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新闻稿

2024-06-27

训练新闻稿(共14篇)

训练新闻稿 篇1

为进一步提高人密场所工作人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消防安全意识,大兴区亦庄镇组织物美、首航及亦生活广场3家大型超市开展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所有工作人员及部分群众参加演练活动。

演练前,安全员对演练过程进行了周密部署,明确了演练步骤、人员职责和疏散路线等具体事项。为参演群众详细讲解了如何正确使用消防器材,结合实际案例,为大家深入讲解了火灾基本常识和灭火基本要领。随后,指导超市工作人员及群众拿起灭火器对着火点位进行操作处置,整个演练过程安全有序。参与人员纷纷表示,通过学习和自己的实际操作,不仅掌握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还增强了消防安全意识,提升了扑灭初期火灾的能力。

通过此次消防演练和宣传活动,使工作人员及群众进一步了解了消防安全知识,掌握火灾发生时的应急避险知识,做到火灾面前临危不乱,处置得当,为镇域内安全形势奠定了基础。

训练新闻稿 篇2

在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新闻听力部分始终困扰着广大考生。笔者在执教的长江大学文理学院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中做调查,发现86%的学生认为听力考试主要失分点是新闻。 本文将依据多年听力教学经验,结合新闻报道的特点,总结专四新闻听力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希望给学生带来帮助,并能引起相关英语教师对新闻英语听力教学的思考与改进。

二、英语新闻特点及专四听力难点分析

新闻英语不同于科技英语、农业英语、法律英语等其他专门用途英语,它具有特定的词汇、句法、结构特征及背景信息。学生如果对新闻听力训练不够,就会缺乏对新闻特点的了解、背景知识的积累和听力技巧的总结,从而造成听力理解难点,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 新闻词汇的记忆。专四新闻听力所考查的词汇量很大,包括地名、国名、河流、山脉等专有名词,表示各大组织、机构的缩略词,反映当下社会新生事物和观点的创新词汇,还有关于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高频词汇。 如果不经过长期反复的记忆,它们就会成为影响听力理解的“绊脚石”。词汇考查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同义词、近义词的转换,即一个单词相类似的表达,如:题目考查的单词是restructure,而新闻中听到的却是reshuffle,rearrange, recompose。学生是否能把这些同义词联系起来,就需要在平时多归纳和总结。

2.新闻句法的掌握。新闻最常见的句式结构就是嵌入结构,这是由于新闻简洁的语句需要容纳高浓缩的内容所决定。句子多以主-谓或主-谓-宾结构为中心扩展,插入定语、 状语、同位语、分词或从句等作为修饰。很多学生的语法意识薄弱,单从视觉途径输入能够理解,但从听觉途径传入大脑进行信息再加工就相对困难,如学生在听力中常常混淆主句和从句中的谓语或修饰语成分。

3.新闻结构的了解。专四考试中常见的新闻结构是“倒金子塔”结构,即在报道新闻时把最概括、最浓缩的信息放在新闻的开始,通常是第一句话,也叫新闻导语。而相对次要的信息放在其后说明。新闻导语归纳了整篇新闻的核心思想,由5个W和一个H(Who,What,When,Where,Why, How)组成的新闻六要素来陈述。据统计,55%的专四新闻考题考查了导语中内容。如果学生对新闻结构不甚了解,或因听时紧张而没能抓住导语中的重点信息,就不能从总体把握新闻内容,从而导致失分。

4.背景知识的熟知。学生能否理解新闻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背景知识的积累,例如要听懂一篇有关“巴以冲突”的新闻,就要熟悉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发生冲突的历史、政治、宗教渊源,还有伊斯兰抵抗运动等信息,这样才能深入的理解新闻,把题目做对。而很多学生没有养成看书看报、关注国内外大事的习惯,对新闻知识了解少之又少, 必然会造成听力障碍。

5.听力技巧的运用。学生在课上会学到新闻听力技巧, 譬如:导言法、预测、抓关键词、注意同义词转换等,但在实际考试中很多学生还不能将其灵活运用。没有听力方法做指导,听时就很难捕捉到重要信息。除此之外,学生还要把握审题技巧。很多学生审题速度过慢,听前题目看不完,听时又做不到边听边读题,再加上短时记忆能力差,导致信息模糊,做题犹豫。

三、教学对策

根据以上新闻听力难点分析表明,学生只要在了解新闻特点的基础上多听多练,是可以较快提高专四新闻听力成绩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结合新闻特点进行以下讲解和听力训练:

1.开展词汇的听写训练。词汇是听懂新闻的基础。学生平时大多通过阅读记忆新闻词汇,因此他们积累的词汇都是视觉词汇,并非听觉词汇。要想把视觉词汇转为听觉词汇, 就要多注意单词的发音,并结合听写训练进行巩固。听写训练要注意方式方法,听写前,教师可将词汇分类整理,如专有词汇类、缩略词类、新词类等方便学生记忆;听写时,不要以单个词汇为单位听写,而要把分类的词汇带入相应新闻短语和句子中听写,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词汇的发音及其用法。

2 . 培养听关键词的能力。学生在听新闻时,并非每个词、每个细节信息都能听懂,也并非知道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因此在做题时如何抓住有效的关键信息就是学生需要学习的。首先,教师要教学生抓住新闻导语中的关键词——五个W一个H。其次,教学生注意句子意群划分,找准长难句中的关键词,如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并注意不要混淆主句和从句中的成分。最后,教学生划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即问题考查点和选项对应信息,并在新闻中听出相应的关键词,一般同义词或近义词考查较多。训练时,教师可以采用复述法,让学生复述出每句的关键词, 培养学生过滤次要信息、抓住句子主干的能力。

