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ABC管理

2024-10-29

库存ABC管理(精选7篇)

库存ABC管理 篇1

医用耗材属于特殊商品, 耗材的科学与安全管理直接影响到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医疗机构的特殊性, 医院存有一定的库存是维持医院正常医疗活动必不可少的。过量的库存会占用较大的空间和大量的资金, 然而, 库存状况在底线附近运营, 又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 如何在保证临床需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降低库存, 减少资金占用、减少损耗、降低运营成本, 尽可能避免产品短缺造成事故[1]。对现有库存进行优化管理, 不确定情况下库存管理的关键在于“满足临床需要, 提高服务水平”, 同时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规范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摆在每一个医院管理者面前的首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我院技术力量和医疗装备的不断投入, 诊疗量迅速攀升, 医用耗材库存储备量也相应增加。2011年度, 我院的耗材出库超过9亿元。与2010年相比, 同比增长27.6%, 再创历史新高。将近10个亿的流动资产, 如此海量耗材的安全管理, 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严肃的问题。有效运用科学的ABC分类法, 解决医院运营过程中医用耗材库存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ABC分类法的适用性

ABC分类法 (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 又称帕累托分析法, 即主次因素分析法, 也被称之为“80对20”规则。1879年, 帕累托在研究个人收入的分布状态时, 发现少数人的收入占全部人群收入的大部分, 而多数人的收入却只占一小部分, 他将这一关系用图表示出来, 就是著名的帕累托图。该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 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2]。

按照ABC分析法指导, 我院将库存耗材按照重要程度分为重要耗材 (A类耗材) 、次要耗材 (B类耗材) 和一般耗材 (C类耗材) 3个等级, 根据耗材不同类型进行分类管理和控制管理[3]。

我院物流中心管理的医用耗材6000余品种规格, 库存耗材品种繁多、数量巨大, 而其重要程度、消耗数量、价值大小、资金占用等却各不相同。在很多情况下, 少数几类高值耗材占用总资产金额的绝大部分, 而占库存绝大多数品种的低值易耗耗材却只占一小部分金额。在耗材物流管理过程中, 依据耗材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 进行分类排队, 分清重点和一般, 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这种方法有利于找出主要和次要矛盾, 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4]。

2 库存管理 (Inventory Management) 耗材的分类

收集各个品种规格医用耗材的出库量、耗材单价、库存量等数据。经过对原始数据整理、数据统计、系统分析, 并按要求进行计算累计, 确定了库存的耗材结构[5]。

将我院库存耗材的产品分为A、B、C三类, 以2012年12月1日库存为例 (图1) :

(1) A类产品 (进货价单价>10000元的所有耗材, 单价累计比率0%~84.17%) :资金占用为库存金额的55.79%, 产品品种数量占总品种数量的33.05%。

(2) B类产品 (1000元<进货价单价<10000元, 单价累计比率84.17%~98.99%) :资金占用为库存金额的23.25%, 产品品种数量占总品种数量的25.59%。

(3) C类产品 (进货价单价<1000元, 单价累计比率98.99%~100%) :资金占用为库存金额的20.96%, 产品品种数量占总品种数量的41.36%。

由图1可见, A、B类产品是影响库存的主导, 它们约占库存品种数的58%, 占用了80%的库存金额。A、B类产品的库存增减直接影响到库存金额的变化。C类耗材, 价值低廉、数目众多、消耗量大、资金占用少, 占用相当大的库存容量。

3 按照分类确定管理重点

3.1 A类耗材管理重点

(1) A类耗材多为植入性高值耗材, 代表性耗材包括:起搏器、ICD、CRT、CRT-D、药物支架、大血管支架、封堵器、生物瓣、机械瓣以及少部分电生理射频类耗材。其为非常重要的术中高值耗材, 种类虽局限, 但规格型号繁多。由于病人个体差异大, 造成术中选择具有不确定性。A类耗材如若出现短缺, 会直接影响临床医疗的正常进行。因此, A类耗材在日常管理中绝对不能缺货[6]。

(2) A类耗材临床用量大、周转快、价值高, 库存增量直接影响到库存金额的变量, 盲目地增加库存量, 又会增加存货成本, 同时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此隐患指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 。因此, A类耗材我院采取适当增加进货频次, 保持3~7 d的安全库存 (Safety Stock) 储量, 在保证临床需求的前提下规范库存管理, 努力降低库存成本, 减少资金占用[7]。

需要注意的是, 在安全库存底线附近运行, 有一定的风险。需要多方及时收集信息, 密切与临床的沟通, 如遇诸如临床用量突然增加、临时突发事件、供货方交付期延迟等情况, 需迅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 A类耗材的保管。我院单独建立了高值耗材库房, 内部设备良好, 重点安全监控, 存放管理更加规范。由于药物支架储存过程中有严格的温度要求, 在日常工作中, 确定其为重点养护的品种[8]。不同品牌药物支架储存条件略有差异, 取其温度交集范围设定为高值耗材库房的温度。湿度参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储存条件, 设定为45%~75%。

(4) A类耗材由于单位价值高, 选取几个不同品牌、不同规格的高值耗材作为试点品种, 试点品种做成真正意义的零库存。目前ICD、CRT、CRT-D即采取“零”库存的管理方式[9]。

“零”库存管理的品种, 需要全方位地考察供货商资信度和送货时限, 同时与临床保持密切顺畅的沟通。我院“零”库存管理的耗材, 供货商可以实现4~8 h耗材送达库房。实现“零”库存管理, 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 省去了大量的资金占用[10]。

3.2 B类耗材管理重点

(1) B类耗材大部分单价在3000~4000元左右, 也有少数品种单价8000~9000元。代表性耗材包括:外科术中支架、人造血管、瓣膜成型环、膜肺、外周球囊、电生理诊断用导管和输送鞘管、多数冠脉用球囊、引导管和引导丝。B类耗材也有一部分为植入性耗材, 此类耗材在我院也是重点监控的耗材。

(2) B类耗材多为介入类耗材及少量植入性耗材。临床日应用量较大、耗材周转率高。以冠脉球囊为例, 2012年11、12月存货周转率 (Inventory Turnover) 分别为:2.05、2.17[11]。

(3) B类耗材在库存管理中为次重点管理, 我院采用定期检查的方法进行管理。这是由于我院电生理中心和介入中心手术时间安排及术者应用习惯决定的。

定期检查的策略是要求每2 d检查1次该类耗材的库存。耗材减少的发出一次订货申请, 把现有的库存补充到最大库存水平。此次订货量为最大库存量与检查时库存量的差。采购耗材入库后, 该类物品达到一个新的库存点。再经过一个检查周期, 按上述方法再补货。如此循环往复检查该类物品的库存, 不断补给, 以保证临床应用。

3.3 C类耗材管理重点

(1) C类耗材单位价值低廉, 代表性耗材包括:注射器、输液器、敷料、卫生材料、手术器械、外科缝合线、麻醉用气管插管、体外用动静脉插管及介入用小配件等。

(2) C类耗材一般采用比较粗放的管理方法。低值易耗的耗材货位相对固定, 根据库房的储存条件划分规定面积, 空间相对较大。存量接近安全库存底线, 达到订货点时, 采取大批量的订货方式, 合理有效的利用库存容积, 减少订货频次[12]。

(3) C类耗材管理重点是做好批次管理, 按照先进先出、近期先出、按批次发货[13]的原则发放。管理人员要重视临床投诉, 发现问题及时了解细节, 通报采购人员联系供货方, 并按照规定上报。耗材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现存在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风险, 需要召回的, 按照发放各个部门的批次有序召回, 尽可能避免大面积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14]。

目前, 我院已经启动信息管理系统的再造工程。A类植入性耗材可追溯性管理、耗材安全库存的设定、高低限库存的维护管理、订货点设定等, 这些管理理念将完善并充实到我院医院信息系统 (HIS) 的物资管理系统。

未来我院耗材管理系统将实现植入性高值耗材通过扫描条形码即可追溯从购进到应用于人体的全过程的可追溯性管理[15,16]。库存管理方面实现管理系统自动化, 接近安全库存底线时, 系统自动生成采购单, 并经由网络通知供货方送货的管理模式。作为院所青年科研项目, 这项工作正在推进之中, 未来耗材管理将更加精准、更为便捷, 大大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

