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三境界

2024-09-06

教师的三境界(精选6篇)

教师的三境界 篇1

从创业开始, 我的人生经历了王国维所说的三境界。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西风凋碧树”

1985年, 我找了两个伙伴。其中一个做了两个月就不做了, 说这行太辛苦, 看不到未来。另一个做了半年, 也退出了。

我只能找弟弟合作。我意识到食品有专业的, 所以我让他也去食品研究所学习了食品的专业, 之后导入公司里面, 并把标准的优良的食品运作起来。在台湾, 永和是第一家获得台湾优良食品认证的豆浆工厂。我们的豆浆也通过了美国FDA认证, 取得外销美国市场的资格。我认为, 自我要求非常重要, 当政府并没有规范要求下, 你能够自己先做一个认证条件, 这就是自我肯定的价值。

“衣带渐宽终不悔”

15年前, 我第一次来到大陆, 在福州吃早餐, 一块钱一杯豆浆、一个包子, 还找我三毛钱。老板娘边抓油条, 边抓钞票, 油腻腻的。我觉得, 这是个机会。

之后, 我便开始行动, 最初是委托代工, 做试销。豆浆卖到成都、武汉、长沙和福建, 每次去收帐, 我都被迫成酒鬼。我就意识到在没有品牌的情形下, 你没有办法把很大的资源投入行销市场。

后来, 我在上海开店, 自建通路和步步为营, 到目前永和豆浆已经有了500多家门店。当然, 山寨的也比比皆是, 超过1000家。所以, 这种基础消费需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做连锁, 必须在中央工厂里做好标准化和规范化, 在门店里面经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让顾客享受。西式快餐在这方面非常好, 而中餐还有一些瓶颈。

在工业化生产领域, 有很多很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供你应用, 你可以把大豆里好的因子留下来, 不好的去掉。中国的气温, 南部温度和北部温度有时候一差就差十几二十度。泡豆泡得不足, 豆发育不良, 磨出来没有浆;泡过头, 已经沉淀, 对身体则有伤害。我们就用先进的科技突破了过去的传统, 可以用几秒钟的时间完成炮豆, 而且营养完全不流失, 安全系数也很高。

在“独上西楼”的这个阶段中, 你要延伸到未来, 要走在前沿, 而不是等机会来的时候你再去做。

“众里寻他千百度”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每个人都想在第三个境界里面回头一看。

未来的需求主要是养生、健康、绿色和经济, 而大豆蛋白在这一块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说我们大豆蛋白做的素食产品, 不管在东南亚、欧美, 素食人口的成长非常可观, 中国市场处于萌芽阶段。这是个新方向, 做食品的人可以在这个方向里面多学习。

目前高端餐饮企业受到重创, 我知道他们的痛。大众市场生意做不完, 我看一个定位在大众市场的门店, 每天晚上用餐还是要排队。所以我觉得餐饮只要抓对方向, 定位清楚, 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发展。

教师的三境界 篇2

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决定跳湖自尽,

在湖边,他碰上了一位参禅的智者。商人喜出望外,急忙上前将自己的悲惨境遇逐一细述,而后诚心叩问:“弟子愚钝,望大师给予点化,好从此再无大过。”

智者微笑着将他带回家中,令其从地窖里搬出一块偌大的方形坚冰。商人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还是照做了。

冰块搬出来之后,智者接着吩咐:“用你最大的气力,砍开它!”

商人嘀咕着找来斧头,抬手便砸。他坚信自己这一斧下去,面前的冰块必定会四分五裂。却不料,如此猛烈的重击,竟只能在光洁的冰面上划下一道细微的印记。商人大吃一惊,再次抡起斧头,全力劈凿。

片刻后,对着掉落的冰屑,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摇头:“太硬了,这冰实在太硬了!”

智者不语,将冰块放到屋后炉灶上的铁锅中煮。商人在一旁看得莫名其妙,但他只能站在原地观察。因为智者再三吩咐过他,一定要将整个过程牢牢地刻在心上。

随着锅内温度的升高,坚实的冰块开始慢慢融化。商人对于这个枯燥的过程,实在没有半点兴致。因为冰遇热变水这个浅显的道理,他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明白。

过了许久,冰块终于全部融化了,

资料

他盯着锅底的气泡,心里有些烦躁。他甚至怀疑,这个智者是否真有过人的智慧。

水泡越来越大,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他对着屋内的智者大喊:“冰块化了,都烧成开水啦!”

