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颗粒

2024-09-06

参苓白术颗粒(精选10篇)

参苓白术颗粒 篇1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 其发病急骤, 暴下加注, 是妇科常见病, 可发生于月经初潮至绝经的各年龄段[1]。近年来随着女性生活压力的增大, 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该病的中医治疗以“急则治其标, 缓者治其本”为原则[2], 由于其多由脾气虚弱, 无力固摄, 以致血液离经妄行, 故治宜补脾益气。笔者采用宫血宁胶囊联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24例崩漏患者,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门诊收治的48例崩漏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患者年龄27~48岁, 平均 (35.2±9.4) 岁, 病程2个月至6个月;对照组患者年龄27~49岁, 平均 (35.4±9.6) 岁, 病程2个月至6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医妇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崩漏的诊断标准:①经期无周期可循;②经量或暴注如下, 或漏下不止, 或两者交替出现;③须与胎漏、异位妊娠、产后出血、赤带以及症瘕、外伤引起的阴道出血相鉴别。

1.3 排除标准

①阴道出血量多, 小腹部扪及肿块者;②确诊妊娠, 阴道出血, 可见于胎漏或异位妊娠;③产后阴道出血;④崩漏, 伴全身皮下出血、身热者, 应考虑疫斑病、紫殿病、蓄血病等;⑤周期性于2次月经中间出现少量阴道出血, 且白带增多者, 为经间期出血;⑥因损伤所致阴道出血, 有损伤原因可查, 称女阴损伤;⑦伴全身多处出血且出血难止, 不发热者, 可能为血镒病;⑧中老年妇女阴道时有出血, 带下臭秽或夹血丝者, 应疑及胞宫癌等。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宫血宁胶囊联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 口服宫血宁胶囊, 0.26g/次, 3次/天;参苓白术颗粒开水冲服, 6g/次, 3次/天。连续服药7天, 停药后观察3个月, 评价疗效。

对照组患者口服醋酸甲萘氢醌片, 8mg/次, 3次/天;肾上腺色腙片, 5mg/次, 3次/天。同时将酚磺乙胺注射液, 3g/次, 1次/天;维生素C注射液, 3g/次, 1次/天;氨甲苯酸注射液, 30mL/次, 1次/天, 加入500mL 5% 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连续治疗7天, 停药后观察3个月, 评价疗效。

1.5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象变化情况。

参照《中医妇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患者经量、经期、周期恢复正常, 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 或更年期妇女进入绝经期;好转:患者经量、经期、周期虽恢复正常, 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 或经量减少, 或经期缩短;未愈:阴道出血未改善。总有效=治愈+好转。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愈17例 (70.8%) , 好转5例 (20.8%) , 未愈2例 (8.4%) , 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患者治愈10例 (41.7%) , 好转7例 (20.2%) , 未愈7例 (29.2%) , 总有效率为70.8%, 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象变化情况比较

经过治疗, 两组患者血象均有明显改善,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崩漏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 其发病急骤, 暴下如注, 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 出血量少, 淋漓不绝者为“漏”。其中医病机为冲任损伤, 不能制约经血, 与西医学中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相似[3], 严重影响妇女生活质量, 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宫血宁胶囊的主要成分为重楼皂甙[4], 具有凉血止血、清热除湿、化瘀止痛的功效。参苓白术颗粒的主要成分为人参、茯苓、麸炒白术、山药、炒白扁豆、莲子、麸炒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 方剂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 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两者联合使用, “脾气健运, 则气血旺盛, 血循常道, 血海按时满溢”[6]。

本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0%, 对照组为70.8%, 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宫血宁胶囊联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崩漏临床疗效显著, 可有效止血、止痛,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宫血宁胶囊联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崩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崩漏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 治疗组患者采用宫血宁胶囊联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 对照组患者口服醋酸甲萘氢醌片和肾上腺色腙片治疗, 同时采用酚磺乙胺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加入50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 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天后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0%, 对照组为70.8%, 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宫血宁胶囊联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崩漏临床疗效显著, 可有效止血、止痛,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崩漏,宫血宁胶囊,参苓白术颗粒

参考文献

[1]王浩, 于增瑞.自拟养阴化燥固冲汤治疗围绝经期崩漏2例[J].中医药导报, 2013, 19 (8) :18-19.

[2]梁凤香.加味清热固经汤治疗崩漏3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3, 19 (8) :112-114.

[3]李坤寅, 王慧颖, 黄洁明.欧阳惠卿教授治疗崩漏经验介绍[J].新中医, 2005, 35 (8) :13-14.

[4]潘卫平.宫血宁胶囊治疗月经过多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32 (2) :207-209.

[5]黄雪峰.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胃癌化疗所致脾胃虚弱型消化道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 (18) :2843-2844.

[6]张荣耀.自拟固冲止血汤加减治疗崩漏80例[J].中国中医急症, 2012, 21 (12) :1999.

