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分析(共12篇)
颗粒分析 篇1
摘要:塔里木油田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储层速敏较强,速敏造成渗透率降低,进而引发该地区油井产量严重下降。区别于常规的防膨、防颗粒运移措施,提出了应用纳米颗粒技术解决该问题。用人造岩心评价了不同纳米流体浓度对于不同驱替速率下纳米流体防止颗粒运移的效果,并通过天然岩心验证了该结果,同时从理论上计算了由于纳米流体的注入孔道内储层颗粒受力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在浓度为0.15%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防止颗粒运移的效果。
关键词:纳米颗粒,颗粒运移,速敏,室内评价,理论计算
目前油田普遍采用注水开发,面临着注入压力增大,在胶结差的储层容易出砂等问题[1—13]。由于注水造成的储层颗粒运移等问题正日益被人们所关注[14—17],减少注水速率,注入水添加颗粒稳定剂等常规措施已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18]。
研究的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储层以岩屑砂岩为主,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其中高岭石较为发育。通过室内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分析发现该储层速敏现象严重,损害率平均为66. 4% ,结果见表1。速敏实验中发现经岩心驱替出的地层水变浑浊并含有肉眼可见的颗粒,表明大流速驱替对岩心造成了伤害,并有储层颗粒冲出。用扫描电镜对实验前后的岩心进行储层速敏性矿物原位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储层颗粒发生了运移( 图1) 。
针对这一现象,国外研究了纳米流体对于防止储层颗粒运移的可行性,并对不同种类的纳米流体进行了筛选[19—21],在国外研究基础之上评价了纳米流体对于天然岩心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纳米流体对于天然岩心效果显著并且性能优于其他处理剂,同时从理论上计算了由于纳米流体的注入孔道内储层颗粒受力的变化,从机理上分析了纳米流体的作用效果。
1 室内试验
1.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塔里木塔中地区天然岩心,250 目石英砂,Mg O纳米颗粒,颗粒稳定剂( 2% NH4Cl) ,ZR—3 型活塞容器,HSB—1 型恒速恒压泵,分光光度仪( sp1901) ,zeta电位测量仪( NANOPLUS—1) 。
1. 2 人造岩心模拟实验
将Mg O纳米颗粒配置成浓度为0. 1% ,0. 15% ,0. 25% 的纳米流体待用,用250 目的石英砂加15 g来自该储层粒径约为1 μm的颗粒制成填砂管模型并饱和蒸馏水,然后注入1. 5 PV Mg O纳米流体,静置24 h后分别用流速为0. 1 m L/min,0. 2 m L/min,0. 5 m L / min的蒸馏水驱替岩心至稳定,测定zeta电位,并用分光光度仪测定驱替出来的液体的颗粒浓度,用以检验纳米流体对于防止储层颗粒运移的效果,结果见表2。
*注:1号为对比组,不注入纳米流体。
由表2 可知在同一驱替速率下,随着每组处理岩心的纳米流体浓度增大,驱替出的液体中颗粒浓度明显下降。当纳米流体浓度大于0. 15% 时,储层中颗粒基本无运移( 图2) 。经同一浓度纳米流体处理的岩心,流速超过0. 2 m L/min后,驱替出的液体颗粒浓度不再增加,表明孔隙中的颗粒无运移趋势,在经浓度为0. 25% 的纳米流体处理后,可以基本阻止储层颗粒的运移( 图3) 。
1. 3 天然岩心驱替实验
国外针对纳米流体防止储层颗粒运移已经展开相关方面的研究,但是室内实验仅停留在填砂管模型或者玻璃珠与黏土矿物混合填管的实验,并没有开展大规模的天然岩心驱替实验。笔者选取塔里木塔中地区临近深度较长天然岩心3 块( 长8 cm左右) ,每块岩心从中间切割成两段,将天然岩心洗油、气测、饱和地层水后,测定初始渗透率,然后分别注入1. 5 PV的0. 15% Mg O纳米流体和油田目前使用的颗粒稳定剂,静置24 h后测定岩心渗透率。并计算渗透率的损害率Dkl= ︱Kwi- Kmin︱/Kwi,结果如表3 所示。
由表3 可知经颗粒稳定剂与Mg O纳米流体处理后,对比区域的平均速敏损害率66. 4% ,岩心渗透率的损害程度均有所下降,Mg O纳米流体处理效果优于颗粒稳定剂,并且说明纳米流体对于天然岩心防止颗粒运移有一定的效果。
2 机理分析
2. 1 多孔介质中颗粒受力分析
笔者进一步探究了纳米流体防止颗粒运移的机理,根据Khilar等人关于在多孔介质颗粒与孔道壁面相互作用力的研究[22],以球—平面模型为基础将储层颗粒主要受到的作用能分为: 双电层相互作用能VD、范德华作用能VL、水动力作用能VH。颗粒与孔道壁面总的相互作用能VT表示如式( 1) ,总作用能为正时表现为排斥力,颗粒将脱离孔道壁面; 当为负时,表现为吸引力,颗粒将固定在孔道壁面。
双电层相互作用能VD可由式( 2) 计算,随着纳米颗粒在孔道表面的吸附,它会改变Stern-Gouy双电层结构中的stern层,进而引发zeta电位的改变,本文通过测量zeta电位来确定双电层相互作用能的值[23]。
范德华作用能VL引起颗粒与孔道壁面的吸引,它的存在有助于颗粒的稳定,可由式( 3) 计算。
式( 3) 中
水动力作用能VH是基于流速、颗粒大小的作用力,它的存在会引起颗粒的运移,对于多孔介质的径向流,可由式( 5) 计算。
将VT无量纲化处理
式中,h为颗粒距孔道壁的距离,m,Ψ01、Ψ02为zeta电位,V,v为渗流速度,m/s,计算所需的常数: 介电常数 ε = 6. 942 57 × 1010,颗粒粒径ap= 1 × 10- 6m,Debye长度的倒数 κ = ( 9. 6 × 10- 9)- 1,m- 1; Hamaker常数A132= 6 × 10- 21,碰撞直径 σ = 0. 5 × 10- 9,流体密度 ρ = 1 000 kg /m3,孔吼半径R为32 × 10- 6m,波兹曼常数KB为1. 38 × 10- 23,T为297 K。
2. 2 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相互作用能的变化
经过计算在距离孔道壁面距离为4 nm,浓度为0. 1% Mg O时,VD为- 3. 24 × 10- 19,VL为- 2. 44 ×10- 19,在流速为0. 1 m L/min,0. 2 m L/min,0. 5 m L/min时,渗流速度分别为1. 31 × 10- 5m / s,2. 63 ×10- 5m / s,6. 58 × 10- 5m / s; 所得VH分别为4. 43 ×10- 32,1. 77 × 10- 31,1. 11 × 10- 30。可以看出水动力作用能随着渗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但与其他能量相比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故可以忽略。所以在纳米颗粒注入岩石孔隙附着在孔道壁面后,颗粒与壁面之间的双电层相互作用能和范德华作用能占主导。注入纳米流体后双电层相互作用能改变,从而改变总的相互作用能VT。图4 给出了在纳米流体浓度为0. 1% 、不同流速下,总的相互作用能与颗粒距离吼道壁面的关系图。
2. 3 不同浓度下相互作用能的变化
计算不同纳米流体浓度下颗粒与孔道壁的相互作用能,结果如图5 所示。当作用距离超过2 nm时,对照组与纳米颗粒流体处理后的组相比相互作用能为正,主要表现为斥力,此时颗粒易从孔道表面脱离。当纳米颗粒注入后,双电层相互作用能变小,使颗粒与壁面表现为吸引力,此时吼道中的颗粒不易运移。不同浓度纳米流体处理后总的能量变化不大,因为双电层相互作用能变化较小。
3 结论
( 1) 室内研究表明,对于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储层Mg O纳米流体在0. 15% 的浓度下,可以有效的防止储层内颗粒运移。
( 2) 通过测定zeta电位,经理论计算表明纳米流体注入储层后改变储层颗粒作用能,使储层颗粒趋于稳定。
颗粒分析 篇2
饲料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使饲料储存周期延长,饲料霉变问题成为夏季困绕饲料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霉变降低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了适口性更为严重的是造成饲料产品霉菌毒素超标,危害动物健康从而危害人类食品安全。为了防止饲料霉变,各厂家采取了很多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霉变原因受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原料验收入库到饲料成品到达养殖现场整个物流过程中只要任何一个环节防霉措施不力都有可能发生霉变。下面就每一个环节可能引起霉变的因素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分别加以分析:
