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三心

2024-06-21

教师的三心(精选11篇)

教师的三心 篇1

教师的三心

《有效研修》一书中提出:教师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必须同举并重。

(一)爱心

爱心,是每个教师必备的教育素养之一,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教师以培养人为职业,必须热爱学生。正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每个少年儿童都有对爱的需要。这种需要已经不仅是一种动物的本能,而是人所特有的社会心理需要。班主任的工作也证明:师爱,对儿童身心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学生得到教师的爱,就是得到了赞许,表扬和奖励。

以前班里有一个调皮万分的孩子,作业经常不完成,课间捣乱,喜欢和老师作对,令任课老师都很头疼。作为班主任,我没有放弃他,而是用了更多的时间,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了他更多的“爱”,在他取得微小的进步时,就及时赞许、鼓励他。就是这样一个学生,毕业后的一个寒假,给我送来了一箱红通通的苹果。

(二)责任心

责任,是一种使命,责任心,是一种使命感,是自觉地把份内的事做好的一种心态。教师的责任心主要表现在教书育人上。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只有爱心还不够,必须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爱心是基础,而责任心则是驱使我们干好工作的动力。做为一个教师,当你站到讲台上,望着几十双求知的眼睛,一种责任心在心头油然升起。教书育人,你会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而对于“差生”,这种责任感越发地深重了。

记得刚工作接班时,班里有一个小姑娘,不爱学习,不讲卫生,平时也不和同学交往。于是,我试着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她聊天,得知她父母分居,谁也不

管她。得知这一情况,我每天放学后留下为其补习功课,帮助她学习上的进步。在生活上,我尽可能多照顾她,并教育班中的小朋友多关心、帮助她。另一方面,努力与其家长进行沟通。五年时间,虽然她的成绩并不是很好,但她没有掉队,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这正是责任感驱使我诲人不倦。

(三)事业心

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所具有的爱心、责任心,都应归于事业心之下。如果说爱心是做受学生欢迎教师的基础,责任心是做受学生欢迎教师动力,那么事业心则是其宗旨。

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只有你有一颗事业心,怀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赤诚,把自己的青春、精力、汗水、心血都无私地奉献给孩子们,在工作中不辞辛劳,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才会赢得社会、学生、家长和同行们的认可。

综上所述,做教师,尤其是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爱心、责任心、事业心缺一不可。它们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事业心,就难有责任感;而事业心恰恰表现在教师的爱心上。可见,它们之间是难解难分的,正因为这三者同举并得,才铸造了一个教师的灵魂——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教师的三心 篇2

一、上进心是每一个行业的准则

一个公司里, 老板希望看到每一个员工都有上进心。一个学校里, 校长希望每一个教师都有上进心。这上进心是人类发展的源泉, 是人类创造幸福的根基。

上进心不分年龄阶段, 不管是刚毕业的新教师, 还是已经教了几十年的中年教师, 甚至是临近退休的老教师, 都应该持有足够的上进心。

拥有上进心的语文教师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改变沉闷的语文课堂, 给课堂注满活力, 赋予课堂生命、激情和活力。拥有上进心的语文教师还能影响身边的同事, 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激情乐观的办公氛围。在同一个办公室中, 你表现的积极向上, 被其他同事看见了, 受你的影响, 他们就会改变自己, 在教学中乐于学习, 乐于思考, 共同打造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耐心是教育教学的试金石

学生学习语文不是一场短跑, 也不是一场中长跑, 而是一场马拉松长跑。面对那些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 我们需要足够的耐心, 给自己耐心, 也给学生耐心, 给自己耐心就是让自己戒掉心浮气躁, 不以成绩论英雄, 不以乖巧听话论好学生。当心戒掉浮躁, 戒掉功利, 心平气和下来, 才可以客观地面对学生, 给学生公平的对待, 在心平气和的作用下, 语文后进生才能与你相互之间建立信任, 从而接受你的帮助去改变自己, 逐步去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我们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根据不同的智力发展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的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特别是学习语文的时候, 不要把所有的学生都绑在一条绳子上, 他们总有几个先走一步, 也总有几个落后于几步的。例如有些语文上的知识点, 是要求背诵和记忆的, 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任务, 学习新的知识;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就慢了许多了, 他们可能需要几天的记忆, 或者几个星期的记忆, 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记忆。过不多久新的知识点又要他们去记忆, 一点一滴的叠加, 到最后和那些优秀的学生一比, 落后就更加地明显了。

面对如此的情况, 教师就要有计划、有耐心地去帮助这些后进生, 巩固已学过的基础知识, 复习刚学的知识, 在班里形成一个“大手牵小手, 小手牵小手”的互动学习模式。一方面不仅加强了语文知识点的记忆, 另一方面通过设立不同的语文学习目标, 共同分担学习任务, 让后进生有能力、有信心去达成语文教学目标。

三、细心可以帮助语文教学更好的开展

我们都说教师是细心的。这种细心更多的是表现在工作上。语文教师的细心可以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的顺利和完美。课堂上, 学生上课开小差, 教师一个善意的眼神;语文汉字的书写不够认真, 老师及时引导;课文学习上知识点的把握不够, 加以强化和训练;口语交际上说话结巴, 没有信心, 得以发现和鼓励, 为下次的口语交际埋下伏笔等等这些, 都需要教师的细心去完成。连文学家郭沫若都说:“天才这个字本来含意极其暧昧昧, 它的定义, 决不是所谓“生而知之, 不学而能”的。天地间生而知之的人没有, 不学而能的人也没有。天才多半由于努力养成。天才多半由于细心养成。”教师细致的工作态度一边给语文教学带来好处, 另一边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学生, 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学习的榜样, 学生细心习惯的养成就潜移默化地被养成了。