参苓白术颗粒 篇2

参苓白术丸的副作用尚不明确。参苓白术丸的主要成分是人参、茯苓、白术(麸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尽管参苓白术丸是较温和的一味药,但长期经常服用仍然会有副作用,它的功效是健脾、益气。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参苓白术丸的性状为淡黄色的水丸;气香,味甜。为了提高参苓白术丸的功效,患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

2、服参苓白术丸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

3、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4、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5、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严重患者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参苓白术丸宜饭前服用或进食同时服。

7、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8、服药二周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9、对参苓白术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0、参苓白术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1、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2、请将参苓白术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参苓白术散的临床应用进展 篇3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614-02 中图分类号:R 28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55

参苓白术散是中医传统古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灸甘草、山药、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陈皮、桔梗组成,有健脾益气、和胃除满、渗湿止泻之功能,主治脾胃虚弱、纳呆腹胀、便溏脉虚等症。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和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上广泛采用传统中医药治疗或辅助治疗各类病证。根据文献报道,应用参苓白术散进行的临床疗效观察屡见不鲜,也获得满意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一、脾虚型肺系疾病

肺系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与肺脾不和有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从中医五行相生而论,脾属土,肺属金,脾为肺之母,肺为脾之子,遵“虚则补其母”的治则,运用参苓白术散培土生金之法,健脾胃以益肺气,待脾气充实,健运复职,土旺则金自生,肺虚之症自去。邓小琴[1]应用参苓白术散加玉屏风散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体虚感冒、慢性鼻炎、肺不张,证属脾肺气虚、痰湿咳盛,治宜培土生金,扶正祛邪,连续治疗2个月,症状明显改善。杨玉彬等[2]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川贝母、黄苓、制半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2周后诸症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加剂芥、防风、柴胡、辛荑花治疗小儿感冒,恢复脾胃受纳与运化之职,不易受外邪侵袭。刘美荷[3]用此方治疗肺虚久咳,辨证为久病阴虚肺燥,肺脾两虚,加用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百合、诃子,6剂后症状明显好转。

二、脾虚型消化系疾病

患者以脘腹饱胀,痞满或胀满不适,伴有食少纳滞,嗳气或大便溏泻或便秘等,见于西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肠菌群失调及慢性结肠炎等。中医辨证多属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脾胃虚弱,在标为湿阻气滞,治疗应以健运脾胃入手,兼以化湿除滞。 王伟[4]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并与吗丁啉进行对照观察2周,结果显示治疗组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为87%,对照组为75%,提示:参苓白术散能有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胡大勇[5]将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西药组用吗丁啉与多酶片治疗,观察组用参苓白术散加味联合吗丁啉多酶片治疗,患者经4周治疗,中药组有效率为56.25%,西药组有效率为56.25%,观察组有效率为77.08%,提示观察组疗效优异。李静君[6]用参苓白术散化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00例,其中党参30 g、炒淮山30 g、炒白术12 g、炒扁豆30 g,腹痛甚者加元胡、五灵脂、蒲黄,久泻不止者加诃子、五倍子、石榴皮等,对照组服用谷维素50 mg,每日3次,30天后统计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30.0%,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黄泽辉[7]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慢性结肠炎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证属脾胃虚弱型27例,有效率为85.1%。武西芬[8]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组用参苓白术散等内服和灌肠加服SASP(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用西药内服和灌肠(生理盐水100 ml加地塞米松5 mg);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加用中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服西药的对照组。刘海林等[9]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肠菌群失调性腹泻15例,用此方加诃子、罂粟壳等,用药7天至20天、平均11天,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肠道菌群恢复正常。

三、糖尿病的辅助治疗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全胃肠道动力障碍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多由于高血糖状态直接影响到胃肠道的运动,使患者胃张力降低,胃排空延迟,特别是进食固体食物时,更加明显,常诉烧心、泛酸厌食、恶心、呕吐、腹胀及便秘等。张小红[10]应用参苓白术散和西沙必利联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42例,结果治愈率为76.2%,有效率为92.9%。刘桂林[11]用参苓白术散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体会,认为糖尿病患者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均可致脾胃受损,用此方加诃子、罂粟壳、乌梅酸涩收敛止泻,可提高疗效。颜振宇[12]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的病理变化与脾虚有密切的关系,将56例糖尿病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常规控制饮食,并均口服优降糖2.5~10 mg/日,治疗组加服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仅予优降糖治疗,2个月统计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从而说明参苓白术散治疗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也说明了糖尿病与脾虚有密切的关系。

四、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手术对整个身体造成很大创伤,除了身心疲惫,脾胃虚弱,肝郁气滞,心神失养之外,对整个全身亦造成阴阳失调,气血耗损,尤其损伤脾胃,纳呆食少,脘腹痞满,腹泻便溏,四肢无力,精神疲惫等,正是参苓白术散之最佳适应证。龚树春等[13]报告应用此方对脾切除术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两组,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组症状消失占86%,对照组症状消失只占16%,两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朱桂祥等[14]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28例(治疗组),并与西药治疗的2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55.0%。治疗组治疗过程无明显不良反应,观察2个月无一复发,取得满意疗效。

