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利用

2024-10-29

数据资源利用(精选12篇)

数据资源利用 篇1

0 前言

医用耗材是实施医学诊疗手段所必需的物质媒介之一,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医用耗材越来越成为患者医疗支出和医疗机构成本的主要构成。近年来政府主管部门、医疗机构都在探索降低患者负担及医疗机构成本的有效措施,在定价、仓储物流、合理控制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做出科学决策必须充分利用医用耗材的数据资源。

1 合理定价

竞争性采购是确定价格的比较合理的方法,但是医用耗材的竞价目录中品种和项目可能会多达几十甚至几百个,比价肯定是不现实也不科学的。为了造成低价的假象,某些供应商可能会将一些不常用的产品价格报得很低,如果用算术平均的方法来评估各家的价格容易落入这样的圈套。比较科学的办法是将各产品的历史用量或将来可能的用量作为权重,计算出各家经过加权平均的价格,以此来比较,我们姑且称这个价格为“加权均价”。由于将用量作为权重,可以比较合理地反映各家的价格水平高低。表1是某材料加权比价的计算示例。

2 分类管理

大多数医院医用耗材管理者都面临着这样的困难:一方面由于医院业务发展,耗材品种及数量急剧增加;一方面医院为降低成本限制后勤部门的人手和用房。医院医用耗材管理者可以比较灵活地运用ABC分类管理法来判断备库的范围及订货的方法,以便在极有限的人力和仓储空间里管理好这些物资。

ABC分类管理法是帕雷托法则在物资仓储方面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分清管理的重点。如果我们将一年中全院医用耗材的消耗金额由高到低进行排列,会发现一种非常惊人的现象:消耗金额较多的集中在较少的品种中,而大量的品种所消耗的金额并不多。这就是帕雷托法则所描述的“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

甲品牌材料加权均价=(B1*A1+B2*A2+……+B19*A19)/(A1+A2+……+A19)=2083.43乙品牌材料加权均价=(C1*A1+C2*A2+……+C19*A19)/(A1+A2+……+A19)=2120.27丙品牌材料加权均价=(D1*A1+D2*A2+……+D19*A19)/(A1+A2+……+A19)=1937.51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消耗金额排在前70%的品种中主要是一些专业材料,这些专业材料单价高、使用部门集中,对这类物资可以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方法。即在使用这些材料的临床科室备一些产品,但这些产品并不是医院购入的,医院仅根据实际的消耗与供应商进行结算。这种方式既能保证使用部门及时用到产品,又可以大大降低医院用于库存的资金。但是需要使用部门中的物资保管员对产品的资质、有效期等进行把关,管理者还需要通过对收费信息和消耗信息的核对进行监控,以防止虚报消耗。

消耗金额排在最后的10%的品种主要是供应风险低成本低的物资,如果这些物资不涉及到严重的缺货风险也不需要在中央库房备库,在限定品种、供应商和价格后采取使用部门直接订货的方式即可,供应商直接送货给使用部门后凭经使用部门签字的发票即可到中央库房记账。这种方式需要通过加强核算及与科室成本挂钩的方式加以控制。所谓缺货成本是指由于缺货而对医院主要业务造成的影响,如果某类物资一旦缺货会严重影响医院核心业务则还是需要适当备货的。

占消耗金额20%的物资往往是一些通用性比较强、需求比较稳定的物资,约占总品种数的30%左右。对这些医用耗材管理者可以综合缺货成本、库存成本及运输成本3方面的因素后决定备货。

3 订货时间和订货量

对库存及订货量的控制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固定订货点体系和定期回顾体系[2]。固定订货点体系又称再订货点体系,当任何一种物资的库存减少到一定量(再订货)就要立即发出订单,这一体系的库存量比定期回顾体系低,但是需要非常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近阶段不适合在我国医院大范围使用。比较适用的是定期回顾体系,这个体系的特点是在每次回顾后订购不同数量的产品以使库存量回到预先设定的存货量。其表达公式如下:

式中的几个参数分别是:

(1)M=预先设定的存货量。

(2)W=平均使用量。这一数量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获得,可以是前1年、1月或1周的日平均值,这取决于信息系统的能力。采用的历史数据越近越准确。

(3)T=库存回顾周期。可以是1周或数周,这取决于库房的大小和送货的人手,从降低库存的角度,这个周期越短越好。

(4)L=订货提前期。这取决于系统发出订单的速度和供应商的送货速度。

(5)S=安全库存量。

其计算公式为:S=最大使用量×最长订货提前期—在最长订货提前期内的平均使用量。

当回顾中发现库存低于M,则订货量就是M减去现有库存量。这一体系对系统的要求不高,甚至可以用Excel软件来完成。

4 合理控制植、介入材料用量

同行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虽然经过国家、地方、医院的集中采购,植介入材料的价格有了明显的下降,但是患者的负担却未明显减轻。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使用量出现了问题,使用量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1)同类产品中价格贵的使用得多了,造成总体价格结构不合理;(2)总量出现不合理增长。

4.1 对价格结构的宏观控制方法

可以采用四分位数法对价格结构进行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中标的同类品种价格由低到高排列。

第二步:运用Excel软件中的QUARTILE函数得到3个四分位数。第一个四分位数(第25个百分点值)、中分位数(第50个百分点值)及第三个四分位数(第75个百分点值)。

第三步:按上面得到的3个四分位数将中标价格由低到高分为4个价格区段,第一区段为最低价到第一个四分位数点,以此类推,最后一个区段为第三个四分位数点到最高价。

第四步:分别统计出每个价格区段中各种材料的使用数量。

第五步:将各区段材料使用数量进行比较。

以下为示例:

(1)表2是某科室某类材料中标价格结构排列:

(2)运用QUARTILE函数得到3个四分位数:

(3)表3是价格区段及材料用量。

(4)各价格区段材料用量比例见图1。

可见,该科室该种材料在使用中价格最高的第四区段(13842.15至22680元)的材料使用最多,占了76%;其次是第三区段(11481.75至13717.2元)的材料,占16%。两者相加超过了总用量的92%,低价材料很少使用,价格结构明显不合理。这样的分析结果须报请科室主任及医院有关职能部门重视,加强控制以便降低病人负担。

4.2 微观控制方法——单病种管理

可以通过对植介入材料历史使用数据结合患者诊断及手术名称数据的分析确定一个单病种费用控制指标,每月对科室或医生进行考核。在未来5年,这可能会成为一种主要的控制手段。

5 成本控制

不收费的耗材消耗是医院的成本性支出,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采取3种控制方法。

5.1 按科室控制

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出某科室每住院床日所消耗的所有不可收费的消耗品的平均金额,然后每月根据该科室实际住院床日数与该平均金额的乘积算出该科室该类成本的当月指标,并与考核挂钩,实际消耗高于该指标进行处罚,低于该指标进行奖励。

5.2 按病种控制

这种核算方法比上一种更精细,根据不同病种的住院床日数进行核算,不过这种方法的基础是已经实施了临床路径管理。

5.3 按项目控制

这是一种最为精细的核算方法,将所有不可收费的医用耗材与诊疗收费项目对应,制定出实施每项诊疗操作所应该消耗的具体数量,比如进行一次PICC穿刺除了导管本身以外需要几副手套、多少消毒棉签、几张透明敷料及注射器等。每月根据各种消耗品的实际消耗量与诊疗项目收费数量核对,与考核挂钩。这种方法的基础是诊疗操作的标准化。

上述3种不可收费消耗品的核算方式都应该允许一定的误差,考核指标和误差率都需要与临床沟通和确认。

理论上这些消耗品的核算工作是财务及纪检监察的责任,在这方面物资管理部门的主要责任是提高数据的及时性,需要通过流程优化和信息化手段提高物流效率,缩短入库记账和实际消耗之间的时间差。传统的按月登记发票的方式会与实际消耗形成比较大的滞后,无法满足及时监控的需要。为了核算时获取数据更加方便,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应该与作为收费系统的HIS(医院信息系统)互通,同一种物资在物资系统中的代码与收费系统中的代码应该能够对应甚至采用相同的代码。

6 结论

医用耗材的数据资源是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所列举的仅是其应用的几个方面。利用的基础是记录和积累,记录和积累的要点是及时、全面、准确,这需要相应的制度、流程的支持,以及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海.通过加强医用耗材管理降低病人负担[J].现代医院管理,2007,(18):21-23.

