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地理实习报告

2024-10-17

区域经济地理实习报告(通用8篇)

区域经济地理实习报告 篇1

区域经济和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野外实习,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区位经济发展的条件,经济结构和地域组合的特点,掌握区域经济和人文地理调查和分析的方法,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培养野外调查、观察和操作的技能。

二、实习地点:永定、厦门、潮州

三、实习时间:2011年12月19日——2011年12月22日

四、实习内容

1、区域文化地理比较分析;

2、特区经济发展条件分析、比较;

3、区域城市地理实习;

4、区域地缘经济、政治地理实习;

5、区域旅游地理实习;

6、区域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工业、高新几时产业、商业、旅游业、文化教育等)的调查与分析,了解掌握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五、实习小组:

六、指导老师:

七、所选实习报告专题:厦门市发展旅游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八、具体内容

厦门是中国十大旅游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接待国际游轮最多的口岸之一,2002年全市接待旅客达1020万人,其中境外游客67.2万人,旅游创汇3.65亿美元。1995年市政府确定了要把厦门市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的战略目标,并把旅游业作为厦门“九五”期间和跨世纪发展的重点产业,确立了旅游业在厦门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厦门旅游业在新世纪之初连续几年呈持续增长势头,成为拉动厦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一)厦门市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

厦门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全市面积15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4万人。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称号。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四大特区之一,发展旅游业具有不少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厦门市位于东经118°04′04″、北纬24°26′46″,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是福建省的第二大城市。厦门由厦门岛、鼓浪屿、内陆九龙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区以及同安等组成,陆地面积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国际性海港风景城市。

不仅如此,厦门的交通还十分便利,其海陆空主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如空中:厦门是华东地区主要的航空枢纽之一,2005年已开辟国内外航线140多条,其中国际航线55条,国际航线直通东南亚及东北亚主要城市;海上:厦门港是中国十大港口之一,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港口通航,且现作为直航试点,与金门实现“小三通”,有定期客轮航班来往,与台湾地区来往最为方便;陆上:经过厦门的福厦高速公路和厦漳沼高速公路与全国高速公路网相连,鹰厦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区间如此,区内也四通八达,公交、巴士、的士畅通无

阻,基本不堵车。

2、气候适宜,旅游资源丰富

厦门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风力一般3至4级,常向主导风力为东北风。由于太平洋温差气流的关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台风的影响,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舒适宜人的气候成为厦门市每年旅游人数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

厦门是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这里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环境整洁,四季长春,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山、海、岩、洞、园、花、木诸种神秀,加之名人遗迹和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乡土风情,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是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被称为“中国最温馨的城市”;厦门将建成“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在联合国关于世界各国城市发展前景报告(补的)中,厦门被列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25个城市之一。因此,厦门成为福建省金牌旅游景点之一。

3、经济实力强,旅游设施完善

厦门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面对金门、台湾,邻近港澳、东南亚,区位条件具有优势。闽南地区是著名的侨乡,厦门市地处闽南金三角的中心位置,人流、物流、商流会聚,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突出;背依闽粤赣13地市的广阔经济腹地,山海协作不断扩大;厦门作为祖国大陆对台经济交往的重要基地,不仅具有地理、人文、历史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对台优势,也是对台经贸科技、文化交流最为密切的地区和台商投资最多的地区之一,已被辟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和两岸直航试点口岸之一,区位条件非常优越。厦门综合经济实力较强。2005年全市GDP达1 029.6亿元,财政收入209.7亿元,人均GDP8 326美元,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为2:55.6:42.4。厦门的经济外向型和国际化程度较高,其已与世界各地16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关系,是外商投资的热点城市的之一,截止2005年底,已有外商投资项目6088个,合同外资金额207.9亿美元。较强的经济实力使厦门有能力建成相当规模的旅游设施。旅游接待设施和接待能力方面,目前已有旅行社67家,旅游饭店95家,社会旅馆380家,床位约22 700张,其中星级饭店49家。各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配备完善,为厦门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条件。

(二)厦门市发展旅游业的区位劣势分析:

1、经济总量不大

厦门人均GDP在国内排名虽然较靠前,但GDP总额仅为1 029.6亿元,常住人口仅217万,总量不大容量小。改革开放以来,厦门一直受到县域经济的牵制,企图通过县域经济的扩张,改善经济状况。我们不能否认县域经济在起初给厦门带来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在城市经济在中后期,厦门明显受到县域经济的制约。作为福建中心城市的厦门由于缺乏一定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做支撑,导致没有足够的经济体量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也难以吸引规模大、实力强的骨干企业的聚集,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和经济体量,难以形成强大的经济实力。因此,仅仅的依靠县域经济厦门是无法达到长久的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的目的。

2、城市历史资源的浪费

历史资源是城市最厚重的遗产,它印证了城市的进化,记载着历史的演绎,蕴含着丰富的的城市内涵。注重历史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可以使城市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城市更有魅力和竞争力。厦门是个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但是在城

市旅游资源分布中,厦门的城市旅游历史资源比重较小,而鼓浪屿是厦门城市历史资源的代表,是厦门城市旅游发展的起点,是我国对外交往历史的重要见证。但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提速,厦门对她的放任,鼓浪屿已经不再有往日的风光。优秀的人才流失、人口构成的变化导致鼓浪屿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由小贩的叫卖声代替优雅琴声;由断墙残垣代替独特的建筑风貌;逐渐上升的生活成本,逐渐下降的生活品质,社交的限制不断表现出来。事实正在告诉我们,厦门对城市历史资源的不恰当使用,导致了优秀城市历史资源的地位,在厦门城市规模的扩张和功能的不断完善中不断下降。

3、产业结构的调整

历史的发展证明,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主要得益于主导产业竞争实力的不断提升,而主导产业竞争实力的不断提升主要来源于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多年来,厦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实施了“以工业为主,大力发展生产型、科技型、创汇型的制造业”的产业优先发展政策,使厦门迅速的实现工业化,改变了产业结构,增加了财政收入。我们看得到制造业的发展为厦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这种以制造业为龙头的发展是作为厦门特区经济发展初期的策略,是符合也只是仅仅符合当时的发展需要的,就目前来说,这种产业格局与建立现代化城市的标准仍有很大的差距,与城市的自身定位也有距离。厦门作为现代化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却没有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在现代旅游业的布局上并没有从旅游服务区域的大格局着想,旅游业的设施偏少又偏小,难以发挥中心城市对经济区域的旅游服务和带动作用。

(三)加快厦门市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1、合理的开发自然资源

针对县域经济产生的局限性,个人认为只有下决心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整合城市资源,培育大中型城市才是有效措施。厦门是福建省内周边地区最具有综合实力的城市,但是经济规模偏小,没有发展的空间和余地,也缺乏应有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而相邻的漳州市缺乏的是产业支持和技术资金的投入。厦门如果能和漳州进行实质上的合作,使漳州为厦门提供发展空间,是厦门向漳州发展,充分利用产业转移和城市功能分流,这样不仅能带动漳州,也能深度发展厦门,使厦门的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让经济能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提高历史资源的合理开发

