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汉语(精选12篇)
大学汉语 篇1
前言
中韩自1992年8月24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重修睦邻友好关系。两国在政治、经济领域交流日益深入的同时, 语言文化方面的交流也迅速展开, “汉语热”骤然升温。随着两国经贸交流的不断深入, 韩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学习人数不断增加。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韩国来华留学生人数首超日本留学生, 跃居来华留学生首位起, 十几年来一直稳居首位。
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韩国又同时处于“汉字文化圈”, 所以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 韩国的汉语教育开始得早, 发展得快, 涉及的范围广、形式也是多种多样。韩国的汉语教育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首先是全日制本科或专科的专业学习;第二类是汉语的辅导学院, 第三类是近年来兴起的孔子学院, 第四类是近年来逐渐走进中小学的汉语课堂。
一、韩国大学中汉语学习者的基本情况
韩国大学的学生生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通过高考录取应届学生, 这类学生占到大部分, 其次就是学校自主招收的特长生。根据教育部的规定, 学校各专业可以自主招收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近年来中韩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 一些孩子跟随在中国工作的父母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 或者是在读中学的期间就被父母送到中国来读书, 这样一来孩子们在语言上就有了很大的优势, 回国之后通过报考特长生进入大学学习。在同样竞争激烈的韩国, 这也算得上是一个捷径。
二、课堂教学情况
语音教学一般安排在初级汉语综合课开始时讲授, 两周时间一共四个课时进行讲授。这部分一般都由韩国老师完成, 这样做的好处是对于零基础的韩国学生来说, 由韩国老师进行教授时, 学生更容易理解老师的解释说明。但这样做的缺点就是韩语老师的发音并不是完全标准, 韩国人在说汉语时常出现的错误老师也不可避免。体现在具体的教学中就是声调和某几个拼音的发音的不标准, 比如“r”的发音。
语法包括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句法是指词语与词语直接的结构形式上的关系, 语义是指词语与词语之间在意义上的关系, 语用是指词语和句子与语境的关系。语法教学一般使用的是韩国本土出版的语法教材, 这类教材一般根据“语法——功能”的模式编写。将一本书分为十几个单元, 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语法点、相关的例子以及配套的练习。在汉语为母语的人看来, 这本书并不难, 但对于韩国学生来说并不是同样的情况。尽管语法的呈现具有系统性, 但对于韩国学生反而麻烦, 尤其是其中一些相似的语法点放在一起教学, 似乎有对比, 但其实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还是常常产生混淆。其中既有汉语语法本来的分界线模糊的特点问题, 也有这一教学方法本身所存在欠缺。
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实现学习者对语法规则运用的自动化, 而这种自动化是在语法规则“内化”的基础上实现的。语法教学只是手段, 而不是目的。从根本上说, 语法还是为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而服务的。对外汉语教学更是如此, 脱离语言的实际运用向学生教授语法是不符合对外汉语实际的教学目的的, 并且对于真正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也没有多大帮助。
写作课的教学主要是商务写作或者针对HSK的写作训练。写作课的要求往往是根据一幅图或者几个必须用到的词进行写作。大学的汉语学习者往往具有相对较高的韩语水平, 在写作中, 会将一些韩语中文学化的表达方式直译为汉语, 或许学生想表达的意思在中文中有对应的话语, 但其中的语法或习惯用法是这一阶段的学习所学不到的, 因此读起来会格外的拗口。
(一) 多种多样的课外学习形式
学生在课余时间有很多学习形式可以选择。比如小组学习或者辅导课学习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学习小组这一形式在大学非常普遍。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选择自己想参加的学习小组。这一形式比较流行的原因首先是老师会对这样的学习小组进行大力扶持, 其次就是学生在学习和情感上对于这类学习小组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依赖心理。韩国的补习班文化兴盛。原因在于很多学生认为如果要参加考试, 就要去补习班先学习一段时间。而且韩国的假期比较长, 绝大部分学生会在假期时间选择这一形式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一) 师资问题
韩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首尔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和成均馆大学三所大学设立了中文系。这一时期培养的中文系学生毕业以后一部分赴台湾留学。这些留学生大部分在台湾主修中国古典文学专业, 然后于六十年代回国在各大学任教。这一批教师在韩国现代初期的汉语教学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韩国汉语教学复兴初期的这种情况, 导致大部分汉语本科毕业生在台湾攻读研究生学位, 其结果就是在留学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中国台湾高校中文系的学风影响。反映在教育实践上就有些问题了, 体现在韩国的汉语教育上就是专业方向、课程框架受台湾的课程模式影响。但这一教学基础与现在的社会需要并不契合。这种汉语教学的环境阻碍了汉语教学的健康发展。
大学教师的缺点就是大多数并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韩国大学中教授汉语的教授无论学的是文学专业还是语言学专业, 都可以去教授汉语。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学习过汉语教育学的人凤毛麟角。
(二) 中国文化教学的欠缺
教学中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尽管详细地、专业地开展汉语学习, 但对于中国的了解并不能和其汉语水平相匹配。韩国有些学生在谈到中国时普遍有不好的印象, 甚至有几个学生认为中国还处于十分贫穷落后的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学生对中国的基本情况了解不深。
(三) 国外语言“研修”问题
“研修”就是去中国学语言。不少学生在大学阶段休学去中国学习汉语。值得肯定的是, 这样的“研修”确实是很有效果的, 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但这些学生回国后会更加不重视学校的教育, 可能不费什么力气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 甚至还可以拿到奖学金。这就影响了周围学生的正常学习, 变相地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 还会造成教学教育资源的浪费。
(四) 学习制度的不足之处
韩国的大学自从1998年开始实行“学部制”, 所有的课基本上都不再限制, 只要凑够毕业所需的学分, 就可以毕业, 也就是说听课没有了先后顺序, 课程体系的循序渐进基本被瓦解。这种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学习缺乏系统性, 包括以下两方面:
首先是知识结构或技能训练缺乏系统性。学生在选课时, 倾向选择热门的课、考试容易的课、分数给得比较高的课。其次就是获得知识和接受技能训练没有顺序。大学学生在一年级时并不上专业课, 只选择一部分教养课或公共课。到中国交换学习或进行语言研修半年或一年后, 回到大学继续学习。回国以后选低年级的课, 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看到这种情况, 有条件出国的必然会采取这种策略, 先去中国进修再回来读低年级的课。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恶性循环。
(五) 汉语教学中的中外合作
现代教育的学科都需要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 对外汉语教育这一领域也是如如此, 不仅仅要进行学术上的交流沟通, 更需要的是在教学实践中互通有无。现在大学中都有了外籍教师, 一般会请这些老师负责写作和口语课的教学。但存在的问题是两国老师很少沟通, 韩国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 中国老师又有母语的优势。两国的老师应该充分沟通, 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
结语
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 目前在韩国的中文教学发展比较完善。但其中的细节又有些不理想的地方, 这些问题并不是全靠二语习得或偏误研究就可以解决的。有些问题可能只在韩国的汉语教学环境中才成问题。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在韩的中文教育已经形成了惯性, 有些问题并不容易解决。
本文就笔者实际教学中体会, 提出了一些具体问题, 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但个人经验浅薄, 能力有限, 望通过本人所思所写对这门学科有更确切的认识。
摘要:本文主要关注的是韩国大学的汉语教学现状。透过一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国汉语实习教师, 对韩国大学汉语教育的学生情况、教师情况、课程设置以及基本的教学进行观察与分析, 并就此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1]陈强, 孙宜学.主编.汉语国际传播研究论丛 (2012) ——中外学者同济大学演讲录.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12.10.
[2]韩凤芝.对韩汉语教学专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2.3.
[3]李尧, 张怡春.主编.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实践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12.
[4]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研究》编委会编.对外汉语研究 (第九期)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8.
[5]国家留学基金委:《2002年全国来华留学生统计》, 《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03年第1期.
[6]吴勇毅.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4.
大学汉语 篇2
复旦大学2003硕士入学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基础试题
科目代码:412
科目名称: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基础
一、解释下列名词
1、马氏文通
2、反切
3、四声别义
4、分别文
5、偏义复词
二、简答
(一)、在造字表词过程中,形声文字的形符和声符各起什么作用?
(二)、中古三十六字母中哪一些属浊声?
(三)、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有什么特点和主要格式?
(四)、什么叫“互文见义”?
三、给下列文章加上标点
凶年饥岁士糟粕不厌而君之犬马有余谷粟隆冬烈寒士士短褐不完四体不蔽而君之台观帷幕锦绣随风飘飘而敝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也
四、分析下列汉字的音节结构
1、追
2、孤
3、帆
4、远
5、影
五、找出下面词语中的合成词,并归入相应的结构类型中
作家 笔直 太太 煽动 甜头 公主 伤心 可爱 改进 蜻蜓 热爱 花朵 掩饰 性急 葫芦 罗汉 知已 吉它 新闻 壁画 月亮 淡化 司法 干净 自豪 带头 反正 文艺
A、联合式: B、附加式: C、补充式: D、陈述式: E、支配式: F、加缀式:
六、结合实例说明现代汉语中语素、词、汉字三者的含义和关系。
七、用万分分析法分析A句,用层次分析法分析B句
A、李林同志,我可不可以再要求首长让我到基层连队去锻炼锻炼? B、最近,科学家将把几只老鼠送到一个遥远的星球去。
从汉语负迁移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篇3
摘要:英语写作是对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测试。我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其中,汉语的负迁移占有很大的因素。本文通过列举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从用词、造句和语篇三个方面分析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负迁移;英语写作;结构
Abstract: English writing is a kind of way to test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The Chinese negative transfer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ason why the students have so many problem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hinese transfer in English writing from the angles of the lexical usage, the sentence making and the whole text analysis. Many measures are also given in the text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ies.
