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法在地理教学应用(通用9篇)
发现法在地理教学应用 篇1
发现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新时代的课堂教学,需要配套新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打好基础。本文主要提出了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倡导用发现法这一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培养学生学会协作学习,乐于交往的精神,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本文主要就发现法的来源、培养目标和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提出教学还应当强调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
关键词:发现法 能力 探索
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无定法、教必有规”,这句话告诉我们教法的选择必须符合教学规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样化,有以语言文字为媒介传递知识为主的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有以实物为媒介,培养实际技能,操作能力等功能的演示实验法;有以问题作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所要掌握知识的发现教学法。本文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倡导“发现法”,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真正主人.。
一、“发现法”教学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在《教育过程》艺术中就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新看法,他认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此时的解决方法可能不适合彼时的问题,而且遇到的问题也不会是一样的。因此,教学应当强调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倡广泛使用“发现法”,他认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应当包括人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从教学角度看,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创设诱人的知识情境和创造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放手让他们独立工作,自行发现问题,掌握原理、原则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尽量发展学生认识的能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研究、探讨和创造。
二、“发现法”的功能目标
1、提高学生发现、创新学习的能力;
2、提高学生计划、实施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提高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提高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
三、“发现法”在具体教学中应用实例
许多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了发现法,但我认为,发现法主要运用于小学数学中、高年级的教学,为此,本文通过举例加以说明: 例一:“圆的周长”的教学 教学过程:
1、课前或课间休息中,教师可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关于“圆”的配乐介绍:
古代人们认为天的形状是圆的,地的形状是方的;天能主宰万物,故称天为圆宰,以后还把大地连称为天圆的地方,而用圆颅方趾作为人类的代称,古钱币——孔方兄;我国北京的天坛为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场所,天坛内的丘坛、祈年殿等都是圆形建筑。
人们总是把美好的愿望、美好的事件与圆连在一起:实现了理想叫圆梦,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叫圆满完成任务。还有像破镜重圆、花好月圆,若一个人很聪明则说他“圆通”等。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圆形的物品(让学生自己说他身边的圆形物品)。
2、教师主导
以提问的形式组织学生复习正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大小与正方形边长的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S=4a,并说明对于正方形始终有S/a=4,不论正方形是大还是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关于圆,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鼓动学生动脑筋向教师提问有关圆的问题。对提出好问题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在教师指导下把问题归类整理成子问题:(l)怎样画圆,圆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什么是圆的周长?(3)怎样测量圆的周长?(4)圆的周长与哪些因素(或量)有关?(5)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时便可补充完课题“圆的周长”。
3、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三到六个学生一组)讨论,首先小组讨论结果在班上交流,然后在此基础上集体讨论,提出猜想或假设并提出验证方案。
4、提供给学生仪器器材:碗、杯、盘等,让学生用自备的软尺、直尺、棉线等测量碗、杯、盘的周长、直径。在学生动手测量中,教师应巡回检查,帮助有困难、有问题的学生。
5、组织学生讨论、评价实验测量结果;小组代表操作演示、口头汇报交流合作的成果,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动画展示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及介绍祖冲之。动画应起到使学生加深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的作用。
6、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处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例子来加强巩固新获取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将所学的新知识内容有机地串、并联在原有的知识网上,形成框架图示,即整体轮廓,最后通过音乐课件展示这节课的中心内容:圆的周长的定义、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及圆周率的意义,告诉学生以后还会学到圆的面积等。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布置作业,结束课题的探究。例二:“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 教学过程:
开始先让学生各拿一张正方形纸,沿对角线折叠,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是由一个直角和两个半个直角组成的。随后让学生拿一张长方形纸,沿对角线剪开,再试试能不能发现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有的学生很快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2个直角,因为一个长方形有4个直角,而剪成的两个三角形是完全相等的。教师还收集了一些等边三角形容器。儿童发现可以把6个这样的容器拼成一个新的图形。而且可以把三个拼在一起立在桌子上(右图)。这说明每个角(根据已学的图形的对称很快发现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等于2个直角的三分之一。这再一次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2个直角。
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能不能发现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教师建议学生各画几个不同的三角形,给每个角标上号。有的学生折叠三个角,使它们对在一起;有的学生撕开三个角,把它们拼在一起。他们发现拼成的 角的边形成一条直线。有些学生试图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有不等于2个直角的。
最后教师建议,在一个球面上画一个三角形。学生很高兴地发现,在球面上画的三角形有些内角和是2个直角,还有一些却大于2个直角。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采用“探索发现法”,对学生、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而言,在课前要花费许多时间钻研教材、收集整理有关的资料,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还需要思考许多问题以备课堂上处理学生的提问等。另外需要指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体使用发现法时,应该注意:
1、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能把“探索发现法”和“讲授法”完全割裂开来,甚至把它们对立看待。在探索发现法教学中,同样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画龙点睛的暗示、启发、引导和监控。例如:例一中,为探究圆的周长及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在上课之初复习回顾正方形周长、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关系,即属于暗示、启发性的复习讲解,目的也是帮助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知识的探询和知识的“顺化”。所以“探索发现法”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只是提出课题,提供材料,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问题环境中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能盲目认为“探索发现法应全是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师应始终清楚,不论什么教学方法,教师都担负着主导作用,应把学生“领进门”并诱导、启发学生去积极“修行”,真正让学生学会发现并学习。
2、教学中,教师应设法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求知欲,让他们体验到探索发现成功的喜悦、作“第一”发现者的美妙感觉。教师实施“探索发现法”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提供表现的机会(合作的机会、讨论的机会、发言的机会等),还应设法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很深很牢的印象:即他们是有能力学好这门课的,他们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3、在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包含:尽力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鼓励孩子们的好奇心。正如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经说:“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着好奇和敬畏。”所以尊重学生,就是多给学生一分自信,也就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热爱科学、迷恋科学。教学中实施探索发现教学法,为保证学生能有较大的收益,教室中学生人数最好控制在30人左右。若学生人数太多,则可能有部分学生因教师“太忙”而受到“冷落”,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探索发现法应是小班授课制。
总之,要想学生在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方面有优秀的表现,就需要那些懂得探寻方法的优秀老师的帮助。教师们仅仅理解科学内容、掌握科学知识是不够的,好的教师总能够帮助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解决,并从解决问题中获得新知识,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的观念,使学生的科学学习置身于科学探究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探究获得新知,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发现法在地理教学应用 篇2
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是以讲解与传授为主, 死记硬背语法条文、机械套用基本句型的教学模式, 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许多学生由于基础语言知识和结构掌握不牢, 不仅不能用准确、得体的标准英语进行口头表达, 更写不出几句没有任何语法错误的完整英语句子。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法教学不论在教学目标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与传统的语法教学方法不尽相同, 新课标要求教师明确语法教学的目的, 并且改变语法教学的方式。教师教授语法不是最终目的, 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记住一些语言规则, 而是将语言的形式与其意义、交际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通过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去消化语言规则, 从而达到学生能准确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目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何才能提高学生们语法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呢?于是, 布鲁纳发现法被提到了英语教学活动的重要位置。布鲁纳理论中一个观点是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不是看结果, 而是看过程。换言之,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不在于他们掌握了多少知识, 而在于他们是怎么掌握知识的。我们教师在教学英语时要创设情景, 使学生在情景中产生兴趣、疑问, 从而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 提出自己对问题解决的设想;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过程, 对教材进行加工、改组, 最后自己发现原理、原则, 总结学习规律, 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为此, 在本文中我对布鲁纳发现法在英语语法教学的应用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2 布鲁纳发现法的基本特征
杰洛姆·布鲁纳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认知心理学的先驱, 是致力于将心理学原理实践于教育的典型代表。布鲁纳注重研究学习心理学问题, 其学习理论是以学生的知识学习为研究对象, 又叫认识、发现说。他所提倡的“发现学习”也就是“探究性学习”, 是指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 以基本教材为内容, 使学生通过“再发现” (因为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 进行学习的方法。用发现法进行的教学叫“发现教学”。他认为发现学习有以下特征。
2.1 强调学习过程
布鲁纳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 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他所强调的是, 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 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
2.2 强调直觉思维
除了注重学习过程之外, 布鲁纳的发现法还强调学生直觉思维在学习上的重要性。直觉思维的形成过程一般不是靠言语信息, 尤其不靠教师指示性的语言文字。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象或图象性的。所以, 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 防止过早语言化。与其指示学生如何做, 不如让学生自己试着做, 边做边想。
2.3 强调内在动机
在布鲁纳看来, 学生在一般教学条件下, 学习的动机往往很混乱。有些学生谋求好成绩, 是为了一些外来的动机, 如为了得到或避免教师和家长的奖励或惩罚, 或为了与同学竞争。而布鲁纳更重视的是形成学生的内部动机, 或把外部动机转化成内部动机。而发现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 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所以, 布鲁纳把好奇心称之为“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
2.4 强调信息提取
布鲁纳认为, 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贮存, 而是提取。尽管这从生物学上来讲未必可能, 但现实生活要求学生这样。因为学生在贮存信息的同时, 必须能在没有外来帮助的情况下提取信息。提取信息的关键在于如何组织信息, 知道信息贮存在哪里和怎样才能提取信息。所以, 学生如何组织信息, 对提取信息有很大影响。学生亲自参与发现事物的活动, 必然会用某种方式对它们加以组织, 从而对记忆具有最好的效果。