一、原料的验收入库和仓储:
原料是产品质量的基础,严重的饲料质量问题几乎都与原料有关。饲料原料中允许一定量的水分、霉菌和仓虫存在,但是数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允许数量后,原料的价值迅速下降,更为严重的是会造成原料霉变。变质的原料被生产成饲料后容易诱发霉变,即使饲料不发生霉变也会影响饲料的卫生指标和适口性。因此在原料的验收入库和仓储环节需要作好以下工作:
1、原料在采购前,除检测其营养指标之外,还应控制原料的水分、微生物指标和仓虫的种类数量。
水分是霉菌生长繁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一般玉米、稻谷、麦类等原生态谷物的水分应不高于14%;大豆、次粉、糠麸类、豆粕等的水分应低于13%;棉粕、菜粕、花生粕、鱼粉、肉骨粉、骨粉等的水分应小于12%。水分超标的原料不耐储存,容易发霉。对于棉粕、菜粕等经加工过的原料还需要关注局部水分有无超标,因为即使平均水分很低但由于生产厂家的工艺缺陷等原因常造成局部水分超标产生结块进而霉变。
可以通过霉菌检测了解原料中的霉菌总数是否超标。对于没有条件进行霉菌检测的企业,可通过了解原料的生产日期、生产工艺、贮存条件;观察原料的颜色外观是否正常,是否有结团现象;用嗅觉判断原料的气味是否正常,有无异味;用手或温度计测定原料是否有发热现象等措施来判断原料是否发生霉变。
在夏季仓虫不仅是某些储存原料损耗加大的直接原因,而且它们在生长发育、繁殖和迁移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物会严重污染粮食。更为严重的是,仓虫的活动会导致原料发热,招致微生物的滋生与发展,引发或加速霉变。在仓虫中以螨虫对霉变的影响最大。螨虫属蜱螨目,粉螨科;不完全变态类型,体躯微小人们肉眼难以发现。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螨虫通常在谷物、饲料中以及在运输、加工设备中大量繁殖,极易引发霉变。饲料中生长螨虫也已成为客户对加工厂饲料投诉的理由之一,所以要监测和控制仓虫的数量特别是螨虫的情况。拒收被螨虫污染的原料。
2.加强原料入库后的储存管理
水分、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霉菌和仓虫繁殖的主要因素。原料入库时,应按不同品种、批次分开码堆,粮垛码堆不宜过高过大,堆与墙、堆与堆之间留有20~50cm左右的距离,以利通风散热。长期储存的季节性原料或吸湿性强的原料最好垫一层,高8~10cm的木架。夏季可根据天气情况,对仓库进行抽排风,散热散湿。及时修补仓库出现的破损,防止仓库出现漏雨、渗水现象。
原料的使用原则上“先进先出”也可根据原料的水分、霉菌污染程度等情况,优先使用不耐储存的原料批次。如果仓库条件较差,不应储备过多原料,而应以“快进快出”的原则采购、使用原料。
加强仓库的清洁卫生管理,对装卸过程散落的原料和产生的浮尘及时清扫、处理,防止久置地面,吸潮霉变或滋生仓虫;对已经霉变的原料,应尽快转移,避免成为霉菌污染源,感染其它原料。
二、生产环节:
生产环节可能引发霉变主要是成品水分超标。水分超标分为平均水分超标和局部水分。造成成品水分超标的原因比较复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1、成品平均水分超标:
饲料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料自身水分过高、烘干或冷却系统的故障造成成品平均水分超标从而引发饲料早期霉变的现象一般比较少,因为成品的平均水分通过检测后如果超标会作处理,不会流入市场。(如果生产、品管部门控制得不好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是在小批量生产过程中,由于制粒调质温度还没有调整到正常就已制粒完毕;颗粒离开环模时温度低,冷却器内的温度也低,饲料中水分子的活性弱,不容易散发。再加上冷却器中料层薄,空气流动的阻力小流量大,饲料在冷却时温度很快降到室温,但水分没有散发出来,造成水分超标。这种现象在冬季或早春、暮秋的阴雨天气容易出现。返工处理这种料(在气温低相对湿度高的条件下)如果不搭配低水分的原料或加大批量,是很难将水分降到合格水平。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厂只好让步接收,这样的料库存时间长了以后易发霉变质。解决的途径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1)、控制原料水分(混合后的原料水分夏季12%-14%,冬季10%-11.5%);(2)、放大生产批量,要根据不同规格的制粒机和冷却器确定最小的安全生产批量,就制粒机来说最小的安全生产批量是调质温度达到正常后,已制粒的量要小于该批料总量的25%(并且在调质温度没有达到50℃前制的颗粒要接出来);对于冷却器来说最小的安全生产批量是整批料在冷却器中要达到其容量的60%以上。(3)、制粒机启动前先排干净蒸汽管道内凝结的水;并且要经常检查管路的输水阀是否正常。(4)、通过调节设备和工艺参数如调质器保温、提高蒸汽的饱和度、提高调质温度、控制制粒机喂料量延长颗粒在环模孔内的时间(以提高颗粒离开环模的温度)、调高冷却器的料位高度、选择合理风门开度等措施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控制成品水分。
2、成品局部水分超标。
局部水分超标有一定的隐蔽性,难发现难控制。它是大多数因水分超标而引发霉变的主要原因。根据长期观测有下列情况会造成饲料局部水分超标。
(1)、设备技术状态和生产操作都没有问题,原料初始水分也符合要求但是每一批料在刚开始生产时由于调质温度低,蒸汽管路沉积了一定数量的冷凝水所以制出的颗粒水分较高,温度较低,加上冷却器温度也较低水分子的活性差,不易散发。冷却后这部分颗粒水分往往会超标。解决的方法:生产前先要排干净蒸汽系统的冷凝水,制粒机刚出来的料必须接出来,不得放入冷却器直到调质温度达到50℃ 左右时才能将料导入冷却器。接料时要将每批开头的2-4包料,接出作回机料处理。
(2)、设备调节不合理或设备故障:大多数的饲料厂冷却工艺设计上是:旋风除尘器分离回收的料,没有通过专门的提升机回到待制粒仓,而是直接进入成品提升机。除尘器分离出的粉料水分不会超标(粉料过分级筛时,会被筛分出来)但是如果冷却器的“料位开关”设置过高、冷却器因故障不能正常排料或冷却器的出风口负压过大等原因导致刚制粒出来的颗粒料被吸入旋风除尘器,这些颗粒没有充分冷却和干燥,就被分离出来,进入成品提升机混入正常的颗粒中。还有一种情况是冷却器因调节不合理或定位开关故障,在生产过程中漏料,漏的这部分料也没有充分冷却干燥。这些料会在短期内发生霉变,其表现为零星霉变,不断发展成袋内大面积霉变、生虫和发热。解决的方法是:a、选用灵敏可靠的 “料位感应器”和定位开关;b、“料位器”的高度不能调得过高;c、调节风机的风门开度,控制冷却器出风口负压。d、冷却器的翻板角度或栅栏的重叠度要调整好既不能使其通风面积太狭小也要避免生产过程中漏料。
(3)、冷却器内部负荷不均匀:冷却器散料、布料排料不均匀或个别冷却器翻板因筛孔堵塞过风面积不足等原因;会造成饲料在冷却器中的冷却时间和冷却强度不均匀。部分料湿热交换不充分,水分超标。在以后的储藏中产生零星霉变。解决的方法是通过调节散料器、布料器和翻板角度,清理掉筛孔中堵塞的饲料使饲料在冷却器中的冷却时间和冷却强度一致。
(4)、制粒机和冷却器产生的“锅巴料”引发的霉变:在生产过程中制粒机的环模罩、制粒机的下料溜管、冷却器的死角上会吸附上大量的高水分“锅巴料”,它们吸附到一定厚度时会掉到饲料中。由于这种“锅巴料”在形成过程中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淀粉糊化度非常高颜色深,为霉菌的繁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它们在掉入饲料以前就已经发霉变质。和饲料一起冷却后水分仍然高达标15%—25%。这些“锅巴料”经过输送设备和分级筛时有的会破裂成大大小小不规则块状料,这些块状料中大块的不能通过分级筛的上层筛网而被作为杂物清除;其中较小的块状料穿过分级筛的上层筛网混入饲料中。这些已经霉变的高水分块状料,容易诱发周围的饲料颗粒霉变。解决的办法是每班清除掉制粒机的环模罩、制粒机的下料溜管、冷却器的死角等设备上吸附的“锅巴料”,避免它堆积厚了掉到饲料中。
(5)、成品包装:如果包装袋不能隔湿防潮饲料在储存中饲料会吸潮,吸潮后水分会升高,易发生霉变。四川的饲料厂在夏季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投诉:饲料在客户家储存35天左右靠进缝包口的饲料就有发霉、发热、生虫的现象。对于成品包装要求一是包装袋,内外袋完好无破损,二是缝口时要折边缝,以减少饲料以外界空气的接触。
(6)、选择合理的防霉剂:在生产中添加适量的优质防霉剂,可以有效的抑制霉菌的生长,延长饲料的保鲜时间。
三、饲料成品在仓储和运输环节:
