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式发展 技术型装备——2008年度镇海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2024-12-28

内涵式发展 技术型装备——2008年度镇海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共7篇)

内涵式发展 技术型装备——2008年度镇海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1

内涵式发展 技术型装备

——2008镇海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镇海区教育局教育条件装备站

根据省、市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及区教育局工作指导思想,以进一步实现教育装备均衡发展、积极推进区域数字校园建设为目标,树立“敬业、服务、专注、专业”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深化了条装站的各项工作职能,继续走技术型装备发展之路。2008年,在省、市、区有关领导、专家的关心、指导下,在全区各校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条装站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我区的各项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常规教育装备取得新突破

1、完成《宁波市镇海区幼儿教育装备标准》编制,备受各地重视。

《标准》主要依据《浙江省中小学现代教育装备标准》和《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试行)》,并结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幼儿园等级评定和对民办幼儿园重新审核的通知》文件要求和镇海区各街道(镇)中心级幼儿园实际情况。其具体内容分幼儿园教育装备普通教室、专用教室、信息系统和教玩具配备四个方面。其中,专用教室又分为科学活动实验室、美工室、图书阅览室、种植园地、沙池、水池、多功能活动室、卫生保健室、体育场、教学用计算机等10类;信息系统分为幼儿园网络系统、幼儿园音响系统、幼儿园通讯系统、幼儿园闭路系统等4类;教玩具配备目录分运动器械、运动玩具、扮演玩具、构造玩具、音乐戏剧玩教具、美工工具材料、益智玩具、阅读视听玩具、科学探索玩具、玩沙玩水玩具等10类,共计约199种教玩具。

3月7日,召开区幼儿园教育装备座谈会,正式启动编制工作;3月23日,完成《镇海区幼儿园教玩具配备目录(初稿)》编写;3月24日—28日,完成中心幼儿园教育装备调研,并撰写区幼儿教育装备调研报告,公开发表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第9期。

以《镇海区启动幼儿园教育装备标准编制工作》为主题的信息报道,在《镇海教育信息网》、《宁波市学校装备管理与电化教育中心信息交流》、《浙江省教育装备网》发布后,又先后被《武汉教育信息网》、《杭州教育技术网》、《快乐成长网》、《红缨教育》、《浙江学前教育网》、《北京学前教育网》、《中国教育技术装备网》等10余家教育网络媒体采编引用。

2、开展全区教育常规装备普查工作,引起广泛关注。

3月3日区教育局发布镇教[2008]16号文件,决定对全区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开展 1

教育常规装备普查。常规装备包含中小学理科实验室建设与仪器配备、图书馆(室)建设情况、音体美劳卫等专用功能教室建设与学科器材配备情况、学生课桌椅配备情况等。5月6日——19日,抽取8天走访全区37所中小学校,调研活动共组织58人次参加,平均每天7人次以上,其中基层学校派代表参加调研活动共14人(其中9位为校级领导、5位学校中层领导);召开学校座谈会31次,参加教师逾200人,发放调查问卷共计154份。撰写的调研报告《区域中小学校的常规教育装备现状及对策研究》被《实验教学与装备》2008年第3期选为封面推荐文章,并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第21期上公开发表。

3、专款推进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启动书香校园工程。

为加强我区学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实现图书馆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区教育局拨专款于2008年10月底前,为全区31所中小学校装备了“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软件。

积极组织各类培训班和读书活动。全,共组织举办了5期“中小学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培训;组织全区5所学校图书馆管理员参加全省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培训;推荐2所学校参加省级“品味书香”喜迎奥运“优秀阅读指导课教学课例评选活动。组织参加市第三届“书香伴我行”读书征文活动,共上交学生作品40篇。

4、3月6日,组织开展了“浙江省教育装备管理系统”软件培训,全区27所学校共计41位实验室(实验仪器)的管理教师(中学包括理、化、生实验管理教师)参加了在镇海区龙赛中学举办的培训会议。