3 布鲁纳发现法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3.1 发现教学法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实施发现教学法, 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从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行为变化等方面挑战自我、改变自我和完善自我。实施时, 教师要充分了解、倾听学生的学习要求, 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形成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学重心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将材料的现成结论交给学生, 而是将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 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学习动机和信心。同时, 要积极评价, 充分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这样的教学过程, 避免了教师代替学生的思维进行单向的灌输,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论证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情感体验, 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3.2 发现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发现教学法将探究学习引入学科教学, 它重在学习过程, 强调自主探究式学习, 使学生处于质疑解惑的情境之中, 经历了阅读感知—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使掌握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创新学习具有极强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特征。发现教学法正是让学生不满足于教师和教材对事物现象的解释, 不轻易相信教材上的现成的结论, 使学生在怀疑中进行探究。因此,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地位, 个性得到长足的张扬, 情感因素得到充分的释放, 其求知欲和创造力被激发出来, 学习成为愉快的过程。
4 发现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4.1 创设问题情景, 发现和提出问题
一般的英语教学, 学生多是处于被动地位, 听教师讲解, 识记单词、语法规则、句型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其独立思考、善于联想的习惯及能力, 对学生把握语法规则, 应用语法规则是极为重要的。布鲁纳发现法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机械地形成刺激, 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的过程;学生和科学家的智力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 无论掌握一个概念还是解决一个问题, 发现一个科学理论, 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 布鲁纳大力提倡发现法学习, 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 改组材料, 自行发现知识, 掌握原理、原则, 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可见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开展发现式教学的开端。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感受体验、观察比较、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 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 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外研版八年级上册模块五《Western music》中, 教师先在班上播放几种不同类型的音乐, 然后给出音乐种类的名称:blues、classical、jazz、opera、pop、rock、techno。学生听完音乐后先谈自己的看法, 判断音乐的种类, 提出问题并且回答:
在提问和回答这些问题时不能查阅课本, 让学生只能根据所听的音乐展开讨论, 讨论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和感受。经过一场热烈的讨论后, 学生了解到了音乐的有关知识, 都能说出来了, 才让学生打开课本, 听录音, 再读对话, 讲解一下语言难点和句型。这样的教学能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积极性, 培养发现的兴趣与态度, 使所学的知识牢固, 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4.2 让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获取语法新知识
发现式教学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再通过举实例加以验证, 而是让学生通过“做、思、悟”来学习而且常需要分组调查、讨论、争辩和进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而新英语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 实现任务的目标, 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 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改变目前语法教学过于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的状况, 从而优化英语语法教学, 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实践, 使枯燥的语法学习变得生动活泼, 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根据教学需要, 教师应适时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其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少讲一点, 多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这种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讨论能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思考方法和思考过程, 使学生在相互启发中获得新的认识。
例如, 外研版九年级下册模块五《Rules and suggestions》, 这一单元是学习情态动词的用法, 在呈现语言目标的句子后, 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4~6人, 要求每小组成员就外出旅游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讨论, 运用“You must…/You mustn’t…/Y ou should…/You shouldn’t…”进行讨论, 各小组得出若干意见后, 每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发表意见。由于这一活动与每位同学密切相关, 人人都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积极地“动”起来了, 教学也随之“活”了起来。学生在小组协作讨论中, 反复运用以上句型, 达到了掌握运用情态动词被动语态教学任务的目的。
最后, 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 教师应努力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让学生有更多表达, 对别的人意见进行聆听、评价、补充和争论, 使合作学习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良好格局, 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
4.3 激励评价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
布鲁纳提出要形成学生的能力动机, 就是使学生有一种求得才能的驱力。通过激励学生提高自己才能的欲求, 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事实表明, 对自己能力是否具有信心, 对学生学习的成绩有一定影响。成功的体验会增强自信心, 失败的体验会降低自信心。过去教学中频繁的考试和高强度的解题训练, 造成了较多学生“失败者”的心态, 自信心的失落使他们害怕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变化。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主动地关爱他们, 及时给予有效的帮助, 促使他们获得成功;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色时, 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赞赏和激励,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英语学习的知识、技术和技能需要激励;启发思维、开发智力也需要激励;培养语感和语言运用也需要激励, 所以英语老师绝不要吝啬于使用表扬的语言, 如:Well done!/Excellent!/You are great!/?I’m proud of you!?有时即使是一个会意的微笑或点头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动力。
