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运维

2024-08-01

网络运维(共9篇)

网络运维 篇1

多位专家都表示, 尽管电信行业属于低危行业, 但网络运维中存在着高危环节, 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和标准的制定, 力争将危害降到最低。

近日, 多位业界人士围绕“3G时代的运维管理与创新, 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的规范监管与标准创新”的主题, 进行了交流和研讨。采取多种手段努力抓好3G时代网络运维管理与创新, 同时做好安全生产的规范监管与标准创新, 成为业界人士的共同看法。

记者发现, 多位专家都表示, 尽管电信行业属于低危行业, 但网络运维中存在着高危环节, 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和标准的制定, 力争将危害降到最低。

低危行业存在高危环节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通信安全生产标准工作组谢毅在谈及“完善标准、全力支撑, 切实推进行业安全生产水平”的话题时, 着重提醒业界要警惕低危行业的高危环节。

谢毅指出, 2009年是国务院确定的安全生产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专门就电信行业的安全生产做了统一的部署和要求。从国家各行业来看, 电信行业的确是一个低危行业, 但低危行业也存在众多高危环节。

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司张远刚副处长也表示, 特别是2008年以来, 伴随着电信运营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电信业重组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快速推进, 通信业安全生活工作面临新的形式, 因此这“需要我们高度关注、深入剖析有效防范和治理高危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主任徐志发指出, 从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总体情况来看, 2008年以来, 各企业的责任伤亡率低于控制指标。运营、施工、代维这几个行业有所差别, 从运营层面来看, 三大央企比较突出的安全生产事故类型是道路交通、触电、高处坠落、火灾、中毒、特种作业。根据统计, 2007到2009年上半年运营企业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比例为:交通40%, 触电39%, 高处坠落占21%, 其他相对比较少。

安全危害有规律可循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互联互通处处长房超峰指出, 通信业安全生产包括人身安全、通信网络安全以及生产场地的安全, 涉及电信运营企业的建设、维护经营权过程。网络运行安全主要是涉及到运营企业的网络, 包括交换设备、传输设备、传输线路、数据设备、系统设备、同步设备、供电系统等, 还涉及到国际通信、国内通信、网间通信等等。网络运营安全部主要负责对电信运营业的网络运行, 包括维护、网络运行事故的预防报告和处理, 进行监督检查。

房超峰说, 基层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存在单节点、单路由的隐患还较多, 据统计, 全国三大运营商差不多有1/4存在单节点、单路由等情况。国际通信方面规划也不太合理, 尤其是运营企业的国际通信, 45%都是从广州经香港通达国际, 同时, 海缆的路由存在安全隐患。安全生产管理思路也亟待改变。

徐志发在对行业生产事故进行分析后, 从人身财产安全的局面, 总结并认为安全危害存在几大规律。同时, 他认为, 道路交通、触电、高处坠落、火灾、机械伤害等是通信行业人身伤亡事故占比较高, 属于较常见事故, 有“物”不安全因素, 更多的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需要企业加强责任制管理。

徐志发说, 从掌握的数据来看, 代维企业交通事故占80%, 与生产作业特征有很大的关系。

从网络运行层面看, 近几年通信业网络运行安全生产事故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他一些事故包括坍塌、水淹、中毒窒息等。总体来看, 还是有规律可遵循的。

建立标准体系降低危害

工信部科技司综合处钱航处长指出, 随着通信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用户数量的增加, 通信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也受到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通信安全生产工作有比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 涉及多种网络设备的建设和维护, 关系通信网络的正常和畅通运行, 迫切需要制定相关的技术和管理标准, 建立合理的标准体系。因此做好通信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对保障通信企业安全生产、预防安全事故、确认安全责任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远刚也指出, 当前要在强化行业按照生活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健全通信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加强与市政规划、建设部门的沟通与衔接, 保证光缆线路安全畅通, 加快修订健全通信行业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加速推广应用安全生产新技术、新产品, 搭建起强有力的安全生产防范网络。

谈及未来通信安全生产标准工作组发展的思路, 谢毅说, 为了确保电信行业的安全生产, 行业监管者应充分运用法律、技术和行政手段来减少和防止行业所出现的安全生产事故, 提升全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这是长期的, 也是一项永恒的工作和任务。只要有网络存在, 就一定会有安全生产的任务和责任。”

结合国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行业发展形势, 谢毅表示, 当前安全标准工作组会加快完善整个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继续组织一批热点标准的制定工作, 在现有的基础上结合安全生产范围和工信部安全生产体系, 作为今后标准制定的方向指南。如果能进行很好的、科学的分类、分级将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和整个行业的监管。同时, 要细化电信央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当前的电信央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的各项工作的落实以及落实机制还不完善, 其管理机制、管理细则、数据统计、客观评价等工作都有待于提高。

另外, 房超峰透露, 目前工信部已经加强带宽架构的研究, 推动企业的带宽配备, 包括网间结算等问题。并与国际出口局, 在路由布置、设置、安全生产方面做一些沟通, 尽量避免突发事件造成的网络全阻。

网络运维 篇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学习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人生起点,迎来了新的教育方式,让我们随时随地不受地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的知识,寻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在网络学习中我与同行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互动中我学到了一些粗浅的网络知识,从不知怎样建立博客、怎样进入博客到怎样发表文章等。老师们的答疑解惑让我在学习上信心百倍,更使我的学习进步很快,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动力和努力的方向。是网络学习让我体味到了人生从来未有过的快乐与欣喜。

网络就象一个强大的磁场,深深地吸引着我,影响着我。使我把它融入我教学工作之中。利用网络教学有助于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真正对教育教学起到全方位的变革作用。

2017年11月24日我参加了鄂尔多斯市信息办组织的第四期网络运维培训。本次培训,我受益良多,现总结心得如下:

本次培训是有包头科技学院的老师以及工程师给我们讲授的,在他们崭新的图书馆电子教室里,刘老师首先强调了“智力储备”。在新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提前储备了足够的知识,就占领了技术的前沿,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赵老师讲得精简干练,但让我认识到要有作为就要有目标,有思路,有方法,要有管理方案。翟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我们要作为一名管理者,而不是维修工,更让我们的工作有了主体方向。

曾记得开幕的第一天特别的开心,我们学员们做到属于自己的桌子上,由包头科技大学的刘老师致开幕词,刘老师精美的语速,富有风趣的讲解,带来了一阵阵热恋的掌声,刘老师强调了学习的时间安排,上午讲解的老师,以及下午讲解的老师,晚上实验课的老师等等,可想而之老师们对我们学习的认真,对我们学习的上心,我们也下定决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在这仅有的十天中,把我们学习的知识学好,学通,以便日后回到自己的岗位学以致用。

接下来工程师为我们着重讲解了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相关知识。Win7系统要留够50GB的空间,尽量使用纯净版系统进行安装,惭愧的说,我日常用的系统都是Ghost版本,里面总是或多或少有一些广告软件等等,往往给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不良后果。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地方了,由于自己是首次接受这么大规模的培训,由于工程师的语言过快,思路过于敏捷,使得我很难跟的上,学起来也是非常的吃力,有一点力不从心的感觉,信好工程师老师从我们僵硬的脸上看出了我们的不懂,他有从新的细细的讲解,直到我们听明白,听懂得为止。像这样的老师我只能说是非常非常的敬业,认真。