中外城市的发展证明,老城区要获得再度繁荣多半是通过专业变形,通常是开发为旅游区或者商业区。鼓浪屿是厦门城市旅游历史资源的代表,要发展厦门历史资源旅游,建设好鼓浪屿是直接有效的措施。尽管鼓浪屿作为高尚社区的地位在下降,但是作为旅游区的功能在上升。针对厦门对相关城市旅游资源存在的管理浪费问题,我也以鼓浪屿为例提出了一些建议。为了进一步突出海岛风光观赏,应对鼓浪屿进行建筑物的全面整治,拆除有碍观瞻的建筑物,使鼓浪屿的建筑和山水更加和谐。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筛选和维修。由于鼓浪屿拥有太多的电动车、摊贩、无证导游等,这导致鼓浪屿无法提升自身的旅游品位,因此这需要有关部门采取有力的管理措施,优化被扰乱的市场。没有投入就没有回收,鼓浪屿的景区景点维修、维护资金不会白白的产生,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能够勇敢的针对鼓浪屿建设投入一定的资金,我相信这会在不久的将来收到应有的回报。

3、产业结构的优化

纵观世界绝大多数现代化城市,可以发现无一不是以第三产业为城市的主导,但是厦门的第三产业仅占地方生产总值的46%左右,而城市的三大支柱产业均为制造业,这逐渐成为影响厦门往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阻碍。因此,厦门要在较短的时间达到现代化城市的主要经济指标,只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提高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这需要厦门加快旧城改造,扩大绿化面积,完善配套功能,高起点的改造商业区、居住区和旅游区。在城市功能的调整中,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加快海湾和海堤改造,恢复厦门海域的生态环境。强化城市的服务配套,优化城市的资源配置,为城市旅游环境提供更好的条件,提高城市资源的使用价值。

4、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旅游。

厦门市地处东南沿海,是港口经济特区,有发展国际、国内贸易地域及政策上的优势。外商、港商、台商来厦门投资开发者数目众多。并且今后随厦门经济市场化、产业化、信息化、国际化,厦门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商业接触更加频繁。商务、会议旅游将有很大潜力。旅游部门可以与经济贸易部门结合,主动发展这一市场,把发展旅游同改善投资环境相结合发挥旅游对促进外经贸发展的媒介作用。加快高档商务型酒店的兴建,现有旅游饭店要拓展会议服务功能,增加商务客房楼层和酒店会议设施,提高酒店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旅行社要加大、推广商务、会展旅游的力度。

区域经济地理实习报告 篇2

一、调研方案

(一) 调研形式

1.调查问卷 (无记名) , 随机抽取样本进行统计分析。

2.通过下校调研与QQ群等方式, 随机对地理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

(二) 调研时间

2015年9月25日至12月20日。

(三) 调研对象及内容

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是全区试点校的学生。通过调查问卷、随机访谈等形式, 对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中存在的主要困惑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和统计。

(四)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在试点校七、八年级中展开, 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接近1:1。共发放调查问卷1744份, 收回1744份, 有效问卷1701份, 回收率100%, 有效率97.53%。试点学校中八年级学生参加的人数608人, 其中女生人数人292, 男生人数为316人;而七年级学生参加的人数1136人, 其中女生人数545人, 男生人数为591人。

1.思维导图的了解途径

从图1中可以直观看出, 热点校的问卷中第1题到第3题中百分比最高的选项分别是B、B、D, 即“使用过”“教师介绍”“地理学科”。分别占了50%、46%、45%。结果表明热点校的学生使用过思维导图, 而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主要是老师引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会经常在地理课堂中看到思维导图。

图2统计数据表明, 热点校和普点校关于思维导图认识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问卷中第1题到第3题中百分比最高的选项分别是C、B、D, 即“听说过”“教师介绍”“地理学科”。分别占了51%、61%、38%。这说明了普点校的学生对于思维导图的认知方面停留在了解的层面, 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也主要是老师引入的, 另外学生也是经常在地理课堂中看到思维导图。

根据图1和图2的分析得出, 不同试点校的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目前普点校的学生对于思维导图的认知方面仅停留在了解的层面;而热点校的学生已具备运用的能力, 但是尚未达到高效的、灵活地使用思维导图。因此当思维导图在地理课堂全面推行过程中, 普点校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应用中, 由原有的认知层面转向有效地应用思维导图;而热点校的重点则放在建立科学的体系方面, 让学生科学、高效地使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高效、科学地运用到地理课堂中, 是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2.思维导图的模式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认知工具, 直观且形象地阐明了在认知领域中学生的知识建构方式。思维导图的模式具有多样性, 在教学实践中, 依据不同的地理教学内容选取相应的模式, 能高效地将思维导图融入地理学习。其模式对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直接影响了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实效性。

根据图3和图4可以得出结论, 关于思维导图模式中热点校的学生对事件链模式更加偏爱, 在多种模式中占到48.45%;而普点校的学生偏重于主题树模式, 其比例为55%。上述48.45%和55%的数据折射了学生的学情特征, 初中生形象思维能力强, 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更易接受以感性材料为主和富含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 所以思维导图的模式中, 主题树和事件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思维导图应用过程中, 注重启发引导,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同时, 还要注重思维导图模式的灵活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乐于接受, 易于接受。因此在地理课堂中思维导图的模式, 应与学生的学情进行有机的结合, 这样才能使思维导图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3.思维导图的作用

从表1中可以得出, 试点校有63%的学生很少运用到思维导图。经过地理课堂中思维导图的引入和体系的不断完善, 目前已经有61%的同学, 认为思维导图对于地理的学习是很有帮助;86%、82%和76%的数据表明思维导图在促进个人知识整理、提高复习效率和帮助记忆是十分有效的;另外思维导图对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梳理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它们的比例分别是78%、82%和85%。从上述分析表明, 思维导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是十分必要的, 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并帮助学生高效的学习地理知识。

4.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维的表达, 学生制作时是围绕中心主题进行相关的联想和想象。它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有目的地组织思维, 整理相关的知识结构, 利用形象的图形和符号增强学习过程中的记忆和理解。本调查问卷, 主要通过对思维导图在地理学科教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 进而来探索思维导图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的影响。具体如下表:

表2显示, 88%的同学认为思维导图有助于其思维能力的培养, 47%对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教学方式持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态度。另外81%的数据比例, 反映出同学们对于“思维导图”这学习工具以及基于这一学习工具下的地理教学方式非常满意, 这表明了学生能够接受并且喜欢这一辅助教学工具。同时分析结果表明, 还有4%的同学认为思维导图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帮助, 4%的同学对思维导图的概念比较模糊, 这反应出“思维导图”作为一个新生的学习工具, 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其在地理课堂的重要性, 此外基于思维导图下的地理教学设计也需不断加以改进, 以更有效地促使学生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地理学习中。

5.思维导图的绘制

表3统计结果分析, 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 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小组共同协作下完成思维导图, 比例达到45%。在绘制思维导图中大家彼此交流协作, 最终确定采用什么方式绘制思维导图;有30%的同学喜欢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制, 16%的同学喜欢自己手绘, 9%的同学三种绘制方式都可以。

经过与同学的交流, 了解到计算机比较优秀、学习软件比较快的同学喜欢采用软件绘制的方式, 认为更加清晰, 便于随时改;绘画水平比较高而计算机水平不是太高的同学喜欢自己手绘, 认为这更加便于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思维导图, 并且喜欢涂上个性化的色彩和采用个性化图来表达自己的思维 (因为软件中的图并没有完全符合自己个性的图) ;在计算机和美术都不是很突出但也不差的同学, 喜欢根据学习内容随时采取合适的绘图方式。

