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咨询公司(共11篇)
投资咨询公司 篇1
摘要:政府性投资公司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情感化管理的影响, 政府性投资公司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显得手忙脚乱。唯有从战略的高度出发, 进行正确的投资战略定位, 才是发展的根本所在。当前, 政府性投资公司企业使命模糊、战略管理意识淡薄、投资方向不能立足于自身的特殊性, 我们必须从观念、能力、管理、投资领域、项目选择五个方面研究政府性投资公司投资的战略定位。
关键词:政府性投资公司,投资,战略定位
政府性投资公司自诞生以来, 以建立政府投资主体为目标, 以增强实力和服务重点建设为重点,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社会贡献逐年增加, 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成为地区经济中颇具综合实力和投资实力的经济主体, 成为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有生力量。但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 以及我国投资市场的不断对外开发, 国外资本大量涌入, 政府性投资公司面临的投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由于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情感化管理的影响, 政府性投资公司在面对来自国外投资公司及非政府性投资公司的竞争时显得不知所措。战略管理意识缺乏及投资的战略定位错位的现象正在影响着其进一步发展。本文试图探讨政府性投资公司投资的战略定位, 以期对其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一、政府性投资公司的性质及其特点
政府性投资公司是指具有政府出资人身份, 以贯彻政府公共职能为核心目的, 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部分支柱产业投资的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我国的政府性投资公司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 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 顺应政府职能转变而出现的一种国有资产经营型企业。
关于政府性投资公司的性质, 目前有多种说法, 尚未统一。相对一致的观点是, 政府性投资公司是一种特殊的企业法人, 一种特殊的国有企业, 它作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代理者, 行使出资者权利, 具有授权范围内的所有权。
政府性投资具有不同于一般投资公司的特点。 (1) 政府全额出资。从企业性质上看, 政府性投资公司是国有独资, 由政府全额出资设立并授权经营。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具体运营国有资产。而且政府性投资公司投资主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于增量投资, 是为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政府作为唯一的出资人能够保证国家产业政策的执行, 保证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 (2) 战略控股公司。从组织模式上看, 政府性投资公司一般为战略控股公司。实践证明, 只有控股公司模式才符合投资公司的性质与定位, 才能充分履行政府赋予的职能。 (3) 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与结构。政府性投资公司通过运营国有资产, 改变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布局状态, 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 优化国有资产的结构布局。
二、政府性投资公司投资战略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 政府性投资公司面临的投资环境更加透明。长期以来, 在政府的“襁褓”中长大的政府性投资公司, 与那些久经沙场、经验丰富、实力强劲的国外投资公司及非政府性投资公司相比, 无论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还是在进行投资时均存在很多问题。
(一) 企业使命模糊
受自身发展历史的影响, 政府性投资公司在自身使命定位方面存在含义模糊、定位过宽或过窄、未能以市场为导向、缺乏个性等问题。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 与政府性投资公司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管理水平低下有很大关系。更有一些政府性投资公司, 其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 没有形成现代化的经营理念, 更没有实施现代企业制度, 没有进行战略规划。对于自己的使命, 还是延续老一套的做法, 即上级分配的任务就是自己的使命, 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打算。
另外, 还有些政府性投资公司出现使命定位过宽或过窄, 未能以市场为导向的情况。如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对自己的使命定位是“以对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项目进行参股、控股投资, 提高投资效益,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且有些政府性投资公司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自己的使命, 这种使命定位显然缺乏个性, 过于宽泛, 更没有指导与激励意义。
(二) 战略管理意识淡薄
政府性投资公司战略管理意识普遍淡薄, 有学者曾对我国的包括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上海九事集团等20家政府性投资公司做过调查, 数据显示, 只有4家公司建立了战略发展部等类似的部门, 这反映了我国政府性投资公司战略管理意识缺乏。在我国投资也不断受到西方市场经济有形与无形影响的今天, 战略管理意识的缺乏无疑是我国政府性投资公司的致命弱点。一些刚修好的街路又被破开或拓宽、一些绿化地今天种草明天栽树、一些建成没几年的立交桥又被拆除……这些事件在我们身边时常发生, 不仅影响了投资公司的发展, 也给国家的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三) 投资方向不能立足于自身的特殊性
政府性投资公司不同于非政府性投资公司的“两大法宝”是它所具有的双重主体、双重身份。但是, 政府性投资公司在发展过程中, 往往忽视了自己的独特优势, 不能立足于自身的特殊性, 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取向, 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上述问题的出现, 与我国政府性投资公司的发展历史不无关系。长期以来, 政府性投资公司都是作为政府职能的附属而出现的, 按照政府的意志完成政府分配的任务是它们的使命。甚至有些地区的投资公司至今在管理体制上仍未实现“政企分开”, 仍由政府部门全面监管公司的大小事务。受这种“老国企”和政府“包办”思想的影响, 企业长期以来缺乏自主权, 长期依赖政府, 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投资公司缺乏市场竞争意识, 不敢参与市场竞争。另外, 有些投资公司本身就是政府政策的阶段性产物, 如配合政府实施工业企业的改革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 这类公司正面临着被撤销的境地, 战略眼光和战略意识更是无从谈起。
如今, 政府性投资公司原本所具有的“垄断”地位正在逐渐消失, 如何才能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 如何才能够真正做到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正确的投资战略定位是关键一环。
三、政府性投资公司投资的战略定位
(一) 观念定位
政府性投资公司不同于一般性投资公司, 既是执行政府职能的组织, 又具有企业的性质, 因此, 一直以来, 人们对政府性投资公司的经营定位存有异意。有人认为, 政府性投资公司作为公司, 应当与一般公司无异, 利润最大化是其所追求的目标;也有人认为, 政府性投资公司的股东是政府, 因此, 其经营运作应当以股东意志为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公共行政及服务, 因此, 政府性投资公司应以贯彻政府的公共职能为使命。
以上两种说法均有一定道理, 但都存在片面性, 将政府性投资公司等同于一般性投资公司, 追逐利润最大化, 显然与政府设立投资公司的初衷相违背。政府之所以成立政府性投资公司, 原因之一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不能够完全达到应有的社会效益, 一般性投资公司的逐利特性使其不愿从事公共基础设施等外部性强的项目, 而这些项目的投资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 因此, 只能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出面解决。此外, 认为政府性投资公司不应考虑利润的观点也是片面的, 作为一个公司, 若无效益考核, 公司的运作绩效将难以衡量, 没有利润, 公司的可持续经营更无从谈起, 因此, 政府性投资公司的盈利性也不容忽视, 只是这里的盈利不仅指货币收益, 而且还指社会收益。应当在保证其公共职能的前提下, 追求一定水平的货币收益。
(二) 能力定位
长期以来, 吃政策饭长大的政府性投资公司由于政府作为后盾, 形成了一种“无所不能”的观念, 结果投资领域无所不包, 战线拉得太长、成本太高、管理困难, 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显得手忙脚乱, 这时才发现自己其实是“无所能”。“无所不能”的能力定位显然与政府性投资公司发展是相抵触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要求政府性投资公司应当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观念, 在对自身以及市场环境进行充分正确地分析的基础上, 选择合适的投资领域及项目, 充分发挥自身实力。
(三) 管理定位
政府性投资公司应当抛弃旧有的完全依赖政府的观念, 围绕公司制改造,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依据国家的财务制度进行财务重整, 使财务数据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经营业绩, 提高财务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建立内部信息系统;探索投资业务创新;建立与投资公司相适应的内部收益分配制度;建立科学的人才机制。由此可见, “政府投资, 企业化经营”是政府性投资公司经营运作的基本原则。
(四) 投资领域定位
政府性投资公司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投资领域不同于一般性投资公司。错位经营的经营理念是正确选择。所谓错位经营是指考虑政府职能转变对国有投资主体和国有资产经营主体的要求, 充分利用政府背景这一特殊资源, 有选择地从事其他投资主体不愿或尚未涉足的产业, 以改善地区投资软环境, 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包括投资领域的错位和运作对象的错位。
1. 投资领域的错位
政府性投资公司的主要投资领域不应是一般的竞争性行业, 而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投资主体不愿或无法介入的基础产业、公益性项目以及尚未介入的战略性领域。
(1) 基础产业领域。
我国加入WTO后, 地方政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 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基础产业领域的投资力度。但传统政府投资模式已经不适应入世的要求, 需要有相应的投资主体承担这一责任。政府性投资公司在基础产业领域有着多年的运作经验, 拥有一定的资源及比较优势。可以根据地方政府的需求, 发挥杠杆作用, 引导社会资金介入, 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运作, 形成优势产业, 政府性投资公司对基础产业的投资应变被动为主动, 变执行决策为影响决策, 力求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 当好政府的参谋, 履行好国有投资主体和资产经营主体的作用。对于基础产业领域中的市场化项目, 政府性投资公司应立足于规范项目的法人治理结构, 挖掘项目潜能, 最终通过吸引外资及社会资本的介入使国有资本逐步退出;对于半市场化项目, 由于其赢利微薄不足以吸引社会资本介入, 政府性投资公司应充分履行政府投资主体的职能, 发挥国有资产经营主体的作用。通过资产置换、配股、国有股减持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2) 公益性投资领域。
公益性项目的投资一般应由政府财政承担, 但由于投资者、建设者和经营者价值取向不同, 往往导致项目成本提升, 运作效率低下, 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品与公共服务, 浪费了有限的资源。对于此类项目, 投资公司作为基金管理者, 在按政府要求, 做好项目投资和基金运作的同时, 力争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通过项目公开招标, 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在项目建设经营中, 逐步引入竞争机制, 实行投资、建设、运营和监管四分离。
(3) 战略性投资。
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的产业, 由于存在较高风险, 社会资本不愿或尚未介入。还有一些领域, 国有资本大量存在, 但退出渠道不畅。对于这些投资领域, 政府性投资公司通过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相应的资本运作手段, 提升项目的内在价值, 进而吸引社会资本的介入, 实现国有资产的撤出和转移。
2. 运作对象的错位
与其他资产经营主体有所区别的是, 政府性投资公司的运作以充分整合有效的政府资源为基础, 其主要运作对象为国有资产。通过错位经营, 政府性投资公司能够实现在特定领域的比较优势。以市场化运作手段继续发挥政府投资主体作用,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 投资项目选择定位
政府性投资公司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在选择投资项目时, 在保证项目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 优先考虑项目的社会效益。优先选择社会效益大的项目, 然后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在特殊情况下, 政府性投资公司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这时甚至会牺牲经济效益以达到国家的调控目标。如右上图所示。
项目的社会效益包括:对提供就业机会的影响;对能源、资源和原材料节约的影响;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影响;对优势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长远发展的影响;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等等。项目社会效益的评价, 可采用矩阵分析总结法。即将社会评价的各种定量与定性分析指标列在矩阵表“项目社会评价表”中, 如下表。
将各项定量与定性分析的单项评价结果, 按评价人员研究决定的各项指标的权重排列顺序, 列于表中。使各项单项指标的评价情况一目了然。然后对所列的指标进行分析, 阐明每—指标的评价结果及其对项目的社会可行性影响程度。将一般可行且影响小的指标逐步排除, 着重分析考察影响大和存在风险的问题, 权衡其利弊得失, 说明补偿措施情况。最后分析归纳, 指出影响项目社会可行性的关键所在, 从而提出项目社会评价的总结评价, 确定项目从社会因素方面分析是否可行的结论。
四、结束语
我国是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政府的投资导向作用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但不能削弱, 反而应当增强, 以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水平。因此, 政府性投资公司在现阶段和可预见的将来, 也具有存在的必要性。而且政府性投资公司正确的投资战略定位, 是其发展的根基所在。只有进行正确的投资战略定位, 才能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才能真正做到国家资产的保值增值, 才能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新顺, 何存花.国有投资公司战略转型的思考[J].经济师, 2003, (7) :85-86.
