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提升(精选12篇)
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提升 篇1
四年级数学上册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则运算的含义,知道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
2.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7×20=
10×60=
400×6=
200÷5=
400÷50=
4800÷400=
0 ×550=
×4=
125×8=
18×5+3=
40+60÷30=
二、知识点拨
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2.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同级
左→右
异级
先“×÷”后“+-”
有括号的 先()内,再[
],最后算括号外的。
三、组织练习1.下面的计算对吗? 63+27÷96 =90÷3 =30 15+25÷5×5 =15+25÷25 =15+1 =16
四则混合运算法则规定:“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计算„„”灵活运用四则混合运算法则,根据题型特点,打破从左到右的计算顺序,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正确率高。2.对比练习: 30 +8×125 -5 30 +8×(125 -5)25×4÷25×4 34+66-34 +66 200÷(51 -46)×4 200÷[(51 -46)×4 ] 3.综合练习: 1289-125×8+21 25×4+(185-87÷3)420÷[15×(351-347)] 整数混合运算计算时的注意点:
一看:看清数据与符号
二想:顺序(同级、异级)合理简捷
三算:仔细(心算、笔算、简算)
四查:一步一回头(估测到验算)4.解决应用问题:
一个打字员5分钟打了560个字,照这样计算,他再工作18分钟,就能把一份稿件打完,这份稿件一共有多少个字?
班庄二小四年级原来有6个班,平均每班80人,搬到新教学楼后,平均每班人数减少20人,班庄二小四年级现在有几个班?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计算练习,你对自己的计算能力作个评价吧!
五、检测反馈
160-60÷4×3
(45+55×2)÷5
400÷[480÷(67-43)]
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提升 篇2
【教学环节】
环节一:观察教师编写的算式, 梳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课前老师特意编出这样几道算式:
8×4+2 8× (4+2) 8-4÷2 8-4+2
8÷4×2 8-4-2
师:仔细观察一下, 老师在编算式时用到了哪些数学朋友?
生:用了三个数8、4、2以及四个运算符号和小括号。
师:这些算式先算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生:先看有无小括号, 有小括号的,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看加减法和乘除法是否混合在一起, 既有加减法, 又有乘除法, 先算乘除, 后算加减;除了这两种情况, 一般都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具体说一说, 在什么情况下要先算乘除, 后算加减?
生:+和×、+和÷、-和×、-和÷、×和+、×和-、÷和+、÷和-。
师:在什么情况下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生:+和+、-和-、×和×、÷和÷、+和-、-和+、×和÷、÷和×。
教师小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环节二:学生有序地编算式, 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1.比较8×4+2和8× (4+2) 这两道算式异同, 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2.用这三个数, 四个运算符号和小括号还可以编出不同的算式吗?猜一猜一共能编出几道不同的算式?
3.怎样编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先独立思考, 再交流想法, 然后有序地编写算式, 最后反馈交流得出最佳编写方法是:先把一种符号写在前面, 再把四种符号分别写在后面, 编出4道算式, 然后把这4道算式添上合适的小括号, 又编出4道, 依此类推, 总共编出了32道。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 (4+2) 8- (4+2) 8× (4+2) 8÷ (4+2)
8+ (4-2) 8- (4-2) 8× (4-2) 8÷ (4-2)
(8+4) ×2 (8-4) ×2 8× (4×2) 8÷ (4×2)
(8+4) ÷2 (8-4) ÷2 8× (4÷2) 8÷ (4÷2)
4.游戏:给32道算式卡片按照运算顺序分成三类。
师再次小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按这样的设计教学, 发现学生学得有趣, 教师教得轻松, 知识掌握效果更好。
【教学反思】
综观以上教学流程, 通过“编算式”这一大活动, 不仅紧紧抓住了本课“有序梳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的教学重点, 而且还巧妙地突破了“进一步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合理地使用小括号”的教学难点。这样的课堂, 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同时也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要上好一节复习课并不容易,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复习课要促成知识的系统化
在传统的复习课中教师往往过分强调知识点和方法, 使得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解题技巧, 而忽视了学生归类、迁移、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课堂复习应该是一个疏理知识的过程, 必须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将“点”连成“片”, 进而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在复习课教学中, 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对概念作纵向、横向联合的归类、整理, 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 对学过的概念进行穿线结网, 促进学生概念结构的系统化。
二、复习课要关注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