4.4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迪其智力潜能。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体验“发现”的乐趣, 运用游戏、实验、看图说话、情景模拟等方法。要把枯燥乏味的语法教学, 利用一切方法来激起学生的兴趣, 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创设情景教学法, 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 处于一种兴奋活跃的状态, 从而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语法知识变为主动掌握语法知识、教师也可以从单纯的传道授业中解脱出来, 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 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收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4.4.1 以故事情节创设情景
根据所学语法知识点, 来设置一个故事情节, 可以通过观看图片, 实物, 幻灯, 录像, 课件等来展现这个故事情节, 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色彩鲜艳的图片和声画结合的录像带, 能使学生能在真实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产生浓厚的兴趣, 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1《Will people have robots?》, 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使用一般将来时的用法。根据教学要求, 上课一开始, 就让用“F1ash”制作的一只活泼可爱的“机器人”, 蹦蹦跳跳地跳到屏幕中央, 同时配以事先准备的背景音乐。教师再让课题“Will people have robots?”从右上角飞入屏幕, 导入了新课。这一情境, 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同学们的心中打上了一个问号:“Will people have robots?”讲的到底是什么啊?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把他们引入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之中。
4.4.2 充分利用身边的真实实物和条件来创设情景
例如在教学There is/There are时,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的东西来让学生分清, 单数用There is, 复数用There are。例:There is a TV in our classroom.There are many desks in our classroom.还让学生明白, 某处存有某物, 要用There be结构。
又例如教师在教s t o m a c h a c h e, toothache, headache和What's your trouble?/W ha t's w ron g w it h y ou?等句型时, 教师用手势做出捧腹、托腮和按额三个不同姿势配合面部的痛苦表情, 学生上来问:What's your trouble?教师回答:I have got a stomachache (toothache) .就在这种既逼真、又生动有趣的气氛中, 使学生把握了生词和句型。
4.4.3 以游戏来创设情境
爱玩是中小学生的天性, 将知识溶于游戏之中, 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的知识, 学生非常愿意接受。心理学家认为,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 渴求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语法教学一向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 很多学生认为语法难学, 没有意义, 所以语法教学一定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若能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不仅可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 教学现在进行时的语法内容时, 可以设计活动游戏。让A学生做动作, B学生运用句型“What is he/she doing?”提问, C学生根据A学生的动作回答“He/She is doing……”。在这样的趣味性活动中, 学生既掌握了新的句型, 也复习了已学的词汇, 同时还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在英语语法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 运用新颖多样的课堂模式, 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塑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唱好主角, 变被动为主动,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5 运用对照进行归纳、总结, 得出合乎情理的结论
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可以采用灵活生动的方式去记忆枯燥的语法知识。如在教“是”动词am, is, are在人称代词中的用法时, 也可以这样总结:“我用am, 你用are, is用在他, 她, 它, 凡是复数都用are。”这样处理简单易懂, 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就连平时学习能力较差, 不肯开口说英语的同学, 也都说得津津有味, 很轻松地理解并掌握了这一重要的语法项目。再如“物主代词”, 学生容易混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不懂分辨。可以教学生这样记:“名词性物主代词比别人多点东西, 所以单词比较长, 派头比较大, 不允许‘东西’跟着它。”用这种趣味的学习方法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语法知识,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也可鼓励学生自己编顺口溜, 归纳总结语言规律。
5 结论
综上所述, 在英语语法教学活动中开展发现式教学, 既能有效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又符合今天新课程理念下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和新方法。其本质是要把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自觉认知过程统一起来, 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完全融合起来把老师的导向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以能力、思维训练和觉悟培养为主线”的新型课堂教学特色, 21世纪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 也是外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世纪。英语作为“教育面向世界”的重要学科, 在新形式下
它的作用更加突出。作为英语老师, 我们的任务不是“教学生英语”, 而是“教学生如何学英语”, 让学生更热爱学习英语,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让学生去研究学习英语的方法, 总结语法规则,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在实践中学会对知识的探索、研究。使实现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目标。
摘要:语法是语言表达的规则, 这种规则在大家头脑里往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东西。对于英语教师而言, 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 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法知识、灵活运用语法知识。布鲁纳发现法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发现知识和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对英语兴趣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布鲁纳发现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充分展示了发现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布鲁纳,发现法,优化英语语法教学,发现问题
参考文献
[1]布鲁纳.教学论[M].1966.
[2]黄和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译林出版社, 2001.
[3]葛文婷.运用激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M].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7 (1) .