[2]孙勐.国有投资公司资本营销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5) :5-7, 16-18.
[3]肖兴涛.对政府投资公司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金融, 2002, (12) :11-13.
[4]张桂娟.政府性投资公司路在何方[J].上海国资, 2004, (3) :11-13.
[5]马国庆, 常润平.转折时期的政府投资公司何去何从[J].经济论坛, 1999, (22) .
[6]发挥政府投资主体的导向作用, 我国确立政府投资公司发展战略[N].人民日报:海外版, 1998-09-14.
[7]张志前.国有投资公司新定位[J].中国投资, 2006, (7) .
投资咨询公司 篇2
一.公司简介
广州市盈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是经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批准注册成立的专业性投资咨询服务公司,由大型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和银行界的专业人士组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拥有一批法律、金融、财务等方面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材,是致力为中国大陆个人及公司客户提供传统及网上投资理财的金融服务的中介机构.主要提供:小额现金支援、银行贷款咨询、楼宇按揭抵押、个人担保业务、民间融资(借贷)、债券投资分析、金融产品投资分析等金融中介服务。专业、快捷、价廉、真诚是我们的服务宗旨。凭着专业而优惠的服务水准,以“实现价值”为己任,以“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为主要业务思路,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高效率、专业化的高层次金融咨询服务,从而帮助企业及投资者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由于广州盈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是新成立不久的,面对新市场的挑战以及来自其他市场参与者的竞争,公司要想真正走上投资咨询业务的正轨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我总结了有以下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自我约束,明确业务的目标定位。要以长远的眼光和战略来定位,树立起满足客户需求的思想,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开、公正、透明和诚信为从业宗旨,以追求客户成功、市场成熟和中介机构成长的多赢为高目标,通过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投资咨询机构带来长期的业务机会,通过做大市场来实现机构的持续发展。
第二,提高投资顾问和咨询师的素质,造就一支精锐之师。要有自己的行业专家,练好内功。
第三,增强独立性,夯实生存的基础。准确把握客户和投资咨询机构的价值取向,确立证券市场的诚信机制,保护证券市场所有投资人的利益,特别是为处于信息弱势的公众投资人提供保护。
第四,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政府对有些企业仍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这就需要投资咨询机构提供咨询服务时具有积极协调好各方利益的能力,寻求各界的支持和认可。
二.公司的经营策略
目前的咨询公司大多也在走咨询化的产业转型的道路,针对目前的咨询公司的市场格局以及咨询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为广州盈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制定一个经营战略:
坚定的走证券咨询化的发展道路。单纯的以资料为主的低端的咨询信息内容的竞争只会陷入咨询产业低水平价格战的泥潭中,要从服务产品构成、新产品的开发、推广机制、产品的信息质量、营销策略及手段从根本上与竞争对手拉开档次,才能从低端市场的价格 竞争中走出来,做到控制市场走向和价格的目的。在公司内部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新服务产品设计、开发和推广的运行机制,保证高质量的服务源源不断地、有序地投放市场,形成多套服务形式立体交叉竞争。唯有如此,才能从市场混战中走出来按自己的步伐发展自己。咨询化的发展方向既提高了信息的含金量,也是向高端市场发起进攻的最重要的筹码。加强全国统一规划的市场营销策略,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营销策略。营销策略的正确性和促销手段的完善是服务成功的保证。服务产品再好,如果没有正确的营销战略、营销手段,没有精良的营销队伍去组织实施,就根本无从实现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目标,更无从实现国内投资咨询行业领先者和获取最大创业利润的目标。服务品牌的树立,除借助宣传工具外,最终还将依靠我们营销人员的自身高素质,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新颖的营销手段和技巧、良好的口才及应变能力,让消费者去感受我们的员工、感觉我们的产品、感觉我们的服务,确实让他们从中受益。
加强公司内部团队精神的建设,形成创业的集体凝聚力,形成企业发展与个人价值实现同步发展的激
励模式。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是公司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最根本的保证。团队精神的精髓是追求组织的有效性和员工对组织的最大贡献率,它既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一种方法,它强调一种实战技巧,强调一个组织如何协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和潜力,通过协调和规划,最终促成目标的达成。
在融资问题解决的前提下,扩展业务范围,以官方的巨潮咨询为发展,有计划的涉足传统的咨询传媒领域,比如说将有声无影语音股评业务扩展到有声有色的财经电视节目;将投资咨询业务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扩大为私募基金形式,同时发展自己的自营业务。总之,在融资问题解决的背景下,提升自我的资本运作能力,通过低成本的购并或股权置换重组整合出已财经证券信息为主,多元媒体构建起来的全新的证券信息传播体系。形成财经数据库,手机短信业务,电视财经节目,纸质财经媒体,财经网站建设等几个现金流。
中国的投资咨询行业作为市场中的一个新兴的行业,存在的问题还很多,除了有证券市场不规范、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的原因,还有自身的原因。本文立足于广州盈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市场环境,首先,分析公司的营销环境和战略条件,发现公司的问题;其次,为公司制定相应的目标市场策略,提高如何寻找客户、与客户沟通以及开发客户的能力;再次,根据公司的性质和业务情况,制定服务营销策略,不断地提高公司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平,以专业技术赢得客户信任;最后,通过开展座谈会、研讨会、讲座、培训等,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还可以向前在客户传达新的投资理念,引导客户投资。
上市公司投资参考 篇3
从2007年1月1日起,山西焦炭行业协会宣布执行季节性调价,提高市场售价50元/吨,焦炭价格约有5%的涨幅。焦炭价格2007年虽会有一定波动,但总体要高于2006年,价格回升将是一个趋势。2007年焦炭价格相对2006年将是次低谷,行业拐点已经显现。公司2007、2008年净利润将分别增长174%、56%,2007年业绩即进入高速增长期,业绩拐点清晰可见。若公司实施定向增发8000万股,2007和2008年EPS(预期每股收益)将分别为O.57元、0.89元。
若淘汰类焦炭产能如期关闭、钢铁业保持较快增长,行业在2007年相对2006年将保持上升趋势,公司2007年毛利率亦将高于2006年。预计该股一年内目标价为11.04元。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业绩预测基于焦炭产能如期关闭、钢铁业保持较快增长两个关键假设变量,若两个关键变量中任何一个低于预期,则预测的业绩和估值将会低于实际值,这是公司的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所在。同样,大盘结构性调整也有对公司估值产生压制的可能,反之亦然。
国泰君安证券
中国人寿(601628):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虽然已有十几年历史,但尚未对中国人寿构成明显冲击。中国人寿的市场份额虽然是在下降的,但下降趋势较为平缓,下降速度也越来越慢,而扩张仍然在稳步地推进。事实上,相对银行业来说,保险行业市场竞争相对充分,国有大型保险公司获得的政策面支持没有国有商业银行明显,领先优势更多源于内在,因而具有可持续性。我们认为,至少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垄断仍然是我国寿险行业的主要竞争格局。
中国人寿早已实现全国性布局,其他中资寿险公司在机构数、保费收入上与中国人寿的差距都比较大,而外资保险公司基本没有实现布局策略。寿险行业具有自然垄断的特征,只有承保额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分散风险以及保险行业盈利的滞后性,都决定了后进者的赶超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资本市场已步入中长期景气繁荣期。保险公司投资渠道逐步拓宽,股权投资占比逐步上升是一个必然趋势。目前,中国人寿尚未用足政策规定的股权投资上限。公司强大的政府背景与深厚的客户资源,使其在股权投资中具有巨大优势,令其他机构投资者难以望其项背。这一优势在未来将继续存在。
国信证券
中创信测(600485):恢复元气仍需要时间
公司去年由于战略失误,投资空管项目导致大量投入未得到利润回报,全年业绩亏损。今年年初,公司成功剥离了空管项目,又收购了竞争对手沃泰丰,重新专攻通信测试设备领域,元气正在逐渐恢复。预计公司2006~2008年每股收益分别为O.1 4元、O.24元、O.46元。一方面,公司现有的产品储备到2008年才会大幅提升业绩;另一方面,考虑到公司从去年的亏损,到今年扭亏,再到今后两年业绩的快速增长,从成长性角度来看,以2008年的每股收益为基准给予公司50倍的市盈率水平是一个可以令市场接受的估值,因此,得出合理股价为13.7元,给予公司“中性”评级。目前,公司股价包含了市场对3G 概念的炒作因素。
公司未来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收入来源和费用控制两方面。一方面,公司收入的来源主要是各大运营商,公司的收入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家的政策、运营商的投资策略。比如,今年公司NGN测试设备的收入低于预期,就是运营商对NGN系统设备投入不温不火的态度造成的。因此,运营商未来在5G、NGN网络建设以及业务开发、运营进程上的不确定性,造成公司未来收入增长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另一方面,公司在未来能否通过IPD和其他合理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控制好费用的增长,将期间费用率还原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也有待进一步观察。
天相投资顾问
伊利股份(600887)增长乐观,利润率将小幅下滑
2006年,伊利股份的液态奶、冷饮和奶粉产量预计分别增长35%、50%和43%,对乳品收入贡献分别达到74%、14%和12%。预计未来几年乳品行业仍将维持20%以上的增长率,公司未来几年仍将以争夺市场份额为目标,同时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的投入。预计2007年公司液态奶业务仍可增长50%。2006年,公司在国内奶粉市场份额已提高至8%,仅次于多美资和美赞臣,未来奶粉将成为增长仅次于酸奶的业务。