智者慢悠悠地从屋里走了出来,气定神闲地问他:“你从中有所领悟没有?”

商人高兴地说:“有些领悟了。我对付冰块的方式不对,不该用斧头劈,得用火烧。”

智者摇头:“不够,不够。”

商人想了想说:“冰块变成水的事实告诉我,再强大的敌人也有它的弱点。”

智者继续摇头:“不够,不够。”

商人面露难色,鞠躬请教智者。智者语重心长地说:“我所让你看的`是成功人生里的三种境界。”

“冰虽为水,却比水强硬百倍。并且,越是在寒冷恶劣的环境下,它越能体现出坚如钢铁的特性。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种境界――百折不挠。”

“水虽为寒物,却有着一颗善而谦卑的心;它从不参与争斗,自甘流向低洼之地;哺育了世间万物,却从不向万物索取。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二种境界――周济天下。”

“雾虽无力,却有着最为自由的本身。聚可成云结雨,化为有形之水;散可无影无踪,飘忽于天地之内。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三种境界――功成身退。”

爱的三种境界 篇3

什么是相爱?似乎这么多年沉积下来,好也罢坏也罢,看过许多风景,较之当年的青涩小毛头自然多了许多体会,两个人好,男欢女爱的两情相悦,感情到底是什么,各有各的说法。

首先是宿舍最小的老六发言,老六结婚较晚,老婆年龄比他小得多,但是却非常懂事。刚刚结婚,自然两人相处情浓,每天恨不得发几十条短信,打十几个电话。

老六在一家中学做教师,学校离家里比较远,每天都要骑车走三四公里。冬天还好说,只是到了夏天,一路上烈日炎炎,骑一路车下来,往往要热一身汗,为此,他没少埋怨。

老六的老婆在移动公司上班。月底,由于完成了任务,奖励了两千多元的奖金。发奖金那天,恰是老婆的生日,于是她喊了几个同事,大家聚在家里一起吃饭。席间,就说到刚刚发的奖金,几个同事分别规划了自己奖金的用途。

老六一道道地往上送菜,趁上菜的间隙,听她们聊得倒也有趣,但无非是把这两千元投到衣服、化妆品甚至一些新潮的美容方式上。

轮到自己的老婆时,老六刚刚做好了一个汤要往上端,忽然,就听到老婆说,我要用这钱买一辆电动车。

同事哄笑,说你买那个干什么,骑上去多老土,再说了,公司每个月还报销交通费,买个这东西占地方不说,还要提心吊胆。

老婆笑笑,说,电动车是我为我老公买的。他学校离得远,每次回来,汗都把衣服湿透了,那个时候,我就有个愿望,如果公路两边都能种上大树多好,可是,我知道这个愿望实现不了,于是就只能想办法缩短他在路上的时间,他上班那么辛苦,我想为他做点什么,夫妻两个不是这样吗,相互都能给对方希望,多好啊。

老六当时手一滑,一碗汤差点儿掉在地上。后来,他当场给老婆鞠了一躬,说,谢谢你,老婆。

其实,关于小两口的事情,老六讲得还不少,比如老婆怕他手冷想为他用毛线织手套,怕他自卑想为他买不落伍的衣服,甚至包括想为那么喜欢女孩的他生一个漂亮的女儿等。

最后,老六动情地说,其实,两个人之间的好,要看是不是心里想着能为对方做些什么,至少你要想到了,我总结了三个字,想为他(她),这才是最好的感情。

老六的话大家都表示赞同,而就在这时,宿舍的老二慢悠悠地开口,说,这可能不算是最好的感情,我来给大家讲一段,也是我个人的事情。

他结婚比较早,大学毕业第二年,就与父亲单位里的一个女孩结了婚。女孩比他大一岁,是父亲战友的女儿,两家关系非常好。

都说男小女大好养活,这话不假,他尤其赞同,在家里,几乎很多事情他都操不上心,都是老婆一手操持,为此,他也乐得做甩手掌柜。

只是生活谁也不知道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前年,他不小心卷入了一场经济纠纷之中。起因很复杂,最后的结果是,两个人不仅赔掉了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五年积蓄,而且,还欠了很多钱。

