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阅读能力培养的一些体会论文

2024-06-15

对阅读能力培养的一些体会论文(精选4篇)

对阅读能力培养的一些体会论文 篇1

对阅读能力培养的一些体会论文

我们所研究的早期阅读能力包括看图讲述的能力,指字认读的能力,朗读的能力,思维扩散的能力,并着重阅读常规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增强幼儿自信心,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将阅读活动融合到幼儿一日活动中,创设良好的阅读识字环境,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以视听欣赏和游戏为手段,培养幼儿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帮助幼儿实现图画符号与语言文字符号的顺利转换。同时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记忆力和语言思维等综合能力。尝试早期阅读教学已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幼儿园的姐妹们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教学风格,使我从中受益匪浅,把学到的教学方法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从各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转变。

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

早期阅读不能拔苗助长、掠夺式开发,不能为识字而识字,一味追求识字量,不考虑孩子是越学越爱学还是越学越厌学,应把幼儿时期的教育放在人的终身发展过程中考虑。要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教育方法的转变。

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老师读一个幼儿认一个,在方法上注重“熏”和“训”,幼儿在优美的图画和甜美的声音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习,利用游戏为手段巩固学习。真正做到教学游戏化,游戏教学化。

再次是评价方式的转变。

自信是成功的.催化剂,屡屡失败将会埋葬幼儿的自信。“成人是好了才给予肯定和表扬。”而“孩子是做了,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在活动过程的点滴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幼儿获得成功感。在不增加幼儿学习负担和不减少幼儿游戏活动的前提下,从小班开始每天安排20分钟的阅读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优秀文学精品的熏陶,并将阅读活动融入到一日生活中。

经过一年的有效实践,幼儿受益非浅。

一.他们开始喜欢阅读图书,并且能自发阅读,阅读时改变了实验前快速浏览,频繁换书的阅读习惯。幼儿能安静、持续地阅读一本图书,并且能够按照正确的阅读要求去翻阅图书、观察图画。幼儿会随着图书的事故情节的变化出现各种生动的表情,叹息、微笑、皱眉等,可以看出幼儿已看懂图书内容了,提升了幼儿的阅读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为幼儿自我学习、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二.通过阅读识字活动,幼儿接触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加强了知识、信息的积累,扩大了视野,提高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表现力和理解水平,促进了幼儿智力发展。同时我们认识到幼儿逐渐成为爱学习、会学习的主人。让成功把握在教师的手中,把成功写在孩子的脸上,一切实验,一切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将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三、在研究开展幼儿阅读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我领悟到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幼儿的情感体验与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而且幼儿早期阅读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我们必须注意循序渐进,它需要我们把握好前进的方向,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深入研究,使我们的工作更趋于科学、规范,为我们的幼教事业多做贡献。

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2

河北省邯郸县代召中心校 高丽香 邮编:056108

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21世纪教育的时代特征。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试作阐述。

一、引导求异,促进创新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按常规思维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但有的事情和问题按常规思维却解决不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得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从事情或问题的反面(逆向)去想,以取得成效,这就是求异思维或叫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课例。如《将相和》中的“完璧归赵”这一故事,蔺相如出使秦国的目的是保护好和氏璧,但他见秦王无诚意换璧时,却以“举璧撞柱”逼迫秦王举行典礼,赢得了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的时间。由此可见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在教学这类课文时,通过课内的启发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大胆求因,用求异思维解决现实的事情或问题,这有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鼓励发散,促进创新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突破单向线性思维的狭隘和保守,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品质。在阅读教学中可结合课文让学生说说和课文不同的方法和想法,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跳水》一课时,让学生想想当船长的孩子爬上桅杆顶端,情况十分危急时,除了船长用开枪的办法命令孩子跳水外,还有什么办法可救孩子。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发散、想出种种的不同方法之后,还需要再引导学生将他们所想出的众多办法和课文中讲述的办法进行比较、选择,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课文中的方法是最佳的方法。