3.加强阅读和口述新闻的能力。以读促听,以说促听是提高新闻听力水平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定期从英文报刊杂志上或是网上搜集热点新闻阅读材料发给学生课下阅读。阅读时要求学生整理并记忆新闻所涉及的重点词汇、分析新闻结构和句法结构、通过导语概括新闻大意等。上课时要求学生口述新闻大意来反馈阅读情况,之后教师播放和阅读有关的新闻听力材料让学生听,听后再复述重点内容。这样可以做到读-听-说反复循环,通过阅读扩大词汇量、积累背景知识、把握篇章结构为听力打基础,再通过听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与此同时巩固了所听内容。所以,新闻的阅读和口语表达是非常必要的。

4.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新闻听力考试时,学生常常是一边听一边忘,由于所记忆的信息模糊,做题时常常犹豫不决。很多学生把原因归结为紧张情绪,殊不知还有其他因素。记忆是理解的前提,理解则是记忆的升华(李芃2008)。 想要提高记忆力除了课外多读、多听、多说来增强新闻理解力,还要运用技巧,如:边听边记,随着播报员的语速把新闻要点以关键词的形式记下来,包括数据、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结果等内容。为了做到短时速记,学生要多使用自己所理解的单词首字母、符号或缩写词来代替完整单词, 如prof.-professor; Am-America.

新闻时事阅读训练 篇3

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比哈尔邦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有3200多座村庄遭受洪水的袭击。阿萨姆邦首席部长戈戈伊说,该邦24个地区中有22个地区遭受洪灾,死亡人数超过50人。洪水还破坏了阿萨姆邦的公路、铁路,损失估计已达2.2亿美元。目前,流经该邦的主要河流的水位超过警戒水位1.5米至2.6米。在比哈尔邦,几乎所有的重要城市都淹没在洪水之中,成千上万的灾民为躲避洪水而逃离家园。该邦的铁路、公路和电力、通讯设施损失严重。据悉,这是比哈尔邦1987年以来遭受的最为严重的洪灾。

灾情发生以后,印度政府和军方出动了军用直升机和摩托艇展开救援。据当地官员表示,由于受灾面积大,洪水来势凶猛,救援工作进展缓慢,灾区很有可能出现食品、医药短缺和疾病流行等情况。

在孟加拉国,其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区有15个县发生洪灾,造成至少11人死亡,200万人无家可归。目前,一些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躲避洪水的灾民已经在临时居所生活了一周。一些灾区已出现了食品短缺的情况。

在尼泊尔,本月初以来连降暴雨引发的洪水已经造成150多人死亡。暴雨还造成了多起山体滑坡,导致村庄和农田被毁。

在不丹,据当地官员介绍,暴雨引发的山洪已经冲毁了至少12座桥梁和一座水坝,当地基础设施损毁严重。

南亚地区今年的洪灾不是偶然的,有着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每年的6月至9月,强劲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吹进南亚次大陆,使该地区进入雨季洪泛期。该地区每年80%的降水都集中在这一时期。当季风来临时,印度东北部、尼泊尔一侧的喜马拉雅山区经常大雨倾盆,大量的雨水连同喜马拉雅山的融雪冲向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等河流的下游,导致水位暴涨,形成洪灾。

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显示,南亚地区之所以经常遭遇洪涝灾害,除了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外,人类生活造成的污染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调查发现,工业污染、普遍以木材和牛粪作燃料、超标的汽车尾气排放、焚烧垃圾等造成的严重空气污染是导致南亚气候异常、 自然灾害频发的元凶之一。

(2004年07月·16日18:07新华网)

1、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试就一种说明方法说说它的作用。

2、洪水泛滥给南亚地区带来怎样的灾害?

3、南亚地区洪水肆虐的原因是什么?

4、假如让你负责南亚地区救援工作, 面对南亚的灾情。你该怎样做?

参考答案:

1、举例子 列数字2、山体滑坡,导致村庄和农田被毁,铁路、公路和电力、通讯设施损失严重,食品、医药短缺,疾病流行,数百人死亡,受灾人口达570万。3、有着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该地区进入雨季洪泛期。该地区每年80%的降水都集中在这一时期。 大量的雨水连同喜马拉雅山的融雪冲向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等河流的下游,导致水位暴涨,形成洪灾。另一方面,工业污染、普遍以木材和牛粪作燃料、超标的汽车尾气排放、焚烧垃圾等造成的严重空气污染是导致南亚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4、略。

拓展训练新闻稿 篇4

xx月xx日,保定校区研究生党员骨干培训素质拓展在图书馆B503进行。在研究生党委工作部副部长戴民老师和李欢欢老师的带领下,来自研究生各系别的60多名党员骨干开展了精彩拓展训练活动。

党员骨干们被分成四组,每组推选12人作为本组队员,每个组经过讨论制定出自己队伍的宣言口号,先后参加了“纸杯传球”、“穿越电网”、“飞夺泸定桥”和“日不落”四个活动。其中穿越电网环节最为艰难和精彩,用软绳搭建的有12个格子的立体“电网”需要队员依次穿过去,而且任何一人一旦“触电”,需要全部队员重新穿越。但是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每个组都成功完成任务。最终,第三组“冲锋队”凭借其稳定的发挥荣获总分第一名。

