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业管理 规范市场秩序概要

2024-08-01

加强行业管理 规范市场秩序概要(共8篇)

加强行业管理 规范市场秩序概要 篇1

加强行业管理 规范市场秩序

2007年8月23日下午2时,由区房地局组织的静安区房地产开发企业规范市场秩序工作会议在区房地局会议室召开。区房地局、区工商分局、区物价局的市场科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会议。全区21家有在建项目或有销售楼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参加了会议。

会议上,首先由区房地局同志传达了国家建设部等八部委下达的《关于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有关文件精神,强调了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各开发企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将结果上报区房地局等项相关部门。

随后,针对目前的房地产市场销售的热点问题,就进一步加强本区商品房销售监管工作向各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出了若干要求,并希望各房地产开发企业严格规范商品房销(预)售行为,杜绝违规操作。

最后区工商分局、区物价局市场科负责人针对自查工作中涉及其相关职能的项目提出了指导意见,并留下了联系方式,以供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遇到疑惑时便于咨询。

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于此次自查自纠工作都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表示将认真、如实地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创造一个规范、健康房地产市场秩序。

加强行业管理 规范市场秩序概要 篇2

而种子作为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源头, 是一种无法取代的基本农业生产资料。无论是在农业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 还是在现代化农业普及的今天, 种子这一载体在农业生产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种子质量的检验

1.1 什么是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指的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品种的真实性、发芽能力、品种的纯度、生活力和加工时可以达到的净、干、饱、健、壮的程度。种子质量是一种综合性的指标。单单其中一项指标都无法表明种子真正的质量。种子质量包括8项指标, 分别是真、纯、净、饱、壮、健、干和强。

种子质量有着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上来说, 种子质量指的就是它的品种品质以及播种品质。科学家认为, 广义上的种子质量应该考虑其物理质量, 这包括净度、外观、适播性、水分4项指标, 还有其生理质量, 包括活力、发芽力、遗传强度、休眠等指标。另外, 应考虑它的遗传质量, 其中包括田间、室内鉴定指标;病理质量, 包括种子带虫或病等的指标;还有产品质量, 其中包括包装、外观、标签等指标。而狭义上来说, 种子质量主要指的种子的纯度、净度、水分和发芽率4项指标。

1.2 什么是合格的种子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规定, 凡种子的纯度、净度、水分和发芽率均不低于标签上标注指标的均值就视为达标种子, 反之则为不合格的种子。

1.3 加强种子质量的监督, 严禁假劣种子下田

种子质量的管理是种子工作的核心内容, 质量的管理贯穿了种子生产、储藏、销售等的各个环节。而这其中的3项手段, 又很好地保证了种子质量。加强对各个经营种子大户的质量监督力度, 确保种子源头的质量;加强市场质量的抽样检查, 对于不合格的种子要严格处理;加强对种子的生产和销售等环节质量的监督, 重点抓好田间生产、收购及市场流通这3个环节的监督工作, 严格制定和遵循监督制度。

2 种子经营

2.1 什么是种子市场

种子市场就是种子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场所, 这个场所集中了大量的种子, 以便供给供求双方进行种子交易。从宏观上来看, 种子市场就是出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下, 从事种子研究、种子生产以及经营推广的单位和种子用户间的交换关系之和。种子、种子使用者和种子供应者是种子市场的3要素。

2.2 种子市场有哪些特点

种子市场的特点决定了种子市场的构成要素。从交易对象, 也就是从种子本身来看, 种子市场的特点如下:

2.2.1 区域性

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地区具有的生产某种子的区域优势, 方便形成专业化和独具特色的地区性市场;种子还有着区域的适应性问题, 每一种种子都有最适宜其生存的区域环境。

2.2.2 复合性

种子是农业生产劳动的成果, 所以它是农产品市场的一部分。另外, 由于种植种子也要有相应的种植技术, 所以它又是科技商品市场的一部分。

2.2.3 周期性

种子市场与其他商品的市场相同, 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的现象都会交替出现。然而不同的是, 其他的商品市场供求交替的现象很难预料, 变化多不成规则, 不过种子市场却有一定的规律, 一旦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 这样的状态至少会持续整个生产季节, 短期不会改变。

2.2.4 季节性

市场的季节性主要表现在收购种子和供应种子有着季节性的要求。而这就要求经营种子的企业合理配置种子购销在旺季和淡季的有效资源。

2.2.5 技术配套

种子品质的优良性除了与播种品质、品种品质有关, 还与自然条件以及种植、栽培技术关系密切。所以种子市场不仅要提供优良的种子, 还要提供相关的优秀配套技术。

2.2.6 供求的不稳定性

种子的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巨大;种子的储存量和生活力的变化直接影响了种子市场的容量变化。产销平衡是很难达到的。所以, 为了降低甚至化解种子经营的风险, 保证种子的供应, 以避免对农业生产带来损失, 我国实行了种子储备制度。

3 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重视市场规范, 实行主要推广品种制度, 使农民直接受益, 以提高他们的主观积极性。目前, 由于科技成果的日新月异, 种子品种过度使农民感到无所适从。所以实行主推品种制度, 能有利于经营者有选择性的经营, 以引导农民种植市场所需要的种子。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 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和认证。通过以上方法, 市场上的违规劣质种子会明显减少, 而科技含量高、符合市场要求的品种却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 避免了种植盲目性。

大力排查种子案件, 营造出一个公平竞争的大环境。按照《种子法》和《行政许可法》的有关法律规定, 对种子经营资质进行清理。对于不合格的经营者要严肃进行审核和清理, 使他们意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另外, 要对于种子市场进行清理, 重点检查经营者的经营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排查种子是否通过了审核, 标签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经营者的档案是否属实等。

4 结语

由于合格的种子质量、规范的种子市场都与我国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而农业的发展又对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起着主导作用, 所以, 加强种子质量的监督, 加大对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 这对国家的兴亡以及人民的幸福生活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爱青, 时侠清.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与管理[J].安徽科学技术, 2007 (10) .

[2]康玉凡, 金文林.种子经营管理学.[J].高等教育, 20011 (01) .

加强行业管理 规范市场秩序概要 篇3

记者:您好,请问开展“种子执法年”专项活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张福平:今年开展的“种子执法年”活动,是由农业部统一组织的、全国范围内的种子执法专项活动,它以推进中国种业发展为核心,以严格执法为重点,以规范企业行为为切入点,以集中整治和引导种业发展为手段,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和“属地管理”为原则,通过加大种子执法力度,进一步净化市场,建立种子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等措施,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建立起有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确保良种的有效供应和种业的健康发展。

记者: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的主要省份,请问我省的种业发展现状如何?市场情况怎样?

张福平:从总体上讲,我省种子管理工作已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确保品种种植安全、供种数量安全、种子质量安全和种子产业安全等方面均有了较大提高。河南属全国农业大省,小麦、玉米育种全国领先,企业生产经营种子总量居全国第一。在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新品种育成及农作物产量上都取得了显著提高,为我省粮食丰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我省种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目前种子产业现状与发展现代农业大省、产粮大省的要求还相差很大:种子产业投入不足,基础不扎实;我省种业集中度低,虽有700多家种子企业,但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较少,种子企业呈现“多”、“小”、“散”、“弱”局面,国际竞争力不强;科研育种方面,育种资源创新缓慢,缺乏优良特性的育种资源,育种后劲不足。种子品种虽多,但遗传基因组合狭窄,优良特性近似,优质、高产、广适性、抗逆性的品种较少;在种子生产经营方面,个别假冒、侵权、无证生产、抢购、套购、乱育乱引乱生产经营转基因品种等违法违规现象仍时有发生。以上这些问题虽是全国共性问题,但也制约了我省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记者:您对河南种业发展有什么建议?