三、启发想象,促进创新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渗透在小学学习的各个方面,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十分有益的。小学语文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想象思维材料,在阅读教学时应充分启发学生想象,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增扩续补想象。扩想就是对教材文句内涵作开拓或将课文故事加以扩充。如教学完古诗《暮江吟》后让学生进行扩充想象,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有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十分含蓄,可让学生需想,续写想象作文。如《凡卡》、《穷人》等文教学后,以《凡卡寄信之后》《收养孩子之后》为题让学生进行想说话作文;许多课文中有“空白”之处,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想象补充。如《珍贵的教科书》中,指导员在牺牲时有许多话要对“我们”说,却没有说出来,指导员可能会说什么呢?让学生进行补充想象,通过增扩续补想象,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画图想象。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用图画画出来。这一画图的过程既是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的过程,又是培养想象的过程。如《黄山奇石》一文,对奇石“金鸡叫天都”作了生动的描绘,但文中没有插图。为使学生读懂这段文字,并受到美的感染,让学生按课文描绘,用画表现出来。“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块奇石仅说了名称,没有作任何描述,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黄山奇石的“奇”,让学生想象这些奇石的样子,并将其画下来。

四、大胆质疑,促进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通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教师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则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主动探索,激活创新思维的作用。

语文阅读教学中处处有疑。在课始可引导进行预习后的质疑,如教学《穷人》时,问学生:“遇上了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学生提出了问题:“渔夫一家生活很苦,为什么还要收养西蒙的孩子呢?”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如教学《月光曲》时,出示课题后,问学生看了题目想知道什么,学生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月光曲》是谁创作的?是怎样创作的?曲子是怎样的?这样就更好地为理解课文作了铺垫;在教学课文中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性的质疑,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在课后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性的质疑,如在教学完《鸟的天堂》后,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了“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通过释疑,既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又使学生受到一次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教育。

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五、教给学法,促进创新

“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教学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不仅对学生在校学习各门学科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良好品质,使学生终生受益。

对阅读能力培养的一些体会论文 篇3

一、教好表内加(减)法表和乘法九九表。这两个表在实际运算中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复杂计算的基础,这部分知识掌握得牢固,有助于后继的教学和学习。低年级学生对于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必须要算得很熟练,看到题目能脱口而出,这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关键。在教授加减法表要教给学生想出得数的方法,指出思考途径,讲清算理,反复练习。如教9+4=时,要教会学生这样想9+1+3=13,即“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再相加。”老师要让学生掌握思考过程,并让学生说出自己题怎样算的,多练习,当学生初步掌握“凑十法”后,就可以在较大的计算范围里应用“凑十法”,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计算的能力。如果一味板手指头或数小木棒方法来算,结果虽然对,但对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的提高却无多大的促进作用。另外,用背得数的方法去死记硬背加减法表,学生也常常丢三拉四,或者急起来就忘得一干二净。当然,九九表是一定要背熟练的,而加减法表就不能靠背,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二、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改错习惯。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的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老师要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有些学生只是把完成作业当作向老师“交差”,对作业只看分数和评语,对错题的原因不去深入分析,往往不加思考重新做一遍了事。平时做作业、做练习、甚至考试都没有形成自觉检查,验算的习惯,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学生不会自我检查,不愿独立思考的坏习惯。所以,老师要重视学生的改错习惯的培养。(1)、学习习惯不好是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与格式规范、书写工整等要求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督促学生做完练习、作业、考查后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的习惯。(2)、教师要让学生在知道做错题的原因,是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在知错的基础上重新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3)、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题,老师就要集中进行讲解分析错误原因,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基础较差、常做错了题的学生,教师要多点在课后或安排“帮对”学生对其进行辅导。

三、鼓励学生灵活选用算法。要计算得又快又对,必须在“巧”字上下功夫,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寻求简单计算方法的习惯。对涉及练习计算时,老师应经常提倡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要求学生计算时先考虑能否使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不要一看到题就迫不及待就去做。例如:计算432-299和25×36,学生往往一看到题就习惯用竖式进行计算。如果学生养成使用简单计算习惯后,就会先思考该题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根据凑整法、乘法交换律将式子换成432-300+1和25×4×9来进行计算,这样大大地提高计算的速度。还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以变异的观点,突破习惯思维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找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灵活使用简算方法的良好习惯。对算得巧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表扬,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没有一定的广度,就没有一定的深度,更谈不上思维的创造性。计算练习看起来简单,但含有许多有趣的智能因素。因此,计算教学要求学生善于把已有的知识和新的知识 寻找联系,使各个零碎的特征相互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实现思维的广阔性。例如,在学生已有125×8=1000,25×4=100等知识后,要求学生很快说出2.5×4,0.25×0.4,1.25×8,12.5×0.8这类题的得数,然后在出2.5×32,0.125×160等题与第一次的口算题发生联系又引出15÷0.125,2.4÷2.5要求商不变的性质进行计算。有了前面两组题计算作基础,学生能很快计算出这两道题。这样通过一题的引导,横向发散,兴趣盎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了

