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楼道友情提示语(精选5篇)
教学楼楼道友情提示语 篇1
1. 学生就要爱学校,上楼下楼不打闹
2. 轻声慢步,文明上下楼
3. 上下楼梯靠右走,以免摔倒碰破头
4. 上下楼梯靠右行,严禁拥挤保安全。
5. 不要推不要挤,关心别人爱自己
6. 上下楼梯能互让;楼道自然就宽敞。
7. 课余时间不疯狂,损坏公物易受伤。
8. 下课之后请慢走,追逐打闹不安全
9. 集体行动列队走,安全两字记在心。
10. 上下楼梯靠右走,安全意识时时有。
11. 安全关系你我他,校园安全靠大家。
12. 上楼下楼靠右走,遇到混乱手牵手
13. 维护校园安全,营造和谐环境
14. 安全是朵幸福花,大家浇灌美如画。
15. 教室楼道不奔跑,安全第一真是好。
教学楼楼道友情提示语 篇2
一、揭示文本情感, 为理解文本搭建桥梁
新课程语文把学生的情感目标放到了很高的位置, 要求语文学习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文本中有许多小泡泡与文本所要达到的情感目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例如二年级上册《浅水洼里的小鱼》, 当小男孩不停地捡鱼扔鱼时, 在文字旁边有个小泡泡“看到小动物受伤了, 你在乎吗?你会怎么做呢?”本来学生学完了课文, 只是觉得这位小男孩很棒, 保护动物。但有了这个泡泡, 学生一下子联想到了自己, 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 仿佛自己也成了文中的小男孩。一个小小的泡泡简明扼要地点出了文本所要达到的情感目标。而且还让学生想想自己“会怎么做”, 进一步提出了要求。
当王宁选了自己做劳动委员后, 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我选我》) 许多学生在学到这里时还懵懵懂懂, 不知何事。于是, 下面的一个小泡泡出来了“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 教室里就响起了一片掌声?”大部分学生看到了就会再次阅读文本, 从而理解了文本的内涵。
二、拓展文本内容, 延伸学习范围
我们教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光让学生学会书本中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学习书本以外的东西, 指导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而新课程更加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综合学习。小泡泡们在这方面又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例如二上语文《北京》一文, 在课文结束后学生已经初步领略了北京的风光和名胜古迹, 但大部分学生对于北京还是陌生的。于是, 课文结尾部分出现了一个小泡泡“你知道北京有哪些新变化吗?”就是这样简短的12个字, 让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北京有哪些名胜古迹?”“北京以前是什么样子的?”“北京新建了什么建筑?”“我想把新北京的样子画一画”, “我们还可以来赞美赞美北京”……一时间课堂上热闹起来, 学生七嘴八舌, 议论纷纷。原本只有二三百字的文章, 现在看来似乎已经没有了尽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探知欲已经被这个不起眼的小泡泡勾引出来。很好的拓展了文本的学习内容, 延伸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学生的学习不再仅限于书本中, 而是从社会各方面各个学科上获取知识, 充实自己。
三、开拓学生想象思维
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的形式方式不同, 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而在这三种想象中, 创造想象比再造想象更为复杂、困难, 也是教师最终培养学生的目标。
例如《坐井观天》结尾处“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 会说些什么?”把原本已经学完的课文有了延伸, 还给了学生思考的内容和方向。为学生的想象铺了一个平台。学生在这里, 思维得以激活, 想象得以创造。学生很有兴趣地续编故事, 充分挖掘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
四、画龙点睛, 明确重点
“感悟”是我们接触新课程以来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听到的一个词。那么, 怎样来“感悟”所学的文章呢?这也是许多语文教师经常研究的一件事。新教材中的这些小泡泡又一次挺身而出, 为我们适时解决了一些难题,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三下语文《她是我的朋友》, 文章讲到小姑娘伤得很重, 如果不立刻抢救, 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输血迫在眉睫。小泡泡提示“联系上文, 我读懂了‘迫在眉睫’的意思”。这里着重点到了“迫在眉睫”一词, 就让学生在学习文本时着重看了这个词, 也着重看了这个段落。学生能如此有重点地、明确地阅读文本, 就可以轻松自如地理解文本所蕴涵的情感。
五、指导学习方法, 便于学生掌握
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者, 真正的路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完的。在新课程中, 有许多小泡泡都指出了学习的方法, 教会了学生学习。它像夜空中的一颗启明星, 又似茫茫大海上的一座灯塔, 照亮了孩子们前进的脚步。
教学楼楼道友情提示语 篇3
《花瓣飘香》是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的一篇情真意切的感人文章,课文大部分是以人物对话形式展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对新课程中过分重视人文性的现象作了纠偏,充分关注提示语,努力将人文性与工具性较好地统一起来,同时根据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目标,突显并加强工具性教学。