本次活动是党员骨干培训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此次活动旨在提高大家团队合作意识,克服心理障碍并完成本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让参与的党员骨干们意识到团队意识和困难面前冷静处理、紧密合作的重要性,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把筷子折不断。

消防体能训练新闻稿 篇5

备战比武竞赛期间,支队党委高度重视,提前谋划、广泛动员、精心部署、科学组队,多次召开专题部署会,明确任务分工,了解比赛筹备情况,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来自努力,付出终有回报。为圆满完成此次比武竞赛,全体参赛队员精心准备、科学安排,根据科目设置要求,合理安排集中学习,依托法治人才库和联合工作组,对参赛人员进行点对点帮扶、一对一指导,聘请专业摄录团队制作PPT视频和优秀讲师课件,提前实战模拟案卷制作、示范授课、案例讲评等科目,为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比武竞赛设置了“案卷制作促规范”、“案卷评查练内功”、“优秀案例补短板”、“示范案卷扬优势”、“优秀讲师育精英”5个竞赛科目,考验参赛队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比武期间,参赛队员团结拼搏、奋勇争先,面对挑战沉着冷静、思路清晰,以精湛的业务技能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圆满完成各类比武项目,体现了渭南消防践行团结一致、奋发向上、敢打必胜的拼劲,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渭南监督执法人员的过硬作风和良好形象。

军事训练营活动新闻稿 篇6

11月8日上午,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山东省军区学生军训办公室协办、聊城大学承办的大学生军事训练营活动开营,来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45所省内本科院校的225名大学生汇聚聊城参加训练营,接受战斗技能训练和爱国爱军教育。

作为山东省高校间首届军事性质的比赛活动,本次训练营活动受到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由学校武装部和军事训练营组织负责在全校2016级学生中选拔和训练参赛队员,派出共计5名参赛队员奔赴聊城大学参加本次军事训练营活动。

在为期四天的训练营活动中,他们将进行以下训练及比赛科目:武装越野、手榴弹投准和战术动作,其中战术动作包括攀上1.5米壕沟、跳上攀下2米Z字形壕沟、搬运弹药15米、攀爬通过6米绳索桥、通过6米浪木、蛇形钻越通过独木桥装、低姿匍匐通过10米低桩网、低姿侧身匍匐通过10米高桩网和15米冲刺跑等9个单项。期间参训人员还将举行升国旗仪式,参观我校国防教育展厅,观看国防生军事拓展演示,参观陆航部队,接受爱国爱军教育,组织召开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研讨会等。

在开营仪式上,聊城大学的国防生进行了军体拳方队表演、倒功、匕首操、大刀方阵和特种作战方阵科目汇报表演。聊城军分区参谋长董智奎,山东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孙乐为等出席了开营仪式。

训练新闻稿 篇7

构建“模拟职业化训练”的新闻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的实践训练场所, 是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等任务的重要基地。现代新闻的职业道德、岗位技能、团队精神、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等可以在这模拟职业化的环境中, 通过较长时间的千锤百炼培养起来。如果缺少真实、综合的媒体环境, 就很难进行新闻的养成教育。建立职业化的校内实训基地, 可以使学校教育和职业岗位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建立校内新闻实训基地较之于其他专业来说, 有它的优势。根据新闻职业特点, 实训基地不需要太多的仪器和设备, 只需有限的空间、较少的办公设备投入即能满足一般新闻岗位流程的模拟训练。但在设计上必须解决如何集各课程实践教学、各种岗位技能训练等任务于一身, 以有限的实训空间和实训平台实现多元的实训课题的要求。

新闻学本科专业, 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相关教材等都从老牌新闻院校本科沿用而来, 各院校本科新闻教学同质化,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点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新闻专业的业务课程就是《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报纸编辑》、《新闻评论》, 其传授模式是割裂式的, 而事实上采写编评的关系紧密相连。因此, 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在2006年进行新闻学专业课程改革时, 就认为新闻教学需要一门将其连接起来的课程。我们后来把这门课程定为《新闻实务训练》, 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新闻实践和实战能力为目标, 并将《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报纸编辑》、《新闻评论》、《新闻策划》这几门课程有机地串联起来, 对学生新闻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新闻实务训练》采用“模拟职业化训练”的办法, 按照“成立《大学生周末》报社 (校内实训基地) ———召开新闻选题与策划会———寻找新闻线索———做好采访准备———写作消息或通讯———安排稿件———版面编排与设计———发排出版报纸———发行报纸”的流程, 对学生进行实际强化训练, 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采写能力和编辑能力,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大学生周末》报作为校内新闻实训基地, 主要承担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课程实训, 二是综合实训, 三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要在这个基地进行四个学期的采写编评发综合实训。《新闻实务训练》是新闻学专业综合实训课程, 其教学任务主要在《大学生周末》报社完成。

合理使用新闻实训基地

新闻实训是为了熟练地掌握新闻业务的某种技能而在真实或模拟的媒体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活动。反复训练可以使学生将新闻技能内化并巩固下来。而实训基地的构建就是为新闻教育搭建一个实训平台, 使之既可以服务于实践教学, 同时又面向实际工作岗位;既做到了专业对口, 又能做到技能接口。所以, 实训基地的设计使用首先要能满足单门课程实训的需要, 其次也能满足新闻业务综合实训的需要, 同时也可服务于按新闻岗位流程组织的模拟综合实训的需要。