五、讲究计算练习的效率,提高计算技能。要把学生获得知识转变为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但盲目、重复、单调的练习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要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练习的目的要求,教师在选择和设计练习时要注意三点:

1、练习的目的性。练习要求要明确恰当,有针对性地安排重点、难点的练习。教学的难点也常常是学生学习的弱点,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和难点的练习,有利于沟通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对容易出错要反复练,并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记录计算中的错误情况,分析错误观点原因。

2、练习的多样性。要适当变换练习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新知识。通过练习的多样化,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练习兴趣,保持学生注意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使用知识和技能,我采用的练习形式有读(听)算、视算、接龙、打手势算、抢答、小组竞赛、玩数学扑克、做各种数学游戏等,使学生头、手、口、耳、眼都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口算效率。

3、练习的趣味性。低年级的聋生年龄比较小,上课易于疲劳,精神易分散,要保持学生持久的注意力,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和借鉴了幼儿园的教学游戏,我自编了找朋友、对口令、开火车、摘苹果、过桥、拔萝卜、数学医生、帮小动物找家等游戏,并在游戏中注意进行思想教育。这些游戏形式的练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而且还可以调节学生的精神,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

浅谈对审计案例教学的一些体会 篇4

审计署太原办 裴艳 030001

2008年,审计署“十二五”期间审计干部职业教育培训教材建设规划将审计干部职业教育培训教材分为政治类、公共类、法规类和审计类四大类。其中,第一次将审计教学案例包含在审计类中;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改进培训方式,以网络和案例培训为重点,不断健全具有审计系统特色的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体系”。2009年,审计署办公厅印发了《审计案例编写与教学工作方案》。随后2010年的《2010-2020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2012年的《审计署关于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更重点指出“推动案例教学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案例教学在各类培训班的比重。建设精品案例,到2015年基本完成各专业审计培训案例库建设”。这既为审计案例教学明确了发展目标,也体现了审计署开展案例教学的决心。作为审计署案例教学师资库中的一名老师,笔者结合2011年以来参加案例教学培训及教学实践浅谈对审计案例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可以简单地定义为“藉由案例作为师生互动核心的教学方法”。这个定义也就告诉大家,案例教学的材料是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主题的案例;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 式的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如果藉由案例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学目标就不在于知识的记忆,而是藉由案例材料结合教学主题,使学生了解相关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综上,案例教学可以完整定义为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是运用媒介(语言、书面、音像)手段,将所描述的客观真实的特定业务情景作为教学案例带入课堂,让学习者通过自己对案例的阅读和分析,在群体中共同讨论,甚至扮演某种角色去体验特定的实践情景和行为过程,从而建立真实的感受并寻求解决实际问题方案的方法。

二、为什么开展审计教学案例

审计人员培训具备一般干部教育培训的共同特征,因此,案例教学是适于审计干部培训的,尤其是审计人员的能力提升培训适于采用案例教学方式。除此而外,审计工作的专业化特征和审计人员的工作特点使得审计案例培训的开展别具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增强审计干部培训的针对性,提升培训效果。教学案例来自真实世界的真实问题,是对现实工作中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困境的浓缩,意在通过案例教学这种方式使参与讨论的学员对所提出的问题形成更为多视角的认识,在培训目标上有更明确的指向,使得培训也更具针对性。在培训中,可以根据审计人员的工作需要,选择适用于不同类型 审计工作情境的教学案例,有助于提升培训针对性,增强培训效果。

二是符合成人培训的特征,更容易激发审计人员的兴趣。成人学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对事物有着自己特有的观点,对问题会有各自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参与解决问题的愿望和主动性更强。审计案例提供了与审计人员所处的工作情境比较相似的问题情境,让审计人员能够在模拟情境中进行判断和决策。在这种环境里,一方面有助于充分调动审计人员个人已有的丰富经验去分析解决案例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积极的参与中促进审计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具有更强的主动性和参与感。

