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核心制度的培训(精选8篇)
护理核心制度的培训 篇1
修订后的护理核心制度培训
一、护士注册、执业管理制度
1、严格按照《护士条例》执行护士注册执业管理。
2、护理部严格审查护士资质,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从事护理工作。
3、严格遵守护士执业注册范围,严禁超范围执业。
4、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者,不能独立从事护理工作。
5、护士注册管理:
⑴、护士首次注册每年一次。
⑵、护士再注册每5年一次。
⑶、申请护士执业注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①、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②、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教育部和卫生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
③、通过卫生部组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④、符合健康标准:无精神病史;无色盲、色弱、双耳听力障碍;无影响履行护理职责的疾病、残疾或者功能障碍。
6、护理部或护士长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排班表,有无非注册护士独立执业和书写护理记录。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有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对全院护理质量行使指导、检查、考核、监督和协调职责。
2、制定护理质量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
3、制定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和措施,有年、季、月质量分析以及信息反馈、整改措施和效果评价。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列为护士长考核重点,并与科室绩效挂钩。
4、每年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质量和安全教育。
5、检查护理质量标准落实情况,并有记录:
⑴、实施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合格率≥90%。
⑵、实施专科护理质量标准,落实专科护理常规,对危重、大手术和疑难病人作为重点管理,专科护理到位。
⑶、制定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并认真组织落实,保证对危重患者的护理个体化、专业化;实施护理操作安全、有效。及时观察、记录完整规范,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
⑷、护理单元备抢救车、抢救器材、药品,抢救设备完好率100%。
⑸、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四川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试行)》,每年有定期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价,合格率≥90%。
⑹、坚持对护理人员“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培训及考核,人人达标,有考核记录。⑺、有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⑻、完善专项护理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各类导管脱落、病人跌伤、压疮等。
6、关键环节、重点部门、重要岗位有质量标准与质量保证措施,如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血液透析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
7、建立与规范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包括护理不良事件报告与管理制度、护理投诉管理制度等。
8、建立和完善护理会诊、护理疑难病例讨论和护理查房制度。
9、建立护理质量可追溯机制,有年、季、月护理质量分析、整改措施、信息反馈、效果评价。每年定期与不定期对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效果评价,体现持续改进。
六、饮食查对制度
1、每日查对医嘱后,以饮食单为依据,核对病人床前饮食卡,查对床号、姓名及饮食的种类。
2、发饮食前,查对饮食单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3、治疗饮食、肠内营养查对品名、剂量、方法。
4、就餐前在病员床前再查对一次。
四、分级护理制度
护理的级别是依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四个级别。分级的方法
1、患者入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级别
2、根据患者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的等级
3、依据病情等级或自理能力等级,确定患者护理分级
4、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调整患者护理分级 分级依据
1、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⑴、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
⑵、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 ⑶、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2、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⑴.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⑵、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⑶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⑷、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3、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⑴、病情驱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⑵、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⑶、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4、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⑴、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可确定为三级护理 分级护理的实施要求
1、临床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护理分级和医师制定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2、应根据患者护理分级安排具备相应能力的护士
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
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3、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特级护理: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一级护理: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二级护理: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级护理: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五、抢救工作制度
1、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抢救患者时做到人员到位、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
2、抢救时做到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3、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4、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录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6、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述一遍,经双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并暂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后再弃去。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7、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补充、登记。
8、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六、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护理部定期检查考核。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坚持医嘱班班查对,护士长每周总查对一次并登记、签名。
3、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毒、麻、限、剧药品加双锁专人保管,帐物相符,每班交接并做好登记。
4、内服、外用药品分开放置,瓶签清晰。
5、各种抢救器材、药品完好备用,做到“四定、三无、二及时、一专”。
6、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
7、消毒供应室供应的各种无菌物品经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8、对于所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按相关规定执行。
9、对于有异常心理状况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10、工作场所及病房内严禁患者使用非医院配置的各种电炉、电磁炉、电饭锅等电器,确保安全用电。
11、制定并落实护理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七、值班、交接班制度
1、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地进行。
2、值班护士应掌握病室动态、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尤其是急诊、新入、危重、术后病人的病情变化,若发现异常须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认真作好护理记录。
3、做好病室管理工作,遇有重大或特殊问题,及时向上级请示汇报。
4、白班交班报告由办公护士书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内容简明扼要,有连贯性,医学术语运用规范。进修护士或护生书写时须由带教老师或护士长负责审签。
5、交班的种类 ⑴、集体交接班:
①、早晨集体交接班应认真听取夜班交班,全面了解本病区病人情况,重点病人交接内容描述清楚。
②、护士长布置本周、本日重点工作并讲评上周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⑵、各班次交接班:白班、中班、夜班每班在下班前必须按时进行交接班。
6、交接班内容:
⑴、交清病人总数,出入院、转科、转院、分娩、手术、病危、死亡人数及病室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⑵、重点病人交接:抢救、危重、大手术病人护理完成情况;有无压疮、各种导管固定和引流通畅情况;危重病人护理记录;急诊、新入、特殊检查、治疗、输血及情绪异常的病人重点交接并记录。
⑶、医嘱执行情况,各种检查标本采集及各种治疗处理完成情况,对尚未完成的工作,应向接班者交代清楚。
⑷、急救器材、药品是否齐备完好,贵重、毒麻、限剧药品交接清楚并签名。⑸、交接班者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是否整洁、安静、安全、舒适。
7、交接班的要求:
⑴、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各项工作,书写交班报告及护理记录,整理好各类用物和病房环境,为下一班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遇有特殊情况,应详细交待。
⑵、接班者提前15分钟到科室,阅读病房动态交班报告、医嘱本、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在接班者未接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⑶、接班者如发现病情、治疗、物品或药品等交待不清,应立即查问。接班时发现的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再发现问题,则由接班者负责。⑷、各种交接班均应进行床旁、口头及书面交班。
十一、护理会诊制度
1、护理会诊范围:凡在护理业务、技术方面存在疑难问题,本科室难以解决时,可请求他科或多科进行护理会诊,共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措施。
2、护理会诊要求:申请科室会诊前应做好各种资料准备,会诊时报告病情,做好会诊记录,会诊后认真组织实施会诊意见。
3、护理会诊种类
⑴、科间会诊:由本专业护理人员书写会诊单,注明病人一般资料、护理会诊理由等,经护士长签字后送邀请科室。应邀护士应为主管护师以上(含主管护师)或具有专科资质人员,一般于24小时内完成,急会诊时应在会诊单上注明“急会诊”字样,被邀请人员随请随到。
⑵、疑难病例会诊:经过科内、科间仍不能解决,需进行院内大会诊时,由申请科室护士长报护理部,由护理部组织进行会诊。