四、“中意”课程标准, 把课标和语文课堂完美结合

近几年的课程改革, 带来一股教育上的热潮, 这股热潮直接作用于每一个学科当中。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根据标准去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作为一个语文教师, 应该“中意”语文课程标准, 把语文课程标准里的各个年级段的学习要求搞明白, 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这里的灵活应用不是生搬硬套, 而是根据不同的地方特色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学习和应用。

例如, 乡村的孩子与城镇的孩子就有明显的区别, 小城市的孩子又与大城市的孩子有区别, 了解了这样的区别, 在不同情况下不同去对待, 深入研究课程标准, 挖掘语文教材, 吃透语文教材。把地方特色的素材糅合进语文文本当中, 在以课程标准的大方向的前提下, 提炼出属于自己本区域适合孩子的学习特点的课程标准, 加以浓缩或者延伸, 制定出科学而又合理的计划。这样做把课程标准变活了, 也与课堂的教学进行完美的结合, 在让学生享受到新型教育成果的同时, 又不显得生硬。学生乐于学习语文, 乐于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富有创新, 富有开拓。

五、“中意”学生语文课上的收获

关注学生语文课上的收获, 这是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你在语文课上讲的唾沫横飞, 抑扬顿挫, 学生不买你的账, 或者不知你到底在讲什么, 呆呆地在课堂上坐了一节课, 没有一点收获, 你难道会说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吗?所以, 基于这样的情况发生, 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 向语文课堂上要质量, 向课堂里的四十分钟要质量, 让学生在下课铃响起的一刹那有一种明悟的感觉, 发出一声内心的惊叹:“哦!我明白了!”这才是一节好的语文课。

只有想着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收获, 就会减少教学手段上的一些花样, 一切奔着本节课的目标达成去努力, 抓住课文重点, 突破课文难点,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本次教学的任务。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生动的, 才是实效的。

因此, 我们要做一个“三心二意”的教师, 在师德上做好表率, 在业务水平上做好模范, 开动脑筋, 集思广益。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为学生学好语文打好坚实的基础。

摘要: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 需要教师具有上进心、耐心、细心, “中意”课程标准以及“中意”学生在语文课上的收获。

关键词:语文教师,“三心二意”,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

优质辅导员的三有、三关和三心 篇3

关键词:三有;三关;三心

高校辅导员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一支重要队伍,是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在高校学生党建、学生素质培养方面起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因此,高校在辅导员的招聘、培训等方面也越来越重视。笔者结合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培训辅导员队伍的情况,谈一谈自己对高校优质辅导员的看法。

一、“三有”是优质辅导员的基础

1.有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之“钙”。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就是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把我们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际,要建成中等发达国家。高校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其理想信念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人只有会做人,才可能做好事。辅导员要把学生工作当作一种事业,而不是一种职业,在顺境时不骄傲,在困难时不消沉、不动摇,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各项学生工作。

2.有道德情操

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德是一个人立世之本。优秀的辅导员应该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因为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身健康。辅导员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道德对于个人及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用得其所。学生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辅导员在学习工作中,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自觉成为高尚品德的践行者,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和塑造学生。

3.有丰富知识

如今的高校辅导员一般都是研究生毕业,比如,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招聘辅导员时不仅要看所学专业,还要看是否做过校、院学生会、团委干部,更要看是否是研究生毕业,把知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是思想教育的行家里手,更是知识传播的教育家。尽管辅导员不是专业教师,不能像专业教师那样教授专业课程,但是“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同样适用于辅导员的日常思政工作。只有比学生学得更多、读得更广、行得更远,才能保证自己这桶水、这潭水不会干涸,才能端给学生一碗更清澈、更优质的水。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每学期都要向辅导员列出要读的书目,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水平。

二、“三关”是优质辅导员的条件

1.“入口”关

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选聘优秀人员做高校辅导员工作尤其重要,因此,必须提出一系列的条件。比如,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中共党员、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对学生要有爱心,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在招聘过程中,必须采用笔试、面试、公示、试用四关,纪检监察部门要全程监督检查,保证招聘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严把辅导员的入口关,由各系部分院领导组成专家小组,对参与面试的人员进行现场考核、打分,筛选出能力强,更适应专业需要的辅导员。

2.“培训”关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训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人非生而知之,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除了本性聪颖,更多来源于后天的学习和参加各种培训,这也是提高辅导员队伍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辅导员培训坚持理论培训与业务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采取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项培训、工作交流、宣讲活动、考察调研等多项形式,有计划地对辅导员实施培训,以此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促进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培训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即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开展辅导员工作沙龙活动等。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重视辅导员的培训工作,采取了多种方式,如走出去、请进来,聘请校外优秀辅导员做专题报告等,学院每年都要评选优秀辅导员,将辅导员的先进典型材料汇编成册,既有大会上面对面的交流,也有书面材料的交流。多年来,学院涌现出多名优秀的辅导员,他们在培养学生上与时俱进,不断谱写出新的篇章。

3.“创新”关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社会就不能进步。高校辅导员工作同样需要创新。如今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多媒体时代,大学生面临一种充满诱惑的全新环境。而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多数人任性又倔强,传统的说教式、一成不变的约束,已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生的管理。手机控、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舍昼夜地看韩剧等,已经成为一部分大学生的常态。高校辅导员必须坚持“引导为本,疏堵并行”的原则来教育学生。学生犯了错,做错了事,不能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地指出其缺点,而应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教育和引导学生,督促其改正错误,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高校辅导员。

