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共12篇)
园林景观工程建设 篇1
1 引言
中国的乡村建设, 21世纪初以来, 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2005年10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2008年, 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这一策略, 并适时出台了《“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 随着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 浙江省于“十二五”期间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行动计划》, 至此全国各地都纷纷效仿, 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在全国开展起来。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 进一步指出美丽乡村建设应本着“科学规划、目标引导、试点先行、注重实效”的总体原则, 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乡村类型。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 乡村环境的改善、环境内涵的提升, 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的过程, 无不贯穿了乡村园林景观设计, 因此乡村园林景观设计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乡村景观概述
伴随着农耕文明出现的乡村景观, 其发展至今, 经历着一系列的演变过程, 但是把乡村景观作为一种研究对象, 还是出现在近代。乡村景观的概念的界定在不同行业间的讨论从未间断过。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 乡村景观是指由村落、水体、植物、动物、农田等要素组成的社会复合生态系统;从旅游学角度看, 乡村景观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空间结构体系, 包括乡村聚落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 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又相互区别, 表现出不同的旅游价值[1]。从环境资源学的角度来看, 乡村景观具有效用、功能、美学、娱乐和生态五大价值属性的景观综合体[2]。这些都是通过不同学科对乡村景观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阐述了乡村景观的各种形态, 笔者结合自身专业认知, 从景观规划设计角度总结了乡村景观的概念, 认为乡村景观是利用乡村景观各个组成要素进行整体设计, 达到保护和修缮乡村景观, 营造良好的乡村人居环境的特色, 最大程度地实现乡村的价值。
3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1 缺乏统一规划, 园林格局混乱
进入21世纪以来, 国家对农村的环境建设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却出现了园林景观的“批量化”生产, 这些统一的规范带来个性、艺术性、乡土性的缺失。据统计, 全国有63.46%的村庄已经编制了村庄总体规划[3]。这些统一的规划形式具体到地方设计却没有做到因地制宜, 合理变通, 而是生搬硬套, 以至于出现了大量雷同的形式。
3.2 城市化景观成为标准, 乡土化意思单薄
目前在中国的乡村建设中, 城市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 中国的传统乡村形态在建设中正在不断地分解、丧失, 见证中国乡村发展历程的文化积淀也在渐渐出现了一种不断衰落的迹象,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就是目前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目前, 我国的乡村在建设的过程中, 已经呈现出一种“城市包围农村, 农村走向城市”的总体态势。
3.3 缺乏与农村生产生活的联系性
中国的乡村除了部分发达地区的乡村建设处于领先地位, 打分处于较落后的状况, 同时, 他们也继承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 因此也就决定了乡村的环境景观特点有别于城市的环境景观, 在乡村景观设计营造上要充分考虑乡村景观构成的要素, 进行符合乡村特点的园林景观设计, 而非照搬照抄城市景观营造模式。片面追求城市景观营造模式, 只会使乡村景观脱离乡村环境, 背离乡村生产生活, 与乡村生活脱节。
3.4 园林景观的生态性遭到忽略
目前中国的乡村环境景观建设方兴未艾, 但是在乡村景观的环境营造上, 由于在规划和设计上存在一定的不理性, 使得乡村景观建设上, 乡村环境的结构不平衡, 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同时, 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布局的错乱, 都成为影响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笔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走访了部分乡村, 了解发现大多乡村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 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设计论证, 建设期间对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 改造的结果就是破坏了原有的稳定群落结构和生态结构, 一旦破坏, 基本都是无法恢复的。因此在进行村镇景观设计过程中, 要对其生态的稳定性做到科学合理的保护, 在尽量不影响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同时坚持“反规划”的设计原理。乡村景观设计都应该在这样统一的原则的指导下进行, 使乡村的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4]。
4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地域性园林景观营建模式探讨
通过笔者在研究过程中的调查分析, 认为目前乡村的园林景观从设计到建设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误区, 因此笔者结合对美丽乡村村镇景观设计的研究成果, 构想了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地域性园林景观的设计模式。
4.1 注重乡土情怀, 体现区域特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西方园林景观设计一直深深影响着国内城市景观设计的不断发展, 而乡村的园林景观设计却像城市“取经”这就导致了乡村园林景观的过度“西化”、“城市化”。总所周知, 美丽乡村的乡村园林景观设计, 不仅要满足改善乡村环境的需要, 更要满足外来游客和村镇居民的审美需求。因此在乡村园林景观营造的过程中, 应当充分注意设计融合乡村环境, 结合乡村周边设施, 合理运用乡土植物, 才能反映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下的地域性环境。也只有利用艺术的手法把地域环境、乡土特色、区域文化合理地融合在一起, 才能够真正体现园林景观的乡土情怀和地域特性, 这也是乡村园林景观存在的真正价值。
4.2 实现就地取材, 简化维护管理
园林景观材料的设计和选择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乡村园林景观材料选择过程中, 使用的材料大多都是城市景观设计材料, 这些材料易施工、建成效果好、购买简单。这些材料在景观建成初期能够呈现出一定效果, 但是缺乏地域特性, 工业化材料的大量使用, 使得景观设计和乡村环境格格不入, 后期维护成本增加。因此, 笔者建议材料使用最好能以就地取材为主, 外来材料为辅, 这样既能体现园林景观的地域特色, 同时简化了后期维护成本。
4.3 重视环境保护, 突出生态理念
随着城市化环境污染问题的逐步加剧, 政府出台了许多措施, 引导高排放, 低产出的企业向城市郊区、乡村迁徙, 这就使得乡村的环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加上乡村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农药、化肥残留物, 这就使得乡村的环境也呈现了污染加剧的趋势。笔者结合对美丽乡村建设实践调查, 认为在现阶段的乡村园林景观设计也要注重利用景观设计各要素的环境净化、微生物的分解功能, 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例如运用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植物, 吸收和分解空气中的污染物, 最终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5 乡村地域性园林景观的发展趋势
目前对乡村地域性园林景观设计虽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 但是却未形成具有可操作的、系统性的设计方法, 这就需要我们在乡村园林景观的建设理论、设计动态、乡村需求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实现地域性乡村园林景观的差异性、特色性, 为乡村地域性园林景观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冯淑华, 乡村景观旅游开发[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5 (1) .
[2]刘滨谊, 王运才.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J].中国园林, 2002 (5) .
[3]建设部城乡规划司.2001年村镇建设统计公报[J].城乡建设, 2002 (8) .
[4]俞孔坚, 李迪华.论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C]//绿色论坛组委会.杭州城市绿色论坛论文集.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2.