⑶、院外会诊:由申请科室护士长填写会诊单,送交护理部,护理部负责与有关医院联系,安排会诊。必要时可携带病历或陪同病人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寄发有关医院,进行书面会诊。
十三、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病房内住院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
2、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3、一般情况下,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次地面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发现明确污染时,应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
4、患者的衣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在规定地点暂时存放。
5、医护人员在诊治护理不同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洗。
6、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
7、对特殊感染患者要严格限制探视及陪护人员,必要时穿隔离衣裤、戴口罩及帽子。
8、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余饭菜,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9、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
10、病房及卫生间的拖把等卫生清洁用具,要分开使用,且标记清楚。用后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晾挂备用。
11、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
12、重点部门:如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室等执行相应部门的消毒隔离要求。
13、特殊疾病和感染者按相关要求执行。
十四、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报告与管理制度
1.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
2.各护理单元有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
3、制定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完善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如防各种导管脱落,跌伤、压疮等。
4、各科室建立不良事件登记本或表,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后果、当事人及处理均需详细登记。护士长经常检查,定期组织讨论和总结。
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责任人应立即上报,(采取网络直报、电话、书面等方式)发生严重护理差错事故时由护士长立即电话报告科主任、科护士长、护理部及院级相关领导。
6、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积极采取措施,以减少和消除不良后果,并指定熟悉全面情况的专人负责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
7、发生严重差错事故的有关各种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血液、器械等均应妥善保存,不得擅自涂改或销毁,并保留病人的标本,以备鉴定。
8、不良事件发生后,根据性质与情节,分别组织全科、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定期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订相关的防范措施
9、护理部定期组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修订不合理的制度和流程。
10、对发生不良事件的个人和科室,主动上报者,根据医院的规定给予奖励。如不按规定报告不良事件,有意隐瞒经领导或他人发现,需按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处罚。
(二)护理投诉管理制度
护理投诉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因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引起病人或家属不满,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反映到护理部或有关部门转回护理部的意见。
1、护理部建立投诉记录本,认真记录投诉事件的发生原因、分析、整改及效果。
2、接待投诉人员要认真倾听投诉者意见,耐心解释,避免激化和引发新的冲突。
3、护理部接到投诉后,及时调查、核实,并反馈有关部门的护士长,所在科室应认真分析事发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及时整改。
4、投诉一经核实后,护理部应根据事件情节严重程度,予以相应的处理。
护理核心制度的培训 篇2
临床护理教师不仅是护理实践的参与者, 也是护理教育者。作为临床护理教师, 在承担教育者角色时, 其4方面的核心能力———领导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对于学生在临床中的成长、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长期以来承担着本科、专科、中专学生的教学见习和毕业实习任务。以往临床带教大多是带教教师根据自身经验指导教学, 而教师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 教学意识不强, 教学能力不足是护理教师扮演双重角色时的主要缺陷。为了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针对医院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我们加强了对120名临床带教教师核心能力的培训,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培训目标和内容
以临床护理教师的双重功能和4方面核心能力为导向开展培训。根据医院临床护理教师的现状和需求, 重点强化对其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 以提高其教学水平, 优化临床护理教师核心能力, 使其成为合格的临床护理教师。
2 培训目标实施
2.1 以院校合作为契机, 提高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意识
利用医院和学校长期紧密合作的关系, 加强临床护理教师与学校教师的交流。 (1) 委派临床护理教师参与学校课程设置研讨会、制订学生毕业实习计划, 使教师明确各自的任务和教学目的, 使临床教学与学校教学的教学目标一致。 (2) 定期召开实习带教研讨会, 讨论带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3) 邀请医院的优秀带教教师进行经验交流, 通过对榜样的学习, 促使其他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4) 邀请护理专家和学校资深教师进行护理教育讲座, 强化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使其明确作为临床教师, 其教育者的角色是第一位的。
2.2 以培训目标为依据, 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2.2.1 开设特色课程
为临床护理教师提供护理教育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培训的机会, 重点培训操作技能的教学原理、教师的教学行为、临床教学方法 (包括带教制、经验学习、实习前后讨论会、临床护理查房、病房护理讨论会等) 的技巧、护理教育中质量保证等内容。
2.2.2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教学管理组根据教学见习、毕业实习带教的情况提出问题, 护理专家、学校资深教师共同审核问题, 教学管理组有计划地向临床护理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培养临床护理教师的评判思维能力, 使其学到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如“如何增进精神运动技能演示的效果”、“如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师生之间如何有效沟通”、“怎样进行课堂提问”等。
2.2.3 导师制
邀请资深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教案书写的具体指导, 安排临床护理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
2.3 以考核为手段, 提高实践能力
2.3.1 教学技能的考核
主要通过撰写教案、试讲、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组织课堂设计展示和多媒体课件比赛、组织典型病例讨论会等形式进行考核, 由教学管理组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分。
2.3.2 护理技能的考核
合格的护理实践能力对临床护理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医院资源方面的问题、照顾病人所造成的压力, 致使部分临床护理教师有时不能按标准执行护理操作。因此培训中我们重点以临床“三基”操作标准为考核对象, 定期进行护理技能考核, 使临床护理教师能以规范的护理操作去指导学生的学习。
3 效果评价
3.1 专家的评价
教学技能考核综合评价90分以上者占88.6%, 实践操作技能考核95分以上者占96.2%。
3.2 临床护理教师的反馈评价
85.0%的临床护理教师认为培训内容符合自己的期待, 92.0%的临床护理教师认为培训内容对自己的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教师的体会:学到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认识到了自己以往的教学方法的不足;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对实习生的学习、行为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它关系到带教质量、医院的护理质量, 甚至关系到护理事业的发展。
3.3 实习生的评价
培训前后给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 学生对带教满意率由原来的80.0%提高到92.0%。
4 体会
经过实践,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教师核心能力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特别是以往比较薄弱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实践中, 我们体会到: (1) 护理教育是为将来给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做准备的, 是获得长期效益的投资。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支持对临床护理教师核心能力的培训, 培训对提高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意识有很重要的作用, 培训后的临床护理教师可以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 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机会, 提高了学生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 (2) 培训中学校教师和临床护理教师的共同参与, 既提高了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校教师的护理实践能力, 促使临床教学与学校教学的有机结合, 实现了“双赢”。 (3) 理论与实践结合, 使临床护理教师得到运用护理知识和护理教育理论、学习教育经验的机会。 (4) 临床护理教师无论是作为护理照顾者, 还是作为护理教育者, 他们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其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 培训中我们特别注重强化角色榜样的作用, 使临床护理教师的学习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 提高了其参与的积极性。 (5) 培训过程中, 加强对参与培训者的观察并及时反馈实习生对他们的意见, 随时发现他们在带教过程中的不足并给予纠正, 使得他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实践证明, 临床护理教师核心能力的提高, 有助于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临床护理教师的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需要临床护理教师的不断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后备人才。
摘要:目的 提高临床护理教师自身核心能力, 优化临床护理教学的师资队伍结构。方法 采取院校合作、开设特色课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导师制等措施。结果 临床护理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 合格的临床护理教师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有助于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师,核心能力,培训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当代教育学理论与扩理教育[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4.
[2]候晓静, 朱丹, 蒋晓莲.临床护理教师核心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5, 5 (1) :822~827.
