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驱动法

2024-09-06

软件驱动法(共12篇)

软件驱动法 篇1

摘要:职业院校影视动画制作专业课程教学相比较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有其自身的难点与特殊性,需要掌握一系列专业的软件技能,学生在学习时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任务驱动法引领下的“五步教学法”的总体思路为:突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导、学、议、赛、结”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影视后期制作,项目驱动,创设情境,创新意识

职业学院往往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的挖掘和培养往往较为欠缺,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众多复杂的软件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氛围往往不够浓厚,加之计算机软件基础都较差,在相互的负面影响之下会有厌学情绪的产生,部分学生在枯燥无趣的课堂中消磨了宝贵的学习时光。

Adobe After Effects、Premiere、3Ds Max、Cinema4D、Maya等众多软件的技能学习构成了影视动画专业的重要课程。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是软件课程教学必须解决的难题。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不仅仅只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一致,需要塑造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具有不怕挫折的意志品质,始终具有拼搏的职业精神,对待工作和有责任心和进取心,不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能接受社会各种挑战与竞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打破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目标转变为重点解决具体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改变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状态,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任务驱动法的意义在于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目标任务的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项目任务引领下的“导、学、议、赛、结”五步教学法,是比较适合职业教育影视动画专业软件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引领下的“五步教学法”的总体思路为:以学生的主体参与和自主发展为教学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指定的任务项目促使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五步教学法”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体现了学生自我发展与自我价值。导、学、议、赛、结五步教学法它包括以下五个基本环节:

一、导

“导”即是采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引入课题,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教学情境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达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教师必须用真实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学习铺路搭桥。

软件教学的优势之一在于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资源,并且案例教学技巧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如在讲解Adobe Premiere软件剪辑技巧之前,我先用经典影片《丹麦交响曲》视频片段作为引导,在几分钟轻松愉悦的观影体验之后,引导学生逐一分析每一组镜头的组合衔接方式。影片《丹麦交响曲》的整体构成没有按照时间排序,而是充分将各种视听元素的内在联系构筑起来,考虑更多的是视觉的连贯性、声音的相似性、意义的承接关系以及感觉的相似性等等。在决定各部分内容排列以及段落之间如何衔接时,没有简单地按照原因和结果罗列。技巧分析完成后,我要求学生根据本段视频的衔接手法制作一段视频,强化经典视频片段的技巧成分,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强调视频剪辑可以利用超时空的蒙太奇手法去衔接各部分内容,对影片不同组别的画面、面对自然音响和音乐时,形成一系列巧妙而别具一格的画面组接效果。最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

“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加深巩固,而且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学”是提高影视动画制作软件应用能力和技巧的主要手段,这一过程包括了课前的准备。“学”的具体意义在于通过教师布置的项目任务,迫使和监督学生自觉展开思维训练,发展思维、拓宽知识、提高技能。针对影视动画软件教学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作业的设计上要考虑相关软件知识的衔接,尽量避免超出教学进度安排课堂练习,注意提示练习那些容易出错、容易记混淆的命令或快捷键。课堂作业的设置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巩固性练习,又要有拓展性、提高性的训练。要求学生快速高效、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巡视督查,提醒纠正不良习惯和做法,并监督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还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把问题变成竞赛题,以提高学生的荣誉感。

三、议

“议”的环节即是议论、讨论,是“五步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指在影视动画软件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之间围绕着对动画效果的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不同方法进行讨论的过程,或者是学生在课堂上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教师布置的拓展性、提高性的动画效果进行讨论研究。“议”是在“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广泛的讨论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发散思维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客观上讲,每个学生的理解和领会能力和程度都有不同,同一问题可能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讨论是一个探索、创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的过程,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各抒己见,交换意见,学生可以在“议”的环节中感受团队力量,在团队合作的思维碰撞中达到心理共融和默契,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赛

“赛”指动画软件教学中以项目任务驱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尤其是学生团队竞争精神,通过团队的力量提高学习技能。在软件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项目和任务,训练学生的软件技能和创新思维,这一过程需要考虑团队人员的组成,团队之间尽量做到“势均力敌”,同时要给学生准备好完成任务的基本条件。提高学习效率是影视动画专业软件教学本身的要求之一,动画制作软件本身的安装体积就已经很庞大了,加上一些第三方重要插件的并入,在正常情况下启动软件都需要耗费系统大部分内存。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很多学生在学习视频编辑软件时,受限于学习电脑的配置,甚至在软件安装上都会耗费不少时间,搞得筋疲力尽还是无法按时完成作业,最终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前,教师一定要提前检查并优化机房的教学电脑,删除一些不需要的应用软件将教学电脑保持在最佳的使用状态。保持网络畅通,方便学生上网查找素材和资料,尽量避免学生在使用时出现电脑缓慢或死机等状况,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要教给学生一些优化编辑项目的技巧。如针对编辑超高清视频时,电脑由于配置跟不上出现严重的卡顿问题,可以提示学生将使用的素材根据视频比例采用视频压缩软件批量进行压缩,以代理的方式置入编辑,待编辑完毕后对位替换成原始超高清视频素材最终输出成超高清视频。

五、结

根据影视动画制作软件课程教学的专业特点,课堂作业基本都是完成视频短片的制作,因此无论是个人单独作业还是小组共同作业,课程考核往往都是以作品的形式呈现。这样在课堂教学环节最后的总结部分,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从创作主题、素材选择、文案思路、特效使用、音效使用等方面对设计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师根据完成情况选取优秀作品进行修改后进行展示交流,然后根据创作过程填写实验报告。通过学生分享讲述自己的作品创作过程,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回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容易忽视和混淆不清的知识进一步强调,把新旧知识进行对比,把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归纳,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曾海著.影视后期编辑[M].国家高职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2]岳鹏著.实践型影视后期制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4.15.

[3]王东利.影视后期制作中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17).

软件驱动法 篇2

一、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项目设计要具有可行性

项目驱动教学中受教育者是学习主体,所以在立项过程中教育者要协助学生为其树立正确的理论依据及可行的操作步骤。不能凭借学生自身的想象而不考虑实际的可操作性及可完成性。通过项目驱动的教育模式来取得进步就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过于困难或者没有实际意义的立项及理念都会使学生们失去兴趣,从而失去了项目驱动教学的真正意义。

2.项目设计的难易程度要适中

难度适中的项目驱动教学方案可以从正面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过于简单的设计方案不具备实践意义,过于困难的设计方案违反了教育过程的规律性,不会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所以不符合学生情况的设计方案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浪费了时间及成本,同时也容易使学生丧失积极性,这个时候教育者要根据难易适中的原则来引导学生对项目思想及步骤进行创新及重组,使得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真正深入学生内心,并在未来的学习及发展过程中运用的得心应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育的灌输模式,对软件技术这种新型课程的学习具有更大的帮助。

3.项目设计要具有实际的应用性

项目驱动教学的意义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主动、积极、创新的学习意识,如果项目的设计不具备实际的应用性,则学生在学习与工作过程中就无法与现实很好地联系,不能够将所获取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一点对于项目驱动模式的教学来说失去了其本真的价值。当今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软件技术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更是让人望尘莫及,所以我们要掌握的是学习知识的意识、手段及流程,而不单单是知识本身。所以项目设计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充分考虑其实际的应用性。

