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均衡发展汇报(共8篇)
初级中学均衡发展汇报 篇1
中学均衡发展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代表全校师生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近年来,我校以均衡发展工作为抓手,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校园百年古榆树文化为特色,以“国学” 经典为传承,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着力从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开足开齐课程,深化课堂改革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协调、持续发展。
下面我就本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xx中学是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始建于1958年,位于xx镇,地处沙漠腹地,xx古道边,是xx最远的一个所学校,校内百年古榆,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教学区有中小学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生活区有容纳xx人的学生公寓和学生餐厅,运动区有现代化的室内体育馆,室外运动场,学校占地xx,建筑面积xx平方米,初中部现有教学班9个,学生303名,教职工xx人,小学部有教学班xx个,学生xx名,教职工xx人,其中初中教师本达标率xx%,小学教师专科达标率100%。
近年来,学校秉承服务型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务实求真,均衡发展,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先后被评为团场“团场先进党支部”、“团场先进单位”、“师市无烟校园”、“师市红旗团支部”、2016年被评为师市“先进学校”。
二、做法与成绩
一)一心一意,抓好办学条件的均衡
师团两级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投入和发展,多次下发文件,部署均衡发展工作,学校成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形成了上级领导重视,学校组织落实,人员安排到位,措施保障得力,确保均衡发展工作落到实处。
xx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后,更加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坚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纳入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将教育支出作为公共财政的保障重点,切实做到发展规划优先考虑教育,提出办学条件达到克拉玛依和石河子第十中学水平,先后投入1126.87万元,为图书室、阅览室、学生机房、理化生科学实验室,形体室、音乐室、电子琴室,美术教室,综合实践室,地理教室,卫生保健室等配置现代化教学设备,为每个班级和12个专用教室配备了84寸多媒体教学触控一体机,为每位教师配备电脑,实现了校园光纤宽带接入,如今的xx中学办学条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二)突显人文关怀 实现教育公平
1.学校以“为幸福的人生奠基,为成功的人生铺路”为办学理念,以“育素质全面特长显著的人才,办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学校”为办学目标,实施全纳教育,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子女同等享受免费教科书政策和营养奶计划,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全团 7名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全部入学,三年来共有180名寄宿学生享受“两免一补”。
2.建立教师和学生“一帮一”机制,让每个弱势学生享受大家的关爱,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3.实行“三包”“三查”,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辍学,校长包入学率,班主任包巩固率,教师包合格率,学期初查入学率,期终查巩固率,期末查合格率。真正落实了校长“包入学,班主任包巩固,教师包合格”的责任制。
三)坚持校本研发,创建名师工程
1、落实标准,抓校本教研
我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规范办学行为,推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现已研发包括《健康教育》、《剪纸艺术》、《篮球》等校本教材,使校本课程开设与国家课程相对补充。
2、抓素质,提能力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内涵,举办师德典型事迹报告会和师德集中培训会,引导教师“敬业、爱生、严谨、创新”,提升教师内涵,杜绝了乱收费、乱办班、乱订资料现象,学校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歧视侮辱学生现象。
二是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定期选派教师到内地学习,每学期组织教师业务培训,开展“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
三是实施名师工作室工程,通过“名师”引领作用,“师市先进”带“学科骨干”,让所有教师“静下心来做教育,潜下心来搞教研”,促进学科建设大发展,四是每学年每位教师听评课不少于xx节,开展了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高级教师风采课、全员常规课等,为广大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和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培养师市名师6人,师市级先进教师xx人,中小学高级教师xx人,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荣获奖项,其中获国家级5人次,自治区和兵团34人次。
四)抓重点,提升教学质量
1重细节 抓常规,抓常规的管理,重视备、教、辅、改、考、评六个环节的管理,做到了钻研教材要深,课堂教学要实,作业练习要精,个别辅导要细,考试考核要严,评价评定要全,教研组抓好集体备课、同步研讨等校本教研。
2、转观念,提高课堂效率
我校教师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的思想观念,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积极探索“有效课堂、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以教师 “启发、引导、点拨、精讲、示范、迁移”的教学方式为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汇报、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为目的,以“编制作业、知识积累”为教学特色,师生课上合作研讨、互动探究、发现规律、解决疑难、总结方法、提升能力,真正实现把“教”室变成学生学习互动的乐园。
此外,教室和功能室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给教师提供了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实现了师生网上进行活动研讨、互动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几年来我校中考升学率逐年提高,2018年升入示范校高中学生xx人,普通高中升学率80%。
五)抓德育管理,靠立德育人
1.重德育,求实效
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摆放在首位,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各处室、各学科各展其长、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制定计划、落实措施,齐抓共管。一是充分发挥德育处、共青团的作用,组织全校师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德育系列活动且月月有主题,二是严格执行升国旗制度,坚持每周一次班级代表国旗下讲话,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和熏陶。三是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把德育工作具体落实到道德与法制课、班团队活动,渗透到各科教学、各种课外活动。坚持从严、从细、从实、经常抓,抓经常,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是以“五爱”为内容,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齐头并进,五是通过家长会、家访,QQ群,微信等形式和家长建立联系,争取家长、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2、与爱同行,创建和谐
学校以“与爱同行,厚德弘善,共筑感恩中国梦”为德育工作特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校本课程,以“心怀仁爱?感恩行善?书香筑梦”为文化建设载体,以“百年古榆”为抓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兵团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学校以“校园无小事、处处皆育人”的理念,把“热爱祖国,热爱党,行为养成、心理健康、传统美德”作为学校的德育主题,开展了“启迪智慧的生命教育,自我反思的修身教育,道德长跑的养成教育,与爱同行的博爱教育”四个系列德育教育活动。
目前形成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良好校风,以及“勤学、求真、尊师、守纪”的学风。
六)打造古榆文化,创建特色校园
1.依托古榆,创建文化校园
学校挖掘校园24棵百年古榆,全力推进 “百榆”文化建设,如:小学取名褐芽楼,孩子像榆树发芽,中学楼榆荫楼,榆树长大绿树成荫,实验楼取名榆丫楼,艺术楼百榆楼,让xx的孩子继承兵团精神,像榆树一样耐得住干旱和风霜,在艰苦环境下健康成长,如今古榆树以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和当地文化的亮点。
投资6万元,围绕“古榆”树的22个宣传橱窗。
投入5万元资金,为“古榆”命名的教学楼层,打造了 “尊师走廊、国学走廊、阅读走廊、艺术走廊、博爱走廊、和谐走廊、励志走廊、创新走廊”,以及白榆合唱团,百榆书法社等,弘扬了我校温文尔雅的人文气息和励志创新的学校精神。
2.持续发展,实现多彩校园
我校以“体育润泽生命、艺术陶冶情操”,为体育艺术教育发展理念,建立了具有学科内涵,文化特色的音乐教室、电子琴教室、形体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让孩子们在温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成长,结合“体育、艺术2+1”项目,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周三下午为篮球、足球,艺术,手工,航模,车模等20多个学生社团活动时间。
学校有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月,故事大王,我行我秀才艺比赛,活动的开展不仅检验了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成果,还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强健了学生的体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有“国学”教育基地,正润果蔬科技实践基地,有团军垦博物馆的德育基地。
3.凸显个性,构建班级文化。
每个教室后面有学生展示黑板,教室门口有“班级展示板”,是每一位学生展示才华,发挥潜能的舞台,展示的有学生书画、手工等。
4.以石化文 以石陶性。
