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蔬菜发展现状

2024-12-11

中国蔬菜发展现状(精选8篇)

中国蔬菜发展现状 篇1

十三五(2016-2020年)中国蔬菜育苗行业供需现状及投资风险研究报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章 蔬菜育苗行业界定和分类 第一节 行业定义、基本概念 第二节 行业基本特点 第三节 行业分类

第二章 2015年蔬菜育苗行业国内外发展概述 第一节 全球蔬菜育苗行业发展概况

一、全球蔬菜育苗行业发展现状

二、全球蔬菜育苗行业发展趋势

三、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状况 第二节 中国蔬菜育苗行业发展概况

一、中国蔬菜育苗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二、中国蔬菜育苗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2015年中国蔬菜育苗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宏观经济环境 第二节 宏观政策环境 第三节 国际贸易环境 第四节 蔬菜育苗行业政策环境 第五节 蔬菜育苗行业技术环境 第二部分 行业市场分析

第四章 2015年中国蔬菜育苗行业市场分析 第一节 市场规模

一、蔬菜育苗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二、蔬菜育苗行业市场饱和度

三、影响蔬菜育苗行业市场规模的因素

四、2016-2021年蔬菜育苗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第二节 市场结构 第三节 市场特点

一、蔬菜育苗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二、技术变革与行业革新对蔬菜育苗行业的影响

三、差异化分析

第五章 2015年中国蔬菜育苗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第一节 区域市场分布状况

第二节 重点区域市场需求分析(需求规模、需求特征等)第三节 区域市场需求变化趋势 第三部分 关联产业分析

第六章 2015年中国蔬菜育苗行业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蔬菜育苗行业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结构分析

二、主要环节的增值空间

三、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第二节 蔬菜育苗上游行业分析

一、蔬菜育苗成本构成

二、上游行业发展现状

三、2016-2021年上游行业发展趋势

四、上游行业对蔬菜育苗行业的影响 第三节 蔬菜育苗下游行业分析

一、蔬菜育苗下游行业分布

二、下游行业发展现状

三、2016-2021年下游行业发展趋势

四、下游需求对蔬菜育苗行业的影响 第四部分 行业深度分析

第七章 2015年中国蔬菜育苗行业主导驱动因素分析 第一节 国家政策导向 第二节 关联行业发展 第三节 行业技术发展 第四节 行业竞争状况 第五节 社会需求的变化

第八章 2015年中国蔬菜育苗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第一节 蔬菜育苗行业资产负债率分析 第二节 蔬菜育苗行业速动比率分析 第三节 蔬菜育苗行业流动比率分析 第四节 蔬菜育苗行业利息保障倍数分析 第五节 2016-2021年蔬菜育苗行业偿债能力预测 第九章 2015年中国蔬菜育苗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第一节 蔬菜育苗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第二节 蔬菜育苗行业净资产周转率分析 第三节 蔬菜育苗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第四节 蔬菜育苗行业存货周转率分析

第五节 2016-2021年蔬菜育苗行业营运能力预测 第五部分 行业竞争分析

第十章 2015年中国蔬菜育苗行业竞争分析 第一节 重点蔬菜育苗企业市场份额 第二节 蔬菜育苗行业市场集中度 第三节 行业竞争群组 第四节 潜在进入者 第五节 替代品威胁 第六节 供应商议价能力 第七节 下游用户议价能力

第十一章 2015年中国蔬菜育苗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 企业一

一、企业概述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优势分析 第二节 企业二

一、企业概述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优势分析 第三节 企业三

一、企业概述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优势分析 第四节 企业四

一、企业概述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优势分析 第五节 企业五

一、企业概述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优势分析 第六节 企业六

一、企业概述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优势分析 第七节 企业七

一、企业概述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优势分析 第八节 企业八

一、企业概述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优势分析 第九节 企业九

一、企业概述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优势分析 第十节 企业十

一、企业概述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优势分析 第六部分 行业风险及投资建议

第十二章 2016-2021年中国蔬菜育苗行业发展与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 蔬菜育苗行业环境风险

一、国际经济环境风险

二、汇率风险

三、宏观经济风险

四、宏观经济政策风险

五、区域经济变化风险

第二节 产业链上下游及各关联产业风险 第三节 蔬菜育苗行业政策风险 第四节 蔬菜育苗行业市场风险

一、市场供需风险

二、价格风险

三、竞争风险

第十三章 2016-2021年中国蔬菜育苗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机会分析 第一节 蔬菜育苗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一、用户需求变化预测

二、竞争格局发展预测

三、渠道发展变化预测

四、行业总体发展前景及市场机会分析 第二节 蔬菜育苗行业投资机会

一、区域市场投资机会

二、产业链投资机会 图表目录

图表:蔬菜育苗行业生命周期 图表:蔬菜育苗行业产业链结构

图表:2015年全球蔬菜育苗行业市场规模 图表:2015年中国蔬菜育苗行业市场规模 图表:2015年中国蔬菜育苗市场占全球份额比较 图表:2015年蔬菜育苗行业集中度 图表:2015年蔬菜育苗行业利润总额 图表:2015年蔬菜育苗行业资产总计 图表:2015年蔬菜育苗行业负债总计 图表:2015年蔬菜育苗行业竞争力分析 图表:2015年蔬菜育苗市场价格走势 图表:2015年蔬菜育苗行业主营业务收入 图表:2015年蔬菜育苗行业主营业务成本 图表:2015年蔬菜育苗行业管理费用分析 图表:2015年蔬菜育苗行业财务费用分析 图表:2015年蔬菜育苗行业重要数据指标比较 图表:2015年中国蔬菜育苗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2015年中国蔬菜育苗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图表:2015年中国蔬菜育苗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图表:2015年中国蔬菜育苗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图表:2015年蔬菜育苗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量分布 图表:2015年蔬菜育苗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从业人员分布 图表:2015年蔬菜育苗行业不同规模企业资产总额分布 图表:2015年蔬菜育苗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分布 图表:2015年蔬菜育苗行业不同性质企业数量分布 图表:2015年蔬菜育苗行业不同性质企业从业人员分布 图表:2015年蔬菜育苗行业不同性质企业资产总额分布 图表:2015年蔬菜育苗行业不同性质企业利润总额分布 图表:2016-2021年蔬菜育苗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2016-2021年蔬菜育苗行业竞争格局预测