护理核心制度的培训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614-01
血液净化过程中要杜绝失误,最重要的是预防,在实际工作中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从根本上减少以及杜绝失误的发生,制度是护理安全的有力保证。在我们血透室,如果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操作流程等规章制度,就有可能发生差错事故,给患者带来痛苦,引发医疗纠纷。我院多年来通过对核心制度在血液透析实际操作中的落实,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科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查对制度的落实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和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的根本保证。这要求我们要有高度责任心,层层把关,一丝不苟,认真查对,这是我们血液透析中心工作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我们血液透析中心护士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因此我认为在我平时工作中,除了做好常规护理工作中的“三查七对”、输血查对等制度外还应做好以下的具体查对工作。
1.1 透析前准备 准备时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机位号,治疗模式。透析管路包装是否完整,有效期等。透析器姓名,消毒液是否灌满,透析器型号,使用次数,复用时间,容量等透析器各项内容。
1.2 预冲时 开机后预防A.B液接头误接,应在前一次透析结束时,A、B液吸管的正确复位,在本次开机时,再次校对各管路标识。预冲管路时再次核对以上内容,检查管路的完整性等。连接旁路时,注意连接标识,透析正常进行后,再做一次检查。避免旁路接反,因透析过程,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的膜两侧反方向流动,才能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个透析器的弥散效能,才能使水和溶质通过半透膜孔进行充分交换。所以,血液和透析液同向流动将直接影响透析效果。
1.3 透析开始至结束前 治疗前连接患者要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治疗方案、透析器各项内容、弥散是否完成、测定残余浓度、旁路及管路连接等详细情况。连接血路时,注意先接动脉侧穿刺針再接静脉侧,启动血泵后,检查一次,再盖好治疗巾。常规注入基础肝素量,透析开始后根据患者需要,再持续追加肝素至结束前30 min。上机完成后再次核对肝素使用情况,确保透析过程无凝血现象。
1.4析开始阶段,应对机器控制面板上透析各项治疗模式及参数予以确认;主动询问并满足患者对温度的需求;病情变化后又稳定时,须再次检查,确认各项数值,而血流速度应在透析开始后20 min内逐渐增加,直至个体所适宜的速度。检查穿刺针→管路→透析器连接时,丝扣有没有正常对位或管路与穿刺针有没有拧紧丝扣,连接端口是否密闭。上机后确保机器处于工作状态,各指示灯显示正常后才能离开。
1.5 透析过程中加强巡视,至少每小时一次,掀开治疗巾,直接查看穿刺部位,如果有内瘘的患者,应根据内瘘情况,合理选用穿刺方法,以保护内瘘,减少出血,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穿刺后应在针柄处交叉粘贴胶布。粘贴时稍加用力按压,边角处不要有翘起,使之更加粘贴牢固。整个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密切观察,勤问、勤看、勤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随时消除不安全因素。
1.6 透析过程中使用任何药物,均应执行查对原则,护士同医生共同核对药名、剂量、浓度,瓶签脱落、字迹不清或有疑问,一律不用。输血时必须有两人或两人以上核对患者姓名、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并与病历内记载的血型核对。
1.7 透析结束后 下机时核对患者目标超滤量是否完成,治疗模式是否正确等内容。对机器进入消毒程序消毒,机器消毒前,先查看消毒液存量及种类,再确认消毒。若清洗及消毒不完全,容易使机器内管路完全或部分堵塞而影响透析正常进行。
2 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血液透析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是急、危重症患者积聚的场所,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因此在血液透析室必须落实消毒灭菌隔离制度,加强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管理,有效预防血透病人及医务人员感染的发生。在我的工作中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2.1工作人员进入透析区应穿工作服,戴帽、更鞋,不留长指甲,不染指甲。病人的管理:病人入室须更鞋方可进入;非病人用品不能带入室内;一般不允许病人家属及其他人员进入透析室。
2.2新入血液透析患者要严格询问病史。协助医生进行乙肝,丙肝及艾滋病等感染的相关检查,对阳性感染病人严格进入阳性区域透析,并使用一次性透析器,专人分管。对无检验报告的病人安排在过渡区透析,透析器不复用。对于HbsAg、HbsAb及HBcAb均阴性的患者宜给予乙肝疫苗接种。每半年应对透析患者进行上述感染指标复查,慢性乙肝感染患者每年进行上述指标的复查。
2.3 血液透析室各区域划分明确,保持空气清新,地面、物体表面保持清洁,遇污染时及时消毒,清洁区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协助同事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细菌培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4 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标准预防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洗手、戴手套、对不同病人进行操作,必须更换手套。每次透析结束更换床单、被套,对透析治疗区内所有物品表面及地面进行清洁或消毒。透析机使用后进行有效的外部消毒和内部消毒。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物品的规章制度。医疗废弃物管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
2.5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2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隔日使用需要重新消毒。重复使用的消毒物品应在消毒有效期限内使用,超出期限的应当根据物品特性重新消毒或作为废品处理。浓缩透析液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肝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现用现配。
3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同时做好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工作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医嘱执行制度,护理查房、病例讨论制度,差错事故报告制度,护理文件书写要求等核心制度。
讨论 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者长期实践的科学总结,反映了护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作为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者必须要加深对护理核心制度内涵的理解,掌握并真确运用,严格落实,善和提高护理技能,加强责任感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或避免了各种纠纷的发生,更重要是保证了透析患者的安全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梦萍,徐珍荣. 加强核心制度学习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04卷 第28期
[2] 胡爱娣.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在压疮防护中的应用.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12月08卷第35期
[3] 张红. 护理核心制度执行缺陷与防范.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第10期
落实护理核心制度的规定和措施 篇4
为进一步落实护理核心制度,督促护理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确保护理核心制度落到实处,结合我科实际,特制定相关规定与措施。
一、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护理核心制度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确保护理质量的前提。建立质量控制小组,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并落实护理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和持续改进方案,定期进行质量检查评价、分析讲评、提出整改措施。通过质量检查,增强护士执行核心制度的责任感,改善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全面提升护理质量,防止差错的发生。
二、加强对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
1、随时监督检查
不定期晨间提问各级护理人员的核心制度掌握情况,观察其具体内容落实情况,尤其是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是否到位,有无护理并发症等,发现不足及时帮助指导并督促执行。
2、定期检查
定期发放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表》,将结果进行汇总并及时反馈,护士长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整改措施;
3、专项监督
根据科室特点,如病危病人的抢救、交接班、护理会诊、消毒隔离、护理安全管理等。进行专项质量检查,核查各项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
三、加强科室危重患者相关护理环节的措施落实
1、加强危重病人护理,建立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2、制定护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管理。
3、建立与实施护理缺陷报告和管理制度,应用对护理缺陷评价的结果,改进相应的运行机制、工作流程和制度。
4、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专项护理如管道脱落、病人跌倒、压疮等质量管理制度。
5、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对护理质量进行定期评价。
四、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
组织专业技术操作培训,针对核心制度,组织相关护理专业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加强护理人员对核心制度的掌握程度。
五、做好相关问题的整改,落实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七项) 篇5
护理核心制度
目 录
一、分级护理制度
二、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
三、护理查对制度
四、消毒隔离制度
五、急救物品、药品管理制度
六、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七、安全输血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是根据病情规定及临床护理要求,由医生以医嘱的形式下达护理等级。级别分为特、ⅠⅡ、Ⅲ护理,并统一作出标记,在病人一览表和床头卡上显示。
一、特级护理:
1.病情依据:
⑴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密切观察及时进行抢救的患者; ⑵重症监护患者;
⑶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⑷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⑸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⑹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⑺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护理要求:
