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生学业规划表(精选7篇)
美术生学业规划表 篇1
金石教育高三指导:高三生三年学业生涯规划
为什么要规划?
教育是这种社会分层选拔机制的一部分,它通过教育资源的不同配置,实现人在不同阶层之间流动。清华、北大招生时,最关注的其实并不是分数,而是你是否高考状元、是否在某科目出类拔萃、是否有特殊才艺等等,总之是要打造自己的核心优势,实现这样的选拔效果。社会总要分层,因此这种选拔机制也就必然不可动摇。因此,高中生对自己的三年学业进行规划,就是要敢于直面教育现实,在中国教育现状下理性思考,做出个人所应该和可能的最佳选择,从而找到自己通向成功之路。
大学是什么?
大学是塑造个人专业素质、行为模式、人文素养、气质特性的地方。我们进入什么特质的大学,往往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熏陶。每个大学毕业的学生都会有他自己的风格,名校毕业的学生往往表现出迥异的风格,思维和行为模式各不相同。比如清华大学,被称为“工科之王”,办事比较严禁;北大出来的学生都有种“情怀”,气氛比较活泼;复旦毕业生往往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底蕴,这是一些名校的风格。
不同大学的环境和资源对个人潜质的发掘也各不相同。进入名校的同学,借助学校的丰厚资源和平台,个人某方面的潜质往往得到充分的发挥。
所以,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在社会中体现什么样的重要角色,往往就在选择大学的已经定性了,选择好的大学,是高中生的核心利益所在。
大学学什么?
一流的大学,在专业知识和学科的应用方面,实力往往出众,学生进入大学的首要使命就是学习专业知识,在一流大学学习,能得到的专业训练是其他大学不可相提并论的。
在优秀的大学,身边就会有优秀的群体,他们是我们另外一个重要的学习对象,普通的大学,这些资源往往是缺乏的。
如何规划?
高中三年对人生发展至关重要,无论是人格和价值观的培养,还是成功需要的知识素养,都是高中阶段必须培养的。但我们的家长、学生乃至学校的老师,没有仔细想想学生的高中三年应该怎样度过。学校、家长,以及自己面对三年的学习道路如何规划呢?人生需要规划,高中更应如此,当我们做规划的时候,总是要明确其指导原则,就是根据什么导向来做这个规划。所以,高中生三年学业生涯规划,主要以高中三年学生的成功可能性最大化为导向。
时间:动手要早
作为高中生,每一步都要早思考、早设计、早行动,必须在某个领域出类拔萃。相信大部分高中生并不愿意与上百万的同学一同挤高考独木桥,面对高考的现状,更应该抓紧时间行动实施。每个人对自己的方向定位不同,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完成,时间为第一要素。如果你是高一学生,你的时间很充足;高二学生,就需要抓紧时间;高三学生,时间已经接近尾声,要利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复习。所以,不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抓住时间,开始行动。
方向:定位要准
高中阶段,前承人生知识积累和品性的养成,下启学问与就业的层次和水平,更应予以高度重视。每个人的梦想是进入哈佛、剑桥著名学校,而清华、北大等其它著名学校作为第二目标。对于当前教育情况,可能现在有些同学产生了疑问,高二会不会太晚?不会,要尽快找准自己的方向,付出行动。事例证明,高一升高二的转折阶段找准方向,付出行动,最终获得成功。如果感觉学习竞赛辛苦,那你可以去尝试对其它学科的钻研,只要把自己的方向定位准确,你的付出才不盲目,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态度:持之以恒
你是否听说过:“态度决定一切”的说法。在求学过程中,不是所有人都有特殊天分,勤奋刻苦是每一位同学必经之路,会经过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告诫高中生,动手要早,除参加自己学校培训,更需参加校外培训;找准方向,学习数学同时可以触类旁通,物理化学也可以,有效掌握时间;态度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高中升学路径
高中生进入理想的大学深造,主要路径基本上是以高考为底色和背景,以奥赛为工具和手段,高考、竞赛、出国、特招互有交叉的四条高中发展路线。互有交叉而不是互相割裂,路线之间相辅相成,既符合不同路线学科之间知识上的一体化、系统化,同时符合名牌大学对高中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高考学科知识是竞赛学科知识的基础,而竞赛知识和思维有助于解决高考学科的重点、难点问题,竞赛获奖资格可以获得保送和自主招生资格,也可以获得高考加分和高考高分的直接帮助。高中学业规划,要针对不同路线的教育,提出选择不同路线的原则和方法,使迷茫困惑的家长同学在选择面前清楚认知。
高考
高考就好像爬山,清华北大一些著名院校,只通过普通途径不借助其它外在途径,没有别人爬的迅速快,就要我们从艰难道路中找寻一条捷径道路。捷径就好像高速公路,高架桥,高速路上很多条车道,车道就是进入知名院校的各种方式,如保送、自主招生、奥赛加分等。
自主招生
自从2003年开始,我国就通过实施高校自主招生探索人才选拔制度改革,允许部分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以选拔那些由高考不容易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根据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人数不能超过试自主招生面试点学校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在实际操作中,达到10%很普遍,达到30%-50%的也不稀奇,比如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等,实际操作中都达到了30%以上。2010年自主招生高校已达80所,涵盖了中国几乎所有名牌大学。很多学生都会产生疑问,自主招生我们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了解:
1、20分到30分的加分;
2、和名校来的老师直接接触;
3、时间安排妥当;
4、最适合创新型的学生;
5、招生范围广;
奥赛保送与加分
奥赛保送政策由教育部统一制定。根据教育部规定,“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具有保送上大学的资格。另外各省教育厅规定了奥赛获奖,具有在高考中加分10-20分投档录取的优待,具体分数各省自己制定,不统一。
美术生学业规划表 篇2
一、准确把握专业调剂生的总体状况
专业调剂生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 准确把握专业调剂生的总体状况是有效开展学业规划指导的前提。为此, 笔者对一年级123名专业调剂生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做了专门调查, 发现目前专业调剂生存在以下问题。
(一) 心理状态消极。在被调查学生中, 72%的学生当前所学专业不在其所填的前三个专业志愿中, 而且接近一半的学生坦承是由于高考发挥失常才被调剂过来的。因而调剂生区别于通常学习动力不强、动机不明显的学生, 高考的失利和专业选择的无奈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失落感, 对任何事都抱有消极态度,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让他们内心充满矛盾。虽然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校内学习紧张、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前途未卜, 但对所学专业感到没前途、失去兴趣, 颓废情绪弥漫, 学习动力严重不足。
(二) 专业认同较差。被调查者中有高达84.6%的人对当前所学专业表示不满意或不感兴趣。可是当问及对所学专业是否了解时, 有88.6%的学生表示了解一些或完全不了解, 其中完全不了解的学生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调查中有近一半的学生对目前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不抱乐观心态, 并且接近54%的学生将来不打算从事与当前专业对口的领域。由此可见, 身为“被调剂”的对象, 他们普遍对当前专业存在排斥心理。这符合当前年轻一代自我意识强、个性张扬的心理特质。他们不熟悉也不愿主动了解现在的专业, 只要是“被安排”的, 即使再好也认为不适合自己。整体专业归属感和满意度较差, 专业思想极不稳定。
(三) 目标定位模糊。调查显示, 专业调剂生普遍在未来的选择上没有明确目标。45%的学生表示对未来的前途没有信心。在毕业去向上, 大多数学生由于对现有专业不满意或出于逃避心态而选择考研, 24%的学生表示还没想好将来要干什么。他们对待大学学习抱有得过且过、走一步算一步的玩世不恭心态, 58.5%的学生认为学习和玩都重要, 17%的学生准备平时多玩一点, 到期末再用功学习。由此不难看出, 某些专业调剂生既不知道现在该干什么, 又不知道将来该干什么, 他们唯一能确定的是自己不喜欢什么。这种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导致他们虽然进了大学校门, 但在大学生活面前茫然不知所措。