注:数据实时更新,报告图表部分(图表个数或多或少),以报告中最新数据为准。

中国蔬菜发展现状 篇2

1957年10月,第一届全国农业展览会的成功举办拉开了我国农业展会发展的序幕。经过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起步发展、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快速发展以及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的成熟发展,我国农业展会的功能日臻完善,由单一的场馆实地展示逐步发展为集展览、研讨、投融资洽谈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平台。2014年,我国境内举办中等规模以上农业展会达267次,相比2009年的179次年均增长率达8.33%,并逐步实现了展会的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品牌化和国际化。做为国内8家5A级农业展会之一的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以下简称菜博会)在政府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下,顺应中国加入WTO之势取得蓬勃发展,并为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文化效益。本文在研究菜博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科学探讨其对当地发展所发挥的促进效应,并深刻总结其成功经验,以期为国内各地农业展会的蓬勃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2 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的发展概况

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创办于2000年,于每年4月20日—5月20日(2013年起至5月30日)在山东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定期举办。菜博会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正式批准的国内唯一的国际性蔬菜专业5A级展会,距今已成功举办十七届。17年来,“绿色”和“科技”是菜博会永恒不变的主题,主展区面积由0.35万平方米增长到45万平方米,展位由150个增长到2000个,游客由28万增长到220万,签约额由12亿增长到178亿,贸易额由10亿增长到161亿(见表1),菜博会使寿光从一个区域性的蔬菜产地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的蔬菜集散中心。

刚刚落幕的第十七届菜博会秉承“绿色·科技·未来”的主题,以服务三农为目的,先后吸引了200多个代表团参会参展,220万人次到会参观,实现各类贸易额162亿,集中签约重点项目30个,总投资额和引资额分别达98.3亿和79.2亿,在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

3 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在当地发挥的促进效应

3.1 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的“摇篮”

菜博会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且科技含量较高,包括蔬菜、瓜果、花卉育种育苗,新型高效复合专用肥生产包装,蔬菜、果品、食用菌加工等一系列先进栽培模式和前沿高新技术。菜博会以推广农业先进技术为主要内容,集中展示了国内外蔬菜产业的最新成果,通过菜博会可以领略一场农业科技嘉年华并窥探我国蔬菜科技发展的未来趋势。第十七届菜博会共展示菜果品种2000多个,新增品种200多个,新技术100多项,栽培模式80多种,俨然,菜博会是一次新技术和成果的交流发布会,扮演着向大众普及前沿农业科技知识的“摇篮”角色。

3.2 塑造现代新型农民的“课堂”

菜博会以科技和创新为核心,在这里农民能够学习到前沿的新科技和新理念,进而调整自己的蔬菜种植结构。经过17年的发展,菜博会已经成为全国蔬菜信息的聚集地,丰富的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机械等能够帮助农民准确把握最新的市场需求。参展期间,农民可以把实践当中遇到的问题带到展会,也可以在展会上展示自己的最新产品,结识更多的客户,紧抓市场最新脉搏。俨然,菜博会已经成为农民开阔眼界、开启思路、学习技术、经营农业和驾驭市场的“课堂”,塑造出一批批现代新型农民。据统计,2008年寿光农民人均纯收入7654元,来自蔬菜产业比重就达52%,2010年仅在寿光地区就有近20万农民获得“绿色证书,20多万农民获得“农民技术员”称号,180名农民成为“农民科技专家”。

3.3 推动当地经济腾飞的“引擎”

菜博会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经济基础和技术优势形成巨大的品牌效应,已成为寿光市的城市名片,其发展进一步推动蔬菜产业链的完善,寿光市蔬菜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的作用越来越强。寿光的蔬菜远销海外,并开通了寿光—北京、寿光—海南等多条“绿色”通道和网上通道,“海陆空”齐发的销售网络也已形成,目前寿光已经和国内400多家连锁超市签订产销合作协议,90%以上的蔬菜以品牌形式进驻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高端市场。在菜博会的推动下,寿光的交通、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今特色市场、商业网点遍布寿光地区。依托菜博会的发展,寿光市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巨大成效,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县域经济实力逐年提升,菜博会的“引擎”角色不可忽视。

3.4 引领寿光农业旅游的“龙头”

历届菜博会在蔬菜博物馆、采摘园、历史文化景观上都有新的创新点,这些景观赋予菜博会更加独特的文化韵味,蔬菜种植与传统文化结合,由一场农业科技交流盛会中转换为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文化传承的旅游盛会,艺术、文化、科技完美融化其中。在寿光“突出农业生态特色,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总体思路下,依托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寿光农业观光旅游形成了以菜博会为龙头,连带接通三元朱村、林海生态博览园、弥河生态观光园等主要景点的“二日游”特色旅游黄金线,并成功创建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林海生态博览园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处,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

3.5 推动寿光农业转型的“助推器”

菜博会以服务“三农”为目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转型的“助推器”,菜博会始终代表全国农业的最高水平。近几年来,在菜博会的助力之下,寿光市全面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在强化优质种苗研发和安全蔬菜生产同时强化市场运营和品牌建设,加快农由传统粗放式农业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构建起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高端农业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具有寿光特色的现代化高端农业发展之路。据统计,寿光培育了桂河芹菜等1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打造了“乐义”蔬菜、“王婆”香瓜等十多个知名商标,有552种蔬菜产品获得国家“三品”认证。

4 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的成功经验

4.1 发挥产业优势,明确展会定位

寿光是全国著名的“蔬菜之乡”,菜博会的蓬勃发展根植于寿光蔬菜产业的大背景之下,充分实现了会展与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多年来,寿光市着力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一路领先,是“国家第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同时,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已经建设完成蔬菜果品交易区、蔬菜电子商务交易区、农资交易区、农产品加工区、物流配送区及配套服务区六大功能区,为菜博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后盾力量。依托雄厚的产业优势,紧扣“绿色、科技、未来”的主题,明确展会的切入点和品牌定位,以蔬菜科技为特色,提高菜博会的持续发展能力。以展促产,以产推展,良性的互动和明确的定位为其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4.2 强化市场运作,实现以会养会