⑴入抢救室或监护室,设专人24小时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护生命体征,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⑵制定护理计划,设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做好记录,准备测量并记录液体出入量,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⑶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⑷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严防并发症,实施安全措施;
⑸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⑹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Ⅰ级护理: 1.病情依据:
⑴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⑵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⑷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2.护理要求:
⑴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做好护理记录: ⑵每小时巡视患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⑶根据患者病情,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⑷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⑸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严防并发症,实施安全措施;
⑹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Ⅱ级护理 1.病情依据:
⑴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⑵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 ⑶普通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 ⑷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2.护理要求:
⑴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⑵根据患者病情,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⑶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⑷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⑸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Ⅲ级护理: 1.病情依据:
⑴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⑵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2.护理要求:
⑴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⑵根据患者病情,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⑶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⑷提供护理相关 健康指导。
护理交接班制度
1.各科应设昼夜值班人员,值班人员应严格遵照医嘱和护士长的安排,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
2.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0-15分钟到岗,做好接班前的准备工作。
3.在接班者未到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4.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遇有特殊情况,必须做详细交待,与接班者共同做好工作方可离去。必须写好护理病历及各项文字记录单,处理好用过的物品。白班为夜班做好用物准备,如消毒敷料、试管、标本瓶、注射器、常备器械、被服等,以便于夜班工作。
5.交班中发现病情、药品、治疗器械、物品交待不清,应立即查问。接班时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如因接班不清,发生差错事故或物品遗失,应由接班者负责。
6.护理病历应由责任护士书写,要求字迹整齐、清晰、简明扼要,要有连贯性,运用医学术语。如果进修护士或实习护士填写时,带教护理人员或护士长要负责修改并签名。
7.晨会集体交班由护士长主持,全体人员应严肃认真地听取夜班交班,要求做到交班时护理病历要写清,口头要讲清,如交待不清不得下班。
8.做到床头交接班,危重病人床头详细交接。9.交班内容:
⑴患者总数、出入院、转科、转院、分娩、手术、死亡人数以及新入院、重危、抢救、大手术后或有特殊检查处理、病情变化及思想情绪波动的患者,均应详细交待。
⑵医嘱执行情况、重症护理记录、各种检查标本采集及各种处置完成情况,对尚未完成的工作,应向接班者交待清楚。
⑶查看昏迷、瘫痪等危重患者有无压疮,基础护理完成情况,各种导管固定和通畅情况。
⑷常备贵重、毒、麻、精神药品及抢救药品、器械、仪器的数量、使用状态等,交接班者均应签全名。
⑸交班者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是否达到清洁、整齐、安静的要求及各项工作落实的情况。
护理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处理长期医嘱或临时医嘱时,应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要记录处理时间并签全名。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2.除抢救病人外,不得执行口头医嘱。如遇抢救病人,必须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复诵一遍,经两人核对后方可执行,保留安瓿,抢救结束后核对无误方可弃去。事后督促医师及时补记医嘱。
3.办公班护士和治疗班护士对当日医嘱要进行查对。每周全部医嘱要核对两次。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2.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应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批号、外包装的完整性,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3.摆药完毕,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时,注意配伍禁忌。
(三)、输血查对制度
1.检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及血袋完整性。
2.查对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血袋号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3.输血前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及交叉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和剂量,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4.输血后再次查对以上内容。
5.血袋低温保留24小时,以备必要时送检。
(四)、手术室病人查对制度
1.接手术病人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部位(左、右)、术前用药、药敏试验结果、配血报告等。
2.手术前再次查对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3.查对无菌包外的消毒信息卡、包内的灭菌指示剂和手术器械是否齐全。4.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必须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纱布块、纱垫、傻(棉)球、器械、缝针及线轴数目;术毕再清点复核一次。
5.凡手术留取的标本,应由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科别、姓名、部位和标本名称后及时登记送检。
6.用药及输血均按相应查对制度的要求进行查对。
(五)、各种标本采集、送检查对制度 1.护士应掌握各种标本的正确留取方法。2.标本采集严格按医嘱执行并认真核对申请单。
3.采集标本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床号及姓名,并向患者说明采集标本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根据申请单所查项目的要求采集相应的标本。
4.如需护理服务队送标本,应认真交代清楚,以防送错。
5.急症化验应及时送检,并与化验人员共同核对清楚,及时询问化验结果。6.常规化验结果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科室时,应及时查明原因,以免影响诊治。
7.如标本不能及时采集时,应及时汇报给医生。
消毒隔离制度
1.护理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不许穿工作服到非工作区。
2.诊疗、护理、换药前后均应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在两个病人的治疗中间要洗手或快速消毒处理,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无菌器械、容器要定期灭菌;各种器械用具,使用后均要清洗消毒;体温计用后先清洗擦干,再放入75%酒精内浸泡待用。
4.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有效期。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要严格分开放置,并需有明显的标记。
5.病房定期通风换气,定期空气消毒,地面、窗框、床、床头桌、椅每日湿擦,抹布、扫床套要一桌一布、一床一套、一用一消毒,消毒后晾干备用。
6.病人的床单、被套、枕套等,每周至少换洗一次,脏被服应放在固定处,不能随地乱放,不能在室内清点。
7.对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接触过的器械、被服、病室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应焚烧。
8.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许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9.住院传染病人应在指定范围内活动,不得串病房和外出,到其他科诊疗时,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10.传染病房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更换隔离衣并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特殊感染按要求执行。
11.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均应进行终末消毒。床、桌、椅等应用消毒液擦拭,床垫、被褥洗晒消毒。
12.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并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13.治疗室与换药室应每天通风换气,地面、桌椅用用消毒液擦洗,每天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月作细菌培养一次。
14.治疗室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急救物品、药品管理制度
1.在护士长领导下,要指定专人管理,护士长一周检查一次。
2.急救物品、药品为抢救危重患者所用,一切抢救设备、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3.各种抢救物品、设备仪器、器械都应呈良好备用状态,专人管理、定点放置、定期检查、维修、保养,贵重仪器建立维修、保养记录本,适时进行更新补充,确保使用。
4.抢救药品必须定位存放,抢救车必须保证功能良好,做到“五定一及时”:定人保管、定量供应、定时清点、定期消毒、定点放置,使用后及时补充。确保抢救使用。
5.掌握各类物品性能,注意保养,无菌物品应在有效期内。
6.器械用后需及时清理、消毒,药品、消耗物品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7.每日检查维护抢救仪器设备,核对药品及一次性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建立不良事件登记本,由当事人及时登记发生事件、事件的经过、原因、后果。
2.发生不良事件时,要积极采取抢救措施,以减少和消除由于事故、差错造成的不良后果。并指定熟悉全面情况的专人负责与家属做好思想工作。