5、组织开展“创建省、市中小学示范实验室”活动,推荐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庄市中心学校申报首批市中小学示范实验室。

6、9月8日,拟发《镇海区中小学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并在镇海教育信息网上公布。

7、全,全区各校共征订普教仪器、小学科学工具箱、音像教材逾30万元。

二、电化教育装备取得新成绩

8、数字校园建设稳步推进,组织召开了高规格现场会。

12月5日,宁波市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实践现场观摩交流会在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隆重召开。全市各县(市)、区教育局分管局长,教育装备管理中心主任(站长),各国家级、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校长,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校长等约28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所长、中国教学仪器行业协会会长王富,省教育装备管理中心主任、省电化教育馆馆长施建国,市教育局副局长沈剑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翁雪莲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翁雪莲致欢迎词,沈剑光作《更新观念,真抓实干,开创我市数字化校园建设新局面》主报告。我区骆驼中心学校、骆驼中学作经验交流发言。

5月28日,区教育装备考察组进修学校李寅毅校长一行8人,赴嘉兴市嘉善县考察交流教育装备工作,受到嘉善县教育局蔡加冬副局长、嘉善县信息装备中心候晓东主任的热烈欢迎。考察期间,骆驼中学、骆驼中心学校分别与嘉善三中、西塘镇中心小学结成“数字化校园建设联谊学校”。

9、今年新增示范学校4所,部、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示范学校新增至13所。

澥浦中心学校、澥浦中学、骆驼中学、精英小学等4所学校顺利通过市教育局 “宁波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评估验收工作。至此,我区共有部、省、市各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示范学校13所,分别是: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所——镇海中学,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4所——骆驼中心学校(首批)、仁爱中学(第二批)、实验小学、区中心学校(第三批),宁波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示范学校11所——镇海中学、仁爱中学(首批)、龙赛中学、骆驼中心学校(第二批)、古塘中学、外语实验学校、庄市中心学校(第三批)、澥浦中心学校、骆驼中学、精英小学、澥浦初级中学(第四批)。

10、师生电脑作品评选活动创历史最好成绩。

我区61件师生电脑作品在宁波市2007年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暨中小学生电脑制作评比活动获奖,其中学生电脑作品22件被选送省级参评,数量接近宁波市选送作品的四分之一。

3件教师电脑作品入围全国赛,是宁波市唯一入围全国赛的3件作品。这3件作品分别是,炼化中学-钱苏鸿、倪晓艳、张海燕-《感恩父母》,镇海中学-吴倩、付刚-《海的儿女》,骆驼中心学校-商月丽-《丑小鸭》。

81件师生电脑作品在2008年市级比赛中获奖。根据市教育局甬教电【2008】349号文件《关于公布宁波市中小学2008年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暨中小学生电脑制作评比活动获奖名单的通知》,我区有81件作品获奖,其中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作品获一等奖10件,二等奖12件,三等奖10件,中小学生电脑制作作品获一等奖7件,二等奖16件,三等奖26件,取得优异成绩。

开展区第八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和第八届教师自制多媒体软件交流评比工作。本次评比活动共收到教师作品45件,学生作品84件;在专家小组认真评审,报区教育局审核后,共评出教师自制多媒体软件一等奖四名,二等奖七名,三等奖十一名;中小学生电脑制作作品一等奖六名,二等奖十三名,三等奖二十三名。

11、中小学生电脑机器人竞赛活动有序开展。

3月29日,镇海区第三届中小学生电脑机器人竞赛活动在镇海区庄市中心学校顺利举

行。全区共有7所学校、29个竞赛队、33名学生参加了本次竞赛活动。本届比赛设立了机器人足球和灭火竞赛二大项目,每个项目分为小学组、初中组。早上8点半二个项目分别开始,整个活动于下午2点30分顺利结束。经过各轮激烈的比赛,各单项第一名分别被张和祥小学(小学机器人足球)、贵驷小学(小学机器人灭火)、仁爱中学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初中机器人足球)、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初中机器人灭火)夺得。