库存ABC管理 篇2

关键词:库存管理,经济批量,ABC分析

1 引言

如果说“资金是世界运转的润滑剂”,那么库存就是各个单位运作的润滑剂。合理的库存水平对于单位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单位库存管理状况并不乐观。大量的库存意味着庞大而昂贵的投入,而良好的库存管理能够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投资收益。

库存作为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受到各种各样不确定性因素(如无法预知的延迟、出现的排队现象、操作时间衔接不准确等)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动态调整[1]。而集成化供应链的特点之一就是动态性,因此库存管理技术及库存合理化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集成化供应链环境下进行库存合理化研究满足动态性这一基本要求,并通过信息技术创新业务流程,提高效率,实现库存体系的合理化是当今国外在库存领域新的发展趋势。

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整合,组成供应链间关系从过去建立在买卖交易基础上的对立型关系向基于共同利益的协作伙伴型关系转变,供应链间交流、分享信息,协调进行库存管理成为可能。速度、时间、柔性、成本是对库存方面的要求,而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能满足这些要求。在我国应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库存优化,实现基于协作的库存管理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2]。

2 ABC库存优化管理概述

ABC分析是从ABC曲线转化而来的一种管理方法。ABC曲线又称帕累托(Pareto)曲线。意大利经济学家Villefredo Pareto在1879年研究人口与收入的关系问题问题时,经过对一些统计资料的分析后提出了一个关于收入分配的法则:社会财富的80%是掌握在20%的人手中,而余下的80%的人只占有20%的财富。这种由少数人拥有最重要的事物而多数人拥有少量的重要事物的理论,已扩大并包含许多的情况,并称之为Pareto原则(Pareto Principle),即所谓“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哲理,也就是我们平时所提到的80/20法则[3]。而ABC分析中最常用的就是A B C分类法。

ABC分类法,又称重点管理法,最早由美国通用公司在库存管理中采用,是库存控制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管理控制原理中最有用最有效的方法。ABC分类法的原理是将所有库存物资按在术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如图1所示,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为A、B、C三个等级。

A类物资数量约为10%,所占资金约为60%左右;B类物资数量约为25%,所占资金约为20%左右;C类物资数量约为65%,所占资金约为20%左右。A、B、C三类物资区分后,便可以针对三种不同类型开展有区别的管理。

ABC分析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小的次要因素,根据不同情况分类管理,以观察问题并做出决策。

3 ABC分析在库存管理中的实施

3.1 实施准备阶段

3.1.1 成本-效益原则

也就是说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只有其付出的成本能够得到完全补偿的情况下才可以施行。库存进行ABC分析同样也适用于这一原则:对一个中、大型单位,库存品种上千甚至上万种,其中又能分出主要、次要,实施ABC分析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3.1.2 “最小最大”原则

本来库存管理就是以“最小的成本求得最大效益”为原则,而ABC分析更要贯彻这一原则。管理的本身并非重点,管理的效果才是最主要的,我们要在追求ABC分类管理的成本最小的同时,追求其效果的最优,这才是管理之本。

3.1.3 适当原则

在施行ABC分析进行比率分划时,要注意自身境况,对存货划分A类、B类、C类并没有一定的基准。这就要求各要对存货情况进行翔实的统计分析,找出适合自己的划分比率,才能扎实地做好ABC分析的准备工作,为以后进行分类管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3.1.4 确定ABC分类的标准

(1)按项目所占库存金额分类:分别计算存货品种累积数目占品种总数的比例与其存货金额累计数所占库存总金额的比例。

(2)按项目年消耗金额分类:分别计算每种物品年消耗金额占全部物品消耗总金额的比例,与各类物品品种数占全部品种数的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ABC分类的标准是基于统计数字的,所谓20%或80%等并不是一个绝对值。在进行实施时,如何确定这个划分界线,就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依据适当原则选择自己的标准[4]。

3.2 实施进行阶段

3.2.1 确定统计期

对库存情况的统计调查,应该有一个期间,叫统计期。该期间应该确定在能反映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供应销售和储存形势。

3.2.2 统计库存

统计出该期中每种存货的供应、销售、储存数量、单价和金额、出入库频度和平均库存时间等,并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原来的仓库卡片,对每一种存货制作一张ABC分析卡,将每种存货的ABC分析卡,按金额大小顺序排入,并将顺序号填在分析卡上。

3.2.3 绘制ABC分析图

以品种累计百分比为横坐标,以平均资金占用累计百分比为纵坐标,按ABC分析表中第四栏和第八栏数据填在坐标图上取点,并连接成曲线,绘制成ABC曲线图;再按照企业自身规定的ABC分类比例把曲线分成两段或三段。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措施就会把库存物品较合理地分为ABC三类或重点与非重点,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把库存分成几类并不重要,关键要便于今后的分类管理。

3.2.4 不同品目的处理方法

(1)对于品种数量少而占用资金数额多的A类存货要加以重点控制。其主要措施是:精确计算每次的订货数量和再订货点;严格按照预定的数量、时间、地点组织订货;认真进行市场预测和经济分析,尽可能使每次订货量符合实际需要,力争避免多储或少储。

(2)对于B类存货的控制不必象A类那样严格,但也不宜过于放松。一般是按大类来确定订购数量和储备金额;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用存货控制方法。

(3)C类存货品种数量多而资金占用量大,故对其的控制可粗略一点。通常的做法是,采用定量订货控制法,集中采购,并适当增大储备定额、保险储备量和每一次的订货批量,相应减少订货次数。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双堆法”或“红线法”进行粗略控制。所谓“双堆法”就是将存货分别放在两个空间中当第一个空间的存货用完后,即发出订货单,并同时从第二个空间开始供货;当第二个空间的存货用完后,第一个空间的货物到货,开始供应。如此交替存货,不断往复循环,以满足生产、经营上的需要。“红线法”具体做法是,在存放货物的箱子上,从底部起于一定的高度处画出一条红线,红线以下的数量代表保险储备量和提前期内的需要量,当货物在供应中降至红线时,即进行订货,以便把存货恢复到原有的水平。

3.2.5 ABC分析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不同企业由于其生产及经营特点和所需用的物品、销售的商品范围的不同,ABC各类的构成也会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视具体情况而定。

(2)ABC的分类是人为的。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分类,但对重点物品进行重点管理的原则是相同的。

(3)在存储系统中采用ABC分析,主要是对资金施行重点管理,而不是指物品本身的重要程度。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对某些单价高或十分贵重的材料,不能笼统地定为A类物品,而应从占用资金总量来考虑。

3.3 实施完成阶段

(1)盘存在库存管理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通过盘存我们可以了解库存状况。有关在实际存货与记录之间多大的误差是可以允许的,应作为一项规定来进行贯彻。

(2)在已确定对ABC各类品目的处理方法之后,应指定人员、小组来对它们分别负责,并将各类处理办法制度化、程序化,保证实施的准确性、彻底性。

(3)原有的记录是决定如何进行今后工作的资料来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每一种存货制作一张ABC分析卡,并进一步制作各种存货的ABC综合分析表,这样就为今后的ABC分析的实施提供资料来源,在实施中做到有据可寻。

(4)如果需要的话,可在仓储部或供应部设立一专门负责ABC分析的小组,来对各存货项目进行ABC分析。

(5)建立监督体系:制定统计期及各类品目中产品的更新方法、替换周期。比如在A类品目中有a商品从ABC分析曲线中的A部分掉到了B部分,如何将其转到B类品目,需要何人审核、通知哪些部门、采取哪些措施等,将这些处理方法加以制度化。

4 应用展望

(1)ABC分析与JIT的应用。JIT(Just-in-time System)是一种在我国得到普遍接受的方法。但鉴于我国企业目前的状况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要对全部存货都采用JIT的处理办法,未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再回头来看我们对ABC进行分类管理时,对A类商品采取存量少、严格控制的策略,但A类商品也是盈利最大的,一旦发生断货其缺货损失远大于B、C类商品;若加大其库存又会使积压的风险增大,而且这部分商品占用资金多,一旦仓库发生意外,损失也不小。所以我们可以把ABC分析与JIT结合应用,把A类重点商品归入JIT系统,对这类商品进行即时处理,当然也可引入QR(Quick Response)对其进行快速反应。这样不仅满足了A类商品低库存的要求,也大大降低了断货的风险,同时因为是有选择地实施JIT,也为企业节省了JIT系统建设的费用,让企业有的放矢,使资金运用发挥最大的效果。