[2]骆温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第1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褚光华.医用耗材名称系统管理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08,(10):79-81.

[4]晏妮,李雷.亦谈医用耗材物流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09,(3):90-91.

[5]王义辉,唐伟,郝平,等.用国际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院医用耗材的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06,(10):21-25.

[6]杨雅静,王颖,李平.浅谈医用耗材的规范性管理[J].甘肃中医,2008,(11):75.

[7]刘金萍.加强医用耗材的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5):162.

[8]王素贞,卢岩,徐凌云.高值医用耗材管理探讨[J].医疗装备,2006,(12):22-23.

数据资源利用 篇2

随着大数据网络的到来,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与范围正成倍扩大。人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来提高生活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应该去寻找影响网络资源管理的影响因素,以便于大数据环境下,网络信息的健康高效传播。以下为对具体的影响因素分析:

5.1新工具的因素影响。网络资源管理的影响因素是在大数据环境下使用好新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信息数据量不断增加,传统的信息数据库已经不能满足网络对虚拟信息进行分析的要求。为了尽量达到这一目标,目前,我国已有部分网络企业已经着手研发对虚拟信息进行挖掘收集等的软件工具。由此可想,未来世界的虚拟网络信息系统,还将引进金融管理工具,政法分析工具等等,从而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得到适用性的扩充,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5.2新技术的因素影响。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还要对大数据环境下不断涌现的各项新技术做好把控,应用在经济行业的企业财务数据,与应用在医学单位等的流程数据,在性质与功能上是完全不相同的,要做好各行业的信息数据管理,首先要将他们区分开来,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使得大数据发展为大资产。与此同时,也要从中寻找各类技术的相似性与互通性,网络信息资源海量,形式结构复杂。目前,网络工程师已经利用云技术在资源的布局,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就,未来还将利用云技术,对网络资源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人们应该认识到,大数据只是对网络资源进行扩充,对其管理进行改善。在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同时,还应注重对保护好已有的资源管理团队,加强凝聚,使得内部信息资源的价值能被最大化的体现出来。相关信息资源管理工作者应在原有的数据管理或数据分析上,对大数据的分析,管理应用进行明确布局,使得其尽早运用到网络信息数据管理中去。

数据资源利用 篇3

关键词:整合 矿产资源管理数据库 探讨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推广,在矿山矿产资源储量与地质环境统计管理工作中,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土资源部启动了金土工程,相继开发了矿产资源储量登记数据库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登记库系统)、矿产资源基础统计数据库系统(以下简称基础库系统)、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数据库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统计库系统)、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调查统计与地质灾害速报系统(以下简称地质环境监测系统)以及探矿权、采矿权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探矿权系统、采矿权系统)六个管理软件。金土工程的开发与应用,大大地提升了矿产资源管理效率和水平,减轻管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但也存在不足和问题,仍需继续改进和完善。笔者从事县级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和矿山管理工作多年,对矿山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与地质环境统计数据库管理谈点粗浅意见。

一、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1. 探矿权系统、采矿权系统是由地市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用,用于颁发和管理探矿权、采矿权;实际工作中矿权变化较大,尤其是小矿山,探转采、停产、转让、变更、关闭等情形造成,同一矿山变更一次形成一个新的矿权号,闭坑矿山不能及时从系统中删除或对不同情形的矿业权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区分计数,往往不能全面及时掌握矿业权实际情况,上下级掌握的探矿权、采矿权数不一致。

2. 登记库系统、基础库系统、统计库系库、地质环境统计系统应由采矿权申请人填报并签字盖章,但由于人员素质问题,中小矿山企业的人员多数不会填报,好些矿山由国土资源管理审查人员或地勘单位人员代填,然后由采矿权申请人签字盖章,不是根据企业财务、生产台账填报,数据准确性难保。

3. 基层国土管理部门人员文化层次差别也较大,同时懂地质学和计算机的人员极度缺乏,填报质量不高,不如由企业聘请地勘单位的专业人员填报,企业审查数据,并对数据负法律责任。

4. 上级(厅以上)国土管理部门分工较细,分别开发了6个管理系统,各填报各的,各数据库之间不统一,矿山数不一,几个数据库相互挂接检查时错误百出,难以消除;这6个系统各有特点,录入、上报、导入、导出操作各不相同,难以掌握,使用麻烦,易混乱出错。

5. 六个数据库系统操作、上报等方式、上报时间不同,内容各有侧重,但大多数内容是重复的。给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矿山企业增加了工作量和经济负担;填报工作在冬舂季的11-3月份,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填报通知来得急,北方矿山企业都避寒休假,基层管理部门难以通知矿山企业人员及时填报数据库,造成迟报、漏报、代报或草草填报等现象,基层国土管理部门和企业不能按时完成上报,填报质量低,手续不完备,矿山企业多有意见。

6. 上级部门各查看各自所需的统计数据库,难以掌握全局,不便相互协调配合。

二、各系统优缺点与改进建议

1. 基础系统按矿山编号为索引,且以矿山编号顺序排列,查找方便直观,页面紧凑,分类清晰;专业术语以下拉列表方式检索,规范了专业术语;建立数据逻辑关系、平衡关系、系统自动换算功能,方便快捷,系统具有检查功能,不易出错;但不够全面,如年自产矿石量、年外购矿石量、原矿年入选量、原矿入选品位、选矿回收率、与矿产品年产量及尾矿排放量之间;年工业总产值、年工业增加值、年利税之间;开采量、损失量、年产矿石量、开采回采率、废石排放量之间;某些矿种组分名、组分值、组分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对等。

2. 登记系统目录索引为登记号,与其他系统不一致,绝大多数内容与统计库和基础库重复,且有些填报内容,在地勘单位编制的地质勘查报告中没有提到,无法填入,如剥采比、掘采比、资源储量计算范围坐标等;有些内容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涉及,而登记系统未列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与评审等相关内容。一个矿山新立、延续、转让各形成一个登记号,不能对照储量变化等情况,数据堆放凌乱,查找困难。矿山企业编录的登记库导入管理部门登记系统时,登记号易重复、覆盖、丢失、出错。

3. 储量统计库系统内容较全面,与图形界面链接,信息量大,可由系统自动生成各类统计报表,拆分合并矿山,分矿山分页打印,未利用、占用、残留、压覆资源类型可以相互转换,功能强,可单矿山、多矿山录入、导出、导入数据,功能强大,系统具有检查功能等优点。但该系统目录树排列无规律,未能按矿山编号顺序排列,查找不方便;应用中仅是由基础库和登记库数据导入生成,或引入上年数据再填入开采量、损失量即可,基础库已填报,为重复工作,意义不大。

4. 地质环境监测系统,内容分类简明,网络上报迅捷;但该系统以矿山名称为目录,顺序无规律,查找不方便;系统未设计自动生成汇总统计表,如附表2,导出excle表格内容不全,不能分矿山导入、导出数据;生产状态只有生产和停产二种,与实际不符,应有生产、停产、筹建、关闭、已恢复治理等多种状态,关闭矿山、停产矿山也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故应每年全部填报,在目录中以不同颜色区分各生产状态,已恢复治理的矿山,应继续在库中保留或从库中导出另存备案;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开发应延伸到企业,由矿山企业填报,并负法律责任,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审查汇总,所以系统应设置打印、电子签名功能,填报单位填表人、负责人、主管部门审核人、主管领导要电子签名;单个或若干矿山报表应该能够导入、导出为数据库文件,以便分别接受矿山企业的报表和上传数据库。