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提出的“数学教学四基”, 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数学“四基”是指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从知识的角度来看, “双基”是一种理性的、形式化的结果性知识, 而基本活动经验则是一种感性的、情景化的过程性知识, 它们各强调了数学知识的一个侧面, 前者形成的是一种知识系统, 而后者形成的是一种经验系统, 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因此, 小学数学复习课不仅要落实“双基”, 还要关注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以上的教学中通过“编算式”这一大活动, 学生不仅自主有序地梳理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还逆向梳理出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情况,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情况。另外, 学生对小括号作用的体会也淋漓尽致。这样的教学不仅巧妙地落实了“双基”, 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基本活动经验。
三、复习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
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 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 互助评价, 展开争辨,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主动参与, 体验成功, 这样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上述的教学紧紧扣住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融合了有序思考、搭配、排列组合、猜想验证等数学方法, 通过“有序编写32道算式”这个大活动, 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 而且还让他们明白小括号不能滥用, 而要合理灵活地运用。
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应灵活多变
复习课的教学往往需要一定量的练习巩固。但是也不能为练习而练习。复习课的设计要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 要因课型、学生不同而不同, 不能千课一面、千人一面, 要朝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方向努力。
总之,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不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 它是对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更高层次的再学习, 它更多地是一个加深理解知识, 扩大知识联系, 进一步提高知识掌握水平, 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过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突出自主性, 体现灵活性, 注重针对性, 训练综合性。
初学“四则混合运算” 篇3
关键词:四则混合运算;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35-01
小学初次接触的混合运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同级混合运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四个内容。
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老师感觉比较简单,可最近我们二年级的老师下来交流时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題:像12+24÷6这种类型的题目和形如把12+24=36,36÷6=6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的题目,学生常常把第一种先算加法,再算除法,而第二种则经常合并成综合算式时不加小括号,导致运算顺序变成了先算除法、再算加法。甚至有部分同学把“+”号写成“×”,“÷”写成“-”“63”写成“36”,“54”写成“45”。学生为什么会出现类似的错误?教师该如何纠正学生的这些错误呢?
一、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来看
1.感知比较粗略。小学生感知事物不仔细、不全面,比较笼统、模糊,只能感知客体的个别部分,这就造成小学生在计算时,由于受到算题本身的影响,常常会感知不全面,不精细,造成抄错数字或漏写数字等。如把 54 写成45;把×写成+;有时抄题时,抄了这一题的前半部,下一题的后半部,首尾不符。有时由于观察不具体,只看到大致轮廓,遗漏了某些细节而导致错误。
2.注意品质差,表现为注意的不稳定性和注意分配性不广。小学生在算一道题目时,由于注意分配能力差,常会顾此失彼,造成错误。有些学生的注意不稳定,明明在做加法,突然听到同学说声“减”,就错将加法做成了减法,从而造成错误。 对于这种错误,教师应在教学中,必须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对运算的难点,做到分散练习,集中突破,逐步加大难度,培养学生逐步达到注意的合理分配。将注意集中在某一难点上,逐一突破,再综合各种情况进行练习,不仅便于学生逐步掌握运算法则,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算时注意的分配与转移。另外,要保持稳定的注意,还应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因此练习形式应多样化,如口算抢答、判断、选择、改错、计算中的小竞赛等等。
3.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计算中,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现错误。如学生对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这一运算顺序记得比较牢,因而在正确计算(24+12)÷6=36÷6=6后,当遇到24+12÷6这类题也先算24+12=36,再用36÷6=6。此时,老师就不能单单指出这次为什么做错,而应该跟学生讲清楚算理。只有让学生完全理解了算理,才能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以后的计算中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化抽象为形象等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弄清算理,而且教师应注意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应把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
4.思维的惰性的影响。我们大家可能都曾发现这样一个奇怪而又普遍的现象,即在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年代的小学生,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某一阶段中出现的错误几乎是相同的。如:6÷6=36, 0×7=7等。这种现象特别在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身上屡见不鲜,老师今天才手把手的纠正了过来,明天他又会犯同样的错误,让人大伤脑筋,这就是思维的惰性造成的。当学生熟记了某一计算法则或原理后,即使亲眼看到条件已经改变,但还是套用原来的法则和原理,而不做相应的变动,缺乏根据新的情况,自觉地调整已经习惯了的经验和思维的能力。要克服思维的惰性,就要对学生进行思维锻炼,培养他们聚合、发散、递进、逆向、类比、转化和迁移等思维能力,克服和消除思维惰性对计算的影响。
二、从小学生计算能力来看