Key words: negative transfer; English writing; structure
【分类号】H319
一:引言: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英语写作存在很多的问题。如,用词不当,句式单调,结构混乱,篇章不协调等。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迁移理论来讨论汉语负迁移在英语写作中的现象,以期提高英语写作的质量。
二:母语迁移:
母语迁移(transfer)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普遍现象[1]。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对二语习得起促进作用的影响,其结果是正向的,称之为正迁移;起干扰作用的影响,其结果是负向的,称之为负迁移。汉语的负迁移对英语写作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中英语言之间的差异越大,学生的错误率就越高。目前普遍认为,最初的学习内容和之后的学习内容相似性越大,就越容易发生正迁移,反之,则容易产生负迁移。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把汉语的思维方式迁移到写作中去,从而不可避免的会较多的发生阻碍学习的负迁移。
三: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中的影响:
笔者在批改学生的作文中搜集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分析之后发现,作文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分别体现在用词、造句和语篇等方面。
1.用词: 词汇是语言中最基本、最活跃的成分,是人们表达思想的基本单位。进入大学阶段,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但是,很多学生仅使用高中所学的少量词汇进行书面表达,当学生受到词汇量小的限制时,他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母语的词汇。这一方面和学生的词汇掌握不牢固有关系。但笔者认为主要是汉语的负迁移所致。Corder(1978)曾经提出:“当学习者表达思想碰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用母语来弥补目标语的不足” [2] 。
英语中同义词和近义词特别多,要表达一个中文意思,英语中可以有两个或很多个词与之对应。例如:汉语中只有一个“穿”字,但英文中有dress, wear以及短语put on 等多个词,分别表示不同的“穿”。
reason 和 cause都表示“原因”,容易混淆。比如:
Long hours reading without a rest is the reason for her poor eyesight.
显而易见的是,学生混淆了可以表示中文概念“原因”的两个英文单词reason 和 cause。reason 指的是一种看法或行动的“理由”,而cause是指造成一种或现象。
2.造句:语言的基本结构有VSO,SVO,及SOV。英语的结构基本固定,即SVO。而汉语的语序相对灵活,并非由语法而是由语用和语义决定,具备SOV和SVO的特性。在进行双语转换时,学生经常由于受汉语影响,而出现语序混乱的现象。比如:
How to finish this work?(1)
In the library have many students reading the books.(2)
从上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句子符合汉语的意思和结构,但是违反了英语的句子规则。最好将之改为:How can I finish this work? In the library, there are many students reading the books. 特别是句(2)是英语句子结构混乱的一个典型,即There be 句型。在这里,出现了There be 和have句型的混乱。另外,汉语是一种突出话题的语言,而英语却强调主语。受汉语母语的影响,学生在作文中,喜欢使用话题作主语,导致他们滥用“There be”句型引出话题。比如:
If you dont treat others well, there will be nobody treating you well.(3)
3. 语篇: 学生在谋篇布局和段落结构方面也体现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学生通常将这种思维的不同体现在写作的过程中。中国学生写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铺垫过多。当论证一个问题时,并不開门见山,而是绕着弯阐述,最后才进入主题,其思维方式是“螺旋型”,即“circular thought pattern”[3]。 因此学生一般采用“螺旋型”段落组织结构,迂回切入主题,在主题外“兜圈子”或“旁敲侧击”。语篇的随意性较大,一般不在句首强调主题句的应用。中国人喜欢娓娓道来,但有时候也让人不明白文章所指。因此,中国学生的语篇写作属于归纳型。这样一来,面对篇章写作,中国学生很容易发生汉语负迁移现象。
四:应对策略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发现中国学生在进行英文写作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汉语负迁移现象,如何避免这种负迁移现象的出现值得我们很大的关注,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做出努力:
1. 加强英汉对比研究。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应该加强英汉之间文化差异对比的学习,才能有意识的避免汉语负迁移现象的产生,从而规范而正确的使用英语语言,尽可能避免汉式英语的出现。
2.阅读促进写作。通过扩大阅读量,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特别是阅读大批的佳作。这些文章在文字的运用上技法高潮,思想上寓意深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结构、修辞、造句等方面的技巧,从而增强语感,提高他们的遣词造句的能力,写作时能适当的进行提取。
参考文献
[1]喻云根. 英汉对比语言学[M].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
[2]许余龙. 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281.
大学校园英汉语码转换现象分析 篇4
关键词:语码转换,大学校园,功能,影响因素
一、引言
语码是替代语言、语体或方言的另一中性术语。语码转换指在同一次谈话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这两种语言变体不仅指两种不同的语言,也包括同种语言中的两种方言,或两种不同的语体(比如随便语体和正式语体)。Gumperz是最早研究语码转换的学者之一,根据他的观点,语码转换可分为两类:情景型语码转换和喻意型语码转换。前者指由于改变谈话场所、参与者等情景因素而引起的语码转换,后者是由于话题或交际目的的改变而产生的语码转换。随着我国同国外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作为国际通用语之一的英语功能越来越强。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场景,恰当地进行汉英语码转换,是交流信息,沟通情感,适应现代生活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是新事物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他们对多种语言形式的接收和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汉语和英语间的语码转换为社会语言学家提供了研究社会和语言的重要素材。
二、文献回顾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中,语言、语域、方言、俚语等都可以称为语码。语码的选择运用与社会语境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的中心问题,而语码转换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语码转换,社会语言学界通常区分的是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和语码混合(codemixing)。有的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码转换是一个广义词(coverterm),包括了语码混合;有的则认为语码混合是广义词,包括语码转换;还有的认为语码转换是句际的(inter-sentential),语码混合是句内的(intra-sentential)。美国语码学家曾说:“转换不拘数量,可以是一个词或几分钟的谈话,转换的语码可以是没有谱系关系的另一种语言或同一种语言的两种变体。”本文不对语码的转换与混合进行区分,而把语码转换作为广义词,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且本文的讨论范围限定在大学生日常会话中的汉英语码转换。
三、语料收集
本文中的语料来自于大学生的日常会话。大学生处在朝气蓬勃的年龄阶段,对新事物的接受迅速,英语是大学的必修课程,且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大学校园里或者其他大学生活动频繁的地方,可以在越来越多的日常会话中见到英语的使用。大学生们的汉英语码转换有其社会和语用功能,体现其自身特点,也受一定因素制约。
四、语码转换的功能
1.便捷功能
说话直截了当、简洁明了会给人一种干净利落的感觉,这也是一种社交策略。
例:A说: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B说:是啊,但是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要看到机遇和挑战并存。
在这个例子中,A用“WTO”代替了“世界贸易组织”,使人听起来更自然,也使话语变得简洁明了。另外我们常见的,如“hello”,“OK”,“bye”等。这些词句都比较简单易懂,用起来相当方便,直接使用英语词汇,省去了不必要的翻译,体现了语码转换的引用使之便捷的功能。
2.缓和语气功能
有时,说话人为了表示礼貌或者给听话人留面子,在想表达犀利的言语时,往往转换语码,以缓和说话的语气。
例:朋友之间有时也会因为一件小事闹得不愉快,想表达自己的不满,但又不想伤害朋友,就要采取一些方式缓和说话的语气,就像下面的两个人:
A:我觉得我没有做错什么。
B:你是没有错,但你有一点selfish。
迫于好朋友的情面,B没有直接说“自私”二字,而是用“selfish”代替了。她转换了语码,既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又缓和了说话语气,给A留了面子。这一对话体现了语码转换的回避话题达到缓和语气的功能。
3.强调功能
在日常会话中,英语语码的使用还能起到强调的作用。当一个意思用汉语表达之后,说话人可能觉得还没能使要表达的意思足够突出,会重复它。而大学生会利用对英语的掌握,转而用英语词句来重复该意思,或者直接用英语表达那个需要强调的意思。在汉语交际中,为了突出强调某些信息,适时转用英语形式说出。例如,A、B两人在谈论工资收入。
A:到底他做兼职能赚多少钱啊?
B:你真不知道啊?听好了,是fivethousand!可不是fivehundred。
A:0h,MyGod!这么多呀!
这例会话片段中,英语部分所传递的信息突出鲜明,若运用恰当,还可为会话增添一种“别致感”,使会话显得别有情趣。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一个表音、一个表意。当两种截然相异的语码并置时,这种鲜明的对比本身就可能产生一种较强的视觉/听觉冲击或语用效果:不同寻常,新颖别致,引人注意。
4.制造幽默气氛功能
当谈论与性、爱以及肥胖、疾病等相关的话题时,懂英语的同学们往往会在关键处换用英语进行表达,显得含蓄委婉或风趣幽默。
例:男生B的饭量较大,A是其同学。
A:喂,你怎么这么能吃啊?!
B:嘿嘿,能吃是健康呗。
A:只有pig才能吃那么多啊.
B:这你就不懂了吧,当pig多幸福啊!
这例中的语码转换可谓委婉又幽默。作为一个外语词,“pig”听起来比“猪”间接了许多,因而少了些刺耳的成分。针对这并无恶意的同学,B的会话显得风趣幽默而又科学。
5.顺应功能
校园社交中,人们常用语码转换来回避某些可能会引起社会性尴尬的话题,使交流不违背本社团中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简而言之,就是使交流的话题和内容顺应说话人所在社会中的规约。以下例句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A:你看林心茹长得se不sexy呀?