三、整合数据库系统,形成一个综合的矿山矿产资源管理数据库系统(平台)

通过上述对各数据库的简要比较分析,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六个数据库系统是国土资源部各部门分别开发应用,对于矿山企业和基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则是集中应用,数据库内容绝大部分重复,填报时间不一,填报匆忙,数据导来导去麻烦而易出错。建议将六个数据库系统整合为一个综合的矿山矿产资源管理数据库系统(平台),并链接一个图形界面。

1. 矿业权(探矿权、采矿权)申请人在办理矿业权申请时,根据地质矿产储量报告、开发利用方案、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以及评审意见,建立其矿山矿产资源基础的综合数据库,内容包括登记库、统计库、基础库、地质环境库、探矿权库、采矿权库所有应填报的内容,实际开发利用情况等暂不能填报内容可空下,待有发生实际开采量后填报,生产状态应为筹建。由各矿业权人填报,分别由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逐级审查签名上报或下发。

依分部门所需设计页面,页面应紧凑,分类明晰,公用数据设置1~2页基本情况页面,基础库经历年完善升级较为完善紧凑,可作为开发基础。

2. 网报系统迅捷,延伸到矿业权申请单位(矿山企业),由矿业权申请单位起、通过县级国土资源局配发矿山编号逐级审核签名上传到颁发矿业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核数据库颁发矿业权证。

3. 网报数据库时,系统自动检查漏填、错填、不合逻辑的数据,如有,则不能上报;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在一定时限内审核,妥则审核人、分管领导电子签名上报,不妥则退回重报。参照地质环境统计系统给各级国土资源局配发用户名、密码由专人管理数据库系统。

4. 数据库中各矿山以矿山编号为索引,由县级国土局配发永久性矿山编号,不与国土资源部配发矿业权证号冲突,数据库以矿山编号顺序排列,不同勘查阶段(普查、详查、勘探)不同生产状态(筹建、生产、停产、关闭、以恢复治理),不同矿产资源类别(查明、占用、压覆、残留、地热、矿泉水)的矿山用不同的颜色或符号标示矿山编号,所有矿山全部在各级国土局数据库中保留,直到某一矿山进行了闭坑恢复治理,并通过国土、林业、环保等主管部门验收,该矿山可从数据库中移除另存,或以特定颜色或标记区分。

5. 不同部门需要的汇总表,由数据库系统自动拾取数据汇总,并设置分页打印功能,供给各部门生成纸质材料。

6. 设计单矿山或若干矿山数据库导入、导出功能,以便分别由网络或报盘接收和上传数据库。

7. 各矿山数据库与图形界面相链接,以便直观查看矿山重叠、压覆情况、分布情况;不同勘查阶段(普查、详查、勘探)不同生产状态(筹建、生产、停产、关闭、已恢复治理)矿山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其矿区或勘查区;不同矿产资源类别(查明、占用、压覆、残留、地热、矿泉水)用不同网格标示。在界面底部分类统计矿山个数,探矿权分:普查、详查、勘探等;采矿权分:筹建、生产、停产、关闭、已恢复治理等;储量类型分:查明、占用、压覆、残留、地热、矿泉水等,并记录总条数。

8. 各级各部门(矿管、储量、地环、土地等),统一使用一个综合矿山矿产資源管理数据系统(平台),各部门不仅可查看、汇总各自所需数据,而且可以总览矿山整体和全局情况,有利于国土资源各级、各部门协调配合,不易发生冲突。

数据资源利用 篇4

1 大数据时代对我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出的现实需求

大数据正在影响和推动着军队发展和变革,有信息学家曾指出,“世界的本质是数据,大数据将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未来影响、决定军事行动的最大核心是数据,数据开发利用水平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负。

1)数据体量巨大,需要具备更强的存储能力

大数据的首要特点就是数据体量大,随着现代侦察技术,特别是传感技术的发展,军事信息资源总量呈指数增长,这就要求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具备比以往更强的存储能力,能够把这些海量数据存储起来。海量数据存储是大数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大数据分析与利用就无从谈起。

2)数据类型众多,需要具备更强的处理方法

大数据不单是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还带来数据类型的巨大改变,结构化数据占比减少,非结构化数据在大量增加。结构化数据当前已有非常成熟的处理方法,而非结构化数据难以用现有的数据库系统、数据软件等进行处理,而如不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大量数据就得不到有效利用,体现不了数据的价值,也就不能促进我军信息化建设发展。大数据时代,要求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具备比以往更强的数据处理方法。

3)价值密度低,需要具备更强的挖掘能力

价值密度的高低与数据问题的大小成反比。大数据时代,尽管有着海量的数据,但其自身的价值密度却比以往低。要从大量的数据中,“海底捞针”的发掘出有价值的内容,就需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具备更强的挖掘能力。

4)处理速度快,需要具备更强的处理能力

由于大数据应用与决策紧密相关,需要迅速的提供分析结果。所以,对大数据的处理有着快速化的要求,线性搜索、事后分析等技术已无法适应大数据处理需求,以“1秒”为目标的实时处理成为大数据的又一重要特征。因此数据处理速度越快、越及时,发挥的效能就越好,其价值就越大,就越能在快速变化的形势面前赢得先机,这就要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具备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2 大数据时代我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思路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开展。

1)科学谋划、有序推进

要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科学谋划,有序推进,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统筹设计、指导协调和分工协作力度。针对大数据数量大、处理难的特点,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一般与重点、核心与外围、共用与专用、集中与分散的关系,优先抓好作战数据和共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积极性,在分工建设专业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共享信息资源和决策支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2)需求牵引,技术推动

坚持以提高信息主导的新质战斗力为根本目的,以军事斗争准备需要为牵引,紧贴联合作战信息保障和业务工作需求,大力推进信息系统研发,突出数据工程建设和软件管理,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完善服务保障环境,着力解决“有硬件无软件”、“有软件缺数据”、“有数据难共享”的问题,以技术进步推动军队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和高效利用。

3)平战结合,注重积累

重视作战指挥系统和日常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组织运用,把作战数据和各类业务信息资源的开发积累作为常态化工作突出出来。注重在作战指挥和训练演习中收集整理各类数据,注重海量数据挖掘分析和加工处理。重视标准化建设,在完善作战数据标准的同时,以原数据标准和共享交换目录体系建设为重点,推动相关标准的健全完善和贯彻落实,不断丰富作战数据和各类专业信息资源。

4)军民融合,联动发展

将军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设纳入国家建设规划,拓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渠道,按照军民共建、民建军用的思路,建立军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领导体制及联合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军民信息资源的优势互补和一体化推进,在军民共建、共用、共管、共维中实现双向兼容、互相促进,提高军民协同联合保障能力。

3 加强我军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加强大数据时代的军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从数据工程、软件工程、资源共享、安全防护等几方面入手:

1)突出抓好数据工程建设

大数据并不仅仅在于其容量的大,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海量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为了有效应对大数据时代挑战,必须强化科学先进的时代理念,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推动数据工程建设。一是强化大数据时代理念。破除对数据的神秘感、恐惧感、茫然感,树立以“数”制胜、向“数”求策、循“数”管理的理念,培养依据数据决策、依据数据指导、依据数据保障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强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共用统建、专用分建,区域部署、综合利用的方法,加快建设采集、存储、处理、传输等数据基础设施。三是强化数据采集更新。突出专业数据采集,加强各类业务数据的标准化采集和常态化更新,做到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数据准确、实时保鲜。注重实践数据积累,为战时运用奠定基础。四是强化数据深度挖掘。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和手段,对各类数据库系统中存储的海量数据进行提取、分析、整合,生成具有更高价值的决策支持数据。