三、“三心”是优质辅导员的关键

1.爱心

高校的辅导员应对学生充满爱。试想,一个辅导员总是看他的学生不顺眼,又怎能做好工作?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辅导员必须有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再淘气,违反纪律,辅导员也要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学生的闪光点,这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辅导员的爱,包括爱自己的本职岗位、爱学生,也包括热爱周围的一切事物。辅导员要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引领人,用规范的道德情操感染人,用扎实的学术知识培育人,用温暖的仁爱之心陪伴人。

2.信心

做好辅导员工作,必须要对自己充满信心,也要对学生充满信心。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充满自信地面对学生,面对自己,要有担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辅导员自己不爱学习,不注重修养,那么很难说服学生去努力奋斗。辅导员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素质能力迥然不同,特别是高职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道德水准、纪律观念更是差强人意,这就要求辅导员对自己的事业要有信心,在顺境时不能妄自菲薄,在逆境时不轻言放弃。

3.诚心

辅导员每天与学生接触最多,这就要求辅导员能真诚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平等相待,和学生打成一片,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

大学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逐步形成,对某些事情的看法过于情绪化、简单化。辅导员的引导往往能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辅导员也要承担这份责任与义务,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形成良好的、端正的人生观、价值观。

另外,在任辅导员时,一个字“诚”应贯穿其中。以诚对人,以诚待生,有这份诚心,拿这份诚意,才能换取一份信任,一份师生情谊。

一名优秀的辅导员,把握好“三有”“三关”“三心”是必需的。愿我们的辅导员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曲建武,熊晓梅,张伯威.高校辅导员工作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

[2]王传中,朱伟.辅导员工作指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三心”教师素养学习心得王艳碧 篇4

——王艳碧

今天,再次观摩朱德全教授讲解的《走向“三心”的教师素养》眼前顿时云雾渐开。学后有空之余,查阅朱教授引用的《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节选,心中顿生感悟,作为新时期、新课改下应该具备的教师素养颇感震撼。

朱教授首先以提问的形式引出他十多年来潜心研究的课题——“有效教育”,其中包括有效的区域教育、有效的学校教育、有效的课堂教学、有效的教师素养、有效的校长素养五个方面。接着,他用一个简单而形象的比喻向大家很好的解释了五者之间的关系,并指出讲座的主题——教师素养。

朱教授从研究背景、研究视角等方面讲解了何为有效教育、何为有效的教师素养,并从教育学、社会学、哲学、艺术学、心理学五大角度分别剖析了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之后朱教授再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何为“三心”素养,“三心”即“心态”、“心情”、“心智”,提出做教师心态要正,做一个简单的人;心情要好做一个阳光的人;心智要明,做一个智慧的人。朱教授还谈到做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阳光的身心素养、精深的专业素养、广博的文化素养、必备的教育素养,这五大素养是做教师的基本条件。

“做教师要讲良心、讲事业心、讲责任心!”,朱教授的这句话很值得每一位同仁深思。我们应当好好学习,丰富专业知识,夯实教师技能,培养良好有效的教师素养,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另外,我觉得朱教授在讲解中引用的拿破仑的那句话——“一头雄狮带领的小绵羊部队一定能够打败一只小绵羊带领的一群雄狮部队”,也感受尤深。一支好的部队需要一个好的将军带领,同样一个好的教师队伍也需要一个好的“领导”引领,在学校,我们同时扮演着“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双重角色,我们的表现直接关乎着学生与学校的发展。在如此重大的责任面前,我们就应该做好自身素养的提高,摆正心态、用愉快的心情面对学生,用高深的智慧去引领学生。要明白如果老师的心态是悲观扭曲的,学生的心态绝不可能是积极乐观的,老师的心情是愁闷阴暗的学生的心情一定不是愉悦阳光的,智慧贫瘠的老师教不出学识渊博的学生。

体育教师的三年成长计划 篇5

姓名:钟伟 学科:体育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不仅要有勤于反思的习惯,还要有勇于确立成才目标的意识。这样才能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此,我特制定此三年计划,以使自己更快成才。

一、个人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对新课程、新理念还需进一步地学习和研究,充分挖掘教材,提高对教材进行再处理的能力,树立用教材的思想,从学生角度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学习研究能力方面:自感对一些学科相关的理论性书籍的研读缺乏主动,这样也造成自己说话和实践经验总结时缺乏理论支撑,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三)教育教学效果方面: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以往的“学会”到现在的“会学”,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身体活动紧密结合,注重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平衡好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身体素质的关系是我、我们体育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实践的。

二、指导思想:为了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活动,并通过参与活动,努力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校各个方面的管理水平。

三、个人专业发展三年总目标:

(一)教学中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注重对学法的研究。

(二)注重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践与研究。

(三)争取成为优秀教师。

四、个人专业发展年段目标:

(一)2010目标:成为一名真正的学习型教师,成为合格的青年教师。

1、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上好体育课,认真准备一节公开课,把新课程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2、找准自己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提高学生广播操队列的质量。实施方式或途径:

1、认真参与学校和区教研室的教研活动,学习优秀的教学和教研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2、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与制定单元教学流程相关书籍,提高理论水平。

3、利用学校课间操以及课前5分钟,提高学生广播操队列的质量。

(二)2011目标: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在体育教学及训练方面取得成绩。

1、抓好体育队训练工作,坚持开展田径训练和篮球队训练,进一步拓宽思路,提高训练效率。

2、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虚心听取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坚持每周听课3节,并认真反思,取长补短。

