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的化合物教学设计(精选7篇)
铁的化合物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知识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第三个知识点。本节知识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延伸和发展。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了金属的单质的性质,又了解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才是比较全面地了解金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是建立在金属单质性质的基础上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转变为金属阳离子,生成金属化合物,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金属阳离子的性质与金属单质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这是原子核外电子的量变引起质变的有力证据。大多数金属阳离子核外已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金属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主要是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不涉及金属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只有少数有变价的元素(如铁)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不仅是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的一个补充,也是对前面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个复习和再熟悉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相关的金属的知识,也可以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其特征。2.教学目标的确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在《教育评价》一书中指出:“阐述教育目标,就是以一种较特定的方式描述在单元或章节完成之后,学生应能做(或生产)些什么,或者学生应具备哪些特征。”可见,他所谓教育目标的落脚点是在学生通过学习以后的行为变化上。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多种要素的复杂过程。为了使这一过程有序、高效地进行,施教者首先应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克服传统教学目标的含糊性,制定清晰、合理、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以便明确学习的具体任务、要求,规定学习行为取向和评定学习结果。从上述行为目标理论出发,且结合人本主义思想,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3价和+2价的铁的重要化合物,了解Fe2+、Fe3+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能力;以及由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②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不同价态的铁的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铁与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②在“大胆推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习知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性质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②通过运用知识去解决身边的疑问,感受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贴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培养学生乐群,互助合作的人生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氧化还原性分析实现Fe3+和Fe2+的相互转化。难点:不同价态铁的化合物间相互转化规律。二.学情分析
1、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学习兴趣浓厚,思维的完整结构已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他们能对事物之间的规律联系提不出猜想及假设,但却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去预测并设计方案去检验假设,基本上能理解特殊与一般,归纳与演绎、理论与实践等辩证关系,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但由于学生接触化学时间短,对于物质结构特点及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氧化性和还原性认识得不够,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缺少学习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用语言去引导学生学习以及对其进行学法指导和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以便学生尽快适应元素化合物的学习。2.学生的学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法(2)实验促学法(3)启发式教学法(4)多媒体与传统教具相结合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程序
教学
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视频引入】身边发生的小事(一学生因为缺铁性贫血晕倒,医生开了补铁药物)以视频方式引入,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观看,感受铁元素的广泛存在以及化学与生活和健康的紧密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其求知欲望.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堂铺垫 【复习与铺垫】由复习氢氧化亚铁的制备铺垫二价铁在空气中很容易氧化为+3价 回忆并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铁元素价态的变化,意识到+2价铁元素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复习已有知识做为后面探究的启发和铺垫。
[思考]:实验室有2瓶溶液,一瓶是FeCl3溶液,另一瓶是FeCl2溶液,你用什么方法把它们鉴别出来呢?
教师总结学生答案,并介绍新的鉴别方法。学生思考并回答
观看老师实验演示,掌握新的鉴别方法。给出新的鉴别方法除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为后面探究实验的设计做铺垫。认识铁三价向铁二价的转化 【实验与探究】
[讨论]:FeSO4 溶液中为什么有铁钉或者铁粉呢?它们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①大胆推测物质的性质 ②设计实验方案
③动手实验,检验推测是否正确。④观察现象,准确记录,得出结论。提供学生所需仪器和药品。
学生分小组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得出实验方案:
方案一:向FeCl3溶液先加入KSCN,然后加入铁粉 方案二:向FeCl3溶液中先加入铁粉,然后加入KSCN
在实验研究中学习,同时训练学生思维以及基本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和准确描述现象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得出结论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巡视与指导】
学生实验,并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实验中,进行巡视,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解答学生的问题。
学生动手合作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写出反应方程式。
【汇报与交流】请各小组发言,汇报设计方案,及实验结果 各小组发表意见,并倾听其他组的发言。
书写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化学与生活]:资料卡片 介绍缺铁性贫血 实物展示:补铁的药物。
介绍补铁剂以及铁元素在体内生理作用,探究为什么补铁剂要与维生素C合用效果会更好呢?维生素C到底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 ①大胆推测物质的性质 ②设计实验方案