二、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软件技术专业中的设计研究

1.在教育者的辅助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都是简单的灌输说教模式,很少考虑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欠缺的是什么,而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体意识。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及整合力,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按照软件开发方法、开发过程和规范实现各课程小组的项目调研、分析与设计,组织项目小组自评,小组之间展示项目、交流体会、互评,进一步提升个人的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将软件技术专业所需掌握的知识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的素质培养方案设计其中,使学生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得到全面的发展。

2.教学要紧跟软件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市场的研发动态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更新换代的速度快,要让学生们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软件技术,就要牢固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通过项目驱动教学展开的活动来紧跟软件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市场的研发动态。只有在掌握行情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贮备及市场的发展需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这种灵活的项目设计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发地对市场行情及发展动态进行了解。

3.不断完善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环境

针对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完善的资源及环境是顺利完成教育进程的保障,学校在这个方面应该投入相应资金来进行资源及环境的优化。为了加强学校项目驱动教育的综合实力及培养人才的效率,建立专门的软件工程校内实习基地,将项目研发、实践、实训与实习融于一体,实现教学资源及协作环境的完善,这使得学生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享受更加完备的.资源设施,及更加专业化的教育引导。

4.需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项目驱动教育过程中,教师根据项目需要建立相关小组,协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按照正规流程分配及安排任务,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设计小组内实现不同的学习任务。在各个项目小组的交流过程中不断总结与分析自身存在的缺点与项目存在的劣势,久而久之就能够让学生们在互相协作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并在共同解决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使其对团队合作的理解不断升华,并在实践过程中学会沟通与理解,提高了学生们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小结

小软件搞定驱动备份和还原 篇3

到万泽驱动网下载驱动管理大师 3.6 绿色版(地址:http://down.vanze.com/DriverOP_ v3.6.rar),解压后运

行其中的DriverOP.exe,软件会自动搜索需要备份驱动的设备名称,以列表的方式显示出来。

一、备份驱动

驱动管理大师提供了两种备份驱动的方式,你可以通过勾选设备名称然后单击“收集备份”来备份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设备驱动,也可以单击“全部备份”来备份所有设备的驱动。

1.单击“收集备份”或者“全部备份”后,弹出一个提示框,询问是否把备份打成压缩包,选择“是”,备份的驱动会被打包(扩展名为.pak),可以节省磁盘空间;选择“否”,每一个硬件设备的驱动文件将会被分别保存到一个文件夹中。

2.搜索到需要备份的驱动程序文件后,弹出一个对话框让我们选择保存备份文件的文件夹,默认保存到驱动管理大师文件夹中的My Drivers文件夹。可以单击文本输入框后的“>>”来选择其他文件夹。备份完成后会给出提示。

3.备份驱动的压缩包只有驱动管理大师才能打开,为了让电脑中没有驱动管理大师的人也能方便地还原驱动,可以把压缩包制作成EXE文件(可执行文件)。单击“制作EXE”,在“打开”对话框中选中驱动程序压缩包xxx.pak,单击“打开”,这个压缩包就会被转换成自安装包DriverOP_v3.exe。

二、还原驱动

还原驱动可以选择三种方式:

1.如果备份的驱动文件没有打包,可以打开备份驱动的文件夹,右键单击安装信息文件xxx.inf,选择“安装”命令进行安装。

也可以在“设备管理器”中通过更新驱动程序的方式找到这个安装信息文件进行安装。

2.如果备份的驱动文件是打包的,再次运行驱动管理大师,单击“恢复驱动”,从“打开”对话框中找到备份文件xxx.pak。要是备份的是所有设备的驱动,会有AllDrivers.pak这个文件,选择它最好,可以把所有驱动一次性恢复完成。

3.如果备份的驱动文件已经被制作成EXE文件,直接执行这个文件就可以还原驱动程序了。这个EXE文件非常人性化,对每一个硬件的驱动程序它都会提示是否确定要安装,所以它既适合重装系统、没有安装任何硬件驱动的电脑,也可以在某些硬件驱动丢失或损坏时用它来进行修复。

步进电机细分驱动软件设计 篇4

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信号转换为角位移的执行机构,其在数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步进电机在低速运行时振动、噪声大,在其自然振荡频率附近运行时易产生共振,且输出转矩随着步进电机的转速升高而下降,这些缺点限制了步进电机的应用范围。步进电机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的驱动器,改善驱动器的性能,就可以显著地提高步进电机的性能,因此研制高性能的步进电机驱动器是一项受到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在选择了合理的电流波形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T89C51单片机[1]的斩波恒流细分驱动方案。

1 步进电机概述

1.1 步进电机工作原理

以三相反应式步进电机为例,其典型结构见图1。当A相控制绕组接通脉冲电流时,在磁拉力作用下使A相的定、转子对齐,相邻的B相和C相的定、转子小齿错开。若换成B相通电,则磁拉力使B相定、转子小齿转过而对齐,而与B相相邻的C相和A相的定、转子小齿又错开,即步进电机转过一个步距角。若按A→B→C→A循环顺序通电,则步进电机按一定方向转动;若改变通电顺序为A→C→B→A,则电机反向转动,这种控制方式称为三相单三拍。按AB→BC→CA→AB或A→AB→B→BC→C→CA→A顺序通电则称为三相双拍或三相单、双六拍。无论采用哪种控制方式,在一个通电循环内,步进电机转角恒定为一步距角,可以通过改变步进电机通电循环次序来改变转动方向,通过改变通电频率来改变其角频率。

1.2 细分驱动原理

步进电机的细分控制是由驱动器精确控制其相电流来实现的。以四相电机为例,假如电机的相电流为2 A,使用常规驱动方式(如常用的恒六载波方式)驱动电机的话,电机每运行一步,其绕组内的电流将从0突然变为2 A或由2 A突然变为0,相电流的巨大变化必然会引起电机运行的振荡和噪声。如果使用细分驱动器,在10细分相状态下进行驱动,电机每走一微步,其绕组内的电流变化只有0.2 A而不是2 A,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电机的振荡和噪声,而提高步进电机的性能才是细分的真正优点。步进电机细分器是将驱动电流设计成可变的恒流源,通过控制绕组中的电流数值可以调整步进电机步距的大小,从而把原步距角细分成若干步来完成。即原来对应于一个电压脉冲,转子转动一步为1.8o,经10细分后则每走一步为0.18o。

一般情况下,电机的定子若为m相绕组,如每次仅一相通电,那么一个循环电机转子转过一个齿距角αr,因此,步进电机的步距角αf为:

αf=αr/m=360/mZ 。 (1)

其中:m为定子的绕组数;Z为转子齿牙数。对同一台步进电机通过改变通电方式可以减小步距角αf,实现步进电机步距角的细分,这有利于实现控制系统的精确控制。但这种方法作用有限,不能满足更高的精度要求。根据式(1)进一步减小步距αf的途径是增加定子相数和转子的齿数,相应的电机成本和难度都会增加。为了达到较大的细分,就要在控制电路上采取措施。典型的方法是控制步进电机各相绕组的电流,使其按阶梯上升、下降。这样,电机绕组中的电流不是由0跃升到额定值,而是经过若干小步的变化达到额定值,所以绕组中的电流变化比较均匀。图2为四相电机8细分时的各相电流状态图。