生活一下子陷入了窘迫之中,两个人的工资便显得紧张起来。每次发下来工资都要精打细算。

那天,妻子觉得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他上班忙,没有陪她去,只叮嘱了一定不要怕花钱,医生说怎么治就怎么治。

虽然没有陪着去,但到底是不放心的,中午快下班时,他打了一个电话,電话那边老婆的话很轻松,说没事,只是炎症而已,医生开了药,我看了看方子,觉得医院的药太贵了,就没有买,准备到药房看看。

中午,他回到家,看到桌上摆了一瓶药水,是治脚气的。他有些疑惑,问老婆,没想到正在做饭的她却回了句,药房的药也贵,不如去我妈那里找些普通的消炎药来吃,正巧看到这个治脚气的喷剂在做活动,想到你的脚气犯了,就拿看病剩下的钱给你买了瓶药水。

老婆的话说得轻描淡写,似乎拉家常一样,但他却突然怔住了,站在她的身后,看着她正在忙碌的样子,他突然很想抱抱她,因为他发现,自己的眼睛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得湿湿的,一种比温情更温暖的东西在心底慢慢地流淌开来。

最后,他说,其实,最好的爱并不是想为你,而是为你想,想为你可能只是希望,要有一个实现的过程,而为你想却能真真切切地让你感受到关怀,因为,在为你想的同时,她会悄悄为你做。

老二的话大家更是赞同。

宿舍老大终于开口了,以往,在我们的卧谈会中,老大的发言始终很精辟。

他给我们讲了一个不属于他的故事,但与他息息相关。

有这么一对老夫妻,男人脾气火暴,军人出身,对妻子非常不好,常常会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发脾气甚至打人。两口子就这样吵吵闹闹地过了几十年,也都老了。只是丈夫的脾气依然火暴,但也正是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突然间就因为一次发火而引起中风,虽然抢救及时,但是却落下了后遗症,那就是记忆力减退,总是想不起很多东西。

老两口常在小区里散步,而散步的时候,妻子的手总是紧紧地拉住丈夫的手,因为他总是记不起自己的家在哪里,自己又叫什么名字。

妻子料理了丈夫的一切事务,领工资、交电费、走亲戚以及各种应该有的往来。她能清晰地记得丈夫的每一个习惯和要求,比如领工资的时候,能细心地把工资条理顺了订在一起,交完电费总是夹在一个本子里面,在亲友面前说一些很暖人心的客气话等,这些,丈夫都没有教过她,可是她就能这样自然地顺延着丈夫的习惯做。

转眼,丈夫这种状态已经过了一年,终于等到了他们独生儿子结婚的那几天。

老夫妻早早就开始准备,虽然丈夫脑子不行,但是脾气却不小,各种婚礼的规程,要严格按照老家的习俗准备。他跑前跑后,但常常说得前言不搭后语,于是,来帮助筹备婚礼的人也烦,帮忙的亲戚也烦,但丈夫却乐此不疲,跑来跑去。不仅跑,还说,这种事情,女人怎么能行,怎么也要有个男人支撑着。

婚礼的前一天晚上,他终于消停下来,他似乎很累,泡一杯茶,开始问话,某某项准备好了吗?然后,妻子笑着回答,好了,找了某某家的东西,又请了哪个地方的人。

哦,他又想想,那该请的客人都请到了吗?妻子就又笑,拿出一个名册来让他过目。

哦,看看,这些东西幸好我提到了,否则的话不就乱套了?

众人都笑了,其实他提的这些问题,在前几天他根本没有提到过。但是新郎没笑,他悄悄低下头问妈妈,你怎么知道提前预备爸要问的这些东西。

妈妈抬起头,说了一句让他怕是一生也不能忘记的话,她说,这么多年过来了,他就是我我就是他。

后来,丈夫再次入院,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但是很奇怪,仅仅是一个眼神,妻子就能知道他要什么,是想翻身了还是想喝水了,是想看看小孙子了还是想让人陪他说说话,而且这种判断几乎精确到百分之百。

这个时候,儿子再次想起了妈妈的那句话,他就是我我就是他。

宿舍老大重复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里有亮亮的东西在闪,他说他就是那个新郎,而那对夫妻,就是他的父母。因此,他觉得这世上更好的爱,可能是想为他(她),也可能是为他(她)想,但最重要的还是他(她)未想,想到他(她)未想的东西,两个人真的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分不开了。