1.对计算法则理解不清。四则运算的法则是根据实例总结出来的,如按一般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只知道要这样算,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计算过程中知识性的差错就比较多。例如:12+24÷6=6,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先乘除后加减这一运算顺序或者是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一看到题目就想到先算12+24等于36,再用36÷6=6。
2.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计算错误。数值计算有一定的艰苦性,内容枯燥,情况复杂,一步有误,全盘皆错。因此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是正确计算的保证。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应包括四方面:即细心审题、认真计算、正确估算、仔细检查。计算要有耐心,一道题未做完做不对决不罢休。还有要求学生书写一定要认真,因为只有书写认真,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集中。这样学生的答对率就提高了。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3.负迁移对小学生计算问题的干扰。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感知式题时,总是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的作用,以致于把运算的法则、定律等知识忽略掉而造成干扰,对于相似的知识点往往难以区分,常常出现心理学上的“痕迹性错误”。
三、改进措施
1.训练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结合教学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式说得数;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第一、利用课前3分钟进行训练。改课前唱歌为课前口算训练,选择一两个同学轮流值日,带上口算训练卡片到讲台念题,学生抢答。第二、利用数学兴趣活动进行训练。 方法是计算接龙,分小组做步骤较多的计算题,每一组员只算一步,看哪一小组能以最快的速度算完,并保证最终结果的正确。
2.对易混易错题目进行对比练习。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容易出错、容易混淆的形如12+24÷6和(12+24)÷6这类题目进行对比练习,强调12+24÷6是用12加上24除以6的商,因而要先算商,也就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而(12+24)÷6是用12加24的和去除以6,强调是用和去除以6,因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括号外面的除法。掌握这两种方法后,学生对于把两个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中的小括号的运用也就轻松多了。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重难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理解整数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律同样适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中国结吗?中国结造型优美,色彩鲜艳,表示热烈浓郁的美好祝福。很快,我们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元旦就要到了,到时候,老师和大家一起动手,用中国结把教师布置的更加漂亮,过一个盛大的节日,好不好?那老师这段时间挑选出了两种不同的中国结,第一种是小中国结,每个要用4分米的彩绳,第二种大中国结每个要用6分米的彩绳,两种中国结更做18个。具体的到时我们应该准备多少的彩绳,你们能根据老师刚才所给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来帮帮老师吗?
生:(1)做18个小中国结用彩绳多少分米?(2)做18个小中国结用彩绳多少分米?(3)做1个小中国结和一个大中国结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4)做18个小中国结和18个大中国结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
2、师:课件出示问题问题(4)做18个小中国结和18个大中国结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应该怎样列式?
生:(1)18x4+18x6=(2)(4+6)x18=
3、师:为什么这样列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先算两种中国结各用彩绳多少分米(2)先算两种中国结各做一个共用彩绳多少分米
4、师:会算吗?谁能说说运算顺序? 生:(1)先算乘,再算加法(2)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的乘 师再请个同学,你觉得呢? 生再答
5、师:确定了运算顺序就请大家动手计算,巡视,并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师点评,我们刚才说的算第一算式是先算乘,再算加,第二个算式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乘。请同学们观察下这两道算式的运算顺序,回想下,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谁能说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生回答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括号里面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二、自主探索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如果将分米改为以米为单位,4分米变成分数2/5米,6分米变成分数3/5米,让你们求做18个大小中国结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课件出示例题。谁来说说看怎么列式?
2、师 板书其中的综合算式
2/5x18+3/5x18(2/5+3/5)x18
3、师:和刚才的算式比一比,有何不同?
生:刚才是整数,现在是分数
4、像这样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里,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我们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就是我们几天学习的新内容(板书课题)
5、刚才老师跟大家一起回顾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你可以将知识迁移到这两道题的计算中吗?和同桌讨论说说这两道算式的运算顺序。谁来告诉老师你讨论出的结果是怎样的?另一个同学,你觉得呢?(全班交流运算顺序)先算乘,再算加和先算小括号的,再算乘
6、师:接下来请大家尝试计算下这两道算式。指明板演,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板演的学生说。
7、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之前学过的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吗?是按怎样的计算顺序计算的?