5月9日——10日,组织参加宁波市2008年中小学学生电脑机器人比赛(北仑),我区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12、完成省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计划,我区4所第四批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共计248位教师参加了培训。

13、组织“参加2008省优秀教育网站评选”的区内初评工作。镇海教育信息网、镇海中学、庄市中心学校、骆驼中心学校、蛟川书院、实验小学、骆驼中学等7个网站送省参评。

三、装备科学研究取得新成果

14、完成2项教育装备课题成果汇编及结题工作。其中,07教育装备科学规划课题《完善镇海区教育装备政府采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正式通过省教育装备管理中心结题鉴定;《<宁波市镇海区幼儿园教育装备标准>的开发研究》已完成成果汇编。

15、2008,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和《教学仪器与实验》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9篇。

16、区教育网内正式开通市科技文献检索服务。宁波市科技文献检索服务中心网内有大量的电子期刊数据库(含国内3大期刊数据库,上千万篇文献),经区教育条件装备站牵头,报区教育局审核同意,多方协调努力后,12月24日,区教育网内正式开通了市科技文献检索服务。这对进一步提升我区的教育科研水平,提高师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17、2项课题立为省教育装备科学规划2008研究课题。这2项课题分别是骆驼中学唐国强负责的课题《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与应用研究》和张和祥小学马金飞负责的课题《小学体艺2+1项目实施中充分发挥体艺设施效能的研究》。

18、组织5个课题申报09省市级教育装备规划课题。5个课题分别是:条装站——教育装备项目采购管理研究(负责人:尹恩德);网管中心——网站防篡改系统的研究(负责人:张谊);仁爱中学——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学机器人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负责人:潘鸣辉);骆驼中心学校——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评判能力的培养研究(负责人:周伟庆);庄市中心学校——小学农林探究实践活动资源的多维创设与运用(负责

人:高立斌)。

四、装备宣传工作取得新进展19、1月17日—18日,参加全省教育装备工作会议,我区作《统一认识 加强研究 不断深化教育装备政府采购工作》的书面工作经验介绍。全省11个市、县(市、区)的教育局(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工作经验入选会议书面交流材料,这已是我区连续第二年在全省教育装备工作会议上作工作经验交流。区教育装备政府采购中心(设在区教育局教育条件装备站)自2004年独立组织教育设备政府采购工作。至今,已累计完成教育专项设备政府采购预算资金约5049.84万元,实际中标资金4104.46万元,节约预算资金945.38万元,预算资金节约率18.7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成绩显著。

20、12月18日—20日,参加省教育装备中心举行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和全省教学仪器设备行业2008工作会议,并作为全省唯一教育装备管理部门代表在行业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交流内容主要由镇海教育装备的发展现状、2009年区教育装备的重点项目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装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研究》三个部分组成。

21、全,完成教育装备信息通讯报道31篇,被各类教育网络媒体采编、引用约63篇次。在镇海教育信息网发布各类教育装备业务信息逾180条,有效促进了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工作。

五、教育装备政府采购工作寻新路径22、1月31日,镇海区组织召开了2008教育装备政府采购座谈会。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纪委监察室、区招投标中心、以及镇海中学、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区中心学校、骆驼中心学校、蛟川中心学校等单位(学校)的有关领导、专家共20位,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自2004年区教育系统实施教育装备政府采购工作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并介绍了2007浙江省教育装备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完善镇海区教育装备政府采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会议还就“区教育装备政府采购工作如何尽快适应区委区府新一轮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臵的改革”,“如何依法办事”,“如何优化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23、为配合区公共资源市场化配臵改革,教育装备政府采购过程操作工作全面移交至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站内主要负责项目前期需求分析及技术参数上报工作,同时做好协议采购和集中支付工作。全,做好各校政府采购集中支付,合计金额约1446万元,其中,政府协议采购各类教育设备约324万元。