张福平:种业既是弱质产业,又是农业的基础产业。从某种程度上讲,种业安全也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种业的健康发展,一是要靠国家优惠政策,如国家投资建设种业基础公共设施,减免种子经营税等。二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速企业两极分化。即一部分企业可以快速发展成科研育种、生产经营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另一部分则被龙头企业并购,或形成龙头企业的销售网络,进而提高种业集中度。三是鼓励科研单位种质资源创新,设立资源创新奖励基金。四是引导科研与企业合作、融和。五是要加强种子管理机构建设,规范各级种子管理站,理顺关系,明确执法主体,使其名正言顺地依法行政管理。因为要想营造种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就要靠各级种子管理站依法行政管理。

记者:这次我省的“种子执法年”活动在时间上是如何安排的呢?

张福平:按照农业部、河南省农业厅统一部署,结合我省种子市场具体情况,我们做出了如下安排:年初,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种子管理站要抓好“种子执法年”活动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争取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同时要抓好种子管理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执法管理能力和管理效果。3月~5月对注册持证种子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对不具备经营资质条件的企业予以取消经营资格,并将检查结果逐级上报。在市场检查过程中,将组织对种子市场销售的品种抽样检查鉴定真假,打击假劣种子生产销售行为,打击品种侵权行为。6月,省农业厅种子管理站对全省种子生产、经营许可B证企业进行抽查;7月将对全省种子企业清理结果汇总上报农业部。9月迎接农业部组织抽查工作。11月,公布种子企业清理结果并上报农业部。

记者:我省这次“种子执法年”专项活动的检查范围和内容主要有哪些?

张福平: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1)注册资金,要求企业提供银行存款证明或2009年底的企业审计报告;(2)设施设备,要求企业出具生产、加工、检验、仓储等设施设备有效的产权证明;(3)品种选育,育繁推销一体化企业要有相应的育种条件,要求企业出具品种权证书或品种权转让合同;(4)技术人员,要求企业出具种子质量检验员、种子生产技术人员、贮藏保管人员和加工技术人员的有效证明,以及该技术人员为本企业正式员工的有效证明;(5)企业行为,检查企业是否有制售假劣种子和品种侵权等违法行为。

记者:为推动这次“种子执法年”活动的顺利进行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福平:为保证种子执法年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主要制定了以下六项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农业厅主管种子的副厅长为组长,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科技教育处、种子管理站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种子执法年”领导小组。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把“种子执法年”活动作为我省农业部门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做,并明确由种子管理机构负责执法年的具体工作,确保“种子执法年”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制定工作方案。根据河南省2010年“种子执法年”活动方案的总体要求,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结合本辖区内种子管理及市场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各级部门的任务、目标和责任。

(三)争取资金投入。为保证种子执法年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农业厅将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此次活动,地方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种子执法年”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四)加大宣传力度。各地将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种子执法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先进经验和取得的成效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

(五)强化监督检查。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将及时了解和掌握种子执法年活动的开展和落实情况,在各项活动关键时期派出工作组,进行现场指导,督查督办,并对各地进展情况进行考核。省农业厅将不定期对各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

(六)实现信息公开。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信息、种子检验员及检验机构信息、品种信息、种子执法信息、种子市场检查信息及时公开。以河南农业信息网 (www.haagri.gov.cn)、中原种业信息网(www.henanseed.com)和河南省种子协会网(www.hnszzxh.com)为平台,建立种子管理信息查询系统,引导农民正确选购品种,方便种子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进行查询,鼓励群众进行网上监督。

记者:对于查出的问题种子和违法违规企业将如何处理呢?

张福平:对于查出的问题种子,各级种子管理站将采取跟踪销毁或者没收销毁的方式进行处理,坚决杜绝假冒伪劣种子进入市场。针对那些不符合相应种子生产、经营条件的企业,将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将依法处理;对许可证有效期已过或有违法行为的企业,发证机关将依法注销或吊销其许可证;对于假冒伪劣种子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案件,将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加强行业管理 规范市场秩序概要 篇4

来源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公告日期 2008-12-26

作者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农民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农村市场秩序,启动农村消费,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现就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职能,加强农村市场监管,维护农村市场秩序,服务农村改革发展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和维护农民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强农村市场监管既涉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搞活流通、增强消费信心、扩大内需和拉动经济发展大局,又关乎广大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维护农村市场秩序和保障农民消费者合法权益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市场监管,维护农村市场秩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按照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要求,严格依法履行监管职责,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严厉打击不法行为,严防假冒伪劣商品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维护农村市场秩序,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积极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二、加大农村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力度,切实维护农村市场秩序

各地要突出重点商品、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集中执法力量,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着力解决农村市场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本地实际,积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执法行动。一是要围绕农业生产资料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要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切实做好《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的宣传和落实工作,加大监管力度,突出工作重点,结合春耕、夏种、秋播等重要农时季节,着重抓好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及零配件、农用薄膜等重点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监管,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经营者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的监督检查,规范农业生产资料经营行为。二是要围绕家用电器、建材、装饰材料等新农村建设重点商品,深入开展商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针对农村配送、送货下乡和农村集市等特点,切实加大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电下乡”商品、摩托车和农村建材、特别是地震灾区重建所需材料等商品的监管,检查其来源是否合法、标识是否齐全、质量是否合格、经营行为是否规范、售后服务义务是否得到切实履行,确保农村商品市场规范有序。三是要围绕农村食品市场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突出抓好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蔬菜、禽蛋、奶制品、副食品、烟、酒、酱油、食醋、食用盐、糕点等农民群众日常生活必需的品种的整治。要以农村集市和食品店为重点,严查经销不合格食品,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农村食品市场安全。

三、加大农村市场日常监管力度,切实保障农村市场消费安全

各地要切实加强农村市场日常监管工作,依法清理和规范农村市场生产经营主体资格,加强农村商品市场监管,强化日常巡查,切实保障农村市场消费安全。一是要严把农村市场主体准入关。大力发展农村市场主体,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前置许可的,要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审验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的前置许可证明文件,按照相关部门的职能分工依法查处和取缔无照经营违法行为。二是加强农村食品、商品交易行为的监管。监督农村食品、商品销售者依法建

立并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严格审验供货商经营资格,验明食品、商品合格证明和标识,如实记录食品、商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积极引导农资经营者建立购销台账、质量追溯、质量承诺、重要农资备案、种子留样备查公告等自律制度。依据法律法规和新“三定”方案,加强对农村食品、商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严格查验农村市场食品、商品的标识、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失效日期和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加强不合格食品、商品退市监管,建立健全行政监管责令退市和销售者主动退市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对有关部门通报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危害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以及不合格的食品、商品,立即依法采取有效措施,监督销售者停止销售、追回已售出的食品、商品,就地封存,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严防再次流入市场。三是加强对涉农商标、广告的监管。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强化对涉农商标、地理标志的保护,加强农村市场的广告监管,严厉查处发布国家禁止生产、销售的农资商品广告和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四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工商所和红盾护农服务站的作用。重点解决因农资引发的群体性投诉,将信用分类监管与日常巡查有机结合,完善监管档案,及时将监督检查情况录入信用分类监管系统,加强对信用监管数据的统计分析,突出重点环节、重点区域和重点经营户,切实提高日常巡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日常监管执法落实到位。