3、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上课的教学质量达到校级优秀的水平。

4、苦练个人基本功,学习体育裁判法,并写出心得体会。实施方式或途径:

1、积极参与教研活动,通过执教实践课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水平。

2、自读教育教学类书籍,学习体育裁判法,积极钻研体育教学方法。

(三)2012目标:争取成为一名优秀体育教师,并做到一专多能。

1、深刻领会课改理念,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加强体育课题的研究,争取学校篮球体育教学突破,成为我校亮点。

实施方式或途径:

1、研读教育类书籍,提升自身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教学能力有进一步的飞跃。

2、和体育组一起研究学校篮球教学特色。

3、从课程的问题出发,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实践。

五、计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仔细的反思本规划,对于不足的及时进行补充和修订,对于不合当时情况的及时进行修订,针对现实情况进行完善,做到有计划,同时有变化。

(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师德教育学习,增强自己对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教育。

(三)树立教学新理念、创设学习氛围。在教学目标上,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法,先研究学再研究教,使学法与教法并重。

(四)通过教学反思(自我说课、教学反思、观摩教学的反思),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乐观、积极地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

(六)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纠正,在目标上与原来的一致。从而不偏失方向。

教师的三心 篇6

向洪江

新乐府诗的代表作《琵琶行》,堪称千古绝唱,不仅在于它深刻的思想,更在于它那奇绝的艺术魅力--三朵“典型花”。

一、典型形象花

形象性是美的一个基本特征,美的事物和形象总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受得到的,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和快感。且看文章第二段的描写:“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两句诗活画出琵琶女心怀无限幽愁的似羞非羞、羞苦交加的容态,此乃一个特写镜头,琵琶女形象从朦胧中渐次展现在欣赏者面前。更为绝妙的是诗人将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连串通俗新颖、生动恰当的比喻,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音乐形象展现给读者。乐声极富变化,“大弦嘈嘈如急雨”写出了乐声的繁密、粗重,急聚;“小弦切切如私语”描绘出乐声的幽细、委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则通过手指灵活交错的拨弦,突出乐声的圆润、立体性;“间关莺语花底滑”则突出乐声的清脆、婉转;“幽咽泉流冰下难”把乐音的哽咽、吞涩表现得恰到好处。“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则是休止后的一江湍流奔涌而出。在对音乐的描写中,诗人重在从听觉效果上模拟声音,让人读起来感受到浓浓的韵味。如诗中用叠音词--弦弦、声声、嘈嘈、切切和双声叠韵词--间关、幽咽。这些词,要么直接模拟声音,要么使诗句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加强了音乐的悦耳动听和韵律节奏。这样准确地绘声拟音,给人以真切直观的听觉实感。

二、典型境界花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首先就给读者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忽闻水上琵琶声”竟使“主人忘归客不发”,动心移情的音乐,不仅使人流连忘返,还诱得人们去“寻声暗问”,这不烘托了乐声的艺术魅力和感人力量吗?。一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非常经典地道出了有声与无声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顿的奇特功效。在特定的场合、氛围里,暂时的休止比连续的演奏更能动人心弦,创造出曲止情续、余音缭绕、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境界,此时“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静悄寂寥的环境烘托出演奏的效果,表现出琵琶女演技的高超绝妙。然演技如此精湛的琵琶女最终没有逃脱沦落天涯的命运,在强烈的反衬中抒发了“幽愁暗恨”之情,创造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灵境界。

三、典型情感花

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审美主体对自己的行为、举动、主张、活动的满意或不满意的评价。它广泛地渗入其它心理因素之中,使整个审美过程浸染着情感色彩;它又是能触发其它心理因素的诱因,能推动它们的发展,起着动力作用。因此,审美心理中情感因素的特点和作用问题,向来受到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的`重视。也正因为如此,白居易在诗中渲染人物的情感,使读者与情境中的人物产生共鸣,这是情感美的具体体现。在《琵琶行》中,诗人主要是通过点拨弹奏者的感情,流露出自己的感情,使读者与之同喜,与之同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女试弹琵琶蕴育着自己的情思;“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琵琶女弹弦过程就是抒情过程;接下来“拢”“挑”“收拨”“画”,这是弹奏的指法,不仅写出琵琶女技艺的熟练,更是借弹奏过程动作的变化,写琵琶女内心感情的波澜。弹者投入,听者亦是入情,“主人忘归客不发”“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江洲司马青衫湿”琵琶女弹出“同是天下沦落人”的心声,引起诗人、客人感情的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道出了诗人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生活飘零,失意、凄凉;表达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感--只要能“心有灵犀”,那管是否曾经相识,陌生也将是一种亲切,陌生更会让人有苦同诉。

对教师发展的三点“新”认识 篇7

一、教师发展的“新内容”——换个新视角来看

当下的学校发展在重视教师发展问题的时候, 什么内容比较重要呢?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结合杨院长讲话的精神及我校的实际, 笔者觉得当下教师发展可以从以下三个视角来思考:一是关注什么?二是怎么做?三是怎么有特色?

