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利用技术

2024-08-05

再生资源利用技术(通用11篇)

再生资源利用技术 篇1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东升近日表示, 2014 年, 工信部将着力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技术标准, 提高准入门槛, 培育行业龙头企业, 以应对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存在的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最大限度地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高效、高值化利用。

高东升在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主办的中国再生资源行业首届年度领袖峰会上说, 通过提高准入门槛, 培育龙头企业, 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行业自律, 还能提高行业节能环保水平。

据与会专家介绍, 随着家用电子产品和汽车等机动车报废进入高峰期, 每年的理论报废量超过5000 万台。 高效、安全处置和回收利用各种废弃物, 可以增加资源供给, 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 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但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电子产品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水平还不高。我国分别有数千家企业从事废弃铅酸蓄电池和航空废料回收利用, 而发达国家一般只有数家或10 多家大企业。 小企业受限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 不但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需要国家采取措施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信息表明, 2012 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八大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1.6 亿吨, 比直接用矿石生产这些金属节能1.7 亿吨标准煤, 减少废水排放112.7 亿吨、二氧化硫排放374.6 万吨、固体废弃物排放33.9 亿吨。 其中再生铜产量约为275 万吨, 占我国铜产量的45%。 据清华大学专家介绍, 1 吨电脑废主板可提取黄金250 克, 而一吨金矿石只能冶炼出数克黄金。

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李蕾也表示, 通过借鉴国际采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先进经验, 2012 年, 我国正式开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 环保部和财政部不久前从基金中向39 家电子废弃物拆解企业拨付6.29 亿元补贴。

再生资源利用技术 篇2

这是记者从9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2015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十年峰会的“循环经济发展与绿色城市建设”分论坛上获悉的。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潘永刚表示,发展循环利用可节省采矿、冶炼、电解等工艺环节,大量减少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近年来,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和回收率持续攀升,行业以每年10%至20%的速度增长,年产业规模可达1万亿元,主要品种废旧商品回收率达70%。

据介绍,在持续发展的同时,我国再生资源利用行业仍存在多重因素制约。如网点建设遭遇“中国式阻抗”,一些地区的回收站点被陆续拆除或阻挡在社区之外;无序回收仍占主体,收集的废品大部分流向环保不达标的小企业或小作坊,规范化企业收不到货源,出现“吃不饱”现象;规模化企业回收量仅占回收总量的20%;分拣处理环节技术水平较低;回收体系不完善,正规企业回收成本持续升高;含汞荧光灯、废电池等低值废弃物回收程度低。

潘永刚表示,当前,生态文明、低碳生活、绿色生产的理念为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再生资源行业出现一些新现象。比如资本高度关注再生资源行业,有实力的上市公司开始进入,创新发展了“互联网+”回收的模式,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越来越突出。

再生资源利用技术 篇3

再生资源国际合作专业委员会是经民政部批准成立的我国第一个再生资源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专业组织。该委员会致力于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渠道, 创办为再生资源企业服务的国际交流平台, 促进再生资源企业在产品展示、商贸洽谈、技术交流、市场开拓、管理咨询、资金融通、人力资源开发等多方面的国际合作, 协助再生资源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协会常务副会长何方明宣读了民政部关于成立国际合作专业委员会的批复, 管爱国国会长宣布委员会成立并致辞。会议听取了筹委会的工作报告, 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主任周宏春作了“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专题报告。

来自韩国的代表介绍了韩国再生资源现状和发展情况;日本日中环境协力支援中心代表介绍了日本回收行业的政策和管理情况;意大利梅诺集团代表介绍了意大利的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技术;德国代表介绍了德国有色金属再生回收及熔炼技术;中国河北承德信德投资公司介绍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垃圾焚烧发电的技术。

再生资源利用技术 篇4

开法利用再生资源赤泥保护生态环境

结合赤泥的`理化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危害,论述了赤泥再生利用重要性,并且介绍了赤泥综合利用情况.

作 者:任根宽 REN Gen-kuan  作者单位:宜宾学院,化学化工系,四川,宜宾,644000 刊 名:宜宾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 年,卷(期): 7(12) 分类号:X705 关键词:赤泥   综合利用   生态环境   再生资源  

再生资源利用技术 篇5

蒸发器;冷凝器;原理;节能;技术保障

“地源热泵”的概念最早于1912年由瑞士的专家提出,而该技术的提出始于英、美两国。1946年美国建成第一个地源热泵系统。但是这种能源的利用方式没有引起当时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在技术、理论上都没有太大的发展。过了几年欧洲便开始了研究地源热泵的第一次高潮,但由于当时的能源价格低,这种系统初投资大并不经济,因而未得到推广。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上出现了第一次能源危机,地源热泵技术才开始被受到重视,许多公司开始了地源热泵的研究。这一时期,欧洲建立了很多水平埋管式土壤源热泵,主要用于冬季供暖。虽然欧洲是世界上发展地源热泵最成熟的地区,但是它也曾因为热泵专家不懂安装技术,安装工人又不懂热泵原理等因素,致使地源热泵的发展走了一段弯路。