③动手实验,检验推测是否正确。④观察现象,准确记录,得出结论。
提供学生所需仪器和药品。学生分小组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得出实验方案:
方案一:向FeCl3溶液先加入KSCN,然后加入维生素C。方案二:向FeCl3溶液中先加入维生素C,然后加入KSCN 运用知识去解决身边的疑问,感受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贴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实验研究中学习,同时训练学生思维以及基本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和准确描述现象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得出结论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能力。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乐群,互助合作的人生态度。【巡视与指导】
学生实验,并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实验中,进行巡视,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解答学生的问题。学生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写出反应方程式。【汇报与交流】请各小组发言,汇报设计方案,及实验结果 各小组发表意见,并倾听其他组的发言。书写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引申]:除空气中的氧气以外,氯水中的Cl2这种氧化剂是否能够氧化Fe2+呢? [教师演示实验] 氯水氧化硫酸亚铁中的亚铁离子 学生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并汇报实验现象,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准确描述现象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得出结论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能力。学习知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小结
1.鉴别Fe2+和 Fe3+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2)加入沉淀剂法(3)加入KSCN显色剂法 2.Fe2+与Fe3+与的互相转化:
氧化剂,如:O2,Cl2 Fe2+ Fe3+ 还原剂,如:Vc, Fe 离子方程式:略
学生倾听、领会、记忆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将所学知识及时归纳整理。
生活百课 [图片展示]:一些富含铁元素的食品 学生观看 扩展学生知识面 拓展 【学以致用】
1.亚硝酸盐中毒 如何急救? 2.分析制作印刷电路板的原理 1.学生思考并发言。
2.观察实验图片,分析书写离子方程式。Fe3+与Fe2+的转化。
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运用知识去解决身边的疑问,感受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贴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反思
学习方法总结】大胆推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发现新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2.你有哪些收获或疑惑的地方? 学生思考、领会并反思
在“大胆推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习知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笔者在对教材全面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从而形成对教材的应用和自己个性化解读相结合的教学设计,如《铁的重要化合物》这节课。Fe2+与Fe3+的互相转化较为抽象,学生难以深刻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补铁剂与维生素C合用效果为什么会更好,学生分组实验交流汇报,总结出Fe2+与Fe3+与的互相转化,这一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无处不在,对学生化学学科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得进行探究,笔者也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大量的铺垫和启发。本节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疑惑,因为这些问题中很多是教师事先没有考虑到的,所以在应对的时候显得有些生硬,另外在【学以致用】的练习中,分析制作印刷电路板的原理因为有一定难度,所以对学生知识的铺垫和启发一定要到位,否则学生的能力受限,无法得到合理的猜测。而对于随堂探究实验,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铁的化合物教学设计 篇2
一、对比分析初高中课程标准, 选择课堂衔接教学的基点
对比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初中课标》) 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 (以下简称《高中课标》) , 初、高中化学课程都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课标》在“认知目标”要求上增加了更高层次的“应用”, 在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进一步提高且更具体化, 对过程的体验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高中课标》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见表1) 。
因此, 我们在具体课前设计时候, 要充分认识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 在教与学内容选择、学习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必然需要有效衔接。具体结合“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教与学, 我们确立衔接基点如表2所示。
从《课程标准》可以看出, “铁的重要化合物”初中化学知识主要是常识性介绍, 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每类物质只介绍其中的一个点或很少的一部分, 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少。而高中则以物质结构、物质的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律的理论为主干, 在教学中从学生初中所学到的知识“点”开始, 注重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使学生由知识点而发展形成一个知识层“面”, 进一步注重于知识面的应用及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形成知识“网”, 并用有限的理论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
二、分析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在最近发展区确立课堂衔接教学起点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教与学, 首先要把握住具体的学习目标, 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学习体验、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要对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等“心中有数”, 明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 选好课堂教学衔接的起点, 这是做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核心环节。
从《课程标准》可以看出, 初中化学中只是对铁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常识性介绍, 如知道铁的物理特性、了解铁与氧气的反应、Fe (OH) 3的主要性质和用途、铁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等, 高中化学要求从知识分类、理论等角度解释运用拓展知识学习。
“铁的重要化合物”一节高中教学中, 可以从以下五点进行知识“搭建脚手架”式衔接:
一是由初中学习的铁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常见铁矿物回顾, 让学生畅谈生活中有关铁的性质所见、所闻, 引出“铁的重要化合物”;