3.发生不良事件时,责任者要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4小时内电话或书面报告护理部;重大事故要立即报告护理部、科主任;严重事故,应在三天内提交书面检查材料。
4.发生事故、差错的有关记录、化验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患者的标本,以备鉴定研究之用。
5.不良事件发生后,科室应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必要时由护理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
6.发生不良事件后,科室应主动上报。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发现时,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并视后果加重处罚。
7.为弄清事实真相,应注意倾听当事人的意见,讨论时吸收当事人参加,允许个人发表意见;决定处分时,领导应进行思想教育以达到帮助目的。
8.每月登记“护理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件数,便于统计。需要科室存档的报告表格如下:
⑴护理差错(事故)报告表 ⑵患者皮肤压疮报告表 ⑶患者跌倒(坠床)报告表 ⑷患者管路脱落报告表 ⑸患者意外伤害报告表 ⑹输血、输液反应登记表
安全输血制度
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
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⑴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血型验单,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号、住院号。
⑵抽血时要有2名护士(只有一名护士值班时,应由值班医师协助),一人抽血,一人核对,核对无误后执行。
⑶抽血(交叉)后须在试管上贴条形码,并写上病历(号)、床号、患者的姓名、字迹必须清晰无误,便于进行核对工作。
⑷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从正在输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
⑸抽血时若对验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应与主管医生,当值高年资护士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验单和错误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化验单及标签。
2.取血查对制度:
到血库取血时,应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血数量、血液有效期、以及保存血的外观,必须准确无误,血袋须放入铺上无菌巾的治疗盘或清洁容器内取回。
3.输血查对制度:(1)输血前患者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与患者的交叉相容实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是否相符,相符的进行下一步检查。
(2)输血前用物查对:检查血袋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入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3)输血时,由工作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对患者床旁核对床号,询问患者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再继续输注另外的血袋,输血期间,密切巡视患者有无输血反应。
护理核心制度 篇6
一、查对制度
(一)查对制度的原则
1、在抽血、给药、输血或各种治疗操作时,应同时至少使用二种查对的方法(不能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并要求患者或家属自行说出患者姓名。
2、对佩戴腕带的患者,在执行治疗时必须与腕带信息核对,核对无误方可执行。
3、有疑问时应及时澄清确认。
(二)、各项查对制度
1、医嘱查对制度
⑴ 在常规诊疗活动中,医师应以书面形式下达医嘱,护士处理医嘱,应做到第二人查对。
⑵ 处理医嘱者及查对者,均须签全名。
⑶ 临时医嘱执行者,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对有疑问的医嘱,须向有关医师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⑷ 特殊情况下口头医嘱查对:一般情况下,护士不执行医师下达的口头医嘱。因抢救急危重患者需要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须完整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去。抢救结束,执行护士应在医师据实补记医嘱后,注明执行时间并签名。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⑴服药、注射、输液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三查:备药前查、备药中查、备药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⑵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外观、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能使用。
⑶药液配置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有无变质、变色,针剂有无裂痕、瓶口有无松动。配置后再次检查药物的性状有无浑浊、絮状、沉淀。
⑷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⑸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⑹用药时必须确认身份;对易致过敏的药物要询问过敏史,核对过敏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使用;使用毒麻、精神类药物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
⑺给药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无误时方可执行,必要时与医生联系。
⑻观察用药后反应,对因各种原因患者未能及时用药者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做好处理,并在护理记录中记载。
3、输血查对制度
⑴根据医嘱,输血申请单,需经二人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含Rh 因子)、肝功能,并与患者核实后方可抽血配型。具体按配血备血流程执行。
⑵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时与发血者双方必须共同做好查对工作。⑶输血前查对: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和溶血,血袋有无破损;查输血卡上供血者血型、血袋号与血袋上标签是否相符,配血报告有无凝集;查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号及血量。
⑷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病人床旁进行“三查八对”,确定无误后进行输血,并由两人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签全名。
“三查”:血制品的有效期、血制品的质量以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八对”:对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瓶)号、血型(含Rh 因子)、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的种类和剂量。
⑸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应保留血袋24小时,以备必要时检验。
4、手术查对制度
⑴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手术室十二项查对制度:接收患者应查对十二项: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备皮及所带物品(药品、病历、X光片),禁止带贵重物品入室、假牙取下,询问禁食情况等,并核对腕带信息。⑵查对无菌包外3M指示带、包内灭菌指示卡显示灭菌是否合格,查看手术器械是否齐全、适用。
⑶手术物品查对:
1)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使用的器械、缝针、纱布、纱垫等须认真查对数目。
2)把好四关: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核对数目是否相符。
3)查对责任人: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主刀医生。四清点时,洗手、巡回护士应对每件物品唱点两遍并准确记录。
⑷手术取下的标本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随同病理检验单送检。查对送检登记中科别、姓名、部位、标本名称是否记录正确。
⑸用药与输血应按临床科室的要求进行查对,二人查对签全名。
5、供应室查对制度
⑴包装器械包时,查对物品是否完全、配套,性能是否良好,清洁是否符合要求。
⑵器械、敷料消毒完毕,查对是否注明失效期,并固定位置放置。⑶发放器械及各类无菌包时,查对名称、数量及失效期。
⑷收器械及各类无菌包时,查对名称与物品是否相符,以及器械的质量及清洁处理情况。
⑸灭菌时监测温度、压力、时间,灭菌后查灭菌指示剂、温度计及有无湿包情况。
6、饮食查对制度
⑴每日查对医嘱后,以医嘱单为依据,查对病人床号、姓名及饮食的种类,床头饮食卡是否与医嘱相符。
⑵病人就餐时,查对患者饮食种类是否与床头饮食卡相符,自备饮食与医嘱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⑶对待特殊治疗饮食、检查饮食,护士应查对落实。
7、标本采集查对制度 ⑴标本采集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医嘱和条形码逐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⑵标本采集时要携带有条形码的试管再次核对确认病人。⑶输血、配血抽取标本时,必须两人核对后抽取并签名。
8、操作查对制度
⑴执行任何操作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尤其是执行给药、抽血、输血等操作时。
⑵要用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的方式,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⑶操作过程中病人如提出疑问,应认真核对,无误时方可执行。
二、分级护理制度
(一)、分级护理原则
1、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2、我院由医师确定护理级别并以医嘱的形式下达,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分级护理要求,落实各项专科护理和基础护理措施,确保患者护理和安全的需要。
3、护士在工作中应当关心和爱护患者,实施与病情相适应的护理,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应当及时与医师沟通,对护理级别进行动态调整。
4、确定分级护理等级后,在一览牌与床头牌醒目标识。
(二)、分级护理内容
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⑴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⑵重症监护患者;
⑶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⑷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⑸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⑹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⑺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⑴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⑵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⑷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3、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⑴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⑵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4、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⑴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⑵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二)、分级护理要点