还学到了一个很有用的dos命令:ipcongfig /all >d:ip.txt这个命令用来备份维修机的IP地址十分方便,要记住,要常用。

对于电脑故障的排查,工程师介绍了计算机系统故障的判断思路和方法:

1、先软件后硬件。

2、先电源后负载。

3、先表面后里面。

4、先外设后主机。

5、先一般故障后特殊故障。

6、先公共性故障后局部性故障。

7、先主要性故障后次要性故障。这些方法十分有助于我理清思路,找到真正的故障所在,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工程师还重点介绍了Ghost这个工具软件的使用。尤其是Ghost Explorer 这个小软件的运用是我以前较少使用的。经过学习我了解到:它是一款可以对ghost生成的映像文件进行解压、查看以及编辑程序,利用他可以非常简单的对 GHOST 映像文件进行编辑,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向映像文件里添加、删除文件,也可以将需要的文件提取出来。这样,以后再维修无法开机的电脑时就能为老师们最大限度的保留数据了。

关于网络管理工作,还属包头科技大学的赵老师,讲得深入浅出,Ipconfig 命令,Netstat,Nslookup 命令还有用于检查路由tracert 命令等都十分的实用。他还通过分析一些网络故障实例教会我们一些更实际的运用。还给我们讲解了城域网网络分析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以及IP地址的分类,子网掩码的计算划分,城域网的建设以及在讲授的过程中不乏讲解他自己的一些学习经历,谋财之道等等知识。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景,它淡化了课堂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扩展了教师的学习空间,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师与真实世界的接触与联系。语文课堂上,课前我们可以到网络上搜索资料(包括文本、图片等),课上再把搜集到的大量资料与伙伴交流共享。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去探求知识,保持最旺盛的求知欲望,对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为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搭建平台,有利于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

网络学习有利于教师共同探究问题,网上交流等活动,使业余生活趣味化,其核心是要发挥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网络的学习能够给予教师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参加网络学习,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绝不是为了一时的兴趣,更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或是赶时髦、装门面。而是要通过知识的积淀,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铺设一条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人生之路。

网络运维 篇3

“近年来通信发展日新月异, 传统语音与信息通信逐步向综合信息服务领域扩展, 新技术新业务层出不穷, 给传统的通信网络运维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近期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通信网络运营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通信网络运维年会”上, 工信部电信管理局副巡视员张迎宪表示。

据了解, 本届大会以“提升维护服务水平助力宽带中国战略”为主题, 来自政府、三大运营商的高层, 以及华为、艾默生等产业链代表就当前通信行业网络运维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集中化”运维成关注焦点。

工信部:2014年两方面发力运维

近年来,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进步和网络业务融合发展, 电信基础运营企业面向客户的运营转型对通信网络的承载能力、业务响应能力和用户服务能力不断提出挑战, 通信网络运行维护水平和运营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未来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 在此新形势下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面临着来自行业内外的不断挑战, 对整个行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如何在新形势和新挑战下提升运维服务, 是每个从业者面临的共同课题。

对此, 张迎宪表示, 2014年工信部将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 着重开展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了加强互联网的质量监管, 提升互联网通信质量, 工信部将借助部省两级的管理体制, 增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 提高网间流量疏导能力和互通效率, 加强网间带宽扩容力度, 解决互联障碍, 改善网间通信质量, 以加快宽带发展的进程。

二是为了加强网络的运行安全, 提升维护服务能力, 将健全电信信息安全保护管理制度, 落实公用电信设施保护的安全等级要求, 提升公用电信设施安全的保护能力。

中国联通:在江苏、山东进行试点

“移动互联网开放、共享、即时的特征及其集中化、扁平化、一体化的业务要求, 对传统网络运营商封闭的、分散的、职能化的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 业务、服务、网络转型已全面来临。”中国联合网络分公司运行维护部副总经理崔荣春如此表示。

据了解, 面对网络及业务、内部和外部对运维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国内外运营商都在积极探索集中化维护和贴近客户感知的运维转型。中国联通正积极推动集约化的运维体系和端到端服务体系的建立, 有效促进网络质量和运行维护效率提升。“我们已经在江苏、山东开展了集约化维护的转型试点, 探索建立集约化维护体系。”

崔荣春详细介绍, 中国联通的探索是推进以网络为中心到以业务质量和客户感知为中心的转型, 这需要在组织流程、优化评估体系、支撑系统、人员结构等方面协同推进, 才能真正实现落地, 并借此推动集约化的运维体系和端到端服务体系的建立, 有效促进网络质量和运行维护效率提升。

“集约化目标是实现总部和省为单位的集中化的运维管理体系, 与用户感受紧密相关的末梢网络属地化综合服务, 集中使用人、财、物等专业资源。我们要对南北方做区别对待, 最终目标达到综合维护, 重点使用我们主设备提供商来实现我们的目标。”崔荣春表示。

据悉, 华为等设备商均在发力运维市场, 助力运营商转型。华为全球管理服务市场营销总监马鹏英介绍, 卓越的运维需要运营商网络运维正确转型, 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 即以用户为中心、集中化以及融合运维。

这样的建议来自华为多年积累的丰富运维经验。目前华为已在全球构建两个集中化运维中心, 管理超过20多个运营商网络和项目, 覆盖亚洲、非洲、欧洲等15个国家。

“服务是华为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战略, 过去数年中我们持续强化服务解决方案竞争力, 帮助客户从‘以网络为中心’的运维支撑能力向‘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运营管理能力转身, 取得了很好成效。”华为全球技术服务部副总裁雷战奎此前曾表示。据悉, 过去七年中, 华为管理服务年复合增长率超过70%, 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管理服务提供商。

中国电信:FTTH扩张面临运维挑战

在备受关注的FTTH网络建设方面,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网络部传输处处长汪海强表示, PON的引入不仅引起接入网的变化, 且城域网以及管理平台都需要进行革新;当前阶段, 运营商需要全力维护新旧两张网和相关管理平台;在网络组网、业务开通流程、维护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为运维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汪海强总结表示, FTTH给运维带来“三难”和“三高”, “三难”即现场维护难、自动开通难、故障判断难, “三高”即资源管理要求高、人员素质要求高和服务质量要求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 中国电信积极开展了集中管理、统一支撑的运维措施, 推动FTTH高效运营。

以PON设备的互通为例, 不同时期建设的网络, 由于技术、厂商配合、配置等方面的差异PON网络普遍存在互通问题。为此, 中国电信从标准、版本、配置等多管齐下, 建立从采购、建设、运维及技术标准等建立全流程的管控体系, 多部门、各层级协同操作, 集中问题收集, 统一测试, 统一解决方案。“目前影响EPON业务互通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影响GPON互通的问题逐步减少。”汪海强表示。