进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百年古榆树和树下的“石”,石头上有“爱”,“勤”等,教育师生提升文化品味,把爱洒满人间,教学楼外墙有“国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享受经典文化的熏陶,价值观的洗礼,有美丽的花草苑供学生休憩读书,如今的校园“美化、绿化、净化、硬化、靓化”,进一步彰显“环境育人、和谐发展”办学特色。
七)强化安全 常抓不懈
加强安全管理,强化 “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制度、完善预案,本着“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谁在场、谁负责”的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校长—处室主任—年级组—班主任—任课教师,安全责任层层管理机制。
学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坚持每月安全隐患排查,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进行视频全程监控,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主题班会、安全教育课等,开展交通、饮食、防电、防火、防震、防溺等安全常识教育和法制教育讲座,利用校园广播、LED、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防震、防火、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利用“5.12”、“9.18”、“11.9”等进行逃生演练。
为保校园平安,建立了门禁制度,装备了橡胶棒、安全叉、防刺服等安保器具,配备了监控室,安装了100个监控摄像头,实现校园监控无死角,24小时监控并做好录像的保存工作,每座楼都有一键式报警装置,同时值班领导教师加强巡视,成立家长护校队,与家长合力做好学生安全工作,学校被教育局授予了“ 师市平安示范校”、“师市消防安全示范校”荣誉称号。
由于我校安全责任落得到位,安全教育扎实,预防措施到位,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没出现过任何重大安全事故。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1.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增多,随迁学生增加,家长素质和学生基础普遍较差,教学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
2.生源减少,教师多,年龄偏大,结构性缺编。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校将以这次“均衡发展”工作为契机,虚心汲取各位领导的意见和建议,继续坚持“人本立校,管理强校,特色兴校,质量扬校”的办学思路,大胆开拓,锐意创新,科学管理,真抓实干,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打造艺体教育品牌,力争把我校办成上级满意、家长放心的示范学校。
最后,恳请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初级中学均衡发展汇报 篇2
一、狠抓德育, 全面育人
一直以来,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学校以基础道德建设为主线,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 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为根本,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 以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为保障, 全面落实德育工作。学校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以学生为本, 道德为先, 在学生的德育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
1. 常规管理。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保证学生在一个文明、高雅、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我校开展了各项班级评比工作活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我们针对不同年级段学生的特点制定了在校行为教育训练内容。
2. 加强心理教育, 滋润学生心灵。
学校领导充分肯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成立了以校级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形成政教牵头, 少先队协助, 班级为核心, 心理咨询室辅助治疗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3. 安全教育, 常抓不懈。
学校利用校会、升旗仪式、主题班团会等,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以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我们还组织师生学习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 树立他们“教育在先、预防为主”的思想。学校广泛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活动, 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纳入教育教学计划。
4. 重视法制教育, 积极落实法律进校园活动。
学校坚持在校园内张贴普法知识宣传挂图、板报, 多次邀请专家来校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反邪教、“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专题讲座, 使广大师生知法、学法、懂法、用法, 自觉守法。
二、重视廉政文化,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 我校的主要做法是:
1. 利用校园宣传载体, 促进廉政文化传播。
学校充分发挥校园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载体的作用, 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反腐倡廉政策法规、工作成果和先进典型事迹,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
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树立清正廉洁师表形象。
学校把廉政教育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干部教师中开展党风党纪教育, 突出依法治教、廉洁从教, 有效预防职务犯罪。
3. 把学习贯彻党章和国家廉政精神要求作为教师政治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不断强化教师意识, 增强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
4. 做好校务公开工作。
学校不断深化校务公开, 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权利, 实施阳光分班, 完善监控机制, 积极推动重大事项决策过程公开, 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保障广大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5. 规范教育收费问题。
学校严格执行教育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 认真做好教育收费公示和收费政策宣传工作, 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现象。层层抓落实, 坚决抵制向学校搭车收费和乱摊派行为, 为规范教育收费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提高教育质量,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与形象。近年来, 我校坚持深化新课程改革, 狠抓教学管理, 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实效的工作:
初级中学均衡发展汇报 篇3
关键词 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087-02
阅读教学无论对中学语文教学还是对于人的终身发展,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三重三轻”的问题:即重知识讲解轻阅读技巧培训、重精读教学轻泛读教学、重语言分析轻整体感知。破解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困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于“三个结合”。
一、语言知识讲解与阅读技巧培训相结合
重视对课文语言知识的把握而忽视阅读技巧的传授是传统阅读教学的通病。传统阅读教学以解释理论为基础。这种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模式,是一个从下至上对字、词、句、段、篇的详细而精确的辨认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师单向的灌输为主,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机械记忆状态。虽然此法对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语言知识是有益的,但对学生总体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并没有显著成效。以语言知识分析为主的阅读教学不能对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有大的帮助。师生们费了很大力气,效果却并不理想,导致学生自信心下降,阅读积极性受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应成为阅读教学的新取向。常用技能,诸如如何识别关键词、文眼、题眼,掌握篇章联结的基本手段和语法手段、逻辑关系语,语用与语义上的涵义,段落大意的概括,一定的文本知识与规律、篇章结构与方法,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程式等,都应与语言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笔者在教学中还注意引导学生对不同题材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记叙文──整体感悟,寻章摘句,注重语言积累和思想升华;议论文──把握观点,质疑问难,注重辩证思维和逻辑推理;说明文──筛选信息,掌握方法,注重科学严谨和简洁条理;文言文──读懂文本,名句赏析,注意古今差别和古为今用。当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后就可以提高课后泛读的效率。这也是贯彻终身学习理念的举措之一。
二、精读与泛读并重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略读就是“泛读”。这句话精要的阐明了精读和泛读的辩证关系。精读是基础和准备,泛读是发展和应用,两者缺一不可。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对二者的重视程度是不均衡的。精读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精读教学往往过分求精,阅读量小,还可能使学生养成字斟句酌的习惯,既影响阅读速度,也不利于思想情感的体验。而相当多的教师对泛读课普遍重视不够,甚至把泛读课当成学生的自习课,放弃了教师应有的引导、点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段摘自《语文课程标准》的话同样说明泛读的重要性。既然重要,就不能放任自由,而应有所要求和指导。首先是篇目的推荐,让学生快速健康成长;其次是阅读要求:(1)要学习详读、略读、速读、摘读、跳读、猜读、批判性阅读等读书技巧和方法;(2)学会读书与思考、读书与研究、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做读书笔记;(3)学会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4)学会使用图书馆资料室,有一定的目录学、版本学知识,正确、熟练地使用各种工具书,会检索资料。同时,为了刺激泛读教学,要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读书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组建读书小组,开展读书报告会、读后感写作大赛、演讲比赛等。