菜博会坚持“政府主办、专业组织、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作思路,首届菜博会由政府出资,十几年的发展中菜博会已经成功的由依靠政府推动转变为市场化运作,广告权、经营权、冠名权等都已经实现商业化运作。每一届菜博会都面向市场进行精心策划,菜博会筹备期间,组委会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市场调研,把握市场动向和了解市场需求,同时常年开通专门网站以便与客户沟通交流。每届菜博会结束后,组委会建立参展参会客商专业数据库,用于总结客户需求,建立沟通桥梁,为下一届菜博会更好的举办积累经验。

4.3 立足创新力量,提升品牌效应

历届菜博会都坚持创新思路,创新主要体现在展览模式创新和农业科技创新。菜博会打破传统纯展位式的展览模式,采取展位展示、实物种植与蔬菜文化景点相融合的创新模式,在展会期间举办各类论坛和活动,凸显“蔬菜科技前沿,经贸交流活跃,文化内涵厚重和生态环境优美”等亮点。同时,历届菜博会都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内容,全面汇集蔬菜产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和新理念,交流科技信息、推广科学技术,提升科技韵味,演绎现代农业的魅力。

4.4 突出文化特色,开发会展旅游

菜博会举办期间,蔬菜与文化的充分结合体现在总体策划、布景设计、景点打造的方方面面。展厅内的艺术景观以大型蔬菜组合为主,园林式蔬菜造型新颖别致,各种奇珍异果更是琳琅满目,独特的创意营造出悠然的农闲和文化氛围。第十七届菜博会精心设计制作了200多处蔬菜艺术景点,将科技、文化、艺术与蔬菜完美融合,突出了浓浓的农业文化特色。菜博会将农业、会展业和旅游业相结合,与寿光市“三大示范园、五大样板基地和两条示范线”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相链接,开发会展旅游业,取得了极大成功,仅“五一”期间,第十七届菜博会客流量就达70.2万次。

4.5 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展会格局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菜博会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国际化影响的大型展览会,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从2000年起,先后共有来自50多个国家、地区和31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区的2400多万人次参展参会,巨大的市场吸引农业发达国家的多家世界知名种子公司落户寿光,例如瑞士先正达、荷兰瑞克斯旺等。同时菜博会组委会积极与国际办展机构和各国政府沟通交流,加强友好合作,17年来招商引资签约额累计2000多亿元,实现各类贸易额累计2080亿元。

5 结语

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发挥产业优势,强化市场运作,立足创新力量,突出文化特色,加强国际交流,演绎着不变的绿色传奇,在寿光市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的“摇篮”、塑造现代新型农民的“课堂”、推动当地经济腾飞的“引擎”、引领寿光农业旅游的“龙头”、推动寿光农业转型的“助推器”等重要作用,为寿光市带来了经济、文化、科技多重效应,建议各地农业展会借鉴其成功经验,因地制宜,以期取得本地农业展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孔燕.中国农业会展业发展趋势分析[J].世界农业,2013(409).

[2]徐莉莉,马驰宇.农业产业化中合作与利益协调机制探讨——以山东省寿光市D镇为例[J].农业考古,2012(04).

[3]张军,高云东.菜博会凸显菜乡竞争力[N].农资导报,2012.

[4]徐梅.菜博会引领寿光农业休闲游[N].中国旅游报,2013.

[5]王兵,王朋.演绎现代农业“升级版”[N].潍坊日报,2014.

[6]李培之,范世杰,郎德山.现代园艺科技与蔬菜文化的完美结合——对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的思考[J].中国蔬菜,2009(13).

中国蔬菜发展现状 篇3

进入新世纪,围绕蔬菜产业的核心——种子,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中外战争”在古老的齐鲁大地华彩上演。宁阳和寿光,这两个“素昧平生”、却为打造蔬菜产业“中国芯”而奋斗的“勇士”,倾力支持培育国产蔬菜良种,成功实现国外垄断突围,演绎了一场新时代的“双城记”。

垄断:

“洋种子”曾是蔬菜舞台的主角

2000年以来,寿光蔬菜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引起了国外种子企业的关注,“洋种子”纷纷开始“抢滩”寿光市场。来自瑞士、荷兰、法国、以色列、日本等30多个国家的种子公司先后在寿光建立了蔬菜种子研发、推广基地,大力推广国外蔬菜种子。

统计数据显示,当时寿光主菜类蔬菜如茄子、黄瓜、西红柿、辣椒、韭菜、芹菜、胡萝卜等12大类共248个品种,国外种子市场份额占到了60%以上,白菜、萝卜、菠菜等大田菜122个品种,国外种子占比也达到了30%。部分蔬菜种子如小西红柿、无刺黄瓜、彩椒等品种,“洋种子”市场占有率高达100%,长茄90%以上,番茄、辣椒80%以上。

在“蔬菜良种之乡”宁阳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繁育出“宁阳大刺黄瓜”、“鲁资101”等农作物品种,其中黄瓜制种一度占到全国总需求量的70%。在2000年高峰期,宁阳县蔬菜制种曾高达5万亩。但随着“洋种子”加速进入国内市场,该县的制种业出现萎缩,几年的时间就锐减到3500亩。

随着“洋种子”垄断局面的形成,国产种子逐渐被淘汰,形势日益严峻。如历史上寿光曾有的鸡腿葱、芹菜等一批地方特色品种,在市场上几近消失。寿光蔬菜种植主要品种如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甜椒等,除密刺黄瓜外,都是国外品种。

更为严峻的是,“洋种子”垄断地位的形成,使国外种子企业掌握了种子市场的定价权,“洋种子”价格比同类国产种子普遍高出50%以上,部分附加值高的种子价格更是在6倍以上,“天价种子”频现。据测算,寿光市菜农选择国外种子年增加种植成本超过了1.36亿元。

支持:

政策护航致力打造“中国芯”