四、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切实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

各地要依据《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赋予的执法手段,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一是要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工作力度,依法严厉查处无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销售不合格商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掺假使假以及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和商标侵权、虚假广告、传销等各类违法行为。二是要加强案件排查和督查督办,强化对违法线索的梳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行为,大要案件要挂牌督办,限期办结。三是要严格办案程序。对涉嫌犯罪的,严格按照规定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要规范执法行为,严肃执法纪律,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既有效惩处违法行为,又依法保障经营者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商品的正常流通。

五、加大农村消费维权工作力度,切实保护农民消费者合法权益

各地要加大农村12315网络和“一会两站”建设工作力度,努力将农村12315执法平台建设成为工商部门与农民群众的信息互动平台,工商部门畅通民意平台,接受农民消费者监督、听取农民群众意见平台,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最需要、最现实利益问题平台,切实保护农民消费者合法权益。一是要进一步畅通农民消费者申诉举报渠道,切实加大12315进农村、进学校工作力度,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和基层工商所、红盾护农服务站的积极作用,方便农民消费者申诉举报。要健全农民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的受理、查办、反馈等工作制度,认真受理和依法处理农民消费者的咨询、申诉和举报,特别是要注意解决好涉农群体性申诉举报,切实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促进农民增收。二是要加大农村“一会两站”建设力度,积极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将“一会两站”纳入新农村基层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总体工程,倡导利用基层远程教育网等社会资源,建立12315城乡远程维权平台,为农民消费者提供便捷的维权服务。三是要加强对涉农消费咨询、申诉、举报信息的汇总分析,随时掌握农村市场动态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消费警示、提示,及时进行消费引导,促进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六、加大监管制度建设,切实构建农村市场监管长效机制

各地要认真总结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红盾护农、农村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经验,巩固成果,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构建农村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一是要依据工商机关法定职责,紧紧围绕规范农村市场主体、农村商品质量和经营行为,大力完善农村市场主体准入、商品质

量监管、日常巡查、进货查验和进货台账、不合格商品退市等监管制度,进一步健全农村市场监管执法体系。二是要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引导农村商品经营者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建立健全进货查验、进货台账、不合格商品退市、商品质量承诺等自律制度,进一步健全农村商品经营者自律体系。三是要加强与各级消费者协会的合作、与行业协会的协作和与新闻媒体的信息交流,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进一步健全农村市场社会监督体系。四是要切实加强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建设,特别是强化节日期间、春耕、夏种、秋播等农忙季节农村市场重大事故的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进一步健全农村市场监管应急处置机制。

七、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切实加强部门协作与配合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加强部门协作配合,积极营造农村市场监管的良好氛围。一是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播、宣传单、告示栏等多种手段,积极宣传国家方针政策、农村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和农村市场监管工作成效,曝光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的农村市场监管环境。二是要加大农村消费指导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执法干部下乡、消费知识下乡和消费教育进校园等活动,帮助农民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识假辨假和消费维权能力。三是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切实加强与商务、农业、工业主管、质检、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强信息通报,开展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共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

八、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制度,狠抓检查落实

各地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加强对农村市场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狠抓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工商机关一把手要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各内设机构按职责分工协作抓,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以落实新“三定”、停收“两费”为契机,着力解决好监管理念转变、监管知识更新、监管能力提高等问题,根据监管需要对工商所人员、装备、监管区域等进行必要整合,充实加强农村市场监管执法队伍,保证执法力量,特别是要强化基层一线执法人员力量,切实提高监管执法能力。二是要明确分工,严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地要强化农村市场监管属地领导责任制、职能机构检查指导责任制、工商所辖区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内设机构的分工,企业注册、外资登记和个体私营经济监管机构要加强对农村市场生产经营主体的登记管理,依法取缔无照经营;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要及时受理和依法处理农民消费者的咨询和申诉举报,加强农村市场商品质量监管,依法保护农民消费者合法权益;食品流通监管机构要依法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依法查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市场监管机构要加强对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农副产品销售者的监管,加强对农资商品的监管和检查;竞争执法、直销监管、商标管理、广告监管等机构要分别加大对农村市场不正当竞争、传销活动、商标侵权假冒、虚假广告的查处力度。纪检、监察机构要对农村市场监管执法工作进行行政监察。各职能机构既要按分工各负其责,又要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农村市场监管合力。三是要强化督查指导。采取全面检查、重点督查、交叉检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加大督查指导工作力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加强督查,确保组织领导、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工作责任、人员力量和经费保障等落到实处。各地要分别于2009年1月20日、3月20日、6月20日、9月20日、12月20日前,将农村市场监管情况统计表分别报送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并分别于6月20日、12月20日前书面报送本地区农村市场监管半年工作小结和全年工作总结。如遇有重大情况,可随时报告当地政府和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加强行业管理 规范市场秩序概要 篇5

(法[2003]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根据党中央关于今年的工作部署和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国务院确定将继续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于最近召开了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在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和今年的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审判机关的职能作用,依法严惩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分子,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此,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大意义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1年4月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经济秩序混乱的状况初步改观,广大人民群众基本上是满意的。两年来,全国各级法院全面加强了各项审判工作,有力地保障和有效地促进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深入进行。但是,当前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任务仍很艰巨。假冒伪劣、偷税骗汇、商业欺诈、违规失信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甚至危害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阻碍扩大内需和经济发展,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对外开放,败坏社会信用,毒化社会风气。因此,继续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不仅是保证当前经济正常运行、巩固和发展国民经济良好势头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社会文明进步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不仅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各级法院一定要从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经常性和长期性,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组织和动员全体法官和其它工作人员,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传统和作风,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投入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审判工作中,与有关部门和其它司法机关密切配合,保证起诉到法院的各类案件依法及时审结,保障和促进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继续依法从严惩处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

依法严惩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审判机关应当依法履行的法律职责。在市场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仍然大量存在的情况下,必须进一步加大刑罚打击的力度。只有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才能为治本和规范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各级法院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对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的犯罪分子依法从严惩处的方针,对起诉到法院的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案件,严格依照刑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修改刑法的决定和修正案的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定罪判刑。今年要重点

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农资犯罪,走私,偷税抗税和骗税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非法传销和变相传销犯罪,合同诈骗和金融诈骗犯罪等。各地法院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突出打击重点,注重实际效果。要把犯罪数额巨大、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大案要案作为重中之重,依法抓紧审理,坚决从严判处。当前,要重点打击利用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实施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各种犯罪,对于借机生产、销售伪劣的传染病防治、防护用品,制售假药、劣药以及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假借防治传染病发布虚假广告推销商品、诈骗财物,借机垄断货源、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以及其它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构成犯罪的,要坚决、及时依照刑法规定定罪处罚。

三、严格依法办案,注意体现政策,确保审判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各级法院审判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案件,一要坚决,二要慎重,务必搞准。首先要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坚决排除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干扰,既要防止以罚代刑,放纵犯罪,又要防止把一般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侵权行为当作犯罪处罚。其次要严格依法办案,切实把好事实证据关、适用法律关

和审判程序关,确保案件质量,提高审判效率。再次要严格财产刑的适用和执行,法律规定应当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的,要坚决判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法律规定可以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的,一般也要判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当前,各级法院应当特别注意采取措施改变目前财产刑的执行不了和执行不力的问题,切实加大财产刑执行力度,最大限度发挥其在惩罚和预防犯罪中的效用。最后要严格贯彻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罪该从严的要坚决依法从严判处,罪该从宽的也要依法从宽。对于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向司法机关投案自首或者有检举揭发等立功表现,以及具有其它法定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情节的犯罪分子,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以分化和瓦解犯罪分子。