三、语言分析与整体感知相结合
在各省市中考、高考的语文试卷中,阅读题注重字、词、句、段的分析。受此影响,阅读教学常常把一个活生生的文章整体肢解得支零破碎,专注于局部的字词、表达等内容的提问。阅读教学的应试化会丢失文章的宝贵思想和灵魂,也会使文章的局部和碎片失去活力和生命。因此,文章碎片的融通和复原,是阅读教学发展的趋势。《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篇教学成为近年来推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着重培养学生从语篇上去理解文章,从中获取主要的信息。实践证明,采用语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十分有效。它可以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分析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阅读时常采用语法分析逐字逐句地抠,遇见生词就查字典,往往停留在句子水平上的理解,忽视了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语篇教学,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语法词汇衔接关系,掌握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把握全文的篇章主题和中心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能力。其次,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阅读教学,具有较深的时代和社会烙印,过分强调思想的和政治的色彩,而忽视文本自身的美学和艺术特征。以分析为主的教法实际上造成了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学法,学生不可能真正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也难以感受到课文的人文熏陶。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为弥补分析式教学模式的不足,应提倡语篇教学,注重整体感知,字句的分析应放到整个篇章的大局下理解。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个层次,都与整个文章有着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孤立地分析理解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具有很大局限性,常常不得要领。立足整体才能领会局部内涵,挖掘出深层次的意义。如《七根火柴》中的无名战士“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句中通过枯燥平淡的数字“一、二、三、四”,把无名战士对火柴的珍惜之情和献出时的慎重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一方面表现了对无名战士的敬佩之情,一方面表现了无名战士留下的不仅仅是七根火柴,而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简单的几个数字,可谓字字千钧。就是数字后的省略号也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发人深思,使我们感到字里行间无不凝结着无名战士极丰富的思想感情。如单从词义、句义理解,无论如何也无法咀嚼其中的深刻含义。另外,我们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强调整体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每一篇课文,作者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抓住了这条思路,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就拿魏巍的《我的老师》来说吧,题目写我的老师,文章的结构与感情的发展基本一致。弄清了作者的思路之后,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作者构思的巧妙,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做到高屋建瓴。这也为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文意打下了基础。
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包括语言知识的积累、阅读技巧的掌握,更包括文本的理解和思想情感的感悟。对于中学生来说,阅读能力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它是在长期大量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只要坚持上述三个结合,培养兴趣,广泛阅读,阅读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士超,黄俊连.《语文读本》处理方式初探[J].中学语文教学,2002(1).
[2]孟洁.论中学阅读教学[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5(5).
[3]金振邦.全方位开拓中学阅读教学的空间[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3).
区中学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篇4
一、学校概况
我校是台州市黄岩区西南部山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12个,教职员工38名,学生569人。原来教育基础比较薄弱:教学条件落后,教学质量连续十多年在全区后进位置徘徊。
近年来,我校师生在深刻反思中奋起直追。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面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被评为区卫生先进单位、区平安学校、区绿化、美化示范学校、区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区文明学校以及台州市文明学校、台州市花园式单位、台州市德育示范学校;黄岩区绿色学校。教学质量也从过去连年全区倒数一、二名上升到全区农村初级中学的上游水平。
二、近年来工作绩效
1、强化队伍建设,弘扬敬业精神
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校教育的前提是有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我校位处偏远山区,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师资力量薄弱一直是我校比较突出的问题。要想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立足于自身培养。这几年,我校坚持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师德行风建设,一手抓教师文化业务水平的提高。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利用业余进修文化业务知识,到目前为止,全校所有青年教师都参加了专升本自学或函授进修教育,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有27人,已达到73%。百分之九十的老师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普通话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所有教师都参加了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并全部取得了《教师继续教育结业证书》。此外,学校还采用新老结合“传帮带”的办法,帮助青年教师加快教学业务提高。与此同时,我校还特别注重通过党支部、工会、团委等组织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使青年教师们事业心、责任感不断增强。最近几年,先后有十多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市、区、镇优秀教师。几年来,我校通过每周一次的教师周前例会、一学期一次的教师合理化建议、一年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平时领导班子与老师们的谈心活动,集思广益,不断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教师教学成果考评奖惩细则》、《沙埠镇中学教师岗位责任制》、《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等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教师的考核、工作聘任、职称评定、奖金、评优评模有章可行,实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有效的调动了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2、重视道德教育,构建德育网络
为了强化学校的道德教育,学校构建了由德育副校长主管、政教处落实;团委及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值周值日教师检查督促的德育网络体系。不断提高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校通过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校园之声”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并以开展知识竞赛等方法加以巩固,广泛宣传,切实开展规范达标争优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
学校着力抓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的贯彻落实工作,以落实《沙埠中学学生在校一日规范》及《沙埠中学学生德育量化考核评分细则》等规章制度为载体,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出勤、卫生、纪律”三项竞赛活动,学校将各项活动一一落到实处,务求抓出实效。按时上学、戴小黄帽、佩学生证、注重仪表,不讲脏话、拒绝进“三室一厅”等都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学校重视平安校园建设,聘请了院桥派出所的警官夏希仁同志为我校法制副校长,经常举办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和法制讲座,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针对学生上学放学时校门口交通安全隐患,我校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彻底整治;值日值周教师把安全工作放到首位,阶段性巡视与经常性巡视相结合,做到课间无安全隐患,取得了明显成效。由于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学校十几年来都从未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事故,荣获黄岩区“平安学校”表彰。
最近几年,我校每个学期都要以创文明活动为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校园之声”广播站开辟了《校园万花筒》、《道德经典跟我学》、《革命传统故事》等栏目,增设了道德教育宣传窗,开展了环境保护和公民道德规范的专题图片展览。开展了以创建“书香校园”为主题的一系列读书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接受安全、礼仪、环保、道德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教育。