2)切实加强软件工程建设

大量的军事信息通过软件将其贯穿起来、生产出指挥员必需的决策信息。为此要按照规范化管理、常态化应用、集约化开发的思路,不断加强软件工程建设。一是切实加强软件管理。纠正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及时了解掌握全军软件开发应用情况,制定发布软件目录,推行网络准入制度,规范软件应用秩序,解决应用软件多、杂、乱的问题;二是着力强化软件应用。依据软件目录,推行网络准入制度,规范软件应用秩序。用好列装配发软件,组织推广优秀软件、改进一般软件,淘汰差评软件。三是高效组织软件研发。按照通用软件上级统一开发、专用软件主管部门开发、急用软件部队力所能及开发的原则,有力有序有效地组织软件研发。

3)健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信息资源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在共享中实现资源增值。一是建立信息共享服务机构。建立各类共用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从各级各类数据中心抽取共用信息资源,进行生产、加工、存储、分发,提供共用信息服务。二是建立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建立各类信息服务的保障机制,提供面向广大官兵的综合信息服务、跨领域跨部门的交互式服务和保障重要对象的专向定制服务。三是着力营造共享环境。建立标准化的信息资源共享接口、共享内容、共享链路和共享模式,突破、分割、化解“信息孤岛”,实现高效融合共享。四是构建信息共享管理手段。按照信息共享需求,筛选组织、整合共享资源,提供信息分发服务;完善资源配置系统,科学配置、动态调控各类共享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可管控、可处理。

4)筑牢信息资源安全防线

数据资源利用 篇5

软件项目竞争性谈判公告

根据湖北省宜昌市财政局宜财采计[2011]666号计划函的要求,宜昌市政府采购中心受宜昌市国土资源局的委托,拟就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库及管理软件项目进行竞争性谈判采购,现邀请合格的供应 商前来洽谈。

一、采购项目编号:YCGP-2010-b-037

二、采购项目名称:宜昌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库及管理软件项目

三、采购内容: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库及管理软件 数量:一项

四、供应商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符合《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供应商;

2、采购项目的特殊条件要求:谈判供应商必须具备土地规划乙级(含乙级)以上资质。

五、谈判文件发售时间和购买方法:

1、发售时间:2011年6月21日起至2011年7月4日止(工作时间);

2、购买方法:本项目实行网上下载谈判文件,供应商须注册成为宜昌市公共资源交易网网员并取得密匙,凭密匙登录宜昌市公共资源交易网(http://)政府采购会员专区下载谈判文件。(具体操作参见《宜昌市综合招投标中心关于政府集中采购项目实行网上报名的通知》)。

3、文件售价:每套售价人民币200.00元整,售后不退。

六、谈判响应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和送达地点:

1、谈判响应文件递交截止时间:2011年7月5日9时30分(注8:30时开始受理谈判响应文件);未密封或逾期送达的谈判响应文件恕不接受。

2、谈判响应文件送达地点:宜昌市行政服务中心大楼901室。

七、谈判时间和地点:

1、谈判时间:2011年7月5日9时30分;

2、谈判地点:宜昌市行政服务中心大楼901室。

八、联系方式:

联 系 人:高均曾瑜

联系电话:0717-6219166

传真电话:0717-6219166

采购中心地址:宜昌市城东大道2号(宜昌市行政服务中心大楼8楼)

网址:http://

http:///yichang

宜昌市政府采购中心

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选题策划 篇6

随着人类的进步、技术的发展,全球各类数据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大数据(Big Data)的概念也应运而生。目前对大数据的概念尚无权威论述,但较为统一的认识是,大数据不仅是对信息时代海量数据的数量概括,更包含了基于社会应用的总体的、所有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技术的延伸。

自从1665年世界上第一本学术期刊《哲学学报》(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创刊以来,学术科技论文的发表量也是呈指数级增长。2010年就有研究指出,目前全球约有学术论文5000万篇。2014年的《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显示共收录17887种期刊,2370078篇论文;根据全球最大的摘要和引文数据库Scopus的收录情况统计,2014年全球共发表论文2731833篇。

毫无疑问,科技论文反映了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和趋势。科技图书的出版则相对滞后,但更具系统性和权威性。基于对海量科技论文的分析,将提高科技专业图书策划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准确把控选题方向,更好地为科研人员服务。本文以大气科学为例,来探讨如何从海量的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帮助编辑进行合理地策划选题。

1.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

大气科学在中国的学科分类中为一级学科,又分为气象学和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两个二级学科。而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分析出当前大气科学研究的5个主要领域。

根据数据库Scopus的收录情况,大气科学学科共收录118种期刊,2010-2014年期间全球共发表58025篇文献,将数据导入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VOSviewer中进行分析,即可得到论文关键词的聚类图(图1)。从图中可以看到,近5年来,大气科学关键词自动聚类为5个子学科,分别为大气物理(黄色区域)、大气化学(绿色区域)、大气探测(紫色区域)、天气学(红色区域)与气候学(蓝色区域),表明以上5类子学科是近年来大气科学中最为关注和集中的关注领域。

图1 2010-2014年大气科学发表论文关键词聚类图

2.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

除了聚类分析,得出大气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外,在关键词热度图中(图2),能够更加直观地甄别大气科学发展的重点及热点。红色为相对增长较快的领域,而蓝色则为增长缓慢甚至下降的领域。关键词的大小则反映了相关性及科研产出量的大小。通过对图2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领域是两个增长比较快的领域,在未来的选题策划中可以重点关注。

增长最为明显的为大气化学领域,包括大气颗粒(particle)、气溶胶颗粒(aerosol particle)、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化合物(compound)、苯(benzene)、有机碳(organic carbon)等。另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空气污染(air pollution)也在加剧,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

气候变化领域中,既包含传统气候学的背景,同时还涉及天气学的范畴,是当前研究的另一个热点和重点领域。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气候变暖,全世界发生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次显著增加,不少地区由于气象灾害导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引起世人对气候的严重关注。气候变化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涉及到了经济、金融,直接为国计民生服务,从图2中也可以看到类似战略(strategy)、政策(policy)、风险(risk)、健康(health)等关键词的出现。另外,图2中左下角气候预估(climate projection)是一个明显增长迅速的领域,包括气候模拟(climate simulation)、海气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3)等。

图2 2010-2014年大气科学发表论文关键词热度图

3.通过大数据分析主要的研究机构

研究机构是科技专著的主要组稿的来源,掌握每一个领域都有哪些科研机构在研究对于科技编辑来讲非常重要,可以了解整个学科在国内的分布情况,选择重点的学校及科研机构重点走访。

2010-2014年期间,国内的科学家在大气科学领域的期刊上共发表论文7545篇,其中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以1350篇的发文量排名第一,其次为中国科学院1090篇,中国气象局709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32篇,以及北京大学472篇。排名第六到第十位的分别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解放军信息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北京师范大学(表1)。

从数据来看,中国科学院无疑是发文量最大的单位,包括作者单位署名中的中国科学院,及其下属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三种情况。考虑到作者在单位署名时的不规范等因素,虽然不能简单地将数据累加,但也足以反映国内中国科学院在大气科学领域的领先地位。同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是中国气象局的下属机构,所以,将二者合并后中国气象局则成为国内大气科学研究的第二梯队。

表1 大气科学领域中国科研机构论文发表情况(2010-2014年)