四、充分发挥民商事审判、行政审判和执行工作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保障作用

人民法院的民商事审判、行政审判和执行工作,依法直接调整经济和社会关系,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密切相关。要依法及时审理民商案件,通过依法调整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之间的财产、信用和契约关系,制裁侵犯知识产权、欺诈经营和恶意拖欠甚至逃废债务等违法违约行为,有力保障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维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和市场交易安全。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发现涉嫌经济犯罪的,要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办理,及时将犯罪嫌疑线索、材料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查处。在审理行政案件时,要注意支持和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行政机关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依法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要依法支持和维护。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对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诉行政机关不履行保护公平竞争法定职责以及要求主管行政机关对制假售假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而提起的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受理,公正审判。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执行工作。已经生效的法院裁判和其它法律文书要坚决依法执行,保证被法律确认的财产权利真正及时落实到权利主体手上,切实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经济的秩序。

五、结合审判积极参与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综合治理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既要治标,又要治本。

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在治标和治本上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各级法院在办案的同时,要注意发现在管理制度和环节上存在漏洞和隐患,及时提出司法建议,提醒和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健全制度,加强管理,防止发生犯罪和出现纠

纷。要把依法审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关案件,与向全社会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注意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件到案发当地或者发案单位公开宣判,并通过新闻媒体,采取就案说法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法律,教育广大群众,提高全民族运用法律保障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要注意通过审判活动,大力加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宣传,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和诚信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守法和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商业道德风尚。各级法院要积极配合最高法院搞好大要案件督办和通过中央新闻媒体公布判决结果的工作,对于最高法院督办的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大要案件,要严格按照最高法院有关通知的要求,加强沟通联络,及时报送信息。案件一旦起诉到法院,即将起诉书层报最高法院。案件开庭或者宣判前,要向最高法院通报情况,被确定为最高法院组织宣传报道的案件,有关法院应当积极做好有关配合工作。各高级法院要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有关督办案件的指导,要掌握审理进度,做到心中有数,确定专门的联络员负责督促和报告,每个月末将案件进展情况及时报最高法院。

加强行业管理 规范市场秩序概要 篇6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第120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的发展,规范货币市场基金的募集、运作及相关活动,保护投资人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货币市场基金是指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每个交易日可办理基金份额申购、赎回的基金。

在基金名称中使用“货币”、“现金”、“流动”等类似字样的基金视为货币市场基金,适用本办法。

基金管理人可以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根据市场与投资者需求,开发设计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货币市场基金产品,拓展货币市场基金作为现金管理工具的各项基础功能。

第三条

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本办法的规定和审慎监管原则,对货币市场基金运作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投资范围与投资限制

第四条

货币市场基金应当投资于以下金融工具:

(一)现金;

(二)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银行存款、债券回购、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

(三)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内(含397天)的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

(四)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工具。

第五条

货币市场基金不得投资于以下金融工具:

(一)股票;

(二)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

(三)以定期存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浮动利率债券,已进入最后一个利率调整期的除外;

(四)信用等级在AA+以下的债券与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五)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禁止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第六条

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相关金融工具的比例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同一机构发行的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及其作为原始权益人的资产支持证券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10%,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除外;

(二)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有固定期限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30%,但投资于有存款期限,根据协议可提前支取的银行存款不受上述比例限制;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具有基金托管人资格的同一商业银行的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20%,投资于不具有基金托管人资格的同一商业银行的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5%。

第七条 货币市场基金应当保持足够比例的流动性资产以应对潜在的赎回要求,其投资组合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低于5%;

(二)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五个交易日内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低于10%;

(三)到期日在10个交易日以上的逆回购、银行定期存款等流动性受限资产投资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30%;

(四)除发生巨额赎回、连续3个交易日累计赎回20%以上或者连续5个交易日累计赎回30%以上的情形外,债券正回购的资金余额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不得超过20%。

第八条

因市场波动、基金规模变动等基金管理人之外的因素致使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不符合本办法第六条及第七条第(二)、(三)、(四)项规定的比例或者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比例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10个交易日内进行调整,但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情形除外。

第九条

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20天,平均剩余存续期不得超过240天。

第三章

基金份额净值计价与申购赎回

第十条

对于每日按照面值进行报价的货币市场基金,可以在基金合同中将收益分配的方式约定为红利再投资,并应当每日进行收益分配。第十一条

货币市场基金应当采取稳健、适当的会计核算和估值方法。在确保基金资产净值能够公允地反映基金投资组合价值的前提下,可采用摊余成本法对持有的投资组合进行会计核算,但应当在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中披露该核算方法及其可能对基金净值波动带来的影响。

前款规定的基金估值核算方法在特殊情形下不能公允反映基金价值的,货币市场基金可以采用其他估值方法。该特殊情形及该估值方法应当在基金合同中约定。

第十二条

对于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货币市场基金,应当采用影子定价的风险控制手段,对摊余成本法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的公允性进行评估。

当影子定价确定的基金资产净值与摊余成本法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的负偏离度绝对值达到0.25%时,基金管理人应当在5个交易日内将负偏离度绝对值调整到0.25%以内。当正偏离度绝对值达到0.5%时,基金管理人应当暂停接受申购并在5个交易日内将正偏离度绝对值调整到0.5%以内。当负偏离度绝对值达到0.5%时,基金管理人应当使用风险准备金或者固有资金弥补潜在资产损失,将负偏离度绝对值控制在0.5%以内。当负偏离度绝对值连续两个交易日超过0.5%时,基金管理人应当采用公允价值估值方法对持有投资组合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或者采取暂停接受所有赎回申请并终止基金合同进行财产清算等措施。前述情形及处理方法应当事先在基金合同中约定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第十三条

对于不收取申购、赎回费的货币市场基金,可以按照不高于0.25%的比例从基金资产计提一定的费用,专门用于本基金的销售与基金持有人服务。基金报告应当对该项费用的列支情况作专项说明。

第十四条

为了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基金管理人可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基金合同的约定,在特定市场条

件下暂停或者拒绝接受一定金额以上的资金申购。

第十五条

当日申购的基金份额应当自下一个交易日起享有基金的分配权益;当日赎回的基金份额自下一个交易日起不享有基金的分配权益,但中国证监会认定的特殊货币市场基金品种除外。

第十六条

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份额可以在依法设立的交易场所进行交易,或者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进行协议转让。

第十七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流动性风险控制制度,细化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在满足相关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当货币市场基金持有的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5个交易日内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低于5%且偏离度为负时,为确保基金平稳运作,避免诱发系统性风险,基金管理人应当对当日单个基金份额持有人申请赎回基金份额超过基金总份额1%以上的赎回申请征收1%的强制赎回费用,并将上述赎回费用全额计入基金财产。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托管人协商确认上述做法无益于基金利益最大化的情形除外。前述情形及处理方法应当事先在基金合同中约定。

为公平对待不同类别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货币市场基金应当在基金合同中约定,单个基金份额持有人在单个开放日申请赎回基金份额超过基金总份额10%的,基金管理人可以采取延期办理部分赎回申请或者延缓支付赎回款项的措施。

第四章

宣传推介与信息披露

第十八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在货币市场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及宣传推介材料的显著位置列明,投资者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并不等于将资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机构,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第十九条