B:Sexy?她看起来挺纯的呀!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以含蓄而闻名,对于“性”的话题无论在公共场合或私下都羞于出口。在以上的对话中,A和B在谈论有关的字眼时,都使用了汉英语码转换,因为他们双方都明白,在西方国家性教育的宣传很普及,他们的对话顺应了社会规约,使谈话人和旁听者在心理上都能够接受。由于英语在世界上的地位,讲英语成为年轻人时髦的表达方式。通过借用西方国家文化的某些概念,并使之融于本民族的文化概念中,可以体现说话人的双重文化身份。
五、影响语码转换的因素
社会语言学界认为影响语码转换的因素有三类:第一,交际参与者,包括参与者的语言知识、身份角色、地位、年龄、经历、受教育程度、性别、对某种语言的看法,等等。第二,交际的场景,即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等。第三,交际过程中所涉及的话题及内容。语码转换是受参与者、场景、话题三大因素影响的。
大学生正在接受高等教育,正在学习或已经掌握了英语,年轻且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能够接受在生活中使用英语。在大学生日常会话的场景中,时间通常是在课外,地点大多在校园,场合也通常是非正式的、自由而随便的。日常会话的场景给了大学生选择语码转换的自由。交际过程中所涉及的话题和内容是与学习和生活有关的,这些话题和内容也赋予了语码转换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J].当代语言学,2004(1).
[2]祝畹瑾.语码转换与标记模式[J].国外语言学,1994(2).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陈立平.英语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语码转换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5).
[6]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7]李经纬,陈立平.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9).
[8]MVERS—SCOTTON,C.Duelling Languages:grammatical structure in code—switching[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3.
[9]MUVSKEN,P.Code—switching and grammtical theoryⅢ.In L.Milroy and P.Muysken(eds.),1995.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简析 篇5
在毕业前给要来北语读对外汉语的同学做一点简单介绍。我用最普通的口语大致解释下对外汉语专业在北语的形势,希望你能懂,如若还不明白建议你选择其他专业。语言类专业真的可能不适合你。
这里是北京语言大学,传说中全国第一的对外汉语专业,就在这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四年前的我一样,完全不知道对外汉语究竟是干什么的。至少我在高考结束后填志愿的时候是不太清楚,可笑的是还要装得很大头蒜地回答各路亲戚朋友的同一个问题:“对外汉语是什么?”。
四年时间转瞬即逝,我在这里学到的东西,或者确切地说是我在这个专业里学到的东西,很多都被我用于生猛地吐槽自己和吐槽别人了。这里马上就可以说到学对外汉语的其中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将自己学到的各种一般人不知道,甚至根本不会有兴趣了解的中文知识用于调侃。在言语上生动活泼地糟践自己也偶尔糟践糟践别人,当然如果有足够的热血,糟践糟践这个世界也绝对是可以的。那看起来还真不是一般高智商的恶搞,用某位古代文学史老师的话说那叫“与人斗也,其乐无穷”
这么说吧,很多人问过我对外汉语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用我能够想到的最简单说法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话,答案就是教外国人学中文。至少从对外汉语这个专业的英文译名(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来理解差不多是这样的吧。
所以你可以想到的,这专业的英语就不是那么好混了,至少不是只要过四级就算完成任务,当然平时的英语课也不是随便对付得过去的,至少在北语不是。在北语,对外汉语专业要学的英语类课程有精读、口语、听力、写作什么的,总之是对英语应用能力会有比较全面、比较高的要求。英语基础对这个专业来说很重要,但高中英语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们大概是不必担心什么的,至少在大一的起步阶段不需要担心自己的水平比别人低。好的,那对外汉语的英语到底是要学到什么程度算完?这么说吧,按照北语一贯的安排,大二上学期需要过普四(CET4),大二下学期需要过专四(TEM4),同时大二下学期可以考普六(但普六是可以选择不考的,随个人意愿而定)。大四理论上需要过专八,但如果你不想到发达国家的孔子学院做汉语教师,只要专四过了,专八不过也不是问题。虽然这么学英语是有点累,但英语是挺有用的不是么?
为了“对外”,这专业除了英语之外还会涉及到一些文化史类的知识,不过教文化史的老师都很可爱,上文化史课也是个挺好的事。另外多提一句,如果碰到比较好的英语精读课老师的话,在精读课上也会听到很多关于英美文化以及其他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的文化知识。又因为这个专业设置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培养以外语为工作语言的汉语教师,所以还会涉及到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但在北语的课程设置中这些都排在后期。
汉语的部分其实跟中文系也是很相似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是绝对的必修课程,那些用于吐槽、恶搞、抬杠的各种语言知识基本上都是从现汉这门神奇的课中学来的。最开始当然会觉得这门课很枯燥而且内容相当诡异(比如你会突然发现从小学甚至幼儿园时代就开始用的汉语拼音居然有国际音标!),然后慢慢地,这些各种诡异得简直可以称为神奇的东西会不断地出现,越来越多。到了大二,专业课里面还会增加一些更深入的语言学课程,比如句法学、形式逻辑学等等,都是些有难度的课,这些课都是属于“开头难”的类型,真正的难点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度过最初的适应期。
当然不能少的是基本的汉语写作课和文学史类的课程,汉语基础写作课大一上学期就结束了,而文学史类的包括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等等。中国古代文学史是其中最有趣的一门课,遇到可爱的古代文学史老师的话,这门课甚至会变得充满各种萌点,学了一段时间之后,连骂人都可以变得特别含蓄、特别迂回、特别有深度,下次不要说谁谁谁长得丑了,那样很伤人,我们说他“貌甚寝”就好。哈哈。
既然北语的对外汉语号称全国第一,多少是有过人之处的。至少师资力量是绝对不用担心的问题。这么说吧,全国其他各大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都需要经过北语的审核通过才能成立,全国最权威的汉考中心也设在北语,可想而知北语的对外汉绝对是占据了权威地位的。老师们的来头各种凶猛,名门之后一个接一个,师从各大名家硕士博士什么的不在话下,汇集了现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的各路专家和学科领头人。引用一个学姐的话来说就是:“咱对外汉的老师全都是百度百科留名的人物”。英语类课程的外教(尤其是口语课的外教)口音都相当地道,而且中文理解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水平,交流基本没有障碍。因为北语的留学生资源是全国所有大学中最丰富的,所以外教的质量很高。北语英语教育中心的中国籍老师们几乎全部都有在英语背景国家留学的经历,英语水平完全可以放心。如果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信心不足,或者还想学一门第二外语,又或者想要提前实习一下对外汉语教学的话,北语的留学生们为你提供了很好的语伴资源,还有各类小语种的培训课程可以考虑。
在北语,对外汉语是公认最最辛苦的一个专业,课程量大而且专业课占多数,我们对外汉语要学的是汉语言基础类专业中最难的英语,同时也是英语类专业中最难的汉语,外加教育学、心理学,这是个超级复合专业。如果想要保证比较好的课业成绩,甚至想要争取出国交流、保研的名额的话,允许你参加社团、学生会等组织的时间还有出去玩的时间自然会比别的专业少。要耐得住寂寞,真的。
说到底,大概十个人里面总有七八个都会对自己的专业有怨言,那是太正常的事情了。实际上,不论最后选择的是什么,大多数人都总会觉得自己没有选择的那些看上去都很美。但那只是看上去而已,这大多数人里面的大多数最终还是没有体会到选择其他专业的人真实的生活。张爱玲说过:“生在这世上,没有哪一种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同理可证,在大学里,没有哪一个专业不是千疮百孔的。我不想用“高就业率”、“新兴专业”、“覆盖面广”什么之类的词或短语来吹嘘对外汉语是个多么有前途的好专业,因为对不同的人来说,“好专业”的定义本身就应该是不一样的。而且,并不是说选了一个高就业率的专业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这与个人素质还是有很大关系的。北语有一些很末流的专业也出了不少进央视、普华永道、路透、新浪等行业巨头工作的牛人,这些人的工作恐怕比许多从北语对外汉毕业但自身素质不怎样的学生都要好得多。
最想说的是,任何一个专业总有缺陷,也总有好处。正如北语的对外汉语,虽然课很多,虽然人很累,虽然有些课实在是学了不知道干什么用,虽然是那样„„但它还是有很多的好,那是没有学到这个专业的人不会知道的事。
好了,就这么多吧。希望对于那些不了解对外汉语是怎么回事的或者说是要报考北语对外汉语的师弟师妹们有所帮助。
大学汉语 篇6
关键词:现代汉语教学;大学生;语言修养
【中图分类号】H109.4
在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语言的交流与沟通,所以说语言是人们最主要的交流工具,善于讲话并且表达能力较好的人,往往是在生活、工作等方面左右逢源,如果不善于讲话并且表达能力较差的人,往往不论在那一个方面,常常会到处碰壁。语言的表达是一个人在进行思考以后说出的话,这种表达能力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而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大学生语言修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语言修养的现状
在我国的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从小到大语文课都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尽管学习了很多年的语文知识,但是部分大学生语言的基础知识还是非常的薄弱,主要表现在不会区分错别字,汉语拼音的音调拿不准,标点符号常常出错,书面表达的能力差,层次与逻辑分不清楚,不能正确使用一些修辞方法,语言表达能力缺乏技及幽默,甚至是言不及义等等,对汉语语言知识非常欠缺。在对汉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大学生的概括能力有限,对汉语语言进行思考时,不全面、不延续,更不能处理好整体与个别二者之间的关系,没有综合的概括能力。还有一些大学生对汉语语言中文学的审美能力较差,没有审美的联想能力以及审美的理解能力,对文学没有深入的思考与体会,没有审美能力。