4.利用大数据分析潜在作者

作者是科技编辑的主要工作对象,也是科技图书的主要读者。期刊论文的作者也往往是图书的作者,或者是潜在的图书作者,关注发文量较高的作者,可以提高图书选题策划的精准度。通过对数据库中的作者进行分析,可以发现2010-2014年发文量超过40篇的中国大陆作者共有11人。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周天军(Zhou, Tianjun)研究员,高达83篇;其次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曹军骥(Cao, Junji)研究员和北京大学的胡敏(Hu, Min)教授,发文量分别为59和58篇;排名第3至11位的作者详见表2。

表2 大气科学领域中国学者发表论文数(2010-2014年)

利用数据库的海量数据,进行大数据的挖掘、整理、分析和趋势预测功能,可以为专业编辑提供一个客观的数据参考,有助于出版社提高选题的针对性、组稿的准确性,以及出版的前瞻性。当然,由于国外学科分类的体系与国内稍有差异,而且发表论文时也难以避免有不统一的地方,所以不能走入唯数据论的误区,还需要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依靠编辑丰富的经验进行主动调整,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来进行创造性加工,才能更加客观地反应真实情况。

随着数据量的逐年增加,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工具也层出不穷。科技编辑同时也要加强学习,了解最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借助最先进的工具为专业出版服务,才能实现科技出版,乃至整个出版行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陈红系气象出版社,田慎鹏系爱思唯尔科技图书部)

数据资源利用 篇7

8月30日, 全国信标委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数据中心资源利用术语》、《数据中心资源利用关键性能指标》和《数据中心资源利用能效要求和测量方法》等三项国家标准研究和制定项目启动会。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高麟鹏介绍了国际ISO/IEC JTC1/SC39的工作动态, 特别是与此次三项国标相关的国际标准的进展及我国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情况。与会专家讨论了标准制定的技术路线、各项标准的制定要点, 以及与其他标准的协调性等问题。会议明确了在标准制定工作中应遵守国家相关法规, 本着开放、透明、保证科学性和高效性的原则开展工作, 同时各参与单位需公开其中涉及的专利情况, 遵照公平、合理、无歧视的原则处理知识产权问题。

此三项标准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我国数据中心节能减排领域的国家标准进入实质研制阶段。数据中心能效系列标准的制定, 可以整合协调数据中心行业及社会资源, 加快推动数据中心领域节能技术创新, 并将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技术标准。与会专家表示,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抓住加快促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机遇, 使信息技术广泛深入地应用到节能减排各领域, 克服目前各行业节能措施针对性与适用性亟待强化等不足, 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从单纯的“绩效考核, 能效要求”向“节能目标可实现、可测量、可衡量”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变。

数据资源利用 篇8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程度反映了医院科学管理的水平[1]。医疗设备的信息数据深层次利用,为医院设备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是医院设备信息化建设的法宝。如何充分利用医疗设备管理信息为设备维护保养提供有效服务,提高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水平也是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职责。因此,医院医疗设备数据信息的建设管理与利用已成为现代化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

1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

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先进医疗设备的大量涌现与应用,如何购好、管好、用好医疗设备,充分发挥其效益,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是整个行业以及从事于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者一直思考的课题。将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融入医院设备信息管理,可以提高我们管理医疗设备的能力和规范性,形成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Medical Equipment Information System,MEIS)。

1.1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2]

医疗设备广泛地分布于医院各个科室,数量多、品种多、型号多,且更新换代快,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采用传统的人工记帐办法来记录设备的购置、入库、出库、维护、计量、质控、报废等情况,不但工作量大、速度慢,而且数据零散,不利于进行各种类型数据的统计,从而使管理工作带有局限性。

1.2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较之传统的人工记账等管理方法,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医疗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标准化和数字化,有效整合各种资源,降低运行成本;(2)提供数据收集、数据维护、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信息平台,加快信息传递,缩短决策周期,有利于对医疗设备统筹管理;(3)优化流程,使操作简单,避免重复劳动,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4)准确性、安全性、稳定性。

1.3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平台

借助省卫生厅与联众公司联合开发的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医疗设备的整个信息化过程。该系统主要包括7个模块[3]:

(1)计划采购模块:系统记录了设备管理部门对医疗设备从计划论证、招标采购、签订合同、直至到货验收等一系列工作中所涉及到的标准表单,描述了医疗设备的计划采购工作流程。

(2)库房管理模块:主要是医疗设备数量和财务管理。包括对医疗设备入库、出库、转科、报废、盘存等。系统详细记录了医疗设备在医院内部的分布和使用流向,建立了详细完备的帐务信息资料。

(3)在用管理模块:对医疗设备及卫生耗材的基本数据、附件数据及备注数据做比较完整的记录,建立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4)质量管理模块:系统围绕医疗设备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质量检测(验收检测、状态检测、稳定性检测、计量检测)、PM与日常巡检、日常维修等内容,详细记录了质量控制下的检查数据。

(5)计量管理模块:是对计量设备的管理,包括计量设备基本信息登记、计量器具检定信息登记。系统包括了对计量器具分布、分类、单机的查询,能够快速查询到每一台计量设备的计量检定情况,同时,系统能够及时地报告需要检定的计量器具(检定提示)。

(6)信息管理模块:包括档案管理和信息查询。档案管理是对医疗设备活动记录的汇总,包括档案登记等功能。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把手工信息通过计算机建立合理的索引信息以方便用户检索书面资料。可以通过索引快速便捷地了解医疗设备书面资料的存放情况和所包含的技术资料。信息查询包括了系统所涉及到的大量的数据字典信息的检索查询。

(7)科务管理模块:完成对设备管理部门的日常内部工作管理。主要包括部门工作人员基本状况、专业分工、工作任务与业绩考核、进修培训等信息的管理。

2 医疗设备的数据资源利用

计划采购所涉及到的数据信息资料,是医疗设备档案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库房管理中的账务信息可以清楚看到每个科室的成本及维修支出情况,从而客观有效地评价医疗设备的经济经营状况。在用管理中的医疗设备及卫生耗材的信息资源能够对其详细地跟踪和身份识别。质量管理中的设备维修及检测数据是临床工程人员的宝贵资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与分析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与危险因素,及时反馈报告,采取预防性措施使风险降到最低,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计量管理的数据信息能够清晰地反映全院法定计量设备的合格情况。信息管理中的数据资源更是为档案管理提供了简洁清晰的检索路径。科务管理中的数据能够分析统计临床工程人员的工作总量和工作情况,给管理者一个定量的参考,培训信息见证了一个科室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以设备维修为例,以点带面,对我院两台血透机在2005~2010年期间的运行状况做了一个典型统计,如表1、表2所示。通过对表格的数据信息观察,我们对该机器的运行状况有了一个直观定量的了解,对整个仪器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客观的依据。表格还可以衍生出仪器故障的发生频率,故障基本原因的统计,对今后仪器的改进及其选择更好的材料也提供了可能。通过对费用的统计,一定程度上对仪器是否续保或报损也提供了经济参考。表格中因操作保养不当而引起的仪器故障对广大仪器使用和维护人员提出了直接的挑战,加强对仪器的正确操作培训和提高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及维修保养技术是今后的发展目标,也是对医院开源节流和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的重要保证。

大量积累的维修数据,显示出某类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故障发生情况,可将这些数据反馈给设备购置部门,作为购买设备的参考因素之一。比如,某品牌无影手术灯的灯泡损坏,必须到国外生产厂家订购,价格比同类产品贵且须花费20天左右才能到达。国内该产品很少,发生大的故障,维修部件只能从国外调且耗时长,影响患者使用。据此信息,对于设备运行好、维修服务好的设备商应给予备案,将有利于今后设备购置的完善。

3 结束语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可以动态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维修费用、维修效率及质量[4],对各个环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为不同职能人员提供了统一的医疗设备管理平台。通过对各类设备各种数据信息的查询、统计及利用,为主管部门提供了准确的参考数据,对仪器的购买、配置、使用、维修更加合理化,降低了医院的运行成本,使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朝着高效、精确、直观、统一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王新.实施信息化建设提升医院科学管理水平[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8):74-75.