3、优化教学资源,发展现代教育
最近几年,我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办学条件:到目前为止,学校已经建成了微机室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一个,配置了电脑60台,学生电脑使用比为9:1;多媒体教室12个,多功能厅一个。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舞蹈练功房、图书馆、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等各种专用教室、辅助教室一应俱全。率先达到了区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的标准。
在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我校的校园环境也不断绿化、美化:学校有前花园、后花园、植物园、绿化带,绿化面积达到了XX多平方米;校园内曲径、假山、水池、喷泉、凉亭、葡萄架、大型不锈钢点缀其间,一年四季花木葱茏,绿树成荫。是黄岩区首批绿化、美化示范学校、台州市花园式学校。最近,又被评为黄岩区绿色学校。
4、关注困难学生,促进均衡发展
基础差,学习困难生面广,是我校的基本特点之一。针对这一实际,我校专门组织了《关于学习困难学生心理辅导和帮助》、《“留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矫正介入》等课题的研究,采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分学科集体备课制度。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互相交换教学反馈、交流教学心得、探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思路。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对于学习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我们制定了低起点、慢进度、分层次,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措施。老师除了千方百计改进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外,还经常放弃周末、假日休息时间,为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针对许多家长长年在外地打工,家中子女缺乏照顾、管教的实际情况,学校在没有学生寝室的情况下,腾出部分教师宿舍让一些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吃住在校,并且指派生活老师专门负责他们的生活起居,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便利了“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
5、重视教学科研,提升教改效益
“向教科研要质量”,已形成我校全体教师的共识。学校将教育科研纳入学校发展和教师培训的整体计划之中,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如: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参加全国或省、市学术报告会,组织教研组外出听课学习等,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参加教科研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积极性高涨,教科研风气不断浓厚。几年来,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全国、省、市、区有关报刊发表或者获奖计60多篇。刘小荣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课堂教学中的“创设情境,合作探新”》已经于上半年结题;前任校长章建国同志主持的市级课题《“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其管理初探》也于日前通过了结题答辩。此外,由校长许春国同志、副校长符俊宇同志、教务主任安敬武同志主持或参与的市级课题也分别立项和即将结题。随着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质量也稳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已由原来全区的末尾三名,跻身于全区农村初级中学教育质量的先进行列。连续三年初中升学率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XX年荣获区教育局中考质量综合评比一等奖。
6、发展特色教育,促进全面提高
“发展特色教育,促进全面提高”,是我校秉承的办学新理念之一。学校分别组织了舞蹈、声乐兴趣小组、体育田径兴趣小组,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一年一度的区级文艺会演以及秋季田径运动会中,我校连年载誉归来,团体获奖名列全区农村学校前茅。我校组织全校同学利用午休20分钟时间练习硬笔书法,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同学的硬笔书法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九年级俞思施同学参加区“普通话”朗诵比赛获得二等奖;叶婷婷、王阳、谢云国、张鸥、葛林棋、郑黎霞、谢云广、黄丽燕、蔡灵勇等9位同学参加区劳动技术手工制作比赛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在区组织的“黄岩区中小学生‘三独’比赛”活动中,我校郑晓益、获得初中组独唱二等奖;七(4)班、八(3)班被评为台州晚报中小学生读报优秀班级;去年下半年,我校参加区举办的中小学校文艺汇演荣获团体二等奖,参加区举办的秋季田径运动会以及美术书画比赛也在全区农村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一年来,我校先后举办了“尊廉崇洁演讲比赛”、“奋斗在青春”红五月演讲会,田径运动会、书画展、歌咏比赛、工艺品制作成果展、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板报比赛等各种活动,既促进了全体同学各项素质的发展,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推动了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
七(4)班、七(5)班、八(1)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让世界充满爱》、《家乡的青瓷器》,将课堂引入社会,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学生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去年下半年,我校七年级、八年级两个班举办全区示范教学,获得了全区观摩教师的较好评价。三位同学荣获区教育局颁发的《黄岩区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奖,七位教师荣获区教育局颁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设计评比》三等奖”。去年下半年,我校被教育局列为黄岩区首批“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之一。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一)存在问题
1、小学升初中部分优质学生外流择校。由于历史的主客观原因,我镇每年小学升初中新生中都有部分优质学生择校外流,导致我校学生生源学习基础普遍较低,极大的制约了我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步伐。
初级中学均衡发展汇报 篇5
一、基本情况
青铜峡市邵刚初级中学始建于1969年,总占地面积26680m2,总建筑面积7200m2,有教学楼2栋,1栋办公实验楼,8幢学生宿舍和两个餐厅。学校目前有12个教学班,教职工50人,其中专任教师45名,专任教师学历高于规定比例97.8%,各级骨干教师为8名,占教职工总数的17.8%,在校学生503名,师生比为1:10.1。住宿生300余名,属规模较大的农村寄宿制学校。
二、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
(一)校舍建筑面积区颁标准4040m2,实有校舍建筑面积6372m2,校舍建筑面积达到<<办学标准>>相应规定;区颁生均建筑面积
6.73m2,实有生均建筑面积11.9m2,生均建筑面积达到<<办学标准>>相应规定。
(二)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区颁标准间数26间,面积1707m2,实有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40间,面积2439m2,普通教室、艺术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体育器材室、藏书室等用房面积均达到了<<办学标准>>;物理实验室缺差面积30 m2、物理仪器室缺差5 m2;化学实验室缺差面积30 m2、化学仪器室缺差5 m2;生物实验室缺差面积30 m2、生物仪器室缺差5 m2;科技活动室缺差面积30 m2、心理咨询室缺差5 m2;阅览室缸差15 m2。
(三)体育活动场地颁标准面积 6724 m2,实有体育活动场地面积 10575 m2,环形跑道、篮球运动场地、排球场地、器材场地面积均达到了<<办学标准>>相应规定。体育活动场地均已硬化。
(四)各功能室设备装备未达到<<办学标准>>:
室别设置,学校设置有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物理准备室、化学准备室、计算机教室、音乐器材、舞蹈排练室、美术器材室、电子备课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卫生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各1间,学校分别有1套校园计算机网、校园广播网;多媒体教室13套;差 1
缺生物准备室、(生物、化学)药品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地理室、历史室、生物园地、地理园地;差缺与校园网合一的语音系统。各功能室设备装备也未达到<<办学标准备>>详见附表1:
(宁夏初级中学教育技术装备指标及设置分类表等各类表)
(五)学科仪器器材配置未能达到<<办学标准>>基本要求:
见附表册:(邵刚中学各学科专用教学仪器设备装配情况摸底调查资料)
(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区颁初级中学生机比标准是10:1,实有学生用计算机54台,达到区颁标准。专任教师用机区颁标准1:1,专任教师用机16台,师机比2.8:1,未达到标准,缺差 29台。
(七)图书配备区颁生均图书中学不少于25册,实有图书15654册,不含教辅、工具书实有15551册,复本册数是2975册,生均图书25册(不含复本册数),生均图书达到区颁<<办学标准>>相应规定。
(八)教职工50人,其中专任教师45名,专任教师学历高于规定比例97.8%(区颁中学标准75%以上),在校学生503名,师生比为1:10.1(区颁中学标准1:14)。
(九)区级骨干教师1名,吴忠市级骨干教师2名,青铜峡市骨干6名,共计8名,占教职工总数的17.8%(区颁中学标准为15%以上)
三、主要措施及成效
1、成立邵刚中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义教干事、各功能室管理员组成领导小组,建章立制,均衡发展工作有总体规划,并分阶段根据阶段重点进行工作安排,加强督查,抓好工作落实。将工作完成情况和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和年终考核挂钩。
2、学校制定和修改了《邵刚中学制度汇编》,使学校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教职工考核、考勤、奖惩、绩效工资发放办法,《班级教学常规管理考核评比实施办法》、《班级管理十自主》、《教师岗位十心标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等,这些制度,量化、细化了教师的签到、坐班、备课、讲课、辅导、作业批改、考
试、教研、班级管理、后勤服务等行为,为学校考核、评价教师提供了重要依据。
3、入学机会