通过图2(a)、图2(b)四相电机各相电流细分前后对比图可知,8细分时各相电流1/4的步距是上升下降的。原来一步转过的αf将由8步完成,即实现了步距角的8细分。

2 细分驱动软件设计

步进电机细分驱动系统[2]的软件主要由主控程序、细分驱动程序、键处理程序、显示数据处理及显示驱动程序、通信监控程序等部分组成。其结构框图见图3。

细分驱动主控制程序控制整个程序的流程,主要完成程序的初始化、中断方式的设置、计数器工作方式的设置及相关子程序的调用等。初始化包括8279各寄存器、8279的显示RAM、AT89C51的中断系统及内部RAM等[3]。在AT89C51的各中断中,使用了INT1、T0和T1这3个中断,其中,INT1为高优先级,在运行状态下,当有停止键按下时,则INT1中断服务程序将T0关闭,从而使步进电机停止,T0控制每一步的步进周期,该服务程序基本上只作重置定时器和置标志位的操作,而其他操作均在主程序中完成。细分驱动整体流程图见图4。

细分驱动程序中,细分电流控制信号的输出采用单片机片内EEPROM软件查表法,用地址选择来实现不同通电方式下的可变步距细分,从而实时控制步进电机的转角位置,其流程图见图5。相关函数如下:

Void InitMemory()/*用来初始化存储单元*/

Void SetInt()/*设置中断方式*/

Void SetTimeCount()/*设置计数器*/

Void ReadDocument()/*读取细分文档*/

Void SubDivision()/*细分驱动*/

Void LedDisplay(int *);/*显示*/

步进电机的正反转控制是通过改变电机通电相序来实现的。为达到对步进电机启/停过程的快速和精确控制,从其动力学特性出发,推导出符合步进电机矩频特性的曲线即指数型运行曲线,并将这一曲线量化后,存入EEPROM。步进电机在运行过程中,每个通电状态保持时间的长短由当前速度对应的延时时间值决定。

3 结束语

本文提出并实现的步进电机均匀细分驱动器,最高细分达到256,能适应大多数中小微型步进电机的可变细分控制、较高细分步距角精度及平滑运行等要求。细分驱动器的系统功能完善和大量新型元器件的采用,使所设计的驱动器具有体积小、细分精度高、运行功耗低、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强等特点。系统软件功能丰富,通用性强,从而使控制系统更加灵活。

参考文献

[1]王忠飞,胥芳.MCS-51单片机原理及嵌入式系统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宝延.步进电动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软件驱动法 篇5

(1)将学生们分组,6到8个人形成一个项目团队小组;每个组让学生们自己选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实施,由项目经理给每一位成员安排适当的角色,完成该角色相应的项目任务。以团队的方式构思软件产品。

(2)每组用两个半月时间开展如下阶段的任务“立项调查”、“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测试说明书”,撰写《项目启动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求分析报告》,《概要设计报告》,《详细设计报告》,《测试报告》。制作相应的“演讲稿”。

(3)对每一个阶段任务所产生的报告进行评审。每组均有一名成员担任评委(轮流练习),加上教师组成评委小组。每组有一名成员用20分钟时间演讲,之后大家用20分钟时间答辩,最后由评委以小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判决。评审通过方可进行下一个阶段的任务。直到项目结束。

软件驱动法 篇6

教师授课前,要认真分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施教对象,根据施教对象及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点,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下面介绍一下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感受和体会。

一、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会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影音效果作用,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探索实践,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例:在讲flash动画时,引导学生思考儿童节目中大风车是怎样制作的?接着,教师将自己制作的作品通過电教设备展示给学生。作品中除了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外,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还要配有旋转的文字及配乐,从而激发学生对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设置富有操作性的教学任务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对知识讲解后,让学生操作练习,动手实践,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设计些需要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例如:在讲Word文字排版时,可在报刊杂志上找一篇文章让学生录入,并按报纸的版面进行排版。如进行页面、文字样式、项目符号、段落设置、图片插入等;在讲Word表格时,让学生将本班的课表或目标考核成绩制成表格,这样让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与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要有针对性

教学“任务”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来设计教学任务,任务不能过高或过低,要刺激学生的成功欲望,“以兴趣为主线,以实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让学生利用Word软件,制作一张贺卡,内容自定,并要求学生打印出来。教师要对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补充强调,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操作要点过程的印象。例如,Word艺术字体的设置、Word边框底纹的设置、Word图片的设置、Word绘图工具的使用等。这样,有了明确的目标,用利于调动那些学习自制力不强或不会学习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增强学生的能力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而学校设备无法快速更新,教学内容很难与社会同步。学生学到知识与技能很快会过时,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时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Excel函数时,因为Excel函数多达300个,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首先给学生一个“学生期末成绩表”,对其进行排序,这个任务很简单,只需利用排序命令,但结果是原有的顺序被打乱,但有时我们要求在不打乱原有顺序的情况下进行排序。这就用到了函数命令,让学生试着找一下这个函数然后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然后根据出现的问题再进行讲解。这种师生互动方式,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去学,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兴趣为主线,创设情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获取知识,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方法,并学以致用,这样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并终生受用。

用户驱动的软件实施方法研究 篇7

在信息化的过程中, 软件采购是企事业单位的常见举措, 越来越多的企业寄希望于采购的软件来提高工作效率。软件实施是软件采购的重要环节, 据实际工作的项目统计, 软件实施的时间将近占据软件采购时间的90%, 是一个相对漫长、工作集中的阶段。软件实施的方法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软件采购、应用的成败。软件实施不仅仅是软件的安装、部署、培训, 更是一个软件与企事业单位的用户和工作流程交流、碰撞、融为一体过程, 其最终目标是用户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有效地使用软件系统, 帮助企事业规范工作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用户满意度高才是软件实施成功的标志。但是目前, 很多企事业单位购买的软件的使用情况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很多验收的软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 严重打击了用户的信心, 甚至产生抵触软件系统的情况, 极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究其原因, 主要有几方面:1) 软件提供商的软件系统质量不到位, 适应性差, 存在较多缺陷;2) 软件技术设计复杂, 致使操作复杂, 普通业务方面的用户难掌握;3) 软件设计的工作流程与现实企事业工作流程有出入, 用户习惯难改变;4) 软件系统的推广没有制度上的保障, 用户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5) 用户缺少软件实施的理论、方案、实践, 实施质量控制不到位。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 保障采购高质量, 符合企业要求的软件系统,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户驱动软件实施的方法, 通过企事业单位的各类用户推动软件实施各个阶段的进行, 提高软件实施的成功率。

1 相关研究

用户对软件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1,2,3]。Paula J.Vaughan基于学术研究以及企业报告之上总结了影响软件系统实施成败的六个因素, 用户参与是其中之一[4]。用户参与即是用户在整个软件实施阶段的行为、活动、工作分配的集合, 加强用户对项目的责任感, 用户和项目的融合关系可以提高实施的成功率[5]。一个有组织、有目的、具备一定方法的用户参与在软件实施的过程中是相当必要的[6]。为了评价用户的参与程度, 王璐[7]对信息系统实施中的用户成熟度建立了相关模型。对于用户的参与方式方面, 张春霞[8]从博弈论的角度, 分析了软件实施中企事业单位和软件提供方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定性了分析了软件实施过程中各个参与主体间的博弈关系, 进而得出软件实施的策略。国内外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 但是缺少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出发, 结合实际的软件实施各阶段方面的用户参与方法研究。本文侧重于从用户驱动软件实施瀑布模型各阶段的角度, 提高软件实施成功率。