[2]杭建金.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3):75-76.

[3]曹明干.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3):87-88.

[4]张宝刚.医疗设备管理体统的软件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8):42-45.

[5]王一宝.医疗设备状态信息互操作研究[D].浙江大学,2010.

[6]田慧,周庆利,何剑虎.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医疗装备,2006,(5):9-11.

[7]钱安,范钦佩,张安宏,等.医院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想与实现[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1998,(8):23-25.

数据资源利用 篇9

大数据作为一个时代发展标记,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档案作为任何经营实体成长和发展的客观记录,在企业的发展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企业做好数据管理的基础。如何利用好大数据技术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企业在现代化、规模化和信息化道路上顺利前进的必要保障。因此,发挥大数据在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中的基础性作用,对于确保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把握正确发展方向,拓宽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1 大数据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现实意义

目前,大数据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加强社会管理、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等。当前,很多档案资源进入休眠期,与人们对其意义和作用认识不清有很大关系。

1.1 传承企业文化

文化可以认为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有一定的形象意识、核心理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构成的。对于任何一个经营实体而言,档案管理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成长变革、管理经验都在档案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反映了一个实体的核心竞争力和战略发展思想。可以说,文化是内容,而档案则是承载这种内容的载体,因此在传承文化、发扬企业价值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助推企业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是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必然选择,在企业追求更大经济效益,优化管理方式,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具体而言,利用大数据深入挖掘企业的档案信息资源,可以发现更多的潜在有价值信息,能够为发展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进而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1.3 预防运营风险

在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今天,任何经营实体面临的运营风险都会倍增。只有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加强信息研判和制度管理,才能及时辨识和防范风险。运用大数据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可以产生一种倒逼作用,通过暴露企业运营中的实际问题助推自身加强管理,防范管理风险,弥补管理不足。此外,档案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发挥凭证作用,是企业进行风险控制的关键信息资源。

2 运用大数据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2.1 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档案管理

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档案管理,提升档案管理系统的整体水平,是有效发挥大数据作用的前提。具体而言,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以下几项工作:①对现有的档案文件管理流程进行优化,使其符合计算机运营条件的需求,为更加高效地进行档案管理创造条件;②对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进行优化升级,按照文件处理流程需要设计相应的软件功能;③构建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信息系统的保护,使档案信息始终处于安全保护状态。

建立一支具有大数据应用意识和能力的专业化管理队伍,是提升档案管理信息水平的关键。高科技设备必须由专业人才操控,档案管理信息化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具体而言,必须重点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以下技能:①分析和研究档案信息的能力;②运用现代化技术管理档案的能力;③提供高效率档案信息咨询和服务的能力。为此,企业必须重视和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人才的教育,开展形式丰富的培训、调研和竞赛活动,打造一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能自觉保守工作秘密,同时又拥有顽强作风和过硬技术能力的档案人才队伍。

2.2 采用私有云手段,建设数字档案馆

现在很多经营实体在向规模化发展,拥有比较庞大的组织架构和下属单位。在大数据时代,做好档案资源的集中开发,进行科学的分级管理,不断加强档案资源存储的安全性、信息搜集的标准性,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及信息服务的网络化是推动企业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是充分运用大数据推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相比于传统档案馆,数字化图书馆在信息的安全保护方面更需要加强,利用好私有云技术,是可行的解决之道。私有云通常设置在防火墙后,是专门为分支机构或者内部人员服务的云,是确保信息安全性、数据安全性和服务水平的最有效手段。企业档案中一般都包含了很多重要和敏感的信息,一旦建设成数字化档案馆,必然会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鉴于云计算安全性还无法提供有效保障的前提下,运用私有云为数字化档案馆提供信息安全保护成为必然选择。

此外,建设优质的数字档案馆,也必须对相应的基础设施进行置换和升级。从硬件设施上,应该配备数字化设备、服务器以及相应网络设备等,同时也应该对系统软件进行升级。数字档案馆建设必须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一方面,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声像档案、照片档案及纸质档案等原始档案进行处理,同时做好电子文件的接受、加工、整理和存储,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转变;另一方面,加强对数字化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避免它们进入沉睡期,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信息检服务。

2.3 以大数据为统领,深度挖掘档案资源

很多实体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都存在较为明显的重收藏、轻利用的现象,档案馆的建设更多的是参考资源中心模式。这样,档案管理人员将工作重心错误地放在接收资源进馆上,导致档案转化为有用信息资源的效率严重滞后,使进入半衰期的档案资源无法发挥自身应有价值,直接进入沉睡期。当前,尽管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但很多企业的档案馆却逐渐被边缘化,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机构。大数据背景下,档案资源应该从被简单捕捞的角色转化为一种能发挥实际作用的资源,使其具备“数据”特色,为其他各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依据。企业要利用好大数据盘活档案信息资源,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发掘其潜在价值。也就是说,大数据时代,档案馆的业务将会发生直接转变,从传统的资源“收集器”向综合分析、深度挖掘和利用资源转移。

对于企业而言,只有不断提高综合分析和深入挖掘档案信息资源的能力,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档案工作人员要紧跟企业中心工作,对档案信息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能够为用户提供多样性的和精准的信息检索服务。同时,加强对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学习,如微缩复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光盘影印技术等,在档案信息的储存、上传和管理工作中利用新技术。此外,为了确保这些新技术的有效运用,需要合理地更新档案馆的技术设备,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也就是说,在大数据时代,只有不断加强综合分析和深度挖掘档案资源的能力,才能真正发挥档案的信息价值。

3 结语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已经成为各行各业重要的生产要素。作为承载大量有价值信息资源的档案,更应该顺应科技发展潮流,以大数据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变化为切入点,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在信息资源日益重要的今天,档案资源与实物资产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各经营实体应该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通过综合分析和深度挖掘,避免进入沉睡期,全面发挥其在传承企业文化、助推企业发展和预防经营风险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秀清.大数据时代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3).

[2]吴放,冯锐.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新思考[J].兰台世界,2015(29).

数据资源利用 篇10

一、大数据——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 大数据背景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工作面临挑战。就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工作而言, 大数据带来的首先是服务观念的挑战。新形势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工作已经趋向社会化, 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不能停留在“你来我查, 你需我找”的状态。在大数据时代, 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必须从传统被动的服务观念中走出来, 更新观念, 主动学习, 接受挑战,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提供利用。其次是对服务人员的技能挑战。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工作对档案服务人员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服务人员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档案专业业务功底, 还必须跟上时代步伐, 学习和掌握信息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 兼通网络文化、法学等相关知识, 更要具备前瞻的眼光, 把握时代的脉搏研究大数据时代人们对档案的需求以及档案能够主动提供的社会服务和所创造的价值。第三是对档案利用服务方式的挑战。大数据时代的档案利用服务的工作方式不仅限于面对面的利用服务形式, 更多的服务行为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 借助电脑、手机、平板等新型载体主动即时的推送给用户。

(二) 大数据给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工作带来机遇。一是从档案信息资源的存储和服务方式上, 大数据能够实现快捷、高效的优质服务。大数据环境下档案信息的存储和服务利用可以有效分离, 避免了重要的纸质档案材料重复利用带来的磨损, 有效保护了档案资源。另外也使得重要的档案信息能够以数据备份形式永久保存下来, 保证了档案的信息安全。二是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急需建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主动式服务平台, 档案利用服务正朝着智慧型、时效性、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进程中有利于逐渐消除公众对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片面印象, 推进档案服务的社会化进程。三是大数据使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从观念角度以及时间和空间角度多方面的走向开放, 这正是大数据时代的创新性和包容性体现。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应抓住大数据技术与档案服务的最佳契合点, 借助大数据环境, 最大限度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先天优势, 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