1. 教师发展关注什么

首先, 要关注师德建设。教师要注重人生理想、职业情操等的历练, 要有阳光心态。教师与保姆的共同之处就是以“爱”为前提, 但最大的不同应当是“爱的方式”。教师“爱的方式”应在他高超的课堂教学技艺、育人的方法艺术中得到体现。没有课堂的精彩、育人的高超艺术, 教师的“爱”就不完整。因此, 带着“敬畏”之心走进课堂与班级, 容不得半点马虎, 容不得丝毫侥幸, 要的就是百分之百的投入, 堂堂课都很认真。惟有如此, 才是对每一个学生最大的爱, 对每一个生命的敬畏。其次, 要关注学科知识的增长。每一个教师都拥有某一学科教学的空间, 假如仅仅满足于教书本知识, 注定他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真正的优秀教师在学科知识的拥有方面应当做到“博”和“新”:“博, 是专之基;新, 是旧之基”。第三, 要关注实践技能的进步。课堂要追求学科特点和教学策略的匹配性, 追求资源整合的策略, 追求教学机智、教育技术的恰到好处的应用等。

2. 教师发展怎么做

在解决教师发展问题的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制度性与自主性的结合, 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的同向, 教师成长与课堂进步的一致, 以及优化培训形式, 倡导有效合作, 鼓励必要的专家引领等。

3. 教师发展工作怎么能有特色

教师发展要体现“校本的”、“日常的”、“文化的”三方面特点。所谓“校本的”, 即要有校本的标杆引领, 这就强调要有一个优秀的群体和优秀的领军人物。所谓“日常的”, 即要有日常的教学进步, 要让读书、写作成为一种教师发展方式。惟有如此, 才可能进步。所谓“文化的”, 即要让文化与地域相联系, 因为文化一定是具体的、个性的。用杨院长在报告中的比方来说, “文化”是无所不在的空气, 是共同默认的价值, 是终身难忘的味道。

换一种视角, 换一种表达的方式, 新时期的教师发展可以开辟一条新的探索之路。

二、教师发展的“新思想”——要持续关注课堂质量

基于教师发展的新内容, 剖析其包含的思想内涵, 又有了一点新认识。课堂, 从来都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 是教师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发展空间。一个不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师, 一定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在越来越重视教师“人文性”的背景下提关注课堂, 似乎不是什么“新思想”, 但“持续关注课堂质量”的确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 有必要认真思考: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与哪些因素相关?

1.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关注态度的改善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有很多, 但态度是第一位的。所以, 课堂教学质量要持续提高, 首先要关注教师态度的改善。医生对待病人的态度可以给我们教师以启迪:医生面对每一个病人, 都是一次考试。所以, 医生不敢怠慢医术的提高, 因为他直接面对的是每一个生命。假如不敬畏生命, 导致的将会是生命的逝去、家庭的破裂、亲人分离的痛苦, 这种良心的谴责会让他一辈子都不安。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虽然教师对待孩子的教育没有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会满怀虔诚与责任, 怀揣使命与敬畏去思考自己教学的得失, 不断修炼自己的教艺, 以免耽误了孩子。这是“教师”这一称号赋予的应然的态度, 因此, 我们应当“敬畏课堂”。

2.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个人素养的提升

没有专业技能又何以提高质量?所以, 无论哪一学科的教师, 都必须关注自身专业学科知识的增长。惟有如此, “心里有底, 才不发毛”。一个语文教师不饱读诗书, 又何以驾驭自己的课堂?一个数学教师不读读“数学史”, 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教学, 只会导致浅层次的重复。同样, 英语教师、科学教师、音乐教师等也都需要读人文的、经典的、广博的书籍, 这样才能让自己站在讲台上“心里有底气”。

3. 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需要实践技能的进步

教师“茶壶里有了饺子”, 还要有“倒出来的功夫”, 这就是“实践技能的进步”。有知识的人很多, 但不会都成为好教师。课堂教学无小事, 在课堂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关乎“质量”。因此, 对于“教学技艺”的理解, 绝非是技术层面的简单操作、模仿, 它是一门艺术。怎样的提问最合适, 富有启发性, 又能给予孩子足够的思维空间?怎样的评价最能激励学生?怎样的姿态最能让孩子感到亲近、自然、喜欢?怎样的教材解读及设计最能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这都是“技艺”, 需要精打细敲。因此, 提高教学技艺就应当“拘于小节”, 让课堂的每一处细节都成为教育的契机, 无痕, 却能让孩子怦然心动, 为之兴奋。

4.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有赖于教师教学境界的提升

课堂教学仅停留在“技艺”上还远远不够, 还必须关注教学境界的提升。教学是为了教育的, 这是一种境界。假如一名教师仅仅将教学看作工艺一样打磨的话, 他最多成为一名杰出的“教书匠”, 而永远成不了教育家。提升教学的境界, 就是要扎根于教学品质的提升, 同时又跳出教学看教学, 跳出技艺看技艺, 在教学中把握育人的价值, 时时以“人”为本, 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个性的彰显、能力的提高、习惯的养成、方法的习得。因此, 从态度到素养, 从技艺到境界, 这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 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路径。

三、教师发展的“新境界”——要融入团队, 形成文化

教师重视课堂教学是必然选择, 但同时, 教师发展又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发展的“新境界”是教师文化的广泛认同。

1. 读书文化有三重境界

诚如杨九俊副院长所说:少年时读书, 犹如“门缝里看月亮”, 那是“看月—看书”阶段;中年时读书, 犹如“打开窗户看月亮”, 那是“赏月—赏读”阶段;老年时读书, 犹如“在庭院里看月亮”, 那是“玩月—悦读”阶段。这个“少年—中年—老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年龄划分, 而是读书程度的划分。每一个教师都会经历“看月—赏月—玩月”的过程, 也就会经历“看书—赏读—悦读”的过程。不同的阶段, 读书的心态与理解是不一样的。真到了“玩月”的境界, 那应当是相当有城府的境界了, 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一定能获得这样的体验。