饲料在仓储和运输环节如果受潮,一般是先产生零星霉变,进而引起周围的颗粒霉变发热,在饲料袋内不断蔓延,温度升高,出现螨等仓虫;严重的会产生60-70℃高温结块,结块周围出现大量的仓虫。如果饲料遭受水浸湿会产生颜色灰暗的团状发热结块,在结块周围发现大量仓虫。如果饲料遭遇到阳光的暴晒,饲料内的水分会散发出来,阳光过后温度降下来,水蒸汽在内膜上积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被周围的饲料吸收后造成局部水分超标,引起零星霉变。
所以在仓储和运输环节要保证包装袋的密封和环境干燥,避免饲料受潮、遭水浸湿和阳光暴晒。
颗粒分析 篇3
【摘要】 目的 探讨明胶海绵颗粒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中的价值。方法 2012年11月~2013年9月间对我院40例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用混和抗生素的35gI%碘海醇注射液作载体,混合明胶海绵颗粒作栓塞物进行脾动脉栓塞。结果 40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后治愈(CR)32例(80%),有效(PR)7例(17.5%),总有效97.5%,32例获CR者随访1年,8例复发,复发率25%。结论PSE适用范围广,疗效确切,只要熟练掌握插管技术,注意并发症的防治,可作为脾切除的替代手术。
【关键词】 部分性 脾动脉栓塞 脾功能亢进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artial Spleen Artery Embolizalion,PSE)治疗脾功能亢进和减少肿大脾的体积,且能保留部分脾组织及功能。称为“内科性脾切除”(Medical Splenectomy)。我们自2012年11月以来,单纯应用明胶海绵颗粒行PSE治疗脾功能亢进4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汇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严格筛选适应症:肝炎后肝硬化,具有明显的脾功能亢进征象,肝功能Child A级或Child B级。肝功能Child A级或Child B级能够保证在脾动脉部分栓塞后,肝静脉血流量骤然减少,门静脉血流动力改变,门静脉血流量减少而且肠系膜上动脉血占门静脉血比例骤然增加时,还能维持正常的肝功能。胸、腹水、黄疸及严重感染状态被认为是相对禁忌症,本组40例患者未选择此类病人是出于肝功能基础差和术后会加重并发症出现几率的原因。
40例脾功能亢进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34~60岁,平均48岁。均为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病程5~15年。临床检查:反复皮肤、粘膜出血9例,齿龈出血和鼻衄18例,上消化道出血21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25例; 贫血40例,术前白细胞<5.0×10 9 /L1例,<4.0×10 9 /L26例,最低者1.5×10 9 /L。血小板均<60×10 9 /L,最低者19×10 9 /L。
1.2 治療方法 严格筛选适应症的前提下,预防感染3天,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后。
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注射液5ml腹股沟处局部滑润麻醉,生效后,按Seldinger’s法,行股动脉穿刺,成功后,置入动脉鞘。先用5FCobra导管,在透视下插入脾动脉起始部作造影,了解脾脏大小和血管分布情况。再置管于脾动脉远端,主要是中、下极动脉。先注入2ml之1%利多卡因注射液后,再用混和抗生素的35gI%碘海醇注射液作载体,根据术前CT片显示脾脏大小先注入临时制备的200~300个1mm*1mm*1mm明胶海绵颗粒作脾动脉栓塞,并随时造影检查栓塞范围(栓塞脾的1/2~3/4的供血动脉)以便补充,栓塞范围在60~80%。术后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
2 结果
2.1 短期疗效 术后血管造影,术后1个月内B超检查,脾栓塞面积在60%~80%之间,平均72%,其中70%~80%者33例,术后24h活动性齿龈出血停止,术后3天白细胞、血小板开始上升,全部病例术后10天达到正常水平。
2.2 近期疗效 随访6个月40例病例获治愈(CR)32例(80%),有效(PR)7例(17.5%),无效1例(2.5%),总有效率97.5%。
2.3 随访愈后 32例获CR者随访1年,其中8例复发,复发率25%。2例行外科全脾切除,术后其中1例血小板仍在100×10 9 /L以下,1例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范围;2例行二次部分脾动脉栓塞;反复咯血4例出现在上消化道出血病史的21例中,17例无复发,随访1年,其中2例死亡,2例行内镜套扎术。
3 讨论
3.1 PSE与外科脾切除的区别 脾脏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是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和破坏血小板的主要场所,对各种原因所引起的严重的脾功能亢进以往多采用脾切除治疗,但常因严重的出血倾向、腹水、低蛋白血症等受到限制。同时脾脏是人体重要免疫器官,脾切除将导致肽的缺乏,使白细胞吞噬作用下降,IgM减少,对静脉来的抗原不能形成抗体,易产生严重感染。而PSE保留了部分脾组织,使其免疫功能得以保存,而PSE是通过栓塞脾动脉分支,使部分脾实质发生缺血性梗死,随后机化、萎缩,削弱了脾脏对血小板的破坏及其分泌功能,从而达到与切脾相似的效果。同时,PSE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手术简便、适应证广、疗效良好等优点。对伴有心肾功能不全或不愿切脾者或对激素治疗有禁忌者将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部分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短期内激素治疗无效,出血倾向严重危及生命者也可作为抢救措施之一。如果第一次栓塞不满意,还可以行第二次栓塞。这是PSE与外科脾切除的重要区别。
3.2 PSE治疗作用的机理与栓塞范围 脾脏远端为互不相通的笔样分支。栓塞从远端细小分支向主干方向逐渐推进,远端不能形成侧支循环。脾实质血流被阻断而发生梗塞。梗塞主要发生在脾外周红髓部位,因而削弱了脾脏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脾脏大部分坏死后,脾脏缩小,对血小板阻留作用减弱。故脾功能亢进得以纠正。由于引起门脉高压的血流量60%~70%来自脾动脉,PSE后,脾动脉血流量减少,门脉高压得以改善。从而可预防和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和破裂出血。栓塞范围:我们认为以70%~75%为宜,疗效最佳。本组32例CR患者栓塞范围均在70%~80%左右。栓塞面积过小可因残留脾组织多而影响疗效;过多栓塞脾脏对无效者不仅无作用,相反会增加并发脾脓肿的危险性。同时,相应削弱免疫功能。
3.3 术后并发症及其预防 PSE术后常见的副反应为发热、呕吐,左上腹疼痛,严重者并发脾脓肿、败血症、腹膜炎、肺炎及胸膜炎等,甚至导致死亡。脾脏栓塞面积越大,术后反应越严重,并发症越多。全脾栓塞常产生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本组40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左上腹部疼痛、呕吐6例,一般说来10天内恢复正常。体温>39℃者18例,栓塞面积均在70%以上,其中4例并发胸膜炎,其脾栓 塞面积达80%以上。所以,我们主张脾栓塞面积不宜过大,而且在推注栓塞剂时,要密切注意其流速,当其流速迟缓时即停止栓塞。脾栓塞面积以70%~75%为宜。切记避免全脾栓塞,以免发生严重内科难以控制的并发症。同时在术前3天,术后7天内持续应用抗生素并注意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系统的应用分析 篇4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也不断改善, 居住环境和条件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人们不仅需要一个简单居住空间, 而且需要多功能的居住空间, 其中对墙体的隔热保温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部对此下发了文件, 对隔热保温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复合隔热保温的材料很多, 但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和内保温是一个值得推广的项目。在我公司参与的温州旧城改建项目中, 信河街A、B、C区、信河街10#地块、九山二期安置房等工程的外墙均采用了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系统。
