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生涯规划教育

2024-10-23

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精选12篇)

学业生涯规划教育 篇1

综观现实,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在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领域仍存在着许多误区和盲区。高校一直主导的“总分匹配”的考录模式, 导致高中学校的“唯分教育”;再加之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 大多未能考虑兴趣爱好及自我将来的从业方向或发展前途, 出现“职业规划危机”。随着高考新政推出, 我省作为试点, 改革已迫在眉睫, 教育的使命唤醒了我们。同时, 通过对美国中小学将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学业教育全过程的育人模式考察后, 笔者有了些许的感触与启发。

一、美国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概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美国已有百余年历史, 从企业引入学校后, 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 至今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美国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从幼儿园开始, 贯穿于小学、中学和大学各个阶段。根据学生的心智特点, 每阶段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如幼儿园学生日常教育时就有意识介绍不同的职业及其区别。小学生自识字开始就传递不同的职业信息, 教育过程中注意淡化职业性别差异与偏见。许多学校都要求家长每年至少一次带孩子去上班, 感受父母的工作和职业特点;许多学校还每年举行一次“职业介绍日”活动。美国从中学教育阶段开始有职业行业的重点倾向性, 针对不同的生源采取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引导与职业技能培训, 不少学校都有专门的职业辅导教师开展个性化的职业辅导。[1]不少普通中学开始实施实习计划, 参与实习计划的学生其他学习课程不变, 但每周要上班两天, 进行从业实习, 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大学除了常规的知识传授外, 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学校主动帮助学生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大学的必修课程, 涵盖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2]

通过考察美国多所中小学的职业生涯教育实践, 我们可以粗略地看出美国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呈现的特点。

(一) 理念引领先进

美国中小学校长都有一个共识, 即职业生涯教育不是单纯把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相对的一种教育形式, 而是所有学习科目的一部分, 从义务教育开始, 延伸至终身教育的整个过程。因此, 他们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 会针对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途径和方式, 教育的内容体现出阶段性、连续性、灵活性和针对性。

(二) 经费保障充足

为确保职业生涯教育的顺利实施, 政府通过立法为中小学提供了相当可观的财政支持。除了联邦政府的资金, 各州政府也注重从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地方企业和部门来筹集专项资金, 用于改善教学设施、聘请专业教师、编写及出版教材和参考书等。[3]

(三) 师资队伍专业

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对咨询和指导专业的每位学生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申请人不仅需要教育、心理或相关行为科学的大学学位, 还必须有两年多的教育或心理咨询实践。此外, 在进入中小学正式的指导之前, 还必须通过考试, 获得国家注册的生涯指导员资格证。[4]

(四) 各界协作融洽

在美国, 社会各界都非常热衷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 许多有识之士会在“职业日”或平日, 按学校要求来校给孩子们展示他们的工作。售货员、运动员、警察、营销员、律师、拍卖师等都是学校的常客。中学生实习的时候, 学校会联合工商企业制订实习计划, 练习写实习提纲, 设计实践课程, 甚至安排实习时间表。社区与学校完善的协作成为职业生涯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我国高中人生规划教育当务之急是付诸行动

当前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已初具成果, 各类选修课程列入选课目录;高考改革方向业已明确, 我们也不缺相关的理论指导, 我们缺的是学业与职业高度融合的人生规划教育实践。作为校园的新生事物, 借鉴美国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好做法对发展我国中小学的职业生涯教育很有必要。

(一) 尽快出台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法律

过去, 我国已经出台过《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 (试行) 》等有关职业生涯教育的法规, 但是上升为法律的少, 监管措施明显不足, 尤其是针对普通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法律还很欠缺, 职业指导员资格考试制度在我国还是空白。因此, 笔者以为, 法律保障要迅速跟进。[5]

(二) 建立开放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校自主课程开发, 它涉及很多方面, 包括学校教育、社区活动、政府行为等, 需要开放式的教育体系。因此, 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中去, 并引导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提供经费支持和实习机会。强化家庭对子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和责任, 学校要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 向家长宣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方法、内容等, 积极争取家庭的支持, 使家长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来。学区、社区可以建立职业生涯教育网站,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 组建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团队, 在日常学科教学中融入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

高校应开设咨询与指导专业, 为中小学培养专业师资。中小学应设法建立专门的职业辅导机构, 包括职业生涯咨询室、职业倾向测评中心等, 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生涯辅导服务;同时依托专门机构, 组建专业辅导团队, 对学生进行全程的职业生涯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职业教育, 其范围宽泛, 内容丰富, 是贯穿整个人生的生存教育。[6]因此, 融入完整的框架设计和分层的教育内容, 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形势所趋。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职业生涯教育等同于职前培训, 而更应重视职业生涯准备阶段的工作, 在小学和中学的课程中都应包含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高中学校要按照高考改革的要求, 尊重学生的选择, 通过正规教学形式, 由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例如, 我校是浙江省一级重点综合高中, 具有20多年的普教职教综合办学历程, 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较早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尊重差异、关注特长、分层分类、多元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引领下, 学校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征途中迈出了新的步伐, 2011年我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深化高中课程改革职业技能类课程试点学校, 进一步加速了育人模式的转换。2014年9月19日《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公布, 其核心理念是强化选择性教育, 助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舆论普遍认为, 这次改革用“专业导向”的考录模式倒逼学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这是我国教育的一大进步, 更加坚定了我校“普职通融互补、职业规划先行”的综合办学方向。

我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以年级为单位, 分班级实施。根据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目标和方法, 选择恰当的培养方式和途径, 构建全程指导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让学生在认识自我、认识专业的基础上完成职业生涯规划。[7]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帮助他们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初步了解职业内容, 了解自我, 并进行职业兴趣测量。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的特点,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初步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开展职业生涯体验, 通过体验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活规划, 使之更加趋于理性和现实。针对高三年级学生的特点, 我们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高考专业志愿填报的指导和就业的指导, 帮助学生确定今后的职业发展走向。

在高中开展生涯教育, 目的是将学生的视野从校园引向现实世界, 尽早把当下的学习与未来的职业生涯联系起来, 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教学实践中, 许多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名人传记、社会职业现状内容, 也蕴含着有关自我发展、自我规划、身心调适等内容, 这为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学校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 帮助学生感悟人生、体验生活、分享体会, 并将思想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学校应尽快将职业生涯教育引入课堂, 开发和建设符合学校实际, 彰显学校特色的职业生涯教育选修课程, 很好地推动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学校还可以通过设定人生规划教育课题,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规划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体验规划人生的过程。当然, 职业生涯教育与其他学科知识教学存在明显的差异, 更强调个体的特殊性, 开展专门的职业咨询与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上述, 参考我校的办学实践, 同时借鉴美国的经验, 我们认为, 我国高中学校基于学科渗透、基于主题教育活动、基于校本选修课程建设、基于综合实践活动、基于职业咨询与指导等五个关键维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将成为基本走向。

总之, 学习借鉴美国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成功经验, 可以使我们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才与择业就业等方面找到更好更快的途径, 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项亚光.当前美国初中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1 (10) :36-40.

[2]王黎明.美国中学的职业生涯规划[J].基础教育参考, 2003 (2) :23-24.

[3]杨思帆.国外学生人生规划教育的若干特点与启示[J].教育与考试, 2010 (2) :87-89.

[4]李亦桃.美国生涯教育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 2005:43-48.

[5]高庆涛.美国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 (3) :101-107.

[6]王政忠.美国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启示[J].法制与社会, 2007 (7) :617-618.

[7]郑瑞新.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09:23-26.

学业生涯规划教育 篇2

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其实是性格分析,是基于性格分析基础上的对未来的预测和规划,而不是纯粹的理论灌输,不是现行高校教材中枯燥无味的解释和形而上学的高谈阔论。

2、进行性格分析为什么一定要学习九型人格?