图5表明, 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 占了55%, 此外对思维导图的绘制难易和在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影响了思维导图的绘制, 分别为36%和47%。而影响学生的参与度的一个根本性的因素就是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的理念和方法, 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态度。所以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思维导图, 发挥思维导图的效能, 进而极大地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潜能, 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三、结论

通过对试点校学生的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分析, 结果发现, 学生对思维导图了解得相对较模糊;学生普遍比较接受思维导图这种方式, 比较感兴趣, 期待在地理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学习。从问卷的数据分析, 证明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非常有前景。但是同时, 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又应用甚少。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又大致可以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对思维导图缺乏深入的了解, 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热度与效度;在实际操作中, 学生普遍觉得绘制思维导图难度较高, 难以进行;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之后, 教师的反馈也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讨论及建议

(一) 加深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了解,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1.对学生宣传思维导图的作用, 吸引学生参与

例如: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步骤, 使学生能够参与

教会学生应用常见软件绘图, 应用画笔绘制。教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切入点, 绘制出基于自己思维的作品。

(二) 用多种方法相结合, 降低绘制难度, 促使学生参与

1.降低绘制难度, 从简单做起

地理课堂教学中, 降低思维导图绘制难度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以不完整的思维导图为主, 让学生填涂完整, 这方面主要是从思维导图本身降低难度;其次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主题树和事件链等思维导图模式, 以激发学生的绘制兴趣, 从学生的意识角度降低难度;最后创设绘图情境, 运用多种手段如情境创设法、游戏法、研究法等, 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小组合作绘制, 让团队生效

在地理教学中, 为全方位地实现学生参与, 可以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作用。要建立科学的合作机制, 进而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让成员之间合理分工, 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自主性, 其主要表现为思维导图模式、绘制思维导图的工具和方法的选取, 由小组自由选择,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教师示范绘制, 发挥主导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教学中, 教师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教师具有主导地位。因此思维导图运用到地理课堂中, 教师需要发挥其主导作用。首先在思维导图引入地理课堂之初, 教师要示范绘制思维导图, 进而降低绘制难度, 其次, 在小组合作中, 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合作模式, 保证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

(三) 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确保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1.课堂内展示, 作品当堂展示

小组内展示:各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 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 对别人的作品给出评价, 最后小组内评选出最佳作品。全班展示:针对各小组中比较突出的作品, 或者进步较大的作品进行全班展示, 让全班同学学习并且提出建议。

2.课堂外的评价, 建立长期的评价机制

建立思维导图作品的档案袋, 作为长期的评价机制;为每位同学建立档案袋;定期评选出最优作品, 给予奖励或者进行发布;根据一定的标准, 每个月或者每半个学期评选出最佳思维导图作品若干份, 给予适当的奖励, 或者对其中的部分佳作进行发布展示, 例如可以在学校或者班级办一期思维导图最佳作品展览, 也可以将其发布到学校的网站上或者班级的QQ群中, 鼓励学生继续创作更好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搭建了师生之间对话和协商的桥梁, 在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且有利于促进教师角色转变。它高效的促进了学生积极地、有意识地建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能有效的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此外它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它更有利于关注全体学生, 同时它也注重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在思维导图模式下开展的地理教学实践, 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因此思维导图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将开启新的历史篇章。

参考文献

[1]王飞, 卢虹宇.近十年来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J].学术研究, 2013 (21) .

[2]沈建强.思维导图在中小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师范大学, 2011 (20) .

[3]欧海燕.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5) .

[4]马晶.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0) .

[5]郑金秋.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教学园地, 2010 (23) .

[6]余肖生.思维导图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以《信息检索》课程教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17) .

区域经济地理实习报告 篇3

[关键词]区域地理高中地理教学高考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121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明确要求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的必要载体,纵观历年高考试卷,我们也不难发现区域地理是综合题的必然组成部分,考查长盛不衰,独霸“半壁江山”。高考中区域地理试题的考查方式多以区域为试题的背景和知识的载体,注重考查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和原理的应用。明确了高考考查的方向,在复习区域地理时我们就要对初高中的地理知识进行整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通过对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的深入探究,提升区域地理的综合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区域地理复习的效率。

一、授之以渔,整合知识

因为区域地理复习面广量大,加上课时有限,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区域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是:

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探究区域发展方向。

首先,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相对位置等。区域空间定位能力是区域地理考查的第一能力,也是目前学生的薄弱环节,因此空间定位变成了地理考试的“门槛”,树立空间意识,准确空间定位是读图解题的关键。在区域定位中,经常用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经纬线定位法、根据地理事物的轮廓和形状定位法(如我国重要行政区的轮廓、重要河流的轮)、根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法等。虽然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广与深化,高考中对空间定位能力的要求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准确定位可以增加对该区域的认知,从而为探究区域特征打下基础,所以最基本的空间定位方法一定要掌握。

其次,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包括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区域人文环境特征。在复习区域地理前学生要先掌握区域特征的描述方法,在分析区域特征及其成因时,要注意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可以推断某地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结合气候和地形可以分析该区域的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植被类型以及农业类型等;综合考虑自然环境要素,可以推断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

最后,探究区域发展方向,是分析区域特征的最终目的。在区域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区域发展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制定区域优势的开发方向和问题的治理措施,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复习思路如下图:

该复习思路应贯穿整个复习过程,尤其在课前自主学习部分,教师应指导学生遵循这个思路在课前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并找出主要的问题和疑惑在课上探究。

二、以点带面,深入探究

虽然区域地理复习课知识覆盖面广,但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载体,复习的关键是要抓住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进行深入探究,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同时要选取有代表性的“点”在课堂上重点探究,而不是面面俱到。如学习“南亚—印度”一课时,通过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检查,我精选两大问题在课堂上重点探究。

1.南亚气候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1)读图甲说出南亚冬夏季季风的风向,解释其形成原因并分析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对水旱灾害的影响。

(2)读图甲思考印度半岛东西两侧沿海地区的降水量有何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印度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在哪里,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5月份是印度最热的月份,请结合图乙分析其原因。

(4)印度半岛冬半年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偏高,试分析原因。

前两个问题的设计是围绕南亚降水的时间分配和空间分布展开的,后两个问题是关于南亚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及冬温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比较,全面考查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的掌握。南亚气候的特征及其分析主要涉及必修一的内容,分析问题时要帮助学生构建气候成因分析的知识网络,并归纳总结影响气候的因素,得出如下图的知识结构图:

2.印度的工农业

(1)读印度的农业分布图,说出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特点并分析主要分布原因。

(2)读印度工业分布图,找出印度的主要工业区并分析其区位条件。

该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必修二农业区位分析和工业区位分析,通过探究能看出农业的分布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工业的分布则与矿产资源、技术等密切相关,而且要强调在进行区位分析时一定要抓住主导区位因素,不能面面俱到。