(2)ABC分析与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已不再陌生,我们的时代也被称之为“网络时代”,数据信息存储的大量化、处理的快速化等都归功于人类的这一“宠物”。既然它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中的一部分,为何不把它运用到库存管理的ABC分析中来呢?我们可以先设想一下计算机在其中能够实现的功能:

①由计算机系统将各种商品的盈利状况(如上述的DPP)从财务部传递到仓

储部,当然这是对于商业企业;对生产企业而言,则从采购部将各种物品的供应情况传递到仓储部。

②我们可以利用前面的ABC分析卡与库存ABC分析表,在计算机中转变成一种固定格式,把有关数据填入其中,由计算机自动进行分析,来判断以各个仓库为单位的物品的ABC分类与所有物品的ABC分类,最后生成总分类结果表格和各仓库分类结果表格,可以将整个存货情况列入其中。

③由计算机将各个仓库中物品的分类结果通知到各仓库,并将经过制度化的分类管理方法下达给各仓库负责人,由他们进行实施。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情况(如到达采购点,某产品销量下降,有些品目应下调到B类或C类等情况)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来传递信息和行动指示。

5 应用案例

ABC分析与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已不再陌生,我们的时代也被称之为“网络时代”,数据信息存储的大量化、处理的快速化等都归功于人类的这一“宠物”。既然它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中的一部分,为何不把它也运用到库存管理的ABC分析中来呢?我们可以先设想一下计算机在我们单位的实际应用中能够实现的功能:

1.由计算机系统从政府采购部将各种物品的供应情况传递到仓储部,再将各种物品的购买使用状况从财务部传递到仓储部。

2.我们可以利用前面的ABC分析卡与库存ABC分析表,在计算机中转变成一种固定格式,把有关数据填入其中,由计算机自动进行分析,来判断以各个仓库为单位的物品的ABC分类与所有物品的ABC分类,最后生成总分类结果表格和各仓库分类结果表格,可以将整个存货情况列入其中。

3.由计算机将各个仓库中物品的分类结果通知到各仓库,并将经过制度化的分类管理方法下达给各仓库负责人,由他们进行实施。

4.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情况(如到达采购点,某产品质量下降,有些品目应下调到B类或C类等情况)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来传递信息和行动指示。

依据上述可以给出这部分系统中的数据流程图:

通过我们单位的案例应用可以看出,通过ABC分析来改善库存管理,能够达到降低库存、减少成本、提高效率的效果。ABC分析不仅可运用于库存的管理之中,在广泛的经济领域中同样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比如对研究所来说:虽然往来供应商繁多,但真正算是优良供应商的仅是其中少数几家,所以也可以对供应商进行ABC分析。考察的指标可以是:供应量的多少与服务的好坏,或是供应品的重要程度与供应量的多少等等。按ABC分类的结果对各类供应商规定不同的往来政策,如可对A、B类供应商设立卡片,建立专门的档案,优先偿付此类供应商的货款或增加其商品的货架陈列量,保持与他们的友好关系,获得成本与供应上的优势。

现将我们研究所ABC分类管理总结成下表:

其中的连续型库存观测系统,其基本原理时连续不断地监视库存余量,当库存余量下降到订货点时,就向供货厂商提出订货,经过一段备运时间,新的订货到达,补充库存;而定期型库存观测系统不存在固定的订货点,但有固定的订货周期,每次订货没有固定的数量,但需要补充到固定的目标库存量。

因此,ABC分析在其他如人事管理、采购管理、科技产品管理、工程管理、成本管理等各别的管理中也都可以通行无阻的适用。倘若不实施ABC分析而妄想节约成本,那是违反了“以最小努力获得最佳成果”的经济原则,而且做为一个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都是相关连成一体的,比如库存管理不仅是仓储部的事务,也与采购部、财务部等部门有关,所以通过ABC分析完善企业各管理环节,让单位把有限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最有价值和最能产生科技成果的方面,以同样的付出获取成倍的效果,是单位成为Cost Leadership,取得科技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6 结束语

本文运用库存管理优化理论进行库存优化分析,建立了实际操作可行的ABC分类办法。根据ABC分析在库存管理中的各个实施阶段,各单位可以根据每期订货量的变化,以及在不同的服务水平下库存总费用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其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理的服务水平和库存水平提供依据。从本文的研究中可以得出:

(1)库存优化可以提高仓库的管理水平,降低库存,缩短库存周期;

(2)该研究可以作为材料采购量的依据,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3)确定单位在不同的服务水平下库存总费用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其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理的服务水平和库存水平提供依据;

(4)为实现库存优化提供多种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强,刘西林.供应链环境下的多级库存管理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

[2]王国文,赵海然,佟文立.供应链管理核心与基础[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3]魏颖,姚飞.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D].北京化工大学,2006.

库存ABC管理 篇3

ABC分类管理法的概念多年前就了解并学习过, 但一直没有具体运用到医院的药品库存管理中去, 目前由于医院药品库存以及占用资金的压力, 我们初步尝试将ABC分类管理法运用到集团医院药品库存管理中。

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类法, 最早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于1906年首次使用。ABC分类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 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种类繁多的但对事物影响极小的次要因素,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对种类繁多的各种事物属性或所占权重不同要求, 进行统计、排列和分类, 划分为A、B、C三部分, 分别给予重点、一般、次要等不同程度的相应管理。对应到库存管理中, ABC分类管理就是将库存药品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重要的A类、一般重要的B类和不重要的C类三个等级, 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方法。其具体分类方法为:A类药品所占品种少和占用资金大;B类药品占用品种比A类药品多一些, 占用的资金比A类药品少一点;C类药品所占品种多, 占用的资金少。ABC三类药品所占的品种和金额的比例大致是A类:品种5%~15%, 金额60%~80%;B类:品种20%~30%, 金额20%~30%;C类:品种60%~80%, 金额5%~15%.见表1.

集团西药库1月—6月实际发往各药房的出库总金额为121 805 384.9元, 品种数为1 064种, 根据A、B、C三类所占的比例, 通过数据分析分别找出A类药品、B类药品和C类药品, A类药品为药品出库金额占药品出库总金额的80%, 实际金额为97 488 504.6元, 所占药品194种。所以, 医院西药库只需重点控制好A类用量大和金额大的194种药品的库存, 次重点控制好B类药品的库存, C类药品虽然占的品种数很多, 但占用金额很小, 可以不用控制库存, 只需管好C类药品的效期。ABC分类管理法不仅仅适用于药库的库存管理, 也同样适用于各个药房二级库的药品库存管理, 尤其是面对集团医院药剂科部门多、药品库存多的情况, 只有利用ABC分类管理法控制好每一个部门的药品库存, 整个集团医院的总的药品库存才能得到改善。

一直以来, 为了积极响应院领导的号召, 认真领会院领导的工作意图, 确保达到控制药品库存的目的, 我们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首先, 采用新的药品采购模式, 由过去的每月采购2次的模式改成现在的每周1次的模式以减少医院的库存药品。其次, 改过去定期的工作变为频繁地生成药品采购计划单、频繁药品采购、频繁药品入库验收、频繁电脑入库的方式采购药品, 虽然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但药品库存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和改善。目前医院西药库从以前的10 d~15 d周转库存控制到现在的4 d~7 d的周转库存, 但由于集团医院部门太多, 仅仅靠一两个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进一步优化全院药品库存管理, 科领导组织大家共同学习, 决定在各部门同步实施ABC分类管理法, 通过整体管理来优化我院的药品库存管理。

通过一个季度的努力, 我院各部门的药品库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全院药品库存下降24%, 各部门均下降20%~30%, 现以二季度和三季度的盘点库存情况作一对照。见表2.