其实原因很简单,九型人格是一门让你通晓人性,探索人的行为内在动力,了解他人行为动机与及别人对事情反应的学问。是一种深层次了解人的方法和学问,它按照人们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将人分为九种:完美主义者、给予者、实干者、悲情浪漫者、观察者、怀疑者、享乐主义者、调停者。九型人格最卓越之处在于能穿透人们表面的喜怒哀乐,进入人心最隐秘之处,发现人的最真实、最根本的需求和渴望。九型人格能够帮助我们洞察人心,用有效的方式对应他人,最终提升我们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而其他性格分析的方法则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3、为什么九型人格的课程迟迟的不能进入校园呢?

因为当前可以讲述九型人格的讲师费学生付不起,而学校也不愿意付这样一笔额外费用。

4、大学生真正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何时可以进入校园?

学业生涯规划教育 篇3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业;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126-03

在当今就业的严峻形势下,国内各高校普遍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学业和就业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纷纷开展了职业生涯规相关的实践与研究。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实现学生就业和学业的有效契合,把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到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应对就业的能力,在高等教育中尤为重要。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及对大学生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起源于20K纪60年代,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人中国,并获得了一定发展,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制定出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大学时代是一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黄金阶段。一方面,在校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的青年,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充沛的个人体力,而且职业观念、职业理想、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可塑性强,因而更加具备对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的条件;另一方面,大学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学习基本职业技能和本领的良好条件,大学生可以为自己成功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因此,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会使大学生度过一个完美充实的大学时代,而且会影响其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大学生明确发展方向、确立目标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乃至学生本人,目标都很明确,那就是一切为了上大学而努力,学生自己更是长期在强大压力之下进行学习。因此,进人大学实现升学目标后,很多学生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就显得有些模糊。针对这种情况,有步骤、有目的地制定和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就会使大学生明白在每个阶段、每个年级应该学习什么以及怎样努力,清晰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能够保障大学生生活丰富充实,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2.有助于大学生了解自我、自我定位

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采取的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有的家长和学生甚至将“上大学”视为人生的最大目标,而很少能将“上大学”视为一个为今后从事某一职业的积累和准备阶段。因此,学生在进人大学阶段后,开始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充分思考“我是谁”、

“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想成为谁”等问题,可以促使其对大学生活和自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引导其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或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其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

3.有助于大学生发掘潜能、提升竞争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在现实的求学阶段,很多大学生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总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四处投递,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不能“慧眼识英雄”。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会是事半功倍,也更加经济、更加科学。

二、大学生学业生活和职业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以我校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所有问卷全部采用不记名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400份,回收1350份,回收率为96.43%;有效问卷为1338份,有效回收率为95.57%。调查问卷充分考虑了年级、性别、专业等基本情况。在被调查者中,一年级学生占32.88%,二年级学生占24.96%,三年级学生占25.03%,四年级学生占17.12%;男生占58.67%,女生占41.33%;他们来自工、理、经、管、文、法等多个学科门类,其中理工类占67.86%,人文社会科学类占32.14%。此外,为更详细地了解学生对专业、职业及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的现状,还对个别大学生进行了访谈。

1.对学业生活的认知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高校开始扩招,大学里开设的专业,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并无高低好坏之分。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找到合理的契合点,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只有一个大致的学业生活规划,占57.70%,有非常清晰规划的大学生仅占17.64%,而没想过或者完全没有考虑过学校生活规划的学生更占到了近四分之一;另外,令人意外的是,三四年级学生对学校生活规划的认知还不如一二年级学生清晰明确。

24.67%的被调查者将思想提升作为衡量成功的一个标准,而将考试成绩优异与否和获得专业技能证书多少作为衡量成功标准的学生总和只达到23.39%。与此同时,各年级中三成左右的学生认为,上大学的最重要收获是学会如何更好地思考和交流,21%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大学里收获了知识和技术。这表明,大学生对学业生活认识程度不高。

2.对职业规划的认知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体按照自身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体真正了解自己,筹划一生的发展方向。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被调查者中,38.64%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3~5年的发展有过粗略的规划,但并没有做长期规划;19.36%的大学生没有仔细规划过或从没有想过;只有14.72%的大学生有过非常清晰的目标,做过远期(人生奋斗方向)、中期(人生职业规划)、短期(3~5年的阶段性目标)的详细规划。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本身认识不够,树立职业生涯目标时就会选择困难。

调查还发现,67.73%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大学毕业后的短期规划将以工作或事业为重,也有23.47%的学生将以继续接受教育作为短期规划中心/重心,在短期规划中将以婚姻、娱乐为中心厘心的学生人数较少,分别占7.17%和3.36%。这说明,大学生的短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情况基本符合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实践

nlc202309010353

经验,对职业环境了解不多,职业价值观尚未定型,现有的短期职业规划仍然存在问题与不足。

三、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推进就业与学业的有效契合

1.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

在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明确的职业目标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指南作用。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的过程,便是在心目中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一旦在心目中有了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理想的目标,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而去做各种准备。

2.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

所谓自我分析,就是要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自我分析时,尽量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做到客观、冷静,不以点带面,这样,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能正确面对自己的缺点。

所谓职业分析,就是要考虑到职业区域的具体特点,职业区域可能是城市,也可能是农村;可能是经济发达的特区,也可能是经济一般或贫困落后的地区。职业角色的发展与职业所在的行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职业生涯设计时,要对该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不同的职业岗位对求业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

3.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知识的积累是其成才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们常常把一个人掌握知识的多少作为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但它并不是衡量人才的绝对标准。单纯的知识数量并不足以表明一个人真正的知识水平。大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当数量的知识,还必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就不能发挥其创造的功能。在设计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大学生要能够根据职业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的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

4.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依据。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除了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需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综合能力和某些专业能力,包括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心理调试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高等教育部分明确指出,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因此,如何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到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的高度,使学生的就业与学业相契合,扭转学习风气,培养就业理念,将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长期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学业生涯规划教育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业生涯规划,探索,研究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概述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人才成长的全新理念,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全新观念,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的体现。

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划分

根据职业生涯理论,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职业准备和选择阶段,职业生涯早期,职业生涯中期,职业生涯后期。由于人在每个阶段处于不同的职业状况,因而各阶段面临不同的职业发展任务。大学时期正处在职业准备和选择阶段,根据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和任务,理论界提出了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概念。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对与其事业(职业)目标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安排和筹划。具体而言,是指大学生通过对自身特点(性格特点、能力特点)与未来社会需要的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确定自己的事业(职业)目标,进而确定学业发展方向,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经济条件、工作生活现状、家庭情况等)制定的学业发展计划。换言之,就是大学生通过解决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确保自身顺利完成学业,为成功实现就业或创业打好基础。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1)独特性。每个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都是独一无二的,学业生涯规划也是如此,是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人生理想,为了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而展开的一个独特的学习过程。即使某些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有相似之处,实质上也是完全不一样的。(2)发展性。学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生作为主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会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这些要求也会不断变化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3)综合性。学业生涯规划是以学生角色的发展为主轴,同时也包括了与之相关的很多其他角色的发展。

制定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1)可行性原则。学业所谓可行性,就是所制定的学业生涯规划应切实可行,具有现实性、可能性与可操作性,每个阶段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应是科学、合理的,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2)可调节原则。生涯规划具有发展性的特点,不是孤立、静止的,应该能够根据社会需求的发展与学生个体主观条件的变化随时修正。(3)最优化原则。应力求做到身心和谐,使个人的性格、兴趣、知识和能力等与目标和谐统一,实现最优组合。(4)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原则。学业生涯规划既要反映学生的共性问题,也要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高职院校推行学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学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积极向上和自我完善

大多数高职学生面对众多必须由自己决定的选择往往不知所措,一部分学生目标模糊,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还有一部分学生目标多变,今天觉得“专接本”有出路,明天又想多学点技能找工作。因此,制定学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与关键是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估。学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努力的依据,也是对学生的鞭策,可给学生一个看得见的彼岸,使学生看清使命,产生动力。随着学业生涯规划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学生会越来越有成就感,学生的思想方式及心态就会向着更积极向上的方面转变。学业规划为学生提供了完成学业的清晰途径,可使学生对自己学业的实现过程有清晰透彻的认识,进而产生信心、勇气,达到自我完善。

