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三个迷思

2024-10-21

创新的三个迷思(共12篇)

创新的三个迷思 篇1

只有当创新能帮助我们获得经济优势时,它才具有价值,

我们需要纠正的几个特别的迷思是:

1.创新其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2.随着品类的成熟,创新变得不再必需,创新的可能性也减小。

3.任何公司中创新的精髓都是相同的。

只有当创新能帮助我们获得经济优势时,它才具有价值。其最大的价值在于,为我们带来与竞争对手足够大的差异化,使得顾客偏好我们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并愿意为支持这一偏好付出额外的费用。它的价值还体现在,中和对手的竞争优势,以及提高我们自身的生产力进而提高盈利能力。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我们的企业中如今进行着的许多创新都并不复合这些标准,反倒是在制造浪费。成功地管理创新要求我们将力量重新集中在能够带来经济回报的产出上,

在第二章中我们将从一个不同的视角来审视创新,看看随着品类的成熟,顾客是如何看待不同形式的创新的。然而,市场永远不会赞同终止创新的行为。即使是在品类生命周期的尽头,仍然存在着通过创新来创造更大经济回报的机会――只要用对了合适的创新类型。不过,成功的确需要将所选择的创新类型与品类的主要特性匹配结合,而这一章的目的就是建立这样的匹配关系。

最后,创新的战术和采用该战术的企业的商业架构之间,还需要另一种形式的匹配关系。在第三章中,我们将看到两类主要的商业架构,即作为消费者交易基础的规模运营模式和作为企业间贸易基础的复杂系统模式,分别具有对方无法采用的不同创新方式。在这两个领域中转换了职业的专业人士,必须根据他们当前所处的情境反思并重估他们的经验。能够同时适用于这两种环境的经验法则寥寥无几。

一旦我们牢记了这些观点,我们就将进入本书的主要焦点,成熟企业对创新的管理和对惯性的克服。

摘编自《公司进化论:伟大的企业如何持续创新》

创新的三个迷思 篇2

1、从词语意义到审美品味的培养。

阅读首先接触的是语言文字, 要有掌握字、词、句意义的能力, 这是直觉思维。由直觉思维上升到情感体验, 就具备了相应的审美品味。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把词语分为“意义”和“涵义”两个层次。“意义”是词义的静态内容, “涵义”就上升为情景、意象, 由“词义”到“涵义”, 是阅读中创新能力的内容之一。作家汪曾祺阅读鲁迅《祝福》中这段文字:

他是我的本家, 比我长一辈, 应该称之曰“四叔”, 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但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 单是胖了些, 但也还未留胡子, 一见面是寒喧, 寒喧之后说我“胖了”, 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 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有康有为。但是, 谈话总是不投机的了, 于是不多久, 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这段叙述文字, 四叔的外貌、内心能通过词语的“意义”跃然于读者眼前, 但要达到“涵义”的审美品味还不够, 还必须通过创造“味”出当时我的心态情景。汪曾祺抓住“剩”字如是说:

“剩”是余下的意思, 有一种说不出的孤寂无聊之感, 仿佛被这世界所遗弃, 孑然地存在着。而且连四叔何时离去, 也都未觉察, 可见四叔既不以鲁迅为意, 鲁迅也对四叔并不挽留, 确实是不投机的了。四叔似乎已经走了一会儿, 鲁迅方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剩”在那里。这不是鲁迅的世界, 鲁迅只有走。

可以看出, 由“意义”到“涵义”的阅读创新审美, 就“味”出了“神韵”, 达到了阅读创新的目的。

2、从认知情绪到人文情理的培养。

阅读活动过程中, 阅读主体必然要对阅读客体作出评价。如果这种评价是感知的, 就叫“认知情绪”;如果把“把认知情绪”上升到超凡脱俗的框架, 净化审美心境、丰富人格内涵, 那么, 阅读活动就达到了创新能力的人文情理的境界。比如阅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我们常常被那迷离、素淡、朦胧的意境所吸引。这种吸引来自对月下的“荷”人格美的感悟, 也就是荷花、荷叶在朦胧月光下招人怜爱的情致和情韵。这就是阅读的“认知情绪”。但《荷塘月色》还有更高层次的品味, 作者在文章中含蓄地表达了潜意识里一种躁动、追忆、眷念的情思。《教参》上都写着大革命失败后的严酷现实, 导致朱自清“颇不宁静”的心情, 朱自清陷入想超脱而又无法超脱的两难苦闷之中。遗憾的是朱自清不是闻一多, 不是鲁迅, 他只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学者。朱自清在文中由月下的荷花联想到江南的采莲, 并且把采莲习俗铺陈得极为“香艳”, 在描写采莲女时还大段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妖童媛女, 荡舟心许”, “纤腰束素, 迁延顾步”, “叶嫩花初, 沾裳而浅笑”, 这恐怕朱自清难逃通过《荷塘月色》怀念远方伊人的嫌疑。文中两次点“妻已睡熟好久了”, 无法与妻沟通, 正是朱自清苦闷想超脱而又无法超脱的缘由, 他只能独步荷塘, 通过月下荷花、荷叶的迷离静美来怀念少年时的侣伴、青年时的恋人, 于是朱自清的心灵似乎得到了片刻的超脱与宁静。朱自清毕竟是大家风范, 将深层潜意识的情怀写得温柔敦厚、不怒不伤, 其作品本身就达到了人文情理的审美高度。