2、大学生语言修养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教育不断的改革与发展的情况下,许多学校在小学就开设了一些外语课程,例如,在我国许多小学的三年级,就开始了英语方面的教学,還有一些城市的幼儿园,也开始了英语方面的教学,通过以上的这种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出现了轻汉语重外语的现象。而大学生对待现代汉语教学的课程,也是无奈与厌倦,为了期末测试以及考研升学,天天背诵其他的外语,例如英语、俄语、日语等等,对汉语的学习不再重视。
因为我国应试教育的原因,导致大学生不愿意学习汉语语言。许多大学生在高中时期,老师因为教学计划的原因,对他们进行了考什么就学什么的应试教育,以至于学生根本不会深入的理解汉语语言知识,只是单纯的对其进行记忆,老师也没有汉语语言其他方面的培养,致使对学汉语语言产生排斥,学到的汉语语言知识面变窄。由于大学生对汉语语言的排斥以及知识面狭窄,出现了许多不好的后果。大学生的文笔较差,没有美感更没有文采,文章枯燥乏味,也无法正确的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大学生汉语语言的修养与专业的修养发生失衡[1]。
二、提升大学生在现代汉语教学中语言修养的措施
1、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大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对大学生进行现代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现代汉语教学的目的。其中在《现代汉语教学的大纲》中就已经明确的对现代汉语教学进行了规定,规定进行教学目的是要求大学生能够掌握汉语中语音、语法、词汇、文字以及修辞等各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大学生理解以及运用汉语语言的基本能力。语言能力就是指按照特定的方式,在掌握语言各种结构或者是语言要素的基础上,能够正确的运用它们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所以老师在进行现代汉语教学时,要明确教学的目的,然后制定大纲,激起大学生的求知欲,不能让教学总是停留在学习语言基础的层面上,要进行深入的教学,让大学生理解现代汉语语言,改变大学生厌学的情况。
2、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就目前的教学模式来讲,老师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主要调整的有两方面内容,首先是改进老师编写的教材,其次是对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做出取舍。
由于我国教学模式的转换,现有的编写教材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教学模式。以前的教材都是从汉语语言的各个方面进行编制,但是互相并不联系,致使教材内容凌乱,所以要对教材进行重新编制,这样可以将知识点联系结合起来,大学会生也会更喜欢学习。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要一字不差将课本内容灌输给大学生,因为他们已经可以自己进行独立的思考,如果过于简单的问题,老师还在重复,就会使他们感到厌烦,进而昏昏欲睡,觉得汉语语言乏味不堪。老师可以讲解一些大家都不是非常了解的内容,例如,讲解汉语语言中的语素,与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他们主动去学习。
3、联系实际生活,强调语言的运用
现代语言的教学不能脱离实际,否则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老师在现代汉语教学时,最好采用最新的资料,结合现实社会教育大学生学习汉语语言。例如,老师可以根据最新的社会动态,出现的最流行的词汇,教育大学生如何用词用语,让大学生体会词语的含义,学会怎样去运用,从词汇的变化分析社会发展的变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提高学习汉语语言的兴趣。老师可以让大学生写一写词汇变化,自己对它理性的认识以及思考,让大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其做出评价[2]。
结束语:
由上文可以看出,大学生自身的语言修养还存在许多缺陷,需要老师对其正确培养和训练。老师在现代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激发大学生学习汉语语言的兴趣,引导大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学会运用汉语语言,不能对其产生厌恶,进而放弃对汉语语言的学习。老师尽可能的通过现代汉语的教学,提升大学生语言的修养。
参考文献:
大学汉语 篇7
1 词汇形态结构
英语的很多词汇有屈折变化, 词缀非常丰富, 派生词所占的比例高。英语词的屈折变化一般通过在词根上加后缀实现, 名词的复数形式和动词在各种时、体、态中的形式变化属于此类变化, 如student—students;write—writes—wrote—writing—written。英语词汇中有大量的派生词, 它们由词根加上前、后缀构成。这些前、后缀有的改变词根的意义, 有的改变词根的词性, 如correct (“正确的”, 形容词) —incorrect (“不正确的”, 形容词) ;power (“力量”, 名词) —powerful (“强有力的”, 形容词) ;graduate (“毕业”, 动词) —graduation (“毕业”, 名词) ;rich (“丰富的”, 形容词) —enrich (“使……丰富”, 动词) 。英语有着严谨的语法规则, 词汇的使用必须遵守语法规则来保证语言的逻辑完整性。
汉语词汇没有屈折变化, 词缀量极少, 使用上也与汉语语法没有关系, 如“子”:桌子、椅子、骗子、矮子。汉语的词汇具有极大的语义自由, 很多词可以同时有两个词性, 如“毕业”即可作名词, 又可作动词;“丰富”即可作形容词, 又可作动词。汉语词汇的这些特点给学生的英语写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迁移, 使他们在使用英语词汇时, 常常忘记根据英语语法的需要变换词形。例如:
(1) When we are busy with it, our friends may be play with each other.
(2)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qualifications may give us many other choices of jobs after graduate.
(3) It can help them to reduce their pressure and rich their life.
句 (1) 中的play应该用现在分词形式playing, 构成进行体。句 (2) 中graduate放在介词after后作介词宾语, 应改用名词形式graduation。句 (3) 中的rich在句中是以不定式的形式出现, 应该用动词形式enrich。
2 句式结构
英语与汉语在句式结构方面的差别是很显著的, 给学生英文写作带来的干扰也是最大的。
2.1“主语—谓语”结构和“主题—述题”结构
在英语句子中, 主语和谓语是最重要的成分, 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语—谓语”式, 而且主语是不可或缺的, 即使句子没有主语出现也要加上假主语 (it, there等) 。英语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受词性的约束很大, 主语常由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 (词组) 或代词充当, 谓语只能由动词担任, 一个句子里一定要有一个焦点动词充当谓语。例如:
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主要体现为“主题—述题” (topic—comment) 结构。汉语的主题可以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 也可以是表示时间、地点的名词 (词组) 或介词短语, 甚至还可以是表示行为方式的动词短语。主题可能是句子的主语, 如“张家界风景秀丽” (“张家界”既是主题, 又是主语) ;主题也可能不是句子的主语, 如“这个问题我们以前讨论过” (“这个问题”是句子的主题, 而句子的主语是“我们”) 。汉语句子的主语并非必不可少, 有时可将主语省略, 造成主语空位, 如“下雪的冬天难以觅到到食物”。在这个句子中, “下雪的冬天”是句子的主题, 句子的主语被省略了。汉语句子的述题部分也几乎没有词性的约束, 动词 (短语) 、名词 (短语) 、介词短语甚至主谓性的结构都可成为汉语句子的述题部分。受汉语的这种句式特点影响, 中国学生常常在英语写作中犯下严重的主、谓成分方面的错误。例如:
(4) Pay much attention to qualification-obtaining will enabl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to learn more that they never learnt before and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study.
(5) If you fail in the exam, then will waste your time and waste your money.
(6) Some of them even harder in college than they were in high school.
句 (4) 的主语部分用了动词短语Pay much attention to qualification-obtaining, 不符合英语句法对主语的要求, 可将主语部分改为Qualification-obtaining。句 (5) 的主句缺失了主语, 英语句子里主语是万万不可省略的, 因此该句应在will前加上主语you。句 (6) 缺了作谓语的焦点动词, 应在harder前补上work。
2.2 动词中心和兼语结构
英语句子以动词为中心, 谓语动词成为全句的焦点, 主谓框架是句子的主干, 其他的成分是在这个框架上起着修饰、限制、补充等作用的旁支, 它们借助各种关联词与主干搭建成一种“树型结构”。这种“树型结构”不管有多庞大, 都只能有一个谓项, 句子中如出现其他动词, 都要让它们要么成为其他分句的谓语, 要么变成分词或不定式形式。例如:Sam (1) decided to (2) take breaks more often while (3) studying as the doctor (4) advised him to (5) do.句子中只有动词 (1) decided是全句的谓语动词, 动词 (2) take用了不定式形式作宾语, 动词 (3) studying是分词形式作状语, 动词 (4) advised是从句的谓语, 动词 (5) do是不定式形式作从句的宾语。而汉语可以是一个动词单独构成谓语, 也可形成“兼语结构”, 即一个句子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项并列在一起, 如“我利用假期到乡下看望了我的老母亲”, 句中出现了三个连续的动词。
在汉语这种兼语结构的影响下, 学生在写作英语句子时常常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项并列在一起。例如:
(7) A person has a lot of qualifications can get a good job easily.
(8) Students always strive to gain the qualification is not always good for them in college.
句 (7) 中出现两个连续使用的谓语动词has和 (can) get, 应设法只保留一个谓语, 全句可改为If person has a lot of qualifications, he can get a good job easily.句 (8) 中也有两个连续使用的谓语strive和is, 可改为It is not always good for students to strive for the qualification.