2 用户驱动实施

2.1 用户干系人模型

软件实施涉及企事业单位各个部门、软件提供商等多方协调合作。用户干系人模型从企事业单位用户的角度出发, 主要包含了领导层和执行层, 其中执行层分为业务方面以及技术方面, 领导层管理指示执行层工作, 执行层向领导层汇报。如图1所示。通过领导层和执行层的配合做到单位上下共同参与软件实施。模型中各类干系人职责分明、相互协调、相互沟通配合共同推进软件实施按阶段有序有质进行。

领导层中包含三类:企事业高层领导、业务部门领导、信息部门领导。企事业高层领导一般由主管业务或者信息化建设的一把手担当。从高层推动业务部门和信息部门共同做好软件实施。高层领导统筹安排软件实施建设, 听取业务部门领导以及信息部门领导的汇报。领导层共同对软件实施的成败负责。领导层主要负责制定实施目标、实施计划, 进行单位相关工作流程、制度的建设, 协调工作人员等。

执行层分为业务和技术两方面。业务方面的执行层负责业务的确认和使用, 主要由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部门担当。技术方面的执行层负责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 一般有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部门担当。业务骨干由精通部门业务, 并对业务发展有一定设想和展望的业务精英担当。主要负责需求的提出确认, 系统使用, 系统推广等。业务操作员主要根据自身的工作使用软件系统相关的模块, 并提出建议。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业务方面的总管维护, 如基础数据、通用数据的维护等。应用程序维护人员、数据库维护人员负责软件系统的部署安装, 确保系统的可使用性。网络硬件维护人员确保网络的畅通以及硬件设备的正常。

2.2 软件实施瀑布模型

软件实施瀑布模型如图2所示, 将软件实施的整个过程分为四个大阶段:前期准备、开发测试、部署实施、运行维护。软件实施瀑布模型要求调研阶段软件提供商准备原型进行试用, 细化确定用户需求。如同标准瀑布模型所要求的, 模型中的每个小阶段都有里程碑式的产出, 产出以软件实施双方项目组签字认可的程序和阶段文档为主, 这些产出为下一阶段的进行做输入。

2.3 用户驱动软件实施的方法

用户驱动软件实施的方法是基于软件实施瀑布模型的。其主要思想有:

用户积极融入软件实施瀑布模型中各个阶段, 在各个阶段中遵循PDCA管理循环;

根据当前的软件实施瀑布模型阶段, 用户制定科学可行的项目质量管理方案、项目沟通计划、阶段性验收标准;

以通过阶段性验收标准为目标, 项目各方人员做好阶段性工作;

用户主动确认验收软件实施瀑布模型中各阶段的工作成果, 控制实施质量, 并推动下一阶段的进行;

用户在软件实施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软件提供商配合软件实施的进行;用户驱动软件实施的方法强调用户具有自己的软件实施理论, 并将自己的实施方法应用到软件项目的实施上。用户在各个阶段按照PDCA管理循环,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并逐渐将实践经验标准化, 螺旋式上升丰富自身的软件实施理论。

对于软件实施瀑布模型的每一个阶段, 用户驱动软件实施的基本过程如下:

1) 根据用户干系人模型, 确定当前阶段相关用户;

2) 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 制定当前阶段进行所需的计划, 质量管理方案, 成果验收标准, 联合软件提供商, 共同商议修改, 最终双方签字确认;

3) 当前阶段相关用户和软件提供商共同各司其职完成当前阶段的任务。对于一些技术性的环节如系统设计、测试、部署阶段, 主动参与其中, 一方面提升企事业单位的软件开发维护能力, 一方面监督工期进度;

4) 用户根据双方协定的成果验收标准检查阶段性的成果;

5) 若阶段性成果满足标准则推动下一阶段进行, 并将当前阶段的实践进行标准化, 形成相关标准化文档。若成果不满足, 则分析原因, 重返1阶段, 调整1、2、3阶段的工作, 直至通过为止。

3 应用

3.1 需求调研阶段应用实例

需求变更过多是导致软件实施失败的常见原因。以下以招生系统的业务需求调研这个阶段为例, 应用用户驱动软件实施的方法。业务需求调研阶段的流程主要如下:

1) 涉及的用户干系人主要有分管信息的校长, 招生就业处处长, 信息中心主任, 招生办主任, 招生办科员, 信息中心系统建设科员, 信息中心运维部科员;其中招生办主任一方面充当业务部门的领导角色, 一方面也充当业务骨干的角色。招生办科员是业务的使用人员和系统管理员。

2) 信息中心系统建设科员制定《需求调研计划》, 确定需要调研的内容、方式、涉及的人员以及日期等。制定成果验收标准, 即在需求调研报告中能够清晰准确地画出招生办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制定需求确认标准, 联合涉及的用户干系人、软件提供方审核签字。

3) 信息中心运维部科员在软件提供商的指导下部署招生系统原型。

4) 软件提供商指导培训用户使用招生系统, 招生办主任科员积极使用招生系统各个功能, 确认原型中功能是否满足实际需求, 并根据自我工作提出需求。

5) 软件提供商访谈招生办主任科员, 挖掘用户需求。

6) 招生办提供本部门相关的管理文件供软件提供商挖掘需求。

7) 软件提供商编写《需求调研报告》, 主要包含业务描述, 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等。联合涉及的用户干系人, 召开需求评审会议, 按照成果验收标准进行审核, 若符合标准, 则双方签字确认, 进行下一阶段。若不符合标准, 则查找原因, 返回2阶段重新开始。

3.2 应用结果评价

需求变更率是衡量一个项目需求的稳定性, 通过变更数量和总体需求数量的比较, 来判断该项目是否超出了预先设定的变更范围。基准需求数量是需求评审会过后打基线确定的需求条目个数。表1列出了未使用UDSI的系统和使用了UDSI的系统的需求变更情况。

需求变更率=变更需求数量/ (基准需求数量+变更需求数量) 。从图3可以看出, 在业务需求调研阶段应用了UDSI的方法后, 发挥了用户的主动性, 需求变更率分别降低了79.37%, 76.87%, 71.77%, 平均降低了76.00%。用户驱动软件实施较好的保障了软件系统实施的质量。

4 小结

软件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管理办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实施的成功, 促使实施的软件能够能到广泛的使用。本文联合软件实施瀑布模型和用户干系人模型提出了用户驱动软件实施的方法。阐述了在瀑布模型的各个阶段中使用用户驱动软件实施的流程, 并在招生系统的业务需求调研阶段做了应用。用户驱动软件实施的方法可以保证用户的高参与性, 提高软件实施的成功率。但是软件实施通常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风险, 用户如何进行风险管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琼, 牧涛.浅析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软件, 2014, 35 (3) :179-180.

[2]曹超, 孔琳俊.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软件, 2014, 35 (10) :60-62.

[3]ZHANG Yuekun, Cheng tiexin, Sun yuefeng.An Agile Development Bidirectional Iteration Model for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J].The Journal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2013, 3 (5) :19-28.

[4]Vaughan PJ.System implementation success factors;it’s not just the technology.Internal Repor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2000.