学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使学生集中精力,激发求知欲没有学业生涯规划,高职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处于荒废和散乱之中,很容易陷入与学业无关的琐事中,虚度美好光阴、浪费青春。而学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具有指导作用,可让学生明白现在所走的每一步都关系到未来目标的实现。因而可让学生重视现在,把握现在,集中时间、精力和资源于自己选定的学业,进而使学生更热衷于自己的校园生活。学业生涯规划可使学生心中的理想具体化,使其对学业的顺利完成做到心里有数,热情高涨。

学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学好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一定的差距,高职学生中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较多,各门学科成绩不平衡的也较多。他们有远大的理想,有较高的期望值,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但不少人缺乏自律自控能力,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学业生涯规划相当于一个约束与激励机制,可让学生清楚自己各个阶段的目标,阶段性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实验原理、实验技能,有针对性地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待人接物的能力。学生在达到阶段性目标的时候,会看到自己的进步,成就感的获得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实现下一个阶段性目标。学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实现自然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帮助新生渡过适应期,增强学习主动性高职院校学生的来源多种多样,既有应届、往届高中毕业生,也有年龄偏小的初中毕业生,他们既有一般大学生的共性,同时由于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不同,也有其特殊性。特别是刚入学的新生,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自卑感,再加上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必定使新生面临很大的困惑与挑战。此时,教师指导学生制定一份有效的大学生学业规划,能够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及现有的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身价值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缩短适应时间,尽早认识清楚自己的学业发展方向,开始有目标、有计划的大学生活,而不是到快毕业了才开始想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从而改变学生以往的被动局面。要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使高职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被动变为主动,增强学习自觉性。

高职学生制定学业生涯规划的六个步骤

学业生涯规划选定

首先,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认定自己想干什么。兴趣是理想产生的基础,兴趣与成功几率呈明显的正相关。目前,很多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所在感到模糊,甚至缺乏兴趣。因此,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和应用领域进行学习。其次,分析自己的能力和特长,确定自己能干什么。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在现实行动中的表现,是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能量和熟练水平,是实现人的价值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左右与支配人生命运的一种主导性的积极力量。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备一定的条件,所以应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认定自己想干什么的基础上确定自己已经具备的能力和应该培养的能力。再次,分析未来,确定社会的需求是什么,着眼将来,预测趋势,避免盲目跟风。最热门的并非是最好的,要选择社会需要、又最适合自己优势的专业方向和应用领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与社会要求干什么结合起来。

学业生涯规划测试

科学的学业生涯规划应该符合以下标准:是本人热切希望的;本人乐意全身心投入;本人能够想象实现目标的情形;不违背法纪,不违背道德,不损人利己,对其他相关者公平;与长远规划及其他相关的阶段性目标没有矛盾和冲突。

学业生涯规划强化

当学业生涯规划确定以后,很多学生或者拖拉不动或者立即行动,结果导致很多学生有了学业生涯规划却不能实施或实施后不能持久,最终无法完成既定的学业。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学生在制定学业生涯规划时缺少了一个重要环节:对学业规划的强化。强化学业生涯规划就是学业规划的执行者在执行之前充分运用想象,详细地罗列出实现学业规划的好处,从而培养出积极的心态,进而增强动力,产生更大的执行力,确保学业生涯规划的成功。

学业生涯规划分解

学业总目标制定出来以后,要能自上而下地分解,即制定学习计划。可以按照以下的思路进行:总学习目标———年度学习目标———学期学习目标———月学习目标———周学习目标———日学习目标,将学业生涯规划落实到学习生活的每一天,确保学业规划的严格执行。

学业生涯规划评估

在实施学业规划的过程中,应及时地对环境和条件做出评价和估计,对执行的情况做出评估。由于现实生活中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学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便于及时反省和修正学业目标,变更实施措施与计划。要做到定期评估,每年、每学期、每月、每日都要进行检查评估,进而分析遇到的障碍与原因,找出改进的方法与措施。

激励与惩罚

激励措施可将人的潜能和积极性激发出来,惩罚可以防止惰性的产生。因此,要制定出在实现阶段目标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奖励与惩罚措施:完成目标怎样奖励自己,完不成目标怎样惩罚自己。

高职院校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

基于独特的教学环境和雄厚的实训实力,高职院校应持续、分阶段地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参照项目化教学的思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核心,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活动开展为载体,以素质拓展为着力点,引导学生科学规划大学生涯,确定新的人生奋斗目标,引导学生珍惜时光奋发学习,引导学生热爱专业、热爱班级、热爱学院。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名师领航报告

可定期邀请学院名师、社会知名学者、知名教授举行报告会,让学生深刻领略名师的风采,感受大师的魅力。报告的主讲者应向学生展示他们的人生理想和奋斗历程,并应针对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素质要求、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为学生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参照项目化教学思路,开展专业导师、辅导员跟踪指导

学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要求高职教师参照项目化教学的思路,进一步转变观念,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转变为根据高职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与爱好的不同、能力的高低而因材施教。教师要引导高职学生发挥动手能力强的长处,在此基础上发现和培养一批在专业技能上有作为的优秀人才,同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弥补其不足,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高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优化学业生涯规划。

组织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规划”大赛

积极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规划”大赛,可让学生展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性;可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更有方向与动力,生活更加充实;可让学生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和自我完善。

组建班级成长互评组

应以班级为主体建立成长互评机制,定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交流活动。将在前一段时间内因各种原因而导致规划实施不很理想的部分学生集中起来,与部分规划实施较为成功的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团结互助、正视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斗志。通过交流,学生可以比较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学业生涯规划实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清主客观因素,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涯有较为长远的认识,逐渐认清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优点及劣势与不足,确定学业奋斗目标。

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

应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等活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舆论激励机制、活动激励机制、榜样激励机制、兴趣激励机制等,通过激励机制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实现大学生学业生涯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恒亮.学业规划[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2]陈亮.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与规划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 (4) .

大学学业生涯规划 篇5

在高中时我认为上了大学就意味着自由,没有任何的压力,但经过两个月的大学生活后,我发现自己错了。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毕业,再加上往年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倘若没有在宝贵的大学时间里学到真材实料,那将难以走入社会,难以实现个人的价值。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既然我已经踏上了这条道路,那么,应该抓紧时间,坚定信念,不要让任何大学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唯有这样才能取得收获。

前几日的学长见面会让我收益匪浅,听完学长学姐们的大学经历,我为能有机会见到如此优秀的学长学姐而感到三生有幸。

一位大四学长成功报送研究生,他向我们交流了保研的经验。他告诉我们大学生活学习必须放在第一位,基础学科我们应该牢固掌握,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总结,并且按时完成作业。遇到难题要敢于专研,敢于和同学、老师讨论,切不可将问题置之不理。基础学科学好后,对专业课的学习是及其有用的。

一位大三的学姐有着非常出众的动手能力,参加过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等多项比赛,有着丰富的动手经验。她向我们分享她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初学者到一个技术强人的过程。这位学姐最开始成绩并不优秀,但凭借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恒心,让她成为后起之秀。

还有一位毕业多年的老学长,原阿里巴巴员工,现在已经创立了自己的互联网公司。他在大学期间学习极为刻苦,而且实践、动手能力很强,大三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做项目。在考取CCIE证书时,他告诉我们连续几个小时地敲代码,让他手指都出血了。当然,最后他成功的拿下了这个证书,成为中国有此证书的一百多人之一。

听完学长学姐们的经验分享,我发现他们身上有着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坚持。他们也许本不优秀,但正是由于他们的坚持,坚忍不拔的毅力,使得他们能突破自己取得成功。

在与网络专业的老师见面和老师对专业的概述中,我又感到学校师资力量的雄厚以及网络工程极具发展前景。这更加坚定我学会网络工程的决心,更加坚定了我大学四年过得精彩、有意义的决心。

没有方向的船,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是逆风。现在,给自己做一个大学四年的规划是非常非常的重要的,本人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如下各方面的分析与计划。

自我认识

根据MBTI测评体系,我是INTP型性格。该性格基本特证:对任何感趣的事物,都要探索一个合理的解释;喜欢理论和抽象的事情,喜欢理念思维多于社交活动;沉静,满足,有弹性,适应力强;在感兴趣的范畴内,有非凡的能力去专注而深入地解决问题;有怀疑精神,有时喜欢批判,常常善于分析。