2.3 形合与意合
英语句子结构完整而严谨, 句法强调“形合”, 追求句法的逻辑关系和句子形式的完整性, 即句子内部和分句之间的连接依靠连接词或语言形态手段来实现。例如:I don’t believe that he did it on purpose, but whether he did it accidentally or not, the matter will be investigated all the same.该句依靠that, but, whether等实现分句之间的从属或并列关系。
而汉语多数情况下疏于语法, 句间关系讲究“意合”, 局部之间的连接借助词语或句子本身的内在意义和逻辑关系以及语境来实现, 所以汉语句子显得结构自由而松散。例如:放弃, 你就半途而废, 坚持, 你终将成功。这个句子中, 没有任何关联词来表示句子之间的并列和从属关系。汉语这种句法特点给中国学生的英文写作带来的影响就是他们常在写作中出现“一逗到底”的“流水句”。例如:
(9) On the other hand, students busy in qualification-obtaining may have less time to sport or do some exercise, their spirit will always feel nervous, it is harmful to the students.
(10) What’s more, the students are busy obtaining qualification, it will make them have little time to entertain, even though they are adults, they need to some time relax themselves after studying.
句 (9) 中有三个没有连接手段而连续使用的句子, 可改为:On the other hand, students busy in qualification-obtaining may have less time to sport or do some exercise, and they will always feel nervous, which is harmful to them.句 (10) 中连续使用的句子也有三个, 可改为:What’s more, if students are busy obtaining qualification, they will have little time to entertain themselves.Even though they are adults, they need to relax themselves after studying.
3 语篇结构
英、汉两种语言在文体风格和布局谋篇方面的显著不同, 给中国学生的篇章写作带来的影响也不小。
3.1 语篇内容
英语的篇章通常包含四个要素:导入、主题、支撑、结论。导入环节比较简洁, 切入主题很快。英语的段落常常以主题句开始, 再进行论述。而汉语篇章的导入则往往不是直扑主题, 而是做些铺垫后再触及主题;在段落中也习惯先陈述原因、条件等, 再在段尾归纳主题。汉语的这些语篇特点对学生的篇章写作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多学生习惯在导入环节用大段的废话来交代背景。以下是某参赛作品的第一段:
(1) Everyone has a dream, right?Yes.When I were in high school, I dreamed of entering college.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we have to make ourselves stronger and stronger.So we must join in the qualification-obtaining fever.Because the team of qulification-obtaining is getting larger, many students are busy with different kinds of qulification-obtaning.
按英语语篇的要求, 文章的第一段只需简洁地介绍“qulification-obtaining”这种现象, 然而作者却绕了一个大圈才回到主题。
学生另一个受汉语语篇特点影响的习惯是喜欢套用成语、谚语来引出观点。本次竞赛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在谈论“qulification-obtaining fever”的利弊时套用了“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显得千篇一律, 毫无创意。
学生还有一个令人头痛的毛病是不习惯用主题句。以下是另一参赛作品的第二段:
(2) In the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clear aim which is to study hard and try their best to pass the exams.That’s good for students because it can help them to finish their study and learn more knowledge.But on the other hand, if students are busy to study and aren’t concerned about other activities, it will be harmful for them.They don’t have work experience and never join in any activities.They don’t train their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working skill.
作为一个三段式短文的第二段, 其内容应该是阐明“qulification-obtaining fever”的利和弊, 但该段落缺乏一个能表明全段中心的主题句, 使该段落显得主题不清, 重点不突出。
3.2 语篇连贯
英语的重“形合”也体现在语篇的组织上。在一个篇章里, 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联结和逻辑贯通要通过恰当的连接手段来实现, 这些连接手段常常是使用衔接词和过渡词。而注重“意合”的汉语则强调意念衔接, 不重视连接手段的运用, 常常缺乏衔接词和过渡词, 因而句子之间、段落之间显得松散。学生在英文写作时常常受到汉语的这些语篇组织特点的影响而忽略连接手段的使用。上面的段落 (2) 就是典型的缺乏连接手段的段落。可在段落的适当位置加上衔接词如“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first, second...”, “what’s more”等, 以及一些并列、从属连词。
4 结束语
英、汉两种语言在组词、造句、谋篇上都存在差异, 给中国学生的英文写作带来了干扰, 影响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摆脱汉语的负迁移,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 教师要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句式、语篇特点, 让学生发现并了解这些差异, 平时搜集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典型错误,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所在并进行纠错练习, 以加深对英语语言特征的印象, 减少负迁移发生的几率。其次, 教师要通过创造英语氛围, 增加英语输入, 引导学生有意记忆和背诵地道的英语句子和段落, 逐渐消除汉语的“中介”作用, 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英语语感。再次, 教师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如词类运用、句子仿写和改写、主题句写作、增添段落的连接词等等, 有意识地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和布局谋篇的技巧。
摘要:学生英语作文中总有难以根除的汉语痕迹。通过对大量学生作文的分析和统计, 发现学生英语作文的汉语痕迹不仅存在于词汇和句型方面, 也存在于语篇方面。汉语没有词形变化, 句式为“竹式结构”, 连贯手段上重“意合”, 用归纳型思维组织语篇, 这些特点对中国学生的英文写作产生了很大的负迁移作用。对学生作文中迁移实例的研究还能发现负迁移是如何影响学生的写作的, 也给教师思考相应的对策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词形变化,句式结构,形合与意合,语篇组织,迁移
参考文献
[1]李莲.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研究综述[J].海外英语, 2013 (8) :228-230.
[2]王文斌.英语词汇中的屈折词与派生词[J].外语教学, 2002, 23 (1) :55-58.
[3]韦琴红.英汉句式结构差异与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J].广西社会科学, 2006 (6) :150-153.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非规范汉语 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规范应用,现代汉语
本文通过非规范汉语举例和分析, 试图探索铲除大学英语教材中非规范汉语的途径, 使“十二五”期间大学英语教材更加完美。随着对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的重视, “十一五”期间出版了不少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和重点建设教材。它们在强调“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前瞻性、交际性、实用性”的同时, 却忽视了汉语表达的习惯性和规范性。
一、非规范汉语的特征
本文所称的非规范汉语, 是指当前大学英语教材中某些不符合汉语语法或者违背中国人语言表达习惯的语句。它们结构混乱、逻辑不清, 搭配不当、词不达意, 语句不通、意义含混, 不能正确和完整地表达作者 (原文) 要表示的真正思想, 妨碍人们准确的语言交流。
1. 结构混乱, 逻辑不清。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 表示观点概念的语言形式也不尽相同。英汉复句中, 主从句之间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并非完全等同, 它们先后位置也不完全一样。分句间不仅有与之相适应的关联词语, 而且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在翻译实践中, 按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比较英汉句子的结构, 找出英汉语言在叙述顺序上的差异, 就是追求忠实于原文风格的最佳途径。例一:“This friend taught me a lot about American culture, but in some cases I had to learn the hard way because we did not have enough time together as friends for me to learn all about American culture from him.这位朋友教我很多关于美国文化的知识, 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不得不艰难地学习。因为作为朋友我们没有很多时间在一起, 让我从他那里学习一切美国文化。”[《新编实用大学英语》 (1) 第79页第1-5行]从内容上可以断定, 此句并非美国人所为;从结构上看, 像是并列句, 但句子混乱不堪。but引导的是复合句, 其中包含一个原因状语从句“because...together”, 至于状语从句中的“as friends for me to learn all about American culture from him”究竟起何作用, 本文不宜妄加猜疑。现对原文和译文所表达的意思按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另作一番处理:我朋友向我介绍了许多美国文化。由于我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在一起, 很多情况下, 我还得靠自己了解。因此, 我从他那里了解到的美国文化却很少。例二:“Plants and animals are all in rhythm with the natural division of time———ay and night and the seasons.所有的植物和动物都生活在自然段中, 即日夜交替变换的节律中。”[《新编实用大学英语》 (3) 第45页第5-6行]原文为主系表结构, “with”介词短语表示“in rhythm”的原因, 破折号之后为“division of time”的同位语;译文非但语句不通, 而且违背了原文。正确译文:所有动植物的生物节奏与大自然的昼夜和季节变化有关。 (大自然有昼夜和季节的变化, 所有动植物的生物节奏也随之变化。)
例三:精选句型:“On the steps of one building, a group of engineering seniors huddled, discussing the exam due to begin in a few minutes.”模拟句:“在接待室外面, 一群求职者围着接待人员询问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面试情况。”[《大学体验英语》 (综合教程) (1) (第二版) 第15页“Read and simulate”栏]句型结构是“主语+谓语 (huddled+现在分词短语 (discussing...) ”, “discussing...”表示“huddled”的伴随状况, 不定式“due to begin...”修饰“exam”, 全句意为:在教学楼台阶上, 一些高年级的工科生聚集在一起, 谈论着即将开始的考试。模拟句结构混乱, 违背中国人思维方式。正确结构:在接待室外面, 一些求职者围着接待人员, 询问了即将开始的面试情况。
例四:精选句型:“With all this assurance of four years of college study, they felt ready and able to conquer the world.”模拟句:“她的工作经历给了她自信, 她感到已准备好, 能在这家大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大学体验英语》 (综合教程) (1) (第二版) 第15页“Read and simulate”栏]“With…”介词短语是“they felt…”的条件。换言之, 有了这样的条件, 才使得“they felt”成为可能。全句意为:对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充满自信, 他们感到胸有成竹、能够征服世界。模拟句“她的工作经历给了她自信, 她感到…”是并列关系, 与句型结构相差甚远。正确表达:对自己工作经历充满自信, 她感到胸有成竹, 能够在这家大公司找到一份工作。