为改变“大蔬菜、小种子”不平衡的发展局面,2006年以来,宁阳、寿光两县(市)政府、银行、种企等联手促进国产良种发展,致力打造蔬菜产业“中国芯”。

“研发蔬菜种子‘中国芯’,打破‘洋种子’垄断,离不开政府的科学决策、鼎力支持。”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进说。据了解,2006年,寿光市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了寿光蔬菜研究院,建设了135亩的蔬菜育种基地,为国产种子的研发提供试验和推广平台;2008年5月,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共同建立了“寿光蔬菜育种与示范工作站”,进行新品种选育、种植示范、推广开发;2008年6月,中科院在宁阳县成立山东省首家太空蔬菜育种基地。同年9月,宁阳县自主选育的一小包蔬菜种子搭载“神州七号”飞船飞越太空,实现了飞船搭载国产蔬菜种子“零”的突破。

自2006年开始,寿光市政府每年调拨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蔬菜育种科研工作,并将其列入“十一五”财政计划;2007年,潍坊市政府又拨付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种业科研开发;2010年8月,宁阳县政府专门制定《关于加快全县蔬菜种子和太空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建设蔬菜种子种植聚集区、太空蔬菜种植聚集区、蔬菜种子和太空蔬菜龙头企业聚集区、蔬菜种子和太空蔬菜交易市场、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农业实践示范基地等,打造蔬菜种子和太空蔬菜“三区一场一基地”的发展格局。

应战:

向国产种业注入“金融血液”

宁阳县是“中国蔬菜良种之乡”,蔬菜制种历史久远,寿光市有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而蔬菜产业要发展,蔬菜种子的研发首当其冲。基于对蔬菜种子产业的共同认识,两县(市)银行业机构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在对蔬菜制种产业的支持上。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山东金融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两县(市)金融支持三农力度明显加大。

“金融支持蔬菜制种业,找准了支持三农发展的着力点,有利于打造我国蔬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谓动一子全盘皆活。”人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对此高度评价。

2008年5月,人行寿光市支行推动市政府制定实施《现代农业金融服务创新试点方案》,引导银行业机构加大对国产蔬菜种苗产业的支持,并对国产蔬菜种苗繁育企业实行服务优先、利率优惠;2009年3月,会同市金融办制定《蔬菜大棚抵押借款暂行办法》,引导银行业机构发放蔬菜育苗温室大棚抵押贷款;推动寿光市财政部门出资设立贷款风险基金,对银行业机构发放的蔬菜种苗研发贷款,按新增贷款额1.5%给予风险补偿,到2010年9月,累计发放蔬菜种业贷款风险补偿320余万元。人行宁阳县支行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宁阳县种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督促各银行业机构重点扶持蔬菜种子龙头企业和太空蔬菜基地及试验示范区建设,协调县财政部门每年提供种业繁育支农周转金600万元。

人民银行加强窗口指导,相关银行业机构加大信贷投入,有限的信贷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迅速流入蔬菜制种领域,为蔬菜种子产业成功实现国外垄断突围奠定了基础。

针对种子企业规模小、资金需求急的特色,宁阳县农村信用社创新推出“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联保体贷款”等信贷产品。到2010年9月末,宁阳县银行业机构共发放太空蔬菜种业贷款4000万元,支持太空蔬菜育种基地以及3处规模种植区建设。2007年5月,山东寿光农村商业银行设立5000万“种苗产业专项信贷资金”,发放专项信贷资金支持寿光蔬菜研究院种业公司、寿光恒大种苗有限公司、寿光新世纪种苗有限公司等种苗龙头企业建设智能育苗温室大棚。

此外,寿光市还在全国率先试点良种繁育土地流转贷款。

在金融的大力支持下,国产蔬菜良种业发展迅速,积聚了爆发的力量。

突围:

国产种业初战告捷

“面对外国种子入侵、国内传统种业竞争力弱化的形势,我们在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太空育种技术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以茄子为例,随着我们太空大青茄种子的种植推广,我们县市场上外国种子‘布利塔’茄子扩张趋势得到遏制,市场占有率由2007年的36%降至今年的6%。”宁阳县太空蔬菜育种基地负责人刘恩贺高兴地说。

据了解,该太空育种基地已成功选育出太空黄番茄等六个蔬菜品种,能为社会提供24万克太空种子。以该基地为依托,宁阳县伏山镇建立了占地300亩的太空育种蔬菜示范基地,已有三个太空蔬菜龙头企业入驻该基地。

目前,寿光、宁阳两县(市)通过扶持种子龙头企业发展,发挥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种子企业,龙头种子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种子产业化发展格局。

到2010年9月,两县(市)共有蔬菜种子龙头企业22家,蔬菜良种繁育基地97处,发展蔬菜作物制种面积25万亩,蔬菜种子年产1.4万吨,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出口朝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达4.5亿元。

截至2010年9月末,寿光市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已达49%,较2006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其中,甜瓜、辣椒蔬菜种子产量全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75%、90%,同比分别提高23、48个百分点。

“蔬菜‘中国芯’,菜农是最大受益者。”国家进算了这样一笔账,购国产“中寿12号”辣椒种子比“洋种子”一个标准大棚可节省800元。2010年1月至9月,寿光1.3万农户种植3.9万亩“中寿12号”辣椒品种,每年比种“洋种子”节省3100多万元。同时,由于“中寿12号”辣椒品质好,可为寿光菜农增收1.17亿元。

发展无公害蔬菜振兴贵州蔬菜产业 篇4

发展无公害蔬菜振兴贵州蔬菜产业

1无公害蔬菜的概念 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等多种污染和有害物质的.含量不超过国际标准(FAO)或国家标准(GB),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目前,许多人对无公害蔬菜的认识比较混乱,有的将少施农药、不施农药而生产出来的蔬菜称为“无公害蔬菜”;有的将只用有机肥料、不施农药生产的蔬菜称之“无公害蔬菜”.这都是不全面的.农药和重金属的危害人们已普遍认识,而硝酸盐等其它有害物的危害往往被人们忽视.过量氮肥使蔬菜体内硝酸盐积累,蔬菜富集硝酸盐无害于植物本身,但却潜在地威胁人畜健康,含有高硝酸盐的蔬菜摄入体内后被微生物还原成有毒的亚硝酸盐,它可与次级铵结合形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从而诱发食道癌、胃癌、肝癌等.