印尼XL实施SOC转型

转正申请书2016(网络运维) 篇4

尊敬的公司领导:

我于2016年5月17日进入公司,根据个人面试应聘岗位及公司需要,目前担任网络部网络工程师一职,主要负责公司服务客户相关的网络、安全及服务器等设备实施和维护工作。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来公司已经有一个半月了,公司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工作环境挺好的,办公室很干净,同事也很热情,在日常的工作交流中总能感受到一份特有的欢乐与充实。任职以来,我严格履行我的岗位职责,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在此也对我这一个多月的工作做个总结。

从第一天来公司报道学习公司规章制度到第二天跟同事出差去来宾烟草巡检,没有太多准备,所以第一次到客户机房的时候还是有点生疏的感觉,在经过同事一番耐心指导后也基本了解了巡检涉及的内容,机房环境、设备指示灯、电源、风扇、设备各模块运行状况、端口状况、流量状况、运行日志状况等按着巡检表所列项目逐一检查并做好记录,以及操作过程的采集,安全设备运行状况截图及配置备份等每一个过程都让我从新认识到一名运维人员的职责所在,同时也慢慢适应了这个岗位的工作。在接下来的这一个多月里,先后到来宾、忻城、柳州、桂林、崇左、贵港、玉林完成了公司合作客户5、6月份的维保及巡检工作,同时在南宁也积极配合同事处理考试院、区政协、应急联动中心、福彩中心等客户日常维保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每月的巡检工作。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试用期工作,对公司目前在合作的客户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认识了很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今后的工作与沟通都打下了基础。在掌握网络设备巡检工作的同时也对企业网络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接触到了更多企业常用的网络设备,并掌握不同厂家不同设备的命令及配置,尤其是之前很少接触到的深信服、天融信、网御星云等安全设备,也在同事的指导及查阅资料后有了新的认识,在理解每一台安全设备的作用及所能实现的功能的同时,也能完成对不同设备的基本操作。同时在进行一些大机房的巡检过程中也学会了对精密空调、UPS、消防设备、门禁系统等设备的巡检及各模块的操作。当然,在接触到更多新设备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对于很多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的部署及业务配置还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学习;对于一些网络协议在企业网络中的应用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服务器及操作系统的技术还比较弱;对于项目的管理及实施方面还需要很大的提高等。

计算机行业是个飞速发展的行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因此,做为一名合格的运维人员,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拓展知识领域,进行知识更新,从而应用于计算机终端设备与网络的运维管理中,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专业知识得到了一定的拓展,而且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理论学习,在网络技术方面努力考取各个厂商的中高级认证,在系统管理方面努力考取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职称,不断完善自己,为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做出贡献。

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希望各位领导给我继续锻炼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同公司一起展望美好的未来!

申请人:梁胜涛

大学校园网络运维体系研究 篇5

校园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的开展以及在网络空间中共享各种教育资源, 都在无形中使校园网的功能性得以提升。鉴于校园网在学校运行管理中的重要性, 其运维质量的好与坏, 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正常开展。做好校园网络的运维工作成为了大学网络管理的重要环节。

1 大学校园网络运维体系研究现状

现在校园网络的建立主要使用的是宽带网络连接, 其优势在于, 可以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但是, 由于高校人群密集, 而且网络的利用率非常高, 因此总是会出现网速慢的问题。为了实现宽带的升级, 一些高校采用了多种新型的网络数据。比如, P2P封杀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网络资源大量消耗的问题, 但是, 这种简单的封杀也仅仅是暂时性的应用, 从根本上解决网速的途径是对于带宽进行扩容, 并将网络资源进行优化, 以提高网络的利用率按照传统的校园网络运维观念, 其是以网络设备的维护为主要工作内容而建立起来的网络运维体系。随着各种先进的管理思想的引进, 网络的运维已经被划归到服务的范畴, 于是在管理模式上就定位在服务体系的建立, 这就使运维的事后服务转变为主动性的事先管理, 并将网络运维贯穿网络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另外, 从网络技术管理的层面, 仅仅考虑硬件的升级显然是不够的, 对带宽进行升级虽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但是其中还存在着资源浪费的问题, 所以, 对于带宽的流量进行有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代理服务器的应用成为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校园网一旦投入到运行状态, 在运行维护管理上, 还要注意抗风险性。网络是开放性的, 在网络空间中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 也会给各种病毒提供了可乘之机。随着网络病毒的快速升级, 对于校园网络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恰当地使用各种防病毒软件, 对于维护校园网络安全运行是非常重要的。构建校园网络运维体系, 将整个运维服务中的各种元素在体系中运行, 不但能够使运维管理实现优化, 而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校园网运维体系的信息架构要符合ITIL标准, 而且其中将技术设备和网络运行流程结合人的需要建立成为有机的整体, 并在网络数据库的基础上得以展开, 从而实施了网络运维的流程化管理。

2 大学校园网络运维体系架构

建立大学校园网络运维体系的目的, 是为了确保网络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并在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得以及时解决, 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网络用户的需求。在大学校园网络的运维管理中, 主要包括网络管理、系统管理, 除此之外, 校园网络的安全也被列入到了管理范畴当中。

2.1 网络管理

在校园网络设计上, 网络中心机房为网络的核心层, 校园各个建筑物的总弱电间为汇聚层, 建筑物各个弱电间为接入层。相应的设备被接入到合适的位置后, 将桌面电脑与接入层设备之间实现连接, 通常情况下是100M到桌面;1000M接口的汇聚层设备上, 有些汇聚层设备会配置10000M上联口。当所有的这些连接都完成之后, 汇聚层设备与网络中心机房的核心层设备进行连接整个的网络结构就连接完成了, 并集中由网络中心来控制。如此所连接的网络不但性能稳定而可靠, 而且具有一定的扩展空间。

2.1.1 网络设备管理

(1) 配置管理

对于网络设备的管理, 一般会采用网管软件, 完成配置任务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登录设备所提供的配置命令来实现的。但是, 由于设备制造商所设计的设备往往不具有通用性, 因此其被局限在特定的型号的配置功能上。设备配置管理软件如果没有通用的标准和协议, 那么在管理上就会出现很多障碍, 同时也出现了功能上的局限性, 很难于满足用户的需求。

(2) 性能管理

网络的性能管理, 是对于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中生成新能报表报告, 其是判断性能管理系统运行是否正常的关键。

(3) 故障管理

采集信息存在故障, 就要对其来源以及严重性进行检测, 然后通过后台处理引擎对于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过滤, 实施数据翻译, 对于所有的信息进行分类, 并在相互之间建立起关联, 最后实施报警。

2.1.2 用户故障管理

当出现网络故障的时候, 一般是网络不通畅或者是应用程序出现了运行障碍的问题。运维服务人员在为用户处理问题之前, 首先要明确故障发生的状态, 尽量电话解决。诸如校园网络问题, 网线松动的问题等等, 都具有明确的问题解决方向。而对于用户端的问题, 处理的程序就会很繁琐。这就需要运维人员不断地总结经验, 并提高专业知识技术水平。