例五:“人生是漫长而缺少兴奋的。如果期待每天都如戏剧般精彩必定会遭受失望。”[《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 (3) (学生用书) 》第90页倒数第1-2行]“漫长而兴奋”本想表示转折, 但两者不存在转折之意;“人生”和“每天”时空跨越太大, 不合乎逻辑。在“如果”引导的复句中, 前者表示条件, 后者表示可能产生的事实;句中“遭受”纯属赘词, “失望”足矣!将例句作些修改, 就通顺了:事实上, 生活总是漫长又枯燥乏味。如果期待每天都如戏剧般地精彩, (你) 必定会失望。
例六:“过于顺利的生活可能具有破坏性, 因为人们没有机会学会怎样应对挫折。这能部分解释年轻人居高不下的自杀率。”[《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 (综合教程) (3) (学生用书) 》第91页第1-2行]构上主次不分, 修辞上词语搭配不当 (可以说:他的一生很顺利, 生活是安逸的) , 逻辑上“安逸的生活”和“没有机会……”没有必然联系;“部分能解释……自杀率”不符合规范汉语。例句本意:过于安逸的生活可能有消极的一面, 会使人失去学会应对挫折的机会。某种程度上, 这是年轻人自杀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2. 搭配不当, 词不达意。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各自的词语搭配能力和习惯用语。只有用心去发现两种语言在词的意义、词的顺序、词的搭配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才能符合英汉语法和表达习惯。通常可将英语名词译成汉语动词, 形容词译成副词, 简单句转换成复合句, 也可以将被动句转换为主动句, 还可将英语复合句转换成汉语简单句等。这是因为这种转换对于正确处理译文的形式与内容十分重要。
例七:精选句型:“When students suddenly remember their blank VCs which are supposed to secure them a highly paid job once they graduate, hackery is almost inevitable.”模拟句:“当新生开始了他们认为应该很浪漫的校园生活时, 失望几乎不可避免。”[《大学体验英语》 (综合教程) (1) (第二版) 第54页“Simulated Translation”栏]模拟句虽是主从结构, 但“当……时”通常表示时间;而句型是一句含因果关系的复合句, 即:“when…”的“因”导致了“hackery…”的“果”。教参书将“hackery”汉译成“想法设法往上爬”[《大学体验英语》 (第二版) (教学参考书) (1) 第42页第13-15行]不可理喻。事实上, “hackery”一词是由动词“hack”演变而来, 意为:“砍、删”。结合课文语境, 句型意思:突然想到自己空白的履历———些空白履历将影响到自己找一份高薪工作, 学生们篡改履历 (弄虚作假) 就难以避免。
例八:精选句型:“Too many of us just sit back and say'I'll let the experts deal with it.'”模拟句:“对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大学体验英语》 (综合教程) (3) (第二版) 第17页“Read and simulate”栏]句型结构:主语+谓语 (不及物动词+and+及物动词) +宾语从句, 全句意思:我们中间很多人只是在旁边闲着, 还说“让专家去处理 (此事) 就是了”。动词短语“sit back”是口头用语, 表示“在一旁闲着”, 而“袖手旁观”表示“把手放在袖子里在旁观看, 比喻置身事外, 不过问其事”。模拟句中, “对问题袖手旁观”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可以说:“对问题不予理睬/不加重视”。
例九:精选句型:“I had just returned to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an absence of 11 years during which I lived in a refugee camp in Bethlehem.”模拟句:“离开了18年以后, 曼德拉 (Mandela) 回到了故土。18年来他一直呆在监狱里。”[《大学体验英语》 (综合教程) (3) (第二版) 第164页“Read and simulate”栏]就结构而言, 模拟句违背了句型本意;从词义上讲, “after an absence of...”表示某种状态, 而“离开……以后”则表示动作。汉语动词“离开”通常跟人、事物、地点之类的名词, 与英语动词“leave”用法相似;“离别”才表示状态, 是指长时间分开, 与英语短语“be away from/be absent from”同义。模拟句规范表达:离别了18年曼德拉 (Mandela) 才回到故乡, 期间他一直呆在监狱里。
例十:“回顾过去的经历时, 我才意识到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刻。”[《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 (综合教程) (4) (学生用书) 》第223页倒数第7-8行]“回顾经历”、“生活是时刻”显属搭配不当。汉语“回顾”是指对以前的人或事进行总结, 如:回顾一年的工作/峥嵘岁月;至于“生活是时刻”, 更不符合规范汉语。准确表达:回想过去, 我才意识到大学四年是我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生活。
例十一:“担心老太太受不了精神上的打击, 警察在告诉她儿子在飞机失事中遇难的消息时尽量委婉。”[《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 (综合教程) (4) (学生用书) 》第254页倒数第10-11行]“委婉”是形容词, 表示“ (言辞) 婉转、不生硬”, 可以说“委婉的批评”、“措词委婉”。现将例句浓缩:“担心……打击, 警察……委婉”。很显然, “警察是委婉的”主谓搭配不当。准确表达:担心老太太经受不住打击, 警察委婉地告诉她 (老太太) 儿子在飞机失事中遇难的消息。
3. 语句不通, 意义含混。
讲话写文章是为了表明观点和立场, 向读者说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因此遣词造句必须意义明确、概念清楚, 不应产生歧义。下列各句 (大学英语教材汉译英栏下的练习题) 本身就让人捉摸不透、意义含混, 让学生准确翻译又谈何容易!汉译英练习是中国学生 (尤其是大学低年级学生) 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之一, 旨在使学生了解在表示同一个概念时汉英语言所表现的不同形式, 从而学会准确和熟练地运用英语来表达汉语的意思。
例十二:“那家烟花爆竹厂由于未能遵守政府的安全条例上个月关门了。”[《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 (综合教程) (4) (学生用书) 》第85页倒数第3行]“未能遵守”概念不清, 言外之意:工厂因客观原因而无法遵守;“政府的安全条例”本身存在着立法概念上的错误, 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例句本意:因为违背了国家安全条例, 所以那家烟花爆竹厂上个月被查封了。
例十三:“大多数人坚信法庭一定会严惩那些银行抢劫犯。”[《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 (综合教程) (4) (学生用书) 》第85页第3行]“银行抢劫”是主谓结构, 应改写成动宾结构“抢劫银行”, 这是因为“银行抢劫”与“抢劫银行”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法庭……严惩……抢劫犯”是对“法庭”这一法律术语的误解。法庭是指法院内部的组织机构, 包括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行政审判庭等, 可以说:“法庭审理案件/法庭作出判决”等。例句真正语意:大多数人相信那些抢劫银行的犯罪分子必将受到法律严惩。
例十四:“警方在老太太的死亡案中已经排除了他杀的可能性。”[《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 (综合教程) (4) (学生用书) 》第114页第13行]“在……中”是方位词, 表示范围。“在老太太的死亡案中”, 言外之意:涉案死者不只是老太太一人, 而“警察排除了他杀的可能性”指特定的死者———太太, 例句真正语意:对于老太太的死亡, 警方已排除了他杀。下列语段虽能明白事理, 但表述过于啰嗦、结构不够严谨、逻辑思维混乱, 有损于大学英语教材大雅。
例十五:“一旦移居国外, 人们会感到焦虑不安, 甚至无法处理日常事务。这归咎于他们丧失了原来所熟悉的生活环境。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改变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模式呢?首先, 我们对不同于自己文化背景的人要宽容些。为了克服由于文化冲击而导致的挫折感, 我们必须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与工作伙伴和睦相处。此外我们切忌把一个人同等于他所代表的民族, 切忌因为讨厌这个人进而讨厌他的文化。其实提倡保护本土文化并不是要抵制异国文化。” (共195个字符) [《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 (综合教程) (3) (学生用书) 》第204页第9-14行]限于篇幅, 仅作修改:一旦移居国外, 我们会感到焦虑不安, 甚至无法处理日常事务。这归咎于我们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怎样才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首先, 对不同于自己文化的人, 要学会宽容;其次, 加强与同事接触, 减少因文化冲击所产生的挫折;再次, 切忌把某人同等于其民族, 切忌讨厌某人而厌恶其民族文化。其实, 我们提倡本国文化并非抵制异国文化。
二、非规范汉语产生的原因
上述种种现象,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但不重视汉语学习和汉语水平低下是产生非规范汉语的根本原因。大学英语教学盲目地借用西方的教学方法, 把人家倡导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单纯地理解为“交际能力”或称之为口语能力的培养也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英汉翻译 (课文注释) 忘文生义、妄加猜测;模拟翻译 (根据句型给出的汉语词语) 生搬硬套、过于拘泥形式。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
1. 管理机制, 措施不力。
措施不力是产生非规范汉语的温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各行各业都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唯独对出版书刊、影视作品、新闻报料、机关行文中的别字错句视而不见, 或过于迁就。
2. 学术成就, 量化考核。
学术成就一旦与量化考核结合在一起, 就会产生强烈的物欲刺激。教材编写的物化结果, 往往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巨额经济回报。在这种利益的驱动下, 以数量论功名, 照搬照抄, 东拼西凑、粗制滥造, 非规范汉语层出不穷。
3. 语言基础, 功底浮浅。
功底浮浅是产生非规范汉语的必然。升学率被视为衡量各阶段教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升学率的数字化使得各类学校搞应试教育, 不重视基础教育。
三、重视规范使用现代汉语
非规范汉语不仅妨碍或影响了人们正确的语言交流, 而且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种种不便, 应当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认清非规范汉语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对非规范汉语的抵御必须触及人的思想灵魂、落到行动实处, 从源头和措施上彻底铲除非规范汉语。所谓源头上就是各类各级学校应当加强汉语基础教育, 提高汉语语言应用能力;所谓措施上就是运用政策法规使人们言语规范化, 对于乱造滥用文字, 造成用词语混乱的, 随意遣词造句, 显失语法规范的, 追新浮躁, 滥用外来词的, 应当依法予以追究。
1. 加强法制观念, 倡导正确语言观。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载明:“国家推广普通话, 推行规范汉字”。应当说, 国家以立法形式确认了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 规范汉字为国家通用文字。大学英语作为全国高校的一门必修课, 更应提倡正确的语言观, 加强或重视英汉语言的比较、分析和研究, 使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汉语规范化应用更加完美。
2. 加强行风建设, 重塑科研丰碑。
加强行风建设不仅需要政策法规作保障, 而且需要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良知等为后盾。科研可贵之处在于探索和创新。优秀科研成果如同一座座历史丰碑, 对后人有示范榜样作用。比如:上世纪60年代初, 外语教学专家许国璋、俞大絪等老前辈们主编的《英语》至今对我们编写教材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们在英语方面遵循英语语言的内在规律和知识的呈现顺序, 汉语方面字字句句反复推敲、仔细斟酌。他们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研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 提出应当遵循的规则或者倾向性的建议, 使现代汉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 加强汉语学习, 提高人文素质。
实践早已证实: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对促进人的整体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发挥具有重大影响。因此, 全国各类各级学校应该适当延长汉语教学时间, 增加汉语学习内容, 务必使学生认识到规范的汉语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务必使现代汉语教学纳入人文素质基础教育的轨道。只有不断提高语言素质和人文素质, 才能辨别英汉两种语言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总之,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非规范汉语不仅影响大学英语教学, 而且妨碍人们的正确思维、交流思想, 还会影响传承中华文明、承载人类历史。铲除大学英语教材中的非规范汉语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参考文献
[1]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2]钟述孔.英汉翻译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3]张培基, 喻云根, 李宗杰, 彭谟禹.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0.
