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资源利用(精选12篇)
技术资源利用 篇1
2014年, 世界贸易组织就中国的稀土出口管理措施最终裁决中国败诉。商务部日前公布的《2015年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目录》明确取消了已执行了16年的稀土出口配额制度。在这种形势下, 如何提振中国稀土产业?业内认为, 未来取决于我们能否在该领域占有高科技优势, 而不能再单纯依靠资源优势。
长期以来, 我国的稀土供应了全球90%以上的需求, 但专利技术主要掌握在西方大国手中, 一方面我国无法自行生产高端产品, 另一方面还要向国外专利持有人支付巨额专利费。为打破这种局面, 我国科技工作者进行着不懈努力。其中, 北京大学杨应昌院士主持、由北京大学与北京恒源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高性能各向异性钐铁氮磁粉及其粘结磁体取得重大突破, 已经通过了国家863验收, 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据称, 此发明是我国在稀土永磁领域唯一的一项原创性发明, 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标志着我国在稀土科技领域的地位和影响日益显著, 这对于综合利用稀土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进一步推进电器小型化、节能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恒源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新安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知识产权曾长期受制于人
稀土功能材料是十三类新材料之一, 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挥着核心基础材料作用, 其中, 稀土永磁材料是稀土功能材料最重要的方面。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稀土永磁材料主要是用来生产钕铁硼。钕铁硼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永磁材料, 但也有其不足,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 用这种材料制作粘结磁粉, 其晶体结构是各向同性的, 最大磁能积仅到16MGOe, 不能适应高端领域产品的需求。其次, 粘结钕铁硼的成型工艺受到限制, 不适宜制作柔性磁体和复杂异形磁体。第三, 钕铁硼磁粉的专利归外国公司所有, 受到国外知识产权的制约。我国国内生产钕铁硼的企业很多, 有些还是上市公司, 但都不具有钕铁硼的专利权, 需要向国外支付专利费, 同时, 这些企业之间又存在竞争, 导致利润越来越低, 产能严重过剩, 很多企业开工不足, 因此, 需要开发新产品来尝试改善这种局面。
此外, 还要看到, 稀土资源并非中国独有, 日本等国已开始尝试从其他国家寻求资源来源, 我国的资源优势可能会逐渐降低, 因此, 很有必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提振整个稀土产业。
钐铁氮研发获突破, 开始规模量产
稀土金属是伴生的, 随着钕铁硼材料的大量应用, 在开发提炼钕的同时, 积压了大量同时提炼出来的其他稀土元素, 如钐。如何综合有效利用稀土资源, 是我们一直关注的一个课题。
与该项目有关的研究, 北京大学已经持续进行了20多年, 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 北京大学杨应昌研究组和爱尔兰大学Coey研究组基于所发现的在稀土合金中氮的间隙原子效应, 发明了内禀磁性可与钕铁硼媲美的新材料钕铁氮和钐铁氮, 尽管氮化物具有优异的内禀磁性, 可是传统的工艺不能做出高性能稀土铁氮磁粉。第二阶段, 北京大学开发了适宜的工艺, 使这种新材料具备了优异的永磁性能, 当时金属钐的价格是钕的数倍, 因此将钕铁氮被视为性能高而价格低的材料加以开发。第三阶段, 北京大学针对钕铁氮进行了产业化技术研发, 经过了产业化中试试验。到2005年, 金属钐的价格开始低于钕, 为了适应市场原料价格的波动, 实现产品多元化, 又重点开发了钐铁氮。目前已经在稳定量产高性能钐铁氮磁粉。同时, 所开发的钐铁氮各向异性磁粉产业化的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钐铁氮各向异性磁粉的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成果已取得了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发明专利。
在稀土永磁材料中, 钕铁硼磁体是市面上最常用的产品, 与钕铁硼相比, 钐铁氮磁粉有四点优势?首先, 与当前商用的钕铁硼粘结磁粉相比, 钐铁氮各向异性磁粉具有更高的剩余磁感应强度、更高的磁能积和更强的抗氧化和抗腐蚀能力。其次, 钐铁氮磁粉的成型工艺好, 易于直接加工成薄壁环形、棒形、瓦型等三维复杂形状, 适于压延、挤出、注射和模压等各种粘结磁体工艺方法, 成型后公差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第三, 钐铁氮磁粉完全是我国的自有专利技术。最后, 从生产成本方面考虑, 较之制备高性能钕铁硼磁粉所需的材料, 目前钐铁氮磁粉的材料成本相对较低。
助力节能电机行业发展
稀土永磁电机是国家大力推广的高效节能电机, 与传统励磁式电机相比, 具有减化结构、降低损耗、提高效率的特点, 是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重要基础部件。由于各向异性钐铁氮磁粉磁能积高, 因此以这种材料制作的粘结磁体可以缩小所需的磁体体积, 减少稀土材料的使用, 提高电机的效率。
此外, 钕和钐是共生的, 在大量使用钕的同时, 导致了大量钐资源闲置, 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而我们这项以钐为基本元素的新型稀土永磁材料, 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促进稀土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这项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电动汽车、办公自动化、家用电器等电子产品中, 对信息、交通、能源、环境诸领域的技术进步起着推动和保障的作用,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迈向稀土科技强国, 促进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应该是我们未来的奋斗目标。我们应当在现有基础上, 继续加强对科技创新的引导和扶持, 努力提升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进程, 摆脱知识产权严重受制于外国公司的局面。我们不仅要成为稀土资源大国、工业大国, 还要成为科技强国。同时, 科技创新要充分考虑我国资源特点, 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有效利用, 服务于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技术资源利用 篇2
摘 要: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加速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但是也使得人类社会生产中面临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损耗过渡、气候变化异常、生态破坏严峻等问题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这种社会现实面前,人类逐渐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在各种生产工作中都提出了节能、环保、绿色的发展口号。建筑施工作为引起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绿色施工节材和材料资源的利用尤为重要,是未来建筑领域发展的基础前提。本文通过我国建筑施工现状分析,着重探讨了绿色施工节材和资料资源利用技术的应用旨在为同行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施工;绿色建筑;环境问题;节约能源;利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于各种事物认识也逐渐深入,尤其是在环境保护方面,更是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管理流程。在城市发展和社会建设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优先考虑到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放在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筑工程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也是引起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在工作中我们有必要结合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研究,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从而选择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我国建筑施工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时间里,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施工质量、施工技术水平、施工管理策略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着鲜明的差距。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带动下,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是完全可以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的,但是就施工细节而言其中问题还较为严重,这主要是我国的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低、专业素质不高、工作积极性差等影响造成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施工方面
基础工程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后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为此,在工作中做好基础施工控制和管理工作十分关键。但是由于我国基层施工人员大多都是来自于农村打工的农民工,这些人员本身存在着技术水平低、安全意识淡薄、环保意识低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在施工中材料损耗严重,各种技术不标准造成了工程质量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2 管理方面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业的日益繁荣,建筑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工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施工管理进行完善和优化,以此提高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但是,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包含了风险管理、投资管理、合同管理、进度管理等多个环节,为此在工作中必须要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归纳。但是,由于我国国情、社会现状的原因,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都存在着管理不完善、不科学,这就引起工作人员在施工中我行我素,造成资金浪费严重、材料损耗较多等问题,不仅无法达到工程预计效益标准,而且更是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绿色施工概述