4、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以全面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学科素质、心理素质、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优良,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自治区级骨干教师1人,培养对象2人,吴忠市骨干教师2人,培养对象1人,青铜峡市级骨干教师5人,吴忠市名师2人,校级骨干教师10人,特岗教师4人,老中青结合,师资队伍结构合理。通过对教师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做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书育人,忠于职守。教务处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教师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材教法、参加教学观摩活动、开展学术交流。落实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建立中青年教师业务考核制度。通过对中青年教师进行“追踪听课”、“教学示范”、“科研指导”等,促使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开展“师徒帮带”活动,组织青年教师与同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教学基本功过硬的骨干教师结成师徒帮带关系,要求师徒双方签订培养指导协议并按照协议要求履行各自职责,学校定期对师徒双方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硬件设施均衡化。学校在教体局的关心支持和领导下,立足区域实际,抢抓各种发展机遇,争取校舍改造和校安工程建设项目资金,不断加大软硬件投入,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实力不断提升。2010年8月至今,学校新建了回民餐厅,学生运动场,师生公厕,改建了透视围墙,加固了教学楼,同时对其它附属设施进行了新建和硬化亮化工程,彻底消除了“土墙,土房,土操场”,使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彻底的改观,基础设施、办学条件跨入全市农村学校样板行列。
6、坚持“德育为首”不动摇。在学校德育工作方面,做到领导
带头,严格管理,坚持不懈。学校政教处成立了文明行为督查小组,配合学校安全文明巡查员的工作,从各班遴选学生担当文明监督员,每天负责学生自行车停放,统计迟到、旷课、早晚自习人数,维护上下学秩序,不间断对环境卫生进行监督,及时发现、调解班内学生的矛盾。政教处牵头利用每周周会时间,以班为单位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对照“十个一”要求,每月确定一个养成教育重点,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在我班”主题教育,并认真组织实施。在全校范围内进一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弟子规诵读,融思想教育与经典诵读为一体,学生结合身边事例的讲解发人深省,教育意义巨大。教导处每两个月发放《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并将调查结果以专题会的形式组织教师讨论,促使教师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7、我们着重抓了师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校坚持每周五组织一次全体教职工例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经常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教学楼内布置了“立志教育篇”、“劝学教育篇”、“名人名言篇”、“理想信念篇”等,根据初中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教师办公楼内布置了“师德师风篇”、“教学技能篇”等,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对教师起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大厅展板上每周一篇“校长寄语”让师生感受到美好语言的启迪,学校进行“美化、绿化、净化”评比活动;各班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评比,整个校园显得整洁、清新、典雅,呈现出“一墙一壁会说话,一草一木都有情,一沙一土能育人”的养成教育氛围。我们还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推进养成教育。通过“一台”(校园之声广播台)、“一式”(周一升旗仪式)、“一岗”(校文明行为监督岗)、“一会”(主题班会)等活动,使养成教育得到很好的扩展和延伸;我校还充分利用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如篮球队、田径队、乒乓球队、腰鼓队、美术小组等,使得学生在活动中有了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
8、通过开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我们的学生从踏踏实实的实践中得到“锤炼”,也尝到了“甜头”,我校连续五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荣获“中考目标管理先进学校”,2012、2013年连获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督导评估先进集体,2012年3月全区“创先争优”先进集体,“青铜峡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
9、为了使国培、网络教研得以顺利进行,学校应加大改善网络教研条件的投入,完善学校的微机室、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课题研究室,不断充实、更新现代信息教育基础设施。学校建有局域网,接通宽带网和卫星接收系统,安装了常用办公软件,实现了校园电脑台台通宽带网,并配备专职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维护,保证网络的畅通。班班安装电子白板,加强管理,定期维修,确保正通常使用,教师使用不得少于总课时的30%。
10、学校能认真贯彻中央7号文件精神,按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加强体育课教学管理,要求教师精心上好体育课,扎实开展大课间活动,组织生动有趣的体育课外活动,定期召开运动会和各类体育竞赛,努力办体育特色学校。学校有充沛的体育师资队伍,保障他们的待遇,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学生体育场地、体育器材达标,体育场地在节假日和寒暑假能免费向社会开放。每学期按《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进行体育测试一次,学生中考体育成绩良好。学校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视力测试,做好学生预防接种工作,为学生投保校方责任险,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11、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培训,提高家长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及时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纪律、卫生、品德、同学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取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力争让学校的办学行为获得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12、抓好学校安全及后勤保障工作。常规安全工作坚决做到“六个强化不放松”,坚持不懈抓管理,持之以恒重落实。一是强化门卫
管理不放松,做到要看好门,首先要管得住人;二是强化常规教育不放松,做到要教好学生,首先要教好学生养成;三是强化重点时段不放松,做到重点时段重点管,关键时段严格控;四是强化住宿生管理不放松,做到住得下,首先要稳得住,必须要管得住;五是强化领导带班不放松,做到无论谁当班,不但要带班值班,还要跟班坐班。六是强化联动机制不放松,做到学校安全无小事,人人参与是大事。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督和防疫工作,安装水质净化器,抓好教室、宿舍、学生食堂消毒防疫工作。
初级中学均衡发展汇报 篇6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创建情况汇报材料
二〇一七年六月
xxxx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创建情况汇报材料
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和规定标准,为了真正让每位学生都享有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是学校的责任,根据《xxxx中学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的相关安排,我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学校发展,加强教师培训,力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xxxx中学创建于1969年,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位于xxxx政府东500米路南,服务xxxx乡17个行政村,服务半径7.5公里,覆盖人口6万人。现有教学班级14个,学生676人,其中寄宿生435人。我校现有教职工57人,专职任课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17人,中级职称教师26人,初级职称教师14人。有市级骨干教师6人。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6640平方米,生均占地4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00平方米,生均15.38平方米。现有2幢教学楼、师生宿舍楼3幢、实验楼1幢、师生食堂楼2幢、砖木结构用房55间。其中,普通教室18个,现代远程教育教室1个,多媒体教室1个,计算机教室2个,图书室2个,物理试验室1个,化学试验室1个、生物试
验室1个、实验仪器室4个,会议室等教学设施齐全。学校现有电脑70台,电视机3台,打印机3台,复印机3台,速印机1台,校园广播系统1套,音乐器材1套,卫星数字接受器一组,校园监控系统系统3套。教学仪器设备资产达到约56.38万元,图书21600册,固定资产达640多万元。各类设备设施基本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
二、办学达标情况
(一)12项核心指标达标情况
1、办学规模:学校有教学班14个,已达标。
2、班额:学校最大班额人数49人,都没有超过50人,已达标。
3、校园用地面积:学校占地面积26640㎡,生均40㎡,生均面积达标。
4、校舍建筑面积:校舍面积10400㎡,生均15.38㎡,生均面积均已达标。
5、体育运动场地设置情况:学校体育运动场地5200㎡,建有200米标准环形跑道1个,标准化篮球场2个,排球场1个,健身器材场1个,羽毛球场1个,有足够的学生运动场地,此项指标达标。
6、实验教学仪器配备:理、化、生仪器室各1个、理、化、生实验室各1个,仪器为两基时配备,基本达到省定二类指标。
7、体育器材配备情况:按二类标准,学校有体育器材室3间,器材种类全,数量足,配备达标。
8、音乐、美术器材配备情况:按二类标准,学校有音、美教室
各1个,器材种类不全,数量不足,配备不完全达标。
9、计算机教室及计算机配备情况:计算机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1个,现有学生用机70台,教师用机20台,计算机配备达标。
10、图书配备情况:学校建有图书室1个,图书共计21600册,生均31.95册,有一定数量的教参资料工具书、报刊、电子图书、影像资料,此项指标达标。
11、教师与学生比例情况:学校现有教师57人,学生676人,师生比1:11.85,师生配备已达标。
12、教师学历达标情况: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初级职称教师14人,中级职称教师26人,高级职称教师17人,职称结构合理。