除鲜奶市场伊利与蒙牛两家合计市场份额已超过50%外,其他细分乳品市场的集中度仍较低。虽然伊利和蒙牛分别在三、四线城市奶粉市场和高附加值液态奶产品上表现出较强的品牌影响,但乳品行业总体特征表现为低壁垒竞争,在行业及两大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依然较高的情形下,很难想象企业会有持续的提价能力。未来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仍将伴随着价格战,行业利润率也将小幅下滑。
预计2006年公司乳品毛利率将下降2.5个百分点,未来几年原奶价格仍将维持每年1%~2%的升幅,产品结构的改善可使2007年液态奶毛利率下滑幅度减缓。奶粉业务受益于较强的品牌力和产品结构的改善,毛利率仍将有所提高。 在不考虑潜在税收优惠和股权激励方案所涉及到的费用分摊情况下,我们将该股12个月目标价上调至27.5元,维持“谨慎增持”评级。
国泰君安证券
贵州茅台(600519):产品提价将提升投资价值
目前,茅台的主力产品55。高度茅台酒出厂价(308元)与市场零售价的差距已经超过100元,而且经销商都面临断货。公司对提价仍在犹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管理层风格保守,不愿意随意打破之前定下的两年一次的提价策略。而且,高档酒需求的迅猛增长也部分来自于近期政务活动的格外频繁,因此,公司管理层对当前需求的增长需要进一步确认。2006年12月30日0公布的陈年酒提价是公司的一种试探性行为。
2006年,茅台产品的提价时机选择在春节之后,由此来看,2007年的提价已迫在眉睫。参照以前的惯例,高度酒提价幅度可能会达到每瓶50~40元,甚至更高。这对公司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将超过10个百分点,对净利润增长的贡献超过15个百分点。公司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因此,给予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国信证券
思源电气(002028):利润将高速增长
思源电气的业务具有“小而全”的特点,产品线中包括变压器业务(包含在消弧线圈中)、高压开关业务、互感器业务、电容器业务(SVC)等,这些业务基本覆盖了输配电设备。思源电气收购如高厂思源互感器公司的股权,将开关和互感器业务彻底分开,这样有利于对各项业务进行专业管理。从另一个方面看,专业化生产更加有利于做强各项业务。
高压开关产能翻番、互感器公司的权益增加、电容器业务扭亏并且订单高速增长,使得思源电气的各项业务均取得了高速增长。另外,原材料价格下降也使得公司毛利水平得到一定提高。“量增”、“利厚”的有利局面将促使公司2007年继续高速增长。预计思源电气2006~2008年EPS分别为1.28元、1.74元和2.22元。思源电气短期有一定融资压力,融资额不超过4亿元,如果以25元的增发价计算,将使公司2007年业绩摊薄15%。摊薄后,2006~2008年业绩预计为1.28元、1.53元和1.94元。公司的价值区间在57.8~45.5元之间,我们维持对该公司“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
投资咨询公司 篇4
关键词:投资咨询公司,财务绩效考核,解决对策
在我国社会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断与全球经济接轨的背景下, 财务绩效考核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突显, 包括以投资咨询为主的公司企业。科学有效的财务绩效考核能够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 同时公司部门制定的绩效考核指标还能帮助管理层对各部门业绩完成度、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有更深入的了解, 使得员工和公司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一、当前投资咨询公司财务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不足
(1) 部分财务绩效考核与实际战略脱轨。公司财务绩效考核是其工作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对投资咨询类的公司。科学合理的财务绩效考核能够将战略计划有效分解至公司各部门甚至是各员工, 保障各个员工都能以公司实际利益为最终目标将自身财务绩效考核融入到公司每一个战略计划。然而在投资咨询公司实际财务绩效考核制定中, 有的公司部门在制定其绩效考核目标时只是单纯依靠自己部门去年度和当前的财务状况, 并未将公司的实际战略计划融入于此, 公司管理层领导对部门提交的财务绩效考核目标也没有从公司整体的长远发展出发, 仅从部门现状出发进行财务绩效考核目标的制定, 难以真正实现公司最终财务绩效和经济效益的提升。这种与战略脱轨的不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公司针对不同岗位员工采取相同的绩效考核标准。大部分的投资咨询公司现行的财务绩效考核只区分了管理层和基层的考核标准, 并未针对基层员工不同工作岗位进行具体的考核标准划分, 难以将绩效考核与员工实质工作相衔接。
(2) 财务绩效考核制定忽视了员工的参与度。当前大部分投资咨询公司还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传统上下级观念导致其认为公司财务绩效考核是管理层的事情, 员工只需要负责执行, 严重忽视了员工在财务绩效考核标准制定上的参与度。公司管理层在绩效考核制定的主观意识造成了其他员工对考核制度、制度的制定思路以及对其自身的具体要求等做不到深刻了解, 大大降低了员工工作积极性。而在绩效考核实施的过程中, 也缺乏充足的员工培训、制度宣传和推广。各部门负责人作为绩效考核和部门员工之间的枢纽, 没有针对公司实施的财务绩效考核标准和部门员工进行沟通交流, 导致部门员工在遇到绩效考核方面问题的时候无法解决, 阻碍了员工对绩效考核制度的执行力度。再加上投资咨询公司未及时向员工公开各自的财务绩效考核数据, 很少针对各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对其进行鼓励和指正, 员工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考核标准和考核结果, 不清楚自己如何才能更好地符合考核标准, 财务绩效考核反馈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员工参与绩效管理的热情。当员工遭受到严重不公平的绩效考核待遇时, 就容易引发辞职等现象发生。
(3) 财务绩效考核过于重视原始绩效评价。投资咨询公司开展财务绩效考核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其整体绩效成绩进行科学管理, 绩效考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达到职位绩效的客观评价, 从而促进公司整体绩效成绩。绩效评价是实现绩效管理的有效手段, 但是投资咨询公司过于重视绩效评价并以此作为员工工资发放标准的做法并不科学。在这种情况下, 绩效管理的结束取决于工资发放的日期, 这对于实际的绩效管理来说并不十分合理。在月度、季度这类的阶段性财务绩效考核结束后, 部门负责人根据考核结果来判断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 并不断加强在考核方面与员工的交流沟通, 以寻求更合适的绩效管理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公司的绩效管理水平。再加上模糊绩效评价标准的影响, 往往会发生绩效评价标准不统一问题, 使得员工滋生不满情绪, 导致其与公司的沟通交流更加困难。
二、有效解决投资咨询公司财务绩效考核缺陷的改进措施
(1) 加强财务绩效考核实施的体系保障。由于绩效考核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会影响到员工或是部门利益, 为了保证绩效管理与公司实际战略相一致, 就需要加强实施过程中的体系保障。所以投资咨询公司应该在加强管理层对绩效考核观念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 并依据测评工具虽管理人员和基层部门员工实施考核评价, 保障其专业素质。具体的考核小组可分为绩效考核组和绩效管理组, 绩效考核组由领导层组成, 负责公司各部门绩效制度的制定和考核结果的审查以及相关绩效决策的拟立和实施工作, 绩效管理组则主要由各部门负责人构成, 负责公司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起草和修订, 有权将部门员工对考核制度的意见在决策会议上提出, 并协调员工和考核制度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同部门其绩效管理范畴也大不相同, 例如人力资源部门主要负责各部门的绩效指标和审核各部门的绩效评价标准, 财务部门则是利用绩效考核数据协助各部门制定精准的绩效考核标准, 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考核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再加上在员工培训、员工考核、员工投诉等方面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 有效保障了绩效管理的顺利实施和实际执行力度。
(2) 加强财务绩效考核的员工保障。投资公司员工作为其生存发展的有效动力之一, 财务绩效考核制度的实施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此, 所以加强公司财务绩效考核中员工的参与度十分有必要。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可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公司的财务绩效考核制度, 并在工作中始终坚持贯彻这一制度。加强部门负责人在其部门专业方面的培训, 对公司主要的投资咨询师进行企业文化、咨询技巧等方面培训, 并在其培训过程中灌输绩效考核管理理念。让部门负责人定期进行员工培训, 注重绩效考核管理涉及到的企业文化建设、沟通技巧以及管理概念等方面。尤其需要重视对刚入职的员工和绩效考核主体的培训, 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绩效管理培训, 能够有效提升员工在投资咨询公司的地位, 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3) 加强财务绩效考核的管理保障。财务绩效管理保障是提升投资咨询公司绩效水平的重点, 而企业文化又是投资咨询公司财务绩效考核管理的决定性因素。它不仅影响着公司员工的绩效成绩, 还对公司绩效考核健康实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投资咨询公司必须要有与其绩效考核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管理作保障, 将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做人做事原则灌输给员工, 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这是投资咨询公司绩效考核管理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时加强绩效导向这一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 从公司员工的招聘和选择、人员调动到员工薪酬福利等方面都应该与其绩效考核相连, 并且保证公司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交流, 实现真正的绩效考核管理。投资咨询公司的财务绩效考核本质上将企业的价值理念和经营理念更加具体化、直观化, 并作用于公司整体绩效考核活动中, 所以财务绩效考核管理的实施对企业文化的丰富也有着促进作用, 使公司形成良好绩效考核和企业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刘增祥.企业财务绩效考核的缺陷及改进.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 (06) .