基于上述的种种问题,在现代化工程施工建设中做好绿色节能建筑尤为关键,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世纪,人类文明进程不断加快,与此同时受到传统建筑施工技术的影响,使得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还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如施工技术不科学、施工材料浪费严重、施工管理不完善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影响了施工进度和效益,也给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造成不必要的影响,为此,在目前的工作中实施绿色施工技术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2.1 绿色施工分析
施工活动是人类对自然环境以及后代子孙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为了在目前的工作中更好的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做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施工工作开展的同时还需要保护好周边环境,做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所谓的绿色施工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减少施工带来的环境污染、结合当地气候进行施工、节约施工材料。
2.2 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目标
工程在设计上结构体系合理,主体采用了框架剪力墙结构,在独立的结构单元内,平面规整,竖向无凹凸变化;局部透明屋面采用了钢结构,减小荷载的同时降低了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在施工方面,项目部重点从钢材、混凝土、木材、模板、围护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及生活办公用品材料七个主要方面进行控制。通过安排材料采购的合理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可循环材料的多次利用化,钢筋配料,钢构件下料以及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的优化等措施;同时结合设计的要求,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绿色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措施
3.1 钢材控制
项目部按照要求选用高强度钢筋,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并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对本工程建筑钢材堆放有序,避免将钢材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同时进行详细分类,量化控制、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的时间和批次,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量。
3.2 木材控制
3.2.1 精确控制方木、板材等木工用料的进场计划。材料用量计划提出后,先由木工工长进行核对,木工工长审核通过后报预算审核,从源头控制材料用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3.2.2 木材截余材料的合理再利用。施工中使用的竹胶板、梁、柱模板根据配料单统一发送,减小整张板的现场切割数量。无法使用的废弃板材则多用于专业、土建预留洞口的封盖。
3.3 模板控制
3.3.1 木工工长提前排板,优化模板用量,最大限度减小损耗量,并采购质量优良的板材,不易变形、损坏。
3.3.2 根据工程结构对称的设计特点,AB区对称、CD区对称的建筑形式,合理分区,划分流水段,对称结构最大限度地重复使用。经统计,钢模板实际接触面积为12323m2,多层板实际接触面积为43164m2。
3.3.3 对于非对称结构不能重复使用的模板,用于二次结构。结构封顶后仍可重复使用的模板则用于外线工程。
3.3.4 模板拆除后,立即进行模板表面的清理、刷水质脱模剂,使模板处于保养状态。
3.4 围护材料控制
3.4.1 本工程依据绿色建筑设计的要求,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材料均选用耐久性良好的材料。
3.4.2 施工临时办公区用房和生活区用房,选用彩钢板可周转式活动房,用量为2697m2。
3.4.3 施工现场围挡则最大限度地利用正式铁艺围墙,减少了施工中临设材料的使用。临时围挡施工完毕后统一回收,维护再利用。
结束语
实施绿色施工,我们主张尽可能减少场地干扰,提高资源和材料利用效率,增加材料的回收利用等,但采用这些手段的前提是要确保工程质量。好的工程质量,可延长项目寿命,降低项目日常运行费用,利于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本身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参考文献
技术资源利用 篇3
一、解析教材巧取舍,内容合适兴趣高
教材是最基础的课程资源。教材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载体,对于我们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现代信息产业日新月异,近几年信息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这直接导致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的部分知识内容与信息技术实际发展水平不相称。
例如,在讲解“文件的下载”的内容时,教材举例的通用下载工具有“网络蚂蚁”和“网络吸血鬼”等,但这两个下载工具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淡出互联网舞台了。基于信息技术教材更新速度与信息技术实际发展水平不相称这一事实,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深挖教材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资源作用。同时,因为高中生正处于独立性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极度关心个人的成长,对于与自己成长无关或无益的事物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时,应该基于大纲、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需求为标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挖掘知识内涵、提升知识黏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最终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力开展。
例如,在《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五章“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的教学中,笔者就对教材内容做了这样的取舍:一方面,笔者缩减了“图像的采集”这部分内容,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图像的采集方式已经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手机和数码相机通过不断优化成像质量已经成为普通家庭进行图像采集的常用工具;而扫描工具随着技术的革新,整体结构也出现变化:利用“多功能一体机”进行扫描越来越受青睐,平板式扫描机已经开始进入高端领域,馈纸式扫描仪等其它扫描设备也不断丰富扫描市场。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比较老旧,不符合当前发展状况,难以激起学生兴趣,因此笔者将其删改。另一方面,笔者增加了“图像的加工”这部分内容,对教材中所使用的图像加工软件Photoshop做进一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图层、蒙板的概念,学习多种加工方法。因为,对于图像的设计加工学生比较感兴趣,但对于Photoshop相关工作原理学生并不了解、教材也未有体现。因此笔者对教材进行研究、根据学生需求适当扩充,这有利于提升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促进学生学习。通过对教材进行这样的取舍,能充分开发教材资源,提升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推进。
二、生活经验利教学,感性理解效率优
“生活即教育”。生活经验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直观、最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合理的生活资源引入,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通过感性体验获得理性认知,最终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高中信息技术因为处于大学和初中的衔接阶段,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来自于高校计算机课程相关理论;又因为高中信息技术学时少,无法承载过多理论,因此教材在编撰时只能将这些理论进行简化、压缩,这直接导致了高中信息技术理论,特别是一些技术原理知识十分抽象、晦涩,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通过合理导入、生动讲解,将课本知识转化为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知识概念,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进行《网络技术》第一章“全文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这一部分教学时,笔者发现:教材将搜索引擎的组成概括为:搜索器、索引器、检索器,而对于这三部分的分析则以抽象文字为主,十分晦涩难懂。因此,笔者引入生活资源,做了如下导析:“我们可以把搜索引擎看成是一个大卖场:搜索器类似采购部,它会定期到各个网站去抓取页面,存到数据库,就像定期采购物资放到仓库一样;索引器类似仓储部门,它负责将搜索器收集的页面进行关键字索引,存入数据库,就像仓管人员将采购的物资进行分类,存入仓库一样;检索器则类似前台,它根据用户的查询字串从数据库中提取页面,就好像前台人员根据顾客要求拿出相关货品一样。”通过如此讲解之后,学生豁然开朗,对搜索引擎工作原理的掌握既快又好,学习效率有效提升。
三、学科资源利实践,合理联系促提升