二是由初中学习的铁与盐酸、盐溶液的置换反应、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等, 结合铁的金属活动性, 过渡到高中分析化学反应的视角: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三是由初中学习的Fe2O3, Fe3O4与酸反应, 引导学生归纳物质共性:碱性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并进一步推断新物质FeO性质;
四是由初中学习的Fe (OH) 3的主要性质, 让学生回顾初中铁盐与碱反应生成的Fe (OH) 3知识, 推断氢氧化亚铁Fe (OH) 2制备以及检验。
五是由初中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通过物质性质的学习, 回想其重要应用, 递进到高中能列举并解释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三、渗透学科思想和方法, 强化课堂衔接教学的学法指导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中, “知识与技能”是基础和载体, “过程与方法”是核心和关键, 是学习方式的体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前两个目标的自然结果。实际教学中, 哪些教学素材可进行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教学, 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要求有什么不同, 在整个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逐步深化?这些问题在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指出, 人教版教材也没有作为教学内容显性呈现。
1.自然科学研究中需要的一般基本逻辑方法在化学学科中运用
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自然科学研究中需要的一般基本逻辑方法, 体现在化学学科教学中表现为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 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加强运用。
例如, 分类是研究物质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本节课堂教学中, 首先让学生回顾初中涉及常见铁的重要化合物, 写出化学式, 再并按物质的组成, 进行归类。其次, 学习新物质FeO性质、Fe (OH) 2性质, 分别将其归类到碱性氧化物、碱的性质。这样, 以“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为学生学习主线之一, 进行分类研究, 即突出物质分类和物质通性。
2.化学学科特有的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在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的渗透
实证研究的思想、守恒的思想、平衡的思想、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实验研究的方法等, 这些是化学学科特有的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 课堂教学中要有机地与学习常规结合起来, 渗透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
(1) 检验物质性质的方法。
Fe3+检验是本节课重点之一。初三化学在“氮肥、磷肥、钾肥的初步鉴别”中, 学生学习了初步检验物质的方法, 即:①观察外观;②观察水溶性;③根据物质的组成推断其性质, 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课堂教学中, 检验Fe3+, 结合初中知识可以有:①观察外观, 溶液显棕黄色;②观察外观, 加入氢氧化钠时产生红褐色沉淀;高中进一步完善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 增加方法为:加硫氰酸钾溶液显血红色。在其后学习的“铁盐和亚铁盐的一些性质”的探究中, 还可补充:根据组成元素的化合价, 判断其氧化还原性, 推测其性质, 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 实验探究的方法。
化学课堂在研究方式上具有实验性, 研究过程上具有探索性, 思维品质上具有辨证性和创新性等特点。鉴于此, “铁的重要化合物”一节高中教学中, 要及时对实验基本操作、实验习惯进行课堂点拨和矫正, 而且, 结合学科发展要求, 本节课可以着重做好以下两方面衔接教学。
一是定量、半定量实验思想渗透。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 高中要定性和定量的结合。本节课检验Fe2+时, 观察溶液外观和产生红褐色沉淀, 均需要在Fe2+浓度较大时候才有明显现象, 当我们取少量FeCl3溶液, 加水稀释至几乎无色, 滴加NaOH溶液, 从观察外观明显是达不到实验目的 (即不产生沉淀) , 说明这两种检验方法存在局限性, 自然而然在高中引入一种更灵敏的检验Fe3+的方法, 同时也体现出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性质思想。
二是实验探究中条件控制的方法。Fe (OH) 2制备反应原理学生并不陌生, 即“盐+碱→新碱+新盐” (常用FeCl2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 。教材中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 违反常规的操作 (即滴管插入液面下) , 引起学生的疑惑, 也恰恰正是探究的绝佳素材。从实践来看, 观察到实验现象并不是很理想, 白色沉淀中往往夹杂着灰绿色, 几乎分辨不出。虽然学生可以从氧化还原角度, 推理出氢氧化亚铁很不稳定, 很快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 但实际难以使学生信服。如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 创造“无Fe3+、无O2”的环境, 制备比较纯净氢氧化亚铁?
初中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 既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学生已经掌握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在此让学生亲自参与“调用旧知——设计方案——尝试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全过程, 组织学生设计出种种实验改进方案, 如创“无O2”的环境有:
①配制FeSO4溶液所用的蒸馏水及NaOH溶液均临时煮沸再冷却使用;
②在盛FeSO4溶液的试管中加盖一层油脂或苯等等密度比水小的有机物, 以防溶液与空气直接接触;
③使用NaOH固体, 减少中间过程, 减少空气被带入的机会, 并去掉胶头滴管, 避免了因滴管操作而挤入空气;
④用浓硫酸配制5 mol·L-1的H2SO4溶液, 利用浓硫酸的稀释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 除去其中的氧气;
⑤用Fe粉及稀盐酸制FeSO4, 利用H2排除了空气;
⑥用光亮的铁丝扎一小块金属钠, 迅速插入盛有硫酸亚铁溶液试管中下部。
⑦值得一提的是, 在高二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 学生提出利用电解原理, 产生的Fe”2+和碱溶液也不与空气接触, 制备氢氧化亚铁 (见图1) 。
实验探究中, 提倡学生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案, 讨论分析方案的可行性, 筛选方案, 尝试实验, 对比实验所得现象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对比实验结果误差大小, 从而推敲各自方案的优缺点, 提出改进思路。学生通过“方案设计—尝试实验—对比讨论”, 实现学生对学习过程主动积极参与, 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有效地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对初高中课堂衔接教学思考
研究初高中课堂衔接教学, 不仅是有效教学的需要, 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内驱的结果, 在初高中课堂衔接教学中, 还应着重注意以下两点:
1. 衔接教学设计时, 运用整体教学论去处理具体教学内容
教师要通览初中、高中教材, 熟悉初高中课程标准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 以整个中学学科知识为依托, 建立自我的整体知识体系。课堂教学中, 将每个具体的知识点与整体知识体系进行直接联系, 确定每个知识点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与作用, 分析其在教材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及各自的功能, 在教学实施中恰到好处的将新知识与过去所学知识以及后期出现的知识进行复习性、导向性和预见性的教学处理。
2. 衔接教学实施时, 注重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和学习心理培育
铁的化合物教学设计 篇3
氯化铁的熔点为306℃,而氯化亚铁的熔点为672℃,这是因为9~17电子结构的离子,有效核电荷数大极化力较强,Fe3+相对于Fe2+,电荷数多,半径小,Fe3+使Cl-发生变形的程度大,从而引起电子云重叠,由离子键趋向于共价键。晶型也由离子型变为共价型,因此氯化铁为分子晶体,其熔、沸点较低。
【问题2】为什么高炉炼铁增加炉高并不能提高一氧化碳的利用率?