2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系统的技术优势
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是由界面层、胶粉聚苯颗粒浆料保温层、抗裂防护层和饰面层构成。与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不同在于, 以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代替膨胀聚苯板 (EPS板) 作为保温层。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就是将一定量的胶粉料与聚苯颗粒 (占浆料体积的80%以上) 混合得到的一种导热系数较小的复合材料。与EPS板作为保温层相比。胶粉聚苯颗粒浆料保温层具有如下优点:
材料适应性好。由于聚苯颗粒保温浆料采用现场成型, 在未硬化前是具有一定稠度的膏体,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不受建筑外形的约束, 在各种形状的建筑物上均可施工, 对有缺陷的墙体施工时墙面不需要修补找平, 直接用保温浆料找补即可, 避免了粘结EPS板时因找平抹灰过厚而脱落的现象。
施工整体性好。胶粉聚苯颗粒浆料保温层不存在接缝。既避免了接缝造成的热桥, 又防止了保温板接缝不当造成的易开裂的弊病。
材料利用率高。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的搅拌量根据施工量确定, 不存在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破损问题。也不存在施工裁板而造成的材料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原材料成本低。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充分利用废聚苯板、粉煤灰等可再生资源。实现了利废再生, 资源综合利用, 降低了生产成本, 即使用原生聚苯颗粒, 也不需要将发泡聚苯颗粒成型:节省了成型费用, 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
抗风压能力强。实现了外墙外保温无空腔体系做法, 不设空气层, 杜绝了风压特别是负风压对高层建筑保温层的破坏, 改善了保温材料和面砖的脱落问题。
变形能力强。胶粉聚苯颗粒浆料保温层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亚弹性体, 比聚苯板的变形量小一个数量级, 能够更好地吸收受外界自然条件变化产生的膨胀、收缩变形, 并均匀地将温差变形应力向四周扩散, 有效地防止裂缝的产生。
耐火等级高。胶粉聚苯颗粒浆料保温层耐火等级为Bl级, 在明火燃烧状态下无次生烟尘灾害, 适用于防火等级较高的建筑物。
水蒸汽渗透性好。避免了墙面被不透水材料封闭, 妨碍墙体排湿, 导致水蒸汽扩散受阻产生膨胀应力造成面层材料起鼓, 甚至开裂或者水蒸汽在保温层中结露, 影响保温效果。
耐冻融、耐候性好。保温性能稳定、耐久, 保温层经曝晒、风化、降解试验、风压试验, 其效果均高于纯聚苯板的耐候性能。
3 聚苯保温浆料的施工要点
3.1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基本构造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由界面层、保温层、抗裂防护层和饰面层组成 (见图1、图2) 。
3.2材料指标
3.3施工方法
3.3.1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施工工艺
流程分为涂料和面砖两种工艺流程。
(1) 涂料饰面做法的工艺流程
结构基层处理一吊垂直线、弹控制线、贴饼一复测基层平整度一涂刷基层墙体界面砂浆一抹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一保温层验收一抹抗裂砂浆随即铺压耐碱玻纤网布一抗裂防护层验收一刮抗裂柔性耐水腻子一涂料施工一验收
(2) 面砖饰面做法的工艺流程
结构基层处理一吊垂直线、弹控制线、贴饼一复测基层平整度一涂刷基层墙体界面砂浆一抹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一保温层验收一抹第一遍抗裂砂浆一用尼龙胀栓固定热镀锌钢丝网一抹第二遍抗裂砂浆一抗裂防护层验收一外墙粘贴面砖一勾缝一面砖清理一验收
3.3.2几个应该注意的施工要点
各种面层的工艺流程大同小异, 现将详细做法叙述如下, 并将一些比较特殊、容易忽视和产生质量问题的地方做详细说明。
(1) 基层要求
保温层施工前应做好结构验收的确认, 外墙面基层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墙面脚手架孔、缺损处应用水泥砂浆修补完毕并验收合格;主体结构的变形缝、伸缩缝应提前做好处理, 尤其应注意门窗洞口和涂料的分格缝处, 应考虑保温层的厚度对细部构造的影响, 提前做好准备。砼基层用溶剂清除油渍, 砖砌墙体应浆料满缝并清除多余砂浆。
(2) 吊垂直、弹控制线、贴饼
保温层施工厚度一般较厚, 在吊垂直线和做灰饼时容易产生较大误差, 所以吊线应选择较粗的钢丝, 选择风力较小或无风的天气进行施工, 校正后应立即予以固定;根据已吊好的垂直线, 在距每层顶约100mm和外墙阴阳角100mm处用界面砂浆粘贴50×50mm保温砂浆块做为标准贴饼;固定后, 在两水平贴饼之间拉水平控制线, 然后按约1.5m间隔水平粘贴若干标准贴饼;贴饼尽量做到上下左右对齐, 方便施工;贴饼完成后, 水平方向用2-5m小线拉线检查水平度, 垂直方向用2m托线板检查垂直度, 作纪录并计算工程量。
(3)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的搅拌
将35-40kg水倒人砂浆搅拌机内, 然后倒入一袋25kg胶粉料搅拌3-5min后, 再倒入一袋200L聚苯颗粒继续搅拌3min, 搅拌均匀后倒出;该浆料应随搅随用, 在4h内用完, 严禁人工搅拌;选用的搅拌机转速应大于60转/min, 搅拌时间应充足, 加水量应准确, 由专人计量控制。
(4)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保温层的施工:
为了确保抹灰质量,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每遍抹灰厚度一般宜控制在20mm左右, 特殊情况不应超过40mm, 最后一遍宜控制lOmm左右, 有利于找平施工;每遍抹灰应间隔24h以上。
(5) 抗裂砂浆配制:
搅拌用砂应按要求过筛, 否则会造成面层粗糙;搅拌时应严格控制配合比, 严禁使用过时砂浆;一次搅拌的抗裂砂浆应在2h内用完, 有条件时最好使用手提式搅拌器, 随拌随用。待保温层固化干燥后方可进行抗裂砂浆施工。
(6) 耐碱玻纤网布施工:
耐碱玻纤网布剪去毛边裁好, 长度不超过3m, 在保温层上抹抗裂砂浆, 厚度控制在3~5mm, 立即用铁抹子将耐碱玻纤网布压人抗裂砂浆内, 网眼砂浆饱满度应为100%;耐碱玻纤网布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 严禁干搭接, 必须嵌在抗裂砂浆中;在门窗洞口的四角处必须沿45度加贴一道耐碱玻纤网布, 洞口四个阴角处也必须加铺一道网布;建筑物的首层由于比较容易受到撞击, 必须铺贴双层耐碱玻纤网布, 第一遍采用对接, 第二遍的做法同一般做法。
4 结束语
外墙外保温抹胶粉聚苯颗粒胶保温层与其他保温层做法相比, 具有整体性好、抗风压、抗震能力强、防火等级高、外墙防水性能好等优点, 抗裂保护层的设置解决了外墙开裂的问题, 且施工方法简便灵活、易于操作、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综合造价低于其他外墙外保温做法。该法既适合于新建工程, 亦为旧楼节能改造提供了最适用的方法。所用的材料及机具都是一般施工单位所常规使用的, 只要认真地按照工艺标准及操作规程施工, 外墙外保温抹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系统施工达到设计要求是容易实现的。当然, 外墙节能保温工程在温州刚刚起步不久, 本文仅对胶粉聚苯颗粒外保温系统进行了浅析, 其实效还需时间来检验。
摘要:本文分析了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系统的技术优势, 详细阐述了其施工要点, 供大家参考。
颗粒分析 篇5
比重计读数在土的颗粒分析中的探讨
土样经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成悬浮液定容后,根据司笃克斯(Stokes)定律及土壤比重计浮泡在悬浮液中所处的平均有效深度,静置不同时间后,用土壤比重计直接读出每升悬浮液中所含各级颗粒的质量,计算其百分含量,并定出土壤质地名称.比重计法操作较简便,但精度较差,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本文通过分析比重计法颗粒分析试验的原理,说明了比重计法读数校正(除弯月面、分散剂校正)的由来,指出了某些土工试验分析软件中存在的`重复校正问题.