[4]龚亚夫, 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发现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研究 篇3
【关键词】发现法 小学数学 应用研究
引言:
由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发现法就应运而生。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发现法应用于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充分了解数学的特点,还应该清楚地知道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懂得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发现法的特点
教师将发现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发现”知识的乐趣,以及成功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这种乐趣与成就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及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发现不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情,准确来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发现法还可以称为探究法、研究法或者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数学概念以及数学原理的时候为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事例,从而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独立探究,运用自身的数学知识理解相应的概念、发现相应的原理。从教学角度来看“发现法”,就会明白发现法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独立实现认识事物的过程,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自行发现问题、理解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发现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将发现法应用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探索与发现,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及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加大对于知识的探索欲望,为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要使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1]。
(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发现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此外,学生在发现法的帮助之下,还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出教学重点与学习目标,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求知欲以及探索欲,并且在教师的启发下,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发现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遵循教学模式,提高发现法利用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发现法这种教学方式应该遵循以下的教学模式:课前进行预习、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积极引导、达到教学目的。在课前预习时学生应该对当天的教学内容进行事先的了解,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探讨,在积极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关键节点,从而找到解题思路。此外,在学生讨论也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的当中,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关键,从而解决问题。最后,使发现法发挥其应有教学效果,帮助学生都能够自主发现新知识,为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圆形建筑以及圆形物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应该趁着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之间进行积极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对于求圆周长想法,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在学生无法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教师与学生进行启发式的对话,将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向学生讲解,引导学生发现关键问题,从而得出结论[2]。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在应用发现法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及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加法运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2+6+8+4=?之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计算。在学生得出答案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其中的简便算法。在经过独立思考之后学生就会发现,调换一下算式顺序就可以方便计算,将4与6先相加,然后再将12与8相加,以此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运算速度。这样的问题设置能够使学生运用自身的发散性思维更加深入的发现问题、理解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3]。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发现法这种教学方式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以及自主探究,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将发现法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上时,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通过动画或者视频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发现新知识。比如,在教授学生“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将平行四边形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分析,在学生分析出结果之后,教师利用图像分割技术,将平行四边形进行拼接,变成一个长方形,这样就能够使学生迅速的发现问题关键,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结论:
综上所述,将发现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方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分析,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不断地提高与发展。因此教师就应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唐明选,吴铁先. 任务驱动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 赤子(中旬),2013,07:188.
[2]刘文芳.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发现法在地理教学应用 篇4