[2] .贾轶伟.财务公司金融股权投资研究.现代交际, 2013 (11) .
还原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篇5
《英才》:你怎么看待未来国企改革的方向?
王会生:三中全会确定了国资改革方向,就是要搭建两类公司:一类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一类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对我们这些投资公司的人来说,我们探索了20 年,现在我们的工作方向终于得到了各方的认可。
原来我们独资的,可以卖掉一部分股份,有些可以保留控股,有些可以参股。国投信托为什么要引入泰康?因为这个行当,市场化程度太高。原
有体制、管理搞金融不行,不如人家长期在金融市场摸爬滚打过来的搞得更好、更快。我们引进战略投资的目的就是市场化。
《英才》:你对国资国企改革有什么样思考和建议?
王会生: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看,对国资是完善,对国企是深化改革,两字之差还是有特殊意义的。在这些年“管人、管事、管资产”的国资监管体制下,感觉企业的活力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这是因为国资监管部门的定位不太清楚,这次三中全会提出来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管理体系,其实就进一步清楚了定位。完善就是有些东西要强化,另外一些东西要弱化。就是说管资本要强化,管人、管事要逐步弱化。所以我想,管人要逐步做到市场化选聘人才,把这个权力授予董事会;管事,就是减少审批,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由企业自主决策。所以管资产实际上就是管资产的运营,要派进董事、监事,制定制度,监督执行制度,通过董事会、监事会去行使权力。
投资公司要有进有退
《英才》:你说国投要做资本投资公司,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公司是资本投资公司?
王会生:资本投资公司要有进有退,不是只发展单一产业。进,进什么?国家安全、国家命脉、公共服务、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新兴产业,比如页岩气、油藻、养老产业。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你不做谁来做?一句话,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投资方向应该是“命脉”和“民生”。所以国投要把赚钱和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结合起来,比如雅砻江、北疆循环经济项目;退,就是搞资本经营,把一些不良资产卖掉,赚的这些钱干什么?搞前瞻的东西,搞国家安全命脉的东西,搞关系民生的东西。我认为,三中全会所认定的资本投资公司的发展之路就该这么走。
《英才》:国投要转型做资本投资公司,你认为需要哪些改变?
王会生:打个比方,以前看好航天产业,于是就想投资控股,但是我们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不懂怎么办?三中全会提出来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其实,混合所有制最现实、最标准、最快捷的实现形式就是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包括PE 基金、并购基金、夹层基金等等。通过建立基金管理公司,靠基金管理公司这支专业投资队伍,去投那些好项目。
又如,北京污水处理、排水管道系统要改造,需要大量的钱,我们就设计了一个模式,吸引社保基金发起成立水务基金,再吸引社会资金投进来。实际上这种基金不是国有的,是混合所有制的,在国企的改制中,完全可以通过这种灵活的手段,吸引民营企业进入这些产业。
《英才》:国投管理这么多企业如何授权,能否谈谈具体的做法?
王会生:国投的授权,不是说一下就授予你什么权利,你信任的企业就多给授权,不信任的企业就少给他授权。有些企业,开始时人事权公司不给你,因为怕你弄乱,先把资产运营的权利下放给你。再过两年看,行的话,我再把人事权给你,这是逐步授权。标准是什么?是最后真正放心了,我就彻底把权力授权给你了。
这里面,我觉得要给这些企业定下一个目标,叫能够良性循环。不是说一到发展的时候就找集团总部要钱,而应该是你在市场上去投资、去运营、去管理。我作为大股东、出资人,对你的方向、战略,包括最后的结果,是要考核的。所以我想,对国资管理部门来说,过渡到管资本是逐渐的,要经过几年的演变,才能够对这些企业充分授权,这需要一个过程。
混合所有制体现合作共赢
《英才》:在国企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中,你认为什么样的企业有资格参与?
王会生:我觉得首先要制定一个准入制,不能说是个民营就参加国企的混合所有制。而且,政府改革,下放审批权越快,可能乱得越快。我的建议是建立一种机制,所有企业都一视同仁,制定准入条件;第二个是诚信制,即使你有这个资格,让你进“宴会厅”了,还要看你是否诚信;第三个是招标制,大家都行了,那我们招标,谁中标算谁的;第四个,评价考核机制。给你之后,干了一年没干好,走偏了,取消你的资格,三年不许准入。我认为政府可以把握这么四种机制,往那一摆,谁有本事谁干。
《英才》:说到混合所有制,民营企业家认为如果跟国企合作,国企肯定是要控股权的。所以很担心,即便有49% 的股权,他也没有话语权。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会生:实际上,这和国有企业的考核机制有很大关系。这些年搞重复建设,包括产能过剩有很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考核导向有问题,考核办法需要完善。因为考核企业资产增长,企业就要合并报表,合并报表就必须控股,占51% 以上。
比如有的地方,一下子同时建起几个电厂,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业绩考核的问题。几家公司要建电厂,人家说有钱你们就建吧。但是股权问题谈不拢,谁都想控股,最终就是谁有本事谁就能把电厂批下来。但是,如果把考核资产变为考核利润,结果就会不同。现在中央都把GDP 考核给改了,国企的考核是否也要改改?
《英才》:不控股,那么合作中谁说了算?
王会生: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我占股越少,就意味着引来的资本越多,资本放大的效应就越明显。99% 的资本都是我的,引来1% 民营的钱,体现不出放大效应。如果说50% 是我的,另外50% 是我从外面引来的,放大作用、带动作用,影响力就完全不同了。
实际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是要强化“控制力”这个概念,而是市场化共赢,皆大欢喜。我接触过一些民营搞房地产、搞煤炭的企业,他们有很多钱却不知道投什么,他们很喜欢和国有企业合作,用他们的话讲,也想戴上“红顶”的帽子,我觉得这样有共识,挺好的。
《英才》:国投现在的混合所有制比重有多少?
王会生:国投这些年,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公司控股的三级企业中,除部分前期项目公司和特殊目的公司外,近80%的项目都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企业,占集团总资产的88%。在投资主体多元的企业中,利用民营资本、基金、外资等形成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占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的80%。我们还有7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本身就是混合所有制。
能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篇6
1951年,日本能率株式会社在日本神户诞生,此后的半个多世纪,能率致力于燃气热水器、冷暖空调、浴室和厨房相关产品等领域的专业研发、生产与销售。
1993年,能率进入中国市场,产品涉及燃气热水器、供暖设备、厨卫电器等领域;经过多年的努力,奠定了能率产品在燃气厨卫器具行业高端产品的领军地位。
2005年,日本能率株式会社一举投资3,000万美元注册了能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此后再在上海奉贤兴建了目前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燃气具生产基地——能率(上海)住宅设备有限公司。新公司占地230余亩,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54,000余平方米。该公司已于2007年7月18日落成,并于2008年正式投入生产。预计2010年能率在中国的燃气具年生产量和销售量将达130万台(套),产品将供应中国市场和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能率正秉承“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开发适应各地域市场条件的燃气具产品,积极取得有关国际认证和市场准入资质,通过一系列努力,朝着成为全球燃气具产品的一流制造商的目标奋进。
日系家电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家电军团,以过硬的技术,卓越的品质而著称。能率当然也不例外。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后,经过残酷的竞争,能率不断扩大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逐渐将市场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而同时期,对手却因为轻视中国市场,加上刻板的企业文化、错误的营销战略而逐渐丧失了中国市场,如博世、松下已经退出了中国燃气具市场。现在能率已经成为了坚守在中国燃气具市场上的国际品牌代表。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能率奠定了燃气热水器行业的龙头地位,其事业范围迅速扩展到卫浴、厨房、空调设备和中央温暖系统等。在日本,能率拥有明石、土山、筑波等6个工厂及200余人的开发团队。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能率国际事业部积极拓展全球市场,目前的销售区域已扩展到中国、美国、欧洲、澳洲等市场。能率以全新的生产设备工厂、尖端的生产技术、雄厚的研发实力以及优质的产品为全球用户提供极致的生活享受。
发展大事记
◆1993 能率进入中国成立合资企业
◆1996 取得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1997 取得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2000 成立独资公司“上海能率有限公司”,并正式用“能率”品牌销售
◆2005 能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
◆2005 能率(上海)住宅设备有限公司成立
◆2005 能率上海展示厅开业
◆2007 能率深圳展示厅开业
◆2007 能率北京展示厅开业
◆2007/07/18 能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开业
◆2007/11/01 能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正式运营
所获殊荣
荣誉证书
* 上海家电名品嘉年华-消费者最喜爱的热水器品牌
* 能率厨卫电器-2009年度上海家电市场十佳品牌
* 2009年度上海家电市场售后服务优秀单位
* 搜房网-2009第六届中国房地产网络人气榜最具网络人气家居品牌
* 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和先进单位用户满意企业
* 商务部-企业信用档案证书
* “多联多层换热盘管式副热交换器”列为2009年度国际节能环保(中国)科技示范项目
* 世界环保与新能源产业中国影响力100强
* 《商贸企业信用管理技术规范》标准-试点单位
* 国家康居示范工程选用部品与产品
* 2008年度上海市场畅销品牌
* 2008年度市场综合占有率前三位
* 2008年度上海家电市场优质服务标兵品牌
* 2008年度上海家电市场十佳品牌
* 2008年度消费者喜爱的热水器品牌
* 建设部“安全工程”指定产品
* 2006年度中国热水器行业十大畅销品牌
* 2006年度中国品牌建设十大杰出企业
* 2006年度上海家电市场十佳品牌
* 2006-2007年度突出贡献单位
* 2006-2007年度上海地区燃气热水器行业领军企业
* 连年荣获上海市场畅销品牌
* 连年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
* 2003年12月中国市场公认畅销品牌
* 2000年9月上海市用户满意产品
* 2004年3月上海市场名列前茅
* 2002年9月2002年上海市用户满意服务
* 2004年1月全国厨卫百强企业
认证证书
* ISO14001认证证书
* 中国企业品质信用联盟《重点推广首选品牌》
*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 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 中国CGC认证标志使用授权
* 法国BVQI颁发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 2005年5月19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 2002年1月8日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西贝昭彦,工商管理硕士,1958年出生于中国吉林省,1987年赴日工作学习。1987年8月进入能率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第一电子产业株式会社,负责海外营销事务,主要分管能率在中国大陆的销售工作;1999年调任香港第一电子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2000年12月调任上海能率有限公司任营销部部长职务,负责全国营销工作。2003年任上海能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7年7月任能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至今。
由于早前的经历,西贝昭彦具有了对中日文化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力。一方面他深深领悟和传承了日本企业追求精益、低调务实、严谨认真的风格;另一方面他深刻了解中国市场复杂的生存环境,以及经销商、消费者独特的人文心理。对这两种文化的微妙洞察和有机的融合,使西贝昭彦成为能率在中国市场营销的灵魂人物。
进入中国市场
所有的外资品牌要进入中国市场,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市场的消费能力,因为国土之辽阔,人口之众多,今后如何发展,这些方面都是每一个外资企业,包括国内企业比较看好的几点。
能率考虑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是如何把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好的产品,以及企业的管理,通过我们在中国办厂、销售等方式带入中国,能够对中国燃气行业或者其他企业的企业管理、产品质量提升有所贡献。而且最终能够反应到消费者生活质量上的提升。能率的企业理念是温水文化,舒适的生活。
早在1993年能率就进入中国时也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先是能率与上海水仙电器共同投资注册了上海水仙能率有限公司,主营燃气热水器。因为品牌名字太长,而中国消费者对水仙品牌又耳熟能详,很多人仍然习惯将其产品称为水仙热水器。2000年水仙向日本能率出让45%股权,日本能率株式会社由此控股95%,能率开始独立面对市场。