二、正确认识在专业调剂生中实施学业规划的意义
大学生学业规划是指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 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 结合面临的各种机遇或制约因素, 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基础上, 选择发展道路, 制定在校学习期间的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 拟定实现目标的步骤和具体实施方法[1]。对专业调剂生来说, 学业规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它可以提供更完整而具有个性化的指导, 可以从学业规划乃至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为学生大学成长所需的知识、路径、措施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引导, 帮助他们在提升专业认同感、自豪感的基础上调整心理状态、明确学业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一) 学业规划包含了“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 有助于专业调剂生明确学习目标, 激发学习动力。学业规划的核心在于目标的制定, 并且每一个既定目标实现后都要做出反馈、进行调整并对下一个阶段目标的制定提供参考。这其中包含了“知中有行, 行中有知, 以知为行, 以行促知”的哲学思想, 更注重思考力和执行力的高度统一。因此科学的学业规划可以帮助专业调剂生在认知和行动的交替前进中逐步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随着每一个目标的实现, 学生将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热情, 并以此为动力不断探求未知的领域。
(二) 学业规划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有助于专业调剂生正确认识自身价值, 进行合理自我定位。学业规划的发起、执行和评价都要由学生进行, 学生是自身规划的主导者。学生只有在明确认识自身兴趣、爱好、特长, 正确评价自身优势和不足、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 才能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因此, 每一个学业规划都是个性化的、因人而异的。在学生深入的自我探索过程中, 学业规划将帮助专业调剂生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 明晰个人目标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 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 逐步完善自我。
(三) 学业规划符合“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 有助于专业调剂生提升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专业调剂生具有较强的挫败感和失落感, 情绪状态消极, 即自我效能感偏低。科学合理的学业规划可以帮助其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提高。学业规划既有总体目标, 也有不同阶段的细化目标。既定的目标并非一成不变, 可以根据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和认识的深化而不断调整并通过努力能实现, 是一个渐进和逐步完善的过程。每一次目标的达成都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这样不断强化的作用下, 他们会愈发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 逐步从被调剂的阴影中走出来, 并勇于接纳和尝试新环境、新朋友、新知识。
三、在专业调剂生中有效实施学业规划的途径
(一) 上好一堂课, 即专业教育课。这是开启专业调剂生对自己专业认知的第一扇门。专业调剂生普遍对自己所在专业的认识和了解比较有限, 通过专业教育课的介绍会让学生们突然发现“原来不是我不喜欢, 而是我不知道”。我们可以在入学时邀请专业资深教师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内容、师资情况、国内外发展现状、就业方向和前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介绍, 从专业权威的角度增强学生的专业信心, 提高专业认同感;可以安排亲和力较强的辅导员或优秀学长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环境及实验条件等硬件设施, 并介绍大学的校园生活、社团活动及专业学习等情况, 通过朋辈之间的信任感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并融入新环境, 从而做好心理调适和角色转换工作, 稳定专业思想。
(二) 找对一个人, 即学业规划导师。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都有为学生提供学业规划或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 但专门从事学业规划设计指导的这类人才在我国高校中还十分缺乏。现行的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很好的举措。本科生导师多为专业任课教师, 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 熟悉专业知识和教育规律, 可以在学习能力培养、学业目标制定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具体清晰的指导, 结合个人经验提供更直接的就业指导。除此之外, 辅导员老师或优秀学长还可以作为有益的补充, 从生活、思想、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提供帮助, 引导学生理解专业内涵和发展前景, 尽早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学习乃至未来的就业方向结合在一起。同时, 学业规划导师的存在也会让心理状态消极的被调剂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根据著名的霍桑实验, 在这样的被关注下, 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内心的想法有人倾听, 进而激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三) 制定一张表, 即学业规划。对于专业调剂生, 学业规划的制定要注意三个结合, 即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结合专业发展前景、结合学生自身兴趣。并遵循可行性、可调节性、最优化、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2],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目标阶段地制定并执行, 学业规划的设计师或导师则负责在执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调整直至完成。其中重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 并在积极的外界探索下明确自己的学业目标, 真正明白“我喜欢什么”、“我适合做什么”、“我要做什么”。
(四) 坚持一颗心, 即积极不确定的态度。美国心理学家伽列特曾提出“积极不确定”的职业决策论, 即“提倡积极接受做决定的不确定性, 以直觉开放的心灵面对选择”[3], 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有条件的时候谈适合, 没条件的时候谈适应”。纵观人的一生, 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具备适合的条件, 而成功者往往是在不断适应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路, 正所谓“适者生存”。对于专业调剂生来说, 也许被调剂的专业并非其第一选择, 但他们应当保持一种开放、理性的态度去对待未知的现在及将来, 积极接受这种“不确定”, 通过学习、制定、调整、实施学业规划, 将个人特点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在两者的不断融合调整中, 逐步实现从“适应”到“适合”的顺利转变, 进而实现个人兴趣、性格、能力与目标的和谐统一。