CO还原氧化铁是可逆反应,且是开放体系,反应一旦发生并达到平衡后各组分的分压保持不变。增加炉高不能改变平衡的转化率,因此不会提高一氧化碳的利用率。
【问题3】铁和氧气及水蒸气反应为什么主要产物是四氧化三铁?
从热力学数据手册查到铁的氧化物的标准生成自由能见表1。
当氧气量或氧化剂的量足够的时候从热力学角度,四氧化三铁是热力学最可能的产物,所以铁丝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与高温水蒸气反应、甚至是与熔融的氢氧化钠反应产物主要是热力学更稳定的四氧化三铁。
【问题4】铁锈的主要成分为什么是Fe2O3·xH2O?
铁锈的生成主要是因为发生了吸氧腐蚀,Fe先变成Fe2+然后氧化成Fe3+,随后变成Fe(OH)3并部分脱水,在此过程中,如果保持空气流通,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很难存在,也就不易与氢氧化铁结合生成四氧化三铁。
【问题5】为什么会存在磁铁矿和菱铁矿?
当在氧气很充足的情况下,铁在高温时会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当铁被腐蚀后空气的流通性较差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时则会产生FeCO3。
【问题6】铁碳合金容易发生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
【问题7】锌比铁活泼为什么铁比锌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速率快?
锌排在铁的前面,氢锌原电池的电动势E1=0.76 V,氢铁原电池的电动势E2=0.44 V,故锌与稀硫酸溶液反应的趋势较大,但在相同情况下,氢在锌上析出的超电势(0.70 V)比在铁上析出的超电势(0.15 V)大,所以氢在铁上析出的速率反而快。
【问题8】铁离子及其化合物在水中的颜色?
铁作为过渡元素其化合物主要的颜色来源于d-d电子跃迁,但Fe(Ⅲ)离子的基组态电子结构为3d5,其电子跃迁都是自旋禁阻的,产生跃迁的几率很小,导致水合铁离子[Fe(H2O)6]3+呈淡紫色。但当遇到Cl-、OH-等易极化的阴离子时,离子的极化又导致对光有很强吸收的电荷跃迁。因为Fe(Ⅲ)离子在pH=4时就水解完全,因此常见铁的溶液中一般都会存有较大量的氯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配合物,所以是黄色的。
【问题9】硫氰化铁稳定如何?为什么是红色?
根据软硬酸碱理论Fe3+是硬酸,氮原子属于硬碱,所以NCS-与Fe3+形成稳定的配离子,且配位数随着配体浓度的增大从1递变到6。但配离子的稳定性与配体场强有关,在光谱化学序列中NCS->H2O>F-,但与CN-相比仍为弱场,Fe3+形成配离子属于高自旋(外轨型)配合物,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0 Dq,不够稳定。Fe3+在配体NCS-的影响下,发生能级分裂,主要发生了d-d电子跃迁,吸收20000 cm-1的光,所以配离子呈现其互补光的颜色——红色。
【问题10】傅-克烷基化为什么可用氯化铁作催化剂?
苯的电子密度均匀,取代需要的活化能较高,因此需要加入催化剂,铁离子作为硬酸很容易与硬碱氯离子配位,使烷基正离子游离出来,软酸R+容易与软碱苯核结合完成烷基化的过程。
铁的化合物教学设计 篇4
用心
爱心
专心
1第三章
第三章第三章 第三章
《 《《
《金属化合物
金属化合物金属化合物 金属化合物》 》》 》
第二节第三课时
第二节第三课时第二节第三课时 第二节第三课时《 《《
《铁的重要化合物
铁的重要化合物铁的重要化合物 铁的重要化合物》 》》 》教案 教案教案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铁的氧化物,掌握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和性质;
能对铁的氢氧化物的变化进行探究;探究Fe3+的检验及了解 Fe3+的氧化性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实验学习的一般方法:将实验探究与讨论交流密切结合;
学习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重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交流合作”的精神
教材分析
重点: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亚铁盐和铁盐的鉴别和相互转化
难点: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亚铁盐和铁盐的转化
教学仪器与试剂
教学仪器:
多媒体投影仪
实验仪器和试剂:试管、药匙、胶头滴管、氯化铁、硫酸亚铁、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氯水、硫氰化钾、铁粉、氧化铁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利用问题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1.浏阳一中红墙上红色油漆中的红色物质是什么?