在销售模式上能率也曾出现水土不服情况。与中国国情不同,日本出售的房屋都是带装修、可以直接入住的,安装什么品牌热水器是房地产商考虑的事。所以能率在日本主要是和房地产商、煤气公司打交道。而到了中国市场,热水器品牌需要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消费者,销售对象的变化导致销售模式改变,特别是本土家电品牌擅用的事件营销、公关营销,令一向低调处事、不事张扬的能率感到极大困扰。
好在能率有60年专业制造底子的健康基础,在经历了一段艰巨痛苦的调整期后,能率很快走上正轨。
传统销售模式为主导网购新模式在探讨
能率目前走的还是家电大卖场、建材大卖场及房产渠道,并没有自建渠道的打算。这跟我们目前产品的局限性有关。现在能率还只是一个区域性品牌,在营销布局上有很多地区都是空白点,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随着精装修房比例的提高,也许若干年后厨卫电器的销售渠道会有所改变。其实在国外所有的烟消灶等产品都不在家电卖场销售,能率在国外的主要客户是房地产开发商和煤气公司,而在国内目前消费者对全装修房的接受度还不是很高。随着时间推移,无论从环保的角度还是节省能源的角度来看,未来全装修房的比例肯定会提高,到时客户群体和销售渠道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
同时,由于近年来家电业的渠道环境变化速度非常迅猛。近几年来,国美、苏宁等连锁卖场进行全国性的扩张,并相继上市,再加上一些地方家电连锁强化在当地的家电销售地位,使大部分传统百货退出了家电销售的平台或转变经营方式。这一切都表明,渠道变革为家电产品提供了更多、更广、更丰富的销售平台。
无论哪种经营模式都存在它的利和弊,企业进入某一个市场首先要衡量自身的实力,弄清如何去贴近市场的特色,再决定其经营方式。目前为止,我们在全国有自己直营的市场,有代理商市场,模式不是千篇一律的。
最近两年,网上购物,包括电视购物,方兴未艾,发展速度特别快。但是据观察,网上销售,目前还是停留在10多年前家电连锁起步的发展阶段。有一些无序,只是在打价格战,没有真正体现出产品的价值,只是单纯的因为购买价格低于家电连锁。能率也很关注这些新兴渠道,目前鉴于对传统渠道费用的压力,网络销售可能也是一个未来的趋势。淘宝网2009年8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已经是2008年全年的销售额了,这个数字十分惊人。燃气产品的销售,不是简单地买回去插上电源就可以使用的一个产品,是一个半成品,家里面的气种、气源、水压等等方面都是考虑因素。由于安装上的特殊的要求,所以就有一个服务上的问题。如果涉及到跨区域销售,那么在服务和安装上如何来保证就成为网络销售的一个瓶颈。在这方面互联网的销售就没办法跟进。能率也在进行部分网络销售,通过一定的销售之后,发现由于消费者不了解自己家里面使用的气种是什么,结果造成错误选购气种,最后退货的现象,这种情况和从商场选购来比,比例占得较大。
消费者在网上更多的是看价格,对性价比方面关注比较多。能率的产品在价格上没有竞争优势,光看价格能率的销售就比较难,要看产品的内涵和售后服务,西贝昭彦这些都是要综合考虑之后再选择需要的产品。
网络购物是新生事物,且是不可抗拒的,将来会以非常迅猛的速度发展,这一部分市场份额将必须受到关注和研究。目前也在和一些网站公司进行研讨,如何规避这方面的问题,避免消费者在使用当中发生不便的情况,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方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60年卓越品质定位高端市场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品牌是灵魂的话,那么产品就是骨肉了。没有骨肉的支撑也就无所谓灵魂了。能率是非常看重品牌经济的企业,紧抓产品品质是能率的经营原则。为了真正实现通过产品来推动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上海能率不断致力于产品品种、规格的多样性和技术、性能的进步,产品设计中引入CAD计算机辅助手段,在中日技术专家的努力下,以每年开发2至3个新品的速度向市场推出了从手动压电陶瓷点火到全自动脉冲点火,从传统烟道式、平衡式热水器到微电脑控制的强制给排气热水器系列,为提升国内热水器等级,上海能率率先将微电脑控制、强制给排气、遥控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热水器制造之中。
同时为了保证产品的品质,公司引进日本的生产流水线和全自动配气检测设施,又引进日本最先进的CNPS生产管理体系,从设计、生产、设备、人员等各个环节加以质量保证,产品从设计到正式投产、销售要经过六个阶段的层层检测考验,整个生产过程从零件到成品要经过32道工序质量检测,重要部件有3~5次重复检查工艺,包括零部件检验、内制件检验、组件性能检验、整机全数出厂检验及整机成品仓库抽检等一系列环节来确保每台出厂产品的高质量。
可以说,国际一流的生产流水线和产品的研发技术,同时辅助严格、规范的生产流程,这是能率产品品质得到保证的先决条件。高品质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能率从一开始做燃气热水器就定位在中高档市场。而在国内以中高档市场定位的燃气热水器厂家相对比较少,因此表现在市场形成的冲突并不大,这也是我们一直专注高档产品市场的主要原因。
而相对于外资品牌,西贝昭彦看法是,如果说人家做得比我们好当然有他的长处,有他的竞争优势,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学习他们,学习他们的市场运作经验,其实在我看来产品本身基本上没什么差异化。就拿中国市场上的彩电、冰箱产品来看,产品本身就鲜有差异化。
我想目前燃气热水器行业最大的差异化就是看品牌市场定位走的是哪一档次的问题。目前中国市场有专走小流量、中低档市场的,也有看中大流量、高档市场的,定位层次不一样,也必然带来不同的市场表现。
根据目前热水器的发展,大流量产品已成为趋势,各热水器生产厂家都在考虑此类产品的开发。因此像以前的那些专做小流量产品的企业也新近生产了市场比较热门的16升以上的大流量的产品。其实对于整个行业来讲这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只有大家都根据市场消费需求来生产才能带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投资咨询公司 篇7
一、整合重组的前提与必要性
自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国外资本就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投资设厂, 《投资性公司规定》颁布前跨国集团的投资方式大体如下: (1) 跨国集团公司以其母体陆续在国内直接投资; (2) 跨国集团以其境外不同的控股公司陆续在国内投资。随着《投资性公司规定》及修订版的颁布, 跨国集团又增加了通过其在国内设立的投资性公司进行投资的方式。
对于跨国集团而言, 其在国内形成的分散、多头格局, 非常不利于其协调管理, 更不利于其整体运营战略的实施。整合与重组显得尤为重要和必须。企业资源的整合重组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一定的决策措施, 对企业内外的系统功能、实体资源、信息、以及网络要素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评价, 从而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并且通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通过要素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使所有要素能够像一个整体在运转, 从而实现系统之间的有效联系, 达到整体化目的及良性循环过程。跨国集团整合重组的目标, 同样是基于其多元化目标或产业链的拆分合并, 以及地域性资源的优化组合, 为整体经营战略而进行的调整, 也同样需要合理的管理组织架构与之配合, 协同作战。利润最大化, 成本最小化是企业一惯的追求, 因此, 整合重组应体现最小的代价和最少的成本。
整合重组从本质上说是股权转让和交换的一个过程。股权转让主要是支付对价的转让形式。这种按评估价格或谈判价格转让方式, 是对整合公司的价值进行重新认定后, 依据新的估价作为对价支付价格。但是对价支付也有相应的问题:其一, 《投资性公司规定》中明确规定:“投资性公司的注册资本中至少应有三千万美元作为向其投资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出资, 或作为向其母公司或关联公司已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已依法办理完毕股权转让手续) 未缴付完毕的出资额的出资, 或增资部分的出资, 或用于设立研发中心等机构的投资, 或用于购买中国境内公司股东的股权 (不包括投资性公司母公司或其关联公司已缴付完毕的出资额形成的股权) 。”这就是说投资性公司在满足上述规定的投资要求外, 还需要有余力来支付转让对价。换句话说, 投资性公司的规模必须足够大。其二, 由境内的投资性公司以收购集团在国内所投资公司股权的名义, 向境外支付对价, 也隐含着撤走资金的负面影响。其三, 如果支付对价的资金量巨大, 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势必造成不利影响。其四, 因涉及到由境内向境外的对价支付, 势必会增加汇兑损失等财务成本。
二、整合重组模式选择
跨国集团内部的整合重组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间的并构、股权整合有着本质的区别和要求。其形式上的股权置换意义要远远大于一般实际意义上的股权转让与交割。跨国集团通过投资性公司平台进行的整合重组模式更侧重如下要求:整合重组应不涉及实际股权转让对价的支付, 即不发生股权转让项下的现金流;整合重组应当尽量避免因股权转让交易而增加税负和其他额外的负担。好的选择应该是增资模式, 即跨国集团母体公司将其在原各公司的投资, 以其历史成本价格, 作为增资额转增投资性公司的注册资本。这样, 既避免了单纯的股权转让方式中股权置换和对价支付所产生的问题, 更可以达到整合重组的目的, 又同时满足了不涉及实际股权转让对价的支付, 且不会因股权转让交易而增加税负和其他额外的负担。从政策层面上分析, 以股权增资方式, 本质上是以股权对价进行增资, 我认为类似于国营企业的债转股方式, 尽管债转股方式的政策范围并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 但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税务总局均有过此方面的指导性意见和先例。从技术操作层面上分析, 会计手段和会计核算均可以保障该增资方式的顺利实施和落实, 也均有成熟的案例可供参考。
所以, 跨国集团投资性公司的整合重组最佳方式是以跨国集团在原各公司的历史投资以成本价格作为增资额转增投资性公司的注册资本。
外商投资性公司的整合重组是集团内部的一种优化组合, 通过切实可行的既节约成本、又不涉及现金流的方法来完成整合重组是最佳的整合选择, 本文通过不同整合重组模式间的对比, 认为跨国集团以在原各公司的投资, 以历史成本价格, 作为增资额转增投资性公司的注册资本方式是最佳选择。其结果不但完成了整合重组的初衷, 更获得了一个增资后规模得到极大提升的投资性公司主体, 也使之成为彰显跨国集团实力的一个有利平台。
关于外商投资性公司整合重组境内投资企业的模式探讨, 是笔者在对中国相关投资规定、税法规定及其他政策性规定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其他项目的工作实践经验, 对个别问题进行了必要询证后拟定的。由于整合重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法律、财会、税务、外汇等方方面面, 同时被整合企业分散于各地, 情况千差万别, 细节繁多, 本文仅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同时也希望对今后集团公司进行整合重组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探讨集团公司投资监管 篇8
关键词:集团公司,投资监管,加强
企业集团最大的特点就是内部设有母公司和子公司, 子公司从属于母公司, 并由母公司进行统一的财务核算。对于集团公司而言, 要想加强投资监管, 做好企业集团的投资监管活动, 促使企业集团在投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就必须促使母公司充分的发挥其职责权利, 引导子公司在投资方面时刻与母公司保持一致, 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集团公司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够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而集团公司要想做好投资监管的相关工作, 就必须从资金的投入监管、资金的运营监管以及资金的收益监管三个方面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 这样才能够使企业集团得到更好的发展, 获取更大的收益。下面将从集团公司这三个方面的投资监管展开详细的论述。
一、集团公司资金投入的监管
集团公司投资的主要方向就是集团公司下面的子公司, 因此集团公司要想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 就必须加强对子公司的监管, 促使所投资的子公司获得更好的效益, 进而促进集团公司获得更好的发展。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论述集团公司应当如何进行资金的投入监管。
(一) 对集团公司投入的资金监管
集团公司进行投资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取一定的收益, 因此集团公司应当加强对子公司投入资金的监管, 促使集团公司在对子公司的投资过程中获取最大的收益。那么集团公司应当怎样对投入的资金进行监管呢?
首先, 集团公司应当对所投资子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进行相关的考查, 确保所投资的子公司在未来能够获得一定的收益, 避免因为不当的投资使得集团公司的投资受损。其次, 集团公司应当督促所投资的子公司加强内部的管理, 不断的提升自我的管理的水平, 促使子公司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能够获得较大的收益, 进而保证集团公司在未来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 对资金的转移进行监管
对资金的转移进行相关的监管也是集团公司对投资资金进行监管的一个主要内容。企业资金的转移在通常情况下都是一种有偿行为, 因为企业在进行资金转移时应当按照相关的规定程序, 并且对所要转移的资金进行评估确定, 保证企业集团中子公司资金转移过程更加合理, 促使集团公司对子公司投入资金的使用更加的规范, 保证集团公司的利益不受损害。
(三) 对转增的资金进行监管
除了上述的两点外, 对转增的资金进行相关的监管也是集团公司对其投入资金进行监管的一个主要形式。企业转增资本是企业的投资者对于企业进行进一步投资的方式, 是企业投资者的权利。集团公司应当对子公司进行转增的资本进行严格的考查, 确保子公司转增资本的更加合理。
二、集团公司资金运营的监管
集团公司的投资监管除了应当对资金投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外, 还应当对集团公司资金的运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 确保集团公司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而关于集团公司资金运营的监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 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管理