库存ABC管理 篇4

一、ABC分类法介绍

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类法, 最早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于1906年首次使用。传统的ABC分类法主要是根据金额大小确定类别,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对其进行衍变推理, 得出适合我们自己单位的ABC法。即根据品种将其进行分类, 其基本思想为:库存商品品种繁多、数量巨大, 有的商品品种数量不多但市值很大, 有的商品品种数量多但市值不大;由于企业各方面的资源有限, 不能对所有库存商品都同样重视, 要将企业有限的资源用在需要重点管理的库存上;按库存商品重要程度的不同, 进行不同的分类管理和控制。

ABC库存分类管理法定义:将库存物品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 (A类) 、一般重要的库存 (B类) 、不重要的库存 (C类) 三个等级, 然后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找到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

ABC分类的依据是库存中各物品每年消耗的金额 (该品种的年消耗量乘以其平均单价) 占年消耗的总金额的比例。

对于怎样划分各物品在每年消耗的总金额的比例, ABC分类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一般是遵循下面的规律, 见表1。

二、ABC库存分类法的实施

兰州润滑油厂生产的润滑油按照昆仑副品牌有昆仑、昆仑天鸿、昆仑天威昆仑天工、昆仑天润、昆仑天蝎、昆仑天籁等七大类, 按照不同的润滑油种类、不同粘度规格和包装规格有300个品种左右, 实际形成销售的有220个左右。因此ABC分析法只是一种手段, 其真正的目的是针对不同的分类采取不同的措施, 控制程度、配置、管理要点、保管条件等方面给予不同的规划, 使库存管理更加合理、更加优化。

(一) 库存管理方法分析

如表1中所列示, A类物品, 品种比例在15—20%之间, 平均为18%, 品种比重非常小;年消耗的金额比例在60-80%之间, 平均为70%, 占用了大部分的年消耗的金额, 是关键的少数, 是需要重点管理的库存。对于A类商品, 它是库存管理中应该重点管理的物品, 因此应该采用连续性检查策略该管理策略每天检查该类物品的库存情况, 随时掌握准确的库存信息, 当发现库存见到订货点水平时, 开始订货或生产, 订货后使最大库存量保持不变, 其订货量是按实际库存而定, 因此, 每次的订货量可能是变化的。企业应该与供应商的协商, 对运输时间做出认真的分析, 预算出该类物品的一般采购提前期。

B类物品, 品种比例在20-40%之间, 平均为35%;年消耗的金额比例在15-20%之间, 平均为18%, 可以发现其品种比例和金额比例大体上相近似, 是需要常规管理的库存。对于B类商品的库存管理, 它是库存管理中次重点管理的物品, 因此应该采用定期检查策略。该管理策略要求每隔一定时期检查一次该类物品的库存情况, 并发出一次订货, 把现有的库存补充到最大库存水平, 订货量为最大库存量与检查时库存量的差, 在经过一个采购提前期后, 该类物品达到一个新的库存点。再经过一个检查周期, 按上述方法再补货。如此周期检查该类物品的库存, 不断补给。

C类物品, 品种比例在40-55%之间, 平均为50%, 品种比重非常大;年消耗的金额比例在5-15%之间, 平均为10%, 虽然表面上只占用了非常小的年消耗的金额, 但是由于数量巨大, 实际上占用了大量的管理成本, 是需要精简的部分, 是需要一般管理的库存。C类商品虽然数量很多, 它是库存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因此应该采用的用定量不定期的管理策略。该管理策略根据历史销售数据, 计算出该种商品的理论最高库存量和最低库存量, 一旦库存达到最低库存时, 就订货, 将其补齐到最高库存量, 否则不定货。这种方法, 较前两种方法更省时省力, 但是库存周转率也最低。

(二) ABC库存分类法的计算步骤

实现ABC法主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 计算分析期内各种商品所占用的总额。

2. 根据占用资金的大小, 从大到小按顺序排列。

3. 计算各种商品的累计金额以及其占总金额的百分数。

4. 计算品种累计数及品种累计百分数。

5. 按ABC之类的分类标准进行ABC分类。

6. 根据ABC分类, 对ABC三类商品采取不同的管理和控制, 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借以加强对重点商品的管理, 达到满足生产建设的需要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 经济生产批量法下确定最佳库存量

确定库存相应的管理方法以后, 就需要确定最佳库存量。笔者认为经济生产批量法比较适合兰州润滑油厂实际情况。

经济生产批量法来源于经济订货批量。

经济订货批量 (EOQ, 即Economic Order Quantity) , 它是固定订货批量模型的一种, 可以用来确定企业一次订货 (外购或生产) 的数量。当企业按照经济订货批量来订货时, 可实现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之和最小化。

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的假设前提有:1.企业一定时期的进货总量可以较为准确地予以预测;2.存货的耗用或者销售比较均衡;3.存货的价格稳定, 且不存在数量折扣, 进货日期完全由企业自行决定, 并且每当存货量降为零时, 下一批存货马上就到;4.仓储条件及所需现金不受限制;5.不允许出现缺货情形;6.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 不会因买不到所需存货而影响其他方面。

结合库存费用 (包括存货维护费用、订货费用和存货的价值) , 推导出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公式为:

式中:

Q*—每次经济订货批量D—商品年需求量

S—每次订货成本C—单位商品 (成本) 价格, 元/件

H—单位产品年库存维持费用, 元/件·年。

H=C·h, h为资金费用率, 即储存货物的费用占存货产品的比率, 元/元·年, 一般取15-30%。

在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的基础上, 若将前面假设的每当存货量降为零时, 下一批存货马上就到的条件放宽, 应用于生产中, 经过类似的推导, 可得到经济生产批量 ( (EPQ, 即Economic Production Quantity) 模型。公式为:

根据式 (2) 可推导出最佳库存, 公式为

式中:

Q*—每次经济生产批量p—生产率

u—需求率其余符号同式 (1) 中。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

(一) 该管理办法在实际运行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

1. 库存量大, 积压严重, 严重影响资金周转。由于各种油品的需求量是随着市场变化, 淡旺季销售情况并不稳定, 同时, 油品价格变动情况不稳定, 造成油品需求量随着起伏不定, 为保障市场供应能力, 我们按市场最大需求量进行生产, 造成了个别油品由于备货品的存在或日后采购等原因的库存大量增加, 积压严重, 大大增加了我厂财务费用。

2. 外围库房较多, 个别库房积压商品面临生产日期超过半年的情况, 造成不必要的返厂处理损失。由于市场竞争大, 很多客户对油品要求严格, 对生产日期也是极其挑剔, 如果超过半年就拒绝收货。因此, 如何处理库存产品品种及数量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优化策略

1. 提高销售预测的准确度。应做好销售预测, 单位在进行销售预测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根据历史经验判断及滚动预测的方式, 不断地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销售预测进行修正, 并尽可能让购货方提供销售信息, 发挥销售企业更接近市场、更了解市场的优势, 以提高预测的准确程度。

2. 对存货进行分类管理。兰州润滑油厂存货品种繁多, 不可能对所有存货不分巨细地严加管理。因此, 在存货的日常管理中, 可以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 将其分为A、B、C三类, 并不断的根据市场变化对其进行调节。同时, 在此基础上, 应重点抓好A类存货的管理, 制定有效的存货管理战略, 严格控制该类存货的数量, 提高其周转的速度。

3. 充分利用ERP系统, 优化和改良公司的生产运作流程。在优化和改良的过程中, 公司需要分析生产的各个流程中哪些是无效的作业流程, 哪些是能够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的作业流程, 进而消除无效的流程。作为生产厂, 我们应该注重员工专业素质的培养, 做到熟练掌握岗位技能, 从容面对上级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

库存ABC管理 篇5

一、ABC食品库存管理分类

ABC分析法简单容易理解, 迄今仍是库存合理化的基础分析方法。在管理学上, 它主要对应80/20原理。但是该方法在衡量哪些物品价值高时所选用的标准过于单一, 并没有反应出很多对于库存管理非常重要的指标, 往往造成“木桶效应”, 例如食品企业的库存安全问题。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不仅仅影响产品销售, 甚至要停产, 惩罚费用很大。有鉴于此, 对食品产品的库存ABC分类, 不能仅仅依赖一个资金或者数量的简单定量标准, 而应把多种因素考虑进来, 综合考虑库存产品的管理中的重要性。为此, 基于食品安全来研究问题, 同时为了在对库存产品进行分类的时候能够把更多重要的因素考虑在内, 在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评价和ABC分析法相结合的库存产品分类思想。