园林景观工程建设 篇2
项目
园林景观分包工程
合同文件
发 包 人:总承包人:分 包 人:设计单位:工程监理:
二〇一〇年五月
项目
园林景观分包工程
分包合同协议条款
本分包合同协议条款由
总承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
分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
发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签订
鉴于
发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已取得政府批准发展_________________项目,并已负责实施本工程;
发包人已就_______________项目园林景观分包工程进行了招标。
分包人已经提供给发包人一份附有全部标价的工程量清单,并就分包合同总价、工期与发包人进行友好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兹订立协议如下:
1.按照合同文件规定、承包范围要求进行金溪园项目园林景观分包工程施工,具体包括硬质景观工程、绿化工程、景观给排水工厂、架空层装饰工程、土方工程以及休闲中心南侧已完区域水洗景观重建工程等(不含上午休闲中心南北两侧及排屋展示区域已完工景观范围),并包括所需之神话设计、供应、安装、保修及保养、养护,施工内容及边界以图纸所示为准。
2.合同总价为人民币_____________元整(¥___________)。此总价为根据合同文件、图纸包干总价,除合同文件另有规定外,将不作调整。
分包人于2010年4月19日提供之工程量清单中所有单价下浮2%后之单价将作为合同单价。该单价视作已包括了所有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间接费、利润、税金和完成本工程不可或缺的所有工作及责任,不论有否在图纸或招标文件内具体说明。分包人确认上述单价不会因人工、物价、费率、税率或汇率之升降火任何调价文件之要求而调整,该单价将视作为日后计算设计变更的依据。
3.分包人须配合总承包工程的工期、总承包人的施工进度执行及完成本分包工程,以确保总承包工程能在预定的完工日之前完成。
引致总承包工程延误,每天赔偿人民币50,000.00元,不足一天亦按一天计,赔偿无限额。
4.付款方式
付款办法:
(1)每月按核实累计至该月完成的质量合格的工程量之80%计算有关累计工程款,扣除5%保修金,并在减去以前已支付的金额后的余款支付一次。若分包工程没
有的形象进度未能达到发包人的要求,发包人可延迟或暂停支付当期工程款,且有权对中标人进行罚款。
(2)工程验收合格,结算完成后,硬质景观、架空层装饰、景观水电以及土方工程
支付至相应结算价款的95%,绿化工程支付至相应结算价款的90%;中标人须
按结算总价开齐累计发票给发包人。
(3)硬质景观、架空层装饰、景观水电以及土方工程余款支付方式:在发包人将本
项目移交小业主之日起计满一年后,凭收据支付该部分相应结算价款2.5%的保
修金;在发包人将本项目移交小业主之日起计满两年后,凭收据支付该部分相
应结算价款2.5%的保修金。
(4)绿化工程余款支付方式:在发包人将本项目移交小业主之日起计满一年后,凭
收据支付该部分相应结算价款5%的保修金;在发包人将本项目移交小业主之日
起计满两年后,凭收据支付该部分相应结算价款5%的保修金。
(5)保修金的返还并不免除中标人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分包合同文件所规定的应
承担的保修责任。每月按核实累计至该月完成的质量合格的工程量之80%计算
有关累计工程款。须开具全额工程款发票(杭州市建筑安装统一发票)后,扣
除5%保修金,并在减去以前已支付的金额后余款支付一次。若分包工程每月的形象进度未能达到发包人的要求,发包人可延迟或暂停支付当期工程款,且有
权对分包人进行罚款。资金使用证明:
分包人每次提交付款申请须向发包人提供上月本工程进度款之进款账号的资金流动证
明文件,以供发包人作为对总承包人本工程款进行监控之用。该证明文件包括:进账单影印件、资金流出证明影印件(包括转账支票、信汇单、现金支票等)以及该类资金用途的详细说明。发包人的监控目的仅只是为了防止发包人将本工程之款项移作他用(与本工程进行之无关用途)而影响本工程的正常运作,并不能改变合同文件规定工程款的支付原则。
5.合同条件/工程技术要求内说明须在合同协议条款内确定的资料如下:
(1)工程质量标准:按现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的合格等级。若总包单
位对单体申报“西湖杯”,则需符合总包单位相关质量要求等级。
(2)工程一切险和第三者责任险:本工程发包人未投有工程一切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事故责任由责任方承担。
(3)履约保证:分包人须在签署本合同后14天内提交由银行与分包人联名出具不可
撤销的履约保证书,共同及分别向发包人保证分包人会正确地履行本合同。
履行保证书金额为人民币_______________元整(¥___________)(合同总价的10%,以近千元单位计),而出具履约保证书的费用由分包人自行负责。履约保证书的格式按照履约保函之样本。提供履约保证书的银行和履约保证书的内容须事先提交发包人认可。
在分包人提交有效及审批认可的履约保证书前,发包人可从应付分包人的款项中全书扣除履约保证书的金额后才予以支付,而所扣除的金额须待分包人提交有效履约保证书后,或于发包人证明本工程实际完工后(以较先发生为准)才予以退还。
(4)文明施工保证金/安全保证金:签署本合同时,分包单位需于总包单位签署安全
协议,就分包工程范围内的安全责任向总包负责,安全责任押金金额为合同金额的1%(以近千元单位计),该押金押在总包处,并在本分包工程完工后返还。若安全责任押金不足以支付,由于分包人的原因造成的一切费用及损失,不足部分将从应付或将付的工程款中扣除。
(5)保修期及绿化养护期:本分包工程保修期及绿化养护期自本项目移交小业主之
日起计二年。保修期及绿化养护期完证书发出时间为保修期/绿化养护期结束。
6.“合同文件”乃由以下文件组成:
(1)本合同协议条款;
(2)廉洁协议书;
(3)中标通知书;
(4)双方在回标后至定标前的下列来往文件:
(Ⅰ)2010年5月6日,中标人致发包人之最终报价承诺书;
(Ⅱ)2010年4月19日,中标人致发包人之询标问卷
(二)回复;(Ⅲ)2010年4月14日,发包人致中标人之询标问卷
(二);
(Ⅳ)2010年4月8日,中标人致发包人之询标问卷
(一)回复;(Ⅴ)2010年4月2日,发包人致中标人之询标问卷
(一);
(Ⅵ)2010年3月26日,发包人致中标人之投标疑问回复
(三);(Ⅶ)2010年3月23日,发包人致中标人之投标疑问回复
(二);(Ⅷ)2010年3月17日,发包人致中标人之投标疑问回复
(一);
(5)中海地产专业工程施工合同条件;
(6)履约保函样本;
(7)承包范围与工作内容;
(8)工程技术要求;
(9)工程量计算规则;
(10)图纸目录及图纸;
(11)工程量清单;
(12)中海地产签证管理办法;
(13)甲供物资管理工作程序。
所有定标前由分包方提交的一切施工方案、措施、进度表等皆只做参考之用,并不构成为合同文件之一部分,而前述之所有资料须按合同文件之要求重新提交予发包方作出审 批及认可。若合同文件之间有任何矛盾,以时间稍后者为准。
(1)如果技术要求与合同图纸有矛盾之处,以技术要求之规定为优先解释;
(2)如果合同条款与技术要求有矛盾之处,以其中要求严格者为准。
任何不列在上的其他文件皆不成为合同文件的一部分,其内容不能影响合同文件的含意,除非双方同意签认作为本合同的补充的补充。
合同文件内的天数,除另有说明外,乃日历天数。
7.图纸
发包人免费向分包人提供各版施工图纸2套。分包人于功臣滚共时向发包人/总承包人提供足够数量之竣工图及竣工资料,且不少于竣工施工图和技术资料各9套。
(本页以下无正文)
兹证明各方签订如下:
总承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或获授权代表)签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与职位(正楷)
分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或获授权代表)签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与职位(正楷)
发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或获授权代表)签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谈屋顶园林景观建设 篇3
关键词:屋顶;园林景观;造园
一、屋顶园林景观建设的意义
其目的意义在于: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具新意的活动空间,增加城市自然因素、绿化覆盖率,美化环境,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健全城市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同时,屋顶园林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二、屋顶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经济实用:合理、经济地利用城市空间环境,始终是城市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追求的目标。
2.安全科学:屋顶园林的载体是建筑物顶部,必须考虑建筑物本身和人员的安全,包括结构承重和屋顶防水构造以及屋顶四周防护栏杆的安全等。
3.精致美观:选用花木要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同时路经、主景、建筑小品等位置和尺度,应仔细推敲,既要与主体建筑物及周围大环境协调一致,又要有独特新颖的园林风格。不仅在设计时,而且在施工管理和选用材料上应处处精心。
4.注意系统性:规划要有系统性,运用园林“美学”统一规划,以植物造景为主,尽量丰富绿色植物种类,同时在植物的选择上不单纯为观赏,要模拟自然。
三、造园设计
假山、水池、亭、廊虽然是屋顶园林造景的重要部分,但应以树木花卉为风景主题,各类树木、花卉、草坪等所占的比例应在50%至70%。常用植物造景形式的设计有以下几种。
1.乔灌木的丛植、孤植:植株较小的观赏乔木以及灌木、藤木,不仅是园林艺术的骨骼,更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角。所以乔灌木应是屋顶园林中的主体,其种植形式要讲究,以丛植、孤植为主,与大地园林讲究“亭台花木,不为行列”而突出群体美不同。丛植就是将多种乔灌木种在一起,通过树种不同及高矮错落的搭配,利用其形态和季相变化,形成富于变化的造型,表达某一意境,如玉兰与紫薇的丛植等。孤植则是将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和优美姿态,花期较长且花色俱佳的小乔木,如海棠等,单独种植在人们视线集中的地方。
2.花坛、花台设计:在有微地形变化的自由种植区,建花坛、花台。花坛采用方形、圆形、长方形、菱形、梅花形等,可用单独或连续带状,也可用成群合类型。所用花草要经常保持鲜艳的色彩与整齐的轮廓。多选用植株低矮、株形紧凑、开花繁茂、色系丰富、花期较长的种类,如报春、三色堇、百日草、一串红、万寿菊、金盏菊、四季海棠、郁金香、风信子、矮牵牛等。