实训基地在单门课程实训中的使用。一般来说, 新闻业务课程都是由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或示范, 缺乏实训课, 学生的角色感没有, 如新闻采写课, 老师尽管也布置作业, 但学生采写的稿件没有发表的地方, 在某种程度上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有实训基地办的大学生周末报纸作载体, 学生可以根据报纸的定位, 自行找选题并模拟实习记者 (高年级的学生一般为“正式”记者) 进行新闻业务的采写, 任课教师可以选择部分优秀的稿件进行修改和点评, 并推荐到大学生周末报发表。这种训练过程符合学生新闻技能形成的心理原则, 即先由感觉技能的认知, 再到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最终是心智技能的形成。因实训基地有较浓厚的媒体职业氛围, 对培养学生新闻职业意识、新闻职业操守和新闻职业情感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故绝大多数业务课程都可安排在实训基地中进行, 课堂随时可进行理论的讲解和单项技能的示范, 而实训基地的资源配置也能得到有效和充分的利用。

实训基地在新闻岗位流程综合实训中的使用。在第三学年, 新闻学的学生可以选修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新闻实务训练》, 即模拟岗位流程, 进行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实训。在新闻综合实训过程中, 学生需要完成大学生周末报的出版任务。这些出版任务是教师按照新闻的工作要求和操作方法以及职业规范而设计的, 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模拟实际岗位群的综合技能操作训练。这些实际岗位群有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策划、报纸排版、广告业务、报纸发行等。这些任务的完成, 有的需要学生个体技能的充分发挥, 有的又要学生能够发扬团队精神, 相互配合, 将平日各科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当然, 这种模拟的任务设计, 必须将涉及的各个学科的训练任务放在实训基地中, 形成一个完整的新闻“工作流程”, 让学生在任务完成中体验到真实的媒体职业氛围, 这也有助于学生对将来新闻职业生活的认知和理解。

基于报社工作流程, 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利用《大学生周末》报, 搭建的实训教学平台由二、三年级的学生混合编成一个团队, 高年级学生任主编、记者、编辑, 低年级学生任主编助理、见习记者、见习编辑, 由指导老师全程进行指导, 不集中安排授课, 重点抓好每期报纸的编前会、选题策划会、编辑校对等几个核心环节。

学生需要在《大学生周末》报不同的环节进行实训:一是学生做记者在采写环节实训, 训练采访、写作能力;二是学生做编辑在编辑环节实训, 重点训练选题策划、选稿组稿组版等编辑能力;三是学生做评论, 训练新闻评论能力;四是学生做发行, 训练沟通、营销能力。通过两年的模拟实训, 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以“记者岗位”的综合实训为例。从申报新闻选题开始, 经“新闻部主任” (指导教师) 审核、签发, 再经学生实地采访, 然后写作新闻稿, 进行稿件排版训练, 完成新闻稿件的编辑工作。最后教师只需检查“新闻文体”和“标题”就能大概了解学生的新闻采写能力如何。如此逼真的岗位流程式模拟实训, 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新闻采写的技能。

再以“新闻编辑”综合实训为例。新闻编辑包括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等工作, 是定稿付印前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对报纸新闻的统筹决策———对读者、内容、层次及媒体风格进行定位;再次创作———既不改变原稿风格与作者原意, 又提高质量, 体现总体编辑意图;发表见解———评论, 来信, 监督, 标题, 版面等。新闻编辑任务的完成就要从制定计划 (组织稿件) 开始, 到选择稿件 (确认稿件) 、修改稿件 (配置稿件) 、组织和撰写评论 (制作标题) , 最后安排版面 (检查效果) 。在这种模拟真实岗位的新闻综合实训中, 新闻专业学生职业化的职业技能和修养等都构成训练要点, 故在训练其编辑技能的同时也训练了其心智技能和职业化的情感态度,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作为一个新闻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训练新闻稿 篇8

关键词:高中 议论文写作 新闻点评 思维训练

人们常说“文以载道”,其宗旨就是用文字承载思想。特级教师胡勤曾说“思想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与先导,思想走多远,这个国家、民族才能走多远。高考作文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虽然不能代表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但是它可以检验出基础教育的思想层次。”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组组长张伟明教授曾明确指出:“作文就是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活动。”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作文评分要求里,明确规定“透过显现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这两个属于思辨方面的内容。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语言脱离思维的重大弊病。“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所写的,“是一些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它们的意思连儿童本人也是模糊不清的。美国佛罗达大学的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一个学生要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可见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直接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如果说记叙文训练侧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那么议论文训练就侧重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练习写议论文的过程就是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

一.存在问题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主要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议论文是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泛,考场最常见的一种文体。但现实中的议论文写作教学又是怎样一种情形?笔者带着这一困惑就所教班级不同写作层次的学生代表作了一次座谈,现将座谈所获小结如下:

(一)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依旧。

说起写作学生只有一句“怕你没商量”,但高中生对写作畏难的原因又有新的呈现:

1.关于题目,常规的觉得写不出新意,时新的又觉得无话可说;规定的觉得受束缚,自由的又觉得无处找。

2.关于内容,陈旧的枯燥乏味,生活的缺少体验,时事的眼光不够。

这些现状暴露出学生在“写什么”的问题上缺乏自主判断力,一是没有开拓新题材的自信和能力;二是对生活的认识比较浅,素材的价值性无法体现。

(二)对文体的选择较为一致

写作时往往文体不限制,但学生对文体的选择越来越倾向于记叙文,理由是记叙文一容易凑字数,二容易煽情博分数。而议论文越来越受到冷落,学生反映议论陈旧的话题,如自信、坚强等,调动一些事例勉强可以成篇,但认为自己论说能力不够,以事例代替议论,文章缺少说服力。如果碰到新话题,更是一没想法,二没事例,字数如何凑?所谓文体不限,其实是既定,而且较为雷同。