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在从事货币市场基金销售活动过程中,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作宣传推介材料,严格规范宣传推介行为,充分揭示投资风险,不得承诺收益,不得使用与货币市场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不相匹配的表述,不得夸大或者片面宣传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收益或者过往业绩。除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外,其他机构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制作或者发放与货币市场基金相关的宣传推介材料;登载货币市场基金宣传推介材料的,不得片面引用或者修改其内容。

第二十条

基金销售支付结算机构等相关机构开展与货币市场基金相关的业务推广活动,应当事先征得合作基金管理人或者基金销售机构的同意,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混同、比较货币市场基金与银行存款及其他产品的投资收益,不得以宣传理财账户或者服务平台等名义变相从事货币市场基金的宣传推介活动。

第二十一条

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独立或者与互联网机构等其他机构合作开展货币市场基金互联网销售业务时,应当采取显著方式向投资人揭示提供基金销售服务的主体、投资风险以及销售的货币市场基金名称,不得以理财账户或者服务平台的名义代替基金名称,并对合作业务范围、法律关系界定、信息安全保障、客户信息保密、合规经营义务、应急处置机制、防范非法证券活动、合作终止时的业务处理方案、违约责任承担和投资人权益保护等进行明确约定。

第二十二条

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与互联网机构等其他机构合作开展货币市场基金销售业务,不得有以下情形:

(一)未经中国证监会注册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擅自从事基金宣传推介、份额发售与申购赎回等相关业务;

(二)侵占或者挪用基金销售结算资金;

(三)欺诈误导投资人;

(四)未向投资人充分揭示投资风险;

(五)泄露投资人客户资料、交易信息等非公开信息;

(六)从事违法违规经营活动;

(七)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三条

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基金销售支付结算机构以及互联网机构在从事或者参与货币市场基金销售过程中,向投资人提供快速赎回等增值服务的,应当充分揭示增值服务的业务规则,并采取有效方式披露增值服务的内容、范围、权利义务、费用及限制条

件等信息,不得片面强调增值服务便利性,不得使用夸大或者虚假用语宣传增值服务。

从事基金销售支付结算业务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有关要求存放、使用、划转客户备付金,不得将客户备付金用于基金赎回垫支。

第二十四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严格按照有关基金信息披露法律法规要求履行货币市场基金的信息披露义务,鼓励基金管理人结合自身条

件,自愿增加货币市场基金信息披露的频率和内容,提高货币市场基金的透明度。

第五章

风险控制

第二十五条

基金管理人从事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管理活动,应当坚持组合管理、分散投资的基本原则,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和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与比例限制进行资产配置,构建与货币市场基金风险收益特征相匹配的投资组合。

第二十六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健全货币市场基金相关投资管理制度、风险控制系统与信息技术系统,加强对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交易对手风险、道德风险等各类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第二十七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注重货币市场基金操作风险的防控,针对货币市场基金申购赎回、交易清算、估值核算、信息披露等环节制定相关业务操作指引并建立风险识别与管理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与业务操作能力。

第二十八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加强货币市场基金从事逆回购交易的流动性风险和交易对手风险的管理,合理分散逆回购交易到期日和交易对手的集中度,加强逆回购交易质押品资质和质押品期限的控制,质押品按公允价值计算应当足额。

第二十九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加强对货币市场基金投资银行存款风险的评估与研究,严格测算与控制投资银行存款的风险敞口,针对不同类型存款银行建立相关投资限制制度,投资各类银行存款所形成的潜在利息损失应当与基金管理人的风险准备金规模相匹配。如果出现因提前支取而导致利息损失的情形,基金管理人应当使用风险准备金予以弥补,风险准备金不足的,应当使用固有资金予以弥补。

第三十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和完善货币市场基金债券投资的内部信用评级制度,综合运用外部信用评级与内部信用评级结果,按照审慎原则具体限定不同信用等级金融工具的投资限制。基金管理人应当对货币市场基金已投资的信用类金融工具建立内部评级跟踪制度与估值风险防范机制,并保留相关资料备查。

第三十一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将压力测试作为货币市场基金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科学审慎、全面有效的压力测试制度,结合自身风险管理水平与市场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并针对压力测试结果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同时将最近一个的压力测试工作底稿留存备查。

第三十二条

货币市场基金遇到下列极端风险情形之一的,基金管理人及其股东在履行内部程序后,可以使用固有资金从货币市场基金购买金融工具:

(一)货币市场基金持有的金融工具出现兑付风险;

(二)货币市场基金发生巨额赎回,且持有资产的流动性难以满足赎回要求;

(三)货币市场基金负偏离度绝对值超过0.25%时,需要从货币市场基金购买风险资产。基金管理人及其股东购买相关金融工具的价格不得低于该金融工具的账面价值。前述事项发生后,基金管理人应当在两个交易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其中涉及到银行间市场的,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向相关部门备案。

第三十三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坚持稳健经营理念,其货币市场基金管理规模应当与自身的人员储备、投研和客服能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相匹配,杜绝片面追求收益率和基金规模,不得以收益率作为基金经理考核评价的唯一标准,不得通过交易上的安排规避本办法对投资范围、投资比例、平均剩余期限及存续期的相关规定,不得违规从事或者参与债券代持交易。

第三十四条

基金托管人应当切实履行共同受托职责,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对所托管的货币市场基金的日常投资运作活动实施监督,与基金管理人共同做好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管理工作,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及业务发展的需要,对货币市场基金提供流动性支持服务。

第六章

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货币市场基金的份额净值计价、募集、申购、赎回、投资、信息披露、宣传推介等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十六条

货币市场基金在全国银行间市场的交易、结算等市场行为,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国银行间市场的管理规定,并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和动态检查。

第三十七条

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在管理与托管货币市场基金过程中,因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基金合同约定导致基金财产或者基金份额持有人损失的,应当分别对各自的行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因共同行为导致基金财产或者基金份额持有人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三十八条

基金管理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中国证监会可以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整改期间暂停受理及审查基金产品募集申请或者其他业务申请等行政监管措施,记入诚信档案;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法采取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等行政监管措施,记入诚信档案;情节严重的,可以对基金管理人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单处或者并处警告、3万元以下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基金管理人在管理货币市场基金过程中,由于风险管理不善而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或者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中国证监会可以责令基金管理人提高风险准备金的计提比例或者一次性补足一定金额的风险准备金;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有关规定,对基金管理人采取责令停业整顿、指定其他机构托管、接管、取消基金管理资格或者撤销等监管措施。

第四十条

基金托管人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货币市场基金托管职责的,中国证监会可以依据《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有关规定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第四十一条

基金销售机构、基金销售支付机构及互联网机构等相关机构或者个人在从事或者参与货币市场基金的销售、宣传推介等活动过程中,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中国证监会可以依据《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6年2月1日起施行。《货币市场基金暂行规定》(证监发〔2004〕78号)、《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等相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基金字〔2005〕41号)、《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短期融资券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基金字〔2005〕163号)、《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银行存款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发〔2005〕190号)、《关于加强货币市场基金风险控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基金部通知〔2011〕41号)等文件同时废止。