高中信息技术要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需要营造良好的信息学习环境,经常性地开展信息创新活动。但是,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受制于教育背景和学科性质,学生的信息实践活动多集中于课堂,鲜有学生愿意利用课后时间进行信息技术实践。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迅速发展,现在许多学科教学都与信息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认为,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联系,将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转化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资源,将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实践的深入开展。在学科资源利用上,教师应该坚持为我所用、合作共赢的原则,与其它学科教师密切配合,关注各类教学活动,切实发挥学科资源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教学完《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文本信息加工”的相关知识后,笔者联系了所在班级的语文老师,刚好语文老师要布置一篇作文练习。于是笔者便通过协商,让语文老师在作文作业中加入信息技术实践内容,即:本次作文写作还要求用Word排版,标题为黑体三号,正文为宋体四号,首行缩进两个字符,段落间距为固定值24磅;须在文章末尾插入一张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并衬于文字下方。通过这样,笔者有效将其它学科的作业练习转化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活动,拓展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平台,对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和信息素养的提升都有一定的帮助。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但目前整体教学环境仍不利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三到五年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大环境不会有太大改变。因此,要推进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运用、实践能力,就需要广大教师,不灰心不丧气,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不断努力尝试,不断钻研探究。
施工现场水资源利用技术 篇4
800 40 () |600妒丨) "DN50屯消防水池格栅+粗滤棉净化系统图3集水井平面2) 消防水池施I:淸理已施T-完的消防水池工程, 经建设'丫I-位、监理验收合格后, 按设汁要求及吋进行消防水池防水施工3) 成品化粪池、一体化净化箱基础施下及安装根据平而丨图位置和标高, 按设计说明进行安装4) 按方案设计进行给、排水管道系统安装, 如阁4所示5) 水泵安装根据方案设il·及厂家说明丨‘) , 进行水泵及增压泵的安装6) 移动«所及楼层消防拴安装根据T.程进_PNjgg现场成二DM00., ., , y:拟水ffi (fcfgife山政巧水钤Ma枪水系统b培丨占作水系统图4给排水系统安装度要求, 安装楼层移动厕所.安装r.程设V卜消防给水管以作为楼层给水管7) 水资源二次利用系统安装质量检查、验收水资源二次利川系统安装质量需符合《给排水管道X程施X质M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要求, 系统经试运转试验检查运转正常4结语施工现场水资源二次利用技术, 成功地将雨水、地下水、河水成功转化为可利叫施工生产川水, 实现T水资源的二次利川, 不仅降低了施X现场自来水的使川m, 而11确保r现场污水的排放标准, 保护了环境参考文献:|孙颖·张凤男.m阁·施工现场雨水收染利用系统技^研究与应用[J].施工技^.2014, 43 (4) ;66-68.2全学斌.裴文强.刘略.等.水循环利用系统<K沙V.I程中的应用[J.施丁技术.20丨4, 43 (19) :1 10-112.-体化净化祐g坑井点降水.河流纷水, , DNI00 DM U0DN5D徘水沟^“m沉促li) N厂) 0珊+動!DN75i集水并现场冲洗Dfvj?5‘“时丨丨H水接市政污水管卜4I J N I 0 0D N I:l) N5 (i唯居細H水·咱丨治丨1防丨丨1水鉍地溴if II丨水纳米吸消毐装置il-极级消水机附过滤器-体化净化箱消防水池图2水资源利用系统工艺流程3.2.2施工及安装根据现场平面布置图, 进行水资源二次利川系统方案及图纸设计, 根据设计进f t材料预算, n-将需求计划报材料部门采购|) 沉淀池、集水) t-施I.根枞平而图位置进f f沉淀池和集水井的施「:, 进、出水口标高%符合系统标高设计要求 (见Ifl 3) 降养炉iij水圆Wj W听<K-Vc'.e>l!iors
参考文献
[1]孙颖, 张凤勇, 崔阁.施工现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J].施工技术, 2014, 43 (4) :66-68.
技术资源利用 篇5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都应积极开发与利用计算机(器)、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资源,组织教学研究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开发与利用适合自身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资源,以充分发挥其优势„„”我校是市政府花费巨资新建的一所现代化学校,各班都配备了电脑、实物投影、电子白板等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还有自动录播室、软件工作室等各种多种功能教室,完善了校园网络资源建设。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好信息技术资源,我校全体数学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体会到了“课件共享”的乐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已经意识到:“多媒体技术”在“获取和进行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体现出来”,它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我们在单元集体备课时,会在对各个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对每一节课的课件制作进行合理的分工。老师们可以通过网络资料,相互推荐一些好的网站,如“小学数学教学网”“好课件吧”等。在这些网站中,收集一些素材,下载一些与课程直接相关的、富有参考价值的课件,经过筛选,再加上自己的思想,形成自认为最好的教学课件,也可以自己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再次集中时,同年级组的全体教师一起观看,一起修改,形成一个个“成熟”的课件,最后,教研组长将这些课件整合好,就形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可以“拿来”,并加以改进,使之适用于自身课堂教学,课后多反思再修给。实践下来,教师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避免了课件的低水平重复,切实感受到了资源共享的乐趣。
2.发挥自动录播室的作用
传统授课形式下,教师很难发现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是因为看不见自己的表现,因而也就不能及时跟进改正,这也成为制约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症结所在。采用全自动录播系统对课堂教学活动实时录制,可以把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语言、互动、细节、资源等原汁原味的录制下来,同时将视频直接推送到校内多媒体服务器,支持多用户同时在线观看视频直播。
为了发挥自动录播室的作用,我校每学期都会开展“有效课堂研究”活动。在各个年级组内人人上课的基础上,推选出一名最优秀的教师代表参加学校展示。展示地点就在自动录播室。集体议课时,有必要时会将部分教学过程进行重新回放,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一起讨论、交流其中的环节。尤其是上课教师通过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能够跳出自身的局限进行反思,更容易的找到自己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的备课、教学、互动、应变能力等环节的揣摩、提高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录播系统的应用为教师的磨练及自我反思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为学校培养优质教师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培训环境。现在,我校有许多教师脱颖而出,在各种课堂教学比赛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3.经常举行同课异构活动。
在体会到开发于应用信息技术资源为教学提供便捷之余,我们也在思考:怎样处理好利用信息技术之源与传统的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为此,我校与泰州实验小学、跑徐中心小学两所市内学校、外市建湖小学等,每学期都会根据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选择有代表性的相同的教学内容,然后由不同校的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师生的不同,课堂教学的结构、风格不同,教学效果也不一样。参加研讨的老师通过对这些课的对比,找出每节课的优点与不足,然后再把经验运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低年级数的认识、几何图形的转换、图形公式的推导等运用多媒体教学,尤其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以前,教师们对于苏教版教材中新增加的“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这一内容,教学时感到十分棘手。在课堂上无论教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学生就是很难弄明白,自从有了多媒体后,大家都感到教得轻松多了,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只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加大教学容量的工具,或因为有计算机演示而弱化对数学规律的探索活动,对学生学习数学反而会起到消极作用。记得刚开始在教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中小数乘除法单元时,开始我们与平时的做法一样,每节课都使用课件,结果发现教学效果总不尽人意,尤其是小数除以小数。我们在讨论时,大家一致认为可能是多媒体惹得祸,有时干脆一张嘴,一支粉笔进课堂,结果教师在黑板上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计算的全过程,让学生上黑板板演,再根据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及时地分析原因并加以纠正,教学效果明显好多了。
4.不让黑板变成“白板”。
我校在各个教室里,除了保留传统的黑板外,还配有电子白板。教师可以用智能笔在书写屏上写要点、圈点、批注,或画出各种图形,也可以轻松地调用内置的各学科资源。因此,有些老师认为用现代教学媒体替代黑板,是新课改下的新课堂的体现,有了多功能的现代教学媒体,黑板就应该“下岗”了,用粉笔和黑板上课,已经“老土”了。以至于40分钟的一堂课,偌大的一块黑板上,只有寥寥几个粉笔字孤立其中,感觉就像一片沃土上的几根禾苗,稀稀疏疏。更有甚者,黑板上没有一个粉笔字,“白板”一块。
我们现在上数学课,还要不要使用黑板?我认为,回答是肯定的。诚然,我们不可否认,现代教学多媒体的先进性,目前还没有哪个教学多媒体能比我们自己的双手灵活的。优秀的数学板书具有概括性、合理性、持久性、完整性、示范性、操作性等特点。课件板书由于画面经常变动,具有短暂性与局部性。学生只能是一种视觉暂留,不能及时地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其结果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每次在议课时,黑板上板书什么,什么时机出现,都是必可可少的环节之一。正如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的《教育》中说:“所有的直观教具中,要数黑板最普遍、最重要、最灵活。也许正因为黑板过于为人们所熟悉,因而往往被人们忽视或不使用”。但愿我们能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发挥黑板的作用。课堂上,千万别让黑板变“白板”。