作 者:孙显芳 作者单位:贵州省蔬菜果树工作站,贵阳,550001刊 名:耕作与栽培英文刊名:CULTURE WITH PLANTING年,卷(期):“”(4)分类号:F3关键词:

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意义 篇5

蔬菜产业已经从昔日的“家庭菜园”逐步发展成为主产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保供、增收、促就业的地位日益突出。

1、满足食物需求。蔬菜是人类的基本食物来源之一,提供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鲜食为主、需求量大的传统饮食习惯,决定了蔬菜在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蔬菜生产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增加农民收入。蔬菜商品率高,比较效益高,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1.9%,总产值1.2万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3%。另据农业部测算,2010年蔬菜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83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4%。

3、促进城乡居民就业。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了数量众多的城乡劳动力。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与蔬菜种植相关的劳动力1亿多人,与蔬菜加工、贮运、保鲜和销售等相关的劳动力8000多万人。

湖州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篇6

摘要:蔬菜是湖州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本文作者分析了近年来湖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再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蔬菜产业现状发展对策

湖州市地处浙江北部,太湖南岸,周边毗邻沪、宁、杭等大中城市,区位条件优越,市场优势明显;境内土壤肥沃,雨热同步,四季分明,发展蔬菜瓜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十五”以来,全市瓜果蔬菜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形成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劳力密集的新兴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

1.产业现状

1.1种植面积稳步发展。据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37900hm2,总产量88.73万吨,总产值12.49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9.58%,19.7% 和1.0%。其中,叶菜类面积11700hm2,占30.87%,瓜菜类5500hm2,占14.51%,块根块茎类5593hm2,占14.76%,茄果类5420hm2,占14.3%;菜用豆类和水生蔬菜发展较快,面积7493hm2,占19.77%。辖区内西部山区峰峦叠翠,中部丘陵绵延起伏,东部水乡湖漾密布,地形地貌的多样性造就了蔬菜作物的多样性。据市农作站统计,全市常年栽培的蔬菜作物达50多种,种植品种达680多个。

1.2设施栽培逐年增加。为了适应市场需求, 各地不断加大蔬菜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加快了蔬菜示范园区建设,促进了高产、高效设施菜的发展。到2008年,全市已建钢管大棚、毛竹片大棚1133 hm2,搭建简易中棚630 hm2,临时小棚面积2533 hm2,全年设施蔬菜播种面积5470 hm2,占蔬菜总播种面积13.6%,蔬菜设施面积逐年增加,确保了产量、质量和效益的稳定提高。

1.3品种结构渐趋合理。在品种结构方面,全市以优质高产和均衡供应为重点,大力引进、推广蔬菜优良品种。目前全市生产和销售的蔬菜种类达到50种之多,常年均衡供应能力增强,基本上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烂”。蔬菜品种日益丰富,种植结构渐趋合理。同时新材料、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促进种菜技术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一是露地蔬菜在夏秋季节实施避雨栽培和降温栽培;二是大棚蔬菜年种植提高到3~4茬,有的已达到5茬,提高了大棚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三是粮、菜轮作,经、菜轮作的高效种植模式得到推广应用。

1.4品牌经营初具规模。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市现有省级以上认证的无公害瓜菜基地35个,面积7022 hm2;如新塘“一尺红”茄子、杨溇“绿叶”瓠瓜、小青菜等一批优势农产品,均获得了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证书;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企业两家,绿色产品有豇豆、茄子、黄瓜、番茄和黄花菜等5只,绿色瓜菜面积70 hm2;建立乡村两级专业合作社17家,对蔬菜的流通和加工起到了重要的协调和促进作用,如安吉县章村镇高山村的“安吉三农绿色高山蔬菜合作社”,年销售量占全村高山蔬菜总量的40%。

1.5民间资本纷纷投入。近年来随着农家乐、乡村旅游的持续升温,以及蔬菜生产效益逐年提高,设施蔬菜发展前景看好,带动了工商、个体企业主纷纷投资设施农业,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农事体验等多种主题形式的瓜果蔬菜种植园。如长兴县水口乡芦笋种植园区,吴兴区的金牛生态农庄,南浔区绿之源生态农庄都由工商企业主投资建设。

2.存在问题

2.1生态环境恶化,产品质量提高难度加大。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区域的水、土、气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业环境质量下降。同时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激素的过量使用,土壤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积累增多,土壤酸化严重,地下水

也受到污染。同时,原有蔬菜基地的土壤盐积化、连作障碍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农业生态环境和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制约了蔬菜产业向绿色化、精品化发展。

2.2生产经营主体多而分散,市场信息滞后。目前蔬菜生产多数仍以单家独户经营,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查,菜农的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不利于创名牌产品,也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升级。同时,蔬菜是鲜嫩产品,生产周期长,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菜农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与市场街接不紧,缺乏准确及时的供求信息引导,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经常会因市场误导而盲目扩大生产,导致蔬菜生产出现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过剩,影响菜农的经济效益。

2.3产业化生产水平较低,加工发展滞后。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虽初具规模,但总体看,我市蔬菜生产仍处于粗放式阶段,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水平低,多数地方仍是以自产自销为主,采后保鲜、加工滞后,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结合还不紧密。在蔬菜包装及营销手段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新鲜蔬菜目前尚无商品标准,无包装或包装简易。在蔬菜加工方面,一是加工率低,全市实际出口加工蔬菜仅占总产的10%;二是加工档次低,产品大多是粗加工品,精、深加工比例很低;三是加工龙头企业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不足。

2.4科技含量偏低,技术力量薄弱。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促使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行业集聚,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导致农村青壮劳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蔬菜从业人员科技文化素质较低。蔬菜品种多,种植模式和生产技术复杂,科研和技术推广力量薄弱,基层农技人员在数量上、素质上都与快速发展的蔬菜产业需要不相适应,乡镇一线缺乏专业专职技术人员,使蔬菜生产新技术的发展与菜农生产实际脱节。