三是有助于审计人员强化知识,提升能力。在案例教学中,作为学员的审计人员通过案例讨论,通过与自己经验的参照,与别人经验的比较,能够将特殊经验逐渐升华为具有更普遍性的经验。经过这样提升的普遍才能更好地指导以后的特殊。在普遍到特殊、特殊到普遍的认知强化中,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四是有助于审计人员强化交流,转变理念。案例教学的形式也为学员带来交流与合作方式的新体验。在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认真倾听别人从其他角度所提出的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并尝试去理解不同角度认识问题的根据,有助于培养审计人员开放、包容的态度。教学过程中因 还需要团队之间经过讨论形成大多数人能够认同的结论,也就有助于促进团队之间每个人积极性的发挥,注意沟通的效果,使得集体的智慧得以最大化。

五是有助于促进审计工作经验的积累沉淀,推动审计实践向审计理论的提升。教学案例对具体问题的情境模拟再现,是经过编写者的深入思考反复甄别所选出的具有一定典型性普遍性的问题情境,并经过特定的教学处理,为学员进入情境开展讨论进行了专门的设计。很多教学案例还会提炼出某些理论框架和经验框架,为学员带来知识上的提升,也为将审计实践最终转化为审计理论搭建了桥梁。

三、开展审计案例教学的要素

审计案例教学的前提是要有好的审计教学案例。审计教学案例主要是针对审计实践中面临的难题、有争议的问题或有多种可能的选择事项、理论前沿问题等编写的审计案例,供参加课堂学习的学员开展老师与学员间、学员与学员间的互动式讨论,从而提升审计人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审计教学案例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教学目的的明确性,或为便于某一理论的阐释,或为促使对某一普遍性问题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二是案例写作的可读性,基础事件要真实,故事有趣有情节,人物要有鲜活感;三是问题设置的挑战性,案例应具有复杂冲突的元素,以及不只一个答案的待解决问题,在关键决策环节要迫使学员作出决定;四是教学 手册的翔实性,包括教学目标的准确描述、课堂安排的具体计划、讨论内容的可能方案、案例分析的鞭辟入里等。同时,必须强调审计教学案例不一定是成功范例,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

审计案例教学的重点是要充分领会案例教学的精髓。对审计干部的教育培训,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在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时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这种能力不可能通过传统的“粉笔+讲课”的教学方法获得,审计案例教学是培育审计团队精神和磨练他们战略决策能力的最好方法。审计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是运用媒介手段,将所描述的客观真实的特定业务情景作为教学案例带入课堂,让学习者通过自己对案例的阅读和分析,在群体中共同讨论,甚至扮演某种角色去体验特定的实践情景和行为过程,从而建立真实的感受并寻求解决实际问题方案的方法。审计案例教学不是告诉问题答案,而是说明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和方法,要学员学会把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学会发现问题和利用已有信息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好的审计案例教学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二是把教学双方带到矛盾冲突中;三是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章节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四是把教师的单向教授变为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五是把个人思路变为集体智慧;六是把一个战略性和束 之高阁的理论框架变为解决公共管理现实问题的可操作方案。

审计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一是案例的引入。可以通过冷点名的方式来掌握学员对案例的熟悉程度;借助声像资料帮助学员进一步熟悉案例,聚焦主题; 通过简单提问来引导大家进入案例情境。二是案例的展开。设计问题的要点是由浅入深、逻辑关联、选择切入点、优化提问方式及紧扣主题;对课堂的把握要给予和接受反馈,要说我不说你、顺接不逆接、是“导演”不是“演员”;对进程的把握要紧扣主题、对时间的分配要有言在先和严格执行。三是案例的结尾。要不满足于表面问题、对问题背后的观点要进行深入梳理、提供有用的理论工具和概括出有普遍意义的论点。

当然,审计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式,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局限,比如实施审计案例教学存在一定的约束条件。研究表明,案例教学课堂人数的极限一般是40人。学员人数过多,多数学员会相对不会主动发言,可能只有少数学员自由发言,而且各组分组讨论结果的发言可能占用太多课堂时间,案例讨论无法充分展开或者难以深入,从而教学的互动无法实现,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此外,在审计案例教学的探索阶段,可能缺乏充足的优秀案例储备和师资储备;同时,审计案例教学培训的短期性与有限的适用性又不利于 学生系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不能普遍适用于所有课程、无法完全仿真有纸上谈兵之嫌等,但总的来说,审计案例教学具有能够展现真实、多处可用、允许错误、鼓励思考、强调能力等诸多优势,学员可以在互动学习中得到提高,在研讨点评中有所领悟。确实不失为一种日趋成熟,适用于审计干部教育培训的好的教学方式。

邮政编码:030001

上一篇:个人贷款重点讲义下一篇:镇减贫摘帽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