[5]Henri Barki, Jon Hartwick.“Measuring User Participation, User Involvement, and User Attitude.”MIS Quarterly, March, 1994, (18:1) :59-82.

[6]Heiskari J, Lehtola L.Investigating the State of User Involvementin Practice[C].Proceedings of the 2009 16th Asia-Pacific Software Engineering Conference.Washington, DC: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 2009:433-440.

[7]王璐, 左美云, 刘满成.信息系统实施中用户成熟度及评价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2, 3:4-10.

氧气驱动雾化法 篇8

1 氧气驱动雾化法的基础理论

雾化吸入是临床上经常采用的一种咽喉、气管疾病局部用药的给药方法。它是利用蒸气、压缩空气、液化气或超声振动的能量作为动力,以空气作为分散媒,药物作为分散相,使之混合并形成快速气流,当通过纤细的喷嘴等装置后,迅速膨胀,散布成雾状。使雾化了的药物用于治疗呼吸系黏膜炎性疾病。具有抗菌消炎、促使分泌物排出、抗过敏、提高黏膜抵抗力的作用[1]。氧气雾化吸入是使用一次性雾化吸入器,内加药液喷出,因其体积小,雾化后分子较小,有氧气作为动力将雾化液吸入气道,到达深部气管和肺组织,改善局部气管痉挛,消除炎症水肿。具有操作简单、药物直达病灶、局部病灶药物浓度高、安全性好、毒副反应小等优点[2],已逐渐成为主要的雾化方式。氧气驱动雾化法,以医用高速氧气气流为驱动力,利用高速的氧气气流通过毛细管,在管口产生负压,将药液由接触小管吸出,吸出的药雾又被高速氧气气流撞击成细小雾滴,吸入较小气道,到达深部气管和肺组织,从而降低呼吸做功,减轻氧耗[3]。微小颗粒随着氧气雾化吸入,均匀分布到气道表面,从而达到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具有怯痰、消炎、解痉的作用。超声雾化颗粒小而均匀,可进入远端气道,而高压氧气为驱动力的雾化吸入,雾化颗粒大,使药物沉积在咽喉和大气道,局部药物浓度高[4],是用药效果良好的重要因素。氧气驱动雾化时,无需呼吸配合技巧,患者只需被动配合,药物就能吸入、播散到下呼吸道,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患者[5]。雾化吸入的同时进行氧气吸入,能更好的改善通气不足,缓解缺氧状况,降低肺动脉高压[6]。药物变成高浓度的雾粒,利于药物进入肺内,同时也提高了药物输出量和输出速度,形成正压吸入,使药物充分、均匀地分布在出血部位,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7]。所以,氧气驱动雾化具有操作简单、药物直接到达病灶,病灶局部药物浓度高、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小、实用的特点[8]。

2 常规护理要求

2.1

治疗室宜空气流通,保证适宜的气雾温度,室温22℃~26℃[9],相对湿度55%~65%。环境整洁、安静、舒适,以减少氧的消耗。

2.2 心理护理

向患者宣传氧气驱动雾化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以取得配合对小儿患者更应给予细致的说服工作,护士始终守护在患儿身旁,以解除患儿恐惧厌烦心理,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10]。

2.3 体位的选择

进行雾化吸入最好选择坐位,因此体位有利于吸入的药液沉积到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仰卧位时由于潮气量减少,不利于吸入治疗。因此在患者体力能够支配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坐位。对意识模糊,呼吸无力者采取床头提高30°,侧卧位。可使膈肌下移,增大气体交换量,提高呼吸深度,有利于雾滴在终末支气管沉积[11]。

2.4 吸入时的护理

清洁口、鼻、咽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吸入治疗时,教会患者如何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吸入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变化,血氧饱和度。对吸入过程中出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等不适时,应暂停吸入治疗,并分析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采取对症处理,如适当调节雾量或缩短吸入时间

2.5 吸入时间的选择

常规进行吸入治疗,一天两次。选择饭前或饭后2 h进行,时间为15~20 min。但当人工气道开放1 d以上:,突然增加湿化时,黏稠结痂的分泌物在吸湿后膨胀,可致窒息,吸入时间过长还可导致阻塞性肺水肿,水负荷过重等。

2.6 氧气流量

一般情况下氧气流量为6-8 I/min,药液总量5 ml,每次约20 min[12]。

3 一般用药护理

3.1 一般用药

最为常见用药为稀释痰液药物如糜蛋白酶、沐舒坦等。这类药物有化痰、黏液排出、促进、溶解分泌物的特点[13],加上高流量的供氧能直接改善缺氧。这些都能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粘性及弹性恢复到正常范围,从而而改善肺泡表面的张力及顺应性,有助于改善通气及换气功能,进一步改善血气状况。而预防和治疗哮喘的激素类药物及抗生素也常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中应用。激素类药物可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减轻气道黏膜水肿,可解除气道狭窄,缓解喘憋症状[14,15]。抗生素在雾化吸入时要注意预防过敏反应,需做皮肤试验的应先做皮试,阴性才可以使用。同时使用两种药物时,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如两种药物会产生化学反应,可分别雾吸。

3.2 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处理

3.2.1 痉挛性呛咳

表现为吸入后呛咳较重,气喘、呼吸困难比吸入前明显,听诊肺部哮鸣音加重。原因是:开始吸入时雾化量调至最大,大量雾化液急剧进入气管可能会使气管痉挛;患者本身气道反应性高,吸入方法不当后;症状加重,部分药液颗粒过猛过快吸入、呛入细支气管或肺泡,出现呛咳或支气管痉挛。处理方法:雾化吸入前应向患者介绍疾病和药物知识,介绍雾化吸入的目的和优越性介绍经过吸入后很快痊愈的患者情况,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精神紧张。发生痉挛性呛咳时,立即停止上吸入,轻者休息片刻酌情吸入,重者立即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静脉点滴氨茶碱缓解气道痉挛,静脉注射激素缓解症状,同时叩击背部,体位排痰,防止痰液阻塞和窒息。

3.2.2 口腔局部不良反应

表现为口干、恶心、口苦。原因为:不注意口腔卫生、吸入浓度过大、刺激性强的药液所致。处理方法:保持口腔清洁,每日早晚各刷牙一次,必要时口腔护理,每日两次。吸入前、后要漱口。吸入的速度由慢到快,雾化量由小到大,使患者逐渐适应。

3.2.3 吸入损伤后咽喉部出现感染

吸入药液浓度较高使咽喉部受到刺激,加上反复咳嗽用力,导致咽喉部黏膜损伤,抵抗力下降发生感染。处理方法:在允许的范围内适当降低药液浓度。减少损伤,注意防范感染。

3.2.4 呃逆

是由膈肌痉挛引起,是一种神经反射动作,可能是雾化吸入治疗时,吸入的大量气雾颗粒通过食管时刺激隔肌引起的,也可能是气雾颗粒刺激迷走神经,隔神经反射性地或直接诱发隔肌收缩所致[16]。处理方法:护士要教会患者正确的吸入方法,在吸入的同时应做深吸气,使药液充分到达支气管和肺内。雾化后漱口,以减少药物经口腔黏膜吸收。可在患者的胸锁乳突肌上端压迫隔神经或饮水200 ml,亦可颈部冷敷。