三、潜移默化 ,提升能力

2016年山东高考文综将使用全国新课标Ⅰ卷,全国卷的试题更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即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另外开放性问题的探究也是全国卷的一大亮点,能够充分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全国新课标Ⅰ卷2015年第36题围绕“美国大盐湖的卤虫产业发展”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 ”,“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前三个小题的设计从卤虫的生长环境到卤虫产业发展的条件再到卤虫产业发展产生的影响,要求考生从题干和文字材料中准确获取信息,调动运用影响产业发展变化的条件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层层递进式深入考查与之相关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很巧妙地渗透了地理问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最后一问是开放性题目,落脚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上,考查学生对学科问题的判断表述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观。

在区域地理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应立足区域,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在课前自主学习时,指导学生按区域地理的分析思路和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画出完整的知识结构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不同知识点,重视规律性问题的方法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的能力。在课后的习题演练中,应指导学生锻炼自己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使学生真正成为能自主学习地理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飞跃。

树木学区域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篇4

实习报告

院系风景园林系

班级

姓名

辅导老师

日期 2013-5-27至2013-5-

31目录

一、前言

(一)实习目的及行程

(二)区域简介

二、实习内容

第一章浙江天目山区

第二章浙江天目山风景区中

第三章杭州市西溪湿地公园,杭州市植物园

第四章杭州市西湖风景区

三、后记

前言

(一)实习目的及行程

2013年5月27日到5月31日,我们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风景园林系11年级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习。这次实习的主旨是: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和分析浙江地区的植物配置情况,以及城市规划中有关植物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次实习的目的地是浙江天目山景区及杭州地区。整个实习的时间安排是5月27日当天从学校出发先到达浙江天目山景区外围村庄中,在对当地植物种类大概了解。第二天,驱车天目山风景区内,对景区整体感知欣赏后。第四天,来到杭州市湿地公园及植物园,调查分析该地的植物类别。第五天,从昨晚住宿处到了美丽的西湖边,对西湖边植物进行认知和研究。

在实习的最后一天也就是第五天,我们参观游玩西湖风景区,并分析其中的旅游区植物配置。对不同树种的运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区域简介

目山素以“大树华盖”名满天下,更有文人墨客感叹“天目千重秀,林海十里深”。在秀丽风景装扮下的天目山,更有长盛不衰的文化灵魂,一座集儒、释、道于一体的文化名山。现在的天目山景区分为三大部分:禅源寺景区、登山体验景观带、大树王景区。树王景区则是天目山的核心部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目不暇接。天目野银杏为世界银杏之祖,“五世同堂”,国之瑰宝;柳杉群落为世界罕见,“大树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金钱松是世界同类树种之冠,“冲天树”傲然挺立,直冲云霄;开山老殿,狮子正宗;张公舍,自然天成,神秘之迷;四面峰之颠,极目览尽千层绿;个中胜景,举不枚举。

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写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拥有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自然风光,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山水秀色,点缀杭州,吸引游客,抚慰众生。

第一章

1、浙江天目山区

我们于星期一下午坐车来到了天目山景区,于农家安顿好之后,大家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进山辨识植物,采集标本。

一个老师带了5个小组,一小组有6名成员,大家事先就分工好,所以跟着老师搜集植物时,大家都井然有序,没有出现手足无措的状况。而在这次小组分工中,我主要负责标本 的编号与装袋,也就是将其他成员采集的标本用标本签编上编号绑好,以方便后期对植物的辨识工作。

天目山区 的植物真是丰富,这让一直在校园中的我感受到了知识 的贫乏,后来也发现大家都是这样的感受,这让我们跟紧老师努力辨别数木。

头一天大家性质很高,老师一口气带领我们认识了100种植物,对于接触标本给标本编号的我来说,接到组员给的不同树木的枝叶,都感觉是一样的,因为那些树都是第一次见,树叶形状也都差不多。

在老师的采摘下,第一次在野外吃到了野果,其实是悬钩子属 的果实,老师说这类果实都是可以吃的,他们在山里也经常吃。

一下午下来记得最清楚的植物要数枫香了,因为它那三裂式的叶片很好认,另外伞八仙也记得很熟,现在正值它的花期,白白 的小花是它很好认的一个标志。

第二章

1、浙江天目山风景区中

第二天一早7点大家都自觉的起床洗漱,吃完早饭,于8点钟,大家准时的在老师的带领下出发。步行了近半小时才开始进入景区,进入景区之后才发现,里面的植物也是品种繁多,除了有昨天下午认识的100多种之外,还有些新面孔,像是山胡椒,水马桑,扶芳藤,苦枥木,麻栗等等,大家几乎都是第一次见。

一路都是向高处走,大家明显都开始体力不支,于山腰休息片刻后,大家由小路继续向着山上前进,在一处山腰建筑的后院,我们发现了很多植物:含笑,冬青,杭州榆,高粱泡等等,其中让我记得清楚的就是含笑,因为它的小枝上有明显的花絮,很好辨识。

走 了一早上近5个小时,下午大家基本上都呆在屋里整理标本,要标本和复习今天讲的植物。

第三章

1、杭州市西溪湿地公园,杭州市植物园上

第四天,8点离开了山区,我们开心的奔向了这次向往已久 的杭州市区。天目山到杭州市距离很近,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我们先是到达了杭州市西溪湿地公园,一下车,杭州微微小雨的天气让大家感受到了凉意,但是这也减灭不了大家的兴奋劲。

进入公园后,大家就跟着老师一路辨识植物。公园里的植物又跟山里的很不一样,首先树没有山里那么高大了,灌木种类增加,用于道路两旁很是好看,老

师同时也给我们说了植物配置,这对于我们以后设计时,对于植物的选取有很大的帮助。

中午时刻,我们坐着车来到 了杭州市植物园,小憩过后,老师就开始带领我们参观植物园。植物园内分类很清楚,桃园区,竹园区,蔷薇花区等等,第四章

1、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后记

高中地理世界区域地理总结 篇5

专题一:位置:

一、东亚:80汉E-140汉E,20汉N-50汉N;

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

二、东南亚:23汉26’N-10汉S, 90汉E-150汉E;

地处亚洲东南部,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范围包括中南半岛(中央经线为100篍),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夹在马来群岛和苏门答腊岛的11个国家: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

三、南亚:10汉N-30汉N,中央经线80汉E;

地处亚洲南部,范围包括北部三个内陆国(尼泊尔、不丹、锡金),中部三个临海国(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南部两个岛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

四、中亚:40汉N-50汉N,50汉E-80汉E;

地处亚欧大陆的“心脏”部位,世界岛,范围包括五大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基尔斯坦),古代是丝绸之路,现代是第二亚欧大陆桥,战略地位重要;

五、西亚和北非:20汉N-40汉N,20汉E-65汉W;

地处“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洲、非洲、欧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是海陆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埃及,土耳其海峡——土耳其),北回归线横穿南部;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30汉N-30篠,20汉W-60汉E,中央经线:20汉W;

地处印度洋,大西洋之间的低纬地区,南回归线,赤道横穿,范围包括49个国家;

七、西欧:40汉N-70汉N,10汉W-20汉E;

北邻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靠地中海;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东欧西起波罗的海东海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它的面积占欧洲的一半,7个国家;

2、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它从乌拉尔山向东延伸到太平洋沿海,北邻北冰洋,南抵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的国界,面积在亚洲地区的1/4;

九、北美:30汉N-50汉N,中央经线100汉W;

地处西半球北部,北美洲的中部和北部;

十、拉丁美洲:30汉N-50汉S;