随着科技的进步,关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法律越来越严格,地源热泵的发展迎来了它的另一次高潮。以欧洲国家为代表,大力推广地源热泵供暖和制冷技术。政府采取了相应的补贴政策和保护政策,使得地源热泵生产和使用范围迅速扩大。

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地热资源(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设备,因此地源热泵按照利用地热资源的情况大致可分为土壤源热泵及水源热泵两种。地源热泵能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由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热能转移。地热资源分别在冬季作为热泵供热的热源和在夏季作为制冷的冷源,即在冬季,把地热资源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大地中去。通常地源热泵消耗1kWh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4kWh以上的热量或冷量,是能效比较高的节能设备。

1.地源热泵技术原理分析

长春卷烟厂地源热泵技术概况。地源热泵系统有两个水循环系统,一个是室内端循环系统、一个是室外地埋换热循环系统,整个系统的核心设备为主机系统,循环介质为制冷剂冷媒。

目前我厂采用的是土壤源热泵技术,利用地源热泵主机的冷凝器、蒸发器的温差实现制冷和制热。我厂地源热泵系统负荷面积约为26000平方米(综合楼、联合工房辅房),末端空调方式为风机盘管、采暖为地板辐射(局部为散热器),地源热泵机房内设置有2台意大利克莱门特双工况螺杆式地源热泵机组,单台制冷量1163.6KW,单台制热量为1218.5KW。设置有一组利用动力中心锅炉排气余热的板式换热器,可以为室外地埋侧水循环系统补充部分热能来提高地温,同时考虑备用情况设置一套与地源热泵系统并联可切换运行的汽-水换热器,热源为动力中心提供的饱和蒸气,换热量为2047.5KW。从系统结构上看,室外地埋侧换热系统共分为A、B、C三个区,A区位于综合楼西侧,共计115个换热孔,B区位于厂前区广场西侧,共计160个换热孔,C区位于厂前区广场东侧,共计220个换热孔,三个区共有495个换热孔,孔深100米,孔内为双U型换热管。机房内共设置3台室内侧循环水泵和3台地埋侧循环水泵,均按2用1备方式设置,循环泵采用变频控制。补水系统采用全自动软化水装置、补水箱、落地式膨胀罐、补水泵的补水方式,利用检测到的回水主管路的压力变化,自动控制补水泵启停(低起高停),达到系统恒压运行的目的。

技术原理分析。冬季制热时室内端循环系统的水流经主机的冷凝器、室外地埋换热循环系统的水流经主机的蒸发器;主机工作时,压缩机将制冷剂循环压缩,制冷剂在蒸发器内通过节流阀产生相变(由液体变为气体)吸收热量,室外地埋换热循环系统水的热量在蒸发器内被提取出来,水温降低,循环到室外地埋管换热器中再从地下吸取热量恢复水温;制冷剂在冷凝器内通过压缩机的压缩再次产生相变(由气体变为液体)释放热量,室内端循环系统的水在此被加热升温,循环到室内采暖系统散热降温后再次在冷凝器内加热;这一过程循环往复就实现了把土壤中的热量提取出来,经地源热泵提升温度供给室内采暖。

夏季制冷时室内端循环系统的水流经主机的蒸发器、室外地埋换热循环系统的水流经主机的冷凝器;把土壤中的冷量提取出来经地源热泵降低温度供给室内空调系统。

夏季运行时,通过冷凝器和室外地埋换热循环系统将热量存储到大地中,供下一个采暖期使用。冬季则通过蒸发器和室内循环系统将冷量存储到大地中,供下一个夏季使用。大地就是一个冷热量存储的“银行”,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系统可靠性的技术保障分析

此系统设计前要进行土壤的热响应试验,获得可靠的数据后,使设计有准确的依据,才可以保证室外换热系统的有效换热孔数量、深度等参数是否满足冬夏需求。

地埋侧系统最好采用优质的PE管及管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做好地埋成品管道的保护,如管沟内回填一定量的中粗砂、交叉管之间铺垫橡塑板、增加水平管的敷设深度等措施,达到进一步改进施工质量的效果。

地埋侧系统要分区加装流量平衡阀,保证整个系统流量均衡、温升温降一致;每个区的水平主管道全部采用同程式连接,有利于水力平衡,换热充分。

分、集水器检查井合理设置,每一个分集水器的每个支路带换热孔数量不宜过多,一般在10个以下,如果一旦某个换热孔出现问题可以很方便的检测到,并能保证换热孔的安全性。

北方地区冬季漫长,冬季从土壤中正常取热量大于夏季向土壤中蓄热量,长期将造成土壤的热平衡失衡,地温逐年降低,造成“冰岛”,影响系统的使用,这是地源热泵系统在北方能否成功运行的关键问题,针对此问题我厂采取了解决冷热平衡的措施。