2.2 系统管理

校园网络的系统部分, 主要是指校园网络上所应用的网络服务器, 其功能是为全校提供各种网络服务。

2.2.1 域名解析系统 (DNS)

域名解析系统 (DNS) 在Internet网络环境中是较为常用的系统, 执行域名解析系统的, 即为DNS Server。域名解析系统的运作所采用的是使用层方式。由于某大学主页的命名是从 .edu.cn所分配下 来的 , 所以 , 其名称会 被定为www.XXXX.edu.cn, 这其中的“.cn”, 就是从“根域”而来。

2.1.2 WWW (主页) 服务器

网页浏览器在WWW的服务器工作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当用户将Internet地址输入之后, 网页浏览器会据此与远程的主页服务器相互连接, 以获得一个主页服务器上的WEB文档。也就是说, 我们在网站上浏览的时候, 打开每一个网页, 都是在建立以此连接, 然后再断开。

2.2.3 邮件 (Email) 服务器

电子邮件以其方便、快捷的特性而被广泛使用, 其传递可以以各种方式实现, 除了文字之外, 包括声音、图像, 甚至于大容量的电影等等, 都能够在几秒钟内传送到世界各地。随着电子邮件的多功能化, 一些专题邮件以及免费的新闻都可以轻松获得。一般每申请一个Internet帐号, 其格式为:abc@xyz, “@”后面的字符串即为电子邮件服务商名称。

2.2.4 代理 (proxy) 服务器

代理服务器的基本工作程序是, 当用户使用浏览器提出访问请求, 首先是由代理服务器接受, 然后向目的主机提出请求。当目的主机的数据传送到代理服务器之后, 被存储在其硬盘当中, 再将符合用户需求的数据传送给用户。

2.2.5 数据库服务器

在网络中, 很多的应用系统都是在数据库的支持下运行的, 所以, 数据库服务对于网络服务器至关重要。在校园网的运维工作中, 以备份工作为主, 除此之外, 还要定期地清理服务器的日志, 查看服务器的账号, 并对于用户的账号进行及时处理等等。服务器会由于各种因素而导致死机现象或者是拒绝提供服务, 因此做好数据备份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3 安全管理

2.3.1 网络防火墙

目前很多校园网已经于外网建立了连接, 这种开放式的资源共享为用户带来了诸多的便利, 同时也为各种不良入侵提供了可能。建立防火墙, 可以较为有效地阻挡住外网黑客的入侵, 因此被校园网络所普遍使用。

防火墙的主要技术包括有包过滤型、网络地址转化—NAT、代理型、监测型四种。

包过滤型防火墙产品属于是防火墙的初级产品, 其所采用的是分包传输技术。每一个数据包都含有特定的数据, 通过对于数据进行读取, 就可以对于来自外网的信息作出判断。如果发现数据包有危险性, 防火墙就会将其阻挡在外。

网络地址转化—NAT, 就是设置一个IP屏障, 使其转换成为私有访问权限。对外部网络, 这个网络地址就被隐藏了起来, 并通过安全网卡生成一个伪装的端口或者是地址。当有外部网络通过非安全网卡试图访问的时候, 就会通过这个开放的端口提出请求。防火墙会按照规则进行判断, 将不安全用户拒之门外。

代理服务器也具有防火墙的作用, 其可以对于应用层的数据信息进行扫描, 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监测型防火墙具有较强的检测作用, 各层的数据都会通过实时监测来保证运行的安全。对于进出的用户信息, 检测防火墙都可以进行有效地分析, 并作出较为准确地判断。此外, 监测型防火墙不但能够对于外网的不良信息进行检测, 而且还会对于内部网络的恶意破坏进行及时而有效地防范。

2.3.2 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 (IDS) 是一种监视系统, 其作用是对于不良入侵行为进行监测和控制。一般在网络运维管理中, 都将这一系统作为防火墙的补充, 以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能力。如果说防火墙是维护校园网络的第一道防线, 其主要的作用是控制外网的入侵, 那么, 入侵检测系统则是对于绕过防火墙的不良入侵进行处理的第二道防线。入侵检测系统具有较强的检测功能, 而且并不会对于网络性能造成影响, 更不会妨碍到网络的正常运行。

入侵检测分析技术包括签名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数据完整分析法。

签名分析法的检测是对于攻击模式进行检测, 将其编写到入侵检测系统的代码中, 并进行签名分析。其主要是对于系统的漏洞攻击行为进行检测。

统计分析法是将常规行为定义为一种规律, 当发现某个操作不符合规律的时候, 就会对其实施检测。

数据完整分析法理论是建立在密码学的基础之上的, 用来检测文件是否被修改。

3 总结

综上所述, 大学已经普遍建立起了校园网络, 校园管理也因此而有所改变。网络的应用, 使大学的教学科研与管理都一改传统的模式而逐渐向信息化现代化转型。校园网络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了构建教育现代化环境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靓.全业务时代网络运维体系研究[J].信息通信, 2013 (05) .

[2]周密.浅谈大学校园网络运维体系的安全管理与维护[J].信息与电脑, 2010 (05) .

[3]张涛, 关连城.论高校网络运维体系建设[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11 (01) .

[4]吴京伟.大学校园网络运维体系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 2009.

[5]蒋建春, 邓健.计算机网络管理理论与实践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08.

铁塔时代,网络运维的转型之战 篇6

众所周知, 铁塔公司成立是通信业深化改革的重大迈进, 它有利于各基础电信企业共享铁塔、机房、站址和管道资源, 有利于降低建网成本, 提升网络建设速度。特别是在引入民间资本、实现混合所有制方面, 铁塔公司具有重要意义。

自2014年7月铁塔公司正式成立以来, 福建省通信管理局在一年多的时间内, 通过督促指导、争取政策、建立机制等多项举措大力支持铁塔公司工作。从业绩指标来看, 截至2015年8月31日的资产交割点, 福建省通信基站设施共提出新建需求数14933个, 所提出的需求铁塔公司全部承接, 交付使用7159个, 交付使用率为47.9%;存量基站设施方面共收到共享数为6034个, 实现共享4660个, 实现共享率为77.2%, 居全国12位, 为福建省通信行业节约了建设投入资金。

然而笔者认为铁塔公司尚处于新建初期, 网络的运维需求当前尚不凸显, 给传统网络建设维护带来了巨大冲击, 铁塔公司下一步面临的挑战, 不仅是要又快又好地满足运营商的新建需求和尽快全量开放存量资源实现共享, 还要为网络运维模式的转型做好准备。笔者认为, 在铁塔时代, 通信网络运维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突破。

网络运维需平稳过渡

维护的交接工作正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是当前各基础电信企业交给铁塔公司的站址数量庞大, 二是各基础电信企业原有的代维队伍人员众多。各基础电信企业在早期签订的设施维护协议中, 有相当大的部分是针对铁塔等基站配套设施的, 特别是当铁塔公司处于成熟期时, 网络运维将涉及全覆盖无盲区、不断电、故障响应及时等问题, 如何将涉及铁塔等基站配套设施的维护工作内容和方式从原有维护协议中剥离出来, 并根据当前现状进行应势改善, 这是当需要引起重视的。