3.花境及草坪:以树丛、绿篱、矮墙或建筑小品作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配置。花径的边缘,依屋顶环境地段的不同,可以是自然曲线,也可以采用直线,而各种花卉的配置是自然混交。草坪种植不宜单独成景,而是以“见缝插绿”或在丛植、孤植乔灌木的屋面铺设,以形成“生物地毯”,起到点缀作用。
4.注意配景:除在主景外采用花盆、花桶等,点线地分散组成绿化区域或沿建筑物屋顶周边布置,增加气氛和景观外,应在曲径、草地边和较高的植株下,摆放1至2块形状特异的奇石等,以体现刚柔相济的内涵,收到丰富园林景观的效果。
四、几个技术问题的解决
1.减少荷载问题:荷载是衡量屋顶单位面积上承受重量的指标,是建筑物安全及屋顶园林成功与否的保障。用于园林造景的屋顶应采用整体浇筑或预制装配的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作结构层,有条件者,可用隔热防渗透水材料制成的“生态屋顶块”。一般情况下,要求提供350千克/平方米以上的外加荷载能力。同时在具体设计中,除考虑屋面静荷载外,还应考虑非固定设施、人员数量流动、外加自然力等因素。为了减轻荷载,应将亭、廊、花坛、水池、假山等重量较大的景点设计在承重结构或跨度较小的位置上,同时尽量选择人造土、泥炭土、腐殖土等轻型材料。
2.防水设施及排水系统:在满足承重要求之后,应对整个屋顶进行防漏处理,其防水层处理应采用复合防水设施,即设置涂膜防水层和配筋细石砼刚性防水层两道防线。涂膜防水层应用无纺布做一布二涂或二布六涂,在此基础上做刚性防水层,刚性防水层与屋面泛水必须一次做成。涂膜防水层施工完毕后,还应进行一次防水试验。同时,在实施屋顶园林施工中,不管何种设施均不得打开或破坏屋面的防水层或保护层。紧接着就是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除溢水孔、天沟外,还应设置出水口、排水管道等,满足日常排水及暴雨时泄洪的需要,并做好定期清洁、疏淘工作。
园林景观工程细部处理分析 篇4
1园林景观工程细部处理的措施
1.1 景观工程土壤的改良
土壤是园林植物生长必须的要素, 也是保持园林景观长效的基础。不同的园林植物对土质有着不同的需求, 如果土质不适合, 将严重影响植物的发育和生长, 增加日后养护的成本。例如园林植物造景中经常用到杜鹃、栀子花、杜英等植物, 这些植物适合生长在酸性的土壤环境中, 但很多施工单位没有意识到这一细节, 将这些植物栽植于呈碱性的土质中, 结果出现植物枝叶变黄衰退等现象, 减低了景观效果, 不得不进行更换。再例如表层土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还有一些对土质有特殊要求的植物, 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和客土置换。但有的施工单位为了图方便, 用深层土覆盖植物, 破坏了原来表层土的团粒结构, 极大地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 可见对景观工程土壤的细部处理马虎不得。
1.2 景观建筑的细部处理
在园林景观工程中, 景观建筑是工程量最大的项目, 大致占到总工程量的70%左右, 同时也是投资最多的工程, 因此, 做好景观建筑的细部处理对于整个景观工程具有重要的价值。景观建筑包括假山、亭台、门廊、台阶、围墙、花架、栏杆等, 细部处理注意的环节很多, 主要的有以下几点:一是饰线。饰线广泛用于景观建筑的梁柱、门套、窗套等部位, 饰线的细部处理要求保持整个线条的流畅和完整性, 起到画龙点睛、烘托整个景观建筑的作用。具体的饰线拼接方式根据饰线材料来确定, 常见的材料由木头、花岗岩以及石膏等, 整个饰线的细部处理要与周围材料保持一致。二是压顶。压顶常见于景观建筑的水池、景墙和花基等部位, 压顶的细部处理主要是转角位的收口细致, 材料规格一致, 与墙壁之间没有明显的裂缝。尤其是在水池压顶时, 不能露出砂浆, 更不能漏水, 不然产生很大的后续维修成本。三是台阶。只要景观建筑有高度变化的部位, 都会设置各种形式的台阶, 台阶的细部处理在于高度的合理、阶面的平整和对缝形式的统一。如果没有特殊要求, 一般景观建筑的台阶高度保持在15cm以下, 方便人们踩踏。宽度保持在25~40cm之间, 符合大多数人的行走习惯。
1.3 园路铺装处理
在园林道路外观施工中, 直线行的道路对施工技术、施工投入的要求最低, 但是美观效果比较差, 直线道路中的生硬棱角降低了美感。曲线道路线条柔和, 充满美感, 又增加了游览乐趣。因此施工时要尽可能修建曲线行道路, 在一些生硬的拐角处, 可以通过布置树木和山石, 来减少棱角的生硬感, 做到曲之有理。再就是园林道路的铺路材料要选择适当, 一般的园林工程都是采用鹅卵石进行铺路, 不仅美观, 而且可以起到按摩脚部的作用。有的施工单位为了方便, 随意选择一些粒径大小不一的鹅卵石铺在路上, 路面参差不齐、大小不一, 走在上面给人不舒服的感觉, 美观效果也比较差, 这些都是园路铺装中需注意的细部环节。
1.4 绿化种植的细部处理
植物是园林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一个优秀的园林作品离不开成功的植物配置, 植物造景贯穿于全园。绿化种植的细部处理主要包括植物的配置和形体的选择, 园林树木的选择是园林景观的主体, 不同的园林树木因长势、冠形、色彩等有着不同的美感, 选择合适的植物, 加上层次的变化, 利用植物的姿态、色彩等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和风韵, 往往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植物配置应注意植物高矮顺序与游人视线的关系, 将植物最好的树形、树姿展示出来。为了防止树木倒伏, 要进行支撑。事实上, 整齐划一的支撑本身也有美感, 也是园林景观的体现。栽植植物时要注重主从分明、疏密有致, 尽量模仿大自然的原始形态, 有利于植物的健康成长。
2结语
总之, 我国园林景观工程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园林景观工程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细部处理对园林景观效果的营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我们不能忽略园林景观的细部处理, 反而要精雕细刻、画龙点睛, 将细部处理做到精致。
摘要:很多园林景观工程在施工过程中, 忽略了工程细部的处理, 导致景观效果大打折扣。鉴于此, 本文分析了园林景观工程细部处理, 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借鉴。
关键词:园林景观工程,土壤,园路铺装,植物配置
参考文献
[1]陈从周.惟有园林[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总结 篇5
施工总结报告
首先感谢各单位领导、来宾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司****一期启动区园林景观工程的竣工验收,我司在业主、监理、设计等单位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项目部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历经4个月完成了此工程项目除甩项部分的施工。
我司自2011年**月份工程开工后,组织以工程师为首的有关技术人员经现场认真勘察,确认进场施工先后顺序,先放线,后开挖再砌筑,最后铺装、绿化惯穿于整个施工流程,每道工序进行之前,先进行现场技术交底,把握技术要点,做到符合设计要求,每道工序完工后均严格自检,请监理单位监督检查,符合要求才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我公司严格按照《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其它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并根据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管理体系标准,依据合同及会审后的设计施工图组织进行施工,对工程监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科学管理,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同时积极、主动的协调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关系,进行科学管理,狠抓质量、进度和进行成本控制,保证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周转材料、生产技术人员及作业的人员的投入合理安排,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解决好问题。在得到上级领导的关怀、听取建设方领导的正确意见及公司领导的正确带领下,顺利完成了工程的所有内容。
我们的付出得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主管部门的肯定。借此机会,再次感谢********房地产开发公司、********监理有限公司、****设计院等单位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
****************有限公司****项目部
2011年**月**日
监理工程师论坛
浅谈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控制 篇6
一、园林景观工程的特性分析
为实现园林景观工程的高效质量控制,需要以园林景观工程特性的了解为寄出前提。
(一)园林景观工程没有统一的标准限制
园林景观工程由于具备较强的艺术观赏价值,而艺术的鉴赏没有统一的标准,因而在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建造中没有统一的硬性标准,只在于约定俗成的艺术审美要求。因此,在园林工程的设计建造中,任意性较强,在园林景观工程的外形、尺寸、建筑风格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要求没有统一的标准,园林景观工程的建筑施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监造人员的独特视角、艺术理念以及因地制宜的施工现场发挥能力。例如,在下图景石的摆放设置上,总口难调,个人有个人的看法,此时设计建造人员在关于这块景石的摆放上需要具备一定的说服力,让公众信服其说辞。
园林景观工程中的摆放景石
(二)园林景观工程具有自然属性
园林景观工程作为城市自然文明的象征,必然具备一定的自然属性,要求景观工程给观看者带来天然的野生的景观感受,拉近观看者与自然的接触距离。这就要求园林景观工程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要求园林景观设计建造人员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园林景观工程的相关设计建造资料,吸收借鉴成功的园林景观工程设计建造经验,结合自身的设计创造思维,设计建造出优秀的园林景观工程。