作 者:郭梅花 作者单位:辽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辽宁大连,116034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7)分类号:P54关键词:土颗粒分析 比重计 校正问题
颗粒分析 篇6
【摘要】目的:研究葆宫止血颗粒治疗放环后阴道流血的疗效。方法:在我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接收的放环后阴道流血的患者中,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治疗的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76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葆宫止血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维生素E和氨甲环酸片进行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葆宫止血颗粒治疗放环后阴道流血的临床效果较理想,能够有效止血,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应用。
【关键词】葆宫止血颗粒;放环后;阴道流血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26-02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的避孕工具,为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目前约70%妇女选用IUD作为避孕方法,占世界IUD避孕总人数的80%[1]。但是,育龄妇女体内放环后,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月经量增大、行经时间延长等术后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也是导致IUD使用者选择取环终止IUD避孕的重要原因之一[2]。现对葆宫止血颗粒治疗放环后阴道流血的疗效进行探讨,对我县计划生育服务站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接收的放环后阴道流血患者152例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县计划生育服务站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接收的放环后阴道流血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B超检查宫内节育环在宫腔内,排除节育器移位情况;妇科、B超检查排除带节育环妊娠引发的阴道流血或子宫器质性病变引发的阴道流血,如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盆腔肿瘤等。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76例。在观察组中,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8.69±5.21)岁,体重45~68kg,平均体重(55.34±6.31)kg,病程1个月~5周,平均病程(3.05±1.68)周,孕次1~3次,平均孕次(1.65±0.36)次,在对照组中,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7.34±3.15)岁,体重44~71kg,平均体重(56.39±6.81)kg,病程3个月~2年,平均病程(1.12±0.33)年,孕次1~3次,平均孕次(1.32±0.18)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等基础资料差别较小,P>0.05,无统计學意义。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应用葆宫颗粒进行治疗,该药物主要由大青叶、仙鹤草、三七、醋柴胡、金樱子、地黄、侧柏炭、白芍、煅牡蛎等组成,患者每天服用2次,每次服用1袋,持续服用4周。对照组患者应用维生素E和氨甲环酸片进行治疗,每天服用维生素E100mg,服用氨甲环酸片2~6g。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腰酸腹坠胀不适感、月经周期、月经量的变化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三类,无效:患者腰酸腹坠胀不适感、腹痛症状严重,阴道流血情况没有改善;有效:患者腰酸腹坠胀不适感基本消失,但仍存在经期腹痛症状,且月经量、月经周期有一定的改变,但是行经时间小于7天;治愈:患者无腰酸腹坠胀不适感、腹痛症状,月经量、行经时间均正常。
1.4统计学分析
将上述数据收集完整,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5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 讨论
在宫内放置节育环是中国妇女避孕的重要方法。但是放环后,妇女会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如阴道流血、经期失调等。如果阴道流血的时间变长,会增加患者发生贫血、感染的机率,给妇女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3]。放环后阴道流血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患者腰腹或下肢酸痛,主要是腰痛和下腹坠痛,尤其是放环后数周,通常经过治疗后恢复正常;一种是流血,患者主要有白带混血、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量变大、淋漓不净等症状[4]。阴道流血是放置宫内节育环的主要并发症,阴道流血主要是节育环对周围组织的压迫作用和产生的炎症反应引起的,破坏了患者机体内的子宫内膜以及血管内皮细胞,使激肽、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前列腺素等物质的水平升高,增强了血管的渗透性能和纤溶活性,最终引发阴道流血[5]。临床上多使用药物对放环后阴道流血患者进行治疗,但是如果病情没有改善时,需要深入治疗。临床上治疗阴道出现的方法较多,有止血药物、抗生素、抗前列腺素、维生素K等,然而,不同患者应用这些方法进行治疗后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且患者容易出现头昏、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恢复。本次研究中,应用葆宫止血颗粒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葆宫止血颗粒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应用。妇女子宫内放置节育器后,节育器长期对子宫内膜产生机械损伤,使子宫内膜细胞代谢失常,破坏了子宫内膜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正常性能,从而引发阴道流血,维生素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将患者机体内的自由基清除出去,可维持细胞膜和细胞器的稳定,在受压子宫内膜组织再灌注性损伤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维生素E能够有效提升血红蛋白水平,促使细胞膜尽快修复。在中医中,节育器是外来损伤,会影响胞宫经络的通畅,使患者血脉受损而发生淤血停滞等症状。中医理论中,放环后要使患者的经血依然保持正常功能,必须冲任通盛、调和气血,保证患者各个脏腑功能正常。葆宫止血颗粒的组成物质有大青叶、椿皮、仙鹤草、三七、醋柴胡、金樱子、地黄、侧柏炭、白芍、煅牡蛎等,其中,煅牡蛎具有散结软坚、安神重镇、止痛除酸、收敛固涩的功效,是葆宫止血颗粒的君药;醋柴胡具有解郁疏肝、和解表里的功效;椿皮具有止血、止泻、收敛止带、燥湿清热的功效;仙鹤草具有收敛止血的功效,能够提高患者机体内血小板浓度,促进机体止血;侧柏叶具有化痰止咳、止血凉血的功效;地黄具有养血滋阴的功效;三七具有祛瘀活血、止血的功效。联用这些药物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缓解患者疼痛和炎症情况,进而达到止血调经的目的[6]。总之,阴道流液主要是放环后该节育器对其周围组织的损伤而引起的,临床上需进一步研究放环后阴道流血的生理病理及其发展情况,寻找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治疗阴道流血。本研究认为葆宫止血颗粒治疗放环后阴道流血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引用:乐杰.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主编第七版.364页
[2]施夜.上环后不规则阴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0(07):121-122.
[3]齐凤英.宫血宁治疗哺乳期子宫上环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 北方药学,2015,13(07):51.
[4]范晓敏.葆宫止血颗粒治疗上环后出血的疗效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7(32):110.
[5]董方方,侯末龙.妇科千金片配以维生素E治疗上环后出血[J]. 基层医学论坛,2013,22(17):2296-2297.
