄像人员要时刻保持镜头内的拍摄对象无明显变化。与静态构图相反, 动态构图则是一种画面造型的元素和结构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构图, 这种动态变化既可能是源于被摄对象本身在运动, 也可能是由于摄像机正在发生运动, 总而言之, 所拍摄出的画面一定是处于运动状态的, 也即画面结构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一部优秀的电视摄像作品的画面构图必须要能够协调好静动之间的关系, 要使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各自被拍摄出各自的感觉, 例如静态构图就是要带给观众以安静的享受, 动态构图则要给观众带来运动的冲击, 俗话说“静若处子, 动如脱兔”就是这个意思;同时, 静又不能够一直静、动也不能够一直动, 二者要互相穿插结合, 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和谐。

二、突出主体层次

电视摄像画面构图的关键之一就是要突出所要拍摄的主体, 让画面看起来更具层次感。电视摄像画面中具有很多元素, 其中主体指的是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 明确主体既能够良好地反映出拍摄主题, 又能够使画面结构主次清晰、构图合理;与主体相反的是陪体, 陪体是主体的陪衬, 其作用是辅助表现主题、突出中心思想, 同时还能够对主体进行一定的补充说明, 帮助主体表达内涵, 烘托、渲染主体形象, 使主体形象更加鲜明;除却主体与陪体外, 电视摄像画面中还具有一定的环境, 也即是主体周围的人物、景物及空间等, 环境又分为前景、后景和背景, 其作用是表达主体活动的地域、时代、背景等, 并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概括力。而若想在以上种种元素中着重突出主体, 就要求摄像人员必须要能够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环境、背景等之间的关系, 并以恰当的拍摄角度与景别来对光、影、色、线、形等元素进行合理配置, 使其主次分明、相互辉映, 达到美的视觉效果。

三、保持好画面均衡

由于画面的变化可以影响观众视觉和心理的变化, 因此电视摄像画面必须要保持均衡, 这样才能够令画面变得更加和谐。所谓画面均衡, 主要包括结构均衡和色彩均衡这两个方面。其中, 结构均衡指的是一种画面“补白”, 一般需要摄像人员根据黄金分割点来处理画面构图、分配画面空间、确定主体位置, 如果处理得当, 会使整个画面看起来更加赏心悦目。而色彩均衡主要指的是画面色彩分布的均衡, 如果电视摄像画面的色彩分布凌乱, 那么会影响观众的视觉, 使人看起来非常不舒服, 因此必须要保持好色彩均衡, 同时还要根据主体的颜色来分配画面颜色, 这样才能够让画面整体看起来色彩鲜明、配色舒服。

四、运用好对比

对比是常见的画面构图处理方式, 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造型手段, 能够使画面主体看起来更加鲜明。一般情况下, 对比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大小对比, 大小对比又包括体积对比、距离对比以及高度对比等, 它能够更加突出主体的大小;二是虚实对比, 这种对比方式在于清晰化主体而模糊陪体, 从而使主体更加清晰, 使画面更加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意境;三是影调对比, 其是通过调整影调明暗来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主体形象;四是藏露对比, 它可以在画面中充分显露出主体并适当隐藏陪体, 从而增强电视画面对观众的吸引力, 使观众对电视画面浮想联翩。

五、一次性完成现场构图

电视摄像与图片摄影不同, 它要求画面构图必须要在现场一次性完成, 而不能够无中生有, 把不存在的东西拍摄成画面。再者, 电视摄像的画面构图不像绘画那样可以进行反复修改, 它是在拍摄现场的镜头前一次性完成的, 不能够进行过度的后期加工。另外, 由于受到季节、光线、演员、经济等因素的制约, 很多电视画面只有一次拍摄机会, 而不能够进行重复拍摄。因此, 摄像人员在拍摄之前, 必须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和充分的组织与准备, 尽量减少失误、减少遗憾, 力求一次性完成拍摄计划。

结语

综上所述, 协调好静动关系、突出主体层次、保持好画面均衡、运用好对比以及一次性完成现场构图等均是电视摄像画面构图所要注意的要点, 只有把握好了这些要点, 才能够拍摄出更加赏心悦目以及更加令电视观众所喜爱的电视画面。

参考文献

[1]肖卫军.试析电视摄像画面构图的特点[J].大众文艺, 2014, 05:200.

[2]赵岩.关于电视摄像技术中画面构图艺术的分析研究[J].民营科技, 2014, 08:270.

[3]韩小川.电视摄像中的画面构图技巧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16:78.