3、从整体共性到自我个性的培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个性教育是语文教学需要攀登的一个重要阶梯, 因为创新能力, 只能寓于生活实体的个性之中, 培养学生的自我个性特点、强点、闪光点, 就等于开发了学生特殊的创造潜能。这对学生来说也意味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多元化、灵活化、特殊化。就阅读而言, 作家主观所提供的东西与客观产生的效果并不等量, 如果阅读主体只是获得阅读客体所提供的等量, 而没有自我个性再创造, 不能达到大于阅读客体所提供的量甚至小于阅读客体的量, 就不能奢谈阅读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的迷思 篇3

迷思之一:伟大的点子才能产生创新

在关于创新的许多误解中,最普遍的一种就是创新通常起源于一个光辉伟大的创意,不经意间灵光一闪,就此成形。而事实是,创意就像在丛林中狩猎或者沙漠寻宝,你可以到处游荡着胡思乱想,也可以停在某一个问题上不断地探索,希望发现新东西,不过,最有效的方法是从不同角度开始思考,从简单的创意模型开始,逐步生发出完整的创意。

仔细研究各个行业的伟大创意,就会发现所谓的决定性时刻并不存在。以制药业为例,大家永远不会说“我们来看看有哪些有关新药的好点子吧,他们只会从成百上千种的成分开始,有步骤地进行研发,重复地试验,最终得到有效配方。

皮克斯也是这方面的好范例。这家电脑动画公司出品了很多技术领先、叫好又叫座的动画电影。研究他们的工作流程就会发现,并没有哪个人全权负责整部电影的创意,而是整组人马一起头脑风暴,提出上百种有关汽车、小鸟或者超级英雄等形象的新点子,并从中挑选出部分创意,深入地探讨每一个细节,使得人物形象丰满起来,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图画模型,从一个点子到真正的电影人物,中间可能要经历三五年的时间。

对于公司或者整个行业来说,拥有一个“创意池”非常必要,同时建立筛选和优化的方案,一个漏斗式的流程就可以将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归拢为可以落地的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挑战在于如何使“漏斗”的上口尽量扩大,发现更多的新点子和新方法,再运用严格的选择标准将出口缩小,将资源集中于最有希望的那些方向。

迷思之二:创意只限于产品和技术

在产品和技术领域,创意当然会有,但是流程和制度的优化一样需要创新,商业模式的革新可以改变做事的方式,探索企业成长的新路径。

享利·福特对汽车行业的贡献无可质疑,但他在技术上并无建树,只是发明了制造汽车的新方法——集成化生产线,开启了汽车行业生产流程的标准化变革。同样,丰田汽车也以其独创的现场管理方式而闻名,改写了管理实践的理论依据。再看看戴尔。这家跨国电脑公司并没有造出比别家强很多的产品,在线销售和订单生产的模式却使它获得成功。

与传统的产品创新相比,模式创新的难度较低,既不需要研发新技术也不用开辟新的细分市场,而是在现有的产品、技术和市场的基础之上对自身的模式进行梳理,由此带来的成本和风险也比较小,无论公司规模如何,都可以去尝试。这类创新往往比较隐蔽,外界难以发现,因此也很难被别家复制或者抄袭,能够带来持续性的效果。

迷思之三:好点子马上就能脱颖而出

又错了。假如让人们预言哪些创意能够成功,准确率简直低得吓人。即使是行业中最资深的人,一样判断有误。

没人能够预测市场对于新的产品和服务的反应将会如何,这是一个需要审慎地检验并决策的过程,从各种可能中挑选出看起来最能吸引人的产品,剩余的那些就慢慢淘汰掉。前面已经提到了漏斗机制,进入漏斗的可能有成百上千个点子,哪些真正有意义并且财务前景良好?假设之后再进行验证,通过市场调研和竞争者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而这个过程最好是由不同目标的多个工作组共同完成。

迷思之四:加快投入

一旦确定落地,下一步就是尽快找到钱来做事情。如果你有一个庞大的计划并且时间紧迫,常规的做法是投入所有可以调动的资源进行研发,但是,在过程中失败并承担损失的风险也很高。

因此,创意的研究和测试非常重要——你得确定这是一个好点子,然后才能全力地投入。在漏斗式筛选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对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去掉那些不值得继续投入的项目,将资源集中于最有吸引力的部分,通过进一步的明确需求来降低最终投入的成本。

另一方面,很多快捷、低成本的测试可以用来收集信息、判别投入的方向。以INSEAD商学院的“创新商业模式鉴定”模型为例,新近通过这套模型检验的是一款女用止汗香露,测试的过程非常简单并且费用很低。在此之前,这款产品的研发参考了各类数据,包括生育后女性和学生群体的偏好,而测试就在校园中进行,让学生们试用并记录舒适指数,或者让被试者用手拿着浸过止汗露的毛巾,看她们多长时间不会出汗。