笔者认为, 要实现维护交接的平稳过渡, 首先要理清基本思路, 以集约化转型的思维, 从流程、组织、系统3个方面逐渐实现过渡, 不断提升一线的网络运维效率;其次要主动融入对接, 铁塔公司在重视自身维护能力建设的同时, 要主动与各基础电信企业对接, 在交接方案中主动融入、建章立制、细化方案;最后要立足主动运维, 对比于2G/3G时代以成本为中心的理念, 4G时代的到来, 各基础电信企业已经更加重视立足于主动网络维护以获得更大的价值, 特别是当前多制式技术的交织和融合, 传统运维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的发展, 各基础电信企业和铁塔公司应敢于跳出基于用户投诉和网络构建的被动维护, 而充分构建预防式管理、主动运维模式。

改革运维模式势在必行

铁塔公司作为业界新秀, 承担着网络构建的重要角色, 在一家独建、多家共享的情况下, 共站建设将成为未来基站建设的主流, 但不同客户在供电、环境、安全诸多方面存在不同要求, 铁塔公司满足差异化需求的能力大小至关重要。

基于此, 铁塔公司在开展铁塔等基站配套设施维护时, 就要充分考虑共站、共享, 以实现多制式、多网络的融合覆盖。共站建设带来的新挑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主设备多样化, 运维工作更加复杂;二是为满足网络正常运行, 单基站电池容量增加;三是多张网络共站, 电费分摊与计量需明确。

笔者认为, 铁塔公司要实现高效运营和有效运维, 首先要具备高度智能化的管理信息系统, 铁塔公司当前的规模是万人队伍, 但其任务却要运营管理好上百万座铁塔资源, 并为运营商提供良好的服务, 这就需要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对基站站址、设备、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快速响应, 并要与各基础电信企业的网管系统实现有效对接;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各项支持政策, 不管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六条措施的通知》, 还是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关于颁布施行《福建省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条例》, 都为解决通信基站建设协调难、选址难、入场难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与政策支撑, 使基站的合法化、规范化建设有章可循, 为后期的运维工作也带来诸多便利;最后要重视运维设备租赁模式, 为了降低成本、规避风险、提高盈利能力, 运维设备租赁模式能够提供综合服务, 有效解决个基础电信企业和运维单位的成本和现金流问题。

网络运维管理亟待创新

铁塔公司本着高效运转和集中管理的理念, 至今乃至未来的几年, 依旧坚持精干高效, 实行扁平化管理, 组织架构设计上也极为精简, 省级分公司仅设综合部、财务部、运营发展部、建设维护部4个部门。如何在如此精简的队伍下做好运营, 实现运维工作的有效管理, 也是铁塔公司面临的重大挑战。

笔者认为, 运维工作的管理包括运行管理和维护管理, 而运行管理侧重于监视、控制、指挥、协调、调度, 维护管理则侧重于软件与硬件维护、测试、管理。铁塔公司作为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以集约高效为核心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运营的企业, 应该充分吸取“开放、协作、平等、分享”的互联网思维创新运维管理方式。

网络运维 篇7

关键词:精简代维,精准代维,高效代维,集中代维

一、研究背景

3G牌照发放、电信运营商重组后, 通信行业开始进入全业务竞争时代, 通信市场发展也趋于成熟和饱和, 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受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东莞宏观经济环境不容乐观, 且通信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东莞移动公司 (下面简称为“我司”) 为有效应对不利的环境影响, 对市场投入明显增加, 公司总体成本资源偏紧。收缓支增的背景下, 如何做好成本结构的优化调整, 尤其是避免成本占比较大的网络维护费用惯性增长, 把更多资源投向市场竞争领域以保持公司市场主导地位, 这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司的难题。正如李勤、曹精明 (2006) 指出, 如何进一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是成熟期企业理财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网络运维成本的特点及其现状

2008年起集团公司高瞻远瞩地提出低成本高效运营的战略要求。低成本高效运营强调资源的使用效率, 尤其强调建立基于效率的业务开展模式, 因为业务开展模式基本上决定了成本发生的灵活性。当前我司推进低成本高效运营的主要问题, 在于公司业务模式的不灵活或僵化, 带来成本的刚性增长。就网络运维来说, 由于多网协同运行, 网络资产规模不断扩大, 网络维护工作量将不可避免地增加, 导致成本惯性大幅上涨。以2010年为例, 对比网络维修费、网络资产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当年网络维修费增长率高达19%, 而网络资产增长率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却分别只有10%和1%, 网络维修费与资产及收入的增长率极不匹配。网络运维成本增长过快, 逐步挤占利润空间, 需要引起重视。因此, 我们必须改变网络维护策略及提高维护模式的灵活性, 才能从源头上避免成本的刚性扩张。

三、网络运维成本优化新方法

在对网络运维成本进行深入诊断的基础上, 我们提出以精简代维、精准代维、高效代维及集中代维为核心的“整合型代维管理模式”的成本优化策略。

(一) 精简代维

根据全球上百家大型公司关于投资项目管理的经验, 按照投资项目的不同作用可将项目分为战略型、效率型、维护型及低值型四种。通过对项目或项目群的投资进行优先级评估, 可得出使投资资源效益最大化的最佳财务资源组合矩阵, 矩阵中四种项目资源投入占比范围为60%-70%、10%-20%、10%-20%及2%-5%。借鉴该思路, 我们从对提升网络性能的影响程度和对保持网络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两个维度组织网络线条专业人员对网络运维项目进行打分, 并依此对网络运维项目进行分类, 由此得出我司的网络运维资源投放矩阵。矩阵显示, 战略型、效率型、维护型及低值型项目分别占54%、10%、21%及15%。总体而言, 我司网络运维资源投放基本符合“最佳财务资源投入组合矩阵”, 但低值型项目成本占比过大并挤占战略型项目成本。尽管低值型项目是必须的, 它能弥补其他类型项目在界面衔接上的不足、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但过大的投入比例, 显然降低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我们应慎重考虑网络资源投放的合理性, 建立网络代维项目必要性评估体系, 在公司预算紧张时应适当减少低值型项目投入, 预算宽松时也应考虑优化资源在不同类型项目中的分布, 以提高网络运维资源的效益。从公司收入增长缓慢及网络运维管理现状出发, 建议对低值型项目采取逐步调节、压缩措施, 初步将低值型项目占比调减至7%-10%, 此项可节约网络运维费用近千万元。

(二) 精准代维

纵观全球大电信运营商, 基站维护模式经历了撒网式维护、分级式维护及差异化维护三个阶段。撒网式维护是指不区分基站自身状态及价值等一律实行同样频次的维护, 分级式维护是指根据基站的重要性实施不同频次的维护, 差异化维护不仅考虑了基站的重要性, 也考虑了基站自身的状态, 对某些故障发生概率低且重要级别不是非常高的基站实施全封闭式维护。相比撒网式维护, 差异化维护能实现代维费用的精准、高效使用, 有效降低网络维护成本, 我们称之为精准代维。下面以基站代维为例, 阐述精准代维的实施范围、实施方式及相应定价等问题。