地处西半球,地跨赤道,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临加勒比海,南邻德雷克海峡;范围包括北部西印度群岛,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南部南美大陆,巴拿马运河;

十一、大洋洲:20汉N-40汉S,100汉E-140汉W;

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范围包括“一个大陆(澳大利亚)、四个岛屿(新几内亚岛、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岛)、三大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十二、南极:

地处世界最南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范围几乎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十三、北极地区:

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范围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和北美的陆地和岛屿;

专题二:气候:

一、东亚:

1、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西部内陆: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二、东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夏季高温多雨);

2、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常年高温多雨);

三、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半岛大部分);

2、热带沙漠气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

四、中亚:

1、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五、西亚和北非:

1、热带沙漠气候为主;(770多万平方千米);

2、小部分为地中海气候;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热带草原气候(世界第一);

2、热带雨林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

4、地中海气候;

七、欧洲:

1、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西部)→世界最典型;

注:生成原因:①终年西风;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湿增温;③地形因素;④大陆轮廓破碎,利于西风深入;

2、北部、南部:山地气候;

3、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气候;

4、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温带大陆性气候(俄罗斯);

九、北美: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狭窄的温带海洋性气候(40°N-60°N);

3、狭窄的地中海气候;(30°N-40°N);

十、拉丁美洲:

1、热带气候,雨林、草原气候为主;

十一、大洋洲:

1、热带为主,呈半环状:大分水岭(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压; ②

东南信风来自于暖流;

地形因素:处在大分水岭迎风坡;

2、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控制);

3、热带沙漠气候(被南回归线穿过;西澳大利亚寒潮);

4、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30゜-40゜);

十二、南极:

1、酷寒:

纬度高,热量小;

海拔高,降温幅度大;

冰川对太阳的反射极强;

2、干燥:

①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

② 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

③ 陆地面积大;

3、烈风:平均18m/s, 最大达100m/s,一年中8级以上风天达300天以上;

十三、北极:

1、没有南极寒冷(海洋面积大,大部分终年封冻);

2、降水比南极丰富(气温较高,海洋面积大),年降水量为100mm-150mm;

3、风速没有南极大;

专题三:地形:

一、东亚:

1、总括:(1)东部沿海: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2)西部内陆:高原山地为主;

2、著名山脉:阿尔泰山(蒙古),昆仑山(中国),喜马拉雅山(中国);

3、著名高原: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中国);

二、东南亚:

1、总括:(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

(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三、南亚:

1、总括:(1)北:喜马拉雅山南部;

(2)中:两大冲积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德干高原(亚洲最大的高原);

2、著名山脉:西高止山(印度西部),东高止山(印度东部)

四、中亚:

1、总括:以丘陵平原为主;

2、著名平原:里海沿岸平原(俄罗斯),图兰平原(乌兹别克斯坦);

3、著名丘陵:哈萨克丘陵(哈萨克斯坦);

五、西亚和北非:

1、总括:以高原为主,平原狭小

2、著名山脉: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尔及利亚),大高加索山脉(西亚,为亚洲和欧洲分界线),格罗斯山(西亚,伊朗);

3、著名高原:伊朗高原(伊朗),美索不达米亚高原,4、著名平原:尼罗河盆地和三角洲;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总括:(1)以高原为主,东南向西北倾斜;

(2)第二大热带雨林分布区;

2、著名山脉: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

3、著名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4、著名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七、西欧:

1、总括:(1)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

(2)以平原山地为主,南北分布,东西走向;

(3)冰山地形分布:挪威峡湾海峡;

2、著名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阿尔卑斯山;

3、著名盆地:巴黎盆地;

4、著名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总括:地势平坦,以平原高山为主,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2、著名山脉:乌拉尔山(亚洲、欧洲分界线);

3、著名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著名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九、北美:

1、总括:纵列分布,山脉与海平行;

(1)东部:高原山区;

(2)中部:平原区(冬冷夏暖);

(3)西部:高山区;

2、著名山脉: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

3、著名高原:拉布拉多高原;

十、拉丁美洲:

1、总括:(1)北部:以高原为主;

(2)西部以安第斯山为主;

(3)东部以平原、高原为主(相间分布);

2、著名山脉: 安第斯山脉,迪勒拉山系;

3、著名平原:奥里诺科平原,亚马逊平原(世界第一大平原),普拉塔平原;

4、著名高原: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世界第一大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十一、大洋洲:

1、总括:(1)东部:山地(大分水岭)大堡礁;

(2)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亚盆地);

(3)西部:低矮高原(占澳大利亚面积一半);

十二、南极:

1、总括:(1)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2350m);

(2)90%大陆冰川;

(3)淡水水库;

十三、北极:

1、总括:大面积冻土覆盖;

专题四:世界各大区域经济状况:

一、东亚:

1、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快,人口稠密区,四个新兴工业区(韩国,中国东南沿海,香港,台湾)

2、西部内陆:畜产品加工业;

二、东南亚:

1、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区:

(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

(3)菲律宾:椰子,蕉麻(第一);

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出口第一,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出口国);

3、矿产:锡(马来西亚),石油出口(印尼第一、文莱);

4、工业发展迅速;

三、中亚:

1、灌溉农业,畜牧业为主;

(1)

有利因素: a.平原、耕地面积大;

b.光照充足;

c.温差大;

(2)

不利因素:水资源缺乏;

2、小麦,棉花,畜产品——主要出口物资;

3、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

4、工业:采矿业,冶金业,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主);

四、西亚和北非:

1、出口石油为主,主要向西欧,美国,日本;

2、特产:

(1)土耳其:安卡拉羊毛;

(2)摩洛哥:橄榄油;

(3)阿富汗:紫盖皮羊毛;

(4)伊拉克椰枣;

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热带经济作物;

2、采矿业;

注:二者为单一初级产品出口;

原因:由于移民经济长期侵略,经济大国操纵;

出路:振兴民族经济、开展多种经济;

六、西欧:

1、资本主义革命最早,大多数为发达国家;

2、工业中心多,形成工业密集带;

3、旅游业发达;

4、农业发达:荷兰,乳蓄业占65%,挪威:石油业;瑞典:森林业;

七、北美:

1、农业-高度机械 ┠烈底ㄒ祷 ?/p>

2、工业-现代化程度高,部门齐全,科技含量高;

八、拉丁美洲:

1、所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2、单一产品出口为主,一些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巨大;

3、粮食以玉米为主,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

专题五:世界各大区域沙漠分布:

一、东亚:

中国西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

二、南亚:

印度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处:印度沙漠(塔尔沙漠);

三、中亚:

1、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

2、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中部地区;

3、哈萨克斯坦西部与俄罗斯交界处和中东部一小部分;

四、西亚:

1、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沙特阿拉伯境内大部分地区:北部内夫得沙漠、南部鲁卜哈利沙漠;

五、非洲:

1、撒哈拉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六、大洋洲:

1、澳大利亚西部维多利亚大沙漠;

专题六:世界各大区域河湖分布:

一、东亚:

1、西部多大江大河:长江,黄河等;

2、东部河流短小;

二、东南亚:

1、湄公河(东方的多瑙河),流经6个国家(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中国(澜沧江)),形成东南亚最大冲积平原;

2、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

三、南亚:

1、恒河(圣河):喜马拉雅山南断,主要雨水补给,形成恒河平原(南亚最大冲积平原);

2、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在中国(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北坡,雨水补给;

3、印度河:发源冈底斯山,冰川融水为主,沙漠地区的灌溉水源(外流河);

四、中亚:

1、内陆河:锡尔河,阿姆河——咸海,高山冰雪融水;

2、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北冰洋水系;

3、湖泊:内陆湖:里海(世界最大)、伏尔加河(内陆河最长的)、乌拉尔河、咸海;

五、西亚和北非:

1、尼罗河:第一长河6600千米;

2、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3、苏伊士运河:1700千米

4、死海:-400米(世界最低点);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刚果河:流量世界第二,水利资源丰富;

2、维多利亚湖: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3、坦噶尼喀湖:世界第二深;

七、西欧:

1、总括:河网稠密,河湖众多,水量达,利于航运;水位变化小;

2、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向北流入北海,流经鲁尔区;

3、多瑙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山地,流经8个国家(世界最多),在罗马尼亚注入黑海;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俄罗斯:大河多,水量充沛(雪水补给),封冻期长;

2、伏尔加河:内陆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黄金水道;

3、鄂毕河:外流河,北冰洋水系;

4、顿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凌汛);

5、贝加尔湖(最深),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九、北美:

1、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河—长度,流量;灌溉水源);

2、圣劳伦斯河;

3、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安大略湖、伊利湖(冰川作用形成,苏必利尔湖-最大淡水湖);

十、拉丁美洲:

1、亚马逊河:水量第一,长度世界第二(6400km);

2、拉普拉塔河;

3、的的喀喀湖(海拔最高的湖);

十一、大洋洲:

1、墨累河:澳大利亚最大河流;

2、艾尔湖(-16m)

3、达令河:墨累河支流,灌溉水源,1月汛期,7月枯水期;

专题七:世界各区域资源分布:

一、东亚:

1、朝鲜境内有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

2、日本国内森林资源、水利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二、东南亚:

1、矿产以锡、石油为主;

2、种植业发达:(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

(3)菲律宾:椰子,蕉麻;

(4)泰国:水稻;

三、南亚:

1、印度矿产主要以煤、铁、锰矿为主,分布在德干高原北部;另外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茶叶、小麦等出口;

四、中亚:

1、小麦,棉花,畜产品;

2、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分布在里海沿岸);

五、西亚和北非:

1、石油资源丰富: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以及伊拉克境内,储量占世界的一半,开采量为1/4,出口量第一:

2、特产:土耳其安卡拉羊毛、摩洛哥橄榄油、阿富汗紫盖皮羊毛、伊拉克椰枣;

3、北非的铁矿分布在利比亚、埃及与苏丹境内,磷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矿产:金刚石、锡、钢铁、铝,铜(赞比亚),黄金(南非)、铁(利比亚),石油(尼日利亚)钿矿(南非);

2、水利资源丰富:世界第二;

3、动物资源丰富:狮子,大象,猩猩;

4、生物资源丰富:可可,丁香,剑麻;

七、西欧:

1、矿产:煤(大不列颠岛)、铁(大不列颠岛西海岸)、石油(北海);

2、旅游资源-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森林资源(第一);

2、水力资源;

3、矿产:石油(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天然气,煤(中西伯利亚高原、东海岸),铁矿(东欧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有色金属(锰铜铝锌);

九、北美:

1、矿产:煤(美国东北部),铁,石油,天然气,钢金铝锌-有色金属(美国西部);

2、森林(寒带针叶林,温带阔叶林),草场,水力——美国;

3、加拿大——森林(为原料,新闻纸加工),石油,铁,煤,镍(占世界80%),渔业资源丰富;

十、拉丁美洲:

1、矿产:石油(墨西哥东南沿海,委内瑞拉沿海),铁,锰(巴西高原东部),铜(智利世界最多),银(墨西哥安第斯山脉);

2、水力:巴西高原;

3、生物:植物-森林(红木,乌木);

4、经济作物(咖啡,香蕉,甘蔗);

十一、大洋洲:

1、矿产-铁(塔斯马尼亚岛),煤(澳大利亚东部沿海);

2、稀有动物-鸭嘴兽;

十二、南极:

1、矿产-煤,铁,石油,天然气,生物,淡水;

2、生物-企鹅(鸟类),海豹,鲸,磷虾;

3、淡水水库;

十三、北极:

1、丰富生物资源:北极熊,海豹;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测试题附答案 篇6

满分50分,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网上流行的一张帖子这样写道:北京人说他风沙多,A地人就笑了;A地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B省人就笑了;B省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帖子中A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资源贫乏,经济落后 C.河流补给以高山冰川融水为主

B.草原面积大,有斑点状荒漠化圈现象 D.属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

2.关于帖子中省级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地的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B.新疆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盆地内部

C.B省的烟草业突出,现在花卉种植业发展很快

D.西藏海拔高,太阳能丰富,城市大多分布在地势高的高原面上 3.关于B省的说法,正确的是()A.资源贫乏,经济落后

B.交通条件好,外向型经济突出

C.旅游资源丰富

D.受地势和距海远近影响,自然环境具有环带状分布特点 读“黄河干支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分布图”,判断4~6题。

4.有关①、②两河段水质状况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①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流域内工业布局较少

B.①河段水质较差,主要由于该河段上游支流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 C.②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支流多,河流净化能力强 D.②河段水质较差,因为该河段工业污染大 5.从③河段到②河段,黄河干流()A.平均流量明显加大

C.含沙量显著增大

B.地势逐渐降低 D.结冰期逐渐变短

6.最适宜对乙地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直接监测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B.数字地球 D.全球定位技术

面积近240平方千米,由火山喷发、湖盆相对下陷而形成的达里诺尔湖,位于我国某省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右图是“该湖及其周边水系图”,据此回答7~8题。

7.关于该湖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内蒙古,是内陆湖

B.位于内蒙古,是外流湖

C.位于辽宁省,是内陆湖 是外流湖

8.以下描述符合该湖泊所处的地理环境的是()A.丘陵地形,分布被风化的玄武岩或花岗岩地貌 B.太行山麓,地表多盐碱低洼地

C.高原地形,分布着被风化的玄武岩或花岗岩地貌 D.地处辽河平原,地表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和大理岩石

长江经济地带是兼顾自然地理、人文脉络、经济区的整体功能和行政区的完整性等诸多因素的一种经济区形式。下图为“长江经济地带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9~10题。

D.位于辽宁省,9.长江经济地带空间结构中的辅轴的分布规律是()A.沿长江干流分布

B.沿长江支流南北延伸 C.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铁路线分布

D.沿公路线分布 10.对重庆成为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的条件分析错误的是()..A.地处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地理位置优越

B.是上游地区的交通枢纽 C.经济总量大,对周围辐射带动作用大

D.进行城市建设的地形条件优越 下图为“我国在同一纬线附近的三个城市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①、②、③城市所在的地形区最可能的是()A.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 B.太湖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C.江汉平原、江淮平原、横断山区 D.珠江三角洲、江南丘陵、云贵高原

12.③城市日照时数明显高于①、②城市的主要原因是()A.距海远

C.气温低

B.受季风影响小 D.海拔高

下图为以塔里木盆地某点(O)为中心向a、b、c三个方向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13~14题。