创新取得成功的事例三个 篇4

云南曲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福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云南劳味劳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国家级“SOD石榴”种植专利技术的发明者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从事农业创业七年,依托高科技农业种植技术及管理经验,主要从事SOD石榴的栽培及销售及高科技农业种植技术的输出及水果基地托管等业务。先后创立云南曲辰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福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劳味劳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出“SOD石榴”专利品种;开发了数种高质量的葡萄新品种;建立了“仙湖蓝星”品牌蓝莓基地,同时承担了玉溪地区抚仙湖沿岸的产业结构调整项目,主持推动蓝莓产业种植,计划推动发展5万亩蓝莓产业;拥有自有种植基地累计3170亩,基地年产值5000万元;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注册商标2个;为社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人次,其中大学生57人;累计销售额1.7亿元。目前自有网络销售平台两个,实体店两个;已和储橙销售平台建立战略合作。

20——今,开发成功功能性水果SOD石榴,并将其推广种植1700户农户,总种植面积达2400亩,年产SOD石榴6000吨。科果牌SOD石榴畅销全国。

——今,承担玉溪市抚仙湖星云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仙湖蓝星”蓝莓科技示范园一个;“仙湖蓝星”蓝莓交易市场一个;推广蓝莓种植3000亩。

2014年——今,在昆明市五华区建设森之爱美丽乡村示范园,推广新型城市农业经济模式。

2014年——今,在红河州石屏县建立标准化葡萄种植基地,在葡萄领域推广示范基地+农户+共同销售新型农业标准化,群众化生产模式。

二、创业经历

,以“木头屋”短期出租为项目,在北京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家庭旅馆。从最初的2间平房,到68套楼房。经过五年的努力,形成了从北京的上地到学院路沿线的全覆盖,服务了中国农大、北大、清华、北林、北航、北影等周边学校同学的住宿问题。

回昆,先后创立云南曲辰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福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劳味劳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依托个人技术及管理经验,再加上很多前辈及领导的支持。目前为社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人次,累计销售额1.7个亿。

三、创业感言

人的一生是一段段时间共同累加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需要感受痛苦,感受快乐,感受歧视,感受崇拜,感受穷困潦倒,感受富裕天下!在这一次次的感受中,我发现了我的存在,我体现了我的价值。当我满头白发回望来时路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众叛亲离过,我发现自己挥汗如雨过,我发现自己学富五车过,我更发现自己金碧辉煌过……这样,足够了!

创新的三个迷思 篇5

论文关键词:“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创新 高等学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伟大时代孕育深邃思想,深邃思想引领璀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于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其创新性的理论拓展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体现了高校教育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与拓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指导思想的创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一致的,与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行动指南。它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从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国内国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发,继承、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指导思想,本质上讲就在于它的创新是全面的、多方位的、深层次的。理论层面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实践层面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思想旗帜和根本指针。再从共产党执政的层面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和宗旨,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邓小平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的论断。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要求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强调要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就科学准确地把握了当今时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邓小平理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作用的论断,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指出要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加深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规律性认识,并充实了执政党的先进性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群众观点的基本论断,提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就为我们党在新世纪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指明了方向,同时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邓小平的党建理论,把历史唯物主义直接运用于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它把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规律的认识统一起来,使这种认识升华为指导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并运用这种理论对我们党的性质、‘任务和宗旨作出了新的概括,科学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新形势下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先进性,以及怎样保持这种先进性的重大问题,从而成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地位

高校是知识的中心,创新的基地,人才的摇篮。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成功与否,不仅影响着高校的办学方向,也直接影响着培养人才的素质和水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如何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探索一条有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路子,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而要解决这一课题,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一)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关键,在于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品质,是新时期加强党和国家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毫无疑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新的价值尺度。青年学生处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地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这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必须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具备如下三个方面的素质。

(1)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做到政治过硬、思想过硬。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教师唯有首先要真学真信,才能向学生传授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搞好教学才有成功的前提。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政治过硬,就是坚决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思想过硬,就是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具有献身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敬业精神,毫不动摇。

(2)必须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做到精通理论。把握前沿。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才能准确地、生动地、深入地向学生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从而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渗透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去。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学者和资产阶级学者的有关论著,在比较和辨析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还要拓展多方面的知识,包括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关的各种背景材料、前沿学科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等,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3)必须掌握较高的授课艺术,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来组织课堂教育,切忌言之无物,空洞说教,陈言套话,枯燥无昧,把有血有肉的马克思主义课变成死记硬背的”中药铺“。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七要七不要“:要善于启发,不要”满堂灌“;要结合实际,不要照本宣科;要语言清晰,不要含糊其词;要突出重点。不要主次不分;要气氛活跃,不要死气沉沉;要情真意切,不要虚假造作;要讲究实效,不要哗众取宠。努力做到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学得轻松、主动,达到提高觉悟、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改革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各门课都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和中心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决定未来专业人才思想政治素质。为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一定要本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头脑“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和教学改革,一定要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既是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全面素质、经受各种考验的法宝,也是”保方向“、”出人才“的必然要求。

(1)需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的关系,在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基础上,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有一种倾向,主张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门课,代替其他各门课的教学。这样做。形式上似乎很”突出“。然而,离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历史和国情的必要了解,是很难真正学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成果的。

(2)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各门课自身的特点,构建新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教学体系。应该打破原来教材的框架结构,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教学纲要,把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编成教材。进入课堂。在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上。充分发挥各门课的特长和优势,各有侧重,形成合力。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各门课的教学内容改革看成一个整体,当作一个系统工程,几门课通盘考虑,避免新的重复。