(二)28项普通指标达标情况
其它28项普通指标均按相关要求进行了自查与整改,除以下2项指标外,现已全部达标。未达标项为:
1、学校有卫生室、无校园卫生的相关设施设备、及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保健教师,此项不完全达标。
2、学校有心理咨询室,缺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设备,无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此项不完全达标。
三、主要措施和成绩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确保工作扎实有效。
本学期开学时,学校根据宁陵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教育局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工
作会议精神,成立了以校长雍培立为组长,副校长肖世龙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宋玉华、总务主任吕传书为成员的“xxxx中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xxxx中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方案》,对主要任务,工作措施,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进行了进一步安排部署,学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及早谋划,安排工作日程,明确目标责任,安排教职工学习评估指标体系和相关资料,充分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在校园建设,功能室建设,教学手段现代化,师生办公、学习条件的改善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分工明确,并抽出专人具体负责“档案建设”。体现了领导重视,学校组织落实,人员安排到位,保障措施得力。
2、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会议精神,加快了我校标准化建设的工作进程。
3、加强领导,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领导班子求真、务实,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团结协作,逐步建立了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学校定期开展校本培训,有近50多人次先后参加了未来教育、班主任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专
业素养,为学校教育教学提升奠定了人才基础。另外,我校还重视校际交流,通过开展联片教研等系列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4、着力创办和谐校园,共享教育公平。学校在招生、分班、任课都做到公正、公平,不设“重点班”,确保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教育。
5、严格执行国家和河南省颁行的课程计划及教学大纲,开足开齐课程,将文化课与体音美等课程同样要求、同等对待。所有课程均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有效果。
6、严肃财经纪律、规范经费使用,认真做好 “两免一补”工作和学生营养餐工程。学校对足额下拨的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执行上级规定,认真落实 “两免一补”政策,确保了营养餐工程安全实施。
7、关注关心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为他们建立档案,从生活、学习、思想上关心爱护这些学生,帮助并鼓励他们完成义务教育。
8、重视和强化安全工作。学校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有针对性的召开安全教育现场会。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周边环境治理,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
9、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四、存在问题与不足
目前,由于学校地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随迁学生增加,转入城区私立学校的学生大大增加,这都使我校生源锐减,办学规模逐年缩减。对学校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积极申报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一套督促、济困、监督、处罚等相关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2、学校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3、不断增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争取资金,使各项指标全部达标。
4、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把学校真正办成孩子求知的乐园、幸福的家园。让全体学生留得住,扎稳根,专心学习,让领导满意、家长放心。
初级中学均衡发展汇报 篇7
山西省太原市成成中学成立于1924年9月, 由北平师范大学留日 (太原) 同学会捐资创办, 校名取自《中庸?自成》中“成己成人”之意。建校初期, 学校就以自力勤俭、师资雄厚、管理严格、教学精良而蜚声三晋。抗日战争初期, 成成中学一度成为中共北方局、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中共山西工委的所在地, 党的高级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都曾在这里工作过, 当时的成成中学实际上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抗日前线的指挥部。
斗转星移, 新时代的成成中学继续秉承“厚德博知”的办学理念, 学校初中部顺应并践行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大政方针,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 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开创了一条教育均衡化发展之路。日前, 本刊记者就该校初中部在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方面取得的先进经验对成成中学校长聂惠娟进行了专访。
一项改革—“生本教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2007年伊始, 成成中学初中部以“生本教育”思想为指导, 以“生本学案”为依托, 全面推开了“创设情境、探究成因、共享成功、达标检测”四环节课堂改革教学模式。“生本学案”是以学生为本, 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 教师为学生预设研究起点, 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需要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个性展示、全体交流等多个学习环节, 自主地构建认知体系, 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聂惠娟校长说:“为更好地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我们将学生的桌子由‘插秧式’变为‘围坐式’, 每六到七名学生为一个小组, 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建。同时, 教室里由一块黑板变为三面墙壁三块黑板, 为学生的展示交流创造条件。”
生本课堂是学生释放激情的地方, 完全抛弃了旧课堂的“规规矩矩”“步调一致”和“教师权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展示, 学生不断迸发灵感的火花, 课堂变得生机盎然。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评价制度的实施, 更是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了学生沟通的能力、交流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现在, 无论走进哪一个班, 你都会被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小组文化所吸引, 为学生们的激情和智慧所折服。异彩纷呈的班级团队文化已经成为成成中学初中部一道亮丽的风景。
同时, 学校成立了以学生自主管理为宗旨的学生自律会, 下设纪检部、文体部、环卫部和秘书处, 实行“无人自习”和“无声自习”, 强化对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学校在组织开展校园活动前, 会按照程序公开进行招投标, 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由中标的班级学生组织实施, 教师只起把关作用, 真正让学生得到锻炼。多样化的自主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谈到生本教育取得的成绩, 聂惠娟校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开放的课堂改变了学生的精神面貌, 学习的主动权交回给了学生,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 他们主动思考、主动回答问题, 展示交流时个个充满自信, 激情洋溢, 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当堂达标率明显提升。教师观念随着课改的推进也发生着变化, 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 大家争相观课、议课, 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相继推出的各种形式的示范课、展示课、过关课、精品课等, 带动了教师们的课改积极性, 大家在交流学习中, 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课改研讨已蔚然成风。”
双向提升—装备建设与教育教学互促共进
随着近年来国家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 教育装备的配置与使用风发泉涌, 短焦投影、交互式电子白板、探究实验室、数字图书馆等等, 不断升级的教育装备令教育教学更加生动、高效。
成成中学初中部在实验室和图书馆建设方面成绩斐然, 聂惠娟校长为我们介绍道:“我们化学实验室的药品存储柜采用国外先进技术, 恒温恒湿并有效通风, 让学生在充分安全的环境下做实验;生物实验室的大量动植物标本形象生动,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科技探究实验室、无线电实验室、劳技实验室等, 都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的图书馆建设在省内也走在前列, 数万册藏书中不乏近百年历史的书籍, 充分的阅览时间安排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内在素质。”
近几年来, 在教育装备部门的支持下, 成成中学初中部的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 在硬件建设方面, 学校先后建成了校园网、智能广播、监控系统、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机房及“组组通”样板间和“人人通”样板间等, 现有投影幕布式多媒体12套, 投影白板式多媒体20套, 师机比达到1:1, 生机比达到3:1。无线网络覆盖所有教学班级, 初一、初二年级18个教室建成“组组通”常态教学环境, 目前学校正根据山西省教育厅的要求筹建“人人通”教学环境。在软件建设方面, 学校全面推行了“乐学苑”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的教师端的功能主要包括学案制作、分发、学生作业的智能评测以及问题墙等;学生端的主要功能包括接收学案、完成并提交学案、小组合作和展示等。通过“乐学苑”实现了学生在课堂和网络两个平台上学习, 使传统教学中有限的课堂得到了无限的延展。