五、恶性肿瘤放化疗的辅助治疗

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化疗治疗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损伤及全身毒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以使治疗过程受阻。中医认为“放化疗”为“热毒”之邪,首先损伤脾胃,出现脾胃虚弱症状,如大便稀溏、腹胀腹痛、纳呆不食、恶心呕吐、肢倦无力、体重下降等,治疗上参苓白术散正是药证相符。蔡红兵等[15]用此方治疗腹部放疗出现的副反应,能充分发挥其补正祛邪之力,达到抵抗辐射,减轻症状,调摄食欲,增强机体免疫,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治疗的信心。李鄂丽[16]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放化疗反应30例,有效率为96%。雷晓红[17]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腹泻,治疗组用此方后有效率为90.4%,对照组为80.0%。杨国武等[18]报告用参苓白术散冲剂,预防癌症化疗毒副反应的疗效观察,治疗组于化疗前3 d开始服参苓白术散30 g,对照组仅在化疗期间用恩丹西酮8 mg,结果治疗组用中药预防并发性呕吐、腹泻、白细胞下降程度和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田艳萍等[19]用此方防治妇科肿瘤直肠放射性损伤,治疗组发生损伤10例,而对照组发生损伤28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用参苓白术散有防治直肠放射性损伤的功效。胡岳然等[20]应用参苓白术散观察对直肠放射性损伤的临床防治效果,也证明其功效显著。

综上所述,参苓白术散是主治脾胃虚弱、纳呆腹胀、便溏脉虚等症的基本方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广为适用的,疗效确切的有效方剂,临床上只要经过辨证分析,无论外感或内伤杂病,只要符合病机,适当化裁,投以该方,皆有良效。

参考文献

[1]邓小琴.参苓白术散治疗肺系疾病临证应用举隅[J].陕西中医,2006,27(4):490-491.

[2]杨玉彬,陈妮师纯,李万瑶,等.参苓白术散新用[J].新中医,2009,41(3):99-100.

[3]刘美荷.参苓白术散临床应用举隅[J].甘肃中医,2000,6:27-28.

[4]王 伟.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0例[J].陕西中医,2007,28(1):36-38.

[5]胡大勇.中西药联合用药治疗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附156例病例报告)[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3):16-17.

[6]李静君,吴俊喜,陈雪清,等.参苓白术散化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00例[J].临床荟萃,2003,18(8):466-467.

[7]黄泽辉.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70例临床总结[J].福建中医药,1999,30(1):7-8.

[8]武西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7(5):36-37.

[9]刘海林,李瑞林.参苓白术散治疗肠菌群失调性腹泻15例[J].湖南中医杂志,1996,12(5):25.

[10]张小红.参苓白术散和西沙比利联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42例[J].安微中医临床杂志, 2001,13(3):182-183.

[11]刘桂林.参苓白术散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体会[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2):115-116.

[12]颜振宇.参苓白术散配合优降糖治疗糖尿病35例[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7(6):301-303.

[13]龚树春,沈桂英.参苓白术散治疗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57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1994,16(1):9-10.

[14]朱桂祥,樊凤英,周松阳.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28例[J].江苏中医,2001,22(7):24..

[15]蔡红兵,闯清芬,宋海珠,等.中药对放疗后副反应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4):16-17.

[16]李鄂丽,郭兆平.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化疗反应30例[J].国珍国医国药,2007,18(7):1747.

[17]雷晓红,余守雅.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腹泻[J].中成药,2007,29(10):1419.

[18]杨国武,钱宗杰.参苓白术冲剂预防癌症化疗毒副作用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 43.

[19]田艳萍,王旗春.参苓白术散防治直肠放射性损伤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613-1614.

[20]胡岳然,刘雅洁,吴超权,等.参苓白术散对直肠放射性损伤的临床防治效果[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5,14(4):304-306.

(收稿日期:2010-07-10 修回日期:2010-08-31)

参苓白术颗粒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4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患者中, 男性17例, 女性25例, 年龄20~59岁, 平均年龄 (37.56±5.15) 岁, 病程1~6年, 平均病程 (2.85±1.03) 年。对照组患者中, 男性16例, 女性26例, 年龄21~60岁, 平均年龄 (37.66±5.23) 岁, 病程1~5.8年, 平均病程 (2.59±1.20) 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患者经胃镜检查均明确诊断为慢性胃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嗳气、腹痛、呕吐、腹胀、恶心及吞酸等临床表现。

1.3 方法

实验组:选择头孢克洛、参苓白术颗粒和木香顺气丸, 共治疗2周。头孢克洛 (国药准字H10960102, 规格0.25g) , 每日3次, 每次0.25g;参苓白术颗粒 (国药准字Z53020846, 规格6g) , 每日3次, 每次6g;木香顺气丸 (国药准字Z23020283, 规格3g/50粒) , 每日3次, 每次6g。

对照组:选择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 共治疗2周。奥美拉唑 (国药准字H20123096, 规格20mg) , 每日1次, 每次20mg;克拉霉素 (国药准字H20061104, 规格0.5g) , 每日2次, 每次0.5mg;阿莫西林 (国药准字H21024367, 规格0.125g) , 每日1次, 每次1g。

比较用药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5个月, 观察复发情况, 比较复发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经过治疗, 患者嗳气、腹痛、呕吐、腹胀、恶心及吞酸等症状基本消失, 或全部消失;好转:经过治疗, 患者嗳气、腹痛、呕吐、腹胀、恶心及吞酸等症状较治疗前有一定缓解;无效:经过治疗, 患者嗳气、腹痛、呕吐、腹胀、恶心及吞酸等症状较治疗前无缓解, 或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有效率+好转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n (%) ]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5例, 其中头晕3例, 恶心2例, 发生率为11.90%;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2例, 其中头晕、恶心各1例, 发生率为4.7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5个月, 对照组患者复发4例, 复发率为9.52%;实验组患者复发1例, 复发率为2.38%。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慢性胃炎由于反复发生或持续存在导致慢性病变, 患者表现为上腹饱胀、疼痛, 食欲不振, 并伴有嗳气、呕吐、早饱、恶心等, 进食辛辣、冷食、刺激性食物或硬食等症状加重;部分患者可有出血症状, 合并糜烂, 表现为大出血或小量反复出血、黑便;患者舌苔厚腻, 呈白色或黄色, 上腹部压痛, 偶有贫血及消瘦等[1]。