(五) 认准一件事, 即逐步找到学业规划的核心目标。就是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 不能放弃学业中至关重要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体现了个体内在最稳定的兴趣和追求, 对于个体的学业发展选择可以起到方向引导和动力维持的作用[4]。因此, 专业调剂生学业规划的内容和目标的制定都应该和学生的个人兴趣紧密结合在一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本身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动力, 并成为保持热情的助推器。对于部分个人兴趣偏好比较明显并且与所在专业研究方向不一致的调剂生, 与其强迫其在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内研究, 不如转换思想, 引导他将所学专业和自己的兴趣联系起来, 找到一个专业学科与兴趣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 指导他们在这个点上加深研究、不断创新, 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直至“我爱学”的转变。例如被调剂到国贸专业的学生, 本身非常喜欢计算机编程。那么可以结合近年国内兴起的物流业, 开发设计一套关于物流库存出入记录的操作系统。这样既不放弃个人爱好, 又不脱离现有专业的学科方向。在当前学术研究强调学科交叉、研究互通的大背景下, 抓住学科发展前沿, 往往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有效实施学业规划的几点建议
在通过以上途径开展学业规划的基础上, 还应着重关注以下几点。
(一) 注重专业调剂生的心理调适与转换, 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偶然事件。对于“被调剂”这样的偶然事件, 虽然带有一定的“意外”和“不可预测”, 但学生应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尝试新行为、探索新知识、发展新兴趣, 变被动为主动, 借此机会多了解之前自己所不关心的领域, 开阔视野。通过一系列大胆主动地探知来积极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偶然事件, 将偶然事件对个人学涯或生涯产生的消极作用转化为积极作用。
(二) 专业调剂生的学业规划必须以现有专业为基础。学生应该始终坚持现有专业的主导地位, 个人兴趣知识领域的拓展可以通过辅修课、选修课或学生自学完成, 将两方面知识相互补充和融合, 从而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目标。如果放弃原有专业而一味凭个人兴趣重新选择, 顾此失彼, 将失去学业规划的真正意义。
(三) 注意与职业规划的衔接配合。学业规划从来就不是孤立的, 它与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学业规划必须与职业规划紧密结合, 形成路径与目标的关系, 实现个人实际与现实需求的完美融合, 如此才能称之为成功的学业规划。
摘要:专业调剂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开展学业规划指导是解决专业调剂生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从分析专业调剂生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 正确认识在专业调剂生中开展学业规划的意义, 并提出有效实施学业规划的途径及建议。
关键词:学业规划,专业调剂生,意义,途径
参考文献
[1]胡代欣, 侯东丽, 等.大学生学业规划的研究与实施[J].管理观察, 2008, 12:186-187.
[2]张恒亮.学业规划[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12.
[3]顾雪英, 等.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1.
成教生学业需求的实证研究 篇3
关键词:成教生;学业需求;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目的与样本选取
本研究目的有三:一是了解成教生學业需求的总体现状。二是通过对成教生个体的自然背景变量与成教生学业需求的若干因素的差异性显著检验,分析成教生的性别、教龄、任教地区、攻读学历层次在各个变量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继而找出存在与不存在的原因;三是通过对不同问题的频数分析来获取相关的数据结果。
从大样本上看,我们选取了某省属师范大学。这所学校是该省教师教育的龙头,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体单位,从某种程度上,堪与部属师范大学相比。再从调查样本上看,我们利用假期函授机会,随机抽取了该省不同地区的成教学生500人进行问卷调查,由于各地区学员组成是随机的,故可以推论样本本身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能够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
二、研究结果与说明
(一)对自然情况的初步分析
在470份有效问卷中,男教师175人,女教师275人,比例分别为37.2%和62.8%。从教龄上来看,教龄在3年以下的教师为182人、4~6年的为124人,7~25年为164人,各占总数的38.7%、26.4%和34.9%,从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人数相差不大,3年以下的年轻教师居多,但中老年教师也有相当多的一部分,这也说明教龄不是影响教师进行函授学习的决定性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师群体当中还是比较深入的,不管是入职初中期的教师群体、还是专业发展水平进入反思期的教师群体都有较强的继续学习需求。从参与函授学习教师的职称上来看,职称是初级的人数最多,为214人,占总数的45.5%,接近一半,从学历补偿角度是无法解释这一数据的,经过后续访谈得知,多数小学教师目前的学历期望是本科学历,部分小学教师还期望通过获取学位,接受硕士教育等高层次的继续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培训的内容及方式等方面都应有所区别和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从任教地区来看,接受函授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是来自乡镇,其比例高达68.5%,再从他们任教地区的发达程度上看,有将近56.2%的人是工作生活在经济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这两方面都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了城乡间师资的“学历”是存在明显的差别,学校间的“马太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的。从教师攻读的学历层次来看,主要是本科,占74.9%,但同时还有25.1%的教师是攻读专科学历,这说明在中小学里,专科以下学历的教师还有一定的数量,要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鼓励这部分人选择成人教育的形式来提升自己,以迎合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二)成教生学业需求及问卷选择性问题的频数分析
在总分为4分的计分标准下,成教生的学业需求总体要求都较高(2.20)
从上表可以看出,成教生在学业需求的这五个方面总体比较平均,学业需求相对较强烈的是对专业发展的需求(2.38),其余依次是学习方式(2.27)和辅导方式需求(2.25)、考核方式需求(2.14)、教学方式需求(1.97)。