动物用中药颗粒剂现状分析 篇7
1 动物用中药颗粒剂的概况
中药颗粒剂是指将中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辅料混匀制成的干颗粒状剂型。按溶解性能和溶解状态可以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目前, 在动物用中药颗粒剂中多用到可溶性颗粒剂。中药颗粒剂是结合汤剂、酒剂和糖浆剂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中药剂型, 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的特点, 又克服了汤剂服用前临时煎煮、久置易霉败变质、不便携带的缺点。颗粒剂具有易溶解、易吸收、生物利用率高于中药散剂等优势[1]。
随着制剂质量要求的提高, 加之各种新辅料和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 中药颗粒剂的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已向中药配方颗粒的方向发展, 同时对中药颗粒有效成分的含量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更能保证质量和用药安全[2]。
颗粒剂的制备包括中药的提取、纯化、浓缩、辅料的选择、制备等几方面。传统的中药颗粒剂提取方法主要有煎煮法、浸渍法、水蒸气蒸馏法等。后来, 随着提取技术的进步, 超滤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提取技术等也广泛应用于中药的提取中[3]。
在药液纯化方面, 絮凝沉淀法、大孔树脂吸附法、微滤、超滤法等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大孔树脂吸附法已经成为纯化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水溶性化合物的有效手段[4]。
制粒是颗粒剂制备过程中关键的工艺技术, 直接影响颗粒剂的质量。在制粒工艺方面, 一般通过正交设计法选择各种辅料的最优比例和合理的成型工艺条件。在工艺上改变了传统工艺干燥时间长、药材中对热不稳定的成分损失较多的情况, 采用动态温浸工艺、超速离心与超滤除杂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或瞬间喷雾干燥、干法制粒、高速搅拌制粒等新技术来提高颗粒的质量。在辅料方面, 除了传统的葡萄糖、糊精、可溶性淀粉外, 还选用乳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羟丙基淀粉等。上述制粒技术的成功应用, 大大提高了中药颗粒的制备效率和成品质量[5]。
目前, 这些成熟的中药提取、纯化、浓缩、制粒技术不仅被广泛应用于人药生产, 同时也应用于拥有颗粒剂 (含中药提取) 生产资质的兽药生产企业。一些中药颗粒剂产品也逐步在市场中被广大养殖者熟知和认可。
2 动物用中药颗粒剂的使用现状
目前在动物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中药颗粒剂主要有甘草颗粒、七清败毒颗粒和板青颗粒。甘草颗粒主要作用是止咳平喘、宣肺化痰等, 同时在抗病毒、抑制病原微生物、提高免疫力方面和保肝护肝方面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在畜禽呼吸道疾病和平时的预防保健中使用较多, 七清败毒颗粒主要应用其清热解毒、清利湿热、活血凉血方面的功效。在畜禽高热不退、粪干尿黄和温热症疾病中使用较多, 板青颗粒主要应用的也是其清热解毒和消肿散结等功效。另外农业部批准使用的中药颗粒剂还有四黄止痢颗粒、芪黄颗粒、青蒿常山颗粒、麻杏石甘颗粒等。
这些中药颗粒剂的使用为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减少养殖损失起到了西药抗生素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中药颗粒剂安全、低毒、无残留等特点, 在促进动物用药安全、保证动物源性食品健康方面的作用也日渐突出。
3 动物用中药颗粒剂现存的问题
随着中药制剂工艺的成熟和人们对中药保健作用的认可, 中药颗粒剂在养殖业中的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由此带来的一些思考也应该引起业界注意。其中主要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 即如何保证中药颗粒剂的产品质量和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使用效果评价标准。
33.1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智慧的结晶, 但中药制剂之所以长期不能进入世界医药的主流市场, 关键原因在于缺乏被国际认可和接受的客观标准和规范。中药制剂的质量可控性是广大中医药人士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色谱鉴定手段。它能够鉴别中药真伪、评价原料药材、半成品和成品质量均一性和稳定性[6]。中药材或中成药经过适当处理后, 利用现代信息采集技术和质量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显现中药材或中成药性质的图像、图形、光谱的图谱及其数据, 称为中药指纹图谱。它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 进而反映中药的质量和中医用药所体现的整体疗效。现阶段中药的有效成分大多尚未明确, 中药指纹图谱的整体性和模糊性正好符合中药质控的要求, 较之单一成分或指标成分的质控方法, 更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7]。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鉴别中药品种和评价中药质量的最有效手段,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2000年底颁布了《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 率先在中药注射剂领域推行指纹图谱作为质控标准。
笔者认为在动物用中药颗粒剂产品中广泛推广使用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是必要的。目前中药制剂市场上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 更有一些商家为了追求治疗效果和降低生产成本, 在中药制剂中添加西药成分, 造成动物用中药颗粒剂市场的混乱。只有严格控制中药颗粒剂质量, 从源头上杜绝以上情况发生, 才能有效地规范中兽药市场, 使中兽药制剂更好的服务于养殖业。33.2中药颗粒剂在动物中的使用, 多数情况下是用于平时的预防保健和配合西药抗生素来治疗疾病。如何科学有效地评判中药颗粒剂在使用过程中的效果, 这是从业者面临的一个问题。目前, 关于中药颗粒剂的提取工艺、制粒工艺、辅料筛选等方面的研究很多, 但是关于具体的效果评价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人用中药颗粒剂的评价标准大多通过血液中生理、生化指标来考核。但是在动物实际生产特别是食品动物生产过程中, 从业者关心的问题大多是一些具体和直观的生产指标。比如药物使用后明显的治疗效果、和抗生素的性价比、投药后生产成绩是否提高等。在这些方面, 中药颗粒剂还没有建立起一系列像抗生素一样的疗效评价标准, 从业者没有办法直观的看到中药颗粒剂带来的效益。这也是造成一些养殖工作者更愿意相信抗生素而忽视中药制剂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相信, 随着我国传统中药现代化和规范化的发展, 随着中药颗粒剂质量标准、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 中药颗粒剂也一定会在动物保健品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保证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方面的作用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曹春林.中药药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2]罗仕伟, 周丽萍.中药颗粒剂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6, 31 (5) :18-21.
[3]刘兴文, 张永萍.近年来中药提取工艺研究概论[J].时珍国药研究, 1997, 8 (4) :378.
[4]刘斌, 石任兵.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在中药复方纯化分离中的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2003, 5 (5) :39-45.
[5]把挹, 徐玲玲.中药颗粒剂制粒技术综述[J].中国药师.2010, 13 (5) :733-736.
[6]谢光武, 黎晓敏.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及其在中药农药残留分析中的重要意义[J].中国动物保健, 2010, 1:22-27.
卵巢颗粒细胞瘤36例临床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82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439例,其中卵巢颗粒细胞瘤36例,占同期卵巢恶性肿瘤的8.2%。患者年龄最小9岁,最大72岁,平均48.3岁,按FIGO标准进行分期,Ⅰ期27例(75.0%),Ⅱ期8例(22.2%),Ⅲ期1例(2.8%)。
1.2 临床特征及病理
本组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异常阴道流血。绝经后阴道流血13例(36.1%),月经过多或月经紊乱9例(25.0%),性早熟2例(5.5%),腹部包块14例(38.9%),腹痛腹胀7例(19.4%),合并子宫内膜增生6例(16.6%),子宫内膜腺癌1例(2.8%)。按李瑛等制定的分类标准[2],本组高分化14例(38.9%),中分化16例(44.4%),低分化6例(16.6%)。
1.3 治疗方法
本组36例均行手术治疗。单侧附件切除7例(19.4%),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16例(44.4%),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者,术后辅助治疗(化疗或放疗)14例(38.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存活率
本组各期总的5年存活率为86.1%,10年存活率为75.0%。临床分期与存活率的关系见表1。临床分期越晚,5年和10年存活率越低。
2.2 原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与存活率关系
本组36例卵巢颗粒细胞瘤中,高、中及低分化型分别为14、16、6例,其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
2.3 不同年龄患者存活率比较
年龄≤40岁5年存活率为85.1%,10年存活率为78.1%;年龄>40岁5年存活率为86.3%,10年存活率为72.3%。年龄≤40岁和>40岁的患者,5年和10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4 临床Ⅰ期患者不同治疗方法与存活率的关系
临床Ⅰ期患者,不论行单侧附件切除、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或根治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者,其5年和10年存活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颗粒细胞瘤为功能性肿瘤,75%以上的肿瘤具有雌激素活性,颗粒细胞瘤的合并症和主要临床症状与雌激素增高、刺激有关,青春期前可出现性早熟,生育期妇女可出现月经过多或月经紊乱,绝经期患者常表现为绝经延迟或绝经后阴道流血,甚至月经周期再现。本组资料显示,36.1%出现绝经后阴道流血,25.0%月经过多或月经紊乱,5.5%出现性早熟。因肿瘤分泌雌激素的长期刺激,常合并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甚至子宫内膜癌,有文献报道合并子宫内膜癌可达9%[3]。本组资料合并子宫内膜增生6例(16.6%)子宫内膜癌1例(2.8%)。
3.2 影响预后的因素
(1) 临床分期是卵巢颗粒细胞瘤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本组资料显示,临床Ⅰ期患者5年、10年生存率分别100%,92.6%,Ⅱ期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50%、25%,Ⅲ期均为0。 (2) 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组36例颗粒细胞瘤中高分化型14例,其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92.8%;中分化型16例,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7.5%,75.0%;低分化型6例,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0.0%和33.3%。此种显著差别说明组织学分级与预后有一定关系,因此在病理诊断时注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对估计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3.3 治疗方法
手术一直是卵巢颗粒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案,但要结合病情、年龄、生育情况、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决定手术范围。根据本资料可见,对于临床Ⅰ期的患者不管是单侧附件切除或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其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92.6%,无显著差别。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Ⅰ期患者,由于肿瘤生长期较长且对侧肿瘤发生率低,则可考虑行单侧附件切除术,手术后密切随访。对于年龄大、无生育要求,或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Ⅰ期患者,则行全子宫加附件切除术,Ⅰ期术后不需辅助治疗。Ⅱ期以上及肿瘤组织学分化差者,则应施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尽早辅以联合化疗或放疗[4]。对于晚期复发和转移者,亦应争取适时的行二次手术切除病灶,术后再辅以化疗或放疗,可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张惜阴.临床妇科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3:210.
[2]范娜娣, 王知难.实用卵巢肿瘤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127.
[3]Malmstrom H, Hogberg T, Risberg B, et al.Granulosa cell tumors of the ovary:prognostic factors and outcome[J].Gynecol Onl, 1994, 52 (1) :50-55.