3.2.5 声带喉头水肿

吸入药液颗粒撞击声带、沉积于声带引起机械刺激所致。患者声音沙哑、突然憋气,呼吸困难,窒息感。处理方法:吸入治疗时要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出现不适可暂停吸入,加大吸氧流量轻柔拍背,待症状缓解再考虑下一次雾化吸入治疗[17]。声带喉头水肿应立即停止吸入,给予吸氧,使用激素静脉给药,尽快缓解症状。

4 特殊用药护理

特殊用药除具有一般用药的特点外还有着自身的护理特点。

4.1 化疗药物

如5-FU、顺铂等抗肿瘤药物。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时,含药雾滴局部滞留时间长,药量吸收较正常组织多。而肿瘤新生血管较多,血管内皮细胞结构疏松,缺乏平滑肌等外层组织,故吸收及储存功能均高于正常肺组织。用此疗法即可保证治疗效果,又有减轻机体的毒副反应的作用。影响本疗法效果的临床病理因素中,肿瘤的部位最为重要。一般适用于肺癌、口腔、咽喉等癌症。在护理上须防止药物对口腔、呼吸道黏膜的局部刺激。防止化疗药物对口腔黏膜的损伤及误咽,每次治疗前用牛奶漱口,治疗结束后,用清水反复漱口清洗,在治疗中及治疗结束口腔冲洗前,不得吞咽漱口水及痰液。在吸入液中添加血管平滑肌活性药物如糜蛋白酶,可提高化疗药物的吸收,因为清除了气管及肿瘤表面的蛋白分泌物,扩大了含药雾滴与肿瘤的接触面,增加药物吸收。

4.2 肝素

肝素可中和炎症介质、抗凝、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可与组胺、5-羟色胺等炎症介质结合[18]。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后黏稠分泌物湿化易产生膨胀,因此务必雾化后及时拍背、变更体位,及时吸痰,以利于痰液排出,确保呼吸道通畅。

4.3 凝血酶

凝血酶雾化吸入后,可直接作用于出血部位血管的局部,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导致血液快速凝固,形成血块。同时促进血小板发生不可逆转的聚集和血小板释放反应,加速血液凝固和促进局部出血血管上皮细胞生长,起到良好的止血作用。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漱口清洁口腔,取患侧卧位,以减少出血和避免血液吸入健侧肺部。并叮嘱患者深吸气,吸气后再屏气1~2 s,一般15~20 min将5 ml的药液雾化完毕,这样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4.4 利尿剂

有研究表明,雾化吸入速尿平喘作用与色甘酸钠相似[19]。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气道内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减少气道内感觉神经末梢的传入,使气道上皮释放具有扩张支气管作用的前列腺素以及改善上皮细胞的水转移。为防止用量过大造成尿量过多、痰液黏稠、离子紊乱等副作用,一般控制利尿剂用量1~2 mg/kg。

综上所述,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作为一种临床上局部用药的治疗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全身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等特点,随着药物研究的深入,必将在临床上得以更广泛的推广。

摘要: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是一种经气道给药的局部用药方法,其安全、高效、简单、毒副反应小、实用的特点使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同时也给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的基础理论、一般用药的护理和特殊用药护理上的特点予以综述。

软件驱动法 篇9

关键词:ED驱动电路,PI Expert软件,单片开关电源,反激变压器,PI器件,反馈电路

LED照明是新型的节能环保型绿色电源, 近年来在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LED驱动电路是专门为LED供电的电源设备, 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LED灯的使用寿命。LED驱动电路的设计, 大多采用了单片集成开关电源的形式, 不仅器件更少, 结构更简单, 发热量更少, 工作更可靠, 与之配套的软件设计平台Pl Expert使得开关电源的设计也变得异常容易。

本文以一个具体的LED驱动电源设计实例, 简要阐述了如何应用TOPSwitch及PI Expert进行LED驱动电路的设计, 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

1 PI Expert软件及芯片介绍

PI Expert软件是一款完成单片开关电源优化设计的实用工具软件, 其特点是简单易用、灵活方便, 是一种高效的开关电源没计工具。它通过接受用户输入的开关电源规格参数, 自动生成由PI器件构成的单片开关电源设计方案。利用该程序, 根据输入电源的规格来选择最合适的PI系列产品及其外围元件, 计算所选PI器件在指定的最低电压下提供满载功率所需输入滤波电容的最小值, 得到经过优化的高频变压器完整的数据表格, 并根据所指定的输出功率选择最小尺寸的磁芯和骨架, 以降低成本和体积。

TOPSwitch系列单片开关电源是美国Power Integrations (PI) 公司开发的新型开关电源芯片, 其将离线式开关电源所必需的各种功能模块都集成到一块芯片上, 包括高压功率场效应管MOSFET、PWM控制器、高频振荡器、高压启动偏置电路、基准电压、误差放大器、用于环路补偿的并联偏置调整器以及各种保护电路等。

TOPSwitch主要引脚有三个, 分别为引脚DRAIN (D) 、引脚SOURCE (S) 和引脚CONTROL (C) , 附加引脚包括过欠压检测 (L) 、电流限制 (X) 以及频率选择 (F) 。

2 LED驱动电源的设计

2.1 简介

根据LED具体应用场所的不同, LED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驱动电路源来供电, 如交流线路、太阳能板、12V汽车电池、直流电源或低压交流系统, 甚至是基于碱和镍的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等。

开关电源在LED照明的驱动电路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功能的实现。开关稳压电源有多种类型, 其中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由于具有线路简单, 所需要的元器件少, 能够提供稳定隔离输出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小功率电源领域。

本文就以应用最广的、性能最稳定的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为例, 结合PI Expert软件, 简要说明LED驱动电源设计的设计过程。

2.2 设计实例

本文设计一种单端反激式单路输出开关电源, 用作某种LED灯具驱动电源。其输入电压为交流85~265V, 输出电压为22V、2.1A, 可驱动36 (3*12) 只LED灯, 输出功率46W。

2.2.1 电路结构选择

LED驱动电源电路采用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结构, 一般工作于电流断续模式, 可通过反馈控制使输出电流恒定, 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 同时, 单端反激式电路实现了输入输出之间的电气隔离, 提高了LED照明灯具的安全可靠性。

此驱动电路的输入电压为交流85~265V, 电源效率大于85%, 空载的功耗仅为0.5W。输入回路采用EMC电路, 反馈电路采用TL-431组成的误差放大器和光耦组合的隔离电路, 有效地提高了控制灵敏度和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整个电路的方框图如图1所示。

2.2.2 反激变压器设计

变压器是开关电源的核心部件, 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开关电源的性能。由于在反激式开关电源中, 反激变压器除了实现原副边隔离和电压转换外, 还承担储能的作用, 所以在常规的变压器设计方法基础之上, 反激变压器的设计还要特别关注原边电感量这个重要参数, 其直接影响变压器储能的大小。

实际设计中, 先选定变压器的磁芯尺寸, 通过变压器损耗与磁通密度的关系曲线确定最小的损耗, 进而选择二次绕组的匝数。应用PI Expert软件只需经过几步简单的操作, 就能得到设计结果, 包括所推荐的变压器磁芯型号、原副边匝数、导线线径、原边电感量和T0P-Switch芯片型号等关键参数。还可以通过优化程序对二次绕组的匝数进行迭代计算, 直至得到电源效率为最高的解决方案。最终设计参数如图2。