加强行业管理 规范市场秩序概要 篇7

关键词:种业,市场,准入

1 前言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古老的产业, 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发展, 是经济再生产、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的基础。“民为政要, 农为国本, 种为农先”, 民富则国强, 农业兴则国家兴, 种业兴则农业兴。种子是农业生产与发展的源头, 是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一切现代农业技术、农艺措施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种子这一载体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自从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 种子开始作为一种商品开始在市场环境下流通。当下种子市场供应渠道较多, 种子品种繁杂, 生长经营商鱼龙混杂, 市场准入种子质量更是参差不齐。在这种环境下, 一个健康、净化的种子市场对于粮食的持续增长、农民的持续增长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市场监管的角度, 就做好种子市场监管力度, 构建和谐种子市场秩序, 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为今后推动本地区种业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什么是种子市场

种子市场是对种子有购买能力的需求, 也是对种子有需求且有能力购买的农户群体。种子用户有购买动机和使用某品种的习惯, 真正采取购买行动而成为某一品种的使用者, 还要有一定的购买力作经济保证。种子用户的收入是影响种子购买力的最重要因素。纵观我国种子商品化和种子市场的发展进程, 无不与农民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收入水平的提高能促进农民使用商品种子、优质种子, 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反过来, 优质新品种的采用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3 加强种子市场监管的思考分析

3.1 建立高素质种子市场管理队伍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 种子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市场监管难度也是日趋明显。在如此发展趋势下, 我们的种子市场管理队伍既要懂得市场执法程序, 又要了解相关的农业技术;既要有较高的管理素养, 又要有较高的法律水平。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一方面要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 另一方面要将培训与实践、考试与考核结合起来, 建立一支高素质种子市场管理队伍, 真真正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执法, 为地方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3.2 严格市场种子准入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相关规定, 市场种子经营实行许可制度。种子市场经营者在取得相关的经营许可证明之后, 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营业执照。负责种子市场准入的相关部门一定要落实经营许可制度, 对于种子经营、加工、仓储、生长等等各个环节要严格实地检查, 确保合乎法律程序, 取得相关资格证明之后, 方可按照规定发放资格证明。此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规定, 如下情况可不用办理经营许可证:经营不在分装地包装种子;受有经营许可证证书书面委托代销种子的, 可不用办理经营许可, 但是必须要办理营业执照, 并在地方种子管理机构备案过。除此之外的, 一律可视为无证经营。对于无证经营的单位, 勒令其整改, 否则吊销其经营许可。

3.3 加强市场种子售后的服务管理

加强市场种子售后的服务管理, 要落实种子档案管理制度。将出售种子的来源、去向、质量、品种, 购进人、售出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住址等等, 严格登记备档。种子经营备档至少要保存到售后两年以上, 这样可保证售后种子服务的跟踪到位。种子售后当年, 要根据经营档案记录情况, 组织专业人员到田间地头, 做好技术指导。尤其是在作物性状表现突出时期, 有效地跟踪调查, 可及时了解生产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及时为生产户主提供技术指导, 保证农作生产的顺利开展。

3.4 落实种子标签真实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明确指出种子进入市场必须要将种子真实信息披露给购买者, 明确了种子标签真实制度的重要地位, 这样做可有效规范国内种子市场的销售行为, 也是提高流入市场种子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时, 建立种子标签真实制度, 也为市场监管机构加强种子适量监督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由此, 必须要落实种子标签真实制度。在实际市场经营过程中, 必须要严格按照《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制作种子标签, 标签要详细备注种子的名称、栽培要点、适种区域等等法定信息。这样可保证农民放心识别购买, 切实提高准入市场种子质量, 维护了农业市场秩序, 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5 加大种子质量监管力度

种子质量是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保障, 也是决定着农业收成好坏的关键所在。当下, 由于种子市场供应渠道较多, 种子品种繁杂, 生长经营商鱼龙混杂, 市场准入种子质量参差不齐也在情理之中。为了防治种子案件的发生, 必须要将种子质量监管落实到位。对于市场买卖种子, 要定期进行抽检。尤其是在种子收获后播种前, 重点抽检种子生产大户和种子经营企业。对于抽检后的结果要及时公布于大众, 对于质量不达标的种子坚决不能让其流入市场, 保证准入市场种子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谢勇.狠抓队伍建设全面履行职责强化种子市场监管[J].中国种业, 2012, (10) :40-41.

最全规范市场秩序工作方案 篇8

一、目标与原则

(一)整治目标。通过集中整治,规范市场秩序,铲除行业霸头,排除发展障碍,着力构建“公平、开放、安全、有序”的市场体系,营造竞争公平、市场开放、经营合法、秩序规范的经济发展环境。

(二)基本原则。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组织对各类集中交易市场进行排查摸底,把秩序混乱、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场搞清楚,把导致混乱的原因搞清楚;坚持分级监管的原则,实行领导负责制,各机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规定职责的整治工作;坚持部门联动的原则,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协调行动;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既要积极开展专项整治,更要加强法制建设,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和治本之策。

二、整治重点和工作措施

(一)以整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以及生产、生活资料市场为重点,打击制假售假行为。

1.加强重要商品的监管,抓好食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建设。突出抓好食品药品生产、加工、经营等重点环节,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行为。加大对城乡结合部、村镇的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品店以及小餐馆、公共食堂的卫生安全监管力度,坚决杜绝群体性中毒事件发生。阻止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向农村转移。

2.围绕重点季节、重点地区,组织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过期等不合格农资产品,以及利用广告或媒体对农资产品的虚假宣传、无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杜绝“坑农害农”事件。

3.严厉查处侵犯本地注册商标专用权,以及仿冒知名、著名、驰名商标等行为,着重查处冒牌的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

4.严厉查处涉及人体健康、财产安全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建材、装饰装潢材料、成品油、汽车摩托车配件、家用电器、手机、电脑及配件、化妆品等行业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

(二)以整治虚假广告、不规范促销和恶意占压、骗取不当得利为重点,打击传销和商业欺诈行为。

1.以药品、医疗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美容服务等领域和媒体、互联网等媒介为重点,整治虚假合同诈骗、虚假信息宣传。打击投资、招商、外贸、中介、特许经营、商业促销等领域的欺诈行为。

2.加大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的宣传力度,防止传销和变相传销由市区向我县转移,积极推进打击传销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工作,保持打击传销的高压态势,发现传销露头就打。严格规范直销行为,查处违规招募、培训、计酬和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直销的行为。

3.协助税务部门加大稽查执法力度。按照“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集中打击偷、逃、骗税等涉税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加大打击发票违法犯罪行为力度。

(三)积极参加集中整治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其它行动。

1、协助公安部门整治强买强卖、敲诈勒索、强揽工程、强占市场等,打击欺行霸市行为。

2、协助文广新部门查处非法经营的网吧、娱乐场所和非法出版物等行为,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

3、协助监察部门倡导诚实守信、提高机关效能,进一步强化信用环境建设和政务环境建设。

三、时间安排和实施步骤

(一)摸底发动阶段。(20**年7月15日至9月20日)。开展摸底排查,充分发动全系统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把秩序混乱、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场搞清楚,把存在隐患漏洞搞清楚,把导致秩序混乱的原因搞清楚。对排查掌握的秩序混乱、问题突出的集中交易市场及重点区域,要做好登记造册并按照问题性质和管辖权限,逐一制定整治方案,落实牵头机构、责任人和整改期限。9月底,各相关单位要把本月的摸排及整治情况报送至县局执法局。

(二)集中整治阶段。(20**年9月21日至20**年1月31日)。围绕摸底排查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隐患漏洞,按照既定的整治方案认真抓好落实、彻底整改,使被整治的各类集中交易市场及重点区域的面貌迅速改观,突出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专项活动期间,努力做到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件件有回应。树立典型、抓点带面,推动整治工作全面推进。