对产品品种分类设定以下三个指标:食品安全、库存资金占用量和产品库存周转率。首先对于食品安全指标应用模糊评价, 如表所示列举的是其中六种产品根据定性分析安全隐患。根据质检、物流等部门的工作经验、之前的退还货记录和当前国家食品安全要求把M企业库存添加剂产品的食品安全性进行两两0-1强制打分, 某产品比另一产品的安全隐患高得1分, 两者之间没有比较或者是两者差不多一样都得0分, 然后将每个产品得分求和, 再进行得分降序排序。如图所示, 将品种数累计的15%以下, 而安全隐患占用累计栏中达到80%的前几个产品确定为A类;将累计品种数百分数为15%-35%, 而安全隐患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也为15%的物品, 确定为B类;其余50%为C类。

而对添加剂产品在库存资金占用量和产品库存周转率两个方面进行ABC分类时, 由于这两方面是定量数据, 可以通过SPSS层次聚类分析来进行把这两项指标分成两类。资金占用量等于产品单价乘以该产品库存量的积, 和食品安全均为负指标, 而产品库存周转率则等于食品企业月度营业收入除以产品在库平均库存, 为正指标。充分考虑当前食品安全环境和该公司的具体情况, 给出3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由于M公司是一个添加剂生产企业, 食品安全应该放在首位, 所以赋食品安全最高的权重为0.7, 库存资金占用量的权重值为0.25, 产品库存周转率为0.05。然后结合产品的ABC分类表, 将各种分类下的类别转换成分数, 设A为5分, B为2分, C为1分。通过加权求和的方法可以得到每一种产品在评价指标下的综合得分。最后计算每一种产品占总得分的百分比, 再进行得分降序排序, 按照食品安全的分类方法得出综合评价指标下的分类。

二、XYZ需求特点管理分类

XYZ管理法是针对不同的需求波动来波动, 根据企业产品的需求特性将其划分为X、Y和Z三类, 从X到Y再到Z, 需求的波动性逐渐增大。这波动性受到供求关系、消费者爱好等一般经济学原因影响。在当前食品安全还没受到很好的保障的情况下, 销售需求容易受社会媒体舆论影响, 因而这也是影响需求波动的因素之一。另外由于人们的饮食一般上会有季节性变化, 所以对于食品企业, 面对的需求波动也是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特点, 同时每种产品全年需求特性是不同的, 例如秋冬对面包粉需求相对较大, 夏天对制造雪糕的原料色香油需求大。由此季节性对于XYZ方法的准确分类也产生影响。以下是利用每种食品的历史库存数据来进行需求波动分类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因为在此重点是对过去已经发生供需关系的产品分类, 而不是预测, 故应用静态方法较为合适。还有季节性需求影响XYZ分类方法的准确分类, 因此可以移动平均法来消除季节性对需求波动性影响的同时对产品进行分类。设p为一个周期内包含的时期数, t为周期数, Dt表示实际观测的t期需求, 运用以下公式:当p为偶数时, 有:

当p为奇数时, 有:

在本文的M食品企业中, 取p=4, t=3, 得:

第二步:利用SPSS快速计算每个产品的消除季节性的销售数据标准差, 即:标准差

第三步:计算出每个产品的变异系数和得出产品的类别:

根据表2对产品进行分类。

三、ABC-XYZ联合库存策略分析

通过结合上述ABC和XYZ分类, 可以得出基于产品特点和需求特性的ABC-XYZ分析矩阵, 通过分析矩阵对所有物料进行分类, 定义添加剂产品的最终特性, 把物料分为如图1所示的九大类。库存优化是通过保持合适的库存和正确安全的库存战略。以下就这个矩阵的组合特点进行分类, 并根据分类实现相关的策略。

1、库存决策自动化程度。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 现代企业大部分都采用计算机来进行库存决策, 通过ERP等管理信息系统能快速及时地完成各种决策, 尤其面对数据繁多的库存管理。但由于计算机系统更新库存信息的滞后性、市场信息突变和产品特性变化大等客观原因, 为了能制定更符合库存、需求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有些库存决策的完成还是要一定程度的人工来完成。例如对于AX、BX和CX, 由于产品需求平稳, 故可以由计算机系统全自动化等安排库存出货等策略。但对于AZ和BZ, 产品需求波动十分大, 而产品面对的食品安全隐患情况较大, 对于这部分更多的是需要人工参与决策。

2、库存计划策略。

库存计划是在固定仓库容量下, 面对市场上对添加剂产品的需求情况而制定的计划。显然这与生产计划密切相关。AX、BX和CX这三类产品对于计划而言, 计划的稳定性高, 这些产品需求稳定, 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属于确定性库存计划策略, 适合采用既定的程序和按照过去常年的生产计划来安排库存。而AZ、BZ和CZ, 计划的稳定性低, 需求比较难预测, 属于非确定性库存计划策略, 因此关于这些产品的食品安全, 如保质期、环境影响等, 库存工作人员需要给予足够关注, 尤其对于AZ和BZ这两类产品, 在库存中尤为重视。至于AY、BY和CY这些产品, 要根据产品特点, 选择库存计划策略是倾向确定性还是非确定性生产计划。

3、产品库存战略。

把九种产品分为三类, 分别实行JIT战略、经济批量订货库存战略和按订单库存战略三种。一是对AX、AY和BX实行JIT战略。这些产品销售具有稳定性高的特点, 应该严格控制库存, 实行JIT战略, 维持很低的库存水位, 甚至零库存。二是对BZ、CX、CY和CZ实行经济批量订货库存战略。产品安全性高、占用资金较少是这四类产品的特点, 因此可以适当控制库存, 保持一定的安全库存, 降低缺货水平。三是对AZ和BY实行按订单库存战略。AZ和BY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安全隐患和较大的需求波动, 按订单库存可以有效地满足市场要求, 也应减低库存和安全压力。四是D0类的扩展。这些产品因为或密封或放在冷库等而性质稳定, 保质期长, 甚至达好几年,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很低, 产品价值也低, 另一方面产品常年需求量极低, 甚至没有而形成产品积压。对于D0类产品, 不需要再做任何库存计划。

四、结语

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当前大环境下, 过去一些偏重于食品库存产品价值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不合时宜, 同时作为库存, 有些只是静态地研究仓库里面的食品安全, 而库存作为供应链一部分的整体意义经常忽视。本文结合食品安全这一重大议题, 又考虑库存管理根据销售需求水平变化, 提出了一种有实际意义的库存管理方法。本文将模糊综合评判法结合ABC分类法应用到库存分类当中, 同时联合改善了的XYZ分类法, 并针对性提出库存管理策略, 尤其创新地提出D0这一分类。需要说明的是, 通过ABC-XYZ联合分类法来归属的类别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是一个动态分类法。此联合分类法对于供应链主要有三方面用途:第一是库存优化, 它助于通过低货物需求量和可见的代价实现库存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第二是ATP (Available To Promise) 改善, 根据货物的类别来区分货物监管的优先次序, 确保库存保持在最佳水平;第三是提高进行计划的质量和效率, 它协助供应链计划员通过浏览高负荷货物的识别码 (IC或者EAN) , 高效率安排计划员的时间来处理不同类别的货物。对于企业中的库存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摘要: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对于食品供应链的各个部分人们都加强管理来保障食品安全, 在食品库存领域对食品安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显然, 要考虑食品安全因素, 进行有效的库存管理是任何食品企业的一个核心目标。本文以SPSS软件为辅助工具, 运用ABC-XYZ分类法管理食品企业库存产品, 并在食品安全视觉下提出一些既实际又简单的库存管理策略。

库存ABC管理 篇6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零售业供应链本身的复杂性,正确数量库存必须满足以下三个要求: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有足够流动资金维持企业运作;维持一定量库存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冗余库存。单一的ABC分类法通过销售额的高低来对商品进行划分,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控制库存数量,降低冗余库存,但是并不能完全解决实际的库存管理问题。因为一个商品的销售好坏往往取决于销售预测准确性、商品铺货率、补货周期多方面的因素,单一地通过一个时间段的销售业绩来对一个商品进行定位是相对片面的。