1. 精准代维的实施范围

并非所有基站都可以取消或减少维护次数, 比如超重点基站, 因为其所承载的话务量及战略性质等, 不允许出现任何故障导致基站退服。我们需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去确定精准代维的实施范围。企业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 一般用风险发生概率及风险影响程度对风险进行衡量。我司按照“基站如果退服所导致的收入损失程度”所作出的“一般、重点、超重点基站”的传统分类方法仅考虑了风险的影响程度, 缺少对风险发生概率的衡量。为了量化风险, 我们引入了“故障年发生次数”作为基站风险发生概率的衡量。根据对全网近4年间曾经发生过故障的基站的风险测评结果, 我们得出了“基站风险评估矩阵” (见图1) , 其中处于“可接受风险范围”的基站占比为89.43%。由于可接受风险不会给公司的日常运营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带来影响, 因此, 我们可对处于“可接受风险范围”的基站实施精准代维策略。

2. 精准代维的实施方式及相应定价

公司现行的维护模式为“季度巡检+抢修”, 从精准代维的成本节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 我们对处于可接受风险范围的基站, 采取取消巡检、仅在发生故障时进行抢修的维护方式。原有模式下, 基站代维的定价属于包干定价, 即不区分基站状态及上门次数, 统一规定每类基站每月维护包干费用。与原有模式相比, 精准代维取消巡检, 整体代维工作量将减少, 代维商的人财物投入也相应减少, 因此有必要重新确定计价模式。为体现更为合理的价量对应关系, 建议采取按照代维商提供服务次数进行计价的方式, 单次费用可参考“历史代维费/历史上门总次数 (故障抢修次数+巡检次数) ”进行调整定价。经测算, 在该定价模式下, 只要基站的年故障次数≤5次, 则精准代维模式的年维护费用将较包干型费用较低;而根据历史故障次数统计结果, 年故障次数为3次及以下、4次以下、5次以下的基站占比分别为85%、93%和99%。由此可见, 如果采取精准代维模式及按次计价方式, 相比传统包干定价方式更具有成本节约优势, 预计每年至少可节省成本500万元。

(三) 高效代维

将运维工作外包能有效解决公司自有维护人员严重不足和维护工作不断增加的矛盾。通过运维外包, 推进低端设备维护工作社会化, 将现有的维护力量集中到高层次的网络维护和优化调整等工作, 实现进一步提高公司网络质量的目的。理论而言, 在网络维护规模达到一定临界点后, 代维外包的成本投入将少于自维的成本投入, 从而产生外包效益。

基于上述原理, 在市场竞争加剧、用户及业务增长带来巨大的网络压力、新技术及新业务对传统网络维护不断带来冲击的时候, 全球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运行和维护工作纷纷采取了专业化、低成本的外包模式, 网络运维外包发展迅速。纵观电信运营商的运维外包, 有自维、自维+代维、全网运维外包三种模式, 且三种模式各有优劣。目前我司的网络运维模式采用部分代维与部分自维相结合的方式。该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适度控制人力资源规模, 尤其是控制低端重复劳动人员, 提升单位人员工作效率, 降低运营总成本, 同时有利于储配关键技术运维人才;其缺点在于外部成本仍然较高。近年, 我司越来越重视加大核心层自维力量的比例, 提高核心运维能力, 同时也希望借此降低代维成本, 但这过程也碰到一些问题, 如代维与自维工作内容的界定欠清晰、模式转变后维护成本未能下降等。高效代维旨在针对自维与代维的优缺点,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 提出进一步合理地提高自维比例、降低运维成本的优化思路。例如, 网络部门对年度内计划开展的45个网络维护外包项目进行梳理, 从维护内容和掌控核心技术的角度, 成功梳理出13个可提高自维比例的运维项目。但并非所有能够从代维转自维的项目都具有成本效益, 为从效益量化的角度评估网络维护项目代维转自维的可行性, 我们对上述13个项目在不同运维模式下资源投放的差异进行了测算, 结果显示只有10个项目在转变维护模式后可节约网络维护成本, 每年可节约成本约400万;其他3个转变模式后没有节约效应的项目则继续维持代维模式。

(四) 集中代维

规模经济效益理论认为, 随着规模的扩大, 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都得以降低, 从而能够取得一种成本优势, 即“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面对我公司不断扩大的网络资产规模, 我们是否可通过集中化管理的方式, 将分散、有限的网络运维成本进行跨专业的统筹使用, 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带着疑问, 我们深入对比“分工作类型外包、分专业综合外包及跨专业综合外包”三种逐步深化的运维外包模式, 对比分析发现, 随着集中程度的不断深化, 跨专业综合代维更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达到电信运营商和网络维护供应商双赢的效果。

在对近四年网络运维项目深入梳理的基础上, 我们提出集中代维整合的基本思路, 即按专业集中、按供应商集中和按维护对象集中。以维护对象集中为例, 新的基站集中代维项目涵盖了以往三个项目的维护内容:基站主设备及配套设备代维、网络测试代维、无线网优硬件调整。对比集中代维前后的成本变化, 单位基站维护费用降低15%以上, 可见集中代维对于控制单位基站维护成本方面有明显效果, 而且通过对比集中代维前后掉话率及基站退服率等指标, 发现集中代维模式对网络质量没有影响。无论对我司还是对代维供应商, 集中代维都是一个新课题, 集中代维模式要求我司对网络线条组织架构进行调整, 提高对集中代维项目管理协同性;同时也需培育集中代维市场, 始终把握集中代维整合模式的话语权, 引导代维供应商进行代维服务模式转变。

四、结束语

整合型代维管理模式的构建, 是网络代维模式的一次创新, 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所提出的精简、精准、高效、集中的代维管理方法, 通过精细化管理流程降低成本, 达到改变业务管理模式、提高成本灵活性的效果。经测算, 按照整合型代维模式对我司代维工作进行管理优化, 在网络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 年节约成本近两千万元, 这为我司有效应对环境挑战、解决资源困境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 作为前瞻性的网络运维管理模式, 具有易于理解、容易复制的特点, 可在系统内进行推广, 实现网络运维管理精细化及效益突破, 这将有效提高中国移动在全球电信运营商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勤, 曹精明.基于企业成熟期的理财对策探讨[J].会计之友, 2006 (05) 下:80-81.

[2]杨崇豪, 石岩, 孙垦.全面风险管理中风险量化方法的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8 (06) :85-87.