在成教生参加函授学习的目的上,排在第一位的是为了获得文凭(48.5%)、其余依次是更新知识,提高对社会的适应力(38.1%)、晋级提升(6.8%)、其他(6.6%),每次面授听完专家的讲座之后大多数(42.4%)成教生都会采取整理归纳并尝试实践的方式,但也有一部分(32.6%)的人是听完后放置一边,等用时再去研读;在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来源上,有52.6%的人认为是来自自身的实际教学工作,其次是大学所学课程、函授学习和自学。这样的结果说明了成教生在选择函授教育的目的上还主要是以获得“文凭”为主,函授学习不能很好地完善成教生的知识结构,故此,他们在学习态度上显得比较消极。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成教生是抱着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满足现代社会对知识的需求的目的而来的,对于很多教师而言也还是希望每次面授完之后,所学知识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所帮助。这就要求我们对成教生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要有针对性、适切性,多提供一些学科专业知识以提升成教生对选择函授教育的信心。当然,函授时间与工作的冲突也是大部分成教生从心理上不认同函授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有68.3%的人认为学习时间与工作时间的冲突是他们选择函授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
通过调查,还发现成教生面临的第二大困难是对主讲教师的授课方式不适应,在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上,他们认为主讲教师最应具备高的专业素养,其余依次是诙谐的教学语言、端正的教学态度、较强的科研能力。这说明今后在确定函授教育主讲教师的时候要有所选择性。在对教学方式的需求上,成教生最希望得到的是实践性教学和考察,其次分别是集中面授+跟踪指导、网络教学+课程辅导、研讨及讲座。函授课的形式上可以通过必修+选修、核心+拓展等方式来知道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三)成教生学业需求的差异性检验
1成教生学业需求的性别差异
成教生学业需求中的专业发展需求、教学方式需求、辅导方式需求三方面的得分是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女性要显著高于男性。男女教师在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需求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
2成教生学业需求的教龄差异
成教生的专业发展需求、教学方式需求和学习方式需求在教师的教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辅导方式需求和考核方式需求在教龄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专业发展需求的得分上来看,③>①>②,多重比较结果表明,③与①、②的差异显著,在教学方式需求的得分上,②>③>①,多重比较结果表明,②与①的差异显著;在学习方式需求的得分上,③>②>①,多重比较结果表明,③与①、②的差异显著。
3成教生学业需求的任教地区差异
成教生在专业发展、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需求的得分上存在任教地区差异。乡镇教师在专业发展和学习方式需求的得分上要显著高于城市教师;在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需求的得分上,城市教师则要显著高于乡镇教师。城乡教师在辅导方式需求上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
4成教生学业需求的攻读学历层次差异
成教生学业需求五个维度中的专业发展、辅导方式和考核方式需求在攻读学历层次上存在差异,而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需求两个维度上不存在差异。攻读本科层次的教师在专业发展需求和辅导方式需求上的得分,显著性地高于攻读专科层次的教师;在考核方式的需求上,则相反,即攻读专科层次的教师在考核方式的需求上的得分,显著性地高于攻读本科层次的教师。
三、思考与建议
(一)开展个性化教学
由于近年来成人高等教育招生中取消了专业限制,成教生在当初报考时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专业,这一举措满足了成教考生的专业学习需求,使成教学习具有更大的弹性和更多的选择性,体现了教育服务的实质。但这同时要求办学单位能迅速转变传统的计划经济培训方式,能适应终身学习多元化需求的现实,摸清学生的专业背景、专业基础和专业志趣的差异,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和因地制宜地开展多样的个性化的学习。
(二)搭建师生交流平台
成教生大多是在职学习,有实际工作经验,但是教龄越长的教师对学习方式上提出的要求越高,因为这些教师在学校和家庭里担任多种角色,负担重,年龄偏大,记忆力减退。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实现知识储备的最大化,同时尽可能避免自身不利条件对学习效果的干扰,这使得他们对函授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具体因素都是我们在培训过程中要加以考虑的,尽可能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搭建更多的师生交流平台,通过BBs、E—mail、QQ等网络通信工具,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切实提高学习实效。
(三)课程设置以人为本
课程设置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成教生的职业性倾向,因材施教。在对成教生进行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要重视实践性知识的传授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使他们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充分考虑成教生学习自主性和开放性特点,多增设与成教生密切相关的讨论式课程,采用“参与式”培训模式,以成教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为中心,师生互动,提出具体的建议,从而更加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应用性。
(四)减少功利性因素
国内有研究表明,“成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凭教育,功利性强”。这一点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印证,在参与调查的人当中将近一半的人是为了获得“文凭”而来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强制性要求,由此,教师参与成教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迫于就业压力的无奈之举。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成教入学考试相对容易,出于功利性的考虑,教师往往关注的不是选择成教学习对自身水平的提升而是其他功利性的东西。所以在成教生学习过程中出现浮躁和应付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五)组建高质量教师队伍
组建高质量、责任心强的函授主讲教师队伍是提高成教教学质量、提升成教生学习信心的根本。新一轮的課改对中小学教师的自身素质、专业素养、新课程意识等有着新高要求。经调查发现,主讲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是导致成人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成教生不仅要求主讲教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对主讲教师的授课方式、授课态度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成教生更喜欢本地一线教育教学专家的专题报告,他们的报告更加切合实际。所以函授教师队伍不一定要局限于大学教师,可以适当聘请一些在教育一线的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并向他们颁发聘书,定期组织他们和大学教师共同研讨授课方案,这样一来,大学教师的理论知识和这些名师的实践知识相辅相成,从而使我们的成教课堂阵地“前移”,更加贴近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实际和需要。
学业生涯规划 篇4
图书馆里座无虚席,那些灵动的眼神里迸发着思想的碰撞,如果看到这场景,你已找不回高中时废寝忘食的感觉,你是否应当停下脚步,向大地发问:我为什么要来到这里?校园橱窗里海报纷呈,那些活动达人正在穿梭于各个职场拓展营当中,如果看到这场景,你却展望不到自己宏图展翅的未来,你是否应当停下脚步,向苍空发问:我为什么要来到这里?是的,我们需要留给自己一点空间,去思索——我,为什么要来到这里?