利用锅炉的排烟余热与室外换热系统换热,将热量蓄积到土壤中。夏季可以与联合工房的空调系统联通,高效的为生产工艺空调提供冷源,同时可以将热量蓄积到土壤中。

3.节能体现及发展前景

总结起来看地源热泵系统优点较多,节能高效,稳定可靠,一机多用,无环境污染,维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机房系统节省空间,在能源消耗较大的当今形势下,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体现节能降耗势在必行,这是国家、社会、企业以及每个人的责任。

北方可以采用地源热泵技术供给采暖、空调;源热泵技术节能效果好。

[1]陆耀庆主编.适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

仙桃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篇6

湖北省仙桃市2013年在城区及15个镇各选择一家有资质、上规模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部或市场作为分公司, 形成一种半紧密型的联合经营体, 以构建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同时, 仙桃将已经备案登记的280多家再生资源回收经营部, 全部吸收成为仙桃市物资再生回收利用总公司的挂靠企业 (经营户) 。按照行政区域由各分公司集中管理, 统一指导, 互通信息, 分散经营, 逐步形成紧密型或半紧密型的联合经营体, 直至发展形成为由流动回收点、固定回收站、再生资源市场、运营企业、再生利用企业等组成的再生回收利用链条。

再生资源利用技术 篇7

在一次C O P教学研讨活动中, 小何老师设计了一段生动的教学情境——请一名学生将一只鸡蛋放在手心用力捏, 试试看能否把鸡蛋捏碎, 由此引入压强的教学。毫无疑问, 这段设计是非常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兴趣的。然而, 课堂上难以置信的一幕发生了:学生用的是双手, 而不是单手, 鸡蛋当然被捏得粉碎。

这个教学现象呈现三个特点: (1) 非预设。小何老师事先设计的教学情境是学生用一只手捏, 用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和力的大小有关, 还和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实际的教学超出了小何老师的设计预期。我们暂且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非预设现象”。 (2) 冲击力。“非预设现象”通常发生在课堂内师生互动的情境中, 会对课堂中的师生产生一种心理冲击,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的气氛或者进程。 (3) 有意义。“非预设现象”可以成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我们把这种课堂内发生的“非预设”教育资源统称为课堂教学再生资源。

当然, 课堂教学再生资源应该被有效地、合理地利用。这就产生了三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1) 如何消弭“非预设现象”对课堂的冲击力; (2) 如何识别在一种教学情境中产生的“非预设现象”就一定是一种有用的教学资源; (3) 如何有效地利用这种再生资源。处理这种“非预设现象”考验的不是教师的理论性知识, 而是实践性知识, 更确切地说是经验厚度、机智水平和应变能力。

1. 消弭冲击力

“非预设现象”首先对教师的心理产生冲击, 教师通常会表现出“惊愕”、“尴尬”和“无所适从”等情态, 再由此产生对学生的冲击, 出现课堂躁动。教师必须对此现象及时进行处置以消弭这种冲击力。

/牟林

教师常用的消弭“非预设现象”冲击力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一是重复一次。教师坦诚的态度会安定学生的情绪, 使课堂恢复平静。比如, 小何老师再拿出一只鸡蛋, 再强调一次规则:只允许用一只手, 否则算违规。教师的情绪要尽量保持平静, 教师坦然接受失败但不服输的倔强同样可以感染学生。

二是换一种情境。比如, 小何老师可以平静地说:“老师再问大家一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用针可以很容易刺穿布, 用指头试试呢?行吗?”可以达到同“捏鸡蛋”一样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乘机调整自己, 再回过头问学生“刚才为什么把鸡蛋捏碎了呢?”学生回答“两只手捏力量大”, 自然过渡到“力的效果大小”和“力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三是把问题抛给学生, 给教师争取思考如何进一步处置的时间, 也可以在学生的回答中受到启发或捕捉到新的机会。比如, 小何老师可以亲切地问这个学生:“你是怎么把这个鸡蛋捏碎的?”学生回答:“我用两只手。”小何老师又问:“为什么用两只手?”学生一般都会说:“用一只手捏不碎。”这样就回到教师的预设情境中来了。也可以抛给其他学生, 请他们来解释“捏碎鸡蛋”的原因。

在这三种方法中, 应该是最后一种方法最好, 因为教师已经巧妙把“非预设现象”转化成了课堂再生资源。

2. 尽快判断“非预设现象”可否作为一种课堂再生资源

处置“非预设现象”的根本方法是能瞬间发现非预设现象中合理成份, 及时将其转化为一种教育资源, 并加以利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非预设现象”可能成为课堂教学再生资源的意识。其次, 教师要有处置“非预设现象”和利用再生资源的知识。再次, 教师要形成自己处置“非预设现象”的经验系统和利用再生资源提高课堂效益的行为能力。比如, 小何老师如果抓住“学生先用一只手捏, 再用两只手捏”的细节, 就会挖掘“鸡蛋碎了”中隐藏的合理成份——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成正比, 和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接触面积成反比。这样, 压强的概念就浮出水面。“鸡蛋被捏碎”就转化成求之不得的教育资源。