单一用药疗效不佳, 易出现Hp耐药, 三联疗法为推崇用药方案, Hp清除率高, 效果显著。常用方案为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铋制剂三联疗法[2]。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 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 同时抑制胃蛋白酶分泌, 且对患者动脉血压、体温、动脉氧分压、胃腔温度等无影响, 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糜烂性食管炎及十二指肠溃疡常用药。克拉霉素属于红霉素衍生物, 为大环内酯类, 可阻碍细胞核蛋白50S亚基联结, 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有效抑菌, 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及肺炎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强抗菌作用[3]。阿莫西林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穿透细胞膜能力较强, 杀菌作用强, 药效迅速, 半衰期约为60min, 胃肠道吸收可达90%, 为抗细菌感染治疗常用药, 应用广泛。西医主张治疗本病应以消除Hp、保护胃黏膜、抑酸为主, 联合应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 消灭细菌, 抑制胃酸, 减少胃黏膜损伤, 保护胃功能, 达到治疗的目的。但由于患者病程较长, 常规西药治疗短期内效果欠佳, 加上病情易反复发作, 导致疗效不理想。

中医将该病归属于“吞酸”“胃脘痛”“纳呆”“痞满”范畴, 患者长期劳逸失常, 情志不遂, 加上不洁饮食, 造成脾失健运, 肝气郁结, 胃脘失和, 中气亏虚。参苓白术颗粒为中药颗粒剂, 药物组成有茯苓、人参、山药、砂仁、白术、桔梗、白扁豆、甘草、薏苡仁和莲子等, 主治胸脘闷胀、脾胃虚弱、湿滞便溏、胃困食少, 具有利胃醒脾、健脾益气、渗湿止泻功效, 可用于治疗消化疾病恢复期及慢性期患者[4]。木香顺气丸为中药丸剂, 药物组成有砂仁、青皮、木香、厚朴、生姜、醋香附、苍术、槟郎、苍术、甘草、枳壳、陈皮等, 可和胃健脾、行气化湿, 主治脘腹胀痛、嗳气纳呆、湿浊阻滞、呕吐恶心、胸膈痞闷等, 具有抑菌、助消化作用, 对胃肠道平滑肌功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中医治疗药力作用持久, 药效更温和, 配合西药, 可发挥彼此优势, 促进疗效[5]。头孢克洛属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 发挥抗菌作用, 对多种革兰阴性菌及阳性菌有较强杀灭作用。在给予患者参苓白术颗粒和木香顺气丸的基础上, 应用头孢克洛, 疗效稳定, 可取得满意效果。

本研究中, 实验组患者联合用药头孢克洛、参苓白术颗粒和木香顺气丸, 与对照组 (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联合治疗) 比较, 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表明头孢克洛、参苓白术颗粒和木香顺气丸联用可取得较好疗效, 治疗更安全, 可有效减少复发, 疗效可靠。本结果与孔德立[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头孢克洛联合参苓白术颗粒、木香顺气丸治疗慢性胃炎效果确切, 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用药方案, 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头孢克洛联合参苓白术颗粒、木香顺气丸对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胃炎患者84例,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头孢克洛、参苓白术颗粒和木香顺气丸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 低于对照组的11.90%;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9.52%, 低于对照组的2.3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头孢克洛联合参苓白术颗粒和木香顺气丸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胃炎,头孢克洛,参苓白术颗粒,木香顺气丸,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董智常, 陈贤章.影响慢性胃炎治疗预后的临床因素调查[J].吉林医学, 2014, 35 (14) :3056-3058.

[2]孙志荣.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85例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 (7) :34.

[3]唐雅菊.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 2014 (11) :36-37.

[4]仇亚男, 沈明勤.慢性胃炎治疗研究的新技术与新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28 (2) :269-271.

[5]许少辉, 练志明.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研究[J].当代医学, 2010, 16 (21) :153-154.

参苓白术颗粒 篇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须经检查排除可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依临床特点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1]。从病变的部位来看,虽病在大肠,但却与脾、胃、肝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2008年起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5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4例,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5例,女29例;年龄20~53岁,平均38岁;病程3个月~5年。

诊断标准:根据1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会议讨论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诊断参考标准》制定:以反复发作性的腹痛、腹胀、大便溏薄或腹泻、排便次数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通过大便常规、大便细菌培养、结肠镜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处方如下: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5g,陈皮12g,山药20g,炒扁豆15g,炒苡仁20g,砂仁6g,莲子肉15g,桔梗12g,大枣15g,五味子6g。加减:脾虚明显,久泻不愈加黄芪、升麻以益气健脾;湿阻气滞,脘腹胀满加厚朴、苍术以燥湿除满;饮食停滞加山楂、神曲消食除滞;肝气郁结加白芍、柴胡以疏肝理气;五更泄泻加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温肾散寒;腹痛剧烈加川楝子、元胡。日1剂,水煎分2次服;10天1个疗程,治疗2~4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成形及次数正常,半年内不复发;②有效: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减少一半以上,大便形状基本正常;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大便形状及次数无变化。