乳腺颗粒细胞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篇9
关键词:乳腺颗粒细胞瘤,病理,诊断,鉴别诊断
乳腺颗粒细胞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乳腺肿瘤[1], 自1993年至今, 此病例是我院诊断的惟一患者。该病例临床认为是乳腺癌, 行术中快速冰冻检查, 大体取材时亦认为是乳腺癌, 足见其诊断难度。本文结合其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组织病理特点、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及相关的文献资料等进行讨论, 以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 减少误诊。
1 材料
采取本例的术中快速冰冻切片与常规石蜡切片, 所有常规切片均为10%的福尔马林固定, 脱水, 石蜡包埋, 连续切片, 并经过HE染色。
2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52岁, 因发现左乳约“樱桃”大小肿块入院。查体:双乳房对称, 无局限性隆起或凹陷, 皮肤无红肿及橘皮样外观, 乳头、乳晕无糜烂, 左乳内下象限可扪及一直径约2 cm质硬肿块, 边界不清, 无压痛, 活动度一般。B超检查示左乳内下象限探及1.4 cm×1.3 cm低回声区, 边界不清, 内回声不均匀[2,3]。各种辅助检查均未能给出明确诊断, 故本例患者施行了全麻下左乳肿块切除活检术, 术中诊断考虑乳腺颗粒细胞瘤, 术后未行乳腺扩大切除, 要求术后患者随诊观察。
3 病理相关性研究
3.1 肉眼
乳腺组织一块, 大小约4 cm×3 cm×2 cm, 切面见一灰白色不规则质硬区, 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 无明显点状坏死。
3.2 HE切片
(1) 瘤组织间未见正常小叶结构残留, 瘤细胞与周围脂肪组织无明显界限, 呈浸润性生长, 未见明显包膜。 (2) 瘤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 细胞间边界不清, 胞浆丰富淡染, 胞浆内充满嗜酸性颗粒, 颗粒细小均质, 细胞核小, 染色淡, 多呈小圆形, 位于细胞中央, 无明显异型性[1]。并且所制3张切片均未查见病理性核分裂象[1,4]及凝固性坏死。 (3) 瘤细胞间有丰富的胶原纤维, 胶原纤维分隔瘤细胞呈团样、巢样排列[5], 瘤细胞未侵犯脉管。本例切片, 我院快速冰冻结果为考虑乳腺颗粒细胞瘤, 后为行进一步确诊, 遂远程会诊山东省省立医院王家耀教授, 最终确定诊断为乳腺颗粒细胞瘤。
3.3 鉴别诊断
3.3.1 在冰冻及石蜡切片上, 此病常误诊为乳腺癌, 尤其在冰冻切片上, 若不能作出明确诊断, 可待常规石蜡诊断, 以防手术做大。乳腺癌的细胞核一般核深染, 异型性较明显, 常见的小叶浸润癌和导管浸润癌均有其特征性表现。
3.3.2 常规HE切片中, 胶原纤维明显, 应注意与硬癌的鉴别[1,4,5]。
3.3.3 乳腺大汗腺癌是由大汗腺化生的癌细胞构成, 其瘤细胞胞浆丰富, 均质嗜酸性或呈颗粒状, 与颗粒细胞瘤相似。但大汗腺癌细胞核增大, 核仁明显, 可见核分裂象[6]。
3.3.4 需与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鉴别, 如浸润性脂质分泌性癌、组织细胞样癌和鳞状细胞癌[1,4,5], 必要时可用免疫组化鉴别。
3.3.5 应注意与组织细胞性病变和转移性肿瘤 (尤其是肝肿瘤) 相鉴别[4,5]。
3.4 免疫组化
由于本院部分条件限制, 只做了CK、S-100。CK阴性, S-100强阳性, 故支持有关报道中的神经源性[1,2,3,4,5,6]。
4 讨论
乳腺颗粒细胞瘤 (granular cell tumor, GCT) , 是一种少见的以良性增生为主的病变,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身体的任何部位, 乳腺相对少见, 以15岁~74岁多见, 女性远多于男性[1,4,5]。GCT常表现为乳腺实质内的单发、质硬和无痛性包块, 但表浅的肿瘤可以导致皮肤皱缩, 甚至乳头内陷, 较深部的肿瘤可累及深筋膜。对于颗粒细胞瘤的组织发生, 各种说法未统一, 最初被认为是肌源性肿瘤, 现在认为此瘤可能来源于外周神经的雪旺细胞。乳腺颗粒细胞瘤恶性者少见, 目前国际上关于恶性GCT缺乏统一的判断标准, 文献中Fanburg-Smith等人提出恶性者的5个判断指标:瘤细胞变为梭形, 空泡状核并有大核仁, 核分裂象 (≥2个/10个HPF) , 肿瘤性坏死, 高核质比和多形性[5]。本例并不符合恶性标准, 应为良性的颗粒细胞瘤, 故本例只做了肿物切除, 并未进行乳腺扩大根治手术, 并要求患者随访观察。
目前, 对乳腺颗粒细胞瘤手术完全切除后通常预后较好, 但切除不彻底可出现局部复发。局部切除、必要时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外科认为的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手段[1,2,3,4,5,6]。
参考文献
[1]武忠弼, 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681.
[2]陈红妮, 王功普, 赵斌先.乳腺颗粒细胞瘤1例临床诊断和病理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9) :118-129.
[3]柳莉莎, 冷晓玲.乳腺颗粒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7, 18 (8) :578.
[4]张杰, 许俊龙, 尹艳华, 等.乳腺颗粒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 2006, 33 (9) :665-666.
[5]郭云泉, 赵峰, 房新志, 等.乳腺颗粒细胞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1, 27 (5) :495-498.
肥料抛撒机颗粒肥料抛撒运动分析 篇10
作为农业生产中调节土壤性状的重要手段,进行全层施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我国针对槽轮式小幅宽变量施肥机的研究探讨较多[1,2],但对于肥料抛撒机的研究还较缺乏[3,4]。现有的外槽轮式等施肥机械存在作业效率较低等问题,而采用人工施肥不仅施肥效率低、费工、费时和劳动强度较大,且化肥的腐蚀作用对人的皮肤具有伤害。在国外,该环节基本使用作业效率较高的圆盘抛撒机。抛撒施肥机的研究[5,6,7,8]始于1962年,其针对肥料粒子在圆盘上的运动。之后,研究者[9]还对圆盘式变量施肥模型及田间试验等做了大量工作,并且能够基于处方图进行变量作业。
肥料抛撒机具有作业效率较高和撒肥均匀等特点,尤其在国有农场和农垦等大面积作业区域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针对撒肥机性能的研究试验量大且较复杂,因此相关研究较少。撒肥机构作为抛撒机重要的部件之一,直接影响到抛撒施肥的均匀性。为此,本文对其初始半径、运动速度和抛撒幅宽等参数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以求为肥料抛撒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1 肥料抛撒机构结构与工作原理
本文所设计肥料抛撒机构主要由横梁、撒肥机构固定梁、撒肥盘、液压马达、拨肥叶片、圆盘托、落肥装置、支撑梁、输肥轮轴、电动推杆和肥箱等组成,如图1所示。
1.横梁 2.撒肥机构固定梁 3.撒肥盘 4.液压马达 5.拨肥叶片 6.圆盘托 7.落肥装置 8.支撑梁 9.输肥轮轴 10.电动推杆 11.肥箱
在肥料抛撒作业过程中,当输肥机构将肥料输送到落肥口后,经落肥装置将肥料均分成两路,使肥料同时落入两个高速旋转的圆盘;当肥料从落肥口落到旋转的圆盘上时,由于旋转圆盘产生的离心力以及肥料和圆盘间的摩擦力作用,使肥料在圆盘以及沿拨肥叶片上经过滑动或滚动一段距离,最终通过拨肥叶片将肥料均匀抛撒到地表。而整个肥料抛撒过程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肥料颗粒随圆盘的相对和绝对运动;二是肥料颗粒脱离圆盘后所做的抛射运动。
2 肥料颗粒在圆盘中的运动分析
为便于分析肥料抛撒过程,假设作业过程中圆盘旋转角速度ω保持恒定不变,落肥口与圆盘距离很近,肥料束流入撒肥盘,所以忽略肥料落入圆盘产生的反弹,忽略肥料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以一个肥料颗粒为研究对象,设该肥料颗粒质量为m,在离心力作用下沿撒肥盘的拨肥叶片向外运动,如图2所示。图2中,ω为圆盘旋转角速度(rad/s);r0为初始半径(mm);R为圆盘半径(mm);θ为肥料脱离角(rad);v为肥料离开圆盘时速度(m/s)。肥料抛撒过程中,该肥料颗粒在拨肥叶片上受力如图3所示。
根据分析,该肥料颗粒主要受重力、离心力、惯性力、科里奥利力以及与圆盘和叶片间的摩擦力,这里圆盘与叶片材料相同。
肥料颗粒受重力Fg为
Fg=m·g (1)
肥料颗粒受离心力Fce为
Fce=m·ω2·r (2)