3. 预先判断“非预设现象”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 把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尽可能考虑周到, 降低“非预设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将在课堂上发生的各种现象都容纳在预料之中, 这样一来, 处置“非预设现象”的效率和效果就会大大地提高。

二、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如果我们判断出某“非预设现象”是一种教育资源, 那就要在“有效利用”上做足文章, 包括用电子白板来保证“有效性”。下面, 我讲述一个自己教学中的案例。

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做着定时练习。我轻轻地打开了电脑, 在白板备课系统上调出了相关资源。突然, “牟老师!这道题有问题啊!”我一边用手势安慰其他孩子, 一边对发问的麟凯同学耳语:“你先做其他题目, 待会儿再讨论这个问题, 好吗?”教室归于安静。不一会儿, 教学活动进入到讨论评议环节。我打开白板的资源库, 请先做完题目的俊佚同学上来在白板上展示他的解题过程。孩子们有的紧皱眉头, 有的窃窃私语……教室里开始躁动起来。我马上调出另一个图形, 请麟凯同学只作一条关键的垂线, 观察垂足的位置。他猛拍了一下脑门:“哇!我明白了!”我即刻追问:“明白什么了?”他指着图说出了他的理解:先前的图出了问题, 使得垂线在半径上, 其实应该在它的延长线上。我回头问大家:“还有疑惑吗?”教室里再次沉静下来。我又问:“俊佚同学, 你的解题过程有修改吗?”他站起身走上讲台, 把其中两个关键步骤作了修改, 又给大家讲了修改的理由。我又问:“还需要老师重复一次吗?”“不用!”“这道题就此结束了?”“真的就此结束了吗?”这时有人悄悄地嘟囔着“向前走半步”——没错, 这是我平时经常跟学生讲的一句话。我乘机重复:“对!向前走半步!”我接着说:“这是两种不同的学习境界。‘就此结束’, 说明你是作业的奴隶;‘向前走半步’, 则说明你有不断超越自己的意识, 你把作业当成了自己进步的阶梯, 在试图驾驭作业。我们若善于‘向前走半步’, 即便不能成为数学家至少高考也可以考个1 4 0来分吧!”同学们会心地笑了。“那么, 这道题有没有‘走半步’的空间呢?”我在原图上挪出两个三角形, 并用字母代替数, 提示说:“请大家再重复一次俊佚同学刚才的解题过程。”很快有人得出了结果。我请其中一位在白板上书写结果, 并告诉大家这就是余弦定理;如果这个角是直角, 那么这个定理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运用这个定理再算算题目中的半径。”学生自信地齐答“445”!到这里教学该结束了, 可就在这时又有孩子举起了手:“老师, 垂足的位置真的和扇形的中心角有关吗?”这时我从白板的“外部工具”栏中调出了几何画板, 马上作图演示, 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学生的问题迎刃而解, 情绪高昂。我趁热打铁地说:“同学们, 我们‘向前走半步’, 一个有名的余弦定理就诞生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数学知识虽抽象严谨但并不神秘。我们只要勇于探索, 大胆实践, 不仅可以学好数学, 还可以创造数学!”

在这个案例中, 我运用了交互白板的“资源库”、“几何图形”、“外部工具 (几何画板) ”、“标注”、“挪动”和“书写”等功能, 用以协助处理“非预设现象”, 使之变成一种我所期望的教学资源, 而且其“有效性”得到充分的保证。

我两次都以赞赏的肢体语言示意学生, 这就消弭了“非预设现象”引起的课堂躁动。同时, 采取明暗两条线交织的教学策略。一条明线就是数学内在的逻辑路线, 一条暗线是学习方法路线。本例中, 明线是由一道数学题的答案和图形之间的不吻合产生的矛盾,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问题, 导出余弦定理。一条暗线就是“向前走半步”学习策略的运用, 让学生体验它所产生的奇效, 同时把数学的思想方法、探究方法、发现方法融于其中。

再生资源利用技术 篇8

《中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年鉴》是由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编撰、经济日报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是一部融政策性、导向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权威性年刊,首次全面、系统地记录了我国再生资源行业规划发展的政策、法规以及企业综合信息,盘点了我国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历程,是我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年度资料、信息和经验的总汇。

《中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年鉴》较全面地展示了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现状,全方位、多层次地收录了有关再生资源行业现阶段及整个行业的政策、统计信息和数据资料。数据资料及时、准确、详实。

再生资源利用技术 篇9

鸡粪的再生利用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 对鸡粪再生饲料持有不同的意见, 一方面从肉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考虑, 担心使用鸡粪作为饲料会导致疾病的传播。另一方面从粪便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上主张大力推广应用。因此, 开发新型蛋白质饲料资源, 是当前发展畜牧业急待解决的问题。