一、关注提示语,感悟人物内心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习得语言,在习得语言的基础上提升人文修养,使语言和精神得到和谐共振。本课中我抓住提示语,引导学生品读、比较、揣摩,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感触他们的精神实质,得意又得言。
本文中的三次人物对话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教学时就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关注到提示语中人物的语气、动作、神态,从而去感悟到人物的内心。
文中“我”的话,抓住一个“轻轻地问”,让学生联系前文,找到关键词“不知所措、惶恐”,从而让学生体会“我”之所以“轻轻地问”,其实是为了消除小女孩的这种情绪,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我”其实也是个亲切的人。在第二次对话中“我”的话是没有了提示语,这时候我追问:“你认为他的话应该如何去表达?请你加上合适的提示语。”学生在前文的学习中能体会到人物的情感,自然在此处也就有了合理恰当的回答,“轻轻地”、“亲切地”……
让学生边读提示语边想象,从中体会小女孩的懂事。例如在体会小女孩爱花时,抓住提示语中“舍不得”“不好意思”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小女孩虽然为了让妈妈高兴摘花瓣,但却不忍心摘下整朵花。在感受小女孩听话时,继续抓住提示语中“闪动着泪花”,让生谈谈这是怎样的泪花?这泪花中包含着什么?在交流过程中,我珍视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感受,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引起情感共鸣。
二、体会提示语 表达人物情感
语文不能脱离“语言”,语言有意境,意境需要体会、品评、涵咏。而“读”是最基本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中,因为我对提示语的教学加大了力度,所以学生对人物内心情感方面有了很深的体悟,而之后的朗读则是水到渠成地把人物情感表达出来。
人物的对话要求分角色朗读。我采用了两个形式,一开始展示在学生眼前的是有提示语的三次对话,由学生合作,进行角色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这应该不难。然后则是去掉提示语,让学生通过表演朗读把人物的情感表达出来,这个要求就提高了。学生要在充分朗读,深入感悟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把角色扮演好。所以对于提示语的关注,不仅是指导好朗读的一种途径,也是一种感悟文本的很好的方式。人物语言要读好,提示语关注少不了;人物语言要读妙,走进内心更重要。
这个方法既引导了学生细读文本,又使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品味了人物的特点。
三、运用提示语,引导学生表达
说话、练笔,是一种表达的需要,是情感的渲泻,更为重要的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得巧妙合理。学生通过文中相关词句很容易就能体会到小女孩的懂事,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探寻文本的空白处,通过创设情境,让生展开合理想象,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例如:在引导学生感悟小女孩的爱花时,我采用层层深入的方法,抓住提示语中“舍不得”“不好意思”等词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舍不得,不好意思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知月季花的美丽,再通过图片直观感知花的美,接着让学生关注到小女孩的话后面的省略号,让学生猜猜,小女孩没说完的话是什么。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得到了具象,对人物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再如,课本最后写作者在小女孩的感染下,买了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了母亲的阳台上。在此,我让学生展开想象:作者把两盆花送给小女孩与他母亲时,分别会说些什么?给学生人物对话卡,填空式完成。要填的内容,除了有人物的语言,还有就是本课训练的重点:恰当使用提示语。通过情境的创设,让生发挥想象,再加上之前三次对话的练习,给予了学生深入思考与言语表达的训练,进一步理解文章内涵。
这样的安排,既是对前面习得表达方法的检验与巩固,更深化了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的认识。
楼道安全提示语 篇4
见面招呼微微笑,靠右慢行最重要。
脚步轻轻,靠右慢行。
结伴同行不打闹,单独行走不抢行。
楼梯通道,请勿跑跳。
轻轻说,轻轻走,文明礼让记心头。
上楼下楼靠右走,遇到混乱手牵手。
上下楼梯,相互礼让。
上下楼梯靠右行,你谦我让脚步轻。教室走廊不嬉戏,同学玩乐守秩序。
上下楼梯靠右行,轻声慢步讲文明;结伴同行不打闹,单独行走不抢行;集体行动列队走,安全两字记在心。
学校楼道安全提示语 篇5
2. 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
3. 老师就像我妈妈,安全知识要听她。
4. 快快乐乐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5. 课余时间不疯狂,损坏公物易受伤。
6. 上下楼梯靠右行,安全意识时时有。
7. 上下楼梯不拥挤,集体活动守纪律。
8. 轻声漫步不打闹,上下楼梯要走好。
9. 轻声漫步,同学玩乐守秩序。
10. 轻声慢步,文明上下楼。
11. 上下楼梯靠右行,轻声慢步讲文明。
12. 上下楼梯靠右行,千万不能滑下梯。
13. 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推不挤步步稳。
14. 扔下的是废纸,捡起的是品质。
【教学楼楼道友情提示语】推荐阅读:
教学楼楼道的友情提示语10-07
教学成果总结撰写提示05-23
教学语篇01-20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友情海报》及教学反思08-20
二语写作教学06-09
中英语阅读教学08-20
教学指导语12-22
初中语文新课改教学01-16
二语课堂教学01-18
课堂教学语域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