初中部学生“双平台”教学
先进的教育装备对教育教学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聂惠娟校长表示:“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 可分为两个层次, 分别是助推和支撑作用。例如笔记本终端、有线网络、班级多媒体、电子白板、展台等设备, 方便教师拓展视野, 搜寻各种教学资源, 并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这些设备在教育教学中起到助推课堂教学改革的作用。班级内有笔记本存放柜, 有学生用笔记本终端、无线网络等, 这些设备和环境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交流、个性化展示以及针对性辅导起到了支撑的作用。没有这些设备,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无法真正得到落实, 从这个角度讲, 先进的教育装备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为了让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展开, 根据太原市教育局的安排, 2010年, 成成中学初中部和阳曲县大盂中学结成了城乡联盟一体校, 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平台实现了远程同步教学和教研。课前, 两校教师共备一节课, 利用“校际联盟”网站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了解城乡不同区域学生的共性和个性, 设计教学方案;课中, 两校师生共上一节课, 利用Ktree, Freemind等思维导图教学软件展示自学的收获和疑问, 一起在电子白板上书写作业, 互相质疑、补充、展示、评价;课后, 两校教师共商一节课, 进行远程同步教研, 大家各抒己见, 互通有无, 共同进步。在这个项目的实施中, 用到了远程视频互动系统、高清摄像头、高保真麦克、笔记本终端等, 这些设备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探索城乡联盟互动, 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为了获得先进而又实用的教育设备, 成成中学初中部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向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申请: 一种是常态的设备申报, 每年一次, 根据上级安排, 及时上报;一种是以课题为目标和抓手, 密切和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协作。近几年学校在教育装备方面的课题主要有三个:山西省“组组通”试点项目校、山西省“人人通”试点项目校和太原市城乡联盟互动项目校。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 学校积极和上级教育装备管理部门沟通, 落实相关设备的采购并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对于未来的教育装备发展, 聂惠娟校长也有些许期待:一是设备要更加实用、好用、耐用;二是要契合新课改的理念去开发相关产品, 比如围坐式桌椅、充电柜、笔记本存放柜等;三是产品要能切实开拓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型思维;四是设备的运维保障体系要跟上。
多重保障——各项文化软实力建设齐头并进
义务教育公平和均衡化发展是国家针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响应这一号召, 成成中学初中部全面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 为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首先, 建立新型的制度文化。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太原成成中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八项制度》《成成中学初中部课堂教学改革制度》《生本教研制度》《初中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初一年级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及评价方案》《成成中学初中部教师课时奖考评试行方案》《“2+2”教师评估法听课反馈表》《专家引领制度》《中层领导带读制度》等, 积极推进和落实具有成成中学特色的三大工程:名师推进工程、奖优促学工程、阳光健身工程。
其次, 建设特色的课程文化。一、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2000年学校正式开设健康教育课程, 2005年开设了校本课程“青春健康教育”, 2008年获太原市三优课程二等奖, 2011年课程更名为“健康快乐青春期”;二、开设荣誉课程:为了奖励优秀学习小组, 组织优秀学习小组成员在各地先后开展了六次荣誉课程, 将团队拓展训练的文化意识引入学生当中, 目的就是要强化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开阔学生的视野, 将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机地融合; 三、组建师学社团:开设了舞蹈、合唱、美术、信息技术、篮球、乒乓球等校级拓展课程;成立了“无线电测向”“风驰太阳能”“计算机爱好协会”“悟理看花”“乐科军团”“化学集结号”等学生社团。与此同时, 成立了多个教工社团。
再次, 营造温馨的校园文化。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是一种巨大的教育资源, 它通过显性的文化陶冶师生的情操, 激发进取的精神, 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成成中学初中部在校园环境的整体设计中以红色为主色调, 寓意为成成事业红红火火, 再铸辉煌。学校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如“校园之声广播—中华经典配乐诵读”“学生行为规范《三自律》诵读比赛”“小手拉大手科普进校园”“校园艺术节”“春秋季运动会”“学生风采大赛”等, 营造了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
最后, 创建和谐的团队文化。一个“勤政、廉洁、高效、创新”的领导班子, 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成成中学初中部特别重视领导班子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 要求班子成员要努力钻研业务,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积极为教师搭建思想文化交流平台, 独具特色的“成成讲坛”“班主任论坛”已经记录下了十几位教师的智慧与风采, “逢会必讲”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走出去开拓思路, 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成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他们带回来的不仅是先进的教学理念, 更有勇担课改重任的使命感、责任感。现在, 成成中学初中部已经拥有了一个团结合作、勇于开拓的教育教学管理团队, 一支在改革中锐意进取、敬业乐业的教师队伍。
初级中学均衡发展汇报 篇8
关键词:非均衡;体育;发展战略;失衡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2-1712-03
1非均衡发展理论
非均衡发展理论为上世纪中期兴起的经济学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提出源自人们在资源稀缺的状态下对如何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以促进发展所作的考虑。由于人类生存的社会、自然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统一的资源配置模式显然难以获得有效的资源利用率,为了实现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宏伟目标,采取适度的“偏好”发展策略,将资源优先配置到社会、自然禀赋较好的区域或部门,使之形成良性的合力区,通过这些有条件的区域或部门优先发展所发挥出的辐射效应与扩散效用,带动落后地区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非均衡发展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梯度转移理论。2) 发展极理论。3) 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式。4) 倒“U”字形理论。5) 集中的非中心化理论。
2非均衡理论对体育发展的启示
1)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的选择与运用是一个动态调试的过程,均衡与非均衡是相对的、动态的,应当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灵活的选择与调整体育发展策略,以防止将某种战略绝对化;2) 均衡发展是体育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体育发展的理想状态,是我们发展体育的价值基础。而体育非均衡发展是发展体育的具体策略、必需手段,体育非均衡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促成更高层次、更加全面、更高水平的体育均衡发展;3) 我国各区域自然、社会、经济、体育条件差异较大,对优势地区采取适度非均衡体育发展战略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并且适度的体育发展差距有利于刺激体育进一步的发展;4) 非均衡发展并不是没有限制的发展,所谓的非均衡是就局部范围而言的,从整体上看,则是一个动态均衡的发展过程,所以体育发展应保持“总体的均衡,局部不均衡”的良性发展态势;5) 加强对我国体育非均衡发展状态的监控与调试,防止过度非均衡发展导致的发展失衡;6) 对于体育发展落后地区,应当采取适当的政策倾斜,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投入,为他们创造好赶超发展所需的诸种条件,同时,体育落后地区也不能消极的等、靠、要,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发挥自身优势谋求发展;7) 对体育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追求发展效率的同时,必须注意维护有效的体育公平。
3中国体育非均衡发展实践
3.1中国体育选择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必然性
1)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基础与发展条件不尽相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在历史文化、资源禀赋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体育采用非均衡发展战略具备现实土壤。2)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体坛竞争,为了能尽快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在国际体育大赛取得良好比赛成绩,维护我国的大国地位、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必须实施体育非均衡发展战略。3)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领域广泛采用非均衡发展战略对体育实施非均衡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4) 提供差别化的体育产品、体育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使体育非均衡发展显得十分迫切。5) 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为体育非均衡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例如奥运争光计划。