关于时政类新闻摄像的要点和技巧 篇2

1 新时期时政类新闻摄像的要点

1.1 明晰时政类新闻规范

鉴于时政类新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色彩, 所以在针对此类新闻的摄像上也相应的要有一定规范性, 可以说“规范”是时政类新闻报道、摄像的根本要求。在实际摄像时需要明确的规范有领导排序、镜头景别和领导顺序以及镜头长度等。比如, 拍摄会议新闻时必须要包含主席台的正面全景、副省级以上领导单个人讲话和听会时近景镜头、主席台上其他人员以及会场等镜头;分清领导主次, 并以此为依据给镜头;对于主要领导, 必须要卡住单个的固定镜头;等等。

1.2 预先了解报道现场情况

时政类新闻的政治性特点以及拍摄规范使得在拍摄之前就要预先做好准备工作, 对活动中所有出席领导和座次安排、人员位置以及现场光线照度等内部环境有充分了解, 这样才能在实际拍摄时更加从容、更加顺利[1]。拿在时政类新闻中占比很大的会议新闻来说, 负责重要会议的拍摄工作时一定要对电池、录制设备这类东西做双重准备;事先就将会议资料拿到手时一定要于正式拍摄开始之前进行认真仔细的阅读, 以便能够从中分析、提炼出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信息, 从而更好地把握拍摄的方向和进程。

1.3 注重无剪辑拍摄能力的增强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 速度越来快, 在时效性方面给新闻报道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新闻事件发生和播出之间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的情况下, 摄像记者的工作压力和难度就越来越大, 对其无剪辑拍摄方面的能力以及对新闻的掌控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往往当有突发性新闻事件发生时, 记者务必要在第一时间赶赴事件现场, 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把握整体事件, 将拍摄主题确定下来, 以便在拍摄时能够有所侧重和取舍, 分清哪些是必须要有的镜头, 哪些是用来展现细节和用作补充的镜头。对于不属于突发性质的新闻事件, 还要对其进行全面、详细的策划。只有在拍摄时就运用了高超的技术、技巧, 才能够为无剪辑拍摄的实现提供保障, 保证电视新闻画面能够简洁、准确, 传递新闻信息的同时, 提高新闻的时效性。

1.4 重视镜头内容上的完整性

针对时政类新闻进行摄像时, 要在保证画面质量的同时认真听取活动内容, 以便更清晰的了解活动主题, 这样才能及时把握与新闻主题有关画面的拍摄, 将新闻事件完整的记录下来, 同时, 还能为后期的编辑提供更多的素材和参考依据。在时政类新闻当中, 每一个场景的拍摄镜头都要在50 ~ 10 s之间, 但是如果只是按照这个要求去拍摄镜头, 然后再把镜头罗列起来这种画面缺乏连贯性, 不注重画面与播报内容间适配性的镜头内容并不合格[2]。

2 时政类新闻摄像的技巧

2.1 拍摄时占据有利位置

1) 在将要拍摄的内容为领导调研或应急事件处理这样的新闻事件时, 首先要保证拍摄位置的合理性, 确保能够及时捕捉到那些或典型、或感人的场景、瞬间。同时, 在拍摄无论是处于调研之中的领导, 还是会议当中领导的近景或特写时都要兼顾到其背景景物的线条;当会议内容比较长的时候要适当增加一些听众画面的拍摄;当领导脱稿进行讲话时要尽量全程录制, 以便录制到同期声。此外, 为给新闻增添一些可看性, 要注意捕捉能够体现现场气氛的画面;为给观众带来真实有效的感受可对代表或领导发言采用同期声等。

2) 为了保证拍摄出的画面平稳, 摄像记者要熟练掌握三脚架的使用方法, 不具备使用三脚架的空间和条件时也要务必使画面的基本线条保持横平竖直, 拖稳摄像机。

2.2 利用细节增添新闻的感染力

在拍摄时政类新闻时一方面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规范, 一方面摄影记者还要在保证自身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的基础上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把一些细节利用起来对新闻事实进行反映, 这样既能够增添新闻的真实性, 又能够增强新闻的感染力。比如, 拍摄人物说话、行为举止、神态等细节可以让观众对人物内心和特性有更直观的感受。此外, 还要注意关键镜头的捕捉, 比如, 会见新闻中的标志性关键镜头就是握手[3]。

3 结束语

时政类新闻的自身属性决定了摄像时一定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的同时, 还要灵活运用一定摄像技巧来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保证画面效果和质量的同时增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米永平.地方电视台电视时政新闻摄像的要点和技巧[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15) :172.

[2]张玉东.如何拍好时政会议类新闻[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12) :88.