(三)园林景观工程实施对象特殊
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建造中,实施对象的特殊性表现在其生命活性,也就是说园林景观工程的实施对象多为有生命的植物,如各类乔灌木、地被、花草等,因此在设计施工中要考虑各种植物的季节属性和生态功能,充分发挥其环境净化功能、温度调节功能以及生态环境美化功能等。
(四)园林景观工程强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
在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建造中,更加强调园林景观内各景石、景点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程度以及景观内的自我协调性,也就是在设计建造中,综考虑各植物品种的配置、各植物群落的搭配等。例如,每一块景石的摆放效果是否与其它景石相一致,花草植物的大小、形状、高低、美化功能是否协调等。
二、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
依据园林景观工程的特性,要严格控制好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需要注意工程设计图纸的审核、工程建造材料的质量、种植土壤的质量、种植穴槽的开挖施工以及养护阶段的质量五个方面的控制要点。
(一)园林景观工程设计图纸质量的控制
在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建造中,工程设计图纸作为工程建造施工和竣工验收的依据标准,工程设计图纸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园林景观工程的整体效果,因而工程设计图纸的审核质量时园林景观工程质量控制的前提。在审核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图纸时,依据工程设施的布局效果和功能要求,对工程的地形、生态以及效益进行全面检测,以期实现工程设计图纸的最大化效果。
(二)园林景观工程建造材料质量的控制
任何建筑工程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建造材料的质量。在园林景观工程的建造中,不同的部分需要的材料不同,比如,在园林景观工程的土建部分需要各种原材料、产品、半成品等,在绿化部分需要大量土方、苗木等。在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控制中,建造材料质量的控制是基础,要求全面控制材料的采购、运输、检查和验收过程,确保建造材料的高质量,为园林景观工程质量的提升奠定材料基础。
(三)园林景观工程种植土壤质量的控制
在园林景观工程的建造中,由于实施对象多为绿色植物或花草,对种植土壤的质量有相当严苛的要求,要求设计建造者在植被种植前进行的土壤质量的检测和改良,保证植被生长环境的良好,在有效避免工程返工的同时,可以提升工程绿化效果。因种植土壤不符合令箭荷花嫁接要求而导致植物坏死现象如图所示。
低效种植土壤的植物坏死图
(四)园林景观工程种植穴槽开挖施工质量的控制
在园林景观工程的建造中,进行种植穴槽的开挖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好种植穴槽的质量,在不损害工程施工场地周边环境的基础上,依照工程设计图纸的要求,结合种植苗木土球的尺寸要求合理进行。例如,在对高大乔木种植穴槽的开挖中,要考虑种植区周围的建筑物、线缆等问题,保证乔木的生长不受电线电缆的干扰。
(五)园林景观工程养护阶段质量的控制
园林景观工程在建造完成后,投入使用时的养护工作也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需要控制好种植苗木的养护管理工作,即保证种植苗木的成活率。在园林景观工程投入使用后,种植苗木的养护主要是进行枯萎苗木的救治和更换,确保园林景观工程绿色植被的成活率,进而保证园林景观工程的绿化效果。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一系列自然灾害的发生,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对城市建设中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要求更高,园林景观工程的发展越来越受关注。为实现园林景观工程质量的提高,需要在了解园林景观工程特性的基础上,加强园林景观工程各方面的质量控制要点的管理工作,以期实现园林景观工程生态环境调节功能的最大化效果。
参考文献:
[1]孟峰.浅谈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7)
园林景观工程的细部处理 篇7
园林景观作为城市营造的重要角色之一, 也是人与环境的关系作用中最基础、最直接、最频繁的实体, 从中国绝大多数的现状看出, 在园林景观方面, 园林景观细部处理还存在着重大的欠缺, 也造成很多的现实问题。园林设计者和园林工作者更多留意自身的主观意识, 对使用者的心理行为等缺乏考虑;设计和施工过程急功近利, 流于浮躁, 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赶工甚至偷工情况也经常出现, 还没有把园林景观细部设计真正落到实处, 对园林景观的细部处理没有深入地、仔细地推敲, 施工现场更是只注重大面的效果而忽视细部的处理, 从而使产生的作品不被使用者接受的同时, 也增加了管理和维护的难度。
2 园林景观工程细部处理
根据园林景观工程进展的时间顺序, 细部处理可分为设计阶段 (即细部设计) 和施工阶段 (即细部营造) , 但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也不能完全分开, 往往在施工阶段, 还需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细部设计。
2.1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的细部处理, 通常又可细化为3个阶段。
(1) 概念方案阶段。细部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选择与主题风格相吻合的景观细部元素、选择具地方性的材料、确定人文艺术的细部处理手法等。
(2) 扩初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细部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落实景观建筑和小品的细部构造大样、铺装材料的尺寸、模数及收口节点做法、给排水和照明的细部形式、绿化种植的细部搭配等等。
(3) 施工配合阶段。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 通过设计变更的形式, 进一步细化和调整以上项目的细部处理做法。
2.2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的细部处理, 主要内容是根据施工图纸, 在现场放线、打样、排砖等过程中, 结合实际情况, 精确抽料, 严格控制材料规格和质量, 细化和优化工艺流程, 严格管理施工中的每道工序, 尤其是各交接口的细部做法, 及时与设计方沟通现场细部问题等等。
2.3 细部产生的关键部位
2.3.1 构件的穿插处
构件的穿插处是园林景观工程细部产生的一个常见部位。构件可以是同一材质的, 也可能是不同材质的, 比如, 休闲椅的各部件间的穿插, 就是同材质的, 而休闲椅与高台之间的固定, 就是不同材质的。构件穿插处的细部处理, 决定了园林构筑物或小品的稳固性、耐久性、实用性和观赏性。
2.3.2 材料的接头处
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的接头处, 也是园林景观工程细部处理的一个重要部位。要做好材料接头处的细部, 必须了解材料本身的性质, 美国建筑师赖特说过:首为重要的问题是对材料性质的研究。如果泳池边的木平台与花岗岩平台相接, 木头的性质较软, 热胀冷缩系数大, 色调暖, 花岗岩的性质较硬, 热胀冷缩系数小, 色调冷, 两者接头处, 需考虑两种材料的规格大小、色调对比、伸缩留缝及收口模数等。
2.3.3 形体的转折处
形体转折处也是园林景观工程细部常见的部位, 是使用者最容易关注和接触的地方。这些部位细部做好了, 可以直接提升景观项目的品质和舒适性。如图1, 图中的火山岩景墙转折处, 采用了45°角斜拼的细部手法, 给人做工细腻、精致的感觉, 但稍被碰撞易于崩角, 所以适合在远离游人的地方使用;而图2中, 火山岩转角处采用了交叉直碰的方式, 给人略带粗旷、自然的感觉, 且不易碰损, 适合在游人常接触到的地方使用。
2.3.4 色彩的过渡区
园林景观细部产生的部位还包括色彩的过渡区, 比如黑白卵石之间以及卵石与灰色花岗岩之间, 采用了新疆红石材作为过渡, 一方面易于不同材质间的收边处理, 另一方面形成较强烈的色彩对比, 效果良好。
2.3.5 形状的变化处
形状变化处的细部, 往往更容易引起游人的注意, 所以这也是园林景观细部产生的一个关键部位。通常来讲, 直线的木平台和台阶与圆形的树池交接, 对台阶石、波打线石的异形切割、规格大小、拼接方式要求都很高;而弧形卵石图案和直线地台间的形状变化, 也是人们较为关注的细部。
3 园林景观工程细部处理的具体内容
3.1 景观建筑的细部处理
景观建筑是园林景观工程里最大的项目, 包括门廊、景墙、假山、水池、亭台楼阁、景观桥、驳岸、台阶、栏杆、围墙、花基、树池、平台、铺装、花架以及挡土墙、堆坡造型等等, 约占景观工程总工程量的70%以上。因此, 景观建筑的细部处理是景观工程最主要的环节, 决定了项目的景观效果。下面具体分析景观建筑常见的细部处理内容和方法。
3.1.1 压顶
压顶通常出现在景墙、花基、水池边缘、跌水等等部位, 压顶的形式和材料也有多种多样, 有直线的、弧线的, 有花岗岩的、板岩的、火山岩的、混凝土的、耐火砖的。压顶的细部处理的关键在于线条顺畅, 水平一致, 模数合理, 转角位及端头位收口细致, 材料规格统一, 色差均匀, 与墙体相接处无明显缝隙, 不露砂浆, 不渗水 (尤其是水池压顶) 。
3.1.2 饰线
饰线常见与景墙收边、亭子的梁与柱、门套、窗套等等, 形式多样, 材料有花岗岩的、木头的、GRC的、石膏的、砂岩的。饰线的细部处理需注意线条的完整和精致, 接头处的拼接方式应根据材料而确定, 并且注意饰线与周边其它材料的过渡和连接处理。
3.1.3 檐口
檐口是指亭、廊、山门等的屋檐收口, 有木作的、泥瓦的、板岩瓦的、琉璃瓦的等等, 细部处理的要点是檐口外观平齐, 模数完整, 转折处收口精细, 考虑滴水处理, 防止雨水倒流。
3.1.4 台阶
只要有高差变化的地方, 通常都会有台阶, 有木台阶、石台阶、砖台阶等等, 台阶细部的关键在于台阶的高度不大于15cm, 宽度在25~40cm之间, 台阶必须平整, 踏面与踢面的模数最好相同, 同一段台阶内要统一对缝形式。
3.1.5 驳岸
驳岸通常出现在人工湖边上, 有自然放坡的, 有景石砌筑的, 有毛石或混凝土的, 还有鹅卵石铺贴或散置的, 驳岸的处理需注意湖体边的防水和泛水细部做法, 做到既美观、自然又不漏水, 另外, 不同形式的驳岸交接处的处理尤为重要。
3.1.6 平台
有木平台、石平台、卵石铺装平台等, 平台的细部主要是考虑平台的周边收口处理、如临水的需结合环境和功能确定离水高度、平台与栏杆、过道等的交接细节。
3.1.7 地面铺装