二.探究原因

上述现状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透视。

(一)从学生层面来讲,生活狭窄、自信不足致使自主能力萎缩。

学校管理的封闭式严重阻隔了学生正常的感受空间,学校管理的高压式日益消磨了学生敏感的精神世界。学生摄取、感知、体悟和思考生活的机会与精力消失殆尽。困顿、疲乏、厌倦、沉重、焦虑成为他们挥之不去的感受。

更想说的是一些生源不佳的学校,譬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这里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够端正,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总是“恨铁不成钢”。每天苦口婆心规劝,以他们的不足时刻警醒之。每天保姆式的管理也不断给他们消极的心理暗示。殊不知当我们用心良苦时,也在不断打击他们残存的自信,从而丧失自主能力。

(二)从评价层面来讲,盲目矫正、功利跟风总让选择丧失理智。

高考评卷是作文教学的指挥棒,几年前浙江高考阅卷大力打击所谓的“套话作文”,即穿靴戴帽三段论。诗意的开头,堆砌例子,踌躇满志的结尾。这类文章余毒不浅。“套话作文”暴露出来的写作最大不足究竟在何处?是思维能力这一人的最重要能力的缺失。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需要有“生活”和“思考”做根基。没有思考,生活依然把写作拒之门外。

(三)从教师层面来讲,形式唯上、训练失效难免思考能力缺位。学生写作议论文的基础较差,教学议论文往往大讲特讲论点、论据、论证,学生听了不管用,写作议论文的能力没有多大提高。

三.应对措施

威廉·W·韦斯特在《提高写作技能》一书中指出:“写作过程能帮你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思维积极性的调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是写作的关键。可以说高中议论文写作质量的高低直接与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的高下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说“文贵出新”是为文之道的要诀,那么就议论文而言,就要看你对所论之事能否提出新颖独到的观点和见解了。议论文作文教学过程中重要一环的作文练习如何体现思维训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导向的作文练习题,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其思考力”(朱绍禹语)的关键。作文练习应具有发展智力的价值,应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独辟求导创新的蹊径,而新闻点评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优秀的新闻评论可以成为高中生写作议论文时学习的范本,可以运用新闻评论辅助议论文写作教学。如何将新闻点评引入高中议论文的思维训练呢?笔者试着提出几条解决途径,以期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一)精选点评,授之以渔

《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新民晚报》、《绍兴晚报》等许多报纸都辟有“新闻点评”专栏。我将其搜集,整埋后印发给学生,让学生从阅读中领悟,总结点评的方法和规律。

“新闻点评”的基本结构是:前一部分概述新闻事实;后一部分对新闻实加以点评,或对事件本身直接发表看法,或揭示事实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其特点是形式短小精悍,内容鲜明准确,语言简练得体。

当然,所选的新闻要贴近自己的生活,适合自我的认识水平,有话可说。最好选择那些热点新闻,使自己有话想说或者选择那些本身包含有更多评论点的新闻,让自己能有更多、更妙的话可说。

(二)关注新闻,效仿点评

由于高中学生大部分是住校生,在校期间没有机会接触电视和网络,因而我向学生推荐了一些如浙江经济生活频道的《新闻深呼吸》等新闻栏目,建议节假日在家观看。

新闻点评属于新闻评论类,一般来说要比短评简短些。它以新闻报道的内容为依据,对具体的事实进行画龙点睛地评说、拓展。点评要褒贬分明,观点正确,对症下药,切中要害。在鉴赏别人的点评中,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锻炼了语言能力,培养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积累素材,自主点评

学生在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中敏锐地捕捉话题,选择评论内容和评论角度加以点评。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助,建立课堂上积极的人际关系,提供积极参与、平等参与的机会,通过合作交往,学生从与教师、与同学的互动中实现主客体的转换,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点评过程。

对于那些有争议性的新闻,与其说是点评,不如说是一场激烈的辩论。思想只有在相互交流、碰撞与冲突中才能蹦出智慧的火花。例如:

近日,湖南娄底卫校某班学生上课嗑瓜子,老师自掏腰包买100斤瓜子给学生旷课嗑瓜子。老师真是有钱,任性啊!娄底卫校对此事回应,称老师自费买瓜子罚学生嗑瓜子一事基本属实。不过当事教师只买了30斤瓜子,目前已经向学校领导承认自己做法欠妥。

据知情者透露,娄底卫校微博:感谢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近日,我校某班部分学生上课嗑瓜子,班长多次制止无效后报告班主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并买了三袋瓜子共30斤,拆开一袋分给16位违纪学生嗑,想以此让学生认识错误。我校已对该班主任教育方法欠妥进行了批评,并要求全体教师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点评1:合适,惩戒了学生,严肃了课堂纪律,又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可能超过了老师的预期,会给学生带来压力;但是如果这些学生真的能改过,又不失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一次“精彩回忆”。

点评2:觉得老师方法很棒 等这些人读了大学,发现高中初中的老师是最有爱的,或者出去工作就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了!

点评3:老师除了不该让学生在走廊上受罚有失颜面外,并无不妥,而且教育的手段也很好。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老师,那还有那个老师还愿意去管理学生?