2.红砖为什么呈现红色?[ 来源:学+科+网Z+X+X+K]
二、学生自学铁的氧化物并加以归纳
【成果交流】
名
称 FeO Fe2O3 Fe3O4[ 来源:学科网ZXXK]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俗称
铁红
磁性氧化铁
水溶性
不溶
不溶
不溶
与酸反应
FeO + 2HCl= Fe2O3 + 6HCl =Fe3O4 + 8HCl=2FeCl3+ 本文由http://tjh1.taobao.com/整理搜藏
用心
爱心
专心
2FeCl2+ H2O 2FeCl3+ 3H2O FeCl2 +4H2O 物质类别 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氧化物
三、铁的氢氧化物
【讨论】利用离子反应的条件分析:制取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实验原理
【实验探究1】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及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2】探究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化学性质
【实验总结】两种操作现象对比
【讨论】滴管为什么要伸入溶液内,强调其化学原理
【总结】制取氢氧化亚铁的正确操作(操作要领因情况而动)
【问题1】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得到较纯的Fe(OH)2,并且能较长时间保存?
【成果交流】
Fe(OH)2 Fe(OH)3 制法
FeCl2 + 2NaOH =
2NaCl + Fe(OH)2↓(白 色)
FeCl3 + 3NaOH = 3NaCl + Fe(OH)3↓(红褐色)
色态
白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
转化 4Fe(OH)2+ O2 + 2H2O= 4Fe(OH)3
热分解
产物复杂 2Fe(OH)3 = Fe2 O 3 +3 H2O 与酸反应
Fe(OH)2 +2HCl =
FeCl2 + 2 H2O
Fe(OH)3 + 3HCl = FeCl3 +3 H2O
四、铁盐和亚铁盐
【提问】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Fe3+和
Fe2+?
【讨论】根据前面的实验,归纳总结:二价铁盐、三价铁盐的鉴别方法
Fe3+ Fe2+
①水溶液的颜色 黄色 浅绿色
②加入NaOH溶液 红褐色沉淀 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3】硫氰化钾溶液加入铁盐和亚铁盐溶液中的现象
滴入KSCN溶液后的现象
FeCl3溶液
溶液颜色变红 尴本文由http://tjh1.taobao.com/整理搜藏
用心
爱心
专心
3FeCl2溶液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实验探究4】
FeCl3溶液中加入
现象 结论
铁粉,KSCN溶液
溶液无明显变 化
2FeCl3+Fe=3FeCl2[来源:学科网ZXXK] 氯水,振荡
溶液变成红色
2FeCl2+Cl2=2 FeCl3
【小结】
【实验探究5】红砖中是否含有+3价的铁元素?
【问题2】朴雪(酱油)里面是否含有亚铁离子?
【问题3】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的实验探究?
【作业】离子方程式的的巩固和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三、铁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物
FeO
FeO + 2HCl=FeCl2+ H2O Fe2O3
Fe2O3 + 6HCl =2FeCl3+ 3H2O
Fe3O4(FeO
·Fe2O3)Fe3O4 + 8HCl=2FeCl3+ FeCl2 +4H2O
2、氢氧化物
FeCl3 + 3NaOH = 3NaCl + Fe(OH)3↓(红褐色)
FeCl2 + 2NaOH = 2NaCl + Fe(OH)2↓(白色)
Fe(OH)3 + 3HCl = FeCl3 +3
H2O Fe(OH)2 +2HCl = FeCl2 + 2H2O
3、铁盐和亚铁盐
2FeCl3+Fe=3FeCl2
2FeCl2+Cl2=2FeCl3 第三章
《金属化合物》
Cl2等较强氧化剂
Fe 2 +
Fe3+
Fe、Cu等较强还原剂 列本文由http://tjh1.taobao.com/整理搜藏
用心
爱心
专心
4第二节第三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铁的氧化物,掌握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和性质;
能对铁的氢氧化物的变化进行探究;探究Fe3+的检验及了解 Fe3+的氧化性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实验学习的一般方法:将实验探究与讨论交流密切结合; 学习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重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交流合作”的精神
教材分析
重点: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亚铁盐和铁盐的鉴别和相互转化
难点: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亚铁盐和铁盐的转化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
一、利用问题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1.浏阳一中红墙上红色油漆中的红色物质是什么?
2.红砖为什么呈现红色?