地面铺装是景观建筑里平面面积最大的项目, 它包括广场、园路及亭、廊内的地面, 形式和材料各种各样, 由于地面铺装是游人观赏和使用频率最高的项目, 所以铺装的细部尤为重要, 主要在于放线精确、模数合理、排砖严谨、收口细致、材料规格、尺寸、色泽均匀、做工精细, 尤其是有图案的花岗岩或卵石铺地。
3.1.8 水池饰面
游泳池和水景在现代园林景观工程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水池饰面的形式和材料繁多, 细部处理的重点在于饰面施工前水池的防水层和保护层必须做好并经过严格检查, 饰面材料铺贴时必须保证满浆, 填缝处理时要做到毫无遗漏, 同时粘结和填缝材料的选择也很关键, 防止水池反碱、吐白等通病, 另外还要注意转角处及与压顶之间的细部。
3.2 景观小品的细部处理
景观小品通常包括雕塑、花钵、水钵、指示牌、垃圾桶等配套设施, 其中最引人关注和最具观赏性的应该是雕塑, 而雕塑又可分为圆雕和浮雕等, 雕塑的细部除了其本身的创作和制作必须精雕细作外, 还要注意雕塑的安装位置、高度、工艺及基座的形式和材料的配合的细节, 同时, 雕塑与周围环境的细部协调也很重要。
3.3 绿化种植的细部处理
绿化种植就像是给模特穿衣服一样, 而种植的细部处理也就像给穿了时装的模特, 再搭配一些装饰品、提包、手袋之类一样, 是锦上添花之作。绿化种植的细部处理主要包括处理植物与景观建筑、小品及给排水照明等的协调、过渡和衔接关系, 合理选择植物的形态、色彩和质感, 加上层次的变化, 往往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3.4 景观给排水的细部处理
景观给排水主要包括园林景观工程场地内的人工湖、水景、游泳池的给水 (包括动力) 、净化过滤和溢水、排水, 以及广场、园路、平台的排水和种植区的灌溉用水等等, 其中最需要关注的是游泳池周边的排水和广场道路的排水设施细部处理。
3.5 景观照明的细部处理
景观照明包括园林景观场地内除市政路灯外的所有室外照明, 需要特别关注细部的设施集中在特色景观灯、特色煤气或煤油火把以及埋地灯、泳池灯、射树灯等等, 在设计和施工中, 如何把各种照明设施巧妙地融入景观环境中, 对灯具的选型、密度、光源的色温和色调、防眩目处理以及保安的需求等细节方面做出充分的考虑。
4 结语
本文提出园林景观工程细部处理的概念, 并将细部处理细化为细部设计和细部营造2个阶段, 另外, 以园林景观工程专业分类的角度, 把细部处理分为景观建筑、景观小品、绿化种植、景观给排水及景观照明等几大方面, 尝试以此分类方式, 研究细部处理的具体内容和作用, 并提出细部处理的指导性意见。
参考文献
[1]黄世孟.地景设施[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2]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彭应运.住宅区环境设计及景观细部构造图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方案 篇8
详细考察苗木、草坪草种、土壤、保水剂、有机肥料、土壤改良剂、生长调节剂、生根粉、杀虫、灭菌、除草药剂等材料来源和进货渠道。做好苗木、草皮草种及其它材料的质量鉴定, 保障种植材料的质量, 满足设计及合同要求、确保工程施工质量高标准。开始计划苗木 (草皮) 起苗、包装、运输、装卸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技术控制, 确保材料到位及时、准确无误。大树移植的主要技术措施:大树移植一般是指胸径15cm以上的落叶乔木和胸径10cm以上的常绿乔木。
1.1 移植树木的选择
应符合设计对树木的规格、质量的要求。要移植的树木应无严重的病虫害、无严重的损伤、植株健壮、生长量正常。起重及运输能到达移植树木的现场。树木宜近不宜远。从理论上讲, 只要时间掌握好, 措施合理, 任何树种都能进行移植。一般容易成活的树种有云杉、国槐、垂榆、白蜡、臭椿、垂柳、西府海棠等等。较难成活的树种有鸡爪槭、五角枫等等。
1.2 大树移植的时期
最好选择在树木休眠期, 春季萌动期和秋季树木落叶后为最佳时间。北方最佳时期是早春。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的深秋, 树木上部处于休眠状态, 也可进行大树移植。在城市改建扩建工程中的大树移植, 可以选择在生长旺季 (夏季) 移植, 最好选择在连阴天或降雨前后移植。常绿树, 春、夏 (雨季) 、秋季均可进行。但夏季应错过生长旺盛期。一般以春季最佳。
1.3 移植前大树处理
移植大树必须做好树体的处理。落叶树移植前对树冠进行修剪, 裸根移植一般采取重修剪, 一般剪掉全部枝叶的1/2~1/3, 带土球移植则可适当轻剪, 剪去枝条的1/3即可。修剪时剪口必须平滑, 截面尽量缩小, 修剪2公分以上的枝条, 剪口应涂抹防腐剂。 (涂白调合漆或石灰乳) 常绿树移植前一般不需修剪。定植后可剪去移植过程中的折断枝或过密、重叠、轮生、下垂、徒长枝、病虫枝等。常绿树修剪时应留1~2公分木橛, 不得贴根剪去。剪后涂防腐剂或包装剪口。落叶树可适当留些小枝。易于发芽展叶。树干采取包裹措施, 采用麻包片、草绳围绕, 一般从根茎至分枝点处既可减少蒸发又可以减少移植过程的擦伤。
1.4 宜采用的移植方法
凡休眠期移植落叶树均可裸根移植或裸根少量带护心土。一般根系直径为干径的8~10倍。凡常绿树和落叶树非休眠期移植或需较长时间假植的树木均应采取带土球法移植。一般干径15~20cm, 土质坚硬可采用软包装土球法移植, 土球直径1.5~1.8m。干径20~40cm采用方木箱移植法。方箱的规格为1.8~3m。一般土球, 大木箱规格为干径的7~9倍。
1.5 树木的后期管理
还土:一般用种植土加入腐植土 (肥土制成混合土) 使用, 其比例为7/3。注意肥土必须充分腐熟, 混合均匀。还土时要分层进行, 每30cm一层, 还后踏实, 填满为止。然后立支柱。大树移植后的精心养护, 是确保移栽成活和树木健壮生长的重要环节之一, 决不可忽视。
2 主要采用的施工技术要点
2.1 模板工程
(1) 柱模支撑必须有足够的刚度, 要装牢固, 保证浇砼时不产生偏移倾斜。在浇灌砼时和浇灌砼后必须有专人检查复核模板, 看是否有出现移动, 倾斜、模板下沉等情况。发现须及时纠正加固。 (2) 模板支架应达到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支撑在地面时必须平整, 垫块要达到负荷要求, 地面防止积水。 (3) 柱模脚下应留清理口便于清理垃圾杂物。 (4) 模板工程验收重点控制刚度, 垂直度、平整度。 (5) 模板拆除要根据结构形式, 砼强度等级和规范的要求, 有足够根据, 由现场技术组通知才能拆除。先拆后支, 拆除后及时清理, 按规定分类堆放。
2.2 砼工程
根据该项目的实际情况, 本工程拟用现场搅拌混凝土, 砼浇筑前应安排专人洒水湿润模板, 砼浇筑时安排专人执掌振动器。使用迁入式振动器, 应采用垂直插扦震方法, 震点应按顺序移动以防漏震。震距不应大于震棒作用的1.5倍。震动时应快扦慢拨, 振动时间以不冒气泡为止。应做到震捣密实, 不允许出现露筋, 蜂窝、麻面现象。浇筑过程中拌和物严格控制水量。
2.3 砌筑工程
砌筑块体取用灰砂砖, 砖块、砂浆强度等级按设计要求。砌体砂浆饱满, 墙面批腻子前应检查并用砂浆修补所有缝隙。砌体拉结钢筋应按设计设置, 墙体的垂直度及平整度应严格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控制。
2.4 装饰工程
墙面、地面装饰工程在砌筑或捣砼拆模后穿插进行。质量控制方面实行标准样板施工制度;池内壁及底板面在做防水及防水保护层后, 按照排水方向找坡, 然后再进行饰面铺贴。找平层施抹前, 应先将基层表面的灰尘, 圬垢和模板木皮等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 并用水泥浆作粗扫处理, 然后统一一次垂直平整标志块做好。然后分阶段施工找平层, 每段块一次抹完后经洒水养护3天后检查是否有空鼓现象 (并修补) 再贴装饰砖石, 平面找平按设计要求找坡斜水。
摘要:本文论述了切实做好工程所需种植材料调查。设计用植物大多数属于宁夏本土树种, 在植物成活率及苗木采购来源上不存在问题, 少数植物需要从外地引进。
关键词:移植,模板
参考文献
[1] 张玲玲.11种园林树木对汽车尾气和SO2的抗性生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6
景观建设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篇9
1 现代园林发展趋势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 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 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 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 种群间相互协调, 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 具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 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 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 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 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 即在园林建设当中, 模仿自然生态景观, 通过艺术加工, 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 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 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 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 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 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生态园林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导下, 人类与生物的接近程度将成为绿地衡量标准的重要尺度, 以植物造景为主, 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 建立多种类型、多种功能、丰富多样的景观, 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 达到生态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