摄像要点 篇3

电视新闻摄像是画面语言,是电视新闻的一种表达方式。拍好时政新闻,才能使涉及国家大计、百姓生活的核心内容得到更有力、更有效的宣传,是电视摄像工作者努力和追求的方向。

1 了解新闻的报道现场。

时政新闻的政治性决定其拍摄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了解出席活动的领导、座次安排、人员位置、现场环境和光线照度等,拍摄前做到心中有数。会议新闻在时政类新闻中占据很重的比重。对于重要会议,电池和录制设备尽量有备份;对于能够事先拿到会议资料的,拍摄前一定仔细阅读,从中分析提炼出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把握拍摄方向与进程。

2 占据有利位置,保持画面平稳

在拍摄领导调研以及处理应急事件的新闻中,应占据有利位置,做到争分夺秒,把瞬间的、典型的、感人的场景画面及时捕捉到。不论是调研还是会议,在拍摄领导近景或特写时,要注意领导背景景物的线条;拍摄领导讲话的镜头,最好是拍抬头讲话时的画面。一旦领导脱稿讲话,最好全程录制,一来可以录制到同期声,二来还可体现领导的个人魅力。为增强新闻的可看性,画面要捕捉现场的气氛,对于两会上代表们关注民生问题的发言,最好用同期声,这样可以给观众以真实有效之感。还要注意会场里的灯光色温,要适时调整白平衡,台上台下往往要设置两个白平衡。另外,要注意人头占到,左右照顾到,既不能漏镜头,还要注意平衡镜头,为后期编辑着想,中景、远景、近景都要有,切记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拍摄,避免犯政治错误,正所谓“时政新闻无小事”。

平稳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引人入胜的视觉体验。为了拍摄出稳定的画面,摄像记者应熟练使用三脚架,如果不方便使用,拍摄时就必须要保持画面基本线条的横平竖直,力求将摄像机托得住、托得稳[2];在使用推拉摇移等手段拍摄时,起幅、落幅画面要干净,运动过程要保持平稳流畅,所有画面都要以稳定画面开始,并在稳定画面中停机。

3 用细节增强新闻感染力

电视新闻拍摄具有一定的基本规律,除此之外,摄像记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充分发挥想象力,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追求用细节反映新闻事实,这样既强化了新闻的真实性,还可突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此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细节在表现人物时,不仅可以使受众观其行、听其声,而且可以传其神,这就要求摄像记者拍摄时明确拍摄主题,找到恰当的机位和角度,让记者本身进入角色,投入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发现和及时捕捉到精彩感人的画面细节。

选择什么样的拍摄细节,用什么样的细节、用多少细节表现主题,这应该根据新闻的主题来决定。尽管细节决定成败,但细节不能多也不能滥,不能让喧宾夺主的细节淹没了重点和主题,要能把众多繁复细节中真正典型同时具有感染力的内容和画面提取出来,通过这些细节的呈现,愈发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真实性,使观众对新闻事件产生深刻印象。

4 提高无剪辑拍摄能力

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新闻从发生到播出的间歇时间越来越短,这无疑要求摄像记者提高无剪辑拍摄的能力,对所发生的新闻要有掌控能力。面对突发新闻事件时,记者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确定拍摄主题,对新闻的整体有所理解,也就是对拍摄的镜头有所取舍,哪些镜头是必须的,哪些是展现细节的、哪些是补充的。此外,要加强对非突发性新闻做详细、全面的策划。

过硬的拍摄技术及技巧是实现无剪辑拍摄的首要前提,画面是电视新闻的重要传播符号,而要能够以简洁准确的画面传递新闻信息,在前期具有编辑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培养电视新闻记者的剪辑意识是促进新闻报道的有效途径,只有电视新闻记者的剪辑意识得到提高,才能为新闻报道提供丰富真实的素材。

5 结语

电视时政新闻摄像技术是摄像记者必须掌握的,每一位新闻摄像记者不仅应清楚需要遵守的规范,还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过硬的专业素质,否则将影响新闻的感染力。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新闻摄像技术的提高,力求用摄像手段巧妙处理好新闻内容,在确保画面效果和新闻质量的前提下,准确、及时、全面地将客观事实传递给观众,更好地服务电视新闻事业。

摘要:时政新闻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1]。本文从电视新闻的准备、抓拍、细节和无剪辑拍摄四个方面,就时政类新闻拍摄的要点和技巧进行分析,以期提高电视新闻的拍摄质量。

关键词:时政新闻摄像,细节,无剪辑拍摄

参考文献

[1]姜帆.电视新闻及拍摄要义之我见[J].现代电视技术,2011(6).

上一篇:美国芝加哥大学下一篇:历史课堂教学之导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