2.2.3 PI器件的选择

PI器件的选择主要在效率估算、感应电压、开关频率、损耗分配系数等参数上确定, 在该实例中优先选择了TOPSwitch-GX系列的芯片, 主要考虑其具有高效率、高集成效能 (集成了MOS、PWM控制、保护、检测和其它功能) , 为设计驱动电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图3为芯片TOP246Y的主要参数。

2.2.4 反馈电路的选择

采用的反馈方式为:Opto/TL43l型, 利用光耦和精密基准源TL43I进行反馈。图4为反馈电路的主要形式和元器件的参数选择。

通过本软件获得该电路控制环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 (如图5) , 图上半部分为幅频特性曲线, 实线为整个电源的幅频特性曲线, 短划线未功率级的幅频特性曲线, 点划线未控制级的幅频特性曲线。

若调整反馈电路的元件参数, 则特性曲线随之发生变化, 即可以通过元件参数的调整分析曲线的变化得到较为理想的控制效果。

4 结语

本文根据LED驱动电路的性能要求, 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 采用TOPSwitch系列芯片结合PI Expert软件进行开关电源设计, 该设计的电路所用器件少, 结构精简, 控制方式简单, 具有过欠压等保护功能, 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电磁兼容能力, 从而实现了电路高效、安全、高可靠性的特性, 为今后LED驱动方面的开发设计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平台。

参考文献

[1]赵同贺.开关电源与LED照明的优化设计应用[J].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01) .

基于模型驱动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 篇10

计算机及软件开发已有50余年历史, 其间历经了三个主要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的机器码和汇编语言阶段。由于高昂的硬件成本, 使得机器成为计算的中心。20世纪60-70年代的面向过程的编程语言阶段。硬件技术的巨大进步使得内存空间和运算速度不再成为运算的瓶颈, 第三代编程语言的出现使得开发人员摆脱了手工编写汇编代码的繁琐劳动, 开始集中精力在应用逻辑上, 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成为主流。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面向对象编程阶段。面向对象技术使得开发人员可以从更高的抽象层次考虑软件的结构, 改善了软件开发管理、代码重用、系统升级与维护等一系列问题, 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 面向对象思想仍是目前整个软件开发行业的主流。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 人们在软件开发时所考虑的层面越来越抽象, 越来越集中于领域逻辑而非计算平台上的具体实现细节, 软件开发的中心渐渐地从机器代码转移到领域逻辑上来。这些不断进步的软件工程方法改进了软件的质量, 缩短了软件开发的周期。

下面对几种典型的开发方法作深入探究, 分析对比各自的优缺点。

2. 模型驱动开发方法

模型驱动开发方法 (Model Driven Development, MDD) 是以软件模型贯穿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它是采用模型驱动构架 (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 MDA) 的软件开发方法。通过合理地抽象建立系统模型, 用图形化的建模语言如UML, 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MDA是由对象管理小组 (Object Management Group, OMG[4]) 提出的软件开发构架。与其说MDA是软件开发构架, 不如说它是一种开发方法更为准确。在MDA中, 整个软件的开发、维护和演变过程是由对软件系统的建模行为驱动的[5]。图1是OMG给出的模型驱动构架图。它是一种基于统一建模语言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 、元对象设施 (Meta Object Facility, MOF) 、元数据交换 (XML Metadata Interchange, XMI) 以及公共仓库元模型 (Common Warehouse Metamodel, CWM) 等标准的软件开发框架, 支持软件设计和模型的可视化、存储和交换[6]。

MDD给软件开发领域带来了新的理念, 它为软件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的沟通提供新的手段, 为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提供新的方法。总结MDD的优点如下:

(1) 需求分析比较彻底。

(2) 更适用于大型系统的开发。

(3) 框架代码的自动生成。

虽然模型驱动的方法在桌面系统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对于嵌入式系统开发仍未被广泛应用。其原因总结如下:

(1) MDA和UML是基于面向对象的方法;

(2) MDA没有提供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支持;

MDA提供的是通用的开发方法, 不是针对特定的应用领域, 它所采用的统一建模语言UML也不是面向特定的应用领域。而嵌入式系统有着明显的面向领域的特征, 为实现嵌入式系统的快速开发和有效应用, 需要有面向特定领域的开发环境的支持。

3. 面向领域建模

在2005年的OOPSLA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Systems, Languages, and Applications) 会议上, Bill Gates和Grady Booch等人一致认为面向领域建模 (Domain-specific modeling, DSM) 为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提供有效途径[7]。

面向领域建模是通过对特定领域的分析和抽象, 得到该领域的共性和变化特征, 建立该领域的构件库, 最后通过领域建模和代码生成实现领域应用。面向领域建模比模型驱动更能够提高开发效率, 缩短开发周期。因此, 面向领域的建模被称为“下一代建模方法”[8]。面向领域建模采用面向领域的建模语言, 而不是通用的UML。面向领域的建模语言是对特定领域的抽象, 而不是对代码的抽象, 它符合特定领域的使用习惯, 具有特定领域的语义。

如图2所示, 在MDD的实施过程中, 需要首先将领域的概念转换为系统模型, 然后再由模型转换为程序代码。这样不仅使开发周期加长, 同时在系统分析和设计中存在转换误差和重复劳动。而在DSM的实施过程中 (如图3所示) , 开发人员可以直接使用该建模语言进行系统开发, 根据自己的需求量身定做自己的软件。因此, DSM省略了MDD中的领域需求到系统建模、程序代码以及系统实现之间的映射过程, 从而提高了开发效率, 避免转换误差或错误, 提高整体的开发质量。

另外, MDD采用的是统一建模语言UML, DSM采用的是面向特定领域的建模语言。对于不同的领域, 其建模语言是不同的。特定领域的建模语言是由领域专家针对该领域的需求和特点来开发的, 它符合该领域的使用习惯。因此, 这种建模语言更能够有效地描述该领域的需求。

4. 结论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扩大, 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 软件开发的复杂性也与日俱增。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 从更高层次对软件进行抽象成为不可逆转的方向, 而当前主流的面向对象软件设计与分析 (OODA) 方法, 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模型驱动开发、面向领域建模等新一代软件开发方法论是当前软件工程的前沿及热点, 实践表明此类方法相对于传统开发方法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极大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Gomaa H.并发与实时系统软件设计[M].姜昊, 周靖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周世杰, 秦志光, 刘锦德, 等.实时软件系统开发技术[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4, 25 (1) :117-122.

[3]对象管理小组[EB/OL].http://www.omg.org/.

[4]Frankel D.S.应用MDA[M].鲍志云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5]Kleppe A., Warmer J., Bast W..解析MDA[M].鲍志云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6][EB/OL].http://www.dsmforum.org.