3.2中国体育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三大举措
1) 启动了奥运争光战略,利用体育举国体制能集中整合、投放资源的体制优势,将有限资源较多的配置到竞技体育领域,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1984年在全国体育发展战略、体育改革会议上正式提出奥运会战略,把在奥运会上名列前茅作为发展目标。并要求“各级体委都要立足本地区,面向全世界,为奥运会做贡献”,把运动技术水平作为体育强国的标志。1995年7月,国家体委颁布《奥运争光计划纲要》,2002年再次提出《2001—201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的不断强化,我国逐步确立了优先发展竞技体育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依靠对竞技体育实行优先发展战略,我国的奥运成绩节节攀升,近年来,我国体育代表团在奥运赛场屡创佳绩。
2) 体育社会化。一直以来,体育被当作为国家的一项事业,国家设有专门的体育组织管理机构,政府划拨专项资金发展体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体育需求日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国家体育产品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随着我国体育工作重心往竞技体育转移,体育的普及与提高矛盾也日显突出。这一些矛盾无疑根源于政府力量不足、社会力量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为了缓解这两大矛盾,推动体育社会化已成为了中国体育改革的不二选择。
3) 体育市场化。积极推进体育社会化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与体育社会化等同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积极培育体育市场,促进体育市场化。根据公共部门经济学理论,体育产品按照其属性可以三分为公共体育产品、准公共体育产品、私人体育产品,一项活动属于公益还是私益关键看其产出的产品是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体育市场化的大力推进,表现为体育资源不再全部为政府垄断,而是按照市场规律,在相关法规的规范下,实现市场优化配置。束缚得到解除,体育资源在市场中表现出极大的活力,各类体育市场空前繁荣,各种体育产品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于神州大地。体育市场的繁荣,极大的缓解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政府有限的体育产品供给之间的矛盾,但也使得大部分的体育资源非均衡的集中于经济发达、地理位置优越的少数地区,从而更大程度的加大了我国不同区域体育发展的差距。
3.3中国体育非均衡发展现状
1) 区域体育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地区体育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体育发展水平。据2001年群众体育调查资料显示:“在2000年,我国东部地区体育人口为21.5%,人均体育消费为74.27元;西部体育人口为8.1%,人均体育消费为47.52元。据董新光等人研究,我国有1/3的省区对奥运争光计划的贡献不足5%;1/3省区的20个单项的运动员对奥运争光计划的贡献为零。
2) 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为了说明城市体育与农村体育发展的不均衡,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全国体育场馆的分布情况。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截止2003年12月31日,我国各系统、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符合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要求的各类体育场地850 080个,乡(镇)村仅有66 446个。
3)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在奥运赛场上,我国竞技体育大放异彩,奥运排名已上升为第二。相比之下,群众体育水平相对低下,2001年,我国平均每万人只拥有4.7个体育馆,而早在1990年,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每万人拥有体育场馆的数量就远远超过了我国当前的数量:日本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馆26个,意大利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馆21个,芬兰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馆45.7个,德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馆24.8个。
4) 竞技体育内部发展不平衡。尽管我国在奥运赛场上获得的金牌数已稳居金牌榜前列,但从近几届我国奥运会获得金牌的项目来看,我们的优势仍然集中于跳水、乒乓球、体操、举重、射击、羽毛球、柔道等少数项目上,田径、游泳、球类、水上项目等大项的夺金能力仍然不强。
3.4非均衡发展战略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非均衡战略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消极的影响。从积极方面考虑:1) 促使人们的体育发展观念发生转变,效率观得到重视;2) 中国体育整体水平得到迅速提升;3) 体育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禀赋较好的区域、体育部门获得了优先发展,并积累了一定的资源、经验,为带动后发展区域、部门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4) 竞技体育发展迅速,发展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形成了一系列的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从负面看,(1) 效率观的强调使得体育发展的公平观受到忽视;(2) 导致体育发展结构失调。尽管中国体育整体水平提高迅速,但局部与局部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不协调,发展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4中国体育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必须警惕发展失衡
事物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的过程。通常而言,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四个变量:发展的方向、发展的轴、发展的轨迹、发展的度。
如图1所示,矛盾的同一决定了事物发展的轴与方向,矛盾的对立使得矛盾双方沿着发展轴形成波浪式或者螺旋式的发展轨迹,而发展的度的存在限定了矛盾双方对抗的范围,在度的范围内,矛盾双方相互对抗,事物在曲折中发展;如图2所示,如果矛盾双方力量过于悬殊,对抗失衡,就会使得事物的发展轨迹越出度的范围,那么此时事物的发展过程就会出现一个结构性的断裂过程,事物发展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其结果是发展的停滞。
中国体育非均衡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极大程度的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适当的发展差距有利于刺激发展,然而,过分强调体育发展的效率,过分开发体育资源势必会忽视体育发展过程中应有的公平,必将人为扭曲体育的发展结构,一旦体育发展的结构出现严重的失衡,就会出现图2所示的发展失度,其结果必然会严重阻碍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当前,我国体育发展过程中已经在局部出现了由于过度非均衡发展所引发的失衡现象,例如竞技体育结构不合理、利益矛盾突出、体育人才后继乏力、专业队萎缩;城乡体育、区域体育发展失衡,沿海发达地区的体育发展与西部贫困地区的体育发展存在结构上的断裂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尽快研究出调控策略,使得发展失衡的体育领域尽快回到如图1所示的良性发展道路上来。
5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体育非均衡发展战略进行调控
面对非均衡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和谐社会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强调社会资源兼容共生;强调社会结构合理;强调社会行为规范;强调社会运筹的得当。那么,科学发展观以及发展协调观的提出,是否是对中国社会普遍采用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决然否定呢?回答这一质疑,必需从观念上弄清什么是发展观、什么是发展战略以及二者的关系。发展观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基本看法与价值判断,它决定了人们在发展过程中的态度与行为选择。发展战略是在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长期性的发展策略。科学发展观属于发展观的范畴,非均衡发展战略则是属于发展战略的范畴,二者并非是矛盾的关系,而是同一体系两个不同层次问题的呈现,一为“体”,一为“用”。科学发展观与发展的和谐观的提出并不在于否定现行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而是对非均衡发展战略的价值目标、发展手段与调控措施做出进一步的完善。
对体育非均衡发展战略进行调控的目的在于使体育的发展始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其调控内容主要包括价值调控与手段调控两项。价值调控在于使非均衡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在价值取向上保持一致;手段调控则是通过改变体育发展的各种条件、方法,使得体育非均衡发展适度。调控方法则主要包括自调与外控。自调是基于体育事业的发展能够按照一定的经济、社会以及体育发展规律,进行自我完善;而外控则是通过改变体育发展的外部因素,从而促使体育非均衡发展始终处于一个有利于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适度范围。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中宣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1.
[2] 邓伟杰.和谐社会笔记[M].上海:三联书店,2005,6.
[3] 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体与软科学成果汇编2001[M].北京,2001.
[4] 司正家.几种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比较与启示[J].实事求是,1999(6):46-50.
[5] 崔晓汉.对平衡问题的哲学思考[J].深圳大学学报,2004(1):43-48.
[6] 秦椿林,等.论中国群众体育的非均衡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865-868.
【初级中学均衡发展汇报】推荐阅读:
四团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06-16
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汇报材料09-11
加信中学教育均衡发展整改情况简要汇报07-15
恒达中学均衡教育创建工作汇报07-14
翟镇初级中学体卫艺工作汇报05-26
初级中学学校发展愿景10-23
塘湖初级中学自主管理开展情况汇报05-27
寺下中学均衡发展教育简报06-12
千渭初级中学2014年度考核汇报材料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