IMS网络运维管理新模式分析 篇8

一、IMS 网络概述

IMS网络基于IETF协议, 采用统一的SIP作为网络会话控制协议, 将SCSCF作为网络用户业务的触发点, 实现归属控制。IMS网络具有接入独立性, 通过优良的融合技术, 实现用户面和控制面的交互, 并且采用开放、分布的体系结构, 具有良好的扩展性。IMS网络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其一, IMS-SSF, 其是IMS网络和智能网之间进行业务通信的一个接口实体, 可用来实现CAP/INAP信令、SIP信令的转换;其二, OSA-SCS是一个IMS网络和OSA-AS提供业务的接口实体, 用于完成OAS-API到SIP信令的转换;其三, IM-MGW是传统CS/PSTN和IMS网络媒体面之间的互通点, 用于实现MGCF控制, 提供会议桥、DTMF、通知音、回声消除、声码器等资源[1];其四, MGCF主要用于控制IMS-MGW, 实现媒体面之间的互通, 在PSTN/CS侧实现ISUP/BICC协议转换, 在IMS侧, 实现IMS网络和I/S-CSCF互通;其五, SLF是利用SIP URI实现HSS定位, 调用HSS实体;HS主要是存储IMS网络的鉴权信息、位置信息、用户签约数据等, 提供HLR功能, 保存PS签约数据和CS签约数据。

二、IMS 网络运维管理新模式

1、拓扑管理。IMS网络是一项基于IP的新型多媒体业务形式, 在IMS组网过程中, 通过IP承载网实现互联, 各网元之间采用平面组网方式, 在核心域进行多个IMS互联, 其中GGSN和SBC进行用户面互联, 信令面通过I-CSCF互联。拓扑管理可通过IMS网络实现各个网元间互联, 获取IMS网络拓扑结构图, 根据这个拓扑结构图可分析出报警、属性、名称、IMS网元等信息, 提高IMS网络的故障诊断和处理效率。

2、配置管理。为了确保IMS网络设备的数据和运行处于正常状态, 保障网络设备间接口的正常调整和监视功能, 应做好IMS网络配置管理。IMS网络的管理过程可分为配置控制和网络配置, 网路管理对象主要是设备接口和被管理设备。IMS网络配置管理, 首先, 应合理配置IMS网络的各个网元;其次, 实现IMS网络的性能阀值、故障级别等数据的准确配置;最后, 实现IMS网络设备地址、设备类型、网络端口等数据的配置[2]。

3、性能管理。性能管理是IMS网络运维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IMS网络运行过程中, 通过调控IMS网络服务质量的指标参数, 进行网络运行的动态监视, 确保高质量、高准确率的网络控制操作。IMS网络性能管理主要包括:一方面, 构建IMS网络存储参数的数据库, 分析IMS网络的业务项目参数, 为IMS网络运维管理做准备;另一方面, 构建IMS网络性能参数的数据库, 分析IMS网络性能的参数数据。IMS网络的性能管理可建立系统分析日记, 在分析日记中保存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 为IMS网络性能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

4、故障管理。为了确保IMS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日常运维管理中应做好故障管理, 在网络故障处理环节讲应具有故障诊断和检测、故障报警、故障处理等功能。IMS网络故障管理, 可通过MML命令对IMS网络接入设备进行安全操作, 实现对IMS网络业务流程、协议消息的实时动态跟踪, 首先, 应定期检查IMS网络设备运行状态, 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其次, 利用IMS网络故障级别策略, 及时过滤告警信息;最后, 显示IMS网络运行的故障告警, 利用信令跟踪, 了解IMS网络信令配合情况, 做好故障定位测试。

5、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IMS网络运行过程中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机制, 用户在接入IMS网络或者管理人员操作OMC时, 应确保IMS网络的所有用户是合法的, 保障用户可以正常登陆。在IMS网络运行中, 应严禁越权访问, 保证合法的OMC操作命令, 确保IMS网络系统和各个设备安全运行, 实时记录IMS网络的操作记录、认证信息[3]。IMS网络应配置专用的用户组、用户账号, 正确划分用户权限, IMS网络的OMC应注意多用户管理, 将IMS网络用户合理进行分组管理, 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IMS网络的安全管理规范, 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案, 灵活删除或者添加IMS网络用户账户, 并且给予用户相应的许可权利。

三、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IMS网络将更加完善。结合IMS网络的运行特点, 应做好IMS网络的运维管理, 创新运维管理模式, 提高IMS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摘要:IMS是IP多媒体系统, 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媒体服务模式, 其可以满足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终端客户需求。IMS网络结构支持移动接入和固定接入, 随着接入设备和用户的增多, IMS网络运行中易出现多种问题, 因此应积极优化和完善IMS网络运维管理模式, 全面提高IMS网络运维管理水平。本文分析了IMS网络, 阐述了IMS网络运维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IMS网络,运维管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耿宏波.IMS网络运维管理新模式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 2013.

[2]张瑞利.IMS网络接入设备运维管理分析与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1.

基于ITIL的网络运维流程探析 篇9

IT服务管理 (ITSM) 是一种以流程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 通过整合IT服务与企业业务, 提高企业IT服务支持的能力和水平。而在企业将ITSM思想付诸实践时, ITIL则成为这一领域事实上的标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 只有以业务驱动为导向, 对现有的IT系统进行整合集成, 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从网络运维的角度出发, 探讨运维流程的研究旨在以基于ITIL的网络运维流程管理的建设和应用推动网络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对运维流程的管理, 优化解决现有网络运维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网络运维效率。

2 网络运维的现状

2.1 工具繁多, 手段繁杂

经过多年IT的发展, 每家企业的管理及维护人员在每天日常的管理及维护工作中都有自己的一套流程化的维护手段。我们在很多企业做交流时发现, 一些企业的维护管理人员手上都拥有大批的工具, 也是他们俗称的“枪”。当维护中出现故障要处理时, 管理员就像士兵一样, 拿着他们的各种“枪”上现场, 有时候一些“枪”可以解决, 有时将各种武器都用完了还是无法完成任务, 于是乎他们又去寻找各种各样的“枪”, 长此以往, 这些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有自己的经验, 面对不同的问题他们能够灵活地使用各种武器来处理故障, 虽然每次耗时很长, 但是他们乐此不疲, 并以此为荣。我们在惊叹他们执着的探知欲的同时, 也为他们捏了一把冷汗。如果下次, 他们碰到了一场需要速战速决的战役而他们又没有合适的武器的时候, 那结果会怎么样呢?

2.2 管理被动

相信“救火队员”这个称号是IT部门理解最为深刻的角色定义。很多管理员在颇为烦恼做这样角色的同时, 每天又重复的担任这样的角色。因此, 很多管理员IT业务运行正常时神情特别轻松, 一旦处理故障时就显得特别紧张, 尤其是涉及到企业核心电子业务时, 更是全体动员, 希望赶快恢复业务运行。尤其在重保前, 他们会有大量的巡检工作去逐步巡检网络设备、服务器、应用系统的运行状, 在而重保期间, 他们更是祈祷不要出现任何故障。他们每天的工作量就集中在巡检和日常维护上, 虽然工作量不算太大, 但及其被动及紧张。