二、自学铁的氧化物并加以归纳
【成果交流】
名
称 FeO Fe2O3[ 来源:学&科&网Z&X&X&K]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俗称
铁红
磁性氧化铁[ 来源:Z,xx,k.Com]
水溶性
不溶
不溶
不溶
与酸反应
FeO + 2HCl= FeCl2+ H2O
Fe2O3 + 6HCl =
2FeCl3+ 3H2O Fe3O4 + 8HCl =2FeCl3+ FeCl2 +4H2O 物质类别
碱性氧化物 [ 来源:学,科,网
Z,X,X,K]
碱性氧化物 氧化物
二、铁的氢氧化物
【实验探究1】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及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2】探究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化学性质
【成果交流】 勰?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俗称
铁红
磁性氧本文由http://tjh1.taobao.com/整理搜藏
用心
爱心
专心 Fe(OH)2 Fe(OH)3 制法
FeCl2 + 2NaOH =
2NaCl + Fe(OH)2↓(白 色)
FeCl3 + 3NaOH = 3NaCl + Fe(OH)3↓(红褐色)
色态
白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
转化 4Fe(OH)2+ O2 +2 H2O= 4Fe(OH)3 热分解
产物复杂 2Fe(OH)3
= Fe2 O 3 +3 H2O 与酸反应
Fe(OH)2 +2HCl =
FeCl2 + 2 H2O
Fe(OH)3 + 3HCl = FeCl3 +3 H2O
三、铁盐和亚铁盐
【提问】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Fe3+和
Fe2+?
【讨论】根据前面的实验,归纳总结:二价铁盐、三价铁盐的鉴别方法
Fe3+ Fe2+
①水溶液的颜色 黄色 浅绿色
②加入NaOH溶液 红褐色沉淀 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3】硫氰化钾溶液加入铁盐和亚铁盐溶液中的现象
滴入KSCN溶液后的现象
FeCl3溶液
溶液颜色变红
FeCl2溶液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实验探究4】 FeCl3溶液
中加入 现象 结论
铁粉,KSCN溶液
溶液无明显变 化
2FeCl3+Fe=3FeCl2
氯水,振荡
溶液变成红色
2FeCl2+Cl2=2 FeCl3
【小结】
Cl2等较强氧化剂
Fe 2 +
Fe3+
Fe、Cu等较强还原剂 ?列本文由http://tjh1.taobao.com/整理搜藏
用心
爱心
专心
【实验探究5】红砖中是否含有+3价的铁元素?
【问题2】朴雪(酱油)里面是否含有亚铁离子?
【问题3】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的实验探究?
铁的性质教案 篇5
张淑英教案:
铁的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铁广泛的用途,认识铁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关系紧密;
2、了解纯铁的物理性质,知道铁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铁的性质;
3、掌握铁的化学性质(与氧气、与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能理解金属活动性的差异,并能应用于对置换反应做简单的判断;
4、了解锈蚀的条件及防止生锈的简单方法,认识铁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重点:铁的化学性质
难点: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探究:
1. 查阅资料开展“铁的发现、存在和冶炼简史”、“铁的用途”的课题研究。并思考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用途。
2.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形式开展关于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的课题研究。3.通过一组铁生锈的家庭实验:分析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及防止钢铁生锈的措施。(可以把书上的演示实验改进,如加热试管可改为在密闭容器中加入造量干燥剂。也可只做一个生锈的实验,并让学生思考“一个有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在以前研究灭火原理的基础上,运用相似的思维方法,总结分析出铁生锈的原理及防锈的方法。4.通过观察、做社会调查等形式总结出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用于防锈的方法。教学过程:
汇报、展示课题1的结果。
并思考: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用途?为什么我们用的菜刀、锤子等是用铁制的,而不是用铝制的?看下面的图,讨论。
(菜刀、锤子都应是由硬度大的物质做成,从表中可见,铁的硬度远远大于铝,所以,铁用有以上用途是因其硬度较大。学生也可能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不用铬呢?这里要讲解,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性质不是唯一决定因素,还需考虑价格、资源、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及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同理,铁的其它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铁的性质决定。那么铁到底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
板书:
一、铁的物理性质
铁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它具有一些多数金属共有的物理性质,比如:能导电,导热,常温下是固体等。此外,铁还有其自己的特性。
生活中见到的铁多不是纯铁(展示纯铁图片)纯铁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密度是7.86克/厘米3,熔点是1535℃,沸点2750℃。铁是电和热的导体。铁的用途不仅与物理性质有关,还和化学性质有关。比如铁为什么会生锈?为什么铁制的器皿不能盛装酸溶液?
板书:
二、铁的化学性质
观看录象:(铁生锈:1分29秒)
讨论课前铁生锈的实验:
展示: 一周前开始做的三个铁生锈对比实验结果。
分析思考:
1、三个实验的条件有什么不同?
2、三个实验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3、这说明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4、如何防止铁生锈?
5、举出你所知道的防止铁生锈的例子,它们的原理是什么?
小结:铁生锈是由于铁和氧气、还有水等物质作用发生的复杂的化学反应。
如果铁锈不除去,大家还会看到铁生锈的速度加快。这是因为铁锈很疏松,易吸水而加快生锈。
如何防锈?总结常见防锈方法。(视频)
启发: 铁锈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是氧化铁()。在氧气的化学性质学习中我们知道铁在氧气中点燃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产物是四氧化三铁。在这两种产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不同的,三氧化二铁中显+3,四氧化三铁中铁显+
2、+3价。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如何去理解?