1 鸡粪的营养价值

由于鸡的消化道较短, 对饲料利用率很低, 只有小部分饲料被消化, 而大部分饲料未完全消化, 未完全消化的食物随粪便排出。因此, 鸡粪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其营养成分见表1;鸡粪中蛋白质的氨基酸含量非常丰富并且种类齐全见表2。

2 鸡粪的危害

在所有禽畜粪便中鸡粪是养分最高、最全面的, 是有机肥生产的最好原材料, 但如果未经充分发酵或腐熟, 而直接用到作物上, 则存在很大的危害。当前未经处理发酵的鸡粪成为污染环境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中小规模化养鸡场的鸡粪, 它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3 鸡粪再生饲料的处理方法

目前对鸡粪再生饲料加工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3.1 干燥法

包括高温快速干燥法、太阳能自然干燥处理法、机械干燥法、自然干燥法、人工干燥法。其中太阳能自然干燥处理法, 采用塑料大棚中形成“温室效应”, 充分利用太阳能来对鸡粪进行干燥。前三种处理方法适用于集约化饲养场或饲料加工场。而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适用于广大农户采用。

3.2 发酵法

包括充氧发酵、自然厌氧发酵、青贮发酵。充氧发酵比较适于饲喂反刍动物。自然厌氧发酵处理的鸡粪适用于作反刍动物的饲料。而青贮发酵的鸡粪与饲料混合是牛羊理想的饲料。

3.3化学处理法

主要包括硫酸亚铁去臭处理法、福尔马林处理法。其中采用福尔马林处理法可以使鸡粪中的细菌和病毒减少为零。而采用硫酸亚铁去臭处理法处理的鸡粪可成为水产类和畜禽动物饲用的优质饲料。

3.4 热喷法

此方法加工后, 鸡粪杀虫、灭菌、消臭的效果都较好, 但不能解决鸡粪干燥的问题, 所以应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求将鲜鸡粪作预干燥, 再用此方法。

4 鸡粪再生饲料利用价值

鸡粪的再生利用途径很多, 有再生能源利用的, 有肥源的利用, 也有饲料的再生利用。作为饲料的再生利用是鸡粪利用的主要手段。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和专家对鸡粪作为可再生饲料进行了大量研究。

王建彬、田林春等在育肥猪饲料中添加20%发酵鸡粪, 发现同对照组相比可降低饲料成本。张鹤亮等在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40%发酵鸡粪, 得到了可观的效果。于志松等在肉猪基础日粮中添加20%的发酵鸡粪, 结果发现, 料肉比, 试验组比对照组减低了1.7︰1。胡国宏等在小网箱里养杂交鲤鱼, 结果发现添加20%的发酵鸡粪效果最好。

用干鸡粪代替部分精料饲喂家兔, 在添加量上要有一个过渡时期。以上这些研究都说明鸡粪作为可再生饲料对水产和畜禽的饲喂效果比较好。

5 鸡粪再生饲料的安全性问题

大多数人们担心新鲜鸡粪中含有害成分, 会传播给畜禽甚至传播给人。目前人们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是鸡粪中存在的矿物质、重金属药物、农药残留和激素等有害物质。1970年国内外对鸡粪中的有害成分进行了大量研究, 最终研究得出, 鸡粪饲料不会对被饲喂动物造成危害。针对有害成分在处理时所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矿物质因素, 在配制基础日粮时, 注意勿使铜、铁等重金属超过正常标准。鸡粪中含有较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目前杀灭病原菌和寄生虫卵的主要方法是加热消毒法。鸡粪中含有少量的雄性或雌性激素, 尤其注意母畜的喂量。

6 饲喂鸡粪再生饲料的注意事项

6.1 鲜鸡粪饲喂畜禽之前, 应首先进行加工处理。夏季应该采用当日鸡粪, 以防鸡粪变质和产生恶臭气味, 影响饲喂动物的适口性。

6.2 在畜禽日粮中添加发酵鸡粪时, 应按一个由少到多逐渐过渡的过程。

6.3 对于疫区的鸡粪应禁止使用, 以防疫病逐渐传播, 导致畜禽死亡。

6.4 鸡粪对于鸡、猪、奶牛、肉牛、羊来说添加量应有一定的限度。

6.5 特别是产蛋鸡粪, 由于其中的灰分含量过高, 添加时应该注意矿物质含量的平衡。

6.6 由于鸡粪饲料能值较低, 饲喂时要注意能量饲料的补充。

6.7 因为羊对鸡粪饲料的耐受力较低, 日粮中鸡粪用量以不超过羊的最大耐受量为准。

6.8 妊娠母畜不能过量饲喂鲜产蛋鸡粪, 以防雌性激素过量引起流产。

7 小结

再生资源利用技术 篇10

【关键词】木薯酒精废水;资源化利用;沼气

以木薯为原料生产酒精在我国广西等地有着较为广阔的市场。在木薯酒精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及悬浮物,COD高达50000-60000mg/L,pH值较低,属于典型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技术可以把高浓度有机废水转变为能源-沼气,因此研究开发木薯酒精废水厌氧处理技术极为重要,可以为木薯酒精生产企业的污水处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提高此类企业污水排放的达标率。同时,厌氧处理产生的沼气可用作燃烧和发电等,切实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1、木薯酒精废水处理现状