针对以上情况,作者在L超市工作期间,提出了多元素ABC分类法的库存管理方法,在对商品进行分类时引入多个指标和贡献率的概念,对不同类别的商品建立不同的库存存储标准,从而达到优化库存结构的目的。

一、计算公式

基于以上设想以及L超市目前业务的实际情况,作者将理想销售额(Ideal sales),商品包装可支持的销售周数(Sales per Pack),商品的预计销售和实际销售误差(Forecast/sales variance),作为分类指标的库存分类算法。

公式中:

R代表某一商品建议的配送中心存货周数目标值,由于R的取值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计算公式,而是实际零售业务中对铺货率和商品存货的需求。在现实中,配送中心的存储空间有限,不可能为某一种热销商品提供无限的存储空间;同样,也不可能在某一种滞销商品下架前将这种商品强制移出配送中心。我们以L超市原来补货策略中所制定的4周库存目标值为出发点,希望根据每种商品的销售特点制定相对合适的库存目标值,同时又不希望某一种商品因为库存过多而产生闲置库存或者因为库存太少而影响铺货率。所以将R的范围设定在了R∈[3,6]。

λn=0∪1,由于不同商品的销售特点不同,侧重点也不同,针对不同的商品可以采用不同的参数来调整其库存目标。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用全部参数,比如冰箱等大型家电的包装大小肯定是1,零售商不可能将其拆分成半个冰箱,这种情况下将其可支持的销售周数纳入计算范围是不合适的。

A代表理想销售额,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

L52代表以本周开始向前52周

SQ代表商品的实际销售数据

C-Instock代表商品实际的铺货率,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铺货率对实际销售额影响,事实上即使对商品进行大量采样以后,仍然无法得出1%铺货率变化对实际销售的影响程度,即使是同一款式不同颜色的商品,所表现出来的影响仍然是没有规律的。所以只能默认1%的铺货率变化会对实际销售产生1%的影响,即假定一种商品的实际销售额为α,那么如果铺货率上升1%,α也会上升1%。

在完成对所有商品的排序后,我们将所有商品按照其销售数据进行排序。得出SQ评级。表1展示了一个经过排序计算后的商品排序样本。

W代表商品包装可支持的销售周数,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

P代表商品在其整箱包装中的数量,如果一个整箱内商品数量为5,则P=5

USW代表一商品每周在每家商店的销售数量的平均值,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

Store#代表提供该商品的商店数量。由于全国各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同,一件商品往往不会同时在所有商店都有销售。

由于商店补货是按照一个整箱为单位的,因此参数W对实际补货策略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当W∈(0,1]时,说明该商品每周销售数量在一个整箱以上,对于这一类的商品,商店每周都会进行补货,那么即使在配送中心的存货数量调整到3周,仍然可以保持这一类商品的正常运转。

当W∈(1,8]时,说明该商品平均每周销售数量在1/8个整箱到一个整箱之间,对于这一类的商品,商店每个月都会对配送中心进行补货,那么目前配送中心设定的4周的库存数量是非常适合维持这一类商品库存运转的。

当W∈(8,16]时,说明该商品平均每周销售数量小于1/8个整箱,对于这一类的商品,商店的补货策略是不稳定的,一次补货数量很有可能超过配送中心设定的4周的库存总量,造成配送中心空仓。针对这一类的商品,适当地增加其在配送中心的库存数量,有助于帮助配送中心提高补货的流畅性。

当W的数值超过了16,说明该商品平均每周销售数量小于1/16个整箱,换言之,一个整箱的商品在商店停留的时间将会超过90天,由于库存停留时间超过90天即被视为闲置库存,所以这种类型的商品往往是滞销品,可以通过降低在配送中心的库存目标量达到减少闲置库存的目的。

F代表预计销售数量和实际销售数量的误差,其计算公式为:

对于预计销售和实际销售之间差异的计算,我们往往会参考过去一周,过去四周(一个月),过去十三周(一个季度),过去二十六周和过去五十二周的数据进行比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比对过去一年内数据来判断这一误差持续的时间,从而决定是否对未来的预计销售数量做出调整,从而促进更多的销售或减少闲置库存。由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始终是在变化的,而且每一种商品的销售情况不相同,所以在n=(13,26,52)中取值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做法。

当Fn≤|0.1|时,说明该产品的预计销售数量和实际销售数量几乎相差无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降低在配送中心的库存数量,将配送中心的存储空间让给其他商品。

当Fn>|0.1|时,由于预计销售和实际销售之间的误差过大,建议将配送中心的库存维持在原来水平。

二、效果比对

在完成里理论研究以后,作者从658个产品随机选取了341个商品作为实验数据,通过2014年与2013年的比对,以及实验数据与对照组的比对,证明多元素ABC分类法在超市库存管理中的库存配置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首先,对选中的商品进行了排序,其结果如表2。

第二步,对所有商品的包装可支持的销售数量进行了计算,如表3。

第三步,根据公式对库存目标量进行调整,如表4。

第四步,根据公式计算出新的库存目标量及对库存的影响,如表5。

最后得出了表6的计算结果。

从表6结果中可以看出:

在未经过重新分类前,销售量最好的10%商品,即A类商品,其销售量占到了全部销售量的48%,在库存目标量为4的情况下,其库存占全部库存的18.3%,调整后的补货策略中,这部分商品的平均库存目标量为4.24,其库存总金额会从14.9万元上升到16.7万元,其库存将会占到全部库存总量的24.1%,上升5.8%。

销售量排名靠中间的50%商品,即B类商品,其销售量占到了全部销售量的46%,在库存目标量为4的情况下,其库存占全部库存的59.9%,调整后的补货策略中,这部分商品的平均库存目标量为3.88,其库存总金额会从48.9万元下降到38.9万元,其库存将会占到全部库存总量的56.2%,下降3.7%。

销售量排名靠后的40%的商品,即C类商品,其销售量占到了全部销售量的6%,在库存目标量为4的情况下,其库存占全部库存的21.7%。调整后的补货策略中,这部分商品的平均库存目标量为3.43,其库存总金额会从17.7万元下降到13.5万元,其库存将会占到全部库存总量的19.6%,下降2.1%。

通过以上调整,我们希望得到的结果是,配送中心的平均库存目标量从4周降低到3.57周,配送中心的库存总量下降124万元。

在2014年执行了这一补货策略以后,我们将2013年末的各项数据和2014年的各项数据进行了比对,得出了以下结果:2014年的销售额比2013年上升了16.7%,同比年度平均铺货率提高了0.3%,而A类商品的铺货率提高可1.1%。配送中心的库存量下降了34万元,配送中心的平均存货量从2013年的8.4周下降到了2014年的5.9周,降幅达到了2.5周。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该策略对在改善配送中心库存配置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三、问题探讨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有两个问题仍然值得探讨。第一是ABC三类商品的范围定义,传统的分类法对ABC三类商品的划分比例以及其贡献比率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定义,但是在实际销售中,每个大类商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并不合适通过一个统一的区间划分一概而论。ABC三类商品的划分比例以及其贡献比率应该是一个浮动范围比较大的数值范围。举例来说,商品大类X的前5%的商品的销售额占整个大类总体销售额的60%,其次40%商品的销售额占整个大类总体销售额的30%,最后55%商品的销售额占整个大类总体销售额的10%。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盲目的将前20%的商品划分成A类商品并制定出相应的补货策略,无疑会对实际库存造成压力。

第二是使用多因素ABC分类方法下的各指标选择和贡献率配比问题,不同的企业对库存的关键指标定义不同,销售金额、船运频率、商品包装的可支持销售时间、供应商的交货期等等,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为可选指标。选择适当的指标和对选定指标的贡献率进行划分,才能对库存进行有效的管理。

很多人认为,如何有效地降低库存成本,是有效管理供应链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这句话仅仅是对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简单概括,真正意义上的高效供应链库存管理目标是用最低的成本,将真正顾客所需的产品及其正确数量在正确的时间送到正确的地点,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改善零售商的服务水平。本文提供了一种新的库存管理思路,希望能在企业的实际库存运作中起到一定帮助。