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管理, 是集团公司对资金运营的过程进行监管的一个主要方法。那么应当怎样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管理呢?
第一, 使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完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 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对企业内部岗位进行详细的职责分工, 确保企业中各个岗位之间的职责分明。在企业内部的一些岗位之间存在着不相容, 但是由于一些企业中的工作人员较少, 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制度在企业中难以真正的体现, 一人多职务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就会导致职责不清, 从而使得财务核算的结果不规范和不准确, 进而导致企业内部失控的现象时有发生。只有在企业中明确岗位的职责权限, 使职责不相容制度在企业中得以体现, 才能够促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完善。第二, 完善单位内部预算制度。一些企业并未对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统一的预算管理, 从而使得预算部门无法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展开相应的活动, 这些归根到底都是由于企业内部的预算制度不完善导致的。要想完善企业内部的预算制度,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内部预算制度体系, 对企业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统一的预算管理, 从而使得企业内部预算管理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 这样才能促使企业内部控制的体系得到完善。第三, 加强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除了应当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预算制度外, 还应当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
(二) 制定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管理相关的制度
对企业集团资金运营的监管除了应当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管理外, 还应当制定企业集团财务预算管理的相关制度。那么应当怎样制定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呢?
首先, 应当在企业集团内部制定一些与企业集团财务预算管理相关的奖惩制度, 保证企业集团内部的工作人员能够遵守相关的规范, 促使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水平能够得到提高, 进而保证企业集团在未来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其次, 还应在企业集团内部制定一个考评制度。对于严格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对执行的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 对于未能按照要求对预算管理进行执行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处罚。这种奖惩制度能够大大提高企业集团中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执行工作的有效性。通过以上加强预算管理监督的建议, 不仅能够使预算管理得到有效的监督, 还能够使预算管理执行的力度加强, 进而提高预算管理效用, 促使企业集团在投资监管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也促使企业集团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集团公司资金收益的监管
集团公司所进行的投资监管除了上述的两点外, 还包括对集团公司资金收益的监管。那么应当如何对集团公司的资金收益进行监管呢?
(一) 投资收益分配的是否合理
对集团公司资金收益进行相关的监管活动, 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投资收益的分配是否合理。对于集团公司在投资过程中所获得收益进行合理的分配, 不仅应当使收益分配的方法符合相关的法律或是制度, 还应当使企业集团中所有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集团投资监管所获得收益得到保证, 才能够促使企业集团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 投资收益的分配是否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对于企业集团资金收益的监管除了应当保证投资收益的分配合理外, 还应当使企业集团投资收益的分配有利于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在对企业集团所获得收益进行分配时, 不仅应当考虑到企业集团所有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还应当从现实的角度出发, 考虑企业集团的长久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集团的投资监管获得更好的收效, 进而保证企业集团在未来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集团公司如何开展投资监管的一些问题。对于集团公司来说, 做好投资监管的相关工作, 加强投资监管, 不仅有利于集团公司在投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同时对于集团公司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更好的更加长远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王伟.关于集团公司投资监管的若干问题[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1, (7)
[2]程昱.集团公司如何做好投资监管工作[J].同煤科技, 2009, (4)
[3]王红.浅谈集团公司投资预算控制管理[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 (7)
[4]马永红.关于集团公司投资监管的若干问题[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 2009, (5)
投资咨询公司 篇9
关键词:信息披露,机构投资者,过度投资
2009年6月, 中国IPO暂停了8个月后再次重启, 新一轮的公司股权融资又拉开帷幕。 2009年中国“A股市场股权融资规模达5 125.26亿元 (包括IPO、增发和配股的募集资金, 不包括发行债券融资额) , 其中IPO融资规模为2 021.97亿元, 增发和配股再融资规模高达3 103.29亿元” (来源:金融界网站——《证券日报》) 。面对巨大数额的募集资金, 上市公司的投资活动将受到更大的关注。近年来, 中国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问题严重, 这主要包括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 其中过度投资问题更显严重, 上市公司利用募集资金扩大规模, 甚至将资金投入不熟悉的项目, 对投资收益缺乏动机, 盲目扩张, 使得投资效率低下。
过度投资的影响因素很多, 其中, 信息不对称下的委托代理问题是一大原因 (Jensen 1986) 。 管理层为了谋求私立, 盲目扩大企业规模, 过度投资。在中国, 委托代理问题由于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构成显得更为严重。“对于大多数中国上市公司而言, 其委托代理问题非常突出,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份最终所有权属于‘全体人民’, 但是‘全体人民’对公司的控制权没有控制力, 难以对公司事务有效施加影响或监控。‘全体人民’作为出资人的权利只能通过特殊的‘逐级委托代理关系’具体到最终代理人, 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经理人是‘次级代理人’。在这种逐级委托代理关系下, 国有资本容易出现有效投资主体缺位的问题。” (吴晓求 2006) 同时, 相对于发达国家, 中国上市公司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更严重, 这使得过度投资问题更加恶化。
那么如何有效的减少过度投资, 其办法之一便是减轻信息不对称程度, 研究表明, 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程度会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那么除了出台硬性的信息披露指标, 应该如何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程度呢?本文引入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机构投资者, 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信息不对称, 以及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效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问题, 而信息披露评级能有效减轻信息不对称情况从而对过度投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 机构投资者持股也能减轻信息不对称, 进而一定程度抑制过度投资。而信息披露评级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过度投资的影响作用是替代的。
一、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一) 信息披露与过度投资
Jensen (1986) 认为,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 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目标可能出现分歧, 产生委托代理问题。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 会扩大企业规模, 从中获取私利, 享受在职消费, 并树立个人声誉, 他们并不关心投资带来的价值收益, 甚至为了企业扩张而投资NPV为负的项目, 这就产生了过度投资。Jensen (1986) 提出自由现金流理论:当企业现金流丰富并且信息不对称越严重时, 管理层过度投资的机会越多, 同时若受到股东监管的约束影响很小, 他们就更有动机进行过度投资。Healy P 和K Palepu (2001) 提出信息不对称程度显著影响企业投资效率。Hart (1995) 认为管理层渴望建造超出正常规模的“企业帝国”, 并且动机强烈。中国学者也做过相关研究, 基本都证明了信息不对称与过度投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潘敏、金岩 (2003) 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认为“企业利用股权融资实施投资项目时, 有可能发生代表原有股东利益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实施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目的过度投资行为。” 张纯、吕伟 (2009) 认为, 信息披露够降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提高外部投资者对企业投资行为的监督, 进而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林有志和张雅芳 (2007) 对公司信息透明度与企业绩效做了实证研究, 研究表示信息透明度较高的公司, 在会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表现均优于信息透明度低的公司。
(二) 信息披露、机构投资者持股
近年来机构投资者的快速发展是实务界和理论界热点问题之一。机构投资者持股改变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其治理机制会对经理人行为产生约束, 减轻委托代理问题, 减少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多数理论研究表明, 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管理更有效。El-Gazzar (1998) 发现, 机构投资者会带来较高的自愿披露水平, 但是 Schadewiz 等 (1998) 的研究却认为机构投资者会降低公司自愿披露水平 (通过与管理层的合谋) 。Richardson (2002) 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等治理机制可以有效缓解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国内研究成果中, 崔学刚 (2004) 通过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因素与公司透明度之间的关系后发现, 前十大股东中拥有机构投资者的公司具有较高的公司透明度。
(三) 提出假设
基于前人已做的研究, 可见过度投资与信息不对称的代理问题有关, 中国处于整体社会转型时期, 公司治理状况不尽完善, 委托代理问题由于特殊的股权结构而尤显突出, 在这种环境下, 本文做出第一个假设:
1.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 深圳证券交易所从2001年以来建立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并对深市上市公司每年进行信息披露考评, 其目的在于鼓励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更加透明, 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 减少各种代理问题及相关问题的产生。若该信息披露考评能产生效果, 那么根据上述理论, 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将因为信息不对称减轻而得到抑制。因此本文做出第二个假设。
2.信息披露程度越高的公司, 其过度投资程度越小。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作为一种公司外部治理机制来影响公司治理水平。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表现方式有几种, 包括信托责任、持股比例与指数战略等等, 但也有研究表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有不利因素, 包括带来“集体行动”问题、有潜在流动性成本、机构投资者的短视行为等等 (费方域1998) 。在此,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 考虑到机构投资者持股可能带来的外部监督, 信息不对称可能获得减轻, 本文做出第三个假设。