3.对策建议

我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应以跻身长三角大中城市蔬菜市场为中长

期战略目标,努力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从注重扩大面积为主向全面提高质量转变,从劳动密集、粗放经营为主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集约经营转变,依靠科技,加大投入,提高产业效益,把蔬菜产业建成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3.1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为推进我市蔬菜产业向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服务、品牌化销售方向发展,不断提高蔬菜产品在长三角大中城市市场的占有率和知名度,应把握以下发展重点:(1)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全市大力发展档次高、用途广、抗灾能力强的钢管大棚达到1500 hm2,毛竹片大棚和中棚设施2000 hm2专门用于蔬菜生产,并积极发展小拱棚、地膜平铺覆盖等简易设施,提早季节、提高产量和效益。(2)加快发展水生蔬菜。充分利用东部水乡平原,水资源丰富,面积潜力大的优势,发展水生蔬菜4500 hm2(3)稳步发展高山蔬菜。在安吉县及长兴、德清部分高山地区大力发展高山蔬菜。在山地坡度≤25°区间发展高山蔬菜1000 hm2左右。(4)大力发展“一旱一水、一菜一粮”粮经复合高效种植模式,努力推进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与升级,到201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47000 hm2,年产量120万吨,年总产值达到22亿元以上。

3.2推进项目建设,强化现代蔬菜园区建设。现代蔬菜园区是代表现代蔬菜产业发展方向的综合示范基地,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建设现代蔬菜园区,可以充分发挥辐射带动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产品增值效应,应强化建设力度。全市到2015年新建20 hm2以上的规模现代蔬菜园区20~25个,为蔬菜的产业提升起示范引领作用。

3.3恢复与新建并举,强化中心城区近郊蔬菜基地建设。据专家分析,在蔬菜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中,蔬菜自给率达到50%,可保障中心城区蔬菜的均衡供应。按此标准推算,湖州中心城区日均蔬菜需求量约90吨,需建设专业蔬菜生产面积360 hm2。其中,散户生产和基地生产面积各占50%,则需建设180 hm2左右的蔬菜基地面积,保障中心城区蔬菜的均衡供应。湖城原有环渚乡和织里镇沿太湖

蔬菜基地约110 hm2,菜农生产经验丰富,但大棚等基础设施老化,急需投资改善,重建这两个蔬菜基地的直接意义是可以迅速推进环太湖蔬菜产业带的发展。为保证中心城区蔬菜供应,应在近郊的八里店和杨家埠镇新建蔬菜生产基地40-50 hm2,年生产叶菜类等蔬菜3600~4800吨左右,解决“伏淡”和“秋淡”季节中心城区居民的绿叶类蔬菜,起到稳定市场供应的作用。

3.4合理规划布局,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进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一是要大力发展粮经复合高效种植模式。二是积极发展大棚设施蔬菜、水生蔬菜,长兴县丘陵区的露地蔬菜和安吉县的山地蔬菜。三是积极发展冬春季节的加工型蔬菜。大户是蔬菜产业发展及新成果示范推广的中坚力量和载体,必须在大户的培育上倾注较大的精力。选择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钻研的菜农,在技术上给予重点扶持,在种子、药肥、物资等质量上给予充分保证,并提供全程跟踪优质配套服务,使他们在技术、生产、销售处于领先地位,做好典型示范作用。

3.5增强加工增值能力,提高产业化水平。蔬菜加工是制约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抓好蔬菜加工,不仅能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而且可带动农民发展生产,促进基地发展。应积极组织科研、管理、生产联合攻关,发展冬、春季加工型蔬菜,推广采后处理技术,开发适销对路的加工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促进产品增值、加工增效。要根据市场需要,制定产品质量标准,研制采后处理措施及相应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提高产品加工和贮运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保障农民的种菜效益。

3.6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培育蔬菜名牌,引导菜农更新观念,树立特色品牌意识,依靠品牌闯市场,依靠品牌提高效益,对推动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小胖子” 茭白、“山伢儿”早园笋、“一尺红”茄子等都有良好的品牌形象,畅销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进一步规范包装质量,分级包装、分级定价,实行标准化上市;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开发拳头产品,加强品牌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以名牌产品全面提高我市菜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7依托科技兴菜,加快成果应用。必须始终把新成果引进、推广作为蔬菜生产的基础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加强蔬菜优质、抗病虫、抗逆、适合设施栽培的新品种的引进,扩大设施栽培和反季节栽培面积。进一步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生产技术,切实落实各项生产标准,确保生产出价廉物美的蔬菜产品,让消费者放心食用。

中国蔬菜发展现状 篇7

一、中国蔬菜出口贸易概况

(一) 出口总量分析

蔬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 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 随着全球蔬菜贸易量不断增加, 我国蔬菜出口贸易也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 发展势头良好。中国作为世界蔬菜生产第一大国, 现已成为世界蔬菜出口大国, 且出口远远大于进口。

1 995年至2005年, 我国蔬菜贸易发展迅速, 出口量由21 3.49万吨增加到680.1 9万吨, 增加了2.1 9倍。中国的蔬菜贸易自2001年起进入加快发展阶段, 尤其入世几年来的几年增速迅速, 2001年—2005年期间, 出口量由394.02万吨增长到680.19万吨, 年均增长率为14.53%, 出口额由23.42亿美元增长到44.84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6.68%。特别是2001年—2003年期间, 蔬菜出口量的增长极为迅速, 2004—2005年期间, 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尽管如此, 蔬菜出口额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这说明2004—2005年期间, 我国出口蔬菜的平均价格呈现上升趋势;进口量由1.86万吨增加到9.75万吨, 增加了4.24倍;进口额由0.14亿美元增加到0.82亿美元, 增加了4.86倍。虽然, 蔬菜进口上升较快, 但是其基数较小, 所以在我国蔬菜贸易中的地位远远低于蔬菜出口贸易。