8、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9、做练一练第一题(1)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2全班交流答案
(3)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10、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做完后在仔细检查是否正确。
三、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刚才的两个算式,你喜欢算哪一个?为什么?
2、小结: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3、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生:两等式的结果相同,符合乘法分配律 板书 2/5x18+3/5x18 =(2/5+3/5)x18
4、因此,我们可以得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计算时,要恰当的应用运算律使计算 简 便。
5、做练一练第二题
6、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可以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四、练习巩固
1、做练习十二第一题,口算,抢答
2、做练习十二第二题,(1)先说说运算顺序,在计算,(2)做做题时应注意什么?(看清运算符号,得数要最简)
3、做练习十二第三题,使用简便方法计算
4、解决问题,完成练习十二第4、9题
五、全课总结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说明算式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得数;初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实际问题说明解决间题的计算过程,联系计算过程归纳运算顺序,发展归纳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发展认真严谨、细致计算的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规则意识,培养按规则办事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难点: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说说下面每组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1:第(1)组题按怎样的顺序算?指出:只含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运算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提问2:第(2)组、第(3)组、第(4)组题按怎样的顺序算?指出: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减法。
2.引人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过不含括号的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并且掌握了运算顺序。今天,就以原来的知识为基础,学习新的混合运算规律。
(二)探究新知,深化新知 1.学习例题。
(l)一位同学到体育用品商店购买象棋和围棋,我们一起来看看在体育用品商店里能知道些什么。
提问:知道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 让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名分步列式的学生板演在黑板上。检查:解答过程对不对?前两步先算的什么? 指出: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要把3副中国象棋的钱加4副围棋的钱,所以应该先用乘法算中国象棋和围棋各需要多少钱,再用加法算出一共要多少元。
(2)混合运算,学习新知。引导:有没有列出综合算式的同学?(或你能把解答过程列成综合算式吗?试试看。)你是怎样列式的? 结合交流,说明综合算式就是把两个求用多少钱的相乘部分加起来,求出的结果就是一共多少元。(板书综合算式)引导:请看综合算式,想想应该先算哪个部分,自己试着算出得数。(学生计算,指名板演)交流:这里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你能联系题意说说为什么要先算这两步乘法吗? 小结:这是一道三步计算的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从题意上看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事实上数学也是这样规定的:在没有括号的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计算时要注意,像这样前后两步都是乘法的算式,两步乘法可以同时计算,使过程简单一些。
(三)巩固提高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把先算的画线,再指名分别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学生计算,指名板演。
检查板演题,说明第一小题前后的除法和乘法可以同时计算、脱式;第 二小题减和加两步可以直接算出得数。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把错误的地方先用线画出来,再改正。交流每道题分别错在什么地方,是怎样改正的。
强调混合运算要按运算顺序计算,计算时还得细致、认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如果发现错误要及时订正。
3.做练习十一第2题。
让学生按题组计算得数,指名两人板演。检查计算结果。
比较:同学们比较一下每组题两道算式里的数和得数,你认为有什么联系吗? 结合交流,在每组算式里指出对应的数、运算符号和得数,让学生体会联系,并说明:25分别乘30和20后相加的和,等于30加20的和乘25的积;840与400分别除以40的商相减的差,等于840减400的差除以40。
(四)小结作业
1.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你知道的运算规律。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二)师生活动,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三)知识剖析,深化理解 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去哪了》,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四)师生合作,巩固新知
(五)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作业:课后大家试着收集一下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1.生活实例导入法
“方程的应用”小朋友你们去超市买过东西吗?根据爸爸妈妈给你们的钱以及超市商品的价格,你们可以买到多少东西呢? 2.故事导入法 “分数的基本性质”:唐僧师徒4人来到了女儿国,他们口渴的要命,一个卖西瓜过来,他们买了一个大西瓜,唐僧说:“这里把西瓜分成西瓜的1/2,1/3,1/4,1/5,你们挑吧,猪八戒挑了1/4的,他高兴地说:我肚子大,得吃大的?小朋友,他说的对吗?”