我们都没有说话。其实,这世间有多少对夫妻,就有多少对不同的感情,但是,爱确实是分境界的,就像是宿舍老大说的那样,爱就是一个阶梯一个阶梯上去的,就像我们所说的三个境界,想为他(她),为他(她)想,他(她)未想,而顺着这个阶梯上去,得到的或许未必是激情的感觉,但一定会渐渐明白爱的本质和爱的极致。

培训的三种境界 篇4

一种是讲师对自己讲课的主题吃的很透,从知识点到技能,从逻辑结构到主题案例,设计得很紧凑,学员听过之后频频点头,有所收获,但仅限于信息量、知识点;

二种是讲师结合课程主题和自己亲身经历,能和大家做深入分享,除经过精心提炼的知识点外,更多的是自己的亲身感受体会,很多是书店书本上、光盘里看不到、买不到的东西,这也是企业为什么花那么多钱请你而不是买很多书和看光盘了,有些自己没游过泳却来教别人游泳,自己没做过销售却来讲销售,遇到实战性问题大家提问的时候心里就发虚了;

三种是培训时(内训)能结合企业实际量身定做课程,结合讲师自己的课程模块和技能“内功”,来给学员做一分享,

案例是企业内部精心挑选上来,利用培训机会(分小组进行讨论)拿出解决方案,讲师结合自己经验功力作一点评拔高,然后把讨论方案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不是“空对空”,而是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毕竟,培训机构卖的不是课程本身和讲师,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才是培训价值所在,所谓咨询式培训和为客户量身定做。而这需要两个方面:一是培训机构、讲师的专业度,挖“潜”(需求)找准(需求)的能力,二是愿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做的问题,相信企业HR会越来越理性,知道自己花那么贵的钱买来的是什么东西。

上述三种境界需要讲师的悟性和职业操守,通过培训你能给企业和学员带来什么,是知识?技能?工具?还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悟性是讲师自己本身从专业度上能不能做,操守是自己是以“圈钱”为中心,还是实实在在为客户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愿不愿做,两者都很重要。

追求读书的三境界 篇5

一、读短:在“文眼”处着力。

文章是有眼睛的。诗人王安石因为一个“绿”字,而让“春风又绿江南岸”脍炙人口,名垂千古。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因为一两处意蕴深远的字词而更加地耐人寻味,余韵袅袅。这样的字词我们称之为文章的“眼睛”。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可以抓住这些“文眼”,把一篇文章读短。《“番茄太阳”》(苏教版国标本四下)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叙述主人公明明的言行举止,尤其是浓墨重彩地多处描绘明明的“笑”,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盲童明明的关爱。因此,“笑”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在阅读此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紧紧抓住明明的“笑”展开阅读。首先找出文中描写明明“笑”的几处语句。接着联系上下文理解:明明是在什么情况下“笑”的?最后,联系作者的身份思考:明明的“笑”给“我”以怎样的影响?这样的三步阅读,一下子把文章的语言浓缩在与“笑”相关的几处语言之中,不仅把长文读短了,而且抓住了重点,提高了读书的效率。

二、读长:在想象与联想中展开。

如果说把一篇文章读短,有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重点,那么,把一篇文章读长,则可以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品读文章内容,丰富对文章的感悟与理解。把一篇文章读“长”的方法主要是展开想象与联想。

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苏教版国标本五下)一诗只有60字。我们在阅读时就要展开想象。通过想象,当“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皑皑雪山”这些画面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我们才会真切地感受什么是“远征难”。当然,我们还要想象“腾细浪”、“走泥丸”、“尽开颜”。因为只有展开这些想象,我们才会感受到“远征难”在红军的眼中是“只等闲”。

联想,就是由“书中人”想到“书外人”,由“书中事”想到“书外事”。我们阅读《滴水穿石的启示》,应该由文中的“滴水穿石”想到生活中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或事;我们阅读《爱如茉莉》,可以由文中“茉莉般的、淡淡的爱”想到生活中“玫瑰般的、火热的爱”。

三、读厚:读出文字背后的精彩。

一篇优秀的文章最精彩的地方并不只在文字本身,更在文字的背后。因此,阅读的第三重境界是:读厚。

把文章读“厚”,就是要通过文章可见的词句,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言外之情”。《姥姥的剪纸》(苏教版国标本六上)一文,作者通过回忆姥姥的剪纸,赞美姥姥对我的关爱,表达自己对姥姥的怀念——这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言外之意”与“言外之情”。我们如何体会这点呢?要学会在关键词句处停留、思考,进而把关键语句读“厚”。屯里人说:“你姥姥神了!”姥姥“神”在何处?显然,“神”需要我们去读“厚”。“在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一个“拴”字表达了两代人多少情?

