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湾中学基础课程改革工作报告

2024-10-24

曹湾中学基础课程改革工作报告(精选9篇)

曹湾中学基础课程改革工作报告 篇1

曹湾中学基础课程改革交流发言材料

近年来,我校围绕“基础课程改革”这一主题,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尝试,我们经历了从茫然无助、到大部分教师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随着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和新的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中新课程改革正全面、有序推进,大部分教师与时俱进,勤于探索,勇于实践,从根本上促进了我校课程改革工作的良性发展。

我们的作法是:

一、构建模式,转变教师角色,着眼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在课堂中实现,真正落实和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较高的素质,包括教师对它的正确透彻的理解以及综合、灵活地适用等内容,所以首先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适应课程改革中角色的变化,就能很好推动改革的发展。对此,我校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制定措施,实施校本培训

在新课程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将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课程规范的执行者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从个体劳动者到善于协作的合作者,从安于现状到终身学习,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观、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正是基于这点,新课改之初,我校开展了全员校本培训,使我校教师达成共识,并召开了“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掀起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纲要》及新课程理论高潮,撰写教学反思及心得体会,以七八年级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动员教师积极参与听课和评课,探讨和总结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些活动,使全体教师明确了新课程理念,及各科教学实施指南内容,乐意于变革旧观念和旧模式,并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出了积极回答,与新课程共同发展。

(二)加强青年教师成长。

在我们学校,青年教师占有一定比例,他们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为了使他们迅速成长,独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学校从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第一天就为其在校内指定师傅,结对子,对他们实行专人指导,对成长过程实行跟踪指导。青年教师在师傅的传、帮、带下成长很快。先后有12人次获得省市区级优质课奖励。

(三)大力开发“校本课程”。

七年级以“文明礼仪”为主,旨在培养七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八年级以“感恩教育”为主,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感恩教育,通过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引导八年级学生体会感恩的快乐,能做一个有责任的人

九年级以“人生理想”为主,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考,学会思考与规划自己以后的人生,教会他们要积极追求他们的理想,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为使学生全面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学校确立以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校倡导广大教师发挥自身特长,2 探索和修订第二课堂教学的教案,积极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创建了13个兴趣小组在每周星期三下午第七、八节课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个性扬长教育。

(五)积极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未来的教育使教师的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以教师为中心,将改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由“独唱”,改为“伴唱”。教师职能的变化,必然引起课堂教学改革。提出改革的原则:主体参与、分层指导、及时反馈、激励评价。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改革。

(六)全员参与,加强创新研究

学校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成立了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指导组和评价组、集体备课组。在课堂教学中,我校几名教师成为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创新研究专项小组成员,我们要求七八年级教师人人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构建和创新,以适应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要求。使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成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者,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

这些措施使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增强了紧迫感,为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学生主体,抓实课程改革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把独立“学习和能力”教给学生,“教会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如何学习”本身要比“学习什么”重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标准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课堂。课堂教学中学生要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创新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要创建一种“民主开放,平等交流,主动参与,合作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鼓励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集体备课加强研究,积极大胆的主动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做到以下“三看”。

一是评价一节好课主要看学生的“学”,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体现;看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主动;看学生学习活动是否充分有效;看学生的发展是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真正意义上地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摆脱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课堂的旧模式。

二是课堂上看教师明白要让学生“学什么”(知识和能力),“怎么学”(过程与方法),“为什么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倾听者,和评价者。课堂上更可能多的设计一些学生的学习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

三是看课堂教学活动是不是开放性的,有没有固定程序,设计的是否是富有弹性的教学时间和活动框架,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学”定“教”,依学论教。看是否改变了传统的模式,教学步骤的设计,看教学过程是否具有严密性、程序性和完整性,是否使课堂充满生气和灵气。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回归,要求教师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到教学之中。比如,语文教学实践4 中突出学生主体,引导学生交流就是一种积极的有效手段。在交流流程中,包括了三个层面,第一层面:生本交流,即学生与文本的交流,第二层面:师生交流,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第三个层面:生生交流,即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逐步形成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基础。

(二)加强小组评价机制的建设,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力

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之初,我们就充分认识到小组建设的重要性。制定了“学习小组评价标准”、“小组评价要求”,还制定了学习小组评价表,并上黑板,上课教师就当堂课各学习小组的评价情况填写到评价表上;注重了学习小组的编制——同组异质,组间同质;加强了组长、组员的培训。这一举措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应有的积极作用。

课改实施以来,我们学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亲切关怀和校领导的全力指导下,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活动。应该说,新课改给我们学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

三、成效与问题

(一)收获

1、教学理念发生了真正的转变。

记得新课改刚开始实施时,新课程教学理念对于我们来说,是干巴巴的理论,是冷冰冰的文字,无法理解它们的真义。随着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才对这些新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些理论也实实在在成为新课堂的指针,成了有血有肉的东西。

2.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

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满堂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真正从台前退到幕后,做学生的台阶、引路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把体验的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要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

课改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首先由学生在自主自习独学、对学,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主动寻找答案、澄清概念、领会知识的意义,使学生在积极思维过程和实践过程中建构知识,形成观点,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升华情感,(二)不足

1.教学模式构建还不够成熟

课改以来,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比较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但针对不同课程类型,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大多教师都用同一种模式进6 行。对学生的评价考核也显得生硬教条。因此课堂千人一面,看不出较明显的特色。

2.评价体系还不够科学合理,处于探索阶段

做任何事情时,制订一套评价制度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科学的评价机制不但起不到激人奋进的作用,反而产生消极影响。

四、改进与提升

回顾课改工作,对课改的认识深刻了很多,现在我们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如何改得更好的问题。也就是说课改观念必须真正深入人心并能做到常态化运用新模式,我们正在探索临帖之后的破帖之道,探索在新模式下如何让课堂能够大放光芒。为此我将从几个方面更进一步。

首先,要继续加强学习有关新课程的理念和经验,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改培训,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新课改实验的探索、研究,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和充实教学,为新课改实验的成功尽心尽力尽责。

其次,丰富课改的内涵。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不在于教学形式、手段如何新,而在于教法上如何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思维,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让学生去感悟新知识。

最后,做到“勤反思”。反思教师,反思学生。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真正形成适合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开拓进 取,共同努力,克难奋进,就一定能探索出一条课程改革的成功之路,我校课堂教学创新研究也一定能够走入一个新的天地!