而我本人也认为该描述很符合我,我对很多东西都很感兴趣,特别是那些富有创造性地东西。我常常专研某些认为是理所应当的问题,喜欢去问为什么,喜欢去做有逻辑的事。相对于社交,我认为思维的独立更重要。学习方面,比起为了某场考试、某个学位等等功利性物质,我更愿意为了掌握某种知识而学习。

所以,从大学学业角度来讲,本人还是较为适合在大学这样一个平台学习,因为大学就是点燃思想的地方,就是一个独立学习的地方。

二、学习计划

大一:1.尽可能地多参加社团活动,增长自己的见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建立自己在学校的关系网。2.学好高数、c语言等基础学科为将来的专业课打好基础。3.积极学习英语,过四级,为今后的全英文办公打下基础4.具备转专业的能力,能给自己多一些选择。5.多去学习他人的优秀项目6.多阅读非课本类书籍,增长见识

大二:1.继续深造,努力学好各门必修课和选修课.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放过任何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2.加深对专业的大范围学习及其课外深广度学习,争取比书本知识大上一号,能更好的驾驭书本知识;3.过六级。4.做一个较为实用的原创项目

大三:1.开始为就业积极做准备,学会简历的撰写,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现实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2.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及应聘能力.继续学好各门功课;3.继续对目标完成情况做出判断及总结并及时修正目标计划,使得各项准备更加科学化。4.根据所学内容及其未来打算判断是考研还是就业

大四:1.开始积极准备实习;2.完成毕业论文;3.制作简历,学习面试技巧,找工作或是考研。

三、生活方面计划

1.养成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休息好才能学习好。

2.培养良好的生活作风。不贪图享乐,不沉迷于游戏、社交,思想上有健康、积极,不抽烟、不喝酒。

3.锻炼好身体,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每天早上进行有氧运动,一周三次增肌锻炼。

4.思想要健康,积极向上,有大学生的朝气。

四、网络工程专业计划

事实上,我并不确定会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涯中选择网络工程这个专业,但我先得假设一下以后就是这个专业会怎么样。

网络工程专业主要讲授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网络工程的专业知识及应用知识。网络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具有本专业领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并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的高级研究应用型专门人才。

而在我校网络工程又分为网络架构和网络安全两个方面。现在国家对网络安全极为重视,网络安全行业人员又较少,所以客观地讲,网络安全地前景是比较好的,所以我本人也偏向网络安全方向。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有:现代密码学、入侵防御于internet安全协议、终端安全与接入控制等。为了学好这些专业课程,要在大一学好高数、大物、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基础课程,以后 要多参加比赛提高自己,而且学习内容不仅限于课本。

五、计划调整

计划永远也赶不上变化。但是没有计划,人生就是一片混乱,大学的四年也许就会漫无目的的虚度过去。给自己一个目标,定一个计划,就是给自己增加动力。

我的计划还不是很完善,也不是很细致,在不断的学习和生活中,计划会一点一点的完善改进。

我没有多幻想我成功怎么样,我只在乎这个实施过程,在我一点点靠近我的目标的时候,我学到的东西是不是对我今后的人生受益。我早已意识到我的奋斗过程是很艰辛的,但我相信只要我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我迟早会成功。

结束语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水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江河。人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气候。没有兢兢业业的辛苦付出,哪里来甘甜欢畅的成功的喜悦?没有勤勤恳恳的刻苦钻研,哪里来震撼人心的累累硕果?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说不做到头来都只会是一场空。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天道酬勤。我相信,只要我一直努力,一定会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的未来不是梦。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点,每个人都应该有充分心理准备。当然,包括我自己。因此,在遇到突发因素、不良影响时,要注意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仅要及时面对、分析所遇问题,更应快速果断的拿出应对方案,对所发生的事情,能挽救的尽量挽救,不能挽救的要积极采取措施,争取做出最好矫正。相信如此以来,即使将来的作为和目标相比有所偏差,也不至于相距太远。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但是,无论眼底闪过多少刀光剑影,只要没有付诸行动,那么,一切都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得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博、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成功,只垂青有充分磨砺充分付出的人。

四年,1461天,35064个小时,我选择了充实,我抛却了虚度。我们不能成为统辖他人的帝王,但我们可以做自己的帝王。不惧怕独自跨越狭长黑暗的隧道,不指望一双怜惜的手送来廉价的资助,而是将血肉之躯铸成英勇的箭簇,带着呼啸的风,携着永不坠落的梦想,全力地穿透命运设置的重重险阻,义无返顾地射向那美丽的长天,划出一道亮丽的弧线......每一条规划都一个目标,等待着我们去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敏锐的思维、坚定的信念是每一位规划者必备的素质。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刍议 篇6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

[作者简介]王占锋(1971- ),男,河南新野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程相娟(1977- ),女,河南新野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从事图书馆教育研究;魏林国(1973- ),男,河北临城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政工师,研究方向为学生教育与管理。(河北 邢台 054035)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109-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机制的引进,越来越多的高职毕业生站在就业的十字路口茫然无措,不少高职毕业生虽然勉强找到了工作,但工作前景也不尽如人意。这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在大学期间缺乏对高职学生未来生活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准备。因此,对高职大学生开展系统、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打算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组织,想达到什么样的成就,如何达到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

二、高职院校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择业观。当前提倡的科学择业观即依照自己的职业期望和兴趣,凭借自身能力挑选职业,使自身能力素质与职业需求特征相符合的观念。然而截然不同的是,面对日趋紧张的就业压力,不少高职大学生在择业时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盲目自信,脱离实际;二是纯粹的现实主义心态。这与科学择业观显然是背道而驰的,科学择业观倡导的是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础上的“人职匹配”。因此,及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建立这种观念。

2.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建立科学的就业观。如前所述,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高职大学生由于职业目标模糊,缺乏自我认知,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盲目就业,直接的后果是人职不匹配,接踵而至的就是草率跳槽。事实上,经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大学生一般都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对初次就业往往都很慎重,能在双选的基础上找到一个相对适合自己的职业。

3.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建立科学的发展观。受过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高职大学生往往能够在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的职业测评来确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性格、气质、兴趣等,进而确立自己人生的方向,然后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完善,这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

4.有利于丰富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理论教育。高职就业指导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会不断地遇到问题。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当今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发展的标志,有利于丰富就业指导理论,提升就业指导水平。

5.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通过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使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了然于心,便于从宏观上予以调整和掌控,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同时,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能对大学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大学生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

三、高职院校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

1.职业理想教育。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建立在确立职业理想的基础上。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应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理想的内涵、职业理想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据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2.专业概况介绍。由于目前学生的升学指导教育还不完善,职校生对专业的选择盲目性很大,缺乏对专业概况和该专业领域就业情况的了解。介绍专业概况,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就业领域和发展方向、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

3.职业潜能分析。由于职校生对自身条件和职业发展方向缺乏准确把握,应帮助他们进行职业潜能分析,主要包括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潜力分析和社会环境提供的职业机会分析。

4.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技能的培养。即要培养学生自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帮助学生提高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制订方案、做出决策等能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5.指导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是以文本形式表现的学生职业生涯远景描绘与近期行动计划,具体包括学生自己的基本情况、相关分析、发展目标、时间进程、具体措施等。要指导学生做到各项分析客观、可靠;各项目标明确、切合实际;各项计划和措施具体、可行。

四、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规划的具体步骤

1.自我评价。也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

2.确立目标。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在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则需要更具体。

3.环境评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还要充分认识和了解相关的环境,要评估环境因素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

4.职业定位。进行职业定位的目的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在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应注意:(1)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2)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以便做出更科学的选择;(3)扬长避短。要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4)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一成不变。

5.实施策略。指为了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采取具体的保证措施。没有行动,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空想。在落实过程中,既要制订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重落实。

6.评估与反馈。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要在实施中去检验,要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不断进行调整与完善。

五、强化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对策

1.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因此,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要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把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引入教科书。

2.引进职业测评体系。进行职业测评的目的是实现对人才的准确了解,将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以实现最佳工作绩效。通过职业测评,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求职择业、职业生涯规划中经常面临的“我是谁”的问题。职业测评主要包括职业兴趣测试、职业能力测试和职业人格测试。随着就业指导逐步向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大学也应不断提高对职业测评技术的认识,充分引进和利用职业测评工具,使大学生的择业和就业更科学、理性。

[参考文献]

[1]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2004(3).