板书:1.铁与氧气的反应
由氧气的性质知,氧气可以与金属反应。如与镁、与铁。这两种金属与氧气反应有什么不同呢?仔细观察反应的现象,描述其反应现象。(观看镁在空气中燃烧、铁在氧气中燃烧的视频)
小结:镁与氧气更容易反应。
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金属除了可以和氧气反应外,还可与什么物质反应?(实验室制氢气的原理)
2.铁与酸反应
做铁与酸反应的实验,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生成物颜色、状态)并据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在氢气的制法中,我们知道某些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我们来做一组对比实验。
金属与酸的反应的实验:锌、镁、铁、铜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操作注意:加酸顺序从铜-铁-锌-镁)
提示学生要注意观察反应进行情况及放氢气的速度。
小结:镁与酸反应很快就有大量氢气泡放出,锌次之,铁更次之,而铜与酸不反应。由此,由上,镁的化学性质在以上四者中最活泼。铜最不活泼。提问:以上几个反应,是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哪一个?(置换反应)什么样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3.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演示实验:
观察现象:
提问:铜为什么不能置换铁?
小结:铁置换出了铜,因为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只能是化学性质活泼的单质置换出不活泼的单质。
通过以上铁与氧气、铁与酸、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表现出金属的性质。我们知道铁的化学活泼性比镁、锌弱,比铜活泼。金属活动性有顺序。看动画演示:
了解了铁的性质,我们就可以用于来指导实际的生活和生产。充分发挥有利的一面,而又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利的一面。作业:
1.关于本节所讨论的内容,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当今最先进的防锈方法及技术,并写出一篇科学小论文。(课上已总结出防锈的原理)
2.家庭小实验:掉瓷的搪瓷缸子能否用于盛放胆矾溶液?原因?
教案:
课题:
水的分解与合成
濮阳市第六中学
张淑英
水的分解与合成(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了解分解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
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
[活动天地] 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
探究目标:
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
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
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
收集资料:
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__________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__________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分析归纳:
1、电解水是___________变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二者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
交流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___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_________ 和_________ 改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____________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__。
知识应用:
1、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2、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水受热蒸发和电解水这两个变化 [板书]
一、电解水
1、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分析] 讨论分析图片获得的信息
2、化学变化的实质: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化。
[说明]水、氢气、氧气由分子构成,也有的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
3、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练习]做[在线测试]
[小结]
教学反思:
利用图示可较清楚地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看图说话”方法。
如何在化学新课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濮阳市第六中学 作者姓名:张淑英 联系电话:8970032
内容摘要: 新课标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科学素养 学习兴趣 情境 契机
新课标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激发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展现教师个人魅力
有时候,学生愿意花更多时间、精力在某一课程上,并不是因为该课程很重要或很有趣等原因,而是因为他(她)喜欢该科任教师。因此,化学教师要勤于“修炼”“内功外功”,提升个人魅力。例如,运用高超、精湛的教学技术:幽默风趣、极富感染力、号召力的口才;“龙飞凤舞”“赏心悦目”的板书;又如积极参加比赛而得奖,让学生觉得你很厉害,学生肯定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此外,化学教师以高尚的师德形象,严谨的治学态度,高昂的精神状态,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感染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热爱自己的专业,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前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学生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相长,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醉翁之意不在酒”,关注学生学习以外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果仅关心学生的学习,很容易让学生厌烦。因此,化学教师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敏锐的观察力应是教师的强项),用心灵去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兴趣爱好、身体健康、课余生活、经历体验、家庭等,让学生感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关怀。学生自然就会感激你、喜欢你,从而“爱屋及乌”而喜欢化学课。
二、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一个民主的宽松的课堂氛围的前提是以素质教育为最终的目标,建立一种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始终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作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核心。了解学生的兴趣,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弹性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鼓励提问,鼓励创新。随着求知欲望的增强,探究问题的兴趣也越来越强烈。同样我们在分析微观上化学反应是如何发生时,如从学生很感兴趣的打篮球时的一些现象来分析,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因此宽松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教学力求形象直观,把兴趣培养贯穿始终 1.教师要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比如做一个与本节相关的化学实验,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学习纯碱时,利用课本插图,讲“侯氏制碱法”的发明人——侯德榜的故事,讲到元素周期表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近几年来新发现元素的情况,以此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经常处于“乐学”状态。在认真备好课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注重教学手段的艺术性、多样性。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语言美,要用精炼、生动、富有逻辑性、多样性的语言;用清晰、响亮、舒缓、流畅的语音;用抑扬顿挫,娓娓动听和富有节奏变化的语调,给学生以听觉上的美感。在课堂教学时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对自身情感进行调控,满怀激情地开展教学活动,设法使学生不断受到感染,让情绪亢奋起来,使学生脑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对所学内容留下较深印象。