3.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制约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与其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都对公司的信息不对称起到改善作用, 基于这一点, 这两种制约因素有可能产生替代的影响;但是也有可能互相促进, 当信息披露水平高的时候, 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 此时机构投资者也愿意增加持股水平, 进一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 减少过度投资问题。反之亦然。因此本文提出第四个假设。
4.信息披露水平对过度投资的制约作用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过度投资的制约作用可能具有替代性, 也可能具有互补性。
二、研究方法与样本数据
(一) 研究方法
过度投资可以由投资与现金流的关系反映出来, 但是投资与现金流的关系也可以用融资约束来解释。Vogt (1994) 对这一问题做了分析并构建了检验过度投资的经典模型, 本文将以Vogt (1994) 的过度投资模型为基础建立研究模型并进行分析。国内研究中, 唐雪松、周晓苏、马如静 (2007) 和张纯、吕伟 (2009) 曾经也运用过该模型做过分析。首先, 本文要研究投资与现金流是否显著相关, 这里用模型1表示;在证明模型1有显著相关的基础上, 本文建立模型2, 检验投资现金流的敏感性是否由代理问题引起, 模型2中加入交叉项Q*FCF, 其系数用来解释过度投资的原因。Vogt (1994) 认为, 若系数为负, 则表示投资现金流相关性是由过度投资引起, 因为在投资机会不好的情况下, 投资依赖于现金流, 说明是过度投资;若系数为正, 则表示投资机会较好的情况下, 投资依赖于现金流是融资约束引起的。最后, 在模型3中的交叉项中分别引入制约变量, 信息披露变量grade和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变量ins, 分别为grade*Q*FCF和ins *Q*FCF, 然后做回归分析, 若得到系数显著为正, 说明制约变量有效约束过度投资, 若系数为负, 说明无效, 表1对各变量给出详细的说明。
模型1:
inv=α+β1*FCF+β2*Q+β3*sale+β4*size+∑yr_dummy+∑ind_dummy+ε
模型2:
inv=α+β1*FCF+β2*Q+β3*sale+β4*size+β5*Q*FCF+∑yr_dummy+∑ind_dummy+ε
模型3 (1) :
inv=α+β1*FCF+β2*Q+β3*sale+β4*size+β5*Q*FCF+β6*grade*Q*FCF+∑yr_dummy+∑ind_dummy+ε
模型3 (2) :
inv=α+β1*FCF+β2*Q+β3sale+β4*size+β5*Q*FCF+β6*ins*Q*FCF+∑yr_dummy+∑ind_dummy+ε
(二) 样本数据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以及深交所网站。其中, 公司财务数据从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中搜集, 信息披露变量由深交所网站上提供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数据代替。本文样本选择在2003-2009年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公司。上市公司中, 本文剔除数据缺失的数据样本, 剔除金融类公司的数据样本, 剔除净资产为负的数据样本, 剔除ST和PT类公司 (这类公司财务状况出现异常或者连续两年亏损, 可能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 并且为了去除极端值的影响, 本文将控制变量的1%水平的极值也予以剔除。最终本文得到的样本数量为3 153个。行业分类代码参照中国证监会发布的 《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三、实证结果
(一) 描述性统计
表2展示了研究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结果显示, 在样本期间, 上市公司Tobin Q均值为1.524, 表明公司普遍有投资机会。同时, 自由现金流均值为正, 说明大多数公司有一些自由现金流可以支配, 这为过度投资提供客观条件基础。在样本公司中, 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平均为18.29%, 个体公司之间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差别较大。
(二) 模型回归分析
在对样本处理后, 为了排除模型中变量的共线性问题, 本文用vif检验, 发现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均很小, 因此可以排除模型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回归检验, 并消除了异方差。表3总结了模型1、2、3的回归分析结果。考虑到自由现金流滞后项对投资可能有很大的解释力 (Fazzari, et al 1988) , 在此本文在回归方程中加进滞后一期的自由现金流这个控制变量, 控制住滞后期自由现金流对投资的影响。
表3第1列显示模型1的回归结果。从结果可以看到, 解释变量的符号与本文上文预期保持一致且均显著。当期的自由现金流系数为正的0.079, 并且显著, 这表明自由现金流与投资额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证实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Tobin Q代表了企业成长型, 与投资水平显著正相关。表3第2列显示了模型2的回归结果。在模型1的基础上, 本文在模型2中加入了Tobin Q和自由现金流的交互项变量, 来分析投资依赖于现金流是由过度投资引起的还是融资约束引起的。结果显示交叉项系数为-0.03, 与假设预期相符, 说明是中国上市公司是过度投资引起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证实了本文的假设2。此时, 自由现金流和Tobin q的系数依然显著且均为正, 也符合预期。基于模型2得到的过度投资确实存在的结论, 本文运用模型3和模型4 分别证明信息披露评级和机构投资者持股这两个制约变量过度投资的作用。表3第3列显示信息披露评级对过度投资是否有制约作用。本文用信息披露评级变量与Tobin Q和现金流的交叉项变量再做交叉, 得到三项交叉变量, 如果得到该交叉项的系数为正, 则表示信息披露评级能有效的约束过度投资行为。结果看到grade*Q*FCF的系数为0.001但不显著。本文在全样本的分析中并未发现信息披露对过度投资产生任何影响作用。表3第4列显示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过度投资是否有制约作用。与模型3类似, 本文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Tobin Q值和现金流三项交叉产生新交互变量, ins*Q*FCF, 发现其系数为负且不显著。机构投资者持股看起来也未能对过度投资起到影响作用。从全样本的分析过程中, 本文发现了过度投资行为确实存在, 证实了假设1, 但是假设2和3均未得到证实, 本文并未发现信息披露机制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过度投资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
注:***表明在 1%水平上显著, **为 5%水平上显著, *为 10%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 z值。行业和年度变量检验结果省略, 后表与此相同。
(三) 分组讨论
上文引述了过度投资是信息不对称下的代理问题引起的。本文在对全样本数据进行考察的时候并未发现制约变量——信息披露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过度投资有显著抑制作用。进一步的, 本文将分别以信息披露等级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的高低为分组依据, 把样本划分为不同组别, 研究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公司和低的公司中,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如何;同时, 机构投资者持股高的公司和低的公司, 信息披露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又会如何, 是否与上文的全样本有一样的不显著结果, 还是会产生新的答案。另一方面, 分组研究也令本文观察到信息披露评级的制约作用和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制约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先, 本文按照信息评级高低分为两组, 评级为1和2 (评级1为不合格, 评级2为合格) 的公司分为低信息披露评级组, 评级为3和4 (评级3为良好, 评级4为优秀) 的公司分为高信息披露评级组, 考察这两组公司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对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然后本文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平均值为分组依据, 将样本分为低机构投资者持股组和高机构投资者持股组, 考察这两组的信息披露对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表4显示了高、低信息披露评级组的分析结果。表4左半部分是低信息披露评级的公司组, 该组信息不对称较严重。这一组公司三个模型的回归系数基本均显著且符合假设预期。尤其在模型3中, 低信息披露公司的机构投资者制约变量显著为正, 说明在信息披露水平低下时, 机构投资者通过外部治理的方式监督公司管理层, 对过度投资能产生有效地制约作用。相比之下, 表4的右半部分, 在信息披露水平高的公司组中, 机构投资者持股监督动力不足, 对信息透明度进一步加强的需求不是很大, 从而对过度投资行为没有起到显著的影响。从这个研究结论中本文看到了两个制约因素间的替代性。
同样, 表5显示了高、低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公司的研究结果。本文发现了与表4类似的作用。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低的公司, 信息披露能有效制约过度投资, 制约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的0.009;而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高的公司, 信息披露的对过度投资的作用并不显著。这表示, 在机构投资者持股少的公司, 公开的信息披露更显其重要性, 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代理问题, 抑制过度投资;在机构投资者持股多的公司, 信息披露的需求和作用就不那么明显。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高的公司中, 本文发现Tobin q的系数显著为负, 与传统的Tobin q假说并不一致, 在外部治理水平高时投资水平与投资机会成反比, 这一点令本文比较费解, 有待日后进一步分析研究。总的来说, 通过分组讨论, 本文发现信息披露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过度投资确实在不同环境下产生制约影响, 并且两种制约变量的作用具有替代性。
四、结论
本文分析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以及其制约效应, 提出四个假设: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信息披露程度越高的公司, 其过度投资程度越小;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制约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信息披露水平对过度投资的制约作用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过度投资的制约作用会互相作用, 可能产生互相替代影响, 也可能产生互补的影响。
本文采用2003-2009年7年的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 对过度投资问题在中国的状况进行分析, 得到结论是, 投资对现金流具有敏感性, 并且这种敏感性是由投资过度来解释的, 即中国上市公司也存在过度投资行为。由于过度投资是由信息不对称引起, 那么减轻信息不对称应该是抑制过度投资的方法之一。
本文选取了两个制约变量, 一是深交所采用的信息披露评级, 二是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结果发现信息披露评级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在特定的样本环境下能抑制过度投资行为, 并且发现信息披露评级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过度投资的两种制约作用是替代的, 在信息披露评级低的公司中,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过度投资的制约作用越明显;在机构投资者持股低的公司, 信息披露评级的制约作用越明显。
基于本文研究结论, 本文对现实社会监管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包括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 建立一套有效地对上市公司强制性信息披露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制度, 尽量减少公司股东与高管、内部人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一步发展机构投资者, 鼓励机构投资者持股并发挥其监督作用。
投资咨询公司 篇10
关键词:专用性资产;公司治理;内部资本市场
Compan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specificity assets investment
ShangHui jianghan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
Abstract: the current academic circles hope that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plays a supervision and restraint function, but the real to play their role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This section of the road is the key link is to la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s and enterprises, channels, this requires both sides must carr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ment. And this kind of investment is high specificity, only in this way can be formed between the long-term mutual benefit and reciprocity relationship.