2017年5月26日

曹湾中学基础课程改革工作报告 篇2

一、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强大力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运用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事实.现代计算机具有很强大的生成图像的功能, 在函数基础教学中若能发挥出计算机的强大作用, 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详细一点来讲, 首先, 计算机辅助函数图像的教学必须根据教学设计进行合理设计, 将引导学生发现函数图像的变化与函数的系数之间的关系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点.这是函数教学中的一项基本教学要求,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直接影响着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 而且可以再更大程度上发挥出计算机独有的作用.其次,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 对于生成函数图像和数字计算方面的处理, 一般的方法是, 给出几个具体的典型的这类函数的例子的图像, 然后对其进行分析, 由教师引导得出相应的总结, 这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计算机辅助的情况下, 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在生成函数图像和数字计算这方面的优势, 让学生能够充分观察到函数图像变化的每一个细节,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从而不仅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而且为之后教学的改革提供了莫大的活力.再者, 计算机在数学函数教学中的运用, 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选择合适的数学课件、教师具备较强的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学生可以熟练地操作计算机, 如此一来, 才能使得教学工作更加切合实际, 促进数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函数学习意识

众所周知, 函数的学习涉及了众多的概念, 而且抽象程度比较高, 比如变量、常量、取值范围、对称轴、增减性等.最初接触之时学生会觉得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若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逐渐地培养学生对函数学习的意识, 将会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 比如, 教师在讲授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内容时, 可以设计一些题目, 提前为函数的学习做好准备.可以向学生提问这样一个题目:写出5个横坐标是纵坐标的2倍的点, 且至少有一个点的横坐标是负数, 这样的点能够写出多少个?要求学生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这5个点.在此类型的问题解答中, 动态变化的关系不仅促使学生发现坐标的变化规律以及位置关系, 而且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产生朦胧的函数思想.还有,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等的不同, 学生对于函数学习的理解程度自然也不一致,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经常性的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去, 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最新学习动态和情况, 因人而异地为他们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和思想上的引导, 提高学生对函数学习的信心, 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创设函数教学情境

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个性凸显的时期, 传统的枯燥教学方式无法一直吸引他们的眼球, 在函数教学过程中创设函数教学情境,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而且也为教学手段的创新打下了坚实而有力的基础.比如“龟兔赛跑”的故事学生们都熟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恰当地运用这个小故事绘制函数图像, 用横轴表示时间, 纵轴表示路程, 绘制出四个不同的函数图像, 让学生找出与之最吻合的那个.像这样的用图像描述故事的还有孙悟空与二郎神对打的过程中的变化, 这个变虫子, 那个立即变鸟来吃虫子, 然后这个变蛇, 那个又变鹰来抓, 让学生从中理解函数的两个变量之间是有种制约关系的, 从中更好地理解概念.让学生在趣味性的课堂教学中不仅加深了对所学函数知识的印象, 而且培养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更多的主动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 要注重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在平时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学习形式中, 教师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基础函数知识, 比如用待定系数法求简单函数的解析式、用配方法求简单抛物线的顶点等, 扎实的基础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情境教学中来, 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曹湾中学基础课程改革工作报告 篇3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新的学校管理体制的研究也越来越显得重要。调查报告通过问卷的方式,对红河州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理念和目标、领导体制、管理过程、管理方法、教师管理、素质教育管理、文化氛围管理7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关 键 词】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现状

一、引言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南部,与越南接壤,区位优势突出,下辖13个县市,总人口43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6.2%,包含9种少数民族。其民族性、地域性、多样性,决定了学校管理的复杂性,因此,对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制度的探讨尤为重要。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意见》,加快红河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下,红河州对学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意见。这些意见孕育着新的教育思想。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传统的学校管理体制已经不符合我们的改革与发展,这就需要探讨一种新的学校管理方式,不断改进和完善红河州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学校管理体制。

本调查报告从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的现状调查入手,发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红河州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探索学校管理的先进理念、先进方法奠定基础和提供依据。

二、方法

1. 量表设计。调查报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来收集原始资料。该问卷由3部分内容构成,分别是问卷的介绍、个人信息的填写、学校管理相关的题目。题目主要包含8个方面的内容:学校管理理念和目标、学校领导体制、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方法、教师管理、素质管理、文化氛围管理、对学校管理满意度等方面。

该问卷主要以Leithwood, Aitken & Jantzi(2001)的问卷作为基础,再根据红河州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的实际进行修改而编制,从而对各样本学校的教师进行调查。Leithwood, Aitken & Jantzi的问卷在120所学校里进行调查,得到了较高的内在可靠性,克朗巴哈系数为0.917。

2. 方法。此次调查主要针对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的现状,因此,样本来源于红河州部分地区的基础教育的学校,分别有金平、河口、建水、红河等地区的中学和小学,共6所学校,再对所抽取的学校里的教师就本学校的管理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00份,其中无效问卷为20份,问卷有效率为83.33%。然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总结和归纳出红河州学校管理体制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三、结果分析

1. 对被试对象的分析

2. 7个量表的分析。该调查报告对学校的理念和目标、学校领导体制、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方法、教师管理、素质教育管理、学校的文化氛围管理7个量表中的各观测点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分析。根据问卷的选项设置: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同意,4=非常同意,在平均值中,若分析结果大于或等于3,说明该观测点执行较好,若小于3,则说明该观测点执行较差,还需进一步完善;此外,通常克朗巴哈系数的值在0和1之间。如果X系数不超过0.6,一般认为内部一致信度不足;达到0.7~0.8时表示量表具有相当的信度,达到0.8~0.9时说明量表信度非常好。

(1)学校的理念和目标。在表3中,学校管理的理念和目标的各观测点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被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校管理的理念和目标的总平均值为2.90,还没有达到3(3=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教职工都在为学校的任务和目标而努力这一观测点执行较好,但是在学校制定明确且清晰的管理理念、制定反映当今社会需求的任务和目标方面、制定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管理措施方面还应进一步完善。

(2)學校领导体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校领导体制的平均值为2.91(小于3),没有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观测点4的平均值达到3.01,说明学校内部党政关系能够互相协调;而其它观测点的平均值都没有达到3,说明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的划分、学校集体决策、领导阶层的鼓励革新与创新、学校内部教代会的存在方面还应进一步完善。

(3)学校的管理过程。根据表5显示,学校管理过程的平均值为2.92(小于3),没有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学校的监督工作达到满意,为3.03,然而学校管理过程的其它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比如学校计划的制定、调整、执行;对教师工作的综合评价;对管理过程中突发因素的有效处理等方面。