(3)要认真解读党的最新文献,如党的十六大报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议,结合<邓小平文选>以及<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原著。努力汲取其中的新思想和新观点。最大限度地提高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搞穿靴戴帽老一套。在教学中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坚持灌输与引导相结合。把最新的理论成果带到课堂上。既要理论联系实际,又要紧紧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努力避免生硬的空洞说教,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思想教育功能。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教育,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

当前,高校的政治局面较为稳定。过去经常干扰青年学生的西方思潮在高校已经降温,校园里的爱国主义主旋律增强。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西方国家利用我们的扩大开放之机竭力传播西方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腐朽的生活方式和作风,力图用资本主义思想侵蚀我国青年一代,同社会主义争夺接班人的势头有增无减。并且,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也对青年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青年关系到国家未来。我们的学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认清人类历史的走向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的。

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青年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直接担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任务。现阶段,由于各种经济结构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决定了人们的社会意识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又必须是统一的,这个统一的指导思想,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探索进程中取得的伟大理论成果,它既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坚定性与一贯性,又体现了它在实践检验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新的世纪。对青年学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是培养造就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面旗帜举得愈鲜明,愈坚定,愈彻底,就愈有助于广大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信念,愈体现出社会主义学校的本质特征。

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三个着力点 篇6

立德树人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方向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首要的是把好思政课的建设方向,切实做到把得准、把得牢、把出实效。

方向把得准不准,事关能否正确认识理解、深刻把握“关键课程”的重要问题,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的根本问题,是办好高校思政课最紧要、起决定作用的命脉要穴。方向把得牢不牢,关键是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守得到位不到位,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理”讲清楚、讲到位,是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根本指导。方向把得实不实,主要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抓得好不好,看学生是否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

教师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主导力量

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总体来看,思政课教师队伍规模和素质正在稳步提升,但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还存在短板,队伍结构尚需优化,整体能力还要提升,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激发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发挥教师在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就要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要”标准,做好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发挥思政课教师先锋力量的大文章。

要坚持“选优配强”的“配齐”思路,把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作为当务之急,把握当下急需、发展潜力与长远目标的辩证关系,扩大选才用才视野,吸引、选拔各路“优势兵力”走上思政课讲台,努力破解思政课教师供需矛盾。要强化精兵强将的“建强”理念,把培育思政课教师队伍作为长久之计,坚持“稳引培”综合施策,选育更多思政课名师,建设更多名师工作室,搭建更多思政课教师挂职锻炼、培训提高的平台。要树立“模范之师”的“标杆”意识,坚持精神引领、典型引路的有效做法,把发挥思政课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让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全校样板学院,让每一名思政课教师都能成为师德师风、教书育人的楷模。

各级党组织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保障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学校党的工作发挥作用。高校党委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不松劲,紧抓“关键少数”不放手,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上下功夫、出硬招,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切实履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主体责任。

院(系)级党委要树立思政课建设“一盘棋”思想,彻底摒弃“学生是我的学生,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课”的狭隘观念,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院工作的重要标准,切实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推动所有课程与思政课对标对表,确保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全校努力办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专业课教师做好课程思政的良好氛围。

三个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篇7

科技创新, 实现增储上产。从地质条件看, 长庆油田是世界上罕见的低渗透、低压、低产油气藏的三低油田;从地理环境看, 长庆油田工作区域达37万平方公里, 数万口油气井散落在陕、甘、宁、蒙4省区61个市县境内的高原大漠, 有一半的地方甚至连生产、生活用水都无法满足。面对困境与挑战, 长庆人不懈探索, 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之路。

我们依靠技术创新, 在油气勘探、开发、管理诸环节寻找降低成本的空间与提高效益的增长点。在找油找气方法上, 打破“先勘探、后评价、再开发”的传统工作程序, 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部署, 勘探在点上突破, 评价、开发立即跟进, 迅速扩大油气发现面积。同时采取上下立体兼顾、找油找气一体实施的方法, 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勘探效果。过去探明一个亿吨级油田需要3年, 现在从勘探、发现到建成年产百万吨的油田不到3年, 有的区块甚至做到了“当年勘探、当年建产、当年开发”。在攻克“低渗透”难关时, 我们着力在油气藏核心技术和实现有效开发关键技术上持续组织科技攻关, 以压裂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创新, 把致密油、气层压出缝隙, 让地下油气渗流通道从原来的“羊肠小道”变成“高速公路”, 使一些本来日产量只有2吨左右的油井提升到了4至5吨。为解决油田的“低压”难题, 技术人员独创“超前注水”技术, 即在石油开采之前先往地下注水, 增加地层压力, 解决了油田的稳产难题。我们自主创新研发的“井下节流”技术和地面“电磁阀”装置, 使苏里格气田的地面建设投资减少了一半。快速钻井技术的创新应用, 把一口3000多米深的气井综合成本, 从1200万元降到800万元。