(二) 出口市场分析

中国农业部贸易促进中心2006年的研究报告表明, 从我国蔬菜出口金额的区域分布来看, 亚洲居支撑地位。2005年中国蔬菜对其出口额达到30.01亿美元, 占总出口额的66.91%, 但是与1 995年的77.08%相比下降了1 0.1 7个百分点, 是我国蔬菜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唯一下降的区域;其次是欧洲, 中国蔬菜对其出口额达到8.23亿美元, 比1995年的2.99亿美元增加了1 75.25%, 占总出口额的1 8.35%, 比1 995年的13.82%上升了4.53%, 是蔬菜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上升最高的区域;2005年, 我国蔬菜对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出口额分别为3.86亿美元和1.35亿美元, 分别占出口总额的8.61%和3.01%, 占总额的比重分别上升了1.63%和1.72%;非洲是我国蔬菜出口金额上升最快的地区, 从1 995年的0.04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0.95亿美元, 增加了2275%。然而, 由于其起始金额较低, 所以在我国蔬菜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依然较低, 2005年为2.12%;大洋洲是我国蔬菜出口最少的区域, 2005年的出口金额为0.45亿美元, 仅占总额的1.00%。从国家和地区来看, 1995~2005年我国蔬菜出口的国家和地区由64个猛增到176个。上述数据说明中国出口多元化局面逐渐开始显现, 这种出口区域分布的形成是大陆蔬菜出口企业多年来坚持充分发挥价格和地缘优势, 优先占领周边蔬菜输入国和地区市场的重要成果。

(三) 出口产品结构

我国蔬菜出口产品主要有三种, 分别为鲜冷冻蔬菜、加工保藏蔬菜和干制蔬菜。其中, 鲜冷冻蔬菜和加工保藏蔬菜是我国主要蔬菜出口种类。鲜冷冻蔬菜在我国蔬菜出口中所占比例最大, 2005年出口408.4万吨, 同比增长12.63%, 占蔬菜出口总量的60.06%。加工保藏蔬菜237.88万吨, 同比增长1 5.38%, 占蔬菜出口总量的34.98%。但是在2006年, 由于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 两者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尤其是加工保藏蔬菜, 出口量为251.4万吨, 同比增长仅为5.7%, 比2005年降低近1 0个百分点。然而, 干制蔬菜2006年的出口量为37.7万吨, 同比增长11.89%, 占蔬菜出口总量的5.1 5%, 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鲜冷冻蔬菜和加工保藏蔬菜。在现有的发展阶段, 鲜冷冻蔬菜和加工保藏蔬菜是我国的主要出口种类。与此同时, 在国际蔬菜贸易壁垒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 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附加值高、生产效益好的干制蔬菜必将成为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 市场需求分析

自给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品的总产量减去出口量之差与国内供应量之比。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国家的产品自给状况。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 各国对农业的保护也逐渐减少, 各国趋向按照比较效益的原则安排农业生产。作为劳动密集型的蔬菜产业, 不适合机械化作业, 加之劳动强度大、工效低, 劳动力缺乏且昂贵的发达国家开始转向从事机械化程度高、规模效应高的农产品生产, 蔬菜生产日渐弱化, 自给率趋于下降。

另一方面, 随着发达国家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追求, 国际上对蔬菜的需求将会很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发达国家的蔬菜进口量不断上升, 使世界蔬菜需求量剧增。由此可以看出, 蔬菜的国际市场需求呈上升趋势, 这为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发展提供契机。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

虽然WTO框架下允许的绿色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我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和安全的保护, 但受现有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所限, 一方面我国对绿色贸易壁垒所提供的机会的利用能力较低, 另一方面, 部分出口产品因产品质量和包装达不到国际环保标准而被挤出国际市场, 从而对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形成重要障碍。目前, 我国出口贸易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呈逐渐扩大的趋势, 据中国国际绿色化学高级研讨会的统计, 1999年, 我国对外出口受绿色贸易壁垒限制商品价值高达114亿美元。而这还仅仅是贸易自由化的开始,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 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2006年5月29日, 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初期, 我国食品出口企业减少, 成交量明显下降。2006年6月我国对日出口食品企业数量为2392家, 同比下降了11.5%;7月下降7.1%, 8月和9月经营企业家数基本与去年持平。6-1 2月, 对日食品出口企业共4336家, 同比下降2.9%。此外, 我国食品对日出口金额也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从总体来说, 已基本恢复到原有的增长水平。

WTO规则中TBT/SPS协议是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盛行的法律依据, 我国出口产品也经常由于受到TBT/SPS措施限制而被进口国扣留, 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巨大损失: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各口岸卫生检疫所2004年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资料统计, 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农产品及食品中, 由于受到TBT和SPS措施限制而被扣留的食品种类中, 以水产品和蔬菜、水果类产品扣留批次最多, 分别占扣留总批次的32%和28%, 其次是谷物类产品、油籽类产品和肉类产品, 分别为11%, 8%和7%。油籽、子仁类产品37批次, 其中的花生及其制品29批次。另据美国FDA扣留农产品及食品记录统计, 蔬菜水、果类产品和水产品占据出口受阻品种的榜首。2004年中国出口食品总扣留批次为816次, 其中蔬菜、水果类产品被扣留次数高达440批次, 排在第一位, 占扣留批次总量的53%;其次为水产品155批次, 占扣留总批次的18%;油籽和子仁类产品 (其中豆类产品52次) 81次, 占扣留总批次的10%。

综上所述, 蔬菜产品是我国遭遇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出口农产品之一。

三、扩大中国蔬菜出口的具体对策

针对发达国家设置的趋于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 我国在制定正确的发展蔬菜产业的战略的同时, 应在上述战略思路的指导下, 采取有效而具体的政策或措施促进我国的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 健全完善技术标准法规

首先, 要建立健全蔬菜产业标准体系。这是对农业理念、运行机制、生产手段、经营模式等进行的一次重大变革, 核心就是要形成一整套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一般来说, 绿色农业标准化体系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原料标准、生产操作规程、加工过程标准、质量检测与控制体系标准、食品储运体系标准化、产品召回制度。一方面, 我国应努力提高技术标准的采标率;另一方面, 应当慎重参照国际标准制定我国标准和直接采用国际标准, 以免掉入国外标准背后专利陷阱。

其次, 要建立蔬菜技术法规体系。我国蔬菜的技术法规体系还没有建立, 仍以强制性标准代替技术法规, 这与国际惯例, 特别是WTO/TBT协定要求不符。因此, 应加快我国产品质量与管理体系方面的法制建设, 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和安全, 改善我国蔬菜产业出口结构。不仅如此, 我国还应加快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融合。日本和美国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正在加快融合, 在技术法规中大量引用技术标准的内容, 在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形成更合理、更具有经济性的法规标准体系。