摘要:本文结合传统的ABC库存分类管理和实践工作经验,提出了多元素ABC分类法的库存管理方法,在对商品进行分类时引入多个指标和贡献率的概念,对不同类别的商品建立不同的库存存储标准,从而达到优化库存结构的目的。本文提供了一种新的库存管理思路,希望能在企业的实际库存运作中起到一定帮助。

库存ABC管理 篇7

在库存控制系统中, 由于存货项目(stock-keeping unit,SKU)数目繁多,为每种项目均设定个性化的控制策略(如安全库存、采购计划等)一般认为是不可行的。通常是将项目进行分类,同类项目采用统一的控制策略,这样才能在管理上成为可行。而在库存分类策略中,ABC分类法在很长时间内都是被广泛应用的分类方法。它是基于这样一个普遍事实的:即少数项目往往占据了多数金额(A类),而多数项目却仅占少数金额(C类),而管理者应该抓住主要问题,将有限精力更多的放在A类上。自从Silver发现了收入不均等后[1],ABC分析的原理已经为人们所共知。其算法是首先计算项目的金额占用,然后按照金额占用从大到小排序项目,再将排序分为三段,前一部分为A类(非常重要),中间为B类(一般重要),后面为C类(不重要),对于不同应用场合分类比例可能略有差异。

然而在实践上,传统的按照金额占用实施ABC分类还不能完全准确体现项目的重要性,往往还需根据经验或其它原因,如保存成本、供应不稳定、缺货影响等,将部分B、C类商品重新划分倒A类去。因此在评价标准上,金额占用已经不是唯一的,还有其它被忽略的重要方面,如文献[2]分析了其他一些被认为是同样重要的评价标准。也有一些文献认为应该采用多标准来评价库存分类,如文献[3]、[4]、[5]。

有关库存项目分类还有一个基础问题更值得研究, 即考虑项目之间的关联影响。单个项目的重要程度不仅来自于对项目自身评价, 同时还应该考虑它对其它项目的关联影响,如交叉销售效应的考虑等[6]。无论采用什么评价标准来评价个体商品项目, 它们之间的这种影响关系是不应该忽略的。Brijs等首先指出了交叉销售效应在库存项目评价中是应该重视的问题[7,8,9],并给出了一种称为PROFSET模型来计算项目间的交叉销售效应, 给出了一种0-1整数规划算法来选择最能反映客户购买意向的频繁项目集(frequent itemsets)。PROFSET模型的主要贡献是给出了计算频繁项目集的利润的方法,但它却没有考虑项目集的关联强度,而这对库存项目排序是很重要的,因为并不是项目集越大关联强度越强,其中还有支持度的问题。文献[10]给出了一种基于Hub-Authority的项目利润排序方法,采用了类似著名的Google搜索算法——网页排序算法HITS[11]来排序项目,以利润乘以可信度(profit*confidence)作为排序权重。但这种Hub-Authority排序方法只考虑了频繁项目集内部的排序,没有考虑多个频繁项目集之间以及与个体项目之间的混合排序问题。

尽管已经认识到了项目之间关联影响对于项目评价的重要性,但直到现在仍没有看到有相关的算法能够将这种重要性以定量的方式考虑进去。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管理[12]是管理优化的一个发展趋势,本文将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规则理论与技术应用与库存管理结合起来,以关联规则来考虑“交叉销售效应”在ABC分类中的体现,给出了新的基于关联规则的ABC分类算法。并通过算例表明了新ABC分类算法的有效率和功效,与传统的ABC分类算法作了对比,发现新ABC分类算法的计算结果与传统计算结果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正是交叉销售效应所必须考虑的,以弥补传统分类结果的经验调整。

2 新的ABC分类评价标准

ABC分类的一般方法,如文献[1]描述的,首先计算商品的年金额占用,然后按照金额占用从大到小排序,再将排序切为三段,前一部分为A类(非常重要),中间为B类(一般重要),后面为C类(不重要),不同的应用场合下分类比例可能略有差异。

然而考虑交叉销售效应时,虽然一些项目本身金额占用不高(可能属于B、C类),但是对其它高金额占用项目(A类)起着较关键的影响作用,这些小金额项目的缺货可能会造成较大的相关损失。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看起来不重要,但是由于交叉销售效应的影响,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商品项目找出来。这就需要一种新的评价标准来评价项目的重要程度,将项目间的关联影响考虑在内。

这里应用关联规则来量化描述项目间的影响程度。基于“支持度-置信度”的关联规则理论[13]主要描述了交易数据库中这样的关联规则:

对于项目全集I={i1,i2,…,ik}以及交易集D,且任何XD均有XI. 关联规则表示为这样一种形式:XY,其中XI,YIXY=∅. 如果s%的交易包含XY,那么称规则XY在交易集中具有s的支持度;如果包含X的交易集中有c%的交易同时也包含Y,那么称规则XY具有c%的置信度。关联规则挖掘的任务就是找出交易集D中所有支持度大于最小支持度(minsup)且置信度大于最小置信度(minconf)的关联规则。

发现关联规则的一个核心算法是搜寻频繁项目集,然后在此基础上产生关联规则。一个项目子集XI是频繁项目集当且仅当其支持度大于给定的最小支持度。Agrawal和Srikant给出了目前广泛应用的频繁项目集的快速寻找算法[14],其支撑是频繁项目集的子集一定是频繁项目集这一基础定理。后来关于关联规则的研究都是围绕着算法效率改进的研究[15,16]。

利用上述的关联规则理论与技术,本文新给出一种称为“期望金额占用”(expected dollar-usage,EDU)的评价指标来评价库存项目的重要性。描述如下:

①对于一个项目集XI,在交易集D中的支持度表示如下:

supp(X)=|X(t)||D|

其中, X(t)={t|tD,Xt}是包含X的所有交易集。定义所有支持度大于s的项目集为频繁项目集。

②对于任一项目集XI, X的金额占用表示为:

CX=supp(X)iXpi

其中, CX是项目集X的金额占用, piX中单个项目的价值,iXpi表示了项目集的单价。当X仅包含一个项目时,上式便退化为单个项目的金额占用。

③对于任一项目xI,定义x的频繁项目集家族为包含x的所有频繁项目集,记为Fsx,表示最小支持度为s时,项目x的频繁项目集家族。对于所有XFx,均有xX.

④对于任一项目xI,定义x的期望金额占用为:

EDUx=max{Cxmax{CX|XFxs}}

其中, Cxx的金额占用, CX为包含x的频繁项目集的金额占用, 其中的最大值作为项目x的期望金额占用。

因为商品项目x可能同时隶属于多个频繁项目集,其交叉销售效应受到多个频繁项目集的影响,这里仅将影响最大的金额占用定义为项目集x的期望金额占用。当x不属于任何频繁项目集,或者x自身金额占用大于其所属频繁项目集的金额占用时,以x的期望金额占用便退化为自身的金额占用。这样当不存在项目间的交叉销售现象时,按照项目的期望金额排序分类的方法便退化为传统的分类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 x的期望金额占用并不一定是所属的最大频繁项目集。如项目集{A,B,C}的金额占用不一定比其子集{A,B}更大,因为后者的同时发生频繁度可能远大于前者,因而导致金额占用大于前者。因此,对于在项目x频繁项目集家族中,将金额占用最大频繁项目集称为核心频繁项目集,并认为它真正反映了客户的购买意愿,体现了x与其他项目之间的最大交叉销售效应的关联影响。

3 基于关联规则的ABC分类算法

3.1 新的ABC分类算法

前面我们定义了一种新的评价指标,即期望金额占用,来库存项目的重要度,主要增加了考虑项目间关联作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新的库存ABC分类算法,算法主要步骤如下:

对于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集:

步骤1: 计算频繁项目集。运用下一小节中给出的改进频繁项目集搜索算法,计算出交易集中所有的频繁项目集及其金额占用。

步骤2: 混合排序。将频繁项目集作为特殊项目,参与单个项目的按金额占用从大到小混合排序。再将频繁项目集在其排序位置还原为其成员项目,最后形成全部由项目组成的排序。

步骤3: 剔除重复项目。从排序前面向后稍描排列,对每一个库存项目均剔除其后面第二次重复出现的相同项目,最后形成所有项目仅有唯一位置的排序。

步骤4: 执行ABC分类。从排序前面向后划分为A类产品,直到A类产品的金额合计达到总金额的80%或项目数量达到总项目的20%;从排序后面向前划分C类产品,直到C类产品金额合计达到总金额的20%或项目数量达到总项目的80%.