生态园林美学, 是研究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生态风景园林多维空间艺术景观造型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的一门多边科学。中国风景园林是多维空间的艺术造型, 有史以来就始终坚持在以讴歌自然、推崇自然美为特征的美学思想体系下求发展, 以期达到“虽由人作”却“宛如天成”之审美、游览、环保效果。强调艺术美与自然美, 形式美与内容美之辩证统一, 以艺术为手段, 以展示自然美为目的;以形式美为框架, 以内容美为核心, 力求体现不是自然却胜似自然的生态效益和人文景观。强调动静结合, 静中寓动, 动中求静, 静态景物中有动感, 动态事物里蕴藉着无限清幽纯朴的静谧之趣。强调远与近、大与小、明与暗、露与藏的对比, 烘托、借衬, 更注重疏与密、高与低、俯与仰的搭配, 尤重林冠线的变化和色彩调配。强调以植物组景为主, 并追求色相与季相变化, 特别注意追求形象美、层次美、风韵美。强调景物之间的相互借衬与烘托, 并注重外景的亲和、融合、呼应、渗透。
2 景观建设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城市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风格多样, 量力而行”。结合和保护传统文化, 保留城市自然环境、人文资源、民俗风情, 改善城市人文环境, 创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风格和城市个性。能否体现城市地方特色是绿地规划是否成功的关键, 地方特色越强, 留给游客的印象就越深刻, 地方特色主要表现在对地方的原材料、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的整合运用上。绿化配置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 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 按照生态、景观、游憩的要求, 细化绿地的功能分区。建设绿化景观大道、主题公园、生态居住小区等城市不同形式绿地景观, 体观以人为本的思想, 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对绿地的需求, 保证城市绿地系统的开发, 让市民亲近绿地, 保障资源共享和社会公平。
生态功能、文化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是现代景观追求的3个目标。植物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 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 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 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 遵循生态原则, 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 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 就存在缺陷, 即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植物景观。
要特别强调人性化。人是城市的主体, 城市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而进行建设、变化的, 不断趋于文明和理性的社会越来越关注人的需求和健康, 植物造景要适合居民的需求, 也必须不断地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 因此, 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 做到景为人用, 富有人情味。
论园林景观工程的细部处理 篇10
1.1 景观细部与景观工程细部处理的概念
景观细部是整体景观重要组成部分, 分布在景观工程的每个角落, 它包括每个景观元素的细节。通常可以分为两组:景观设计中的细部和景观建设中的细部。景观工程细部处理, 是指在景观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期间, 所有关于景观细部的构造、形式、材料、表达等的选择和做法, 即细部设计与细部营造的所有内容。
1.2 园林工程景观细部处理的重要作用
1.2.1 景观细部处理可以提高项目的观赏性。
良好的景观, 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感染, 做到既可远观又可近赏;完美的细部, 可以提升观赏的层次, 增加观赏的内涵, 能更直接地把园林景观所蕴涵的文化性、历史性、地方性、民族性、时代性及美学特征体现出来, 让人身临其境而获得美的享受、愉悦身心。
1.2.2 景观细部处理可以提高项目的实用性。
以人为本的实用性理念, 在园林景观细部上也可充分体现。以人的尺度和视觉距离, 真正接触的园林景观空间, 多数都离不开细部的处理, 所以,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与人发生最直接关系的园林景观, 就是近在咫尺的细部。细部处理好了, 可以提高园林景观使用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实用性, 如台阶的高度和宽度、栏杆扶手的收口、园路排水口的设置、灯光照明的色温和照度等等, 让人在使用园林景观设施的时候, 感觉方便、安全、舒适, 乐在其中, 流连忘返。
2 园林景观工程细部的构成要素
景观中细部的范围很广, 包罗万象, 并且一个细部处理中又经常包含有更小的细部处理。如此繁多的细部元素的构成要素基本包括如下几点:
2.1 材质肌理
肌理指形象表面的纹理。由于物体的材质不同, 表面的组织、排列、构造各不相同, 因而产生粗糙感、光滑感、软硬感。近距离情况下, 肌理作用于人的心理感觉是最强的, 以致在视觉上和触觉上均能给人以不同心理感受。不同的材质肌理给人以各种感觉, 并能加强形象的作用与感染力。所以景观的细部设计尤其应该注重设计对象材质肌理的选择, 以达到需要的质感, 取得理想效果。
2.2 色彩
色彩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桃红柳绿、红霞紫烟, 不同的颜色让我们对外物有着不同的反应。每一个物体都有它固有的颜色, 明暗、冷暖、动静、悲喜……色彩在一起的搭配, 讲求对比中求协调, 协调中寻对比。通过色彩理论, 可以辅助研究景观环境中的氛围营造, 看它们是如何作用于景观细部, 使原本材质形态普通的物体从平淡无奇中跳脱出来, 打破平面构型的单一。
2.3 形态
环境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其固有的形态。形态在树立各个环境场地的个性、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景观形态, 对设计有很强的指导。在细部设计中, 无论多小的节点的形态都值得大力挖掘。现有物体形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固态三维, 所以应该注重设计对象的平面立面的协同, 以及其随时间的运动变化, 光影构成等等, 作全方位考虑。比如动态雕塑, 不但需要考虑其静止形态, 还要关注其运动姿态、运动轨迹以及光影效果等。
2.4 施工工艺
在大多数景观工程中, 往往局限于现在的施工水平和技术, 导致许多图纸上的构想, 跟实际效果偏差很远。当我们惊叹于中国古建筑上细腻繁复的砖雕图案, 绚丽、精致的梁栋彩画, 蜀锦般的地面铺设, 精巧别致的门框窗格时, 自然由衷地对古代工匠们发出赞许, 是他们精湛的工艺才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如瑰宝般展现给了我们后人。所以, 在现代景观建设中, 不但要注重方案的设计, 更应该注重方案的实现问题, 将各景观要素完整的统一在施工客体中间来, 尤其是细部方面。
3 园林景观工程细部处理的具体内容
3.1 景观建筑的细部处理
景观建筑是园林景观工程里最大的项目, 包括门廊、景墙、假山、水池、亭台楼阁、景观桥、驳岸、台阶、栏杆、围墙、花基、树池、平台、铺装、花架以及挡土墙、堆坡造型等等, 约占景观工程总工程量的70%以上。因此, 景观建筑的细部处理是景观工程最主要的环节, 决定了项目的景观效果。
3.1.1压顶:
压顶通常出现在景墙、花基、水池边缘、跌水等部位, 压顶的形式和材料也有多种多样, 有直线的、弧线的, 有花岗岩的、板岩的、火山岩的、混凝土的、耐火砖的。压顶细部处理的关键在于线条顺畅, 水平一致, 模数合理, 转角位及端头位收口细致, 材料规格统一, 色差均匀, 与墙体相接处无明显缝隙, 不露砂浆, 不渗水 (尤其是水池压顶) 。
3.1.2 饰线:
饰线常见于景墙收边、亭子的梁与柱、门套、窗套等等, 形式多样, 材料有花岗岩的、木头的、GRC的、石膏的、砂岩的。饰线的细部处理需注意线条的完整和精致, 接头处的拼接方式应根据材料而确定, 并且注意饰线与周边其它材料的过渡和连接处理。
3.1.3 檐口:
檐口是指亭、廊、山门等的屋檐收口, 有木作的、泥瓦的、板岩瓦的、琉璃瓦的等等, 细部处理的要点是檐口外观平齐, 模数完整, 转折处收口精细, 考虑滴水处理, 防止雨水倒流。
3.1.4 台阶:
只要有高差变化的地方, 通常都会有台阶, 有木台阶、石台阶、砖台阶等等, 台阶细部的关键在于台阶的高度不大于15cm, 宽度在25~40cm之间, 台阶必须平整, 踏面与踢面的模数最好相同, 同一段台阶内要统一对缝形式。
3.1.5 平台:
有木平台、石平台、卵石铺装平台等, 平台的细部主要是考虑平台的周边收口处理、如临水的需结合环境和功能确定离水高度、平台与栏杆、过道等的交接细节。
3.1.6 地面铺装:
地面铺装是景观建筑里平面面积最大的项目, 它包括广场、园路及亭、廊内的地面, 形式和材料各种各样, 由于地面铺装是游人观赏和使用频率最高的项目, 所以铺装的细部尤为重要, 主要在于放线精确、模数合理、排砖严谨、收口细致、材料规格、尺寸、色泽均匀、做工精细, 尤其是有图案的花岗岩或卵石铺地。
3.1.7 水池饰面:
游泳池和水景在现代园林景观工程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水池饰面的形式和材料繁多, 细部处理的重点在于饰面施工前水池的防水层和保护层必须做好并经过严格检查, 饰面材料铺贴时必须保证满浆, 填缝处理时要做到毫无遗漏, 同时粘结和填缝材料的选择也很关键, 防止水池反碱、吐白等通病, 另外还要注意转角处及与压顶之间的细部。
3.2 景观小品的细部处理
景观小品通常包括雕塑、花钵、水钵、指示牌、垃圾桶等配套设施, 其中最引人关注和最具观赏性的应该是雕塑, 而雕塑又可分为圆雕和浮雕等, 雕塑的细部除了其本身的创作和制作必须精雕细作外, 还要注意雕塑的安装位置、高度、工艺及基座的形式和材料配合的细节, 同时, 雕塑与周围环境的细部协调也很重要。
3.3 绿化种植的细部处理
绿化种植就像是给模特穿衣服一样, 而种植的细部处理也就像给穿了时装的模特, 再搭配一些装饰品、提包、手袋之类一样, 是锦上添花之作。绿化种植的细部处理主要包括处理植物与景观建筑、小品及给排水照明等的协调、过渡和衔接关系, 合理选择植物的形态、色彩和质感, 加上层次的变化, 往往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3.4 景观给排水的细部处理
景观给排水主要包括园林景观工程场地内的人工湖、水景、游泳池的给水 (包括动力) 、净化过滤和溢水、排水, 以及广场、园路、平台的排水和种植区的灌溉用水等等, 其中最需要关注的是游泳池周边的排水和广场道路的排水设施细部处理。
3.5 景观照明的细部处理