技术资源利用 篇6
会议听取了山东卯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齐河县经济开发区有关负责人的项目介绍和发言,与会专家对项目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五项合理建议。
一、与会专家从我国资源环境、产业政策和公司本身充分肯定项目前景
专家认为,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废弃资源循环利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工业铜泥、废杂铜和尾矿中回收利用二次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但行业面临着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不高,工艺设备落后和高能耗、高污染、利用率低的乱象。
专家认为,该项目是固废的资源化综合利用,也是循环经济项目,产业方向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需要从原料来源、产品定位、工艺适宜、资源准入、环保措施、可行性、经济性、风险性八个方面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专家认为,山东卯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社会责任的混合制股权企业,坚持科学发展,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兼顾和多赢共享、积极探索工矿废弃资源利用新途经,与相关研究院校单位合作,初步形成了“产学研”体系。采用成熟技术对传统冶炼工艺技术,成套设备进行嫁接改造方案,完成了工业化利用研究,掌握了工业化分离提纯技术和清洁生产节能减排配套技术。具备了规模化开发利用示范条件。
二、相关建议
鉴于项目选址山东齐河经济开发区,已建厂房4.6万平方米的实际情况,与会专家提出五项建议。
一是要认真抓好项目园区的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土地规划、生态规划与实施方案的编审工作。可研、环保、安保、能效评估必须结合实际,体现科学性。以环保排放指标为红线的基础工作要先行,切实做到利用区域资源、市场和集成优势,用废弃低品位资源替代高品位资源,有序的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清洁、高效、生态、持续发展。
二是大力推广使用资源清洁化梯级利用技术。通过自主或科研机构联合研发,降低铜泥资源利用成本,提高铜的精制延伸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发挥相关企业的专业技术、资金、资源和市场管理优势,推动综合利用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应用示范。为实施引进技术本土化,设备成套、模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促进项目列入“十三五”省市(县)节能环保产业规划推进,创造条件争取申报国家资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
三是合理开发工矿废弃再生资源是任重道远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观念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资源战略、环境保护、技术标准、价格政策、投资监管和行业协同等诸多问题。项目示范发展初期,离不开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政策引导,扶植与监管。因此,要积极稳妥寻求战略伙伴,用好国内外各种资金,对接国家政策,借社会之力,建立开发利用工业固废资源的资金支撑平台和资源供给渠道。
四是积极参与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筹备行业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聚集国内外专业人才,制定具体发展线路图,明确重大科技攻关课题;与科研院(校)及专业机构协力共建国际技术支撑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重点放在科技研发和工程示范,突破技术瓶颈,增强核心竞争力,抢占工业废弃物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的制高点。
绿色施工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技术 篇7
1.1 建筑施工现场材料管理仍很薄弱
现目前, 绝大多数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对建筑资源的使用的监督上, 还存在着轻管理、重供应的思想观念, 仅仅考虑的是完成自身管理人员的任务, 却没有对材料实际使用的方式以及用量进行监督, 没有对材料是否合理使用并且是否具有较高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同时, 施工现场各项材料管理人员所配备的人员较为薄弱, 导致所有材料在现场都处于一个粗放的管理状态。各种建筑工程即将使用材料被被混合的堆放在一起, 针对建筑材料计量的设备也存在着计量不准的现象, 这一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材料不合理。另外, 在基层人员使用相关材料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的, 真正明白应该怎样利用资源的相关技术施工人员较少。正是这些建筑工程建造过程中的众多因素, 造成了施工现场资源管理工作紊乱现象的出现, 损害了企业经济效益。
1.2 材料资源使用中随意性比较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企业都没有制订详细的消耗定额, 甚至有的现场人员在没有经过技术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就随意领取材料, 并且领料人员领取材料后严重浪费或者将其私下变卖,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材料资源的浪费。甚至还有的建筑企业领导与材料管理人员串通而虚开发票将一些财经制度不准报销的东西通过材料出帐, 甚至开具没有任何实物内容的发票从材料出帐, 还有对周转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等一次性出帐, 之后便不管不问,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材料资源合理综合利用的效率。
2 绿色施工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技术措施
首先, 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 必须要禁止使用、采购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
门已经命令禁止的资源材料, 使用完全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的以及发展需要的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型材料, 最大限度的保证的使用材料是合理采购的建筑材料资源等。同时, 还为了能够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并且不对周边环境带来任何污染, 并且深入的分析的牛
2.1 建筑企业实行材料节约奖励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材料资源的综合合理使用, 提高施工人员节约材料的积极性,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实行材料节约奖励制度, 建筑企业实行材料节约奖励制度是一项比较繁重而又细致的工作, 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企业、个人与国家三者的利益,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积极、慎重、稳妥地进行, 必须要制定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 严格的材料发放制度与完善的材料消耗考核制度。一般情况下材料节约奖励制度有着两种形式, 一种就是规定超耗罚款标准, 控制施工现场材料超耗, 另外一种就是按照节约额的比例提取节约奖金, 奖励操作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 只有有奖有罚才能使材料节约奖励制度变得更为完善。
2.2 实施建筑材料承包责任制
建筑施工现场材料承包责任制就是将建筑材料消耗过程中的材料落实到个人, 他是责、权、利紧密结合, 提高建筑材料资源综合合理利用为目的的一种经济管理手段, 它能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比较可靠地材料资源预算, 能够为建筑施工企业完善建筑材料领用制度, 进而在最大程度上为企业节约材料资源。
2.3 合理使用周转材料
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建筑模板以及金属脚手架等周转材料的严格按照合同使用,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节约建筑材料资源的目的。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合理控制施工进度, 保证模板与脚手架的总投入量与工程进度相适应, 充分发挥其周转使用效率, 同时还要控制好工期, 尽量做到不拖延工期, 尽可能的降低建筑模板与脚手架的占用时间, 充分提高周转使用率, 最后还要做好周转材料的保管与保养工作, 借以通过延长周转材料的周转使用次数达到降低摊销费用的目的, 进而节约建筑材料。
2.4 建筑施工中材料的循环使用
建筑施工中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是一种节约建筑材料的重大措施, 通过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 可以充分挖掘材料的潜力, 在大限度的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价值。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通过分捡、剔除或粉碎后, 大多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 例如废钢筋、废铁丝与废电线经过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 就可以再进一步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建筑钢材, 废木材则可以通过相关的技术用于制造人造木材, , 将建筑污泥作为混凝土骨料和农业培土, 混凝土块作为填筑材料、路基材料、混凝土骨料。总而言之, 从环境与材料节约的角度看, 许多建筑垃圾都应该通过相关的技术进一步充分利用起来, 在保证物质生产和文明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 还要有利于维护地球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 使建筑材料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3结束语
建筑施工过程中, 工程木方, 建筑木方、各种扣件、及建筑模板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不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推广使用绿色施工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技术, 尽可能做到建筑材料资源的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杨昌鸣.张娟.建筑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第30期.
