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化合物的复习

2024-10-04

碳和碳的化合物的复习(共3篇)

碳和碳的化合物的复习 篇1

碳和碳的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的差异及原因,了解一些碳单质的用途。2.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了解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3.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

5.知道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掌握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步骤。6.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低碳生活、碳纳米材料的热点问题及温室效应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2、同时让学生学会梳理知识,化零为整,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教育,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做中学”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良好学习品质。【教学重点】

1.通过复习,达到熟练掌握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乙醇、碳酸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的目的,并运用其性质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2.建构以二氧化碳为中心的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

二、教学过程

课前根据学生情况先让学生填写基础导学学案,让学生有的放矢,明确复习计划; 【创设情境】

设置关于碳父及其化合物的趣味故事引入复习【角色扮演】

1、学生活动: 让一名学生扮演一氧化碳,进行自我介绍

2、通过介绍进而帮助学生回忆一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并完善

3、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一张二氧化碳的个人名片 【对抗竞赛与分组合作】

幻灯片投影关于单质碳的知识并以抢答竞赛的形式完成 【对比归纳】

以表格方式对比归纳碳的化合物及其单质碳(金刚石、石墨、C60)各两组物质的性质及用途的异同 【提出问题】

1、建构以二氧化碳为中心的物质相互转化的网络图

2、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介绍典型反应的现象以及所属反应类型 【巩固达标】

【实验探究】设置碳酸盐检验的探究实验,学生演示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技巧枚举 篇2

技巧一、抓住重点,构建网络

在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时应找准中心,构建知识网络,达到以点带面的复习效果。

1.通过设计三角关系,巧妙揭示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者之间的关系。“碳三角”如图所示:

2.该部分知识以CO2为中心并以此展开,因此,我们也应以CO2为中心,对知识进行疏理。“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如下:

技巧二、注重实验,加强探究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色。在“碳和碳的化合物”中包含“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实验。这些实验是各类考试考查的重点与热点,在复习时应加强理解。

例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可解读如下:

1.实验药品:块状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3.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

4.选择收集方法的依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气体可溶于水。

5.实验步骤:(1)检;(2)装;(3)加;(4)收;(5)验。

技巧三、对比归纳,突破难点

在复习时要善于采取对比归纳的方法突破难点。

1.章节知识对比

(1)C和CO的对比:C和CO的化学性质很相似性(可燃性和还原性),但燃烧现象、还原金属氧化物的装置及操作步骤等有差异。

(2)CO和CO2的对比:CO和CO2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是碳的氧化物,但两者在结构、性质、用途等方面有着许多的差异。

2.前后知识对比

(1)H2和CO的对比:H2和CO均具有可燃性,但其燃烧产物不同;均具有还原性,但在实验装置、尾气处理等方面不同。

(2)O2、H2和CO2实验室制法对比:在复习CO2的实验室制法时,应与O2、H2的实验室制法进行比较,包括原理、装置、收集、检验、验满等。

技巧四、抓住主线,串联知识

抓住“物质的用途由性质决定,物质的性质由结构决定”这条主线,将零散的知识串联在一起,构建出有机的知识整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碳的单质为例:

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虽然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使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金刚石坚硬,可制作钻头、玻璃刀等;石墨质软、能导电,可制作铅笔芯、润滑剂、电极等;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制作吸附剂等。

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在常温下,单质碳很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可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材料,这样可以长时间保存而不褪色。(2)可燃性:①氧气充足时,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②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3)还原性:在高温条件下,碳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把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碳表现出还原性,决定了碳可用于冶金工业。

技巧五、辩证思维,认识物质

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学会辩证地认识物质。例如一氧化碳可以用作燃料、可以用来冶炼金属,但一氧化碳也会污染空气(具有毒性);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但二氧化碳过多就会造成温室效应等。

技巧六、关注社会,联系实际

冶炼金属、温室效应、空气污染、化石燃料、气候变化等都是如今社会关注的热点,我们在复习时要留意身边的化学,注意对日常生活中化学信息的收集、整合,突出化学学科的应用性。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大全) 篇3

一、教学课题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第一课时)

二、教案背景

本单元知识往往被学生看成是零碎、易懂、难记的内容,而且这部分内容比较多。复习的过程中希望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实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本单元用两课时进行复习。第一课时进行物质性质的复习,第二课时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对比学习方法复习。

三、教材分析: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阶段一个全面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单元,涉及知识内容较广,化学反应方程式繁多,物质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根据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 本课力求让学生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有序的知识结构,了解C→CO→CO2→H2CO3→CaCO3之间的转换关系。其中运用的化学知识链的学习模式,其中,对今后的“酸、碱、盐”学习,有着方法指导意义。

三、教学策略:

1、依据《面对面》内容,对复习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通过知识的整理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

2、进行必要的例题讲评和训练;

3、在重点内容上设置情境,调动兴趣,发展能力。

四、教学方法:

思考、讨论、实验探究、讲解、归纳、练习

五、教学流程:

先设置情境,调动兴趣,从框架图入手,引出CO、CO2和C,再引导学生写出其它碳和碳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又联系实际生活,设计实验解答课本上的一些习题,同时想借助趣味性的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就是设计了部分练习对有关知识进行巩固。

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交叉图近一步认识C、CO、CO2、H2CO3、CaCO3等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2)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3)能正确描述本单元有关实验的现象,并通过网络搜索使语言表述更规范。

(4)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顺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联系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2)通过对汽水中气体成分的探究,使学生懂得通过设计实验检验CO2,学会实验设计。

(3)通过探究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壁上白色固体的成分及其清洗方法,使学生懂得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4)通过对CO2和CO两种气体的鉴别,使学生掌握物质鉴别的方法。(5)通过一些表格的练习,使学生学会对比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保持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实践探究能力。

(2)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本质和联系。(3)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一些熟悉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增强对化学与生活、技术、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

七、教学重点:C、CO、CO2化学性质的复习

八、教学难点:

1、使本单元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2、本单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利用本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九、课型: 复习课

上一篇:新概念英语第一册unit 1 lesson 1-2教案下一篇:有关新生入学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