(4)学校的管理方法。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的管理方法的平均值为2.95(小于3),未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观测点4的平均值达到3,说明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不但强调了分工,而且也强调了合作。此外,其余观测点的平均值都未到达满意,学校在突出管理目标导向、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还应提高和完善。

(5)教师管理。根据上表显示,教师管理的总平均值为2.93(小于3),没有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在该量表的6个观测点中,观测点3教师们能够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方面的平均值达到满意;观测点6的平均值小于3,说明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所得;其余方面的平均值都未达到满意,说明还需进一步完善,比如教师聘用制度、学校内部教师队伍的结构、教师的培训和发展等方面。

(6)素质教育管理。该表调查显示,素质教育管理的总平均值为3.07(大于3),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除了观测点2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要包括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方面的平均值未达到3,还需进一步改进外,其余观测点的平均值都达到了3,说明学校注重德、智、体、美、劳方面的教育管理、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每个学期,学生家长与学校至少沟通一次等方面执行较好。

(7)学校文化氛围管理。表9显示,学校文化氛围管理的总平均值为3.07(大于3),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在学校文化氛围的管理中,各观测点的平均值在3以上,达到了满意,说明学校在鼓励教职工之间的合作,分享与教学相关的价值观、信念和态度、进行合作性和协作性的工作,积极主动去学习新的东西等方面执行较好。

四、讨论

1. 结论。该调查报告主要从红河州部分地区的基础教育学校的理念和目标、领导体制、管理过程、管理方法、教师管理、素质教育管理、文化氛围管理等方面,来分析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的现状,结果显示:

(1)在学校的管理中,素质教育管理和文化氛围的管理执行良好,基本达到满意的状态。

(2)在素质教育管理方面,课程设置中的活动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有待于进一步落实。

(3)学校應注重制定明确且清晰的管理理念,反映当今社会需求的任务和目标,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管理措施。

(4)在学校领导体制方面,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的划分、学校集体决策、领导阶层鼓励革新与创新、学校内部教代会的存在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

(5)在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对计划的制定、调整、执行有待于加强,教师工作的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管理过程中突发因素处理和应变能力。

(6)在学校管理方法方面,没有突出管理目标导向、管理方法单一。

(7)教师管理方面,教师聘用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没有得到重视。

2. 建议。学校管理就是学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是教育管理的一个方面。学校管理是随着近代学校的产生和发展而日益分化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职能。每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学校管理都要受到该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的制约。因此,我们在建立完善学校的管理时,一定要紧随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的加强学校的管理体制。

根据该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学校管理在制定理念和目标方面、素质教育管理方面、学校领导体制方面、教师管理方面、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上都存在着一定问题。这就要求在进行学校管理时,应进一步明确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目标、健全学校的领导体制、完善学校管理过程、优化学校管理方法、加强教师管理、提高素质教育管理、增强文化氛围管理。在此后的研究中,将围绕以上方面展开论述其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从而促进学校管理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宏伟.新形势下学校管理模式改革构想[J].校长论坛,2007(7):15-17.

[2]王永平.新课改中学校管理模式的思考[J].治校有方,2004(10):11-12.

[3]李跃辉.新时期学校管理模式探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71-72.

[4]丁雪辰,朱春旺.学校管理模式谈[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138-139.

曹湾小学党务公开实施方案 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不断健全党内工作运行机制,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党内法规,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和省市委及教育局党委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务公开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围绕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加强党内监督,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打造优质教育、创建品牌名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发扬民主,广泛参与。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积极稳妥,注重实效。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循序渐进,讲求实效。公开内容真实、具体,公开形式多样、便捷,保证党务公开的实效性和经常性。

3、统筹兼顾,改革创新。把党务公开与校务公开、财务公开等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协调运转。积极适应党内民主建设新要求,不断完善公开制度,丰富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努力探索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

二、党务公开的内容、方式和时限

(一)公开内容

1、党支部决议、决定及执行情况。执行中央方针政策,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和工作部署等情况;学校党支部重要决策及执行,任期工作目标、阶段性工作部署、工作任务及落实等情况;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政策及制定的重要文件等情况。

2、党的思想建设情况。学校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情况;理论学习计划及落实情况;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及落实情况。

3、党的组织管理情况。学校党支部的设置、主要职责、机构调整、换届选举,党员发展、民主评议、创先争优,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党务工作经费管理和使用,党代表推选,党员权利保障等情况。

4、领导班子建设情况。领导班子职责分工、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执行民主集中制,召开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述职述廉,考核评价等情况。

5、干部选任和管理情况。干部选拔任用、轮岗交流、考核奖惩,干部监督制度及执行,干部考核奖惩和党内各类先进的评选表彰等情况。

6、联系和服务党员、教职工情况。听取、反映、采纳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帮助党员、教职工解决工作生活实际困难,接待来信来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办理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重要事项等情况。

7、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执行廉洁自律规定、落实党内监督制度、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处理违纪党员等情况。

8、反腐倡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承诺公开等活动情况。

9、根据实际情况和党员、教职工要求,认为有必要公开的其他事项。

(二)公开方式

结合学校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公开形式:

1、会议公开。一是党员大会。向全校党员公开适宜在党内公开的事项。二是党员和教职工大会。向全校党员和教职工公开适宜在党内外公开的事项。三是座谈会。通过面对面座谈交流的形式,向有关党员和教职工公开涉及其切身利益的事项或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

2、书面公开。根据公开内容,灵活选取印发文件、纪要、简报、报刊、明白纸,张贴公告、通告等形式,向有关范围的党员、教职工公开相关事项。

3、专栏公开。在校内外设立公开栏,及时公开适宜向党内外公开的有关事项。

4、热线公开。通过内部电话0710-2049021,受理和解答党员、教职工对有关问题的咨询、投诉。

(三)公开时限

每月10日为学校的“党务公开日”,学校党支部将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适当形式及时向党员和教职工公开有关事项。并将坚持早公开和公开时间尽量长的原则,公开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固定内容将长期公开,如相关政策、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工作程序等;常规性工作将定期公开,如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等;阶段性工作将逐段公开,如党组织活动、目标进展情况等;临时性和应急性工作将即时公开,如党支部重要决策、专题民主生活会、热点难点问题办理情况等;对于重大或者复杂性问题,学校党支部将根据公开后反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必要时再次进行公开。