13.根据上图判断图中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A.a——① b——② c——③ C.a——① b——③ c——②

B.a——② b——③ c——① D.a——③ b——② c——①

14.关于a、b、c三条线路上的地理事物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a线沿途资源丰富,矿井广布、工业城市密集 B.b线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有热量充足,年较差大 C.c线地区地质条件脆弱,多地热和水力资源 D.a、b、c三条线路中河湖都以内流为主,水源不足 15.若乘火车由北京出发至拉萨,沿途经过的地理事物有()A.地形区:华北平原→渭河平原→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 B.旅游景点:长城→龙门石窟→秦陵兵马俑→敦煌石窟→布达拉宫 C.铁路线:京广线→陇海线→兰青线→青藏线

D.城市:北京→武汉→郑州→西安→兰州→西宁→拉萨 答案:C 解析:A选项中,不经过昆仑山脉,B选项中,不经过敦煌石窟,D选项中,将不会经过武汉市,故只有C项正确。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16.下图为“浙江某区域地形图”,其中A、B、C、D、E为5个居民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内最高点的海拔数值范围为________。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2)图中①~⑥六个观测点中,至少选择________观测点(填序号)才能够看到整个图示区域。

(3)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优势,试述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至少说出两点)(4)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该地区近期拟设立一个建制镇。你认为镇驻地应设在图中的哪个居民点?请阐述理由。

17.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列举通往城市①的铁路线名称。(2)②河年总径流量为43亿米3,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试分析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

(3)指出③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条件。

(4)图示地区________工业发达,试分析其有利的区位条件。

中国地理参考答案

答案:1.B 2.C 3.C 解析:我国风沙较多的省区为内蒙古,资源丰富,草原面积广大,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属中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较低。新疆的城市多分布在盆地边缘。西藏的城市多分布在谷地中。B省民族最多,为云南,烟草、花卉业发达;资源丰富,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没有环带状分布特点。

答案:4.D 5.B 6.C 解析:第4题,根据图例可知①、②两处水质较差。①河段流经区域及②河段上游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工业生产密集,工业污染导致河流水质较差。故D正确。第5题,黄河水由③流向②,故地势由③到②逐渐降低。故B正确。河段③到②的气候为温带大陆气候,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因此该河段的平均径流量较小,故A错误。黄河的泥沙大部分来源于黄土高原,河段③到②位于黄土高原的上游地区,为温带草原气候区,因此水土流失较少,河流含沙量变化不大,故C错误。由于从③河段到②河段纬度先升高后降低,因此河流的结冰期应为先变长后变短,故D错误。第6题,由于遥感技术监测范围大,资料获取速度快,被广泛地用于环境和灾害监测。

7.A 8.C 解析:第7题,根据题意和经纬度可判读出该湖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根据等高线可看出,东北角上的河流流入湖泊,而东南角的河流虽是往外流,但并没有跟湖泊相连,所以该湖泊只有流入水量,而没有向外流出,故是内陆湖,A项正确。第8题,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湖区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C项符合题意。

9.C 10.D 解析:第9题,由图中可以看出经济辅轴沿昆明—贵阳—怀化—长沙—南昌一线延伸,是沪杭—浙赣—湘黔—贵昆铁路线。第10题,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干流汇合处,地理位臵优越,是西南区的交通枢纽,对周围辐射影响作用大,因此成为中心城市。

11.B 12.D 解析:读图,根据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图,①、②两城市最低月平均气温位于0摄氏度以上,降水量集中于夏季,因此可以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但是①城市日照时数远多于城市②。可以推断出①②两城市具有地势上的差异。城市③最低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夏季月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下,年温差较小,同时日照时数全年都非常丰富,因此可以判断出该城市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透明度高,光照强。

13.B 14.C 解析:第13题,根据图中信息,塔里木盆地向北、向西、向东南分别是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由此判断a—②,b—③,c—①,故选B项。第14题,我国西北地区乃至亚洲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不足,光照强烈但热量条件不理想,人口 5 分布较少,城市密度小;青藏高原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条件脆弱,多地热和水力资源,故选C。C 解析:A选项中,不经过昆仑山脉,B选项中,不经过敦煌石窟,D选项中,将不会经过武汉市,故只有C项正确。答案:(1)700~800 该区域南部高北部低,以山地丘陵为主。(2)③④

(3)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并且有丘陵、滨海平原和水库,适宜发展亚热带水果种植业、水稻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等;基于该区域的某些特色农产品,可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图示北部海域有海岛和沙滩,可以开发休闲旅游业。

(4)C居民点。地处滨海平原,地势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沿河临海,有铁路通过,水陆交通便利;位置适中(中心地),有利于加强与周围居民点的联系;原有规模较大。

17答案:(1)陇海线、兰新线、兰青线、包兰线。(2)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和少量的山地降水)。

地理标志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篇7

一、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综述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品产自特定地域, 按照传统工艺在特定地域内生产, 所具有的质量、特色和声誉在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质量因素和人文因素, 并经过国家质检总局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命名的产品。它包括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以及原材料全部来自本地区或部分来自其他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我国地理条件复杂, 具有地理标志的产品种类非常多, 如重庆“涪陵榨菜”、新疆“库尔勒香梨”、山东“章丘大葱”、福建“安溪铁观音”茶、北京京郊的“平谷桃”, 这些具有地理标志意义的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 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在市场上畅销不衰。

地理标志的价值在于, 地理标志是一种集体性无形财产。地理标志是一种质优证明, 本身具有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使用地理标志标示商品能够增加该种商品的附加值, 扩大商品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给生产者带来丰富的利润和回报。对单个的经营者来说, 生产和经销地理标志商品可以比同类其他产品价格更高, 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对产地来说, 地理标志的利用有助于农产品的产业化、商品化, 有助于农业人口改善收入, 特别是可以帮助一些边远地区将本地固有的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 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地理标志保护是发展区域经济的金钥匙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都是农产品, 从《中国地理标志》课题组进行的全国首次地理标志调研中的323个地理标志来看, 类属农产品的有307个, 占95.0%。因此, 保护地理标志, 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意义。“地理标志”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组织能力。地理标志将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一个“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 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组织能力。“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可以是在一个地理标志下有几个龙头企业, 每个龙头企业有单独的商标, 形成农产品加工的多龙头带动机制。因此, 这种模式比较好地将政府资源 (地理标志) 、企业资源 (商标) 和农户资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优化组合起来, 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模式。

然而, 我国的现状是多数农民处于分散的个体生产者状态, 缺乏自创商标的资金和能力, 也不具备组织规模生产和经营的条件, 地理标志为个体生产的农户提供了可以无需自创品牌而分享品牌利益, 无需形成规模而分享品牌规模效应的可能, “公司+地理标志+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这种新模式符合当前农村发展的需要, 有利于促进和保障农产品市场秩序, 对促进农民增收和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发挥着越来越超乎人们想像的作用。如我国第一个受到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绍兴酒”, 曾经在国际市场2/3的份额被产自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等的“绍兴酒”所挤占。得到保护后, 绍兴古越龙山酒厂销往日本的绍兴酒比上年增长14%, 塔牌绍兴酒销量整体翻一番。女儿红黄酒利税比上年增长18.07%, 东风酒厂出口日本的绍兴酒比上年增长1倍以上。