(三)总结检查阶段。(20**年2月1日至20**年2月20日)。对专项行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评估,查缺补漏,并组织一次“回头看”,巩固专项整治成果。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形成有效的打击机制、完善的防范机制和规范长效的管理机制。专项行动工作结束后,各机构要向县局报送自查报告。

四、组织保障和相关要求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县局成立整治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工商所长、机关股、室、局、协会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整治办),办公室设在县局执法局,由县局分管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和信息联络等工作。

(二)坚持公开透明,强化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公告栏等宣传媒体的监督作用,对查处的案件和摸排出的违法案件要坚决予以曝光,始终保持整治活动的高压态势。县局公布举报电话:,各机构也要公布举报电话并设立举报信箱,引导鼓励知情群众大胆举报、投诉,提供线索和证据,畅通舆论舆情的反映渠道。引导各行业协会强化自律意识,加强行业管理。对工作不力导致当地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有关领导和执法犯法、贪赃枉法的行政执法人员,将依据党纪政纪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强化联合互动,形成整治合力。集中整治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机构要按照县局统一部署,各尽其职,名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两法”衔接配合,建立案件线索移送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刑事执法与行政执法的衔接工作,将危害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案件及时移送公安等政法机关,减少和防止以罚代刑。

(四)加强督导检查,营造宣传氛围。行动中发现的重大复杂问题要及时报告县局,县局也将采取明查暗访形式对各地进行检查,检查验收情况纳入考评。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专项行动,提供案件线索,踊跃揭发危害市场秩序行为及违法犯罪人员,对举报有功人员进行奖励。

第二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县有关决策部署,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立足市场监管职能,切实履行工商职责,进一步落实创建工作任务,充分调动市场主办单位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着力规范市场秩序,切实保障市场安全,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二、创建范围

参与“平安市场”创建活动的市场是指:本县范围内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辖权限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

三、创建目标

在巩固现有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一个责任明晰、考核科学的平安市场创建工作标准和考核体系,使全县平安市场创建覆盖率达95%以上,努力实现“三个不发生”、“一个建立”的创建目标。力求在全县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内不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及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安全生产事件,不发生危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和群死群伤的治安灾害性事故;建立起覆盖全县的组织机构健全、设施安全完善、主体诚信自律、交易稳定有序、制度科学有效、群众满意放心的“平安市场”。

四、创建重点

(一)进一步明确市场主办方的责任义务。明确市场主办方为市场第一责任人,督促和指导市场主办方履行职责,建立健全市场内部管理制度,设置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落实市场安全、商品质量、经营秩序、卫生保洁等市场日常事务及管理责任,全力确保平安市场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二)进一步加强市场硬件设施管理。继续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作配合、市场具体负责的原则,督促市场开办者加大对市场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力度;继续按照“为民、便民、利民”的原则,着重突出农村集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帮助市场争取专项资金,引导、扶持市场升级改造。

(三)进一步加强市场卫生环境管理。督促指导市场主办方要认真落实卫生管理制度,要设有专职的卫生保洁员,专门负责公共厕所、垃圾箱等卫生设施管理,做到随时保洁、及时清扫,确保场内清洁卫生;适时开展市场除“四害”活动,定期进行搬家式清扫,清除蚊蝇孳生地。

(四)进一步加强市场交易秩序管理。按照标准化管理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要求,抓好市场交易秩序的长效管理。固定摊位和店铺做到证照齐全、亮照亮证经营;市场服务功能齐全,摊位布局合理,商品划行归市、明码标价,市场内摊位设置整齐、无摊外摊、店外摊。严格杜绝随意乱设摊点、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着力为消费者构造和谐、有序的消费环境。

(五)进一步加强市场安全管理。督促、指导市场主办方对市场设施升级改造到位,确保市场设施安全;督促主办单位按照治安、消防、安监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要求,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确保不发生纵火、爆炸、盗窃安全事故;及时调解处理买卖纠纷,确保市场内不发生凶杀、抢劫、制假售假、欺诈事件。

(六)进一步加强市场食品安全管理。指导督促市场主办方和市场内食品经营者履行好各自的食品安全法定职责,履行好入场食品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帐登记制度。配合农业部门做好食用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相关工作,严格把好商品准入关,确保市场内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七)进一步加强市场经营行为监督管理。按照“六查六看”要求,抓好场内食品经营行为的日常监管,指导食品经营户守法经营、文明服务,营造市场文明诚信经营氛围。严防过期霉变食品流入市场,以猪肉、乳制品等消费量大、消费者申(投)诉举报多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日常消费密切相关的食品为重点品种,强化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和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过期霉变、不合格食品等违法行为,确保食品消费安全。

五、创建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局成立“平安市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市场规范管理局。办公室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处理平安创建工作日常事务,全面掌握创建活动的进展情况,指导各工商所有效开展“平安市场”创建工作,及时传达创建工作要求,上报工作情况,组织对创建活动进行检查及考核评比。

(二)广泛宣传发动。各工商所要结合创建活动部署,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平安市场”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意义,争取市场开办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在全社会营造“平安市场”创建活动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地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平安市场”创建活动中去。

(三)落实创建措施。各工商所要紧紧围绕“平安市场”创建活动的目标要求,针对每一个市场的具体情况,拿出各市场创建工作的方案或措施,科学制定“平安市场”创建的具体标准,要根据不同条件,确定不同目标,使“平安市场”创建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标可达。机关各股室、局、协会要按照股所结对包保工作的要求,指导、督促工商所全面开展“平安市场”创建工作,帮助解决工作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创建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四)加强工作协调。“平安市场”创建工作任务重、时间长、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工商所要在“平安市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在立足自身职能、履行监管职责的同时,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建立起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确保“平安市场”创建活动有序推进。要加强信息沟通,查找薄弱环节,研究落实创建工作措施,推动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五)加强工作考核。为有效推进平安市场创建活动的开展,我局将适时开展检查考核,对组织有力、成效显著的工商所予以表彰奖励。对组织不力或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问责。

(六)加强信息沟通。各工商所要严格情况报送制度,及时掌握创建工作动态,重要情况要随时上报,每半年向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平安创建工作总结。

第三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及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县人大十六届二次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的原则,积极配合政府整合部门监管职能,进一步宣传和落实《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工商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履职尽责意识,着力解决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活动主题

共建食品安全,同筑和谐。

三、主要内容

重点围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狠抓存在问题的整改,积极推进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调查研究和跟踪督查等工作,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三行”(普及行、调研行、督查行)、“六进”(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全面促进我县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具体内容包括:

1、大力加强宣传培训。对食品经营者以培训班、集体约谈等方式,宣讲《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提升其自律管理水平;对本系统监管者以轮执讲座、一季一考等方式,培训《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管理能力;对社会以电视、报纸、网络等方式,宣传《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识,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

2、扎实开展行政指导。以网格化监管为抓手,以日常监管为基础,全面检查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宣传法条知识,督促经营者自行纠正,前移执法关口。

3、有效实施监督检查。一是日常巡查。按照规定的巡查频次,对照《工商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巡查监管工作规范》规定的巡查内容,加强日常巡查,检查食品经营者证照、从业人员健康证明、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建立等事项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查缴以感观能发现的“三无”、过期、变质食品。二是专项检查。全县食品安全监管除了加强日常巡查外,高度重视专项检查,结合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专项整治、校园周边食品专项整治、肉制品专项检查以及节日期间食品专项整治等多项专整治,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互查互助。依照《巡查监管工作互查互助办法》,从各工商所抽调业务精、能力强的同志担任互查员,对查找出来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报局长办公会研究讨论后通报,限期整改,达到相互学习、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四是质量抽查。根据抽查计划,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全年食品质量监测工作。对质量监测不合格的食品依法作出了退市处理和行政处罚。