三、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

党务公开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如下:

(一)动员实施阶段(2013年2月底)

1、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党支部成立领导小组、工作机构和督查小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明确职责任务,落实好党组织的党务公开工作(见领导小组

文件)。

2、搞好宣传发动。学校党支部将通过召开动员会、设立宣传栏、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以及利用广播、校报、网络等传媒渠道,广泛宣传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工作的重大意义、方式方法、目的要求等,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党员全员参与和教职工普遍支持的良好氛围。

3、制定公开目录。对照《全市学校党组织党务公开基本目录》目录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党支部对自身公开的目录事项作出进一步的细化、量化,制定公开目录细则,对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时限进行规范和安排,使公开的内容做到全面、具体、真实。党员、教职工关心并要求公开的热点、难点问题,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事项的,列入公开目录和进行公开。党支部制定的公开目录,上报教育局党委审核。

公开目录的制定是实施公开的第一个步骤也是基础性的工作,要做到“三个必须经过——组织研究确定、党员参与讨论、对外公开公示”和“三个必须把握——上级政策规定、正确舆论导向、党内民主意愿”。党支部将通过书面、会议等形式,征询党内外有关意见,完善目录内容。

4、制定实施方案。党支部按照中央和省市委、教育局党委的统一部署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借鉴和结合开展校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做法和经验,认真制定科学规范、细化具体、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

(二)组织落实阶段(2013年3月-5月)

1、公开相关内容。党支部将列入公开范围的内容,按照公开方式要求,在规定的时限要求做好公开。

2、突出公开重点。着力抓好上级党委重点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和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项目,党风廉政、依法办学,基层党建工作和干部选任、管理等情况的公开。目录外需要公开的事项,报经教育局党委审核同意后进行公开。

3、注重公开情况的记录和意见的收集、反馈。通过书面、影像等形式,做好公开情况的记录和存档、备案。通过书面、会议等形式和渠道,认真收集党员、教职工对党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建议,认真分析研究,及时对问题作出处理和整改,并将结果向党员、教职工反馈。

(三)检查总结阶段(2013年6月)

1、加强检查督导。党支部将按照有组织机构、有公开制度、有公开载体、有实际成效、有公开档案的“五有”要求,加强经常性调度和自查。建立实施党务公开监督员制度,根据实际情况,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机关、社区、社会组织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党员教职工代表等党内外和不同行业、不同层面中,聘请一定数量的代表担任党务公开监督员,保障和增强监督检查的实效。

2、认真总结改进。党支部将对照实施意见,进行自查自纠,充实完善,规范运作,健全制度,巩固提高,适时召开工作会议,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增强党务公开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3、争做先进典型。学校党支部将适时召开工作会议,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加大工作力度,争取显著的工作成效,争取成为全市教育系统党务公开工作的先进典型。

(四)深化提高阶段(2013年7月-12月底)

检查总结阶段结束后,学校党务公开工作转入长效机制建设阶段。

1、规范公开档案。学校党支部将健全完善党务公开工作档案,严格规范管理,并做好利用工作。

2、巩固制度成果。继续做好规范程序、深化成效、完善制度、创新机制等工作,完善党务公开的实施、监督、反馈、报告、检查和考评等各项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巩固、扩大党务公开的成效。

3、组织评议考核。2013年底,党支部分别组织有关范围的党员、教职工,通过“民主测评、网上评议、督导评价”等形式和渠道,对党务公开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将党务公开工作纳入处室综合考核、党建工作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征求党员对党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以便改进以后工作。

四、加强组织领导

党务公开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党支部将把推进党务公开作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党支部统一领导、各处室通力协作、广大党员教职工积极参与的要求,建立健全推进党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一)明晰工作责任

为扎实推进学校党务公开工作,党支部成立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统一组织、协调和指导党务公开工作。党支部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要求、科学规范、细化具体、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到人,合理安排工作进度,确保全面实行党务公开。

(二)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党支部将充分尊重党员教师的创新精神,鼓励和支持在公开内容、公开方式、公开程序、制度保障、监督考核等方面积极探索,拓宽工作思路,不断把党务公开工作推向深入。并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不断提高民主参与的素质和能力。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党务公开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余家湖曹湾小学支部委员会

曹湾中学基础课程改革工作报告 篇5

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抓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是新课程实验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特制定本计划。

一、培训目的1、使广大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程观念,明确课程改革的国内外背景、理论基础、目标、任务,增进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自觉性。

2、培养一支具备执行新课程能力,具有一定的课程研究的教师队伍。

3、建设一支明确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确立新课程理念,了解新课程体系,掌握新教材的特点的教师队伍。

二、培训对象

初一二教师及有关人员。

三、培训内容

1、通识培训:

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⑵新课程与学校、学生发展;

⑶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

2、各科《课程标准》解读。

3、各科教材培训。

四、培训形式

坚持集中培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坚持骨干培训与面向全体相结合;注重发挥“校本培训”作用。集中培训(教科室)与分级培训(年级组、教研组)相结合。组织播放专家谈课改的讲座光盘,聘请州、县课改办成员和课改专家讲座。

五、培训措施

1、实验教师培训管理制度。

参加课程改革实验培训的教师按时完成培训任务,方可从事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经评价未达到基本要求者,不能承担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不得晋升高一级教师职称,不得被评为县级以上先进个人。

3、建立实验教师培训评价制度。

教师根据培训内容和课时要求进行培训,每次培训要做好教师出勤登记、组织讨论,并做好记录。期末评选校级“优秀实验教师”。

附: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日程安排表

教务处

落 实

中学新基础教育工作总结 篇6

课堂,是知识和智慧的殿堂,是思维和精神的家园。xxx中学以扎实推进“新基础教育”试验为目标,聚焦课堂,探寻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课堂成为学习的天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阶段总结:

(一)在开学季中明确航向

9月8日,学校在区教研室主任xxx的指导下,开启新学期工作。xxx校长向王主任汇报了开学两周以来,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常规工作。xxx主任针对“教师队伍建设与校本培训”话题与学校分管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学校营造的稳步开局局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领导班子励精图治,在“稳”的基础上求“进”,在“进”的势头下维“稳”。xx主任还为全体中小学教师做了“向新基础教育要质量”的专题报告。xx校长提出在新的学期,学校要为扎实推进新基础教育“搭台子、架梯子、换脑子、选苗子、压担子、引路子”,为新学期“新基础教育”的开展明确了航向。