你会听到好多个声音说:我的工作在这里、我的房子在这里、我的财富在这里··当这些嘈杂的声音在混沌中变得难以分辨,你会听到那个稚嫩、单纯却又充满力量的声音,它说——我的梦想,在这里!是的,那是十几年来伴随并激励我们成长的声音。在迷茫时像一盏神灯为我们指引了航向;在冲动时似一阵凉风抚平了那颗焦躁的心。可是,当我们慢慢地长大,开始慢慢接触这个复杂又充满挑战的社会时,我们还能否听到那个来自内心深处隐隐的呼喊?
来到苏科大半年了,不论你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态来到这座“宿舍包围教学楼”的学校,你都将不可逃避地在这度过人生中最激扬的四年。大学,这个崇高的字眼,或许它所蕴含的挑战、机遇、大师、胸怀等关键词在我们这里无法体现,但只要你还有一颗兼济天下的心,只要你那颗不安分的心依然渴望发现外面的大千世界,你就不会失去方向,你就会用自己的努力去开拓一个属于你的时代。
一、自我分析——重新认识我自己
有些人熟谙人情世故,却自始自终没有认清自己。你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敌人。在大学这座非主流的象牙塔里,一切都可以从零开始。
我的性格:
用经济学的一句话概括就是:我的性格以内向成分为主体,外向成分随兴趣爱好而上下
波动。内向,这个在现代社会并不被推崇的性格特点,被多数人认为是缺乏自信与社会参与热情的表现。尤其在大学校园,内向的人更是被排挤忽视。但人们却忘了另一点,即内向的人除了本身的沉稳与淡定外,也有可能是不善于表达自我的。而一旦他们这种潜能被激发出来,就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所以,我们这类人需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放开自己,展现自己。
当然,在有些时候,我还是对周围人的看法和眼神在意得太多,以致影响了自己的信心与勇气。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如果你相信自己是对的,你就勇敢的去做吧!
我的兴趣爱好:
我喜欢在亢奋与宁静中不断变换,因为运动总能让我保持工作的激情与对生活的热爱,而书籍又让我时刻保持对事物的敏感,并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中学会了静静的思考。尽管现如今自浮躁之风的影响下越来越多人不再会去阅读,甚至对那些依旧热爱读书的人不屑一顾,可是他们的肤浅永远不会成为改变这个世界的力量。我愿意徜徉在书籍的海洋寻觅某种信仰,借以实现全民的民主与自由。
二、环境分析——认清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身处在一个大都市的小角落,这种心理落差不言而喻。既没有摩天高楼矗立在你上学的路上,也没有水乡小桥横跨在那夕阳的倒影之上,在一片荒芜之中,游子的酸楚与凄凉顿时涌上心头。然而如果就算条件艰苦,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战友们为了同一个理想并肩奋斗,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只是,这样的人实在太少,太少。不过换一个角度来想,这样的境遇又何尝不是为我们创造了成为领航者的机遇。有句话说得好: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别人身边有良好的硬件资源,我们虽然不曾拥有这些,却在不断锻炼自己的过程中弥补了这些不足。
三、学业规划——那些我在做与将做的事情
我们已不再是初来乍到的小毛孩子,在经历了一个学期之后,对自己的工作与学习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于已经走过了大半的大一,我想说,一切才刚刚开始。少了上学期的懵懂与不安,现在的我,对于想做的事有了更多的勇气与冲劲。年轻,对于我们来说永远是最大的资本,你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点去完成那些“过期不候”的事。无论在校外联、科协、青年志愿者协会,还是在模拟联合国社团,只要你去参与,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太多的目标与任务等着我们去完成,去实现。
对于即将到来的大二,我觉得这是我们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可能不会再像大一那样到处打杂,而可能更多地从事管理与指引的工作,锻炼自己的领导力。同时,我们还要抓住一切机会,走出校园,走到外面去探索这个社会与世界。
而大
三、大四在我心中总有些遥远。可能是自我的心智尚未成熟,对于那个近在咫尺却又有些虚无缥缈的社会多少还存在着些恐惧。现在自己的目标虽然是考研,但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到社会这个熔炉中锤炼的机会!