六、其它。

24、8月5日-6日,参加2008年全省电化教育工作会议。省教育厅副厅长何杏仁同

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电教馆馆长施建国作了题为《明确职能提升能力 用心用情服务教育》的专题报告,指出电教系统要“用情创新服务方式,用理改变运作方向,用心提升服务能力”;提出了电教工作“规划、开发、推广、研培、支持、建设”的十二字职能。

25、11月7日—9日,组织参加“第56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示会”。这是近十年来,区教育局首次组织部分校长(园长)参加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示会,有效地拓展了教育技术装备视野,学习了先进的教育技术理念。

26、完成08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统计表和08中小学仪器、图书均衡度统计表。全年,用于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资金1669万元。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

27、各级学校的实验教学与管理工作有待加强。新课程实验器材配备工作滞后,实验仪器管理模式期待创新。实验器材质量下滑趋势明显,教学仪器供应商管理方法落后。实验员队伍人员数量少,缺少培训,地位低。

28、学校图书馆藏书结构不合理,藏书量少,学校对读书活动重视不够。

二〇〇九年一月

内涵式发展 技术型装备——2008年度镇海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2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1月11日,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发展与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召开了2014年度工作会。科技部农村司、农村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42家联盟发起单位近10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围绕“四化同步”和保障粮食安全,总结了农业装备联盟运行发展成效,深入分析了当前农业装备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形势和任务,提出要发挥好联盟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的作用,扎实推进联盟各项试点工作,积极依托联盟探索利用市场机制整合资源,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要瞄准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生态安全, 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强技术预测和战略研究,组织推进重大产业技术创新,统筹项目、人才、基地,以技术创新带动技术标准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内涵式发展 技术型装备——2008年度镇海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3

2002年,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高万林教授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资源库建设及视频管理系统研发”项目。项目组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教授的指导下,梳理了我国农村信息资源、技术、平台与终端设备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村信息服务发展面临的科学问题,探索了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农村信息服务技术与装备研究创新团队”。团队致力于围绕我国农村信息服务面临的关键、重点和前沿问题,以动态的视角,开展相关理论、技术、平台与设备研究。经过多年积累,以“面向新农业、致力新农村、服务新农民”为宗旨,发挥学科交叉的创新优势,组建了由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科研助理和硕博士研究生组成的人才梯队,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研发了系列适宜农村的应用系统、支撑平台设备及成套装置。

从项目启动开始,项目组将大量资料经过深入分析、梳理和系统研究,总结并提出制约农村信息服务的四个核心重点问题。“网通信断”:农业信息网络自成体系,但信息不互通;“站多力弱”:涉农网站及服务渠道多,但服务能力薄弱;“量大用小”:农业信息广博,但利用率低;“面广人少”,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但专业人才缺乏。因此,以围绕解决上述核心重点问题为导向和突破口,团队形成了三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农村信息服务理论与政策研究、农村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和适宜农村的主动智能信息服务装备研发。

围绕上述研究方向,以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为目标,以农村信息服务为纽带,团队从目标层提出了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阶段论、二个关系论和三种实践模式论等相关理论,为农村信息服务奠定了理论基础;构建了信息自动获取—智能处理—智慧推送各环节有机衔接的农村信息服务关键技术体系与装备保障体系;取得了具有自主产权、符合国情的软、硬件系列产品,为农村信息服务提供了科学、先进、高效、低成本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工具。近五年,团队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省部级以上项目40余项,其它项目90余项,总经费达4000余万元,发表论文313篇(SCI检索45篇),出版专著20部,获发明、软件著作权125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项。