(二)在沉潜周里磨砺风帆

学校按照计划,开展“新基础教育”推进周活动,10月9日至13日,恰逢区教研室副主任xx莅临我校沉潜指导,学校全体师生经过短暂的假期休整,以更加饱满的姿态投入到了新的征程。Xx主任随堂听课,并参与学科教研活动,与老师们一起参与研讨。她认真听取了数学课《解分式方程》、化学课《运动的水分子》和历史课《俄国、日本历史转折》,同时在初四级部上 1 / 5 了一节化学课,引领老师们走上新基础教育的大道上,并组织老师们参与评课活动。xx主任为全体教师带来了研讨课的新风,为老师们躬身投入“新基础教育”研究扬起了风帆,同时为我校构建“五还五实”课堂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三)在共同体中擦亮眼光

11月上旬,学校与发展共同体兄弟学校临淄一中、临淄八中联合举办了同课异构活动。城区学校带来了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三所学校交流促进,共谋发展。学校教导处通过电话联系的形式,结合农村学校实际和“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推进情况,协商确定了“切实开展反思重建”活动这一主题,活动当天,三所学校六名老师同课异构,出示了6节高质量的公开课。同时进行了分组研讨活动。研讨中,学校间围绕“切实开展反思重建”这个主题,畅所欲言。同课异构活动让老师们查找了自身的不足,擦亮了前行的眼光。

(四)在研讨课中砥砺智慧

进入12月,学校提出了“向半日教研”要质量的计划。在每个周一,各教研组将本周的半日教研情况上报教导处,教导处组织老师们听课、研讨,以语文组为例,半日教研内容依次为:听课、研讨、理论学习、主题教研、重建课或重建模拟课堂。教导处打破学科壁垒,挣脱年级牢笼的举措,促进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老师智慧碰撞。为积累经验,巩固研究成果,学校通过微信平台推送老师们的反思,截至目前,共推送18期近3万字学习心得。老师们得以互相借鉴,点燃研究热情,共同生长。

(五)在校本培训里修正航道

/ 5 自9月份以来,教科室坚持利用周五下午组织教师们参与“新基础教育”理论学习十余次,其中包含区教研室专家报告、xxx校长专题报告、各教研组读书汇报、各教研组研究心得论坛等内容和形式。为倡导“中层先行”,xx校长为校干队伍推送了理论学习材料,校干领导撰写学习体会,在微信公众号中分批展示。为倡导“骨干带动”,学校成立了“启航志愿小组QQ群”,以叶澜教授的的“生命·实践教育12个信条”为内容,引领老师们展开线上研讨。为保证老师们的学习效果,学校为每位老师配备了《“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和学科专业书籍、报刊。多措并举,不断刈除老师们学习研究过程中的错误做法,为老师们修正“新基础教育”航道。

(六)在跟岗学习中获得提升

为拓展教师教育事业,增强“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意识,提高广大教师新基础教育”试验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校2017年12月下旬,派出8名骨干教师到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学习借鉴“后茶馆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打造一批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以点带面,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理念。学校制定了《xxx“13124”赴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跟岗学习方案》,“13”是指一周三体会,学习期间内写出至少三篇学习体会,及时在学校微信平台发布;“1”是指一次成果分享,学习过程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回来后制成ppt,在学校辜负本培训时间进行汇报,在全体教师会上分享学习成果; 3 / 5 3.“24”是指两学期内提供4节“新基础教育”研讨课,本学期至少再出示一节研讨课,下学期研讨课不少于三节。

工作规划

(一)构建教师学习实践与反思交流平台

一是切实发挥“齐二新基础教育启航群”、“xxx微信公众号”、“师苑微信群”、“新基础教育资源库”等网络平台的作用,进行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学习、研讨与交流,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引领。

二是以教研组为单位,扎实开展教研组教研活动,确保每周半日教研时间,主要任务就是进行新基础教育集体研讨、反思重建,确保半日教研持续有效开展。规定教研组教研前半段时间为新基础教育理念学习,后半段为课例研讨,在教研组研讨基础之上,进行课例的反思与重建,并上重建课。同时以小课题研究、主题研讨为抓手,有计划地开展新基础教育的系统研究和实践,并引导教师有反思、有针对性地进行日常实践研究。从而将课题研究、主题研讨、日常实践有机地结合。

(二)打造新基础教育试验学校共同体,引进来走出去

争取与临淄区实验中学、朱台中学构建新基础教育试验学校组成共同体,每学期进行新基础教育同课异构研讨活动,请实验校老师进入我校上示范课,邀请专家进行新基础教育专题讲座,同时也派我校老师到上述学校进行听评课活动,深入试验校进行学习交流研讨,既邀请名师走进学校,又要让本校老师走出去。

(三)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发挥骨干示范引领作用

/ 5

在本学期研究的基础上下学期学校将重新评选新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切实发挥骨干教师带头引领作用,打造好“骨干教师风采展示”、“骨干教师论坛“等校内骨干教师发展平台,形成“新基础教育”研究的骨干力量。能立足日常教学,自觉进行研究性变革实践,并在“动态生成性”课堂研究上有所突破,从而引领普通教师走入新基础研究正轨,育课堂改革的生命自觉。

(四)以校本教研为契机,提升新基础教育研讨时效性 充分利用好校本培训这个平台,继续邀请新基础教育专家走入学校,进行新基础教育讲座与答疑,并请一线名师深入学校课堂进行课堂教学点拨,从理论和课堂教学两方面进行提高。每月进行一次校内新基础教育骨干教师课例展评,结合新基础教育理念进行课例反思和重建,强化新基础教育论坛工作的开展,让更多的老师走进论坛主讲,交流经验,形成思想碰撞,把校本培训这个舞台交给老师们,切实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

总之,我校的 “新基础教育”试验,要以“成人、成事”的价值观为追求,以学校“精和”文化为统领,结合学校一学期以来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现状,逐渐探索学校整体转型的变革之路,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发展学校,成就师生。

2018年9月

曹湾中学基础课程改革工作报告 篇7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 并且有思维和语言参与的知觉过程。观察力是指人们对周围事物有目的、主动地考察并正确发现事物各种典型特征的知觉能力, 它是一切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在认真细致观察的基础上, 才会有新的思维、新的发现,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是能力培养任务中的重要一环。