依靠科技创新, 我们形成了一整套有效开发低渗透油气田的核心技术, 有资料证明, 这一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管理创新, 转变企业发展方式。要使长庆油田的发展可持续, 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管理创新, 彻底转变石油行业传统的组织与生产方式, 着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长庆油田的快速上产, 使油、气井数量在37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呈几何级数增长, 这就使企业管理创新成为当务之急。以苏里格气田为例, 按设计规模, 天然气年生产能力达到250亿立方米时, 生产气井将达到数万口, 按照原有的生产模式, 仅巡井的员工就需要数万人, 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必须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装备, 系统改造油田传统的生产、建设、管理和组织方式, 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石油这个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以此为共识, 我们把建设现代化油气田的目标定位在管理创新上。为简化决策过程, 我们在油气田地面建设上探索“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用一套符合长庆地下油气开发和地面建设需求的标准化设计文件, 统一油气田开发工艺、流程, 统一井站建设, 使油气田建设按照“组装”、“复制”的模式低成本扩展, 以提高质量和效率。按照这样的管理模式, 每个井站相同规格的组件, 由原来的现场分散加工迁移到专用的厂房里进行统一制作, 再将成品件送到现场进行“插件式”安装, 不仅缩短了建设周期,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工程质量, 降低了施工作业的风险。为减少用人, 我们把处于世界前沿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石油行业, 按照“井站合建、技术人员集中”的方式建构劳动组织, 依靠“电子巡井”、“远程监控”等新的生产组织方式, 用机器设备替代人力, 解决了“井多难管”的问题, 实现了“增产不增人”的高效发展。

机制创新, 实现跨越发展。长庆所属的苏里格气田开发以来, 相继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含气储层埋藏深, 平均单井综合成本高达1300多万元, 这样的客观条件决定了“高投入、低产出”的苏里格气田难有效益。二是按照把长庆油田建成年产油气当量5000万吨的大油气田的规划, 每年需要300多亿元投资, 8年累计投资超过2400亿元, 超过了三峡工程总投资, 相当于两个西气东输工程的投资。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建设, 沿袭传统的运行机制显然无路可走。

我们按照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加快苏里格气田开发步伐”的决策, 将苏里格气田已经探明的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区块, 招标开发, 创造了中国天然气田开发史上规模最大的市场化运作。这个“四两拨千斤”的抉择, 为气田开发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单井综合成本大幅下降, 钻井成功率明显提高, 实现规模开发、有效开发两大瓶颈的全面突破。苏里格气田日产天然气很快达到4600万立方米, 年产气突破135亿立方米, 成为天然气增储上产的排头兵。随后, 我们通过招标引进油气开发建设施工队伍及科研企业, 集中了数倍于自身的优势资源。2008年以来, 每年我们都组织800余部钻机、500多套试油试气机组、400多支地面建设队伍, 20多万人聚集鄂尔多斯盆地开展新时期油气大会战, 满足了年均钻井8000多口、进尺2000多万米的建设需求, 4年累计建成2000多万吨的油气生产能力, 相当于长庆前35年完成工作量的总和。

正是由于运行机制的创新, 使长庆油田在建设管理中, 简化了程序, 降低了成本, 节约了人力, 油田生产建设的各项纪录不断刷新:传统的采油方法, 百万吨规模生产能力全过程管理需要3000多人, 现在只需千余人。一座大型天然气处理厂从开工建设到投运, 过去需要近两年, 现在不到半年。国内首台可远程控制的全数字“橇装增压集成装置”, 占地仅100多平方米, 取代了过去占地两三千平方米, 至少要10名工作人员轮班值守的传统增压站。市场化运作将社会各方共聚一个竞争平台, 开展技术共享与交流, 促使钻井周期由平均45天降低到了15天。

语文课堂创新教育的三个境界 篇8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新课标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造力”。笔者听课中发现目前的语文课堂上确实出现了不少创新教育的“亮点”,对它们进行整合思考,觉得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依据创新机制去开拓教学境界,“有境界自成高格”,境界体现着创新教育。

境界之一:入坐,轻松和谐,富于情趣

亚里士多德说过:“闲暇出智慧。”也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语文课堂才会富于情趣,学生才会对语文有兴趣,才有可能培育创造力。

现在的语文课堂少了一些限制,多了一些宽松,体现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据了解,英国的小学生是围坐在课桌四周的,美国的是茶馆式的散坐,坐姿更是随便。我们也应该给孩子们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即使学生说出“妈妈和姐姐都是女的”之类的话,也要宽容。如果斥责为“废话”,那这位学生今后还会敢想敢说吗?他的心理必然会产生一种“安全”防护意识。其实,我们老师也要学会欣赏,以上学生带着稚气与天真的这句话,不也有趣吗?