摘要:听说法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种注重口语、强调反复操练的教学方法。对外汉语的语音教学,尤其是在初级阶段的语音认知阶段,教学者要具体落实到每一个语音要素的教学上。笔者基于曾在泰国实施汉语教学的经历,按照泰国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辨析两种语言在声韵调中的差别,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用听说法来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推动泰国初级汉语语音教学的进步,笔者针对目前泰国初级汉语语音教学现状探讨听说法在语音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得泰国汉语语音教学更加顺利。
发现法在地理教学应用 篇5
讨论法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新课改中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它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师生互动等都有积极的作用。为了确保课堂讨论质量,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精心组织,全程参与,及时调控。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准备,全员参与
讨论题目要提前公布,明确讨论目的、要求,列举论题的分问题,认真钻研教材,查阅参考资料,写好发言提纲。同时,教师应营造一种积极、和谐的课堂讨论氛围,使每位学生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各有所得,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讨论的问题要精心选择学生学习中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有利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与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其次,所确定的`问题要具有发散性和新颖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创设的问题应难度适中,让每个学生都思有所得,有话可说。
三、精心组织,有的放矢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教师应统筹组织,做到心中有数: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特别要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负责。备课中对讨论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尽量考虑到,讨论中要紧扣主题,狠抓教学目标的落实,切实把它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四、控制节奏,保证时间
发现法在地理教学应用 篇6
一、教学任务一:了解汉语语法的特点
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 可归纳为两个: (1) 形态变化不显著; (2) 词序和虚词很重要。教师通过发现式学习法可以达到让学生更好地领会理解这两个特点的目的。提示:雪白:像雪又如:“们”可以表比较:老师们、同
1.对“形态变化不显著”的讲授
先板书如下, 让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试把上述四组语言单位与自己母语或其他语言作比较, 比较后思考:有何不同?由此, 学生可自行总结出结论: (1) 中系动词“是”没有词型变化, 在第一、二、三人称中形态一致。 (2) 中动词不随时态变化。 (3) 中词在句子中可充当多种句法成分 (此例分别为谓语、宾语、主语和定语) 。 (4) 中人称代词不随格的变化而变化。随即, 教师概括出汉语语法特点之一:汉语形态变化不显著。
2.对汉语形态的某些“变化”的讲授
虽说汉语语法形态不显著, 但还是存在某些“变化”。板书如下:
结论:汉语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为ABAB ( (1) ) , 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为AABB ( (2) ) , 但一类特殊的形容词“雪白、通红、漆黑、瓦蓝”除外, 它们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其词的构词形式类似于修饰关系, 解释如“像雪一样白”、“全都红了” ( (3) ) 。“们”多加在代词或表人的名词后表示复数, 在有特指的情况下不能用 ( (4) ) 。
→进而得出结论:
(1) 汉语语法的形态变化不普遍。可以说很少。将其板书到最右边, 此为汉语语法第一条重要的特点。
3.对“语序和虚词很重要”的讲授
学生当然回答:意思不一样。那么怎么不一样、有什么区别?要求学生继续作答。
→进而得出结论:
(2) 汉语语法十分重视语序 (如“我喜欢他/他喜欢我”“不很好/很不好”) 和虚词 (如上例中“的”“把”“被”的使用) , 正是它们起到了左右语义的作用。板书到最右边黑板, 此为汉语语法第二条重要的特点。
二、教学任务二:语法单位的理解
1.对语素概念的讲授
板书:
人 牛 书 我 去 好
垃 圾 玻 璃 葡 萄
观察以上的两组语法单位,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自然发现:第一行的每一个字都有语义, 而第二行要两个字在一起使用才有意义。
→人 牛 书 我 去 好:“人”“书”等有意义并且只有一个语义, 这种语法单位在叫种语素, 这里一共有六个语素。
→垃 圾 玻 璃 葡 萄:“垃圾”“玻璃”“葡萄”各为一个语素 (这里有3个语素) , “垃”“圾”“玻”“璃”等单独使用时没有意义, 所以都不是语素。
2.对“字”和“语素”关系的讲授
板书, 观察以下语法单位:
山 天 美 来 在 了 啊
行李 巧克力 奥林匹克 马克思主义 吉尔吉斯斯坦
→“字”和“语素”不是一个东西。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语素, 但有的情况下, 两个或几个字在一起才组合成一个语素。
那末, 是不是一个字只能表示一个语素?
板书:会 乐 行
→一个字, 也可能代表多个语素。
板书, 观察以下语法现象:
沙子 发展 马车 达到 巧遇 克服 力气
沙发 马达 巧克力
→一个字, 可能某种情况下是语素, 而在别的词语内则不是语素。
→由此进一步概括出“语素”的概念。
3.对“语素”和“词”区分的讲授
板书、练习:左边的语法单位代表多少个语素/词?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完成:
→“词”的概念———能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
例:我在家。他不在。飞。走。
4.“词”和“词组”的区分
→“词组”的概念———词和词组合在一起, 就是词组。
5.句子:有完整的语气, 其书面形式标志———有标点
板书:
(1) 今天下午两点半在办公室前面集中照签证相片
(2) 蛇!
分析: (1) 不是句子, (2) 是句子。总结:从书面上看, 不管一个语法单位有多长, 如果它没有标点, 它就不是句子。
三、教学任务三:词义对比辨析
(以“以后—后来”为例。见彭小川,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释疑201例》)
先给出以下六个例句, 并要求观察是否可互换:
(1) 以后不许再提这件事。→后来?
(2) 1990年以后我就来上海工作了。→后来?
(3) 明天到北京以后要先给我打个电话。→后来?
(4) 你一个月以后再来吧。→后来?
(5) 我们去年三月份见过一次面, 后来没有再见过。-以后?
(6) 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点儿害怕, 后来就不怕了。→以后?
练一练, 想一想:以上的句子中, “以后”和“后来”可不可以互换?为什么?互换的条件又是什么?
学生根据语感可判断: (1) 、 (2) 、 (3) 、 (4) 的“以后”不可以换作“后来”, 而 (5) 、 (6) 中的“后来”换成“以后”尚可接受。
引导学生分析:1.“以后”的用法:从 (1) 可见, 它用于将来。从 (2) 、 (3) 、 (4) 可见, 它可用于时间点 (如 (2) (3) ) 和时间段 (如例 (4) ) 后;2.“后来”的用法: (5) 、 (6) 表示某种情况的后续情况。“后来”可单独使用。根据能否互换就可从中推知二者在用法上的区别, 归纳如下:
摘要: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要通过直观、典型且易于理解的语言现象, 使学生领会汉语语法规律, 掌握汉语语法知识, 因而激趣、启发和引导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发现式学习法在三个语法教学目标中的实现, 借以具体说明该方法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发现式学习法,运用
参考文献
[1]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6.
[2]彭小川.现代汉语语法练习册.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汉语系, 2006.
[3]郭敬华.简明汉语语法.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1.