1、在分级护理中护士实施的主要工作 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⑵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操作前必须做到一停、二查、三执行,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⑶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⑷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2、特级护理患者护理要点:
⑴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⑵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⑶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⑷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⑸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⑹实施床旁交接班;
2、一级护理患者护理要点:
⑴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⑵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⑶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⑷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⑸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并履行告知制度; ⑹做好床边交接班。
3、二级护理患者护理要点:
⑴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⑵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⑶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⑷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⑸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4、三级护理患者护理要点:
⑴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⑵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⑶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⑷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分级护理标识
为了加强分级护理管理,特制定统一标识(彩条),红色一级护理,黄色 二级护理;白色三级护理;责任护士每日根据医嘱查对分级护理标识。
三、交接班制度
(一)交接班制度是保证临床医疗护理工作连续进行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交接班要求:
1、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正确及时地进行。
2、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5分钟进入科室,清点物品。在接班者未到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3、交班者在交班前应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 遇有特殊情况,必须做详细交待,与接班者共同做好工作方可离去。必须写好护理记录单,处理好用过的物品,整理及补充常规使用的物品,抢救物品齐全。
4、接班者如发现病情、治疗、器械、物品交待不清,应立即询问。接班时如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如因交班不清,接班后发现问题应由接班者负责。
5、交班记录应由值班护士书写,如进修护士或实习护士记录时,带教老师或护士长要负责修改并签名。
6、有特殊情况者,如情绪、行为异常和未请假外出病人,除做好记录与接班护士详细交班外,同时应报告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向院部汇报。
(三)交班方式:
⑴ 书面交班:即护理记录,应简明清楚,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⑵ 口头交班:由晨间集体及班间口头交班。晨间集体交班由护士长主持,全体人员应严肃认真地听取夜班交班报告。
⑶ 床头交班:交接班者共同巡视病房,对危重、抢救、昏迷、大手术、瘫痪患者、高危压疮、高危跌倒、特殊治疗及有多根管道病人必须进行床头交班。要求:护理记录单上要写清、口头要讲清、病人床头要看清,如交待不清不得下班。
(四)交班内容
⑴ 病房日志:包括住院病人总数、出入院、转科、转院、分娩、手术、死亡人数。
⑵ 新入院病人、重危病人、大手术前后病人、特殊处理病人(检查、操作、治疗)、有病情变化及思想情绪波动的患者,须把病人的诊断、病情、治疗、药物、护理措施、注意事项等交接清楚。⑶医嘱执行情况,危重护理记录,各种检查标本采集及各种处置完成情况,对尚未完成的工作,应向接班者交待清楚。
⑷贵重、毒、麻、精神药品及抢救药品、器械、仪器的数量、完好状态等,交接班者均应签全名。
⑸交接班者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是否达到清洁、整齐、安静的要求及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⑹床边交班内容包括: a 主要病情
b 输液及滴速、穿刺周围有无渗漏红肿
c全身皮肤:有无红肿、破损、皮疹、压疮、烫伤等
d 检查各种导管:是否通畅及有无脱出,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 e 检查伤口敷料包扎、渗出情况 f 专科需特殊观察的内容和措施 g 床单位是否整洁干燥
⑺ 部门间护士交接:接收护士首先要完成对患者的评估,再与转送护士进行交接,获得患者的基本信息,交接内容包括:
a 身份确认,b 诊断,c 主要病情,d 治疗,e 药物,f 护理措施,g 注意事项,h 输液及滴速、穿刺周围有无渗漏红肿,i 全身皮肤:有无红肿、破损、皮疹、压疮、烫伤等,j 各种导管是否通畅及有无脱出,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k 伤口敷料渗出情况,l 专科需特殊观察的内容,m 费用等。
交班护士协助接收科室护士安置好患者后,方可收拾用物离开科室。
四、抢救工作制度
抢救工作适用于急、重危患者的抢救。目的是迅速及时有效地抢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
1、抢救工作在科主任、护士长领导下进行。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护理人员对重危患者进行抢救护理。参加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2、如遇重大抢救,护士长应及时报告护理部,并接受护理部的组织、调配和指导。
3、各级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抢救技术和抢救用药,熟悉各种抢救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4、若遇患者病情变化,在通知医生的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情况立即监测生命体征,实施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心肺复苏、止血等急救措施。
5、抢救工作原则上应就地进行,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搬动患者,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实施特别护理,及时评价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6、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抢救用药等,要详细、及时记录和交接。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药品空安瓿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抢救后请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7、抢救工作进行同时,要对患者家属做好安抚工作。如家属不在,应及时与患者家属联系或通知有关部门。
8、抢救完毕,及时清理用物,补充药品、器材,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等。
9、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做到“五固定三无二及时”(定物、定量、定位、定专人保管、定时检查)、“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维修、及时请领报损)。
10、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五、护理查房(病例讨论)制度(护士手册16页)
1、查房目的:更新业务知识,学习医护专业的概念、理论,学习医护领域的新技能、新经验。找出护理上的难题,交流护理经验、教训,传授工作中的新知识、新方法。
2、查房要求:
⑴护理查房要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有专业性,通过护理查房提出患者的护理问题,制订护理措施并围绕问题和措施进行讨论,以共同提高护理质量。
⑵护理查房应选择罕见、危重、疑难、复杂大手术、新业务技术等进行控讨,注重经验教训的总结,突出与护理密切相关的问题,解决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⑶护理查房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个案护理、危重疑难病历的护理讨论。⑷各科室每月组织一次护理查房,护理部每季组织一次全院性护理查房。⑸查房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并提前通知参加人员护理查房的内容,填写好护理查房教案。
⑹护理查房主持(查)人要选择有临床经验,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的主管护师或护师。护士长对整个查房过程要给予质量监控,对查房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3、查房程序:
⑴护理查房前由护士长/主持(查)人选择适宜的病例,全院性护理查房由科室上报教案,护理部审核后进行。
⑵根据病历学习、总结相关的知识,选择护理人员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准备报告。
⑶提前通知查房内容,将有关资料发给参加者。
护理核心制度的培训 篇7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内容,是针对员工的职业生涯和发展路径进行经常的、大量的教育培训活动,这方面的投资对一个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战略意义。企业教育培训是以企业为本位,对在职人员进行一般或特殊培训,直接目的就是提高员工的劳动技能和管理水平。卡耐基教育促进基金会的研究报告称:美国企业每年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经费约为600亿美元,相当于全国四年制大学的教育经费;大约有800万人在企业学习,相当于每年高等院校录取的大学生人数。日本企业普遍采取“上下一致,一专多能”的在职培训方式。所谓“上下一致”,就是凡是企业员工,不分年龄、性别和职务高低及工种不同,都要接受相应层次的教育培训,培训目标就是“一专多能”。各级员工既要精通一门专业技术,又能参与经营管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培训内容有层次性的纵向教育培训,即针对一般职工、技术人员、骨干人员、监督人员、一般管理人员和经营领导人员而设立不同的教育培训内容,也有职能性的横向教育培训,即分财务、人事、劳动、生产、销售等不同业务内容进行的教育训练。法国企业的员工有法定带薪培训假期,雇主要缴纳本企业当年职工纯工资总额一定比例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税用于本企业职工的在职培训。法国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培训机构,面向生产经营实际进行在职培训,并取得了长远的经济效益。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培训把企业在职训练与学校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时间分配和教学管理上以企业培训为主,侧重员工技能训练,最后由企业负责结业考试。这是举世公认的企业在职培训典范。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国有企业在教育培训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十分低下,除职能错位举办子弟学校和政治任务性捐资助学而外,真正用于职工教育培训方面的投资微乎其微,且有逐年下降之势,各企业的在职训练或岗位培训始终未形成规模化、程式化而又各具特色、优势的模式和体系。最明显的是,电力企业职工尤其是农电职工绝大部分仍是通过“师带徒”这种非正规的传统方式“带”出来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民经济各部门对高水准、专业化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需求结构变化也会越来越频繁和迅速,从而要求人力资本投资和再生产具有更加多样化的形式、更加灵活的应变机制、涵盖面更加广泛和开放程度最大化的网络体系。未来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战略的基本方向应该是:逐步改变单一的、封闭的正规学校教育型人力资本再生产模式,在大力发展各种层次的职业技术专业化教育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如英国的远距离开放大学及在农村地区设置的“合作推广”体系,德国的市民大学及双元制职业培训,美国、加拿大的社区学院和日本、法国的企业在职培训等,积极扶植和推动人力资本再生产的社会化、社区综合服务化,同时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沟通企业与学校双向交流渠道,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员工在职训练、再就业培训和终身教育的市场机制及政策导向体系。