语文课堂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运用,还有以扬代抑的“黄金原则”的应用,是用褒扬赞美取代斥责批评,这是最具“人情味和凝聚力”的,都会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学生也就不会因为错误而尴尬,也不会因批评而失意,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我国创造教育的倡导者和先行者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就说过“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儿童的眼晴,使他能看;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儿童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还学生自由。人身自由了,心理自由了,他们就会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有了这个条件,语文课堂才会充满情趣。如一位老师教学《游园不值》,鼓励学生做做动作,看看你对“应怜屐齿印苍苔”是怎样理解的。几个学生上讲坛来做,并且把评议结合起来。学生轻手轻脚,步子拉得很大,把诗人那种生怕践踏绿苔、毁坏清幽的爱春惜春情怀表演得淋漓尽致,妙趣横生。

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富于情趣的语文活动,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创新就有了动力支持。

境界之二:读书,浮想联翩,声情并茂

语文教学已开始从注重繁琐分析走向重视感悟,从注重繁重练习走向重视积累,从注重语言理解走向重视语言运用。感悟、积累和运用都离不开读书。读书的基本过程是感形入境——体情明理——出境悟文,也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到文章中去走个来回”。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读书过程中会充满个性色彩,极富创造性。有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朱光潜先生也说过,一首好诗,可以是一幅“画境”,可以是一幕“戏景”。有经验的老师当学生读书时总要问问“你们读进去了吗”,“脑子里有没有一幅图画”?以下是一位老师教读《第一场雪》的一个片断:师:第二天清早,天就放晴了,我们看看雪景好不好?(生:好!)雪景很美,谁能美美地读出来?读的时候,大家闭住眼来听,看自己能不能步入雪景中去。(生读)

师:你们听了这一段,是不是感到走到雪景中了?(学生反映不一)

师:刚走到雪地边上,是不是?啊,没进去,谁能带着大家进去?(学生再读,可未读好)

师:进去了吗?(生:没有)

师:是没有。可能刚才那位同学领咱们到雪地边上,他又领咱们回来了。让我来给大家读一读,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范读,接着领读,提示:谁能把雪读得很大很大,谁能把雪读得很静很静,读出了雪景之美)。读完问:我们往前走了没有?(生:走了)

这种读是“披文入境”,读中感形。是学生调动表象储备,讲行再造现象的过程,他们想像的“产品”也各具特色。如读《所见》,一位老师让学生读后就“交流”出三个画面:牧童·黄牛——林樾·鸣蝉,此其一;诗人(诗人所见)——牧童·黄牛——林樾·鸣蝉,此其二;蝉“闭口”不鸣——牧童“闭口”不唱(谁“闭口”无从考证),此其三。

学生读书,展开想像的翅膀,浮想联翩,形象迭出。学生的脑中之“形”是作者眼见之“物象”,是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意象”,所以学生读书,教师要引导体情悟理,渐入佳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小学语文课本中信手拈来一篇(产品说明书之类的说明文除外),都是形意情理的“混合物”。比如《蛇与庄稼》的第一个故事,其基本情节(图景)是:海啸时,洪水泛滥,淹没田野村庄,一片汪洋;洪水退后,庄稼长势喜人,茁壮葱绿;后来,田鼠作祟,枝折花落,一片狼藉。伴随这个过程的情感经历是:洪水肆虐的惊恐——丰收在望的喜悦——庄稼歉收的遗憾。此外还有:“蛇——(吃)田鼠——庄稼”,这个食物链所揭示的事物联系。这段课文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文章的情理,犹如“水中之盐,无痕有味”。如果一篇课文的情感因素较强,就应该通过朗读读出情意,读出味道,做到声情并茂,即声以情发,情因声显。

“形象多于理性” 是语文的重要特点,“形入心通”是学习语文的规律,所以对课文的感悟,主要依靠直觉、顿悟等感性认识的形式,不太需要动用逻辑思维进行繁琐分析和“微言大义”的讲解。感悟的主要途径是读书,我们不要吝啬让学生去读书,努力做到杨再隋教授所提倡的自读自悟,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的境界。把学生引入浮想联翩、声情并茂的读书之境,这本身就是极具创造性的活动。境界之三:讨论,各抒己见,妙语连珠

小语课堂教学是最易张扬学生个性的,也是最易激发创造性思维的。

创造性思维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批判性和发散性。所谓批判性,就是独立思考,不盲目从众;思考往往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批判。比如,有个学生读了《小猴子下山》之后,对老师给出的参考书中的寓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一,如果三心二意,将一事無成)提出质疑,说:“老师,假如小猴子追上了小兔,能说它不对吗?”显然,这个学生意识到小猴子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玉米、桃子、西瓜、小兔,一个比一个有价值,多么难能可贵的价值观!没有批判,这位学生就没有新的思想。

所谓发散性,是指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在科学的发明创造上,凯库勒受火炉“金蛇狂舞”的启发提出苯分子结构的设想,牛顿在苹果树下的奇思妙想引发对万有引力的研究,都是发散性思维的成果。苏轼《题西林壁》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发散性思维的佐证。

减肥的迷思作文600字 篇9

对许多人而言,减肥是件困难的事,不过事实上是人们误解了它。大部分的人都认为需要大量的运动才能甩肉,或者觉得节食才不会变得更肥,但事实真得是如此吗?不!