2. 团队文化有三个比方

“文化是无所不在的空气, 是共同默认的价值, 是终身难忘的味道。”对于前两者, 比较好理解, 也听得比较多, 而对于“终身难忘的味道”一说, 只觉得越品越有味。是啊, 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文化是有独特味道的。首先是“相投的趣味”。以什么为教师团队共同的“趣味”, 是文化优劣的分水岭。有的团队以吃喝玩乐为共同的兴趣爱好, 有的团队以共同的研究为最大乐趣, 有的团队可能都找不到一个共同的“味道”, 以致人心涣散。真正优秀的团队一定有彼此的默契、共同的坚守、执着的追求, 当然也会有“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互帮互助与无私奉献。其次是“高雅的品位”。这包括教学的品位、读书的品位、研究的品位、育人的品位追求等。只要听听他们在办公室、在教研组、在班级里习惯性谈论的话题, 就能判断他们的共同追求、价值观是什么。第三是“家的情味”。一个团队就是一个“家”, 有“家”的感觉就能让人有安全感、踏实感、亲近感, 有“家”的地方就能有爱, 有关怀, 有体贴, 有温暖。这是一种“阳光的味道”, 无处不在, 自由自在。而有这种独特味道的团队, 必定是团结的、向上的、勇敢的、坚强的。教师团队的这种文化会如影随形地弥散到校园里, 弥散到学生身上, 这是润物无声的。

3. 教育境界的两层理解

首先是对读书与写作的理解。读书、写作是极其普通的事, 但教师的读书与写作境界体现在哪里呢?那就是读书、写作的“教育情境式”, 即无论在何时、何地, 作为一个教育人, 都会将某个看似与教育不沾边的事件、活动、事物、生活等“教育情境式”。带有这样一种理解的人, 往往到了教育的高境界。换句话说, 他已经“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了。事实上, 教育是需要随时随地思考着、实践着的。真正的教育家会用心地将生活中的人、事、物巧妙地转化为教育或教学的素材资源, 又将教学内容延伸至学生的生活世界, 让孩子的“课堂”放大, 让教育细化。其次是对研究的理解。杨九俊副院长说过:研究如果不转化为爱, 还要研究什么?的确发人深省。是啊, 我们研究教材, 如果不转化为爱的教育, 又怎么可能变“技巧”为“艺术”?我们研究学生, 如果不转化为爱孩子, 又怎么可能做“真研究”?我们研究课堂、课程、文化、制度, 如果不都是为了一个“爱”字, 将我们的所知、所感、所思、所想统统转化为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 又怎么可以研究制订出符合教育规律的、学生成长需要的东西?

教师工作要三心二意 篇8

一、细心

所谓细心,是指教师要善于观察、精于思考、巧于处理,细心研究学生心理,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做学生的人生引路人。在“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细微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状况及心理状态等各方面出现的征兆;及时发现班级出现的各种迹象,并根据已经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周密准确的分析;针对学生思想的变化,对教育过程及时进行调整,对学生或班级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解决。对于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要进行集中教育;对于个别“特殊生”,教师更要有精雕细琢的细心,并善于讲究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如长短期目标结合法、人格感化法,冷热兼施法等。很多富有敏捷而细心观察力的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言谈举止中发现蛛丝马迹,及时展开教育,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反之,如果等问题明显暴露出来以后,再忙于应付,就容易错失教育良机。前段时间,我发现班上一名学生经常迟到,上课无精打采,心不在焉。找她谈话后得知,她父亲最近生病住院,而母亲又在外打工,她每天既要照顾好父亲,又要忙家务。于是我结合实际,针对一些学生对孝敬父母理解不够深刻,做得不够好的情况,立即召开“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让学生现身说法,理解父母的苦心,并让学生从行动上去感谢父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可见,教师在“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只要心细如发,善于捕捉事物本质的现象,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内心,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耐心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他们承担对学生教育的责任。要出色完成“忠孝雅诚”这一复杂的教育任务,就需要我们不急不躁,不愠不火,耐心地帮助学生、教育学生、深入细致地了解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实践证明,急功近利,过于急躁,往往会造成学生心理障碍,最终导致教育失败。因此,做好“忠孝雅诚”主题教育工作,必须具有超人的耐心,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感情,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容人气度,要能够在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反复教育转化过程中,耐住性子,摸清病因,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获得学生的信任、尊敬,也使学生有了自信、自尊。当学生犯错误时,切忌简单粗暴地讽刺、挖苦,而是耐心地说服,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初中生一般年龄在12到16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发展变化最激烈的时期,面临着一系列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适应课题。处于这一特定发展阶段的初中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心理冲动,矛盾时有发生,极易导致适应不良,出现心理障碍。因此,教师要注意从转变入手,多鼓励、少批评,多鞭策、少歧视,尽量做到耐心、宽容,通过控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胸怀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我们的“忠孝雅诚”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达到增强素质教育效果的目的。

三、爱心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爱而不虚爱。对他们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切实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在思想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辅导他们,在生活上关怀他们。比如,发现学生有思想问题尽早找他们谈心、交心,及时解决问题;得知学生有病及时问候,重病的亲自送医院治疗;每次看到学生有进步,我都替他们高兴,每次看到学生犯错,我都替他们着急。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在“忠孝雅诚”教育中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作为宗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热爱班集体,尊重老师,并把这种情感转移到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中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四、新意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对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愈来愈高,21世纪的中学生,其思想变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对此,加强对学生的“忠孝雅诚”教育不能因循守旧,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勇于开拓,要在实践中探索创造出富有新意的治教方略。目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多数还属于经验型,沿袭着传统的教育方法,过分看重原有的教育方法和经验,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有时甚至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这不适应“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的要求。因此,新世纪新阶段对学生进行“忠孝雅诚”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学习教育工作新理论,积极研究教育工作新规律,更新教育工作观念,使“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同时,努力摆脱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强化科研意识,研究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最佳教育期,探索新规律、新方法,针对学生实际采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手段,并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手段和方法,真正体现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