发现法在地理教学应用 篇7
【关键词】初中美术 教学 问题意识
知识的学习并不只是教师"一言堂"的传授,学生机械性记忆的过程,而是需要学生投入自己的情感、智慧和感知,只有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活跃的、真实的,只有这样的学习结果才是有效的、满意的,只有这样的学习,课堂才能得以高效发展,学生才得以全面发展。初中美术的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美术知识的学习过程,引导其将自己的智慧、情感、感知融入学习活动中来,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丰富自己的情感,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质疑,并且拥有解决问题、排除疑问的精神和能力。于是,学生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与关键了。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总结了几点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抛砖引玉,以期于各位同仁有助。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就当下的美术教学条件來说,开展学生自主认知活动,难度重重,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适应的问题情境,设计并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这个亲自体验、探究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教师只需将这些问题归纳、梳理,交由学生再次自主探究,寻找解题之法。
二、消除依赖心理,培养学生发现习惯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将知识整理归纳之后,直接传授给学生,对于稍有难度的知识,更是分析好了,再呈现给学生,这样虽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但也让学生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被动习惯,学习中拥有强烈的依赖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教学观念、形式还是手段上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学生需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学习。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时,必须要先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不仅要教给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教给学生探索和学习美术知识、技巧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品质,让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独立自主地获取新知,顺利解决学习中发现的问题,鼓励学生学会质疑,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提问技巧。
三、体验成功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没有回报的付出,便会让人生厌、生倦,学习也是一样。教学中,应常让学生在付出之后,体验成功的喜悦,才能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不断前行。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端正学生的提问态度,帮助学生尽快品尝到自主探究学习的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质疑问难的欲望。在实际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的探索欲望大都源于问题的推动和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将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让美术课堂充满自主探究的氛围。
发现法在地理教学应用 篇8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教学,觉得学生在拼读单词方面的能力确实有所提高。在我们的实践教学的摸索中,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再结合我们教学中应用的实况,也对我们的自然拼读四步教学法的进行了三个优点的总结。
(一)入门简单,对初学英语的孩子来说这是一大有力条件。
自然拼读法是我们班学习拼读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它成了孩子学习读英语单词的突破口。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在我们班是解决孩子英语读音问题的最佳途径。
(二)有效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
利用孩子已基本掌握汉语拼音,用拼音朗读和阅读的能力也已基本形成。而汉语拼音中有众多音与英语的发音相似,所以采用自然拼读法进行语音教学,使用汉语拼音对音素教学产生的正迁移作用,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英语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
(三)最有效的快速记忆单词拼写的方法。
自然拼读法是我们班学生学习单词最快、最简单、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学生学习单词不用靠模仿老师来记住单词的发音,自己可做到见词可读;了解了英语拼写和读音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这些规律记住单词的拼写,做到听音可写。
1、学生及家长普遍认为学习英语的三大障碍: 一.记不住单词,二.听不懂内容,三.开不了口
是啊,背单词是英语学习中最我们班学生和家长头疼的问题。也是三大障碍的第一大。通过我们的一年的学习自然拼读法,熟知发音规律,只要学生读音准确,哪怕学生没学过这个单词,不知单词中英文含义,也能拼写正确。没见过的单词,读出就能拼写出来。根本不用花时间在背单词,英语学习变得轻松愉快。经过一段时间phonics的训练,孩子朗读时能做到发音准确、拼读快速。从没见过的单词可以准确拼读出来。
2、教学实例
在我教同学们下册第五单元a部分let’s learn 新授单词时,我对全班同学做了一个要求,看看谁能先读会并全部拼写出单词来。
boots sandals slippers sneakers这四个单词相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挺难的,我在上课前帮助同学复习了一下我们的自然拼读法中的oo er ea 组合发音。然后让班里同学自由练习这几个单词的发音并在黑板拼写出来。经过5分钟的自由训练之后。班里近50位同学举手要求“let me try”。学生上台来的表现让我非常满意。能读能拼写。其中有同学读错了一两个音,马上就有同学帮助纠正。课堂气氛让我和同学们都感觉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二天再次上英语课,我请上堂课表现比较好的同学到台上再次拼读时,错误率达到了50%。我要求10分钟后再进行一次测试。结果准确率一下从50%提高到了90%。
从这一案例不难看出,我们的英语教学还需要继续探究。一点一滴的积累经验。
3、自然拼读的四步教学法的不足之处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任何一项新生事物总有一个实践和认知的过程,也总有可能会遇到疑惑或不解。综合上述专家的评价,我们的优点总结,再结合现实的情况。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的地方。
(一)教师在进行自然拼读教学时,切忌要明白自然拼读法只是一种给学生提供方便读写的手段,不能一味地关注学生对声音和字母之间联系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用其组合字母拼写单词的能力。
(二)小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不会太长,而且拼读、拼写训练又需要进行大量的机械操练。为了不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有必要设计各种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兴趣,降低焦虑。如,可利用小学生喜爱听故事的特点,通过故事导入字母读音;利用小学生具有做游戏的天性,将每个音素配上动作,帮助记忆。
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或组织唱歌、吟韵律诗、念绕口令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中练、唱中练、吟中练、念中练。
(三)一般说来,小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要帮助学生克服遗忘,应经常地、持续地进行拼读和拼写教学,提高学生接触字母读音的频率,并将之与学生所学的内容相联系。通过长期接触与归纳,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去了解,进而熟悉这些规则,以期将来能够灵活运用。