[2]]郑永旺.对现场施工管理的认识[J].山西建筑2010 (03) .
电镀清洗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 篇8
关键词:电镀清洗废水,治理方法,资源化利用
0 引言
电镀行业既是重污染行业又是耗水大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电镀点已经发展到近两万个,水资源的消耗也随之增加,全国年排放电镀废水超过40亿吨,其中80%以上来自于镀件的清洗过程。目前,电镀废水有50%以上未达到国家排放标准[1],电镀清洗用水以及水中重金属离子的重复利用率很低,恣意浪费现象十分普遍。可以说目前电镀废水的达标排放是不彻底的,有待于水处理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实现循环经济。
1 电镀废水的来源与分类
电镀废水的主要来源如下:(1)电镀件清洗水。这部分废水属通常排放性污水;(2)废镀液排放。主要包括工艺上所需的倒槽、过滤镀液后的废弃液、失效的电镀液等。这部分废水数量不多,但浓度高、污染大,要求集中回收处理;(3)工艺操作、设备、以及工艺流程的安排等原因造成的“跑、冒、滴、漏”等废液;(4)刷洗极板,冲洗车间地面、设备等所产生的部分废水。
如果按照电镀种类和电镀工艺,可以把电镀废水分成5类:(1)前处理废水,来源于电镀前处理,包括除蜡、脱脂和酸蚀除锈工艺;(2)含氰废水,来源于氰化镀铜、氰化镀金和仿金电镀等工艺;(3)含铬废水,来源于六价铬电镀、铬酐钝化和塑料电镀前粗化等工艺;(4)综合废水,来源于光亮镀铜、冲击镍电镀、半光镍电镀和光亮镍电镀等工艺;(5)混排废水,来源于镀槽渗漏,操作或管理不善引起的“跑、冒、滴、漏”以及刷洗极板、冲洗车间地面和冲洗设备等过程[2]。
由此可见,电镀废水80%以上来自于镀件的清洗过程,目前电镀清洗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很低,水的恣意浪费现象十分普遍。
2 传统的电镀废水处理方法
2.1 化学法
目前,电镀清洗废水处理工艺中,有80%采用化学法[4],但化学处理后电镀废水即使达标排放,其中仍有重金属存在,容易被动物和植物吸收积累,并以食物链的方式转移至人体中。且排放水不能循环使用,不经过深度处理后也不能复用。再则,化学法处理后含重金属的污泥量大,不易处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2.2 电解法
电解法是处理含有高浓度电沉积金属废水的一种有效方法,虽然处理方法比较成熟,运行可靠稳定,操作简单,管理维修方便,但是耗电量大。如处理镀铬废水时,耗电量大,污泥量也多;处理含氰废水时,其耗电量比碱性氯化法大10倍,处理费用高一倍。在许多情况下,电解法处理中,除耗电量大以外,还要产生并散发有毒气体。
2.3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操作简单、便捷、残渣稳定、无二次污染,但离子交换剂选择性强,制造复杂,成本高,再生剂耗量大,在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饱和后需用、碱再生或转型,再生时需耗用大量的酸碱类化学原材料,处理成本高,工艺要求复杂,树脂在使用过程中易破碎,使其应用推广受到影响。
2.4 蒸发浓缩法
蒸发浓缩法工艺成熟简单、不需要化学试剂、无二次污染、可回用水或有价值的重金属,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其能耗大、操作费用高,杂质干扰资源回收,故目前,一般将其作为其它方法的辅助处理手段。
3 电镀清洗废水减排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新工艺
一般的电镀工业生产工艺由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我们就清洗废水的处理提出新工艺如图2。
将重金属捕集剂和来自于电镀清洗废水储槽的清洗废水加入到捕集器中,反应后溶液经过滤器过滤处理。过滤后,所得滤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返回至2级清洗槽,用于清洗从1级清洗槽中转移来的镀件;剩余部分经过RO膜处理器处理,得到浓水和纯水两部分,浓水返回1级清洗槽,用于清洗刚刚从电镀槽转移来的镀件。纯水根据需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返回3级清洗槽,用于清洗经2级清洗槽清洗的镀件,剩余部分返回纯水储槽,可供车间作为其他用水使用。3级清洗槽的清洗水定期排放至2级清洗槽,也可以直接排放至电镀清洗废水储槽;2级清洗槽的清洗水定期排放至1级清洗槽,也可以直接排放至电镀清洗废水储槽;1级清洗槽的清洗废水定期排放至电镀清洗废水储槽,从而实现了电镀清洗废水减排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过滤后得到的滤渣经臭氧高级氧化,再经滤渣处理器处理后,将其中的重金属返回到镀液调配槽中,根据需要,定期补充到电镀槽中。
4 设计应用前景
传统的电镀清洗废水处理方法普遍存在成本高、工艺复杂,受经济因素影响大,产生二次污染的弊端,导致后期更难治理,花费更多,使其应用推广受到影响。新工艺工程投资费用较低,处理一吨电镀清洗废水的成本为3.97元/吨,回用水资源、节约排污费、以及回收重金属合计产生的经济效益为14.1元/吨,经济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同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便于使用自动控制电路进行集中管理。此外,本团队自行研制的捕集剂具有良好的捕集效率,可广泛应用于电镀废水的处理中。在经济上和功效上的优势,决定了本工艺一但广泛应用于电镀清洗废水的处理,将为国家节约大量运行费用和水资源,减少各种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可以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文﹑经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效果较为显著,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泛。
5 总结与反思
本文着重论述在电镀清洗废水的处理方面新老技术的对比,意在突出新技术的优越性,无论从实用性、经济性还是环保性上讲新技术均优于老技术。创新的基石是扎实的基本功,从提出问题到得出具体方案我们应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经过多次的论证与实验。节能减排大赛不仅在于号召和鼓励大家节能减排,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本科生积极投入科研事业,以创新的眼光看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收集文献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和推导论证、分析与综合能力,科学实验、发明创造的能力,写作能力等。更重要的一点是,节能减排大赛使得本科生的创新才能得到了施展,创新想法得以付诸实践。国家目前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高速发展时期,设立类似节能减排大赛这样公平、公正,激发大学生创新才能的科技类竞赛是非常有必要和富有成效的。
参考文献
[1]谢芳.浅谈目前电镀废水处理的几种方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03-104.