4、推进“票证通”系统的全面使用。把食品批发户、食品配送户、食品总经销或总代理等经营户作为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源头单位,进一步完善 “票证通”的推广与正常应用工作,定期(每月不少于两次)开展“票证通”系统网上和实地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全县共开通“票证通”用户182户,督促其全面使用,从而抓住监管重点,前移监管关口。

5、全面完成交办任务。按县人大、政府的要求,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交办的任务。

四、活动安排

全县工商系统“食品安全行”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年6月17日至20**年6月30日)。制定《县工商系统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行”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专门动员大会,明确“食品安全行”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步骤与要求,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营造氛围,扩大影响。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年7月1日至20**年9月30日)。

(一)全面自查(20**年7月1日至20**年7月31日)。全县三级网格针对包保的网格、二级网格针对监管的辖区、一级网格针对全县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全面开展自查行动,对照《食品安全法》赋予的职责,查找与纠正监管实践中存在的的不足与问题。

(二)普法宣传(20**年8月1日至20**年8月31日)。各机构要结合实际,组织执法人员和广大食品经营者认真学习《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执法人员要按照省局下发的业务大练兵提纲规定的内容,采取个人自学、集体辅导、办班培训,业务考试等方法,全面提高监管能力;对食品经营者要依照《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经营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制度,通过办班培训、印发宣传材料、现场指导等方法,努力提升其自律水平;同时,广泛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宣传《食品安全法》等关法律法规,引导全社会参与监督。

(三)监督检查(20**年6月初至20**年9月底)。各机构要认真地、不间断地排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存在的风险点,结合开展食品专项整治活动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行动,做到科学安排,统筹兼顾,重点突出,打防结合,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和整治活动,确保“食品安全行”活动取得实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年10月1日至20**年10月10日)。

各机构要认真总结“食品安全行”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加以改正,认真搜集整理活动期间好的新闻素材,撰写宣传材料,全面搜集整理开展“食品安全行”活动有关资料,做好总结归档。

五、工作要求

“食品安全行”活动,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综合性活动,与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对促进经济乃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各机构要高度重视,下大气力,克服困难,切实抓出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统一领导,精心组织,统一规划,突出主题,做到齐抓共管,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突出活动重点。各机构要把“食品安全行”活动与日常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与监督食品经营者履行自律义务相结合;食品安全日常巡查、责令改正、行政约谈与查处食品违法行为相结合。围绕活动主题,丰富活动内容,突出活动重点,在树立工商执法形象、宣传活动成果、营造食品安全氛围、建立完善机制上下功夫,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上台阶。

(三)搞好社会宣传。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做到全社会关心、重视食品安全。要及时总结经验,交流信息,真正把“食品安全行”活动扎实、有效、深入地推向经营者、推向消费者、推向全社会。

第四篇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

为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县局成立县第十二个“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组,领导组组长由县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局副局长担任,各工商所所长及机关股室局负责人为领导组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局企业监管股,具体负责此次活动的组织实施,并指导各工商所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各工商所、机关各股、室、局为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参加单位。

二、活动主题及时间安排

活动主题: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

活动时间:5月31日至6月30日(具体活动时间及内容见附件)。

三、活动要求

(一)强化领导,认真部署。各工商所要按照文件要求,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好“安全生产月”活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二)统筹谋划,突出重点。要突出重点,把活动着力点放在企业、面向群众、面向社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活动趣味性、感染力和吸引力,不断扩大活动参与面。

(三)强化宣传,营造声势。“安全生产月”期间,各工商所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作用,采取悬挂“安全生产月”内容的横幅,张贴标语、设置公共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形成安全生产宣传声势,营造浓厚活动氛围。

(四)各工商所要按照县局规定的时间,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积极参与各种知识竞赛,并认真总结经验,推广好的做法,保障活动健康深入开展,并及时报送“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及活动图片等相关材料。

第五篇

一、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县局成立集中打击清理传销行动指挥部,指挥部具体承担全县、全系统集中打击清理传销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能。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确定一名联络员和信息员负责日常工作。

县局效能办成立督查组,对集中打击传销整治行动进行督查。

县局抽调人员成立20人的应急分队,随时支援各镇、区组织开展的打传集中行动,依法查处传销违法案件。

二、工商部门职责和打传办职责

1、工商部门职责:负责依照《禁止传销条例》查处各类传销行为,做好对传销活动的清理、教育、行政处罚工作;依法取缔、查封传销窝点,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固定证据;会同各镇、社区(村)居委及司法部门做好受骗参与传销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以案说法”等形式,消除其抵触情绪;会同公安、房产部门对为传销提供经营场所、培训场所、货源、保管、仓储等的单位和人员、为传销提供便利的房屋出租人和承租人依法予以处罚;对查获的外地传销人员,及时通知其所在地基层组织,共同做好教育和稳控工作。

2、打传办职责:各镇、区打传办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作为,切实履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能。要及时掌握辖区传销活动动态,通报打击传销工作情况;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协调、促进成员单位之间协作与配合;要认真落实一日一报、重大事项即时即报制度,及时向县打传办报送摸排情况和工作动态、工作进展;加强对传销活动新动向、新情况、新特点的调查研究,拿出打击传销的新办法、新对策、新举措,推动长效机制的落实。

三、工商部门工作流程

各级工商部门在参加当地党委、政府组织的打击清理行动中,要按以下流程做好现场检查、证据收集巩固和取缔工作:

1、协助有关部门控制传销分子,稳控现场秩序。

2、核查传销人员的身份,并逐一登记,甄别重点人员,录入传销人员信息,建立传销人员综合信息库。

3、实施现场检查;查阅、复制有关涉传资料;查封、扣押涉嫌传销的商品、工具、书籍、笔记、票据、账簿等。

4、对现场检查情况进行摄像、拍照,对传销人员予以拍照。

5、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并将现场收集的证据材料、资料、物品整理归档,做到一点一档。

6、会同有关部门通知出租屋业主到场接受调查,更换门锁,督促业主以书面形式解除房屋租赁合同,并书面承诺保证。

四、几点要求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这次集中打击清理传销行动是县委、县政府针对我县传销活动的关键时期决定开展的一次集中行动,是维护我县社会政治稳定的一项具体举措,是一场硬仗。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把打击传销活动作为当前一件大事来抓,举全局之力,认真开展好这次打击传销专项行动。“一把手”要亲自抓,班子成员分工负责,齐抓共管。要充实打传办的力量,集中办公,高效运转。

2、密切配合,形成打击合力。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密切与公安、城管、房产、镇、社区(村)居委会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形成打击合力。

3、突出重点,加大打击力度。要根据掌握的案件线索,集中力量查处传销案件,对涉及人员多、影响大、跨地域活动的传销组织,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要集中清查传销人员易于聚集的小区,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管理,反复清查,不留死角。

4、加强取证,注意人身安全。在行动中,要加强视频、等证据收集工作,凡发现非法拘禁、妨碍公务、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行为,在收集证据的同时,立即通知所在镇、区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派员现场依法查处,确保人身安全。

上一篇:200米跑运动会广播稿下一篇:会计职员岗位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