(二) 规范完善认证制度

认证是由公正的第三方体系认证机构依据正式发布的标准体系, 对企业生产产品和管理体系实施评定。在目前的市场经济背景下, 认证对消费者来说, 是鉴别产品质量、确保自己购买到优质满意产品的一个重要依据;对生产企业来说, 体系认证的结果关系着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如何;对政府部门来说, 认证既是引导企业加强内部质量管理的依据, 也具有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参考价值。因此, 在国际市场上, 认证已普遍成为顾客选择商品和合格供应商的依据, 某些特定产品的认证已成为许多国家市场准入和政府采购的必要条件而被纳入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 创新农民经济组织

我国蔬菜生产最显著的特点是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生产经营。这种分散的农业生产模式中, 组织程度低、规模较小, 从而带来农户的生产技术难以统一、成本较高、产品竞争力较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 首先应建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垂直组织系统, 政府在提供支持的同时尽量减少国家干预, 保持组织的独立自治。其次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目标来看, 我国应注重发展以蔬菜生产和营销专业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协会, 使其成为调整蔬菜产业结构、发展现代蔬菜、扩展蔬菜产业链、实现垂直一体化经营的重要的组织载体。此外, 还应扶持大型龙头企业的建设。按照蔬菜产业化方向的要求选准龙头企业, 从政策上进行扶持, 形成产业开发型科技园区, 使其真正起到带动生产的龙头作用。一般来说, 主要龙头企业为种苗企业、加工企业、产后处理企业等。

(四) 加大科技投入

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发展的最终支撑力量。要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归根结底需要农业技术的推动, 需要依靠农业技术的创新。例如, 从蔬菜种植业领域看, 更换一代新品种, 可以使蔬菜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提高10%-20%。一项新技术、一种新型覆盖材料的应用, 往往伴随着整个生产技术体系的变革, 可带来30%-50%甚至更多的增产增收的效果。因此, 增加科技投入, 提高科技水平,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对于提升我国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尤为重要。

此外, 为更加有效地应对绿色壁垒措施对我国蔬菜产业的出口, 还要实现蔬菜产业精深化、充分发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不断加大农民培训力度, 加速蔬菜的产业升级, 促进传统蔬菜产业向现代蔬菜产业的战略转变,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蔬菜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真和.我国蔬菜产业的国际化比较[J].中国蔬菜, 2006, 3, 1-5

[2]杨锦绣.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31-32

[3]李琳.从欧盟“绿色双指令”再谈“绿色壁垒”[J].中国标准导报, 2006 (5) :19-21

中国蔬菜发展现状 篇8

近年来,寿光深刻把握“中央一号”文件大力发展现代科技农业的精神,按照山东省委、潍坊市委的工作部署,着眼寿光农业的战略性突破,明确提出了“标准化、园区化、种苗化、品牌化、组织化、国际化”的六化发展方向,规划建设了全长58公里的生态农业走廊,全面启动了总投资6.8亿元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总投资4.5亿元的“国家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由分散种植向规模园区、由注重增加数量向提高质量、由蔬菜生产向种子研发“三个转变”,全力推动寿光蔬菜高端转型、战略提升。山东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就是寿光加快“六化”发展、推进农业战略转型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农业产业化大型企业集团。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组建于2009年,专注蔬菜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辖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和寿光蔬菜种业集团、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集团、天津易特电子商务集团、寿光清河建设集团等5个集团公司,实现蔬菜种业研发推广、蔬菜生产加工配送、进出口贸易、电子商务、温室工程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蔬菜链条的全覆盖,总资产达50多亿元人民币,是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瞄准现代农业 打造高端品牌

寿光蔬菜集团重点打造占地2000亩的七彩庄园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园区,以“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战略合作方式,全面推行现代农业订单生产,并采用水肥一体化自控、物联网监控、荷兰模式高端种植等世界先进技术进行封闭式管控,产品全部达到绿色AA级标准。主导蔬菜品牌“七彩庄园”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桂河芹菜等5个蔬菜单品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2个蔬菜品种获国家三品认证。通过新建、收购、控股等多种形式加强业内资源整合,在寿光、四川、海南、云南、内蒙古等地发展蔬菜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10万亩。作为“5?12”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山东援建北川的重点农业项目,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集团建设的农业科技园、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深加工等5个项目已在北川落地生根。

振兴民族种业 打造种业航母

寿光蔬菜集团通过“购买已有成果、联合定向开发和自主创新”三步走战略,打造研繁推一体化国家重点种业龙头企业。该集团探索了国际合作研发的新模式,实行兼并、收购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在荷兰与阿克西亚(AXIA)种子公司控股组建了蔬菜种子研究所,收购了荷兰贝尔亨蔬菜育种农场,快速融合了国际一流种业研发资源和技术设备。以所属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大寿光蔬菜研究院、国家大宗农产品产业体系寿光试验站为平台,投资2亿多元组建了中国(寿光)蔬菜种业科技创新孵化器,设立了种质资源库,建设了分子与细胞工程、转基因育种与组培等四个实验室。孵化器将建设世界一流种业创新研发公共实验平台,吸纳国内外一流的科研机构和育种专家。2012年9月27日,中荷两国农业部在京签署了共建“寿光蔬菜科技示范园”的战略合作协议,该集团被确定为中方具体承担实施主体,集团的国际合作迈出了新步伐。目前,集团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品种已达20个。

拉伸产业链条 深化多元经营

寿光投资20亿元的果菜深加工项目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生产果菜休闲食品、果菜饮料等产品,实现了“一次产业”向“二次产业”的迈进。投资8亿元建设总规划面积达1000亩的寿光果菜批发市场,高标准建设了七彩庄园高端蔬菜配送中心,与全国200多家大型超市建立的农超对接合作,构建起了遍布全国的蔬菜营销网络。注册1亿元人民币成立的天津易特电子商务集团,已实现了农产品网上交易的新应用,并且提供销售、支付、物流等全套电子商务服务,全力打造中国最高端、最安全的绿色农产品交易平台。

上一篇:高中写关于暑假读后感:读《上下五千年》有感下一篇:高校应聘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