木薯酒精废水由于高COD浓度、高悬浮物的特点,处理难度很大,这是很多企业不愿意投入成本用于废水处理的根本原因。在实践中发现,很多薯类酒精、溶剂厂家的一次厌氧都采用传统的全混合罐全糟厌氧发酵,但是一次厌氧出水COD浓度达8000mg/L以上,甚至达到10000mg/L以上,出水粘度大、分离十分困难;悬浮物去除率低,造成二次厌氧进水COD浓度高、悬浮物浓度高,导致二次厌氧出水COD浓度高;从而增大了好氧负荷,处理效果难如人意。另外,悬浮物粘度高,脱水十分困难,加大了絮凝剂的用量。

2、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

2.1厌氧处理工艺

对于目前木薯酒精废水的处理效果以及效率不高问题,设计思路总体上就是一要大厌氧小好氧,二是做好一次厌氧,使一次厌氧出水COD浓度低于5000mg/L;在不用絮凝剂的情况下有效脱除一次厌氧出水中的悬浮物,降低后续工程负荷及运行费用。好氧污泥与沉降的厌氧污泥全部返回一次厌氧,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并提高一次厌氧污泥浓度,提高处理效果。

采用全糟、高溫厌氧发酵作为一次厌氧,通过独特的三相分离器、布水器和排泥系统,使高温厌氧反应器内保持较高的污泥浓度,这是提高其处理效果的关键。利用专门的布水、搅拌技术及三相分离技术配合科学的工艺控制手段,在COD负荷6kgCOD/m3·d的条件下,一次厌氧出水COD可降到5000mg/L的先进水平。一次厌氧出水黏度低,悬浮物容易分离,使二次厌氧进水COD浓度低、悬浮物含量少。其出水经沉降去除悬浮物后,进入IC厌氧系统作为二次厌氧,保证二次厌氧出水COD浓度在1200mg/L以下,从而使好氧容易成功、达到排放标准。并且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经济效益高,处理效果好。

2.2好氧处理工艺

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是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的简称,又称为循环活性污泥工艺,是改良的SBR,以其独特的优点被广泛引起注意,并不断得到改进完善、迅速推广,已在多家酒精厂得到成功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该工艺具有以下主要优点:

⑴处理构筑物少,过程简化。处理过程中,反应池集曝气、沉淀于一身,省去了初沉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泵房,整体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且更具灵活性。

⑵采用延时曝气工艺所产生的剩余污泥基本已好氧稳定,不需再进行消化处理,只需直接浓缩脱水即可。

⑶对水量水质的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由于间歇进水,时间长短、水量可以调节,不影响处理效果。

⑷对于单个反应池而言,出水是间断的,在高负荷运行时活性污泥不会流失,因而可以保持CASS系统较高负荷时的处理效率。

⑸处理效果好,可通过调节运行状态,更有利的去除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⑹处理流程简捷,控制灵活,可根据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控制改变运行周期和工艺处理方法,适应性很强。

二次厌氧出水COD浓度在1200mg/L左右,经CASS系统处理后,出水COD浓度在300mg/L左右。

2.3深度处理工艺

为了提高水质达到可回收的程度,将进行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深度的处理,以确保可以去除各种杂质,而且可以选择一些生物滤池和纳滤进行加工处理。BAF集生物氧化以及生物过滤等问题也可以作为一个总体过滤,而且这样的好处有占地体积小,抗冲击负荷小,对于有机物等一些杂质的处理有更好的效果。NF对于废水的中的一些杂质处理能起到相应的推动处理作用,可以将效率提高到更好,能够对一些成分起到很好的效果。

2.4资源综合利用

木薯酒精废水经过厌氧处理之后,污泥经脱水后可做优质有机肥。

3.工程应用分析

根据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资源的合理利用核心技术,对于每年产量60000t的木薯酒精废水进行二次处理并且得到更合理的资源化利用,相关数据详情可以以及系统运行结果可见表1:

根据“根据整体混合接触式高温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可调控内循环中温厌氧发酵”等技术合并处理木薯酒精所排除的高浓度酒精废水,一级厌氧反应器单罐的容积可达到5000立方米,容积负荷可达到6kgCOD/m3·d;二级厌氧反应器的单罐容积为2000立方米,容积负荷可达到15kgCOD/m3·d作呕,总体COD的去除率可高达95%以上。“厌氧和好氧集成耦合-曝气生物滤池-纳滤工艺”正常运转,其处理能力可达到3000m3/d,不但能够有效的进行处理COD和一些污染物杂质,而且水质可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可以进行二次循环利用与生产中,利用率可达到百分之30以上,厌氧处理系统满负荷生产状态下每天可以产生沼气90000m3,脱硫后可供燃气锅炉热电联产工程利用,可替代原煤90吨(热值为5000大卡),按年生产天数为300天计算,则全年可节约原煤27000吨,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1]周开.二级厌氧+氧化沟工艺治理薯类酒精糟液[J].酿酒科技,2006(04)