结果

本组患者54例,显效27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9%。

例1:患者,男,38岁,农民,2010年8月20日初诊。患者诉近半年以来,反复出现大便溏薄,腹胀,腹痛,日行4~5次,特别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加剧,甚则腹泻水样便,日行5~10次,伴饮食减少,肢倦神疲。舌质淡苔白,边有齿痕,脉细略弦。曾多次在我院消化内科给予抗生素及解痉止痛治疗,服药时症减,停药后又作。经内科大便常规、细菌培养、肠镜检查均未见异常。中医诊断:泄泻(脾虚泄泻),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处方如下: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砂仁6g,山药20g,炙甘草5g,炒扁豆15g,炒苡仁20g,莲子肉15g,陈皮12g,桔梗12g,大枣15g,五味子6g,厚朴15g,苍术15g,进5剂,水煎分二次服。二诊:2010年8月26日,诉药后大便仍溏,日行3~4次,腹胀、腹痛,神疲明显好转,饮食稍多,舌质淡苔白,仍有齿痕,脉细。效不更方,上方加肉豆蔻6g,再进7剂。三诊:2010年9月1日,药后大便软,日行1~2次,腹胀、腹痛症状消失,饮食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略细。药用: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5g,陈皮12g,山药20g,炒扁豆15g,炒苡仁20g,砂仁6g,莲子肉15g,桔梗12g,大枣15g,五味子6g,肉豆蔻6g,再进10剂而愈。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讨论

参苓白术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脾虚泄泻的良方。中醫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如果脾胃虚弱就会导致饮食运化失常,水湿内生,而出现脘痞、肠鸣、腹泻等症状。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病程长,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多发于中青年,多由于工作、生活压力紧张、机体免疫力低下而致。泄泻的病变主脏在脾,病理因素主要是湿,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湿胜则濡泄”;《景岳全书·泄泻》言“泄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久泻以脾虚为主,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内生,湿滞中焦,致脾胃失和,升降失常,则排便次数增多;水湿与粪便相杂而下则便稀溏;湿滞中焦,气机不畅故腹痛、腹胀。根据脾“喜燥而恶湿”及本病病因病机,治以益气健脾、燥湿止泻为主,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味为主方治疗,方中用四君子汤补脾肺之气;山药、莲子肉补脾固肠;扁豆、苡仁本是健脾渗湿;陈皮、砂仁可理气温胃;五味子涩肠止泻;桔梗引诸药上行,与山药合用还能防止辛温香燥之药损伤肺阴;大枣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

现代研究表明,参苓白术散具有调节胃肠运动功能,增强肠道对水的吸收而缓解腹泻;并能提高使用者的防御外邪的能力,以达扶正祛邪的目的[2]。故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能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22—423.

参苓白术颗粒 篇6

关键词:黄芪桂枝五物汤,参苓白术颗粒,反复呼吸道感染

反复呼吸道感染时指患者在1年内发生的上呼吸道或者是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过于频繁,超过了一定范围的呼吸道感染疾病[1]。该病在儿童身上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是儿科的常见多发病。由于该病的病程较长并且病情反复,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反复呼吸道感染主要是以反复不断的感冒、支气管炎症、扁桃体炎以及肺炎等为主要的临床症状,若得不到有效积极的治疗,容易会使得患儿并发各种病证,如哮喘、关节炎、肾炎,甚至是心肌炎等并发症[2],严重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影响患儿的健康发育。在中医的角度认为,复感儿是由于其肺脾虚弱,导致邪毒留伏在体内而导致的反复疾病反复发作。西医则主要从治疗感染入手,虽然能够取得较快的疗效,但对于该病反复发作不容易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复感儿共63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患儿年龄1~3岁,其中男33例,女30例。入选患者均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3]。入选患者的年发作次数5~7次,病程5个月~2年。患儿的临床表现均为体型较同龄人消瘦,出汗几多,食欲不振,面色少华,大便不规则等。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参苓白术颗粒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33例则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根据患儿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相应的能够提高免疫力的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患儿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参苓白术颗粒的联合给药方案。其中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基本方剂为:黄芪10 g;桂枝5 g;白芍5 g;生姜1小片;大枣1枚;用法:每次加水约50 ml,文火煎2次,第一次约20 min;第二次约25 min,共得药液50ml,分两次服,早晚服1次。1个月为一疗程,共服3个疗程。感冒时不服。参苓白术颗粒(汉典制药6 g/包)用法:1/2包每次,2次/d,疗程同上。根据患儿的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情况,适当对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加减治疗,其中气虚血瘀,表里失和者可以加川芎、当归、红花等益气补血,祛瘀正气;而肺胃郁热,表里失和者则需要加入连翘和黄芩,祛热驱邪,并且配合薄荷进行疏肺;肾虚股弱者可以加入五味子和山药收敛益气以及其健脾功效。

1.3 疗效评定

根据患儿的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来对两组不同方案进行治疗效果的判定[4],其中每年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少于2次,或者没有出现有下呼吸道感染判定为显效;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小于每年3次,或患者在发病时症状明显对比既往有减轻或者病程缩短,没有出现有下呼吸道感染为有效;呼吸道感染次数,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病程对比治疗前没有明显改善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的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本研究的置信水平α为0.01。