1. 唤醒学生, 激发兴趣。

这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培训学生观察力的基础。中职学生自主意识不够, 教学中, 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 吸引学生注意力, 唤醒学生自主意识, 激发学习兴趣, 自觉投入观察训练中。如:进行Excel数据透视表教学时, 先通过展示A、B、C三个商场中同一商品不同手段的销售视频, 吸引学生注意力, 再展示销售员的商品销售情况的数据透视表, 让学生意识到不一样的手段有不一样的结果。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逐一观察各个步骤所包含的技术、涉及的知识点, 从局部到整体、从点到面更易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技术处理方法, 使被观察的事物或现象鲜明、清晰、突出、强化, 是增强观察兴趣的有效途径。

2. 鼓舞学生, 及时引导。

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提高观察兴趣的过程中, 要重视对学生的鼓舞, 及时肯定;观察不成功时, 更要鼓励学生增强信心, 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前的思考, 明确观察的取向及重点。如在学习“Excel设置格式与打印”时, 教师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一:当表格很大, 超出一屏时, 如何保证表格的标题行 (列) 在其他部分游动时仍可见?问题二:当表格很大, 超出打印范围必须使用几页时, 每一页都希望打印表格的标题行 (列) , 该如何操作呢?针对问题一, 教师演示两张不同的表格, 其一, 当表格很大, 显示下一页时, 上一页的标题行 (列) 都无法正常显示了;第二张是已经设置好的页面, 发现不管怎么翻页标题行 (列) 都能完成显示, 这时, 学生的认识来了180度的转变, 自然地呈现出“我想学”的念头, 为接下来的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在教师的引导下, 观察前就明确观察行为的取向:“问题情境———解决方法———具体操作”, 这样观察就能做到准确、有序、完整、细腻, 从而提高观察质量。

3. 激励学生, 充实提高。

观察是手段, 旨在发现和探索。在观察时, 学生往往容易被事物的性状和变化所吸引, 而停留在单纯的感官反应上。这就要求教师激励学生, 引发学生相应的思维活动, 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教学“修饰演示文稿”这一任务中, 给出一学生做的演示文稿供大家欣赏, 先充分肯定学生的作品, 激励学生, 再让学生通过观察, 思考该演示文稿中所用的具体操作及存在的缺点, 并提出问题, 如怎样改变字体的大小及颜色?如何改变演示文稿背景及色彩?学生从同学的作品观察, 再根据提问自己动手操作, 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

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实践, 才能真正培养出技能型人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一门基础课, 更是一门操作实践课, 在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不断为学生提供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动手操作, 把知识的获得和动手能力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 是技能培养的核心。

1. 通过实验革新,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好理论知识, 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传统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实践的主要目标是传授知识。在这种理论指导下, 计算机学科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有的教师只备上课, 不备上机;有的教师在机房讲得多练得少, 虽花费大量的时间, 但学生面对具体任务却手足无措, 使原本很重要的实践活动成了一种形式。这种理论和实践相脱离, 或只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做法, 势必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低下。

(1) 变教师演示为学生随堂实践。操作演示在建立概念、示范操作步骤、说明计算机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 可以看到演示实验的最大弊端, 是把学生置于“看和听”的位置。他们心里“跃跃”但两手却不能“试试”, 导致其兴趣和爱好得不到充分培养, 动手能力得不到进一步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 变教师演示为学生随堂实践, 是改革计算机教学方法的重点之一。要尽量让他们动手多实践, 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 着手解决问题,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助者”。如在学习Word表格制作的时候, 把前半节课老师讲解、演示具体操作, 后半节课再让学生上机实践的教法, 改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边实践、边学习;学生遇到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时, 再由教师分析并演示, 或请优秀的学生来演示。演示的同时应让学生同步参与操作, “趁热打铁”, 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通过经常性的动手锻炼与探索, 可迅速提高动手能力。

(2) 变“一刀切”教学为分层教学。在传统班级授课制中, 教师往往采取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的“一刀切”办法实施教学, 其结果是, 教师讲得浅, 则高层次的学生感觉“吃不饱”、“吃不好”, 而讲得深, 又使较低层次的学生“吃不了”, 从而都对学习缺乏兴趣。分层教学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的水平, 教学中, 教师对高层次的学生进行“探索性教学”, 使其多思、多疑、多问;对中层次学生进行“提高性教学”, 并逐渐学会自我探索;对低层次学生采用“补偿性教学”,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让其逐渐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这样分层比较接近学生的学习水平, 因而学习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如在实践教学中, 笔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任务, 供学生自由选择。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分层引导下愉快地学习、实践, 满足了学生个体优势发展的需要。

(3) 借助“走班教学”, 让学生学我所爱。“走班教学”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申报, 待学校审核后向学生推出, 由学生自愿选择专业并在机房实施课堂教学的一种上课模式。计算机专业实施“走班教学”, 不仅为教师提供了“自由教学”的平台, 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教学潜能, 而且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让学生学我所爱。“走班教学”使那些有着共同志趣的学生走到了一起, 他们互相探讨交流, 取长补短,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热情。

2. 开展课外实践, 丰富学生动手内涵。

计算机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扩大知识面,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 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动手能力。

(1) 开辟第二课堂, 开放实验室。首先成立兴趣小组, 让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 通过课外活动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老师通过适当引导, 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保持, 动手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其次通过开放实验室, 鼓励学生利用自由活动时间到机房充电, 学生遇到困难时, 技能辅导团的学生 (小老师) 会热忱地给予帮助, 给学生创造了更多动手、交流和探索的机会。

(2) 鼓励学生进行作品设计比赛。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之后, 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索实践。给学生一个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增强学生动手实践的创造性。如学生熟悉了Word软件的基本功能后,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图文并茂的文档。在文档设计中, 学生大胆地试验, 不断地优化, 最终掌握Word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为学生今后独立使用其他工具软件奠定基础。

(3) 组织学生参加技能考核。考核是手段, 不是最终目的。但实践教学如果不与考核挂钩, 则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应把专业实践与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除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考核外, 我校实施了计算机校级技能鉴定制度。参照市级比赛标准和学生实践情况, 学校组织专业教师编制了文字录入、图文混排、网页制作、图形图像、平面设计、程序设计、Flash动画制作等项目的校级技能鉴定项目, 每个项目制定初、中、高3级鉴定标准, 建立相应的题库和鉴定实施方法。初级以入门为主, 中级以实用为目标, 高级体现尖子水平。技能鉴定犹如一把尺子, 通过鉴定, 学生可以准确了解自己的各项技能水平, 明白强中更有强中手的道理。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主体教育的目标。在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欲望, 敢问、多思、主动创新, 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实现学生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