二、大数据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工作的特点

大数据时代给人类社会各个领域都带来了深刻影响。社会越发展, 信息化程度越高, 档案管理越规范, 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频率就越高, 作用效果越明显, 档案价值的发挥也就越好。大数据背景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呈现出了如下特点:

(一) 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范围社会化和服务对象大众化。大数据时代的档案利用工作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利用范围的社会化和服务对象的大众化。档案利用范围的社会化是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才逐渐出现的, 它并不是档案产生之初就具备的特征。据史料记载, 我国清代内阁大库贮藏的档案, “三百年来, 除舍人省吏循例编目外, 学士大夫罕有窥见其美富者”;即使“九卿翰林部员, 有终身不得窥见一字者”。可见, 在封建社会, 统治者把档案作为政治统治的工具和君王权利的象征, 对档案利用实行非常严密的控制, 不会向普通百姓开放。档案工作一直处于一种封闭的神秘状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特别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档案利用范围的社会化和利用对象的大众化趋势日益明显。档案利用不再限制在机关查考和编史修志为目的, 而是逐渐扩大了利用领域, 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档案利用除了解决工作问题以外, 还被用来维护个人利益, 如房产档案、公证材料、学历档案、工龄、奖励等都是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这既反映出社会需求的多样性, 也反映出档案利用范围的社会性和服务对象的大众性, 这一特征正是现代化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然,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依然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在信息时代, 信息的传播和交流都非常便捷,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但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组成部分的档案信息资源, 在利用过程中是要受到一定限制的, 其原因来自档案本身的保密属性。例如, 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机密的档案, 涉及商业机密和公民个人隐私的档案, 这些档案在一段时间内具有较强的保密性, 因此不能随意利用和传播。在档案信息资源利用范围社会化和服务对象大众化发展的趋势下, 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 有些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还需时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随着一些涉密档案的解密处理, 这些档案信息资源终将为人们所用。

(二) 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方式多样化。档案信息资源是一种最真实、最权威的原生态信息资源, 与其他社会信息资源相比, 它具有更高的利用价值。传统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利用方式例如档案咨询、档案展览等更倾向于大众性, 对档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考虑不足。现代社会, 档案用户除了对档案信息本身的需求外, 更渴望获取这些信息背后关联的相关知识。大数据时代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低效信息检索服务方式, 形成高效利用服务, 还能揭示出海量档案信息资源数据中蕴藏的知识, 并可以对档案利用者的查阅习惯、兴趣喜好形成数据分析,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重新整合, 形成个性化的档案资源服务。

(三) 大数据时代档案利用服务的方式多种多样。2011 年9月, 在全国档案宣传工作会议上,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指出创新档案宣传形式要“注重发挥各种新兴媒体的宣传作用, 比如动漫的形式、网络视频的形式、手机短信的形式、电视滚动字幕的形式、户外电子屏信息的形式、电子书的形式、微博的形式等等, 从而拓展宣传形式、手段和载体, 占领新兴媒体阵地, 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传播渠道, 吸引更多的宣传受众。”从会议精神中可以看出, 动漫、网络视频、短信、电子书、微信、微博等是信息时代新媒体形式, 它们是信息传播的有力手段和途径。对于档案事业而言, 上述新媒体形式也可以作为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形式可以将档案信息、档案工作动态、服务内容等直接推送出去, 从而提高大众档案意识, 使广大用户更加了解档案和档案工作。运用这些新的媒体形式还可以建立起档案服务人员与用户之间的直接联系, 形成一对一的个性化智能服务形式。

(四) 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需求预测性。大数据的真正价值在于有效使用数据进行预测和决策。“目前大数据应用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零售、金融等数据密集型行业, 这些应用以服务自身企业数据挖掘需求为出发点”。企业的运营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来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管理;互联网公司通过在线全数据分析与挖掘为政府预测疾病爆发, 改善教育和理解交通模型, 例如谷歌通过分析人们在网上的检索记录成功预测了2009 年冬季流感的传播;大数据应用于市场营销领域, 提升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例如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在对消费者购物行为进行分析, 尝试将啤酒和尿布摆在一起的促销手段获得了成功。这些大数据的预测性成功的案例具备两个共同特征即:一是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实时基础数据量非常庞大, 二是大数据对个人行为的干预能力大大提高。

在大数据时代, 将大数据的预测性分析应用到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服务中, 可以帮助档案部门预知用户需求, 从而指导档案工作方向。档案部门可以利用自己建立起的网络信息平台完成档案信息的实时采集、实时归档和实时分析。档案用户在检索信息时, 在网络上留下大量的关于自己兴趣爱好和需求的信息。大数据的分析预测就可以通过这些网络痕迹, 分析和预测出档案用户即将查阅的档案内容, 甚至即将发生的国际大事等。通过电脑、微信等新媒体的实时推送功能, 档案部门还可以将有可能引起用户兴趣的信息主动提供给用户利用, 提高档案部门的利用服务能力。

大数据的预测分析将改变档案利用工作坐等用户上门的模式, 它带给档案工作的是有的放矢的利用服务, 档案信息资源将从藏在库里的状态主动推送到用户的电脑、手机、微信界面上, 颠覆了传统的档案利用服务模式。

档案信息资源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 已经具备一定的大数据特征, 但也略有区别, 即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量巨大, 但这些海量的档案信息资源需要统一的元数据标准, 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将处在不同系统之间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实现对档案资源的管控。虽然档案信息资源的流转速度正在加快, 但其产生和更新速度远不及互联网上信息的更新流转速度。这些看似的缺憾, 主要是由档案自身特性决定的, 因为档案本身就是处理完结的、并且是具有查考和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 而非实时数据集合。但是, 可以肯定的讲, 档案信息资源的这一特点并不能影响它在大数据时代的成长, 相反的,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 给档案事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 也给档案事业带来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大数据时代是智慧的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服务工作, 必须依托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 找出档案中的知识关联, 利用新型载体推送平台, 主动即时地推送给用户, 才能使档案知识借助大数据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 实现档案事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维.王国维遗书[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 1983:35.

[2]阮葵生.茶余客话[M].北京:中华书局, 1959:3.

[3]张涛.大数据带来的变革及应对策略[J].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3 (5) :59.

数据资源利用 篇11

切换到“数据”选项卡,在“数据丁.具”功能组依次选择“数据验证一数据验证”,打开“数据验证”对话框,切换到“设置”选项卡,验证条件选择“序列”,使用鼠标框选准备作为合唱队成员的两批学生,但在点击“确定”按钮之后,看到的却是“列表源必须是划定分界后的数据列表,或是对单一行或一列的引用”的提示信息(见图2),也就是说只能对单一列的数据进行引用,难道只能将原本为两列的数据改造为一列?

上述方法虽然可行,但显然过于麻烦。其实,我们可以利用‘名称”解决这一问题。

第1步:定义名称

切换到“公式”选项卡,在“公式审核”功能组依次选择“定义的名称一定义名称”,打开“新建名称”对话框,名称可以取默认值,也可以重新设置,这里暂时使用“ab”,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引用位置”,这里请暂时只引用B列(见图3),当然也可以引用C列的数据。

第2步:设置数据有效性

重新打开“数据验证”对话框,允许列表设置为“序列”,如图4所示,来源请手工输入“=ab”,确认之后可以看到现在已经可以在“合唱队人员”列实现选择性输入,当然引用的数据只是B列而已。

第3步:扩大名称的引用位置

切换到“公式”选项卡,在“公式审核”功能组依次选择“定义的名称一名称管理器”,打开“名称管理器”,点击已定义的名称“ab”,点击工具栏的“编辑”按钮,打开“编辑名称”对话框,手工修改或鼠标框选两列数据(见图5),确认之后关闭对话框。

完成上述步骤之后,现在我们再次点击“合唱队人员”的倒三角箭头,如图6所示,可以看到现在提供的数据已经包括B、C两列的同学名单,是不是很方便?