特级教师宁鸿彬指出:“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肯定地说,加强思维训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重要一环。”

将新闻点评引入高中议论文的思维训练,坚持写点评式的议论、抒情类随笔和片段,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教会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论据,同时有效提高学生论证说理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水平。

当然,新闻点评与一般的议论文还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它所具有的许多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却是目前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所欠缺的。当我们沿着一条老路走久了的时候,不妨尝试走一走新路,或许它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黄胜《高考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初探》 《高中》[N] 2008年第12期

2.刘德斌《新闻引路作文教学法》  《中国教育学刊》[J].2005年第08期

3.胡勤《让思想有点力度》《语文学习》 [N]2009年第7-8期

4.何丽红《运用新闻评论辅助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N]2013年第1期

5.《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M]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

训练新闻稿 篇9

随着北京可为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公司员工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同样的一块铁,可以锯融消损,也可以百炼成钢;同样的一支队伍,可以碌碌无为,也可以大有可为。为了提高新老员工团队协作能力,增加相互之间的感情,2012年9月8日,可为时代组织了新老员工“团队无间,放飞梦想”的户外拓展训练活动。

分组以后,通过猜姓名这样欢快的活动,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建立相互了解的基础,营造团队氛围。接着又组织了团队猜成语,短语等活动。最后的对歌活动中各小组实力不相上下,各有千秋,但我们比的不是高低,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你收获了什么,感悟了什么,思考以前的工作方式与行为模式为自己的工作带来了怎样的阻碍,团队猜成语中上传下达的失真又为执行力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通过团队的生成、展示、整合,可为员工加强了理解和沟通能力,提升了创造卓越团队的精神,同事们在实践锻炼中学习,在体验学习中改变,受益匪浅,有了更多的人生感悟。在体验着奉献、协作、勇气带来的成功喜悦后,每个人深刻感受到“团队无间”的精髓,以及作为团队中的一员所要承担的责任。而此时,在紧张的工作与压力之下,新近大自然,感受碧草蓝天,放飞心灵,提高工作效率,调动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公司的人文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可为时代今后的发展中,以人为本,切实把关心职工的工作生活落到细节和实处,不断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知识技能培训和职工文化活动,不断地培养、锤炼和塑造职工的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公司安保训练新闻 篇10

——安保提升计划之一

筑建安保体系,彰显物业品牌。9月14日晚20:30分,泰禾物业员工宿舍外篮球场俨然变成军事训练基地,保安部的员工身穿制服在领班的口号下进行军事演练,就列队、站军姿、正步摆臂、交接班、敬礼及指挥手势标准这六项科目开展强化训练。

训练场周边探照灯的光芒虽然无法抵挡浓郁的夜色,但是整个队伍在领班立正、齐步走,敬礼的口号下依旧循序渐进的开展练习,起初有员工没有按照口令做出正确行动而引起大家的嬉笑,错误“报告”声不绝于耳,但在领班的训斥教导下,他们开始进入状态,在他们的脸上体现不出厌烦之色,士气逐步高昂,训练场上回荡起激情的口号声。在训练场北边角落,3位女安保员观看领班的示范动作,在领班一遍一遍反复指导下重复练习,直至达到标准才进入下一科目训练,她们就是一朵朵绽放着的铿锵玫瑰,再次用行动证明“巾帼不让须眉”。

此次保安部的军事训练是响应总经办铸剑行动、围绕安保提升计划而开设,每周一至周五晚20:30-21:30进行连续训练,目的是提升安保整体形象,创建文明、纪律队伍,为业主创造安全良好的居住环境,同时也展示高端物业品质,促进地产销售。

把握训练时机 落实语用训练 篇11

一、当知识向技能转化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恰当的时机,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紧密结合课文内容特点,找准时机,积极推动学生把所学知识向能力转化,从而使语用目标在扎实的训练中得到落实。如在教学《鲸》一课时,通过阅读学生明白了鲸的大小、它生活在海洋里、它的种类、主要吃什么、用什么呼吸以及它是怎样睡觉的和是怎样生出来的等知识以后,学生对于鲸的认识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认识,只是了解图片这么简单了,学生的头脑中已经装满关于鲸的知识。此时,教师如能根据学生对课文的了解情况,并以《鲸的自述》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有关鲸的知识向别人介绍,那么,则可以化了解为熟知,并且使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及时转化为能力,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认识,而且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正把语用目标落到实处。

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的知识是死的,但是学生的思想是自由灵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抓住如何把学生的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去描述。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当质疑向解惑过渡

学贵有疑。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质疑的同时也是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探寻仍然不得其解之时,还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最为活跃的时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从质疑向解惑过渡的时刻,引领他们在文本语言中徜徉。这样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解决学习问题,而且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可以把关注语用的目标落到实处。

如在教学《桥》一课时,有学生对“老汉批评小伙子,让他排到后面去这一行为感到不满,不理解,小伙子可是他的亲生儿子啊?他怎么能这样?”表示不理解,教师引领学生从洪水来临时的凶猛情况以及老汉安排村民的转移计划进行品味与思考,为了促进学生对老汉的理解,教师又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伙子插队的话可能会引来什么后果?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老汉在危险来临时临危不乱,以身作则,严格执行转移计划中无私忘我的精神,在学生感受到这点以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面对老汉和小伙子的牺牲,面对独自一人的老妇人,学生心中肯定已经积淀了浓厚的情感,此时让学生以为老汉写悼词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教学,既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又引导他们进行了随文练笔,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由此可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落实语用训练的时机是随处可见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把关注语用的目标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只要教师心中时刻装着学生,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定会得到极大提升。