四、结束语
屈指可数的文字定涵盖不了那些深藏于内心的蓝图,当下的思考也预知不了时代的变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纸上谈兵说得再好,不如踏下心来迈开第一步。今天,我写下这些内心深处的话语,希望可以打开一扇心门,引来光明的曙光。
既然选择了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大学学业规划 篇5
姓名: 班级: 学号:大学生职业生涯
大学学业规划
大学时代是青春的时代,是梦想的时代。在大学的时光里,出现的应该是我们为梦想而奋斗的匆忙的身影,而不应该是虚度光阴,沉迷游戏的消沉的情形。大学不是求学道路上的终点,相反它只是一个开始。在这个刚开始的阶段中,我们要为自己做一个详细的规划,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更加有序。
首先,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工程师,我的大学目标也很明确:考研。虽然我的专业目前在社会上比较好就业,但我觉得我们应该往前看,如今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在未来的十几年里,会有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这条路,到那时他们将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因为那是我们已进入中年,那时的我们该那拿什么与他们竞争,就凭这一张学士学位证书与一些经验吗?你认为就凭这些能竞争的过他们吗?不能,现在不是几十年前,经验起不了绝对性的作用,要知道现在的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职场人脉,更需要的是创新。所以,四年后我打算考研。既然确定了目标,就要努力去实现,就需要有一份合理的规划,对于我们也就是需要一份大学学业规划。
我的大学四年我打算这样度过。我把我四年的大学生活紧紧围绕在“能力”,“知识”和“素质”这三个方面。对这三个方面还可再进行细分,能力方面可分为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知识方面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素质方面又可分为身体素质与个人素质。能力是我们完成从学生到社会的转变的标志,而且在社
会交往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必不可少,另外由于专业要求,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必须足够强,所以能力方面的培养是我大学四年的一个重点。众所周知,知识方面是最为重要的,专业知识是我们以后找工作时的敲门砖,所以必须要硬;而基础知识是一个基础,所以必须要实;所以,知识方面的培养我会非常重视的去看待。另外,素质方面,当我们应聘找工作时,招聘者除了看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重要一点就是我们的素质和精神面貌。所以,我的大学将围绕在这三个方面。
而且,在大学里,不同时期要有不同的重点,换句话说就是在大学的各个时期主要锻炼的方面也不同。我的安排是这样的,对于能力方面的锻炼主要在大一,以尽快适应大学的各个方面,可以通过参加一些社团,学生会,班干部等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因此我加入了三个社团,另外也是一名班干部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到了大二我会尽量减少在这方面的时间。对于知识方面的提高主要是在前三年。充分利用自习室,教室和图书馆的资源,大一学好基础知识,大二大三把专业知识学好,为大四考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素质方面,需要整个大学的时间来完成,因为身体素质和个人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提高,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跑步,打球来提高身体素质,通过阅读书籍来提高个人素质。
需要强调的是,大一是我们大学的一个开始,需要我们去认真的对待。因为大一是一个从高中到大学接轨的过程,对于已习惯了高中单调的生活的我们,来到十分宽松的大学,很容易放松自己。所以大
多数人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没能合理的利用空余时间,再加上锻炼能力对时间的要求,结果分配到学习上的时间可以说是空空无矣,所以学习自然跟不上,课下又没有及时补习,最后考试自然有挂科的科目。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有良好的自控力,能够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尽可能多的将自己的时间用在学习和锻炼能力上,而不是整天浪费在游戏中,聊天里。而且对于学习和能力方面的安排也要合理,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感觉学习较为重要,我对大学学习的理解是:在大学里,学习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一定是最重要的事。
另外,对于大学各个时期也要有一个规划。我的规划是:1大一,对于刚从高中毕业的我们,也已习惯了那种单调而又充实的生活,所以当我们刚踏入大学时,难免会有些不适应,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及突然出现的那么多的活动,可能如果我们没有准备好的话,就会感到担心,但我们只有正面去接受这种生活,才能适应大学。所以对于大一,我要完全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上学期,我的目标是,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蜕变,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在下学期,我要积累基础知识,努力学好英语和计算机,为大二的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C语言考试打下基础。2大二,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已经适应了大学的各个环节,这时的任务就是拿下一个个证书,因为身处“拼证”时代,为了在社会上立足,我们也不得不拿下一个个证书,所以上半学期我的目标就是考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C语言,下半学期就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并继续学习英语与计算机,为大三考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三级做准备。3大三,这个时期是学习专业知识重要时期,所以我要多
积累专业知识,为大四考研打下基础,另外尽量参加一些实践比赛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4大四,全身心的投入到考研战斗中,另外在下学期多参加一些实习活动,积累自己的经验。
以上是大学四年各个时期的规划,另外处在各个时期时,也要做出各个时期的详细规划。例如,现在处在大一上半学期,我的规划是,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主要任务是:1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基础课程学好,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2工程制图要学好,提高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并把一些思想实践到做事中去。3英语,多练习口语,听力,词汇,阅读,为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打下基础。4多去图书馆,增加自己的知识面。
学业生涯规划书 篇6
真实姓名:钟娜
性别:女
年龄:21岁
籍贯:广东省梅州市
所在学校及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班级及专业:编辑09
1学号:200911050133
3联系地址: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52822
5正文
总论(引言)
第一章认识自我1.职业兴趣
我是一个相对来说不是很外向的女孩,因而我不是很喜欢过于外向的工作,比如说导游呀、推销员等等。所以,我喜欢比较稳定的工作,具体的讲,我最喜欢最想做的是一名医师,我也想过当一名人民教师,但是这些对于我已经有点不切实际了,当然,根据自己的专业,我想我也会尝试一些适合于我自己其他方面的工作,总而言之,我会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专业以及以后自己的发展方向与生活经历来选择自己的道路
2.职业价值观
我不是很看重名利与地位,相反,我只是想找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想通过自己的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其中学习,进步,并掌握一定的能力,工作,我觉得就是要认真,努力,不要太计较个人的回报,尤其是对于我这样的想成为一名医生或人民教师来说,踏踏实实的工作,为自己的病人或学生负责,其他的,不必计较太多,因而,我价值观很明确:不在乎金钱多寡与地位高低,做要手头工作,知足常乐。
3.性格特征
如前面所说,我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生,平时除了与我认识的人有较多的话外,在陌生人面前,尤其是在陌生的长辈面前,我一般是不会有太多的话语的,但并不是说我喜欢一个人独
处,我喜欢的与值得信赖的人,相处很好的朋友分享我的事情,其实我自己也是蛮与他人谈的来的,因为只要我想去与别人联系,或者别人与我交流,我都是比较容易与对方成为朋友的,所以在职业选择上我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对我而言,根据个人兴趣,爱好以及专业,我觉得我适合有关会计与语言研究方面的工作,还有就是跟我专业有关的助理编辑。
4.胜任能力