成果转化与应用是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方向,也是最终检验成效的重要指标,团队研究成果通过相关课题的试点示范,在50余家村镇社区和单位进行应用,培养农村信息服务骨干200余人,培训农村信息服务人才8300余人,辐射村庄457个,服务人数70余万人次。有些成果通过大众传媒的不断传播扩散,得到进一步转化与应用,形成了有效推动农村信息服务的解决方案,促进了新农村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对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事业产生积极影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持续长期的工作,需要高端、专业人才引导下长期发展,农村信息服务技术与装备研究创新团队非常注重培养青年科研人员,建立了面向院士、专家及国内优秀团队的开放工作技术平台,吸引国内外专家及科研人员与团队进行学术交流合作,采取联合培养方式,推动人才培养和面向不同学科方向的联合攻关,提升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近五年,培养博士25名、硕士40名,目前在读博士生9名、硕士15名,博士后3名。

在自身发展同时,团体紧密关注国际社会发展最新动态,团队与欧美地区的多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国际知名研究学者建立了密切联系。在高万林教授任执行主席的第一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及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世界大会等国际会议上,团队成员在大会作了相关报告,与来自美国、英国、丹麦、韩国、日本及其它国家地区的50余名专家学者进行了开放性研讨,共享了智慧科技发展的新进展,开拓了农村信息智慧服务的新思路。创新团队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在农村信息服务技术与装备研究方面正不断创新,推进现代农业的内涵发展。

链接:

第一完成人:高万林简介

高万林,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农业大学丰台实验站站长,数字媒体系统实验室主任,农村信息服务研究所所长,农业无人机技术研究所所长,农业部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农林专委会主任,北京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美国农业生物工程师学会会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农村信息化、智慧农业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

内涵式发展 技术型装备——2008年度镇海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4

指导思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河南省教育厅下发的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要求为依据,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完善实验室、功能教室的设置,特制定本学年度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1.现有物理实验室一个,面积为60平方米,物理实验桌24张,物理仪器室37平方米,准备室16平方米,物理仪器基本满足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的需要。

2.现有化学实验室一个,面积为60平方米,有化学实验桌24张,化学准备室一个,面积为37平方米,化学仪器室一个,面积为16平方米。化学仪器柜8个,化学药品柜5个,器材和药品能满足实验要求。3.有生物实验室一个,面积为60平方米,有生物实验桌24张,生物仪器室37平方米,准备室16平方米,生物标本室一个,24平方米。生物器材基本满足教学要求。

4.有图书阅览室一个,面积为60平方米,共有藏书6万册,其中报刊杂志类800册、工具书、教科书500册。

5.有计算机网络教室一个,面积为60平方米,有微机桌30张,有学生机24台、教师机1台,并已配备防火、防盗安全设备。6.学校内设有有线电视校园网,有线电视演播室一个,能举行校园电视直播。

二、计划与实施步骤。

1.认清形势,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校的实验室、功能室的设置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制定出可行的方案。

2.在学校现有的情况下,尽量花少量的资金,利用现有的校舍,有计划、有步骤地改、扩建符合标准要求的各室。

3.提高认识转变思想,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来逐步改善各室及内部设施。

4.在现有的学校状况下进一步规范各室的管理,健全各项制度。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并拓展资源的利用空间,使各学科的实验与学科有效地整合。

推动风电装备技术发展举措 篇5

a) 健全风电技术发展创新体系。政府应进一步加强风电技术创新体制机制研究, 整合技术力量,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国家为基础、产学研结合的多层次技术创新体系, 在风能基础理论、资源评估、关键技术、前沿科技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建立风电公共技术研究、实验和测试平台, 提升风能资源评价、风能设备测试、风电并网检测等有关机构的技术力量和服务意识;基于现有风电产业基础, 形成支撑风电技术持续进步的研发机制;建立健全风电全产业技术性社会化服务体系,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部署一批风电设备制造领域的重大、重点项目, 全面掌握整机设计关键技术, 提高风电整机开发设计能力;

b) 加大对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将基于中国风电开发的需求和特点, 不断提升大型先进风电机组的研制能力, 完善风电设备供应链, 并确保风电机组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逐步解决中国风机同体化问题, 减少同质化竞争。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也必将成为技术创新领域的主体, 以科技推动产业进步、以科技带动风电产业化发展;