三、当中心向周边发散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本意蕴的感悟以及学生对课文多维解读的基础上,如此一来,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空间、不同方面表达自己对文本内容最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语言向周边发散的时刻,鼓励学生尽情表达,释放自己的语言底蕴。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针对文中父母对我做同一件事的不同评价,我让学生分别站在母亲和父亲的角度,把自己看到孩子的做事方式以后,心中的所思所想写出来,这样一来,学生能够真正沉入文本,分别从父母的角度出发,发表自己对同一事情的认识。比如有的同学代表父亲写道:“要想使巴迪真正有出息,成长为一个充满正气的男子汉,对他的缺点决不能够纵容,我的苦心在他长大后一定会明白的,巴迪,不要怪父亲太严厉……”有同学从母亲的角度出发写道:“巴迪,你已经很努力了,以后会越来越好的,母亲永远支持你,加油!”在学生沉入文本尽情表达的时候,学生的语用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极大提升。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能够从不同人物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言语实践练习,不仅使学生对父母亲的评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在不同的语言训练中学生也真切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魅力。

四、当情感与语言交融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情感与认知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有基本的认知,在这个认知过程中也随之产生情感;反之,学生情感认识的深刻与否也是与学生对文本的认知程度分不开的,它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便在激活学生认知的同时,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母亲的情感认识更近一层,教师主要借助了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歌曲——《母亲》,从而营造出了一种浓浓的爱的氛围。随着歌曲的展开,结合课文特点,教师为学生展现了这样一个课堂小练笔环节:母亲,没有你,哪有——;没有你的支持,哪有——,是你,————!是你,————!……在这浓浓的充满爱的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迸发出了许多精彩的语句,从而更好地向大家诠释了自己对爱的理解,深化了学习效果。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精心营造的环境气氛中,学生的情感与语言齐飞,感悟与表达一体,在情与境的交融中,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这样的训练形式学生喜闻乐见,取得了言语表达能力与语言逻辑思维提高的双丰收,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

五、当补充与文本融合

在语文教材中,作者在写作时会出现留白,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这些留白处往往隐含着一定的深意,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面对这些留白处,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方式,激活学生的认知与内心真实的感受体验,并在补白过程中使文本内容显得更加丰富饱满,落实了语用训练目标。

如在教学《可贵的沉默》一课时,当教师询问学生有谁向父母祝贺过生日时,孩子们全都沉默了,沉默足足一分钟,那么,在孩子们沉默着的这段时间里,孩子们会想些什么呢?文中并没有表明,在教学时,教师如能结合这短短的沉默,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自己真实的感受把课文补充完整,那么,必将使学生在补充文本的过程中,心灵受到震撼,情感产生共鸣,进而在对比和审视自己的过程中经历一次美好的情感体验之旅,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内容中的空白点,让学生去想象,去填充,这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而且有利于学生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在补白过程中加深自己对父母之爱的全新认识,提升自己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训练新闻稿 篇12

首先,运动训练学院第五届分团委学生会主席周家祺同学为2010学生会工作和成绩做了全面的总结汇报,并对经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新一届学生会全体成员表示了祝贺。

然后,运动训练学院分团委书记许超老师宣读学生干部聘用文件,并由与会领导为新一届分团委学生会干部颁发聘书。接着,新一届学生会主席黄磊代表全体学生会干部发言,对运动训练学院所有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与支持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同时,也讲述了新一届分团委学生会的近期工作计划,承诺学生会全体成员定将以积极的态度和无限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以全新的姿态为运训、为武汉体院服务。

随后,校学生会主席赵浩仪同学代表校学生会为新一届分团委学生会成立作了振奋人心的祝词。他希望新一届分团委学生会全体成员,在新形势下,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开创运训团学工作的新天地。

海军报社新闻训练班学习情况总结 篇13

××××年×月×日至××月××日,我去北京参加新闻训练班学习,现将学习期间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新闻培训班历时3个月,是海军报社创办年30来第一次举办这么大规模的新闻培训,受训人员49人,其中13名干部,36名战士。海政×××主任出席了开学典礼,培训期间,海军×××政委专程看望了全体学员,×××副政委在结业典礼上作了重要讲话。整个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前两个月由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4位知名教授、副教授讲授5门新闻专业课程。通过听他们讲课,并认真看书学习,大大开阔了视野。后一个月,海军报社组织16次专题讲座,帮助我把过去报道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感性知识提高到理性高度,业务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培训期间,先后发表5篇新闻作品。我作为兼职学员干部,参与了日常管理。注重以身作则,在解决日常工作的各种问题中增长了才干,锻炼了自己。通过三个月的培训,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被评为优秀学员,这为回来搞好我们单位的新闻报道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范文搜网文章-http://找范文,到范文搜网]

二、主要收获

1、打牢了新闻的理论基础。前两个月,人大教授为我们开设了新闻采访学、新闻通讯写作学、新闻评论学、新闻理论教程等课程,报纸编辑学作为选学内容,通过教授的传授,我在脑子里建立了一套新闻学的理论体系;后一个月,海军报社的16位编辑记者进行专题讲课,侧重于抓好部队新闻报道工作的方方面面,二者结合,相得益彰,针对性、应用性、可操性都很强,使人大教授传授的一套理论知识得以深化。