[2]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N].中国教育报,2005-

10-26.

学业生涯规划教育 篇7

据解放日报报道, 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 创历史新高, 而用人单位招聘岗位下降10%~15%, 北京、上海毕业生签约率不足三成, 广东不足五成。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 近700万就业大军如何实现就业成为一个大难题。因此, 对于大学生而言, 顺利就业仍是毕业时期的首要任务。

基于大学生自身的期望值与就业单位的用人期望值之间的差距, 以及大学生自身能力水平与对自我认知水平的矛盾, 导致大量的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受阻, 要找到一个满意的单位和岗位具有非常大的压力。而且, 毕业后的第一份职业对于大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关系到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专业技术的提升。因此, 如何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迈出理想的第一步应该成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考虑的主要问题。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通过查阅《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要求的实证分析》及《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等几份调查报告, 以及对笔者所在高校大学生素质能力调查结果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专业成绩。

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 学习成绩也是考核大学生能力的首项标准。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成绩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毕业生基本的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 专业成绩的好坏也能反映大学毕业生今后对待工作的态度, 因为作为学生, 在学校的学习成绩都很勉强, 说明对待自己的本分工作缺乏一种认真和负责任的态度。因此, 专业成绩成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

(二) 外语水平。

由于国际化程度的加深, 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辟了国际业务, 这就对大学毕业生的外语水平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由于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平衡, 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存在差异以及学生自我努力程度的不同, 大学生的外语水平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性。在求职过程中, 学生都倾向于发达地区, 钟情于有广阔发展平台的大企业, 但是越是这种单位对于外语水平的要求越严格, 比如, 东部地区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外语水平的要求明显要高于中西部地区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外语水平的要求。从现实状况及发展趋势来看, 外语的需求及应用越来越普及, 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 能力素质。

无论用人单位的水平和层次如何, 都对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人力资源部门在对毕业生的招聘当中都非常注重对以上能力的考察。优良的个人品质是用人单位一种无形的财富,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个人品质的要求主要包括吃苦耐劳的精神、跨专业工作的能力、谦虚的再学习能力等方面。一项关于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素质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用人单位比较满意的是当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充足, 可选择余地大, 招聘工作比较容易开展;不满意在于毕业生忠诚度低, 容易跳槽离岗, 造成单位财富流失, 普遍有眼高手低的问题,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社交能力较差, 缺乏基本的待人接物礼仪等。

三、以提升就业力为导向的学业生涯规划

为了能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为将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大学生就必须以提升自己就业力为目标, 以此为导向确立学习方向, 丰富学习内容, 除了学好课本知识外, 还需要尽量开拓视野, 关注行业新闻,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一) 以提高专业成绩为基本。

无论整个社会就业形势如何, 专业就业形势是否有利, 毕业生都要对就业充满信心, 控制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 即努力学好本专业知识。对于比较好就业的专业, 同时对专业也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应该抓住优势, 将专业学透、学精;对于专业就业形势不理想, 或者对所学专业不是很有兴趣的学生, 更应该首先学好专业知识, 通过优良的学习成绩来弥补其他客观条件的缺失, 同时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辅修其他专业, 为自己的求职就业增添砝码。另外, 毕业生应该将社会实践和专业工训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 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意识, 提高动手能力, 有针对性地为未来就职做准备。

(二) 以提高外语水平为保证。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 在此背景下, 国内的用人单位也加强了对外业务拓展的力度, 外语作为一项对外交流的重要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 能够掌握一门外语的毕业生成为众多用人单位的首选人才。因此, 在大学期间, 大学生应该高度重视外语的学习, 确立外语学习的目标, 制定外语学习的可行性计划, 把考证书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提高真实的有关听、说、读、写的应用能力, 再配合能够证明自己能力的相关证书, 将会得到很多宝贵的工作机会。

(三) 以提高素质水平为目标。

高校肩负着培养“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育他们“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体现了“先做人, 后做事, 做人和做事相统一”的育人精神。大学生必须高度重视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 树立远大职业理想, 培养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增强责任感, 提高自律能力, 为了有效地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 就必须把提高个人修养作为重中之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才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立命之本, 良好的个人修养是职场获得大发展的根基。

摘要: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影响到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而在就业形势越发严峻的今天, 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水平最直接的检验就是能否就业, 能否高质量就业。因此, 本文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入手, 重点分析了用人单位对于大学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提出了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中应该注重的方面。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力,职业导向,学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2013年就业形势严峻700万大军如何突出重围[EB/OL].http://shanghai.xinmin.cn/xmsq/2013/05/21/20349270.ht-ml

[2].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b9e8b10490c69ec3d5bb7553.html

[3].徐小波.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要求的实证分析[J].理论月刊, 2007

学业生涯规划教育 篇8

学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发展规划, 也是职业规划的一部分, 主要是指规划主体为了高效地获得职业或事业平台而对学业进行的计划和安排。学业规划可以迅速、有效地获得适合于自己的职业或事业平台, 为大学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包括学习能力 (适应能力) 、实践能力 (动手能力) 、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思想能力、思想观念、心理素质、应聘能力等诸多素养。因此, 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 应该将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学业生涯规划的导向, 帮助大学生树立学业目标和就业目标, 引导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综合发展各种能力和素养, 在客观认识自身优势和不足的同时, 不断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 从而走向持续健康的职业发展道路。

二、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一) 学业与就业的矛盾突出。

有些学生缺乏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全面了解, 过于“乐观”地认为自己的专业是“热门专业”, 毕业后找份工作没有任何问题, 就在平时学习中放纵自己, 没有认真学习, 专业知识掌握的不牢靠, 会给就业带来一定的“隐患”。还有些学生高考后被调剂的专业录取, 认为是“冷门专业”, 这样会让学生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没有用, 与将来想从事的职业没有关系, 从而丧失学习的动力。

(二) 发展目标不明确, 主体意识淡薄。

受中国应试教育和传统理念的影响, 许多学生高考的目的就是上大学或者是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 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 学习就业技能, 找一份满意而合适的工作。因此, 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业规划, 更不用谈及就业能力。进入大学后, 一些学生盲目考证, 认为考取的证书越多越好, 但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对知识的深入挖掘和积累, 而不是泛泛了解, 考取到证书, 却没有实践经验;还有一些学生在选择考研时盲目跟风, 没有对自己的学业进行规划, 没有充分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发挥自己的优势, 只是为了一个更高的学历, 但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学习能力。所以, 明确就业目标, 做好学业规划, 便于大学生顺利进入职业生涯。

(三) 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弱。

当代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 往往期望值过高, 没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导致现实与期望之间出现了心理偏差, 表现出焦虑、矛盾、依赖、自傲、自卑、攀比、从众等就业心理问题, 而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业规划的欠缺, 其中包括自我认识、职业定位、实现个人价值、成功感等。如果调节不当, 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疾病, 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 了解学业规划相关理论的途径有限。

在长期的教学与实践过程中, 高校的主要工作集中在科研、教学和学生管理上, 缺乏对学业规划理论和实践的重视以及对学生的相关引导。不论是研究力度上, 还是在资金和设施配备上, 都缺少相应的投入, 使得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业规划信息的途径有限, 不利于他们将来的就业。

三、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必要性

(一) 教育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了“大众教育”, 高校毕业生从入校时就已经失去了毕业分配的优势, 虽然毕业生在就业时掌握了自主选择权, 但是择业的不确定性和就业的巨大压力也随之而来。大学生只有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学业规划, 以培养和提升自身就业能力为导向, 积极付诸于实际的行动, 才能朝着既定的职业发展目标前进。

(二) 高校管理机制完善的必然选择。

目前, 高校的制度管理模式只能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 而没有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能那么做, 其弊端在于什么地方, 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大学生以就业能力为导向, 实施目标管理对学业进行规划。学校可以在大学生中开展全面的学业规划教育, 促进制度管理与目标管理机制的协调发展, 以此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率, 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