3.游戏导入法
“平均分”课前准备一些作业本和笔,分小组让学生把手里的作业本和笔每人分的一样,看谁分的快.4.谜语导入法
“时分秒的认识”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千万莫浪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
(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列综合算式:53+38-24,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改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3.书中练习题:先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课后继续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决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及计算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出示一组算式.(课件出示.)
观察以上6个算式,讨论.
1.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是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2.根据算式的特点,可以分为哪几类?
二、新课(小组合作,研讨新课.)
第2个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汇报.
学生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1.依据计算步骤分为:
两步计算的有:
三步计算的有:
2.按算式中数的特征可以分为:
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提升 篇7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80~81例1、“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五第1~5题。
教材简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用运算律进行整数的简便计算,也已经有了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推广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就有可能联系实际问题,自觉地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推广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创设了需要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类推,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通过两种解法的比较,发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照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认识到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体会简便计算的优越性,增强简算意识。
3.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的严谨性与系统性,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灵活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 激活旧知,引发质疑,准备知识迁移
1. 复习分数四则计算。
口算: ÷ 1÷ ×2 -
× ÷ 0÷ +
(指名口算,重点交流÷、1÷、÷、+的计算方法)
【设计说明:分数四则计算是学习混合运算的知识基础,口算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基本的计算法则,为后续学习做知识和技能上的必要准备。同时,针对有学生在计算时套用法则的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和交流不同算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算法,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又培养了简算意识,提高计算效率。】
2.引发质疑、猜想。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过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知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仅运算顺序相同,而且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也同样适用。猜想一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也和它们相同呢?整数的运算律或运算性质是否也适用于分数运算呢?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让我们通过具体问题来验证。
【设计说明:当教师提出疑问之后,学生会很快根据经验做出有根据的猜想。“引发疑问——合理猜想——实例验证”,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应经历的基本过程,也符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创设情境,引起讨论,自主建构新知
1.创设情境,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多媒体出示例1,学生读题、思考后写出算式,教师将两种不同的算式板书在黑板上,指名说两种算式的意思)
师:根据表示的意思,这两个算式各应按什么顺序计算?(同桌讨论、交流,指名口答)
师:这两个算式都含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它们都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现在我们能得出“分数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这个结论吗?
生:能。
师:祝贺你们验证了自己的第一个猜想是正确的。
【设计说明: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在理解算式意思的基础上,自主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引导学生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比较,使学生对运算顺序形成更具概括性的认识。】
2.自主类推,将整数运算律推广到分数运算中。
(1)计算竞赛,体会简便计算的优越性。
师:在验证第二个猜想之前,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怎么样?第一和第二两组与第三和第四两组各推一个代表板书两种算式的计算过程,其他同学在作业纸上完成。(强调:要按照刚才说的运算顺序计算)
(2)顺势利导,体会整数运算律适用于分数运算。
师:同学们,这两个算式不同,计算过程也不同,但是结果相等。(教师在两个算式之间板书“=”)看到这个式子[(+)×18=×18+×18],你想到了整数乘法的哪个运算律?
【设计说明:两种解法的结果相同,不但相互印证解答正确,还为理解运算律创造了具体的背景。计算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简便计算的优越性,激发了学习运算律的欲望,增强了简算意识。】
(3)自觉应用,将整数运算律推广到分数运算中。
师:整数乘法分配律适用于分数运算,那其他运算律或性质也适用于分数运算吗?
(多媒体出示:++ -- ×× ÷÷)
师:你想怎样算?(同桌讨论、交流算法,指名口答,出示简算过程,重点强调:第3小题既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又可以直接交叉约分;第4题既可以运用除法性质,又可以将除法转化成乘法,运用结合律简便计算)
师(小结):根据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我们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可以运用整数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设计说明:有了将整数运算律推广到小数运算的经验,无需逐一验证,学生就能自觉应用整数运算律进行分数运算。这一环节既是对整数运算律的推广,也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了解分数简便计算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3.回顾小结,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师: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不仅运算顺序相同,而且运算律或性质也同样适用。过去在计算时,有的同学总是出错,都有哪些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师:同学们,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在计算时,看错一个符号、写错一个数字,都会让你前功尽弃,满盘皆输。因此,计算的过程就是培养认真的态度和细心习惯的过程。在下面的计算练习中,看谁更细心,更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引导探究,感受内在联系
1.运算顺序练习。
多媒体出示: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 +×+
师(指第2小题):能不能先算乘?能不能先算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通过实物投影出示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问题,提醒学生按运算顺序计算,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设计说明:在计算中,不少学生容易受数据和符号的影响,不按运算律(性质)进行计算,错误地进行简便计算。这一环节,既是运算顺序的练习,又让学生理解简便计算的应用条件。】
2.乘法分配律应用练习。
(1)简单应用,夯实知识基础。
师:在过去的学习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在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时有点困难,想不想来研究研究乘法分配律?