园林景观工程建设 篇11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与施工
引言
城市园林规划作为城市生活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居住舒适度和投资环境等。与此同时,城市园林景观工程对减少污染和降低噪音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即将城市建设与节约型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分析和阐述了城市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思路和施工技巧,从而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以及提升城市文化氛围。
一、城市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思路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一味追求景观的设计和规划,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浪费。所以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景观的美观性和实用性,还要将园林景观设计和节约型生态环境联系起来,不仅要打造出更加舒适的城市环境氛围,而且要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
据资料显示,部分城市绿化曾走入一些误区,如大树或名贵树种的引进等。这些树引进后因“水土不服”,生态效益较差,所以选用乡土树种。同时,提倡生态增绿,推广节水节材成为重要手段。对新建、改建绿地,推行节水、节地手段,创建节约型园林。各游园绿地和居住区绿地增加树下地被植物量,从而降低裸露造成的水分蒸发量。将修剪的花灌木枝条作为扦插枝条进行苗木再生产,从而节约绿化成本。以下从3个方面分别阐述了与节约型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设计思路。
1、因地制宜、经济合理
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园林景观的设计与施工应尽量选择原来就有植物的地方进行景观的设计与施工,以避免由于引入外来植物而对本土植物产生影响,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可在原有树木、花草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元素,因地制宜地加强景观设计,即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又将其与美化环境相结合,而设计出独特的园林景观。另外,积极选择本土植物,能有效的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确保城市生态平衡。另外,选择本土植物能为打造城市特有的植物景观打定基础,促进城市文化氛围的提高。
我们国家虽然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但是奈何不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和世界平均水平相距甚远的事实,所以,国家在对资源的人均分配问题上可以说 算不上是很富裕的国家,而且各种资源的分布十分不均衡,贫富差距也逐步增大。针对本文讨论的当代园林景观工程,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追求更多的设计就是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而能够因地制宜。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把当地存在的可利用资源充分的调动起来,做到规划合理、精心搭配,使其变为很好的园林景观场地。在现实当中,有些园林景观设计无论是在低碳经济还是在人性化方面做得都不尽如人意。例如,在部分公园及广场,不乏见到其采用了价格高昂的而且并不是十分必要的外地铺砌材料,再看看其周边的绿化程度,不仅范围不够宽广而且稀疏。可持续发展战略囊盖的要求其实是长远的开拓但不是盲目的耗竭、是天地人的适应但不是闭塞的保守等。由此可见,在对当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要能够突破传统设计思想的限制、放心大胆的采用科技领先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更应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适材统筹、经济合理等。
2、维护生态、修复生态
生态建设包括3个特征,包括修复性、维护性以及创建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在修复生态、维护生态的过程中,适当的创建生态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能够去除生态中原有存在的不协调因素。园林景观的室外空间创建就应紧密围绕生态建设进行,其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生态效应,也提供了和谐绿色的空间。但是,只有很少部分的园林景观完全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尽管从表面来看,部分景观多多少少地体现了绿色,但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是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才能形成和保持效果的园林景观,并不是真正生态意义上的绿色。所以,对于如何的协调修复、维护以及创建生态需要注意的事项,就必须在景观设计中有个完整、细致的规划。
3、展现本土特色、地域文化
每个地域,每个城市都综和了建筑的精华、展现了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荟萃了社会认同的文化,其完全具备了当地和他处不同的特色和文脉构建。但是,因为每个地域各异的天文地理、社会风俗文化、经济技术等,在历史流淌的长河中,其逐渐变更和成长的过程就是各种风俗自然意识形态形成的过程,因此,每个地域都愿意看到自身不同于其它地域的独有特色。在对地域的建设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园林景观都是最后的环节,这就导致了景观的不统一。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前期设计中,做到统一构思、景观设计可行,更加集中和完善的展现当地独具一格的特色以及地域风俗文化,把对自然环境、园林景观的考虑充分的融入到设计的过程中去,有针对性的把人们对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和对低碳经济的要求融入到当地中去。与此同时,要将从平面转变为空间立体的变化协调起来。
二、施工技巧
对城市园林景观工程施工项目质量进行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及监控措施,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中得到落实,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要从实际出发,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前准备阶段
首先,作为城市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前提,施工前应筹建项目经理部。从资料、材料、技术、安全等方面都应是专业人士,并且应由责任心强、肯吃苦、甘于奉献的人员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其次,对项目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进行分析,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订工程创优计划。再次,按施工图纸要求,从苗木的长势、规格、土球大小、根系发育情况等严把苗木质量关。最后,根据现场情况及图纸要求,确定施工设备、生产机具等。
2、施工工序的质量优化
对直接影响质量的关键工序以及对质量不稳定、容易出现不良情况的工序,设立工序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点的作用是使得施工过程按照标准规定严格进行,以此来生产出数量大、质量好的产品,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对质量控制点来说,我们要制定一系列的标准来制约,如工艺标准、技术标准等,除此之外,还需要给出控制方法。对施工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来说,要对其机具设备、环境条件、材料以及测试手段等方面仔细研究并进行严格控制。为了向业主单位保证施工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各项工序记录。
3、有效地处理施工中的重大变更
在城市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甲方的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处理好施工中的变更,使其符合甲方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并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非常重要。首先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要熟悉各种工程变更的相关程序,同时承包公司应尽量控制减少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内部变更,以免打乱正常施工顺序,影响工程质量。
结语
通过对城市园林景观工程建设与施工的阐述,深刻了解了城市园林建设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通过与节约型生态环境相结合,打造出更加完善的城市生活环境;城市园林景观工程技术关系着施工质量的高低,也影响着项目建成后的美观程度,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对其不断探索,力求用较先进的技术来指导施工,将城市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荣先林,姚中华.园林绿化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曾晋钦.园林绿化施工注意的事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6).