(1) 指导学生求同辨异。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习的独创性。这要求学生要有独立果敢的品质。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 打破“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式, 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 不谋求唯一正确的答案。课堂上我们应该经常问一问:“谁有新的发现?”“哪位同学还有不同的见解?”把“求同”和“辨异”统一起来。上课时笔者总会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白时间”, 积极为学生提供讨论学习的机会, 努力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 让学生发表意见。这些意见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信息刺激, 若被理解就会被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 于是新信息与旧信息融合, 或与其他信息融合, 便会产生一些新的观点, 或者在新信息的刺激下, 通过联想作用激活另一个有价值的新观念的萌发, 这种新观点便是学生自己的独立见解, 便是在求同辨异中进行创造性学习的结果。

(2) 引导学生推陈出新。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对象, 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新、想得多、想得巧, 其特点是要培养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推陈出新, 这就要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式, 倡导变向思维。变向思维是打破常规的思维, 它有利于创造新思想、新理论。如在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改变顺序式教学, 打破用多种操作方法实现同种功能时从易到难的传统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在掌握一个知识点时选择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变序学习, 让学生认识到尽管最终所学到的知识一样, 由于学习方法的新颖多样, 学习效果也不相同。

以上三种能力, 观察能力是基础, 实践动手能力是核心, 创新能力是目标。总之, 只有在计算机教学中把观察、动手、创新能力作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目标, 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才会提高, 学习动力也会逐步增强, 从而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建军.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6) .

曹湾中学基础课程改革工作报告 篇8

【摘 要】研究高职院校《汽车运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基于工作任务对课程进行改革,对课程的目标、内容及组织形式、教学模式、考核方式进行整体设计,经过教学实践并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工作任务;课程改革;课程设计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市场对新型汽车维修与运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增。如何培养出能解决职业岗位实际问题,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汽修专业亟等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高职课程改革经历了三次浪潮:20世纪90年代的基于实践本位的课改浪潮;本世纪初基于能力本位课改浪潮;以及产生于2004年左右的基于工作过程本位的课改浪潮。本文以基于工作

任务的《汽车运用基础》课程为例,将课程开发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进行课程整体设计,采用行动导向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为该课程能力目标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现状及改革的目的

(一)课程现状

《汽车运用基础》课程内容贯穿汽车的整个使用过程,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但在2007年以前,该门课程还是沿用学科型的课程整体设计,将实际工作任务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割开来,教学采用知识系统为导向,强调知识的完整性,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被忽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的《汽车运用基础》教材版本主要有: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本、人民交能出版社版本、机械工业出版社版本、化工出版社及中国广电出版社版本。各款教材各有特色,侧重点不尽相同,如有的版本着重讲解了汽车的使用性能;有的对汽车的维修与运行材料的使用讲解得较详细;有的按汽车使用过程编排课程内容,有的则按知识体系构建教学内容。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结合企业调研及毕业生跟踪调查,普遍反映学校所学的为抽象了的模块化专业知识,而工作岗位需要的是知识的综合运用,有的还反映所学知识脱离岗们实际。所以课程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取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也尤为重要。

(二)改革目的

基于工作任务的《汽车运用基础》课程改革,将其从注重理论教学的课程转变为实际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改变以往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做法,行动导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改革评价方法,让学生学会竞争与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创新精神,缩短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实行“无缝对接”。

三、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整体设计

根据汽车的使用过程,将汽车使用与管理中的真实工作任务作为学习任务,针对相应的任务设计学习情境,以每次课下发学习任务的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和实施。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基于工作任务的角色扮演、案例教学、CIDO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学生分成多组以团队为单位参与任务的学习,获取信息、制定实施步骤、合理分工、组织实施,然后由教师检查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组织进行讨论,及时多方位客观地评价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掌握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有关专业知识,提高了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同时也培养了创新与团队协作精神。

为了使工作任务贴近生产实际,课题组组织人员到江门大合、江门别克等汽车销售服务公司进行调研,并举行座谈会,听取行业企业专家以及毕业生的意见,确定课程的工作任务;然后组织对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相应的具体的学习情境,并设计相应的学习方法和手段。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课程采用杨宏进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第二版作为教材;参照教材,将汽车从车辆的选配、入户、保养、维护、运行材料的使用、保险与理赔、更新、报废整个汽车的使用过程,划分为“车辆的选购”、“车辆入户”、“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的合理使用”、“汽车公害与环保”、“汽车的维护”、“汽车年审”、“汽车报废”等8个具体项目。并根据这几个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科学构建,保证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同时强调实操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

1.学习情境的设计。通过企业行业的广泛调研,对来自企业与汽车整个使用过程有关的“新车的选配”、“车辆的入户”等8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针对性地确定了家庭用车的选配、新车入户、新车的磨合、保险方案的制定、汽车的日常维护等相应22个学习情境,这些情境贯穿汽车从购买到报废的全过程,学习情境之间前后相互联系,且每个情境与实际工作岗位对接,与实际工作环境一致,体现课程的实践性与职业性。同时,学习情境的设计从课程培养目标出发,在相应的學习情境中穿插了完成每个工作任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兼顾学生的持续发展的需要,设计了相应的拓展能力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2.学习情境的实施。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工作中发生的真实任务为中心,按照“信息(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5个完整的行运行动序列进行行动导向教学。先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充分地预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企业实地走访,在学校老师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了解相关程序,然后按任务书的要求完成相关工作报告或方案。通过课堂交流和讲解,检查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3.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讲授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培养职业能力。校企协同,尝试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实践;特别在“汽车维护”项目教学过程中,尝试CDIO工程教育模式,让学生利用学院实训基地的现有条件,依托学院汽修协会,让学生自我构思设计如“发动机常规保养”、“四轮定位”、“洗车打蜡”等常规保养项目,对学院教职工实行准商业化运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评价

本课程原来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所占不同的比例来计算考核成绩的方法;改革后而采用学生团队互评、教师对学生团队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个人评价方位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突出实践能力的考核。学生完成综合项目后需提供项目方案或工作报告,学期结束后提交学习总结或论文;课程的考核过程贯穿于整个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四、特色与创新

(一)是将汽车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的真实工作任务作为学习任务,并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使学习过程尽量贴近实际工作岗位。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有的需到相关工作场所了解和考察,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得到全方位锻炼。

(二)灵活采用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教学项目的任务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学生可根据情况选择项目内的不同子任务。

(三)“汽车保养”等项目的教学尝试运用CDIO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践基地,让学生自构汽车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文件、让基地对校内教工开放运营。

(四)校企协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行业企业一线管理技术人员,对教学项目设计提出意见,并参与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

五、结语

基于工作任务的《汽车运用基础》课程的改革探索,改变了传统的学科性课程体系;通过“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脱节”等诸多难题,使学生掌握汽车从选配、合理使用到报废过程中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团队意训,职业能力与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姜大源.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新课程研究,2012(11):5-7.