多媒体出示:30×(+) ×+×
师:观察两个算式里的数据和符号,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应用什么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找出计算正确和不正确的作业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灵活应用,促进技能形成。
多媒体出示:×-×
师:方框里填几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填?(学生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师(将方框前的乘号改为除号):这时候方框里应该填几呢?(学生回答后追问理由,并强调:除以等于乘)
出示:×+÷9(让学生口答计算过程和结果)
师(将算式改为÷ +÷9): 方框里填几?可以怎样简便计算?
师(小结):在学习过程中,只掌握知识还不够,还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善于观察、思考、分析、比较,总结出知识间的联系,举一反三才能融会贯通,才能让学习更轻松、更有效。
(3)拓展应用,发展数学思考。
多媒体出示:× + × -
师: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指名口答并说明想法)
【设计说明:所有运算律中学生最难理解,应用中最容易出错的是乘法分配律。根据分数乘除法可以相互转化等特点,利用“变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开放性因素,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与系统性。同时,在逐层深入探究中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特征,达到举一反三与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批判性的目的。】
3.综合练习,增强简算意识和应用意识。
(1)÷(1-) (-×)÷
-(÷+) 5-(÷+)
(2)练习十五第4、第5题。(要求学生先列出综合算式,结合题目要求理解算式的运算顺序,再独立解答)
【设计说明: 综合练习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按运算顺序计算、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的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四、课堂总结,引用名言,关注习惯养成
师:请同学们用1分钟时间静静地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再把自己在本课学习中最大的收获说给同桌听。
师(小结):在很多人看来,计算是简单的,但又总是出错,所以老师想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从最简单的做起”(国际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语)。
【设计说明: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更是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及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数学家的话旨在教育学生无论学习还是做事都要从小处做起,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8
计算:0.75-3/51/6+0.4学生练习。
师:你是采取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1:我是把小数化成分数来计算的。
生2:我是把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的。(师问:第二题的结果会怎样?)第二题的结果是近似值。
生3:我是把第一题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把第二题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师:你为什么这样计算?
生3:因为第一题中的3/5可以化成有限小数,而第二题中的1/6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师小结:
数与分数相加减,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应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应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这时,有一位学生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老师,第二题也可以化成小数计算……”
我不悦地打断道:“当然可以,但刚才已经的同学说了,算出的值是近似值而不是精确值。”
那位学生沮丧地坐下了。
……
课后,我还是忍不住询问那位学生:“你对第二题是怎么想的?”那位学生拿出他的练习本,我一看,他是这样算的:
1/6+0.4=0.16+0.4=0.56
既不用化成分数计算答案也不是近似值,妙!
我为课堂上的草率感到遗憾,如果让这位学生说下去,全班同学既可学到这种独特的计算方法,而这时教师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1/7+0.2(题中的1/7能不能化成循环小数)该怎么算?为什么这题不能用这种方法计算?再进行小结。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思路也得到拓宽,对计算的理解也更加全面、深刻,本节课的课堂也会变得更为有声有色,高潮迭起。而对于这位同学来说,他更会为自己的独特解法感到高兴、自豪,从而进一步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反思]
这个片断给了我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细致,对所学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既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引路作用,又不能照本宣科,只停留在教材上,要创造地对教材进行充实,拓宽信息渠道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诱导学生勇于钻研、积极思维。
其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以长者自居,对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见解因超出自己的“计划”而加以制止,甚至挖苦,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平等地与之商计问题,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对勇于大胆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同学,不管其见解是否的理,都应行到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尊重,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提升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训练学生认真审题,能够选择合理简便的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正确、合理、灵活、迅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且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第74页第1题。
(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125 0.3 0.5 0.6 0.25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0.75 以上各题用投影片出示,指名口答。
2.我们已经知道,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根据已知数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先把分数化成小数,还是先把小数化成分数,从而进行计算。
下面各题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比较简单?