内涵式发展 技术型装备——2008年度镇海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6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面向公共安全保障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围绕公共安全共性基础科学问题、国家公共安全综合保障、社会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生产安全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城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综合应急技术装备等重点方向不同重点任务的关键科技瓶颈问题,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技术攻关、装备研制和应用示范,旨在大力提升我国公共安全预防准备、监测预警、态势研判、救援处置、综合保障等关键技术水平,为健全我国公共安全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该重点专项执行期从2016年至2020年。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度已在共性基础科学问题、社会安全治安防控、城市火灾防治、司法鉴定、毒品查缉和吸毒管控、煤矿灾害预警与处置、化工园区事故防控、油气及危化品储运设施安全、应急技术装备等方面安排部署32个项目。2017年度国拨经费总概算约为11.9亿元,拟在重大综合灾害耦合、社会安全治安防控、犯罪侦查与防范打击、煤矿灾害防控、危化品及工贸企业生产事故防控、工程施工安全、国家物资储备库等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现场应急保障救援装备等方面安排39项任务,重点加强立体化治安防控以及依靠智能化手段提高主动防控和应急救援能力等方面的研究,39项任务中的2项任务拟定向择优(指南另发)。

我国消防装备与技术的发展研究 篇7

新世纪的消防装备与技术的发展方向概括讲可用“外延、内伸、横向增强转化”来形容。

1.1 立足国际前沿、面上向外延伸

立足国际消防技术发展的前沿, 密切关注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动态, 努力增强我国消防科研开发与转化的创新能力, 紧跟时代的脉搏, 在消防装备与技术的发展方面不断提出适合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发展形势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思维。另外, 消防技术作为一门应用型技术, 更需要我国的消防科研工作者在消防装备与技术研究开发方面, 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予以重点关注与考虑。

1.2 消化现有技术, 点上向内深入

我国消防装备的发展基本上是按“单纯引进装备→引进技术与装备 (为引进技术而引进装备) →技术消化→技术创新→自我良性发展”的历程来发展。目前我们正处在第二与第三阶段之间。对于现有装备要真正消化、吃透, 并真正使其功能更可靠、安全、完善并趋于合理。这就要求我们对消防装备及技术的基础理论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认识。利用现有的一些先进技术和手段 (如ANSYS、STAR-CD、PHOENIX、CFX等应用软件) 对我国现有的建筑结构与火灾机理进行模化仿真研究, 对相应的具体产品的关键技术与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 从而能从理论上、技术原理的深层次上对产品的结构、性能、功用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和优化设计, 并使现有消防装备性能指标不断趋于完善、合理并具有科学理论依据。

1.3 横向转化应不断加强

据报道, 我国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不足10%, 这在消防方面同样很普遍, 这一方面是对科研成果的原始开发投入的一种浪费, 另一方面也不利实现这些科研成果所必须经历的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良性循环, 造成我国消防装备总处于“国内技术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实用装备又落后于国内技术发展的真实水平”这一尴尬局面。这其中有技术上的不成熟、不完善的原因;也有技术开发转化与生产部门之间的渠道不够通畅、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健全的原因:以及部分基层消防部队的管理与使用者重人重战术不重视先进的装备与技术应用等原因。因此在新世纪里对消防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方面应予以高度重视近年来, 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评审已加大了应用转化方面的考核指标和力度。从一定程度上对项目成果的实用化和推广应用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对于进一步产业化推广及全面应用方面还需不断加大力度。