可以预见,未来社会是网络互动的数字化社会,以知识和专业化为经济基础的知识型社会。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个人拥有其人力资本权益的基本天赋人权将会得到社会普遍认同、尊重和维护,劳动者主权和员工主体地位将会日益强化,产业民主和企业管理多元化、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快,个人、家庭、企业的产权和投资,特别是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将会得到政府更加有效的保护、鼓励和支持。
企业的教育培训,在广泛的意义上,包括一切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或训练项目,其基本目标就是提高员工有关知识技能水平和绩效价值贡献率,不断获取企业在人力资本方面的竞争优势。在国外,教育培训被看做获取并保持企业竞争实力的必须投资活动。由于受转型经济和教育制度大环境的约束,我国各类企业在职工教育培训方面的投资严重不足,特别是国有企业,即使投入一些教育培训费用,大多数是属于不能契合企业需求的一般文化补习或学历教育活动,真正用于职工教育培训项目的投资微乎其微。加之近年来因受市场竞争的压力,国有企业教育培训投资更是大幅度削减,很多企业实际用于教育培训的费用远低于政府规定的占工资总额1.5%的比例。这种状况正是我国企业实力和竞争力弱化在人力资本层面的根源所在。因此,加强教育培训投资是增强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迫在眉睫的任务。
企业的教育培训活动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员工职业发展和管理,包括教育培训的需求预测、对象选择、内容安排、方法技术和效果评估等内容;二是收益分析的投资决策,目的是使教育培训活动能高效、经济地开展。
企业教育培训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其管理过程包括以下几方面:
1.预期评估教育培训需求。教育培训应从评估需求开始,可以从组织、团队和个人三个层面展开分析。首先,教育培训计划应从企业组织整体目标和战略要求出发,从提高企业整体竞争优势的高度预期审视教育培训需求,将教育培训计划纳入经营战略;其次,根据组织结构和工作职位要求,在工作团队层次上确定员工究竟需要提高那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再次,在搜集员工绩效考评结果、技能测试成绩和培训调查问卷等信息的基础上,将员工个人的目前绩效或技能水平与企业预期绩效要求或技能标准相对照,确定每个员工个人的教育培训需求。这三个层次的评估分析不是孤立的,而应协同进行。
2.量化确定教育培训目标。教育培训目标实际上是将教育培训评估结果具体化,是教育培训内容的量化概括,确定目标总的来说应以明确、可度量为原则。在确定教育培训目标时,应尽可能地给出定量化的衡量指标或指标体系。企业教育培训目标可分为基本知识技能型、领导管理技能型和团队合作精神型等几大类型。简言之,教育培训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认识、训练技能、改变态度、调整行为。目标具体内容应因时、因人、因情适时调整和确定。
3.教育培训项目设计。项目设计包括教育培训的对象、形式、时间、教师、设备和方法等,在实施过程中设定教学目标、行为示范、实习演练和学习成绩反馈等环节。
论制度的核心功能及其实现 篇8
摘要制度的核心功能是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即经济人)提供激励与约束,这一核心功能是通过制度降低交易费用、外部性内部化等次级功能实现的,而制度降低交易费用、外部性内部化等功能之所以能对经济人提供激励与约束则在于它能对经济人进行经济活动的收益和成本产生影响。因此,一种有效的制度必须据此进行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制度;核心功能;次级功能;激励与约束
中图分类号F064.2文献标识码A
制度的功能是新制度经济学中一个非常基本但又十分重要的问题。科学认识制度的功能对深入认识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有效的制度设计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制度的功能,尽管新制度经济学家作过不少的论述,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拟对此予以梳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家对制度功能的揭示及其不足
制度的功能是多种多样而且具有层次性的。制度功能的层次性是指制度的功能具有核心功能与次级功能之别,并且制度的核心功能是通过次级功能实现的。最早对制度的功能进行揭示的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科斯。他“发现”了交易费用并认为企业制度之所以代替市场就是因为它可以用一个要素所有者之间的长期交易(合约)代替一系列短期市场交易(合约)从而节省交易费用。因此,降低交易费用显然是企业以及其他制度的一项重要功能。
德姆塞茨指出。(产权)制度具有两项重要功能。即帮助人们形成合理的预期和外部性内在化。他同时认为,外部性内在化功能是一种具有激励功能的功能。他说:“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就在于事实上它们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合理预期。”“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导引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
舒尔茨认为,制度具有5种功能,即提供便利、降低交易费用、提供信息、共担风险和提供公共品(服务)。他说:“制度是某些服务的供给者,它们可以提供便利,便利是货币的特性之一;它们可以提供一种使交易费用降低的合约,如租赁、抵押贷款和期货;它们可以提供信息,正如市场与经济计划所从事的那样;它们可以共担风险,这是保险、公司、合作社及公共社会安全安排的特性之一;它们还可以提供公共品(服务),如学校、高速公路、卫生设施及实验站。”
对于制度的功能。著名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思也作了许多论述。他表达了与德姆塞茨相似的观点。即制度具有外部性内部化的功能,并且这一功能可以对人形成一种激励。在他看来,所有能使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即外部性内部化)的制度安排都能形成对人们从事合乎社会需要的活动的激励。他说:“个人必须受刺激的驱使去从事合乎社会需要的活动。应当设计某种机制使社会收益率和私人收益率近乎相等。”在1990年的《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中,诺思再次强调了制度的激励功能。他说:“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为了试图解释不同的历史经验以及当今的发达经济、集中计划经济与欠发达经济的经济绩效的差异,如果不将制度中派生的激励结构作为这一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研究对我来说将是一个无结果的试验。……无论是新古典模型还是剥削模型,都为财富最大化游戏者所驾驭,因而它们也由制度激励结构所决定。”在强调制度的激励功能的同时,诺思还认为,制度具有减少不确定性的功能。“制度在一个社会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建立一个人们相互作用的稳定的(但不一定有效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
威廉姆森是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创始人。在他的交易成本经济学中。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是引起交易成本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他认为。许多合约安排和治理结构都是适应减少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和降低交易费用的需要而产生的。当然,除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外,他还从人的有限理性、资产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交易的频率和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等方面对引起交易费用上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林毅夫认为制度具有两种功能。即安全功能和经济功能。他说:“由于人的生命周期和他面对的不确定性,也由于人‘局限于知识、预见、技巧和时间’,人需要用制度来促进他与其他人的合作,从而为确保年幼和年老时的安全作好准备,拉平随时间而变化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并获得对风险和灾难的保障。本文称这些功能为安全功能。制度存在的另一个理由是来自规模经济和外部效果的收益。作为生产单位的个人是太小了,以至于他不能把这些经济中的大部分内在化。为开拓这些收益需要有集体的行动。这些功能本文称为经济功能。正是出于安全和经济两方面的原因,人们才需要彼此交换货品和服务并使制度成为不可或缺。”
柯武刚和史漫飞则认为。制度主要具有以下四种功能:有效协调和信任:保护个人自主领域;防止和化解冲突;权势和选择。
综上所述,对于制度究竟包含哪些功能,新制度经济学家们确实进行了不少的研究。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他们对制度究竟包含哪些功能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其次,尽管德姆塞茨和诺思都认识到了激励是制度的一种重要功能。它可以从制度的外部性内部化功能中产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制度功能的层次性与关联性,但这认识毕竟还是很不完整的和初步的。
二、我国学者对制度功能的层次与实现的论述及评价
对以上新制度经济学家有关制度功能的论述加以总结,可以发现他们揭示的制度功能主要有以下十几种:降低交易费用,外部性内在化,提供便利,提供信息,共担风险,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减少不确定性,安全,帮助人们形成合理的预期和激励等。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功能是否都是制度的一种独立的功能?还有,是否制度的这些功能在层次上都是一样的?
从表面上看,制度的上述功能都是独立的互不关联的功能,但如果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些功能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例如,外部性内部化功能和激励功能就有这种关联。很明显,外部性内部化了就可以形成激励,因此,激励功能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外部性内部化为基础的。如前所述,对于这一点,德姆塞茨和诺思都是认识到了的。再看制度提供信息的功能和减少不确定性功能。显然,不确定性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信息的不完全,因此,提供了信息也就减少了不确定性。还有,减少不确定性功能和安全功能,帮助人们形成合理的预期功能,减少了不确定性也就增加了安全感,不安全就是因为有不确定性。减少了不确定性还能帮助人们形成合理的预期。最后看减少不确定性和降低交易费用功能。不确定性是交易费用产生的重要原因,因而,制度减少了不确定性也就降低了交易费用。
制度功能之间的关联性说明了什么?我们认为,这至少意味着两点:第一,上述制度功能在层次上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层次上的差别。即
是说,有些功能可能是制度的次级功能,有些则是比这种次级功能层次更高的核心功能。第二,有些制度功能可以看做是其他制度功能的隐含物或伴生物,因而可以不把它看做独立的功能。