大量运动对减肥无助,在身体剧烈运动后,体内会优先保留脂肪,因此消耗了储存在肌肉里的肝醣,体重或许减轻了,但是脂肪仍然存在,这不是健康的减肥法。瘦身没有那么困难,不过不论用了什么方法,都是需要长期持续的。

在美国曾经有一个研究,他们将三百三十二名住在美国、牙买加和非洲的成年男女,让他们连续七天配戴计步器,并分析他们身体所燃烧的热量多寡,发现中度的运动所呈现的结果比大量运动来得好。可是,想瘦一公斤,得消耗七千七百卡,慢跑一小时却只能减少三百卡,若没有同时控制饮食,是很难达到瘦身的效果。

然而错误的.饮食控管法,则会使自己越减越肥,节食便是其中一项,挨饿减肥瘦得快,复胖更快。吃是人的天性,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少吃,长期热量不足的减肥方式,最后必定会再胖回来。既然最后一定会胖回来,那么一开始又何必辛苦挨饿。饮食控制不是不吃,而是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三餐以外避免其他进食,包括下午茶、宵夜。

三餐很重要,如果有吃早餐还能减肥呢!在美国国家减肥中心注册的减肥者中,习惯每天吃早餐的人都是成功的减肥者。会造成这么结果的原因是因为,早餐所未摄取的热量,人们将会在午、晚餐中补回来,甚至摄取更多,但却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消耗,最终只能不断囤积在体内了。

创新的三个迷思 篇10

,罗汉明和同学开办了一家环保产品公司。他们拥有一种节能产品的完全自主产权,在所做的营销网站上一炮打响,每天问价,要求订货的客户源源不断。

让人困惑的是,好几次,外地来公司订货的客户考察了公司,看过产品,都表示满意,但签约时总有些不放心。后来,和一个用户深谈后才得知,公司全都是二十几岁的小年轻儿,怕有闪失。罗汉明灵机一动,招来一名懂技术会营销的退休工程师“坐镇”,从此销售形势大变。罗汉明实为总经理,但名片上却印的是业务员。

大学生创业点评:传统习惯,积势成疾。年轻既是优势,但做市场推广时很难取得别人的信任。遭遇发展“瓶颈”,要找出症结所在,换个思路,人不变我变,就能迎来创业的一片艳阳天。

杀“回马枪”

实习时,吴畅曾在市里好几个写字楼推销过套餐。相对来说,白领对中餐的质量要求较高,人群也集中。他和女友想到给白领做盒饭,分八元、十元和十二元等三个等级,隔几天换菜式。盒饭干净卫生,包装漂亮。“刷”三十次卡,送“公仔狗”或“海盗熊”。另配有韩国泡菜或开心果,特殊售卖方式引起了白领的兴趣。在金融街推广开后,他们又在“光谷”和开发区等白领集中地设点,聘了五名大学生当帮手。

大学生创业点评:初涉商场,急于赚钱,由于经验不足,可能失败。找准潜在的顾客群,利用原来熟悉的市场和人脉,杀个回马枪,没准能获得意外的成功。

当“渔大夫”

李强农学院的同学在农科所或科研单位就业后,他却选择在江南的一家渔业养殖场打工,待遇不好,工作十分辛苦。对此,很多同学嘲笑他,一个名牌大学生沦为高级打工仔有所不值,人也很不理解。李强却有自己的职场规划,先苦后甜。

创新的三个迷思 篇11

一、要处理好稳定性与创造性的关系

创新企业档案管理机制, 一方面要锐意进取, 充分发挥创造力, 实现管理机制创新突破。另一方面又要对机制创新中已经见到成效的要充分肯定和坚持, 保持创新成果的稳定性, 为进一步创新创造条件。目前企业档案工作的现状是:一是基本达到了组织、人员、制度、措施的四到位, 形成了档案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网络管理机制。对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经过不间断改革、整合, 形成了目前条块结合的企业档案管理网络。二是档案工作标准纳入了各单位标准化体系, 有了制度保证。企业档案工作标准、制度纳入了厂规厂法, 纳入了企业的双文明考核体系, 使档案工作同其他工作融为一体, 同部署、同考核, 同发展。三是确立了文件、档案、资料、情报、信息一体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相关部门经过整合、改革、精简, 形成了独立的业务部门, 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信息链。这使相对滞后的档案信息与相对同步的其它信息相融合, 进一步拓展了档案为维护企业权益、为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的空间, 有利于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各种信息的传递、融合。这种体制促成档案工作直接与企业其它环节相连接, 真正把档案工作纳入企业自身的运行机制中。四是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档案馆 (室) 体系。从工段、车间到分厂, 形成了较为严密的档案网络, 每个部门有档案人员工作, 有主管领导负责, 有管理制度遵守, 有专有库房保存。这些工作成果, 都是通过积极努力、不断创新取得的, 必须认真把握和继续坚持, 为进一步创新创造条件。