2.3 故障不关联, IT与业务不关联

往往一个故障出现时会造成很多其他的故障。比如, 我一个核心交换机的端口出现故障宕机, 应用部门的管理员就会发现他的应用系统连不上, 服务器管理员会发现他的服务器连不上, 网络部门的人会发现有一个子网掉线。随后三个部门的人分别查找他们的故障。在平时维护工作中我们会碰到很多比这个更复杂的类似情况, 而导致很多人员处理故障, 效率很低, 往往浪费很多时间而没有找到故障源。还有很多情况, 如我们的管理员往往维护重心分散, 导致很多人负责部分IT资源的维护, 这样做的好处是物尽其用, 每个人都负责自己最擅长的领域, 但是这样也会造成很多问题, 负责网络的人不知道一个网络设备的接口连接到哪个服务器, 服务器上运行什么应用系统, 如果该链路断了将会影响什么业务系统, 很多管理员并不清楚这些IT资源的关联性, 甚至与业务系统的关联性。这就造成了很多业务出现故障后更难查找故障源了。

3 网络运维的目标

应用ITIL改造现有系统、建设网络运维流程管理的目标在于:整合网络运维业务流程, 细化工作角色, 实现例外管理向例行管理、粗放式管理向精确管理以及功能型管理向流程型管理的转变, 实现网络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电子化和高效化管理。

应用ITIL实现完善的网络运维流程管理的优势:

(1) 监控所有业务流程, 实现闭环管理和精确管理。

(2) 构建一个集中的、统一的网络运维流程管理平台, 所有的工作任务在一个工作列表中体现。

(3) 固化例行业务流程, 减少例外工作任务, 能够支撑多种日常关键工作流程的运作。

(4) 网络运维流程管理平台要适应运维流程的优化、改进, 这种改变要求是灵活的、可配置的、可扩展的。

(5) 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确保本系统能够与其他系统进行应用集成。

(6) 有效降低IT服务故障发生的概率, 及时处理IT服务故障。

4 网络运维的监控

基于ITIL的网络运维是闭环管理和精确管理, 而监控是起始点也是终止点, 它在网络运维流程中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一环。我们如何及时获得应用的运行状态信息, 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 这就是监控要做的事情, 也是最重要的事情。详见图1。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监控对象分为以下几类:

(1) 服务器监控, 主要监控服务器, 如:CPU负载、内存使用率、磁盘使用率、登陆用户数、进程状态、网卡状态等。

(2) 应用程序监控, 主要监控该应用程序的服务状态、吞吐量和响应时间。

(3) 数据库监控, 监控数据库状态, 数据库表或者表空间的使用情况、是否有死锁、错误日志、性能信息等。

(4) 网络监控:主要监控当前的网络状况, 网络流量等。

以上四种监控应该是最基本的, 也是保证网站正常运行必须要知道的内容, 也只有保证了监控的正常运行, 才能保证运维流程的运转。

5 网络运维的管理

基于ITIL的网络运维流程是把粗放式管理、功能型管理向精确管理及流程型管理转变, 实现网络运维的制度化和高效化。ITIL的网络运维流程管理包括:突发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容量管理以及IT服务持续性管理。

5.1 突发事件管理

突发事件是指发生了非常规的运作情况, 包括系统崩溃、软件故障、任何影响用户业务操作和系统正常运作的事情以及影响业务流程或违背服务水平协议的情况。突发事件也包括一个用户的请求, 如重设用户密码。不是所有的突发事件都由用户产生, 管理系统生成的告警也可构成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管理流程的目的是尽可能快地把服务恢复正常, 使对业务的影响最小化。突发事件管理通常由服务台完成, 服务台负责记录来电相关信息、向用户提供对已知问题的处理方法、报告突发事件、尽快恢复服务。其目标之一是在突发事件管理阶段获得一个非常高的突发事件解决率。所有的突发事件应该基于影响度、紧急度和优先级进行分类。如果突发事件反复发生需要一个长期的解决, 应将突发事件提交给问题管理流程。突发事件管理的责任是记录、分类、调查/诊断、解决已知问题、监控跟踪突发事件、与用户和问题管理流程交流、最终解决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管理也负责报告突发事件的统计数据、确保配置管理数据库 (CMDB) 及时更新。详见图2。

5.2 问题管理

问题管理含有被动和主动因素。它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根源分析、更新已知问题数据库的解决方案信息、提供解决措施、防止由于问题引发突发事件。所有解决措施必须移交给问题管理流程进行授权处理。问题管理的任务是将一个突发事件变为一个已知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一个经过调查的突发事件, 该突发事件有临时解决方案且潜在永久解决方案, 但永久解决方案尚未实施。已知问题和其临时解决方案可供突发事件管理/服务台使用。

问题管理同时也积极地调查潜在的问题, 在突发事件发生前提交变更请求来更正问题。问题管理进行问题跟踪、分析趋势来确定可能发生的问题。问题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找到问题、防止突发事件发生, 以及提升服务台/突发事件管理的第一次呼救解决率, 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详见图3。

5.3 容量管理

容量管理负责以适当的成本、在适当的时间提供合适的资源。过量的资源可以提供长期的容量保证, 但也大大提升了运作的成本。提到容量管理, 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磁盘空间, 但它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 包括IT技术 (CPU、内存、磁盘等) 、放置服务器的机房、管理支持设备的人员等。容量管理必须满足已知的业务需求、规划和及时提供经济有效的资源, 例如客户第二季度小规模实施的CRM系统将在下一年达到容量上限。同时必须对现有系统的资源进行管理, 满足SLA要求, 采集数据、分析趋势和审计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保证在交易高峰时有足够的容量。总之, 容量管理期望提供及时的容量, 最小化成本, 最大化收益, 满足SLA的需求。详见图4。

5.4 IT服务持续性管理

●如果以上运维管理流程都不起作用, 我们可以期望持续性管理。持续性管理就像保险, 你希望永远都不会用到它。

●当出现灾难性错误时, 如何恢复服务可能有以下方式:通过业务持续数据中心转移处理负载;在集群环境中自动采取降低现有系统容量方式运行;采取冷备份、暖备份、热备份的技术手段;采取完全手工的方式记录客户订单。这些都是可用的持续性方案, 成本均不相同。问题是客户可以承受多少宕机时间, 他们愿意接受多少花费来实施持续性方案?风险管理在流程中占重要作用。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对业务的影响、所带来的损失, 从而在持续性计划中设定优先等级。IT服务持续性管理对最坏的情况做出了计划 (测试确保计划合理) 。计划、计划的执行是对付危机的有效手段, 尽量减少其所带来的损失, 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服务。详见图5。

6 结语

基于ITIL规范的网络运维服务管理体系, 正如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 它的贯彻实施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推进的系统工程。卓越的运维管理还犹如蹒跚学步的幼儿, 才刚刚开始, 重要的不是走得多快, 而是要每一步走得很踏实, 稳扎稳打, 才能摆脱单一、被动的“消防队”的角色, 创造预防性、主动的运维服务模式, 打造高品质的运维服务水准。

参考文献

[1]Richard Nelson.Best Practices When Implementing ITIL[R].The Westin Resort&Spa Whistler:MISA BC Fall Conference, 2004.

[2]Van Ben, Jet Al.Foundations of IT Service Management:based on ITIL[M].VSan Antonio:an Haren Publishing, 2005.

[3]左天祖, 刘伟, 冯立超, 等.ITIL技术白皮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新闻摄影的转变下一篇:投资咨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