新农村建设的园林景观设计 篇12
1.1 景观建设存在规划系统性不足
乡镇普遍存在对农村园林景观长远规划缺乏考虑, 很少有前期绿化调查和准备, 对于农村景观建设多数是在硬件设施完成后, 在建筑间零碎区域, 见缝插针式适当营造, 使得农村公共绿地、街道、集市等公共空间和个人宅前屋后空间的景观严重滞后, 缺乏规划的系统性, 很难有设计规范以及园林景观整体效果。
1.2 景观建设存在单一协调性不够
由于农村居民住宅基本上都没有规划与设计, 大部分都是自搭自建, 加上生活水平提高, 建设思想更加多元化, 可选择的方案也更加丰富, 造成建筑样式、色彩和格局风格迥异, 与周围环境多不协调。此外在绿化景观植物选择上, 倾向于绿化树种, 忽视乡土树种, 并且在树种配置上呈现单一状况。例如有乡村公路两旁主要都是红叶李、柏树、大叶女贞等绿化树种, 对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木已越来越少, 千篇一律重复得多, 多样化少, 吸引力降低。
1.3 景观建设存在特色文化性不强
当前农村在园林景观建设上很少在乡村地方特色上进行突出, 过多地模仿城市园林, 大幅度采用硬化面积, 存在一劳永逸思路, 少落叶大乔木, 少绿地空间, 设计乡村景观上偏离实际情况, 地方特色日渐淡化, 对乡村现有景观利用少毁灭大, 使得视觉美感与享受难以有效呈现, 日益匮乏, 很难构建出景色优美、文明安静的园林来消除长时间劳作带来的疲倦。
2 新农村建设的园林景观设计原则探讨
2.1 尊重以人为本设计原则
新农村建设的园林景观建设首要目的是为村民提供美的自然环境, 设计的出发点应该是人的需求与意愿, 构建出人与环境良好的关系, 创造出宜人的生活空间、活动场所, 具备休憩、舒适、放松功能。在规划设计时, 要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的意见, 对村民喜好与需求最大程度地满足。设计上应减少硬化设施, 增加乡土树种, 寻找人与园林最佳契合点。
2.2 推广因地制宜设计原则
农村现有的地形地貌、河流池塘、山坡植被、特色院落都是珍贵的景观资源, 建设新农村园林景观要结合各地实际环境特征, 对现有的资源因地合理利用, 对原本自然景观要充分接收, 尽可能地避免大型地形施工, 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树木, 保护名贵植物和古树, 最大化地拉升农村开发环境效益,
2.3 落实生态和谐设计原则
乡村景观因自然、生态、原始散发出它特有的魅力, 在新农村建设园林景观, 城市景观不应作为模板和参考对象, 要始终按照生态原则, 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严禁与农田耕地争地方, 对非功能性的硬化尽可能地减少, 要在荒地、道路、庭院上想办法做文章, 有机结合农田、园林、房屋院落, 三者相互补充、相得益章, 打造出生态、和谐新农村环境。
2.4 注重经济特色设计原则
农村园林景观建设一直处于较为停滞、被忽视的状态, 主要在于经济原因。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经济合理性, 要将后期维护成本与前期投入预算一并统筹, 实现观赏需求的同时, 要尽可能地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实现经济性与美观性的协调建设。在体现经济型的同时, 还应当注意发挥本地特色, 综合采用当地人文景观、文化民俗, 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 充分提升乡村景观内涵, 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园林景观建设的完美结合, 构建有特色的乡村景观建设道路, 成为吸引观光旅游的一大亮点。
3 新农村建设的园林景观设计内容分享
3.1 做实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对新农村道路园林景观以生态防护林的建设为主, 侧重通村公路、村区街道的绿化;树种上侧重乡土树种, 根据当地地理环境, 配雷雨常绿乔木、灌木等, 构建乔木生态群, 提升美感和视觉效果, 实现乔灌融合、针阔融合、美化与绿化融合。具体栽种上可种植杨树、柳树、红叶李、泡桐、大叶女贞等, 纯林或者混交形式, 每株树木之间距离为3~4m。对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村可在进村道路选种大中乔木、花草、花灌木样式;对经济状况一般的可种植乡土树木, 有本地气息又适应力强兼经济实惠。
3.2 做细村庄绿地景观设计
3.2.1 街巷景观建设
新农村景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街巷。街区景观建设要充分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 对整齐宽阔的街巷, 可以遮荫效果好的大乔木为主, 例如种植榆树、杨树、大叶女贞等;对街巷前存有空地的, 可适当种植经济树种, 例如柚子树、橘子树、桃树、柿子树等;对狭窄的街巷, 应对少空间局面, 可种植绿篱或花灌木, 在绿化量增加的同时, 可以避免阳光遮挡, 减少道路空间占有率。对规划好的新建村庄, 可实施乔灌得当搭配、有规则绿化, 在庭院前修建花坛, 例如可种植月季、碧桃、红花继木球、红叶李等;
3.2.2 公园景观建设
公园是新农村园林景观建设的主要内容, 是乡村景观精华精品集中体现地。公园建设要体现经济特色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构建一个村民想要的休闲场所, 又要考虑养护工作量及建设成本。在新农村公园建设上, 应以休憩和运动为主要功能, 简单大方设计, 避免复杂亭台雕塑建设, 压缩铺张设计, 瞄准农村特色体现。在园中主景建设上, 可借用大树、古树、假山、休闲亭、花架等建筑小品。在规划绿地时, 尽量沿用自然道路方便通行;在连接上, 可用折线或曲线构建优美园路连接各景点或运动点;在选择树种上, 高大乔木展现的大冠幅、好遮荫应列为主要选择, 再结合灌形美观、色彩丰富的花卉与生机盎然的绿植;在配置上, 可添置石桌、石凳在大树底下, 在池塘湖泊边建设相应栏杆和铁木艺椅, 保证安全和休憩。
4 新农村建设的园林景观建设设计步骤
4.1 细致勘察搜集资料
在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时, 要详细收集了解当地民俗、民情、信仰及族落文化;认真勘察地理条件、生态环境状况, 村民居住布局情况, 耕田分布情况;细致探讨园林建设要求及投资规模状况, 项目建设内容, 在设计是做到心中有数, 胸有成竹, 有明确的设计方案和思路, 有的放矢, 达到设计的综合性、全面性、科学性。
4.2 认真构思修改方案
要认真归纳整理收集到的资料, 在设计时要概况总结委托方提出的思路, 缩短考虑当地实际条件, 先构思草图再补充完善。要明确定位设计中的村落、庭院、道路、绿地、公园、湖泊、建筑小品等各因素, 要将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原则融入构图当中, 要保证设计功能在应用上的合理性, 表现出经济实用、美丽舒适效果。在设计初稿出来后, 还应进行多层次的渠道沟通, 多次数听取村民代表、专业人士意见, 使新农村建设的园林景观充满生机和活力。
4.3 加强施工注意后期
在设计时还要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避免对当地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在实际施工时要关注施工质量, 科学组成施工, 适地灵活种树, 以更好体现设计效果。在园林景观建设初具形态后要密切跟进管理与养护, 制订符合实际的园林景观维护保养计划, 落实专人管理, 以实现新农村园林建设成果持续发展。
5 结束语
新农村园林景观建设对优化乡村环境, 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帮助甚大, 设计农村园林景观要切实保护村落生态环境, 维护历史文化, 延续民俗信仰, 建造青山绿水、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新农村园林景观新天地。
摘要:不断加快的新农村建设进程, 农村环境景观建设已越来越得到村民的重视与期盼。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新农村景观设计原则和内容分享, 以期对构建新农村建设园林景观新局面, 打造符合新农村生活水平的园林景观, 建设高品质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1]赵志刚, 张媛.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11) :199-201.
[2]徐建林.山东新农村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初探[J].山东农业科学, 2015 (09) :132-134.
【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推荐阅读:
园林建设园林景观设计08-03
生态园林景观建设09-22
园林生态景观的建设12-26
园林景观质量生态工程10-14
园林景观建筑工程06-01
园林景观工程管理06-26
工程细部处理园林景观11-19
园林景观工程设计01-08
城市景观园林工程设计10-02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监理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