2 应优先发展或重点研究的消防装备技术或领域

2.1 节约水资源的灭火技术与装备

我国目前有300多个城市缺水, 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 这约占我国城市总数的1/2。当人民的饮用水都产生危机的时候, 以水为主体灭火剂的消防灭火救援工作将更加受到制约。面对如此严酷的现实, 我们在新世纪的消防装备与技术开发方面将无法回避并应高度重视这一现实条件。为此, 对于能大大提高灭火效率, 降低灭火水耗, 提高水的利用率的技术与装备将成为研究的重点。如A类泡沫灭火技术 (据资料介绍能使扑灭A类火时的水的有效利用率从10%提高到80%, 灭火效率提高五到八倍。国外将之称为消防灭火技术的又一次革命) 、变连续喷射灭火为有针对性的灭火或间断灭火的脉冲式灭火技术 (如脉冲水枪、脉冲水炮等) 、具有开关和直流喷雾综合功能的多功能水枪灭火技术、能提高水的吸热比表面, 最大限度的提高水的冷却和窒息灭火效能的 (超) 细水雾灭火技术 (可考虑在某些场所替代耗水量相对较大的直流式水射流灭火或水喷淋灭火系统) 等。

2.2 智能化消防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为体现以人为本的消防灭火技战术指导思想和装备设计理念, 在新世纪里替代消防队员进入各种有毒、易燃、易爆、高温、辐射等危险场所进行灭火、侦检、探测、洗消、破拆、排爆、封堵、救援等作业的消防机器人的应用技术的研究也将被赋予足够的重视, 而且我国在消防机器人方面以公安部上海消防科研所为主已经经历了三代消防机器人的研究和开发, 目前已有个别类型的机器人进入产业化阶段, 为新世纪我国消防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与推广应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3

以消防车、泵、炮等系统灭火装备为代表的大功率、高效能、多功能、轻型化的研究与发展。

2.4

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于一体的安全、高效、轻质的消防员火场个人防护装备与抢险救援装备、技术及理论的研究

2.5 消防员火场生理学、心理学及行为特征等的基础理论的研究

通过对消防员火场生理、心理学及行为特征等基础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 使装备的性能指标的确定能有一个科学的理论依据为指导, 从而体现人性化设计的理念, 如消防空气呼吸器的设计和配置, 应科学的分析、测定消防员在火场环境下的行为特征及灭火救援作业强度等综合条件下真实的耗气量指标, 从而为我国消防空气呼吸器的气体容量配备作出科学的判据。再如消防服装、头盔、靴子等的性能指标同样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评估。

2.6

带消防直升机、消防机器人、固定与移动式灭火模块等先进设备的具有综合功能的城市立体化消防灭火、救援、指挥、侦察、信息传输等灭火技战术及配套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2.7

城市恶性火灾及突发事故的卫星预警、监控、通讯及专家辅助决策系统的应用研究。

2.8

化学灾害事故处置装备与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2.9

具有消防与防暴组合功能的装备与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2.10 民用 (家庭用) 消防器材的开发与推广应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对生活质量、生命安全的意识和措施也相应上升到一个全新的要求, 而且将越来越重视家庭安全方面的要求, 其中防火防盗是两大主要因素。为此, 开发并加大推广应用适合居民家庭用的消防器材也应全面、系统的予以考虑和研究。国外许多先进国家在这方面发展得较全面而系统。如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对家用灭火器、救生绳、防护面罩、缓降器、防火毯、呼救器、报警器、消防斧锤等民用消防器材的开发与应用情况较好, 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较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新世纪的民用消防器材的开发与应用应当考虑以“价廉、实用、美观、易操作”为四项基本原则。

2.1 1 高层建筑逃生与救援装备技术的研究开发

由于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城市人口密度较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光上海就有3600余幢, 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有186多幢。如何有效确保这些场所的灭火救援与逃生一直是广大消防工作者为之伤脑筋的问题。迄今为止尚未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灭火救援理论与方法及相应的装备与之配套。为此,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 该领域的研究将成为消防科研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3 结束语

展望新的世纪, 我们的国家将不断走向繁荣昌盛, 消防装备与技术的发展也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一名消防科技工作者, 我们倍感责任重大, 同时也充满信心, 力争为我国的消防装备与技术在新世纪的全面发展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摘要:根据新时期我国消防发展的总体要求和趋势, 提出了我国在消防装备与技术方面应优先发展或重点研究的领域。

上一篇:关于需要温暖话题作文下一篇: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