五、意志

对学生进行“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就无法很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同时,教师良好的意志品质也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做到:1.当工作出现困难时,要发挥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2.在处理事务的态度上,应本着爱护和关心学生的目的,在耐心说服的基础上,以和善的态度有节制地表现出自己的果断与坚决的意志。3.我们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无益的激动与冲动,遇事要沉着冷静,以耐心说服的态度去教育学生,要使学生感到老师永远是和蔼可亲、谈吐文雅、豁达大度,有涵养、有理智的人。最后,“忠孝雅诚”教育工作复杂而艰巨,在创新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需要我们有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知难而进,不畏缩、不犹豫、不气馁,努力工作,最后达到胜利。

教师的三心 篇9

和孩子相处最没用的三件事

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最没用的三件事就是“发脾气、说教、刻意感动”。作为父母,你可以制怒,也可以不虚伪地感化孩子,但你可以不唠叨吗?

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人意识到自己的哕嗦:当你忽然意识到自己正滔滔不绝地讲一番大道理,苦口婆心地现身说法,反复宣讲达两次以上……你可以歇了,孩子肯定听腻了。

回想你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多半来源于父母、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加上后天的观察学习。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人师表”,正是从为师之道谈对学生的巨大影响。作为父母,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怎样说话行事,就会传递怎样的`价值观,深刻地影响孩子。

不言之教,指不通过言语而起到教化的作用。中国哲学家老子在表达其“无为”的思想时谈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不言为何仍然能够有教?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圣人”提供了顺其自然的正面榜样,而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在心理学上,榜样作用被称作观察学习或者说是示范观察学习。不言之教和观察学习说的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不言之教讲的是示范,没有言语的示范;而观察学习讲的是模仿,有样学样的模仿。

中国匠人间流行“偷艺”(偷着学手艺)说,讲的就是一种高水平的观察学习,善于“偷艺”的人就是观察学习能力强的人。

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leaning)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而且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径。人的学习分为几大类,—是通过个人自身的体验去获得知识,比如孩子通过摔跤学会走路,通过与小伙伴的交往学会合作分享或者自私自利;第二类学习是父母和教师的直接教导,是由专人讲授而获得知识与行为准则;第三类就是个人的观察学习,通过观察身边的人而获得知识和行为准则,孩子通过观察父母老师以及同伴而学习做人做事,看到他人做某事受到批评或制裁,孩子就会抑制自己不去做那件事,看到他人做某事受到称赞或奖励,孩子就会去模仿并做出同样的行为。

1962年至1972年,在长达的时间中,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和同事以及其后继者韩瑞悌,曾做过一系列实验(被称之为“芭比娃娃实验”),证实儿童在观看成人的侵犯行为后会表现出更多的侵犯行为,其中以真人为榜样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电影榜样,第三是卡通片中的榜样。其实这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每个人都既是示范者也是观察学习者,与此同时,每个人在做示范者和做观察学习者时都可以做出自己自由的选择。

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知道还是不知道,大人每天都在向孩子呈现不言之教,因此,你今天的行为举止是你父母昨日行为的翻版,而你孩子明天的行为举止则将是你今天行为举止的翻版。

《金刚经》三心 篇10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佛陀问:须菩提!你怎么想的,如来具足肉眼功德吗?须菩提答:如来具足肉眼功德。世尊依次又问须菩提,如来是否具足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等功德,须菩提依次回答,如来一一具足如是功德。

五眼功德为佛陀所具的一种功德,诸多论中均有提及。佛经中云:“若欲获得五眼者,当精勤六波罗蜜多。”萨迦派果仁巴大师指出:六通小乘人不可全得五眼,五眼只有大乘圣者才具足。经云:大菩萨修学五眼,则获得无上正等觉果。《极乐愿文》中亦曾提到过五眼,如云:“五眼六通悉具足,愿生无量功德刹。”《现观庄严论》第一品中有涉及“五眼及六通”,第二品教言品中专门从因、作用范围、类别等几方面解释五眼。

佛陀的功德无量无边,佛身的任何一部分皆可了知享受一切外境,佛陀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有取无量外境声音香味等的功德。此处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为众生起诚信心故,宣说佛陀具足五眼功德。

具体分述每种功德,肉眼是在加行道通过供灯、修等持而获得,依靠眼根即能现见一百由旬到三千大千世界整个世间。历代均有大成就者修证获得肉眼功德,《大圆满前行》中记载赤松德赞的国师酿万登珍桑波获得了肉眼功德。相续中具有肉眼功德时无论印度藏地,乃至三千大千世界范围内皆能照见无余。《现观庄严论》中以教量抉择,肉眼从资粮道菩萨开始具有,资粮道以上菩萨相续中都具足,至尊导师佛陀毫无疑问必定具足能照见三千大千世界之肉眼功德。

天眼通要通过修持有漏善法才能得到,一些论典中认为修禅定等六度是具足天眼之因。以天眼能照见十方所有众生死而受生、前生后世、受生何处。依道地而论,加行道以上的人相续中具足天眼功德,佛陀位居至尊,当然也具足。一般的瑜伽师、空行母也具足此眼,但现在的空行母、瑜伽师有的具足真正的天眼,有的只是具有与天眼相似的一种智慧眼。麦彭仁波切在《智者入门》叙述天眼功德能照见无边色法。