提问: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化成什么数做比较简便?为什么?
提问:分数和小数乘、除混合运算在一般情况下,化成什么数做比较简便?为什么?(第三种方法最简便,但这种做法只有小数能够被分数的分母除尽时才最方便,一般情况下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把小数化成分数来做比较简便。)
(二)学习新课
以上这些计算方法是我们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
(板书课题: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小组讨论: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比较简便。)
(2)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试做,通过试做,体会一下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简便?
(3)订正,并且说说这种做法有什么好处?(因为计算分数乘、除法时,有时可以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所以,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一般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
(1)审题:例5与例4有什么不同之处?
(例4是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例5是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想一想,做这道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a.运算顺序;b.选择合理恰当的方法。)
(3)小组讨论:这道题是把小数化成分数算简便,还是把分数化成小数算简便?(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比较简便。)
(4)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试做。
(5)订正。
(6)小结:我们把题目中的小数都化成了分数,这样在乘除过程中,有时可以先约分,使得做起来比较简便,同时得到的是一个准确的结果。
(7)如果计算的结果允许取近似值,也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进行计算。在本册教材中,一般要求只取两位小数,这种算法在现在电子计算机越来越被广泛使用的社会里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大多数电子计算机都是用小数来计算的。请你用这种方法试做这道题:
5.23.2-1.670.7(注意:这一步用)
=1.625-1.169
=0.456
订正此题,并且教师要强调:如果计算的结果允许取近似值,才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3.小结。
两位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1)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又怎样计算简便?
看书质疑。
(三)巩固反馈
采用分小组巩固练习的形式。
1.用题板做练习,大面积反馈。
举题板订正,再把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不难看出,第二种方法更简便一些。所以解题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如数的特征、运算符号等决定怎样做简便就怎样做,故在掌握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还要灵活运用。
2.互相帮助:1,3,5组同学做题(1);2,4,6组同学做题(2)。之后,同桌同学交换检查,指出错误,加以改正,使学生掌握检查的方法,并养成检查的习惯。
教师出示正确答案,哪组的同学都做对了就给予表扬。
3.全体同学齐做。
把题中的分数化成小数后再计算。(保留两位小数。)
130.56-16.243.5
=7.28-4.64
=2.64
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提升 篇10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 2/5×18+3/5×18 (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增强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的数学思考,用自主学习的方法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新知识纳入知识结构的过程也就顺理成章。]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
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板书:2/5×18+3/5×18=(2/5+3/5)×18
3、引导:两个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整数的运算律迁移到分数中来使用,让学生在计算中自主探索,充分观察,对比体验,通过自己思考,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顺应新的知识,达到有意义的学习的目的。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提问:你是怎么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
使学生重温检查的方法,养成习惯:(1)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2)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3)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设计意图:计算后,引导学生自觉对计算过程进行检查,分析错误的原因,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每一道题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2、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设计意图:把整数的简便运算与分数的简便运算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使用的运算律是相同的,但分析的方法稍有区别。养成认真分析数据的习惯,提高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3、练习十五1、2题
独立完成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不足?
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提升 篇11
课本第8、9页的练习一第1~4,7~10题。
【教学理念】:
课堂上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在练习课上并不是练习的多就好,在于精心挑选练习题,通过练习,使学生的能力和习惯等各方面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没有括号的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运算顺序。
2、通过练习巩固没有括号的加、减法或乘、除法混合的运算顺序。
3、主要通过练习的教学方式,巩固学过的知识。
4、通过学习,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与关键】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没有括号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使学生养成计算前先明确运算顺序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本习题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一的第1题。
学生进行口算时,对个别学生进行提问: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该怎样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使学生再现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知识,即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样也为后面进一步练习做好基础。】
2、完成课本练习一的第2题。
学生独立分析题目,列式解答。
列式48-9-5
提问:48-9表示什么?
39-5表示什么?
3、完成课本练习一的第3题。
提问:每个六边形要用几根小棒?那每个正方形又要用几根小棒?
学生独立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列式:6×8÷4
提问:6×8表示什么?
48÷4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全班汇报,这样学生理解的才会深刻,教师不失时机的让学生进行列综合算式解答,学生结合具体的解决问题,很容易就掌握了学过的知识。】
4、完成课本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独立分析题目,列式解答。
列式:98+703+594
提问:98、703和594大家都分别看作多少来估算?估算的根据是什么?