[2]电镀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组.电镀行业污染物控制水平分析[J].涂料涂装与电镀,2006,4(5):41-48.
技术资源利用 篇9
一、解析教材巧取舍, 内容合适兴趣高
教材是最基础的课程资源。教材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载体, 对于我们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现代信息产业日新月异, 近几年信息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这直接导致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的部分知识内容与信息技术实际发展水平不相称。
例如, 在讲解“文件的下载”的内容时, 教材举例的通用下载工具有“网络蚂蚁”和“网络吸血鬼”等, 但这两个下载工具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淡出互联网舞台了。基于信息技术教材更新速度与信息技术实际发展水平不相称这一事实, 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深挖教材内涵,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资源作用。同时, 因为高中生正处于独立性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 极度关心个人的成长, 对于与自己成长无关或无益的事物缺乏兴趣。因此, 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时, 应该基于大纲、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需求为标准,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内容, 挖掘知识内涵、提升知识黏性,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最终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力开展。
例如, 在《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五章“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的教学中, 笔者就对教材内容做了这样的取舍:一方面, 笔者缩减了“图像的采集”这部分内容, 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 图像的采集方式已经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手机和数码相机通过不断优化成像质量已经成为普通家庭进行图像采集的常用工具;而扫描工具随着技术的革新, 整体结构也出现变化:利用“多功能一体机”进行扫描越来越受青睐, 平板式扫描机已经开始进入高端领域, 馈纸式扫描仪等其它扫描设备也不断丰富扫描市场。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比较老旧, 不符合当前发展状况, 难以激起学生兴趣, 因此笔者将其删改。另一方面, 笔者增加了“图像的加工”这部分内容, 对教材中所使用的图像加工软件Photoshop做进一步讲解, 引导学生理解图层、蒙板的概念, 学习多种加工方法。因为, 对于图像的设计加工学生比较感兴趣, 但对于Photoshop相关工作原理学生并不了解、教材也未有体现。因此笔者对教材进行研究、根据学生需求适当扩充, 这有利于提升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促进学生学习。通过对教材进行这样的取舍, 能充分开发教材资源, 提升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推进。
二、生活经验利教学, 感性理解效率优
“生活即教育”。生活经验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直观、最有效的教学资源, 通过合理的生活资源引入, 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 通过感性体验获得理性认知, 最终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高中信息技术因为处于大学和初中的衔接阶段, 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来自于高校计算机课程相关理论;又因为高中信息技术学时少, 无法承载过多理论, 因此教材在编撰时只能将这些理论进行简化、压缩, 这直接导致了高中信息技术理论, 特别是一些技术原理知识十分抽象、晦涩, 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 通过合理导入、生动讲解, 将课本知识转化为生活经验, 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知识概念,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 在进行《网络技术》第一章“全文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这一部分教学时, 笔者发现:教材将搜索引擎的组成概括为:搜索器、索引器、检索器, 而对于这三部分的分析则以抽象文字为主, 十分晦涩难懂。因此, 笔者引入生活资源, 做了如下导析:“我们可以把搜索引擎看成是一个大卖场:搜索器类似采购部, 它会定期到各个网站去抓取页面, 存到数据库, 就像定期采购物资放到仓库一样;索引器类似仓储部门, 它负责将搜索器收集的页面进行关键字索引, 存入数据库, 就像仓管人员将采购的物资进行分类, 存入仓库一样;检索器则类似前台, 它根据用户的查询字串从数据库中提取页面, 就好像前台人员根据顾客要求拿出相关货品一样。”通过如此讲解之后, 学生豁然开朗, 对搜索引擎工作原理的掌握既快又好, 学习效率有效提升。
三、学科资源利实践, 合理联系促提升
高中信息技术要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就需要营造良好的信息学习环境, 经常性地开展信息创新活动。但是, 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受制于教育背景和学科性质, 学生的信息实践活动多集中于课堂, 鲜有学生愿意利用课后时间进行信息技术实践。与此同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迅速发展, 现在许多学科教学都与信息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认为, 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联系, 将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转化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资源, 将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实践的深入开展。在学科资源利用上, 教师应该坚持为我所用、合作共赢的原则, 与其它学科教师密切配合, 关注各类教学活动, 切实发挥学科资源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推动作用。
例如, 在教学完《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文本信息加工”的相关知识后, 笔者联系了所在班级的语文老师, 刚好语文老师要布置一篇作文练习。于是笔者便通过协商, 让语文老师在作文作业中加入信息技术实践内容, 即:本次作文写作还要求用Word排版, 标题为黑体三号, 正文为宋体四号, 首行缩进两个字符, 段落间距为固定值24磅;须在文章末尾插入一张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 并衬于文字下方。通过这样, 笔者有效将其它学科的作业练习转化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活动, 拓展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平台, 对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和信息素养的提升都有一定的帮助。
地沟油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进展 篇10
1 地沟油的危害
地沟油的质量极其差, 是不卫生, 过氧化值、酸值、水分严重超标的非食用油, 它含有毒素和重金属等, 据试验报道地沟油中含有黄曲霉素、苯并芘、甲苯丙醛和砷等, 其毒性相当于等量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100多倍[3]。
1.1 对人体的影响
地沟油炼制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如酸败、氧化和分解等产生对人体有毒害的物质, 酸败油脂中含有的大量过氧化脂质进入人体后会破坏人体的细胞膜, 使血清抗蛋白酶失去活性, 损伤基因导致细胞变异的出现和蓄积, 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细胞的衰老等疾病[4]。长期摄入重金属会导致铅中毒、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和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等;
地沟油极不卫生, 含有大量的细菌等有害微生物, 进入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肠胃症状。
地沟油中含有各种真菌, 会产生各种毒素。黄曲霉素B1是黄曲霉素中毒性最强、危害最大的, 其对人及动物肝脏有破坏作用, 长期低剂量摄入可使胃腺、肾、乳腺和小肠等部位发生癌变, 还可能引起肝癌甚至死亡[3~4]。
食用地沟油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 引起食物中毒, 甚至会致畸和致突变等严重的后果。
1.2 对环境的影响
废油脂若排放到水体中, 会发生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 产生一系列组成复杂的醛和酸等具有恶臭的物质, 污染大气, 恶化居住环境。废油脂堵塞污水管道, 造成污水返水。废油脂污染地下水, 消耗水体氧气,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容易滋生蚊子和苍蝇等害虫, 据报道, 每千克废油脂能造成15 000m2水面的污染。
地沟油的危害巨大, 如何合理地转化使其变废为宝,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地沟油的去路成为关键问题。
2 地沟油的利用现状
我国对地沟油的利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对地沟油进行简单的加工提纯, 直接作为低档的工业油酸、硬脂酸和工业油脂等;二是利用地沟油制备洗涤剂;三是将地沟油醇解制取生物柴油 (脂肪酸甲酯) [5]。从环境方面来说, 现在我国还没有将地沟油合理利用, 导致其成为污染环境和危害身体健康的主要物质之一。从经济方面来说, 由于动植物油价格较高, 使得生物柴油的价格高于石化柴油, 以及制皂的成本的增加, 从而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 如何既能利用地沟油, 防止其进入环境而污染环境, 又可以将地沟油转化为相应的资源, 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为地沟油的资源化找到合理的出路, 是目前研究人员主要努力的方向。