二、要处理好阶段性与长期性的关系

创新档案管理机制工作必须达到创新机制与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相结合, 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一方面必须通过积极努力的工作, 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维持阶段性发展。另一方面要做到机制控制与各级领导和管理者的控制相结合, 在长时期内保持连续性。二者最佳的结合点就在于要建立科学的档案工作运行机制, 它必须适应企业市场化机制需要, 把档案工作紧紧贴近、贴靠、贴实企业的生产经营与企业员工的各种福祉需求。一是突出体制的联动性, 避免单打一和程式化。企业档案要得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必须改变单一的行政管理机制, 要坚持法制、制度、行政、经济手段并举, 不断充实和完善领导机制、责任机制、协同协调机制。重点抓好“启动”工作, 进一步启动企业领导档案意识, 使领导重视、支持档案工作, 并把这种支持逐渐向制度化、机制化转变。重点抓好“纳入”工作, 把档案工作进一步纳入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正常运行机制中, 使企业档案工作具备发展的活力与空间, 有利于档案部门与企业各部门接轨, 形成真正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档案管理机制。二是进一步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导企业档案工作, 一手抓住提升档案服务水平不放松;另一手抓住建立覆盖企业生产发展的档案资源体系和覆盖企业员工的档案资源体系不放松, 从整合档案资源入手, 理顺关系, 建立起有效的档案服务机制。充分利用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 进一步促进管理和服务手段、管理和服务方式、管理和服务机制的创新, 尽快使企业内部档案信息能够网上查询和交流, 达到资源更高层次的共享。在服务方式上, 要根据企业的中心工作开展跟踪服务, 围绕某一重点工作及时进行专题服务,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超前介入、主动服务。与企业的主要生产部门, 建立较为广泛的联系, 了解企业信息, 最大限度拓宽档案利用渠道, 使长期贮存在档案室内的档案信息由静态转化为动态。三是在档案部门内部大胆引用项目管理机制, 按项目建设的模式加以推进实施, 确立组织领导体系, 配置资源, 确立项目推进监测制度、竣工验收制度、过程评价制度, 激活各方要素, 突破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

三、要处理好创新档案管理机制与管理队伍建设的关系

销售队伍管理的迷思及原因分析 篇12

迷思1

四类销售代表:“出勤不出工,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出活不出利”,销售代表虽然出勤了,但可能是在公司里或在市场上的旅馆里;虽然销售代表在市场上拜访客户,但拜访效率很低,一天可能只拜访一两位客户;有的销售代表虽然很勤劳,每天拜访十几位客户,但是客户的成交率很低,只有效率,没有效果,只有勤劳、苦劳、疲劳,却没有功劳;有的销售代表虽然销售量很高,但对公司的贡献未成正比,销售的“质量”却不佳,回款率低。

迷思2

销售代表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变能力为销售力”。多数销售主管只给业务代表制定了销售目标,自主管理,自我控制。

迷思3

销售代表管是“一放就乱,一管就死”,对销售代表的被动式管理,而非销售代表自动自发,自主管理,自我控制。

迷思4

销售代表的激励机制,过分类信金钱的奖励作用,将金钱作为唯一有效的激励手段。

二、销售队伍管理迷思的原因分析:

销售主管的管理角色错位

绝大部分销售主管都是由优秀的销售代表提升上来,他们往往在业务上尤为擅长,提升为主管之后,角色由原来业务型转变为管理型,主要责任是通过提升销售队伍的能力和热忱,达成销售业绩的倍增。现实中,提升销售主管之后,角色并未适时调整,虽然职务销售主管,却还干着大销售代表的事情,大部分时间还是亲自跑客户,亲自签单,依然是扮演一位签单高手的业务角色,而忽略了对销售代表的管理、指导、激励和控制,凡事由“亲自干”最后走向“独自干”,既“不放手”更“不放心”。形势迫使主管事必躬亲,结果是销售主管身心疲惫,销售业绩并不理想,由于销售主管精力和时间有限,疲于奔命,没有精力去指导激励下属,公司业绩的持续提升后劲乏力,销售成本越来越高,发展受到制约。主管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工作负担过重,个人容易停滞不前,发展也深受限制,

销售代表主要扮演办手续等基本程序性工作,销售代表的士气低落,造成“双输”的局面。销售主管的最有价值的作用不在于签了多少定单,而在于培养出多少能签单的高手,缔造一支能征善战的销售团队。销售队伍的心态调整与能力提升

影响销售代表业绩的自身因素主要是销售代表的心态和能力。销售工作本身是一项挫折感较强的工作,来自市场、客户、公司主管、同事等外在因素都能影响销售代表的心态,而销售代表的心态又直接影响能力的发挥,销售工作首要关键在于一个“勤”字,可以将销售代表分为四类:I类销售代表可以通过加强辅导和训练,提升销售能力;II类销售代有是超级销售代表,各企业应提升此类销售代表在销售团队中的比例;III类销售代表能力有余而勤劲不足,属于“出工不出力”,应努力协助销售代表调整心态,激发其将潜能释放出来;IV类销售代表应及时果断予以淘汰。

销售培训的误区

虽然许多企业重视销售培训,开展多次的销售培训,然而,却很少有企业对培训的效果做出评估,培训的方式及内容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是否有助于公司销售业绩得以提升?“填鸭式”的培训方式,教师只能教给我们知识,教练才能教给我们技巧、技能。“实践出真知”,培训最好的讲师是公司的销售主管,最好的教材应是公司内发生过所有案例的汇编。不同公司应致力发展一套属于自已的业务精兵训练模式。

销售表单、报告未能善加运用

为加强销售行动追踪,各企业建立了各种表格、表单,要求销售代表填定,一方面销售代表是否坚持认真、实事求是填写,另一方面,销售表单提供的资讯是否得到销售主管的正确运用,作为追踪和决策的参考。仅通过表格、表单、报告来追踪销售代表的行动是不够的,还要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销售代表的思想动态变化。了解销售代表业绩未能达成的深层次原因,以便制定解决问题的正确的应对措施。

销售队伍的管理、控制的效果并不理想销售主管主要是通过电话追踪,了解销售代表的行踪,只能解决“出勤不出工”问题,却未能有效解决“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问题。

上一篇:秋季、冬季大会邀请函下一篇:威尼斯商人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