(三) 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

每一位大学生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职业发展, 但这离不开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发展和实际的行动。良好的职业发展道路, 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做好学业规划, 对自身的个性特质有全面的评估和客观的认识, 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资源优势, 为自身的价值持续增值, 为自己提高就业能力, 从而实现职业理想。

四、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大学生学业规划的措施

(一) 明确学业目标, 找准就业方向。

树立正确的学业目标是学业规划的首要内容。大学生树立学业目标的过程, 就是在进行学业规划的过程, 更是明确就业方向的过程。理想的目标一但确立, 就会依据目标不断前进, 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 并为找准就业方向做出各种准备。

(二) 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

大学生要通过科学认知的手段和方法, 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 对自身特点进行全面评价, 同时进行SWOT分析, 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在自我认识时, 尽量避免盲目性, 做到客观、冷静, 不以点带面, 这样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 又能正确面对自己的缺点。此外, 大学生应在学业规划中结合自我认知, 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 明确自己应该干什么、能够干什么、适合干什么, 最终将学业与就业进行有效的结合。

(三)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业规划的核心内容。有些人将掌握知识的多少作为衡量知识水平的标准, 但这并不足以表明一个人真正的知识水平。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充分的知识量, 还要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否则, 不能发挥其创造的功能。在学业规划的过程中, 大学生要以就业为目标, 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 将已有的知识科学地重组,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

(四) 培养就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在就业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砝码。大学生进行学业规划, 除了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外, 还需具备就业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 包括创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决策能力、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从某种意义上看, 能力发挥着比知识更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种能力整合在一起,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五) 整合各种社会资源。

如何有效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是提高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大学生学业规划时效性的重要突破口。高校在大学生学业规划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其指导作用。一是充分发挥各类组织和教师的作用, 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积极参加各类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工作, 全面培养自身的就业能力;二是充分利用课堂、实验室、网络等资源, 为学生提供全面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平台, 丰富学生的知识含量,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 有针对性地对自身的学业规划和就业能力进行评估与调整;三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 除了为大学生争取专业实习和就业机会以外, 学校可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发适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生涯规划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 同时, 创设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交流、沟通、互动的平台, 加强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大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使学生在进行学业规划的同时, 不断掌握和了解自身的就业能力信息。

摘要:为了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本文将学业与就业进行有效的结合, 明确了学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能力的内涵, 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论证了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必要性, 提出了实现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大学生学业规划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学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 .王茶生.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高等教育, 2011

学业生涯规划教育 篇9

1 注重就业指导与轻学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现状

学业生涯规划相对职业生涯规划而言是一个近年来才提出的新的理念, 张恒亮2004年出版关于学业生涯规划专著《筹划未来——学业规划》, 提出学业规划是为了提高求学者人生职业的发展效率, 而对求学者的学业进行规划和统筹, 本质是个人教育过程中的管理和投资。当前普遍认为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大学的学习中, 针对自身的特点和外部的环境, 提出合理的学习目标并为之实践而实现学业目标的一个过程, 同时也是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的一个过程。可见, 注重对学生做好学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为其解决其眼前遇到的大学学习中的目标缺失, 方法不当的问题将对大学生整个大学生活乃至将来的职业生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工作仍然存在注重就业指导而轻学业生涯规划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 也是一个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 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已经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业指导课程和创业指导课程成为高校的必修课程, 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端正学习态度的作用。如我校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开设了《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 课程涵盖大一到大四, 分为四个模块:专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启蒙、就业指导。课程设计中偏重的是较为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 这其中对于学业的主要集中在大一的专业指导模块, 主要内容是由专业教师为学生讲解专业的发展前景, 需求状况, 课程安排和专业学习方法等。而实际上对于尚未踏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 职业生涯规划他们没有直接的感性体验, 对此的想法比较模糊, 因此以职业生涯规划为重的就业指导课程未能很好的起到引导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专业、了解社会、了解自己, 掌握就业与创业的基本常识, 学会依据社会发展、专业情况、职业需求和自我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培养符合职业需要的能力素质, 提升职业胜任力和就业竞争力这些预想的作用。张莹曾对大学生进行调研发现, 当前大学生最困惑的两个问题是学习与就业, 90.7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进行学业规划教育。何静也针对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查, 她的调查发现有80.1%的学生认为学业规划有必要, 学生在被问及是否做过学业规划时, 仅有26.9%的学生回答有清晰的学业规划, 对专业的认知很清晰。近年来, 我国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 但尚未形成科学完善的学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但毋庸置疑的是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设计和指导中将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2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体系与辅导员工作密切相关

做好学业生涯规划指导, 帮助学生树立奋斗目标, 不仅有利于学校的学风建设, 更能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对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指导, 并不是开设一门就业指导课程就能解决全部的问题, 也不能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就能帮助学生完全理解并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中的有效作用可以做好以下三点:以课堂教学为指导,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以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为重点, 拓展综合素质能力;以个人学业生涯规划书为依托, 细化个体具体指导, 强化过程的检查与修订。

首先, 以课堂教学为指导, 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学等相关课程建设工作。课堂教学是让学生掌握学业生涯规划理论的最有效形式, 如对自我的清楚认知是做好学业生涯规划的前提, 而当前大学生对于运用专业心理量表来了解自身的能力就可以通过大学生心理学课程加强。当前高校辅导员大多兼任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学等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 能够在第一课堂上成为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指导者。

其次, 以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为重点, 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 这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本人将之落实到实际中。而辅导员正是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 辅导员可根据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阶段性特征, 结合实际设计不同内容活动, 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辅导员职能中也明确指出辅导员应“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第三, 以个人学业生涯规划书为依托, 细化个体具体指导, 强化过程的检查和修订。大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学生个体增强对自身的了解和在大学学期期间的具体表现, 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教育部24号令中规定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中第二条要求辅导员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 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 同时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第二条中指出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这使得辅导员能够成为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指导者。

3 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有效作用

(1) 提升教学水平, 加强专业能力培养, 丰富教学内容。当前辅导员大多担任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 但当前高校辅导员学科学历结构构成较为复杂, 很多辅导员不具备就业指导的专业背景, 因此可通过组织集体备课, 加强授课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等形式, 同时加强到专业相关的企业调研, 向企业直接了解人才供需之间的问题与矛盾, 从而指导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案, 达到以就业促进教学的目的, 努力将这门课程打造成为一门精品课程, 尤其是打造成一门学生喜爱并学有所获的课程;加强对辅导员专业能力的培养, 如加强辅导员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创业指导师等相关证书的支持力度, 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指导能力和专业水准;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除了就业与创业为主要内容外, 通过专业的心理量表等帮助学生了解自我, 帮助学生清楚树立学习目标, 制定合理的学业生涯规划。

(2) 精心策划相关活动, 推进学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完成。辅导员是第二课课堂活动的主要组织者, 要推进学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完成仍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特点精心设计组织活动。如大一年级应以朋辈引导, 优秀引领为主, 开展优秀学子交流活动;大二大三可通过建立就业见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教学实习基地为契机, 加强校企合作, 鼓励学生在就业之前通过到企业参加实践,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四注重引导学生回顾与总结大学生涯, 开展优秀校友交流报告会、考研与就业个体分析等工作, 从而帮助学生明确未来职业发展的初步方向, 帮助学生顺利择业就业, 并初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帮助学生顺利实现校园到职场的转变。

(3) 积极参与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工作, 以个人学业生涯规划书为依托细化个体指导, 强化过程的检查与修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关心每一个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高校辅导员利用学业生涯规划书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指导, 是落实这一精神的重要体现, 学业生涯规划书注重的就是个体的差异与个体的指导。做好这一工作, 首先应注重学业生涯规划书的前期设计工作, 如在每个学生入校时为其建立“我的大学——我的未来”学业生涯规划书, 大一以“向前看”为主题, 着重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大二以“我实践我快乐”为主题, 着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与提升;大三以“我学习我专业”为主题, 着重学生专业科研能力、专业能力水平的培养;大四以“收获”为主题, 着重就业、考研、创业等相关培训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发现学生在大一初期往往带着对大学的美好向往和憧憬, 在设定计划时容易存在实际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而大二之后往往因理想与目标出现差距后产生懈怠, 对于学业生涯规划书会存在敷衍的态度, 而大多时候辅导员也未能做到继续的跟踪和个体的具体指导, 学业生涯规划书最终成为纸上谈兵。因此, 辅导员必须参与学生个体学业生涯规划书的制定、检查落实和过程修订的全过程, 针对个体, 个别指导, 全程参与, 从而有效的推进学业生涯规划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莹.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调查研究[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2 (8) .