[2]王涛.薯类酒精糟液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J].中国酿造,2005(09)

[3]浦跃武,赵晓生,刘族安.木薯酒精废水厌氧处理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9(01)

再生资源利用技术 篇11

十一五期间, 在科技部的支持下,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政策、标准、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 目前建设部正在组织相关研究与示范工作。与此同时,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不断完善。2002年以来, 国家陆续颁布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建筑中水设计规范》等技术标准, 规范了污水再生利用设计工作, 也为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目前, 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作已经启动, 国家和地方都开展了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一些城市和地区正在全面规划和实施污水再生利用工程, 有的已经取得较好成效。例如北京、天津、大连、青岛等地积极开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在制定地方污水再生利用规划和管理措施, 发展再生水用户等方面积累了较好的经验, 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市目前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为30%, 2008年达到50%。在2008年前北京将新建再生水厂9座, 敷设再生水管线400㏎, 新增再生水处理能力40万Μ3/d。届时, 清河、北苑、肖家河、北小河等再生水厂分别向北郊地区、西北郊地区、清河集团、望京地区提供再生水, 并为清河、北小河提供景观用水;酒仙桥、东坝再生水厂分别向东北郊地区、酒仙桥地区、东坝集团提供再生水, 为坝河、亮马河、水礁湖等城市河湖提供景观用水等等。在再生水厂建设的同时, 配套建设再生水管网。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 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 减轻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城市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后, 可替代优质水, 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城市景观、市政绿化、生活杂用、地下水回灌和补充地表水等。应用先进的膜技术, 可生产达到饮用水标准的再生水。澳大利亚、新加坡在这方面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应用, 将优质再生水用作电路板加工过程中的超纯水, 工业生产中的工艺用水和空调冷却水, 也在尝试将部分再生水送入水库, 对原水水源进行补充, 有效地解决了缺水问题。

必须充分认识到, 污水再生利用作为城市补充水源, 是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 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措施。在解决城市缺水问题时, 应当首先立足于本地自有水源, 最大限度地实现水的再生利用, 籍此增加可用水量, 提高城市供水的可靠性。尽可能的降低对外部水源的依赖程度, 减少或避免远距离调水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远距离调水除了经济成本外, 还存在潜在的生态影响和工程控制成本问题。各地在制定城镇节约用水发展规划中, 应该充分重视污水再生利用这一有效途径, 将再生水作为水资源的组成部分, 直接纳入城镇用水供需平衡中, 实行综合管理。

2 污水再生利用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 目前各地污水再生利用尚处在起步阶段, 规模小, 利用范围窄。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日益受到重视, 但总体进展缓慢, 存在问题较多, 主要是:

(1) 污水处理率低, 管网不配套, 污水再生利用缺乏必要的条件。近年来, 虽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速度加快, 但仍然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截止到2007年底, 我国已经建成537座污水处理厂, 但污水处理率仅为40%左右, 污水再生利用率更低。特别是一些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成后, 由于难以落实配套管网的建设资金, 造成设施闲置, 而难以发挥投资效益。污水处理厂出水未经有效利用而排入水体, 既浪费了水资源, 又对水环境构成潜在的污染威胁, 这种状况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极不相称。

(2) 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 污水再生利用缺乏必要的市场环境。目前的水价调整是以补偿供水运营成本, 减少财政补贴为目的, 没有体现水作为稀缺资源的价值。水价形成没有充分起到对水资源供需关系的调控作用, 城市供水水价、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收费之间尚未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 尚未形成有效的污水再生利用激励机制。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不高收费率低, 不足以补偿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和运营成本, 更谈不上落实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资金。

(3) 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和再生利用认识不足, 污水再生利用缺乏相应的鼓励和扶持政策。目前有些地区没有把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工作摆在重在的位置, 特别是一些水资源目前比较丰富的地区, 没有充分重视节水问题。缺水的城市和地区需要节水, 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和地区同样需要节水, 也要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现在很多城市在解决缺水问题时, 往往采用开发新水源、跨流域调水和开采地下水等传统的方式, 对污水再生利用作为城市补充水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缺乏促进污水再生利用和政策措施, 结果一方面城市用水紧张, 另一方面本可以使用再生水和园林绿化、市政环卫、生态景观等却在大量使用十分紧缺的优质水源, 出现了非常不合理的现象。