采取任务驱动法 激发学习兴趣 篇11

【关键词】任务驱动 创设情境 鼓励质疑 讲究方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提出

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出的另一个因素就是素质教育的呼唤。素质教育的推进,对信息技术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厚望。信息时代的特殊需求和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殊魅力,促使人们希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因为,信息技术极有魅力,学生一旦钻研进去,身心都会发生明显变化。最为突出的是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增强。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笔者认为:尝试任务驱动教学法学习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运用“任务驱动”,激活课堂教学

为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教师必须根据需要先提出“总任务”,然后分解成一些“阶段任务”,再把这些“阶段任务”分解成更小的“分任务”,并逐步细化。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具体内容,并确定解决这些“分任务”的方法。针对学生的基础差异,教师可考虑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启发学生找出解决同一问题的其他方法。然后,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和实际操作,从而找到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在细化“总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启发、指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及时予以分析和说明,并加以归纳,让学生逐渐学会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开始讲述文字处理软件Word时,教师可首先出示一张用Word编制的小报,指出它包含文字、图片、表格、艺术字等几个部分,从而可以形成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和插入艺术字等几个“阶段任务”。由于文字、图片、艺术字的处理具有共性,因此,可以把这几个阶段任务分成图片、艺术字插入等“小任务”。对艺术字等操作则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摸索来掌握。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操作之间的共性,鼓励学生在操作时大胆试验、自我探索。让学生自主地安排学习时间:简单的操作一略而过;复杂的操作反复实践。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以学习的主人意识,较快地掌握操作方法。为了教学的需要,教师接通网络,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资料,而学生有的浏览新闻,更有学生在玩网络游戏、听音乐、看视频等。

三、以“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创新思维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鼓励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巧妙地设疑,善于启发学生从疑难中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留给学生多一点的创造空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开展教与学的互动,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让其创新思维不断地开发。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切磋交流,营造课堂求知氛围,会加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班学生掌握信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差异是实际存在的、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加强巡查辅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及时反馈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反馈学生作品,尽可能采用学生演示的方法,由他们自己演示并向大家讲解自己作品的特色,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然后,由学生进行评价,发扬协作精神,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改进的措施,使学生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

四、运用多种媒体的协同作用,挖掘学生潜能

信息技术教学,得天独厚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切实提高学生素质。采用多媒体教学,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清晰化、拟人化,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从而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因此,恰当地选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来辅助教学,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尝试“任务驱动”,要讲究教学艺术,让学生主动参与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启发他们思考,教他们发现真理,努力地探索创造新方法的途径。比如,教学《初识Excel》,教师很客气地说,今天想请同学们帮忙:用计算器计算,做一个班级成绩统计分析表,接着分发资料,标明各小组的任务,在班上多人、多时、分工合作、汇总,才把统计表完成的情况下,教师导出课题《初识Excel》,介绍教师利用Excel软件,一个人在几分钟就能把上面的问题解决的惊人效果,从而让学生体会到Excel在制表、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图表处理等方面强大的功能,亲身感受软件所带来的效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为其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探索新知识打下基础。我没有照本宣科,只是先布置好上机任务,点拨操作重点和难点,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大胆操作,自己来回巡视学生的操作情况,对于学生的个别问题,教师给予引导性的讲解;对于学生共同的、不懂的问题,我记录下来稍后解释。重构教材内容,可以说把信息技术课的知识性和技术性充分结合在了一起,不但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软件驱动法 篇12

随着软件产业的飞速发展,软件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功能、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危机频频出现,软件质量的问题已经成为开发者和用户关注的焦点。而软件测试正是目前保证软件质量的控制手段,验证软件能否完成用户预期需求的唯一有效方法。因此,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中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软件行业重开发轻测试,测试人员的很多工作由开发者代劳,导致很多人员不愿意从事专门的测试工作,因此行业内的软件测试人才严重短缺;另外,在高校的教学设计中,软件测试仅仅作为软件工程的一个章节来讲解,而没有设置专门的软件测试课程,因此学生无法胜任软件测试工作。基于以上背景,为了满足软件测试人才的大量需求,在高校中,培养应用型技术行的人才迫在眉睫。

2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是指把项目作为专业课程的总教学目标,根据教授的知识点,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典型案例, 以案例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实行“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获得成就感,并激发学习热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基于项目的统领,将原来琐碎的知识点,通过不同的案例,整理的系统、条理,是提高教学效果, 训练职业技能的有效教学方法。

在软件测试课程中,所挑选的项目为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学生管理系统,根据理论+实践课程的教学方式,将该系统分为多个小项目,每个项目中都蕴含着重要知识点的讲授,在理论课的教授中,先通过简单案例,熟悉知识点,之后将其应用的小项目中,最后将各个项目综合起来,按照软件测试的过程,带领学生进行实际项目的测试工作,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尽快上手。

3 课程改革实践

根据应用型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中,软件测试课程的定位主要分为:课堂教学和项目驱动。

3.1 课堂教学

课题教学由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两部分组成。根据不同的阶段,所提供的案例,使学生能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础知识。

在理论部分,重点和难点为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依黑盒测试用例方法为例,将学生管理系统所分的两个小项目:系统登录功能和学生评价功能,当学生掌握黑盒测试用例方法设计时,对两个项目进行用例设计和功能测试。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为了使学习内容更接近学生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扩大接触不同类型软件,扩大学生知识面,根据学习内容,由简到难分别提供了加法器、求三角形的面积、ATM机等例子,分别对应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因果图、场景法等。掌握黑盒测试用例的编写。其中三角形的面积贯穿与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和因果图三个知识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将求三角形面积作为学生动手的项目任务进行练习。首先,老师提出软件需求;其次,将学生进行分组,一部分学生进行软件功能说明文档的编写,部分学生根据功能说明进行软件的开发。第三:根据软件的功能说明,对开发的软件的功能进行设计测试用例,并且进行测试的执行。

通过求三角形面积项目,能够将所学到的基础知识点,应用的实践项目中,为下一步进行系统所分割的登录功能和查询学生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践部分,主要是软件测试工具的学习。软件测试所使用的工具很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对象,所教授的工具有:实践:例如单元测试:Junite;错误的管理:Bugziller;自动化工具:QTP;所测试的对象为自带飞机订票系统和所开发软件学生管理系统。

在学习Junit中,仍然测试学生所开发软件求三角形面积为任务驱动,要求学生掌握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复习理论中白盒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对程序进行用例设计;二学习Junit单元测试工具,包括掌握JUnit的安装,熟悉简单测试和运行的过程。当在测试工程中发现软件的缺陷时,利用Bugziller工具进行缺陷的管理,包括缺陷描述、缺陷报告的提交、分配缺陷、审核缺陷报告、处理缺陷和验证关闭缺陷等。

相对于手工测试而言,把需要重复执行的测试步骤描写成测试脚本,让机器去重复执行即自动化测试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在教学设计中介绍了自动化测试的基本概念,通过QTP自带的飞机订票系统,介绍了QTP功能的基本使用,特别是检查点、数据驱动、参数化、对脚本的编辑等,提取学生管理系统的小项目,作为每个知识点学习的案例。

3.2 项目驱动

在本校的教学设计中,软件工程为软件测试的先驱课程,将学生所设计的软件作为一个整体的项目进行测试,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进一步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以学生管理系统为例:在对整个项目的测试中,包含了测试计划的编写,测试环境的搭建,测试用例的编写,自动化工具的使用,从错误的描述及Bug管理工具的使用。当学生对软件测试的技术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时,选取的项目尽可能的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接近。

在整个项目实践中,测试工程师从软件最初简单的需求模型到产品发布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和实践操作,包括项目初期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软件测试计划的制定、软件测试案例的编写、软件项目各个部门相互协作、执行测试案例并报告缺陷、产品功能完善与修复缺陷阶段、测试工程师在产品发布前后的工作,如下表所示:

4 总结

上一篇: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下一篇:供应商质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