98+703+594
≈100+700+600
=1400(辆)
98+703+594=1392(辆)
【设计意图:这里注意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在具体的计算,然后在对比,这样对于学生的估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5、完成课本练习一的第7题
分析:80千米/时表示什么?(表示每小时行80千米)
从县城去省城走高速公路的距离和走普通公路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全班讲评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决问题。】
6、完成课本练习一的第8、9题
学生独立分析题目,列式解答,全班讲评完成课本练习一的第10题
分析:从下层取出8本放到上层去,两层书的本数就相同?从这句话中分析得出两层书有什么关系?下层比上层多8×2=16(本)
根据分析,让学生独立解答。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比较难的题,课堂上主要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在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布置作业
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提升 篇12
青岛李沧路小学 于红红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小括号,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理解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步骤。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抽象思维。能利用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步骤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掌握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难点是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
谈话:秋天到了,采摘园里水果飘香,晓飞和爸爸到采摘园摘了好多水果呢!瞧——(出示信息窗3)这就是他们的劳动成果。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信息 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问题:(1)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2)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 【设计意图】通过晓飞和爸爸在采摘园采摘苹果和梨的情景导入,吸引注意力,调动积极性,激发学习的自主性,激起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分析交流
1.解决红点1:3蓝苹果一共多少个?
谈话: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提问:你会列式吗?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预设:
(1)60-38=22(人)(2)60-38×3 22×3=66(个)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先算每篮苹果多少个,再算3篮苹果多少个。引导学生质疑方法2:这样列式对吗?你有什么不同意见?
明确:根据题意要先算60-38,而综合算式60-38×3要先算38×3,因此这样列式是不正确的。
追问:怎样写才能先算60-38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先独立思考,动笔写一写,然后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预设: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办法。这里要先算减法,数学上通常使用小括号,用来改变运算顺序。
板书:(60-38)×3 提问:想一想,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什么? 明确:算式中有小括号的,应该先算小括号里的。2.解决红点2: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
谈话:你能求出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吗? 请你独立列式并计算 预设:
(1)43+21=64(个)(2)(43+21)÷8 64÷8=8(盒)=64÷8
=8(盒)
提问:算式(43+21)÷8中,为什么要加上小括号?
明确:要求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就要先求出爸爸摘了多少个梨,也就是先算43+21等于多少,再除以8求出装几盒。加上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算式中有小括号的,应该先算小括号里的。
【设计意图】利用孩子已有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交流时无论是分步计算还是综合算式,先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再在矛盾冲突中寻找改变运算顺序的方法,初步感悟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强化“算式中有小括号的,应该先算小括号里的”这一运算顺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策略和方法,用自己的方式列出算式并计算。在学生汇报交流时,能说出自己的分析思路,逐步训练学生有条理的分析问题。
三、总结归纳,促进发展 1.解决绿点问题 提问:你会计算吗?
(1)84÷(8-4)(2)56÷(5+3)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2.观察总结,引导观察
提问: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你能试着总结一下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进行;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通过前两个红点的探索,小电脑部分将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在再次经历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时,学生对于小括号的产生和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体验。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练习前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明确运算顺序后,学生独立计算,组织全班交流。2.反馈时提问:(60-38)×3=22×3=66(43+21)÷8=64÷8=884÷(8-4)=84÷4=2156÷(5+3)=56÷8=7
(1)现在每间微机室有所少台电脑?
(2)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对比所列算式是否与解决问题的步骤一致。3.出示:
提问:你能不计算就判断出左面和右面的式子结果哪个大,哪个小吗?
【设计意图】前两个是基本练习,进一步巩固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反馈时的提问意在考察学生对计算方法与实际问题的联系。第三个练习是“快速判断大小”的题目,让学生感悟由于运算符号和小括号的位置不同,得数就不同。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加深学生对“小括号”的理解应用。
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谈话: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在计算时运算顺序比较熟练,但是在实际计算时学生仍有比较严重的计算错误,避免这样的错误一是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验算的习惯,二是加强口算、笔算的能力。
【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提升】推荐阅读: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7-17
模拟四则运算05-24
四则运算意义09-13
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06-06
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07-30
四下四则运算解决问题10-27
五年级四则运算100题06-20
本科生论文的四则运算07-03
加减混合运算教案08-26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