[4]王剑引.中国成语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5]陆谷孙.新英汉辞典[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3.
[6]王文昌.新世纪英语用法大词典[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7]李行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8]宁春岩.大学体验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9]秦秀白, 张怀建.新世纪大学英语[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大学汉语 篇9
《规则》的出台, 无疑为民航高校飞行员的培养提供了新的“信号”。基于此背景, 对《规则》明确指出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CNKI论文数据库检索显示, 涉及“大学生学习现状”及“汉语语言学习策略”的文章很多, 而有关“民航飞行大学生的汉语语言学习现状”检索结果为0。 因此, 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学习现状述评, 作为民航汉语语言学习与能力测试研究的第一步, 也就具有基础性、代表性的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 采用统计图表与Oxford语言学习策略量表相结合的方法, 并结合调查对象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 设计一份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学习水平状况调查问卷表 (见附录) 。 问卷共计25个问题, 重点针对飞行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学习策略设置问题, 并根据本研究的需要, 以图表的方式呈现调查结果。
一、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现状调查分析
本次研究调查我国民航飞行员培养的主力院校:中国民航飞行学院2014级的1000名飞行大学生的学习现状, 并就高考语文成绩、方言、民族、汉语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相关分析, 旨在了解中飞院飞行大学生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 部分调查情况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飞行大学生了解“自2016年, 新申办飞机驾驶员执照的飞行员必须通过汉语四级语言能力测试”这一情况, 知道汉语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然而没有在大学期间的一个汉语学习的长期规划。
从调查中不难发现: 针对飞行大学生的汉语学习在教学和训练上存在不足, 没有相关的教学平台供飞行大学生学习。 因此, 民航高校在飞行大学生的培养上急需建立一个集教学、培训、测试为一体的汉语语言学习平台, 提高飞行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汉语水平。
二、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学习策略调查分析
在Oxford学习分类的基础上, 问卷结合民航院校实际作了一些修改, 其中问卷11—14题, 分别对应记忆策略、功能策略、自我管理策略、情感策略。 针对飞行大学生策略的使用情况, 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 统计见表一 (各策略平均值的大小表示该策略的使用频率:1.0-1.4表示 “从不使用该策略”;1.5-2.4表示“很少使用该策略”;2.5-3.4表示“有时使用该策略”;3.5-4.4表示“经常使用该策略”;4.5-5.0表示 “总是使用该策略”。 ) :
以上四大类学习策略的选择, 反映了学生学习策略的一般使用情况, 表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 对某些策略使用较频繁, 而对某些策略几乎不使用。同时, 调查显示策略的使用与汉语学习水平存在相关关系, 见表二: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本次调查内容所选取的四大策略:记忆策略、功能策略、自我管理策略及情感策略, 与汉语语言学习水平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 是能有效提高汉语语言学习的策略。然而, 据调查, 大部分民航飞行大学生只是很少或有时会使用四个学习策略, 他们的学习策略仍停留在初高中阶段所养成的学习方法, 如反复背诵课文等被动学习策略。这种学习策略对大学汉语语言学习是不适用、不科学的, 因此, 在大学学习中需要教师对飞行学生做相关培训并需要有合适的平台辅助教学, 引导飞行学生较快适应大学学习环境,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意见与建议
此次调查问卷共发出1000份, 回收有效问卷980份, 通过科学统计及相关分析的方法形成调查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 民航飞行大学生的汉语语言学习现状不容乐观, 近一半的飞行学生汉语语言水平一般, 然而他们普遍缺乏汉语语言的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仍停留在初、高中阶段, 不会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
在问卷调查中, 飞行大学生普遍表示希望有一个针对性的教学、培训平台帮助他们纠正语音, 对民航专业词汇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以及普通话考试等上机模拟汉语训练。 汉语语言学习对于飞行大学生的就业及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 民航高校在飞行大学生培养上, 需要有专门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 同时也亟须推出这样一个集教学、培训、自学、 测试为一体的有针对性的汉语学习平台辅助民航飞行大学生进行系统学习, 更好地适应民航业的人才要求, 为我国民航事业培育出更高水平的飞行人才。
总之, 本文使用科学的测量和调研方法对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学习情况及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做了研究, 调查了学习策略大体的使用情况, 进行了学习成绩与学习策略的相关分析, 统计并整理了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学习的薄弱环节, 旨在为民航院校针对飞行大学生的汉语语言学习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蒋军海.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与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2) .
[2]Bernard Spolsky.Measured Word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大学汉语 篇10
语言迁移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的影响, 迁移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 且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语言的迁移分为两大类: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汉语知识对英语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时, 我们称为正迁移;当起消极干扰作用时, 就被称为负迁移。本文主要分析汉语负迁移对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2) 汉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学生尽管经过了中学英语的系统学习, 但是由于基础太差, 对英语的学习还停留在初学阶段, 学习中受汉语干扰而产生的错误特别明显, 这是因为他们还不熟悉英语规则, 惟有汉语可以依赖, 汉语内容容易迁移到英语中去, 他们的英语学习其实都是“英语语法+英语词汇+中国文化背景”。因此, 就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 大学英语学习中汉语负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音、语调、词汇、句式结构、文化习惯等方面。
1) 语音、语调的负迁移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 他们的音位系统不同, 音位的分布互不对应, 发音也各不相同。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时易用汉语中接近的音去代替英语语音。比如, 在汉语中因为没有[θ]这个音, 所以许多学生会把thing读成sing.
在语调方面, 高职学生也很难把握。在英语中, 音调随句子或短句的需要而变化, 不管单词的音调怎么变, 但其意义不变, 而汉语本身就是声调语言, 即不同的音调对应不同的字义。在汉语中句调又受字调的控制, 无论怎么变句调, 原本的字调是不变的。因此, 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 尤其需要注意语音、语调的训练。
2) 词汇的负迁移
汉英两种语言中因为许多词的内涵和外延不相同, 词汇负迁移对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词语的表达方式不同。每种语言都有他们自己的组词、搭配习惯, 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会从词义角度出发, 把英语词汇对等翻译成汉语的表达习惯, 由此产生了许多不伦不类的表达。比如, high school译成高等学校 (应是中学) ;raining chicken译成淋雨的鸡 (应是落汤鸡) ;restroom译成休息室 (应是厕所) 。第二, 词的内涵意义不同。同一词汇, 在不同的文化中, 有着不同的内涵意义。比如说在英语中蓝色表示沮丧、忧郁, 而汉语中蓝色无此内涵意义。同样地, 在汉语中红色表示顺利、成功等, 而英语中, 红色没有相对应的内涵意义。
3) 句式结构的负迁移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 往往借助汉语思维, 把汉语句法规则迁移到英语表达中来。比如, 他们经常弄混以下连词。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有表示“因果”“让步”等关系的关联词, 汉语中, 表示“因果”的连词有“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表示“让步”的连词有“尽管, 但是”、“虽然, 但是”, 常常存在着连词并用的现象, 在英语的句式结构中却不存在这种现象, 在“因果”关系句中because和so不能同时使用, 只取其中一个就能起到表示“因果”关系的作用。在“让步”关系句中, 连词although和but同样不能同时使用。又如, 在汉语句式中, 依靠表示时间的副词“过去”、“正在”、“已经”、“将要”做状语, 或利用虚词“了”、“着”、“过”等作补语这一语法手段来表现不同的时态、语态。动词本身并没有改变, 而在英语句式中, 却是通过做谓语的动词的时和体的改变来加以体现。
4) 文化习惯中的汉语负迁移
不一样的民族有着不一样的文化, 东西方的文化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共性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而个性却构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从而引起了文化的迁移。文化迁移实际受交际双方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的影响, 于是在英语学习中就会产生诸多的文化负迁移现象。比如, 见面时, 中国人往往会问“吃饭了吗?”, “你去哪里?”, 这些都是打招呼的语言, 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是当把他们翻译成英语表示问候打招呼时, 外国人就会误认为是在邀请他一起去吃饭或者是在干涉他的私事。中国人在面对别人的赞扬时, 总是很客气的说“哪里, 哪里”, 若把此回答直译成英语“where, where”, 恐怕就要闹笑话了。外国人在被人赞扬时, 通常都是回答“Thank you.”表示接受。诸如此类的负迁移还有很多,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提醒学生, 让学生们自己在实际交际中总结, 累积经验。
(3) 总结
在高职大学英语的教学中, 教师要教会学生自觉地把握移动规律, 充分认识汉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学习的影响。尽量引导学生使用正迁移, 减少负迁移, 将汉语负迁移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冯国华.试析英语教学中的汉语迁移现象[J].读与写, 2008 (1) .