3.精心设计课堂过程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化学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化学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先进技术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4.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现代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象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这一特点,可以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尤其是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使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这样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化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化学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心理学和教学法的诸多专著中,许多学者一致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上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其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而不是在一个认识水平上转圈子。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引导学生总结最佳解题方法,体验解题乐趣,培养学生解题的兴趣。例如:在物质鉴别的习题中,一是发动学生各自寻求鉴别途径,以培养、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主要通过教师命题,学生设计鉴别方案,教师审查、学生实际操作鉴别四个环节来完成;二是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教师提供命题并规定学生至少设计出若干种不同方案来,这时学生就必须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努力实现“殊途同归”的目标。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升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水平,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设计信息进行反馈,汇集他们的设计方案,去其相同,取其不同,去其不合理,取其可行者,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使全部信息得到充分交流和传递。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去揭示、发现不同途径中所再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再现方法的规律性。
五、教师要适量增加实验 满足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强调素质教育,就是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保护,使其一生都有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有终身学习的欲望。我们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老师提着实验用品走进教室,学生会立刻兴奋起来,情绪高昂,他们非常喜欢上有实验的化学课。因此尽量补充化学实验,尤其是要设计一些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实验,如无水硫酸铜的检验,纯碱的去污作用,醋的酸性,含淀粉的假冒味精的鉴别,蛋白质遇酸、碱、乙醛的变性,铵态氮肥不能与石灰混合使用等。总之,化学实验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六、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
第一册铁的性质 篇6
一、铁的化学性质[FZ1]
1、铁跟氧气的反应
3Fe+2O2=Fe3O4
铁生锈的条件: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跟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2、铁跟酸反应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
3、铁跟硫酸铜的反应
Fe+CuSO4=FeSO4+Cu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多种物质(氧气、酸、某些盐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教后记:
1、在引导学生理解铁“在一定条件”,可以跟“多种非金属单质”及“某些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2、写每一个化学方程式都要使学生想到反应现象,如何用化学式表示它们等等,只有不断训练学生这样思考问题,掌握正确的书写程序,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化学方程式。
[FZ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2、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和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使学生知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3、使学生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些常识性的认识。
4、通过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发展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的理解。
2、铁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设疑、实验引探法
媒体选择:
实物,演示实验,投影仪,录像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用途最广泛的金属。钢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材料,钢铁的发展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是最早使用铁的国家之一,,我国的钢产量超过一亿吨,跃居世界第一。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一般不是纯铁,我们研究的是纯铁的性质。
垫铁的独特设计及应用 篇7
垫铁在机械加工中最为常见, 如铣削、镗削及钻削时, 工人师傅会利用垫铁调整高度来完成工件的加工。但一般加工过程为了方便, 根据具体情况将方铁经简单的铣削来满足工件加工的需要。就在工人师傅不断寻找和反复加工垫铁的同时, 我们提出了设计多能垫铁的设想。
如何把多块垫铁用一个垫铁替代, 从哪个角度出发?为此设想如下: (1) 要求使用灵活方便; (2) 能够替代多块垫铁; (3) 在规定范围内能够任意调整; (4) 可以精调, 也可以微调。于是通过多方面的研究, 最终根据长期的实践设计出可通过旋转来改变工件高低的垫铁。即根据需要的高度, 通过螺丝的旋转保证加工高度。虽然这种调整垫铁没有高性能、高自动化程度等优点, 但操作方便, 可为实际生产解决很大难题。本文仅以我单位实际生产中为作业方便设计出的垫铁实例阐述如下。
2 垫铁设计
我单位生产液压支架的组合机床, 由于所生产工件适用垫铁的高度在100~300mm之间, 根据组合机床一般在工作中所用垫铁占用空间位置小于400mm不会影响空间位置, 所以我们设计出直径为150mm、调整高度为130~230mm之间的垫铁。将两工件设计成螺距为2mm的螺丝。同时在螺母高度的3/4处加工一套顶丝装置。其中2mm螺距是为了保证承受载荷, 顶尖的作用是调整到一定高度后固定不动, 同时在调整垫铁的螺杆部分设计4个孔, 调整方便。如图1所示。
有了这种调整垫铁, 平时可以不必保存大量的垫铁, 节省了存储空间, 不用再为到大量垫铁中寻找合适的垫铁而烦劳, 而且便于进行1mm甚至0.01mm误差调整。
图2是我公司在组合机床上设计的调整垫铁实体图。
以上设计的垫铁不但结构简单, 成本低廉, 操作方便, 结构合理, 使用灵活, 而且能够以一代多, 可以精调, 也可以微调。它不但完全替代了传统的垫铁, 而且解决了原来无法精调的问题, 给加工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它一方面能够使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 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其准备周期显著缩短。
3 结语
【铁的化合物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高中化学铁的化合物10-02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现场说课教学设计<铁的重要化合物>08-01
铁和铁的化合物的说课稿05-11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11-15
铝的化合物教学设计06-05
铝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10-09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反思07-17
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例09-21
教学设计###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设计08-11
钠的化合物—过氧化钠的教学设计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