《诗经·豳风·七月》的三种境界 篇6

关健词:诗经 七月 境界

《诗经·豳风·七月》历来评价很高,清人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曾说:“一诗之中无不具备,洵为天下之至文也。”极言该诗内涵丰富,无所不包。的确,该诗广泛涉猎了天文历法、农耕狩猎、国家典制、民风民俗、鸟兽虫鸣等等,堪称西周早期先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在赏析时,可以从生活、艺术和文化三个层面去探究该诗的境界。

一.生活:部落农奴的生活日常

《诗经·豳风·七月》的主角是部落农奴。全诗通篇用记录性的文字呈现了他们的生活日常:

一是男耕女织的农事劳作。农事劳作繁重艰辛,构成了一年四季里农奴的主要生活内容。特别是出现了明确分工,有劳动能力的男子负责农耕,妇女负责纺织,妇女、小孩和无劳动能力的男子负责送饭等后勤保障工作。农事劳作的艰难,在第一段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在北风呼呼吹、寒气刺骨凉的隆冬,农奴连粗布衣服都没有,不知道拿什么过冬。即使如此,也还要在正月里修理农具,二月份开始下地干活。每个月份有每个月份的劳动内容,错过了一月就错过了一季,错过了一季就错过了一年。《诗经·豳风·七月》用近似排比的手法,层层叠叠渲染了全年劳动情况:“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七月流火,八月萑苇”,“七月鸣鵙,八月载绩”,“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农事劳作成为了全诗的基本色调。

二是农事间隙的服役田猎。在庄稼收获之后,本该歇息的农奴还有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到贵族老爷家里去服役干活以及田猎。服役干活主要是维修房屋和凿冰、取冰。“昼尔于茅,宵尔索綯”,白天割茅草,晚上搓绳索,然后再登上屋顶去加固、修缮。“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十二月、正月里将冰凿下放入地窖,二月份再将冰取出来使用。田猎主要是男人们集合起来去猎取貉、狐狸等野兽,狐狸皮为公子做裘,大兽归主人,小兽犒赏自己。

三是筚路蓝缕的家庭生活。除了劳作,农奴也有自己的家庭生活,这种家庭生活同样是艰辛苦涩的,这可以从衣、食、住几方面看出来。“无衣无褐,何以卒岁”集中表现了农奴衣不蔽体的情景。农奴也养蚕纺丝、纺麻织布,但这全都是为贵族老爷做衣裳。“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最鲜艳的衣裳都是为了“公子”而制作的。在吃的方面,“采荼薪樗,食我农夫”,用臭椿树当柴,以苦菜做饭,以“食我农夫”。在住的方面,“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忙季过去,携妻带子返回住处,将四处漏风、鼠雀横行的草屋收拾一下,就在这里过年。住的方面同样简陋、寒酸。贵族老爷不劳而获、衣食鲜美,农奴辛勤劳作、无衣粗食,这就是该诗呈现的两种生活。

生活虽然悲苦、艰辛,并不意味着走向沉沦。在描写日常生活的时候,该诗通过描写鸟(仓庚、鵙)虫(蝉)的鸣叫和细微的举动(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尤其是蟋蟀的“运动轨迹”(“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从侧面烘托出农奴生活的趣味。从正面通过描写农奴农忙之后举杯庆祝的宏大场面,也刻画了农奴苦中有乐、坚忍不拔的品格。

二.艺术:出神入化的对比艺术

《诗经·豳风·七月》不仅内容丰富,艺术上也很精湛,堪称一篇朴素的“华章”。该诗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对比,表现为在内容描写上的生活对比、节气对比,在氛围渲染上的情景对比,在框架结构上的段段对比、首尾对比等等。