2.1 地沟油制造工业油酸、硬脂酸和工业油脂
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 是动物油和植物油的混合物, 对地沟油进行水解便可以得到各种脂肪酸, 其中主要有饱和脂肪酸如硬脂酸, 脂肪酸是油脂化工的基础原料, 以脂肪酸为原料生产的下游产品广泛用于纺织、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石油化工、油墨和涂料等各种行业[6]。目前, 油脂生产脂肪酸的主要工艺有:碱深度皂化-酸化法、常压催化水解法和加压 (中高压) 无催化水解法等[7]。制取的混合脂肪酸分离根据脂肪酸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 其中精馏分离法是用于分离碳链长度不同的脂肪酸, 该方法是目前使用的最广泛的方法, 冷冻压榨法主要用于分离饱和和不饱和脂肪酸。
2.2 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甲酯, 是利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工制取的新型燃料, 是一种硬脂酸和软脂酸C18为主要成分的高级脂肪酸甲酯。薛勇等人[8]利用食用的大豆油为原料, 通过碱催化生产生物柴油的工艺路线。其研究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50~60℃、碱性催化剂浓度为1.0% (wt%) 、甲醇/大豆油的摩尔比为6∶1、反应时间约为20min和搅拌强度在600r/min以上。但是利用可食用的植物油提高了成本, 极大地限制了生物柴油的发展。寻找廉价的原材料成为限制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瓶颈, 而地沟油成为代替天然油脂的主要原材料。
地沟油经过过滤、脱臭和脱色等处理从中提取符合国家制皂标准的甘油三酯。季祥等人[9]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地沟油进行脱色条件优化。其最佳工艺条件为:脱色温度90℃、双氧水用量0.12m L/g、双氧水的脱色时间30min和硅藻土脱色时间40min, 在此条件下, 脱色率达到89.75%。经过该方法脱色后地沟油的各项指标符合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要求。利用脱色后的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分为两个步骤:先用甲醇在酸催化剂的作用下把脂肪酸转化为脂肪酸甲酯, 再通过甲醇在碱催化下将地沟油中的脂肪酸甘油取代, 形成相应短链的脂肪酸甲酯和甘油。李为民等人[10]研究了由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 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地沟油预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是:浓硫酸用量为2%、甲醇用量为16%、反应温度为75℃和反应时间4h;地沟油酯交换反应的最优工艺条件是:甲醇20%、氢氧化钾用量1%、反应温度65℃和反应时间2h, 制得的生物柴油达到国家生物柴油标准要求。而符太军等人[11]以地沟油为原料, 硫酸为催化剂, 采用酯交换法进行生物柴油的实验室制取试验, 已得产品性能指标接近矿物柴油, 符合美国相关标准。试验采用正交组合, 通过正交分析得到了优选的组合, 在一定范围内, 油醇比对反应的产率影响最大, 其次为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而本实验室在醇油摩尔比为12∶1、催化剂用量为油质量的1.5%、反应温度为70℃和反应时间为1.0h, 生物柴油产率为88.19%。
2.3 地沟油制备肥皂
肥皂通常指高级脂肪酸或混合脂肪酸的碱性盐类, 它的化学通式可表示为:RCOOM, R代表长碳链烷基, M代表某种金属离子。近几十年来虽然洗衣粉和合成洗涤剂的产量不断增加, 但是由于肥皂耐用和洗涤衣物干净等特点, 仍是国内洗涤市场的主要用品之一。化妆品中的香皂, 由于使用方便、去污效果好、价格便宜、刺激性低和花样品种多等特点, 在国内外仍然是重要的皮肤清洁用品。
目前制备肥皂主要用动物油脂和某些植物油, 使肥皂的成本偏高, 而地沟油经过脱色以后可以达到制备肥皂的标准 (地沟油脱色的研究上文已经提及) 。经过预处理的地沟油可以制备肥皂。赵玲等人[12]以餐饮业废油脂为原料, 研究探讨了废油脂脱色和皂化生产油脂皂基的最佳工艺路线和参数, 废油脂脱色后皂化时间4h、皂化温度100℃、碱液用量m (Na OH) :m (废油脂) =1:2和皂化用Na OH碱液质量分数为30%。生产出的皂基色泽浅、气味小, 单独使用油脂皂基时有较好的乳化能力和去污效果可加工生产肥皂。而刘伟[13]的研究表明制备不同金属盐的肥皂其最佳因素不同, 在其采用复分解法制备钙皂的方法中, 首先, 考察了制备钠皂的各种因素, 确立了制备钠皂的最佳工艺条件:皂化反应温度为95~100℃、3次加碱、反应期间2次盐析及反应结束后碱析1次, 结果得到的钠皂呈乳白色。采用正交试验确立了制备钙皂的最佳条件:超盐量10%、皂液浓度49g/400g水、p H值8、温度95℃和搅拌速度120r/min。制备的产品钙皂与硬脂酸钙具有相近的热性能。
在影响地沟油皂化的各种因素中, 温度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皂化率会升高, 达到一定温度后在升高温度皂化率会下降。张少敏[14]的研究在超碱量4%、加水量为原料油质量的1倍和皂化时间4h。考察皂化温度, 即45、55、65、75和85℃对皂化率的影响, 温度从45℃升高到55℃时, 皂化率明显升高, 继续升高温度皂化率下降, 这是由于皂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适当加热可以促进分子运动, 提高反应速度, 但温度太高, 逆反应程度加剧, 阻碍了油脂与碱结合。
皂化反应中加入碱的量会直接影响皂化率。张少敏[14]在皂化温度55℃、加水量为油质量的0.5倍和皂化时间4h, 考察超碱量对皂化率的影响, 得出最佳超碱量为6%。李云雁[15]为确定适宜的超碱量及超盐量和温度进行了正交试验 (控制皂化反应的温度为95℃, 氢氧化钠和金属盐水溶液的质量分数在10%左右) , 最后确定较好的反应条件为超碱量5%、超盐量10%和复分解温度95℃。
皂化的时间长短对地沟油制备肥皂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刘小玲[16]在选用蓖麻油为原料, 辅以硬脂酸, 在原料配比最佳的条件下, 在60~75℃皂化反应20~25min, 在加以辅料制的透明皂。而刘宏[17]用200~400质量份, 加入质量浓度为20%~30%的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40~60质量份, 搅拌并控温70~80℃, 皂化2~3h, 至p H值达到7.5~7.8为止, 可以将脱色的地沟油皂化。张少敏[14]在皂化温度55℃, 加水量为油重的0.5倍, 超碱量6%, 得出最佳反应时间为3h。
3 结论
技术资源利用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学生
一、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网络学习环境
教师利用办公室电脑获取网络备课资源,与同伴互动共同形成教案,在多媒体教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开展互动学习活动。利用其互动功能,教师既可以统一学生的学习,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学生既可以在此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也可以在遇到问题的情况下随时和老师、同伴互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在提供的信息资源中去探究、发现和体验,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变革教与学的方式
1.课堂教学过程要素由三维结构变为四维结构。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传统的教学结构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构成的三维教学结构,信息技术的出现也只是参与因素,是一种辅助手段。我们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中,努力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形成新的“信息源”,从而使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三维结构变为四维结构,即教师、教材、信息技术、学生。
2.利用网络资源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通过研究,我们构建了基于网络资源进行教与学的模式,落实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在掌握了搜索、获取、加工、保存信息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教师针对学习内容提供的相关信息,发现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自己通过网络探索,与学伴共议、协商、整合信息,寻求答案,并能把学习所得在网上与师生交流、反馈。这种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功能为学生学习创设了真情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充足、适合的信息背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拓宽了学习的空间,使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
三、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原则与方法
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给予学生自由,淡化强制与约束。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很难实现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在一定意义上加速了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的指导者的转变,能减少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约束,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进一步实现。
2.启发性原则。在网络教室中学习,设计网络教学软件应特别注意选择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资料,设计启发学生思考的提示语言及出示提示语言的恰当时机,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避免网络上的“一言堂”。