[2]汤静.母语文化负迁移下的英语学习[J].科教文汇, 2009 (5) .
大学汉语 篇11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汉语能力 国家稳定
今天,汉语作为中国这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通用语言,在普及文化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发展社会经济,促进各地区、各民族间交流与沟通,以及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少数民族要想快速发展,除了学习本族语言外,仍需进一步学好和使用好汉语。“因为汉字记载了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文化和经验,汉语是全国各民族相互交际共同使用的语言工具,学好汉语已成为少数民族的共同愿望。”[1]
汉语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当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汉语基础薄弱、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汉语交流有一定障碍或困难等问题,汉语能力的现实状况不容乐观,一些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因汉语基础薄弱而影响专业学习、深造、就业的问题较为突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很多来自贫穷落后的边远地区,交通、信息闭塞,而他们在进入大学以后,接触到来自东部相对发达地区的学生,感受到贫富差距的悬殊,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将自己禁锢在小范围本民族交际圈中,不愿意与其他同学接触,甚至使用汉语,汉语能力逐渐退化。同时社会用人单位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时存在的偏见也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热情。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能力培养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表现在:
第一,能够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转变观念,提高整体素质,促进民族事业发展。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少数民族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这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思想观念的进步和开放。少数民族大学生步入高校接受先进科学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加快民族的整体质量,带动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第二,能够融合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使自己的民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新的独立个性的民族。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接受先进汉语文化教育的同时,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播开来,促进不同民族语言文化之间的和谐交融,有利于为少数民族文化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与特点。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能力的培养促使其民族渐渐发展成独具内涵的新时代下的民族。
第三,在当前国家形势下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使其在毕业工作后将所学传播到家乡的少数民族地区,化解民族偏见与矛盾,促进民族和谐,维护国家稳定。作为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功不可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们,汉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学业、事业甚至民族未来。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使用汉语,对于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转变观念,提高整体素质,促进民族事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汉语,不仅仅只是去掌握一种语言工具,同时也应通过学习汉语,融合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使自己的民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新的独立个性的民族,实现民族的三级社会化,成为中国社会主流社会的一份子,而不是成为被边缘化的对象。”[2]同时,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座连通国家与少数民族的桥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能力培养,也会间接对我国的维稳产生影响。
在“9·11”事件后,美国政府的“国家安全语言法案”及《改善国家外语能力行动倡议》相继颁布出台,这充分显示出语言安全在当今世界反恐形势下的重要性。当前,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3]。为了给改革发展提供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环境,我国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4]。少数民族大学生学好用好汉语,毕业后回家乡进一步传播普及汉语,对边疆地区的语言安全具有长远战略意义。掌握双语甚至多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很多人毕业后返回家乡在行政机关部门工作,这些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势必会在本民族中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敬,而他们民-汉互通的特性也势必能够协调好本民族语汉文化政权的差异与隔阂,帮助当地人民消除偏见,间接避免局部地区的不和谐现象发生,从而维护国家的稳定。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能力培养途径
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能力情况,各高校可尝试如下途径:
第一,在课程设置方面,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课程。可以分为三级设置相关课程:学校与院系根据自身情况开设选修课,配备专业汉语教师进行教学,实施规范培养;各院系可以开设专业方向课,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兴趣爱好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汉语学习的机会;开设短期培训班,集中进行培训,能够快速有效地培养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能力。
第二,在软环境创造方面,依靠各种社团活动积极开展各项汉语活动。学生会在这方面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工作,如开设汉语角、组建汉语帮扶小组、汉语剧团与诗社等,组织各类创新性活动如汉语知识竞赛、汉语演讲比赛、汉语成语接力赛等,以创设出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汉语、巩固汉语学习成果的环境,使之能够经常性地听、说汉语,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们自觉、主动说汉语普通话的积极性。
第三,在社会实践活动领域,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汉语氛围浓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见习、参观访问,使之能够在实际生活工作领域接触、练习汉语。
第四,在硬件支撑方面,建立汉语普通话练习场所与水平测试的平台。包括:建立普通话水平培训常设教研室、实验室。建立汉语普通话测试站。
第五,聘请专家学者讲学、做报告。开辟汉语普通话论坛等。
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能力培养在促进民族事业发展、维护国家稳定等各方面具有着不可限量的现实意义,高校应结合实际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人文关怀,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立体的教育环境,全面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深造、就业以及民族事业的发展。
(本文为北方民族大学2014年研究生创新项目“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及其途径探究”的结题成果。)
注释:
[1]戴庆厦:《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
[2]杨大方:《民族地区中小学汉语教育的性质及汉语教育与民族语教育之间的关系》,民族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
[3]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13日。
参考文献:
[1]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26.
[2]戴庆厦.语言关系与国家安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3]李海英,李现乐.边疆地区语言规划与国家安全研究构想——以新疆地区为例[J].江汉学术,2014,(3).
[4]叶扶荣.民族院校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理论观察,2005,(5).
[5]白树泉,刘宪春.当前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浅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
大学汉语 篇12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语言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大学语文的性质: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着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门技能性基础课程。这就决定了高职大学语文必须承担双重责任: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语文本身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属于基础学科序列,如何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实现双重责任,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最近一段时间,全国的高职院校纷纷开展了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试验,希望能将中国的高职教育推入一个新的高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改革如何进行?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在工科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中如何既保有这门课程的本来特色又能够适应改革的需要,这是大学语文这门课程面临的新的挑战。
一、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推广情况: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简称ZHC) 2004年首度在北京开考,至今已有六年历史。
它是国家级的语言文字测试项目,主要测试考生在职业场合的阅读、文字表达、语言沟通能力,其证书由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颁发。其主要目的是强调语感体验和语言交际能力,是通过语言形式考查受测人运用汉语进行逻辑思维、心理分析、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口头表述和书面表达的母语沟通应用能力。ZHC包括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两部分,满分为1000分,按成绩从低到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每年将举办6次定时测试。获得ZHC相应等级证书意味着测试者所具有的不同汉语能力。此能力可广泛地应用于人才市场对文教、翻译、文广传媒、司法、文秘、营销及各类管理等众多行业岗位的招聘。
二、职业汉语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下遇到的问题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依托的高校,其最主要的目标是使学生在三年学习结束之后能掌握若干门的实践技能,因此,职业汉语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下会遭遇如下问题:第一,定位不够明晰。大部分人将职业汉语当作高校基础课门类的一种,或者是技能培训的一种,大部分学校的操作方法是直接将其纳入大学语文或者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大纲中去,作为其中一个单元或者一个知识点进行讲授,辅以若干堂上练习或者课后写作,这样的做法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对这门课程的定位产生误解,会想当然地认为这并不是一门完整的课程,仅仅是语文课程中的一个能力训练内容,因而对其重视不够,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缺乏丰富的教学内容。职业汉语的教学不应当也不能够仅仅局限在若干文本的解读。ZHC测试中将语言交际能力归纳为: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含义并掌握字、词的用法;从声音和文字的语言材料中获取主要信息;把握和概括语言材料的主要内容;跨越障碍,根据上下文推断语言材料中省略的一些非关键性内容;领会语言材料中所表达的态度、情感、语气、情绪;根据语言材料作出合理的推断;以口语和书面方式正确、清晰、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很明显无法适应这样的要求,因此,如何编写更有针对性的教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达到通过此项考试的目标,是每一位任课教师所要思考的事情。
三、职业汉语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前景展望
首先,要完成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在工学结合的时代背景之下,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传统的文本讲授以及听说读写的训练已然不能满足现在的课改需求。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其掌握汉语的基本运用方法,能完成基本的办公室写作,这些都是职业汉语教育的授课内容,职业汉语注重的不是某个文本的讲授或者某种语文技能的传递,而是从总体的角度把握汉语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运用能力。开设主干课程的同时辅以相应的渗透性选修课程。
其次,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客体转变为主体。传统的语文课程在课堂教学上多半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辅以一些图像资料,这样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是将学生置于客体的位置,学生被动地接收陌生的知识,原本熟悉的一些内容也因为自己未能主动参与课程而变得模糊,因此,鉴于职业汉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我们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成为真正的主体。比如,可以设计一些小的课堂环节,包括可以模拟一些小型的招聘会或者记者招待会等等,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天分,使用课堂上讲授过的语言技巧。
【大学汉语】推荐阅读: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08-01
大学汉语言的论文09-22
大学现代汉语简答题11-09
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01-04
大学汉语第八课教案08-18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汉语01-18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对外汉语教师岗位07-09
考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出国教汉语 日本大学校长也鼓励学生学中文06-06
2023武汉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研经验12-28
浅析大学中重英语而轻汉语的现象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