肥料颗粒受惯性力Fi为
肥料颗粒受科里奥利力Fco为
肥料颗粒与叶片间摩擦力Ff1为
肥料颗粒受与圆盘间摩擦力Ff2为
Ff2=μ·m·g (6)
在颗粒肥料从撒肥盘脱离过程中,首先必须克服撒肥盘与颗粒肥料之间的摩擦力,即摩擦力必须小于撒肥盘对其产生的离心力,由此可以通过颗粒肥料在撒肥盘上受力得到Ff≤m·ω2·r。整理可得,r0≥gμ/ω2。由此可见,颗粒肥料落肥位置只有满足上式关系,才能沿撒肥盘的径向向外运动。
由图3可知,当肥料颗粒从落肥口落到以角速度ω旋转的圆盘上时,肥料颗粒离圆盘圆心O距离为r0,圆盘的半径为R。当肥料颗粒运动到距离圆心O为r时,由牛顿定律可得
F=Fce-Ff (7)
把式(1)~式(6)代入式(8)中,整理可得
在
式中 λ1,λ2—特征方程a2λ2+bλ-1=0的根,即为
对式(10)求导,并做变换,可得肥料颗粒沿叶片运动的相对速度vt为
当r=R时,肥料颗粒离开圆盘,将其带入式(10),可得
由式(12)可得肥料颗粒从r=r0运动到r=R时所用时间tR,联立式(10)便可得肥料颗粒离开圆盘时的速度vt
由此可得肥料颗粒离开圆盘时的绝对速度v为
可见,肥料颗粒离开圆盘时的速度与肥料落入圆盘初始半径、圆盘旋转速度、肥料颗粒与圆盘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圆盘直径有着直接的关系。
3 肥料颗粒脱离圆盘后运动分析
为方便分析,在此阶段假设:空气阻力系数K保持恒定不变;肥料颗粒不受自身的旋转影响;在该运动过程中没有和其它颗粒发生相互作用;由于空气的密度远远小于肥料的密度,忽略肥料颗粒在空中所受的浮力。肥料颗粒脱离撒肥盘后的运动如图4所示。
肥料颗粒以速度v离开撒肥圆盘后,在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下继续运动,分别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建立运动方程
式中,Fx和Fy分别为肥料颗粒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运动时受到的空气阻力。通常空气阻力与颗粒肥料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有
初始条件t=0,Vx=Vt,Vx=0,x=0,y=0成立。当y=-H时,便可得到肥料颗粒抛撒幅宽,即在x方向抛撒距离为
4 结束语
1)从理论上分析了颗粒肥料在撒肥盘和脱离撒肥盘后的运动机理与颗粒肥料脱离撒肥盘的条件,并通过分析颗粒肥料在撒肥盘和脱离撒肥盘后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建立了相应的运动方程。
2)落肥位置离撒肥盘轴心最小半径决定着颗粒肥料是否向撒肥盘边缘移动,与撒肥盘转速和摩擦系数有关,不受质量影响。
3)通过分析得到了颗粒肥料离开撒肥盘时速度的函数关系以及颗粒抛撒幅宽的函数关系。
摘要:为探讨肥料抛撒机的撒肥性能,从理论上分析了颗粒肥料在撒肥盘和脱离撒肥盘后的运动机理和颗粒肥料脱离撒肥盘的条件,并通过分析颗粒肥料在撒肥盘和脱离撒肥盘后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建立了相应的运动方程,进一步得到了颗粒肥料离开撒肥盘时速度的函数关系以及颗粒抛撒幅宽的函数关系,可为肥料抛撒机设计优化和研究提供较好的参考。
关键词:肥料抛撒机构,颗粒肥料,运动分析
参考文献
[1]王秀,赵春江,孟志军,等.精准变量施肥机的研制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5):114-117.
[2]孟志军,赵春江,刘卉,等.基于处方图的变量施肥作业系统设计与实现[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4):338-342.
[3]秦朝民,刘君辉.离心式撒肥机撒肥部件研究设计[J].农机化研究,2006(10):100-102.
[4]宋卫堂,封俊,刘亚佳.地轮驱动离心式化肥撒布机的设计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2,33(1):39-42.
[5]Patterson D E,Reece A R.The theory of the centrifugal dis-tributor.I:motion on the disc,near-centre feed[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1962,7(3):232-240.
[6]Inns F M;Reece A R.The theory of the centrifugal distribu-tor:II:motion on the disc,off-centre feed[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1962,7(4):345–353.
[7]Mennel R M;Reece A R.The theory of the centrifugal dis-tributor:III:particle trajectorie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1963,7(3):78–84.
[8]J W Hofstee,W Huisman.Handing and spreading of fer-tilizers part1:physical properties of fertilizers in relation to particle motion[J].Agricultural Engineer Research,1990,47:213-234.
颗粒分析 篇11
1.5 数据用X±s表示,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 表1
三个实验组治疗室性早搏疗效
注:显效+有效=总有效表2
三個实验组治疗室性早搏疗效注:消失+改善=总改善 2.1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稳心颗粒组4例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口干;美托洛尔组2例窦性心动缓,1例血压偏低;联合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2例为轻度上腹部不适,3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缓;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泌感颗粒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分析 篇12
中医学认为, 慢性前列腺炎主要是湿热蕴结下注膀胱, 肾气亏虚, 瘀血阻滞造成, 又由于前列腺的特殊构造, 西药成分难以到达病灶, 难以治愈。如不及时治疗, 会诱发前列腺增生, 且有癌变可能。所以患者应及时, 正确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0年8月~2011年7月慢性前列腺患者50例, 其中住院病人2例, 其余为门诊病人, 患者年龄为20岁~67岁。50例患者中病程最长者十年以上, 短者8个月。
1.2 诊断标准
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 依据患者有急性前列腺病史, 疼痛及性功能障碍症状, 前列腺液检查有大量脓细胞, 卵磷脂数目大幅减少, 且经仪器检测前列腺稍大者。
1.3治疗方法
给患者服用辽宁一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泌感颗粒, 3次/d, 1袋/次。14 d为一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评判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 前列腺大小, 硬度正常, 前列腺液镜检无脓细胞, 卵磷脂数目正常。有效:症状减轻, 前列腺较以前体积缩小, 前列腺液检查脓细胞明显减少。无效:患者症状, 前列腺大小, 硬度无改变。
2.2 治疗结果
服用泌感颗粒一个疗程后, 显效患者25例, 占50%, 有效患者19例, 占38%, 无效6例, 占12%。总有效率88%。
3 讨论
慢性前列腺炎属于中医理论的淋证范畴, 即下焦湿热瘀阻, 气血瘀滞而致, 故以清热利湿, 理气化瘀药物为主。
泌感颗粒组方科学, 主要以黄柏、冬葵果、扁蓄、白芷、柴胡、五味子、续断、桑寄生、甘草等中药为主。黄柏苦以燥湿, 寒以清热, 为下焦湿热首选药;扁蓄, 冬葵果, 白芷主要是抗炎清热, 利尿消肿。柴胡, 五味子, 续断, 桑寄生主要是补肾生津, 固金敛肺, 扶正固本。通过临床观察, 泌感颗粒不但有清热泻火, 抗菌消炎, 抗病毒作用, 而且能促进前列腺的血液循环, 使症状逐步减轻。
【颗粒分析】推荐阅读:
数字成像颗粒分析仪论文11-01
颗粒物CEMS的取样问题和基本分析技术10-03
颗粒制备07-17
消炎颗粒07-20
颗粒含量10-15
大黄颗粒10-15
颗粒饲料05-25
配方颗粒06-25
中药颗粒07-03
污泥颗粒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