Keywords: specificity assets; Company management; Internal capital market
公司治理的關键取决于实现管理者与股东关系的协调与沟通,尤其是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尤其重要,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是本文致力于探讨的问题。
一、传统公司治理研究的弊端
传统公司治理研究以股东利益为出发点,因此它至少会产生以下几个问题:
(一)决策短视
以美国为代表的崇尚最大化股东价值的治理机制,公司目标集中于获取高额财务回报,组织这一种体制的目的是为了激励管理人员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而激励与控制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公司董事会对管理人员的控制考评主要建立在增强企业财务的透明度以及将决策和投资分配主要建立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而一些重要的投资,例如研究开发、制度建设、员工培训等很难通过财务数据显示其价值,因此这些投资根本不被当作投资而被搁置一边,从而降低了公司未来的竞争力。
(二)道德风险
在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股东是委托人,经理是代理人。股东处于信息劣势,而经理拥有信息优势,经理人可以通过控制信息来谋取个人私利。
(三)大股东治理
相对集中的控制权使得大股东有能力对公司决策行为施加影响。但是大股东可能凭借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利用公司资源牟取私利,尤其是在大股东一股独大的环境背景下,这一问题更为严重。
这就需要在信息和知识能力上具有一定优势,又有足够的动机对管理层进行监督、与大股东进行抗衡的力量出现,而现在理论界都把眼光投向了机构投资者。虽然机构投资者在目前来看是比较理想的监督与抗衡力量,然而真正要发挥出他们的作用还有一段路要走。而这一段路中比较关键的环节就是要铺设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渠道,使他们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心血来潮的短期行为。
二、关系专用性资产
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资产的专用性程度越高,其被重新配置于其他替代用途或是被替代使用者重新调配使用时,他的价值损失越大,当在投资退出的情况下,就会发生沉没成本。
如前所述,要实现机构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精诚合作,首先必须过信任关。而最容易实现信任的方式就是双方的关系专用性资产投入。这相当于相互之间的资产抵押,因为这种投入一旦投入就很难在短时期内无代价地收回,只有长时期的合作才能使双方得利。
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其对关系专用性资产的投资表现为减少投资组合的数量,增加对某些特定企业的投资,当然这是一个复杂的挑选过程。由于投资组合范围的缩小,增加了机构的投资风险,由于对特定企业的股份持有数量较大,使机构很难在股价不下降的情况下将其全部卖出,这样一来,机构降低自身风险的办法只有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利用自己专业上的优势,帮助提升企业价值,实现获利。
对于企业来说,由于机构的高度专业化,使其无论是在公司治理还是在战略制定上都能得到机构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某些大机构在证券市场上拥有定价权,所以保持与机构投资者之间良好的关系对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建立或者说怎样投资于这种关系。
三、公司治理中的关系专用性资产投资
关系投资,重点在于取得信任。因此企业进行与机构之间的关系专用性资产投资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成为机构投资者青睐的对象,企业首先要有良好的信誉,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双方之间的信任。
(二)对企业主要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就是要使管理层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兼容,使管理层与投资者成为进一步的利益共同体。正如前文所述,引入机构投资者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以股东的身份监督管理层;与大股东进行制衡以及对企业提供一些专业性的帮助。作为机构投资者由于资金雄厚,经验丰富,对企业的持股能够达到一定比例,所以有足够的动力和能力对企业管理层和控股股东进行监督与制衡,不同于中小股东由于股份较少而产生集体行动困境。但是作为机构投资者只能作为董事参与公司治理,而无法全方位参与企业管理,所以在企业的控制能力上仍然处于劣势。要弥补机构投资者在这方面的不足,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企业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这样一来,管理层的报酬与公司股票市价紧密联系,而公司股票市价一方面取决于公司业绩,另一方面取决于机构的态度。如前文所述,机构对公司股票的买卖经常是股价涨落的风向标。其结果就是机构把资金投向某公司的股票,其收益取决于管理层的用心经营;而管理层的报酬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机构的评价,这是一个颇为理想的相互抵押。
(三)把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制度化、常规化。由于机构投资者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管理,所以难以对公司的商业战略、市场定位和金融前景有明晰的了解,因此,公司必须清楚地传递信息,对投资者的误解进行纠正并充分重视投资者的意见。所以企业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把与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纳入制度体系,并保持其长久性。
宁波一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篇11
谭小敢:绿色、节能是数据中心建设的发展趋势, 尤其是在整个社会都在倡导绿色、节能的今天, 如何实现数据中心网络基础设施的使用生命周期, 提高设施的利用效率, 降低管理成本是数据中心建设者所面临的问题。而影响数据中心效率的因素很多, 如机柜的散热性能、配电、管理性能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舟集团拥有完善机柜/机架生产、研发基地, 能为客户提供整套的机柜/机架系列应用解决方案, 能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记者:2009年宁波一舟走过了怎样的发展道路?
谭小敢:在产品研发生产方面, 一舟集团能为广大客户提供一整套端到端的完整的网络基础设施应用解决方案;在产品品牌推广方面, 不满足于仅仅在国内综合布线市场上与国内其它品牌及国际品牌的竞争, 一舟集团还致力于将国内品牌推向世界, 目前在美国、俄罗斯、印度设立自己的子公司, 并将欧洲、非洲等区域建立自己的分支机构, 为一舟集团在金融危机时刻开辟了广阔的市场。
记者:目前布线市场竞争激烈, 宁波一舟在与国内外布线厂家进行竞争的时候采取了怎样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谭小敢:国内品牌跟国际品牌相比, 国内品牌从系统集成商到甲方、工程设计方都有一个很漫长的演变过程, 一舟集团想通过自身的努力缩短这个演变的过程。一舟集团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主要表现在在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前提下, 产品的测试结果等同或优于其他同类型品牌产品, 但价格上比其他同类型品牌产品低, 也就说高品质低价位是一舟集团主要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此外, 一舟集团具有本土优势, 能够将人性化的完善的服务充分的体现出来。
记者:中国的综合布线市场竞争激烈, 宁波一舟近两年取得了很多的工程项目, 公司发展势头非常强。请问一舟是基于哪些方面的努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谭小敢:首先一舟集团保证产品的品质, 使客户在使用中没有后顾之忧, 并且提供了25年的产品质保承诺期。再者就是强化我们服务的品质, 一舟集团在全国拥有近100家销售服务网点, 能够全方位的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另外, 在品牌建设方面, 通过各种渠道在设计院、甲方及系统集成商等单位开展各种推广活动, 使他们能够认可一舟集团并使用一舟集团的产品。
记者:请问贵公司今年的市场业绩如何?是否有新的产品计划即将推出?
谭小敢:一舟集团的市场业绩一直都是快速增长的, 今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舟集团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来应对, 总体来说, 相比去年, 一舟集团的销售额增长了30%左右。同时经过集团研发中心人员的持续努力, 在年后将推出SHIP 6A系统应用解决方案, 同时对原有网络配件产品在造型、色彩、材质、性能等方面做了大量改进满足市场的需要。
【投资咨询公司】推荐阅读:
投资咨询07-29
投资咨询产品合同07-02
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07-28
医药投资咨询服务报告09-20
投资咨询评估管理办法07-17
证券投资咨询顾问服务合同05-17
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考试相关08-14
服装行业全景调研与投资策略研究咨询分析07-09
银行卡产业全景调研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08-30
我国健身会所市场调研及产业投资咨询报告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