2 结果

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判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患者为8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中显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3 讨论

西医认为,小儿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是由于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较低,这可能与患儿的T细胞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有一定的关系[5]。在中医的角度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是由于先天不足或者是由于后天失养所造成[6,7]。由于患儿的脏腑相对较为的娇嫩,并且形体较为柔弱,当患儿的先天肺脾肾等较为虚弱或者是后天营养不足,导致患者的表卫气虚,加之阳气不足,患儿体内的调节功能相对薄弱,表卫失固,导致营阴外泄[8]。西医治疗中,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常常需要使用大量的激素,以及各种的高效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从而使得患儿的机体免疫能力进一步的降低,免疫屏障被进一步的破坏,导致患儿更加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并且在呼吸道中进行繁殖和扩散,从而使得患儿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9]。中医治疗方剂中,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固阳护卫的功效,其中黄芪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配合桂枝的辛温解、祛风作用能够起到一定的对症作用。其中黄芪和白术具有固表止汗的功效。配合使用参苓白术颗粒,其中参苓具有益气固表作用。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以及不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加减治疗,能够使得治疗方案更具有个性化,能够更好针对患儿的症状进行治疗,从而使得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可以显示,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能够显著降低患儿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次数,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体格生长。另一方面,中医治疗用药相对较为温和,由于患儿身体的情况较差,对比西药所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要相对较少,使得采用中医治疗复感儿的用药安全性能够得到提高,这也说明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够具有益气养阴、固表、调和营卫等的功效,临床效果满意[10]。

采用中医治疗复感儿的治疗关键在于,抓住患儿发病的本质,即肺、肾和脾三个主要脏器的正气不足。治疗复感儿需要进行分期治疗,标本兼顾,由于病程较长且反复,因此,在患儿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治疗中,尤其注意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增加患儿的体质和抵抗力,调理脾脏。

采用中医治疗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已经取得相当的临床效果,但需要注意结合西医的检查结果和一定的基础药物,如提高患儿的免疫力,注重微量元素的补充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

[1]徐有水.黄芪桂枝五物汤加昧治疗dx J L反复呼吸道感染65例[J].中医药学刊,2006,924(9):1737.

[2]常香云,乔石钰,邹积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80例病因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7):69-70.

[3]胡仪吉.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1988,26(1):41.

[4]李晓蕊.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5):21.

[5]龚卯君.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防治dx JL反复呼吸道感染80例[J].中医学报,2009,24(8):85-86.

[6]李香玉,原晓风.无痛清热导滞刮痧法治疗复感儿(积滞内热证)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9):143-144.

[7]黎凯燕,黎世明,李宜瑞,等.广州地区复感儿非急性感染期的证候规律及防治方案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3):33-38.

[8]刘浩.健脾和胃汤治疗复感儿45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4):43-44.

[9]杨扬.复感儿中医体质分型及中医药干预方案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放射性肠炎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 年3-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放射性肠炎患者88 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 各44 例。对照组中男24例, 女20 例, 年龄32~68 岁, 平均年龄 (47.5±6.22) 岁, 其中4 例为膀胱癌, 8 例为宫颈癌, 3 例为肾癌, 29 例为直肠癌;观察组中男23 例, 女21 例, 年龄33~69 岁, 平均年龄为 (47.8±6.31) 岁, 其中5 例为膀胱癌, 10 例为宫颈癌, 4 例为肾癌, 25 例为直肠癌。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临床上主要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 即口服诺氟沙星胶囊 ( 生产厂家:天津华津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4023840, 规格100 mg) , 200 mg/ 次, 2 次/d, 蒙脱石散 ( 生产厂家:江苏万高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3243, 规格3 g) 口服治疗, 3 g/ 次, 3 次/d, 14 d为一个疗程。而观察组则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 基本药方为:茯苓15 g、党参15 g、败酱草15 g、白术15 g、薏苡仁30 g、白扁豆30 g、白花蛇舌草30 g、山药30 g、当归10 g、莲子10 g、桔梗6 g、白芍10 g、砂仁3g、陈皮8 g、炙甘草6 g。对于呕吐恶心的患者, 可以在基本药方中加入竹茹10 g、半夏10 g;对于里急后重、腹痛的患者, 可以在药方中加入黄苓10 g、黄连4 g;对于明显便血的患者, 可以在药方中加入地榆炭10 g、槐花10 g;对于嗳气的患者, 可以在药方中加入柴胡10 g、防风10 g;对于腰膝酸软、久泻不止的患者, 可以在基本药方中加入五味子10 g、补骨脂15 g。温水煎药, 取汁400 m L, 200 m L/ 次, 2 次/d, 1 剂/d, 14 d为一个疗程。

1.3 判定标准

临床上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时, 主要依据以下4 个标准: (1) 基本痊愈:腹痛、便血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经肠镜检查, 肠黏膜基本恢复正常, 且大便性状恢复正常; (2) 显效:腹痛、便血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经肠镜检查, 肠黏膜还存在轻度水肿, 且大便常规可见少许白细胞和红细胞; (3) 有效:腹痛、便血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经肠镜检查, 肠黏膜有所恢复, 大便性状有所改变; (4) 无效:腹痛、便血等临床症状没有出现任何变化, 经肠镜检查, 肠黏膜没有改变, 甚至病情越来越严重[2]。