2、较好地锻炼了新闻采写能力.这次培训主要是进行理论培训,采写稿件没作具体要求。但教授在课堂上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布置设计采访方案,对采访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我根据教授所说的“写作是很强的实践性活动,再高明的老师讲得再好也需要学生去练,没有十几万字,几十万字的艰苦训练,写作能力是不会跃上一个新台阶”的要求,业余时间,我注意多动笔,把教授课堂上讲解的尽可能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我将自己所带的素材写了20余篇稿子,并反复修改,培训期间,被《解军放军报》、《人民海军》、《大连日报》、《水兵记者》等采用5篇稿件,所写的研究论文,得到报社领导和同学们的好评。为了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我购置了1993、1994年的海军报合订本,认真通读一遍,从中研究部队常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便从别人的报道中,间接领会如何抓问题。

3、提高了行政管理能力。承蒙报社领导的厚爱,在这次培训期间,安排我当班长、副区队长工作,并参与临时支委工作,我把这一切当作提高锻炼自己的极好机会,采取各种方式,大胆管理,摸索经验,行政管理能力较过去有了明显提高,为回部队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4、从成功之中学会了怎样做人。常言道:“世事洞悉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次培训一个显著的收获是从做文中领悟如何去做人。通过参加培训,自己学会了平静地面对纷繁的社会现实,做到对高尚和卑劣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辩证地去看,少了些书生气,尤其是一些教授、编辑的完美的人品、优美的文章给我教益颇深,对“堂堂正正地做人,心怀坦荡地做文”,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不足之处

一是对于新闻采访的技巧掌握得还不够灵活,如何抓准问题还有欠缺。

二是在探索管理方法和执行规章制度中,缺乏灵活性,牵涉了一定的精力,对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四、今后打算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增强了新闻意识,提高了判别新闻的敏感能力,对搞好我们单位新闻报道工作充满了信心。我打算下一步要真正沉到基层,及时发现新闻线索,迅速采写,并注意发现和培养新闻骨干,建立健全基层单位的报道网络,下功夫提高我们单位新闻报道的整体水平。

×××

××××年×月××日

思维训练比文笔训练更根本 篇14

如何进行思维训练呢?

我想,这是一个大命题,我不可能完成这本巨著,但我可以抛砖引玉。

2014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里的作文训练系列,有一部分是思维训练。如七年级上 册“从生 活中学习 写作”“说 真话抒真 情”“条 理清楚”“发挥联想和想象”,七年级下册“写人要抓住特点”“表达自己的看法”,八年级下册“说明要抓住特征”“学会说点道理”等。我们要好好利用,做好训练。

只有这些估计还不够。

温儒敏先生说:“阅读不一定指向写作,处处扣着写作来阅读是很累的。只要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读得多了,语感和思维能力都有所提升,语文综合素质上去了,写作能力自然也会提高。”“语文教学重视人文性,是人文教育,不是‘文人’教育。”

王大绩老师说:“通过我们的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水平,提高他的人品和生活品位。他水到渠成获得高 的成绩 , 这是我们 希望的。”“在生活里,通过每节课,一个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以育人为主。”

温先生,王老师,高屋建瓴,英雄所见略同。

我想说的是,是否可以从审题开始训练,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及思维的深度。

中招考试写作文 ,第一步是审题。

先讲命题作文。各省的作文题目大都有一定的难度。例如2014年上海中考作文题“这里也有乐趣”。关键是一个“也”字,它的言外之意:一般人认为这里没有乐趣,或者我以前认为这里没有乐趣,但后来或现在,我发现,这里也有乐趣。有一个学生写小河边也有乐趣。这行不行呢?我认为不太好,小河边,流水潺潺,芳草鲜美,小鱼游泳,蝴蝶翩翩,多有趣啊。这 是公认的 。与题目 中的“也”不符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后院的荒草园,多数人认为没乐趣,但少年鲁迅却可以在这里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可以按斑蝥,其乐无穷。三味书屋,更是枯燥无味的地方,但少年鲁迅可以找蝉蜕,描绣像,也有一点乐趣。审题时,要发散思维,不要思维定式。

审题之后就要选材,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素材,走一步,再走一步。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只是走一步,选材雷同,百分之五的学生再走一步,选出新颖的素材,有意义的素材。例如,月考作文题“珍惜你所拥有的———”,多数学生内容一般,认识不深刻。只有个别学生写得较好。有一个学生写珍惜拥有的幸福,大意是:“以前妈妈好好的,为自己洗衣做饭,自己习以为常。后来妈妈突然病了,要瘫痪,我们看了几家医院,效果不好。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同学的妈妈也是这种病,在某家医院看好了。我忙去问清楚,去了那家医院给妈妈治病。效果不错,在家治疗时我天天给妈妈按摩。后来妈妈康复,又可以为我洗衣做饭了,我突然明白这就是幸福,我要珍惜这种幸福。”这位同学的思想认识深刻,他的思维有深度。

再讲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 ,在中考中占半壁江山。2014年高考,全国十八份语文试题,全部采用给材料的写作题目。温儒敏先生说:“突出的一点,是回归理性,看重思辨。大概有90%的作文命题都侧重考察理性思维能力。”上周五 , 我给学生 出示了河 南省2011-2012年中考材料作文试题,让学生先拟一个作文题目,结果只有少数学生的题目符合要求,多数学生的题目不恰当。估计部分学生没有读明白材料,更不知道材料的寓意是什么。说到底,还是思维能力不行。

这让我惊醒,从9月1日开学,到现在,我进行了多次作文训练,可结果竟是这样。其原因是我侧重文笔训练,侧重写作雕虫小技的训练,而忽略了思维训练。浇树要浇根。根深方能叶茂。

上一篇:毛尖文艺专题片策划案下一篇: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