由于自己真诚,因而,我相对来说具有亲和力,这也是我在最大优势吧,加之自己的专业优势,做一名助理编辑,我能很好利用自己的发展自己,自己的性格温和,专业知识也还扎实,相信一定能很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回馈社会。其次,我个人的业余爱好也很广泛,除了正常工作外,我想,自己广泛的业余爱好也会为自己的工作增添一份精彩的。至于自己的劣势,我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胆量有待增加,例如在大众面前发言能力,我想自己应该多多参加社会的各种社交,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在各种活动中提高自己,使自己不断的进步,克服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完善自我。
5.自我分析小节
根据以上方面分析和总结,我很大程度上认识自己,自己有很多的优点,但也有不少的不足,鲁迅说过,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般,因而正确认识自己,明确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合理的规划,可以让自己更加快脚步走想自己的成功,职业是自己一生的事情,所以必须先选好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完善,以期望自己能够在未来有更大的发展。当然工作生活与日常普通生活必须协调好,身体健康也不容忽视,总而言之,自我认知,正确选择,兢兢业业,综合协调,和谐发展。
第二章:环境分析
1.家庭环境
我家住在小山村里,都是农民,为了生计爸爸不得在外打工,妈妈则大部分留在家里照顾家里的日常起居,因而,家里的情况不是很好,但家里人对我的教育很重视,不在乎我在学习方面花了多少,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支持我学习,尽他们所能为我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自己考上了大学,家里人很是高兴,他们其实也不是期望我能做出什么伟大的是事,他们只希望我过的好好的,而后留在他们身边,我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以后我要好好的陪陪他们。
2.学校环境
说实话,我所就读的是一所普通专科院校,但学校的教学设备很齐全,对于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有力的条件,学校的环境也很好,但是,作为当代一名大学生,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自我 学习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学校给的只是一个学习环境,一个学习的平台,我在学校的专业学习,大多是通过自己学习掌握的,老师给的大多是引导,更多的是指点,在时实践经验方面,学校给我们的的确很有限,所以我们也应该多参加社会实践。所以在暑假或寒假,我都会去找一些适合我的兼职,不但能锻炼到自己,还能减轻家里的负担。
3.金融危机几乎让每个行业都遭受了不同打击,就业形式严峻,令人堪忧,不少企业做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是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于大学生就业无疑是火上浇油,农民工,研究生,本科生都在为各自的工作激烈的竞争着。所以我更加不能不加强自己的能力才行。
第三章职业目标定位及其分解组合1.职业目标的确定
结论:职业目标——将来从事助理编辑、会计、教师。
职业发展策略——将来计划选择管理型行业
职业发展路径——管理路线
2.个人的各个方面分析
现在结合本人的具体情况,包括本人的毕业院校、学历、专业、学业、个人特长、获奖情况、社会工作经验和职位意向来进行全面分析。、(长处、优势)。首先,在专业上具有优势。因为目前在银行中普遍缺少精通国际业务(如国际结算、外汇买卖)的国际金融专业的人员。其次,本人优秀的学习成绩也可以成为一块有力的敲门砖。再者,在个人特长方面,本人的英语口语比较好。英语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第五,在社会工作经验方面,并在大一大二寒暑期到校外兼职,实践经验比较多。、(短处、劣势)。首先,在毕业院校和学历上有比较明显的劣势。在学历方面,大专的学历在就业的开始就已经缺乏竞争力,以后的升迁也有一定的障碍。
3、(机会、机遇)。首先,我国现在还缺少出版行业的人才,我国出版社还是很少的,所以出版行业还处于春天时期,我应该把握好这个大好时期。、(威胁、风险)。首先,如果本人选择就业,将会与很多编辑专业的本科生 竞争。
第四章评估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估与修正。
1.评估的时间
在一般情况下,定期(半年或一年)评估规划。当出现特殊情况时,要随时评估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3.规划调整的原则:因时而动、随机应变
根据可能的职业发展道路,对未来五到十年作初步规划,如下:
2020年—2011年
完成主要内容:
a)学历、知识结构:获得大学专科文凭,英语过六级,获得计算机二级证书,考取网络编辑证书,如有可能,考取会计证。
b)个人发展状况:与同学和老师相处融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多参加学生会,社团等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011-201
2进入出版社或杂志社,最好是较好的企业,理好人际关系,不断积累经验。五年争取做到公司中层。
3)短期目标规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好每一天我该做好的事,终有一天成功的大门会向我敞开,我现在在做的就是让每一天过得充实有意义。
A、大学在校期间总体规划:
1、思想政治方面:提高思想认识,加入中国共产党
2、学业方面:以优异成绩完成大学学业,拿到网络编辑资格证书
3、个性发展方面:在三年尽量把自己想干的事都干了,看自己想看的书,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尽量不留下遗憾。
4、身体素质方面: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素质。
B、大学三年具体规划:
1、大一:尽可能地多参加社团活动,增长自己的见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2、大二:英语通过基本能力测试,取六级证书。
3、大三:考取会网络部编辑资格证,并为将来工作做准备。
五、结束语
美术生学业规划表 篇7
大学生学业规划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全新理念,也是一种新型的人才成长观念。大学生学业规划关系着学生能否在4年大学生涯中准确地定位自己,充分发挥潜能,走向成功。同时,学业规划教育对学校的长期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有重要意义。
笔者于2012年设计了一份《关于大学生学业规划及学业规划教育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市的本科院校进行了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46份,有效率为90.38%。调查的学生涵盖理工类、师范类、艺术类、财经类、人文社科类等。在1446份有效问卷中,男女大学生之比为782︰664。一年级至四年级被调查学生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28.77%、24.90%、24.07%、22.26%。为了提高问卷的信度,抽取了30名学生在7天后进行了复测,测试信度达到97.4%,信度和效度均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
大学生学业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在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业规划方面及高校学业规划教育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学生自我认知不清、自我定位不准 自我评估是学业规划过程中的一个起始环节,全面、客观的评估是科学进行学业规划的前提,对环境分析、目标制定、生涯策略、学业评估等环节及其连续过程的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我评估的内容应包括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学识、技能、智商、情商、需求等方面。而大学生往往对自我认知不清,自我定位也不准确。如在调查中发现,有79.88%的学生“不清楚自身兴趣、优势和劣势”;仅有15.35%的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比较清晰,多方了解情况并建立较全面的认识”;有70.61%的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有些了解,但不太系统”;有14.04%的学生“对专业完全不了解”;高达53.87%的学生认为自己“本科就读专业与兴趣不太一致”;10.24%的学生“考虑转专业或升学时考取其他专业,或者已经实现转学或升学成功”。
缺乏规范的学业规划,奋斗目标不明确 调研显示,有80.01%的学生认为“学业规划有必要”;学生在被问及“是否做过学业规划”时,仅有26.90%的学生回答“有清晰的学业规划,对专业的认知很清晰,对适应将来的需要也很清楚,做好了充分准备”,73.10%的学生则“没有规划”或“没想过”;仅有12.79%的学生“会为学业设定近期和远期分阶段的目标和规划”;仅有8.86%的学生“制定学业规划后,能够坚持执行下去”;在学业规划阶段目标完成后,仅有6.43%的学生“能做及时的评估与调整”。以上数据在某一层面反映出缺乏系统的学业规划使得很多学生步入高校后奋斗目标变得模糊,对大学4年没有合理的规划。另外,一些学生虽然对未来有所打算,但认识也仅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将目标进一步细分到各个阶段,缺乏可行性和可调整性。