慧眼是通过修持无漏资粮依六波罗蜜多而生,其功德可如理如实现见诸法的本性,唯一地至十地之间的圣者菩萨入定时具有。《入中论》云:“如有目者能引导,无量盲人到止境,如是智慧能摄取,无眼功德趣圣果。”此慧眼非指平时俗语所说“慧眼识英雄”之眼,世智聪辩与圣者慧眼有本质的差别。

法眼也是以无漏修持六波罗蜜多为因,其功德可如理如实通达教法和证法之意义,通达与自己相等或比自己下劣的众生之根基,是一地菩萨到十地菩萨出定时具足的一种功德。《现观庄严论》的一些讲义中认为:教法证法的意义全部通达称为法眼。若一个人是一地菩萨,则对二地菩萨的根基不能了知,但对一地及一地以下加行道、资粮道众生的根基则能无遗通达。

佛眼是能照见轮涅所摄的一切法本性的智慧,尽所有智、如所有智就是佛眼,依圆满的福慧二种资粮而生起,其所见范围宽广无边、不可思议,其所境是万法的真相,只有无学地佛陀才能彻底获得。荣顿班智达的《现观庄严论》讲义及果仁巴大师的讲义中都提及,从一地到十地的菩萨有相似的佛眼,但仅为相似并非真正的佛眼,唯佛陀才具足佛眼功德。

关于五眼的功德,在汉传佛教中六祖有与众不同的解释方法,江味农居士的讲义中,讲法也有与众不同之处。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你心里是怎么认为的呢?就象恒河中所有的沙石,佛陀是否会说是沙吗?”“是这样的,世尊,如来说是沙。”

藏译本及义净译本中都没有此段,但唐玄奘的译文中有。不管此偈在原文中有或没有,从字面上解释就是这样。佛陀具足五眼功德,胜义中照见离一切戏论离八边的本相,世俗诸法微尘许的差别也不可混杂的照见,每一众生每一刹那的分别念都照见无余,所有恒河中的沙土,佛智也能无余照见。世界上的江流湖海众多,但在浩如烟海的三藏经典中世尊经常引用恒河沙数,佛陀在《弥陀经》、《无量寿经》、《妙法莲华经》等诸多佛经中以恒河沙作比喻,下文亦复如是。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一条恒河中所有沙的数目那么多的恒河,彼等之中的沙粒数,如同此数一样多的佛国世界,其数是否众多呢?须菩提答:非常多,世尊!

佛陀所调化的娑婆世界已非常巨大,而如恒河沙数的恒河,其中所有沙数一样的百千俱胝世界多不多?恒河沙数的河流已不可胜数,何况所有河流中沙数的佛世界,更是多得不可思议。鸠摩罗什译中只有一个“甚多”,藏文中有“甚多、甚多”,玄奘译中也有“如是,甚多”,重复词语具有补充强调的语气作用。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三心一意”成师德 篇11

——缪洁 个人师德规划

小学教师的师德可归结为三个“心”,即忠诚于教育事业的事业心,热爱学生的高度责任心,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上进心。

1、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事业心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群体的职业向心力,也是一个光荣的小学教师的师德核心。

当人民教师光荣,当小学老师更光荣。当一个小学教师可能比别人更加艰苦、清苦,但是却很神圣。“人有腰缠万贯,我有桃李三千”,这是小学教师特有的人生追求与人生享受。每个作出重要贡献的小学教师都有对小学教育事业和小学各科教学工作的爱心。他们就是凭着这颗爱心去克服种种困难,去战胜种种偏见的。一位老师曾这样说过:“人家说我是支蜡烛,这是赞许不是侮辱。如果真能为别人的心灵照亮,我宁愿熬尽心血,滴尽汗珠。人家说我是只渡船,这是嘉奖不是侮辱。如果真能把人们渡上坦途,我宁愿碾平波涛,终身摆渡。”这位老师对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有清醒而足够的认识。他认识到没有平凡就没有伟大。他以教为志,以教为荣,以教为乐,以教报国,在教育这块儿活土上耕耘、播种、收获,周而复始,从一而终,发扬了崇高的职业奉献精神。

2、热爱学生的高度责任心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是师德修养的根本内容。在教育过程中,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学生应该尊敬教师,但从教师的职责来说,其本质要求是热爱学生,教好学生。

我们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在《论师、为师、尊师》中说过:“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到学校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赢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当设法消除它。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作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叶圣陶先生早在二三十年代当过小学语文教师,编过小学语文教材,他真诚地称呼小学生为

“小朋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他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全体学生,关心爱护所有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决没有一丝一毫的偏爱情绪和不公正对待学生的倾向。他以学生的欢快为欢快,以学生的忧虑为忧虑。他全身心地炽热地爱着学生,这种高尚的师风、师德,堪称师之范。

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首先必须教好学生,这是一个教师立身行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他们事业有成的立命之本,严格要求学生,在一丝不苟的教学实践中教书育人,忠心耿耿,尽心尽力。

3、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上进心

小学教学工作是一项平凡而艰巨的劳动,数十年如一日,传道、授业、解惑,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学生的心田,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默默无闻,不图名利,“丝尽”方止,“泪干”才灭,很难显身扬名,但决不能因此而丧失上进心。古人说“学不可以已”、“学无止境”,我们今天同样要说“教不可以已”、“教无止境”。每个小学教师都应有强烈的上进心,业务上精益求精,方法上不断更新,锦上添花,学点理论,搞点试验,写点文章,攀登教学的一座座高峰。

上一篇:两高工作报告全文发布下一篇:教育整顿督导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