3.2 改进的频繁项目集搜索算法

上一节的算法是将频繁项目集作为一个整体来排序, 但未实现对频繁项目集内部成员进行排序。本节将Apriori算法[14]稍做改进,使改进的算法在搜索频繁项目集的过程中增加频繁项目集的金额占用计算,同时实现频繁项目集内部排序。

设计了这样一种存储方式来存储频繁项目集或候选集:

<id,{items},length,{TIDs},support,DU>

其中, id是集合标识, {items}是项目集, length是项目个数, {TIDs}是包含{items}的交易集, support是交易集的个数, DU是金额占用。

算法中还定义了2个算子··和|·|。其中·是两个集合顺序联合,如AB是将B中不存在于A中的元素添加到A后面,并保持原来的集合成员排序。例如{A,C,D}{B,C}={A,C,D,B},而{B,C}{A,C,D}={B,C,A,D}。算子|·|是计算集合成员的个数, 如3=|{A,B,C}|,显然support=|{TIDs}|。

改进的Apriori算法仍然分为两部分:主算法和候选集产生算法:

(1)主算法:

(2)候选集产生算法:

4 算例计算

4.1 简单算例验证

为说明算法的计算过程,以文献[16]中的挖掘例子作原理展示。

项目集I={A,B,C,D,E},且单价为A=5, B=4, C=2, D=2, E=1。交易集D={1,2,3,4},如表1所示。按传统的ABC分类计算,项目的金额占用分别是A=10,B=12,C=6,D=2,E=3。项目排序应为(BACED)。

令最小支持度阀值minsup=2。根据新ABC分类算法的步骤1,应用改进Apriori算法计算出所有的频繁项目蒋。计算过程如表2。

再根据步骤2将频繁项目集和单个项目进行混合按金额占用排序,结果如下:

{BE}{BEC}{BC}{B}{A}{AC}{C}{CE}{E}{D}

再根据步骤3将频繁项目集在原位置替换为成员项目,得到{BEBECBCBAACCCEED},再从左到右扫描排序,保留第一次出现的项目,去掉第二次及以后重复项目,得到最终排序:

{BECAD}

可以看出,该排序结果和前面计算的传统ABC排序结果{BACED}具有较大的差异。在传统排序中,项目E是低金额的,排位靠后;但在新算法考虑关联规则的情况下,由于E与其他项目高金额项目,如B,具有关联规则,因而其期望金额较大,项目E的重要程度就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甚至超过了原来具有较大金额的A。对于E来说,其频繁项目集家族包括了{E},{BE},{CE}和{BEC}。尽管{BEC}的集合较大,但是其期望金额14却低于其子集{BE}的期望金额15。因而认为才是项目E相关的关键频繁项目集,反映E的关联价值。

4.2 实验数据计算

为了验证新ABC分类算法的有效性, 比较考虑关联规则效应情况下, 库存项目分类结果与传统ABC分类分类结果的差异程度,进行了如下实验数据的计算比较。数据库来自一个公开的benchmark数据库, 下载于http: //cucis.ece.northwestern.edu/projects/DMS/MineBench.html,选取了其中的数据库文件“data.ntrans100.tlen5.nitems1.npats2000.patlen2”,共有1000个项目,组成了96554个交易。原数据库没有交易金额,这里为所有项目在[1]间随机初始化了单价。

第一项实验计算:排序影响验证。对比传统ABC算法,在新算法下有多少数量的项目其排序权重(传统的是金额占用,新算法下是期望金额占用)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排序位置发生变化。计算结果分别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排序受影响的程度与最小支持度设置有着密切关系的。对于不同的最小支持度,有着接近10%~40%的项目的排序权重会发生变化。这表明受影响的项目比例是比较大的,由关联规则体现出的交叉销售效应影响的范围是比较广的。

第 二项实验计算:分类影响验证。对比新旧算法的分类结果差异。以A类为重点,计算在新算法下有多少原来不是A类的项目被强行提升为A类, 有多少原来是A类的项目却被挤出了A类。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 曲线1表示了原来非A类项目被新算法强行提升为A类项目的数量与最小支持度的关系; 曲线2表示原来是A类的项目在新算法下被挤出了A类的数量与最小支持度的关 系。

第三项实验计算:寻找最适合的罪小支持度。从前面两项实验计算来看,不同最小支持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很大的。那么怎样设定最小支持度才能最符合实际地反映交叉销售效应?是否每个项目均存在各自的最适合的最小支持度?这都是需通过计算回答的问题。目前已经有相关文献研究如何设置最小支持度,如文献[17]、[18]认为不同项目应该采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其重要程度,各个项目应该采用个性化的最小支持度。文献[18]还给出了一种按最大约束原则来逐层计算频繁项目集的最低支持度阀值,并给出了改进的Apriori算法。

在本文中期望金额占用是评价项目重要程度的关键指标,而项目的期望金额占用与人工指定的最小支持度相关的,可表示为函数依赖关系,即EDUx=fx(minsup)。因而,在最大化地考虑关联影响情况下,这里也给出一种最大化考虑关联影响的最小支持度阀值确定原则:使项目x具有最大期望金额占用的最小支持度为项目x的最小支持度阀值,即函数fx(minsup)取得极大值时所对应的minsup是项目x的最合适minsup

在判断两个项目组成的项目集是否为频繁项目集的方法上,则采用与文献[18]一样的策略,取两个项目中最大的minsup作为集合的minsup,这种方法同样适合于判断项目集间的组合结果是否为新的频繁集。

在本次试验计算中,仅采用了遍历式搜索方法,使minsup从初值20以20为递增量到500,按照3.2节的算法,为每个项目搜寻最合适的最小支持度及对应的期望金额占用,搜索过程在CPU主频为1.6G的计算机上花费1.5个小时计算时间。再按各项目的最适合minsup计算新ABC分类算法,但3.2节的算法有3点调整:

①项目集存储格式增加一项minsup,即:

<id,{items},length,{TIDs},support,DU,minsup>

②候选集产生算法的第10)条后插入:

Cand.minsup=max{q.minsup,p.minsup}

③主算法的第4)条变更为:

Lk={cCk|c.support≥c.minsup}

在上述基础上,对交易集实验数数据进行了ABC分类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1000条项目集中,有458条(占总项目的45.8%)项目的期望金额占用大于单个项目金额占用,这些项目的ABC分类排序位置也将受到影响。最终结果有86个(占总项目的8.6%)传统ABC分类方式下的非A类项目,由于关联规则的效应,被提升为A类项目。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我们不需要人工指定minsup,理论上对于任何给定的交易数据库,均可由算法自动发现“隐藏”于其中的、针对不同项目的最适合minsup,并以之发现频繁项目集,计算项目的期望金额占用。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将数据挖掘领域中的关联规则相关理论应用于考虑交叉销售效应的库存分类应用中,给出了基于关联规则的库存ABC分类方法,定义了一种“期望金额占用(EDU)”作为项目的重要度评价指标。简单算例和实验计算都表明,应用关联规则方法来考虑商品项目之间的相互影响,能够发现那些以前被忽略掉的(本身价值不高)、但是有重要影响(有较强关联规则)的项目找出来。并通过量化其重要程度(期望金额占用EDU),进行新的库存ABC分类定义,以配后后续的分类管理策略。本文的计算实验还表明,这种新的ABC分类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有着较大差异,相当比例的非A类项目需要重新评定为A类项目,这是库存控制中不应该被忽略的。

后续还有一些值得研究的相关内容,比如寻找高效率算法来搜寻项目的最适合minsup、考虑关联规则的缺货损失计算以及相应的订货策略变化等,这也是作者即将展开的研究内容。

上一篇:数据资源利用下一篇:雏鸡蛔虫病诊治