三、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必要性

地理标志的功效和其承载着的商业价值, 无疑使其成为无形资产、工业产权, 成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可以利用的一种竞争优势, 因此也就容易成为侵权假冒行为损害的对象。在市场竞争中, 一个企业在并非来自原产地或根本不具备确定质量的产品上使用地理标志, 不仅是欺骗、误导了消费者, 同时也损害了其他生产和经销同类产品的企业。因为地理标志产品的信誉和顾客可能随着假冒者获取的不正当利益而部分或全部地消失。因此, 保护地理标志, 禁止假冒、仿冒或欺骗性地使用地理标志, 不仅是保护工业产权的需要, 同时作为诚实信用基本原则和商业道德对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的调节, 从一开始就构成了制止不正当竞争的一个方面。

注册地理标志不仅让产品自身强壮了起来, 同时还扩大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安溪铁观音”茶自从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以来, 严格按照《“安溪铁观音”证明商标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有效防止了假冒伪劣产品的侵害, “安溪铁观音”的市场知名度和消费信誉度空前提高, 产品销往日本、东南亚、欧洲、美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每年出口创汇6, 000多万美元, 茶农人均收入达到2, 660元。反之, 不注重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就会把几代人辛辛苦苦打造的竞争优势拱手相让。拥有“中国榨菜之乡”美誉的重庆涪陵区在采取地理标志保护之前遭遇了全国范围的

提要在服务业日益成为21世纪主导产业的今天, 作为服务经济范畴一个特殊领域的会展业, 日益发展成为现代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的重要途径和各国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本文分析了会展业的经济意义, 从大连具体情况出发, 分析大连发展会展业的有利因素、发展现状, 提出大连发展会展业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连;会展业;会展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0.7文献标识码:A

一、会展业的涵义及内容

会展业是以会议和展览的组织承办为中心, 组织、策划者同展馆的拥有者开展一系列活动的总和。会议和展览的组织、承办者, 以会议和展览为主业, 目标一致、分工合作、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形成有序的一条龙服务体系。

从产业角度看, 会展业属于第三产业

仿冒, 标有“涪陵榨菜”商标的反而可能并不是真正的涪陵榨菜, 消费者和生产者因此都很“受伤”。

四、地理标志立法的困惑

地域地理标志保护的立法主要集中在《商标法》和2004年12月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商标注册工作的通知》, 以及2005年5月1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由此可以看到, 我国目前对于地理标志的主管部门主要有工商局, 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然而, 事实告诉我们, 对于地理标志的保护部门并非越多越好, 由于工商局和质检部门都有认定地理标志的权利, 导致合法的使用者之间经常由于权利冲突而苦不堪言, 政府部门这个时候只能充当消防员的角色, 而难以对地理标志的最终归属作出权威的评判。

此外, 还有商标法和地理标志之间的权利冲突。我国《商标法》第16条规定: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 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 误导公众的, 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但是, 已经善意取得注册的继续有效。这样, 在我国有许多地理标志被个别企业注册为普通商标并

大连会展业发展浅析

□文/刘嫔

的范畴, 是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展业的功能和意义

会展业能汇集巨大的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 促进产销结合, 推动贸易发展, 增加经济技术合作机会,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巨大的催化作用。

一是会展业的经济贸易功能。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统计, 贸易展会的成交额

获得了合法使用的商标专有权。有的企业的商品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 (如崂山矿泉水) , 有的企业的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 (如金华火腿) 。无论这种已经善意取得注册的地理标志商标权利人的商品是否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 对该区域内其他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商来说都是不公平的。对此, 国家商标局曾针对“金华火腿”注册商标有明确的批复:即使是已经善意取得注册的地理标志商标的权利人, 不同意向有关协会转让该地理标志商标, 该地理标志产品的其他生产商完全可以以正当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产地。

五、地理标志保护的模式选择和途径

为解决地理标志保护法律冲突, 恶意抢注猖獗的问题, 各级政府部门有必要积极行动起来。比如, 从省一级政府到县一级政府建立工商管理部门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的定期联席会议工作制度, 围绕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工作, 相互之间进行协调、通报, 使依据《商标法》的地理标志商标申请人和依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的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申请人尽量一致起来, 避免权利冲突。要理顺两个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和权限, 形成合力, 仅次于直销, 3/4的买家在贸易展会上可以找到新的供应商, 超过1/4的买家在展会上购买产品。又据英国的调查, 展会是优于专业杂志、直接邮寄、推销员推销、报纸、电话等手段的营销中介体。

二是会展业的经济拉动功能。会展业不是一个单项独立的经济活动, 一个规模大、水平高的国际会议或展会, 不仅给举办城市带来了场租费、装修施工费、运输费等会展业的直接收入, 而且与城市的交

以此戒除各行其是与无章可循问题。

同时, 在尊重国家地理标志已有立法的前提下, 地方政府应根据区域地理标志资源的分布情况和保护现状, 制定相关地理标志地方立法, 对地方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和权限进行协调, 对区域地理标志的商标申请或者地理标志申请、个别地理标志的保护、地理标志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地方保护措施等进行规定。如,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了《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了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的范围和保护面积, 龙井茶炒制的工艺标准, 对在各城市设立的专卖店, 规定了资质条件, 以确保消费者能买到正宗的西湖龙井茶。

在地理标志商标被抢注的情况下, 相关利害关系人可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向国家质检机构提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 并进行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注册登记。当地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应尽快指定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请机构或经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认定的协会和企业作为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请人。政府应组织生产经营者成立相关协会, 并赋予其地理标志的管理、保护和服务功能。

摘要:提要我国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有着丰富的土特产品, 因此保护地理标志意义重大。本文结合我国地理标志保护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探讨完善地理标志保护的策略。

区域经济发展需用活地理标志商标 篇8

从2011年2月获得第一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山小粒咖啡”以来,仅仅4年时间,保山市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从无到有,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目前,保山市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共有18件,包括“保山小粒咖啡”、“保山绿蚕豆”、“龙陵紫皮石斛”、“龙陵黄龙玉雕”、“腾冲饵丝”、“昌宁核桃”“保山甜柿”、“昌宁红茶”等等,保山市拥有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云南省16个州市中位居第2位。

据了解,保山市有优越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现已被国家和云南省列为“香料烟生产基地”、“小粒咖啡生产基地”、“中国甜柿之乡”等示范基地。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如“龙陵紫皮石斛”,保山龙陵县已注册石斛公司8家,专业合作社23个,总注册资金达1亿多元,拉动民间资本近10亿元。截止2014年,紫皮石斛种植业已覆盖全县10个乡镇,全县石斛净栽培面积550万平方米,实现鲜条产量2000吨,农业产值3亿元,种植户达12000多户,带动48000多人脱贫致富,产量占全国龙陵紫皮石斛的70%以上。

强化使用,以品牌化助推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是保山市推进品牌战略的重要举措。保山市通过宣传推介、资源整合、产品包装营销、招商引资等方式,推动了高原特色农业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保山小粒咖啡享誉国内外,产品远销韩国、日本、欧盟,2014年实现出口创汇6000多万元美元。

如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经成为保山的名片,是国内外了解保山的一个窗口,据保山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大做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延伸产业链,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真正成为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描写枫树的作文下一篇:请将赞许的目光投给我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