作者简介:

许文靖(1976-),研究生,硕士,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

莫持标(1966-),本科,学士,江门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高级技师;从事机械制造技术与科研工作。

课题项目:

区域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报告 篇9

区域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报告

秋,武胜县教育局提出了“以技术升级为抓手,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四课同创为载体,促进师生素质全面提升”的总体目标和“让课程活起来、让师生动起来”的行动目标,该县以“点面结合、区域联动、整体推进”为策略,分“实验试点、总结推广、全面铺开”三个阶段有序推进。通过三年多的实践,课改理念已深入武胜县师生心中,课改体系基本搭建完成,课改举措全面实施。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武胜县确立了“继续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课改思路,11月29日,该县召开了“四课同创”工作推进会,把课改工作向纵深推进、向深水区推进,引发了全县学校追求教育质量提升的“蝴蝶效应”。

打造课改团队主动引领示范

“如果再不转变观念,照老一套做事,恐怕真的要遭下岗了。”11月9日,国培计划远程培训专家送教活动结束后,一位老教师由衷地感慨。据统计,今年武胜县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大力实施“万名人才培训”计划,先后组织近300名领导干部、4300余名教师参加片区级以上培训。各片区、学校围绕构建高效课堂定期开展专题研讨、经验交流、专家讲座等活动,切实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业务能力。

“趁我们年轻,多看一些,多学一点,将受用终身。”民族小学的教师唐丽在听完导师刘芳的示范课后说道。刘芳是武胜县走出四川献课的第一人,她带领团队,建立起“杏坛芳菲”名师工作室,以其饱满昂扬的工作热情,笃志研究,潜心摸索教学规律,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走出了富有特色的教育改革之路。名师工作室还充分发挥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送教下乡、结对帮扶活动,推动了全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目前,武胜县已评选县级教学名师300人,确定“专家型校长”培养对象16名,“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19名。

为了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武胜县狠抓课研,提升教师科研水平。今年,该县65项课题被列为省阅读课题子课题,104项课题获批市级立项,57项成果获市第六届校本课题研究优秀成果奖。该县注重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开展了16个科次的“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新课程优质课展评、诵读比赛、口语比赛等,以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目的。今年以来,该县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全国二等奖1人,省一等奖1人、二等奖5人,市一等奖8人。三年来,武胜县实现了新课程研究与培训的全覆盖,形成了参与课改、主动研究课改的良好局面,培养了一大批懂理念、明方法、乐实践、善科研的教师,为该县“四课同创”探索实践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夯实质量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提升课堂内涵创新推广模式

课堂上学生6人或8人围坐一圈,有的圈点勾画、有的低头沉思、有的低声讨论,这是武胜县烈面初中8年级1班语文课上的情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孤独之旅》,老师组织学生探讨“孤独”的含义,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或评价,老师只在学生们说得偏颇或不到位的时侯,才进行点拨引导。

这样的.自主课堂在武胜县已经成为教学常态。武胜县教研室主任汤继光说:“各学校通过加强小组建设、开展合作探究、完善课堂模式等方式,让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得以全面实施。”为实现课堂优质高效的目的,该县教育局计划用一年半时间,在全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课堂教学分层达标晋级活动,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理念、教师行为、学生状态、学习效果、教师教学常规、学校教学管理的达标。各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各种成熟的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了“既有模而不唯模”的新局面。

说起课程改革,武胜县教育局局长汪杰对此激情澎湃、信心满怀,“常态课研,重在务实;自主课堂,重在高效;阳光课间,重在坚持;多彩课外,重在求精”。“四课”中课堂变革是课程改革最具革命性的环节,课堂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因此,在全县教育改革向内涵与质量提档升级的新形势下,该县教育局要求各学校正视现实,居安思危,凝聚共识,一是如何将教与学融为一体,二是如何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激发,三是怎样完善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要想课程改革工作要走出倦怠期,必须继续坚持以四课同创为载体,在课堂教学内涵发展上,细微着力,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汪杰这样说道。注重课外实践增强课改实效开展阳光课间活动。把阳光课间活动纳入课程序列管理,逐步形成春季、冬季、晴天、雨天四种模式,广播操、课间操、趣味游戏、自由活动四大板块。各学校结合实际自主开发出了国学操、交警操、花环舞、扇子舞、兔子舞、竹竿舞以及钻山洞、叠罗汉、踩高跷等30余种项目。开展“3+N”活动。“3”指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N”指劳动、科学等方面的技能。“3+N”活动实施课程化组织、社团化管理,每周安排2至3节课集中进行,让学生“三自四定”(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主管理、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师、定内容),拥有充分的自主空间。其间,涌现出沿口镇小学的川剧、民族小学的器乐、城南小学的阳光课间、旧县小学的剪纸艺术等素质教育的成果典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武胜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是目前全市最大的综合实践基地,占地500亩。白天,同学们在这里参与服装设计、手工编制、推豆花等生产活动,体验种植、养殖的劳动乐趣。晚上,基地为各类文娱晚会、篝火晚会、演讲比赛搭建竞技平台,让同学们的艺术活力尽情迸发。

打造办学亮点提升课改成绩武胜县课改回归课堂本真的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特色。目前,该县的自主课堂打造出了“三环五步”、“导启自主”、“361”的“三活”高效课堂模式,确立了以“常态课研创优质、自主课堂创高效、阳光课间创活力、多彩课外创特色”的课程改革核心载体,在被列为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12月2日至4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委员会武胜县“四课同创”工作研讨会在该县召开,武胜课改模式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今年4月、5月,全市特色学校创建推进会、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现场会召开。“近年来武胜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四课同创’已经成为全市课改的重点考核范畴,这是武胜县实践课改、享受课改、坚持课改的结果。”市教科所副所长任思惠在推进会上说道。

上一篇:学会游泳真高兴下一篇:便宜的教师节礼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