学校缺乏专业化师资队伍和系统化课程设置 多数院校没有专门的学业规划教师或学习指导教师,一般由做学生工作的教师或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而这些指导者往往缺乏专业的学业规划知识和技能,致使对大学生的学业规划指导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调查显示,仅有13.28%的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学业生涯课感到满意”;46.68%的学生认为学业规划课程“内容枯燥,难以产生兴趣”;48.27%的学生认为其“授课形式单调,很难激发自身的积极性”;54.43%的学生认为“缺乏实用性,难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24.48%的学生认为“缺乏针对性,对自身没有起到作用”;33.33%的学生认为“没有受到普遍重视,体系不够科学完善”。上海的高校尝试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辅导,如“女性职业飞翔计划进高校”项目对大学生了解、认识生涯规划就是一种较好的途径。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以下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辅导内容重复,多家培训机构谈一个内容,导致资源浪费;二是辅导的针对性弱,社会专业机构研究对象大都是企业员工,同一个模板拿到大学生身上未必适合,导致生涯规划辅导的作用减弱;三是这种生涯规划辅导只能解决基础性的知识,对大学生而言,没有与自己的兴趣、学科背景相结合,比较空泛,很难收到实际效果。
学校学业规划指导体系不完善 高校学业规划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融入学校的整体教育体系中,与专业教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首先,上海多数高校的学业规划教育仅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环节开展,时间短,效果差,没有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和长效的实践模式。其次,我国大学生学业规划的普及工作远远滞后。在问到“你曾经听过学业就业方面的讲座吗”时,有76.34%的学生回答“偶尔”;12.68%的学生回答“有过一两次”;2.44%的学生回答“从不”。当问及“您的专业认知与学习规划信息的主要来源”时,回答“通过社交网站、bbs、媒体等获得”的学生占38.46%;回答“学长的经验介绍”和“与同学交流所得”的学生分别占40%和34.64%;仅有10.62%的学生“通过专业课教师授课及平时交流”获得;仅有5.60%的学生在学业规划遇到阻碍时解决方式是“询问专业咨询师”。
以上调查结果都反映出高校对学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和相关的专业知识没有向大学生进行有效普及;学校给大学生提供的学业规划信息不足,信息系统建设有待改进;专业辅导人员非常匮乏,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高校与社会的生涯教育实践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沟通渠道有待拓宽。
有效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
面对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业规划设计管理与监督,就成为学校教育管理者不得不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
了解自己,人才测评与课程介入相结合 人才测评是通过心理测验、情境模拟等手段对人的能力水平和性格特征等因素进行测量,并根据职业要求及企业组织的特征对其因素状况、发展潜力、个性特点等心理特征作出科学的评价。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相继引进了一些人才测评技术,主要有人格测试、智力测试、能力测验、职业倾向测验等。一方面,要正确对待测评工具和测评结果,如引进的测评工具首先应本土化,使之与本校的人才培养相适应。另一方面,测评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所有人的所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测评只是从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提供参考,大学生自身能够适应职业的压力和节奏以及职业对人才的学历、经验等方面的要求,往往都是测评之外的事。指导者要教育学生客观正确地对待测评工具,对其结果进行有参考、有选择的利用。同时,学业规划教育的主渠道应是开设学业规划指导课程,科学的测评方法要结合大学生学业规划课程,从而保证学业规划教育有针对性地、高效地开展。
明确目标,构建学业规划分阶段目标执行体系 首先,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应分年级实施。高校应对学生的学业规划教育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建议将学业规划分成短期(一学期)、中期(一年)和长期(整个大学阶段)三个阶段,并督促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业规划,提醒学生时刻修正和调整计划,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业。其次,学业规划教育应分专业实施。对所有学生实施学业规划教育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但也应该看到,不同专业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他们在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做事风格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高校在开展共性教育的同时应关注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教育。因此,一方面,学业规划教育应围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展,从非专业知识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让学生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估,加强综合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拓展知识,培养能力;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应该在专业教学上对学生的学业规划加强专业性引导,帮助学生不仅深刻了解专业知识、专业发展,更能够在相关领域内有所建树,最终培养广博精深的一专多能型学生。
完善制度,促进学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学业规划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作,学校应该不断建立和完善学业规划教育的相关制度和规定,明确学业规划指导工作的具体职责、工作范畴、工作要领、指导方法、实施细则、评价体系、教师工作要求等,以便科学进行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学校应组建一支由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各系院负责人、各教研室主任等人员构成的学业规划专业教师队伍,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指导。同时,要有步骤、有秩序地将班导师、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结合起来,并逐步吸纳社会生涯规划导师,系统地从教学安排、教学运行和学生管理等几个方面深入开展学业规划教育工作。系统化课程设置应包括以下两种:一是以必修课的方式介入,重点讲述学业规划以及职业发展的基础知识,建议对全体学生开设;二是以选修课的方式介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深化改革,构建高校学业规划教育新模式 没有教学改革的支撑,学业规划教育只能停留于理想的阶段。我国高校应借鉴国外高校在学业规划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将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人才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引入生涯规划课程,形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课程群。同时,应借助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等有效形式,将丰富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调整学业规划目标;高校还应建立以考查综合能力为宗旨的形式多样的考核体系,力求营造一个开放、宽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成长环境。
一方面,学业规划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增强自我约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大学生积极向上、自我完善,并有助于大学生进行自我定位,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为今后的职业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业规划还能够促进高等院校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的新型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唐瓷,高晓玲.有效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指导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08(1):61.
[2]房云.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