一是内容描写上的对比。诗歌通过农奴和公子不同的生活对比,更鲜明地写出了农奴生活的艰辛和贵族生活的奢侈。两种生活充实、构成了全诗主要内容,这也是先秦时期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农奴无衣、粗食、蜗居,贵族锦衣玉食、安居大院,两相对照,令人怨愤。节气方面,不同的节气对应不同的劳作,对照之下让我们对春夏秋冬的稼穑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二是氛围渲染上的对比。悲苦与喜悦,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氛围和情绪。仅写悲,体现不出悲有多深;光写喜,体会不到喜的可贵。只有互相对比,才能相互映衬,使人感知更深。《诗经·豳风·七月》开头第一段就使用了对比手法,即整体的悲愁氛围与局部的喜悦氛围的对比。该段前几句都是极言农奴的勤劳艰辛,情绪上悲愁、无奈,最后一句“田畯至喜”,却很突兀地写出了另一种情绪:极度的高兴、喜悦。这是田官看到农奴在辛勤劳作后的感受。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放到一起,让我们看到了两个阶级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二段在写少女采桑时,写完春日迟迟、鸟鸣花香、心情愉悦后,却在结尾又来了一句“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在她喜悦的表面下暗藏着悲愁:恐怕被公子看上带走,从而失去人生自由。这是整体的喜悦氛围和局部的悲愁氛围的对比。该诗的其他段落也大都从衣、食、住等生活的不同方面进行了对比,让我们体味到了两种不同的氛围、情绪,以及在这种氛围和情绪笼罩下的人生。

三是结构框架上的对比。《诗经·豳风·七月》大致是按照时间顺序将一年的劳动生活列写了下来。内容虽然繁杂,却并不散乱,而是结构紧凑、精致,这要归功于对比手法的使用。诗歌在段与段之间运用了对比。诗歌的每一段都描写了不同的节令和农事,虽然按照乐歌的要求有节奏错落、回旋复沓的特点,但总体上重复很少,不同段落不同内容,互相映照,互为存在。诗歌在首尾之间也进行了对比。第一段的“悲愁”基调和末一段的“喜悦”氛围,反差很大,初读令人疑惑,细品则会释然。末一段的功成庆祝既是对全年农事的总结,也是对全诗的收尾。通过这样的“首尾呼应”,诗歌在结构上变得严谨,在内容上也变得多样起来。

合理使用对比手法,可以使作品变得更有力度,更有内涵和格调。贯穿全诗的对比手法,使《诗经·豳风·七月》具备了这样的张力。

三.文化:无处不在的礼乐文化

《诗经·豳风·七月》不仅内容丰富、艺术出众,还浸润了浓厚的礼乐文化,有着自己内在的魂魄。诗里,有先秦生活文化、农耕文化、风俗文化,更有无处不在的儒家礼乐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人神之礼。先秦时期尊神敬神,人神之间以神为先。该诗通过祭祀将之体现了出来:“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上古藏冰取冰都要先祭祀司寒之神,献上祭品请求恩准、保佑。集中体现了奉神、敬神的迷信思想。

二是君臣、主仆之礼。君臣、主仆之间的礼主要表现为臣对君忠、仆对主忠。该诗通过描写“田畯至喜”“为公子裳”、“为公子裘”、“献豜于公”,“上入执宫功”等,体现了“忠君报主”的思想。

三是夫妇、父子之礼。儒家之礼在这方面的要求主要是夫唱妇随、子从父命。在诗中,“同我妇子,馌彼南亩”写出了携同老婆孩子去南亩送饭的情景。妇子是听从、跟从丈夫和父亲的。“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说明虽然房屋很破,但丈夫还是带领、安慰妇子“入此室处”。夫和父在家庭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

作为周人制礼作乐的产物,礼乐文化是《诗经·豳风·七月》的传承之道,也是排在诗歌生活层面、艺术层面之后的又一层面。它无处不在,又容易被忽略。这是我们在学习时应该注意到的。

总之,《诗经·豳风·七月》达到了这样的艺术成就:既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浑然质朴又手法精到,内容繁多而各列其序,通观全局而不遗细节,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去研读能得到不同的收获。从生活到艺术到文化,三种不断递进的境界,交缠、叠加在一起,成就了该诗的整体框架和艺术深度。

参考文献

1.马倩.《诗经·豳风》中的几种民俗[J].语文学刊,2007,09

2.刘毓庆.《诗》的编定及其文化使命[J].文史哲,2008,06

上一篇:人体使用说明书下一篇:参苓白术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