1.4 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 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14 d治疗,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我国放射性肠炎患者的人数越来越多, 不仅对患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还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中医学上将放射性肠炎划分为“腹痛”、“肠癖”、“泄泻”等范畴, 认为热毒蕴结、脾胃亏虚为该病的基本病机, 且脾虚、肾虚为本虚, 火毒、热毒为标实, 中医上在治疗放射性肠炎时, 通常坚持活血解毒、渗湿止泻、健脾益气的基本原则, 基本药方中的茯苓具有健脾宁心、利水渗湿之功效;党参可以健脾益肺、补中益气;败酱草具有祛痰排脓、清热解毒之功效;白术可以和中益气、除湿益燥;薏苡仁具有除痹止泻、健脾渗湿之功效;白扁豆可以和中消暑、健脾化湿;白花蛇舌草具有利尿除湿、清热解毒之功效;山药可以止泻、助消化;当归具有润燥滑肠、补血和血之功效;莲子可以养心安神、补脾止泻;桔梗具有止咳祛痰之功效;白芍可以缓中止痛、养血柔肝;陈皮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健脾之功效;炙甘草可以通阳复脉、益气滋阴, 诸药合用, 则可以充分发挥渗湿止泻、解毒化瘀、益气健脾之功效[3]。同时,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党参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增强免疫、抗炎以及抗肿瘤之功效;白术可以起到保护胃肠道黏膜的作用, 对肠蠕动进行调节;甘草具有抗炎、抗过敏以及解毒之功效, 并且可以使肠道平滑肌痉挛解除, 使腹痛得到缓解, 促进消化道上皮再生, 使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进一步增强;白芍具有抗病毒、抗炎以及调节免疫等作用;败酱草具有抗肿瘤、抗菌、镇静以及抗病毒等作用[4]。此外, 白花蛇舌草可以使B淋巴细胞抗体的产生增强, 提高单核细胞吞噬肿瘤细胞的功能, 并且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可以对肉瘤180 株生长进行抑制, 从而充分发挥抗肿瘤功能[5]。在该研究中,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 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 临床上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味对放射性肠炎进行治疗, 不仅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控制病情, 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葛明, 徐天舒, 万茜, 等.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放射性肠炎30例[J].陕西中医, 2014, 9:1125-1127.

[2]彭向国, 王爱华.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2例[J].中医临床研究, 2012, 3:4-6.

[3]胡岳然, 吴超权, 陈楚平, 等.盆腔肿瘤放疗中用参苓白术散防治放射性肠炎[J].实用癌症杂志, 2004, 3:317-318.

[4]刘长军.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J].中外医疗, 2007, 23:55.

参苓白术颗粒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资料

该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在社区中心进行治疗的100例糖尿病腹泻患者,每组50例。治疗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42~77岁之间 ,平均年龄 (57.71±13.55)岁 ,病程为3~19年 ,平均病程为(10.99±2.20)年,糖尿病腹泻病程为2~8年,平均病程为(4.22±1.78)年。对照组:男24例 ,女26例 ,年龄42岁到77岁之间 ,平均年龄 (58.19±13.80)岁 ,病程为3~19年 ,平均病程 为 (10.99±2.20)年 ,糖尿病腹泻病程为2~8年 ,平均病程为 (4.22±1.78)年[3]。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都开展基础的降血糖治疗, 同时治疗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开展治疗过程,其药剂组成成分主要包括:党参、茯苓、炒白术、黄芪、葛根、陈皮、炒山药、炙甘草、薏苡仁 、白扁豆、桔梗等,1剂/d,分两次服用[4]。对照组利用盐酸黄连素开展治疗过程 ,盐酸黄连素的用法用量为3次/d,0.2 g/次,两组患者持续治疗20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疗 效判断依据

患者治疗痊愈表现为腹泻症状消失不见, 同时大便次数恢复正常,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患者治疗显效表现为腹泻症状明显减轻,同时大便次数基本恢复正常,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患者治疗有效表现为腹泻症状有所减轻,同时大便次数有所恢复,开始好转,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基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患者治疗无效表现为腹泻症状没有消失,甚至腹泻更加厉害,同时大便次数没有恢复正常,也没有恢复好转的迹象,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当。

1.4 统 计方法

该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的痊愈例数26例,痊愈率为52.00%,治疗中有效例数4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的痊愈例数15例,痊愈率为30.00% , 治疗中有 效例数35例 , 治疗总有 效率为70.00%,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n(%)]

3 案例分析

来自社区医院的1例糖尿病腹泻患者,男性,年龄55岁,糖尿病病程9年,糖尿病腹泻病程5年,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开展治疗过程,在持续治疗10 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开始有所改变,腹泻症状有所减轻,同时大便次数有所恢复,开始好转,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基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再持续治疗10 d后,患者的腹泻症状消失不见,同时大便次数恢复正常,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4 讨论

参苓白术颗粒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临床接诊泄泻患儿60例, 其中男35例, 女25例, 年龄6个月~2岁。

1.2 诊断标准

以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医儿科学》泄泻的要点为标准, 主证以大便次数增多, 每日3~5次, 甚者多达10次以上, 大便呈淡黄色, 如蛋花汤样, 或色褐而臭, 可有少量黏液, 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哭闹、发热口渴等。因泄泻脱水严重及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者, 未列入本组观察对象之内。