[2]何静.大学生学业规划现状及对策分析——基于对上海高校学业规划现状的调研[J].职业教育研究, 2013 (9) .

[3]张恒亮.筹划未来——学业规划[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4]李小红.大学生学业规划与人生规划现状的调研与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2) .

[5]董秀娜, 刘洁.近年来大学生学业规划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 2012 (22) .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篇10

编者按:高中在人生选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指出:“我感觉最难处置, 就是中学这个关头。到了大学, 人生观渐渐确定了。中学正在交叉路口, 欲东便东, 欲西便西, 出入很大。”19世纪末, 西方已经出现了职业指导, 这是生涯规划的雏形。现在我国的一些城市, 如北京已经有很多中学开始意识到生涯规划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也以不同的方式开展这项工作。本期《热点争鸣》选取“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这一主题, 以北京市海淀区、石景山区为例, 针对两个区的教研员进行专访, 了解当前学校开展生涯规划的具体情况, 分析北京市高中开展生涯规划的内容、方式、经验及困难, 为其他学校与教师开展高中生涯规划提供一些参考。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分析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一、引言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在大学生就业制度层面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变革,大学生在现阶段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愈来愈大。在这一发展现状下,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比较重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研究,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及特征分析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分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着诸多重要意义,能对学生的职业目标加以明确,从而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得以确定,科学的职业生涯指导以及教育在这一阶段就显得格外重要,这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从而对自身的兴趣特征等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并能对毕业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助于其实现更多层次的人生追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的物质生物及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将学生的职业目标和实现其目标得到有机结合。对大学生的个人潜能也能起到重要激发作用,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有效提升,对大学生的求职核心竞争力可以增强并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特征分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身有着鲜明的特征体现,主要就是全员化特征以及全程化特征,前者主要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全员的参与;而全程化则主要是对不同的阶段实施的主题及内容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再者就是专业化的特征,在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教育机构的专业化以及教育和指导队伍的专业化、职业测评的专业化、指导课程的专业化等。除此之外还有社会化以及个性化的特征,前者主要是对企业以及公司的资源重视,建立了校企合作并增强了高校办学活动,从而为大学生的就业拓展了渠道;后者则是对学生个体兴趣的重视,从而针对性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性,将其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及成因分析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分析

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有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主要体现在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主动性。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没有得到科学性的体现,没有得到健全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使得学生对其教育的内涵也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还有就是专业选择比较随意,学生的规划意识也较为淡薄,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满意度不是很高。

再者就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形式相对来说还比较单一化,并且在职业目标方面并没有得到明确化的体现,生涯规划以及运动路径没有得到紧密结合。由于高校的师资和学生的数量之间比例不协调,针对一些比较特殊的群体没有得到及时的辅导,加上职业生涯规划尚未形成健全体系,在就业指导方面不能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学生的自我认识相对比较欠缺,并且在自信心方面也有待加强,学生的价值取向多元以及功利比较显著,缺乏自学方法。社会实践活动方面也不充足,教师队伍的人才匮乏,在有效的评价方面也需进一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的效果方面也需进一步提升。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就是社会家庭对职业观念的误导以及传统体制的约束作用较为显著。还有就是高校在就业指导的观念上相对比较陈旧,指导专业化不充足,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相对比较欠缺,还不能有效适应社会的需求。在个人的能力上较为缺乏,使得学生间形成了差异性专业能力及实践能力,还有就是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还有待加强。教育意识方面相对比较薄弱,部分的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上存有误区,教育组织结构没有得到完善,职业规划教育的反馈机制方面较为缺乏,教育的实践环节相对比较缺乏。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策略实施

第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策略实施要从重视教育进行着手,高校要能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所起到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要能思想上得到重视,还要能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方式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设计。实现从就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观念转变,要能够树立学生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要将学生作为基础,将职业生涯作为导向,将就业作为前提以事业为目标。

第二,将全程式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充分开展,对大学生职业规划问题进行解决要能够和社会共同担责,一起来搭建完善这一系统工程。大一的学生要能重视职业生涯认知及规划教育,对其心理教育要加强,从而使其能学会做人及学习,明确所学专业和培养其目标,并要探索适合其自身科学发展的职业规划方向。

第三,对组织管理体系要能进一步完善构建,因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要能有完整的组织机构,如此才能有效调动学校各方面力量,从而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开展。从具体的措施上主要是要能对教育制度的建设进行完善,逐步的构建能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体系。另外还要能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奖励制度,从而将教职工的参与度得到加强。对组织机构的建设要加强,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还要能成立院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第四,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的有效性加以提升,要能科学性的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得到设计。从具体的内容上就是要能在生涯和职业意识教育方面得以加强,介绍能够影响职业生涯发展及规划的因素,从而引导大学生自觉的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技术教育层面,要能在自我分析及职业环境分析方面得到加强,对职业生涯的决策科学性的实施,促进大学生一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第五,将教学的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完善,这就需要对教育课程的设置加以完善化,在原有教学计划基础上进行增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同时也要能在这一基础上和专业的课程教学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及能力。对教学的管理机制进行改革,教学管理上要以教学为中心,学籍管理上要采取开放性的管理模式,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对教育课程的内容加以创新。

五、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是对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准备,所以在这一方面要能充分重视,完善大学生职業生涯规划教育要能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详细考虑,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真正教育的作用,才能辅助学生顺利的就业。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待后来者居上。

参考文献:

[1]张翠,陈遇春.试析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观及相关概念[J].继续教育研究,2014,(10)

[2]王韶清,唐湘桃,李先武.中国与美国职业生涯教育之比较[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04)

[3]许曙青.略论职业生涯规划及其实践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4,(03)

[4]韩青春.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看80后员工职业疲倦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3)

[5]姜静,王蕾,张欣欣.如何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1)

作者简介:

高中阶段需要生涯规划教育 篇12

生涯规划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作用

高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段重要里程。高中学生面临着进入高等教育或进入社会的现实选择。如何在这个阶段设计好自己未来的角色与实施规划,对一生起着重要作用。很多失败者不是没有能力,而是角色定位不准;不是没有理想,而是推进策略不当;不是没有毅力,而是修炼方法不妥。生涯规划教育就是提高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以及掌握自我认知、自我设计、自我修炼、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方法与技巧,克服“一夜成名”、“一朝暴富”的浮躁心态,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最佳的方法,设计、选择和实践自己的人生之路。

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生涯规划教育在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开展比较普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也比较成熟。其不光有独立的课程体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非常紧密。如,美国语文课在介绍《富兰克林自传》时,会要求学生理解“富兰克林每天24小时安排计划表”的时间规划,并“做出一个自身提高计划”;在介绍马克·吐温的《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时,会要求学生分析“今天什么职业在浪漫和冒险方面能与19世纪成为一个河船上的领航员相比”;在介绍杰克·伦敦的《生火》时会要求学生思考“在冰天雪地的边疆生存下来,最需要什么品质”;在介绍约翰·斯坦贝克的《龟》时,会让学生“描述一件能反映你当时人生方向的经历”,讨论“龟的素质在当今有哪些优势或劣势”;在介绍哥伦布的《美洲航海日志》时会有个人领导能力测试的要求,等等。这些要求以课外阅读、小组讨论、社会调查、演讲比赛、日记写作、实践体验等方式表现出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他们的生涯训练活动也十分丰富精彩。如,有的学校组织学生走访流浪中心,让他们认识贫困,服务穷人,明确“服务社会是生涯规划的起点”,“帮助别人是为自己创造机会”。有的学校为了培养学生财务规划和理财能力,给每个学生设立一个虚拟账户,发给一笔虚拟货币,以股票市场实时指标为标准,指导他们以模拟方式进行股票投资。每个月盘点个人虚拟资产,评选出优秀者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经过这种长达数年又具有实战特点且极富趣味性的训练,学生的财务规划和实施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有利于提高他们进入社会后的生存能力。

我国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很多地方至今还没有开展此类教育。已经开展的地方大都也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据我们对部分高中学段学生、家长、教师的调查,对生涯规划完全不了解的占78.6%,略知的占16.7%,较深了解的仅占4.7%。

由于生涯规划教育不够普及有效,所以很多家长和学生存在不少误区。在调查对象中,无论学习成绩好坏,家庭资源强弱,普遍对未来发展感到困惑和焦虑。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

生涯规划是对个人未来发展的科学计划与安排。其要点是在对个人智能、性向、能力、价值观全面认识的前提下,准确把握国内外及本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趋势,选择学业或职业,寻找出适合本人的生涯路径和生活方式,并作相应的学习、修炼与准备。

概括说,生涯规划教育就是了解:

——我是谁?