(四)运用自然拼读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音、模仿能力,教学要与情景相结合,不要一味追求单音的准确性,以此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同时,也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这些单词发什么音,通过朗读学过的单词猜出新单词的读音,引导学生在听音、观察中自己总结发音规律。例如下列单词:skirt shirt girl birthday,让学生自己总结ir的发音特点,然后读出含有这些字母组合的单词。发音正确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用激励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自己总结规律、拼读新词的能力。
(五)自然拼读法在英语国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我国港台地区也很流行。网络上相关资源十分丰富,只要利用网上的搜索引擎,输入“phonics "、“自然拼读法”等关键词,就可以查到无数与之相关的内容。但是国外的经验多是建立在母语教学的基础上,有些做法未必适合我们的教学。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国外学生只要会读文章中的词,一般就知道其意思,而对我们的学生而言,因为自然拼读法并不能为学生提供生词的意思,对文章中的生词即使是通过音形规律会读,也不能明其义。因此,在运用自然拼读法的过程中,不能全盘照搬国外的经验,而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上有所创新。
学习英语单词与汉字不同,汉字形重于音,英语音重于形。语音是组成语言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也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关键。自然拼读法对于帮助小学生认读单词、拼写单词、提高阅读能力,及从小掌握正确发音方面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总之,鉴于自然拼读法的种种好处,它在一些非英语母语国家已被开始普遍采用。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拼读方法,在英语学习方面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今后的学习中也将会终身受益。
发现法在地理教学应用 篇9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实验探究法在楞次定律教学中的应用。在楞次定律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实验为基础,以知识与技能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楞次定律实验探究创造性思维
职业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笔者认为,应在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设计实验,并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体验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笔者在楞次定律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教学设计说明
楞次定律的传统模式教学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总结出定律内容→讲解例题→课堂训练→课后练习。从效果上看,多半学生也能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但是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只能说是学会,而不是主动去学,对楞次定律的记忆不深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的课堂设计是这样的:趣味实验引题→分组实验探究→教师分析总结→揭示定律本质→定律灵活运用。教师主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自己得出楞次定律。学生活动时间约占课堂时间的1/2,课堂气氛活跃,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过程
1.趣味入题
教师让学生分组做磁铁振动的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记录。学生发现当线圈断开与闭合时,磁体振动时间有长短之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线圈闭合磁铁振动时间会变短,再引导学生发现原因是有感应电流的产生,原磁场与感应磁场相互作用产生力,使磁铁尽快停下来,从而引出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指南针――楞次定律。
2.分组实验探究
学生已经掌握电磁感应产生的必要条件,已能用安培定则判断线圈电流产生的磁通的方向,教师为学生提供线圈、导线、检流计、任务页等实验资料。学生两人一组,分别使用磁铁不同的极性插入、拔出线圈,观察检流计的变化,并运用安培定则判断出不同状态下感应磁通的方向。对实验过程进行记录,完成任务页的填写。各小组要做到人人有参与、人人有分工。教师巡视时要注意学生的动作是否正确、仪器使用是否合理,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不急于解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战胜困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形成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学习气氛,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3.教师分析总结
根据学生实验任务页的填写情况,教师进行分析评价,并总结得出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概括为“增反减同”。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学难点。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电路,让学生按图接线,实验时注意观察电键闭合和断开时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步骤:判断原磁场方向,判断磁通变化情况,利用楞次定律判定感生磁通的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判定感生电流的方向。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动机,又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
4.揭示定律本质
教师解释引题实验磁铁振动时间变短的原因:从力学角度分析,磁体振动时间变短,是因为感应电流所形成的磁场将排斥外来磁铁的运动,条形磁铁受排斥力的作用运动速度降低,即动能减少,磁铁快速停止振动。从而揭示楞次定律的本质是能量守恒。
5.灵活运用定律
教师用多媒体显示练习题。习题1:让学生用楞次定律判断直导体AB由上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向右运动时,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寻找简单解题方法,最后教师讲解右手定则,说明其适用范围:直导体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
习题2:把一条形磁铁从闭合螺线管的右端插入,由左端拔出,在整个过程中,螺线管产生的感应电流是怎样变化的?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解题,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讲评,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实验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贯穿了学生的自主探究,通过趣味实验引题、分组实验探究、教师分析总结、揭示定律本质、定律灵活运用等环节,从“引→探→评→伸→践”五个方面层层递进,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使学生做到活学活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发现法在地理教学应用】推荐阅读:
地理信息挖掘与发现10-27
发现体育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7-19
发现教学模式05-31
探究发现式教学10-12
模型发现教学模式09-20
发现自己教学设计09-30
发现式教学方法的驾驭07-12
发现式教学方法的优势11-20
地图上的发现教学反思08-26
发现有意义的教学内容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