数据资源利用 篇12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电子资源备受读者的喜爱, 电子资源成为社会的主要信息源。图书馆必须调整自身馆藏结构和服务方式, 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当下网络化、数字化的环境下, 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中挖掘自身优势, 根据山东艺术学院学科建设重点, 依托图书馆丰富的齐鲁文化藏品, 依据齐鲁地域特色, 发掘最具有价值、最具保护性的齐鲁文化特色资源, 建立特色鲜明的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

2. 建立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必要性

齐鲁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 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齐鲁文化研究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并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为齐鲁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 齐鲁文化资源数字化程度不高, 缺乏系统的资源服务体系和现代化的信息服务手段, 极大地制约了齐鲁文化的深入化研究和齐鲁文化对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

山东艺术学院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全科类艺术院校, 沉淀了丰富的齐鲁特色的艺术文化资源。我院图书馆在历年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齐鲁艺术文化资料, 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但由于条件限制, 我院图书馆的宝贵特色齐鲁文化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和开发, 没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专业的服务。为了将我院图书馆珍藏的齐鲁文化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为全校师生提供专业的学科服务, 我院图书馆开始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开发工作, 将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于2012年引进了清华同方TPI系统, 建立了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

3. 利用TPI系统建立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

3.1 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的框架设计

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是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电子书等多种多媒体技术于一体的数据库。根据我院学科建设及我馆特色馆藏, 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的主要框架如图1所示。

目前我馆已经完成了中国传统音乐数据库、山东民间剪纸图片数据库、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画像石艺术数据库库、造像石艺术数据库、于希宁艺术成就数据总库的建设工作, 已建成的齐鲁艺术资源数据库深受广大师生读者的欢迎。其他数据库的框架建设已经完成, 我们将继续对数据库的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

3.2 TPI系统的简介

TPI系统, 全称为清华同方数字图书馆管理与建设平台, 是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Internet, 用于信息创建、生产、管理、维护和发布的工具软件系统。TPI系统是基于非结构化文档管理开发的内容管理系统, 以KBASE (全文检索系统) 为核心, 采用流行的B/S浏览器的检索方式和三层C/S构建, 能够同时管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不同格式的多媒体信息, 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TPI系统提供了电子图书制作、元数据加工和标引、全文检索、数据转换和网页的动态发布等服务。TPI系统具有快速创建、便捷管理、即时发布、有效访问检索的特点。

TPI系统具有以下主要性能:

(1) 完全兼容普遍使用的MARC标准和最新的DublinCore标准。

(2) 支持Z39.50服务、最新的OAI协议、最新的METS协议和11种CALIS元数据模板。

(3) 支持动态的实时的信息处理。

(4) 具有先进的安全机制

(5) 提供统一的检索平台。

3.3 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建库流程

建设标准是数据库规范建设的灵魂。在建设平台时, 应遵循关于信息化加工、资源描述、资源组织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其中《数字资源加工标准规范与操作指南》是指导我馆进行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规范建设流程如图2所示:

3.3.1 系统管理流程

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是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于一体的数据库, 我们根据不同数据库的不同特性, 结合数据库信息的完整性、实用性, 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数据子库, 在数据库中建立了图片、电子书、视频、音频等数据子库, 并对数据子库进行了相适应的字段信息设置。

以山东民间剪纸图片数据库为例, 为了将剪纸全部信息完整地呈献给读者, 我们将剪纸数据库设置为图片数据库, 根据剪纸的特性, 参照CNMARC编目格式要求将剪纸图片数据库的字段信息设置为:馆藏地点, 简介, 关键词, 尺寸, 出处, 收藏者, 收藏者简介及馆藏编号。

3.3.2 制作流程

(1) 数据采集过程

数据是数据库的核心和基础, 数据库的质量取决于数据的优劣, 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工作。以我馆馆藏为数据基础, 主要分为三部分工作:一是利用数码相机对馆藏进行拍照, 经过图片处理软件处理成图片数字资源。二是馆藏的纸质资源, 利用扫描仪进行图片处理获取图片数字资源。三是通过文档转换工具, 做成CAJ格式的电子书形式的数字资源。

(2) 元数据加工

元数据加工分为字段信息字段信息加工和数字对象加工。字段信息加工主要采用TPI系统提供的元数据加工工具, 按照数据库设定的结构填写相应的字段信息。数字对象加工是将采集的数据信息 (包括图片、电子书、音频、视频) 逐一上传。

(3) 元数据的标引和分类

元数据标引是在记录中的某些部分填上恰当的值, 以此标引这条记录, 使读者能够通过字段信息检索到该记录。数据标引决定了数据库的检索效率, 因此, 标引的方式和关键词的选择非常重要。

(4) 数据库的发布

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是包括图片、电子书、视频、音频等多种多媒体类型文件的数据库, 因此, 我们根据不同类型的文件, 在数据库中建立了图片、电子书、视频、音频等数据子库。TPI系统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数据库发布类型, 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子库选择合适的发布模板。以山东传统音乐数据库为例, 谱例制成电子书, 选择了CNKI模板。在TPI数据库发布系统中, 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概览和细揽字段, 并提供适合数据子库的检索和查询功能, 使读者方便快捷地检索。

4. 利用TPI系统建立齐鲁艺术文化数据库存在的问题

4.1TPI系统的资源整合能力欠佳, 数据模板之间不能互相兼容, 即建立一个子库元数据只能为模板设定类型的一类数据资源, 无法体现数据库资源形式的多样性和特色性。

以我馆山东传统音乐数据库为例, 数据库建立最初设想是包含歌曲的谱例、音频、视频, 这样才能将一首歌曲完整地呈现给读者, 这在TPI系统中、在一个数据库子库中是无法实现的。我们只能分别建立三个子库一个谱例数据库, 一个音频数据库和一个视频数据库, 通过在每条记录中添加超链接的方式将三个子库整合到一起, 形成山东民间音乐专题数据库。

4.2TPI系统资源发布页面简单单一, 只侧重于单一图片、视频、文档等资料的发布, 不能直观展示艺术院校资源的特色。

4.3TPI系统中对数据对象的兼容性差, 仅支持部分图片和视频格式, 如视频类只支持mp4、flv格式的, 图片类只支持jpg格式, 其他格式都不能正常显示。在建库工作中, 如果数字对象是其他视频格式的, 我们应用批量图片格式转换软件及视频转换软件, 将不支持的图片和视频转换成TPI兼容的格式。

5. 结语

利用TPI系统, 建立了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 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便捷快速的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检索平台, 补充、完善了山东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乃至全国高等教育文献资源保障系统之艺术类专业信息化基础数据;全面展现了齐鲁文化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弘扬了齐鲁文化, 提高了馆藏资源利用率, 进一步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摘要:以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为例, 探讨利用清华同方TPI系统进行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过程, 同时提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特色数据库,TPI系统,齐鲁艺术文化

参考文献

[1]同方知网 (北京) 技术有限公司.TPIV6.0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平台使用说明书[Z].2010:1-36.

[2]李娟.利用TPI软件构建“艺术设计专题”数据库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 2010 (12) .

[3]宗燕燕.基于TPI6.0系统构建汽车职业技能培训特色数据库[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1 (4) :31.

上一篇:知识产权壁垒下一篇:库存ABC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