——想干什么?

——能干什么?

——环境或条件允许干什么?

——最终的目标是什么?

——现在或每一阶段怎么办?

生涯规划教育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具有很大的可变性,教育内容十分广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设定。从宏观上讲,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差距,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差距;从中观上讲,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差距;从微观上讲,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差距,都决定着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但无论何种内容,都要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

高中阶段学生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是进入青春期,具有好奇、简单、冲动、独立的倾向。二是生理成熟度优于心理成熟度,二者会产生一定差距。三是价值观开始形成,富于幻想,疏于务实。四是对异性由好奇转为追求,部分人出现早恋现象。五是面临着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且选择具有多重性。如,升学与就业的选择;就业与创业的选择;升学中专业与学校的选择;就业中职业与地域的选择;创业中行业与项目的选择等。这些选择相对其社会经验、知识体系和分析能力而言,难度很大,压力沉重。六是自主消费愿望日趋强烈。

根据以上分析,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应具备以下七个基本模块:

1.生涯导向。包括生涯指南、成功人生指标等。

2.规划方法。包括预测方法,规划阶段与侧重,动态管理、目标校正,顺应潮流、把握趋势等。

3.生活规划。包括自我认识、生涯修炼、生活管理、家庭与社会等。

4.职业规划。包括升学规划、就业规划、创业规划等。

5.财务规划。包括消费管理、储蓄管理、投资管理、债务管理、保险管理、训练与规划等。

6.发展策略。包括积淀、控制风险、高中阶段的发展策略等。

7.评估与对策。包括评估的基本参数、评估程序、评估角度、评估团队、目标矫正与实施策略等。

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原则

1.激励。成为人才,成为英雄,是每一个青少年心中潜在的梦想。生涯规划教育就是通过强化、细化、显化梦想目标,唤醒自身潜能,调动学习激情,从而养成自觉、自奋、自律的良好行为和习惯。激励,要成为一种常态。西点军校在教学中有这样的提问:“如果你是美国总统,你会怎么办?”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学生从宏观上分析问题、总揽全局的眼光,更能激励他们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追求和理念。因此,激励不应该只停留在几个典型案例课程、几个成功人士讲座上,而应该贯穿于教育的全部环节。

2.差异。每个人的梦想不一样,每个人的条件不一样,每个人的资源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生涯设计、学习方法也不一样。教育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需求,因人施教,个别指导,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合作。认识自己,认知社会,预测未来,需要有全面的信息整合能力、客观的评价能力和较高的分析能力。这就需要合作学习,一起研究,共同提高。

4.动态。生涯规划贯穿人的一生,需要因时、因地、因人的变化不断进行调节和修正。生涯规划教育既是一种设计,也是一种实践。长期目标(10年以上)和中期目标(3至10年)的实现是靠实施短期目标(1至3年)积累而达到的,具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因此要在实践中修正,在修正后实践。

5.体验。青少年是最富有理想的阶段,但由于缺乏对职业目标的亲身体会,容易把目标理想化,理想神圣化。因此要积极组织、鼓励学生利用综合实践课或假期,到社区、企业及职业目标单位,以担任志愿者或义工的方式,进行角色体验。通过体验,反思自身的兴趣、能力是否与职业目标相吻合,从而准确定位未来的社会角色。

6.尊重。学生是最富于幻想的阶段,此时他们的生涯目标必然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这些目标只要不违反社会伦理道德,都应该尊重和支持,切不可因为标新立异而压制或歧视。另外,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对不愿公开自己理想或规划的人要给予理解和保护,尤其是对特殊型学生(内向型、单亲型、特困型、残疾型等)更要做好细致工作。

7.短距。首战告捷是鼓舞士气的最佳方法。根据高中生的特点,生涯规划教育应多引导学生做一些小目标、短距离、低难度、虚拟化的规划设计。使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看到成果,增强“我行”的信心。

生涯规划教育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首先是导向问题。生涯规划作为一种科学方法,有其独特的魅力。但任何方法都要以高尚的价值观为指导。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建立在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基础之上的个人发展,而不仅仅是个人谋生、谋职、谋财的手段。人生目标的实现,要靠正义、博爱、诚信、自律、劳动来获得。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把方法作为目的,就容易出现为个人发展而不顾一切的结果。

其次是内涵问题。有些人一说生涯规划就理解为职业规划,其实生涯规划的内涵很广,职业规划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包括生活规划和财务规划以及实施的技巧与策略等。比如,何时恋爱,怎样交友,怎样与社会和谐相处,选择何种生活方式,家庭怎样发展等。又比如,如何理财,怎样投资,怎么避险等。还比如,人生跨越式发展阶段往往存在于某种机会之中,怎样创造机会、发现机会、把握机会等。总之,一切与人生有关的事情以及要达到目标的策略都需要规划。

第三是实施问题。不要以为生涯规划是未来的事,离我们很遥远。实际恰恰相反。规划未来要依据自身情况,要认识自我,认识现实;目标确定之后要身体力行实施,要从现在做起;目标和进程之间随时会出现差异,要及时发现与调整。所以,没有现在就无所谓未来。应该看到,生涯规划教育实际上是在培养一种生活态度:前瞻、严谨、自信、有序、务实、创新。所以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是未来时,更是现在进行时。

第四是定位问题。人的一生都需要规划,但每个阶段的规划内容和侧重都有所不同。如果定位不准,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现在有些学校开展的生涯规划教育中,有一种泛成人化和泛社会化的现象,把职业规划视同于生涯规划,把成人角色视同于学生角色。这种脱离实际的教育很容易误人子弟。一般来讲,学生的规划侧重于自我认知和生涯修炼;成人的规划侧重于道路选择和风险评估。前者重在积累和创造机会;后者重在发现和把握机会。定位不准,势必造成角色错位,从而导致教育失效。从经济学角度考量,让一个毫无社会经验的孩子去评估职业风险,就如同让一个价值观已经基本固化的成人去改变行为习惯,是一件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的事情。

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策略

1.教师。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教师只有真正了解生涯规划的意义和方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传播者和指导者。同时教师自身也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以提高专业素质和生活质量。现在很多地方的教师发展内容中,只有专业规划,没有生涯规划,这是一个缺憾。应该看到,专业规划是生涯规划体系的一个方面,离开了整体设计,单项规划必然会失效或失灵。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把生涯规划教育列为教师培训的通识课程之内,提供必要的资金、时间和条件,鼓励他们学习发展。

2.课程。生涯规划教育可在高一、高二年级或高三年级上学期开设,每学年18—36学时,占一定学分,有条件的省市可作为地方课程开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作为校本课程开设。

3.家长。生涯规划教育对家长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教育,形成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可采取开放式教学、专题辅导班等形式。

4.教学模式。目前在学校中普遍设专职生涯规划教育教师还不太现实,可以采取生涯规划教育咨询员模式、班主任包班模式、生涯指导中心模式等。需要强调的是,不论采取哪种模式,生涯规划教育的教育者不是学科教师而是导师;不是塑造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不是填满“罐子”而是点燃“火炬”;不是代替学生决定而是帮助学生选择。

上一篇:属性识别下一篇:传播媒介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