1.3 治疗方法

基本方为参苓白术散:人参1~3 g、白术3~6 g、茯苓5~10 g、甘草2~5 g、苡仁5~10 g、桔梗3~5 g、山药5~10 g、扁豆5~10 g、莲肉3~6 g、砂仁1~3 g、大枣2枚。随证加减:兼伤食者, 加鸡内金2~5 g、炒三仙2~6 g;食积日久, 出现疳积症状者, 加胡连1~3 g;兼有恶寒发热等外感症状明显者, 去人参, 加藿香2~5 g、苏叶2~4 g;伴有湿热症状明显者, 去人参, 加葛根3~6 g、滑石5~10 g;泄泻日久, 出现脾肾阳虚症状者, 加制附子1~3 g、干姜2~5 g。每日1剂, 水煎服, 少量多次饮服, 服药期间停用一切西药治疗。

1.4 疗效判定标准

以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医儿科学》诊断疗效为依据, 痊愈:治疗1周后, 大便次数正常, 每日1~2次或2日1次, 粪便成形,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好转:治疗1周后, 粪便成形, 大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无效:治疗3 d~4 d后, 大便次数无明显减少, 需配合其他西药治疗者。

2 结果

痊愈42例, 好转13例, 无效5例, 治愈率为70%, 总有效率为91.7%。

3 典型病例

患者, 男, 2岁, 2012年3月12日初诊。其母代述患儿大便溏稀, 每日3~4次, 色淡不臭, 纳食不佳, 查体见患儿神疲倦怠, 不爱玩耍, 面色萎黄, 形体消瘦, 但肚腹胀大, 舌淡苔白, 指纹淡。其母述患儿此前曾多次服西药治疗, 服药期间症状缓解, 但停药后又出现如前症状, 故求中药治疗。诊查后认为, 患儿诊断为泄泻, 中医辨证为脾虚泄泻, 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 处方:人参2 g、炒白术5 g、茯苓10 g、甘草2 g、炒苡仁10 g、桔梗3 g、炒山药6 g、炒扁豆6 g、莲肉5 g、砂仁2 g、鸡内金5 g、胡连1 g、炒麦芽5 g、炒神曲5 g、大枣1枚。3剂, 每日1剂, 少量多次饮服。服药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 食欲增加, 上方继服7剂后, 患儿大便每日1~2次, 大便成形, 精神食欲正常。1个月后随访, 患儿泄泻再无复发。

4 讨论

参苓白术颗粒 篇10

1 临床资料

慢性支气管炎24例, 其中男15例, 女9例, 其中年龄最大者78岁, 最小者65岁, 平均年龄71岁。抗生素及化痰平喘等西药治疗不佳。

2 治疗方法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 药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陈皮、法夏、甘草、砂仁、薏苡仁、桔梗、莱菔子、大枣等, 每天一剂, 水煎服, 服药7~10d为一疗程, 治疗2~3个疗程, 随访1年, 治疗期间忌生冷及烟酒辛辣。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咳、痰、喘等症状消失, 停药1年不复发。好转:咳、痰、喘等症状改善。无效:咳、痰、喘等症状无改善。

3.2 结果

治疗2~3个疗程后, 临床痊愈17例 (70.8%) ;好转5例 (2 0.8%) ;无效2例 (8.3%) ;总有效率 (9 1.7%) 。

4 典型病例

张某, 男, 71岁, 2006年1月22日初诊。

患者慢性咳喘病史十余年, 多于受凉后发作, 需使用抗炎解痉平喘等西药治疗方能好转, 此次患者20d前受凉后出现咳嗽, 咳白稀痰, 喘息, 经西药抗炎平喘治疗效果欠佳。刻见:咳嗽, 咳白稀痰, 喘息, 纳差, 胃脘痞闷, 四肢倦怠, 少气懒言, 面色萎黄, 舌淡苔白腻, 脉滑。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 证属痰湿阻肺, 脾阳受困, 治予健脾渗湿, 化痰平喘。处方:党参24g、白术12g、茯苓12g、山药15g、陈皮15g、法夏15g、薏苡仁15g、桔梗12g、厚朴12g、苏子15g、炒莱菔子10g、炒扁豆12g、砂仁6g、甘草6g, 服药14剂后上述症状明显减轻, 原方再服7剂, 症状消失, 1年后随访未发作。

5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病, 中医多归于“咳嗽”, “喘证”, “哮证”的范畴。老年人脾胃多虚弱, 中气不足, 运化失司, 痰浊蕴伏于肺, 外邪犯肺, 触动内蕴痰浊, 而至咳喘痰诸症。并且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时除咳、痰、喘外, 还会出现因缺氧致胃肠道黏膜瘀血, 以及使用抗生素、支气管解痉剂后出现的胃肠道副作用, 易使湿痰留而不去, 病程迁延难愈。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 以健脾益气、和胃渗湿、化痰止咳, 使清浊各行其道, 脾胃日健, 肺得谷气滋养, 肺气得宣, 痼疾趋愈。又五行中脾为肺母, 参苓白术散补脾而益肺, 体现了培土生金的临床思想。

上一篇:教师的三境界下一篇:中小学卫生保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