3.交互性原则。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采用人机交互作用的方式,使计算机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刺激”学生,学生又把自己学习思考后的“反应”反馈给计算机。
4.开放性原则。学习内容的开放性,计算机网络可以向学生提供近乎无限的学习资源。设计学科网络软件要充分运用这一优势,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尽量开发学习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能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网络直接阅读相关学科的资料,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自主地选择学习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拓宽了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发展。学生在网络上学习时,通过自行安排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进度,有助于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为适应未来学习的需要打好基础。
2.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不必跟随教师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而且网上没有固定的学习模式,自己不主动学习,就不可能得到新知识,这样学生就由原来被动的、不得不学转变为主动的、要求去学。从而能提高学生的领会和保持水平,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技术资源利用 篇12
1.教师预设内容, 形成课堂资源
教师要利用课堂生成学习资源, 就要学会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目标预设相关学习内容。 首先, 教师要有预设学习效果的能力。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预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考虑两方面内容:第一, 设计纵向目标, 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认知基础, 顺应具体教材知识点, 完善认知结构的同时形成模块式的信息操作能力。 第二, 设计横向目标, 让学生结合具体信息技术能力拓展所学知识。 教师预设相关内容往往要考虑纵向目标是否实现;横向目标是否实现。 例如在教学《幻灯片链接》的过程中, 学生对幻灯片链接的操作往往是较为容易掌握的, 但是教师要明确考虑学生是否能将幻灯片的制作程序联系起来, 形成针对幻灯片操作的整体模块化的知识内化则是有一定困难的, 因此教师要布置更多课后训练项目, 让学生形成“基础→应用→提高”的结构。 这里所说的“基础”指的是使用计算机系统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应用”指的是文字处理、表格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与应用方法;“提高”指的是有关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初步知识, 将这些方面整合起来就是教师需要预设的全方面。 某些预设无法实现的内容需要教师进行课堂资源充值, 让课堂成为更多的资源空间基地, 例如上文提到的《幻灯片链接》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幻灯片的制作程序”的整体设置需要进一步完善, 要将幻灯片的相关知识整理出来, 形成丰富的课堂资源。
2.布置课堂任务, 触发课堂资源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要采取一定的任务教学形式, 教师可以布置相关课堂任务, 以此触发课堂资源。 首先, 教师要布置大量信息技术练习任务。 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活动, 也就是实地的计算机操作活动。 可以自主选择三个层次进行练习, 自主性大大提高。 例如:教学“word”的过程中, 教师设计三方面练习题: (1) 试用Word 2007输入一篇简单文档, 并对其进行一些简单设置。 (2) 试调出Word2007中的各种工具和菜单, 记下它们的位置和名称。 (3) 利用Word 2007设置有图片、文字修缮等内容优美的文档内容, 并上传到交流平台。 这样的弹性方案设计使全体学生获得预设性发展, 因为需要触发美术资源、音乐资源等, 促进课堂现场动态生成, 将很多其他课堂资源整合进来, 使教学过程演绎得更加精彩。 其次, 布置课堂任务要利用任务活动拓展学生无穷的知识, 教学中把信息技术有关知识学习与基本技能培养与其他学科有效结合起来, 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打下扎实的基础, 带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活动机会, 培养他们的能力,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发展。
3.有效合作学习, 生成课堂资源
合作学习能生成更多的课堂资源,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 发挥互补互助的优势让学生在交流之中形成更多的课堂资源。 例如: 教师要求学生制作幻灯片的时候, 要让学生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制作展现古诗的幻灯片。 通过合作学生总结出“选好古诗、理解意境、配好画面、选好音乐、合理设置、分工合作”的思路。 然后所有学生都能发挥所长, 有的学生选好了更为优美、贴合古诗意境的音乐;有的学生能够为同学提供更为理想化的古诗内容理解。 这样的学习互相促进, 学生自然获得更多的资源内容, 萌发课堂资源。 例如: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是多样的, 但结果是唯一的。 为了提高课堂实效性,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示;有的知识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在探究过程中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者教材提供的方法。 当然, 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中的每一个人不但要完成自己的任务, 还要和组内人员相互配合、相互帮助, 实现促进性学习目标。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敏感, 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中各种信息, 使教学环节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 使教学过程呈现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引领学生共同进入发幽探微的教学境界。
4.合理评价教学, 提升学习效率
课堂资源的生成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完成教学评价, 借助评价教学的开展组织更为高效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 首先, 教师要选择合理的评价方式。 其实, 最合理的评价方式是鼓励模式, 教师要对学生上传的信息技术作品做出有效鼓励, 确保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 避免重复性语言的出现。 其次, 教师要运用不同方法, 简单测量评价。 较常用的方法包括:第一, 观察法。 观察学生的操作表现, 确保对学生的合作和操作积极性有明确了解。 第二, 测验法。 根据操作结果评定出等级。 发现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给予补充讲解。 第三, 量化法。 对课堂表现、测试表现等内容进行量化, 每一节课都要组织学生对作品或任务进行评价, 同时照顾不同层次的作品, 看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第四, 实践方法。 对学生的表现要结合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评价。 例如:利用相关测试软件, 每隔两周对学生进行一次上机测试, 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样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看到自己的不足。
综上所述, 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要教师预设内容, 形成课堂资源;布置课堂任务, 触发课堂资源;有效合作学习, 生成课堂资源;合理评价教学, 提升学习效率, 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成为精彩。
摘要: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要求教师预设内容, 形成课堂资源;布置课堂任务, 触发课堂资源;有效合作学习, 生成课堂资源;合理评价教学, 提升学习效率, 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成为精彩。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具体信息技术课堂资源生成措施进行了全面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资源,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赵连顺.运用生成性资源“精致”数学课堂[J].教学与管理, 2006 (19) .
[2]殷望红.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习惯的培养[J].吉林教育, 2016 (10) .
【技术资源利用】推荐阅读:
再生资源利用技术08-05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设备推动移动破碎筛分技术推广 实现废弃混凝土资源化07-04
技术资源06-09
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中化学 《4.1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09-24
资源管理技术09-13
网络技术资源09-25
教育技术资源论文08-28
水文水资源技术01-17
云资源访问控制技术09-01
森林资源调查技术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