(4) 要严格再生水水质管理, 运行单位对正常运行的再生水设施需定期化验再生水水质, 确保安全用水。改变再生水供水管网结构, 提高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再生水生产系统在设计上需要进一步提高其灵活性, 配水系统要便于实现分质供水, 以降低成本。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事业的发展必须紧密依靠科技进步, 要有高新技术的保证和支持。必须重视和加强新工艺、新流程、新技术和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5) 宣传力度不足, 公众的污水资源化意识有待加强。受传统观念影响, 加之对污水再生利用的宣传不够, 公众对再生水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还比较低,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污水的再生利用工作的推进。

3 推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进程的任务和措施

(1) 统筹规划, 协调发展, 合理配置水资源。

在制定城市水资源发展规划时, 一定要明确污水再生利用是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污水处理和再生水设施建设是供水能力建设的有机组成。要根据城市可用水源的特点和具体需要优化配置各类水资源, 统筹安排城市水源、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发展污水再生利用, 当务之急是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步伐, 加快污水收集管网能力, 为污水资源化人为创造必要的条件。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时, 要以实现污水综合利用为目标, 同步规划和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布局、处理规模和工艺方案, 促进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和协同发展。令人担忧的是, 许多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建在城市水域的下游, 没有考虑日后再生利用的发展需要, 这个问题非常严重。许多大型城市的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很大, 污水收集管网很长, 造成长距离输送, 而处理后果的再生水需要重新敷设管网送至利用地, 造成处理成本增加。所以应重新调整污水处理设施的布局规划。只要确保规划合理, 就会确保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有机结合, 将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 发挥规模效应。随着水价的改革和相关政策的出台, 污水资源化将成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 为减少不必要的人为障碍, 污水再生利用应尽早考虑, 统筹规划。

(2) 积极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 充分利用价格杠杆, 促进污水再生利用。

在城市污水和资源化的管理方面, 政府有指导的义务和职能。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作, 单靠政府行为, 没有市场推动, 必然动力不足;单靠市场推动, 没有政府引导, 也必然难见成效。因此有必要充分考虑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作的特点。既要靠市场推动, 也要加强政府行为。今后城市污水和再生利用工程项目的建设, 应积极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投融资方式和运营管理模式, 鼓励并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参与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设施和建设, 有必要通过政策引导、法律约束, 促进污水处理及资源的市场化, 把行业利润推向市场, 形成健康市场化运行机制。

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产业化, 实现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良性循环, 就要加大水价改革力度,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 尽快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要充分发挥水价杠杆的需求调节、水资源配置和节水、污水再生方面的作用, 促进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

要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 充分利用行政和经济手段, 引导用水单位积极利用再生水资源, 扩大再生水的应用范围, 特别是市政、绿化、环卫和工业用水等方面要率先推荐使用再生水。

(3) 采用适宜的技术和工艺, 推广使用符合标准的再生水。

实施污水资源化, 将城市污水处理的战略目标由传统意义上的污水处理、达标排放转变为以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为核心的水的循环再用, 相应地要调整污水处理技术路线。目前建设部正在组织研究制定污水再生利用的技术政策, 鼓励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尽快提高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的工艺技术水平。

我国地域广阔, 各地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不一样, 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再生水利用方案, 优先选择水质要求低的再生水使用途径, 尽量缩短输水距离, 降低再生水利用成本。积极开发适应当地条件、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工艺。需要强调的是, 在大力推广污水再生利用的同时, 要特别注重加强水质监测和设施维护, 建立应急预案, 保障供水安全。

实施污水再生利用, 要充分满足水质标准的要求, 在技术标准规范的指导下, 对各种先进、经济、适用的技术进行技术综合与集成, 采用适宜的技术路线和工艺方案, 以满足所设定的水质水量再生与资源化目标。目前污水处理及再生仍缺乏系统完善的政策和标准体系, 特别是不同用水对象的政策规定、不同用水要求的水质标准, 要尽快研究建立各类用途再生水的水质标准体系, 逐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和配套政策, 确保健康有序地推进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作。

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发展战略, 就其本质而言, 就是要建立起水的社会循环新模式。具体讲, 就是以推动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为根本目的, 以遵守市场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为实施原则, 以不同区域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为实施途径, 以保障人体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为基本要求, 把污水再生利用的内容纳入到城市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中去, 把污水再生利用项目系统化地纳入到现有及未来城市的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去, 实现与给水和排水系统进行一体化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监督管理。我国淡水资源十分匮乏, 污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已成为当今发展趋势, 并且人们还进一步意识到合理利用污水资源, 不仅可以缓解全球性的供水不足, 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造福子孙后代, 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智, 阳春.城市污水回用技术[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0, (4) .

[2]何忠志, 王虹.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自身回用可行性初探[J].给水排水, 2001, 27 (6) .

[3]张书新.节水的另一途径——污水回用[J].化工之友, 1997, (4) .

[4]李国欣, 李旭东.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现状及其应用实例[J].2001, (5) .

[5]马志毅, 米晓军.城市污水回用的思考[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1998, 29 (1) .

上一篇:绿色增长下一篇:依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