那么,制度到底有哪些次级功能和核心功能呢?我们先看其他学者的分析。较早认识到制度功能具有层次性的是国内学者张宇燕。他提出了一个制度功能结构图。初步揭示了制度功能的层次性(见图1)。
在张宇燕看来。第一,制度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上面新制度经济学家已经提到的一些功能,如减少外部性、降低交易成本、对离经叛道行为的惩罚(即抑制机会主义行为)、减少不确定性、提供刺激(即激励)和提供信息外,制度还具有所谓“带来规模效益”、“带来(非)中性制度效益”以及“获得比较利益”的功能。第二,制度的功能是有层次的。其中,减少外部性、带来规模效益、带来(非)中性制度效益、获得比较利益、降低交易成本、对离经叛道行为的惩罚、减少不确定性是制度的次级功能,而“提供刺激”和“提供有限及有效信息,使预期成为可能”是制度的核心功能。或者说,制度的减少外部性、带来规模效益、带来(非)中性制度效益、获得比较利益、降低交易成本、对离经叛道行为的惩罚、减少不确定性等次级功能,共同具有“提供刺激”和“提供有限及有效信息,使预期成为可能”的核心功能。或者进一步说,制度的“提供刺激”和“提供有限及有效信息,使预期成为可能”功能需要通过减少外部性、带来规模效益、带来(非)中性制度效益、获得比较利益、降低交易成本、对离经叛道行为的惩罚、减少不确定性等次级功能来实现。
卢现祥提出了一个与张宇燕的制度功能结构图相似的图示(见图2),其主要区别是,他们对制度的次级功能的看法不同。卢现祥认为。制度的次级功能主要是降低交易成本、为经济提供服务、为合作创造条件、提供激励机制、外部利益内部化和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从两位学者对制度功能结构的概括可以看出某些共同点:首先。他们列出的制度次级功能中都包含了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外部性和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三种;其次,都把提供刺激和提供有效信息使预期成为可能。看做是制度的更基本、更核心的功能。
上述两种对制度功能结构的概括虽然有助于人们对制度功能的认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先看张宇燕的制度具体功能分析。其主要问题是,把制度功能发挥作用以后产生的结果看成了制度的独立功能,如获得比较利益功能。显然,获得比较利益是交易的好处,只要发生了交易就能获得比较利益,制度能够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交易,因而制度有助于获得比较利益。那么。这是不是说,获得比较利益是制度的一种独立的功能呢?显然不能,因为,制度获得比较利益这一结果是通过它降低了交易费用才获得的。因而制度获得比较利益的功能不过是制度降低交易费用功能的一种隐含物或伴生物,这显然不是制度的一种独立的功能。还有他所说的带来规模效益和带来(非)中性制度效益功能,显然与获得比较利益功能存在相同的问题,因而不应该看做是一种独立的制度功能。
再看卢现祥的制度具体功能分析,其主要问题是,对制度具体功能的分类存在一定的重叠性。例如,卢现祥的分类中把为合作创造条件与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看做是制度的两种不同的功能,实际上两者是制度的同一种功能,因为某些制度正是通过对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的抑制而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合作的条件的。因此。为合作创造了条件也就是指制度抑制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抑制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也就为合作创造了条件,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还有。卢现祥的分类中把为经济提供服务作为一项独立的功能与制度的其他功能并列也值得商榷。如前所述,制度具有为经济提供服务的功能是舒尔茨首先提出来的。那么,制度的这种功能是不是一种独立的功能呢?实际上并非如此。它不过是基于制度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外部性、减弱不确定性等具体功能的一种总结和概括,而不是可以与后者并列的一项独立的功能。另外,将提供激励机制作为制度的次级功能与制度的其他功能并列也值得商榷。实际上,制度的激励功能正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外部性和减弱不确定性等功能实现的。激励功能(与提供刺激是一回事)是制度的一种更基本、更核心的功能,把它与次级的制度功能并列显然是混淆了制度功能的不同层次。
此外,两位学者的制度功能结构图还存在一个更为严重的缺陷,这就是,它们对制度功能的前后关联性认识不准确,以至于对制度发挥作用的过程和机理认识不清。例如,他们对制度降低交易费用、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和提供有效信息使预期成为可能这三种制度功能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就不正确。实际上,制度之所以能够降低交易费用,是因为制度抑制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和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使预期成为可能,所以,制度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和提供有效的信息使预期成为可能这两种功能的发挥是制度降低交易费用功能的前提,是先有制度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和提供有效的信息从而使预期成为可能,后有制度对交易费用的降低。可是,在他们的制度功能结构图中,我们看到的是,制度降低交易费用的功能和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功能并列,而提供信息的功能则在降低交易费用功能之后,这显然不是对制度功能实现途径的正确揭示。
三、制度核心功能的讨论
在制度的核心功能问题上,笔者与上述两位学者的观点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不同的地方在于,笔者否定“提供有效信息使预期成为可能”是制度的一种核心功能,相同的地方则在于认同其将给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人提供刺激(即激励与约束)作为制度的核心功能。因为,只有受到刺激,他(或她)才会“去从事合乎社会需要的活动”。也才会有作为这一活动结果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比较利益的获得、经济的增长等。关于这一点,布罗姆利也作了深刻的论述。他说:“任何一个经济体制的基本任务就是对个人行为形成一个激励集。由此鼓励发明、创新和勤奋以及对别人的信赖并与别人进行合作。通过这些激励,每个人都将受到鼓舞去从事那些对他们有益处的经济活动。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对整个社会有益。”
现在的问题是,作为一种规范人的行为的规则的制度是如何实现对人的行为产生刺激(即激励与约束)作用的?换句话说,制度的激励与约束这一核心功能是怎么实现的?显然,它是通过一些次级功能实现的。但是,与上述两位学者的观点不同,笔者认为,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有效信息、降低不确定性、降低交易费用和外部性内部化等这些制度的次级功能并不都具有给经济活动中的主体直接提供激励与约束作用的功能。实际上,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有效信息、降低不确定性、降低交易费用和外部性内部化等制度的次级功能之间仍然是有层次的。其中,降低(或提高)交易费用和外部性内部化确实
具有直接给经济活动的主体提供激励与约束的功能,而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有效信息、降低不确定性等功能则更多地是服务于降低交易费用这一制度的次级功能的。或者说,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有效信息、降低不确定性等功能是制度的再次一级的功能。因为,正如威廉姆森所揭示的。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有限信息和不确定性等,是造成交易费用高昂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降低(或提高)交易费用和外部性内部化具有直接给经济活动的主体提供激励与约束的功能呢?
这就需要从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经济人假定说起。我们知道,这是自亚当·斯密以来,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构建其经济理论时都首先肯定的假定。新制度经济学也是建立在经济人假定基础上的。所谓经济人,就是说,人的行为是自利性的,人的经济活动的内在动力来自于自身利益要求的驱使。显然,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活动的主体都是经济人。既然人的行为都是自利性的,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必然进行成本一收益比较,并以之作为是否进行某种经济活动的原则。只有收益大于成本的经济活动才是经济人愿意做的。收益大于成本的差额越大,经济人进行经济活动的动力越大,反之则越小。制度作为一种规范人的行为的规则,它要对经济人的行为施加影响,就必须影响经济人进行经济活动的收益和成本。换句话说。作为经济人的主体要得到激励与约束。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增加或降低他进行经济活动的成本,二是提高或降低他进行经济活动的收益。显然。只要能够降低他活动的交易费用,也就降低了他活动的成本,而交易费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信息的不完全、交易的频率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决定的,因此,能够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有效信息、降低交易频率(主要指将市场交易内化到企业内交易)的制度就能够降低不确定性并降低交易费用,从而起到激励经济人的作用。当然,对于有害的交易,如毒品交易、走私交易、野生保护动物交易、赌博交易等。政府通过严厉打击,以提高其交易费用,则具有减少和阻止有害交易发生的约束作用。正如埃格特森所说:“国家强制实施所有权会提高个人所拥有的资产价值,这种国家行为构成了市场交换的一个基石。在某些领域。契约执行得不到政府帮助或政府明确禁止占有资产或交换有关资产(如海洛因),高昂的交易成本会限制甚至完全阻止交换。”
从提高经济人的收益方面来看。能够将正外部性内部化的制度显然能够提高经济人从事合乎社会需要的活动的收益,像专利制度、奖励制度等就是通过将一部分发明创新的外部性(社会收益)转化为发明创新者的内部收益,从而达到激励创新的作用;而对负外部性的制造者,通过征税等办法将一部分负外部性内化到生产者身上。则能够起到提高其活动的成本,从而起到约束其行为的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制度给经济人提供激励与约束这一核心功能是通过降低(或提高)交易费用和外部性内部化这两种制度的次级功能实现的。而制度的降低(或提高)交易费用功能,则是通过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有效信息、降低不确定性等制度的再次一级功能实现的。笔者的制度功能结构图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制度的激励与约束功能主要通过以下4条途径实现:(1)通过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或者提供有效信息可以起到降低不确定性的作用,这又可以起到降低交易费用进而给经济人提供激励与约束的作用。例如,市场经济中禁止坑、蒙、拐、骗的法律规则就能起到抑制一部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的作用,就能使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合理地预期。从而减弱不确定性,降低交易费用,达到激励经济人的作用。(2)通过降低不确定性进而降低交易费用,起到提供激励与约束的作用。例如,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的采购制度,就可以直接起到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进而降低交易费用,提供激励与约束的作用。(3)通过直接降低交易费用,达到给经济人激励与约束的作用。例如,企业纵向一体化可以减少交易的次数和频率,降低交易费用。进而提供激励与约束作用。(4)通过外部性内部化起到激励与约束的作用。例如,通过专利制度、奖励制度和财政补贴,使技术创新者的一部分正外部性内部化,能够起到激励经济人发明创新的作用:而对污染环境的企业征税,则具有负外部性内部化的约束作用。
四、启示
【护理核心制度的培训】推荐阅读:
护理的核心制度07-03
护理核心制度08-27
护理核心制度(查对制度)07-04
护理工作核心制度自查报告07-15
护理十六项核心制度08-27
2024年护理核心制度考核试题09-05
手术室护理核心制度试题答案10-21
核心能力培养护理专业论文07-05
医院医疗核心制度培训08-28
中医科核心制度培训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